如何提高教育工会组织的党组织凝聚力不强,影响力

您的位置:产业工作 - 教科文卫体工会 - 经验交流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县级教育工会组织建设与作用发挥的对策和思考
&&&&&&来源:教科文卫体工会&&&&点击次数:3848
〗〖背景色:
〗〖〗〖〗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县级教育工会组织建设与作用发挥的对策和思考
成都市总工会法律工作部& 缪晓玉&& 成都市教科文卫体工会&& &古勇奇
[提要]& 县级教育工会是基层工会与上级工会组织联结的重要枢纽,在全省教育工会组织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占有特殊的位置,是工会整体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工会工作大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工作运转的效果、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本系统工会工作的整体水平。目前县级教育工会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既有体制、机制等深层次矛盾,也有工作方法、活动方式等直接问题,还有人员编制缺、工作经费少等现实原因。本文通过对这些矛盾、问题、原因的查找、解剖和分析,力图提出解决困扰县级教育工会的体制、人员编制、工会经费和工作机制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县级教育工会;组织建设;作用发挥;对策和思考
为了全面掌握全省县级教育工会组织建设现状,准确了解县级教育工会作用发挥情况,分析县级教育工会的现实困难,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今年4月,我们制定了专题调研方案,下发了《四川省县级教育工会组织建设与作用发挥状况调查表》,选择了全省有代表性的经济发达平原地区、经济欠发达丘陵地区、经济较落后的盆周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包括成都市、德阳市、自贡市、达州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等5个市、州,共55个县(市、区)教育工会。采用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实地访谈和部分电话追踪等形式,对县级教育工会的现状、特别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次详细的摸底。本次调研旨在发现带有共性的现实问题,故对近年来县级教育工会工作开展、作用发挥的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很少提及。
一、县级教育工会现状
(一)组织机构
本次调查的55个县级教育工会,占全省183个县(市、区)总数的30.05%。其中,名称为“中国教育工会某县(市、区)委员会”或“某县(市、区)教育工会委员会”的有54个,只有1个为“区教育系统工会工作委员会”;都拥有与名称相同的工会公章;有39个县级教育工会与教育局(教育文体局,以下均称教育局)某科(股)室合署办公,单独办公的16个(包括2个在教育局外单独办公);在教育局大门外悬挂教育工会吊牌的有15个,在办公室外悬挂教育工会牌子的有29个,未挂出的4个,至今没有教育工会牌子的7个;办理了社团法人资格登记的32个,未办理社团法人资格登记的23个;有44个县级教育工会建立了同级经费审查委员会,有47个建立了同级女职工委员会。
(二)工会干部
统计显示,各县(市、区)教职工人数占当地人口总数的0.5%―1%,县级教育工会服务教职工人数最多的有9876名,多数在3000名至5000名之间,人数最少的仅有987名。被调查的55个县级教育工会中,仅有22个拥有人员编制、占被调查数的40%,无人员编制的33个、占60%;有29个县级教育工会配备了专职工会干部、占被调查数的52.73%,有 26个县级教育工会无专职工会干部、占47.27%,工会工作成为这些教育局行政干部的附带工作之一;有32个县级教育工会主席按一正一副配备,有13个按一正两副配备,有2个按一正三副配备,有1个按一正四副配备,有4个只配备了主席,有3个只配备副主席;教育工会主席由副局长或副书记担兼任的有39个,由纪检组长担兼任的有4个,由调研员、副调研员或督导员担任的有3个,由其他人员担任的有6个;工会副主席享受中层正职待遇的有39个,中层副职待遇的有4个,由其他人员担任的有8个。
(三)工会届期
有49个县级教育工会委员会每届任期为五年,有6个每届任期为三年;县级教育工会委员会有召开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也有按联合制、代表制组成的,委员会组成数从3名到19名不等,其中的2―7名委员由县(市、区)教育局工作人员担任,其余的委员多在工会片组长和直属学校工会主席中产生;能按时换届的教育工会有27个、占49.09%。由于上级工会疏于指导、未要求换届,教育局党委(党组)忙于事务、不重视换届及教育工会缺乏换届经费、无能力换届等原因,未按时换届的教育工会就达28个之多、占50.9%。其中主席、副主席调出未经同级工会委员会和上级工会同意,调入工会后也没有履行相关增、替补及选举等民主程序,而是由教育行政领导指定负责或从事工会工作,有的竟长达十余年未换届。
(四)工会经费
被调查的55个县级教育工会,其工会经费状况有以下几种:在财政拨付或由学校工会上解县级总工会的40%中,能回拨或留成其中10%的县级教育工会有17个,留成25%的11个,留成50%的1个,无留成占到18个,无固定留成8个;县级教育工会帐户单列、由教育工会自管的30个,帐户单列、由行政财务代管的12个,未设帐户、由行政代管的9个,无帐户的4个;55个县级教育工会干部认为,本级工会经费使用充裕的仅1个,适中的23个,不足的达31个。
(五)工作情况
统计显示,有47个县级教育工会建立了会议制度,44个建立了学习制度,48个建立了工作制度,41个建立了帮扶制度;县级教育工会指导教职工签定人事聘用合同,自我评价认为效果好的有29个,效果差的6个,未指导20个;有32个县级教育工会建立了人事(劳动)争议调处组织,占58.18%,有23个未建立;认为人事(劳动)争议调处组织作用发挥明显的12个,一般的13个,未发挥作用的4个,不好评价的3个。自我评价从整体工作看,认为教育工会作用发挥好的有28个,较好的20个,一般的7个 。
事实上,许多县级教育工会围绕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任务,结合行业和教师工作的特点,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提高教职工队伍素质,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活动。如成都市各县(市、区)教育工会连续几年举行教师技能大赛,发现人才,激励先进,培养骨干,成效明显,特别是2006年组织的万名农村教师五项技能大赛,19个县(市、区)上千所义务制教育学校近5万名教师参加了预赛, 1600多名教师进入各县(市、区)复赛,83名选手参加全市决赛,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苍溪县教育工会建立教职工互助补充保障金,下设52个帮扶中心,三年共筹集保障金190余万元,已为符合补偿条件的1406名教职工提供了160多万元补偿。苍溪县、金堂县、简阳市、龙泉驿区等地教代会制度建设规范,确立了教代会在学校领导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教代会作为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狠抓职权落实,受到教职工和学校行政的一致好评。
二、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虽由于行政区域、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社会环境和民族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客观限制,以及在不同地区存在党政的支持力度、地方工会的重视程度、工作经费的保障尺度等现实区别,县级教育工会间差异明显、发展极不均衡。综合调查反映,目前县级教育工会都存在以下具体问题、面临以下实际困难:
(一)县级教育工会的特殊作用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教育工会是按照产业分工和教育性质建立的。教育工会之所以特殊,是由于它工作对象、工作范围、工作要求、工作重点有别于其他产业工会或地方工会,其存在有基础性、合理性和规律性。具体地,教育的特殊性质及目前多元化、复杂化的学校人事劳动关系决定了广大教职工有异于产业工人的利益诉求,成为教育工会存在的客观必然;庞大的教职工、特别是中小学校教职工队伍的特殊利益,需要有反映要求的渠道,参与决策的平台,特殊维护的方式,成为教育工会存在的现实要求;条块结合的领导体制决定了我国工会的领导方式,产业与地方相结合的组织形式符合中国国情,成为教育工会存在的具体需要。
但现实中,县级总工会对教育工会这一特殊产业工会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研究不深、支持不力,有的依然把县级教育工会在工作中当作文娱工会或福利工会,有的甚至把教育工会与教育局机关工会混为一谈,经常忽略知识分子工会的特点,重视企业而淡漠事业单位,在安排布置工作时很少考虑教育工会的特殊性,出台文件多适用于企业工会,使县级教育工会在同级总工会的整体工作中常常不合拍、欠同步。
(二)县级教育工会现状落后于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
1、工会干部缺乏,难以发挥作用。
工会干部编制、待遇不落实,专职工会干部长期缺乏,兼职现象突出,工会干部队伍不稳定,难以充分发挥积极性。许多县级教育工会没有人员编制,即使部分有的,要么是借用基层的事业编制,要么也是2001―2002年机构改革中,当地政府或政府办公室以文件的形式,明确“教育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时,在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政工保卫科、人事股,甚至离退休工作办公室等内设机构职责中,有“负责管理和指导教育系统工会工作”、“协调局属单位的工会等群团组织工作”或“领导系统工会等工作”等规定,这样设制的专职工会干部,往往是与这些内设科(股)室混编混岗、同室工作。
座谈会普遍还反映出,教育工会干部受教育局行政管理制约,兼职的主席、副主席或工会工作人员随时都可能因行政干预或“竞争上岗”、“双向选择”而变动,即便是专职也会因教育局的重点工作、突击任务繁多而不能“专职专干”。不稳定造成工会干部“无法为”、“无能力为”和“不努力为”,对工会工作的开展和延续极为不利。
2、经费缺乏保障,影响工作正常运转。
工会经费是工会依法履职尽责、有效开展工作的基础条件和物质保证。据调查,如能拥有10%左右的工会经费支配权,县级教育工会是能够维系正常工作运转的。但实际上,许多县级教育工会活动经费靠拨一点、集一点、要一点来解决,连10%工会经费支配权都无法满足,工作经费不足是普遍现象。
2004年前,财政虽未足额拨付教师工资,但学校拥有一些收费项目,工资不足部分可由收费弥补,县级教育工会工会经费或多或少有保证。2004年后中小学教师工资由县级财政统筹统发,带来了工会经费计拨、上解方式的新变化:有的县级财政在编制教育经费预算时,未把2%的工会经费纳入预算,拨付的仅仅是教师的档案工资,学校工会和教育工会均无工会经费留成;有的县(市、区)财政将教育经费划拨给学校,由学校直接向县级总工会上解其中40%的工会经费,教育工会也无工会经费留成;有的以县级财政困难为由,不能按2%足额划拨,只象征性部分拨付给学校工会、教育工会和总工会;有的县级财政将40%直接划拨给县级总工会,总工会却不按规定比例向教育工会回拨;有的县级财政对2%工会经费划拨随意性大,财政充裕时多给,财政吃紧时少给,能拖则拖;还有的县级教育工会平时没有经费留成,大型活动、专项工作只能由县级教育工会向财政局或教育局专题申请。而且在计算2%工会经费时,普遍没有计算固定的津补贴和奖金等项目,基数只是档案工资中的三项之和。
另外,部分县级教育工会财务不独立,没有独立收缴、管理和使用工会经费的权利;有的县教育局甚至错误理解财务“一只笔”管理,工会的正常开支都需由局长的签字。
由于以上原因,许多县级教育工会经费十分困难,有的连最基本的工作都无法保证,报刊无钱订阅,会议缺钱召开,活动无法开展,严重影响了教育工会作用的发挥。
(三)县级教育工会组织体制不健全、作用发挥不充分
1、县级教育工会组织体制不健全
县级教育工会作为一个以中小学教职工为主体的县级产业工会,在接受同级教育局党委(党组)和总工会双重领导的同时,还接受市、州教育(教科文卫体)工会的领导(或业务指导)。由于县级教育工会工作的指导思想不明确和工作定位欠准确,致使县级教育工会组织领导体制没有真正形成,表现在:
一是地方党政领导对县级教育工会工作领导和支持不够,教育工会的领导机构不健全,许多工会主席、副主席由行政指定,工会委员会届期已满不按时换届,影响了工会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二是与同级党政、总工会的关系还没有理顺,特别是教育局常常把教育工会当作其下属科(股)室布置工作,县级教育工会很难对全系统工会工作整体考虑、通盘规划,仅限于对所属基层工会工作按部就班进行指导和管理;三是市、州教育(教科文卫体)工会对县级教育工会的管理不顺。目前市、州教育(教科文卫体)工会多设在总工会,而县级教育工会则设在教育局,工作条块不对称,给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四是市、州教育(教科文卫体)工会与县级教育工会的关系欠明晰。由于《中国工会章程》的规定含混,加之无工会经费联系,市、州教育工会多考虑直属单位工会工作,相对疏于对县级教育工会给予有力指导。目前上级教育工会对县级教育工会仅限于工作上的“带”、“牵”、“推”、“促”。
2、县级教育工会作用没能充分发挥
县级教育工会工作对象多分布在农村,具有点多、面广、量大、事杂及规模小等特点,工会工作开展基础条件差;许多县级教育工会对随教育改革深化、素质教育实施,出现的学校人事劳动关系多元化,各种利益矛盾显现的状况认识不足,沿袭固有的工作方式、方法,在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方面的手段不多;一些领导认为“工会组织不重要”,存在“工会维权影响学校行政权威”和“工会活动影响学校教学”等错误认识,工会工作开展阻力大;许多中小学教职工都要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家长目标高,上级要求严,教学任务重,经常处于超负荷状态,没时间、无精力关心和参加工会活动,工会工作开展难度大;部分工会干部群众观念淡薄、服务能力欠缺、维权意识缺乏,不愿意组织开展工会活动。表现出县级教育工会力量严重不足,工会声音较弱,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县级教育工会的重要地位
教育工会是一个以培养人为职业、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产业工会。基础教育的先导性和重要性,中小学教职工队伍的特殊性,决定了以中小学教职工为工作对象、为他们服务的县级教育工会,在工作中应有特殊的内容和要求、有特殊的方式与规律。充分认识县级教育工会的特殊性,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提高工会工作水平,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学校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树立科学维权观的现实需要,更是工会自身建设的必然选择。
1、加强县级教育工会建设是学校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
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承载着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使命。县级教育工会作为我国层级最低的产业工会,已成为直接面对和服务中小学校、服务教职工的一级重要组织,承担着组织动员教职工为构建和谐校园建功立业的职责。通过县级教育工会把教职工组织起来,为他们服务、替他们排忧、助他们解难,保障教职工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优秀教师安心教育,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促进学校和谐稳定发展,基础教育稳定提高,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2、加强县级教育工会建设是树立科学维权观的现实需要
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要求工会在源头参与和具体维护上有更大的作为。县级教育工会能围绕学校发展的中心,以教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期盼的问题为重点,确定工会工作的着眼点、切入点和落脚点,反映教职工的愿望和呼声,解决他们的困难与问题,探索参与的有效渠道和维护的可靠途径,协调教育系统人事劳动关系,调处人事劳动争议纠纷。建立完善教职工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依法、主动、科学维权。
加强县级教育工会建设,可实现对广大教职工具体利益的有效维护。完善教代会制度和校务公开制度,特别是探索并推进行业教代会制度的建立,发挥教职工民主参与和监督作用,能主动、整体、全面地维护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县级教育工会根据学校实际布置工会工作,通过教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说课竞赛、开展师德师风职业道德建设等活动,维护教职工的发展权、提高权;可加强对教职工的培训,通过优化整合系统内培训资源,实行行业内资源共享,全面提升教职工整体素质,维护教职工的教育权;以先进评比、典型树立等方式,形成工作联动、活动互动,交流推广经验,代表和实现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3、加强县级教育工会建设是工会自身建设的必然选择。
党和政府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中小学建设速度加快,各级各类学校的硬件建设有很大的提高。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职工队伍建设是关键。加强与学校和谐发展相适应的县级教育工会建设,进行源头参与、宏观维护,才能更好地稳定教职工队伍;加强对学校工会的领导,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推动学校工会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让基层工会动起来、活起来、强起来;有利于促进民办学校工会的建设,巩固和发展民办学校建会成果。同时,加强与学校和谐发展相适应的县级教育工会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工会、县级教育工会组织在整个工会工作中的基础、衔接和保证作用,也是完善产业工会组织体系的需要。
四、加强和改进县级教育工会组织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面对新形势,研究新情况,正视新问题,需要我们跳出传统思维模式。用发展的眼光、前瞻的思路、创新的理念,开拓的勇气,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尝试克服困难的新对策,闯出消除矛盾的新办法。综合调查结果,我们认为当前应从上级和县级教育工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着眼,从体制、编制、经费等方面入手,创造适宜县级教育工会工作的外部条件,整体推进,才能更好地解决教育工会建设的突出问题。
(一)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工会
1、统一称谓。名称统一为“中国教育工会某县(市、区)委员会”,明确人员编制、工作职责,赋予相应职权,规范组织体制,理顺管理关系。把县级教育工会建设成为有利于发挥教育特色,结构合理,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群众组织。鉴于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在调查过程中,有部分同志建议全国总工会研究确立教育工会实行以产业工会领导为主的组织领导原则。
2、建立具有独立社团法人资格的一级产业工会。县级教育工会领导机构、组织体制、人员编制、干部配备依法按章建制。认真落实《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工会工作的意见》(总工发〔1999〕17号),在机构改革中不得撤并县级教育工会,已经撤并的要尽快恢复。确保县级教育工会有组织、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有场所,能够正常运转、开展工作。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工会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落实,无人员编制、无专职干部、无办公场地的“三无状态”,使县级教育工会要指导所属几十家乃至上百家学校工会、服务成千上万教职工的工作要求同步合拍。
3、规定县级教育工会委员会5年的届期。县级总工会要积极协助指导教育局党政搞好教育工会干部的管理工作,凡是按照民主程序选举产生的教育工会领导人,任期未满,不得随意调动其工作。因工作需要调动时,应当征得本级教育工会委员会、县级总工会和上一级教育工会的同意。建立上对县级总工会、市州教育(教科文卫体)工会,下对各学校工会和教职工负责的运行机制。
(二)优化县级教育工会干部配置
1、依法健全县级教育工会组织。全国总工会和省、市总工会要加强与同级党委、政府的组织、人事、教育等部门协商与沟通,解决县级教育工会机构设置,落实人员编制、工会干部配备,按照有教职工1000名以上必须配备一名专职工会干部的比例,确定县级教育工会有1至5名人员编制,配好配齐配强县级教育工会领导班子。
&2、从制度上、编制上解决县级教育工会干部兼职过多、过滥的状况,工作太杂、太繁的问题,切实改变目前县级教育工会干部普遍存在的混岗、兼职、养老等现状。确保专职工会干部一心谋事、尽心干事,兼职工会干部有时间和精力从事工会工作。
3、严格依法保障县级教育工会干部应享有的各项权利和待遇。明确县级教育工会干部的公务员身份或享受“参公”待遇。
(三)确定县级教育工会经费的合理留成比例
切实保障县级教育工会必须的经费留成。根据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和实际工作需要,上级总工会要督促县级总工会落实全国总工会关于“县总工会对教育工会活动经费一般可以从教育工会上解的经费中回拨8%-10%”的规定(全总工厅财字[1987]4号),保证县级教育工会能掌握使用十个百分点的工会经费。
由于自2005年起机关事业单位工会经费划拨体制发生变化,建议全国总工会与财政部等协商,重申或从新出台规定,明确应把工会经费列入教育经费预算中,并明确县级教育工会经费的收缴和划拨比例,切实为县级教育工会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经费保障。
(四)适应形势,大胆创新县级教育工会工作模式
1、从制度上保障县级教育工会能源头参与维护。一是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工会要为县级教育工会的源头参与创造良好条件,进一步疏通源头参与的渠道,帮助教育工会与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密切的协商制度和联系会议制度,实现工作的相互支持。二是支持县级教育工会从知识分子集中、脑力劳动为主的特点出发开展工作,完善以教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组织教职工参与学校的改革和管理,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依靠教职工推行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长效机制。三是帮助县级教育工会抓好人事争议协处机制的建立。为县级教育工会协调社会利益和劳动关系,逐步实现在制度上保证,从源头上参与、向整体上维护。承担起维护广大教职工和工会干部包括工会主席的合法权益,真正成为教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言人、代表者和维护者。
2、建立适应教育发展,符合学校特色的工作机制。一是市、州教育(教科文卫体)工会和县级总工会要指导县级教育工会主动适应新形势,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彰显产业特色,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会工作。二是支持县级教育工会围绕教育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来开展工作。坚持以青年教师为重点,师德建设为核心,深入开展“三育人”等群众创新、技能竞赛活动,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自觉转变教育观念,服务学校、服务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三是县级教育工会应深入学校和教职工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教职工的所思所想、所愿所盼,及时向党政反映教职工意愿要求,协助教育行政努力改善教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为职工排忧解难,结合教职工的意愿和学校实际,整合学校资源,把技能竞赛、职工教育、文体活动和等工会工作做好做实,实现“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目标,进一步增强工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努力提高县级教育工会的社会地位。
成都市总工会&&&&版权所有&&&&&&&&&&&&本站累计点击数为:
电话:151&&&&传真:&&&&地址:成都市青羊大道贝森路2号&&&&邮编:610091
技术支持:CDSTIC&&&&系统维护中。果洛州总工会努力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影响力
浼犲绉佹湇1.95鑴辨満鎸偣逯葑芄せ崤υ銮抗せ嶙橹哿τ跋炝
时间:日06:59 来源:青海新闻网
原标题:果洛州总工会努力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影响力
  青海新闻网讯 2013年以来,果洛州总工会从加强队伍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拓宽帮扶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入手,认真履行职责,创新工作方法,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全州6个县总工会和44个乡(镇)工会均实现了同级党委副书记兼任工会主席,为工会维护职工权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投入培训经费6.3万元,培训工会干部207人(次),工会干部服务职工、服务大局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全州各级工会组织工作重心下移、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切实做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玛沁县工会协调县委县政府解决了原肉食品公司职工安置问题和拖欠的308万元医保金等民生问题;甘德县总工会对各工地开展调研、摸底,督促签订劳动合同100余份;达日县总工会开展会员普查,为908名会员发放了会员证,协同有关部门追讨拖欠农民工工资17.3万元;班玛县总工会协调有关部门为水电公司在职职工增加工资400元;玛多县总工会协调有关部门为42名下岗职工补缴养老金83.59万元,追讨农民工拖欠工资7万余元,有效维护了广大职工合法利益,增强了工会组织凝聚力。  各级工会改变以往被动等待救助申请的工作方式,深入基层企业和社区一线,细致开展调查,健全完善困难职工档案,增强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针对性,特别是将全州近百名环卫工人纳入困难职工档案并予以救助,受到了职工的欢迎。  通过知识竞赛、职工运动会、文艺演出等形式,积极宣传工会工作典型经验、宣传工会参与举办的各类活动、宣传职工群众中涌现出的各类先进模范人物,扩大了工会组织影响力。  作者:叶文娟 贺文龙 毛明燕
本文相关推荐激发工会活力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我的图书馆
激发工会活力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内容提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新时期。面对更为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必须激发工会活力、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促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发挥工会作为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有力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激发 工会活力 吸引力 凝聚力
  一、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新时期。面对更为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必须激发工会活力、增强工会组织的引力和凝聚力,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促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发挥工会作为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有力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以下谈一些体会和思考。
  二、围绕中心工作,加强组织建设
新时期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中心工作就是经济建设,就是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工会是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工会工作要紧紧围绕党的经济建设这个工作中心,在促进企业改革、维护职工权益、维护职工队伍稳定、提高企业形象和竞争力等方面发挥工会组织的优势。作为矿的生产单位,工会应围绕生产人员、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这个中心,激发工会活力,发挥工会优势,为建设团结互助的职工队伍而不断努力。
  激发工会活力,加强组织建设是根本。工会基层组织是工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工会组织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开展工会各项工作的承载者和实践者;工会的各项工作任务都要通过工会基层组织来落实,工会的作用最终要通过工会基层组织来体现。在每项工作中,都要保证工会组织的健全、工会干部的到位。在调整工会干部时,都要选择素质高、热爱工会工作、热心为职工服务的人到工会干部岗位上;在重新上岗之后,尽快调整工会小组、女工小组,保证工会基层组织的健全和工会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工会干部学习,提高服务意识和能力
  工会的活力,关键在于工会干部的素质。有一批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懂得管理知识、热心为职工服务的工会干部,就能极大地激发工会工作的活力,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此,工会组织不光要注重选配好工会干部,还要重视工会干部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工会干部的服务意识和能力。
  除了积极选派工会干部参加工会组织的各种培训班以外,还要利用一切机会加强工会干部的学习。举办工会干部专题学习班,学习《工会法》、《劳动法》、《集体合同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十七大精神。利用工会工作会议的机会组织进行现代管理知识和政治理论知识学习。通过聘请专家讲课、组织观看录像、读书活动、知识竞赛等形式,提高工会干部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工会干部有效的服务,激发工会活力,进一步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四、坚持民主制度,切实履行维权职能
  激发工会活力,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坚持民主制度是基础。工会组织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必须坚持民主制度。工会要把体现职工群众的意愿和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把依靠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就要把坚持和完善工会的各项民主制度贯穿其中。
  对有些文化素养比较高,接受新知识、新理念的能力比较强,思想活跃,有较强的理解力和分析力的职工,针对这些特点,要始终把坚持民主制度作为激发工会工作活力的基本措施。通过坚持民主制度,探索扩大民主方式,切实履行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能。在坚持每年一次职代会的基础上,遇到重大问题和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听取职工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坚持有关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的民主程序。
  依据《劳动法》和《集体合同条例》的规定,要签定集体合同,并进行宣传,使职工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保证和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在奖金发放等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或会议进行讨论,有些规定的出台还要经过全体职工代表的讨论通过。在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召开之前,要组织职工代表进行座谈,广泛征求对领导班子和领导个人的意见和建议,积极进行参政议政,促进了领导作风的改进。深入推行厂务公开工作,在以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的厂务公开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了厂务公开监督评议小组和厂务公开办公室,制定了《厂务公开实施细则》和《厂务公开目标责任制》,对职工关心的劳动组合、评优选先、职称聘任等事项,做到及时公开。通过这些民主措施,从制度上维护了职工的权益,激发了工会工作的活力,增强了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五、发挥工会优势,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企业文化上。企业工会工作的活力体现在为企业核心利益的服务上。要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就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贴近群众、工会活动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优势,通过职工喜闻乐见的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和规范职工的行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为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服务。
  结合企业特点,要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系列活动。有给职工推荐一本书的读书活动;聘请专家来企业举办知识讲座;举行职工知识竞赛活动;开展评优争先演讲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地推动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促进企业一心一意为企业生产服务,“突出技能、全面发展,满足需求、追求卓越”的思想理念文化建设,同时又激发了工会工作的活力,增强了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六、以文体活动为载体,促进建设和谐社会
  激发工会活力,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就要发挥工会活动生动活泼的特点,以文体活动为载体,创造一支团结、乐观、积极、向上的职工队伍,促进建设和谐社会。组织动员职工搞好文体活动是工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工会的传统优势,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更应该发挥工会的这个传统优势。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工作压力和社会压力加大了,相互之问的交流方式有了大的转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更加关注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更加需要团队的协作精神;更加需要增进交流和友谊。工会要发挥自己亲和力强的优势,以文体活动为载体,搭建广泛交流的平台,为职工创造一个气氛活泼、心身轻松的环境,促进职工增进友谊、增强团队协作意识。企业工会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积极创造条件,有效地组织各种文体活动,使大小活动保持常年不断,有卡拉OK比赛、大合唱比赛、职工文艺演出、篮球比赛、排球比赛、羽毛球比赛、外出郊游等,要做到职工热心参与和欢迎。
  七、扶弱帮困,实施送温暖工程
激发工会活力,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特别是要关注弱势群体,切实帮扶困难职工,为困难职工雪中送炭。困难职工最需要关心和帮助,他们的问题解决得不好,最容易影响积极性,影响稳定。同时,广大职工也能从中看到工会组织是职工真正温暖的家,从而更加支持工会工作。
  企业工会要在上级工会和企业党委的领导下,重视做好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制定帮扶计划;领导要与困难职工“结对子”、“交朋友”,建立固定的帮扶关系,定期上门慰问、跟踪帮扶、及时解决困难;对于特殊困难的职工,符合工会“送温暖互助会”补助条件的,及时帮助予以申请,不符合“送温暖互助会”补助条件的,要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职工生病住院,工会及时派人前往探视慰问,把组织的关怀和温暖送到病床前;职工亲属病故,工会要将同志们的情意带给职工;职工家庭内部出现矛盾,工会应及时主动地了解、掌握情况,进行适当的调解,给予必要的帮助,缓解家庭矛盾,消除职工的后顾之忧。
  八、结束语
  总之,激发工会工作活力,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坚持和扩大民主制度,切实履行维护广大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能,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开拓创新的方法、热情诚恳的态度,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增强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新时期基层工会工作探索与实践》 主编:王君 (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年6月第一版);
  2、《基层工会工作的方法与领导艺术》作者:王明哲(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馆藏&75068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组织凝聚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