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介绍一下航天科技vs 航天科工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吗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的区别及分别介绍.pdf 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50 &&
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的区别及分别介绍.pdf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的区别及分别介绍
我们平时长听见的“神六升天”、“嫦娥奔月”之类的都是航天科技集团做的;诸如“我
军的某某自主研发的导弹”则是科工集团做的。不用说,从感性的角度来判断,科技比科工的
效益要好些,实际上也是科技集团的员工待遇要比科工的要好点,但不是绝对!这里是近期找
工作整理的一些不痛不痒的资料,希望对您有点帮助。其中,一院至十院指的是科技科工没有
分家前的称谓。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下属五个研究院,两个基地)
1、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 (第一研究院)
2、航天化学动力技术研究院(第四研究院)
3、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第五研究院)
4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第八研究院)
5、中国航天电子基础技术研究院
6、四川航天工业总公司(062 基地)
7、西安航天科技工业总公司(067 基地)
8、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持股 50% )
分析介绍:
第一研究院(下属 13 个所,6 个厂)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
以下是各单位的主要的研究方向:11 所
(燃烧,燃料,液体火箭发动机);12 所
航,控制);13 所
(导航,精密仪器,传感器);14 所
(导弹再入飞行器设计);15 所
(兵器发射,低温加注);18 所(航天伺服系统,CAD );19 所(导弹及运载火箭技术情报
和档案); 702 所(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研究、试验);703 所(金属,复合材料,材料及工
艺,特种焊接);102 所(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704 所(航天跟踪,测量); 200 厂(航
天飞行器和导弹控制系统电子设备,北京海淀区永定路 50 号); 211 厂(运载火箭研制、生
产总装,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811 厂(伺服控制产品、智能机电、液压控制及计算机应用
技术)(注:811 厂就是长征航天控制工程公司)。另外,18 所和 811 长已经合并组建了新
的长控公司。701,702,703,704,706,708 等研究所和 7414 等四院的厂都是后来航天体制改为
七机部的时候新组建的,呼号都是以七开头.现在 701 已经组建了科技集团的航天十一院,706
归属二院 771,772 等原先九院的单位到了航天时代电子公司。
第四研究院 (拥有6 个研究所,5 个工厂)
地址:总部位于西安市东郊田王
以下是各单位的主要的研究方向:41 所,42 所(航天化学动力总公司),襄樊市春园路
1 号;43 所,复合材料,西安市;44 所,传感器及配套仪表的研制生产,西安市;47 所,
401 所,7414 厂,7416 厂,7422 厂。(带厂字的我以前国防性去过一些,不怎么不愿意多
介绍。。。)
第五研究院(下设 12 个研究所、2 个工厂,1 个公司)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 31 号,
501,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 82 号 ;
502,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姿态及轨道控制系统,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三街 16 号(现
为 控制与推进系统事业部) ;503,北京卫星信息工程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 82 号
(现为卫星应用系统部,航天恒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04,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
所 ;508,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510,兰州空间物理研究所; 511,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
所(现为院本部总装与环境工程部); 512,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
82 号 ;514,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 82 号 ;513,山东航天电子技
术研究所,山东省烟台市 ;518,山西航天机电设备研究所,山西省太谷县 ;515,汕头电子
技术研究所 ;529,北京卫星制造厂,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 63 号 ;539,上海科学仪器厂 ;
东方红卫星公司,北京市海淀区友谊路 104 号 ;
第八研究院(16 个研究所、13 家工厂、10 家公司和 1 家上市公司)
地址:漕溪路 222 号航天大厦
八部(总体设计与研究), 509 所, 800 所, 801 所, 802 所, 803 所,804 所, 805
所,807 所,808 所, 809 所, 812 所。
第九研究院
(九院的下属单位共有四个,分别座落在北京、西安、杭州、桂林等四个风
景名胜地区)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四营门北路 2 号院
电子元器件、电子设备、专用计算机及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简称“”“ 航天科技”,中航科技,英文简称),是在我国战略高技术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创新能力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成立于日。其前身源于1956年成立的我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曾历经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和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历史沿革。航天科技是拥有“”、“长征”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强、核心竞争力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日,华人盛典组委会公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研制团队获得年度“”提名[1]
。2016年8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80位。[2]
日0时11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研制的中国新一代气象卫星风云四号首星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被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顺利送入轨道。这不仅意味着中国未来的天气监测与预报预警将更为准确,而且也代表着中国在气象卫星这一高端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3]
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获国资委2016年度经营业绩考核A级。[4]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成立背景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根据国务院深化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经国务院批准,于日在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由中央直接管理。前身为1956年成立的我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曾历经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和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等发展阶段。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承担着我国全部的、、、、深空探测飞行器等宇航产品及全部战略导弹和部分战术导弹等武器系统的研制、生产和发射试验任务;同时,着力发展卫星应用设备及产品、信息技术产品、新能源与新材料产品、航天特种技术应用产品、特种车辆及汽车零部件、空间生物产品等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大力开拓以卫星及其地面运营服务、国际宇航商业服务、航天金融投资服务、软件与信息服务等为主的航天服务业,是我国境内唯一的广播通信卫星运营服务商;是我国影像信息记录产业中规模最大、技术最强的产品提供商。作为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主导力量,集团公司是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创造了以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两大里程碑为标志的一系列辉煌成就,在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拥有11个国防科技重点试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5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公司以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为目标,制定了航天核心技术计划,取得了数百项标志性成果,有力地推动了以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工程为代表的国家重大航天科技专项的立项研制。公司成立以来,共获得5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申请专利一万多件。2006年,作为唯一一家,被列入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试点单位,并在2008年获得了“创新型企业”称号;2011年获得“中国十大创新型企业”称号;2007年,集团公司获得了国家首次设立的“中国工业大奖”。2006年,集团公司党组被中组部、党委授予了“全国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称号。2006年、2010年,集团公司连续两届被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授予任期考核“业绩优秀企业”称号和“科技创新特别奖”。集团公司还先后获得“改革开放30周年杰出品牌”、“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最具价值之责任榜样”等荣誉称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拥有“”、“长征”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强、核心竞争力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作为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拥有8个以航天产品经营为主的产、研结合的经济技术实体和一个外贸公司以及若干直属研究所、咨询机构、公司等,主要从事、、载人飞船和战略、战术导弹武器系统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具有大型系统工程管理的能力和经验,为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以控股的7家境内外上市公司为代表,主要从事卫星应用、信息技术、新型材料与先进能源、航天特种技术应用、汽车零部件及特种车辆等民用产品的研发生产,并逐步形成产业规模,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
集团公司资产总额达2241亿元。2011年,集团公司经济规模和经济效益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经济运行质量良好,实现营业收入1018亿元,利润总额91.4亿元。成本费用率持续下降,圆满完成了国资委年度经济考核指标,连续7年获得国资委业绩考核A 级,连续5年财务绩效评价“优秀”。   当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正在加快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加速发展宇航系统、导弹武器系统、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和航天服务业四大主业,积极推进国内外交流与合作,致力创新,勇于开拓,全力铸造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努力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人类和平利用空间的伟大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辖有8个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研究院)、14家专业公司、9家上市公司和若干直属单位,研发和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西安、成都、天津、内蒙古、深圳(香港)、海南等地。截至
2011年底,集团公司从业人员15.94万人,已培养形成了以重点学科带头人为代表的科技人才、以优秀企业家为代表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以能工巧匠为代表的技能人才等五支人才队伍。其中,拥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3名,国家级专家105名,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专家6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300余名。在出成果、出人才的同时,孕育形成了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以及以“以国为重、以人为本、以质取信、以新图强”为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航天特色的企业文化。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正在按照“发展航天、强大集团、改革创新、铸造一流”的发展方针,大力加强和信息化建设,突出、宇航技术与产品、民用产业三大主业,努力向国际一流宇航公司的目标迈进。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历史沿革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源于日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经过、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历史沿革,经国务院批准,于日正式组建成立。
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时期(1956.10---1964.11)
日,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先后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
二、第七机械工业部时期(2.4)
日,通过成立第七机械工业部的决议。王秉璋、、、先后任第七机械工业部部长。
三、航天工业部时期(8.7)
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通过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决议,第七机械工业部改称为航天工业部。、先后任航天工业部部长。
四、航空航天工业部时期(93.6)
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决定撤销航空工业部和航天工业部,组建航空航天工业部。任航空航天部部长。
李绪鄂同志
五、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时期(99.7)
日,批准撤销航空航天工业部,分别成立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和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1993年6月,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国家航天局)正式成立,任总经理(国家航天局局长)。
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1999.7— )
日,根据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正式成立。国务院任命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2001年12月,国务院任命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2007年8月,国务院任命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2013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按照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要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设立董事会,任命同志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免去其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职务。任命同志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同时,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决定,雷凡培同志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领导成员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成员、党组副书记。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5]
谭焕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党组纪检组组长。[6]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究成果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7]
研发产品主要有卫星,运载火箭,卫星应用设备及产品,卫星运营服务产品,高端工业计算机、集成电路、光机电等信息技术产品,碳纤维、覆铜板、飞机刹车盘等新材料产品,太阳光伏、风力发电设备等新能源产品,煤化工、石化配套设备、燃气输配设备、烟气脱硫与脱硝、液压支架、长输管线输油泵、特种泵阀等航天特种技术应用产品,特种车辆及零部件产品,天曲系列保健品、辅酶Q10等空间生物产品,AVIDM、OSCAR安全数据库及嵌入式操作系统等软件产品。
CZ系列运载火箭
2009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申请专利和授权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专利申请共计1780件,专利授权共计457件,比上年分别增长22.9%和47.4%。特别是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比例高达80.7%,位居军工集团之首。
截止2009年底,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5899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占75.7%;拥有注册商标675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251件。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成立以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43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27项、三等奖3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474项。仅2009年,集团公司就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其中《绕月探测工程》获得特等奖。2010年,孙家栋院士荣膺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研实力
集团公司拥有8个系统级研发中心、30多个重点专业研发中心、12余个国防科技重点试验室、20个工程技术中性心;与清华大学等20所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创新平台,初步建成了专业化、开放式、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为目标,制定了航天核心技术计划,取得了数百项标志性成果,有力地推动了以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工程为代表的国家重大航天科技专项的立项研制。
2006年,集团公司被列入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试点单位,并在2008年获得了“创新型企业”称号;2007年,集团公司获得了国家首次设立的“中国工业大奖”。2009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10年,连续6年、2个任期获得国资委央企业绩考核A级,连续2个任期荣获“业绩优秀企业”称号、捧得“科技创新特别奖”,业绩考核连续2年位列央企前十。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产业项目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宇航系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的,具有发射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静止轨道空间飞行器的能力,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为9200千克,最大运载能力为5500千克。正在研制的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将达到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将达到14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具有研制各类卫星的能力。自1970年以来,先后向国家和国内外用户研制交付各类卫星80余颗,形成了返回式遥感、东方红通信广播、“风云”气象、地球资源、、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海洋等7大系列。卫星的技术水平、应用水平以及长寿命、高可靠性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导弹系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具有研制多种类型战略、战术导弹等武器装备的技术和能力。研制生产了从近程到远程、洲际,从液体到固体,从陆上到水下,从固定发射到机动发射的完整配套的导弹武器系列,为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和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技术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积极运用,大力发展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卫星应用、信息技术、与新能源、航天特种技术应用、特种车辆及零部件、空间生物等重点领域,形成了军民融合的发展格局;向市场提供了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卫星遥感应用系统、卫星转发器租赁、软件、工业控制计算机、、特种泵阀、风能发电系统、等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产品和服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以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己任,充分利用航天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管理优势,加速发展航天技术应用产业。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部分产品
军用武器运载火箭空间探测
LY-60(N)舰空导弹武器系统
长征四号系列
LY-60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地面设备
长征三号系列
FN-6便携式导弹武器系统
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
CH-3(彩虹三号)中程无人机系统
通信广播卫星系列
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
WS-2制导多管火箭弹
地球资源卫星系列
WS-1B多管火箭弹
WS-1多管火箭弹
海洋系列卫星
A100简控多管火箭弹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企业文化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三大精神
50年来,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伴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在出成果、出人才的同时,航天科技工业培育形成了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航天“三大”精神是航天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体现和继承发展,是伟大的民族精神与航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航天事业之魂,也是中国航天企业文化之魂。
日,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前身-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根据聂荣臻副总理的提议,经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批准,确定国防部五院的建院方针是“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自力更生”精神孕育了我国最初的航天精神。1986年底,当时的航天工业部党组对航天精神进行了提炼和归纳,提出了“自力更生、大力协同、尊重科学、严谨务实、献身事业、勇于攀登”的航天传统精神。以后根据聂荣臻副总理倡导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精神,结合航天科技工业的具体特点,对航天传统精神作了新的概括和提炼,表述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
日,在建国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隆重召开了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江泽民同志在会上提出并精辟阐述了在&两弹-星&研制过程中形成的&两弹-星&精神,这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日,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召开的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胡锦涛总书记把载人航天精神进一步概括为: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和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企业理念
企业目标: 建设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     企业使命: 创人类航天文明 铸民族科技丰碑     发展方针: 发展航天 强大集团 改革创新 铸造一流     企业精神: 自信自强 无私无畏 敢想敢为 尽善尽美     核心价值观: 以国为重 以人为本 以质取信 以新图强     企业作风: 严慎细实     管理理念:
质量观--质量是政治 质量是生命 质量是效益  人才观--人才是航天的发动机 航天是人才的推进器  市场观--以需求为牵引 以质量创信誉 以创新谋发展 以服务增效益  学习观--让学习成为生活习惯 把学习作为终生需求  成本观--成本是责任 成本是效益 成本是竞争力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成本文化
成本文化是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航天型号科研生产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指导集团公司各单位及全体员工成本行为的意识和观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制度体系、物质保障条件与社会效应等。
一、建设目标
集团公司成本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将成本理念深入到每一位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中,形成全面、系统、有效的制度体系和行为准则,提供相应的物质保障条件,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到2010年初步建成能够有效促进航天事业发展、同时有利于经济目标实现,以先进成本管理思想与方法为支撑,具有航天特色的、先进的成本文化体系,全面提升集团公司的成本管理水平。
二、主要内容
集团公司成本文化包括精神层、行为层、物质层和社会层等四个层面,这四个层面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成本文化精神层是指集团公司在科研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在成本管理方面所形成的独具特征的成本意识和观念。成本文化精神层集中体现为成本理念,主要包括成本观、成本目标和成本方针等内容。
成本文化行为层包括规范成本活动的行为准则、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基础工作等内容。
(1)行为准则
遵章守信,尽职尽责,精打细算,日臻日善。
(2)组织机构
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的决策机构、管理机构,明确各级领导、型号负责人、各岗位人员以及各职能部门成本管理的责任,全面落实成本管理的各项工作。
(3)管理制度
各单位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以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分析和考核为主线的,涉及经济活动全过程、涵盖成本全要素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的制度体系
(4)基础工作
各单位要逐步健全与科研生产特点、经营管理要求、内外部环境相适应,与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制相结合的成本管理基础工作规范体系。
成本文化物质层主要包括良好的工作环境、现代化的技术设施和准确的数据信息等。
(1)工作环境
各单位要努力创建愉悦、和谐的工作环境,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集团公司的成本文化,营造良好的成本文化氛围。
(2)技术设施
各单位要着重解决工作设施的薄弱环节和瓶颈问题,拓展、完善信息系统的功能,鼓励技术创新与工艺改进,引用先进技术,优化业务流程,减少无效成本。
(3)数据信息
各单位要建立成本信息系统,实施成本动态管理,监控目标成本的执行情况,预测成本趋势,发现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为单位提供决策支持。
成本文化社会层主要是指集团公司与社会交流互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对集团公司成本文化的总体评价。
通过与社会的交流互动,尤其要借助对重大活动和杰出人物的宣传和报道,积极广泛地向社会推介集团公司的成本文化,表明集团公司严格控制成本、为用户与社会创造价值的诉求,增进社会对集团公司航天产品与服务成本合理性的认同,形成理解航天、关心航天、支持航天的社会环境,树立集约、高效、绿色的社会形象。通过了解政府机构、出资者、用户、供应商、销售商、公众、媒体等外部利益相关者对集团公司成本文化的社会认同程度,评估集团公司成本文化的社会效应,充分借鉴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不断完善与丰富集团公司成本文化内涵。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创新文化
创新文化建设纲要解读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航天人不仅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三大里程碑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还铸就了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这其中,孕育了独具特色的航天创新文化,在中国航天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内在的、无形的重要推动作用。
航天科技工业是国家战略性高科技产业的代表,肩负富国强军的神圣使命。50多年的发展反复证明,中国航天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自力更生是航天发展的基础,自主创新是航天发展的灵魂,勇攀高峰、以新图强是中国航天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的不竭动力。面对党和国家的殷切期望,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日臻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传承和发展具有时代特征、体现航天特色的创新文化,不仅对集团公司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集团公司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的内在需要。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要积极挖掘、继承、弘扬和发展航天创新文化,坚持追求卓越、创新无限的理念,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撑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的建设,为建设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加速推进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而努力奋斗!
创新文化建设意义、目标和思路
■航天创新文化建设意义
创新文化建设是集团公司肩负国家和民族重任,实践科学发展观,履行富国强军神圣使命的需要。创新文化建设是集团公司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创新文化建设是集团公司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建设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的需要。创新文化建设是集团公司深化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航天文化体系的需要。
■航天创新文化建设目标
坚持在继承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推进建设具有时代特色的航天创新文化。到2015年,全面形成一套完整、合理并能持续激发员工创新活力、满足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要求、适应军民融合发展需要的航天创新文化理念和行为体系,将创新观念融入到每一位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中,打造出知名航天品牌及一流的航天产品,树立创新形象,为航天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的保障和推动作用。
■航天创新文化建设思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建设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战略目标的要求,牢牢抓住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这条主线,继承航天“三大精神”,吸收航天文化精髓,丰富创新文化内涵,坚持倡导并实践创新文化理念和行为体系,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有力的制度保障,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不断推进技术、管理、组织和制度创新,把创新文化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和外化于形,最终实现创新文化建设目标。
创新文化的传承
■万户飞天——古代航天创新精神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敢于探索、不断创新的优良传统。中国是第一个敢于向茫茫太空、浩瀚星河挑战的国家,是古代火箭诞生的摇篮。
虽然作为世界上第一个飞天的尝试失败了,但万户敢于冒险、追求创新的精神长存浩宇,激励着现代中国人孜孜不懈,勇攀航天事业高峰。
■航天三大里程碑——现代航天创新精神
日,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日,东风二号装载着核弹头的首次两弹结合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日,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
日,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创造了中国人首次载人飞天的历史,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梦想,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
日,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传回了中国第一幅月面图像,使我国跨入世界为数不多的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现代中国人继承了先人敢于冒险、勇于尝试的创新求索精神。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航天缔造的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更是激励了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依靠集体智慧和团队协作,取得了今天航天事业举世瞩目的成就,奠定了中国航天大国的地位。
■航天创新文化定义
创新文化是有利于开展创新活动的一种氛围,是科技活动中产生的与整体价值准则相关的群体创新精神及其表现形式的总和。具体地说,是指创新理念、创新行为准则及规章制度体系等。
航天创新文化是航天事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航天特色文化之一。航天“三大精神”所蕴含的创新理念、创新方法构成了航天创新文化的主体,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航天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新时期的航天创新文化。
■航天创新文化结构
航天创新文化结构包括精神层、行为层、物质层。
精神层是创新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主要包括:创新方针、创新理念、创新价值观。
行为层亦称制度层,主要包括规范创新活动的行为准则以及行为规范等。创新行为准则是爱国奉献、唯实求真、百家争鸣、系统思维;创新行为规范是指创新的制度体系和标准规范。
物质层是创新文化的物化部分,是航天创新理念与创新行为的外在表征。包括:高新的航天产品、知名的航天品牌、一流的技术设施、完善的工作系统。
创新文化核心内涵
■创新方针
国家至上。航天科技工业作为国家战略性高科技产业,是国家安全的基石,是推动国家科技进步、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航天的创新活动要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以富国强军的神圣使命开展创新工作。
技术引领。从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的高度着眼未来,超前部署和创新发展航天领域的前沿技术,实现从跟踪到引领的突破和跨越,推动国家现代武器装备的研制和建设;以技术创新引领和开拓市场,推动航天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更多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
勇于攀登。航天科技作为科学、技术和工程前沿的高技术群,是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创新工作要不畏艰难,敢于超越,不懈探索;要有创新的勇气和决心,要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因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动摇必胜的信念,要以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断攀登新的航天科技高峰。
追求卓越。航天事业具有技术高度先进性、系统性和跨学科性,必须把创新作为集团公司持续发展的战略基点,强调永无止境的创新,做到尽善尽美。适应和引领市场需求,致力于把集团公司建设成为技术国际领先、产品和服务一流的大型航天企业集团。
■创新理念
以人为本。人是创新活动的主体,要坚持以人才为第一资源的航天人才观,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充分依靠人、尊重人、理解人,才能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人的潜能,实现企业价值。
自主创新。历史发展事实证明,中国航天必须立足于自主创新。只有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为赶超世界航天先进水平提供核心驱动力。
开放合作。航天科技创新是基于大系统工程的创新,要充分利用系统内外的优势资源和已有成果为我所用;在交流和合作中处理好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关系。
包容自励。航天的高技术性决定了创新工作的高风险性。树立正确的技术成败观,宽容失败,赋予员工自由宽松的创新环境;对待创新活动中的成功和失败,要胜不骄败不馁、大胆开拓创新。
■创新价值观
以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竞争的本质是核心技术的竞争。只有通过创新,真正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实现在航天领域的重点跨越,才能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和占领技术制高点奠定坚实基础。
以创新推动富国强军。集团公司肩负着富国强军的神圣使命。通过发展新型装备,强大国防实力,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巩固和提升大国地位;通过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推动航天技术更多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
以创新实现科学发展。航天事业事关国家安全与发展,热爱祖国、默默奉献、服从国家利益是开展创新活动的前提,是指导创新工作的思想基础。
■创新行为准则
爱国奉献是企业和员工开展创新活动必须遵守的思想准则。航天事业事关国家安全与发展,热爱祖国、默默奉献、服从国家利益是开展创新活动的前提,是指导创新工作的思想基础。
唯实求真是企业和员工开展创新活动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航天科技是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航天工程任务代表着国家形象。创新活动要求实事求是,尊重科学规律,恪守科学道德,求真求精,追求真理,严禁弄虚作假。
百家争鸣是企业和员工开展创新活动必须遵守的作风准则。发扬学术民主,广泛吸收不同学术团体或个人的创新智慧,集思广益,培养求同存异、百花齐放的学术风气,打造业务能力强的创新团队。
系统思维是企业和员工开展创新活动必须遵守的方法准则。航天工程具有大系统工程的特点,创新活动应参照钱学森同志创立的系统工程理论,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考核重要的创新环节,以局部与整体相协调为原则完成创新任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组织架构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部机构
办公厅、规划计划部、财务金融部、人力资源部、研究发展部、质量技术部、系统工程部、宇航部、经营投资部、经济合作部、国际合作部、运行保障部、党群工作部(企业文化部)、纪检监察部、审计与风险管理部、离退休工作部。[8]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专业公司
、、、、、、香港国际投资控股公司、、、、航天长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中国四维测绘集团有限公司、航天新商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直属单位
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院、、航天档案馆、、、、。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上市公司
中国航天万源
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人才战略
人才强企战略   未来15年是集团公司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局势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国家安全和统一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式;世界范围内的新军事变革加速推进,主要军事大国的国防工业转型明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对集团公司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供了更多的契机。国民经济和科技实力的稳步提升,将为航天产业的发展提供越来越坚实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将为集团公司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管理体制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面对维护国家安全和实现祖国统一的需要,面对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要,集团公司必须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加快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实现新突破。集团公司承担着载人航天工程二期、月球探测、建造空间实验室、开展空间交会对接、研制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和大容量通信卫星以及其他工程研制等任务,要完成这些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获得主动,培育自己的技术优势,关键在人才。集团公司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必须将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内的重要战略任务来抓。
2003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根本任务和政策措施,对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做出了重要部署,指出实施人才战略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是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
2004年,集团公司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将航天科技队伍由原来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三支队伍细分重组为五支队伍,即领导干部、出资人代表、科技人才、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队伍,提出了《落实人才强企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将其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内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一个指导性文件,并明确提出了人才强企战略的总体要求和总体目标。
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是集团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要求,是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动力。它不仅关系到集团公司科研生产、经营开发和改革发展的进程,关系到集团公司的兴旺发达,而且也关系到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集团公司人才工作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人为本,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创新机制为动力,以结构优化为主线,在提高人力资源整体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积累高度密集的人才优势,占领人才竞争的制高点,为集团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十一五”期间,集团公司将着力加强拔尖人才和领军人物的培养工作,打造一批政治立场坚定,群众威信高,拥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具有较强战略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驾驭全局能力的优秀领导干部;一批综合素质好,市场意识强,熟悉国内外经济运行规则,具有较强战略决策能力,能够忠实代表和维护国有资产权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优秀出资人代表;一批弘扬科学求实精神,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自主创新能力,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优秀科技专家;一批爱岗敬业,掌握现代制造技术,具有丰富的技能经验,具有解决技术难题的能力,身怀绝技,技艺精湛的优秀技能人才;一批职业素养好,专业知识扎实,管理经验丰富,具有较强分析能力、执行能力和应变能力,业界认可的优秀管理人才。形成以高层次人才为龙头,以中青年为骨干,领导干部、出资人代表、科技人才、技能人才、管理人才五支队伍协调发展、结构优化的新时期一流的航天人才队伍,建立起具有航天特色、充满活力的人才培养、选用、评价、激励的新机制,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专业配套、素质优良、各类人才协调发展、适应航天科技事业发展需要的航天人才队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人力资源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队伍现状
截至2007年底,集团公司从业人员12万余人。拥有两院院士33名,国家级专家34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9名,享受专家2028名,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3名,集团公司有突出贡献专家365余名,集团公司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30余名。“”获得者4名,“”58名,“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能手”31名,“航天技能大奖”获得者和“航天技术能手”300余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队伍建设
1)以大胆选拔具有事业心、责任感、有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进班子、压担子为突破口,改进干部选拔方式,推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择优选拔任用领导干部,一大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优秀青年管理人才走上领导岗位,领导班子的年龄和学历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为领导干部队伍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实现了领导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截至2007年底,集团公司所属各院、公司及直属单位领导中,45岁以下的占到44%,比“九五”末提高了20个百分点;科研院所行政正职中45岁以下的达到51%。把配备优秀青年技术骨干参与航天新型号的研制作为锻炼和选拔青年干部的重要途径,一批熟悉型号科研生产、专业技术造诣高、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优秀技术人才及时推到型号一线领导岗位,基本完成了人才的代际交替。
2)根据行业特点和就业形势,确定高校毕业生的接收标准及层次比例。在27所著名高校设立“”,提升集团公司与国内知名高校的合作地位,有效地增强集团公司的整体影响力。从2001年起,集团公司先后在全国20余所重点高校组织举办了“新世纪、新航天、新形象”、“放飞神舟、实现理想”和“聚八方英才、铸航天伟业”为主题的“中国航天企业形象巡回展暨航天专场招聘会”。扭转了“九五”期间和“十五”初期优秀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不利局面,为集团公司人才队伍补充了大量优秀人才。集团公司成立以来,共引进高校毕业生19921余名,其中博士研究生692余名、硕士研究生6698余名、本科生10707余名,研究生比例达到37%。利用航天优势、区域优势和政策优势,广开视野,重点引进一批专业对口、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缩短人才培养周期。不断加大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引进力度,每年从高等院校引进一批文化程度高、具有专业特长的大专充实到数控加工、电装、电调和测试等知识技能复合型、复合型岗位上,提高技能人才的整体素质。
3)集团公司自成立以来积极推进薪酬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始终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积极探索按生产要素和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和办法,建立起岗位工资为主体、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在所属企业单位全面实行了岗位系数工资制,所属事业单位实施了。对主要成员单位的负责人实施年薪考核,初步构建了科学考核的责任体系,以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为依据,合理确定成员单位负责人薪酬水平。规范经营者经营业绩考核,加强上市公司经营者薪酬管理,调动经营者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公司经济效益。依法为各类人才建立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险,积极推进企业年金、等工作,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4)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机制创新为核心,着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条件,建立有利于挖掘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活力、开发人的智力、培养人的创造力的有效机制。集团公司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人力资源政策法规和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了《领导干部管理规定》、《专家选拔与管理办法》、《高校毕业生引进管理办法》、《职工培训教育管理规定》、《人工成本管理办法》等涉及人才选拔、培养、吸引与使用等管理规定和办法,初步建立起了具有航天特色的市场化的选拔录用机制、科学化的考核评价机制、职业化的人才培训机制、规范化的监督约束机制,形成了适应航天发展需要的人才管理规章制度体系,为实现人才开发与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各类人才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
5)紧密围绕人才发展战略,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以提高素质为核心,加强各类人才的培养。着重提高领导干部队伍战略开拓能力。强化干部多岗位实践锻炼,推进干部挂职任职交流,推行党政领导“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积极推进民用产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领导干部党校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岗位业务培训力度,开展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选派优秀技术骨干参加相关的学术、技术交流活动。依托集团公司5家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对技能人才开展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积极组织技能人才境外培训,促进技能人才队伍的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提升。充分发挥各级科技委、专家组和知名专家的作用,以老带新,帮助、指导年轻人探索攻关路径,做好航天高技术的传承和再创新。对贡献突出的科技人才,采取优先推荐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等各种奖项、破格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进一步调动人才队伍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开展“名师带徒”,鼓励传帮带。命名了以“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和“”获得者的名字命名的学习型班组,并有计划地举办职业技能竞赛。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资质荣誉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资质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一级保密资格单位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质量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荣誉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授予年任期考核“业绩优秀企业”称号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授予年任期考核科技创新特别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
  “人民社会责任奖”调查活动组委会授予人民社会责任奖
  中国质量协会授予“全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30周年优秀企业”称号
  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安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联合授予“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优秀单位”称号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授予“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授予“全国企业文化杰出品牌组织”称号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授予中国工业大奖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授予年任期考核“业绩优秀企业”称号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授予年任期考核科技创新特别奖
  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联合授予“全国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称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通信地址
地址:北京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凤凰[引用日期]
.凤凰网财经 [引用日期]
.参考[引用日期]
.新浪网[引用日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引用日期]
.澎湃新闻[引用日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引用日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官网[引用日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官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安航天科技工业公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