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4降低的时候,人体白细胞降低会症状

&img src=&/v2-549c73c96f131027aab902e454a411b0_b.jpg& data-rawwidth=&610& data-rawheight=&2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0& data-original=&/v2-549c73c96f131027aab902e454a411b0_r.jpg&&&img src=&/v2-f0b576d4ea74c59c114939a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133& data-thumbnail=&/v2-f0b576d4ea74c59c114939a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p&自艾滋病被人类首次发现以来,科学家们除了积极寻找治疗方案外,也一直在试图解开艾滋病起源之谜。&/p&&br&&p&艾滋病来源于&strong&非洲的黑猩猩&/strong&,是现阶段被大多数权威科学家认可的观点。&/p&&br&&img src=&/v2-d002fe18ddbf0_b.jpg& data-rawwidth=&353& data-rawheight=&24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3&&&br&&p&艾滋病被发现的二十年后,科学家才从黑猩猩体内发现&strong&SIV病毒&/strong&。&/p&&p&&strong&SIV和HIV同为灵长类免疫缺陷病毒,基因十分相似。&/strong&&/p&&blockquote&&p&SIV为猴免疫缺陷病毒,HIV为人免疫缺陷病毒。&/p&&/blockquote&&p&他们认为,SIV病毒变异后,从猿猴传播到了人类身上。&/p&&br&&img src=&/v2-d2ebcd1ea0484afb948936_b.jpg& data-rawwidth=&545& data-rawheight=&2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5& data-original=&/v2-d2ebcd1ea0484afb948936_r.jpg&&&br&&p&图:上个世纪50年代,准备上山狩猎黑猩猩的非洲人&/p&&p&&strong&那么问题来了:黑猩猩又是怎么把病毒传染给人类的?&/strong&&/p&&br&&p&现在大多数艾滋病专家认为,这与非洲一些国家有捕食猿猴的习惯有关,他们在屠宰或食用的过程中被感染了病毒。&/p&&br&&p&所以,不要再乱猜想人类跟黑猩猩有什么PY关系了。&/p&&br&&img src=&/v2-b81fdaead08c0febfdb65e9_b.jpg& data-rawwidth=&512& data-rawheight=&2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2& data-original=&/v2-b81fdaead08c0febfdb65e9_r.jpg&&&br&&p&图:非洲农贸市场贩卖的黑猩猩肉,价格只有其他肉类的几分之一,被称为穷人的蛋白质&/p&&p&不过,以上的观点都只是最合理的推测,艾滋病起源之谜到目前还不算真正解开。&/p&&br&&p&毕竟第一次将病毒传染给人类的黑猩猩,或是第一次把艾滋病传染开来的病人,已经没办法找到了。&/p&&br&&img src=&/v2-e00afdc691c5eb53d526d4_b.jp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3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v2-e00afdc691c5eb53d526d4_r.jpg&&&br&&p&虽然,这些最原始的病例无从考证,但&strong&“第一个”将病毒传入美国的人&/strong&却有迹可循。&/p&&br&&p&他就是被称为&strong&艾滋病“0号病人”&/strong&的&strong&盖尔坦·杜加(Gaetan·Dugas)&/strong&。&/p&&br&&p&“零号病人”,是指第一个得传染病,并开始散播病毒的患者。&/p&&p&在流行病调查中,也叫做“初始病例”。&/p&&br&&img src=&/v2-29b8a698cc3c7affa15be_b.jpg& data-rawwidth=&220& data-rawheight=&33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0&&&br&&p&图:盖尔坦·杜加&/p&&p&因为“0号病人”这个&strong&错误标签&/strong&,杜加被认定为把艾滋病带到美国、性生活混乱,并且恶意传播艾滋病的反社会分子。&/p&&br&&p&这个不幸患了艾滋病的可怜虫,还被指为艾滋病疫情的“源头”,受尽了千夫所指。&/p&&br&&img src=&/v2-772efdabe1cb6_b.jpg& data-rawwidth=&325&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5&&&br&&p&图:年轻的杜加&/p&&p&直到上一年年末,研究者才通过历史和基因分析,洗脱了他身上的罪名。&/p&&br&&p&原来杜加并非臭名昭著的“零号病人”,他只是成千上万被感染HIV的一员,更不是他把艾滋病带到美国来的。&/p&&br&&p&然而,这场闹剧已持续发酵了近30个年头。&/p&&br&&img src=&/v2-549c73c96f131027aab902e454a411b0_b.jpg& data-rawwidth=&610& data-rawheight=&2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0& data-original=&/v2-549c73c96f131027aab902e454a411b0_r.jpg&&&br&&p&图:空少杜加&/p&&p&&strong&盖尔坦·杜加&/strong&,出生于1953年,是一位法国国籍的航空乘务员。&/p&&br&&p&他相貌英俊,身材建硕挺拔,还带着轻柔的法国口音。&/p&&br&&p&这样的条件可以说是迷倒了一大票年轻小伙子——没错,他就是同性恋者。&/p&&br&&img src=&/v2-32c1d49dc19f8859fec69ed97ad1ef04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174& data-thumbnail=&/v2-32c1d49dc19f8859fec69ed97ad1ef04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br&&p&从20岁起,他就成了一名加拿大“空少”。&/p&&p&在飞行之余,他每到一处就会去各个城市的同性恋聚集地嗨,如gay吧和桑拿房等。&/p&&br&&p&英俊的外貌和极具亲和力的杜加,在同志圈子里大受欢迎,他也很享受这种生活。&/p&&br&&p&然而,他的好日子并没有过多久。&/p&&br&&br&&p&图:卡波西肉瘤&/p&&p&1980年夏天,杜加的身上无端端长出了许多红疹和紫斑。&/p&&p&他随后便被医院确诊为卡波西肉瘤。&/p&&blockquote&&p&卡波西肉瘤:Kaposi Sarcoma,简称KS,当时是一种多见于男同性恋人群的皮肤癌,故被称作“同志癌”。&/p&&/blockquote&&br&&img src=&/v2-fbde8a6e5eddb42d75804db_b.jpg& data-rawwidth=&320& data-rawheight=&47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0&&&br&&p&杜加和那个时代的所有人一样,并不知道这是艾滋病并发症的一种。&/p&&br&&p&他只知道,自己是众多同性恋中倒霉的一员,也没有想过这种疾病竟可以通过性生活传播。&/p&&p&所以除了积极参加化疗外,乐观的他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p&&br&&p&因为接受皮肤癌化疗,他的头发不断脱落。&/p&&p&后来,他就索性剃了个光头,并在头上系一条豹纹发带,是当时最为时髦的打扮。&/p&&br&&img src=&/v2-3b704bdf4bece7e6edafef_b.jpg& data-rawwidth=&361& data-rawheight=&52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1&&&br&&p&然而,生活从来不会因为乐观和积极变得简单。&/p&&br&&p&1981年6月,美国疾控与预防中心就在&strong&《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strong&上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那时候还没命名为艾滋病,杜加并不在这份名单上)。&/p&&br&&p&&strong&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strong&&/p&&br&&img src=&/v2-e0d52f0dfece029b9cc2a_b.jpg& data-rawwidth=&608& data-rawheight=&3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8& data-original=&/v2-e0d52f0dfece029b9cc2a_r.jpg&&&br&&p&图:日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p&&p&然而,官方唯恐造成社会恐慌,并没有像大众透露太多该方面信息。&/p&&p&他们只是打算悄悄地调查,把这种疾病的传播源头搞清楚。&/p&&br&&p&1982年,美国疾控与预防中心,就将目光投向了&strong&男同性恋中高发的卡波西肉瘤&/strong&。&/p&&br&&p&&strong&当时有卡波西肉瘤的同性恋患者可不止杜加一个,但就只有杜加最配合调查。&/strong&&/p&&p&不过,也就是他的异常配合,导致了后面的悲剧。&/p&&br&&img src=&/v2-adc8a80591cae5eb3150228aec1342c6_b.jpg& data-rawwidth=&419& data-rawheight=&32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9&&&br&&p&调查人员希望他提供五年内的性伴侣信息,协助他们弄清这种免疫缺陷症的传播方式。&/p&&br&&p&同其他患者的缄默和记忆模糊不同,杜加表现得十分配合。&/p&&br&&p&他不但专程从加拿大赶到美国亚特兰大,接受详尽的生化检查。&/p&&p&此外,还自爆出了让人惊讶的性史,列出了&strong&72位&/strong&性伴侣名单。&/p&&br&&img src=&/v2-ec01ebc8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270& data-thumbnail=&/v2-ec01ebc8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v2-ec01ebc8_r.gif&&&br&&p&根据这份名单,疾控中心的人也顺藤摸瓜地找到了这些人,并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p&&p&结果显示,很多杜加的情人,或情人的情人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症。&/p&&br&&p&杜加的坦诚,使研究人员认识艾滋病及其传播途径的进程大大加快。&/p&&p&那年的9月,疾控中心就向把这种疾病命名为,&strong&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strong&。&/p&&br&&img src=&/v2-3cac37107b45_b.jpg& data-rawwidth=&590& data-rawheight=&7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0& data-original=&/v2-3cac37107b45_r.jpg&&&br&&p&为了方便研究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疾控中心的调查员将所有关联的病人,以&strong&城市和序号&/strong&的方式进行标注。&/p&&br&&p&例如这批病人来自&strong&洛杉矶&/strong&,则标注为&strong&LA1、LA2、LA3...&/strong&&/p&&p&而另一批病人来自&strong&纽约&/strong&,同样标注为&strong&NY1、NY2、NY3...&/strong&&/p&&br&&img src=&/v2-d634e97d6ca620f4a1d0914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46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p&然而,在这组美国艾滋病关联图中,杜加是唯一一个加拿大人。&/p&&p&所以便用&strong&字母O&/strong&来代替,表示&strong&“ Outside-of-California ”&/strong&&/p&&br&&p&&strong&问题就出在这个字母“O”上。&/strong&&/p&&p&因为和数字“0”长得很像,很多研究人员都误以为这个字母“O”是数字“0”。&/p&&br&&p&&strong&就在这么一个乌龙中,杜加成了所谓艾滋病的“0号病人”。&/strong&&/p&&br&&img src=&/v2-b19b52d8f6a4c46adf9ef_b.jpg& data-rawwidth=&505& data-rawheight=&2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5& data-original=&/v2-b19b52d8f6a4c46adf9ef_r.jpg&&&br&&p&图:《美国医学杂志》上的“Patient 0”&/p&&p&这份错误的报告把杜加称为“0号病人”,并发表于《美国医学杂志》上。&/p&&p&这“0号病人(Patient 0)”和代表疾病起源的“零号病人(Patient zero)”,只是写法不同而已。&/p&&br&&p&当时报告一出,媒体哪管什么是Patient 0和Patient zero就直接炸开了锅。&/p&&br&&p&虽然研究人员一再澄清,并没有证据表明杜加就是把艾滋病带到美国的罪魁祸首。&/p&&p&&strong&但每一个报道都对杜加非常不利。&/strong&&/p&&br&&img src=&/v2-4b2fb0fd9ee3ddbfda0c76a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25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p&虽未指名道姓,但报道时处处暗示着这位经常往返加美的加拿大空少,就是美国艾滋病疫情的“源头”。&/p&&br&&p&本来同志圈子就小,大家一下子就猜到了,杜加就是这位“0号病人”。&/p&&p&曾经情人对他怒不可遏,曾经爱慕他的人也对他充满鄙夷,每个人都在有意地疏远他。&/p&&br&&p& ...&/p&&br&&p&在艾滋病的世界里,比病毒本身更可怕的是对艾滋病群体的冷漠、误解、恐惧和歧视。&/p&&p&1984年,刚满31岁的杜加,在病魔与舆论的双重折磨下离开了人世。&br&&/p&&br&&p&然而,他的离去并没有带来片刻安宁,这场闹剧仍在不断发酵升温。&/p&&br&&img src=&/v2-2a93e0daaeecb36feee6612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p&图:兰迪·席尔茨&/p&&p&当时野心勃勃的&strong&记者兰迪·席尔茨(Randy Shilts)&/strong&,正在写一本关于美国艾滋病的书,想要解释艾滋病是如何席卷美国大地的。&/p&&br&&p&同时,他也敏锐地感觉到,可以在这位“0号病人”上作点文章。&/p&&br&&img src=&/v2-2a4daec602db_b.jpg& data-rawwidth=&259& data-rawheight=&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9&&&br&&p&图:《And the Band Played On》&/p&&p&在《And the Band Played On》一书中,兰迪即使没证据说明杜加就是美国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源,但却一直用“0号病人”称呼杜加。&/p&&br&&p&最重要的是,他还把杜加描述成一个具有&strong&反社会人格的艾滋病恶棍。&/strong&&/p&&br&&p&称他在得知自己患病后,仍故意通过性行为散播艾滋病病毒,还推测说杜加共有2600个性伴侣。&/p&&img src=&/v2-56b078ca555b51d3a8cd_b.jpg& data-rawwidth=&557& data-rawheight=&3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7& data-original=&/v2-56b078ca555b51d3a8cd_r.jpg&&&br&&p&图:1988年的新闻,标题声称已找到艾滋病的起因&/p&&p&那时正处于同性恋轰轰烈烈争取平权的时代,媒体对同性恋话题本来就敏感。&/p&&p&艾滋病的出现,更是被称为“同性恋”瘟疫,大肆宣扬。&/p&&br&&p&这下可好,这书一出,在社会上可谓引起轩然大波。&/p&&br&&p&各路媒体纷纷引用兰迪书中对杜加的描述,惊人的性史和恶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成了抨击这位已故人士的有力武器。&/p&&img src=&/v2-4aa38dcbcb5f9dc3d0e3fa_b.jpg& data-rawwidth=&397& data-rawheight=&53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7&&&br&&p&图:当时《纽约邮报》的头条就是,“那个把艾滋带到我们身边的男人”&/p&&p&谣言不断发酵,“艾滋病哥伦布”、“没良心”、“反社会人格”、“美国艾滋病传染源”、“疯狂滥交”等标签,牢牢地贴在他的身上。&/p&&br&&p&在之后的30年里,几乎没有人会质疑故事的真实性,更没有人想要提起杜加对艾滋病研究的巨大贡献和牺牲。&/p&&br&&img src=&/v2-69bddb5a6c34f60a76f4b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69bddb5a6c34f60a76f4b_r.jpg&&&br&&p&毕竟,在这个人人自危的年代,总要有人出来接受整个社会的愤怒。&/p&&br&&p&杜加自然也成了美国艾滋病传播史中,最臭名昭著的替罪羔羊。&/p&&br&&p&各种歧视、谩骂、误解、愤恨全部发泄到杜加的身上,就连杜加的家人也难逃此劫。&/p&&br&&img src=&/v2-61a4394161aab69cc3a0da_b.jpg& data-rawwidth=&233& data-rawheight=&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3&&&br&&p&图:Hero or Criminal?&/p&&p&但杜加真的有如此不堪吗?&/p&&br&&p&2016年3月,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利用最新的技术手段“RNA jackhammering”,重新分析了70年代来自纽约和三藩市的8份男同性恋艾滋病血样,并与杜盖的血样进行了对比。&/p&&br&&img src=&/v2-dfd4e455f26d02a_b.jpg& data-rawwidth=&1100& data-rawheight=&6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00& data-original=&/v2-dfd4e455f26d02a_r.jpg&&&br&&p&分析表明,杜加的病毒更像是后来变异的HIV,在杜盖患病之前,HIV病毒早已存在于美国大地。&/p&&br&&p&这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论文,正式把杜加身上“0号病人”的标签摘除,社会对他的误解也终于消除。&br&&br&&/p&&p&此时,杜加已经去世32年。&/p&&img src=&/v2-84ba12c8cb9dc4b13f5fb_b.jpg& data-rawwidth=&608& data-rawheight=&2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8& data-original=&/v2-84ba12c8cb9dc4b13f5fb_r.jpg&&&br&&p&参与研究的剑桥大学的理查德·麦凯说,杜加当时只是个青少年,不太可能拥有如此活跃的性生活,更不可能与2600人发生性关系。&/p&&p&他更不是媒体口中所说的反社会人格,在最后的一段日子里,他都积极地参与艾滋病组织的志愿工作。&br&&/p&&br&&p&就算有情人邀请他发生关系,他都竭力避免,有意地在弥补年轻时犯下的错误。&/p&&br&&img src=&/v2-a8dee482fb4bd8_b.jpg& data-rawwidth=&1040& data-rawheight=&5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0& data-original=&/v2-a8dee482fb4bd8_r.jpg&&&br&&p&1983年,杜加在温哥华的一个艾滋病论坛上发言&/p&&br&&p&当年,还多亏了他的积极配合和提供的72名性伴侣的名单。&/p&&br&&p&疾控中心关于艾滋病和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研究,才得以进展顺利。&/p&&br&&img src=&/v2-130fbacc5eee3_b.jp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4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v2-130fbacc5eee3_r.jpg&&&p&图:对待艾滋病,我们需要的是研究,而不是歇斯底里&/p&&br&&p&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想得艾滋病。&br&&/p&&p&就算是真正的“零号病人”,也只是不幸被病毒侵噬的其中一位而已。&/p&&br&&p&把某个人,或某个群体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对消灭艾滋病也并没有任何积极的作用。&/p&
自艾滋病被人类首次发现以来,科学家们除了积极寻找治疗方案外,也一直在试图解开艾滋病起源之谜。 艾滋病来源于非洲的黑猩猩,是现阶段被大多数权威科学家认可的观点。 艾滋病被发现的二十年后,科学家才从黑猩猩体内发现SIV病毒。SIV和HIV同为灵长类免疫…
&img src=&/v2-2289ccf98f0efcfbf78f667_b.jpg& data-rawwidth=&774& data-rawheight=&3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4& data-original=&/v2-2289ccf98f0efcfbf78f667_r.jpg&&&p&&strong&人生,&br&
没有最好的路,&br&
只有最适合自己的路&/strong&&/p&&p&&strong&
抗艾,&/strong&&br&&/p&&p&&strong&
没有最好的药物方案,&/strong&&/p&&p&&strong&
只有最适合您的药物方案!&/strong&&/p&&br&&h2&&ol&&li&&strong&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方案?&/strong&&br&&/li&&/ol&&br&&/h2&&p&因为每一种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服药时间都不一样,因此一定要配合自己的生活作息与习惯与医生共同商讨药物方案。&/p&&p&适合你的药物方案必须达到以下两点要求:&/p&&p&●药效一定要足以让病毒载量降低到检测不到的程度(或持续下降的趋势)。&/p&&p&●你能每日按时服用,并耐受各种副作用和接受任何饮食上的限制。&/p&&p&&b&选择药物所考虑的主要问题&/b&&/p&&p&1、合并疾病,如肝炎、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病等;&/p&&p&2、生活作息规律,包括服药次数、颗数和时间是否对学习、工作、生活造成很大影响。&/p&&p&3、药物的交互作用,您现在同时还有服用其他药物么?如美沙酮、抗生素、补品中药、糖尿病药物等。&/p&&p&4、药物的副作用,包括短期的副作用和长期的副作用你可以承受吗?&/p&&h2&2.&strong&现在的药物方案适合自己吗?&/strong&&/h2&&p&判断这个问题无非是两点,一是药物有没有效,二是副作用能不能耐受。&/p&&p&判断药物疗效的指标是病毒载量和CD4细胞计数水平。不管治疗前的病毒载量是多少,治疗8周后,病毒载量要比原来的下降10倍,理想的效果为4-6个月病载降至检测不到的水平(病载<50copies/ml),与此同时,CD4细胞计数在4-8周通常增加50-60个/mm3,此后每年增加50-60个/mm3,通常治疗一年后CD4细胞一般增加50-180个/mm3。治疗一年后,病载明显下降,若稳定于1000copies/ml以下,仍然视为有效,可以继续接受治疗。(在资源有限地区可以用淋巴细胞绝对计数以及发生机会性感染作为判断疗效的替代指标,淋巴细胞绝对计数1200个/mm3相当于CD4细胞计数200个/mm3。)&img src=&/v2-f456dfab6ab9ae9d0a0ff6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f456dfab6ab9ae9d0a0ff6_r.jpg&&&/p&&p&&strong&
抗病毒治疗建议随诊时间及检测项目的时表&/strong&&/p&&p&但是,如果治疗6个月时,病载还没有低于检测下限(仍然检测得到),就应该寻找可能的原因。病毒抑制失败,病载下降不符合上述要求。免疫功能恢复失败,CD4持续下降并或出现临床症状。或者CD4细胞计数一度上升后逐步下降,病载一度下降后出现反弹(>1000copies/ml)。这些都是治疗失败征兆,需要考虑换药了。不过还有些患者经治疗后病载下降没有达到上述要求但CD4细胞水平有上升并趋于较高的稳定水平,则表明药物方案中有部分药物有抑制病毒的作用,可暂时不换药并加强监测。&/p&&p&&b&影响疗效或病载无法获得抑制的原因&/b&&/p&&p&1、药物组合的方案效力不够强。&/p&&p&2、你可能已经对药物方案中的一种或几种药物产生耐药。&/p&&p&3、没有按医嘱服用药物,依从性差或不够好(即使你每周只漏服一次也算依从性不佳)。&/p&&p&4、你按医嘱服药了,但是身体对药物的吸收不足,造成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不足,药量不够。&/p&&p&5、如果你还有服用其他药物,如补品、中药和治疗某一种疾病的药物,请一定要告诉医生,因为这些药物和抗病毒药物之间有可能产生药物交互作用从而影响疗效。(提醒:中药与西药服用时应错开1小时以上,可降低交互作用的发生)。&/p&&p&一般开始治疗或换药后的数周,医生让你做CD4细胞计数与病载水平检测,以了解当前的药物方案治疗是否有效。一般来说,第一次药物方案的治疗成功率最高,一旦换药,新的药物方案很可能会较前一次的效果差一些。因此,&strong&要珍惜当下,相信所选,不要轻易换药啊!&/strong&&/p&&h2&3.&strong&病载突然升高,是药物无效了吗?&/strong&&/h2&&p&先别紧张,有条件的话可以再做一次病载检测,以确认上一次的检测有没有错误。若是病载只是稍微增加(1-20copies/ml),有可能是检测的问题(统计学上称为“随机误差”),这是不同仪器之间和同一部仪器不同检测之间都会出现的。但是,如果病载从测不到的水平突然飙升到50-200copies/ml,然后又在几星期内降回到测不到的水平,这个现象称为“暂时性的病载增加”,可能的原因包括其它的感染如感冒、疱疹等,还有某些疫苗接种后,也会引起暂时性的病载上升,也有可能你的血液样本在实验室受到污染了,导致不正确的结果。因此,再做一次检测可以帮助了解原因,所以&strong&建议您养成纪录病毒量和CD4计数变化的习惯。&/strong&&/p&&p&但如果第二次检验的病毒量和上一次差不多或者甚至更高(>200copies/ml),而且你也确实按医嘱服药了,这时候要怀疑是不是有耐药的问题或是药物吸收不佳导致的疗效问题。建议病载在>500copies/ml后,做完耐药检测后再决定换药。&img src=&/v2-aa05436acb30d9abafb9fc66ec226a5a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p&&p&&b&4.是否存在没有副作用的好药?&/b&&/p&&p&很遗憾,没有!只要是药,都有副作用!&/p&&p&但是由于体质各异,不同的人对同一种药物产生的副作用会不一样,并非每个人都会有副作用,并非每个人的副作用程度和持续时间都一样。所以不要因为怕副作用而拒绝治疗。&/p&&p&抗艾药物副作用可能比较大,服用者通常产生呕吐、无力、睡眠障碍、体重下降、腹泻等不良反应。尤其是早期治疗的患者,甚至感觉服药后的生活“更糟”。但其实,现在的药物方案正在不断优化,毒副作用也会越来越少,通常在4-8周会减弱或消失,或者可以通过服用其他药物来减轻副作用,只有极少数的人会有严重的副作用。大多数患者都会发现其实服药比想象中简单。世界已公认早期治疗的获益。如果是因为担心副作用而延误治疗时机,其实等于慢性自杀。&strong&药物副作用对人体的损害远远小于HIV病毒对人体的损害。&/strong&早期治疗,规范服药,绝对是利大于弊!&img src=&/v2-272dfd8447eb82dca9f140bd611ac24f_b.jpg& data-rawwidth=&586& data-rawheight=&3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6& data-original=&/v2-272dfd8447eb82dca9f140bd611ac24f_r.jpg&&&/p&&h2&&b&5.药物种类有限,如何是好?&/b&&/h2&&p&所以嘛,那就好好按时吃药,不要漏服,避免发生耐药啊!每一次换药都意味着少了一种选择。&/p&&p&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新药可选择了,而你的健康状况还不错,即使病载较高,你仍然可以继续服用原来的药物方案,有时甚至可以继续服用好多年。但是,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如:依非韦伦和奈韦拉平,就很容易发生耐药,完全无法控制病毒。同时,要尽量维持健康状态,等到新药上市。&/p&&p&换药的重要的原则是,为了确保治疗成功,换药时应选择至少2种以上(最好3种)有效的新药。如果一次只换1种新药,治疗失败率较高,且容易出现耐药,结果使未来的选择性更少,增加治疗的难度。因此,&strong&换药必须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不可擅自换药&/strong&。&/p&&h2&&b&6.进口药更好?&/b&&/h2&&p&事实上,现在不是崇洋媚外的时候。从性价比来看,服用国家免费药物方案绝对是最佳的!免费、疗效好!&/p&&p&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艾滋病药物的原料药生产厂家,而我国的进口药,大部分也是低价从我国进口的原料药,回去加工制片,再高价返销。原料一样,后期的加工没有太大区别。国家药监局从药品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都严格管理,以保证国产药和仿制药的安全性和药效。&/p&&p&抗艾药物早期价格高昂,每年费用近20万元人民币,但现在由于有国产药物产生,价格回落到每月480元左右,越来越多的感染者都能负担得起。后来国家每年花几十个亿在抗病毒治疗上,最大限度保障绝大多数感染者的需求。&/p&&p&不过,进口药最大的好处是药物种类更多。目前我国常用的免费药只有7种,药物组合方案有限,多次耐药的患者如果再没有药物方案可选择替换,就只能自掏腰包购买昂贵的进口药了。所以,&strong&还是安心好好吃免费药为上上策!&/strong&&/p&&h2&&b&7.更多的新型药物不断研制中&/b&&/h2&&p&现在的药物制作工艺不断提高,不仅药物种类越来越多,药物体积越来越小,而且疗效越来越好,连给药方式也越来越便利。例如,复方药物,一颗多药,一口吞咽一小颗全搞掂;注射剂长效药物,一周一次或每一个月甚至三个月才注射一次,方便快捷。还有新型机制的药物,如吸附抑制剂、融合抑制剂、成熟酶抑制剂等,这些药物由于具有新的抗病毒作用机制,可能对耐药的病毒非常有效。此外,还有各类治疗性疫苗和预防性疫苗不断研制中。未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p&&p&&strong&精彩内容推荐&/strong&&/p&&a href=&/?target=http%3A//mp./s/BG_mTxUCwodHckOUMum-pw&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2017年最受关注的新药&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mp./s/e36prURx9FgGPuIy97u1Pw&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2017CROI:新型药物及新方案的研究&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mp./s/1CmhSphx_lhgH9uze_WjN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鸡尾酒取代性疗法&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mp./s/qoa4XagooOHW3t1dPSwM9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北京艾滋病大会:简便安全高效单一疗法将上市&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a href=&/?target=http%3A//mp./s/Ls0hd1OKRdOwDXCLJq5_9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原文链接:救命之药(一):最好的药物方案是什么?&i class=&icon-external&&&/i&&/a&&br&&p&更多资讯请关注拉米医生公众号:lamidr&/p&
人生, 没有最好的路, 只有最适合自己的路 抗艾,
没有最好的药物方案, 只有最适合您的药物方案!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方案? 因为每一种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服药时间都不一样,因此一定要配合自己的生活作息与习惯与医生共同商讨药物方案。适合你的…
&img src=&/v2-bceb3ed8aa06e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bceb3ed8aa06e_r.jpg&&&p&自艾滋病被发现至今已近30年。由于长期以来舆论及民间组织对艾滋病的不当宣传和过分夸大,使人们普遍对艾滋病存在偏见与误解。您真的了解艾滋病吗?您知道艾滋病已经是慢性了吗?您知道艾滋病其实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吗?那些被谣言误导的真相,那些还跟不上医学发展的认知,让清除艾滋病误解的工作至今依然没有完成,我们真的有理由了解更多。&/p&&img src=&/v2-7aadcf932b93f0e4a6df0dd_b.jpg& data-rawwidth=&350& data-rawheight=&38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0&&&br&&h2&&strong&寿命与死亡的问题&/strong&&/h2&&h3&艾滋病不再是绝症而是慢性病,现时的治疗能让患者与常人无异&/h3&&p&随着医学的发展,艾滋病不再是绝症,而演变为一类新的慢性病,与高血压、糖尿病等类似。尽管目前还无疫苗可以防控和彻底治愈艾滋病,但通过规范有效的药物治疗,是可以将HIV病毒载量控制在非常非常低、甚至在体内检测不到的水平&strong&。&/strong&&strong&当患者长期到达病毒抑制后,其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与常人无异&/strong&&strong&。&/strong&去年世界瞩目的CROI 2016大会上,研究人员公布了经有效治疗后的艾滋病患者的寿命情况,这些数据充分证实艾滋病已经是慢性病了。&/p&&p&1、如果患者在CD4细胞计数水平下降到500cells/mm3之前就开始治疗,由于免疫力尚未受到明显影响,则寿命预期约为77岁;&br&&/p&&p&2、如果患者除了感染HIV以外没有合并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可活到约78岁;&/p&&p&3、如果患者没有酒精、毒品或其他药物成瘾等不良嗜好,其预期寿命约为78.5岁;&/p&&p&4、对于从不吸烟的HIV感染者,预期寿命可接近80岁!&/p&&h3&感染者并非死于艾滋病本身,而是它引发的感染和肿瘤&/h3&&p&以往舆论宣传的“世纪杀手”、“超级癌症”都把艾滋病过分妖魔化了,其实艾滋病患者并不是死于艾滋病本身,而是死于其引发的并发症。&/p&&p&HIV病毒专门攻击人体免疫系统,杀灭CD4细胞,大量破坏淋巴组织,破坏人的免疫平衡。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但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抵抗能力过低,无法复制免疫细胞,导致引发各种多重感染而死亡。在没有接受治疗的情况下,HIV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是9-10年,这期间患者只是HIV病毒携带者,他们外表正常也并无任何症状(体内免疫细胞尚未被HIV病毒完全破坏掉),可以跟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p&&h2&&strong&预防和传染的问题&/strong&&/h2&&h3&感染初期无特殊表现,无法通过外观判断是否感染艾滋病&/h3&&p&感染者初期其实会有一些类似感冒的不适症状,如持续低烧、咳嗽、无故腹泻、全身无力等,但这些症状没有特殊性且很快消退,即使去医院就诊也很容易被医生忽略。初期症状持续约2-4周,然后感染者变得与常人无异,病毒却潜伏在体内开始大量复制,只有在窗口期后规范的HIV检测才能判断是否感染。&/p&&p&以往我们看到的艾滋病人全身无比瘦弱、身体出现各种溃烂和奇怪肿瘤,其实是感染者患病多年未能及时接受有效治疗,已经到达艾滋病发病期,免疫防线全面衰退而导致各种并发症的表现。 &/p&&h3&与感染者共同生活是安全的,普通的社交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h3&&p&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是性、输血以及母婴传播。尽管HIV病毒非常顽固狡猾,但它是非常脆弱的。HIV病毒如果暴露在空气中只需数分钟就会死去,而水也会破坏其PH值导致其最后崩裂,可以说HIV病毒一旦离开人体温热潮湿的内环境,是无法生存下去。而&strong&且感染者的眼泪、汗液或唾液中HIV病毒非常少,与患者接触几乎是不会产生感&/strong&&strong&染。&/strong&与HIV感染者发生普通的社交接触如拥抱、握手、亲吻等是不会感染HIV的;与他们共用餐具、马桶、泳池、健身器材、交通工具,同空间内呼吸都是安全的。但是,要杜绝共用牙刷、剃须刀等用品,因为它们可能会接触破损的黏膜与皮肤。此外,蚊虫叮咬也不会传播HIV,因为HIV病毒在昆虫体内,只能存活极短时间。&/p&&img src=&/v2-8d3ce31ae0bda5bd00d19_b.jpg& data-rawwidth=&351& data-rawheight=&34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1&&&h2&艾滋病与男男同性恋本身无关,高传染率源自无保护的性行为&/h2&&p&男男同性恋(MAM)之间肛交的性行为最容易传染艾滋病(直肠弹性不及阴道,黏膜嫩薄容易损伤),因此MSM又是感染HIV的高危人群,近年来感染率上升较快。但从总体上看,异性传染才是最主要的方式。同性恋本身与艾滋病传播并无关联,感染HIV最主要原因是无保护措施的性交。如果发生无保护性交,无论是何种性交方式,都有感染HIV的风险!不过,MSM感染风险是同样条件下男传女的5-15倍、女传男的16-30倍。&strong&安全套仍然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strong&&/p&&img src=&/v2-61c6e7c879a5b97cea7a3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22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h3&规范治疗可99%阻断母婴垂直传播,艾滋病患者可生育健康宝宝&/h3&&p&HIV阳性孕妇在怀孕就开始或已经服用抗艾药物、新生儿出生后与母亲同步用药、切断母乳喂养,这是最有效的干预方式。据WHO数据显示&strong&,西方发达国家通过“HIV母婴阻断技术”可将母婴垂直感染率控制在1%之内。&/strong&中国目前不存在技术层面的困难,&strong&难点在于母婴阻断的宣传开始得太晚,对育龄妇女和孕妇做HIV筛检普及不足,&/strong&很多感染HIV的孕妇是到了生产时到正规医院进行HIV筛查,然后才发现感染HIV,才开始进行阻断干预。除此之外,HIV阳性的男性如果要生育,有条件者也通过试管技术让女性怀孕,也可以采用规范服药至病载检测不到,女性服用预防性药物并监测排卵时间,在排卵日同房即可,详情需咨询专业医生。&/p&&img src=&/v2-efcaee88f771ab_b.jpg& data-rawwidth=&398& data-rawheight=&20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8&&&h2&&strong&治疗和治愈的问题&/strong&&/h2&&h3&国产药和进口药疗效相当,但免费药种类有限,谨慎耐药&/h3&&p&抗艾药物早期价格高昂,每年费用近20万元人民币,但现在由于有国产药物产生,价格回落到每月480元左右,越来越多的感染者都能负担得起。后来国家每年花几十个亿在抗病毒治疗上,最大限度保障绝大多数感染者的需求。但是目前常用的免费药只有7种,药物组合方案有效,多次耐药的患者如果再没有方案可替换,就只能自掏腰包购买昂贵的进口药了。&/p&&p&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艾滋病药物的原料药生产厂家,而我国的进口药,大部分也是低价从我国进口的原料药,回去加工制片,再高价返销。原料一样,后期的加工没有太大区别。国家药监局从药品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都严格管理,以保证国产药和仿制药的安全性和药效。&/p&&h3&抗艾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但绝对是救命的稻草,利大于弊&/h3&&p&只要是药都会有副作用,而抗艾药物副作用比较大,服用者通常产生呕吐、无力、睡眠障碍、体重下降、腹泻等不良反应。尤其是早期治疗的患者,甚至感觉服药后的生活“更糟”。其实,&strong&现在的药物方案正在不断优化,毒副作用也会越来越少&/strong&。世界已公认早期治疗的获益。如果是因为担心副作用而延误治疗时机,其实等于慢性自杀。药物副作用对人体的损害远远小于HIV病毒对人体的损害,而且副作用通常在4-8周会减弱或消失!&strong&药物是患者的救命,早期治疗,规范服药,绝对是利大于弊!&img src=&/v2-272dfd8447eb82dca9f140bd611ac24f_b.jpg& data-rawwidth=&586& data-rawheight=&3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6& data-original=&/v2-272dfd8447eb82dca9f140bd611ac24f_r.jpg&&&/strong&&/p&&p&艾滋病目前还无法被彻底治愈,但治愈的曙光就在前方&/p&&p&尽管人类还无法完全铲除狡猾易变的HIV病毒,但是对抗HIV的手段越来越高明。药物种类越来越多,疗效越来越高,副作用越来越少。&/p&&p&2016年11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宣布在南非开展大规模预防性艾滋病疫苗试验,用于试验的疫苗是全球首个被证实具有一定保护效果的艾滋病疫苗RV144“改良版”,该项目属于临床2b期试验,在南非15个地区开展,预计2020年结束。而在治疗性疫苗方面,今年瞩目的CROI2017大会上,来自西班牙IrsiCaixa艾滋病研究所的临床医生公布一项激动人心的临床研究结果。治疗性疫苗的原理是用含有病毒抗原的疫苗注射入人体内,激活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从而有效抑制病毒复制。研究者希望借助治疗性疫苗“重塑”免疫系统来清除HIV病毒。受试对象在注射多次3剂疫苗后停止用药,停药4周后13名受试对象中有5名患者(38%)体内疫苗表现良好的抗病毒效果,达到功能性治愈时间长达6-28周。&/p&&p&此外,&strong&多种新型抗体疫苗有望彻底治疗HIV感染。&/strong&广谱中和性抗体药物10-1074或许能提供一种新方法来抑制HIV高风险人群感染,目前正在首个人类临床试验。URMC-099与两种常用的抗艾药物纳米制剂组合使用时,可延长HIV药物的疗效。多种长效药物逐渐步入临床试验阶段……这些消息告诉我们,治愈艾滋病,还远吗?&/p&&img src=&/v2-cb142bc39e4584b1ced0d7b4b0eb3532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a href=&/?target=https%3A//mp./s/olUK85xhvDCJobZ4am-LZQ&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原文链接:30年过去了,您真的了解现在的艾滋病吗?&i class=&icon-external&&&/i&&/a&&br&&p&关注拉米医生微信公众号:lamidr,获取更多资讯&/p&
自艾滋病被发现至今已近30年。由于长期以来舆论及民间组织对艾滋病的不当宣传和过分夸大,使人们普遍对艾滋病存在偏见与误解。您真的了解艾滋病吗?您知道艾滋病已经是慢性了吗?您知道艾滋病其实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吗?那些被谣言误导的真相,那些还跟不上医…
&img src=&/v2-6eac40cadb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4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6eac40cadb_r.png&&&p&04/12/2016 更新&/p&&p&有学校红十字会的同学私信我说想转载。之前不开放转载是因为里面有一些资料属于教学材料,版权问题比较敏感.. &/p&&p&趁这个机会把reference好好改了一下,尊重资料的原作者。文章也略有改动。&/p&&p&有想转载的可以联系我.. 但是&b&商业组织或用途或目的&/b&一律不接受请谅解。请勿私自转载谢谢谢谢!&/p&&p&—————————————————————————————————————————&/p&&br&&p&(多图超长文预警)&br&&/p&作者是HIV/SITs方面的硕士,也做过一些相关方面的的疾控工作。知乎新手,最近逛了逛HIV/AIDS有关的话题,发现相关知识的普及率可能比想象的还要低。很多人在话题里问“嗨我这样那样了会感染吗”“嗨我朋友感染了我还应该靠近他吗”“嗨我/我朋友/我家人不幸得了HIV要怎么活下去呢”,甚至还有“HIV是美国人合成出来毁灭世界的”“安全套对防艾滋一点用没有”这样那样满天飞的谣言。有幸自己学的就是这方面,可以写一些简单的科普级知识给大家了解。&p&我深信无谓的恐惧源自不了解,知识是HIV防控的最重要一环。&/p&&br&&br&&p&1. HIV全球疫情&/p&&p&截止2014年底,全世界有约&b&三千六百九十万&/b&HIV携带者,每年新增病例&b&二百万&/b&。&/p&&p&每年,全球约&b&一百二十万&/b&人死于HIV/AIDS相关疾病。&/p&&p&超过&b&95%&/b&的新发感染发生在&b&中低收入&/b&国家。&/p&&p&&i&(UNAIDS数据库:AIDSinfo里即可查到各国详细数据)&/i&&/p&&br&&br&&p&艾滋病的高风险重点人群通常也是被边缘化和被歧视的人群:&/p&&p&1) 穷人和接受超低教育的人群,通常更不倾向于采取必要措施减少自己患病几率&/p&&p&2) SWs 性工作者&/p&&p&3) 外来工人&/p&&p&4) IDU 静脉注射药物使用者&/p&&p&5) MSM -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男男群体&/p&&p&但是后面传播途径也会提到,&b&重点人群不代表就会得艾滋病,重点人群的高危行为(但这些高危行为并不局限在重点人群)才会有患病风险!!&/b&&/p&&p&&b&请一定不要把同性恋或其他重点人群和艾滋病挂钩,社会、家庭的歧视会让他们更难接受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而逃避诊断和治疗。最终的结果,只会加速HIV在全体人群内的传播!!&/b&&/p&&br&&br&&br&&p&2. HIV中国疫情&br&&img src=&/v2-d89ba343a6a41f3b301215bdbdc8e6d4_b.png& data-rawwidth=&1002&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2& data-original=&/v2-d89ba343a6a41f3b301215bdbdc8e6d4_r.png&&&/p&&p&&i&(Reference:图摘自作者自己project,数据来自UNAIDS数据库以及中国疾控中心)&/i&&br&&/p&&p&截至2014年底约有501,000名患者被诊断为HIV阳性,据推断我国可能大约有825,000名HIV携带者。数据相比2013年有所提高,不过欣慰(但也不欣慰.. 后面会提到90-90-90)的是&b&诊断率也从54.0%上涨到了60.7%&/b&。&/p&&p&被诊断的患者中,&b&有约59.0%接受了ART治疗&/b&(2013年为52.1%,也有上涨)。如果用估测的患者数,真实ART覆盖率只有35.8%!&/p&&p&好的一面是,虽然国内使用的药物可能还存在一定副作用风险,但是&b&有效率(实现HIV抑制)在2014年达到了90.1%&/b&,和发达国家(比如澳村..)没有明显差距。&/p&&br&&br&&p&来聊一下联合国的90-90-90&i&(UNAIDS)&/i&&/p&&p&根据联合国的SDG可持续发展目标,2030年底,世界范围内应该实现:&b&90%的HIV感染者应接受诊断;在诊断的人中,90%应接受ART或其他治疗;接受治疗的人中,90%应实现有效的病毒抑制&/b&。&/p&&p&另根据UNAIDS的Fast-track报告,这个目标应该在2020年实现;2030年应达到95-95-95。(说句自己的感受.. 第一个已经很难了,先别想着959595了.. 在一次北京UN的HIV会上,一位女士说“As UN, we need to be ambitious” 作为联合国,我们是需要有野心的.. 听完我整个人都是镇定的 = =)&br&&/p&&p&回到上面说到的中国疫情,对我们来说,药效已经基本达到了(虽然副作用大大影响了依从性),最重要的就是诊断和治疗了。尤其是诊断,&b&还有小一半的HIV患者并不知道自己的病情!!&/b&他/她们可能还在不经意间传播HIV.. &/p&&br&&p&&b&所以知乎上那么多朋友说,我有过这样那样的行为,会不会得艾滋病?&/b&&/p&&p&&b&谁也没法告诉你,去CDC做检测吧图个心安也别耽误了自己!&/b&&/p&&br&&br&&br&&p&3. HIV的发现和来源&/p&&p&HIV最早被发现,是源于1981年美国洛杉矶报告的5例PJP病例(一种极其罕见的只在重症免疫缺陷患者才会出现的真菌感染肺炎)。在这5例被报道后,美国CDC收到了越来越多的类似病例,引起的人们的注意。&/p&&img src=&/v2-55f8fc54efca_b.png& class=&content_image&&&i&(Reference: Montagnier L. A History of HIV Discovery. Science. 9):1727-8.)&/i&&p&上面这篇HIV发现史的原文有兴趣可以去读。大概内容就是1983年前后,作者Luc Montagnier的团队和Robert Gallo的团队先后分离出了一种新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Gallo小组认为这个分离的病毒是HTLV的一个变种,并精进了他们先前发明的T细胞培养法。Montagnier小组早于Gallo小组一年半公布了他们的发现并认为这是一个全新的病毒(和HTLV相比核心蛋白有明显区分)。后续研究最后证明他们发现的是同一种病毒,在之后被统一更名为HIV。&br&&br&Montagnier团队因发现HIV(比Gallo早...)在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不过双方都认为Gallo团队应该作为共同发现人共同获奖...&br&&/p&&p&历史结束!讨论一下&b&HIV的来源&/b&&/p&&img src=&/v2-0bd43f893db524d_b.png& class=&content_image&&&img src=&/v2-d7b0d2ffe67caaf6fb0ac3_b.png& class=&content_image&&&i&&u&Figure. Origins of Human AIDS viruses. &/u&&/i&&p&&i&(Reference: Sharp PM, Hahn BH. Origins of HIV and the AIDS pandemic. Cold Spring Harbor perspectives in medicine. ):a006841.)&/i&&br&&br&&/p&&p&经过N年研究,目前最广为接受的理论是:&/p&&br&HIV起源于非洲中西部的丛林里,由灵长类自然宿主传播给人类。目前感染人类的HIV可以大致分为1/2两型,&b&HIV-1最为普遍,HIV-2主要集中在西非区域。&/b&&p&&b&基因学研究认为HIV-1和感染黑猩猩(Chimpanzee)的SIV(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最为相近,但两者之间仍有显著差别。&/b&目前最广为接受的理论是,不同(可能是两种)的SIV同时感染了一只黑猩猩,并在体内发生了类似&b&hybridisation&/b&的基因重组(不是基因学专家.. 名词描述如有不对请随时指出谢谢!),产生的融合病毒进而传播给了人类。&b&HIV-2被认为和Sooty Mangabey种群中发现的SIV有相对直接的联系。&/b&&br&&/p&&p&关于HIV是怎么被传播给人类的,目前的猜测有&b&捕猎行为&/b&(主流!对的他们也会吃猩猩..),森林开发,血液体液接触传播等等。&/p&&p&最后,虽然早期的HIV研究认为Ga?tan Dugas是造成HIV世界范围传播的Index case,虽然发现的第一起AIDS疫情是1981年洛杉矶的5名PJP患者,但是最新的研究已经把HIV传播给人类的时间向前推了几十年甚至百年。很有可能,HIV在20世纪初已经传染给了生活在西非的人类,但长时间保持endemic的水平,慢慢由村落传播到周边的大城市(是的灵长类传播HIV给人类可能不止1例),&b&直到20世纪后期经济发展,全球旅行更加便捷、输血的普及,静脉注射毒品等等才造成了今天的Pandemic流行。&/b&&/p&&p&&i&(相关内容可以去AVERT Website: &a href=&/?target=http%3A//www.avert.org&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avert.org&/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了解)&/i&&/p&&p&&br&&br&&br&&br&4. HIV是什么?AIDS是什么?&br&&b&HIV -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b&&br&&br&&b&Human &/b&- &br&感染人类,其他灵长类里的亲戚叫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br&&br&&b&Immunodeficiency &/b&- &br&免疫缺陷,&b&HIV攻击我们的免疫系统,特别是CD4淋巴细胞&/b&(和Macrophages巨噬细胞)。长期未治疗的HIV感染会导致CD4淋巴细胞持续的丢失。(后面还会提到)大概来说,HIV病人每年CD4的数量会下降80/mm3&br&CD4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调节抗体的产生,可以促进CTL裂解感染细胞的功能,可以产生IL等等帮助我们的免疫系统消灭外来感染。&b&如果CD4降低到一定水准,人体就不能再有效应对很多常见的感染;如果降低到非常低的水准(比如&200/mm3),就可能产生AIDS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b&&br&&br&&b&Virus -&/b&&br&&b&所以HIV不等于AIDS,HIV是病毒,AIDS是HIV感染晚期所表现出的症状。&/b&所以大家不要随便用艾滋来形容HIV患者啦,好像说的并不是一个事情&br&&i&(Reference: University of Sydney. Advanced HIV - Overview. [Internet] 2016 [updated 2016; cited 2016 Dec 2]; External access not available.)&/i&&/p&&p&&br&此外,HIV是一种enveloped virus,capsid核心蛋白外面包裹着一层lipid envelope。大多数的enveloped virus都是不善存活在人体外界环境的,所以后面传播里也会提到,HIV并不太可能通过物体传播。&br&此此外,HIV是一种RNA遗传物质的逆转录病毒,有极高的突变率,后面突变的部分会提到。&br&&br&&br&&br&5. HIV是怎么传播的?&br&&b&贴一张图,我们教授的课件&/b&&br&&img src=&/v2-852bce611bd380bfe68f0e9f_b.png& data-rawwidth=&866& data-rawheight=&4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6& data-original=&/v2-852bce611bd380bfe68f0e9f_r.png&&&/p&&p&&i&(Reference: University of Sydney. Advanced HIV - Transmission and Epidemiology. [Internet] 2016 [updated 2016; cited 2016 Dec 2]; External access not available.)&/i&&br&&br&&/p&&p&数字都是估测。&br&&b&但请注意,概率小并不代表一定不会,概率大不代表一定会,请在现实生活中一定注意保护自己!!&/b&&br&&br&1) 性传播&br&从上图可以看出,肛交接收方被传播几率最高(1.4%),其次是肛交的插入方(0.6%)。但是请注意,&b&在包皮环切后,肛交插入方的风险可以降低到0.1%&/b&!&br&在发达国家或者我国的发达城市,男男性传播已经成了HIV的主要传播方式。但是在世界范围内,男女性行为依旧为主要方式。&br&生殖系统分泌液对传播HIV有很大影响。&br&&br&链接:&a href=&/?target=https%3A//endinghiv.org.au/nsw/can-i-get-hiv-from-oral-sex/%3Fgclid%3DCj0KEQiAsf_BBRDMpoOHw4aSq4QBEiQAPm7DL2o1vRNeHsDgeJwSD2AXM2IWK-8ySpkRsADfAkjoJCcaAjW58P8HAQ&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an I get HIV from oral sex&i class=&icon-external&&&/i&&/a&&br&贴一个澳洲政府的网站,关于口交和HIV风险的信息。&br&需要知道的是,&b&除非口腔内(or食管)有伤口或破损,提供口交的传播几率是很低的&/b&。&br&&b&最好的办法是,不要射在嘴里!(敏感词bi)&/b&&br&&b&接受口交几乎没有风险。&/b&&br&不要问咽下去怎么办.. 人家说了咽下去其实比吐出来可能还安全.. HIV在胃酸里分分钟挂掉 = =&br&&br&2) 共用吸毒用注射器&br&请注意是&b&共用注射器&/b&,不是&b&吸毒&/b&!很多人认为,吸毒就会得HIV。这一点对HIV防控策略有很大的影响。(在澳洲,如果一时半会儿吸毒人员并不能戒毒,政府的Harm minimize program会提供一次性针管在内的措施来帮助减少HIV传播)&/p&&p&链接送上:&a href=&/?target=http%3A//www.health.gov.au/internet/publications/publishing.nsf/Content/drugtreat-pubs-front5-wk-toc%7Edrugtreat-pubs-front5-wk-secb%7Edrugtreat-pubs-front5-wk-secb-6%7Edrugtreat-pubs-front5-wk-secb-6-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arm Minimization Program - AU&i class=&icon-external&&&/i&&/a&&/p&&p&对公共卫生Policy有兴趣的可以自行了解,不赘述。和 — 谐&/p&&p&&br&3) 医疗传播&br&对医疗用具不充分的消毒可能会造成HIV在病人间的传播。不过目前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在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具,和一系列防控措施,&b&医疗传播非常的罕见&/b&。&br&&br&4) 针扎工伤&br&这点对医疗从业者来说很重要,不过好在现在我们有&b&PEP&/b&,风险大大的降低了。另外&b&严格遵循操作规程&/b&也可以有效降低风险。&/p&&p&不过,PEP有效性还有待研究,目前认为并不是完全有效,后面也会提到。&/p&&p&关于PEP的有效性,链接:&a href=&/?target=http%3A///Efficacy/page/1746573/&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Efficacy/pa&/span&&span class=&invisible&&ge/1746573/&/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5) 母婴传播&br&链接:&a href=&/?target=http%3A//www.who.int/hiv/topics/mtct/e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TCT HIV - WHO&i class=&icon-external&&&/i&&/a&&br&直接摘下WHO的官网。&br&在没有任何干预措施的情况下,HIV母亲有&b&15%-45%&/b&的概率将HIV传播给婴儿。&br&好在,&b&我们现有的ART可以有效降低母亲的病毒载量,将风险降低到5%以下&/b&。&br&2015年,古巴经WHO认证,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第一个消灭HIV母婴传播的国家。(消灭不等于0,是降低到极低维持多少年,有具体的规则可以查看WHO网站)。&/p&&p&&br&6) 血液产品传播&br&输血传播大家应该已经很熟悉了,好在&b&我们现在有非常成熟的筛查体系,尽可能的避免潜在风险&/b&。&br&此外,血液产品传播的风险可能在使用浓缩产品时提高,如治疗血友病所用的浓缩Factor VIII。&br&&br&7) &b&不太可能不太可能不太可能传播HIV的方式&/b&&br&链接:&a href=&/?target=http%3A//www.cdc.gov/hiv/basics/transmission.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艾滋病传播方式,美国CDC&i class=&icon-external&&&/i&&/a&&br&蚊虫叮咬&br&亲吻,拥抱,握手,共用厕所,共用餐具,等等&br&口交(上文提到)&br&&img src=&/v2-d35ed9a0b7df43402fde611d_b.png& data-rawwidth=&908& data-rawheight=&3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8& data-original=&/v2-d35ed9a0b7df43402fde611d_r.png&&&br&前面提到,尽管一旦感染人类还没有有效的办法,但是&b&HIV在体外是一种非常脆弱的病毒:&/b&&br&&b&不能存活也不能复制&/b&&/p&&br&&p&&br&6. HIV怎么破坏免疫系统的? &br&前文提到,HIV主要感染CD4淋巴细胞。&br&&br&&img src=&/v2-5b4ebdc30cd3a0ef25348ecf7210297e_b.png& data-rawwidth=&707& data-rawheight=&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7& data-original=&/v2-5b4ebdc30cd3a0ef25348ecf7210297e_r.png&&&img src=&/v2-e60b6d35f867e_b.png& data-rawwidth=&721& data-rawheight=&1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1& data-original=&/v2-e60b6d35f867e_r.png&&&br&&i&(Reference:&/i&&br&&/p&&p&&i&1.
&/i&&i&University of Sydney. Advanced HIV - Transmission and Epidemiology. [Internet] 2016 [updated 2016; cited 2016 Dec 2]; External access not available.&/i&&/p&&p&&i&2. University of Sydney. Advanced HIV - How HIV Produce Immunodeficiency. [Internet] 2016 [updated 2016; cited 2016 Dec 2]; External access not available.&/i&&i&)&/i&&/p&&p&&br&HIV阳性的患者体内,如果不接受治疗,每天会产生大约&b&一千万&/b&个新的病毒。这些病毒会感染CD4淋巴细胞,刺激患者的免疫系统攻击被感染的CD4细胞。并且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后,会裂解被感染的CD4细胞释放新病毒。综上,每天病人体内会损失&b&十亿&/b&个CD4细胞,虽然大部分会被替代(HIV患者为什么每天这么累.. 就是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一直在超负荷工作),但是总 的来说CD4量每年还是会有所降低。&br&&b&不进行治疗,HIV患者每年会约损失80 CD4细胞/mm3。&/b&&br&&br&当CD4降到一定值,身体不再能应对各类感染时,AIDS就出现了。&/p&&br&&p&&br&7. 为什么早发现早治疗那么重要?&br&&img src=&/v2-94b7a6df69b6b44a8302e9_b.png& data-rawwidth=&612& data-rawheight=&3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2& data-original=&/v2-94b7a6df69b6b44a8302e9_r.png&&&br&&i&&u&Figure. Median CD4 cell count (A) and median difference
between current CD4 and pre-HAART CD4 cell counts&/u&&/i&&br&&i&(Reference: Gras L, Kesselring AM, Griffin JT, van Sighem AI, Fraser C, Ghani AC, et al. CD4 cell counts of 800 cells/mm3 or greater after 7 years of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e feasible in most patients starting with 350 cells/mm3 or greater. Journal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s (1999). ):183-92.)&br&&/i&&br&&br&我们倒序来谈这个问题。为什么早治疗重要?前文提到,HIV感染会持续降低患者的CD4量。上图的研究表明,不论从哪个点开始HAART治疗,病人的CD4量都是持续稳定恢复的。&br&&b&换句话说,越早治疗,越在一个CD4还高的点治疗,就可能越早恢复足够的免疫力,消除AIDS的风险。&/b&&br&&br&那为什么我们以前不谈早治疗呢?&b&副作用&/b&!&br&ARV的副作用千奇百怪,有兴趣的大家可以自己去查。过去,长期的ART用药可能会导致部分病人不能耐受,以至于影响依从性,最后导致抗性毒株的出现,治疗的失败。&br&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b&世界目前最新的一线药的副作用已经降到了非常低的水准&/b&。WHO最新的治疗指南也提到,&b&所有的HIV患者,都应该尽早接受ART治疗,达到最好的预后效果&/b&。&br&&a href=&/?target=http%3A//www.who.int/hiv/pub/guidelines/earlyrelease-arv/en/&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who.int/hiv/pub/guideli&/span&&span class=&invisible&&nes/earlyrelease-arv/en/&/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如何检测? - 筛查测试加上确诊测试&br&&b&Screening test&/b&,基于p24抗原和HIV抗体的一个ELISA测试。这类测试的目的是尽可能多的减少假阴性的结果数量,所以会有非常高的灵敏度,但是也可能会产生假阳性结果(虽然虽然第四代测试的特异性已经非常高了..)&br&如果阳性,那需要进一步进行确诊。&br&&b&Confirmatory test&/b&,通常使用的是Western Blot,特异性特别高(因为条件要求高,要去CDC做)。两个测试结合得出的结果可信度很高。&br&&b&请大家一定要去制定机构做测试,测试的效果和准确性和试剂来源,操作水平有很大的关联!&/b&&br&&br&&b&窗口期&/b&&br&&b&请注意阴性的结果并不代表一定没有感染!感染初期,患者的体内,抗原和抗体的浓度可能过低,导致检测失灵。所以后续的重复检测(通常6周后)非常重要!&/b&&br&&br&&b&Test for Treatment!&/b&&br&CD4和viral load都可以用来评估治疗方案,评估预后。Genotyping可以用来测试抗药性。这都是常见的治疗方面的测试,不赘述。&br&&br&进入到21世纪,HIV已经成了一种可控的慢性疾病,所以大家可以放下不必要的恐慌,不如多了解些知识看看怎么保护自己。对自己健康状况有疑问的朋友请直接去测试!网上是问不出个结果的。阴性皆大欢喜,阳性也不必惊慌,&b&尽早和医生沟通,检查自己的CD4和病毒量,准备治疗方案一样是很重要的!尽早面对是对自己最负责的态度。&/b&&/p&&br&&p&&br&8. 为什么HIV治疗一定要有好的依从性?为什么这么容易产生抗药性?&br&&img src=&/v2-b20623dbd426_b.png& data-rawwidth=&830& data-rawheight=&1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0& data-original=&/v2-b20623dbd426_r.png&&&i&(Reference: University of Sydney. Advanced HIV - Transmission and Epidemiology. [Internet] 2016 [updated 2016; cited 2016 Dec 2]; External access not available.)&/i&&br&&br&1)HIV阳性患者体内每天大约会产生一千万个HIV病毒,&b&基数大,频率高&/b&&br&2)艾滋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它的逆转录酶(把它的RNA转化为DNA)有很高的错误率,&b&几乎每复制一次就会出现一次错误&/b&&br&3)&b&综上,一个HIV阳性患者体内的毒株,可能一天内就会把所有可能的突变来个一遍..&/b&&br&然后...&br&&br&&b&达尔文自然选择定律!&/b&&br&&b&1)在正常情况下,(药物、疫苗的)抗性毒株是以及少数派存在的。因为他们和Wild type比没有优势。&/b&(举个栗子,毒株A通过产生酶X降解药物1,但是产生酶X是需要耗费能量的!那在没有药物1存在的情况下,Wild type其实比A省下了更多无谓浪费掉的能量去繁衍自己,A没有优势)&br&&br&2)&b&当选择压力出现的时候(比如药,疫苗),适者生存。&/b&也许绝大多数没有抗性的毒株会挂掉,但是剩下的抗性毒株(它们求之不得才对=.=)反而会得到更多成长的空间(没人和我竞争资源了啊!)如果没有适当的治疗(HAART,并且避免目前已有的抗药性),这一些抗性毒株会很快会在病人体内变成主力军。这种情况下,这种药基本就在这个病人体内不能用了... &br&&br&&br&众所周知ART通常是3中ARV结合的治疗方式。但是&b&每一种ARV在人体内有不同的半衰期&/b&。&br&如果病人的依从性不好(比如少吃一天药),有可能有一种或两种ARV在体内的浓度会先行消退(就等于是用了老式的单ARV,双ARV疗法,很容易产生对这种药物的抗性),这个情况下剩下的那种ARV就会对毒株有一个很大的筛选作用。很快,抗这种药物的毒株就会占据主要,一次比一次难消除。&br&&br&好在现在的药物半衰期越来越长,偶尔漏服并没有太大影响。如果超过服药时间一段时间,可以尽快补上;如果下次服药时间已经快到了,就当做这一次漏掉就好,请不要连续服用两份药物。(不是治疗方面的专家有错误请指正啊谢谢!!)&/p&&br&&p&&br&9. 预防&/p&&p&&b&Treatment as Prevention TasP&/b&&br&在Public health level,治疗就是最好的预防!&br&有效的ART治疗可以把HIV患者体内的HIV浓度降低到可检测的范围之下,可以极大地减少HIV的传播。&/p&&p&&br&&b&Condom 安全套&/b&&br&之前看到过各种 “安全套有缝隙HIV可以穿过去”“安全套和避孕套不一样”等等。&br&这里也不想列文献了.. 因为实在太多可列了.. &br&中心思想就是,我不是物理学家材料学家或者安全套厂商。作为个学HIV的,我只知道&b&数据为证,Condom(英文文献里就这一个词,没听说过安全套避孕套..)是唯一有效的能同时防止意外怀孕以及HIV及大部分性传播疾病传播的方式 - 在正确使用时。&/b&&br&&b&对于MSM,不需要避孕不代表不需要使用安全套。&/b&&br&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关注WHO去年世界艾滋病日在微博上做的Social Media Campaign&br&&a href=&/?target=http%3A///p/0e72ab502f655aec0%3Fk%3D%25E7%%25E4%25B8%258D%25E8%25A7%25A3%25E5%25A5%2597%26from%3D526%26_from_%3Dhuati_topi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爱不解套&i class=&icon-external&&&/i&&/a&&br&(对“防霾戴口罩防病带套套”这么没节操的宣传语就是作者想出来的...............)&/p&&p&&br&&b&PreP - Pre-exposure Prophylaxis&/b&&br&Truvada (emtricitabine+tenofovir) 目前被证实非常有效且相对安全。一天一片的情况下,有效性可以达到90%以上。&/p&&p&PreP有效性链接:&a href=&/?target=https%3A//www.aids.gov/hiv-aids-basics/prevention/reduce-your-risk/pre-exposure-prophylaxis/&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aids.gov/hiv-aids-basic&/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revention/reduce-your-risk/pre-exposure-prophylaxis/&/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前提是需要在高危行为前每天一片,且持续一段时间(具体用药可以查看药企官方说明书)。而且肾功能不好的人需要注意,长期服用Tenofovir有一定概率会造成肾损伤。&/p&&p&&i&(Reference: &/i&&i&James AM, Ofotokun I, Sheth A,
Acosta EP, King JR. Tenofovir:
Once-daily Dosage in the Management of HIV Infection. Clinical Medicine
Insights. Therapeutics. 2012;4.)&/i&&/p&&p&&br&&b&PEP - Post Exposure Prophylaxis&/b&&br&相对于PreP,PEP的有效性相对差些(一个是事前预防,一个是事后亡羊补牢...),而且最好是在24小时内使用。PEP的有效性目前还需要更多研究来估测。&/p&&p&相对于PreP,不建议大家采用。&b&但是可以保护医疗工作者(针扎,工伤等)!&/b&&/p&&p&关于PEP的有效性,链接:&a href=&/?target=http%3A///Efficacy/page/1746573/&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Efficacy/pa&/span&&span class=&invisible&&ge/1746573/&/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br&&br&&p&10. 心态&br&像之前所提,HIV之所以难防控,很大在于诊断与知识普及率。&br&&b&缺乏知识产生恐惧,恐惧产生歧视,歧视让更多高危人群或进行高危行为的人不愿接受诊断治疗,越多的人不诊断不治疗就有更多的传播、更多的死亡,更多的传播和死亡会加重恐惧... &/b&&br&少嘲笑一次Gay,少传播一次谣言,杜绝歧视,真的从我们自己做起。&br&&br&&b&对于不幸感染的人&/b&&br&&i&(以下摘自先前回答)&/i&&br&心态上个人感觉没有亲身经历过是不太适合下提建议的.. 不过有幸和几位hiv阳性的人交谈过,其中一位David Polson是澳大利亚有名的艾滋病幸存者。他在1984年被诊断为HIV阳性(一个没有任何治疗方案艾滋病等于死刑和瘟疫的年代..),在短暂的绝望之后立马设计了自己的康复计划,每天工作之余坚持锻炼身体,保持乐观的心态。他说自己整个电话簿上的人都因为AIDS去世了,只有他撑到了第一批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出现。32年里他参加了28种药物的临床试验,但是更让我敬佩的是各种苦不堪言甚至身不如死的奇葩副作用在他嘴里像段子一样给人乐观和力量。说这么多就是想说,疾病不是问题,别人对你的态度不会是大问题,自己的心态,你自己怎么看待自己才是你该操心的问题。有时间害怕,不如往前拼一下试试,有问题就去解决问题。&br&&/p&&p&David给我我记忆最深的话,“After all, I did what I promised myself in the&br&beginning, to win the battle”.&/p&&br&&br&&br&看了几天艾滋病话题区,对相关的歧视深有感觉。&br&病毒不分人高低善恶,请不要用别人的不幸满足自己的道德感。万一别人是母婴传播无辜中枪,万一人家是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发生了医疗事故,谁和你说异性恋一定是对?(这是我们老师上课和我们说的第一句话)&br&一点不夸张说,一句话可能就会影响一群人的死活。&br&&b&万一我们心里的魔鬼比你觉得该死的人还罪恶呢。&/b&
04/12/2016 更新有学校红十字会的同学私信我说想转载。之前不开放转载是因为里面有一些资料属于教学材料,版权问题比较敏感.. 趁这个机会把reference好好改了一下,尊重资料的原作者。文章也略有改动。有想转载的可以联系我.. 但是商业组织或用途或目的一律…
“实时”更新数据,2014年底数据是现在2016年有的比较全面权威的数据了。正好赶上题主的“10年”。&img data-rawwidth=&1002& data-rawheight=&600& src=&/v2-2e6beb838a4_b.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2& data-original=&/v2-2e6beb838a4_r.png&&&i&Reference:图自制,数据来自UNAIDS数据库以及中国疾控中心)&/i&&p&截至2014年底约有501,000名患者被诊断为HIV阳性,据推断我国可能大约有825,000名HIV携带者。数据相比2013年有所提高,不过欣慰(但也不欣慰.. 后面会提到90-90-90)的是&b&诊断率也从54.0%上涨到了60.7%&/b&。&/p&&p&被诊断的患者中,&b&有约59.0%接受了ART治疗&/b&(2013年为52.1%,也有上涨)。如果用估测的患者数,真实ART覆盖率只有35.8%!&/p&&p&好的一面是,虽然国内使用的药物可能还存在一定副作用风险,但是&b&有效率(实现HIV抑制)在2014年达到了90.1%&/b&,和发达国家(比如澳村..)没有明显差距。&/p&&br&&p&相关知识&/p&&p&联合国的90-90-90&i&(UNAIDS)&/i&&br&&/p&&p&根据联合国的SDG可持续发展目标,2030年底,世界范围内应该实现:&b&90%的HIV感染者应接受诊断;在诊断的人中,90%应接受ART或其他治疗;接受治疗的人中,90%应实现有效的病毒抑制&/b&。&/p&&p&另根据UNAIDS的Fast-track报告,这个目标应该在2020年实现;2030年应达到95-95-95。(说句自己的感受.. 第一个已经很难了,先别想着959595了.. 在一次北京UN的HIV会上,一位女士说“As UN, we need to be ambitious” 作为联合国,我们是需要有野心的.. 听完我整个人都是镇定的 = =)&br&&/p&&br&&p&回到上面说到的中国疫情,对我们来说,药效已经基本达到了(虽然副作用大大影响了依从性),最重要的就是诊断和治疗了。尤其是诊断,&b&还有小一半的HIV患者并不知道自己的病情!!&/b&他/她们可能还在不经意间传播HIV.. &/p&&p&&b&所以知乎上那么多朋友说,我有过这样那样的行为,会不会得艾滋病?&/b&&/p&&p&&b&谁也没法告诉你,去CDC做检测吧图个心安也别耽误了自己!&/b&&/p&&br&&p&其他HIV能不能治愈未来方向什么的其他答主已经相信说明了,不赘述&/p&&br&&p&更多HIV信息,包括hiv为什么这么难治愈,为什么难开发疫苗,具体疫情,传播方式,预防方法,治疗的重要性,可以去答主文章了解,&/p&&p&&a href=&/p/&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p/24&/span&&span class=&invisible&&106569&/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p&&p&感谢阅读&/p&
“实时”更新数据,2014年底数据是现在2016年有的比较全面权威的数据了。正好赶上题主的“10年”。Reference:图自制,数据来自UNAIDS数据库以及中国疾控中心)截至2014年底约有501,000名患者被诊断为HIV阳性,据推断我国可能大约有825,000名HIV携带者。数据…
&b&艾滋病人应不应该担心? &/b&&br&&b&应该&/b&&br&&br&&br&&b&不过这个问题可能得反过来想,我们应不应该担心艾滋病人的隐私被暴露?&/b&&br&&b&应该&/b&&br&&br&来个简单的假设 (虽然现实情况要复杂得多,不过这样可能理解起来也方便)&br&1. 前提:&br&社会对艾滋病的歧视和恐慌还是根深蒂固的。艾滋病人可能面临家人朋友的疏远,社会的隔离,丢工作等等等等各种压力。&br&&br&2.1. 对于已经身患艾滋病的患者:&br&怕被歧视,拒绝像伴侣透露自己的隐私? - 对于不知情的伴侣来说可能会不注重安全措施,增加传播可能性&br&怕去医院自己的健康状态被暴露,逃避治疗? - 越高的病毒载量越可能传播疾病&br&等等等等&br&&br&2.2 对于有过高危行为害怕自己可能得病的人群&br&怕去检查,自身没有勇气面对潜在的疾病? - 不检查就更别提防范和治疗了,增加传播可能性&br&怕去检查了万一阳性自己的身份被泄露受到各种歧视? - 不同源但同理,检查是艾滋病防治重要一环。结果同上,最终导致潜在的未诊断治疗人群传播疾病&br&怕去了解相关知识的过程中被人怀疑被人歧视? - 知识是防治的第一步,很多情况下很多人都没有足够的知识去保护自己,帮助自己合理面对自己的健康状况。结果同上,增加传播可能性&br&等等等等&br&&br&3. 超精简版结论:&br&排除掉一切道德情感因素,艾滋病人的隐私应该被重视,不光是病人本身,而是我们所有人。如果还放不下歧视(挺可悲的国情..),那至少请尊重他人的权利。&br&&b&如果不重视,只会逼迫更多艾滋病人或潜在病人拒绝接受检查,拒绝接受治疗,增加艾滋病在全体人群全体人群全体人群中的传播。&/b&&br&大家可能觉得事不关己,疾病并不像我们一样还要分人高低贵贱。&br&&br&4. 但是&br&&b&不代表艾滋病人没有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请合理区分隐私和义务责任&/b&&br&&img src=&/v2-9ad3efd3d4f335a73f981a0_b.png& data-rawwidth=&472& data-rawheight=&1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2& data-original=&/v2-9ad3efd3d4f335a73f981a0_r.png&&&a href=&///?target=https%3A//www.afao.org.au/about-hiv/hiv-and-the-law%23disc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fao.org.au 的页面&i class=&icon-external&&&/i&&/a&&br&贴一个澳洲艾滋病署的网页。在一些发达国家,艾滋病人是受法律约束需要向自己的性伴侣透露自己的健康状况的。另外,在被诊断后,病人有义务帮助医生做Contact tracing,联系自己先前的性伴侣告知自己的健康状况敦促他们接受检查。最终目的是尽可能减少疾病的传播。&br&这一点上我国任重道好远....&br&&br&&b&所以所以... 就算为了自己,也要注意艾滋病人的隐私,艾滋病人也要明白隐私和责任的区别&/b&&br&&br&&br&看了好多楼上..&br&又要贴上自己先前写的一段话了.. &br&&br&病毒不分人高低善恶,请不要用别人的不幸满足自己的道德感。万一别人是母婴传播无辜中枪,万一人家是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发生了医疗事故,谁和你说异性恋一定是对?(这是我们老师上课和我们说的第一句话)&br&一点不夸张说,一句话可能就会影响一群人的死活。&br&万一我们心里的魔鬼比你觉得该死的人还罪恶呢。&br&&br&&br&&br&更多知识欢迎阅读科普贴&br&&a href=&/p/& class=&internal&&知乎专栏&/a& HIV/AIDS 所有你需要知道的常识&br&&br&谢邀,谢谢阅读
艾滋病人应不应该担心?
应该 不过这个问题可能得反过来想,我们应不应该担心艾滋病人的隐私被暴露? 应该 来个简单的假设 (虽然现实情况要复杂得多,不过这样可能理解起来也方便) 1. 前提: 社会对艾滋病的歧视和恐慌还是根深蒂固的。艾滋病人可能面临家…
更新&br&&a href=&/p/&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p/24&/span&&span class=&invisible&&106569&/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HIV小百科&br&&br&没想到要这么恬不知耻地自己给自己做广告…&br&&br&所有提到各种各样统计学或者一些我也没见过的名词的朋友… 咱们先了解了解艾滋的复杂性好不好,真不是简单看数字谁危险就搞谁就能解决的问题… &br&&br&----------------------------------------------------&br&&br&严重跑题,只针对楼上所有直白赞同歧视而且并没有什么逻辑的朋友。&br&&br&咱们不谈任何伦理道德因素,只谈逻辑。&br&谢绝一切用道德帽子来扣人的行为,谢谢合作。&br&&br&鉴于知乎现在的状况,先把论点放下比较好。&br&&br&&b&减少对同性恋或其他高危人群的歧视是为了控制整体疫情,减少每个人的风险。&/b&&br&&br&作为取向异性恋的个体并不能接受同性恋行为(天性使然),甚至说有一部分病人是滥交自作自受,心底里我也是同意的。&b&但是艾滋防控不需要您的“同情”“爱护”,只是需要您对他人有作为人的尊重,有一些起码的知识。&/b&毕竟人的内心都是被欲望充斥的,很多时候您能高高在上是因为您正好是个异性恋,正好异性恋在这件事儿上防控起来更容易。不信你一辈子别去泡妹子试试?&b&同性恋群体需要的是保护自己的知识,减少高危行为&/b&(戴套!很多觉得同性之间不需要避孕就不需要戴),有了知识他们一样可以和我们拥有正常的生活。&br&&br&顺带后面附了张图,咱还没发达到那地步呢,异性恋传播还占着绝对主要位置呢,那些张口闭口同性恋等于艾滋病的朋友,您的自信哪儿来的。&br&&br&歧视这事儿万万不可,如果需要有一打文献可以证明&b&减少歧视可以有效减少疫情&/b&。&br&歧视有很大可能降低检测率,治疗率,从而加重疫情。&br&虽然具体情况很复杂,也可以简单试想一下。&br&整个社会都歧视病人,别管是为什么,万一你觉得自己有高危行为了,你去检查么?你去治疗么?被人看到怎么办?被家人知道怎么办?我会不会丢工作?我会不会没朋友了?还是算了吧。&br&越来越多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不改善自己的病情,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传播势必带来越来越多的恐慌和歧视。&br&&br&您千万别跟我说,歧视是好的,可以让更多人更洁身自好。人就是动物,您要是学过动物行为学,您会知道我们作为一个群体的话(个体也许可以,但是整体还是会存在)是很难控制滥交行为的。异性使然,同性亦然。(再一次,有的人的道德优势真的是占了异性恋传播控制的比较好的优势)您千万别跟我说您这辈子没有被自己的任何欲望驱使着干过啥不合适的事儿。&br&&br&还有朋友说,我离他们越远越好管他们呢,管好我自己不就是了?疾病不分人。&br&把话说到再不合适一点儿,&b&部分人的高枕无忧,其实是建立在无数公益人,医疗人员的努力上的&/b&。没这些努力,我们全社会使劲儿去歧视,离他们都远远的,管他们呢,您真觉得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疫情很遥远吗?想过他们除了滥交以外的因素是什么吗?为什么南非有了那么完备的治疗支持政策还每年那么多人拒绝诊断治疗等死?疫情20%五个人里面一个病人的时候,您还把这个归结为滥交吗。&br&&br&&b&您可以有您的想法,您的不喜,我也有。但是该尊重的还是要尊重,网络发言不要钱,但还是想说,该过脑子的时候请您过脑子,说话讲点儿逻辑。&/b&&br&&br&这儿是知乎。&br&您们只看眼前,但总有人得帮您往长远看帮您擦屁股。别让在努力的人心寒。&br&&br&&br&附&br&国内男同发病率高?&br&&img src=&/v2-e9ef798a7f51b339ca8a49bfe47c1328_b.png& data-rawwidth=&581& data-rawheight=&3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1& data-original=&/v2-e9ef798a7f51b339ca8a49bfe47c1328_r.png&&&i&2015 China AIDS Response Progress Report, UNAIDS&/i&&br&&br&至少到2014,在中国异性恋传播还是占着绝对主要的位置。您要歧视,正常逻辑不是歧视异性恋?&br&不知道很多人张口闭口同性恋最危险的论调是哪儿来的。&br&有一个定义是一定要注意的,&b&真正高危的是男男同性性行为,而不是同性恋。有良好保护措施,充足知识的个体一样能很好的控制传播的概率。&/b&
HIV小百科 没想到要这么恬不知耻地自己给自己做广告… 所有提到各种各样统计学或者一些我也没见过的名词的朋友… 咱们先了解了解艾滋的复杂性好不好,真不是简单看数字谁危险就搞谁就能解决的问题… ---------------------------…
我觉得作为一线的HIV检测咨询志愿者还是有一些实践工作的经历作为基础来指导我回答这个问题的。&br&&br&其实我对于题主所限定的范围“人们”不是很清楚,这个范围其实比较宽泛。人们对于艾滋病的了解程度也不完全和文化程度高低成正相关关系。因为毕竟艾滋病这个话题,包括相应的医学知识和国家政策,个人不去单独了解是很难从大众媒体的宣传内容中获知的。传统媒体对于艾滋病的报道以及相关知识的普及也就在每年的12月1日(即世界艾滋病日)会骤然多起来,之后就又销声匿迹了。&br&&br&那我就来结合我的检测工作列几条人们对艾滋病错误的观念及因为艾滋病知识匮乏引发的错误认识:&br&&br&&b&1.艾滋病距离自己很遥远,和自己一点关系没有,所以完全没必要了解;&br&2.感染艾滋病的人必然私生活很混乱,每个艾滋病患者都是很淫乱的,所以他们得病是咎由自取;&br&3.艾滋病一旦感染无药可救,很快就会死亡;&br&4.艾滋病感染者很容易传染给其他人,所以应该将他们隔离;&br&5.将艾滋病与同性恋画等号。艾滋病只在同性恋中传播,几乎所有同性恋都感染了艾滋病,所以可以说艾滋病是上天对于同性恋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的惩罚,这类人应该灭绝,艾滋病才能消失;&br&6.一旦感染艾滋病,将会无法学习,工作单位也不要你;&br&7.只有把现在感染艾滋病的人都处死,艾滋病才能根除;&br&8.艾滋病一旦感染会非常痛苦,身上各处发生病变,很恐怖;&br&9.感染艾滋病以后很快你的同事、同学和朋友变都会知道,会被歧视和排挤;&br&10.要尽可能远离艾滋病感染者,万一被感染怎么办,如果同事感染我就要换单位,孩子的同学感染就要孩子转学;&br&11.感染艾滋病的人可以从外表看出来;&br&12.蚊虫叮咬可以传播艾滋病;&br&13.正确使用安全套也无法有效防止艾滋病的传播,因为安全套上硅胶颗粒间的空隙比艾滋病病毒体积大;&br&14.男女间的性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只有男男性行为才会传播;&br&15.感染艾滋病的人不能结婚,也不可能有后代;&br&16.从事艾滋病检测的志愿者也必然都是感染者,不然他们干吗去做这个;&br&17.感染艾滋病的都是些年轻人,年纪大的人都老成稳重,不会感染的;&br&18.治疗艾滋病的药物非常昂贵,绝大多数人担负不起,感染后绝大多数人没有经济能力接受治疗;&/b&&br&&br&&br&以上是我所遇到的有关艾滋病的一些错误观念和认识,目前想到这些,以后或许有补充。希望每一个看到这个答案的人都能清醒的认识到这些观念和认识的错误,摆正自己对于艾滋病的态度。&br&&br&艾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甚至是无知带来的歧视。
我觉得作为一线的HIV检测咨询志愿者还是有一些实践工作的经历作为基础来指导我回答这个问题的。 其实我对于题主所限定的范围“人们”不是很清楚,这个范围其实比较宽泛。人们对于艾滋病的了解程度也不完全和文化程度高低成正相关关系。因为毕竟艾滋病这个话…
&p&这就是现状,这就是目前艾滋病在我国的严峻形势,尤其是在青年学生中,艾滋病疫情则更加严重,这不是官话,也不是危言耸听,这就是事实。&/p&&br&&p&&b&106名,很多吗?&/b&&/p&&p&然而这不是全部,这只是疾控登记在册的人数,而未登记在册的,甚至已经感染连自己都不知道,都大有人在。因为艾滋病潜伏期的原因,很多人自身不会有任何异样的察觉;因为社会压力和检测渠道的原因,很多人不会选择进行艾滋病血检,使得这个病毒在不知不觉中一个人传染给另一个人。&/p&&br&&p&&b&艾滋病不是新闻了&/b&&/p&&p&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本来就在人群中占有一定比例的,感染人数疾控系统也是一直都在监测的,只是这个数据被媒体报道了而已;艾滋病不同于禽流感或者寨卡病毒,它不是一个新生疾病,只是我们一直没有太多关注,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直都存在于我们周围。&/p&&br&&p&&b&关注点不在于这个数字,而在于青年学生&/b&&/p&&p&不要惊慌于这个数字,说实在的,长沙的高校分布并不多,而你想想诸如北京(清华、北大、人大、北科、北语、农大、矿大、地大、北理、北航)、武汉(武大、华科、地大、武汉理工,湖北工业、华中师大、中南财大、武汉工程)以及广东等地区,其学生感染数量则不知比这个数字高到哪里去,只是这些具体数字是不被公开的,但确实存在的。这个新闻的出现,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处于性活跃期的青年人,尤其是在校学生,感染人数众多,这也是当前艾滋病疫情发展的特点。&/p&&br&&p&&b&理性看待,指导日常生活行为&/b&&/p&&p&着重强调下&b&,不要恐惧,不要恐惧,不要恐惧。&/b&要清楚,日常接触不会传染艾滋病,所以哪怕对方是感染者,你与其聊天、吃饭、逛街、握手,甚至拥抱,都不会造成感染。这个新闻只是将一个本就存在的事实,且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对你造成影响的事实告诉你了而已。了解这个现状,理性得看待这个人数就可以了。艾滋病目前虽然无法治愈,但是是可控的,感染后的生活质量也可以得到保证,从临床上来看,更像是慢性病,所以不要让自己谈艾色变。&/p&
这就是现状,这就是目前艾滋病在我国的严峻形势,尤其是在青年学生中,艾滋病疫情则更加严重,这不是官话,也不是危言耸听,这就是事实。 106名,很多吗?然而这不是全部,这只是疾控登记在册的人数,而未登记在册的,甚至已经感染连自己都不知道,都大有人…
&img src=&/eeb86e09229dfb887722_b.png& data-rawwidth=&496& data-rawheight=&599& class=&origin_imag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体缺盐的症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