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项检查正常,能做抗利尿激素左心功能测定正常值吗

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需要做的化验检查
  系指体内抗利尿激素(ADH)过量分泌,从而引起水钠代谢障碍,水潴留,尿钠增多及稀释性低钠血症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有原发性疾病的表现、低血钠轻症和重症的表现,以及水潴留引起的循环扩张和低钠血症所致的水中毒表现等。胸部X线摄片、头颅CT扫描、B超及脑脊液检查等,有助于诊断。  (1)血肌酐(Cr)、尿酸(UA)、尿素氮(BUN)等测定:血浆渗透压随血钠下降而降低,同时伴血液稀释表现,出现血肌酐(cr)、血尿酸(UA)、尿素氮(BUN)降低及钠、氯降低。  (2)血钠、尿钠测定:在血钠&125毫摩/升(mmol/L)时,尿钠&20毫摩/升,甚至可达80毫摩/升或以上,提示尿路失钠,同时伴尿渗透压增高。  (3)水负荷试验:本病患者排尿量小于饮水量的40%,尿渗透压大于血渗透压。此检测往往用于血钠&125毫摩/升(mmol/L),而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可疑患者。
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检查项:
(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毫摩/升(mmol/L)【正常值】成人一般为600~1000毫摩/升,平均800毫摩/升;最大范围为40~1400毫摩/升【临床意义】(1)升高:见于糖尿病等。(2)降低:见于尿崩症、阻塞性肾病、尿酸性肾病等。(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正常值】24小时内最大范围为1.003~1.035;一般为1.015~1.025;晨尿常在1.020左右【临床意义】(1)增高:常见于急性肾炎、糖尿病、失水及心功能不全。(2)降低:常见于慢性肾炎后期及尿崩症。(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正常值】平常膳食条件下,pH值为4.6~8.0,平均6.0【临床意义】(1)酸性尿(pH值小于5.0):常见于酸中毒,痛风,糖尿病,肾结核,肾炎,药物(氯化铵等)或食物(肉类、蛋类)影响等。(2)碱性尿(pH值大于8.0):常见于代谢性碱中毒,药物(碳酸氢钠)或食物(水果、蔬菜)影响等。(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毫摩/公斤&24小时尿(mmol/kg&24h尿)【正常值】成人,130~260毫摩/公斤&24小时尿;儿童,&5毫摩/公斤&24小时尿【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进食含钠过多的食物,严重的肾盂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病综合征,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碱中毒,摄入咖啡因、利尿剂、肝素、钾盐、大剂量孕酮等药物。(2)减低:见于进食含钠过少的食物,月经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腹泻,吸收不良,摄入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药物。(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毫摩/升(mmol/L)【正常值】离子电极法:135~145毫摩/升;火焰光度分析法:131~148毫摩/升;醋酸铀镁法:134.9~148毫摩/升。【临床意义】(1)增高:血清钠高于150毫摩/升时称高钠血症。见于严重脱水,大量出汗,高热,糖尿病性多尿,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如库欣综合征、醛固酮增多症)等。(2)减少:血清钠低于130毫摩/升时,为低钠血症。见于肾脏失钠,如肾皮质功能不全、重症肾盂肾炎、糖尿病;胃肠失钠,如胃肠道引流、呕吐及腹泻;抗利尿激素过多等。(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毫摩/升(mmol/L)【正常值】二乙酰乙肟法:2.86~7.14毫摩/升;脲酶钠试剂显色法:3.21~6.07毫摩/升。【临床意义】临床上,尿素氮(BUN)测定可作为肾功能损害程度及疗效观察的指标。(1)增高:见于肾小球疾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导致肾血流量减少的非肾性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休克、严重脱水、严重烧伤等;尿路阻塞性疾病,如前列腺肥大、输尿管结石等;还有严重腹膜炎、高热、上消化道出血、白血病等。(2)降低:见于急性黄色肝萎缩、严重中毒性肝炎、肝硬化等。(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微摩/升(&mol/L)【正常值】碱性苦味酸法:血清(浆),男性为79.56~132.60微摩/升,女性为70.72~106.88微摩/升。【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巨人症、肢端肥大症、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等。(2)降低:见于进行性肌萎缩。(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毫摩/升(mmol/L)【正常值】磷钨酸一碳酸钠法:血清(浆),男性为0.24~0.42毫摩/升,女性为0.09~0.36毫摩/升。【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肾功能衰竭、痛风、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2)降低:偶见于乳糜泻、恶性贫血复发期等。(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纳克/升(ng/L)【正常值】1.0~1.5纳克/升【临床意义】(1)生理性升高:常见于低血压、渗透压降低、吸烟。(2)生理性降低:常见于寒冷、饮酒。(3)病理性增高:见于恶性肿瘤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4)病理性降低:常见于原发性或因感染、损伤、肿瘤等引起的垂体尿崩症。暂还没有专家信息....
您的位置:
答:1、为什么会出现尿床? 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A.大脑觉醒中枢发育尚未成熟:夜间膀胱储尿时,膀胱壁上的感受器将神经讯号传至脊髓再上至大脑,大脑若&感觉&到尿意,就会唤醒睡着的的儿童起床尿尿。若大脑发育尚未成熟、感觉不到尿意,脊髓的反射中枢自行决定排尿反射,则成为尿床。 B.夜间多尿:正常人夜间会分泌一种激素(抗利尿激素AVP)是尿液减少。而尿床的患儿其夜间的抗利尿激素在沉睡时没有显著上升,而造成夜间多尿症。如果给予人工合成之抗利尿激素(DDAVP),高达90%以上儿童的尿床可以明显改善。 C.膀胱功能性体积 (F.B.C)较小:有一些儿童白天的FBC正常,但夜间FBC却变小。以夜间连续膀胱压力图监测可以发现到整体体积变小,或逼尿肌不稳定收缩增加的现象。 2、儿童夜遗尿应做什么检查? 主要是要排除有没有先天性或器质性的病变。 A、因测定夜遗尿的尿量。 B、测定尿流率和做泌尿系统的超声检查。若有异常应做进一步的尿动力学检查或膀胱尿道镜检查。 3、有没有治疗尿床的药物? 丙咪嗪为三环类抗抑郁药之一,有镇静和抗胆碱作用,可治疗儿童遗尿症。副作用是偶发的人格改变及心室跳动过速。 如果夜遗尿总的尿量不多,可使用抗胆碱药物临睡前服用。 如果夜间的尿量增多,可用DDAVP治疗。 目前并无药物可以明显改善大脑的觉醒中枢。 4、哪些情况下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手术治疗? A、并发反复的泌尿道感染者。 B、尿流率低时应注意有无膀胱括约肌失调(Bladder synphincter dysnergia, BSD),它的各项神经学检查正常,但尿流速明显减缓,甚至膀胱壁小梁化,严重者会出现双侧膀胱输尿管返流和肾积水。这种患者一定要注意检查后尿道,我曾治疗过数十例这样的患儿,结果均发现存在尿道瓣膜,经过电切后排尿明显改善,肾积水消失。如果不改善,只好自行清洁间歇导尿。 5、哪些情况不需要手术治疗? 以下两种情况要特别注意 A、懒惰性膀胱症候群者:表现为清醒时白天上厕所次数少于四次者。有时候小朋友白天在外活动时都不去尿尿,返家后才出现频尿的症状。治疗方法为:训练患儿每二小时去上厕所一次。 B、日间遗尿症(Enuresis Diurna):这类儿童日间小便主要是尿在裤子上,偶而也会尿在卧床上。他们的理学检查、排尿功能则是正常,尿湿裤子的程度变化很大。通常还有注意力缺陷等问题,详细问诊可以发现患儿有一些紧张因素存在。治疗上以心理治疗和复健治疗为主。以夜间尿床为主,偶而在日间尿湿裤子者,并非此类病人,应详加鉴别。
&共:1/1页&& 跳转到:页
版权所有: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 &粤ICP备号-1
医院地址:深圳福田区福强路1001号 &热线电话:7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 &技术支持:&关于抗利尿激素作用于哪里的专题
  久久健康网导读:保健饮食 解读各类水果皮的食疗保健作用,我们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很多水果为了杀虫都会撒很多的农药,所以我们选择吃水果的时候都是不吃这些水果的皮的,但是其实很多水果的...
抗利尿激素作用于哪里热门问答
Copyright?200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玖玖叁玖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京ICP备号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组抗利尿激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