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膇inode智能客户端下载7.0-E114破解不了wifi

现在大家写的答案给了很多偏门的词,这些就跟中文的“缱绻”、“氤氲”差不多,平时不常用,很多母语是该语言的人也不清楚它们是什么意思。&br&&br&我想分享的是我在英译中过程中遇到的&b&常见却难译的英文单词&/b&。它们都能译成中文,不过译文要么翻译腔很重,要么失掉了原词想表达的部分意思。&br&&br&&p&&b&Justify, Legitimize&/b&&/p&&p&可以准确地翻译成“使……合理正当”,但是中文口语里永远不会这么说。 &/p&&ul&&li&&Justify& 常用于 “The end(目的) &i&justifies&/i& the means(方式、手段)” 这个句子中,意译成“只要目的正当,采用什么手段都可以”,逐字翻译就是“目的使方法合理正当了”。&br&&/li&&li&比如某人想给慈善机构捐款,但他却偷富人的钱来捐助。你就可以问他:Does donating stolen money to charity &i&justify&/i& the stealing itself? 意译为,你偷来的钱是为了捐给慈善组织,那偷就不是偷吗?&br&&/li&&li&注意 justify 可以做中性词,和中文这几年开始用的“洗白”、“洗地”这类贬义词不同:For me, this feature of the new iPhone justifies its price tag. 意译为,对我来说,新 iPhone 的这个功能让我心甘情愿地花钱买。&Justify its price tag&直译为”使它的价格合理正当”。&/li&&/ul&&p&同样的词还有 “legitimize”,使……正当。这个词常在政治、历史背景下使用。例如,How did Mr. Kim&i& legitimize &/i&the succession? 生硬地直译为,(朝鲜的)金先生是怎样把传位正当化的?&/p&&br&&p&&b&Mandate&/b&&/p&&p&有表示名词或动词“命令”的意思,但是作为名词还有一个新闻里非常常见的用法:&/p&&p&the power to act that voters give to their elected leaders,“选民赋予当选领导人行动的权力”。&/p&&ul&&li&He won the election so convincingly that he believed he had been given a &i&mandate&/i& for change/reform. 他以绝对优势赢得选举,所以他认为选民给了他改革的权力。(他有改革的 “mandate”。)&/li&&li&She does not have the mandate to raise taxes. 选民没有赋予她增税的权力。(她没有增税的“mandate”,可能因为她在竞选的时候没有提出这一政策,或者她根本就没有赢得选举。)&/li&&li&中国古代的“天命”译作 “the Mandate of Heaven”,即“上天赋予(皇帝执政)的权力”。&/li&&/ul&&br&&b&Legacy&/b&&br&可以表示“遗产”(一件首饰、一笔钱),也可以表示比喻义:something that happened in the past or that comes from someone in the past,留给后世的东西。这个比喻义在新闻里很常见,尤其是讨论到政客、过世名人的时候。&br&&ul&&li&He left his children a &em&legacy&/em& of love and respect. 直译,他给孩子们留下了爱与尊重的“遗产”。&br&&/li&&li&We discussed the country's &em&legacy&/em& of slavery. 意译,我们探讨了奴隶制对这个国家带来的(长远)影响。&br&&/li&&li&Her artistic &em&legacy&/em& lives on through her children. 意译,她的孩子们继承了她的艺术素养。&br&&/li&&li&What is the legacy of the Obama presidency? 直译:奥巴马作为总统为后世留下了什么政治遗产?意译:奥巴马作为总统,给国家和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br&&/li&&/ul&&br&&p&&b&Campaign&/b&&/p&&p&字典解释为“为了达到某个目的开展的系列活动”(a series of activities designed to produce a particular result),例如:广告推广活动 advertising campaign;促销活动 promotional campaign。下面讲三个可能和中文“活动”不完全对应的例子:&/p&&ul&&li&Email marketing campaign:翻译成“邮件营销活动“不太恰当,一个 email marketing campaign 就是一次向客户的邮件群发。比如公司的产品更新了,老板就会让你开展一个 email campaign,告诉客户这个消息。中文的“搞活动”好像必然意味着“打折”。&/li&&li&政治人物竞选:political campaign:campaign 在这里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li&&ul&&li&新闻标题 Bernie Sanders Holds Biggest Rally of His Campaign 译为,伯尼·桑德斯举办竞选以来的最大集会。&/li&&li&Obama’s 2008 campaign strategies were very successful. 奥巴马2008年的竞选策略很成功。&/li&&/ul&&li&再抽象一些,任何“系列动作”都是一个 campaign。&/li&&ul&&li&最近几年政府的“反腐”行动英文媒体称为“China's anti-corruption campaign”。&/li&&li&下面这则新闻的标题:A Year Later, U.S. Campaign Against ISIS Garners Support, Raises Concerns,译作,一年后,美国对 ISIS 的 “反对 campaign”(一系列反对动作)赢得民众支持并引起担忧。再比如 campaign for gun control(支持枪支管理的 campaign),campaign against segregation(反对种族隔离的 campaign,这里可以翻译成“反对种族隔离的运动”)等等。&/li&&/ul&&/ul&作为动词,campaign 表示参与某个“系列活动”,用法同上。&br&&br&&p&&b&Identity&/b&&/p&&p&除了字面义表示“身份”(the thief's identity,窃贼的身份)以外,identity 还有这个同样常用的意思:the qualities, beliefs, etc., that make a particular person or group different from others 让某个人或群体与众不同的品质、信仰等等。Identity 的这个意思在英语国家文化中非常常见。&/p&&ul&&li&His art reflects his racial &i&identity&/i&. 他的艺术作品体现了他的种族身份。(可以翻译成“身份”,但是翻译腔很重。)&/li&&li&She did not want to be known only as the wife of her husband. She insisted on having her own &i&identity&/i&. 她不希望只是她丈夫的妻子。她坚持要有自己的 identity。(翻译成“独立人格”、“性格”)&/li&&li&把同一个种族、宗教、性别的民众团结起来,叫做“搞身份政治”(identity politics)&/li&&/ul&&p&动词词组 identify with 表示“身份上认同某某”。&/p&&br&&p&&b&Agenda&/b&&/p&&p&除了“日程表”,还有两个意思:&/p&&ul&&li&抽象的“日程”:Such an idea has been high on the political &i&agenda&/i& for some time. 直译为,这个想法已经在政治日程的重要位置很久了。&/li&&li&不可告人的计划、目的&/li&&ul&&li&He wants to push/promote his own &i&agenda&/i& no matter what the others say. 不管别人怎么说,他都要推进他自己的计划(贬义)。&/li&&li&She had no &i&hidden agenda&/i&. 她没有不可告人的目的。&/li&&/ul&&/ul&&br&&p&&b&Context&/b&&/p&&p&既表示说话写作中的“语境”、“上下文”,又表示做某件事情的大背景、特殊情境。 &/p&&ul&&li&作“语境”解释——&/li&&ul&&li&A说:“你觉得他说我‘不懂人情世故’是表扬我还是批评我?” &/li&&li&B说:要看语境。It depends on the context. &/li&&/ul&&li&作“大背景”解释——&/li&&ul&&li&比如,你对公司裁人很不满。你的老板会说:The decision should be taken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裁人的决定要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一起来看。&/li&&/ul&&/ul&&br&&p&&b&Credit&/b&&/p&&p&做“信用”时很好翻译,信用卡就是 credit card。但是做“功劳”、“贡献”解释的时候,好像中文没有对等的词。看下面两个例子: &/p&&ul&&li&I’ll give you research credit. 字面翻译成,“我给你研究功劳”,其实就是我在我要发表的东西上注明“XXX对此文的研究亦有贡献”。(这句话还是翻译腔很重。) &br&&/li&&li&They deserve extra credit for hosting all of us for another night! 这句话字面翻译就是,他们多接待我们一晚上的住宿,应该要算他们额外功劳。意译就翻译成,我们要格外感谢他们。 &br&&/li&&/ul&&p&Extra credit也可以是实体的东西,比如考试上的附加分,就是extra credit。&/p&&br&&p&&b&Empathize&/b&&/p&&p&Empathize 的名词 empathy 译作“同理心”、“共情”。和同情心(&sympathy&)的不同在于,empathy 强调你要和共情的对象有相同的心情,而不只是觉得别人可怜。而动词 empathize 因为是 -ize 这种形式,所以很难翻译。&/p&&ul&&li&He learned to empathize with the poor. 他学会了与穷人共情。(翻译腔没那么重的翻法是,他学会了理解穷人。)(注意 empathize 比 sympathize 的程度要更深。)&/li&&/ul&&br&&p&&b&Nuanced&/b&&/p&&p&可以直接翻译成“有细微差别的”,不过翻译的时候通常要结合句子意思来看。&/p&&ul&&li&The American has a nuanced understanding of China. 这个美国人对中国有很深刻的认识。字面翻译就是这个美国人理解中国的很多“细微之处”。比如他很了解中国的酒文化,那他就是 understand the nuances of Chinese culture(nuanced 的名词,细微之处)。&/li&&/ul&&br&&p&&b&Accessible&/b&&/p&&p&这个词来自于意思很多的动词access,所以这个形容词也涵盖了很多层字面义、比喻义,大体表示“可以到达、可以接触、可以懂”的意思。 &/p&&ul&&li&The mall is accessible from the highway. 从高速公路下来就可以到商场。(英文释义:can be reached by) &br&&/li&&li&The information should be accessible to all. 信息应该向所有人公开。(英文释义:available) &br&&/li&&li&His writing is more accessible now than it once was. 他写的文章比以前的好懂。(英文释义:easily understood) &br&&/li&&li&You'll find that the teachers here are quite accessible. 你会发现这儿的老师挺平易近人的。(英文释义:easy to speak with)&br&&/li&&/ul&&br&&p&&b&Vicarious&/b&&/p&&p&大概可以翻译成“代入式的”,比如一个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玩得很开心,母亲就感受到了vicarious joy,“代入式的快乐”,即仿佛自己也感受到了一样的快乐。(感谢 &a data-hash=&701d7bd9f6ebe6fd56af9f28abdd894c& href=&///people/701d7bd9f6ebe6fd56af9f28abdd894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贾抑扬& data-hovercard=&p$b$701d7bd9f6ebe6fd56af9f28abdd894c&&@贾抑扬&/a&)&/p&&p&英文释义:experienced or felt by watching, hearing about, or reading about someone else rather than by doing something yourself&/p&&br&&p&&b&Whimsical&/b&&/p&&p&大概是介于古怪、搞笑、善变之间的一个词,中性或褒义。 例句:&/p&&ul&&li&The streets in the village are whimsically named. 大概翻译成,这个村的街道名字是随便乱起的。(但是“随便乱起”有一种whimsical没有的贬义,whimsical更多是中性/褒义词,表示诙谐俏皮却古怪的意思。)&/li&&/ul&&br&&b&待更新:Backfire/Backlash&/b&(经提醒,这两个词分别对应中文的“弄巧成拙”和“公愤”)&br&&br&理解英文单词的意思和译成中文是两回事,解释得不好、不清楚的地方欢迎指出。如果大家有翻译上面这些词的好办法或者知道更多类似的词,非常希望你可以留言在下面,谢谢。累计到够多,希望日后可以编成一册。&br&&br&以上内容部分来自我在扇贝网发表的&a href=&///?target=http%3A///footprints/article/227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无法翻译的英文单词&i class=&icon-external&&&/i&&/a&,部分例句来自 Merriam Webster。&br&分享请直接分享链接,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br&&br&--&br&其他英文话题下的回答:&br&&ul&&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中国英语课本有哪些偏差?&/a&&br&&/li&&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在美国,华人上大学在录取上会受歧视吗?&/a&&br&&/li&&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写英文简历,需要注意哪些问题?&/a&&br&&/li&&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有哪些易读的英文著作?&/a&&br&&/li&&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哪些神句拯救了你的英文邮件?&/a&&/li&&/ul&
现在大家写的答案给了很多偏门的词,这些就跟中文的“缱绻”、“氤氲”差不多,平时不常用,很多母语是该语言的人也不清楚它们是什么意思。 我想分享的是我在英译中过程中遇到的常见却难译的英文单词。它们都能译成中文,不过译文要么翻译腔很重,要么失掉…
首先声明一下,答主没有看过《模仿游戏》这部电影,不知道这部影片中有多少演绎的成分,所以只是根据史实讲述一下二战中德军的恩格玛机(Enigma machine)是如何被破解的。&br&&br&好,我们开始。&br&&br&想要理解恩格玛机是如何被破解的,首先要理解这种机器的加密原理。虽然恩格玛机看起来复杂,但它进行加密的基本原理并不复杂。这种机器所做的本质上是一种&b&替换加密&/b&(Substitution Cipher)。&br&&br&不要被这个名字吓倒,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替换加密是什么东西。&br&&br&&b&1)替换加密的原理及破解方法&/b&&br&&br&&br&在古代,当人们想要对一段文字进行加密时,会把原文(即明文)中的字母按照某种配对关系替换成其他的字母,从而得到一段别人看不懂的密文。&br&&br&例如我们可以按照以下的配对关系对明文进行加密:&br&&br&&img src=&/40d69bb8ebd39d3fd3b907f0f73992f0_b.jpg& data-rawwidth=&7504& data-rawheight=&7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4& data-original=&/40d69bb8ebd39d3fd3b907f0f73992f0_r.jpg&&&br&在加密过程中,第一行明码表中的字母分别被替换成位于该字母下方的大写字母。加密结束后,将会得到一段不经解密谁也看不懂的密文。&br&&br&比方说我们现在要对下面这段明文进行加密:&br&&br&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br&&br&按照上面的替换规则加密后,我们将得到一段密文:&br&&br&KRUZ NAI CFU AXP CZP EFUN CZP TIXX AT GXUUB&br&&br&就这样,我们完成了一次替换加密。我们得到的这段密文被破解的难度有多大呢?理论上讲,破解者可以用各种可能的密码表组合来试着解密这段话。但由于26个字母可能的排列顺序有4.03X10^26种之多,这意味着如果全世界60亿人每人每秒可以测试一种可能的密码表,也需要21亿年才能试完所有的排列组合。事实上,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简单的替换密码被认为是无法被破解的。&br&&br&按理说,我们的故事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了。靠着这种无法被破解的密码,密码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像童话里的王子和公主一样,从此过上了永远幸福的生活。&br&&br&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偏偏就是有人能想出巧妙的方法来破解这种看似无懈可击的密码。他们所使用的武器是语言学和统计学。&br&&br&在使用字母文字的语言中,每一个字母在普通的文本中出现的概率事实上是不同的。以英语为例,在一篇普通的文章中,字母e, a, t出现的概率远远大于j, x, z出现的概率。如果对足够多的文本进行分析,我们就可以统计出每一个字母在英语文本中出现的平均概率。&br&&br&下面这张图片来自维基百科,显示的是26个字母在普通的英文文本中出现的概率:&br&&br&&img src=&/0ecfeb675f7b06cc6f9ce94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0ecfeb675f7b06cc6f9ce94_r.jpg&&&br&我们刚刚进行的替换加密中,虽然每一个字母都改头换面变成了另一个字母,但这并不能改变它在一段文本中出现的频率。例如在刚刚的加密过程中,字母e被替换成了U,如果我们截取足够长的密文进行分析的话,我们会发现在密文中字母U出现的频率要远远高于其他字母。只要对照上面这张概率图,把密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字母依次试着替换为e, t, a这几个高频字母,就可以对密文进行破解。&br&&br&作为辅助手段,我们还可以统计密文中每个字母左右两边的字母出现频率。如果一个字母可以出现在大多数字母的两旁,那么它很有可能是一个元音字母。反之,如果一个字母永远也不会出现在某些特定字母的旁边,那么它很可能是一个辅音字母,因为在英语中一些辅音字母是永远不会被拼写在一起的。&br&&br&至此,我们上面介绍的这种&b&单字母替换密码&/b&被无情地破解了。&br&&br&于是,不死心的密码师们又发明了&b&多字母替换密码&/b&。&br&&br&下面的内容开始逐渐进入烧脑状态,建议大家在头脑清醒的时候阅读。&br&&br&单字母替换密码的一个致命缺陷是明文中的每一个字母都被唯一地替换为了密文中的另一个字母,这种一对一的替换关系是恒定不变的。破解者正是抓住这一漏洞,对截获的密文进行字母频率分析,找到这种一对一的替换关系,最终打败了密码师。&br&&br&在这个时候,顽强的密码师们说,谁规定在加密中只能使用一行密码表了?如果同时使用两行密码表会怎么样呢?让我们来看一下:&br&&img src=&/95de7cf51dcba37d8a36c0_b.jpg& data-rawwidth=&7528& data-rawheight=&10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28& data-original=&/95de7cf51dcba37d8a36c0_r.jpg&&&br&与刚刚的单字母替换加密相比,我们又增加了一行密码表。有了这两行密码表,我们就可以在加密过程中对明文中的第一个字母使用密码表1进行加密,对第二个字母使用密码表2进行加密,第三个字母又重新使用密码表1,第四个字母使用密码表2,如此重复一直到对整段明文进行加密。&br&&br&大家可以试着用这种&b&多字母替换密码&/b&加密一下刚刚的那一段明文:&br&&br&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br&&br&注意到什么特别之处了吗?&br&&br&如果使用多字母替换加密,这段话中的第三个字母e将会被替换为U,而第十个字母同样是e,却会被替换为L。这是因为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这两个字母e分别是用密码表1和密码表2进行加密的,所以出现了两个不同的结果。&br&&br&也就是说,&b&多字母替换密码不但可以替换掉明文中的字母,同时还可以掩盖明文中字母出现的真实频率&/b&,从而使破解者使用的字母频率分析法立刻失效。&br&&br&密码师们笑得嘴都合不上了,他们继续问自己,既然可以使用两行密码表,那为什么不可以使用三行或者四行呢?不,让我们干脆弄一个二十五行的吧:&br&&br&&img src=&/690b13c871c2ca8c71c9747f5fba8eb4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690b13c871c2ca8c71c9747f5fba8eb4_r.jpg&&&br&上面这张表叫做维热纳尔方阵(Vigenère square),是为了方便加密者进行多字母替换而设计的。人们可以在表中选取任意行数的字母作为密码表进行加密,进一步提高了密码的复杂程度。&br&&br&有了多字母替换,密码发送者和接收者这次可以过上永远幸福的生活了吧?&br&&br&假设有一位勤劳的密码师,为了得到一份绝对安全的密码,他不辞劳苦地打算使用七行密码表对明文进行加密,为了方便记忆,他选取了GERMANY作为关键词。也就是说,密码师将分别使用位于上面方阵中G、E、R、M、A、N、Y行的字母作为密码表对明文中的字母进行循环加密。&br&&br&由于明文中的每一个字母都会被随机地替换为另外七个不同的字母,所以前面介绍过的频率分析法将不再起作用。这一次,密码师是不是终于得到了一份绝对安全的密文?&br&&br&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破解者很快就发明了新的破解方法。&br&&br&密码破译者在获得足够长的密文之后,可以寻找密文中重复出现的字母串。以英文为例,在一篇文章中有一些特定的单词例如the、and会反复出现。虽然在密文中这些单词有6/7的几率会被替换为不同的形式,但如果两个相同单词之间所间隔的字母数刚好是7的倍数的话,它们就会被替换为相同的形式。这是因为替换第二个单词时,总数为7行的密码表刚好完成了若干个完整的循环。&br&&br&只要截获足够长的密文,破解者就可以对重复出现的字母串之间的距离进行分析。&br&&br&假设破解者获得的分析结果是这样的:&br&&br&在相距21个字母的地方,重复出现了字母串GHI;&br&在相距77个字母的地方,重复出现了字母串TUIXS;&br&在相距147个字母的地方,重复出现了字母串OCD;&br&&br&……&br&&br&由于字母串重复出现的距离都是7的倍数,破解者可以由此确定,这份密文使用了7行密码表进行加密。如果各位都认真地阅读了前面介绍的单字母替换密码的破解方法,不用我说你们也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了吧?&br&&br&破解者下一步只需要把密文中位于第1、8、15……位置的字母提取出来,写在一张纸上,组成第一个字母集合。这些字母全部是用第一行密码表进行加密的,虽然他现在还不知道这个密码表究竟是什么。&br&&br&然后再把密文中位于第2、9、16……位置的字母提取出来,组成第二个字母集合。&br&&br&……&br&&br&最后把密文中位于第7、14、21……位置的字母提取出来,组成第七个字母集合。&br&&br&接下来,破解者只要对这七个字母集合分别进行七次字母频率分析,就可以破解这份多字母替换密码。&br&&br&面对如此丧心病狂的破解者,无奈的密码师只能仰天长叹:“除非&b&每加密一个字母&/b&&b&就更换一次密码表并且永不重复&/b&,否则如论如何都逃不过被破解的命运。”&br&&br&“&b&每加密一个字母就更换一次密码表并且永不重复&/b&”理论上讲是可以做到的,只不过要加密一份有一万个字母的明文的话,就需要……呃,一个长达一万行的密码本。这样就产生了密码本比密文本身还要长的尴尬局面。&br&&br&就算有一位勤劳的密码师愿意花几个小时时间制作这样一份密文,密文的接收者也需要花同样长的时间将密文转化成明文,这种低效率的操作方式将大大限制密码的实用性。&br&&br&如果传送者和接收者之间存在大量的信息交换,那么制造和分发数量如此举得的密钥也将是不切实际的。在军队中,每天都有成千上万条信息在各地之间传递。如果为每一条信息中的每一个字母都创造一个随机密码表的话,可能每天都会消耗掉一个厚几百页的密钥本。如何制造出这么多的随机密钥,如何将这些密钥及时发送到全军各地,如何让全军中的操作员在发送和接收的时候都保持在密码本的同一位置,这些都会是难以解决的问题。(谢谢 &a data-hash=&ea092b01aa11d& href=&///people/ea092b01aa11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申屠谦夏& data-tip=&p$b$ea092b01aa11d& data-hovercard=&p$b$ea092b01aa11d&&@申屠谦夏&/a& 指出了原文中的一个错误)&br&&br&综上所述,“每加密一个字母就更换一次密码表并且永不重复”的替换密码已经超出了人力所及的范围。&br&&br&不过,人类做不到的事情,不代表机器也无法做到。&br&&br&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下恩格玛机的工作原理。&br&&br&&b&2)恩格玛机的工作原理&/b&&br&&br&先上一张图看一下恩格玛机是什么样的:&br&&br&&img src=&/b994b03240dcbff_b.jpg& data-rawwidth=&1414& data-rawheight=&18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14& data-original=&/b994b03240dcbff_r.jpg&&&br&在上面这张图中,恩格玛机的四个主要部件被标示了出来,它们分别是:&br&&br&&b&键盘(Keyboard)&/b&:这个没什么好解释的,输入密码用的。&br&&b&灯盘(Lampboard)&/b&:在键盘上输入一个字母后,灯盘上会有一个字母亮起来,代表经过加密之后的字母。&br&&b&转子(Rotor)&/b&:这个是进行加密的部件,具体原理后面解释。&br&&b&插线板(Plugboard)&/b&:这是在转子进行加密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而增加的装置。你现在只需要知道有这么个东西就好了,具体原理后面会解释。&br&&br&要想制造出一台在军队中大规模使用的密码机,除了保证密码的复杂程度之外,同时还必须保证操作的简易性,最好随便一个普通士兵在简单训练后都可以马上进行操作。&br&&br&恩格玛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在进行高度复杂的替换加密的同时,操作的简易性也几乎做到了极致。&br&&br&当一名德军军官将一台恩格玛机设置好之后(它的设置也简单到不像话,后面介绍),只需要随便叫来一个小兵:&br&&br&“二等兵汉斯!过来把这封电报转成密文!”&br&&br&“报告长官,我不会什么加密,我小学只读到了四年级。”&br&&br&“过来坐下,你把这份电报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敲到键盘上。每敲一个字母,灯盘上就有一个字母亮起,把亮起的这个字母记录下来。重复这个动作,直到敲完整份电报,然后把得到的密文送到发报室去。还有其他问题吗?很好,开始工作!”&br&&br&你看,不用去德国陆军学院修满20个学时的初级密码学,也不用考过德语四六级,恩格玛机就是这么简单易用老少咸宜。&br&&br&讲完操作方法,我们再来看一下恩格玛机的核心部件——转子:&br&&br&&img src=&/d7e7e0e38d57aaac4be798b9545e5ebf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d7e7e0e38d57aaac4be798b9545e5ebf_r.jpg&&&br&图片的左边是一个完整的转子,右边这些零件是这个转子拆开后内部的样子。&br&&br&转子的工作原理其实非常简单。它的左右两侧各有26个点位,分别代表A-Z这26个字母。信号从一边进去,从另一边出来。但是在制造过程中,位于转子左右两边的26个字母点位被刻意交叉连接,以达到字母替换的目的。例如转子右边代表字母A的点位并没有与左边的A点位相连接,而是被替换成了另外一个字母例如E。图片右边那些一条条的绿色的线路就是连接左右两边点位的电线。&br&&br&下面是两张侧视图,可以更清楚的看到位于转子两侧的26个点位:&br&&br&&img src=&/13f0785b6bed27a999cffb1f_b.jpg& data-rawwidth=&680& data-rawheight=&7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0& data-original=&/13f0785b6bed27a999cffb1f_r.jpg&&&img src=&/f49c8d2affdc71d7105233_b.jpg& data-rawwidth=&680& data-rawheight=&7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0& data-original=&/f49c8d2affdc71d7105233_r.jpg&&&br&&br&也就是说,当代表字母A的信号从右侧进入并通过转子后,从左侧出来的时候被替换成了字母E。所以说,&b&单个转子对输入内容所做的本质上是一次单字母替换加密&/b&。由于一个转子被制造出来之后,两侧点位的对应连接关系就无法改变,&b&单个转子只能提供一个固定不变的密码表&/b&。&br&&br&我们前面讲过,单字母替换密码是替换密码中最初级的形式,只要使用字母频率分析就可以轻易破解。很明显,仅仅使用一个转子进行加密是根本行不通的。德国人当然也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们在恩格玛机上使用了三个串联在一起的转子,就像这样:&br&&br&&img src=&/c5ad76c93c5139de6feaf5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c5ad76c93c5139de6feaf5_r.jpg&&&br&三个转子被串联起来之后,输入的字母被依次这三个转子进行多次替换。在这里大家先不要去过多琢磨这个字母究竟被进行了多少次替换,而是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个字母在输出到灯盘之前,无论是被替换了五次还是一百次,对于使用者来说,输入26个字母中的每一个字母,都只会得到一个与其对应的、不会改变的替换结果。也就是说,单纯地将三个转子串联起来之后,它们还是只能提供一个固定不变的密码表。&br&&br&但是,当德国人在这三个转子上加入一个新的特性后,它们就可以做到密码师们渴望的&b&每加密一个字母就更换一次密码表&/b&的效果。这个新的特性就是:&br&&br&每输入一个字母之后,第一个转子都会自动转动一格。当第一个转子转完一圈后,会带动第二个转子转动一格。同理,第二个转子在转到特定的位置后,会带动第三个转子转动。&br&&br&由于两个转子之间的连接是通过转子上26个金属点之间的接触来实现的,所以转子转动一次后,整个系统的信号通路就会变换为另外一种组合。&br&&br&由于每个转子都有26中可能的位置,所以三个转子一共可以提供26X26X26=17576个不同的密码表。这个数字已经相当可观了,但德国人还是不满足,又把三个转子设计成可以互相交换位置的形式。三个转子有六种不同的排列方式,所以密码表的数量又增加到了456,也就是大约十万个。德国人还是不满足,又增加了上面图片中的插线板,将密码数量进一步增大了1000亿倍(插线板的原理稍后介绍)。&br&&br&在介绍插线板之前,我们把转子的部分讲完。&br&&br&下面是答主自己画的一张简图,表示了一个信号从被输入转子开始,一直到完成加密后从转子输出的完整路径:&br&&br&&img src=&/222bc15f8af8ba7e60ad31e836cf0a99_b.jpg& data-rawwidth=&6112& data-rawheight=&3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12& data-original=&/222bc15f8af8ba7e60ad31e836cf0a99_r.jpg&&&br&&br&大家可以看到一个字母A从键盘被输入之后,依次被三个转子进行三次替换然后到达反射器(红色路径),在反射器这里又被替换成另外一个字母(绿色路径),接着又沿着一条和来时不同的路径(蓝色路径),然后输出最终的加密结果,即字母G。&br&&br&这个反射器的加入赋予了恩格玛机两个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性质:&br&&br&&b&性质一:反射器使得恩格玛机的加密过程是自反的。&/b&也就是说,如果输入字母A得到字母G,那么在机器配置不变的情况下,输入字母G一定会得到字母A。&br&&br&&b&性质二:一个字母加密后的输出结果绝不会是它自身。&/b&&br&&br&如果你看着上面的图片,能自己得出以上两个结论,请跳过下面的补充说明继续阅读。如果无法得出,也不要灰心,请阅读下面的补充说明。&br&&br&====================补充说明开始====================&br&&br&性质一的推导:连接转子正反两面的电线是固定不变的。转子不转动的话,他们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也不会改变。换句话说,上图中红色和蓝色的路径都是唯一的,绝不会从中再伸出一条岔路。反射器的内部结构也是固定不变的,意味着绿色的路径也是固定不变的。既然三条路径都是固定不变的,那么信号沿着蓝色路径进入转子,必然会沿着红色路径出来。&br&&br&性质二的推导:我们用反证法来证明。如果想要让一个字母的加密结果是它自身,那么这个字母的信号沿着红色路径到达反射器后,必须再次沿着红色路径返回才行。而这与反射器的工作原理相矛盾,因为反射器的作用就是将输入的信号换一个点位后再输出,以确保其沿着不同的路径返回。&br&&br&====================补充说明结束====================&br&&br&为什么说这两个性质非常非常非常重要呢?&br&&br&性质一这个牛逼的特性意味着恩格玛机不但是加密机,同时也是解密机。也就是说,将明文输入恩格玛机变成密文后,只要把另外一台机器调到初始配置再将密文输入,输出的结果将直接就是明文!真正做到了从八岁到八十岁都可以毫无障碍的使用。&br&&br&第二个性质看起来是一个优点,毕竟把一个字母加密成为自身不就等于没加密吗?但是这个看似是优点的性质日后反而成为了恩格玛机一个重要的漏洞。在破解过程中被破解者们狠狠地利用了一下。&br&&br&转子部分就讲到这里,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最后一个部件插线板,它是这个样子的:&br&&br&&img src=&/0c4b7d2bbdbe1bf7c5b0_b.jpg& data-rawwidth=&921& data-rawheight=&6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21& data-original=&/0c4b7d2bbdbe1bf7c5b0_r.jpg&&&br&在插线板上刻有26个字母,如果操作员用一条线将其中两个字母连接起来,那么这两个字母在加密过程中会被互换。例如图片中的字母A和J被连接起来后,当操作员在键盘上敲下字母A后,这个字母A会被替换成J后进入转子。经过转子加密输出后的字母会再一次通过插线板,然后结果被输出到灯盘上。&br&&br&在早期的恩格玛机中,操作员最多可以交换6对字母。在26个字母任意交换6对字母大约有1000亿种组合,也就是说插线板这个简单的设计进一步将恩格玛机所能提供的密钥数量提高了1000亿倍。(对这个计算结果有疑问的,请看这里的详细计算过程:&a href=&///?target=http%3A//www.codesandciphers.org.uk/enigma/steckercount.ht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codesandciphers.org.uk/&/span&&span class=&invisible&&enigma/steckercount.htm&/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我们在前面讲过,三个转子本身可以提供大约十万个密钥,扩大1000亿倍之后就是10^16个密钥。如果使用暴力破解的话,就算一秒钟验算一万个密钥,也需要三万多年才能穷尽所有的组合,而德军一条密钥的使用时间只有24个小时。对于破解者来说,恩格玛机所产生的庞大的密钥数量几乎让人断绝了一切进行暴力破解的念头,更不用提德军在1938年又把转子数量从三个提高到五个,海军后来又干脆提高到了八个。&br&&br&以上,就是恩格玛机的加密原理。&br&&br&在把视角切换到密码破解者一方之前,让我们最后再来看一下恩格玛机在德军中是如何被使用的。&br&&br&恩格玛机的操作员每个月都会收到一本新的密码本,指定本月中每一天所使用的密钥。具体包含三个信息:&br&&br&1)三个转子的排列顺序(例如三个转子从左至右编号分别为2-3-1);&br&2)三个转子的位置(例如三个转子分别转动到Q-V-M);&br&3)插线板的设置(对哪些字母进行交换);&br&&br&只要两台恩格玛机按照上面的三项说明进行相同的初始设置,不管它们之间的物理距离有多远,都可以畅通无阻的进行通讯。&br&&br&恩格玛机所提供的密码系统在那个年代已经是登峰造极了,但有着轻度被迫害妄想症的德国人还是不太放心。虽然每条密钥的使用时间只有区区24小时,但一天之内还是会有成百上千条信息被发出。在本文的第一部分“替换加密的原理和破解方法”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敌人截获的密文越长,就越容易发现其中的规律和模式。&br&&br&于是,德国人又采取了一样非常聪明的防范措施:&br&&br&操作员在按照密码本上的指示设置好恩格玛机后,再发送每条信息前,都要随机选取三个字母作为本条信息的新密钥。是的,“随机”的意思指的就是操作员本人在发送信息的这一秒里脑海里浮现出的任意三个字母。&br&&br&假设操作员二等兵汉斯按照密码本的指示设置好了恩格玛机,然后随机选取了TGS这三个字母作为本条信息的密钥。接着,汉斯把这三个字母敲入恩格玛机两遍(敲两遍是为了防止误操作),然后把三个转子的位置分别转到T、G、S这三个位置上开始发送信息的正文。&br&&br&而密码的接收者收到密文之后,会看到密文的前六个字母是BMXYUI。这里需注意由于恩格玛机每输入一个字母就会改变一次密钥,所以汉斯输入的两次TGS被分别加密成了BMX和YUI。接收者把恩格玛机按照密码本设置好之后,把BMXYUI输入,解密后得到本条信息的密钥TGS。这时,接收者会先把恩格玛机的转子转动到TGS的位置,就像几百公里外汉斯做的一样,然后再对信息的正文部分进行解密。&br&&br&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通过这种做法,&b&每天的通讯内容中只有每条信息的前六个字母是用密码本上的密钥进行加密的&/b&,而每一条信息的正文都是用不同的密钥进行加密的。如此一来,大大降低了敌人针对每一个密钥所能截获的密文长度。&br&&br&读到这里的各位,已经和密码破解者们拥有差不多相同的信息。换句话说,在试图寻找恩格玛机漏洞这件事上,各位和几十年前的破解者现在站在同一起跑线上。&br&&br&在下一部分,我们将把视角切换到密码的破解者一方,看看他们在恩格玛机上找到了怎样的漏洞。&br&&br&&br&&b&3)恩格玛机的破解&/b&&br&&br&在军用恩格玛机投入使用之后,英法情报机构曾经试着将其破译,结果发现自己就像《格雷的五十度灰》里的女主角一样被虐了个死去活来。经过多次尝试之后,他们宣布这种密码系统是无解的。&br&&br&如果有人正期待着图灵在这一部分的开头闪亮登场,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破解恩格玛机的第一次突破并不是来自英国人,而是波兰人雷耶夫斯基(Marian Rejewski)。&br&&br&再来总结一下我们第二部分中讲过的内容,想要破译一份被恩格玛机加密的密文,波兰人需要以下三部分信息:&br&&br&a)恩格玛机的工作原理及内部构造,包括每个转子的线路连接;&br&b)德军的对恩格玛机的操作守则;&br&c)德军所使用的每日初始设置。恩格玛机的每日初始设置包含了三个信息:即转子的排列顺序、每个转子的初始位置、以及插线板的设置。这些信息被印刷在密码本上分发至全军,每24小时更换一次设置,每月更换一次密码本;&br&&br&长话短说,通过间谍活动以及出色的数学能力,波兰人得到了a)和b)这两部分信息。&br&&br&接下来,波兰人需要做的就是破解德军所使用的每日初始设置(下文简称为&b&日密钥&/b&)。&br&&br&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德国操作员是如何进行一次加密的:&br&&br&首先,操作员会根据日密钥对恩格玛机进行初始设置。例如他会将三个转子的排列顺序按照日密钥的指示排列为2-3-1,然后将三个转子的顺序依次旋转到Q-V-M的位置,最后在插线板上将六对字母进行互换。&br&&br&再发送每一条信息前,操作员都会任意挑选三个此刻在自己脑子中冒出的字母,比如说XYZ,作为&b&本条信息的密钥&/b&,下文称之为&b&信息密钥&/b&。&br&&br&操作员在发送信息前,会先使用日密钥中的设置,也就是转子处在Q-V-M的位置,将XYZ输入两次,得到比如说HGABLE。注意这里随着转子的转动,两次输入的XYZ被加密成了不同的字母。接着,操作员将恩格玛机的三个转子重新转到X-Y-Z的位置,然后将信息的正文输入恩格玛机后发送。&br&&br&处在接收方的操作员,同样是按照日密钥将恩格玛机设置好,然后将信息开始的6个字母HGABLE输入恩格玛机,得到XYZXYZ,那么他就是知道XYZ是加密正文所使用的信息密钥。接下来,他只需将三个转子的位置转到X-Y-Z,然后将剩下的部分输入就会得到信息的正文。&br&&br&这种操作方法的奥秘之处在于,每一条信息的正文都是用不同的密钥进行加密的,从而大大避免了被破解的可能性。只有每条信息的前六个字母是以通用的日密钥加密的。这看起来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但是雷耶夫斯基用令人难以置信的洞察力,发现了其中的一个漏洞。&br&&br&我们想象雷耶夫斯基截取到了一段德军的电文,前六个字母是HGABLE。他知道这是三个字母连续输入两次恩格玛机后得到的结果。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三个字母是什么,但我们知道输出结果HGABLE中第一个字母H和第四个字母B是同一个字母的加密结果。由于转子在期间转动了三次,所以同一个字母在两次加密时被替换成了不同的字母。我们可以把它们组成一对:&br&&br&H - B&br&&br&如果雷耶夫斯基在一天之内截获到了更多的电报,对每封电报的前六个字母进行类似的操作,就会得到更多的字母对,直至26个字母都配上对:&br&&br&H - B&br&A - O&br&……&br&Z - U&br&&br&这看起来只是一个无聊的字母配对游戏而已,跟破解恩格玛机一点关系也没有。但是,雷耶夫斯基凭借非凡的洞察力,利用每条信息前这区区六个字母,找到了破解之道。&br&&br&答主看到很多人在评论区里很淡定的表示这篇文章一点都不烧脑。答主在这里想说,嗯,那是因为本文真正烧脑的内容根本还没开始呀……&br&&br&在阐述雷耶夫斯基的思路之前,我需要大家认真地思考一个问题:&br&&br&恩格玛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br&&br&你在恩格玛机上敲入一个字母,它会输出另外一个字母。这就是恩格玛机的本质:字母替换。&br&&br&在一个相同的设置下,你敲入26个字母中随便哪一个字母,所得到的替换字母都是确定不变的。我们可以将这个替换关系用函数(A0)来表示。你也许会说,恩格玛机是很复杂的,每敲下一个字母后,转子会转动一位,然后就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替换关系。没关系啊,我们可以把转动一位之后的替换关系用(A1)来表示。类似的,我们用(A2)来表示转子转动两位之后的替换关系用,一直到(A5)表示转子转动五位之后的。&br&&br&答主在本文中已经最大限度的避免使用数学符号和公示,但在雷耶夫斯基的思路过于抽象,借助一些函数符号反而有助于理解。当你充分理解上一段话的意思之后,让我们再来看一下波兰人截获的六位字母HGABLE。波兰人并不知道这是哪三个字母被加密两次的结果,不过没关系,我们暂且假设它为XYZ。这样,我们可以利用上面的替换关系将加密过程表示为:&br&&br&X(A0)=H&br&Y(A1)=G&br&Z(A2)=A&br&X(A3)=B&br&Y(A4)=L&br&Z(A5)=E&br&&br&还记得在本文的第二部分,我们提到的恩格玛机的两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性质吗?其中第一条是恩格玛机是&b&自反&/b&的。就是说,如果输入字母A得到字母G,同样的配置下输入字母G就会得到字母A,这同时也是恩格玛机解密的原理。如果用刚才的函数来表示的话就是,一个字母被函数(An)连续替换两次会得到自身,比如:&br&&br&X(A0)(A0)=X&br&&br&嗯,好像开始有点意思了,如果我们把前面第四行式子X(A3)=B中的X写成上面这种形式的话,会得到:&br&&br&X(A0)(A0)(A3)=B&br&&br&然后从第一行我们已经知道X(A0)=H,所以:&br&&br&H(A0)(A3)=B&br&&br&神奇的事情发生了,X这个字母被抵消掉了!也就是说,雷耶夫斯基发现的&b&H和B之间的这种联系与用来加密每一条信息的信息密钥是无关的&/b&。这种联系只与恩格玛机在这一天的初始配置相关。在这里,雷耶夫斯基不知道(A0)是什么,也不知道(A3)是什么,但通过前面的字母配对游戏中其他的24个字母之间的替换关系,雷耶夫斯基可以推导出(A0)(A3)。这个(A0)(A3)所代表的正是是雷耶夫斯基前面所做的那个字母配对游戏中,横线左边的字母被替换成右边的这样一种替换关系。&br&&br&(A0)(A3)的物理意义就是将一个字母通过恩格玛机的初始设置进行替换后,再将转子向后转动三位将所得的结果再进行一次替换。如果忽略掉中间步骤,从本质上讲它还是一种替换,与本文开头所介绍的最简单的单字母替换密码没有区别,一样可以被写成下面这种形式:&br&&img src=&/40d69bb8ebd39d3fd3b907f0f73992f0_b.jpg& data-rawwidth=&7504& data-rawheight=&7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4& data-original=&/40d69bb8ebd39d3fd3b907f0f73992f0_r.jpg&&&br&如果我们已经知道了(A0)(A3)所代表的的就是上图这样的替换关系,可以用这个结果对恩格玛机进行暴力破解吗?如果没有插线板的话,这种做法理论上讲是可行的。对于处于任意状态的恩格玛机,我们可以测试每一个字母经过“初始位置”和“旋转三位后位置”两次加密后是否得到了正确的结果。三个转子的排列和初始位置一共有大约十万种可能性,如果制造100台恩格玛机,由100个人同时进行暴力破解,每人10秒钟完成一次检查的话,可以在三个小时内完成暴力破解。&br&&br&但是由于插线板的存在,将可能的组合数量一下子增加了1000亿倍,彻底地杜绝了一切暴力破解的可能性。在这个时候,雷耶夫斯基又找到了一个方法,巧妙地消除了插线板的影响。&br&&br&我们来做一个小练习,假设有一个替换密码表,我们一般会把它写成下面的形式(为了方便演示,我这里使用一个只有八个字母的密码):&br&&br&明文
H&br&密文 C
G&br&&br&我们可以做一个首尾接龙的游戏。比如上表中明文A被替换成密文C,那么我们在第一行中再找到C,发现C被替换成了E,那么在第一行中找到E,发现E被替换回了A,这样我们就完成了一个字母链条。然后我们换一个在上一个链条中没出现过的字母重新开始,直到所有的字母都被列入一个链条。我们将处于同一个链条中的字母写入一个括号内,这个密码表就变成:&br&&br&(A, C, E) (B, H, G, D, F) &br&&br&与原先的形式相比,写成这种形式的密码表传递了完全相同的信息。你一样可以知道A应该被替换成C,C应该被替换成E,E应该被替换成A……等等。那么写成这种形式有什么好处呢?这种形式可以揭示一个密码表的一个内在特征,比如上面这个密码表是由两条字母链条组成的,链条长度分别为“3”和“5”。这个“3”和“5”就是这个密码表的特征值。&br&&br&如果将我们之前得到的(A0)(A3)也改写成这种链条形式的话,会得到这样的结果:&br&&br&(A, C, M, Y, N, Z, Q, D, P, B, O) (E, U, I, S, G) (F, T, H, R) (J, V) (K, W) (L, X)&br&&br&可见,这个(A0)(A3)所对应的密码表一共由6个字母链条组成,长度分别是“11”、“5”、“4”、“2”、“2”、“2”。&br&&br&插线板可以将恩格玛机设置的组合数量提高1000亿倍,也可以将密码表中的字母替换地面目全非。但由于插线板是将字母成对地进行交换,这种交换方式不会改变密码表的链条数量及长度。在上面写成链条形式的密码表中,任意交换两个字母的位置,无论交换多少次也不会改变链条的数量和长度。&br&&br&就这样,雷耶夫斯基成功地找到了绕开插线板的方法。&br&&br&对应恩格玛机转子设置十万种可能的组合,波兰人对每一种组合所产生的字母链条数量和长度进行了分类(说起来容易,这花了一年的时间)。有了这样一个分类目录,波兰人就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破解:&br&&br&a) 首先根据当日截获的每一封电报的前六个字母推导出字母链条的数量和长度&br&b) 接着在分类目录里找到相应的可能转子设置(一个比十万小得多的数量)&br&c) 针对所有可能的转子设置进行暴力破解。&br&&br&到这里,波兰人已经拿到了德军日密钥中除了插线板设置以外所有的内容。&br&&br&得到转子的设置之后,雷耶夫斯基将会把一台恩格玛机按照这种设置装好,但是插线板完全不插任何电线,然后把一段密文输入这台机子。他会得到一段没有意义的信息,因为信息中的六对字母被随机对调了。但是这种字母互换只是一种非常初级的加密方式,可以使用人工轻松地破解。这样,破解者又拿到了插线板设置。&br&&br&这样,波兰人拿到了德军&b&日密钥中的全部内容&/b&。也就是说,雷耶夫斯基与德军中的接收员处在了完全对等的地位,德军所有的通讯对于波兰人来说都是完全透明的——至少在当天午夜十二点之前是这样。&br&&br&如果恩格玛机就这样被波兰人破解了,那还关图灵什么事呢?&br&&br&德军在二战爆发前后,又采取了很多措施来加强恩格玛机的安全性(变态啊),其中的一些使得波兰人上面的这种破解方法失效:&br&&br&a) 日开始,德军干脆连日密钥中的转子位置也让操作员自己选择。这样一来,就连每条信息的前六个字母也变成是用不同密钥加密的了。&br&b) 日,德军把转子的数量从三个增加到了五个,安装的时候从五个里面随机选三个安装在恩格玛机上,将可能的转子组合增加了10倍。更重要的是,有了多出来的转子,波兰人做的分类目录就失效了。&br&c) 日,德军把插线板上交换字母的最大数量从6对增加到了10对。&br&d) 日,德军规定每条信息的信息密钥发送一遍即可,无需重复两次。&br&&br&接下来,该英国人出场了。&br&&br&================补充说明开始的分割线==============&br&&br&在图灵正式出场之前,由于评论里有好几个人表示上面德军新操作守则里的a)看不懂,答主在这里再简单说明一下。&br&&br&在后期的恩格玛机中,德军又对转子进行了改造,使得转子芯外面的字母圈可以绕着转子旋转。这样一来,德军的日密钥内容就变成了以下三个部分:&br&&br&1) 从五个转子中选择三个特定的转子,并按一定顺序排列;&br&2) 每个转子外侧的字母圈相对于转子芯的位置;&br&3) 插线板所交换的10对字母;&br&&br&这里请大家注意,在德军实行新规定之后,日密钥中已经不存在每日通用的转子初始位置。在发送每一条信息前,操作员都要自己选择&b&转子初始位置&/b&,然后再自己选择本条信息的&b&信息密钥&/b&。&br&&br&举例来说,操作员按照密码本上的日期对恩格玛机完成三项设置后,准备发送一条信息。在发送前,他选择了ABC和XYZ分别作为&b&转子初始位置&/b&和&b&信息密钥&/b&。他首先把恩格玛机的三个转子拨动到A-B-C的位置上,键入两次XYZ后得到HBLZQO,这样就完成了对信息密钥的加密。接着他把恩格玛机的转子拨动到X-Y-Z的位置上继续输入信息的正文。&br&&br&评论区很多人的问题是那么这个操作员怎样把ABC这个转子初始位置发送给接收方呢?答案是用明文发送。&b&是的,你没看错,就是明文发送!&/b&所以操作员将会依次以明文发送ABC,接着是加密过的HBLZQO,最后是以信息密钥加密后的信息正文。&br&&br&接收方收到以上信息后,会首先将恩格玛机拨动到ABC的位置,键入HBLZQO后得到XYZXYZ,于是他知道接下来的信息正文是用密钥XYZ加密的。接着他只要把恩格玛机转动到XYZ的位置键入密文,就可以得到信息的明文。&br&&br&就算破解者截获到这段电报并且知道ABC是明文,也无法知道本条信息的信息密钥。因为破解者不知道德国人手中恩格玛机上的字母圈相对于转子被旋转了多少位,所以并不知道ABC所对应的转子真实位置到底是什么。&br&&br&雷耶夫斯基巧妙的利用了德军“每条信息的前六个字母都是用同一个通用密钥加密”这一点来进行破解。但是德军采取上述做法之后,每条信息前面的这六位字母都变成是用不同的密钥加密的。所以雷耶夫斯基的破解方法也随之失效。&br&&br&不过,这个时候的波兰人又想出了另外一种有效的方法进行破解(人类智力的潜能真是无穷无尽啊),直到1940年德国人规定信息密钥只需输入一次后,才彻底失效。考虑到本文的篇幅,这里就不做介绍了。&br&&br&================补充说明结束的分割线==============&br&&br&在1939年德军入侵波兰前夕,波兰人将恩格玛机的复制品以及他们所掌握的破解方法提供给了英法两国。波兰人向英国人证明了恩格玛并不是一种完美无缺的密码系统,并且表明了数学知识在破解中的重要性。&br&&br&不知道英国人在得知波兰人的工作成果之后是怎样的心情,也许震惊之余还会夹杂着一点点惭愧吧。这可是曾经培育出牛顿的国度,在之前竟然如此轻易就放弃了尝试。&br&&br&波兰人对于英国人士气的激励更多的是在心理层面而不是在技术层面。图灵虽然赞叹波兰人的智慧,但也清醒地认识到波兰人的破解方法过于依赖德国人操作方式上的漏洞。一旦德国人停止将信息密钥重复输入两次,这种破解方法将在一夜之间彻底失效。图灵所追求的破解方式是一种更加纯粹、更加直接的暴力破解。&br&&br&如果说波兰人是利用敌人防线上的漏洞进行伞兵奇袭,那么图灵想要的更像是步兵师的正面对抗。机器创造出来的密码怪兽,只有用机器才能战胜。而人类的任务不过是设计机器的工作原理以及优化机器所要进行的运算量。&br&&br&做了这么长的铺垫,终于要进入大结局了。我们来一起看一下英国人的破解恩格玛机的。&br&&br&首先,英国人需要在密文中确定一条“Crib”。所谓Crib,指的是一段猜测出来的明文与密文中字母的一一对应关系。在密文中猜测出几个单词的明文并不困难,因为循规蹈矩的德国人在信息正文中喜欢用固定的词组,比如Keine besonderen Ereignisse(无特殊情况),Heil Hitler(希特勒万岁)等。另外一个例子是英国人发现德国人喜欢在早上6点钟发送一条天气预报,所以在早上6点钟截获的电文开头中肯定包含wetter(天气)这个词。&br&&br&猜出密文中包含的明文单词后,如何精确地确定它们的位置呢?希望你还没有忘记我们前面讲过的恩格玛机的第二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性质,那就是一个字母永远不会被替换为自身。根据恩格玛机的这个特性,我们可以把一段明文字母在猜测对应的密文上方来回移动进行判断。下面我们用德文单词wetter做一个简单的示例:&br&&br&&img src=&/919de9cbb11a2a84e0a5d01_b.jpg& data-rawwidth=&3720& data-rawheight=&16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720& data-original=&/919de9cbb11a2a84e0a5d01_r.jpg&&&br&在上面这张图片中,明文位置1可以被排除掉,因为在这个位置上明文中的E又被加密成了E,而这是违反恩格玛机特性的。同理,明文位置3也可以被排除掉,因为明文中的R又被加密成了R。排除掉不可能的情况,明文位置2就极有可能是wetter这个单词所处的真实位置。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Crib,其中明文与密文的对应关系如下:&br&&br&明文 W E T T E R&br&密文 E R K M G W&br&&br&在上面的对应关系中,图灵利用其中首尾相接的字母链,设计出了可以暴力破解恩格玛机的机器。在这段Crib中,明文中的W被加密成E,转子转动一位后E被加密成R,转子转动五位之后R又被加密成W。我们可以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成下面的样子:&br&&br&W -& 转子位置0加密 -& E -& 转子位置1加密 -& R -& 转子位置5加密 -& W&br&&br&我们来详细观察一下恩格玛机将字母W加密成字母E这个过程:&br&&br&&img src=&/1ffccebce62a_b.jpg& data-rawwidth=&7200& data-rawheight=&18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0& data-original=&/1ffccebce62a_r.jpg&&&br&当操作员在键盘上敲下W这个字母后,它首先被插线板替换成了另外一个字母(也有可能没替换),我们把这个结果记为v1,接着v1进入了三个转子又被替换成了v2,最后v2重新进入插线板被替换成了字母E。在这里我们并不知道v1和v2究竟是什么字母,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以上工作原理的理解。&br&&br&在W-E-R-W这个字母链中,我们想象有三台恩格玛机被插入到这三个字母之间并形成一个循环:&br&&br&&img src=&/94cd325e40ae8c094aec4bce0ca29520_b.jpg& data-rawwidth=&5008& data-rawheight=&44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8& data-original=&/94cd325e40ae8c094aec4bce0ca29520_r.jpg&&上面这个循环完整的表示了字母W被加密成E,E被加密成R,R又被加密成W这一过程。其中v1,v2,v3,v4都涉及到插线板的替换,由于我们现在还不知道插线板的设置,所以也无法知道这四个字母是什么。不过,由于插线板的设置在整个加密过程中是不变的,所以既然W通过插线板被替换v1,而v4通过插线板被替换成W,我们从而可以肯定&b&v1=v4&/b&。这个结论在图中用红色方框标出。另外,在这个循环过程中,v2先是通过插线板被替换成了E,紧接着又在进入第二台恩格玛机后被插线板替换回了v2。我们可以干脆省略掉这一步,让v2直接进入第二台恩格玛机的转子。对于v3也我们也可以做类似的省略,所以上图可以被简化为:&br&&br&&img src=&/43eb75ecddc9_b.jpg& data-rawwidth=&5696& data-rawheight=&5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96& data-original=&/43eb75ecddc9_r.jpg&&图灵现在只要输入v1(图中假设v1=K),然后试着让这个v1先后通过三台恩格玛机的转子部分得到一个输出结果v4,并对这个结果进行检查。如果v1不等于v4,那么说明目前的恩格玛机转子设置是错误的。如果v1=v4,那么当前的恩格玛机设置有可能是正确的。&br&&br&虽然图中出现了三台恩格玛机,但由于它们之间的转子位置差距已经确定,所以总的组合数只有60X26X26X26=1054560种。我们再一次看到,只要绕开插线板的干扰,所要检查的转子组合总数立即就下降到了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图灵只要针对这约一百万中组合进行暴力破解,就可以找到所有可能的转子设置组合。如果Crib能够提供足够多的字母链,甚至可以直接锁定唯一可能的转子设置。&br&&br&什么?你说图灵不知道v1是什么字母?无非只有26种可能性而已,图灵只要在这个地方插上26根电线同时对26个字母进行测试就可以了。&br&&br&图灵所设计的机器“炸弹”(bombe)就是利用上面的原理对恩格玛密码系统进行了暴力破解。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炸弹长什么样子,直接上维基百科图:&br&&br&&img src=&/caa505559a_b.jpg& data-rawwidth=&678& data-rawheight=&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8& data-original=&/caa505559a_r.jpg&&&br&大家在上面的图中可以看到很多三个一组的转盘,这里面每一个转盘都相当于恩格玛机中的一个转子,所以每组转盘就相当于一台恩格玛机。一台标准的“炸弹”一共有36组这样的转盘。&br&&br&英国人把准备好的Crib输入“炸弹”后,机器就会根据输入的内容进行暴力破解,如果遇到可能的解,它就会停止下来供工作人员停下来记录结果。而当它没有停下来的时候,人类所能做的就只有站在旁边等待——因为机器创造出来的密码怪兽,只有机器才能战胜。&br&&br&以上。&br&&br&PS:评论区里有人留言说答主没有解释原问题中关于德军女友名字Cally对于英军有什么用。我没有看这部电影,但是猜测这里指的应该是很多德军发报员在被要求随机选择三个字母作为信息密钥的时候,为了省事就在键盘上上随便敲下ABC或者XYZ这样简单的组合,也有人为了方便记忆就干脆直接自己女友名字的前三个字母。&br&&br&出现这样的现象并不是恩格玛机本身的问题,而是人性的弱点造成的。英军在发现这一现象后,就针对以上这些常见的组合进行优先破解,从而缩短获取密钥的时间。&br&&br&=================答后的分割线==================&br&&br&写到凌晨一点钟,答主终于填完这个坑了。&br&&br&如果有人因为答主之前没写完而留着赞,别犹豫了,狠狠地点上去吧,千万别跟我客气。&br&&br&另外,对类似话题有兴趣的可以去看楼主对于一个相关问题的回答:&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失传的古文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等)最初是如何被破译的?如何确认译文的正确性? - 十一点半的回答&/a&&br&&br&再次谢谢各位支持。
首先声明一下,答主没有看过《模仿游戏》这部电影,不知道这部影片中有多少演绎的成分,所以只是根据史实讲述一下二战中德军的恩格玛机(Enigma machine)是如何被破解的。 好,我们开始。 想要理解恩格玛机是如何被破解的,首先要理解这种机器的加密原理。…
&img src=&/50/v2-e50071a01dfb5f7a315b3d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50/v2-e50071a01dfb5f7a315b3d_r.jpg&&&p&整理一些数据分析入门的学习资料,顺便送几本书,有兴趣的请看文章最后。&/p&&p&&b&【0】入门互联网数据分析&/b&&/p&&p&不同行业不同公司要求会很不一样,比如说银行做数据分析、建模会要求 SAS/SQL,而互联网行业数据分析只要会 SQL 就可以了。&/p&&p&再比如说小公司可能会要求还会 R/Python 什么的,但是稍微中型一点的公司则可能只需要会 SQL 就行了。&/p&&p&乍一看有点奇怪,但其实也不奇怪,因为大一点的公司基础设施 (infra) 做得好,很多事情比如说 A/B test 这种都自动化了,不需要专门写代码。&/p&&p&&b&接下来的内容都以中型以上互联网公司为例,讲讲如何准备工作需要的三个维度:技术,数据分析方法,行业知识。&/b& &/p&&p&&b&【1】技术&/b&&br&技术方面 SQL 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p&&p&几个可以学习 SQL 的网站,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区别&/p&&p&&a href=&/?target=https%3A///sql/tutorial/introduction-to-sq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ql/tutorial/introduction-to-sq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a href=&/?target=https%3A//sqlzoo.net/&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sqlzoo.net/&/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中文版的 &a href=&/?target=https%3A///sq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ql/&/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一些可以练习的网站:&/p&&p&&a href=&/?target=http%3A///index.php/database-sql/advanced-sql-interview-questions-continued-part-2/&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index.php/database-sql/advanced-sql-interview-questions-continued-part-2/&/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重点需要注意的:where / group by / order by / left join / right join / inner join / null / not null / having / distinct / like / union / avg / sum / min / max &br&像 rankover 这种已经算是挺高级的了。&/p&&p&当然除了 SQL 之外,Excel 也是要会一点的,比如说做个图,算算总合、平均之类的,稍微复杂点的数据透视表 (pivot) 就够了。&/p&&p&如果 SQL 上手比较快,时间充裕,那就练练 Tableau, 主要目的是看看都有什么样的图表,感受一下各自适用什么样的场景。&/p&&p&具体怎么做图不是非常重要,真要用的时候搜索一下现学就好了。&/p&&p&Tableau 很贵,所以下个试用版的就可以了,然后试用期学点最基本的就可以了。&/p&&p&说到数据可视化,再提一下这个 blog,作者写了《Storytelling with Data》: &/p&&p&&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p&&p&&b&【2】数据分析方法&/b&&/p&&p&经常被问到学习数据分析推荐哪些书,通常答案是我没看过什么数据分析的书,大部分时候是搜索整合各种网上的资源,后来仔细想了想,还是有一些的。&/p&&p&Case in point. 经典的管理咨询的书,哪个版本的都无所谓了,印象中大概看了一半左右。好像是因为懒,所以没看完,也因为套路都是类似的,看一半也就差不多可以了。&/p&&p&Introduction to Probability Models by Sheldon M. Ross. 应该是出到第 11 版了,但内容应该区别不大,看第一章就可以了,需要搞清楚条件概率,这个概念还是有点重要的。&/p&&p&Storytelling with Data,中文版《&b&用数据讲故事&/b&》,作者也就是前面提到的 &b&&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 的作者。&/p&&p&然后再找本统计基础的书(随便哪本教科书都差不多,实在不行的话把 wiki 上统计长条目下的多看几遍也可以),不要太纠结于理论、证明,&b&时刻记住你要能把这些概念解释给不懂统计的人听,解释不清楚的东西你自己搞清楚了,效果也要大打折扣。&/b& &/p&&p&搞清楚几种常见的分布,假设检验,假阳性,假阴性,区别估算,显著性差异,p-value,平均值,中位数,p1/p25/p50/p75/p99,相关性,因果性,幸存者偏差,大数定律,80/20 等等。&br&Thinking, Fast and Slow. 当科普书看看就好,如果看不下去的话那就看《牛奶可乐经济学》。&br&&br&&b&【3】行业知识&/b&&br&很不幸,这一部分就真的没有特别有针对性的书可以看的了,基本都靠搜索,总结,思考,再搜索,总结,思考。。。&/p&&p&如果平时对互联网、科技行业相对比较关注,这一部分会上手很快,了解一些基本概念,试用一些产品,基本上 20 天可以达到一个入门的程度。&/p&&p&&b&【3.1】试用相关的产品&/b&&/p&&p&所有互联网公司都强调员工要使用自己的产品,也就是所谓 dogfooding,这是提高产品思维最有效的办法,没有之一。&/p&&p&比如 Airbnb 会每个季度提供一定额度的金额让员工去度假的时候可以用上,住 Airbnb 上的房源,Uber 会给员工提供 credit 打 Uber 的,Facebook 会给员工提供 credit 在 Facebook 上做广告,通常来说每个季度几百块的样子。&/p&&p&通过这种方式员工可能会发现一些 bug,或者提供一些产品相关的反馈等等。&/p&&p&很显然,即使你不是上述公司的员工,你仍然是可以使用他们的产品,想想他们为什么样这么做,有什么可以改进的。&/p&&p&以 google map 为例,有一个功能是在达到目的地的时候,会显示出目的地的街景。那么接下来可以有一系列的问题。&/p&&p&为什么要显示出街景?方便用户辨认目的地。&/p&&p&除了显示街景还可以显示什么?可以显示附近停车场,或许目的地本身是没有停车场的,那么用户需要停车的话如果能自动给用户一些选择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功能。&/p&&p&假设要做这么一个功能的话,什么情况下应该显示呢?&/p&&p&比如显然应该只有在用户在开车的时候才应该显示,那么如何辨别用户之前是开车而不是走路?&/p&&p&比如假如有目的地有停车场的话,那就不需要显示,这又如何辨别?&/p&&p&如果要显示停车场,又需要显示哪些信息?比如停车场的距离?价格?开放时间?&/p&&p&假设做了这么一些新的功能出来了,又如何验证效果是否好?A/B test?如何选 metrics?选用哪些用户?&/p&&p&类似的问题可以一直问下去,多进行类似的思维训练,对积累行业相关知识,训练产品思维是很有帮助的。 &/p&&p&而且这种积累并不是说一定要坐在桌子前开始慢慢想,形成习惯了之后,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的想到这些。&br&&/p&&p&比如上面的例子就是在一次导航完发现 google map 自动显示了目的地的街景而想到的。&/p&&p&数据分析的工作除了需要技术上的打磨,如何训练分析过程中的思路,也就是 analytical/critical thinking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p&&p&很有效的一个办法就是碰到一个问题的时候,至少问自己5个为什么,不断深入,剥丝抽茧,问题也自然越来越明朗了。 &br&&/p&&p&&b&【3.2】善用搜索引擎&/b&&/p&&p&信息爆炸的时候,如何搜索信息、汇总、提炼出有用的信息变得尤其重要。具体关于如何使用 google的一些技巧,这篇文章就不细说了。&/p&&p&另外,墙内的同学们,试试翻墙或者用 Bing 吧。&/p&&p&除此之外,知乎和 quora 上都聚集了大量互联网相关从业人员,很多问答也是与此相关的,至于能不能找到你想要的信息,搜索技巧就很重要了。 &br&&/p&&p&&b&【3.3】跟行业前辈交流&/b&&/p&&p&这里面的行业前辈可以是已经在行业里工作的师兄师姐(有时候是师弟师妹),也可以是这个行业里并没有什么关系的人。&/p&&p&那么如何结识这样的人,并且让他/她愿意帮助你呢?Linkedin 是一个很好的地方。就我个人来说,我很愿意帮助有一定准备的同胞。&/p&&p&注意是有一定准备,自己花了一定时间进行积累思索,让问题更有针对性,效果也会更好。&/p&&p&如果不直接认识在这个领域工作的人,很有可能也是可以通过你的好友间接认识的,此外还有一些社交网站,诸如微信群、知乎等,也可以认识不少行业大牛。&/p&&p&比如曾经有人问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184d63c15edb58b42e0a& data-hash=&184d63c15edb58b42e0a& data-hovercard=&p$b$184d63c15edb58b42e0a&&@曾加&/a&,作为十几万粉的知乎大V,最好的变现方式是什么?&/p&&p&他回答的大意是,通过这样一些资源认识更多的行业大牛,不断增强自己,这是最好的“变现方式”, 就是这个意思。&/p&&p&还有一个很好的办法是通过各种线下聚会,比如美国这边尤其是湾区比较常见的 meetup,不时会有各个行业的活动。&/p&&p&这些活动上通常可以跟业内人士聊聊他们做的东西,请教一些问题,而且一般他们也会宣传他们的招人计划,可谓一举两得。&/p&&p&&b&【3.4】网络资源&/b&&/p&&p&不管你是处在世界的哪个地方,只要有网络,也就意味着你可以接入到世界上无数的公开课、行业领头人物的分享。&/p&&p&但是信息太多,也就意味着如何精简挑选变得更加的困难。&/p&&p&这里我分享一下过去几年来我总结的一些资源,以及简单的讲一下推荐的理由。 &br&&/p&&p&&b&【3.5】书籍&/b&&/p&&p&Zero to One by Peter Thiel -- 从0到1&/p&&p&The Hard Thing about Hard Things by Ben Horowitz -- 创业维艰&/p&&p&这两本书是讲创业的,都有中文版。如果你还没看过,又想从事互联网行业的话,一定要看一下。虽然是讲创业的,但是却可以让人退一步,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理解如何做好产品。 &br&&/p&&p&&b&【3.6】网站&/b&&/p&&p&&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Pinterest 的一个用户增长工程师的 blog,很多各种产品开发的思路、实验、分析。&/p&&p&&a href=&/?target=https%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产品思维里重要的一面,metrics metrics metrics。看名字你应该就能猜出来我为什么推荐这个网站了。&/p&&p&&a href=&/?target=https%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各种科技相关资讯。&/p&&p&&a href=&/?target=http%3A///review/&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review/&/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同上。&/p&&p&&a href=&/?target=http%3A//www.slideshare.net/&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lideshare.net/&/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LinkedIn 旗下的网站,有大量专业人士分享的 slides (幻灯片)。&/p&&p&视频资源&/p&&p&&a href=&/?target=https%3A///channel/UCxIJaCMEptJjxmmQgGFsnCg&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channel/UCx&/span&&span class=&invisible&&IJaCMEptJjxmmQgGFsnCg&/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硅谷最出名的 YC 创业孵化器在斯坦福的讲课,中文版的看这里:&/p&&p&&a href=&/?target=http%3A//startupclass.club/&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tartupclass.club/&/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b&【3.7】微信/知乎推荐(排名不分先后)&/b&&/p&&p&&b&张溪梦&/b&&/p&&p&微信公众号:GrowingIO&/p&&p&&a href=&/people/simonzhang1&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people/simonz&/span&&span class=&invisible&&hang1&/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LinkedIn 前 Business Analytics 的大头创办的公众号,现在在国刚创业数据分析服务。&/p&&p&&b&曹政&/b&&/p&&p&微信公众号:caozsay&/p&&p&&a href=&/people/cao-zheng&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people/cao-zh&/span&&span class=&invisible&&eng&/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心得分享&/p&&p&&b&朱赟&/b&&/p&&p&微信公众号:AngelaTalk&/p&&p&Airbnb 工程师,硅谷技术、文化、故事、职业发展等。&/p&&p&&b&曾加&/b&&/p&&p&微信公众号:PlusZeng&/p&&p&&a href=&/people/zengjiaplus&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people/zengji&/span&&span class=&invisible&&aplus&/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蚂蚁数据分析&/p&&p&&b&何明科&/b&&/p&&p&&a href=&/people/he-ming-ke&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people/he-min&/span&&span class=&invisible&&g-ke&/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做过投资做过互联网产品;目前专注于数据和互联网产品中。&/p&&p&&b&chenqin&/b&&/p&&p&&a href=&/people/chenqin&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people/chenqi&/span&&span class=&invisible&&n&/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知乎数据帝&/p&&p&&b&路人甲&/b&&/p&&p&微信公众号:一个程序员的日常&/p&&p&&a href=&/people/sgai/&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people/sgai/&/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p&&p&&b&空白白白&/b&&/p&&p&&a href=&/people/jiafeimao/&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people/jiafei&/span&&span class=&invisible&&mao/&/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数据咨询&/p&&p&&b&【4】送书啦~~~&/b& &/p&&p&最后的最后,送一本书,也就是前面提到的 Cole Nussbaumer Knaflic 写的 Storytelling with Data一方面是因为这本书的确不错,值得一读。&/p&&p&另一方面是因为过几天可能需要送几个 Udacity Nano Degree 的名额,想先通过送书的形式先测试一下这个方法是否可行。&/p&&p&所以对这本书有兴趣的,欢迎在微信公众号「&b&再生谈|reborn_chat&/b&」&b&后台&/b&回复「&b&数据分析送书&/b&」参与活动,截止北京时间 2017 年 9 月 24 日 23:59,邮寄地址仅限中国大陆地区,一共五个名额,随机抽取。&/p&&p&每多 100 个人参与再多加 5 个名额,无需转发,无需点赞。&/p&&p&当然您要转发或者点赞我也不能拦着不是。。。&/p&&img src=&/v2-7ee2faf1e2bb653d36b5e3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8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7ee2faf1e2bb653d36b5e3_r.jpg&&&p&&/p&
整理一些数据分析入门的学习资料,顺便送几本书,有兴趣的请看文章最后。【0】入门互联网数据分析不同行业不同公司要求会很不一样,比如说银行做数据分析、建模会要求 SAS/SQL,而互联网行业数据分析只要会 SQL 就可以了。再比如说小公司可能会要求还会 R/P…
就是无法识别&br&有一妙法,前期需要巨大的努力和耐心,当年北京新东方的古典老师教的。&br&听听力的时候听写课文,听一句话写一句话,写不完整反复听,实在写不出来的空着,对课文用红笔填上,第二天反复跟读。对找出和补上你无法识别的单词和短语非常有用。&br&我刚开始做的时候一个三分钟的段子要写一个小时,而且满篇红色,中间大汗淋漓要抽两三根烟,挫败感爆棚。慢慢的,半小时,二十分钟,十分钟,五分钟,最后基本听一句写一句而且很少听不出来的了。在这个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是支撑你坚持下去的一大动力,加油!
就是无法识别 有一妙法,前期需要巨大的努力和耐心,当年北京新东方的古典老师教的。 听听力的时候听写课文,听一句话写一句话,写不完整反复听,实在写不出来的空着,对课文用红笔填上,第二天反复跟读。对找出和补上你无法识别的单词和短语非常有用。 我…
&p&&b&学会结合词典查 thesaurus。&/b&&/p&&p&就像厨师不会说盐很「恶心」,设计师不会说蓝色很「恶心」,good、way、 think这些词本身当然也不「恶心」。但是如果设计师只用蓝色,或者厨师炒菜只会放盐,那就是一场灾难了。假如我们遇到了题主的情况,在用英文写作的时候脑袋里来来回回就几个词,整篇文章味同嚼蜡,有没有办法挽救一下呢?&/p&&p&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两本词典,一本是 thesaurus,另一本是(优质的)英英词典。前者比较好的有[1,2],后者比较好的有[2,3]。这几本都有电子版,我每天都在用。&/p&&p&拿题目中的几个词举例,假如题主是一个女神,想对追求者说「你是个好人」,&good person& 也可以,但是显然不太能满足需求。&/p&&p&这时候 thesaurus 就能派上用场了,拿[1]举例:&/p&&blockquote&Good
2. a good person: virtuous, righteous, upright, upstanding, moral, ethical, high-minded, exemplary, law-abiding, irreproachable, blameless, guiltless, unimpeachable, honorable, scrupulous, reputable, decent, respectable, noble, meritorious, praiseworthy, whiter than white, saintly, saintlike, informal squeaky clean. ANTONYMS wicked.&/blockquote&&p&是不是视野一下开拓很多?遵纪守法能用 law-abiding,道德高尚可以用 virtuous,细心谨慎可以用 scrupulous,诚实守信可以用 trustworthy……&/p&&p&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词我们都认识呀!替换词也不是说随便挑随便选就行。这时候就需要一本正经词典来拯救我们了。比如 &a righteous persion& 是指哪种人呢?拿[3]举例&/p&&blockquote&righteous |'rīCH?s|
1 (of a person or conduct) morally
virtuous: he is a good, righteous man, I am sure | feelings of righteous indignation about pay and conditions.
2 US excellent: righteous bread pudding.&/blockquote&&p&这样就比较一目了然了。&/p&&p&最后,每查一次记得总结,积累一点 thesaurus 里的词,做点笔记,没事拿出来看看什么的。以后写作的时候,如果一时想不起来也没关系,写完把不满意的表达逐个改就行。长此以往慢慢的就积累下来了。&/p&&p&[1]&a href=&///?target=https%3A///Oxford-American-Writers-Thesaurus-Auburn/d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Oxford American Writer's Thesaurus: David Auburn, Rae Armantrout, David Crystal, Michael Dirda, Bryan A. Garner, Joshua Ferris, Alexandra Horowitz, David Lehman, Stephin Merritt, Christine Lindberg, Rick Moody, Ben Zimmer: 7: : Books&i class=&icon-external&&&/i&&/a& &/p&&p&[2]&a href=&///?target=https%3A//www./&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ictionary and Thesaurus | Merriam-Webster&i class=&icon-external&&&/i&&/a& &/p&&p&[3]&a href=&///?target=https%3A///New-Oxford-American-Dictionary-3rd/dp//ref%3Dsr_1_1%3Fie%3DUTF8%26qid%3D%26sr%3D8-1%26keywords%3Dnew%2Boxford%2Bamerican%2Bdictionar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New Oxford American Dictionary 3rd Edition (3):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ooks&i class=&icon-external&&&/i&&/a& &/p&&p&PS. 有没有用呢?反正这样搞了一个月之后我托福写作从两个 fair 到两个 good,相关性也没办法强行证明……&/p&
学会结合词典查 thesaurus。就像厨师不会说盐很「恶心」,设计师不会说蓝色很「恶心」,good、way、 think这些词本身当然也不「恶心」。但是如果设计师只用蓝色,或者厨师炒菜只会放盐,那就是一场灾难了。假如我们遇到了题主的情况,在用英文写作的时候脑…
&p&我从小到大没有学会任何方言,所以一直坚信自己没有语言天赋。&br&但是每次这么说就要招人打,所以我想随便扯一扯我自己总结的外语学习的“六个阶段”。&/p&&p&(大学四年在美国,现在在日本,中文=英文&日文这样吧。然后暑假没事学了一个月韩语。)&/p&&p&我这里想说的六个阶段,稍微抽象一点,并不具体针对任何一个语言。但是我觉得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哪个阶段,会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材料有所帮助。然后,hit每个里程碑(milestone)也是让自己坚持学下去的动力。&br&一个草图:&/p&&img src=&/v2-9c15aa968e8bd1cb3592_b.png& data-rawwidth=&1042& data-rawheight=&7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2& data-original=&/v2-9c15aa968e8bd1cb3592_r.png&&&p&&b&第 I 阶段&/b&&/p&&p&入门阶段。了解一个语言最最基本的字母、发音,是从两眼黑、发音都要反应很久到慢慢能有一点视觉、听觉熟悉度的一个过程。这个阶段能流畅说的估计只有”How are you”, “?????”这些set phrase(固定用语)。&/p&&p&&br&&/p&&p&&b&第 II 阶段&/b&&/p&&p&第一爬坡期。开始学习最最基本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从数字到一天的生活,从季节到颜色——get the fundamental particles。然后,为了能够表达过去发生的事情、想要做的事情、因果、假设、转折等等,学习各种最基础的语法——acquire the fundamental forces。这个时候配合着字典已经能简单描述很多“具象主题”了,但是在说的时候仍然会想不起词来。这个阶段我觉得最快的突破方法是有意识地去记一些最基本的单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做到能够从母语到目标语言零反应。用日语举例,“食べる”、“話す”这种最最基本的动词肯定已经在教材学习过程中自然熟悉了,我们需要去记忆的是那些稍微难一点但是又特别常用的,比如“約束する”、“洗う”、“曲げる”这种。&/p&&p&【&b&Milestone 1&/b&】在第II阶段,听歌、看综艺,应该能听到、看到很多熟悉的单词和语法结构(比如”? ? ??”这种),虽然连在一起还不能反应出什么意思,但是这样的simple recognition就足够产生继续学下去的动力。&/p&&p&&br&&/p&&p&&b&第 III 阶段&/b&&/p&&p&第二爬坡期。这个阶段基本上能学完所有的基础语法(日语的话N3左右,标日到中级下,英语的话我觉得高中课上水平差不多了)。然后就是需要大量的词汇积累,主要是名词。其实我觉得这些基础语法和之前积累的基础动词、形容词,基本上可以涵盖日常交流的80%~90%,再加上不断积累的名词和不断地听说练习,基本上可以有能力描述大部分的“具象主题”,并且开始涉足一些“抽象主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node智能客户端下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