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黄柏的功效与作用有什功效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小康说药:复方黄柏液有哪些功效作用?怎么用才好?
小康说药:复方黄柏液有哪些功效作用?怎么用才好?
未必有结果
复方黄柏液是由中药组成的制剂,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女性阴道炎,商品名又称之为汉方。小康了解到很多朋友对于复方黄柏液的作用功效以及用法用量有一定的疑惑,在这里小康将根据药品说明书为大家做一番解答。一、关于复方黄柏液的成分是由连翘、黄柏、蜈蚣、金银花、蒲公英等中药材所组成的中成药。1、连翘:在中医中,连翘味苦,性凉,有着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丹毒、斑疹以及痈疡肿毒等症。2、黄柏:味苦,性寒,为植物的树皮。有着清热燥湿,解毒疗疮的功效,可用于湿热泄泻,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等症。3、蜈蚣:为食肉动物,有毒,可入药。有着祛风定惊,攻毒散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中风,结核,百日咳,破伤风等症。4、金银花:味甘,性寒。有着消炎,清热解毒,补虚疗风的功效,可用于胀满下疾,热毒痈疡等症。5、蒲公英:味苦、甘,性寒。有着利尿缓泻,利胆的作用,可用于热毒痈肿,小便淋沥,疔疮肿毒等症。二、关于复方黄柏液的适应症在临床上,此药有着抗革兰氏阳性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还能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的作用。有着清热解毒,消肿去腐,可用于疮疡溃后,伤口感染,属阳证者。阳证:在中医当中,凡是表证、热证、实证多属阳证。像是头身疼痛,吴鑫烦热,头痛身疼,口渴舌红,苔黄垢糙,面红耳赤,声高息粗,腹痛拒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三、关于复方黄柏液的用法用量外用。将纱布条浸泡药液之后外敷于感染伤口内,或破溃的脓肿内。若溃疡较深,可用直径0.5-1.0cm的无菌胶管,插入溃疡深部,以注射器抽取本品进行冲洗。一般每次10-20ml,每日1次。四、关于复方黄柏液的注意事项1、孕妇慎用。2、本品供外用,不可内服。3、使用本品前应注意按常规换药法清洁或清创病灶。五、小康温馨提示1、应密闭保存,放置阴凉处;2、开瓶后,不宜久存,并在冷处(2-10摄氏度)密闭保存。以上就是小康今天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复方黄柏液的相关知识,如仍有疑惑,可详见说明书或咨询相关药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未必有结果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废话不说,we see photos 。
作者最新文章黃柏,為芸香科植物樹或黃檗的乾燥樹皮。前者習稱「柏」,後者習稱「」。可入藥,苦寒,有,除蒸,療瘡之功效。
【英文名】 CORTEX PHELLODENDRI
【別名】黃檗、元柏、檗木
【性狀】川黃柏 呈板片狀或淺槽狀,長寬不一,厚3~6mm。外表面黃褐色或黃棕色,平坦或具縱溝紋,有的可見皮孔痕及殘存的灰褐色粗皮。內表面暗黃色或淡棕色,具細密的縱棱紋。體輕,質硬,斷面纖維性,呈裂片狀分層,深黃色。氣微,味甚苦,嚼之有粘性。
關黃柏 厚2~4mm。外表面黃綠色或淡棕黃色,較平坦,有不規則的紋,皮孔痕小而少見,偶有灰白色的粗皮殘留。骨表面黃色或黃棕色。體輕,質較硬,斷面鮮黃色或黃綠色。
【性味歸經】苦,寒。、、。
【用法用量】 3 ~12g ;外用適量。
【功能與主治】用於瀉痢,,帶下,,,痿辟,勞熱,,,腫毒,。。用於,盜汗骨蒸。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潮。
黃柏:除去雜質,噴淋清水,潤透,切絲,乾燥。
鹽黃柏:取黃柏絲,照鹽水炙法(附錄Ⅱ D)炒干。
黃柏炭:取黃柏絲,照炒炭法(附錄Ⅱ D)炒至表面焦黑色。
(1) 本品粉末綠黃色或黃色。鮮黃色,直徑16~38μm,常成束,周圍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含壁木化增厚。鮮黃色,類圓形或紡錘形,直徑35~128 μm,有的呈分枝狀,枝端銳尖,壁厚,層紋明顯。草酸鈣方晶直徑約至24μm。
(2) 取本品粉末1g,加10ml,振搖後,濾過,濾液揮干,殘渣加1ml 使溶解,再加 1滴,放置,溶液顯紫棕色。
(3) 取本品粉末0。1g,加 5ml,加熱迴流15分鐘,濾過,濾液補充甲醇至 5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黃柏對照藥材0。1g,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 1ml含 0。 5mg 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 1μl,分別點於同一G薄層板上,以苯---甲醇-濃氨(6:3:1。5:1。5:0。5) 為,置氨蒸氣的展開缸內,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 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一個黃色熒光斑點。  
1.黃檗 落葉,高10-25m。樹皮厚,外皮灰褐色,發達,不規則網狀縱溝裂,鮮黃色。小枝通常灰褐色或淡棕色,罕為
紅棕色,有小皮孔。奇數羽狀複葉對生,短;小葉5-15枚,披針形至卵狀長圓形,長3-11cm,寬1.5-4cm,先端長漸尖,葉基不等的廣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有細鈍齒,齒縫有腺點,上面暗綠色無毛,下面蒼白色,僅中脈基部兩側密被柔毛,。;圓錐狀,花軸及花枝幼時被毛;花小,黃綠 色;5,伸出花瓣外,花絲基部有毛;雌花的呈小鱗片狀;雌蕊1,子房有短柄,5室,花枝短,柱頭5淺裂。漿果 狀呈球形,直徑8-10mm,密集成團,熟後紫黑色,內有種子2-5顆。花期5-6月,果期9-10月。
2.黃皮樹 落葉喬木,高10-12m。樹皮外觀棕褐色,可見唇形皮孔,外層木栓較薄。奇數羽狀複葉對生;小葉7-15,長圓狀披針形至長圓狀卵形,長9-15cm,寬3-5cm,先端長漸尖,基部寬楔形或圓形,不對稱,近全緣,上面中脈上具有銹色短毛,下面密被銹色長柔毛,小葉厚紙質。花,雌雄異株;排成頂生圓錐花序,密被短毛。花紫色;雄花有雄蕊5-6,長於花瓣,雌蕊鑽形;雌花有退化雄蕊5-6,子房上位,有短柄,5室,短,柱頭5淺裂。果軸及果皮粗大,常密被短毛;漿果狀核果近球形,直徑l-1.5cm,密集成團,熟後黑色,內有種子5-6顆。花期5-6月,果期10-11月。
1.川黃柏 落葉喬木,高10 - 12米。樹榦皮暗灰棕色,幼枝皮暗棕褐色或紫棕色,皮開裂,有白色皮孔,樹皮無加厚的木栓層。葉對生,奇數羽狀複葉,小葉通常7- 15片,長圓形至長卵形,先端漸尖,基部平截或圓形,上面暗綠色,僅中脈被毛,下面淺綠色,有長柔毛。花單性,淡黃色,頂生圓錐花序。花瓣5-8,雄花有雄蕊5-6枚,雌花有退化雄蕊5-6枚,雌蕊1,子房上位,柱頭5裂。漿果狀棱果肉質,圓球形,黑色,密集成團,種子4-6,卵狀長圓形或半橢圓形,褐色或黑褐色,花期5-6月,果期6-10月。
2.關黃柏 與川黃柏的主要區別為樹具有加厚的木栓層。小葉5 - 13片,卵狀披針形或近卵形,邊緣有個明顯的鈍鋸齒及緣毛。花瓣5;雄蕊5;雌花內有退化雄蕊呈鱗片狀。花期5-7月,果期6-9月。  
1.選地、整地 黃柏為陽性樹種,山區、平原均可種植,但以土層深厚、便於排灌、腐殖質含量較高的地方為佳,零星種植可在溝邊路旁、房前屋後、土壤比較肥沃、潮濕的地方種植。在選好的地上,按穴距3-4米開穴,穴深30 - 60厘米、80厘米見方,並每穴施人農家肥5-10千克作底肥。育苗地則宜選地勢比較平坦、排灌方便、肥沃濕潤的地方,每畝施農家肥3 000千克作基肥,深翻20 - 25厘米,充分細碎整平後,作成1.2- 1.5米寬的畦。
2.繁殖方法 主要用種子繁殖,也可用分根繁殖。
(1)種子繁殖 春播或秋播。春播宜早不宜晚一般在3月上、中旬,播前用40℃溫水浸種1天,然後進行或層積處理50 - 60天,待種子裂口後,按行距30厘米開溝條播。播後覆土,耬平稍加鎮壓、澆水,秋播在11-12月進行,播前20天濕潤種子至變軟後播種。每畝用種2-3千克。一般4-5月出苗,培育1-2年後,當苗高40 - 70厘米時,即可移栽。時間在冬季落葉後至翌年新芽萌動前,將幼苗帶土挖出,剪去根部下端過長部分,每穴栽1株,填土一半時,將樹苗輕輕往上提,使根部舒展後再填土至平,踏實,澆水。
(2)分根繁殖 在休眠期間,選擇直徑1厘米左右的嫩根,窖藏至翌年春解凍後扒出,截成15 - 20厘米長的小段,斜插於土中,上端不能露出地面,插後澆水。也可隨刨隨插。1年後即可成苗移栽。
3.田間管理
(1)、定苗 苗齊後應拔除弱苗和過密苗。一般在苗高7 - 10厘米時,按株距3-4厘米間苗,苗高17 - 20厘米時,按株距7-10厘米定苗。
(2)中耕除草 一般在播種後至出苗前,除草1次,出苗後至鬱閉前,中耕除草2次。定植當年和發後2年內,每年夏秋兩季,應中耕除草2-3次,3-4年後,樹已長大,只須每隔2-3年,在夏季中耕除草1次,疏鬆土層,並將翻入土內。
(3)追肥 育苗期,結合間苗中耕除草應追肥2-3次,每次每畝施入畜糞水千克,夏季在封行前也可追施1次。定植後,於每年入冬前施1次農家肥,每株溝施10- 15千克。
(4)排灌 播種後出苗期間及定植半月以內,應經常澆水,以保持土壤濕潤,夏季高溫也應及時澆水降溫,以利幼苗生長。鬱閉後,可適當少澆或不澆。多雨積水時應及時排除,以防爛根。  
(1) 5-6月始發,為害叫片。防治方法:發病初期用敵銹鈉400倍液或25%粉銹寧700倍液。
(2)鳳蝶 5-8月發生,為害幼苗葉片。防治方法:利用天敵,即蜂抑制鳳蝶發生;在幼齡期,用90%800倍液或Bt300倍液噴施。此外,尚有地老虎,蚜蟲和等為害。
(1)黃柏清熱燥濕之力,與、相似,但以除下焦之濕熱為佳。治瀉痢合黃芩、黃連;療黃疸合、;如配、,可用於足膝、萎軟、配合、、、,可用於小便淋澀熱痛;配合、,可用於帶下。用治濕熱瘡瘍、濕疹之症,既可內服,又可外用;內服配黃芩、梔子等藥同用,外用可配大黃、等研末撒敷。以療骨蒸,瀉腎火以療,常合知母、等同用。【摘錄】《中國藥典》  
1.黃柏:揀去雜質,用水洗淨,撈出,潤透,切片或切絲,晒乾。
2.黃柏炭:取黃相片,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但須存性),噴淋清水,取出放涼,晒乾。
3.鹽黃柏:取黃相片,用鹽水噴洒,拌勻,置鍋內用文火微炒,取出放涼,晾乾(每100斤用2斤半,加適量開水溶化澄清)。
4.酒黃柏:取黃柏片,用黃酒噴洒拌炒如鹽黃柏法(每黃柏片10O斤用黃酒10斤)。
5.《雷公炮炙論》 :凡使(黃檗),用刀削上粗皮了,用生蜜水浸半日,漉出晒乾,用蜜塗,文武火炙令蜜盡為度。凡修事五兩,用蜜三兩。  
(1)關黃柏樹皮呈板片狀,略彎曲,長寬不一,厚1-7mm。外表面黃綠或淡黃棕色,平滑,殘留栓皮呈發棕色或灰白色,稍有彈性。內表面暗黃色或淺黃棕色,有細密的縱行紋理。體輕,質硬脆,斷面綠黃色或淡黃色,部位顆粒狀,纖維狀,呈裂片狀分層。氣微,味極苦,嚼之有粘性。
(2)川黃柏樹皮呈淺槽狀或板片狀,略彎曲,長寬不一,厚1-6mm,外表面黃褐色或黃棕色,平坦,具縱溝紋,殘存栓皮厚約0.2mm,灰褐色,無彈性,有唇形橫生皮孔,內表面暗黃色或淡棕色,具細密的縱棱紋。體輕,質硬,斷麵皮層部位略呈顆粒狀,韌皮部纖維狀,呈裂片狀分層,鮮黃色。氣微,味極苦,嚼之有粘性。均以皮厚、斷面色黃者為佳。  
樹皮橫切面:(1)關黃柏栓皮未除盡者可見木栓層細胞數列,栓內層為數列長方形或近圓形的細胞。皮層狹窄,不及皮厚的1/5,石細胞鮮黃色,成群或單個散在,多呈不規則類多角形,有的分枝狀,極厚,孔溝可見,層紋明顯,胞腔小,纖維群較少,散在。韌皮部寬2-4列細胞,稍彎曲;韌皮眾多,與韌皮和群交互排列成層帶,纖維黃色,壁極厚,周圍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眾多。薄壁細胞中含草酸鈣方晶及。
(2)川黃柏(黃皮樹)樹皮橫切面構造同關黃柏,區別點為約10餘列,部分木栓細胞含棕色物;皮層占皮厚的1/5-1/3,無大型纖維狀石細胞。  
(1)川黃柏粉末金黃色。①纖維及晶纖維較多,呈鮮黃色,成束或單個散在,多碎斷,纖維邊緣微波狀,直徑18-32μm,壁極厚,有的較薄,纖維束周圍的薄壁細胞中含有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②石細胞鮮黃色,成群或單個散在,多為不規則分技狀,較大,長至200μm,也有類多角形或短梭形,壁極厚,層紋細密,少數較薄。③草酸鈣方晶較多,呈類雙錐形、多面體或方形、長方形,直徑8-25μm。④粘液細胞類圓形。⑤澱粉粒單粒呈球形,直徑3-8μm,復粒稀少,由2-4分粒組成。⑥端壁斜,有復,通常由6-7個篩域組成。⑦木栓細胞有時殘存,壁稍波狀彎曲。
(2)關黃柏粉末呈綠黃色或黃色。特徵同川黃柏,但石細胞類圓形、類長方形、紡錘形或略作不規則分枝狀,長約至170μm,壁極厚,層紋極細密,少數分枝狀石細胞壁較薄。  
(1)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10ml,水浴數分鐘,放冷,濾過,取濾液1ml,加lml與少量,
顯櫻紅色。(檢查)
(2)取本品粉末少量,置上,加2-3滴,加稀鹽酸或30%1-2滴,加蓋玻片,片刻後,見黃色針晶簇。(檢查小檗鹼)
(3)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10ml,冷浸,浸出液蒸去乙醚,殘渣以lml冰醋酸溶解,加硫酸1滴,放置,溶液顯紫棕色。(檢查黃柏酮)
(4)薄層色譜取本品粉末0.2g,加甲醇5ml,密塞,振搖30min,濾過,濾液作供試品液;另取鹽酸小檗鹼,加甲醇製成每1ml含0.5g的溶液作對照品溶液。吸取二溶液分別點樣子同一桂膠G薄層板上,以-冰醋酸-水(7:1:2)展開,取出,晾乾,(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應位置上,顯相同的黃色熒光斑點。  
商品按產區分為關黃柏和川黃柏。川黃柏分二個等級,一等:呈平板狀,去淨粗栓皮,長40cm,寬15cm以上;二等:長、寬大小不分,厚度不得薄於0.2cm,間有栓皮,余同一等。  
1.治療: 用黃柏製成的流浸膏(每毫升相當生藥黃柏1g),3歲以下每6小時服3ml,3歲以上4-6ml,成人6-lOml。治療2O例,年齡最大24歲,最小4歲,病程最短1天,最長18天,全部治癒。輕症治療後1天即好轉,一般約在治療8天後與消失,約10天後轉為正常。治療同時仍應予水分、營養及常規護理,並輔以一般對症處理。對於劇烈的患者,有人試用黃柏湯(黃柏1兩,甘草4錢,加水煎成100ml)作保留,首次50ml,以後每次ml,每6小時1次。待嘔吐停止後,改為內服。治療10餘例,其中4例自始至終均採用保留灌腸法,療效與內服相同。
2.治療: 內服黃柏干浸冒(0.13g=生藥1g),每次g,每日-4次,治療31例,全部治癒。又採用黃柏干浸膏(0.2g=生藥 1g)每次g,每日4次,連服2-3日,治療25例,治癒24例。平均為2.3天,及部消失為4天,消失為3.3天,大便性狀恢復正常肉眼為4天,鏡檢為4.7天,糞培養轉陰為4.4天。有用黃柏(每片含鹽酸小檗鹼0.04g,相當於生藥1g),首劑服0.24-0.32g,以後每4小時服0.12-0.16g,臨床症状好轉後,改為每6小時給藥1次。治療菌痢83例,痊癒82例。降至正常平均為1.6天;腹痛消失為4天;里急後重消失為3.8天,便次恢復正常為3.8天;糞檢恢復正常為4.8天;糞培養陰性為5.4天。多數病例的臨床症状、糞檢及,均在 1周內恢復正常。對於慢性細菌性,可用黃柏皮切碎晒乾,研粉過篩,再用10%泛丸。每次g,日服2次,7天為一療程。觀察40例,經結果:3例腸腔粘膜經2-4療程治癒2例;16例經第一療程癒合者10例,第二療程癒合者5例,第三療程癒合者1例;3例重度者,經第一療程治癒者2例,第二療程治癒看 1例;14例般充血者,第一療程治癒10例,第二療程治癒3例,第三療程治癒 1例;僅有者4例,於第一療程全部治癒。採用黃柏生藥每次-2錢,每日3次,煎服,療程8-10天。治療菌痢156例,痊癒者90%,基本痊癒者4.9%,大便培養轉陰率為96%,陰轉時間多為2-6天。其近期療效似較為優。
3.治療: 用0.2%注射液,每次3ml,每8小時1次,體溫降至正常後2-3天,減為每日注射2次。治療兒童小病灶性肺炎6例、1例,患兒熱度均干用藥後12-72小時內下降至正常,吸收消散平均為9天。實驗證明,黃柏鹼在內對、均有顯著的作用。
4.治療:用0.2%黃柏鹼注射液3-6ml,肌肉注射,每日2次,2個月為一療程。治療30例(其中浸潤型26例,血行播散型4例;有空洞者佔17例),治後病灶吸收好轉者24例,無變化者6例,8例空洞縮小。增高的23例,治後均見減低。有輕微,注射局部的疼痛,經調整注射液的 PH至6.5左右即僅有酸脹感。一般認為黃柏鹼注射液對浸潤型為主的炎性病灶有良好的效果,對性病灶則療效不顯。亦有用黃柏干浸膏每日g,分3次食後服,3個月為一療程。治療12例,治癒8例,進步和顯著進步各2例。一般服藥後熱度很快恢復正常,咯痰減少,,。
5.治療、:用黃柏小檗鹼注射液治療肝硬化40例,臨床治癒6例,顯效20例,有效10例,無效 1例,死亡3例;慢性肝炎19例,臨床治癒12例,顯效5例,無效2例,治療期間未見副作用。
6.治療:每晚清洗後,塞黃柏 1枚(每枚重7g,含黃柏鹼0.5g),4次為一療程;對陰道患者,隔日使用1枚。治療滴蟲性陰道炎14例,13例轉為陰性;單純宮頸炎6人,全部治癒。本藥對及未婚吝,均可使用。
7.治療:用10%黃柏煎液滴眼,治療兒童患者474例,每次用1-2ml沖滴,每日-3次。由於黃柏質量不同,療效亦有差別。優質黃柏的治癒率100%(78例),3-4日治癒;劣質黃柏的治癒率為55.8%(158例),在3日內治癒者漢23.96%。
8.治療:採用20%或30%黃柏煎液(濾過冷藏)滴耳。用時先以洗淨膿液,拭乾,而後滴入藥液5-10滴,側臥15分鐘。所治76例,有41例合併中央性。治療效果:痊癒59例,進步13例,無效4例。與0.5%溶液及4%溶液作對照,療效相似。
9.治療:局部沖洗後,用黃柏流浸膏的30%徐徐注入,每側隔4日注入1次。治療10例,治癒8例,好轉2例。
10.治療耳部濕疹: 用(含小菜鹼 1.6%) 1份,香油1.2份,調成糊狀,每日塗藥1次。共治療30例,塗藥1-2次後85%以上患者濕爛面乾燥,5-7次後均基本好轉或痊癒。
11.黃柏所致過敏性:曾有1例患者用開水沖服黃柏1錢左右,於服藥5-6小時後,發癢,繼起多個小疙瘩,並蔓延全身,經常規治療而愈。事後再用黃柏煎液行試驗,呈反應。  
黃柏與黃連同樣含較多的小檗鹼,故其藥理作用亦大體相似,參見黃連條。但含量較黃連低,並含有其他成分,作用亦有些差異。
黃柏有效成分為小檗鹼,故其藥理作用與黃連大體相似,但含量較黃連低。體外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草綠色、(除外)、鏈球菌、球菌、、均有效或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對、、亦有抑制作用;對H37Rv、鳥型無直接抑制作用,但可使菌數減少,但濃度達1%時呈現抑菌作用。在用豚鼠人型(H37Rv)作實驗治療時,口服或注射的療效均很差。對接種牛型結核菌的豚鼠,黃柏提取物的鹽酸結晶物肌肉注射時,有一定療效。黃柏對人的臨床症状及X線檢查有好轉,且優於黃連。在試管中,黃柏煎劑或浸劑對常見的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水煎劑不能殺死(劑量需較黃連大I倍)。在體外對陰道滴蟲也有弱的作用。據報導,黃柏提取物製成1:1,用灌腸法可治療菌痢,一般2-4天可痊癒。黃柏液用直流電導入治療,總有效率達97.3%。
2.抗真菌作用:
關黃柏和川黃柏的乙醚浸提物對和紅色髮癬菌具有較強的抑菌作用,其作用比強,但對的抑制作用比制黴菌享弱。
黃柏果實的具有鎮咳作用,其鎮咳成分主要為。並從揮髮油中分得小檗鹼和5,5'-糠醛醚。
4.降壓作用:
黃柏對動物或腹腔注射,可產生顯著而持久的降壓作用,頸動脈注射較靜脈注射的更強,因此降壓可能是中樞性的。對季銨型的黃柏鹼加以改變而合成的叔胺型的名昔羅匹林(Xylopinin)亦可引起迅速、顯著之降壓;在Ⅰ-Ⅱ切斷則降壓消失,因而也證明降壓屬中樞性的。此外,昔羅匹林有較強的抗腎上腺素樣作用,對壓迫頸動脈、、電刺激大內引起的升壓反應及注射或電刺激頸上交感引起的瞬膜收縮反應均受到抑制。
5.抗滴蟲作用:
黃柏煎劑,10%濃度與液1:1混和培養,對陰道毛滴蟲有抑制作用。
6.抗作用:
黃柏煎劑6.25-100%體外試驗,對抗原有抑制作用。黃柏鹼對慢性肝炎有一定作用。
7.對的影響:
黃柏煎劑,100%濃度,0.3ml/只灌胃,連續7天,能增加小鼠脾數。
8.抗潰瘍作用:
黃柏提取物(去小檗鹼)100mg/kg ,100、1000mg/kg 灌胃或,對乙醇、或誘發的有抑制作用。
9.其它作用:
黃柏鹼和昔羅匹林對有抑制作用,小鼠的自發活動、各種均受到抑制;給予未麻醉家兔昔羅匹林,腦電波可出現振幅慢波。黃柏鹼有輕度的樣作用,對蛙緊張度無影響,但能抑制由引起的收縮反應。對離體兔腸,黃柏粉可增強其振幅,黃柏酮可增強其張力及振幅;黃柏內酯則抑制腸管。在帶有的家兔身上,黃柏有促進分泌的作用。黃柏內酯在接近(0.05-0.1g/kg)時,可降低糖,黃柏酮無此作用。據稱黃柏酮有保護的作用。黃柏對孑孓(10ppm在18小時內可殺死62%)、有殺滅作用。此外,還有利尿、、外用促進皮下吸收等作用。(出處《中華本草》)  
1.黃檗樹皮含小檗鹼(berberine)約1.6%,併合少量黃柏鹼(phellodendrine),鹼
(magnoflorine),(jatrorrhizine),掌葉鹼(palmatine),白鹼(candicine),葛任鹼(menisperine),胍(guanidine);另含 (limonin)即黃柏內酯(obaculactone),黃柏酮(obacunone)及γ-,β-(γ-,β-sitosterol),菜油(campesterol),豆甾醇 (stigmasterol),7-去氫豆甾醇(7-dehydrostigmasterol),交酯 (dictamnolide),黃柏(obacunonic acid),青螢光酸(lumicaeruleic acid),24-亞甲基環醇(24-methylenecycloartanol),γ-羥基丁烯內酯(黃柏)Ⅰ、Ⅱ(γ-hydroxybutenolidederivatives Ⅰ、Ⅱ),醇-B(hispiol B),小檗紅鹼 (berberrubine)。根皮中分離出小檗鹼約9%,尚有藥根鹼,白栝樓鹼,黃柏鹼。果實中含少量小檗鹼,;另含揮髮油約2.16%,油中主要成分為月桂烯(myrcene)約92%,還有少量甲基王酮,微量甲基以及可能是牻牛兒醇的物質。此外還含有南美花椒酸胺(herculin),5,5』-二甲基糠醛醚(5,5』-dimethylfurfural ether)。葉含黃酮類化合物達10%,從中分離出黃柏甙(phellamurin,鮮葉中約1%),去氫黃柏甙(amurensin,鮮葉中約0.04%),黃柏環合甙(phellodendroside,干葉中約0.14%),黃柏雙糖甙(dihydrophelloside),去氫黃柏雙糖甙(phelloside),去甲異黃酮次甙(nor-icariside),異黃柏甙(phellavin),去氫異黃柏甙(phellatin),甙(hypero-side)。黃柏的葉還含有。此外還含有,多糖經水解後含量約22%-23%,約30%,和約佔47%左右。另外還分得a-(1-4)-鏈(半乳糖醛酸)半乳糖[a-(1-4)-linked(galactosyluronic acid)galactose]。
2.黃皮樹樹皮含小檗鹼,木蘭花鹼,黃柏鹼,掌葉防已鹼,內酯,甾醇等。果實含賽奧林-NP36(cneorin-NP36),匹西狄醇-A(piscidinol-A),尼洛替星(niloticin),尼洛替星 (niloticin acetate),二氫尼洛替星(dihydroniloticin),基弗林德鹼(N-methylflindersine),黃柏呈(phellochin),酮(melianone),(friedelin),4,10-二亞甲基-7--5(E)環[4,10-dimethylene-7-isopropyl-5(E)cyclodecenol]。葉含糖類化合物。另有報導從黃皮樹皮中分離得到線型呋喃香豆精類化合物。同屬植物禿葉黃皮樹樹皮含(tetrahydroberberine),四氫掌葉防已鹼(tetrahydropalmatine),四氫藥根 鹼(tetrahydrojatrorrhizine),黃柏鹼,木蘭花鹼,β-谷自甾醇。從其中分得小檗鹼。台灣黃檗莖和樹皮含小檗鹼,(columbamine),藥根鹼,掌葉防己鹼,黃柏鹼,芬氏定鹼(thalifendine),木蘭花鹼和唐松草芬寧鹼(thalphenine)。  
黃柏流浸膏腹腔注射,對小鼠的為2.7g/kg。黃柏鹼 腹腔注射 對小鼠的半數致死量為 69.5mg/kg。黃柏果揮髮油 灌胃 對小鼠的 半數致死量為 6.683±0.656g/kg。  
1.《別錄》:黃檗,生漢中山谷及永昌。
2. 陶弘景: (黃檗),今出邵陵者,輕薄色深為勝。 出東山者,厚而色淺,其根於道家入木芝品,今人不知取服之。又有一種小樹,狀如,其皮黃而苦,俗呼為子檗,亦主。又一種小樹,多刺,皮亦黃,亦主口瘡。
3.《蜀本草》:《圖經》雲,黃檗,樹高數文,葉似,亦如,皮黃,其根如松下。今所在有,本出房、商、合等州山谷。皮緊厚二、三分,鮮黃者上。二月五月采皮,日干。
4.《本草圖經》:檗木,黃檗也,今處處有之,以蜀中者為佳。五月六月采皮,去皺粗暴干用。其根名檀桓。
5.《綱目》:檗木,名義未詳。《》言檗木及根,不言檗皮,豈古時木與皮通用乎。  
1. 《醫學啟源》:黃檗,治膀胱不足,諸痿厥,腰無力,於湯中加用,使兩膝中氣力湧出,痿軟即時去矣二制治上焦,單制治中焦,不制治下焦也。
2.:黃檗、蒼朮,乃治痿要藥,凡去下焦濕熱作腫及痛,並膀胱有火邪,並及黃澀者,並用酒洗黃檗、知母為君,茯苓、為佐。凡小便不通而者,邪熱在氣分,肺中伏熱不能生水,是絕小便之源也,法當用氣味俱薄淡滲之藥,、澤瀉之類,瀉而清肺金,滋水之化源。若邪熱在下焦,不渴而小便不通者,乃《》所謂無陰則陽無以生,無陽則陰無以化,膀胱者,藏焉,則能出矣。法當用氣味俱厚,陰中之陰藥治之,黃檗、知母是也。長安王善夫病小便不通,漸成中滿,腹堅如石,腳腿裂破出水,雙睛凸出,飲食不下,痛苦不可名狀,治滿利小便滲泄之藥服遍矣,予診之曰,此乃毒養太過,膏粱積熱損傷腎水,致膀胱久而乾涸,小便不化,火又逆上,而為嘔噦。《》所謂關則不得小便,格則吐逆者。潔古老人言熱在下焦,但治下焦,其病必愈。遂處以北方所化大苦寒之藥,黃檗、知母各一兩,酒洗焙碾,一錢為引,熟如芡子大,每服二百丸,沸湯下,少時如刀刺火燒之狀,溺如瀑泉湧出,床下成流,顧盼之間,消散。《內經》雲,熱者寒之,腎惡燥,急食辛以潤之。以黃檗之苦寒補水涸燥為君,知母之苦寒瀉腎火為佐,肉桂辛熱為使,寒因熱用也。
3.《本草衍義補遺》 :檗皮,走手厥陰,而有瀉火之功。配,治口瘡有奇功。
:黃檗,走至陰,有瀉火補陰之功,非陰中之火,不可用也。得知母滋陰降火,得蒼朮。
5.《本草》 :黃檗,足少陰劑,腎苦燥,故腎停濕也,梔子、黃芩入肺,黃連入心,黃檗入腎,所歸,各從其類也。《活人書》解毒湯,上下內外通治之。
6.《醫學入門》 :黃檗,治眼赤、鼻皶、及癰疽發背,臍瘡亦用。東垣雲,焦隱伏之龍火,安上出虛噦之,單治而能補腎不足,生用而能補陰痿厥,凡下體有濕,腫痛,及膀胱有水,小便黃,小腹虛痛者,必用之,兼治肌熱,內傷骨熱,失血遺精。抑考黃連入心,梔、芩入肺,黃柏入腎,腎苦燥停濕,柏味微辛而能潤燥,性利下面能除濕,故為腎經主藥。然《本經》謂其主熱者,蓋相火狂越上沖,乾涸,五臟皆火,以上諸症,皆火之所為,濕亦火之郁而成也,用以瀉火則腎水自固,而無狂越漏泄之患,所謂補腎者,亦此意也。丹溪謂腎家無火,而兩尺脈微或左尺獨旺者,皆不宜用,惟兩尺脈俱旺者最宜。
7.《綱目》:古書言知母佐黃檗滋陰降火,有金水之義,黃檗無知母,猶水母之無蝦也。蓋黃檗能治膀胱中之火,知母能清肺金,滋腎水之化源,故潔古、東垣、丹溪皆以為滋陰降火要藥,上古所未言也。蓋氣為陽,血為陰,邪火煎熬,則陰血漸涸,故火動之病須之,然必少壯氣盛能食者,用之相宜,若,而邪火熾盛者,久服則有寒中之變。近時虛損及縱慾求嗣之人用補陰藥,往往以此二味為君,日日服餌,降令太過,脾胃受傷,真陽暗損,精氣不暖,致生他病。蓋不知此物苦寒而滑滲,且苦味久服,有反從火化之害,故葉氏《醫學統旨》有加知母、黃檗,久服傷胃,不能生陰之戒。生用則降實火,熟用則不傷胃,酒制則治上,鹽制則治下,蜜制則治中。
8.《本草經疏》:黃檗,主五臟腸胃中結熱。蓋陰不足,則熱始結於腸胃;黃癉雖由濕熱,然必發於真陰不足之人;腸痔漏,亦皆濕熱傷血所致;泄痢者,滯下也,亦濕熱干犯腸胃之病;女子漏下赤白,陰傷,皆濕熱乘陰虛流客下部而成;膚熱赤起,目熱赤痛口瘡,皆陰虛所生病也。以至陰之氣,補至陰之不足,虛則補之,以類相從,故陰回熱解,濕燥而諸證自除矣。乃之要藥,專治明虛生諸證,功烈甚偉,非常藥可比也。
9.《本草正》:黃檗,性寒潤降,去火最速,丹溪言其制伏龍火,補腎強陰,然龍火豈沉寒可除,水枯豈苦劣可補,陰虛水竭,得降愈亡,撲滅元陽,莫此為甚,水未枯而火盛者,用以抽薪則可,水既竭而枯熱者,用以補陰實難,當局者慎勿認為補劑。予嘗聞之丹溪曰,君火,可以直折,黃連之屬可以制之;相火,當從其性而伏之,惟黃柏之屬可以降之。按此議論若有高見,而實矯強之甚。夫所謂從其性者,即《內經》從治之說也,《經》曰:正者,從者。正治者,謂以水制火,以寒治熱也;從治者,謂以火濟火,以熱治熱也;亦所謂甘溫除大熱也,豈以黃連便是正治,黃柏便是從治乎?即曰黃連主,黃柏主腎火,然以便血、者,俱宜黃連,又豈非膀胱、下部藥乎?治舌瘡口瘡者,俱宜黃拍,又豈非心、脾上部藥乎?總之,黃連、黃柏均以大苦大寒之性,而曰黃連為水,黃柏非水,黃連為瀉,黃柏為補,豈理也哉?
10.《藥品化義》:黃柏,味苦入骨,是以降火能自頂至踵,淪膚徹髓,無不周到,專瀉腎與膀胱之火。蓋腎屬寒水,水多則慚消,涸竭則變熱。若氣從臍下起者,陰火也。《內經》曰,腎欲堅,以苦堅之,堅即為補,丹溪以此一味名,用鹽水制,使鹽以入腎,主降陰火以救腎水。用蜜湯拌炒,取其戀膈而不驟下,治、目痛口瘡諸症。單炒褐色,治腸紅痔漏,遺精白濁,濕熱黃疸。又膀胱熱,臍腹內痛,凡屬相火,用此折之,腎自堅固,而無旁盪之患。因味苦能走骨,能沉下,用酒拌炒,調服,領入血分,治節走痛,足膝酸疼無力,遍身惡瘡及腳氣攻沖。嘔逆,陰虛血熱,火氣於足者,蓋此一味,名潛行散,能散陰中之火,亦能安蛔蟲,以苦降之之義也。
11.《本經逢原》:黃柏,生用降實火,酒制治陰火上炎,鹽制治下焦之火,姜制治中焦痰火,炒黑治濕熱,鹽酒炒黑制虛火,陰虛火盛戴陽,汁制。
12.《長沙藥解》:黃柏,泄己土之濕熱,清乙木之鬱蒸,調熱利下重,理黃疸、、。用之治傷寒,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食即吐蛔,以木郁則蟲化,郁沖而生上熱,黃柏泄郁升之上熱,而殺蛔蟲也。用之治熱利下重者,以木郁則利作,郁陷而生下熱,黃柏泄郁陷之下熱,而舉重墜也。《》用之治,身黃者;大黃湯用之治黃疸腹滿小便不利者;以乙木濕陷,不能疏泄,郁生下熱,傳於膀胱,水竅不開,溢於,則身黃腹滿而發熱,黃柏泄濕熱而清膀胱也。陽衰土濕,乙木不達,抑遏面生濕熱,沖於胃口,則心中疼熱;陷於大腸,則熱利下重;郁於膀胱,淫於肌膚,則腹滿身黃。黃柏苦寒迅利,脾而泄濕熱,清膀胱而排瘀濁,殊有捷效。最瀉肝、腎、脾、胃之陽,後世以此為滋陰補水之劑,誤人多。
13.《得配本草》:以黃柏補水,以其能清自下泛上之陰火,火清則水得堅凝,不補而補也。蓋陰中邪火,本非命門之真火,不妨用苦寒者除之,若腎中真水不足,水中之真火虛浮於上,宜用二地以滋之,水足火自歸臟也。如誤服知、相,水愈燥而火愈炎,反成孤陽飛越,莫可救矣。命門之火,安其位為生生之少火,出其位則為爍陰食氣之壯火,是畏火也,非急除之不可,、在所必需。然少火出位,失水之源,用川柏之苦燥,不若丹皮之辛潤,為無傷於真陰也。
14.《本草求真》:黃檗,昔人同知母用於中,名為知檗八味丸,又用知、檗各一兩,酒洗焙研入桂,名為,謂其可滋真陰,此說一出,而天下翕然宗之,以至於今,牢不可破。返知黃檗性稟至陰,味苦性寒,行隆冬肅殺之令,故獨入少陰瀉火,入膀胱瀉熱。凡病人團火亢而見骨蒸勞熱,目赤,,及濕熱為病而見諸痿癱瘓,水瀉熱利,黃疸,,漏下赤白,與乎諸痛瘡癢,蛔蟲內攻,診其尺果洪大,按之而有力,可炒黑暫用,使其濕熱順流而下,陰火因而潛伏,則陰不受煎熬,而陰乃得長矣,非謂真陰虛損,服此即有滋潤之力也。故於實火財宜,而於虛火,則徒有損而無益。陰寒之性,能損人氣,減人食,命門真元之火,一見而消亡,脾胃運行之職,一見而沮喪,既虛,又用蓄寒,遏絕生機,莫此為甚。
15.《重慶堂隨筆》 :黃檗之功,昔人已詳之矣,或竟毒藥,痛戒勿用, 毋乃議藥不議病之陋習耶?《經》言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凡下部不堅之病多矣,如莖痿、遺濁、帶漏、痿躄、、瀉痢諸症,今人不察病情,但從治之,而不知大半屬於虛熱也。蓋下焦多濕, 始因陰虛火盛而濕漸化熱,繼則濕熱阻夫氣化,反耗,遂成不堅之病,皆黃檗之專司也,去其蝕陰之病,正是保全生氣,誰謂苦寒無益於生氣哉蓋黃檗治下焦濕熱諸證,正與治下焦寒濕諸證為對待。  
定植15-20年採收,5月上旬至6月上旬,用半環剝或環剝、砍樹剝皮等方法剝皮。目前多用環剝,可在夏初的陰天,日平均溫度在22-26℃左右,此時形成層活動旺盛,再生樹皮容易。選健壯無病蟲害的植株,用刀在樹段的上下兩端分別圍繞樹榦壞割一圈,再縱割一刀,切割深度以不損傷形成層為度,然後將樹皮剝下,噴10×10-6,再把略長於樹段的小竹竿縛在樹段上,以免塑料薄膜接觸形成層,外面再包塑料薄膜兩層,可促使再生新樹皮;第2、3年連續剝皮,但產量略低於第1年。注意剝皮後一定要加強培育管理,使樹勢很快,否則會出現衰退現象。剝下的皮,趁鮮刮掉粗皮,曬至半干,再疊成堆,用石板壓平,再曬至全乾。
資源分布:
1.分布於東北及華北。
2.分布於陝西南部、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廣西等地。  
①治小兒熱痢下血: 黃檗半兩,藥四錢。上同為細末,飯和丸,大。每服一、二十丸,食前米飲下,大者加丸數。 (《閻氏小兒方論》)
②治: 黃柏300克,450克,300克。將翻白草、秦皮全部及黃柏200克,共水煎兩次,合併煎液,用文火濃縮成膏狀,將剩餘100克黃柏研細粉加入膏中,攪勻,低溫烘乾,研細粉。每服一、二克,日三次。(遼寧《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③治妊娠及產後: 黃檗一斤,黃連一升,梔子二十枚。上三味,細切,以水五升,漬一宿,煮三沸,服一升,一日夜令盡。嘔者加一把,二兩。 (《》)
④治小兒熱瀉: 黃檗,焙為末,用米湯和丸粟米大。每服一、二十丸,米湯下。(《十全博救方》)
⑤治消渴尿多能食: 黃檗一斤,水一升,煮三、五沸,渴即飲之,恣飲數日。(《獨行方》)
⑥治傷寒身黃,發熱: 肥子十五個(擘),甘草一兩(炙),黃柏二兩。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溫再服。 (《》梔子柏皮湯)
⑦治,因濕熱者: 黃檗(炒)、蒼朮(米泔浸、炒)。上二味為末,沸湯入薑汁調服。二物皆有雄壯之氣,氣實者,加酒少許佐之。(《》)
⑧治熱甚夢泄,怔忪恍忽,膈壅舌干:黃檗(去粗皮)一兩。搗羅為末,入一錢匕,同研勻,煉蜜和丸如大。每服一丸至十九丸,濃煎湯下。(《聖濟總錄》)
⑨治白淫,夢泄遺精及滑出而不收: 黃檗一斤(放新瓦上燒令通赤為度),真蛤粉一斤。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 空心酒下。 (《素問病機保命集》丸)
⑩治,腰酸: 黃柏三錢,蒼朮四錢,三十粒,加水2000毫升,煎至600毫升。每次100毫升,一日三次,二日服完。〔《中級醫刊》(3)∶177,1966〕
11.降陰火、補腎水: 黃檗(炒褐色)、知母(酒浸,炒)各四兩,(酒蒸)、(酥炙)各六兩。上為末,豬脊髓、密丸。服七十丸,空心鹽白湯下。(《丹溪心法》大補丸)
12.,水: 黃檗三兩,一兩半,甘草一兩。上為細末,稀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半兩,切碎,用酒一大盞,浸一宿,次日早空心煎三、四沸,去滓,以清酒送下。 (《》丹)
13.治時行赤目: 黃檗,去粗皮,為末,濕紙包裹,黃泥固,煨乾。每用一彈子大,紗帕包之,浸水一盞,飯上蒸熟,乘熱熏洗。一丸可用三、五次。(《龍木論》湯)
14.治小兒蓐內赤眼:黃檗,以乳浸,點。(《小品方》)
15.治口中及舌上生瘡: 搗黃檗含之。 (《千金方》)
16.治小兒: 黃檗,以漬取,細細上。(《千金方》 )
17.治口疳臭爛: 黃檗五錢,三錢。共為未摻之,去涎,愈。 (《小品方》)
18.治唇瘡痛癢: 黃檗末, 以野薔薇根搗汁調塗。 (《聖濟總錄》)
19.治肺壅,鼻中生瘡,腫痛: 黃檗、等分。搗羅為末,以豬脂調敷之。(《聖惠方》)
20、治奶發,諸癰疽發背及妒乳: 搗黃檗末,篩,和,厚塗之。干,復易。(《補缺肘後方》)
21.治癰疽腫毒: 黃檗皮(炒)、(炮)等分。為未調塗之,留頭,頻以米浴泔潤濕。 (《瀕湖集簡方》)
22.治男子陰瘡損爛: 一、煮黃檗洗之,又塗之。二、黃連、黃檗等分,末之,煮肥豬肉汁,漬瘡訖,粉之。 (《補缺肘後方》)
23.治小兒臍瘡不合: 黃檗末塗之。 (《子母秘錄》)24.治小兒膿瘡,遍身不幹: 黃檗末, 入桔礬少許摻之。(《簡便單方》)  
,胃弱食少者忌服。
1.《本草經集注》:惡。
2.《本草經疏》:兩虛之入,病兼脾胃薄弱,飲食少進及食不消,或兼泄瀉,或惡冷物及好熱食;腎虛天明作泄;,;冷痛,寒;,發熱,停滯,產後血虛發熱,金瘡發熱;癰疽潰後發熱,發熱,陰虛小水不利,痘後脾虛小水不利,血虛不得眠,血虛煩躁,脾陰不足作泄等證,法咸忌之。
出自A+醫學百科 「黃柏」條目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黃柏」的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盐黄柏的功效与作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