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论坛的辐射引领作用

郭楚: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辐射引领作用
作者:郭楚
来源:南方日报网络版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泛珠三角区域的战略定位,即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全国经济发展重要引擎;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核心区;“一带一路”建设重要区域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先试区。笔者认为,强化粤港澳大湾区的辐射引领作用,对打造区域共赢、开放互动、功能强大、产业协调的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向更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范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泛珠三角区域在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中探索新路径、提供新经验。
  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建立泛珠三角改革开放先行区需要借鉴粤港澳大湾区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经验。笔者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地处两种制度交汇的最前沿,首先应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前海、横琴、南沙三大自贸区首先要创新粤港澳合作机制,引入港澳的体制资源和社会管理模式,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引领泛珠三角区域制度创新的试验平台和配套改革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应在坚持“一国”共性前提下突出“两制”的互补性,在有利于内地和港澳长远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挖掘“一国两制”的经济社会价值,使体制机制创新更有效地促进珠三角区域合作共赢,为泛珠三角建设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战略迈出坚实步伐。
  提升营商环境新优势
  打造泛珠三角经济发展重要引擎需要借鉴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营商环境的先行经验。未来20年,全球围绕制度、规则、标准、科技、市场、资源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一场新的国际规则大博弈正在展开。因此,粤港澳大湾区率先打造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优良营商环境,形成可复制经验,引导泛珠三角区域经济更加重视形成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加快推进符合国际规则的质量、技术、安全、环境、劳工等标准,提升对高标准国际规则、标准的适应力,从而推动泛珠三角深化与东盟国家合作,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实现新发展。
  增强创新驱动新优势
  增强泛珠三角区域创新驱动优势需要借鉴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先行经验。目前泛珠三角区域已进入发展与转型的攻坚期,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破解传统发展模式的瓶颈制约,才能在未来的全球一系列产业大变革中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是提升泛珠三角制造业的发展质量。培育先进装备制造业,改造消费品工业和优化原材料工业,增强产业配套和协调发展能力,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二是培育泛珠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环保、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为战略重点,攻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培育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三是提升泛珠三角产业的再创新力。四是扩大泛珠三角科技对外开放,吸引跨国公司在泛珠三角设立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地区总部,支持泛珠三角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大型企业与国际前沿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拓重大科技计划和专项成果的全球市场。
  发挥服务贸易合作优势
  建设泛珠三角与港澳深度合作核心区需要借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服务贸易的先行经验。目前泛珠三角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提升泛珠三角与港澳深度合作新优势需要发挥粤港澳服务业的独特作用。一是利用港澳优势发展服务贸易,发挥香港作为重要的以世界金融、贸易、物流为主的服务中心作用,利用澳门作为世界上具有吸引力的博彩、旅游中心这一区域性的商贸服务平台,制定港澳服务业投资泛珠三角的促进政策,改善CEPA框架下港澳服务业进入泛珠三角的便利化措施,通过发挥港澳的服务业优势推动泛珠三角的服务贸易加快发展。二是发展现代服务贸易,在现代服务贸易领域,推动信息服务做大做强,发展基于互联网、物联网的服务产业,健全物流、信用、支付等电子商务体系。建立高水平的技术进出口交易平台。在传统服务贸易领域,加快培育和发展商务、游艇、邮轮、度假等高附加值旅游服务。三是承接服务外包业务,重点承接软件外包业务,拓展业务流程外包业务。
  形成联合“走出去”新优势
  要将泛珠三角建设成“一带一路”的重要区域,需要借鉴粤港澳大湾区搭建优良投资环境的先行经验。当前泛珠三角迫切需要通过深化合作,加快“走出去”的管理体制改革,把握“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提升泛珠三角国际经济合作的竞争新优势。一是构建“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中心,泛珠三角要注重发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把泛珠三角建成生态环境优美、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创新、海洋文化丰富的海洋强区。二是提高境外投资的质量,要充分发挥泛珠三角家电、轻工、电子信息等行业的比较优势,鼓励企业“走出去”,在境外投资设厂;支持石油、化工、建材等行业到境外建立生产基地。推进国际能源资源开发和加工互利合作;鼓励企业通过港澳开展境外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三是提升外贸出口竞争新优势,推动泛珠三角出口从传统的要素成本优势向新的核心竞争优势转化,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自我转型的内生动力,夯实出口产业技术基础,鼓励泛珠三角技术含量高的科技产品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开拓国际市场。四是提高境外承包工程的效益和质量,加强项目咨询设计、投融资和运营服务能力,规范对外劳务合作,优化外派劳务结构,加强劳务培训工作,擦亮“泛珠三角劳务”的国际品牌。
  作者简介
&&& 郭楚,男,19
57年11月于上海出生,籍贯广东潮阳。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硕士。院国际经济研究所(港澳台研究中心)经济学研究员。研究领域涉及国际经贸和粤港澳经济合作。独著和合著多本有关国际经济和港澳经济方面的论著,在《特区经济》、《特区理论与实践》、《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香港信报财经月刊》、《澳门日报》、《南方日报》等国家级、省级报刊杂志发表论文几十篇,曾参与多项上级交办重大课题研究及香港特区政府委托课题研究撰写。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摘要摘要摘要摘要摘要摘要摘要摘要摘要摘要摘要摘要摘要摘要摘要摘要
9月12日至15日,第十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简称东博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举行,多国政要出席。与会各国领导人高度评价中国―东盟友好合作成果及东博会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表明了深化全面友好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的强烈愿望和决心。展会在经贸对接、产能合作、促进与“一带一路”有机对接等方面均取得新突破。您的位置: >
来源:  作者:刘国栋;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对中国的辐射引领作用  一、提出背景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的对外贸易环境、局势均呈现出不太乐观的态势(一)中国近几年来的服务贸易总额持续增加,全球的经济地位呈上升趋势。依照世界贸易组织在2015年的统计数据表现,中国对外服务贸易的规模正在逐渐扩张,对外贸易的比重也在持续上涨,服务贸易的出口总额世界占比达到了4.9%,而服务贸易进口额世界占比高达9.6%。居于世界第二位。尽管近年来中国的对外服务贸易整体呈现上升态势,然而与货物贸易对比,首先是它的规模较小,整体的发展水平落后,其次对外竞争力不强。而且相对于服务贸易大国,差距比较大。其中与美国的差距尤为过大,在2014年。因此急需一个点来带动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让中国的服务贸易站在世界的前沿。(二)在月,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达8489亿美元,在中国同期对外贸易占25.7%。“一带一路”慢慢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处于了一个重要地位。而在海上“一带一路”这条对外贸易线上,粤港澳大湾区发挥着巨大的影响,把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影响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三)如今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制造行业已经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变成了一(本文共计2页)          
相关文章推荐
看看这些杂志对你有没有帮助...
单期定价:8.00元/期全年定价:6.40元/期 共76.80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粤港澳大湾区论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