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游庐山因由的经过前四句

董恩林:苏东坡游历阳新、庐山考――以《兴国州志》所载为例-宋史研究资讯
董恩林:苏东坡游历阳新、庐山考――以《兴国州志》所载为例作者:宋史研究资讯 / 公众号:songshiyanjiu发表时间 :作者简介:董恩林,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几年整理《兴国州志》,发现里面有不少关于宋代大文豪苏轼从黄州赴筠州(今江西高安县)探视其弟苏辙,途经兴国州(今湖北阳新县)、游庐山的资料,再检有关苏轼的年谱、研究论文等,有关这一段经历,或语焉不详,或间有谬误。更有甚者如周九成先生在《苏轼游山赴筠先后谈》一文,对苏轼自黄州赴筠州看望其弟苏辙的过程中究竟是先登庐山还是先去了筠州再回来登庐山的两种不同意见作了“赴筠先于游山”的判断,并否定了苏轼游历兴国州的可能。他提出了四点立论根据:一是苏轼自黄赴筠行程中从庐山到建昌(今江西永修县)到兴国六七百里路程只有七天时间根本没有足够时间登庐山游玩,更不可能游历兴国州;二是以苏轼《书刘道纯诗后叙》云:“与高安刘格道纯,同游庐山简寂观(庐山香炉峰之西),道纯诵此诗,请书之石。”落款是“元丰七年五月十九汝州团练副使苏轼和仲”,由此断定五月中下旬苏轼正在庐山上游览;三是以苏轼写信给他友人说他要“自德安(今江西德安)径赴栖贤”。栖贤寺在庐山南,德安又在栖贤南约百里,位于九江至洪州(今江西南昌)大道上,是苏轼赴筠后返回九江的必经之地,故可断定苏轼是从“筠州还”后由山南开始游庐山的。四是苏轼赴筠是为了与其弟商量“进退大事”,从事情轻重缓急来看,也应该是先赴筠再游庐山。众所周知,苏轼(年)是北宋一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极喜旅游的大文豪,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样样皆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但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遇贬谪。从元丰三年(1080年)到七年(1084年)五年间贬任黄州团练副使,则是他一生中屡受贬谪的第一次。这五年中,正当中年的苏轼游遍了鄂东的山山水水,留下了大量诗词文章。七年三月初,朝廷下诏调苏轼为汝州团练副使,四月初苏轼离开黄州,打算先去江西筠州(今江西高安县)看看他弟弟苏辙,再去赴任。学者们对他在黄州五年的游踪作了很多研究与叙述。但包括南宋王宗稷所编《东坡先生年谱》在内都没有对苏东坡游历兴国州(辖大冶、通山、阳新三县,故治即今阳新县城)之行作过详细探索。正史中有关这类旅游内容,往往一笔带过,而在中国古代十分重视知识、尊重学者的背景下,地方志对苏轼这样的大文豪则不惜笔墨,言行必录。湖北省阳新县所存明清《兴国州志》有关苏轼游历阳新、庐山的资料颇丰,特别是载有南宋著名学者王质的一篇《东坡先生祠堂记》,对苏轼从黄州赴筠途中游历阳新、庐山等地的历程作了详细描述,为正史及其他野史所未详,可以解开苏轼如何游历阳新、庐山的疑惑,证之周边县志野史,无不契合。一王质(年)是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文学家,其先祖为郓州(今山东郓城)人,后因先人在兴国州做官而定居下来,《宋史》卷三九五有其传。王质博通经史,善属文章,一生虽短,诗文却丰,可惜大半失传,如今能看到的只有《雪山集》16卷、《诗总闻》20卷、《绍陶录》2卷等少数几种。其中,《雪山集》40卷,原书已佚,由清代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十六卷。王质《东坡先生祠堂记》载《雪山集》卷七,全文对苏东坡于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一日离开黄州去江西筠州看其弟弟苏辙,途经兴国州,被邀请游历兴国州诸景点的事情经过以及由兴国州赴江西筠州的路径作了比较细致的回溯。兹引录如下:先生以元丰七年别黄,见诗‘桑下岂无三宿恋,尊前聊为一身归’者是,见词‘好在堂前杨柳,应念我,莫剪柔柯’者是,今载《集》。杨元素起为富川,闻先生自黄移汝,欲顺大江、逆西江适筠见子由,令富川弟子员李翔要先生道富川,《满庭芳序》所谓‘会李仲览自江南来’者是,今藏下雉李氏。先生自临皋渡武昌,见诗‘清风度水月衔山’者是,今载《集》;见词‘高安更过几重山’者是,今藏磁湖陈氏。先生至富川,见诗‘吾曹总为长江老’者是,今传富川;见词‘绿槐高柳咽新蝉’者是,今载《集》,且藏下雉李氏。先生自富川趣高安,与元素浓醉解别,不及石田已暮,见诗‘惟见孤萤自开阖’者是,今载《集》;见词‘过湖携手屡沾襟’者是,今传富川。前三十年,一妪尚及见修躯:黧面,衣短绿衫,才及膝,曳杖,谒士民家无择,每微醉辄浪适,驩相迎曰‘苏学士来’,来则呼纸作字,无多;饮少已倾斜,高歌,不甚着调;薄睡即醒,书一士人家璧云‘惟陈季常不肯去,要至庐山而返,若为山神留住,必怒我’;书一民家户云‘借得西寺《法华经》,其僧欲见遗,吾云汝须得,我不须得’,今传富川。先生至京师,入禁林,犹不忘此土,见“书都下,全无佳思。坐念公家,水轩蒲莲,岂可复见”,今藏下雉李氏。吾庐切与蒲莲相邻,以小词从事。钦惟元丰,矫楺琢磨,先生于江湖之间五年,不如是,奚以为?先生去齐安(即今湖北黄州)以四月一日,至富川以七日,去以十日,至庐山以十五日,至高(安)(今江西高安县,即古筠州府治)以五月一日,去以十一日。至吴楚、梁宋、河朔、交广,又十七年。不必考,亦不忍考。这篇祠堂记起笔突兀,可能开头部分有缺。但有关苏轼离黄赴汝,途经兴国顺游庐山的记载首尾完具。全文分三段,以不同方式回溯了苏东坡从黄州赴江西筠州过程中游历阳新的移动足迹。第一段从苏东坡写下的诗词中爬梳其离开黄州至筠州的时间、原因与过程,第二段则是通过口碑资料得来的有关苏轼在阳新石田驿游观的点滴经过,第三段则将苏东坡自黄至筠的时间、路线作了清晰归纳与描画。试结合其他资料分析如下:元丰七年四月一日,在黄州宴别黄州友人,兴国军弟子员李仲览正好赶上。苏轼遵朝廷诏令,准备于四月初离开黄州,沿江东下,到江西筠州与其弟苏辙辞别,再去汝州上任。时任兴国军知军杨绘(字元素)是四川绵竹人,与苏轼既是同乡又是挚友,年龄也大约相仿,为人鲠直,博富才华,此前官至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因得罪王安石,被贬兴国军知军。苏轼居黄五年,与元素有密切的书信来往。如今杨绘得知苏轼要沿江东下去筠州,自然不会放过与之见面叙旧的机会,便派弟子员李仲览专程前往黄州邀请苏轼沿江东下时途经兴国一游。《东坡词》载有苏轼《满庭芳》序:“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自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可见,四月一日,苏轼在雪堂饯别邻里好友,兴国弟子李仲览恰好来到,便吟《满庭芳》词书赠李仲览。“好在堂前杨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傳語江南父老,時與?漁蓑”即其词下阕之句。次年,李仲览登进士第,深藏东坡墨宝,南宋王之道《相山集》载有《跋李仲览所蔵东坡满庭芳法帖》,谓“吾观李公仲览之从先生游,初非有求,徒以慕先生之髙风,乃至于此,想其心亦固断之天地、质之鬼神,正复以此获罪上下无所憾恨者,是岂小丈夫之所为哉?先生喜公诗,至谓‘气节刚迈,读之使人肃然自失’,逮其还朝,遇公于富川,又书异时黄冈所制长短句以遗公。公之于先生亦至矣,而先生之所以待公盖不薄也。”李仲览又筑怀坡楼以纪念苏轼,元许有壬《至正集》载有《怀坡楼记》,谓苏东坡“自黄移汝也,访黄门公于筠,道兴国,访太守杨元素,谒李仲覧,识嵗月于璧,宿石田驿南野人舍,有诗。”但《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一百零八录苏轼跋:“独潘邠老与弟大观,复求书《赤壁》二赋,余欲为书《归去来辞》,大观砻石欲并得焉,余性不奈小楷,强应其意,然迟余行数日矣。” 又应黄州安国寺寺僧继连请求作《黄州安国寺记》,谓“余将有临汝之行。连曰‘寺未有记”,具石请记之。”时间落款是四月六日。七日,苏轼又有《记张君宜医》的笔记。又《参寥集·留别雪堂呈子瞻》诗有云:“主人今是天涯客,明日孤帆下森茫”。可见,苏轼行前宴别好友,相互诗文唱酬的活动较多。这说明苏轼四月一日后并没有立即离开黄州,而是为了完成这些朋友的“文债”而迁延了数日,最早应该是四月七日后才离开黄州。苏轼离开黄州,不是沿江东下,而是从黄州临皋亭乘船渡江到达武昌(今鄂州),又是一番访友宴别,诗酒唱和,而且黄州一干朋友随从至鄂州。“清风弄水月衔山”即其《过江夜行武昌山闻黄州鼔角》律诗的第一句,后即“幽人夜渡天王岘;黄州鼓角亦多情,送我南来不辞远”,暗寓友人相送至鄂州、自己则感其多情的意味。其《岐亭》诗序谓:“七年四月,余量移汝州,自江淮徂雒,送者皆止慈湖,而季常独至九江,乃复用前韵,通为五篇以赠之。[[7]]可以想象,苏轼离开黄州到鄂州时,同行送至鄂州下游今黄石磁湖的友人不少,而陈季常则一直陪送到九江。陈季常,名慥,号方山子,也是苏轼同乡与挚友,略小于苏轼,苏轼曾在其父陈公弼(字希亮)知陕西凤翔府时任签判三年,因之两人诗酒奉和、同游同猎,成为至交,其交情比于杨绘远远过之。其所题《陈季常见过》诗谓“但愿长如此,来往一生同”,其《歧亭》诗序又谓“凡余在黄四年,三往见季常,而季常七来见余,盖相从百余日也”,两人深厚友谊于此可见一斑。正因为如此,苏轼专为其父子撰《陈公弼传》、《方山子传》。又《梁谿漫志》卷四《东坡缘在东南》载:东坡“谪居于黄凡五年,移汝既去,黄夜行武昌山上,回望东坡,闻黄州鼓角,凄然泣下”。又考苏轼《跋先君书送吴职方引》云:“轼自黄迁于汝,舟过慈湖,子上昆仲出此文相示,乃泣而书之。元丰七年四月十四日。”则苏轼自四月七日后离开黄州到鄂州,至十四日始到慈湖。慈湖即今黄石市区之磁湖,位于长江边,在黄州与阳新之间,是从黄州沿长江东下赴阳新的必经之路,与鄂州陆路相距约35公里,水路则可能多一倍路程,因为长江水道自武汉阳逻折而南下,到了鄂州、黄州地界后,又折转向东,然后再折转南下到黄石,形成一个大弯道。故从鄂州乘船东下,可能至少需要一天时间才能到慈湖。这样算来,苏轼最晚是四月十三日离开鄂州的,在鄂州停留了约一周时间。而孔凡礼先生所撰《苏轼年谱》(中华书局1998年版)是将苏轼游慈湖放在游阳新之后,显然失检。四月七日,乘船东下,直达阳新富池口。黄石磁湖到阳新富池口水路不足百里,顺风顺水,一日足可到达。在兴国州留宿三天,第一天即四月八日,应该是在州城内及周边游览。《兴国州志》卷八载:唐狄梁公碑。注云:“宋刻石学宫,其时苏东坡来访李仲览,为书范文正公撰文。以狄之忠、范之文、苏之书,称为三绝碑云。”这表明苏轼曾参观当时的州学宫,并因邀为狄梁公碑书写了范仲淹撰写的碑文。当时老百姓看到的苏轼形象是“黧面”,即面色黑里略带黄,说明苏轼肤色不是十分健康。穿短禄衫,刚刚到膝盖,拄一根拐杖,游观时随意进入士民家歇脚,并不刻意选择。饮酒不多,稍饮即微醉,微醉则失态浪适、高歌跑调,但薄睡即醒,不能沉酣。每逢此时则好提笔题辞,应了苏轼自己所说“山水穷绝处往往有轼题字”的话。所载第一段题辞“惟陈季常不肯去,要至庐山而返,若为山神留住,必怒我”告诉我们,其好友陈季常将跟随他到庐山,说明这段题辞是在去庐山前题写的,这表明其《歧亭》诗序和王宗稷《年谱》所谓“季常独至九江”实即陈季常跟随他上了庐山;第二段题辞“借得西寺《法华经》,其僧欲见遗,吾云汝须得,我不须得”中的“西寺”即鄂州寒溪西山寺,这是苏轼醉酒后回顾往事的调侃之辞。至于在阳新后面两天的游历经过,可以从《兴国州志》一些零散记载中窥斑见豹。如《兴国州志》卷二《山川》载:银山,治西北十五里,元时于此采银,明万历间复开银场,矿尽山崩,旋废。山麓有观,曰长寿。有乳公泉、龙王泉、朱砂崖、云谷、风穴、雪坡诸胜。苏东坡尝游此,大书“铁壁”二字,镌于崖石,今存。卷三又载:苏东坡铁壁墨迹在银山右峡口,“铁壁”二字镌悬崖间。银山正是笔者的家乡,从县城到银山,以当时的交通工具推算,往来一趟,加上登山游玩,没有一天时间是不可能的。故苏轼在阳新的三天时间里,有一天时间应该是在银山度过的。《祠堂记》中的“下雉”即阳新县在汉代的名称,故城在今阳新县枫林乡下池村。故孔凡礼先生《苏轼年谱》谓东坡在银山书“铁壁”二字为“传闻”、“下雉”或在大冶县,又属武断。五月十日,苏轼离开兴国州,从陆路去庐山,距离九十公里。中途曾登八脚山,夜宿石田驿,太守杨绘亲送于此,宾主大醉而别。苏轼《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人舍》律诗即当时所作:“溪上青山三百叠,快马轻衫来一抹;倚山修竹有人家,横道清泉知我渴;芒鞋竹杖自轻软,蒲荐松床亦香滑;夜深风露满中庭,惟见孤萤自开阖。”可见苏轼当时的交通工具是马或马车,登山则“芒鞋竹杖”。八脚山因苏轼一游后来改名“百叠山”。又如卷三载:“坡山,治东南七十里。峭壁十丈,顶平如楼,崭然出众山上,原名碧云山,东坡由兴国往江西筠州视其弟子由,經此登山,有掃石壁歌刻懸岩,因名。里人于此制茶,名坡山凤髓。”同卷又载:“苏学士洗墨池在坡山巅。石盆盛水,四时不竭,旧呼仙人盆,坡公来游,因改名。”苏轼一游此山,则山名、地名、盆名、茶名皆为之更名,足见当时苏东坡的声誉与魅力,也彰显出当时阳新民众对这位大文豪的敬慕之情。 经过几天的边走边游,苏轼于四月十五日到达庐山。其游庐山的情景可从其《初入庐山》三首诗中见得:“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自昔懐清赏,神游杳蔼间;如今不是梦,真个在庐山。”“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其《庐山二胜》序云:“余游庐山南北,得十五六奇胜,殆不可胜纪。”可见苏轼游观了庐山南北两坡,其二胜诗是《开先漱玉亭》《栖贤三峡桥》。二十四日参观庐山圆通禅院,其《庐山圆通禅院》诗序云:“圆通禅院,先君旧游也。四月二十四日晩至,宿焉。明日,忌日也,乃手写宝积献盖颂佛一偈,以赠长老仙公。”二十五日是苏轼父亲苏洵的忌日,苏轼当不会游山玩水,可能会在此地暂住一二天,一则遥祭其父,一则稍作休整,以便继续前往高安。其《记游庐山》说他游览庐山往来“十余日”,庐山距高安市180多公里,以当时交通工具计算,陆行四天应该可以到高安,则苏轼从四月十五日到五月一日十七天时间,游庐山,陆行至高安,时间上是宽松合适的。五月一日苏轼到达他弟弟苏辙所在的筠州治所高安县。直到五月十一日离开高安,在筠州“为留十日”。然后离开高安到南京,打算从运河北上去汝州。但到南京后,他上表请求暂居常州养病,得到批准,遂没有再北上汝州。从王质这篇祠堂记来看,苏轼由黄州到兴国再到江西筠州,一路上是边游山玩水边赶路的,不是日夜兼程的往前走。也正因为如此,苏轼才能够所过之处,到处留下许多墨宝诗篇,令今人不断为之憧憬。二江西兴国县与兴国州的混淆,可能是周九成先生致误的原因之一。笔者的家乡--阳新县在两汉称“下雉”,隋唐为永兴县、富川县。宋太平兴国二年,即公元977年,升为永兴军,第二年改称兴国军,管辖永兴、大冶、通山三县,归属于江南西道(后改称江西路),这是“兴国”一名的起始。同时,又将江西赣县七乡分出设为兴国县,历元、明、清、民国不变。而明代洪武九年(1376年)兴国军改称兴国州,废永兴县为州治,辖大冶、通山二县,归武昌府管辖。也就是说永兴县为兴国州直辖地,另辖大冶、通山二县,就像现在的黄石市既有自己的直辖各区,又下辖大冶、阳新二县一样。这样算来,永兴县名从公元598年开始使用,到1376年废止,使用了700多年。清代沿用明格局不变,兴国州仍然下辖大冶、通山二县。民国初改称阳新县,与大冶、通山两县分治,相沿至今。算起来,“兴国州”这一名称使用了500多年。所以,历史上的湖广兴国州与江西兴国县,一为州,一为县,不可淆而不辨;如今江西兴国县政府网竟也对此混而不论,把兴国州历史名人概说成其县名士,令人唏嘘。周九成先生可能就是没有弄清楚两者的关系,把“兴国”理解为江西“兴国县”来,当然就觉得苏东坡由湖北黄冈去江西筠州不可能路经“兴国”了。最后,我们可以来回答周九成先生判断苏轼自黄州赴筠州后再回游庐山并不可能游览兴国州所提出的四点根据。其一,阳新县距离南昌约200公里,庐山、永修在其间,阳新距庐山90公里,庐山距永修88公里,远没有周先生所说六七百里路程。其二,苏轼于四月十五日到达庐山,四月二十四日游圆通禅院只是苏轼游庐山的最后一站,并不是第一站,也就是说苏轼有足够的时间在赴筠途中游览庐山。其他几点理由,则读《东坡祠堂记》自然可破,无须赘言。日初稿2014年8月改定全文刊于罗家祥教授主编之《华中国学》2016年秋之卷(总第7卷),引用时请注明出处。感谢华中科技大学夏增民先生提供资料,图片来源于网络。平台为个人兴趣所建,发布所有内容不收取任何广告费用,欢迎提供资料!【编辑】仝相卿【来源】《华中国学》2016年秋之卷(总第7卷)宋史研究资讯欢迎订阅『宋史研究资讯』微信号:songshiyanjiu信箱:相关文章猜你喜欢 音乐美文共赏华西都市报大好河山原创阅读有书优选轻松学化妆术#统计代码过庐山下_过庐山下 苏轼_过庐山下赏析_过庐山下原文_过庐山下的意思_诗词大全_911查询
输入诗人姓名、诗词名称或某句诗词后点查询即可
过庐山下 过庐山下 苏轼 过庐山下赏析 过庐山下原文 过庐山下的意思 过庐山下全文 过庐山下出处 过庐山下苏轼 苏轼过庐山下
《过庐山下》
诗人 朝代 体裁
《过庐山下》乱云欲霾山,势与飘风南。群隮相应和,勇往争骖驔。可怜荟蔚中,时出紫翠岚。雁没失东岭,龙腾风西龛。一时供坐笑,百态变立谈。暴雨破坱圠,清飙扫浑酣。廓然归何处,陋矣安足戡。亭亭紫霄峰,窈窈白石庵。五老数松雪,只溪落天潭。虽云默祷应,顾有移文惭。
《过庐山下》作品评述《过庐山下》出自 《过庐山下》作品出处《过庐山下》出自
手机查看过庐山下原文,微信扫一扫页面右侧二维码,关注查询大全(微信号www911cha)后回复 SC59067 即可诗词大全为您提供过庐山下,过庐山下 苏轼,过庐山下赏析,过庐山下原文,过庐山下的意思,过庐山下全文,过庐山下出处,过庐山下苏轼,苏轼过庐山下.乱云欲霾山,势与飘风南。群隮相应和,勇往争骖驔。可怜荟蔚中,时出紫翠岚。雁没失东岭,龙腾风西龛。一时供坐笑,百态变立谈。暴雨破坱
诗词按朝代
诗词按体裁
诗人按朝代
诗人按拼音
别人正在查
911查询 全部查询 网址:
(共20个)占卜求签
(共17个)民俗文化
(共16个)交通出行
(共10个)学习应用
(共26个)休闲娱乐
(共10个)站长工具
(共8个)身体健康
&2017  京ICP备号-6 京公网安备30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自昔怀清赏,神游杳霭间。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无人识故侯。登庐山怀李十使君渤读书庐山中,作郡庐山下。平湖浸山脚,云峰对虚榭。红蕖纷欲落,白鸟时来下。犹思隐居胜,乱石惊湍泻。过庐山下乱云欲霾山,势与飘风南。群侪相应和,勇往事骖骠。可怜荟蔚中,时出紫翠岚。雁没失东岭,龙腾出西龛。一时供坐笑,百态变立谈。暴雨破坱圠,清飚扫浑涵。廓然归何处,陋矣安足戡。亭亭紫霄峰,窈窈白石庵。五老数松雪,双溪落天潭。虽云默祷应,已有移文惭。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过圆通寺石耳峰头路接天,梵音堂下月临泉。此生初饮庐山水,他日徒参雪窦禅。袖里宝书犹未出,梦中飞盖已先传。何人更识嵇中散,野鹤昂藏未见仙。
阅读(1844)|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苏轼过庐山的五首游记诗',
blogAbstract:'初入庐山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blogTag:'苏轼',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8,
publishTime:4,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5,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欢迎来到小故事作文频道!专注中小学生作文
您现在的位置:&>&&>&苏轼
篇一:游 庐 山  今年暑假,我们一家去了梦寐以求的庐山。苏轼有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要
去揭开庐山的神秘面纱,看看她的真面目。  庐山的山清秀俊美,庐山的湖碧水微澜、清澈见底。庐山有数不胜数的名胜古……[]
篇一:庐山之旅  7月30日,我和爸爸妈妈准备到庐山游玩,一大早我们就从九江市出发了,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路程我们 到 达了美丽的庐山。  庐山天气凉爽,我们换上长袖衫、长裤开始了庐山之旅。  没来庐山之前从网上得知,庐山变化无常……[]
篇一:走出庐山――完善自己  当我读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的《题西林壁》时,我心有澎湃。  我们在看下象棋时,当棋手不清楚状况的时候,而旁观者最为清楚,当旁观者一点拨,就恍然大悟。正所
谓是“当局者迷,……[]
篇一:公开课有感 蔡怡
  秋风暖暖地吹着,大地上一片金黄,坐在教室等待公开课到来的我们,不禁想起了北宋苏轼的一首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两句诗赞美了秋天的美景,勉励大家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追……[]
篇一:《题西林壁》读后感
林玮凡  这几天,我学了一首诗,名叫――题西林壁,它是苏轼写的诗这首诗是描述庐山的景色,描写从各种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色各不相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思是从正面看庐山像山岭……[]
篇一:读《水调歌头》有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没有苏轼把酒问青天的豪爽,我也没有苏轼对月宫的丰富想象,但每当我走在大学校园里,抬头望到天上的明月时,明月就像有意似的,总让我回想起……[]
篇一:又是一年中秋节  又是一年金秋到,我喜欢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团圆的节日,秋高气爽,金桂飘香……  每到中秋,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苏轼的词《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篇一:游西湖
莫怡凡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古代大诗人苏轼对西湖由衷的赞美,更激发了我对这“人间天堂”的浓浓向往。  所以,当妈妈提出带我去西湖旅游的建议时,我理所当然地一蹦三尺高,不假思索地答应了。……[]
篇一:我是一个书迷
黄楚荧  如果你问我是一个什么迷?那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我是一个书迷!  我是一个书迷,是被家人、朋友、老师公认的“书迷”。不过我还是挺自豪的。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宋朝伟大诗……[]
篇一:美丽的西湖
魏倩兮   我生活在杭州,这里有美丽的西湖。西湖的美让世界各地的人都知道有这样一个美丽的胡。正像苏轼所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妆总相宜。”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西湖的美就像西施一样动人。   春天的西湖……[]
篇一:庐山一日游   我想大家都知道庐山这地方吧!想起苏轼写的那首诗,真让我陶醉。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将庐山这美丽的地方。  站在庐山脚下便想起苏轼写的那首故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呀,庐山多么的大,站在庐山的……[]
篇一:见证 张东辉
  珍珠,圆润剔透,见证了贝壳的辛苦;黑夜,凄冷阴暗,见证了一现的昙花……  ――题记  翻开中国的历史,有太多太多的杰出人物活跃其中。苏武、司马迁、杜甫、苏轼、林则徐、秋瑾……一代代、一批批的仁人志……[]
篇一:我眼中的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来自一千年前的吟唱穿越时空隧道,久久地回响在我的耳边。我闭上双眼,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天地茫茫,烟雨苍苍,滚滚长江向东一泻千里。惊涛拍岸,江边,一位高冠长……[]
篇一:一次买书的经历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轼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所以我非常喜爱看书。  在课堂上老师推荐了一本书《皮皮鲁传》,我准备自己买这本书。星期六的下午雨过天晴,微风习习。我拿……[]
篇一:我眼中的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中包含着一种雄壮之气;“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却有一种无比的哀愁。我们最近在背宋词,之前在背唐诗,什么李白、杜甫、李煜、潘阆、高适、苏轼……但我们不得不提到一……[]
篇一:幸福
吴楠  幸福是什么,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是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崇高境地,还是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尚情操。其实幸福很简单,它就在我们身旁。  曾经听过这……[]
篇一:苏轼我想对你说  苏轼,我想对你说:你曾是文坛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你的为人和作品深为世人倾倒。  你也曾是一个口出狂言的少年,颇为自负地在自己书房前贴了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你可知,天下有多……[]
篇一:苏轼我想对你说  秋天总是来的毫无防备,高远又略显空洞的苍穹也越发忧伤,正在此时,那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浮现在脑海,于是心如潮水,突然有好多话想对想对你说,苏轼。  你究竟是怎样的一代文人,你那高……[]
篇一:苏轼我想对你说   你是多么的令人敬佩,你虽多次被贬,却不乏坚韧和乐观的人生态度,从你身上,我学会了坚韧和不拔;从你身上,我学会了乐观和豁达;从你身上,我学会了理想和艰辛。你是我的榜样,你是中国亿万人的榜样,你的精神……[]
篇一:苏轼我想对你说  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磨难。而这些挫折、磨难会是让人意志坚强的踏板。但很多人没有战胜困难,而你做到了。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事让人苦恼,但是以乐观的态度看待一切事情就不会变得不同,因为知足是最……[]
篇一:我心中的苏轼  苏轼,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一生极为动荡,正是这种人生孕造出了苏轼的许多特点,比如乐观开朗、勤奋好学……  在平日里,我们读书,一般都是只看书的表面,从来不会深入思考。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道理。但……[]
篇一:我心中的苏轼
胡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来自一千年前的吟唱穿越时空隧道,久久地回响在我的耳边。我闭上双眼,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天地茫茫,烟雨苍苍,滚滚长江向东一泻千里。惊涛拍岸,江边,一位……[]
篇一:读书3分钟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说过:“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普希金说过:“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关于读书的……[]
篇一:庐山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这次你们游庐山的导游。我叫陈可心,大家可以叫我小可,也可以叫我陈导游。大家听我念一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唐代大诗人苏轼没有揭开庐山的真面……[]
篇一:杭州西湖[300字] 应铮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是苏轼一首描写杭州西湖的诗,杭州西湖闻名中外。  春天,柳树梳好了长长的头发,小鸟在树上唱着歌:春天来了,春……[]
&&&1&&&&&&
09-0809-1009-0209-0709-0709-0709-0209-07
07-3006-0502-1706-0904-1301-1010-1210-1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轼眼中的庐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