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黑膏药的制作方法温度高达320多度,中草药在炼油中还有功效吗?在高温下药效挥发不去吗?

您的位置: &
俄罗斯炼油商启动高达550亿美元的改造计划
优质期刊推荐当前位置: >>
中药促渗剂的若干问题研究
摘要透皮治疗系统的研究是第三代药物制剂开发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是一种极有前途的药物新剂型。透皮吸收促进剂(以下简称促渗剂)作为透皮治疗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一直是透皮治疗系统研究的重点之一。由于化学合成的促渗剂有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缺点,因此药学界对从中药宝库中寻找和开发<b
r />新型、理想的具有促渗作用的药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把这类从中草药中提取的促渗剂称之为中药促渗剂。虽然目前中药促渗剂的研究相对于化学促渗剂来说还显得薄弱和不成熟,但是在天然药物开发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中药促渗剂的研究前景非常广阔。 对中国古代方剂文献,尤其是膏药方中具有促渗作用的药物进行研究,不仅 可以了解先贤们在古代膏药中应用“促渗剂”的悠久历史,而且对现代中药促渗剂的研究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专业关系,本文从科技史研究的角度对我国 古代膏药方剂文献与现代中药促渗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成果如下: 一、对古代膏药方剂文献钩沉发微、整理归类,对我国古代医家关于透皮治 疗问题的认识进行了整理研究:对“促渗剂”在历代膏药方中应用和发展脉络进 行了梳理:重点研究了乳香膏中“促渗剂”的应用与发展情况。 二、《理瀹骈文》一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膏药专著,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本文从“促渗剂”的角度对该书进行了深入研究,以今天的科学研究成果为坐标,分析和评价了该书作者吴尚先在透皮治疗以及“促渗”机理认识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三、用统计学方法,对该书收录的膏药方进行药物统计,遴选出其中可能是 作为“促渗剂”使用的药物,并提出白芷可以作为一种新型中药促渗剂的新观点,为现代中药促渗剂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四、利用药物统计的结果和《理瀹骈文》作者吴尚先对“引药”等药物的认 识,选取典型药物,以中药促渗剂为研究重点,对古今应用一致和不一致的中药 促渗剂进行了比较研究。 尘堕型堂丝查叁兰竺!:兰丝丝苎生垫堡鎏型竺垄±塑!!!!堕引言20世纪60年代以来工农业生产上不断发生药物、农药、毒物通过皮肤吸收, 以致产生中毒现象,启发了药学工作者对药物通过皮肤吸收的思考‘,研究表明:某些药物不但可以透皮吸收,而且可以产生很好的全身性疗效,从而丌拓了药剂 学中皮肤给药研究的新领域。同时,新的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出现,分析方法灵敏 度的提高,药物动力学的研究进展,都为新剂型透皮治疗系统的研究提供了物质准备和研究方法。。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TTS,)或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elivery drugsystem,TDDS)是指经皮肤敷贴方式用药,药物经由皮肤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实现疾病治疗或预防的一类制剂‘。透皮治疗系统是无创伤给药的新途径,具有超越一般给药方法的独特优点:可以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药物在胃肠道中降解;提供了可预定的,较长的药效时间: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维持稳定、持久的血药浓度,进而提高疗效,减少给药次数,使给药更为方便。自1981年,美国的Alza公司上市第一个透皮治疗系统――东莨菪碱贴剂以来,现已有大量的透皮制剂被开发、应用。二十多年来,透皮治疗系统的发展非常迅速,其研究已成为第三代药物制剂开发 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是一种极有前途的剂型。 但是,由于皮肤的屏障作用,以及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等原因,很多药物穿过皮肤的通透率很低,经皮到达体内的药物很难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促渗剂(PenetrationEnhancers,PE)的应用,为透皮治疗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带来了契机。促渗剂是一种选择性促进药物透过皮肤屏障使其达到有效剂量的物质。促渗剂配合使用有协调作用的药物可减少促渗剂的用量,降低不必要的毒副作用,又可使主药量少而效倍。促渗剂的成功应用使透皮治疗系统的研究向前迈进了一 大步,它已经成为增加药物透皮吸收的首选方法,是许多药物透皮治疗系统研究中的重要环节。1970年,Crown Zellerbach和Foster Milurn应用二甲基亚砜和二甲基乙酰胺促进}{{体药物的皮肤给药获得专利4。二甲基亚砜穿透作用强,速度快,适用范围广,有助于多种药物的透皮渗透,但缺点是有强烈臭味,对皮肤刺激性大,大面积应用甚至产生全身性副作用。氮酮(Azone)则是美国Nelson公司上世纪 80年代丌发的新型促渗剂,它是第一个专门作为皮肤渗透促进剂而研制开发的化合物。氮酮是目前国内外比较好的促渗剂,它广泛应用于临床外用制剂,能促进药物吸收,增强疗效,也可降低主药用量,减轻毒副作用。但实验研究表明, 中困科学投术人学坝I岸位论义中药健渗剂的蓉十河题W}兜氮酮的使用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它对小鼠皮欣有一定莉激作用;不能溶予水; 遇强酸、强碱可裂环;与某些有机药物可能形成络合物,影响药物的生理活性: 少量的凡士林和液体石螨等疏水性介质对氮酮的作用有影确。目前透皮治疗系统 豹研制中使蹋得较多的键渗帮都是纯学合成的健渗翻(黻下简称纯学键渗桶), 主要是烃、鬻、酝胺帮鬣砜等有机耱,对皮默都有一定豹捌激经或怒有其它毹俸 蹋,因鼗不能广泛用于l黢床,有些已经明确受到FDA(美国食晶与药晶管理弱) 熬黢笨g健题。露对他学合成药穆熬毒裂传用,“涩羟大鑫然”静愿瀚畜增无汪, 科学器认必,现在应该楚回到19世纪以戆90%使用天然药物躲对嫉了5。 在化学健渗剡西炼严峻挑战蟾时蜈,谗多药学工作豢谴攘愚路,把嚣找叛型 促渗刹的目标转到从中草药宝库中发握食适的天然促渗刹方运。中摹药奏安全、 低毒的独特优势:中药透皮治疗有悠久的历史,理论和实践都证实中药§§透皮吸 收。大多数药学工作者认为中药外用制剂透皮治疗的药效总体成分中,不仅存在 药理活性成分,两且还存在溶解、促进吸收等多种成分,这种能促进药物透度吸 收的中药,即中药促渗剂。中药促渗剂除了具有低毒、安全的优点外,还具有促 渗、治疗双重作用的特点,如,除了促渗作用外,薄荷还县有清凉、止痛的作用, 肉桂还有温中、敝寒、止痛的作用,川芎还能扩张血管等。中药促渗剂在实际研 究中还可以结合其它促渗方法使用,如将中药促渗剂与物理促渗方法(离子导入法等)合理魄联合应用,产生协同键渗作用等。对中国吉代方剂文献,梵萁琵膏药方中舆有促渗作用的药物进行研究,不仅 可以了解先赞稍在吉代膏药中应用“促渗莉”的悠久历变,而且对现代中药促渗 剡豹研究与开发其有重要意义。痞予专鼗关系,本文飙科技受研究的角度对我国 杏伐膏药方懿文漱与现l弋中药键渗裁进萼亍了较为系统静研究,希凝遥:i童对古代膏 药方测文献钩沉发擞、整理麴类及对我国吉{弋医家关手透皮治疗阕题认谈鹩燕瑾 磺究,撬理爨“键渗套q”在历{弋惫药方中应爝襄发展躲脉络;并拟对我翟历史上第一郏啻药专著――《理瀹骐文》从“促渗刹”的角度进撂毅瓣磷究,以今天的科学研究成果为坐标,分栅和评价该书作者吴尚先在透皮浚疗以及“促渗”极 理认识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然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丧今中药促渗刘进嚣比较研究。2 窆鎏墅兰堡查点兰堡!:兰垫笙茎主堑堡堡垫整堇兰塑i!翌堕第一章经典膏药方与中药促渗剂啻剂是祖国医学的一个攫要组成邦分,是五大药物剡型――丸、数、袁、丹、汤之一。膏剂是将药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浓缩面成的剂型,有内服和外用魏种, 本文只讨论外用鹰。外用膏有软鹰和硬膏两种,软膏(又称药鹰),是用适当的 基质与药物均匀混和制成的一种容易涂于皮肤、粘膜的半固体外用制剂。硬毽:(又 称膏药)是用油类将药物煎熬至一定程度,去渣后再加黄丹、白蜡等收胬,制成 暗黑色的膏药肉,涂于布或纸等裱背材料上,贴敷于皮肤用于疗疾的外用剂型, 多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痈疡等疾病。5 中国古代的硬膏,与现代的透皮治疗系统在剂型上怒相间的,不同的是给药 的精确髋和可预觅往。同祥燕通过皮肤给药,硬街和透皮治疗系统都不可避免地 使用到键渗剂,戬加强药物的透皮吸收,使有效药物较快地进入体内并被运转到 需要治疗的部位。透皮治疗系统的研究中翳确地提出了促渗剂的概念,而且有促 渗梳理静瑾论研究;中番吉代的硬膏虽然没有明确豹促渗概念,但是其总体药物 缀残中药理懑性成分与溶解、促避蔽收熬药物是并存的。函j}|:,对中鬣古代膏药方中具蠢健渗作耀药揍进行研究,对予铁中草药中寻找新型、天然静健渗荆粪有 重要意义。中国古代方啦浩如烟海,夕}髑囊方数基极多,蠢了磺究中国吉钱终躅膏方中 促渗剂的应用情况,必须先了解历代医家对遴皮浍疗及其馋照极理的谈移{,这可 以大致看出当时膏药透皮治疗发展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搜集了大量有代表 性的膏药方(包括部矜软膏方),遴选出可能是作为促渗弃U馊用的药物。 一般认为,清代魑膏药外用的成熟阶段7,以《理瀹骈文》一书的出现为标志。 《理瀹骈文》的作者哭尚先大力倡导膏药外治,关于膏药透皮治疗的理论和癍用 都比较完善,在吴氏所用的外用膏方中“促渗荆”的使用也基本成熟。本文以《理 瀹骈文》为分界,先讨论在此之前膏药方中“促渗剂”的应用情况。第一节“促渗剂静应用发展脉络中匡古l弋蛉赣药方中缀晕就耀裂瓣健渗莽l,胃以谎膏药方中餐渗裁的应鞠与 鬻药的产尘是几乎同步的。从整令“键渗裁”在蠹药方孛应耀懿历史来看,在清 代之前,促渗剡的使用基本上都是经验性媳,缺乏对促进药物吸收理念熬说唆和 理解。本文根据膏药在熬制过程中加入促渗剂的时蚓謦珏火候的控割,以及掇{弋膏 中娜科学技术大学碘I:学位论文中药促潘荆的若十嬲题磺究药方中不古促渗剂方的数目和所占比例;借鉴现在一般对膏药发展历史的分期方 法8,可滋大致理国程渗裁在膏药方中应簿_稽发震静脉络。一、秦汉时期毒药瓣痘蠲历史+分久运,步}怒膏药之始,域在一般都采矮渍谯癸滏怒懿说 法9,认为始于《黄帝内经》。在该书的灵襁篇中,对痈疮有这样的描写:“发于 艘下,赤坚孝霹米癌,治之以砭石,欲细赫长,蔬砭之,涂以琴夤,六譬已,匆 裹之。””,这段话的意思怒病发于腋下而且色赤坚硬的痈癞,叫做米疽。可以用 砭丽来治疗,砭虿肖用缀长的,虽旗行时耨巯地砭裁患瓤,然蘑菇涂上豕畿,不 要包裹,六天病就会好。这尾用到的“豕错”就是由猪脂或野猪脂制成的臂剂。 《黄帝内经》的经筋篇尾对于寒瘀弓l越的口角覆斜,认为可以“治之以玛夤, 膏蒜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以桑钧钓之,即以生桑灰置之坎中,离下以 坐等。以膏熨急颊,且饮美酒,啖英炙肉,不饮澄孝,自强也,为之三拊(抚) 而已。“’,这段话说的是;c孝于寒瘸弓{超的嚣角歪斜的治疗方法是用舄眚油贻在掏 急一侧的面颊,用囱酒调肉桂末涂在上面,以润养其筋,温通脉络;再用黎钩钩 萁鞴角,镛囱l戆缓~铡豹磷颊,醵调整日角伪歪斜.另用粱木炭火放在小瘫中, 壶的高度以病人坐糟可得到缓气为般。一面用马臂油熨于拘急--坝rJ的面颊,同对 喝~些灌,多吃一黧熏痰之类静荚铼,不黥隅滔熬入,也要勉强喝一些,并在患 处再三按摩,这样瘸就能治好。这嫩用到的马膏,类似于前面的豕膏,都不是真 聂豹膏药,哭是软黉类豹誊裁,毽它餐是惹毽膏药瓣雏形。上瑟还掰到了盔滔调 肉棱末涂于皮肤来治疗疾病,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做法。在《黄帝内经》的时代, 自灏的配毙藏谗窝瑷在不裁,毽是经过蔽食发酵褥来戆滔蠡孽主要残分应该毒器是乙 醇。现代药理学证明乙醇除杀菌外,对药物的透皮吸收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是~种溶媒炎的促渗裁。乙醇的促渗作用是霞为它霹以逶|i遘彩账秘软纯角鹱层, 使汗腺、毛囊的开口变大,从而利于药物微粒透过皮肤。另外我国生产的自酒中 除乙醇外,尚含一些氮基酸、酯类等有枧物,对皮默起软化、柔弱救挥用,瞧捺韵渗透。}溢床上以洒为溶媒的外用制剂的例子很多。另一种药物“桂”,也就是肉桂,现代研究也证明肉桂的蔓提取物有很好的促渗作用”,“白酒和挂”中蛉“涟”可襁路逾提敬出肉裢中有健渗作用的成分。由此,先民们的聪明才智可见一斑。 早在远古时代,他们在外用药物中就用到的白酒、肉桂等药物,而鼠把这两嚣缀 磐豹配蘧经瑷,实辩上起到了“诞渗”鹣律搿,这可看做是早期“健渗翔”的应 用。同时也成该看到,当时的人们在外用药中使用白酒、肉桂完全是凭经验,并 没鸯臻确戆“挺渗”壤念。 汉代,张仲景在《金匮鼷略》中提到:“四肢才觉重滞,即导行吐纳,针灸4 中阚科学技术人学颇l:学位论史中药促溶剂的若十闻题研究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可知此时衡药等用于透皮治疗的方法已经在镬爱,这句话一觳试为是较翠瓣赘确挺餮膏瑟透疫治疗懿论述。张{孛条提塞的烧膏摩法,一种用药膏涂擦体表的一定部位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治疗方法。膏摩其鸯按摩耪药谚戆诲弱佟嬲功能,按摩是裂蔼耱嚣豹手段键遴药携戆经受渗透。 由上可见,秦汉时期出现的膏药方中已经有了“促渗荆”使用的萌芽,且把 “键渗剡”葶翼其它终治手段缝合馒瘸,比懿按摩等,鞋程逡药物弱透皮啜||芟。不 过,这时可作为“促渗剂”使用的药物种类还十分有限。二、晋唐时期唐代魑我国方荆学发展的鼎箍时期,对中药外治法的研究也蔚然成风。《外台秘要》中提到:“诸阳在表,表始受病,在皮肤戈间,故可摩膏、火灸,发汗 而愈。“4这翠提剜的摩膏法,其实就是前黼所说的街摩法,是张伸景膏药透皮治疗恩想的继续。孙腮邈在《千金翼方》中首先提出“薄贴”一词,专指膏药,该 书第二十三卷专巅“薄菇”一节,裔魏,瑶氆常潜溺这静说法。该书中提出对于痈癜的治疗“亦应即薄贴,令得即消.内须服解毒冷药,令毒气出。外须薄贴热药,法耋疮舜其留,令泄气也。”8秘蠢汲为膏药帮肉簸药物一超治疗痈疽,一内一外、一冷一热,协同作用疗效会熙好。器密对麓薄站法摄到发矮静舅一个重簧藏因楚炼弱.术熬兴起,诲多与薅两一稳 关的方书中也多收有外用膏药方。另外,此时人们为了提高膏药的治疗效果,似 乎嚣始有意在粪药方孛热入逶当瓣“程渗裁”。毙魏珏噩熬《崔氏方》中溅载了 用慧陆香加黄丹、油熬制乌膏的方法:“先霞煎油,三分减一,停待冷;次纳黄 丹,更上火缓煎,又三分减一,又傍冷;次纳薰骚謦来,誉冷秘恐漩渗出,藏误 香消尽,次下松脂疑蜡,看膏稍稠,即以点铁物上试之,斟酌硬软适中乃嚣。” …这鼹甩到的薰陆蛰,也就怒霉k香”,是一秘缀好的健渗裁,蒺有促渗和治疗熬双重功效,后世一直沿用。晋代葛洪的《黔后备急方》中记载了外用膏药方lO首,并有具体的制魇方 法。该书中的膏药多数是浦街剂,用猪脂作为熬膏的原料。膏药方中出现的促渗 剂有蜀椒、当归、臼芷、于豢、薤自等多种,除“成膏”外,绝大多数膏方中都 篌蠲了键渗潮。晋宋出现的我国现存第一部矫科专著《刘漏子鬼遗方》,不仅揭 示了以痈疽为主的瘸因、病机及其鉴别诊断,而且在治疗上采用了以外治为主的 方法。全书牧方15t蓄,其中在多蓠箨舔膏药方中健蕉了多稃键渗裁。痦健褥思 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共载方5300莆,其中的18茵膏药方中,也商多首应用到 了多秘程渗爨j。《予衾翼方》共载膏药方42蓠,其中侵瘸镶最多懿键渗荆是囱芷, 其次是蜀椒、干姜、当归、丁香、术香、麝香等,详见表l。 中嗣科学技术人学颂jj学位论文中药促漆荆的若十问题i!jf宄晋摩辩麓韵餐药有三令显著特点:一蹙膏药结合按摩来治疗疾病,鞠鸯摩法。 在《急备千金要方》中记述不少街摩的药方。二怒外用膏药也可内服。《备急干 会耍方》掇窭“凡作膏,常以破泠霹,无令丧孝、污秽、产妇、下贱人、鸡犬、禽兽见之。病在外,火炙摩之;在内,温溺服如枣核许。””外用膏内服使得在药甥选择主受蘩一定豹隈翱,不毙傻瘸菜些蕊毪强、透瘦渗透浃熬药秘,对“键渗 剂”的选择有限制,因而药物的透皮吸收速率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三是用猪 鼹熬铡数膏药占终大多数。 总的说来,晋唐时期街药方中促渗剂的使用有一定的发展:主要是作为“促 渗刹”使粥的药彩是静增多,选择范围扩大,主要蠢当归、蜀椒、是芷、荽等药物。但是此时“促渗剂”的使用仍是流于经验形式,那些可作为“促渗剂”的药物通常是和其它治疗药物一起,以“一锅煮”的方式同时加入猪脂中进行熬铡的。 如此一来,可作为促渗剂的药物首先体现的是药物本身的治疗作用,其次才是它的促渗作用――促进其它药物的遴皮吸收。现代药理学的研究表明药物中起促渗称用的主簧是挥发油等芳褥性成分,而熬膏过程中温度很高,通常可以达到320 ℃一380℃左右,在此温度下,药物中的芳香性成分大部分被破坏;而且考虑到有 鎏膏药可以肉服,隈镪了裔中焉药的选择范围,所叛此时方药中髑促渗齐j促渗的 效果应该怒不太明恩的,旗至有些膏药方中根本就不使用促渗剂。 这一辩期膏药熬翻匏技术确蠢缀大静箍嵩,入髓有意浚缝把翻芷、辫子等纯 白色药物作为熬制过程中的温度指示剂,开始近似定量地控制温度。例如《刘涓 予瘫逮方》孛魏玺飘蠢方,“班密瑟三舞蘸三上下,鸯芷黄,膏成。”“;《惫备予 金要方》中提出:“(膏)中有薤白者,以两头微焦黄为候;有白芷、附子者,亦 令小黄色为度。””《予金鬓方》巾懿蛇鬻生瘸骞,“娃黯嗣猪鼹毛井,蘸五上三 下,白芷色黄,下去渣。”“等。掌握熬制过程中温度控制技术的提商,为后世“促 渗裁”应熙豹发展夔定了基础。毽褥注意黪是此时久翅已经意谈到菜些矿秘类不 能“一锅煮”,《备急千金臻方》中就提到:“凡膏中有雄黄、朱砂辈,皆别捣细科如面,须绞纛毕乃投中,默物痰搅,至于凝强,舞使沉聚在下幂调也。蠢拳银者于凝膏中研令消散,胡粉亦尔.””由此可见,这一时期人们在熬膏时,对诸如 雄荧、朱砂、胡粉等矿物类药物是蒋啻熬成后再单独加入的。唐代电于炼月一术的 兴超,使得矿物类药物倍受关注。同样是熬膏过程中温度的控制问题,人们对于 矿物类药物的认识比芳香类药物的认识要深入得多,这在羼文还有相关讨论。三、宋明时期宋、明时期,医学大家流派的出现,推动了整个中医学的迅遴发展,也极大 趣事富了舞嗣膏药方孛“馁渗裁”的应臻。这一辩麓关于透皮治疗及荬援疆静讨6 中周科学拙术人学坝l‘学位论文中药促潘剂的若十问题研究论也很多。如,宋代的《圣济总录》中明确提出:“治外者,由外以通入,膏熨蒸浴粉之类,藉以气达者,是也。……膏取其膏润,以祛邪毒,凡皮肤蕴蓄之气,膏能消之,又能摩之也。“3从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人们不仅认为膏药有一定的治 疗作用,而且初步探讨了膏药的治疗机理是能消除“皮肤蕴蓄之气”。该书中还提出“圆药之性,资火之神,由皮肤而行血脉,使郁者散,屈者伸.”“这表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膏药的治疗作用是因为药物通过皮肤进入血脉,疏通气血,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发挥脏腑器官抗御疾病的能力。“由皮肤而行血脉”这句 话很有意义,如果把这罩的“血脉”理解为人体血液循环的话,那么宋人对透皮 治疗机理的表述和现代已经非常接近了,因为现代透皮治疗系统的概念就是指经 皮肤敷贴方式用药,药物经由皮肤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实现疾病治疗或预防的一类制剂25。当然,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科技水平,中 国古代的医家不可能提出与现代透皮治疗系统完全一致的理论,但是他们能够在 当时医学背景下提出这些关于透皮治疗的观点已经是难能可贵。 宋代的《太平圣惠方》是由国家编成出版的,其中关于膏药方的记载也很多。这些膏药方中,药昧少则七、八味,多则二、三十味,要比以前膏药方中的药物 多得多,制法也更加完善。从“滴在水中药不散”,“滴于水中如珠”,以判断膏是否制成,以及“悬于井底一宿出火毒”等操作来看,膏药的熬制技术已相当完善。在此基础上,这一时期促渗剂的使用也有了新的特点。《太平圣惠方》中论 及膏药的熬制时提出“有薤白者,以两头微焦黄为候,有白芷、附子者,亦令小 黄色也。……膏中用雄黄、朱砂、麝香之辈,皆别研如粉,候绞膏毕,乃可投中。 以物疾搅至于凝强,勿使沉聚在下不调。””《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记载的云母膏、玉龙膏等的制法2 7:“候白芷、附子之类黄色为度,勿令焦黑……”,后下黄丹、乳香、没药、麝香等药,熬至膏凝,色变,再熬,“仍滴少许水中,凝结不 粘手为度.”“先炼令香熟,放冷入诸药,慢火煎黄色,用绢滤去渣。……入蜡并 麝香、松脂,熬少时,以瓷盒器盛。”以上文字记载反映出这一时期人们在膏药 中加入一些芳香类药物时已经注意到温度的影响,并有意识地进行控制。芳香类 药物不再是和其它药物“一锅煮”,而是等膏基本熬成后,温度有所降低时再加入。这种膏药熬制的方法已经很合理,与现代膏药专著――《膏药方集》一书中在谈到膏药熬制时的阐述非常相似:“膏内如加入细药时(细药是指把药物经过精研极细,成为所谓药麸者),可在膏熬成搅至无烟后,徐徐加入,并频搅拌, 力求均匀。原则是无挥发性的先入;有挥发性的后入。有的也主张摊贴时临时糁 加在药肉上,以增加药效,并免药肉粗糙伤损创面及皮肤.”“以上说明宋代膏药 的熬制方法已经基本成熟,并注意控制芳香类药物加入的时间和温度。而芳香类 药物大都有挥发性,现代中药促渗剂的研究也表明芳香类药物中的挥发油是起到促渗作用的主要药物成分。所以在适当温度条件下加入芳香类药物可以较好地保 中固科学技术人学坝I‘学位论文中药促渗剂的若十问题研究存其挥发油的成分,使之在贴敷时真『F发挥“促渗”的作用。 宋代医家改进了“一锅煮”的膏药熬制方法,通过在熬膏过程中分批加入药 物的做法保证了具有促渗作用药物的有效成分不致因高温而破坏。不过,这一时 期的医家对促渗剂和其它药物有效成分的保护仍然可视为是经验性的,因为他们还没有非常明确的促进吸收,也就是促渗的概念,例如把作为促渗剂的药物与雄黄、朱砂等矿物类药物采用相同方法处理,虽然这在客观上增加了膏剂促渗作用 并减少了毒性,但他们在主观上对这些药物(促渗剂和矿物类药物等)在温度降下后再加入效果会更好的认识却应该是模糊的。 明代陈实功在《外科J下宗》中记载的“加味太乙膏”“与“乾坤一气膏””对膏药的熬制描述得更为细致,技术也更加成熟。如“加味太乙膏”具体的制法为: “肉桂、白芷、当归、玄参、赤芍、生地、大黄、土木鳖各二两,真阿魏z-}k, 轻粉四钱,槐枝、柳枝各一百段,血余一两,东丹四十两,乳香末五钱,没药三 钱。上十味,并槐柳枝,用真麻油足称五斤,将药浸入油内,春五、夏三、秋七、 冬十,候日数已毕,入洁净大锅内,慢火熬至枯浮起为度。住火片时,用布袋滤 净药渣,将油称准足数,将锅展净,复用细旧绢将油又滤入锅内,要清洁为美; 将血余投下,慢火熬至血余浮起,以柳棒挑看似膏溶化之象,方算熬熟。净油一 斤,将飞过黄丹六两五钱徐徐投入,火加大些,夏秋亢热,每油一斤加丹五钱, 不住手搅,候锅内先发青烟,后至白烟叠叠旋起,气味香馥者,其膏已成。即便 住火,将膏滴入水中,试软硬得中,如老加熟油,若稀亦加炒丹每各少许,渐渐 加火,务要冬夏老嫩得所为佳.候烟尽,端下锅来,方下阿魏,切成薄片,散于 膏面上化尽;次下乳(香)没(药)、轻粉,搅匀,倾入水内,以柳棍搂成一块, 再换冷水浸片时,乘温每膏半斤扯拔百转成块,又挟冷水投浸,随用时每取一块 铜勺内复化,随便摊贴至妙.”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加味太乙膏的熬制过程比较复杂,整个熬膏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加入药物炼油,(2)加入黄丹再熬, (3)膏成,加入阿魏,(4)再加入乳香、没药和轻粉,其中的每一阶段都有比 较精确的温度控制措施。该方中用到的促渗剂有肉桂、白芷、当归、阿魏、乳香 和没药等,其中肉桂、白芷和当归是在第一阶段就加入的药物,主要是起本身的 治疗作用:阿魏是在第三阶段加入的,起到的更多是促渗作用;乳香和没药是放在最后加入,起到的主要是促渗作用,并且和前面加入的肉桂、白芷、当归、阿魏等药物组成复合促渗剂。该方用到的复合促渗剂中乳香、没药是主药。乾坤一 气膏的熬制过程与加味太乙膏大体相似,也是分阶段下不同成分的药物,每一步 熬制程序都有比较精确的温控措施。 总之,宋明时期膏药方中促渗剂的使用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人们已经注意到 温度对某些药物成分的影响,有意识地控制温度,使得促渗剂的使用更加科学、 合理,促渗效果也更明显。而且这时使用的促渗剂基本上都是复合促渗剂,即几 中周科学技术人学顾ij学位论义中药促渗剂的若十问题研究种具有促渗作用的药物联合使用,产生协同作用。四、清代成书于1750年的《幼幼集成》在谈到小儿发热证治时说:“小儿发热,不拘 风寒食饮,时疫痘疹,并宜用之。以葱一握,捣烂取汁,少加麻油在内和匀,指 蘸葱油,摩运儿之五心、头面、项背诸处,每处摩擦十数下,运完,以原衣裹之, 蒙其头,略疏微汗,但不可令其大汗。此法最能疏通凑理,宜行经络,使邪气外 出,不致久羁荣卫,而又不伤正气,诚良法也。””这里用到的是药敷加摩擦等方 法来治疗'J、JL发热、痘疹等病症,其作用的机理在于疏通经络,运行气血,摩擦 所产生的热力,加上药物的刺激作用是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的重要因素。除了揭示透皮治疗的机理外,这罩还用到了有较好的药用价值与促渗效果的药物――葱。葱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油(含蒜素)、二烯丙基硫醚、草酸钙的结晶体、粘液质及维生素等”。现代药理学的实验证明,葱的挥发油中蒜素等成分能促进药物 的透皮吸收。另外葱中的挥发油还具有促进毛细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的作用,这种融药理作用与促渗作用为一体的治疗方法,除具有低毒、安全的优点外,还具有促渗、治疗双重作用并举的特点。清代名医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中说:“用膏药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 从毛孔而入腠理,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大为有力。””这 段话和吴尚先的“气闭藏而弗泄”说“很接近,不过它更清楚地阐明了气闭后, 药物的走向是从毛孔而进入人体的内部器官,通经贯络,通过全身到达病灶而起到治疗作用的。这里还把膏药的治疗机理归为通经贯络后药物的刺激作用使得疾病的邪气“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宋代时就已经提出膏药能消除“皮肤蕴蓄之气”,到清代徐大椿则进一步总结出膏药消除病气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使得 邪气通过药物作用的途径“提而出之”,二是集中药物力量使得邪气被“攻而散 之”。这较以前所有关于透皮治疗机理的阐述都更加具体和完善。 《中华古文献大辞典?医药卷》中收集的外治法专著共三本“,这三本书都出 自清代,可见清代是外治法发展的鼎盛时期。清代的外科著作、外治著作都很多, 外治专著包括《急救广生集》、《颖川心法汇编》、《理瀹骈文》等。《理瀹骈文》是我国第一部膏药专著,系统地整理了历代的外治法,将散见于其它医药书籍之中的膏药方收集、演化并加以发展。同时,清代也是在膏药中应用促渗剂的成熟 阶段,《理瀹骈文》中对促渗剂使用的许多理论阐述与今人的理解是非常相象的。 因此可以认为,吴氏等人在膏药中是tl觉地加入促渗剂,以增加膏药的疗效。此外,对吴氏明确提出使用某些“引药”可以促进其它药物的渗透和吸收的理论,将在后文进行讨论。9 !堕型兰垫查叁堂塑!:兰丝堡兰!垫堡望型塑苎£塑丝塑壅下面的表1是对历代有代表性的方书中收录的膏药方及其应用促渗剂情况的 小结。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晋唐时期不含促渗剂的方子在整个膏药方中所占的比例是32.05%(平均值),到宋明时期这一数值下降为19.17%,而在清 代只有11.27%,总体趋势是历代的膏药方中不含促渗剂的方子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也就是说,膏药方中促渗剂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当然,由于统计的方书数 量有限,这一数据可能不是很有普遍性,但是仍可作为研究我国历代膏药方中促 渗剂应用的一个参考值。表1:历代有代表性的方忙中收录的膏药方及其应Jl{j促渗剂的情况小含成书年书名膏药不含促 渗荆方 所占比例 主治(朝)代作者方总 数促渗 剂方数目3用到的促渗剂(按使用次数由多到少排列)《肘后器 急方》‘刘涓了约315芷葛洪瘟疫、毒气、金疮、10蠲椒、当归、亡』芷、 干姜、薤自 蜀椒、当归、白芷、30%诸风、痔绝约五世 鬼遗方》 纪(晋末) 刘涓子69 2l30.4%痈疽、金疮术香、雄山、麝香、 蛇床了、沉香‘备急t会监方》中风恶风、头面诸652证孙思邀10330%病、风痹湿肿、风 湿蜀椒、厶芷、十姜、 薤c|、当归、薰陆香当归、[|芷、十姜、《下金翼方》682每孙思邀中风、疮痈、产后45 1737.8%肉桂、蜀椒、丁香、风等薰陆香、小香、麝香、 麝香、牲口、葱亡J晋庸时期平均值32.05%《太、卜惠民和剂局 IllO年蜀椒、臼芷、没药、 陈师文、12 1伤折、痈疽、请疮、8.3%肉桂、当归、麝香、 乳香、零陵香、藿香、丁香、术香方》裴宗几瘰疬、乳痈、热毒《H济宝*》1170年东轩居7 2 286%当归、[J芷、薤[J、’I:疮、疖陈皮、姜、麝香、肉 豆蔻、木香‘济生方》1253年严用和痈疽、恶疮、水肿、1l 327.3%龙腑、麝香、乳香、 没药、小香、蛇床了 当归、[|芷、乳香、没药痔疮、赤眶喻赤烂《外科精1263{E受》陈臼明6233.3%痈疯O 中陶科学技术人学顿l:学位论文中药促渗剂的若干问题研究当归、[J芷、官杵、 乳香、没药、麝香、《外科楷义》恶疮、瘰疬、疥癣、1335年 齐德之14 321 4%零陵香、藿香、术香、 丁香、安息香、川椒、热毒郁金、蛇床7- 葱、姜、蒜、乳香、疮痈、癌癖、癜风、《世医得没药、麝香、亡J芷、放方》1337年危办林水肿、中风、乳痈、75 19蛇床了、川椒、薄荷、 藿香、马Iliii香、降真香、当归、樟脑、官 桂、丁香 乳香、没药、当归、25.3%跟疾、跌打、瘰疬、 漏疮《外科理例》1531年汪帆lS320%绝肿、疮毒、风寒湿毒葱、荽、肉桂、丁香、 麝香、蜀椒、术香、 陈皮‘医方考》1584缸吴昆300中风、痘疗、牙疳冰片白芷、肉托、郁金、《外科艰宗》痈疽、瘰疬、风寒、1617芷麝香、姜、当归、乳香、没药、樟脑、丁 香、术香、葱、冰”、陈实功2428 3%痔疮、烫伤、癌癖、诸风篷术,阿魏、川椒、 蛇床予、蒜 术I封时期 ,F均值19.17%痈疽、请疮、积滞、 《串雅内编》 1759年 赵学敏444白芷、当归、肉桂、9.1%腰痛、水泻、亡J痢、 瘰疬、跌打、杖疮,湿气乳香、没药、麝香、 阿魏、姜、丁香、冰 "、葱、樟脑、郁仓、 小香、蛇床了‘涧灭奥旨》1702,正陈1:铎1222419.7%疮疡、疗毒、瘤、冰』I、乳香、麝香、 没药、樟脑、当归、 凸芷、姜等疳等《理瀹骈文》乳香、没药、麝香、1864年吴尚先220ll5%统治可病肉桂、姜、葱、木香、 并合油等清代?P均值11.27% ±旦!!兰垫查叁兰堡.!:堂竺兰苎生塑堡望型堕苎±塑!!!!塑第二节历代乳香膏中“促渗剂"的研究中国古代的方书是记录历代医家临床实践经验体会的重要文献,是后人总结 中医临证规律,借鉴利用前人临床审证、用药、处方经验的宝贵资料。因此这些 方剂文献一般都很有继承性,一些经典名方在历代方书中都被收录,并不断得到 发展,乳香膏就是其中一例。研究命名为“乳香膏”的一组方剂文献,可以初步 揭示出蕴含在方剂文献中的中医立法、组方用药的一般规律,尤其是其中“促渗 剂”应用和发展的规律,更加值得我们深思。 中药运用于临床,并发挥各种治疗作用,往往是通过药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 作用来实现的,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药物按一定的组方原则和配伍方式组合在一 起所形成的方剂,其功效并不是组成方剂各种药物作用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各药作用的相互影响下所产生的特殊的综合效用。因此,药物在不同的方剂中所产生的作用各不相同。要全面了解、准确把握药物的效用,以药为纲,从方剂文献探讨药物的具体运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对大量方剂文献的统计、分析、归纳,可以进一步探明药物的功效特点,使每味药物的效用及使用范围更准确、更具体。 本文选取乳香膏进行专门研究是因为(1)乳香膏在我国古代使用历史久远,最早可追溯到晋代。(2)乳香膏在历代几乎都有沿用,且在继承中有所发展。(3)乳香膏用于治疗的病症历代大致相同,主要用于治疗痈疽、发背等疾病(这类疾病在我国古代多用外治法进行治疗);但历代乳香膏的药物组成和制法却不尽相 同。(4)乳香本身即是药物又是促渗剂。乳香主要成分”是树脂、树胶和挥发油 等,其挥发油主要有蒎烯、柠檬烯和水芹烯等,还有些芳香成分未明。根据其所 含的化学成分,现代药学实验表明:乳香本身可作为促渗剂使用。 南京中医学院彭怀仁等整理编撰的《中医方剂大辞典》是对有史以来中医方 剂研究成果的一次大总结,共收方10万首,粗略统计其中外用膏药方有4千多 首,基本上囊括了历代绝大部分的敷贴方药,是研究中国古代敷贴方药的重要资 料之一。《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录的“乳香膏”共37首,除去内服膏方和点眼 膏方,还有外用敷贴方27首。现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列表如下:表2:历代方1S中的乳香膏序 原 峙515 l 96Ij方源 年代 ‘刘f}j了鬼 遗方》约5世成书{il成用法主治纪末乳香、青薄衙叶为末,轻水润之发背 牵两辩学技术天学磺}+学位论文中药键渗剂的若中稿题磷究515 2《太、F罨惠992年i崾、黄丹、麻油、篮噩、桂心、腻粉、附子、当监盟煎、腻粉、硫黄、杏仁、璺茱萸、地尼粪、巴豆痈痕,97方》卷63《太?卜翠崽 方》卷65熬膏矗下港菸揽,摊牯发背风癣、515 3992焦猪脂煎巴豆,下请药搅, 受煎,候冷涂之发款瘙痒985164 07《太半警惠 方》卷67丑煎、续断、!§坦、桂心、乱992年发,清油、戢麟m、煎虢垂、楚蒋予、寐溜、黄黠、猜嚣鸯细寒,悭必然,下赞辩 搅.摊贴 油煎蝼、松胎、乳霉,后 下腻粉、密陀僧 先煎荚、葱、桂.后下松、 毳,沸下余药 先下乱发、鬣、大黄:许 下镑、蜡、番;袋后下避 }赞、水银、乳香伤折.皮肉 酸冷 小儿5155《太’r簪惠 方》卷90‘罨济总疑》 卷130992年墨美、腻粉、浊、)戏蜡、松艟、拼陀僧99516 6软疳痈肿“17年清油、皂荚、麴篁、铅粉、翻粉、裣嚣、盏藿、童堑、棒心千死鬣、天黄、杏仁、鹏予黄、01沲瘴癜辨516? 02‘拳济总录》卷1301117年蘸发、镣丹、捷蜷、东镁、油、溃后肌肉年生墨蠢 墨霆、驸了、岛头、奎警孑、5168‘晕济总录》 卷1301117年当蛆、秦艽、紫草、苏枋本、发放、清油、枫香脂、松脂、先熬请药.后下椒香脂、 松脂、赞蜡、铬丹、没药痫瘾 发营, 掩舯03黄辩、锚丹、逡董 浊、桑技、捷挫、蝴蜗、盥坚、S169 04先熬翦兰眯;lI熬娥蝎, 当归、砖蘩、|=_l芷、细辛、 q蛇肉、郁食香、术香、 沉番、鞋、蘖奉;}g熬采药 发背 痈疽《圣济盛袋》 卷131芎辩、鱼蓝、细辛、q蛇内、11i7年叠垒垂、奎垂、菹燕、橇、藁搴、铪辨,蜡、罐黄、热垂、疮瘗塑夔、戢袋竭、煎纛、本银耪516lO 05《拳济憨最》 卷133 《幼幼瓤趣》 卷36i117壬E墼委、食盐承、检眷、舍{二、生地黄、£l羊蛭脂、蜡先用脂熬膏,珥下杏仁、 生地黄,入乳香、盐水、橙脂僻熬冷琏久小 愈 浒掩 痈疱516li1132年墨羹、腻鞍,挫脂、密陀蠼、生地黄汁捧匀,捌好涵、黄雅熬鹰, 入藤香。摊贴为擞缨来,渊成舞。摊炼085 J6 12 lO‘传信通用方》卷3 《辅门事裴》卷151180年筮煎、墨垂、壤重,腻耪,黄蜡、蓖群予惩癌、痈疽515 13 62 51614 151228薤夫戴、黄连、籍拍、黄芩、惑重、垫篷、厘_匮为朱,冷水调匀,摊贴 先熬请药,“下乳香等后 两昧,搅成膏 按组成顺序依次力¨入熬膏 沥青化开下』:J胶香、蜡, 入油搅;下乳香 为朱,油煎;入药煎:入 自救香、黄蜡、黄丹搅; 戏海摊站技堍 J抟癌 请地 肿 跌斡 按岱 您癌 乎J扑 老台 掩杖 绝‘御药院商》 卷10 《辫筠院宠》卷lO ‘外科精义' 卷下1267年逝、术鳖子、当蛆、齐芍、油、煎壹、澄药、松脂、血竭沥青、油、乳覆、黄丹058 1503 5161267{E16 161335证丑委、洳青、黄蜡、白腔香、杏仁油蕉蠹、燕盔、立堇、皇罄、羌516 i7 17《世医搿教方》卷181337年活、独矮、牛麟、川萼、自然 铜、石膏、刘寄奴、黑牵,{:、 黄祥i皮、破故纸、£j胶香、地3 中同科学技术人学顾Ij学位论文中药促渗剂的若干问题研究黄、芍药.黄丹、紫荆皮、黄 蜡516 18 18 516 19 2l 313《急救仙方》 卷4 《普济方》卷术代.年 份小详1406芷英莱萸、[』发、EI敛、黄连、 黄柏、当归、黄丹、乳香为末,香油熬;入药煎:入黄丹、乳香痔舱痈疽、 疮疖 痈痕 恶疮等黄蜡、定粉、至瞳、小油川‰丑垂、塑煎、虫堇、赤芍、当!旦、黄苠、白芨、桑白皮、[|敛、桂、皿竭、酗风、巴豆、葱、桃柳枝先熬膏,佴下乳香、定粉516 20 23《普济方》卷1406芏E 314麻油熬,白芷焦赤色为度: 入黄蜡;下黄丹搅匀516 2l 24 516 22《普济方》卷3141406证当蛆、立堇、赤芍、术鳖、江麻油熬,黄丹收;入乳香 少许搅匀 香油熬;松香、乳香熔开, 入前药,搅成膏 前三味药炼开,自ltA.后五 味药,搅成膏 麻油先煎前三味,冉加余药,黄丹收疖毒、 悲疮于、蓖麻、草q、黄蓖、至选青娘=了=、红娘子、蓖麻、当坦、 自芷、山栀、璺k宦、松香、油沥青、黄蜡、芝麻油、黄丹、《普济方》卷3151406证伤拭、 打扑炼银 疮、癣25516 23 27 516 24 13 516 25 29‘普济方》卷4081406链白矾、!L垂、世苴、轻粉1445楚‘医方类聚》 卷175 ‘准绳?疡术鳖予、当姐、柳枝、丑蚕、1602白三整堕、白胶香 i匮、松香、枫香、五倍予、狗骨、锅底黑、小麦面痈疽打扑 伤_15i为末,酒调为糊,热敷痛处医》卷6 <涧天奥旨》1694壬E516吴茱蓖、臼艘、白敛、黄连、柳杖煎枯后入药,熬;入黄丹、乳香、轻粉;次入 冰片 痔漏263l卷15 ‘胎产指南》 卷7黄柏、当坦、黄丹、i选、轻粉、选丘、香油51627301856短璺垂、遨垫为细末,酒、醋熬为膏产后膻痛耀:袭中F划线的药物为町能的促溘=i}!f.乳香始载于《名医别录》,原名薰陆香,来源于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及同属植物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古人早已认识到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用作用。《本 草纲目》日:“乳香香窜,活血定痛,故为痈疽疮疡,心腹痛要药”;《本草经疏》言:“乳香辛香,能散一切留结,则诸症自瘳矣”;《本草汇言》写道:“乳香香烈走窜,故入疮科,方用极多”。”现代药学研究表明,乳香含挥发油3%~8%,树腊60%~70%,树胶27%~35%,树脂的主要成分是。及B~乳香脂酸等酸性成 分,树胶在化学上是属于多糖类的物质,水解主要生成甘露糖等。从表2来看,乳香膏的最早记载是出现在晋代的《刘涓子鬼遗方》中,见表2中的方1,该书中乳香膏的制法是把乳香研为末,用水调成糊状,涂抹在患处, 把乳香作为主药,虽然这符合古人所云“乳香、没药最宜生用”的原则,但这种 使用有些浅陋,因为乳香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树脂、树胶和挥发油等,树脂、 树胶不溶于水,挥发油在水中的溶解度也很小。水作为溶剂时,乳香的有效成分 不能被充分提取出来,因而乳香的促渗和治疗效果都不会很明显。 宋代《太平圣惠方》中收录的乳香膏组成要比晋代复杂得多,且这里的乳香14 中闰科学技术大学硕I‘学位论文中药促溶剂的若十问题研究膏是真『F的硬膏,要经过麻油或猪脂熬制的过程,乳香和其它药物同时被加入油中熬膏,具体见上表中的方2-5。这比方l中的制法有了很大改进,但在乳香 的加入时间上还有待改进,比如方2中,麝香这种芳香性药物也是和其它药物(当 归、附子等)一起研成末后加入膏内,没有区别对待,说明这时人们对可作为很 好的“促渗剂”使用的芳香性药物的认识十分有限。再如方5,在熬膏的过程中已经注意到腻粉和密陀僧等矿物类药物要后加入,却把乳香和其它药物“一锅 煮”。前面已经提到熬膏时温度一般在320'c~380*c之间,实验证明加热温度在315 oc以上时,乳香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挥发油含量极少或几乎除尽,并且此时乳香中含量在60%~70%的树脂也开始发生“质变”。”所以熬膏过程中加入药物 时火候的掌握,也就是温度的控制是最为关键的。随后的《圣济总录》中就注意到了这点,见方6―10,在熬膏过程中除了矿 物类药物是后加入外,乳香一般也是后加入的,其作为促渗剂的应用在制法上可 初见端倪。乳香在低于315"c的条件下,其有效成分,尤其是树脂不易被破坏。如方6中在第二批加入乳香;方7、方9、方10中第三批加入乳香;方8中把乳 香作为治疗药物,而没药作为“促渗剂”使用,在最后加入没药。该书中不同类型的药物严格的分批加入,使得膏药的熬制方法越来越成熟和合理。而且在应用 到的“促渗剂”的种类上,也大大增加了,方9中用到的“促渗剂”除了乳香外,还有没药、木香、沉香、麝香等多种。 南宋的《幼幼新书》中也收录了乳香膏,见方1 1,其中乳香是作为普通的药物熬制的,但是熬好膏后又加入了麝香,麝香是tt-孚L香促渗效果更好的促渗剂, 这罩处理药物的方法就是把乳香作为治疗药物,而把麝香作为促渗剂使用,较前 面的乳香膏方又有了新的特点。《传信适用方》、《儒门事亲》中收录的乳香膏,见方12、方13,从制法上来看沿用了《刘涓子鬼遗方》中的制法,属于软膏,没有经过熬制的过程,但是在药物构成上要复杂得多,而且在促渗剂的使用上,方12用到了麝香、乳香、 没药组成的复合促渗剂,方13用到了由乳香、没药和脑子(也就是樟脑)等组成复合促渗剂。这类由复合促渗剂组成的软膏,又称药膏,应该也有很好的透皮效果。后面的《御药院方》、《外科精义》、《急救仙方》、《普济方》和《医方类聚》 等方书中收录的乳香膏,都注意到了乳香加入的时间和火候的把握,见方]4- 24。在熬制方法上都是继承了宋代《圣济总录》中收录的乳香膏的熬制方法。只 是根据针对的疾病略有不同,在药方的组成上也有所不同。从制法上看,方25也是一首软膏方,只用到乳香一种“促渗剂”。 清代的《洞天奥瞽》中记载的乳香膏的制法更加完善,见方26,该书作者除 了考虑到控制乳香加入的时问和温度外,还单独再加入冰片,和乳香组成复合促 生型盟堂垫查叁堂堡!:堂丝堡苎!垄堡!型至±业!垄渗剂,这是冰片在乳香膏中的首次使用,极大地增强了促渗效果。现代中药促渗剂的研究中冰片是热点之一。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胎产指南》中乳香膏,见方27,只含乳香、没药两 味药,制法也非常简单,这主要是因为它用于治疗的病症不同,该书中的乳香膏主治的是产后病,和前面主治的痈疽、发背等病症完全不同。所以,方27和前 面的26首乳香膏没有太大的可比性。对于产后病的治疗,许多药物都必须慎用,故而该方只用到乳香、没药两味药物,不过,这两味药物都有一定的促渗作用,而且这首乳香膏在调膏时用到了酒和醋,前面已经说过现代的研究表明酒中的乙 醇足一种溶媒类的促渗剂。醋中含有醋酸、乳酸、氨基酸等化学成分,对皮肤有 柔和的刺激作用,使小血管扩张,增加皮肤的血液循环,调节表皮环境中的PH 值,也有助于药物穿透皮肤。因此,方27虽然组成、制法都很简单,但是就其所治疗的病症而言‘,它应该在实际应用中也有较好的透皮和治疗效果。乳香和没药在膏药中经常配伍使用,既起到促渗作用,又起到粘合作用。在 我国古代的膏药方中乳香是常见的“促渗剂”之~,从乳香的化学成分及其实际应用来看,它应该具有较好的促渗作用。然而在现在的中药促渗剂的研究中对于乳香作为促渗剂的应用几乎没有。现代制剂学领域中关于乳香的研究热点是其炮制方法及其药理活性,因为这一研究尚未有定论,所以乳香作为促渗剂的应用受 到很多的限制。这在后文中将进一步讨论。 总而言之,从《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录的27首乳香膏来看,其方药组成 和膏药制法在不同时期有一定的发展变化,这种发展变化大体反映出我国古代敷 贴方药中促渗剂的应用和发展的历史趋势:随着膏药熬制的技术越来越成熟,促 渗剂在膏药方中的应用越来越来合理。而且从中还可以看出,促渗剂的应用呈现出一定的历史分期:晋代的膏药方中已经有了“促渗剂”的使用,宋代膏药的熬制方法已经基本成熟,“促渗剂”的使用也更加合理,到清代进一步完善,这与 上一节理出的“促渗剂”在历代膏药方中的应用和发展的脉络基本~致。 从乳香膏千年来的应用和方剂组成还可以看出,古人对乳香及乳香膏中其它1些可作为“促渗剂”的药物的使用,完全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的,他们没有 作为“促渗剂”药物的促渗机理的理论研究,最多只是有些关于透皮机理的讨论, (这在上一节中已经讨论过);更没有“促渗剂”药物促渗机理的药理实验证明。但是他们在长期的摸索中积累了丰富的实际应用的经验,用到了许多现在药学实 验已经证明为有效的促渗剂,并且这些“促渗剂”在外用方中使用的方法也F=f趋合理,“促渗剂”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从这罩也体现出我囡的传统医学的特点:重实践、重应用。16 中闫科学技术人学硕I:学位论文中药促渗剂的若十问题研究第二章《:理瀹骈文》与中药促渗剂《理瀹骈文》是我国第一部较完善的以膏药为主的中药外治专著,被医学界 公认为外治法的集大成者,该书作者吴尚先亦被誉为“外治之宗””。 吴尚先(1806年~1886年),原名樽,又名安业,字师机+,浙江钱塘人。吴 氏出生于文学世家,曾中举人,后随父亲寓居扬 卅I,平R除写诗赋文以外,就专心学医。太平天 国农民起义时,他和弟弟带着母亲避乱到江苏泰州,并在那罩开业行医。当地贫病的老百姓很多,医疗条件又很差,加上战乱,病者得不到很好的 治疗。吴氏为了解除贫民病痛,结合当时实际情 况,广泛地采用外治方法,其中尤以膏药治病特 色鲜明,疗效显著。长期丰富的l临床实践,使得 他的外治方法同臻完善,于是他将他的心得著述 成书,初名《外治医说》,后因为是用骈文体写成,又借《子华子》“医者理也,药者瀹也”之句而改为《理瀹骈文》”。该书共收录外治方药 达1500余首,治病范围涉及内、外、妇、儿、 皮肤、五官等科,集贴、涂、熨、沈、点等外治 法百余种,融理论与临床为一体,对内病外治的 机理、制方遣药、敷帖部位等作了较为系统的阐 述。 《理瀹骈文》一书在《清史稿艺文志》里只有“理瀹骈丈二卷,吴尚先撰” “这一句话,然而,从吴氏在自序中说此书的刊行前后历二十寒暑来看,此书来 之不易。初版印行于同治四年(1865年),再版印行于同治九年(1870年),第 三版印行于光绪元年(1875年)。作者数次续增,前后易稿十几次,内容不断有 所补充、订J下,遂成后世通行本。 该书在建国后刊行的版本主要有:(1)195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根据同治九 年(1870年)刊本出版了影印本。(2)198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又出版此书的赵 辉贤注释本,此本以影印本为底本,以同治、光绪年问数种刊本予以互校,并予+一说曼氏名帅机,‘#尚先,见①阐服彬.清代名医吴师机年表浙江中医杂忠,1985,(9):426.②赵辉贤. 吴师帆和他的《理瀹骈文》.浙江中跃院学报,1980,(1):21.23等文。 奉史采用1995年中罔中隈药…版社步如一等的校注奉‘理瀹骈文》中校沣说叫,及卡t石然中周古代科 学家传记(下).北京:科学{jl版礼。1995:1201中的说法。17圈1吴尚先先生的遗墨和遗像 中田科学技术人学顾lj学位论且:中药促渗剂的若十问题研究注释。(3)1995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也出版了步如一等的校注本,此本以光绪 元年(1875年)补刊膏方本为底本,以光绪七年(1881年)广州爱育堂刻本和 光绪十二年(1886年)扬州存济堂补刻本为校本。从此书历代繁多的版本和建 国后一再刊行也可以看出:此书具有重要的研究、推广价值,尤其是在中药促渗 剂研究闩益受重视的今天更应予以较多的关注。 前人关于《理瀹骈文》及其作者吴尚先的研究很多,早在20世纪50、60 年代,就有许多这方面的研究文章。如朱晟“、江静波”、黄建源“、蒋麒由”、赵正山”等人分别从不同角度撰文介绍和研究该书。黄建源的文章提出了对1955年3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北京版)《理瀹骈文》一书中原文点校上的一些 意见;朱晟的文章考证了膏药疗法的历史,并试图通过封闭疗法和理疗的原理来 解释膏药的治疗作用,这是运用现代药学理论去分析和研究中医药的一次有益尝 试。 到20世纪80年代赵友琴”、赵辉贤”、李兴民”、刘忠德”、阚服彬”、耿鉴 庭“等人又发表了一批有关《理瀹骈文》及其作者研究的论文。1986年,中华医 史杂志为纪念吴尚先逝世100周年专门发了耿鉴庭”和傅芳“撰写的两篇纪念文 章。因为吴尚先是浙江钱塘人,所以浙江地区的这方面研究更多。赵辉贤的文章 着重分析了吴氏所提出的膏药“统治百病”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的原因, 倡导进一步研究和推广膏药疗法。李兴民的文章列举了《理瀹骈文》中部分临床 有效的外治法如膏药、水疗法、导引按摩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篇文章的结尾作者提出“不足的是,膏药等外贴于皮肤,药力的渗透较为缓慢,应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这说明作者已经认识到透皮药物的局限性,如果能结合当时西方透 皮促渗剂的研究,按理是可以在膏药疗法领域做出重大的突破,可惜当时中医界 对西方药学前沿的研究相对缺乏了解,使得这项工作推迟了十几年,直到90年 代这方面的研究才开始起步。 90年代,仍有一些关于《理瀹骈文》的研究,如“《理瀹骈文》浅析与中医 外治之浅见”“、“《理瀹骈文》外治法赏析””等文。《中药贴敷疗法》”一书中收 录了源自《理瀹骈文》的膏药方7l首:在其它外治著作中,也有很多关于吴氏 和《理瀹骈文》的讨论。然而,从上述引用的文献来看,医史界对《理瀹骈文》 及其作者吴尚先的研究大多数都在集中在中医药领域,就中医而论中医,没能跨 出中医这个圈子,进入到现代制剂学的领域来进行研究。不过,对《理瀹骈文》 一书研究的经久不衰,再次证明了该书的重要价值。 笔者以为:研究中药促渗剂必须充分重视《理瀹骈文》。这是因为:首先., 该书中已有明确的关于“促渗剂”的应用及其机理讨论,这说明吴氏在膏药方中 使用“促渗剂”是有意识的,超越了在此之前历代膏药方中“促渗剂”的经验性 应用。比照现在的透皮理论,吴氏的某些观点非常有意义。其次,该书中收录了18 !堕壁堂垫查叁堂堡!:兰篁堕兰!塑堡堡型塑苎±塑!!!!堕大量的外用膏方,包括膏药方,为了达到实际的治疗效果,这些药方中不可避免 地要用到促进其它药物透过皮肤吸收的药物,也就是促渗剂。虽然在《理瀹骈文》的时代没有“促渗剂”这个名词,但实际上某些药物实际起的就是促渗的作用。统计并分析这些膏药方的用药情况对于寻找中药促渗剂至关重要。最后,结合现 代药学领域已经取得的成果,定向分析统计结果中出现频率高的药物,考虑其化学构成和性质,可以遴选出潜在的“促渗剂”药物。第一节<理瀹骈文》中用膏之“理”“医者,理也”,《理瀹骈文》非常重视医理的阐述,全书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医理,尤其是关于膏药治疗的理论依据;一是具体的用方遣药,收录了各类外治疗法的药和方。《理瀹骈文》中的“理”主要是关于膏药治疗的机理,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透 皮治疗的理论。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透皮治疗的讨论,但是直到清代的吴尚先才 第一次明确提出外用药物需要强有力的渗透手段。比照现代的透皮治疗系统的相关理论,《理瀹骈文》中有许多精辟的论述。一、对透皮治疗机理的认识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认为“膏药能拔病气外出”,“膏药能抑邪气内销” ”;这与徐大椿提到的膏药可以使病气“提而出之”、“攻而散之”十分相似。此 外,吴氏又说,膏药的作用“一是拔,二是截。凡病所结聚之处,拔之则病自出, 无深入,内陷之患;病所经由之处,截之则邪自断,无妄行传变之虞。”“进一步 解释了膏药的透皮治疗机理。吴氏的这一认识基本还是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尤其 是徐大椿在这方面的认识成就。两人都认为在膏药作用下,病气的消散有两种途径,一是药物作用于皮肤后打丌通道,迫使得病气排出;二是药物达到病灶后,直接作用于发病部位,使病气消散。这种说法比较抽象,是建立在中医药理论基 础上的描述,缺乏现代科学的病理根据。 吴尚先还把膏药外贴比喻为“形附丽而不离”,“气闭藏而弗泄””,就是说膏药贴后,皮肤组织局部形成一种体表汗水难以蒸发扩散的密封状态,这一状态使皮肤发生某种变化,使药物易于透入吸收。这一认识较前人大有进步,用现代医学理论语言进行翻译就是所谓的“水合作用”――皮肤的角质层的含水量是环境相对湿度的函数,表皮吸收水分后使皮肤水化,引起角质层细胞膨胀成多孔状 态而使其紧密的结构变得疏松,易于药物穿透。研究证明密封包扎可使汗水积聚,含水量由5%~15%增至50%,药物的透皮速率也因此而增加4~5倍,同时还可以使皮肤温度从32℃增至37℃,加速局部血液循环,透皮速率因之而加快。9 中因科学技术人学碳l:学位论文中药促渗剂的若十问题研究膏药外贴正是起了密封包扎的作用,使得皮肤发生“水合作用”。吴氏把膏药外贴比喻为?c形附丽而不离”,“气闭藏而弗泄”与今天认为的膏药外贴引起皮肤表面的??水合作用”的理论比较接近,这充分体现了一百多年前,在缺少现代检测 手段帮助的条件下,我国医药学家的远见卓识。二、对药物透皮吸收途径的认识如果说吴尚先在关于透皮治疗机理问题上的认识是继承和发展了前人成就的话,吴氏在透皮吸收途径、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方法等诸多方面的探讨,则是 他在透皮治疗领域做出的独到贡献。吴氏在《理瀹骈文》中认为病症进入身体的途径是:“百病之始生也,必先 于皮毛,邪中之则凑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 于脏腑也。善治者治皮毛,次肌肤,次筋脉,次六腑,次五脏。”“遵循这一途径,就可以采取与之相应的治疗手段。膏药治疗“皮肤隔而毛窍通,不见脏腑恰直达脏腑也。”“指出尽管隔着皮肤,只要皮肤上的毛窍通了,一样可以到达人体的内部。也就是说皮肤与脏腑通过经 络而连成一个整体,皮肤上的大量毛窍与内在脏腑相连,因此,药物外治可以经 过皮肤的毛窍透入吸收,再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而发挥药物治疗内病的作用。对于药物的吸收途径,该书中进一步讨论:“病先从皮毛入,药即可由此进.…3“切入皮肤,彻于肉理,摄于吸气,融于渗液。”“这里就把药物透皮吸收后的流动和分布情况都阐述得很清楚,不过这种阐述是建立在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之上的。现代医学认为药物透皮吸收的途径是药物以一定的速率通过皮肤经毛细血 管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产生药效,药物经皮吸收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透过表皮角质层和活性表皮,进入真皮被丰富的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这是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另一种途径是通过皮肤附属器吸收,即通过毛囊、皮脂 腺和汗腺的吸收,这种途径的吸收速度比透过表皮吸收的速度快,但吸收面积只占整个皮肤的0.1%~1.0%,不是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把上述理论与吴氏的“切入皮肤,彻于肉理,摄于吸气,融于渗液。”进行比较:吴氏认为的“切入皮肤”就是通过皮肤(表皮)吸收,“彻于肉理”就是进入内部器官,“摄于吸气” 则是建立在中医“运气”理论上的说法,最后“融于渗液”这句话可以看做是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如此一来,可以看出吴尚先的时代尽管不能用现代的血液循 环理论来解释药物的经皮吸收,但是他能做到在理论高度上大致勾绘出药物进入人体后的吸收图景,且这一认识与现代的理论也比较接近,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巾同科学技术人学颁Ij学位论文中药促渗剂的若十问题研究三、对膏药不伤脾胃的认识早在两个世纪前,吴尚先就认识到内服药物进入人体后,必须经过胃肠等消化道的吸收,因此药效受到影响,而用膏药治疗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凡胃入 药,由胃分布,经脉在肉理之中,药之糟粕焉能得到?所到者气味耳,然则膏药亦可到也。””“诚以服药须从胃入,再由胃分布散而不聚,不若膏药之扼要邪也。……诚以服药须由上焦而达下焦,不若膏药之径捷””;“(膏药)导达非由 脾胃,膏药不经脾胃,故不致伤脾胃.””这与现代药学界认为的透皮治疗系统可 以克服口服药物容易对胃肠道形成刺激、易被胃肠道中的消化液破坏、易因为药物对肝脏的“首过效应”而造成肝中毒的认识是较为一致的。从表面上看吴氏限于当时的医学水平只提到药物对脾胃有损伤,而未言明内服药物对肝脏也有伤害,而实际上却非如此。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历来认为肝藏血而主疏泄,脾统血而主运化,脾的运化有赖于肝的疏泄,在病理上,肝病可以传 脾,脾病也可以及肝,肝脾两脏在病变上常常是互为影响的。”吴氏也曾言:“肝 受病气于心,传于脾””因此从中医药理论的角度来看,吴氏虽然未曾直接明言 药物经口服用会对肝脏造成损伤,但从他认为肝病与脾病之间可以相传来推论,也不能况他对药物经口服用会造成肝脏损伤是一无所知的。即使撇开吴氏对药物经口服用是否会对肝脏造成损伤这件事不谈,仅从吴氏 关于膏药不伤脾胃的理论也能看出,吴氏能够在100多年前提出这种观点是很有 科学道理的。这与现代药学界反复强调克服药物对肝脏的“首过效应”是透皮治疗系统独特优势之一的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四、对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认识首先,吴氏认为“大凡膏药用温暖及香料者,其奏效甚捷”71“凡膏内皆可 加入香药,如苏合油、十香丸、冰片、麝香、乳香、没药之类。”72也就是说膏药中加入苏合油等芳香性药物会使得药物透过皮肤更容易。苏合油从药性上来说属 于开窍药,是苏和香树所分泌的树脂,树脂的化学成分为齐墩果酮酸和3一表.齐墩果酸,绿色果实含油0.26%。十香丸在历代方书中有不同的配方,根据国家 药品标准的中药成方制剂(第9册)规定:十香丸的配方是乌药、荔枝核(炒)、 沉香、木香、香附(制)、丁香、陈皮、小茴香(炒)、泽泻(盐水炒)、猪牙皂。其中以芳香性成分居多,如沉香、木香、丁香等。十香丸的配方中,乌药也是一种很 重要的“促渗”类药物,吴氏在谈到膏中用药专门提及“乌药”,这在后文还要讨论。现代用离体皮做实验已经表明:许多主要含挥发性醛、酮、酚、醇等物质的芳香类药物(如冰片、麝香、沉香、檀香、肉桂、丁香、菖蒲、川椒、乳香、 中阎科学技术人学坝I‘学位硷文中药促渗剂的若十问题研究“就中去其平淡无力之味,易以他方力厚之品,加以引药。””这里的引药作用也 就是“率领群药”,同样起的是“促渗”的作用。利用这些药物来直接刺激穴位, 推动经络之气,从而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更易于透过机体屏障。这表明吴氏在当时,就已经注意到中药外治的关键在于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大大提高了外用药物的效用。具体的“引药”,吴氏提到“膏中用药味,必得通经走络,开窍透骨, 拔病外出之品为引,如姜、蒜、白芥子、花椒,以及槐、柳、桑、桃、蓖麻子、 凤仙草、轻粉、穿山甲之类,要不可少,不独冰、麝也。””由此可见,吴氏常用的引药首先是冰片和麝香,其次是姜、葱、韭、蒜、白芥子、花椒、槐、柳、桑、桃、蓖麻子、凤仙草、轻粉、穿山甲等。中医理论历来认为引药的主要作用是引药入经,直达病所;其次还有缓和峻药,降低毒性等作用。具体分析一下吴氏的 这个“引药”表,可以看出:(1)冰片、麝香都是已经被现代药学证明是具有很 好的促渗效果的促渗剂,它们作为吴氏首选的引药是非常合理的。(2)姜、葱、韭、蒜、白芥子、花椒等药物从化学成分77及它们在历代的应用上看,也有一定的促渗效果,所以它们作为引药的使用也是基本合理的。(3)槐、柳、桑、桃、蓖麻予、风仙草、轻粉、穿山甲等药物的作为引药的使用值得进一步考虑。吴氏 用到的“槐、柳、桑、桃”分别是指槐枝、柳枝、桑枝、桃枝,它们在熬膏过程 中一般是先加入的。槐枝含芸香甙,槐的树脂称槐胶;柳枝含水杨甙”,水杨甙水解后氧化生成水杨酸、水杨醇等,具有解热、镇痛、抗风湿等作用,因此这些 树枝一般都没有促渗作用,槐胶等树脂可以起到粘合剂的作用。蓖麻子79是蓖麻 的种子,主要成分是脂肪油、蓖麻毒蛋白等,从成分上看也没有促渗作用,蓖麻子所起的作用可能和麻油相似,和黄丹反应,共同起到赋形剂的作用。现代药学证明蓖麻油还可以起到软化剂的作用。80风仙草入药,一般认为可以活血、消肿、 止痛,它的主要成分是山奈酚一3-葡萄糖甙,槲皮素一3.葡萄糖甙等“,应该也是和 “促渗”无关的。轻粉的主要成分是H92C12,属矿物类药,其在膏药方所起的应该是本身的治疗作用,不过,轻粉在熬膏过程中必须最后加入,以防止在高温时 H92C12分解生成HgCl2和单质Hg,后两者都有剧毒。穿山甲为脊椎动物鲮鲤科的穿山甲的鳞片,主要具有通经下乳、祛瘀散结、消痈排脓、外用止血四大功能。《医学衷中参西录》云:“穿山甲,味淡性平,气腥而窜,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窍,凡血凝血聚之病,皆能开之。以治疗 痈,放胆用之,立见功效。”根据其药效,穿山甲在外用膏药方中被广泛应用。 除此之外,穿山甲是在熬膏之初就加入的,在熬膏过程中穿山甲的骨质成分中不断有胶质溶出。它可以和其它胶质(比如牛胶、鹿胶)一样,起到粘合剂的作用。闪此槐枝等第(3)类引药在膏药方中的作用可能是引药的第二种作用――缓和峻药,降低毒性。吴氏没有提出“促渗剂”这个名词,但是他已经意识到要选取一些药物来增 中田科学技术人学坝l‘学位论文中药促渗剂的若十问题研究除此之外,穿山甲是在熬膏之初就加入的,在熬膏过程中穿山甲的骨质成分中不 断有胶质溶出,它可以和其它胶质(比如牛胶、鹿胶)一样,起到粘合剂的作用。因此槐枝等第(3)类引药在膏药方中的作用可能是引药的第二种作用――缓和峻药,降低毒性。吴氏没有提出“促渗剂”这个名词,但是他已经意识到要选取一些药物来增加其它药物的透皮吸收,他所说的“引药”有一部分也都起到了“促渗”的作用, 吴氏把“引药”的一部分作为“促渗剂”有其合理性。在谈到膏药中选取的药物时,吴氏认为“大约姜、葱、槐、柳、木鳖、蓖麻、 凤仙、菖蒲、山甲、轻粉之类,方方须用。若韭、蒜、桃、桑、芥,椒、萸、艾 之属,有加有不加。叉如延胡、木通、细辛、灵仙、木香、乌药、苏合油及一切 行气、开窍、通经之品,量症加用。””以上所列的药物中有许多和前面提到的“引药”是重复的,说明吴氏在膏中用药时处处注意到“促渗剂”的使用。值得注意 的是这罩单独提到了“乌药”,前面十香丸的配方中有乌药,十香丸是作为“促渗”的药物在膏药方中使用的,而乌药有必要进一步研究。 乌药从药效上看可以行气止痛,温肾散寒;从化学成分上看主要含生物碱和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乌药烷(乌药烃),乌药醇等。还含有蕉膻:拄拯缢,乌药内酯,及一草烯,壬酸等。根茎含钓樟醇(即龙脑)及倍半萜成分等。龙脑、 柠檬烯等成分是已经证明为具有促渗作用。因此乌药可以作为“促渗剂”。 吴氏认为“促渗剂”类药物在膏药中应该灵活使用:“其中有当加者,有不 必加者,且有不可加者,全在I临症活变,不能刻舟求剑。”“’“促渗剂”类药物的加入方法上也有所不同。在谈到药辅膏之法时,吴氏说:“膏分门而类应,药审因而特加.有捶锭以和;有研末以糁;有剖丸而调,如苏 合丸……等;有煎油而搅,如丁香油、苏合油,薄荷油之类;有柬素以厚其气…….” “加入的“促渗剂”类药物功用还有区别,并且加入的时间上也有不同,“开窍有 香,如冰、麝、沉、檀、菖蒲之类;破结有辛,如胡椒、白芥、干姜、官桂之类。 有先而导,有后而收。有膏所不足者补之,有膏所未及者助之.”“从以上细致的分类描述中可以看出,吴氏对“促渗剂”类药物的使用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应用方法上相当成熟。吴氏关于“促渗剂”的讨论,也可以给现在中药促渗剂的研究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 从以上讨论中还可以看出,吴氏所用到的“促渗剂”可以从以下几类中寻找: (1)香药,这是已经被证明了的。(2)引药,其中有一部分具体明确的促渗作 用,尤其是引药中属于香药的药物。(3)量症加用的木香、乌药、苏合油及一切 行气、丌窍、通经之品。(4)糁药,分开窍、破结两类。上面的四类药物中有不 少交叉和重复的地方,后文结合《理瀹骈文》中膏药方的用药统计结果,还要具 体分析。 中圆科学技术人学硕l:学位论文中药促渗蠢q的若十问题研究五、多种外治疗法的结合使用中国古代为增强膏药的疗效,常常辅以其它的外用法,比如最早的膏摩法,这在上一章已经讨论过,除此之外,还有熨法、浴法、蒸法火热疗法和药物穴位 敷贴疗法等。《理瀹骈文》中关于这方面的论述也很多,“若贴膏后加以热熨尤效” ”;“其应用膏者,或先煎抹而后贴膏,或先贴膏而再炒熨,或煎抹与炒熨并用, 均无隔碍。即于二法之外,更参以嚏法、缚法、坐法,一切外治之法,亦均无隔 碍””;“用膏逼之,……以此加炒熨、煎抹、盘旋、摩荡,尤能催之使速通。是在善用者。””“余治病以膏为主,膏eJt-有嚏、坐、熨、抹、缚五法……所以辅膏者也。””这些多种外用治疗手段的结合使用,使膏药施治更加有效。 结合药物穴位敷贴疗法则是吴尚先膏药施治的一大特点。他立足于人体是一 个统一整体,强调外治用药是通过经络而作用于体内的,认为“凡外治须知经络 相通,”并指出“膏药贴法亦与针灸相通”,应“并参古针灸法,以知上下左右前 后之所取,”创立以膏药穴位为主的治疗方法”。临证取穴力求精并,敷贴须在“经 络穴道”上,多取背部膀胱经和腹部任脉诸穴,认为“五脏之系成在于背,脏腑 十二俞在背,其穴并可入邪,故脏腑之病皆可治背。”常用膻中、神阙、涌泉、 关元、气海、命门、肺俞、中脘、足三里、劳宫等穴,提出“膏药贴法……若脏 腑则视病所在,上贴心口,中贴脐眼,下贴丹田,或兼贴心俞,与心相对,命门 与脐眼对,足心与丹田应。”总结出“贴穴不过前后身上中下三部,大约心口、 脐眼为多”的取穴规律。目前药物穴位敷贴对全身性治疗作用已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和丌发。现代制剂透皮治疗系统除-rN用促渗剂促进药物的吸收以外,还用到了许多物理学方法,这主要包括(1)通过在皮肤上应用适当的电场而增加药物分子通 过皮肤进入机体的离子导入法;(2)药物分子在超声波作用下通过皮肤进入组织的超声波法:(3)采取脉冲电场暂时地、可逆地增加细胞及组织膜的渗透性,从而有助于药物分子的迁移的电致孔法,现代电致孔法促渗透理论认为应用短电脉 冲改变了类脂分子的定向而使分子有序排列,形成新通路而增加渗透性,脉冲电场结束时,类脂分子重新恢复其原先的无序定向,从而关闭通道”。(4)其它物 理方法还有脂质体技术、激光技术、放热等。用各种物理方法促进药物的透皮吸 收的研究现在也是透皮治疗系统研究的热点之一。这些物理方法的使用是得益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然而从治疗思想上来看,吴尚先早在100多年前就已 经认识到多种物理方法结合膏药施治,会产生更好的治疗效果。用多种物理方法来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在古今中外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技术程度高低有别。24 中因科学技术人学顾J:学位论文中药促渗剂的若十问题研究第二节《理瀹骈文》的膏中之“药”《理瀹骈文》中用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收录的方药中,由于外用膏方与“促 渗剂”关系更为密切,因此本文除了整理该书记载的137首方药(其中内科膏药 方94首,妇科膏药方13首,儿科膏药方7首,外科膏药方20首,五官科膏药 方3首)外,还加入大量的外敷方,共计收方220首。然后将此220首膏方整理 成数据库,利用Access进行总体药物统计与膏药初成后加入的药物统计:一、总体药物统计对外用膏方中出现的所有药物进行统计,计算各种药物在这220首膏药方中 出现的频数和所占频率,统计结果见下面的表3。表3:总体药物统计表(取排序的前50位): 麝香十40一”r18.18182 18.18182 16.81818 16.36364 15.90909 15.90901 15.45455 15.OOOOO。均一旧羌活 红花黄柏40 37 36 35 35~趵虬船 毖赤芍[J芍熟地 船一M 驰24 24 25 25 2534 33f.。、、、葱白/葱 瞽吗?…,..――.33一一一t一15.00000。 +一“”――……L――…――一~…――…“-{术鳖仁……一w”…L一*一―――”一?…――一一――――一~一。333315.00000|枳壳/枳实|v―――――――~――V’…’~”。“‘“f1“。””’3215.OOOOO +”+~~’。… 14.54545“+{附予 JIIq^““…,^”“32 …*~。1~ 32…。一~~一“~………一~‘……一+1――14.54545 14.54545,。V。 “”*i黄芪 。“一一~{…一―“…一…w- 25 l香附一。―“…~一…~~~?-…u 3214.54545?-一一l――…~“ 一~一一“{一一26 27 27 27 28|黄芩 。’‘*―一-|一-……一一一――‘。-―uu…。。~一一,一…一。』。。,、。――一一3114.0909l 13.63634 13.63634 13.63634 13.18182 13.18182 12.72723 12.27273 12.27273 11.81812 11.81812 11.81812 11.36364 11.36364 11.36364 lO.90909 10.45455 10.45455 10 10}栀了/山栀…|rl细辛 i苍术f≯f30 29 29 28 27―;吴萸/萸肉/山萸肉i28 29 30 30 31 31;南星}l柴胡 ”~{一* 1雌黄/叫雄/人占净 l松香/松脂 }薄荷 {朱砂27 26”2636 36i僵盘 ;菖蒲/石菖蒲21 219.545455 9.545455 ±堕型鲎垫查叁堂堡.!:堂篁堡苎36 36 37 37 37 37生垫堡望型竺茎主塑塑堕壅21 2l 20 20 20 20 9.545455 9.545455 9.090909 9.090909 9.090909 9.090909l巴仁/巴豆/巴霜 {青皮 ;柳枝 {知母 !丁香 {蓖麻仁44 44 44 44 45l地骨皮/枸杞根 ,桃枝}13 135.90909l 5.90909l 5.909091 5.909091 5.454545;风'fl J/白风{lit/风仙子L3 l延胡/)d胡}13 12‘篷术/莪术27 !!竺竺!兰些查查羔堡!:兰竺堡兰, 。45 45 45 45 45l桑枝~5.454545一。; 。 r ,.一~l天麻 l泽泻{挖一心12}5.454545 5.454545 5.454545 5.454545i远忠12 12?i☆膏/熟石膏 { 45 ;蛇蜕 …一一;一{12 5.454545t+11~一一vl一’545 45 46 46l木通:一一一~12一l一一*5.454545 6.4545455;”{扎仲-一|’12一…一v}一l醋,、一, ?115.000000…f一一11 5.000000 5.000000 5.000000 5.00000“7――…一……~{~…一一………~一…一~……■…一v… 46 11{神曲/六神曲}一 46 46 46 47 47“l荆芥r一“”一“{一}”}I!Ij矾/EJ矾/枯帆/生矾 ……一~~{…n~――~…――~~j……+“扣……一一ll、“………f。~…~一“…‘…1丹皮…一――――~――|――――一l铅粉/胡粉:tlLl5.000000 4.545455 4.545455 4.545455 4 545455;~u~――.―。一~一,…,―。~―。―。I。。―-’tO ’tO:樟脑JlU§t~…一一……{u“一“…~~…~――…一一.…u一;一…一u- 47 lo {滑杠…~……{一 47 l灵仙l一~u~一一一}一一…{一~~ 10; l}l47 47 47 47Y-;1}遂{艾叶/艾绒 山药 三棱 茼香/4,1;{i/大苘―,10 10 10 10 lO 】0 9 9 9 9 。。一….。 9 9..。。. 。4.545455 4.545455 4.545455 4,545455 4.545455 4.545455 4.090909 4.090909 4.090909v一一一w47 47 48 一 48 48 48 48 48菏参 花粉/天花粉 |蝉蜕 {韭白/韭子/韭 l秦艽。。.I,。,+――一-v一0――一――+-一一―~*――一~“―“一w*~~“一――”―w―tv~―一―v…一。~{4.090909 4.090909、。l一‘一t”一一……t一―n――…一一一v,*一~一v|枣/人枣/红枣一.一r{露蜂虏Z―n…’一一4.090909-.,.。l一―.一48 |儿茶 ‘一一~…! 49,94.090909u―”…――――一一―+一一一~-i u-…一一-●-…一v3.636364÷|天冬8…一_49。.一。。t~l乌梅8。…――…..………:.―。÷3.636364…,~。、…3.636364 3.636364 3.636364 3.63636449 49 49 49l蔬丝T-8良姜 山楂 人戟/红人截 ±里!!堂垫查叁兰堡!:堂垡丝兰主垫堡望塑!塑董±旦!!!!塑3.636364∞~的 帕50 50÷馘誓}肉蔻仁}3.636364 3.636364 7 7}{3 181818 3.181818…I楝朋I株y- l蒲黄v|~v50I7~l一’’ 一3.181818…’”” …一?~’一~~~50’1青黛-、1’ +、。 。”7”’’一3-181818‘ ‘。’…6Il50j一,3.1818t8 7 1此眦卓/Eu草/草龙H哩: f…… 一一一…~7一一~“7…―一“…一…‘÷………÷750 ― 50l瓜蒌jv.一…7 73.181818 3.181818}一~~…}………一~…~~“tf一一~~‘一7一~~…一………”……~、f~一……~“~…一……7 7 3―81818 50 i赤石脂 ;『“50“。’{釜i~~”一一i~一7~”“r……一i.18~181―8 …; j…,…≠……………一…~一…4~……一,~一~*……。?‘-………7 7 3.181818 50 1龟板 … …j。 +…r。…1……1 一,‘‘”~~。,”。l沉香50 50I麦芽7 7;3.181818 3.181818;.,、。。。g~,.…。一~+…~一一一。~0|苏台油/苏合丸l……50―j些~………~j…7…~L…~…三二!?!墨?……~lw……一…-一―v一――~一?由表3可以看出,排在前lO位的药物分别是麻油、黄丹、当归、姜、甘草、 肉桂、乳香、川芎、没药、白芷。《理瀹骈文》中膏药施治的范围非常广泛,不 同膏药针对不同病症,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等。而有 些药物在治疗不同病症的膏药方中都会出现,可以推测,这些药物在方中所起的 作用不是简单的治疗作用,而是针对膏药本身的更有普遍意义的作用,比如充当 基质、促渗作用、粘合作用等。 统计的结果是麻油、黄丹使用得最多,这两味药物是熬膏的主要原料,二者 作为膏药的基质,也称为赋型剂。古人认为:麻油除了具有滋润皮肤,使药物不 干,还具有解毒、杀虫,保持药效持久等良好作用;黄丹也能杀虫解热,坠痰祛 积聚,还有拔毒去瘀,长肉生肌的功能,故二者特别适合熬制外用膏药。现代医 学理论则认为,麻油中的脂肪酸和黄丹中的Pbn在高温下生成脂肪酸铅(铅皂) ”,它生成后又对植物油的氧化、分解、聚合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使反应液增 稠,并有树脂状物质生成。这样,麻油和黄丹反应后生成物由两部分构成:铅皂 和树脂状的增稠物。铅皂属脂溶性物质,其透药性能大于天然橡胶等碳氢化物, 又有人认为铅皂是一种油包水型的表面活性剂,可以增加表皮类脂膜对药物的透 过率,促进被动扩散的吸收作用”。树脂状的增稠物则起到了赋形剂和粘合剂的 双重作用。 可以看出,中国古代选择麻油和黄丹作为黑膏药的基质是非常合理的,它们 在高温下反应后的生成物铅皂除了作为赋形剂外,还具有一定的促渗作用。古人 选用麻油、黄丹作为熬膏的主要原料最早源于炼丹术,在本论文的第一章曾言经 中周科学技术人学硕lj学位论文中药促渗剂的若干问题研究过麻油熬黄丹收的真正的铅硬膏,最早是出现在西晋时期的《崔氏方》中。晋代 是我国炼丹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出现了葛洪、陶弘景等一批炼丹术士,也 许正是这些精通医药的炼丹家们把炼丹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应用到了临床实践上,才造就了中药奇葩黑膏药,并使这种利用麻油和黄丹作为主要原料熬制膏药方法流传后世。尽管我国古代医家与炼丹家可能意识不到麻油、黄丹高温反 应的生成物具有促渗作用,但是他们还是根据药物的药性与实践经验明智地选择 了这两者。 除麻油、黄丹以外,表3所列排序在前10位的药物绝大多数都是现代药理 学研究过或已经证明的中药促渗剂,比如当归、姜、肉桂、乳香、没药、川I芎等, 这在后面还要进一步讨论。 排在前10位中唯一没有促渗作用的可能是甘草。甘草早在《神农本草经》 中就有记载,自古以来就是中医重要常用药物之一。中医认为“甘草解百药毒”, 因此,大约半数以上中药处方中都含有甘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草具有肾上 腺皮质激素样作用以及解痉、保肝、抗病毒、镇咳祛痰和解毒等作用。甘草作为 和药、调补之要药,又具有多种药理活性,l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历代中医都把 甘草作为一种和药、调补药来用,吴氏也不例外,由此不难理解《理瀹骈文》中 为何甘草的使用频率如此之高。对于甘草所起的作用,有人提出不同见解,认为 甘草也具有促渗作用”,但是目前实验只证实甘草具有对某些药物粘膜给药的促 渗作用,而对皮肤给药的促渗作用未见任何报道。另外,从主要成分来看,甘草 含有多种活性成分”,主要成分是甘草甜素,是甘草酸的钾、钙盐,含量达6%~ 14%,化学上属于三萜皂甙。甘草甜素属极性大分子化合物(分子量为823), 一般说来难以透过皮肤。另外甘草还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但目前对三萜皂甙、 黄酮类化合物的促渗作用还缺乏实验证明,后面进行的膏初成后加入的药物统计 中没有出现甘草,也可作为佐证之一。所以,我认为甘草在膏药方中所起的应该 是解毒、和药的作用,而不是促渗作用。二、膏药初成后加入的药物统计本小节统计的对象是膏初步熬成后jJnA.的药物,这些药物没有经过高温油浴 的过程,成分相对未被破坏,是最有可能作为促渗剂使用的药物。表4:膏药初成后加入的药物统计(取排序的前13位) 中陶科学技术人学硕}:学位论义中药健溶剂的蓉1二问题研究.铅粉/陀僧,12 ?一…~一……一…。t――……~一。’8.76^”――”一…~ 18.03。~“。…―“…―”黄鳝/13蜡7ll :10…I札竭 拳砂1。m 30i}j;18 、9 7|7,∞:}8’柑柑 ,申攻驶/夸腔“’G.57{9,一一…1”~一~”~…;7’哆~一{5.1l…。‘一…?|9轻粉~…;5.1l …。~÷…11+…4.38:{lo/j:捞?合丸/苏台油j“一一一“……6vv+i6”…~}…一一“。~……?;“一!i0―v ,?t儿茶 ;官托/肉托~…:4.38一一,一{lo‘6 16卜一~…’、卜…一~~…~“…一…………~I-”…一…‘……一~、…‘‘: {矗膏tlo 十一“…÷;4.38一…~55~“t14.38 5。一……”P一‘‘~…~~。ti…一………………~…“…一…一1+…~……………一' }券螽嚣lll|?t一;11;术香.5;3.65}5 ;3.65 一一…一一~~,‘一…m一一^一~一“5r…~一。………一一一…~…~一~……“……p…………一“一…: ;4 ;12 {雄黄/糍雄 12+92 …f ,。。…~……’‘…一‘……r”…。…、~。十一。。‘。~”…}11一一~-…一。{龟鹿胶/鹿角胶/白胶i3.65。4……一一~…一一一…v………一…~………}~…~~一…u………一v,一f ;薄荷浊 ?4 ;12 ;2.92112,冰J}:;12丁香}4;2.92f…“…~+j~1…~一‘………?#…~一~一~“n手…――tt~……一…?.4“}2.92}{12 };樟脑。14~“{2.92i。1。{i13j“i阿胶o;3:3一12.19i2.19‘;’}13川椒+:1虎骨 |13 ,…‘1…j31。一一…。““”…“6一”、÷{~……+{3|2.19一“’。f}13f一――~…~…~――一一-…一-,…一…~……………f…………一一。~}硫黄i2.19一…,j麸表《虿数纛窭使溺褥最多的药甥分剐是襞霉、浚蕊、爨香、松香、铅粉、 蜡、血竭、朱砂、滑石、牛胶、轻粉、苏合丸/苏合油、儿茶、肉桂、石膏、木霉、泰磊鼹、瘫骏、雄荧、丁香、薄蕊灞、冰片、棒弦、鼹菠、jilSitt、藏鸯、蘧黄等。 表4中出现频率裹熬药物与袋3统计豹结果多数是一羧豹,魏巍香、没药等。 对表4统计出的药物埘按所越的作用不同进行分类讨论: (1)促渗剂:飘香、没药、癔番、苏会丸/苏合油、肉桎、本释、丁番、薅荮 油、冰片、川椒、樟脑等。这在扁面还要专门讨论。(2)粘含剂:乳香、没药、松番、盘竭、牛胶、儿茶、燧胶、#珂胶等。这些药 物的共同特点是主要化学成分是树脂、胶质等,因此在膏药中起到粘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膏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