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鳞哪几个基因突变可以吃癌鳞状细胞癌 靶向药药

最新热门文章
恶性肿瘤去医院必看
挂什么科:
需做检查:
CT、B超、核磁、甲胎蛋白
常见药物:
甲氨蝶呤、氟尿嘧啶、顺铂
治疗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0 —— 100000元)
哪些症状:
疼痛、消瘦、恶心、呕吐、
引发疾病:
肺癌、胃癌、肝癌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化疗
好发人群:
是否传染:
恶性肿瘤 相关药品
功能主治:扶正去邪,软坚散结。用于消化道恶性肿...
参考价格:¥125
功能主治:恶性肿瘤溶骨性骨转移引起的骨痛。...
参考价格:¥2200
最新相关问题肺癌常见的基因突变和靶向药选择
肺癌常见的基因突变和靶向药选择
1、EGFR靶点
EGFR基因突变在肺腺癌里频率较高,非亚裔的频率是10-20%,而亚裔非吸烟患者的频率在40%左右,也有文献统计说50%,这也是为何很多患者盲试易瑞沙和特罗凯也有效的原因,频率几乎一半。EGFR基因在鳞状细胞癌里偶尔出现,没有特别高的频率,因此鳞癌患者谨慎盲试EGFR靶点的靶向药物,最好做基因检测确定突变情况。
EGFR基因90%以上的突变发生在19号外显子缺失和21号外显子的L858R。这两种突变位点适用于第一代EGFR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19外显子缺失和L858R突变之外的称之为罕见突变,如L861Q,G719X,S768I等,这些突变位点适合使用第二代靶向药物阿法替尼,即不可逆的EGFR和HER2双重抑制剂。虽然有临床研究表明,阿法替尼相比吉非替尼可改善PFS和客观响应率,但是副作用较大,目前阿法替尼优势还是在EGFR的罕见突变位点,或Her2突变导致的耐药。
一般而言靶向药物总是存在耐药的问题,一代EGFR靶点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是EGFR基因的二次突变,即产生了T790M突变,频率为50-65%,存在T790M突变的患者适用的靶向药物是奥希替尼(AZD9291),临床阶段的靶向药物还有Rociletinib(CO-1686)。当然奥希替尼也会耐药,耐药的原因可能是EGFR基因的C797S突变,或者Her2,或者c-MET扩增等。C797S突变如果和T790M突变在同一条染色体则称为顺势构型,目前没有靶向药物,如果C797S和T790M在不同的染色体上,即反式构型,则可以使用一代和三代靶向药物联合来治疗。
存在脑转移的EGFR患者,现有的研究表明如果可以使用靶向药物控制就不进行放疗,全脑放疗仅有一次机会。如果病灶数目小且不超过3个,不能靶向控制,就使用伽马刀。入脑效果较好的靶向药物有特罗凯,达克替尼(PF299804)、AZD3759,AZD9291等。癌度提醒您,需注意的是临床阶段的AZD3759不具有T790M靶点,存在T790M突变的脑转患者建议选择AZD9291。
2、ALK融合
ALK融合基因发现于2007年,后续一系列对应的靶向药物相继出现,目前ALK的靶向药物也有3代了。最常见于ALK基因的20号外显子与EML4发生融合,其他的融合伴侣基因还有KIF5B、TFG和KLC1等,目前发现有27种融合形式,因此检测时需确保这些融合位点都做了详细的覆盖,避免漏检。ALK在非小细胞肺癌的突变频率为2-7%,年轻非吸烟的患者较易出现该基因突变。ALK基因的检测方法有FISH、免疫组化(IHC)、测序等。一般而言是与其他驱动基因互相排斥。
ALK突变的第一代靶向药物是克唑替尼,2011年获批上市,克唑替尼具有ALK、ROS1和C-MET三个靶点。存在ALK突变的患者使用克唑替尼的中位PFS约为9.7个月。克唑替尼耐药后可以使用第二代ALK抑制剂,主要有色瑞替尼(LDK378)、艾乐替尼(CH5424802)、Brigatinib(AP26113)和X-396,其中色瑞替尼和艾乐替尼已经获批上市。
这些二代ALK抑制剂都有相应的临床试验,不同的二代ALK抑制剂对不同的ALK耐药位点起作用,因此克唑替尼耐药后,较为灵敏地检测出ALK是什么耐药位点,对于选择恰当的二代ALK抑制剂非常有益,由于组织样本难以获取,因此如果对血液样本使用数字PCR检测ALK常见的这些耐药位点,将使得很多患者受益,再次呼吁基因检测公司引起重视,早日开发。
ALK的第三代靶向药物是PF-,该药几乎可以抑制导致克唑替尼耐药的所有耐药位点,靶向ALK和ROS1。最新的研究发现ALK的L1198F突变也导致PF-耐药,但是这一耐药位点可以重新用回第一代克唑替尼。
入脑能力上,艾乐替尼的入脑效果较强,研究显示PF-和克唑替尼也具有入脑能力。
3、ROS1基因
ROS1基因的突变形式也是融合,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突变频率为1-2%,多见于肺腺癌,目前鉴定出9种融合突变形式。ROS1基因检测的金标准是FISH,其他检测技术有免疫组化、二代测序等。存在ROS1突变的患者一般较为年轻。
ROS1的获批靶向药物为克唑替尼,之前经过化疗治疗的患者使用克唑替尼,72%的患者响应,中位PFS为19.2个月。ROS1突变的患者克唑替尼也会耐药,耐药的形式主要是激酶区域的二次突变(CD74-ROS1的G2032R),其他的耐药情况有旁路激活,如c-KIT或KRAS基因突变,目前正在研究的其他ROS1靶向药物包含色瑞替尼、卡博替尼、PF。癌度需要提醒的是ROS1的靶向药物与ALK的靶向药物不是完全重合的,比如艾乐替尼对ROS1的效果就不理想,因此任何时候请参考数据,慎之又慎。
4、RET融合
RET基因融合在非小细胞肺癌的突变频率为1-2%,非吸烟的肺腺癌和鳞癌里都可能存在RET基因融合突变。RET基因的检测技术与ALK和ROS1的一样,都是FISH、免疫组化和测序等。
多种靶向药物显示对RET基因具有控制作用,如舒尼替尼、索拉菲尼、凡德他尼、卡博替尼、艾乐替尼、阿帕替尼、乐伐替尼和帕纳替尼等,以上靶向药物多数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比较确定的是凡德他尼和卡博替尼。有关RET的靶向药物和相应的临床数据详情请见癌度的RET专贴。
5、c-MET扩增或14外显子跳跃突变
c-MET扩增在肺腺癌的频率为4%,在肺鳞状细胞癌的频率为1%。C-MET如果扩增倍数较高(MET:CEP7比例大于5)可能对MET抑制剂有较好的响应率,如卡博替尼、克唑替尼和INC280(Capmatinib)等。
另外最近发现的c-MET基因的14号外显子跳跃式突变也是一个驱动突变,14外显子跳跃式突变在肺腺癌的频率为3-4%,患者使用克唑替尼或卡博替尼也可以获益。
6、HER2扩增
35%的肺癌存在HER2蛋白过表达,HER2基因水平的扩增频率约为10%,HER2突变在非小细胞肺腺癌的频率约为2%,主要突变形式是20外显子插入突变,女性、非吸烟患者较为常见。
目前没有大样本的数据确切地表明HER2过表达在肺癌里可以应用曲妥珠单抗获益,虽然曲妥珠单抗在乳腺癌、胃食管结合部癌有效,但不是所有肿瘤都可以照搬,有一定组织器官的因素影响其有效性。一项临床II期试验表明达克替尼(PF299804)客观响应率在12%左右。需要注意的是达克替尼具有EGFR和HER2两个靶点,入脑效果很好。其他临床阶段的靶向药物还有曲妥珠单抗、T-DM1。
7、BRAF突变
肺癌里BRAF基因突变频率为3-5%,在吸烟的肺腺癌里较为常见。肺腺癌里BRAF基因V600E占了50%左右。存在BRAF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对维罗非尼、达拉非尼等靶向药物敏感,客观响应率为42%,中位PFS为7.2个月。在黑色素瘤里观察到联合使用达拉非尼和曲美替尼可以获得较高的客观响应率(63%)。癌度之前报道了肠癌患者联合使用BRAF抑制剂和PI3K信号通路的mTOR抑制剂,有效率也更高。有需要的朋友可搜索关注癌度微信号(iduudi),回复关键词找到该贴。
8、KRAS突变
KRAS突变在肺癌里非常常见,12号密码子突变频率大于90%,13号密码子频率低于10%。肺腺癌里的KRAS突变频率约为25%,鳞癌里KRAS基因突变频率为5%,在长期吸烟的非亚裔患者里,KRAS突变频率更加的高。直接针对KRAS突变的靶向药物目前还没有,思路是打击KRAS基因下游的MEK靶点,目前的药物有曲美替尼、司美替尼、MEK162、bemaciclib,索拉菲尼和索坦也有MEK靶点。不过目前看来这些靶向药物和化疗联用可能获益更大一些。
9、PIK3CA突变
PIK3CA的突变频率也不是特别高,但是该基因发生激活突变,会导致mTOR信号通路上调,一般使用mTOR抑制剂如依维莫司、雷帕霉素等。针对PIK3CA的处在临床阶段的靶向药物有LY3023414(临床II期),PQR309(临床I期)。
PI3K信号通路里的PTEN、NF1基因等如果发生了失活突变,也可以使用mTOR抑制剂,有关该基因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内容,请关注“癌度”微信号查阅。
10、NTRK1和NTRK2重排
NTRK1和NTRK2基因重排在非小细胞肺癌的频率约为1-2%,重排突变的检测技术是FISH、免疫组化和二代测序。目前有一些NTRK抑制剂处于研发之中。这些药物分别是Entrectinib(临床II期)、LOXO-101(临床II期)、卡博替尼(临床II期)和DS-6501b(临床I期)。
11、肺鳞状细胞癌的基因突变
癌症基因组图谱的一项研究表明,96%的肺鳞癌患者存在基因突变(检测样本数178例),包含FGFR扩增,PI3K信号通路的基因突变、DDR2、EGFR和HER2的突变等,另外肿瘤抑癌基因TP53和P16突变也常见。
肺鳞癌里FGFR扩增的频率为5-22%,DDR2突变的频率为4%,目前有相应的靶向药物抑制这两个基因突变的临床试验开展,但无确切数据表明有较好获益。
12、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小细胞肺癌里几乎都存在TP53基因和RB1基因的失活突变,有时还有基因组水平复杂的重排。四分之一的患者在NOTCH基因家族也有失活突变。与其他肺癌亚型不同,最近25年里,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没有什么突破。唯一批准用于二线的药物是托泊替康。
小细胞肺癌通常对化疗敏感,但很多时候快速地发展出抗药性。因此多数患者使用依托泊苷(在日本使用伊立替康替代依托泊苷)联合顺铂或卡铂的双药化疗。
13、抗VEGF靶向药物
抗VEGF的靶向药物比较适合于化疗联合,但是需要谨记的是局限于肺腺癌,而且没有咯血风险的患者。雷莫芦单抗已经获批与多西他赛联合用于非小细胞肺腺癌。另一种靶向药物尼达尼布获得EMA批准,与多西他赛联合治疗肺腺癌患者,但是FDA没有批准尼达尼布。
14、EGFR抗体
Necitumumab是一种单克隆抗体,靶向于EGFR,Necitumumab与顺铂、吉西他滨联合使用,可以改善晚期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存获益。该药已经被美国FDA批准,但是欧洲EMA仅限该药用于存在EGFR过量表达的患者。
15、免疫治疗
肿瘤的进展不只是基因突变的事情,与肿瘤细胞的环境也有关系,尤其是免疫环境。最近靶向免疫检查点的靶向药物PD1可谓红遍了天。几个进入临床应用或即将进入临床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如下。
PD1药物对肺癌患者的生存获益改善非常好,一项包含129例患者的纳武单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试验表明,2年生存率为24%。吸烟的患者和PD-L1表达阳性的患者效果较好。目前PD1药物的使用是二线用药,纳武单抗、派姆单抗都已经获批用于非小细胞肺鳞癌。对于存在PD-L1阳性的非鳞状细胞癌也有推荐使用。但是PD-L1表达不是评估是否能用PD1的标志物,因为PD-L1阳性的患者也有无效的,PD-L1阴性的患者也有有效的,而且PD-L1的检测由于不同机构使用不同的抗体、检测技术不同也有差异。
对于未经过任何治疗的患者,使用PD-1或PD-L1靶向药物,一年生存率超过了70%,这是非常好的数据。
以上数据源自最近的几个大型临床试验,对照为化疗药物多西他赛。可以看到对肺癌患者来说,PD-L1阳性意味着较高的有效率,但PD-L1阴性也是有效的,不是完全不能用。其实很多时候如果患者已经没有其他的靶向治疗措施了,想试试PD1药物时,做PD-L1表达的检测似乎没有太大必要,因为阴性表达也不是说完全无效,还是可以试试的。
16、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维持治疗
维持治疗分为继续维持治疗和换药维持治疗,培美曲塞是一种既可用于换药维持治疗,也可用于继续维持治疗的化疗药物。另外厄洛替尼也是一种维持治疗的选择。
一般而言4-6个周期的化疗,然后观察,成为了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对于存在EGFR或ALK等其他靶向药物抑制的患者,持续服用靶向药物是维持治疗效果必须的。如果存在耐药的症状,需结合CT病灶变化,以及其他的症状考虑重新活检,进行基因检测,查询耐药原因,更换药物进行治疗。
正品购网——提供印度肺癌靶向药:印度易瑞沙、、印度阿法替尼、以及色瑞替尼代购服务。专业专注,正品代购,为爱而生,为生命加油!靠谱代购就找91yrs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的位置:
> 全面解答: 肺癌EGFR基因突变如何选择靶向药
全面解答: 肺癌EGFR基因突变如何选择靶向药
摘要: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毫无疑问的全球第一。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和环境恶化,我国肺癌发病逐年上升,预计到2025年,我国每年肺癌新发病例将超过100万。
  目前,我们已发现的的驱动基因已达数十种。
  在这数十种中,EGFR基因的突变在亚洲人种所患的非小细胞肺癌中最常见,中国患者突变率35-40%,常见突变位点发生在18、19、20和21号外显子上。其中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占45%,21号外显子L858R点突变占40-45%,这两种突变为常见突变。除19与21号外显子外,其他突变的发生概率较低,被我们称为罕见突变。
  那么,明确非小细胞肺癌的驱动基因到底有什么意义呢?经过医学研究者的努力,针对EGFR基因的突变,如今我们已经可以使用针对性的靶向来对这个基因进行阻断,从而达到控制肿瘤的目的。随着EGFR靶向药物的面世,我国近一半的患者已经通过靶向药物受益,获得了更好的肿瘤控制率。
  但靶向药物也有其缺陷。在患者服用一段时间后(这个时间因人而异,通常是9-10个月左右),狡猾的肿瘤细胞又会进一步进化,通过其他的基因突变通路来继续繁殖,导致靶向药物无效。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耐药。
  然而随着医疗的进步,耐药这个问题也在一步步解决之中。在对耐药问题进行研究后,我们发现了EGFR19/21基因耐药后产生的新的突变位点也有迹可循:50%左右的患者产生了EGFR基因中的另外一个位点:T790的突变,20%-30%的患者产生了一个全新的CMET突变。我们也可以采取对应的靶向药物针对这些基因突变来控制肿瘤。
  每个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都不同。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得知患者个人的基因突变情况呢?目前,在临床上,我们采用基因检测来详细了解每一位患者基因突变情况。目前,基因检测已经进行到第二代,可以通过患者的一部分肿瘤组织,甚至是10mL血液来检测所有已知的相关基因突变,可以节约样本,减少取样伤害,缩短检测时间,让肺癌患者获得最大的临床受益。咚友们登陆咚咚肿瘤科APP即可预约各种基因检测,咚咚只选最专业的检测产品。此外,已检测后的结果也可以在咚咚肿瘤科APP内预约进行解读,依然最专业。
  美国、欧洲指南推荐的肺癌EGFR/ALK/ROS1多个基因检测
  EGFR敏感突变的靶向药物选择
  如果基因检测发现EGFR存在常见突变位点,即19外显子缺失,或21号外显子L858R突变,可以考虑使用第一代EGFR靶向药物,如吉非替尼(易瑞沙)、厄洛替尼(特罗凯)和埃克替尼(凯美钠)。
  那患者究竟选择哪一种呢?一项入组1122个患者研究表明,厄洛替尼生存获益优于吉非替尼,二者在疾病控制率、中位OS分别为:65.8%和58.9%、10.7个月和9.6个月。
  一篇分析了四种EGFR的靶向药物:易瑞沙、特罗凯、凯美钠还是阿法替尼,截止到2014年的研究,结论表明厄洛替尼和阿法替尼的效果更好一些,缺点是皮疹、腹泻等副作用大一些。
  此外患者出现脑转移,推荐选择厄洛替尼,因为它有更高的血脑屏障透过率,在脑脊液的浓度最高。
  埃克替尼与厄洛替尼类似,但要每天服用三次,血药浓度波动大。厄洛替尼每天一次,在半衰期、治疗浓度、生物利用度上都是最好的,冬瓜强烈推荐厄洛替尼。
  四种EGFRTKi的疗效和副作用比较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各位咚友的是:不是存在EGFR基因突变就一定有效,可能存在耐药位点,如下游的KRAS、BRAF等激活突变,以及HER2、c-MET等基因突变造成旁路激活。因此,患者在做基因检测时,最好的方式就是检测所有常见的突变基因,这样可以避免EGFR突变阳性,靶向药却无效(可能存在一些耐药位点及其他基因的旁路激活),还可以避免错过除EGFR外其他可以使用靶向药物的基因突变,丧失治疗机会。
  EGFR罕见突变怎么办?
  在EGFR突变的患者中,除19/21位点突变外,还有一些概率较低的突变可能存在。如G719X、L861Q和S768L突变等。
  在国内肺癌专家吴一龙教授对中国肺腺癌患者使用阿法替尼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发现阿法替尼对EGFR基因罕见突变疗效较好。
  但是,阿法替尼对存在T790M突变、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的患者控制效果较差。这部分患者可以使用目前FDA已经获准上市的奥希替尼(AZD9291)进行治疗。在两个临床试验中,奥希替尼对T790M阳性的患者客观应答率为57%和61%。
  目前该药在中国未获批(可以通过咚咚肿瘤科预约港澳医生购买)。如果使用该药再次耐药,一般表明EGFR基因上的C797S突变,患者可以再用特罗凯联合奥希替尼联合治疗,同时穿插、抗生成的靶向药物治疗。
  肺癌EGFR第一代靶向药物的耐药以后怎么办?
  在进行EGFR突变的靶向治疗中,在服药一段时间后都会产生耐药。经过分析研究,大部分患者耐药原因是T790M突变(突变概率60%左右)。
  针对该突变位点,目前可以使用奥希替尼(AZD9291)来继续控制肿瘤。奥希替尼是阿斯利康公司推出的第三代EGFR靶向药物,对T790M阳性的患者客观应答率为57%和61%。除了T790突变的患者外,其他耐药原因还有c-MET扩增、HER2突变、下游KRAS或BRAF的激活等,还有部分患者转变为了小细胞肺癌。
  对于EGFR耐药,冬瓜建议对症下药:即在发现第一代EGFR靶向药物耐药后,及时进一步进行详细的基因检测,确定耐药后继发的突变,根据继续突变来选择靶向药物。
  例如,继发突变是T790M突变的话,则使用奥希替尼(AZD9291),如果是其他突变导致耐药则需用对应的靶向药物,如靶向ALK融合的克唑替尼、色瑞替尼或者参加相应的临床试验。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直肠治疗肿瘤费用 直肠肿瘤有哪些并发症呢?
相关标签&: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肺癌靶向治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