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问:如何土地出让保证金比例孩子的安全?让孩子健康成长

【政解No.128】安全教育不可缺席_网易财经
【政解No.128】安全教育不可缺席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近日,河南6岁男童被陌生男子砍伤一案引发舆论对儿童安全问题的关注。
儿童伤害案件手法多样且隐蔽
10月13日凌晨1点,郑州小学一年级学生陈胜达被家人发现时浑身是血,“是一个 坏叔叔 砍的。他把我关到一个小屋里,先让我吃了一碗面条,然后用菜刀砍的我。”
此外,有网友上传“教育孩子”的视频,孩子被一名女子扒裤子、掌掴、脚踢虐打近5分钟;西安一幼儿园孩子因为调皮不听话,被老师拉扯扔进小黑屋,家长通过幼儿园监控才知道事情真相……
儿童伤害案件频发折射了什么?
  安全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前提
平安地送孩子步入五彩斑斓的世界,是天下父母的美好心愿。而安全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前提。由于孩子处于身心逐步发展的阶段,缺少生活经验和各种社会方面、自然方面的常识,自理能力较差,缺乏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因此安全问题一直是幼儿教育重点关注的问题。
最近接二连三发生的案例也给作为孩子守护神的父母或临时监护人敲响了警钟:一味讲述童话故事是否会失去对危险的警觉?
让孩子有危机意识
是让孩子感知世界的美好,还是让孩子了解一些社会的阴暗面?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博士程敏表示,“应该从孩子懂事的时候就开始,告诉他们什么是危险,如何避开危险。”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不少年轻家长忙于工作,忽略了孩子的安全教育,导致孩子在遇到危险时没有能力、也没有意识反抗。曾经有人做过实验,拿一个ipad在幼儿园门口给孩子,结果有一半的孩子跟着陌生人走了。
“对陌生人没有隔阂,快速融入一个新环境是一件好事,但完全没有危机意识,在不能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跟别人走掉就是缺乏安全教育。”程敏说,安全教育是让孩子有避害意识的教育,是让孩子明白遇到危险该怎么做,是一种积极的预防手段,“持续、耐心地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加入安全教育,使孩子心里真正明白,才能达到最终目的。”
别让孩子成为安全教育“书呆子”
虽然一些父母很有安全意识,但实际操作中也只会简单的告诉孩子“那危险,不能去”。而这种粗糙的安全教育显然不行。
正如不能读死书、死读书一样,安全教育也不能靠填鸭式的死记硬背,更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口头告诫,而应运用多种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图画、动漫、游戏、实战演练等,将各种危险情况的应对方法具体化、细致化,让孩子们一遇到类似情况就能条件反射般地知道该怎么做。如此,才是成功的安全教育,才能让孩子们做到安全知识“学以致用”。
睡前童话故事的确美好,但实际生活却充满未知,对孩子爱的教育中,安全教育不可。
(内容据荆楚网,光明网,人民网等)
欢迎为《政解》提供观点、评论,投稿请发邮件至。
独特观点与优秀作品将有机会在新华网和新华新闻客户端两大权威平台展示,期待你的参与。
(原标题:【政解No.128】安全教育不可缺席)
本文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var browVersion = parseInt(navigator.appVersion);
if (navigator.appName=="Netscape" && browVersion&=4) document.writ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 /afp/door/;ap=282;ct=pu=4c451ece10ff899d0001;/?\" charset=\"utf-8\"&&\/SCR"+"IPT&");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var browVersion = parseInt(navigator.appVersion);if (navigator.appName=="Netscape" && browVersion&=4) document.writ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afp/door/;ap=285;ct=pu=4c451ece10ff899d0001;/?\"&&\/SCR"+"IPT&");&/SCRIPT&
如何保证孩子的饮食安全?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var browVersion = parseInt(navigator.appVersion);if (navigator.appName=="Netscape" && browVersion&=4) document.writ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afp/door/;ap=284;ct=pu=4c451ece10ff899d0001;/?\"&&\/SCR"+"IPT&");&/SCRIPT&
  不买反季节的蔬菜和瓜果   因为激素、对提高农牧业产量有一定的作用,所以近年来,激素、抗生素在农牧业中的应用十分普遍,但滥用的后果对儿童来说是灾难性的。   看不见、摸不着的激素、抗生素,已经成了宝宝食品中最危险的因素,它不只影响宝宝的身高体重,还影响宝宝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甚至影响孩子后代的后代,他们的智力、生育等。   生活中我们对激素与抗生素的防范还是比较被动的。我们总不能不吃鸡,不吃牛肉,但是我们可以尽量避免。   要想保证宝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首先就要把好选料这一关。   第一,尽量选择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因为蔬菜、水果大都有残留的污染物;尽量吃土生土长的东西,本鸡、本鸡蛋,这一点很多爸爸妈妈已经在做了。   第二,没到蔬菜瓜果收获季节,不买反季节的蔬菜和瓜果,尽量回避激素催熟的食品。尽量选择新鲜的时蔬、随吃随买,不要为了省事一次性买很多蔬菜、水果。   第三,注意选料的多样性,因为每种食物都含有不同的营养素,各种营养素的作用各不相同,为保证宝宝的营养均衡全面,首先就要从选料开始。   鱼内的黑膜不能吃   要保证小宝宝的食品安全,制作安全也很重要。首先,在加工制作前,应将蔬菜、水果先用淘米水、淡盐水或清水浸泡半小时,或者将果蔬去皮,以去除其表面残留的农药。   鱼内的黑膜,是有毒物质往外排时的淤积,妈妈在做鱼时要把鱼鳞刮净,鱼内黑膜去掉。鸡、鸭、鹅的臀尖,最好不吃。   其次,还要注意避免宝宝食物的二次污染。被污染的水、尘埃、苍蝇、不清洁的餐具以及制作人不洁净的手等都是微生物污染源,加之婴幼儿肠道未发育成熟,机体抵抗力差,如果在给宝宝制作食品过程中有上述污染,都可能引起宝宝腹泻,所以,在制作宝宝食物时要特别注意避免以上污染源。   除了防止制作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外,还要注意储存时间和温度,避免食物的二次污染。例如,生肉在夏季高温下放置两小时就会被细菌污染,而做熟的白菜隔夜就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因此不要给宝宝吃。制作宝宝的食物每次也不宜太多,随做随吃,一次吃完最好。不能当时吃完的食物一定要放入冰箱保存,并尽快吃完。   扁豆不熟会中毒   要想保证食品营养尽可能地被宝宝吸收,还要注意不同食物采取不同的制作方法。   含和类胡萝卜素高的绿叶蔬菜不能长时间高温烹制,否则维生素就会大量损失;而黄豆煮的时间不够则会引起腹泻;扁豆一定要煮熟煮透,否则会引起中毒;胡萝卜富含溶于油的类胡萝卜素,因此最好用油炒,这样才最有助于宝宝对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和利用。有些鸡蛋可能被污染,因此鸡蛋一定要煮熟煮透再给宝宝吃。   不要什么都&抗菌&   生活中有很多的抗生素:肥皂是抗菌的,冰箱、空调也有抗菌的,具有抗菌性的生活用品越来越多,这就意味着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机会也越多。这样做最可怕的结果会是在某一个地区、某一时间里所有的抗生素都不管用。   所以,家庭中要减少抗生素对病原菌耐药性的机会,例如,给宝宝洗手,洗干净就可以了,不要什么都&抗菌&。家庭食品安全来源于厨房,要保持厨房卫生,经常用开水烫洗公共餐具、儿童餐具、用具(案板、刀等),少用消毒剂、化学清洗剂。   总之,除了加强在饮食上的严格把关,父母还要让孩子增强锻炼,只有不断提高孩子的免疫能力,才能更好的抵御外来疾病的侵袭。
| 13人有用 | 9人有用 | 0人回答 | 1人回答 | 2人回复 | 1人回复
| 6人有用 | 15人有用 | 18人有用 | 43人有用 | 0人有用 | 11人有用
| 3人回答 | 4人回答 | 4人回答 | 2人回答 | 4人回答 | 6人回答 | 2人回答
| 4人回复 | 4人回复 | 1人回复 | 1人回复 | 5人回复 | 4人回复 | 1人回复
宝宝生日或预产期
宝宝出生的前一年最困扰妈妈们的问题是虾米?永远睡不够?一直在...
喜欢被人宠溺地叫着"傻丫头"。因为傻丫头,招人疼。就像这个叫Aries的小姑娘一样。
过敏,是指人体接触到本来对人体无害的物质(食物或空气的过敏原),导致人体产生一些化学物质,而引发不寻常的免疫性炎症反应,对人体造成伤害,这种反应称为过敏。
在对待老公找小三一事,日本女人的所作所为让中国女人无法理解。是什么原因让日本女人对男人找小三视而不见呢?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var browVersion = parseInt(navigator.appVersion);
if (navigator.appName=="Netscape" && browVersion&=4) document.writ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 /afp/door/;ap=288;ct=pu=4c451ece10ff899d0001;/?\" charset="utf-8"&&\/SCR"+"IPT&");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var browVersion = parseInt(navigator.appVersion);
if (navigator.appName=="Netscape" && browVersion&=4) document.writ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 /afp/door/;ap=582;ct=pu=4c451ece10ff899d0001;/?\" charset="utf-8"&&\/SCR"+"IPT&");
北京世纪摇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所有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京ICP证010534号
客服信箱: & 电话:展开全部下一篇:据专业人士介绍,地板砖的铺法有两种干铺和湿铺。众所周知,儿童房不仅仅是孩子休息的空间,更是他们的玩乐天堂以及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在装修中经常会提到风水,但是一般都是指的是房屋风水或者家居风水,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是浴室、厕所的风水。很多人会问,厕所还有风水?我们大人在追求家庭 装修 完美的时候,不可忘记对孩子的安全负责,家庭污染受害最大的莫过于儿童了。很多家用电器都需要经常“洗刷刷”,空调、饮水机、洗衣机……电热水器也需要定期清洗、排除故障、延长使用寿命。“太阳能热水器的测控仪,通常只在水位不足才会报警,但我家的太阳能测控仪这几天都在不停地报警。”昨天,后湖一居民致电要求释疑。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差不多,随便买一台就行;一台净化器就能净化整个家居的空气。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认知,然而事实的真相并非如此。先铺地板:很多人想问题一般大脑首先会假定最坏的情况。喜爱花草的朋友有可能知道紫玉兰这种花,因为相对来说这种花属于一种非常珍贵的花木。社会在不断的发展,科技在不断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自然而然的也会逐步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也带动了生活品位的不断进步。张永将: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_张永将_新浪博客
张永将: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埃尔特&思而优儿童心理发展中心
埃尔特语音分享会第十五期
嘉宾:张永将
曾任刑警、公安情报分析师,多年专注儿童防侵害工作。曾为北京市公安局《做自己首席安全官》儿童安全课程、江苏省靖江市公安局儿童安全课程提供指导。
中社儿童安全科技基金秘书长、儿童失踪预警平台(CCSER)创始人、接力出版社儿童生存系列图书特邀专家;影响·2015中国公益100人。
-------------------
感谢埃尔特的邀请。在正式开始之前,先跟大家分享一个真实案例,去年我们在跟幼儿园做防拐的活动时做过一个实验,一名家长假扮陌生人给一个小女孩巧克力糖,小朋友一直也不肯吃,可以说她很好的记住了家长的话,就是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但是因为只有他们两个人,所以就一直僵持着,小朋友很紧张,一直在原地跳,也不走,也不会去向楼上的老师求助。
我很想和家长们聊一聊,这个小孩究竟算有安全意识还是没有?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安全意识的理解都是非常表象的,在我们给孩子灌输安全意识时,有没有去思考过,到底什么是“安全意识”?我们一直在做的就是把一些安全知识讲给孩子,这种做法实际上很难帮助孩子安全意识的提升,是毫无意义的。
上面这个例子,这个小朋友已经牢记家长的话,所以她不会接受陌生人的食物,但是她没有进一步解决的方法,如果这件事实际发生,这个阿姨完全可以直接把这个孩子带走,孩子接下来是没有应对方法的。
所以,我认为,要想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安全意识,我们要怎么教孩子,才能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
安全意识是我们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比如小孩子离开父母会焦虑,会躲避高速移动的物体,对于过高的高度会害怕,6个月左右就会开始认生,不愿意和陌生人交流,这些都是集体意识层面留给我们的。
我一直认为,是我们不恰当的教育把这些与生俱来的安全意识淡化和抹杀掉了,导致我们的孩子在长大后反倒失去了对安全的评估能力。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就像锤子捶在铁片上留下的凹痕。所以安全意识有赖于外界的刺激,而不是家长受到外界刺激后提出的一些抽象的安全知识。所以我们要掌握好锤子捶下去的角度、力度、时机,这样才能给孩子一个有效的刺激。
要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知识的灌输只是一小部分,还需要通过声音、颜色、味道、触觉等全息的概念。
就像我们常常希望把孩子放在一个无菌的环境里保持健康而不是通过疫苗。其实孩子需要接触一些病毒和细菌才能形成抵抗力。同样,孩子也需要一些外界的刺激来形成安全意识和能力,而不是只停留在我看到、听到、知道,这样的意识层面。
中国的安全教育基本还停留在一些字面上的安全知识阶段,大家喜欢类似于“记住这十条,你的孩子安全一辈子”这样看似拿来就可用的抽象概念,而我们提倡的让孩子去感受、经历,甚至有些事情没有标准答案,大家就比较难接受。被应试教育培训出来的我们,喜欢背抽象的概念,所以会出现像开头我讲的例子,孩子会记住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和陌生人说话,不跟陌生人走,却不知道他能做什么。
所以我们给孩子这样的安全意识,不仅不能保护孩子,反而会让他感到困惑和迷茫。因为人之所以会紧张害怕,是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
我们给孩子的安全教育,基本上是否定式的,禁止他去做一些我们认为危险的事情,其实我们大人对于危机都没有很好的判断和处理能力,所以会禁止孩子去做。
英国的社会学家Peter曾经对48个孩子做了8年的跟踪,发现成长在这样限制性的环境中,孩子就容易表现懦弱、自卑,而在犯罪学中,这样的人格在受害人和施害人群体都占非常大的比例。
1、我们反对这种否定式的,以及高度概括的、抽象的概念式的方法,而是积极的引导孩子做一些风险可控的尝试,认清风险和危险的区别,风险是可控的,而危险是不可控、不可预知的。我们做的是让孩子多一些冒险体验,而不是置他于危险之中。
2、对于低年龄段的孩子,用静态的、场景化的图片和故事来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调动孩子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图像的记忆比单纯知识点的记忆更能储存在人的大脑中。就像我们以前在警务技能培训中,往往会面临一些突发情况,这些情况在警讯课上已经做过,比如模拟街区,模拟楼道搜索,汽车炸弹,拉链包藏匿炸弹等,我们曾经做过拉链包藏炸弹的训练,因为设置了很多干扰因素,很多同学看到马上就上前打开包,很不幸,里边的引爆装置就会爆炸。在我们工作后,遇到这样的情况,看到一个包,上学时的训练马上就会浮现在脑中,会下意识的警告自己这个包可能有危险。
我们也会给孩子编一些安全故事,首先会赋予故事中的人物阳光、坚韧、果敢、机敏的人物形象,来给孩子们做正向引导。
我在学校给孩子做安全讲座和培训时,也会先挑选孩子喜欢的人物,赋予它正面的形象,这样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就能模仿这些人物来进行处理。
年初我参加东方卫视《小鬼当家》节目时,有4个孩子,其中一个女孩喜欢看侦探、冒险类故事,又掌握很多野外求生的技能,她就比别的孩子要自信和冷静的多。那个节目的设置很逼真,对孩子心理上会造成一定的压力,但是她很快就能找到一个被胶带封住很久的门,甚至连剧组都没有注意过,从那扇门顺利逃生。而其他的小朋友会有哭闹的,有从节目开拍就睡觉直到节目拍完。
越是自信和有骄傲感的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往往有更多解决问题的模式。
3、增加孩子参加模拟情景的机会。我们会给孩子做捆绑的体验,后备箱、行李箱的逃生,地震、火灾、刑侦探案的体验,以及团队合作,这些能增进孩子对自身能力的信任,培养孩子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逻辑,从而在遇到危险时有应对的能力。
要想把抽象意识层面的安全知识转化为行动,这些模拟活动必不可少。
4、隐蔽式重复。比如家里常备一个逃生包,即使大人不去说,孩子每天看到,也会比没有接触过的孩子安全意识强。
5、积极性的重复。不要用可怕的案例和真实的侵犯的案例来进行恐吓式的教育,这是最不可取的一种方式,但又恰恰是家长们最常用的方式。
因为恐惧会降低人的反应能力,比如跟孩子说“不要乱跑,否则就见不到妈妈了”,这种做法,孩子并不是因为知道面临的后果而不去做,他只是害怕和家人的分离。对于真正的危险并没有感知,只是把这件事想象的很可怕,这样的孩子其实是更加危险的。举例来说,如果我是一个坏人,我只要说一句话,孩子就会乖乖跟我走,“如果不跟我走,你就再也见不到父母了。”
安全教育的一些误区:
1、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国内的安全教育一直都缺乏可操作性,多是重复一些老套的、没有可行性的、高度概括的话,比如不跟陌生人说话,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的东西等。家长并没有跟孩子解释陌生人的概念,我们一方面希望孩子多跟陌生人交流,害怕他们内向,缺乏合作精神,同时又担心跟陌生人说话会被坏人带走,这是一个非常矛盾的状态。
其实,陌生人是一个很难界定的概念,很多拐卖、非法拘禁的案例中,作案人都会绕开陌生人的概念,会选择跟孩子进行长时间的接触、互动,甚至一起游戏,通常十几分钟,就可以跟孩子很熟,就绕开了陌生人的概念。另一方面,如果孩子真的被坏人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孩子有逃生机会时,他要不要跟陌生人求助,要就需要和陌生人说话。
所以,不和陌生人说话是一个错误的说法。在英国,他们叫“say no to
stranger!”,也就是拒绝陌生人,跟陌生人说不,学会拒绝别人,是很重要的。家长们也要尊重孩子说不的权利,不要强调要听话这类的概念,否则很容易产生一些不好的情况。
2、走失了要在原地等待。
原地是一个不明确的词,在军队,都会用很明确的词比如a高地,b据点。我们同样可以在经常带孩子出现的地方约定紧急联络点,来取代原地这样模糊的概念。
3、求助时,优先选择老人和妇女。
在性侵害的案件中,43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其次是20岁以下的年轻男性。在拐卖的案件中,妇女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在求助时,我们会建议优先向3-5个人的群体求助,当然,向群体求助时,一定要避免旁观者效应,要向这3、5个人中的某一个人明确的请求帮助,这样获救的可能性和安全性都会大大提高。因为人在群体中,更愿意表现自己善良的一面。
安全教育是需要设计的。
1、用静态的绘本和故事讲给孩子,
用画面和场景来给孩子一个最直观的印象,这样真的发生类似情况时,孩子才能进行正确的应对。
2、善用假设。比如带孩子去公园或商场等人多的地方,可以跟孩子假设,如果你找不到我了,怎么办?多听孩子的回答,减少大人的建议和判断。比如一个家长给孩子做的教育,他说如果我们小区有坏人拿着砍刀要袭击我们,你会怎么办,有几个地方可选,一是门口的小卖店,二是不远处的麦当劳,三是银行,你会选择躲在哪。孩子回答选择麦当劳,家长就说,你的选择不对,你应该选择去银行,有保安又有报警。我当时跟家长说,你要先听听孩子是怎么想的,孩子说,因为我对麦当劳熟悉,我从正面进去,侧面有个门我还可以跑出来。
其实,孩子的选择很有道理,如果进入一个没有逃生通道的地方是很危险的,而且银行的玻璃门经常这扇开,另一扇不开,在紧急情况下,你去推那扇不开的门都是非常可能的,而且银行的报警在柜台里边,小孩是进不去的,还有,银行通常只有一个门,进入后如果坏人把门堵上,你就会很危险。
所以我们要去多听孩子的想法,即使孩子接受了大人的建议去银行,在危险真正发生的时候,他还是最可能去麦当劳,因为这是他自己的下意识反应。我们要做的是去帮他纠正他的下意识反应中错的部分,而不是直接给出我们的建议。
3、多一些附加条件。培养孩子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及时求救并且表达清楚求救的内容。比如,我在做一期节目时,一个小孩跑过来跟我求助,他说,叔叔,那边有人在弄我。别人是很难弄清到底发生了什么。所以要培养孩子在无力反抗时,记住坏人长相等等。
4、练习在紧张的情况下处理问题。我们会让孩子以对抗和比赛的形式记下一个电话,复述一件事情,这些对孩子的安全能力的培养都是有价值的。
比如一个4岁的小孩,家长很担心他走失,但他说,我自己的方向意识都很差,孩子怎么能记住ab点和安全汇合点呢?我们就会建议他和孩子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记ab点,实际上,孩子也非常愿意参与这样的活动,当他找不到汇合点时也会焦虑,但几次游戏下来,就会比较能应对了。
5、以孩子喜欢的形象来讲安全教育。比如我的孩子喜欢机器猫,机器猫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会很冷静的思考,理智的应对,并且能成功的处置一些危险。
6、以大孩子教小孩子的形式提高安全意识。大孩子为了教好弟弟妹妹,会认真的学,而小孩子往往不爱听大人的话,但却愿意听哥哥姐姐的话。
交流互动:
1、张老师您好,我们学校有举办过这样的防骗演习,之前我们会给孩子打“预防针”,孩子们也会信誓旦旦的保证不会跟陌生人走,当陌生人真的来到的时候,他们拿出书本吸引是没有效果的,但是当拿出来电话、iPad后孩子们就会一个个跟着陌生人走。
答: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这是其一,其二成年人会有各种手段去骗过孩子,成功的可以把他带走,所以其实像这样的诱拐测试,无论说多少遍,他都是可以成功的把孩子带走的。所以在预防孩子被拐卖的事情上,我们为什么会发起预警平台,希望成年人的力量来给孩子提供一个保护,而不是把这个问题推给孩子。是有这方面原因的。所以在这样的案件当中,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和孩子做游戏。我们不去强调什么是陌生人,也不去强调不吃陌生人东西、不跟陌生人说话、不跟陌生人走,这种东西它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可以做的是给孩子去做安全人员名单,就是我们把可以信任的人一起列出来,那么除了这些人之外,我们都是需要有礼貌和礼仪的对待方式,就是我们不可能跟他走,就是这样的一个操作方式。
2、张老师您好,您说情景模式的方法对孩子的记忆有用,那是要找朋友来真实让孩子参与演绎吗?
答:有关情景模式其实我们更多是强调绘本,有很多图片,图片上的一些情景。比如说一个拐卖的案件,它发生的一个场所,或者是它发生的一个事件,我们会用图片来做展示,图片是静态的只是一个场景,然后我们需要小朋友在这里面去做,他们能想象的,能猜测的。他们会有各种各样的答案,会有各种各样的应对方式。我们用这种方式去教育孩子的多一点,情景模拟呢,其实并不是说一定要去模拟一个真实的场景,其实图片或者是一些影片,能够更好的去做,而且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如果没有这些,可以是做到在商场或者在公园,以游戏的方式让孩子有一些体验。比如说我们同样希望他在紧张的情况下,去复述一个电话号码,我们可以用两组人的对抗,或者是给他限定时间的方式,让他来完成一个有挑战性的动作,这样都可以让他在紧张的情况下去处理一些问题。其实与其叫安全教育,不如叫危情教育,法国的危情教育,就是我们把孩子应对危机的能力提升起来,而不是把他保护的想一个粽子一样。
3、张老师您好,现在在网上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的校园暴力的视频,请问孩子在面对这种同龄人的伤害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答:现在校园暴力这个事确实挺让人头疼的,去年的时候人民日报社还专门针对一起校园暴力的案件,跟我们做了一个线上的讨论。其实从我实践的角度,以及从我对这件事理解的角度来讲得话,校园暴力这件事情更多的时候是因为,孩子这个群体这个年龄段已经到了一个阶段吧,他们这个阶段是忽略社会的道德和法律的,或者道德和法律对他们的约束力是有限的,所以他们遵循的是最原始的丛林规则。如果想防止或者是想避免孩子遭受校园暴力的话,他不是教这个孩子什么跆拳道和武术啊这些。说到这我就想到一次,我在人民大学出版社的一次讲座当中,有两个移民到国外的家长,还特意到这边来跟我探讨这个问题,他们的孩子去了澳洲以后老是被人家欺负,然后送去学跆拳道,原来是一个人欺负她,学完之后变成一群人欺负她。后来我就和他们说,其实校园暴力有个很典型的特征,被欺负的总是那么几个人,欺负人的也总是那么几个人。其实那个要讲到我们之前的另外一讲内容,关于被害性人格的内容,被欺负的这个群体往往都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像胆小、懦弱,包括一些是身体有残疾,这些群体亲子关系不太好,他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家庭沟通也不畅,所以这样的孩子会不断的有人欺负,甚至欺负他的人还会换,其实很多孩子在欺负其他人的时候,他只是想向外界证明自己,你看我很厉害,然后我欺负他,他都不敢反抗。这个群体的孩子往往也都是在被忽视的家庭当中成长起来的,他们会通过欺负别人来证明自己,来刷自己的存在感。所以在校园暴力这个问题上,我记得当时人民日报给我们做的访问
“校园止暴
谁该吃药”,其实有说到过这个问题。如果我们想让孩子避免成为校园暴力的受害者的话,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帮助这个孩子在学校当中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交群体。我们可以组织孩子同班的,甚至不同班的同学一起做一些定向的越野、一起去吃苦、一起去做一些营地活动,来增强他们之间共同吃苦的一些经历,共同面对困难的一些经历,那么这些孩子的交流能力,就是合群吧,让他们很少会遭受校园暴力的侵害。那么同学之间简单的一些打闹,我们不认为是校园暴力的范畴,它只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正常的肢体上的冲突。所以在预防和避免孩子在成为校园暴力受害者的时候,我们是要做的是增强他的朋友圈,而不是单纯的提高他个人的技能,这种技能提升往往会给他造成一些,一是报复心理,有可能会报复过度,二是,有可能会从被一个人欺负到被一群人欺负。这是一个很现实的现状。后来那两个家长回去之后,我跟他们说尤其是你们到国外更是如此,周围人都是跟你,甚至不同肤色,没有更多的交流,如果你到了别人的地盘,你再不跟这些人做一个很好的融合,被欺负也肯定是必然的事情。如果这种事情不能够在前期做好一些控制的话,那么有可能会造成第二个赵承熙。就是杀了自己全班32个同学,这样的极端案例。包括有很多移民到国外的中国的孩子会出现问题,因为孩子的性格形成关键期是在6岁之前,6--12岁是基本的性格的定型期,如果他们遭受校园暴力了,而且这种情绪又被自己压抑下来的话,也就是如果作为父母的人不能够理解他,不能够跟他站在一个战壕里,共同来面对这样的问题的话,最后这个孩子会把这种情绪一直压抑,他会在某一个时刻爆发,他会非常的可怕。
4、您提到,在紧张的情况下复述或者背出父母的手机号,这些是不是都需要情景模式去演练呢?有的时候会担心孩子会不会留下心理阴影。当孩子走丢的时候,他应该找谁求助呢?通常书上说找警察叔叔或收银台的阿姨,请问这样对吗?
答:其实是这样的,紧张是要给他制造这样紧张的氛围,紧张的氛围有多种方式,我们比较提倡是给他限定时间,然后给他制造干扰,让他在玩这种游戏的时候来做。比如说我们,是设计的像跳房子的游戏让孩子来做,同时是让两个队伍来比赛,看谁最先完成,这个其实就是让他们在紧张的情况下来复述父母的电话号码,但是它不会给孩子造成任何的心理阴影,这是经过设计的,而不是说我给你一个很恐怖的状态或很恐怖的一种体验,紧张和恐怖是两码事,所以这是一个需要声明的一点。然后有关心理阴影的有专门的一讲,因为心理阴影不是我们说的这么简单,也不是说他遇到一点问题就马上会给他造成一些心理上的阴影,我们不去扩展,但是说在策略上是有讲究,而且是必须要有讲究的。另外在走丢求救的事情上,像找警察叔叔、找收银台阿姨这些,其实都是对的。但是如何去分辨警察,如何去分辨收银台的阿姨,这些我觉得可能是更需要的。另外一个他们到底有没有类似的体验的机会或可能性,我觉得比直接告诉他要找谁来的更有价值。有很多孩子跟父母走丢了、走散了,他是在原地哭的,他其实本来也并不想哭,一般来说他找不到父母了,根据父母教他的站在原地等,然后他就站那不动,他等了5分钟都不到,他发现父母没来找他,但是他又不知道他下一步要做什么。所以人的害怕、人的恐惧,都来源于未知。他说我不知道自己下一步开始做什么,所以就开始哭闹。如果说他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比如去找警察、找收银台阿姨这些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他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相对能够冷静下来,然后我们再去教他如何去辨识警察,如何去辨识收银台阿姨,甚至于说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或者是便利的情况下,我们让他有这方面的体验,或者有这方面的机会,在我们可控的范围内,让他有这种体验,你会发现完全不一样。就像有一回在我们家长的讲座上,一个家长带着孩子。我们问谁对孩子的这种安全能力有信心,几乎没有举手的就他举手了,他的孩子也在,我们就说如果有坏人把刀架你脖子你会怎么办?这个小孩就说我把手慢慢的移到上面,把刀夺下来,我就捅他。所有人都笑了,但是这个家长是笑不出来的。因为我们往往是从我们成年人的角度去理解孩子,或者我们对他的行为去做的一个预判断。所以这种安全教育不可取,更需要做的是我们给他制造一个机会,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和情况下,让他去向收银台的阿姨去求助,让他去找警察叔叔,你就会明白他到底有没有这个能力,知道怎么做和关键时刻能不能做的出来是两码事。
5、张老师,请问您有没有关于儿童安全的绘本推荐?
答:有关安全的绘本其实还是比较欠缺的,我看了一些,市面上的这方面的图书,我觉得《我不跟你走》系列还是很不错的。另外就是我给江西高校社《我来保护你》的这套图书做过序,他们那个图书也还不错。另外就是我也在跟接力出版社我们在合作,可能接下来我们会针对孩子的安全能力上做一些这样的绘本和图书,因为觉得这块还是有必要的,因为大部分的老师和作家在做安全教育的绘本和图书的时候,他们本身就不了解犯罪人,这个犯罪嫌疑人的想法或者他们的一些心理动机和他们惯用的方式方法,所以往往有很多的绘本都不太有可操作性,而且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伤害,所以我觉得《我不跟你走》这个系列还是不错的。
6、我的儿子12岁,他周末出去经常玩到晚上9-10点才回家,我们很担心他的安全,但他就是不听,我们该怎么办呢?
答:12岁基本已经进入青春期的叛逆期了,他之所以不听,可能因为小时候您给他的限制比较多,管的比较多,我们一直跟孩子说不,他长大自然就会跟我们说不。我觉得方法上,家长可以多跟他一起做一些户外的探险活动,多一些一起吃苦的体验,会增强父母和孩子间的亲密关系。亲密关系处理的好,问题就会得到很好的控制。相反,如果没有这样的体验,孩子会觉得家长只是他的管理者,不是同盟,不是朋友。所以家庭可以一起去登山、徒步,野炊等,都可以增强孩子对家长的信任度。同时,家长要把孩子当做大人来看待,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多一些沟通,会比较好。
12岁已经是到了一个比较安全的年龄段了,我们可能只需要在时间点上跟孩子有一个约定,同时父母也要做到在约定的时间回家,另外给一些奖励,喜欢的东西等,这样把氛围做的轻松一点,而不要是家长式的、纯管教式的。自身的动力要比外在的来的要好。
您跟他商量的多,他才能跟您商量的多。我们团队就是一群家长组成的,会比较看重和孩子的沟通,比如我们家孩子,在3岁多的时候,说话都是以“好吗”来结束的,很多她想做的事情都会跟我们商量,因为我们也会跟她商量。这个分享给您,可能也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7、您好!我看过类似校园暴力若干视频,我想知道挨打却不还手的孩子究竟为什么不还手?是心理懦弱还是被害人格?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骂不还口,打不还手"。是谁让打人的孩子"肆无忌惮"?过去每个城市都有的工读学校是否还在发挥作用?有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制约这种"恶习不改"的熊孩子?
答:我觉得这个问题需要冷静的对待。就我们经手的一些案例看,那些被欺负的“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孩子也是源于他的家庭,要求和管制比较多的家庭会比较容易出现逆来顺受的孩子,大部分的孩子是不太会面临这样的情况的,这是其一。另外一点,心理学上,被忽视的孩子更容易形成暴力和攻击性。暴力和攻击性往往是自我存在感的一种体现,他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也是内心懦弱的一种表现,希望通过暴力来赢得别人的尊重。所以他们经常会说“你怕不怕我”,这种问题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通常是家庭结构和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这也是为什么西方会兴起家庭教育。亲子教育往前追溯,是一群研究犯罪的人,发现犯罪的人和被害的人都有一些共性特征,都是家庭教育的问题,所以就有更多的人回归到家庭,去做根源的工作。就像一个小树苗,需要园丁打理的时候,没有及时的修剪和浇水,当它需要营养的时候没有给它足够的营养,到后面就很难再去修正它了。14岁以下的孩子在法律上是不需要付刑事责任的,14岁以上、16岁以下,一些恶性案件,如抢劫、强奸、杀人,是需要付刑事责任的。所以法律对这个群体,是一个善后的作用,并不是非常有意义的手段。因为到了法律这步,无论惩罚谁,都是一个悲剧。
8、有没有专门给孩子们举办的安全培训呢?张老师有什么推荐?以及您自己在做的培训?老师之前提到被拐了以后,您说也可以向陌生人求救,那这方面能再讲一下吗?或者有培训吗?
答:安全培训应该各个学校都会有一些,去年我还把警训时的课程,包括增强团队协作,绳索的自救,捆绑和运用技巧逃离险境。从去年年终开始做预警平台的工作,工作量特别大,包括和链家合作做守护平台。安全培训我们一直以营地的形式在做,但是由于精力有限,很难再分更多的精力。今年平台几个工作完成后,还会再去做这方面的工作。现有的这方面知识还是比较欠缺的,一些学校里没有跟犯罪人员打过交道的人,做的在我们看来还是有很大问题的。尤其是看到一些血淋淋的案例后,我们觉得对于安全问题,还是要非常谨慎的。
有关向陌生人求救,首先,陌生人并不等同于坏人。针对孩子的犯罪,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熟人作案,也就是说,坏人和熟人、陌生人没有必然联系。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可以向陌生人求救的。
第二,在向陌生人求救时,优先选择军人、警察这样有特殊身份的群体。这个群体有一些制服、警衔和一些小细节的辨认,教给孩子,比单纯说要找警察更有意义。可以一起做游戏,比如无间道,辨别真假警察,这样又有趣味性,又可以让孩子明白什么样的人才是警察和军人。另外,求救时要向人群中的某一个人确切的表达自己的诉求,这是要强调的,而不是向单个人去求救。单个的人,有时不仅帮不了他,还会造成一些麻烦。
另外关于拐卖,以后倒不用特别担心了,因为我们做的预警平台,就是做线上的守护者,网民在线上会很义愤填膺的表达和积极的参与,但是在线下就很难伸出援助之手。线下我们是通过守护站来解决,像链家、seven-eleven等24小时营利的便利店,作为孩子求救的群体,有明确的标识。对于儿童拐卖,是需要全社会共同作出贡献的。培训上确实没有太好的方法,因为拐卖主要针对3-4岁的群体,这个群体很难通过安全教育来提高安全能力,需要社会去做一些净化工作。就像今天下午和360在做交流,中国的儿童拐卖的问题,父母好像什么都不用做,因为我要培养你的安全意识,要你去防坏人,防陌生人,防拐卖。我觉得这首先就是一种推脱,因为我们搞刑侦和犯罪学那么久的人都没法一眼看出什么人是坏人,所以希望孩子来辨别坏人首先就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推脱,就好像鱼缸里的水脏了,我们不是去换水,而是给鱼喂药一样。所以我认为,对孩子在这个年龄的防拐教育是极其没有意义的。
9、之前看网络上有介绍说跟孩子设定安全密码,这样的方式有没有弊端?
答:我觉得作为方法之一是可以的。可以做的更趣味一点,比如我们做的机密警语的小游戏,营员之间的接头暗号一样,他们每次见面都会通过街头密码来传递信息,这种方法首先有利于两者之间建立一对一的依恋和亲密关系,其次,会让每次的见面更有趣味性,能够给他们增加更多的安全感。所以我觉得是可行的。
10、我们也看到了新闻报道,很多城市的链家都正式加入了“儿童失踪预警平台”。
&答:除了链家,还有一些其他连锁机构、24小时便利店等,所以今年各方面的工作都会比较多。
11、谢谢张老师!可视化的图片教学和通过故事进行场景教学,对普遍的教育活动也很有参考。
答:其实去年我们做了很多课件进幼儿园给小孩子们,包括我们另外一位从澳大利亚回来的专门从事儿童安全教育的老师,去学校做一些分享,都是让大家很快乐很轻松的去学习安全技能,很少会用禁止、恐吓、限制等方式。我们一直是这样的理念和实践的。今年接力出版社会把这些知识变成图书绘本的形式,希望有机会分享给更多的人。把安全教育做的轻松一点,不要那么恐怖,让人不敢去谈。有一次和公安大学的一位老师去北京卫视做节目,他就老是讲一些特别现实的案例,就像我们老一辈人教育我们那样,我需要你记住、重视我说的话,后来一些小孩回去做噩梦,家长们在群里还就这个问题讨论了一下。
我们需要智慧的设计安全教育,而不是做搬运工,把血淋淋的案例摆在孩子面前,我认为这个对于孩子,弊大于利。
12、非常感谢张老师,我们埃尔特各个群里的家长和老师都要转达对您和团队在做的事的感谢,功德无量。
答:谢谢,我们发起人都是家长,是家长这个群体的一个代表而已,我们会尽力推动中国的安保的建立。美国做“安伯”做了8年,中间经历一些困难和波折,我们也是一样的,无论是政府层面、政策层面、法律层面,都要克服很多的困难。我们的专职团队是12个人,都是父母,我们觉得为什么不能去净化水质,为什么要给孩子吃药。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43,583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在国外生孩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