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稀,带隐血,肛门7cm处直肠癌肛门切除上有囊肿,可能是什么病

妇科查了,宫颈处0.7cm囊肿,子宫直肠窝有厚约1.9cm液性暗区_百度宝宝知道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直肠黏膜下藏毛囊肿合并肛周脓肿1例--《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2005年03期
直肠黏膜下藏毛囊肿合并肛周脓肿1例
【摘要】: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657.15;【正文快照】:
患者,男,32岁,因“肛旁肿痛溢脓反复发作一年余”于日以“肛周脓肿”收入我院肛肠科。诉一年多前始发肛旁肿痛,经抗炎及对症治疗后,肛旁破溃溢脓,症状缓解,以后反复发作,偶有发热史。既往一岁时因肛周脓肿行手术切排史。专科肛检示:KC位9-12点处可及肛旁肿起,范围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国江,徐红,郑苏蓉;[J];四川医学;2004年09期
章权;;[J];中国现代医生;2010年11期
郭茂华;;[J];中国社区医师;1988年05期
郑伟琴,刘丽,张久强;[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年04期
李小群;;[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年02期
李巧芬;;[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9年12期
徐景龙;[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徐飞,邱钢林;[J];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2005年03期
覃建雄;黄桂平;农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年02期
刘敏洁;;[J];中国乡村医药;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朝阳;夏航校;贾瑞刚;毛宽荣;;[A];中国肛肠病研究心得集[C];2011年
李朝阳;夏航校;贾瑞刚;毛宽荣;;[A];中国肛肠病研究心得集[C];2011年
庞晓健;贺平;杨小毛;;[A];中国肛肠病研究心得集[C];2011年
庞晓健;贺平;杨小毛;;[A];中国肛肠病研究心得集[C];2011年
贾英田;赵希忠;孙弋淇;李振宇;;[A];中国肛肠病研究心得集[C];2011年
贾英田;赵希忠;孙弋淇;李振宇;;[A];中国肛肠病研究心得集[C];2011年
贾英田;赵希忠;孙弋淇;李振宇;;[A];中国肛肠病研究心得集[C];2011年
贾英田;赵希忠;孙弋淇;李振宇;;[A];中国肛肠病研究心得集[C];2011年
李毅忠;张冬;王俊;;[A];中国肛肠病研究心得集[C];2011年
李毅忠;张冬;王俊;;[A];中国肛肠病研究心得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赵景明 本报记者
刘怀;[N];吉林日报;2010年
崔玉艳;[N];健康时报;2006年
胡春黎?张勇;[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冯瑶;[N];健康时报;2006年
健康时报记者 刘桥斌;[N];健康时报;2009年
中国医大四院肛肠治疗中心主任
李春雨 整理
曹颖坤;[N];健康报;2010年
周新竹;[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湖北省襄樊市中医医院
李丽;[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李丽;[N];大众卫生报;2009年
本报主任记者
叶青 见习记者
魏宇佳;[N];沈阳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马木提江.阿巴拜克热;[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庞晓健;[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赵永昌;[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黄奚;[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张丹;[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迪米拉·阿力根;[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冯继东;[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1年
徐焱尧;[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赵志辉;[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1年
史季;[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年
范丽颖;[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大便这样就得小心肠癌_新浪健康_新浪网
大便这样就得小心肠癌
  专家小传
  赵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前院长、腹部外科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近几十年来,我国发病率明显升高,在恶性肿瘤中,已成为居民的第三大“杀手”,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上升更为明显。如果不加以预防和控制,将对国人健康造成灾难性后果。
  1.大肠癌包括哪几种,我国发病情况如何?
  大肠癌主要包括结肠癌和,也可称为结直肠癌。肠癌属于下消化道肿瘤,一定程度上讲,与吃得过好有关,因此也被认为是种“富贵癌”。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肠癌发病率略低,但增长速度却比他们快。三四十年前,大肠癌在我国“癌症杀伤力排行榜”中,居第6位,如今已跃居第3位。广州疾控中心数据显示,10年间大肠癌发病率上升了50%;30年间,上海大肠癌患病人数也增加了5倍多。
  2.大肠癌与生活饮食习惯有关吗?
  答案是非常肯定的。吃得越多,肠道的排泄压力越大,尤其是动物蛋白、脂肪摄入过量,就容易产生很多毒素。
  我跟大家分享一项有趣的研究。日本几乎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之一,这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但当日本人移民到美国夏威夷时,有趣的现象发生了:在第二代第三代移民中,胃癌发病率下降了,但大肠癌的发病率却在上升。来自日本的研究人员分析认为,这跟日本、美国的饮食差异有很大关系。在欧洲留学的那几年,我也注意到,欧洲饮食以肉为主,每人每月至少吃掉50块牛排。肉类摄入过多,患大肠癌几率就会升高。
  3.排便与大肠癌有关吗,大肠癌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大便能帮我们发现大肠癌,一定程度上可看出肠道的健康程度。我讲课时常会用一个小孩趴在马桶边好奇观察的图,来体现观察大便的重要性。
  如果,大便变细或形状不规则,排便习惯改变,出现、便不净等情况,就应及时就医。然而,由于都有便血症状,很多大肠癌在早期易被误诊为痔疮。几十年前,我曾遇到过两个至今难忘的病人,都才二十几岁,出现便血却一直以为是痔疮,来我这看病时已是直肠癌晚期。所以便血时,建议及时去医院做大便潜血等检查,以排除大肠癌的风险。这是因为肿瘤长在结肠靠近肛门的位置,发生破溃出血,大便就会有血。如果肿瘤长在升结肠,肉眼虽然看不到血,但大便潜血检查能发现。如果大便潜血结果呈阳性,说明结肠有问题,需做肠镜等检查。
  除大便异常外,经常的人也需警惕,尤其是老年人。如果腹胀特别难受,且在一段时间内突然加重,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此外,患者也需排除结肠癌,临床上有不少肠梗阻患者,在手术后才发现是结肠癌。
  既然大便如此重要,会不会增加大肠癌风险?我想说,大肠癌的发生受很多因素影响,现在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便秘与大肠癌直接相关。但想提醒大家,一定要有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最好在固定时间排便,宁可提前一点去厕所,有了便意千万别忍着,别让废物在体内停留过长时间。
  4.哪些人是大肠癌高危人群,如何尽早发现蛛丝马迹?
  有大肠癌家族病史、多发性结肠息肉、慢性、肠道有绒毛管状腺瘤等人群,都是大肠癌高危人群,易发生癌变。除注意观察症状外,临床上,我们主要借助以下检查,帮助早期发现大肠癌:
  一是肛门指检、大便潜血检查。距离肛门7厘米以内的肿瘤,90%可通过肛门指检发现,数据显示,国人直肠癌70%以上为低位直肠癌,直肠指检时可触及。80%的结直肠癌患者都有便血情况,且半数无法通过肉眼看到,却可通过大便潜血检验查出。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人放弃了这两项检查。
  二是肿瘤标志物CEA和CA19-9。如果发现其数值较高,应做进一步检查。已有不少单位和个人将肿瘤标记物纳入体检范围,如果体检报告显示正常,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肠癌肿瘤标记物检查的阳性率为50%~60%,也就是说存在不少假阴性,但确实能为我们早期发现肠癌提供依据。
  三是肠镜检查。高危人群应遵医嘱,每年按时做肠镜。一般人群建议45岁开始,每隔3~5年做1次。大便潜血呈阳性的人,应及时做肠镜检查。
  5.肠癌有癌前病变吗?
  多发性结肠息肉就有癌变倾向,属于肠癌的癌前病变,它是细胞发生不典型增生的结果,其严重程度可分为轻、中、重3个级别。大家一定要尽早处理癌前病变,把长出来的东西切掉。对原位癌,国内外有一种内镜下切除黏膜内癌变的“时髦”治疗法,我个人认为,癌症就像螃蟹,如果只是切掉它的壳,复发几率较高。我建议,还是采取传统方法,将已发生病变的那段肠子切除。
  6.肠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手术仍是首选,尽量做到早诊早治。但遗憾的是,我国百分之六七十的肠癌患者,确诊时已进入中晚期。临床上肿瘤多采用综合治疗,除手术外,放化疗也非常重要。对符合适应症的患者进行术前化疗,还能让肿瘤变小,控制病变范围。此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阻断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等靶向治疗,也疗效显著。
  即便是根治性手术,仍有40%的大肠癌会发生复发或转移,且术后两年是复发高峰期,发生率约65%~80%,但5年后的复发率则降为6%~8%。因此,让自己远离肠癌才是最重要的。
  7.生活中该如何预防大肠癌?
  有一次,我跟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位肿瘤专家吃饭,他开玩笑地问:“如何解决美国如此高发的大肠癌问题?”我笑着答道:“第一,多去中国餐馆吃饭;第二,使用中国景德镇生产的瓷器餐具,告别巨大的盘子。”这并不是仅出于民族感情这么说,而是中国传统饮食确实具有很大优势。可惜的是,饮食的西化让这种优势渐弱。我建议:
  第一,“吃货”适可而止。我们现在走向了一个极端:吃得过多,营养过剩。这时候,我们一定不要过分迁就口味。我们改变不了爹妈给的基因,能做到的就是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
  第二,告别“三高一低”,回归传统。“三高一低”指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素食品,要少吃。中国传统饮食结构以谷物为主,肉类、蛋类、蔬菜、水果为辅,这是非常健康、合理的饮食。中国菜有很多蒸煮方式,能留住更多营养;少量肉加蔬菜的快炒类菜,由于蔬菜较多,粗纤维丰富,既能满足口味,又能避免肉类产生的有毒物停留过久,减少对肠道的慢性伤害。
  第三,守住“鲜、野、淡、杂”4字诀。“鲜”指多吃新鲜食品;“野”指吃天然蔬果;“淡”就是少盐少油少肉;“杂”则是吃尽可能多的食物,不偏食。▲
腹泻常用药品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肛门直肠指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