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 日语两版加内文78,最好彩色两版在哪一版

word怎样插入页码?word文档中有目录和正文两部分,要求目录和正文的页码都从第1页开始,请问怎样设置??_百度知道
word怎样插入页码?word文档中有目录和正文两部分,要求目录和正文的页码都从第1页开始,请问怎样设置??
我有更好的答案
在目录和正文之间插入分节符在目录页插入页码--页码格式设置--起始页--填写1在正文插入页码--页码格式设置--起始页--填写1
采纳率:23%
WORD自动生成目录功能,一、确定文章目录的级次,形如:第一章……大标题(一级) 1.1……小标题(二级) 1.1.1—……小标题下的小标题(三级) 就是你将要生成的目录确定为三级,这时,1、选择“第一章……”,在“格式”工具栏的左端,“样式”列表中单击“标题1”。选择后,系统会默认一些格式,不喜欢可以自己改 ;2、对应的,对“1.1……”选择“标题2”、“1.1.1……”选择标题3。这样,目录格式基本形成。二、统一全文标题格式1.选中设置好的“第一章……”,双击格式刷,把全文对应的“第n章”刷过一遍; 2、仿照步骤1,二、三级标题格式也分别刷过,实现目录各级的格式各自对应统一。就是每一个“级别”的格式必须相同,即“第一章”的格式和“第二章”和“第n章”的相同,第一章的第一节、第二节以及第二章的第一节、第二节,第n章的n节也都必须相同。二、自动生成目录 1.把光标定位到文章第1页的首行第1个字符左侧(目录应在文章的前面); 2.执行命令“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打开“索引的目录”对话框; 3.在对话框中单击“目录”,进行相关设置后,单击“确定”按钮,文章的目录自动生成完成。 提示: 1、目录页码与正文页码编码区分方法: 把光标定位在目录页末,执行“插入/分隔符/下一页/确定”操作,在目录与正文之间插入分页符; 执行“视图/页眉和页脚”命令,把光标定位到正文首页的页脚处,单击“页眉和页脚”工具栏上的“链接到前一个”按钮正文页脚与目录页脚的链接; 执行“插入/页码”命令,在“格式”中选择页码格式、选中“起始页码”为“1”,单击“确定。至此完成正文的页码插入。 2、如果之前正文已经插入页码,则可删掉再插入;3、目录如果是多页,插入页码时可以选择与正文页码不同的页码格式;4、如果正文又进行了相应修改,页码可能有所改变的,可以全选目录,右键,更新域,只更新页码,来重新校正目录;5、目录生成后,按住ctrl,鼠标单击对应的章节,文本会自动跳转到该章节正文内容;6、所设置的格式正文标题前会有一个黑点,是文章格式,打印时不会显示。
1、在想重新开始页码的地方,插入分隔符,选择下面的“分节符类型”中的下一页。2、在新的页面页脚上双击,把按钮“链接到前一个”的选中状态去掉,然后设置页码格式的起始页码为1。每个分节符分割的页面都可以设置不同的起始页码。
在菜单栏选择插入选项下的页码,设置从1开始,如果你要求封面不带页码,就在文件菜单下选择页面设置,设置首页不同,然后现在找到正文的第一页,点一下,表示设置本页的页码,继续插入页码,然后设置从1开始即可,不知道我说的够明白吗?
1、在正文的前一页,也就是最后一页目录,将光标放到这页目录的最后点击插入分隔符选择下一页。2、在这一页上添加页码从第一页开始,
需要用到分节符,在“插入”之“分隔符”中再针对不同的节设置页码就可以了为例便于编辑,建议“格式标记”全部显示
其他3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word文档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你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 云展网
可能是因为您的链接地址有误或者该内容已被删除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8:00)
销售电话:020-
售后:020-
除特别注明外,作品版权归上传方所有和负责。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做出处理。地方馆资源
我馆拥有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制作的电子图书40万余种、80万余册,年鉴1千余种,企鹅原版外语书6千余种。电子图书来自 400 多家出版社的正版电子图书,覆盖了中图法所有二级分类。
收录了全国各大报业集团的核心报纸400余种,不仅可以按报纸、按栏目、按文章、按图片进行文章级的内容检索,还可以通过文章直接翻阅原报,同时提供按地区、按分类、按字母检索报纸的方式。
地方志文献为我国所特有,也是国家图书馆独具特色的馆藏之一,所存文献数量与品质极高。采用数字图书馆方式,整理、加工编纂清代(含清代)以前的方志资源,将有利于保存、传播、研究、开发中华特色文化,推动数字资源建设。
收录了中华医学会主办的115种期刊杂志,形成了国内外医药卫生界数量最多、影响最大、权威性最强的医学期刊系列。
1998- 收录5043种期刊,其中核心刊 1300 余种。
该库由国家法定学位论文收藏机构——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提供,并委托万方数据加工建库,收录了自1980年以来我国理、工、农、医、人文社科等各个领域的博士、博士后及硕士研究生论文,论文全文已达200余万篇。
javax.portlet.title.010436
题名:作者:(美)莱茵霍尔德&尼布尔(Reinhold Niebuhr)著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图片类专题库频道
征集类专题库频道
题名:作者: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文化共享工程安徽省级分中心出版社:
京ICP备号 电话:(+86 10)45360编辑内部培训资料注意保密第一部分 图书基本知识与编辑基本技能一、图书的结构组成 一般图书的结构部件主要包括:封面(含带勒口和不带勒口) 、扉页、版权页、 序(前言) 、目录、正文、附录、反馈表。其他的还有环衬(封面与扉页之间) 、 插页、护封(包封面外面的) 、腰封、书签、辑封(正文内标明&篇&、&章&名称的 书页) 。以下是图书主要构成的介绍。 1.封面:是书籍外表层的总称,也叫做“封皮”,广义上的封面包括前封面(简 称封面)、后封面(即封底)等。封面主要起保护图书、传递信息、促销图书的 作用。 封面上主要印有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名。 书名:必须准确揭示图书的主题,力求简短、醒目、易懂、新颖;全书各处出现 在书名(封面、书脊、内封、版权页、书眉及正文中)必须一致。 作者名一般仅署主编名,不署副主编、审阅者、作者名。主编一至三人,全部署 名。人名与人名之间空一格,不用顿号。主编三人以上,署第一人加“等”字。 人名与“等”字之间不空格。图书出版前要征求作者的意见,内容包括署笔名还 是署真名,署名的顺序等。 出版社名一般在封面下端,位置居中。字体要求庄重,如出版社对字体有特殊要 求,要严格遵循其要求。注意在“出版社”之后不再加“出版”二字。-1- 编辑内部培训资料注意保密2.封底:包括责任编辑姓名、封面设计姓名、绘图者姓名、条形码、ISBN编号、 定价、图书宣传信息。其位置排放为左上方是责编和封面设计者姓名,必要时列 绘图者姓名。左下角是条形码。右下角是ISBN编号、定价。二者之间用横线隔开。 定价:定价主要决定于两个基本因素:一是印张,二是竞争状况。有时为了 战略目的也定出一些特别的价格,如打击竞争对手、迅速占领市场、该产品为主 打产品等。 3.扉页:包括书名、作者署名、出版社名。书名:包括汉字书名和书名的汉语拼 音。作者署名:列全体作者的姓名,包括主编、副主编、审阅、作者等。姓名与 姓名之间空一格,不用顿号。出版社名:要求同封面。 4.版权页:又称版本记录页,该页记录具有版权法律意义,是国家出版主管部门 检查出版计划情况的第一手统计资料,也是读者了解该书一般情况的重要记载页。 一般在扉页后:上部是CIP数据(一般是固定的);下半部分是出版社及印刷厂的 信息。 版权页的内容包括书名、丛书名、编者、著者、译者、出版者、印刷者、发行者、 版次、印次、开本、出版时间、字数、国家统一书号等。 5.前言:前言与目录一般字号同 基本要求: (1)编写的依据(教材 考纲 课标) (2)编写的指导思想或基本原则 (3)具体的结构(体例、部分)及特点 (4)使用说明或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6.目录:与内文要保持一致,而且内文各级同级标题大小保持前后乃至通篇 一致。 7.正文字体:书宋是最重要、最典型又最常用的字体;黑体;小标宋;仿宋; 楷体,字号及版心大小、行距:字号和版心大小一般根据成书页码要求来定,如 内容偏多或稍少而又不便或不需要添加或删节,就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调整字号、 版心大小或行距。具体操作可以先粗排一章或一部分,从而估计出整个页码。 正文内容: (1) 标点:不能出现于一行之首;引号、括号、书名号前一半不能居一行 之末,后一半不能居一行之首;破折号、省略号不能断开分居上下两行之末、 首。公司规定:汉语中省略号用中六点,英语中用下三点。-2- 编辑内部培训资料注意保密(2) 书眉:双大单小。 (3) 违禁内容——台湾问题及图片 (4) 阿拉伯数字:国家技术监督局在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是提出的总原则是:凡是必须或要求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 数字。阿拉伯数字不应拆开转行。 图片:注意修改后的不清晰及因放大而引起的不清晰。 二、校对常用术语 1.开本和印张 开本:表示图书幅面大小的行业用语,因为幅面是一定规格全张纸按不同方 法开切出的,故有此称。开本以全张纸开切出的数量(开数)来表示,如开切出 32 张,即称“32 开” 。一般我们用的图书开本是大 32 开,小 16 开,或者 16 开。 一本书的总面数(包括扉页、版权页、序、目录、正文以及正文之后的附录、 反馈表、空白页等等)÷开数=印张数 例如,总面数 192,开数 16,其印张数=192/16=12。 2.版式:指书刊内容的全部排版格式,包括正文、标题、图表、书眉、注文、 页码等的格式、字体、字号、版心大小,有否题图、眉花、补白等等。 3.版面:出版物每一面上内容的整体安排,包括图表、文字部分和四周的空 白部分。 4.版心:指出版物每一面上印有的文字、图表的部分,不包括四周白边。 5.书眉:排在版心上部的文字及符号统称为书眉。它包括页码、文字和书眉 线,一般用于检索篇章。通常单页排章、节、单元名称,双页排图书名称。书眉 只排一行,不能转行。 6.页码:书刊正文每一面都排有页码,一般页码排于书籍切口一侧。印刷行 业中将一个页码称为一面,而正方面两个页码称为一页。 7.暗码:有时为了设计的需要,虽然占有地位,但不印页码,故称暗码。 8.注文:又称注释、注解,对正文内容或某一个字词所作的解释和补充说明。 9.接排:字、词、句、行在换行时不断开,紧接着排。表现在校样上,接排 行的头一个字,齐左版口,不空。 10.另行:另排一行的意思。比如,文章段落的第一行,就是从另行起排的, 前面还要空两个字。-3- 编辑内部培训资料注意保密11.空行:占字行的地位而不排字。在正文中间用以表示内容的转换,如标 题与正文间。通常写明“空多少行” 。 12.占行:以正文行为基准,占有的版面。 13.回行:说明一行排不下时,转行的格式。回行是紧接上一行排,不空行。 14.顶格:指文字齐版口排,前面不空字。 15.缩格:不是齐版口排的,前面空向个字就叫缩向格。 16.居中排:指左右居中,即字行的左、右离版口距离一样。 17.标题:指标明文章、作品等内容的简短语,有的概括文章作品的全部内 容(如篇名) ,有的概括文章、作品的部分内容(如章名、节名) 。 18.副标题:标题的补充说明,使标题的表达更加完整、更加清楚。副标题 排于标题之下,一般在两者间加一破折号来界分;或用小一号字来加以区别。 19.通栏:栏指图书的版面部位,通栏是说整个版面的编排形式。图书正文 每一行自左向右的长度,等同于整个版心宽度的,就叫通栏排版。 20.分栏:指把一个版面分成个部分的排版方式。在书刊中最常见的是左右 两栏排版。 21.破栏:就是跨栏的意思。双栏排的书刊,如遇到一栏内排不下的图、表、 公式等,必须延伸到另一栏去的排法,就叫做破栏。 22.正线,反线:一条边线材料的上下两头,上头线条较细(薄) ,叫正线; 下头线条较粗(厚) ,叫反线。排表格,边框一般用反线,表内用正线。在算式中, 一般用正线。 23.页,面,另页起,另面起,占一页,占一面:在出版术语中,页跟面的 含义是不一样的。一页包括两面,每一页有两个相邻的页码,单码在正面,双码 在反面。 原稿批注另页起,一定要从单码面开始。另面起则从单码面或双码面开始都 可以。 占一页就是占两个页码,要在单码面是排文或图(双码面一般空白) ,在下一 个单码面上接排其他内容。占一面,则在单码面或双码面开始都可以,下一个页 码即可接排其他内容。 24.天头,地脚:书刊的版心上面的空白,叫天头;下边的空白叫地脚。一 般天头大于地脚。-4- 编辑内部培训资料注意保密25.头花,尾图:头花放在正文之前,标题附近。尾图放在文末空白处,既 是为了美化,也有补白作用。 26.补白:正文已完,而书页尚留有较大空白,为了充分利用纸张和美化版 画面,选用一小段文字,放在空白处,叫做补白。补白文字一般用花边与正文相 隔,或围以边框,或采用另一种字体、字号,以与正文相区别。 27.双跨单:双指的是双码,单指的是单码。双跨单是指书刊内较大的图或 表要占用两面时的排法——左半在双码面上,右半在单码面上。 三、校对常用技巧 (一)现代出版物文字出错规律 1.形似字容易混淆致误。现代汉字以楷书为正体,只有横、竖、点、撇、捺、 折、钩、提八种笔画。几万个字,都由这八种笔画构成,形似的概率就大了。例 如“千-干,壬― ,平均一个音节担负大约 8 个字。同音字多了,就容易造成同音 字错用。例如,下列若干组音同义近字极易混淆错用:喧-暄,夭-天,乌-鸟,折 -拆,风-凤,茶-荼,刺-剌,冷-泠,冽-洌,汨-汩,圮-圯,戌-戍,未-末,矢失,奕-弈等等,都只一笔之差,极易混淆致误。 2.音同字容易混淆致误。普通话里有字的音节大约 1 200 个,一般字典收 字上万个,阱-井,维-唯-惟,炮-泡,持-恃,备-倍,坐-座,奋-愤,鱼-渔,振 -震,辩-辨等等。成语中错写同音字相当普遍,如将“少安毋躁”错作“稍安勿 燥” ,将“金碧辉煌”错作“金壁(或璧)辉煌” ,将“明火执仗”错作“明火执 杖” ,将“再接再厉”错作“再接再励” ,将“山清水秀”错作“山青水秀” ,将“弱 不禁风”错作“弱不经风”等等。 3.义近字容易混淆致误。汉语的词汇量非常大,如《汉语大词典》列出的词 目就多达 37 万条。可是,常用汉字只有 3 500 个,通用汉字也只有 7000 个,用 几千个字来表示几十万条词,只有采用一字表示多个词义的办法,这就造成一些 字含义十分接近,很容易混淆致误。例如,采-彩,度-渡,作-做,象-像,复-覆, 练-炼,长-常,须-需,辞-词等等,不掌握它们之间含义的差别,是很容易错用 的。 4.错分致误。汉字形体结构有两种类型:独体字,合体字。独体字在汉字里 数量不多,大约不到 500 字,但它是合体字的构成成分。就是说,几万个汉字都 是这几百个独体字按照一定的原则组成的。例如,月夜组成腋,日辰组成晨,辟 玉组成璧,顷禾组成颖等等。汉字的这种结构特点,录排时由于视觉失误造成“错 分” ,一个字录排成两个字,如将“腋”错分作月夜,将“好”错分作女子,将“硒” 错分作石西。 5.错合致误。同上理,将两个独体字错合成一个合体字。 6.义连致误。一个汉字作为语素,可以同多个字分别组成不同的词。例如, “文”同“字”组成“文字” ,同“化”组成“文化” ,同“明”组成“文明” 。心 里想写“文字” ,往往会下意识地错写作“文化”或“文明” 。-5- 编辑内部培训资料注意保密7.义反致误。左右、上下、东西,含义相反,也容易下意识地写错。例如, “向左”错作“向右” , “东方”错作“西方” , “以上”错作“以下” , “上下”错 作“上上”或“下下” 。 8.互倒致误。两个字组成词,两字互倒就成了别的词,例如人家― 家人,感 情― 情感,办法― 法办,爱人― 人爱,校对― 对校,书写― 写书,一统― 统一等 等,书写和录排,都容易发生互倒致误。 9.草字误判。作者写作,如果字迹潦草,录排容易误判致误。例如, “千斤 鼎”误判作“4 斤鼎” , “乃”误判作“13” , “设”误判作“没” , “析”误判作“折” 等等。 10.错用简化字。有三种错误:错用已经废止的“二简”字,错误类推简化, 自造简化字。 11.错用繁体字。有些对台港澳的书刊,使用繁体字,而现在大陆的作者多 数不掌握繁体字,要由编辑来转繁。汉字简化有一种方法,假借一个笔画少的字 来做繁体字的简化字,这就造成一形二字甚至多字。例如,后(后後) ,征(征徵) , 系(係 ) ,复(復 ) ,价(价價 ) ,术(术術 ) ,发(發 髮 ) ,借(借藉) ,摆(擺 襬 ) , 蒙(濛 矇 ) 。这类字大约有七八十组。一对一的简化字,如简(簡 ) 、旧(舊 ) 、连 (連 ) ,简转繁不存在问题;一对二、一对多的简化字,简转繁就存在对应是否准 确的问题,见到“后”就转“後” ,见到“征”就转“徵” ,见到“发”就转“髮 ” , “长徵” “髮 烧”之类的笑话。 就会闹出“皇後” 12.专用名词错用同音字。专用名词,包括人名、 地名、专业术语等,用 字是规定性的。例如“图们江”的“们” 、 “扬州”的“扬” , “株洲”的“洲” , “黄 连”的“连” , “拓扑”的“扑” , “棉铃虫”的“铃” 。写作门、杨、州、莲、朴、 蛉就错了。 13.不同术语混淆错用。如声纳― 纳声,电介质― 电解质,欧姆― 姆欧等。 14.电脑录排拆字失误。 15.手指移位不准或左右手动作不协调错击邻键或对称键而出错。 16.窜改邻行、邻位错改。 (二)稿件中出现错误类型举例 1.作者原来的手稿文字错误。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有一是作者对个别文字掌 握不准,写作时写错;二是作者自造字;三是作者笔误,误将此字当彼字;四是 作者书写较草或书写不规范,容易被误认,进而误排为他字;四是作者剪贴稿中 原有的错误。录入时录错。 2.引文有误。书稿中引用其他人著作、讲话以及教材中内容等等,一定要完 全准确无误,一个字、一个标点都不能错。因此校对时最好找到原文,进行认真 核对。 3.名词、术语不统一。例如,图像,存在一本书中“图像” “图象”两种写 法,一般应与教材用法统一;再如“做出” “作出”前后用法不统一等等。-6- 编辑内部培训资料注意保密4.标点符号用法不规范。例如,逗号、顿号不分,作者用笔一点,既不像逗 号,又不像顿号,甚至有的还像句号。因此,校对时要仔细按着文字内容一一分 辨,加以更正。 5.序号错误、混乱。由于作者粗心,蓍文中排列序号时或缺少某一序号,或 排重某一序号;也有的序号层次混乱,中间互相穿插,校对时需要加以纠正。 6.使用国家已明令废止的旧称。例如, “公里” (现用“千米” ) , “公尺” (现 用“米” ) , “公分” (现用“厘米” ) , “公升” (现用“升” )等等。 7.外文字母的大小写和正斜体有误。例如“s”和“s”所代表的意思完全不 一样, “s”代表的意思是秒, “s”在物理量中代表位移。如果混用,则给学生理 解造成困难。 8.漏行、漏段。一般也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剪贴稿中原本就是错误的, 如某题题干“一个人在同一高度以大小球竖直向下,丙球水平抛出……”这段话 在“小”和“球”之间遗漏“相等的速度抛出三个小球,甲球竖直向上,乙”部 分;还存在作者在剪贴稿件时剪漏了,这种现象在一段的末尾较易出现,有时也 出现在两段中间。这类错误需我们在校稿中凭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以及上下句语 意的连贯来发现。另一种是录排时遗漏,只要我们在校对过程中仔细、认真地对 照原稿,一般都能发现。 9.多行、多段。这类错误一般也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出现在剪贴稿中,如 “汉语中的虚词大多数是单独使用的,也有成对配合使用的。它们的搭配合 合使用 的。它们的搭配具有一定规律……” ,此句话中划线部分应删去。这类错误有的较 易发现,有的比较隐蔽,需仔细分析句意。 10.与课程标准不符,与教材不符,与体例不符;栏目处理不恰当,遗漏知 识点等。 11.解题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计算公式有误;计算过程中遗漏关键步骤或 关键数据有误;答案或解析与题干不符;缺少答案(漏答案,答案不全) ;答案有 误;解析过程有误;解析过于简单。 12.题干与选项不对应;选项重复。 13.图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图不规范;图上字母、文字错误;图中有遗漏 (如地点、地名、文字、字母等) ;正文与解析图没分开;图模糊不清等等。 14.重题、后挂题。 15.与样张格式不符。 总结图书中的错误有十大类型:1)文字错误,2)词语错误,3)语法错误, 4)标点符号用法错误,5)数字使用错误,6)量和单位使用错误,7)版面格式 错误,8)事实性错误,9)知识性错误,10)政治性错误。消灭这些错误要依托 丰富的知识积累,敏锐的思维能力,以及对版面格式的了然于心。 (三)校对出错的几种方式 1. “视而不见” 。-7- 编辑内部培训资料注意保密指的是在校样过程中,不能正确把握注意的特点,需要引起注意的字词不能 引起应有的注意,从而让它在校对眼前一掠而过,以致出现错误。具体来说,就 是读校样时常扫视整行或整句,即可大致感知其内容,往往来不及逐词、逐字感 知;读到某字时,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感知,不习惯也来不及对其一笔一画仔细揣 摩。这样,一句中整体上的缺陷和字形差别较大的错别字易发觉,句中某些形近 字的差错往往感知不到,而成为知觉的陷阱、误区,像漏网之鱼一样逃过。比如, “乞”变成“气” , “士”变成“土” , “干”变成“千” , “曰”变成“日” , “天” 变成“夭” , “刺”变成“剌” ; “床笫”变成“床第” , “玷污”变成“沾污” , “寒 暄”变成“寒喧” , “炫耀”变成“眩耀” , “脍炙人口”变成“烩炙人口” , “不胫 而走”变成“不径而走”等。 2. “先入为主”。 指的是与自身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的事物和字词,容易在大脑中占据主导地 位。占据主导地位的部分在大脑皮层建立起优势兴奋中心,从而对较弱的兴奋中 心产生抑制。比如将“大黄鱼”认定成“大黄豆”,是由于“大黄豆”贴近生活 经历,当知觉对象“大黄”二字一出现,“大黄豆”就立刻占据记忆中的主导地 位,从而对“大黄鱼”产生抑制,这就是“先入为主”的心理现象。一般说来, 在校对中因大脑的兴奋与抑制本能地选择自身需要和熟悉的字词,以满足预期的 心理满足的时候,“通缉坏人”“草本植物”“各界人士”“抠字眼”变成了 “通辑坏人”“草木植物”“各届人士”“扣字眼”也就不足为怪了。 3.“自以为是”。 指的是在对校样的知觉过程中,思维品质缺乏自我批判性,遇到某些似是而 非的字词,想当然地将它们确认下来,最终酿成错误的心理现象。比如,把“一 筹莫展”认定成“一愁莫展”。在他看来,“一愁莫展”顺理成章。同样,“明 日黄花”变成了“昨日黄花”, “迫不及待”变成了“迫不急待”, “和盘托出” 变成了“合盘托出”,也自以为是正确的,“七月流火”用来形容酷暑也认为是 正确的。 4. “熟视无睹”。 指的是在知觉定式作用下,受已往知识、经验、习惯的制约,对比较熟悉的 字、词缺乏应有的敏感,校对中不该出现错误的地方,出现了错误。比如,“共 产主义”一类词组已在人们头脑里成为固定搭配、固定习惯,定的式的作用对 “共产主义”一类词组往往一扫而过,即使错了也“熟视无睹”。这是因为思维 让对象牵着鼻子走,在已变化了的情况下,习惯驱使漫无目的的眼睛,对要感知 的词语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样,“普通话”变成了“普遍话”,“烦躁”变 成了“烦燥”,“搭档”变成了“搭挡”,“乌鲁木齐”变成了“鸟鲁木齐”, “一诺千金”变成了“一诺千斤”,“沧海一粟”变成了“沧海一栗”,明显的 错误,定式仍顽固地将其视为正确的加以接受,这就是差错得以通行的缘故。 (四)差错的防范 1.文字差错的防范-8- 编辑内部培训资料注意保密(1)辨清汉字的形、音、义 汉字都具有字形、字音、字义三个要素,构字方式主要有象形、会意、形声 三类。象形字的特点是:一定是独体字;一定是指称名物的;一定在本名以外不 合别的意义。象意字有时是独体的,如古“大”字;有时是合体的,如古“暮” 字作“莫” ,像太阳在丛莽中。形声字如“四匹马”是“驷” 、 “两个轮子的车”是 “辆”等,左形右声。 明白汉字的要素和构成方式,对于辨别汉字大有好处。 ·从字义来区别字形。如“辩论”的“辩”与“辨别”的“辨” ,前者是要用 嘴说的,故中间从“言”(讠);后者本义是“用刀剖分” ,引申为“分析、分辨” 义,故中间从“刀”(?)。这样看字、写字就不会搞错了。又如“辦 事”的“辦 ” (今简化为“办”),中间从“力” ,因为办事是要用力的,明白了这个字的意义, 也就不会与“辩” 、 “辨”两字缠夹不清了。 ·抓住字音来辨别字形。其一是根据声母或韵母来判断。如“今”和“令” 作偏旁的两类字容易相混,可以根据声母来判断,凡声母是“l”的都作“令” , 如“苓” 、 “龄”等,其他的都写作“今” ,如“芩” 、 “吟”等。又如以“舀”和“臽 ” 作偏旁的两类字,可从韵母来区别,凡韵母是“ɑ o”的都写作“舀” ,如“稻” 、 “滔” 、 “蹈”等,其他的都写作“臽 ” ,如“馅” 、 “掐” 、 “焰”等。其二是记住声 旁的读音。如“叚 ”的声韵是 jiǎ, “假” 、 “暇” 、 “霞”等都以此为声旁; “段” 读 duàn, “锻” 、 “缎”等都用它来表音。其三是要注意那些不常用的字的正确读 音,如“刚愎自用” ,有人把“愎”(bì)读作“腹”(fù),那么在原稿里很可能 写成“刚腹自用” 。与此类似的还有“毖”(bì)和“瑟” , “菅”(jiān)和“管” 、 “悛”(quān)和“俊”等。 (2)寻找规律提高识别能力 ·运用相似律,如用“形似比较”联想判断“历—厉,人—入,尖—尘,巨 —叵,汨—汩,贪—贫”等字的正误;用“音同相似比较”联想判断“立—力, 而—尔,碧—壁,沙—纱,冲—充,岭—陵”等字的正误。 ·运用对比律对事物之间相反的特性作对比联想。例如,对“上—下,内— 外,左—右,好—坏,高—低,前—后,哭—笑,是—非,异—同,快—慢,善 —恶,爱—恨”等字即可这样处理。 ·运用关系律根据事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而作关系联想。因果关系、部分 与整体的关系等,都可以形成关系联想,如究竟是“高粱”还是“高梁” ,便可以 用关系律来判断。因为这两个字是上下结构,上部表声,下部表意。木字底应是 “栋梁”的“梁” ,米字底才是“高粱”的“粱” 。这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联想。 在以上三项联想规律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是相似律。因为据统计,校对校 正的错别字中,形似字一般占 76%左右,同音、义近及其他字占 24%上下。所以, 校对人员的形似字知识积累愈丰富,大脑反应愈灵敏、愈全面,灭错能力就愈强, 就愈能变“钝觉”为“锐觉” ,而“锐觉”是一个校对人员不可缺少的反应能力。 (3)留心四角相同而中间不同的字-9- 编辑内部培训资料注意保密四角相同的字,如“嬴—赢、竞—竟、梁—粱、记—纪”等,最容易出错, 原因是太相似了,真伪难辨。原稿上写的是“嬴政”(即秦始皇),校样上排成“赢 政” ;原稿上是“竞争” ,校样上是“竟争” ;原稿上是“高粱” ,校样上排成“高 梁” ;原稿上是“纪念” ,校样上排成“记念”等等,校对者都可能会因形似而不 发生任何怀疑。这是因为意化的框架结构愈相似,愈容易产生视觉的幻化。因此, 遇到四角相同的字,在校对方式和视觉运用上也要有所改进。 ·主观服从客观,把字符的一笔一画都看清、看准,切忌先入为主,以误为 正。 ·要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做到思想不麻痹,工作不马虎,更不能在校对过 程中“看野眼”或聊天谈笑,防止走神而致误。 ·采用有重点的分截校对方式。例如,校“最聪明最勇敢最勤劳的中国人民” 这一个长词组时,可分裁成“最聪明|最勇敢|最勤劳|的|中国|人民” ,其中 重点是“勤” 、 “中” 、 “人” 、 “民”四个字,防止与“勸 ” 、 “申” 、 “入” 、 “氏”相 混; “一车高粱米”中,重点是“粱” 、 “米”两个字,防止与“梁” 、 “未”相混。 在校对时,不要读破句,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孤立地校,否则失校的可能性就比较 大。 ·着重看不同,就是看相似之处的不同点。形似字大同小异,异就是矛盾, 要抓住“同”中之“异” ,才是牵住了牛鼻子。如“候、侯”二字,要看“亻”和 “?”之间是否有“丨” , “母、毋”二字,专看字腹中是“?”还是“丿” 。 (4)科学地识别潦草字 凡书写不工整、模糊难辨的字都称之为“潦草字” 。它们大多是不规范的草体, 因人而异,也因地而异。对作者创造的龙飞凤舞的潦草字,校对者除了借助自己 的汉语基础知识、文字功底和书法知识外,还得有赖于科学的识字方法──揣测、 比较和意会,才能加以识别并消灭因书写潦草致误的差错。 ·揣测。任何作者的笔迹都有自身的特点。可以根据“永”字八法来找出其 中的特殊笔画,研究其笔锋特点,部件、笔形的变异规律;再依据文句的脉络走 向,揣测此潦草字究竟为何字。对同一作者写的潦草字,也可依据一个字的笔画 规律揣测其他字的书写规律。这就可为理解其他潦草字提供“钥匙” 。 ·比较。比较可以把握事物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识字也是如此, 要用比较法,寻出作者写的易混词作比较,观察它们的异同之处,然后揣摩文义, 得出正确的结论。 ·意会。这是联系上下文来辨别字义。如果稿件上的潦草字用以上两法都不 能识别, 就要联系上下文凭校对人员的经验进行意会, 如原稿中 “歧义” 写得 “岐” 、 “歧”不分, “世界”写得似“过界” , “墙报”写得像“墙根” , “激战”写得如“极 盛” ,等等。碰到这类潦草字,都可以用联系上下文的意会法进行识辨。 2.勤于查阅工具书 校对人员在看到自己不知道或把握不准的内容时,应该多查阅有关的工具书 来判别其是非,切忌想当然。即便在判断一个字是否为错别字时,也宜多查权威- 10 - 编辑内部培训资料注意保密的工具书而不能想当然。实践证明, “想当然”往往会导致出错。 3、大胆质疑 为了保证书刊质量,防范原稿上的差错再现于书刊成品中,校对人员如发现 或怀疑原稿上存在错漏和问题,应该积极、大胆地在校样上提出来或填写“原稿 疑问单” 。校对结束后,可提请编者或编辑排疑。 大致而言,对于原稿上存在的下列问题,校对人员都要提出质疑: (1)政治性、思想性的问题。例如,涉及党的方针政策方面存在过时的、错 误的、不确切对历史人物歪曲描写的现象;宗教和民族方面存在违背党的宗教政 策和民族政策,歪曲宗教的提法或解释等;以党史为题材的文学作品(特别是传记 文学)中,有虚构重大的党史史实、礼仪和民族风情、习俗的字句等;违反有关保 密规定,等等。 (2)语言文字方面的问题。例如,简化字、繁体字和异体字使用不当;异形 词选用不规范;存在错别字或外文拼写错误;引文有错漏或张冠李戴;数字、年 号、庙号、生卒年有误;国名、民族名、人名、地名有错漏或译名前后不一致; 编者、作者姓名误写或脱漏;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笔误或漏改,等等。 (3)语法、修辞、逻辑方面的问题。如显著的文句不通、文义不明、词性误 用、搭配不当;重复啰 唆或前后矛盾等。 (4)规范化方面的问题。例如,中文数字和阿拉伯数字混用;量和单位及其 符号未按国家规定使用或前后不统一;科学技术术语或学科专用名词有误;各种 专用符号(如音符、数学符号、化学符号、生物学符号等)有误。 (5)格式方面的问题。例如,插图、插表、公式等存在图文不符、表文不符、 公式与正文不符的错误;图版上文字、数字有错误,画面有错漏,地图上的国境 线有偏差或脱漏某省某地方;插图、插表及公式存在序码的错、漏、重复和不连 贯等;注文的注码不连贯、顺序颠倒,等等。 (6)大段性失误。例如,原稿因检查核对不仔细而缺页,或虽页数编码连贯 而文句却明显不连贯;原稿次序放错造成校样内容前后错乱;计算机操作失误造 成原稿混乱,或脱漏(若干文字或整段丢失)、或衍文(若干文字或整段重复)、或 颠倒(若干文字或整段颠倒),或出现乱码,等等。 4.熟练运用各种校对思维 (1)逆向性。逆向思维是由校对活动的特殊性决定的,其特点是设疑、求证、 改错。校对活动以原稿为对象,以猎错改错为目的,因而必然从质疑开始至排疑 告终,质疑是校对工作的切入点,无疑就无从进入猎错。逆向思维对于做好校对 工作的意义: ·补足编者及编辑的主流思维; ·校是非的探雷器。原稿中的“非” ,不同于校样上的异,具有隐蔽性、模糊 性、复杂性,混迹于尤其大量“是”的中间,似是而非,不易察觉。通过逆向思 维,探查疑点,细辨一字之微。- 11 - 编辑内部培训资料注意保密(2)保真性。保证作者创造性劳动成果准确无误、完整无缺地转移为印刷文 本,对原稿的改动要慎重,不能一味按照自己的思路、自己的表达方式去修改, 要保持作者的创作思路,尊重作者的写作风格,做到“字易而意留” ,因此要求校 对员在校稿过程中不但要“善疑” ,还要“多思” ,更要“慎改” 。 (3)联想性。 ·看校样联想原稿。通读校样时发现了疑点,首先要联想原稿,从原中寻找 排疑改错的依据。 ·看后文联想前文,看注文联想正文,看图表联想正文。前后内容不能矛盾, 前后文气不能不贯,文与注、文与图、文与表必须关联、衔接。 ·看本书联想他书。有了疑问,在原稿上找不到答案排疑,就得从他书中寻 找答案。 ·看本书联想国家的相关规范、标准、法规、政策。 ·看文字联想形似字、音同字、义近字、义连字、义反字。 ·看因联想果,看果联想因。许多句子的内在联系表现为因果关系,如果有 前件无后件,或者前件与后件不搭配,句子就可能存在错误。 ·看概念联想概念关系。文章里面许多概念之间存在种关系,如同一关系、 种属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等,概念的误用常常表现为关系上出 现问题。例如 ,我常去书摊或旧书摊上买书。此句就存在问题。 (4)整体性。一本书作为一个整体,有整体性要求,如版面格式、字体字号、 同一字符、异形词的使用等等。通常我们在录排校对之前都会做一份样张,目的 就是保证稿件在各个方面都保持一致,但样张不可能概括所有的细节,这就要求 我们在校对特别是通读过程中,通观全局,瞻前顾后,使全书各方面都统一、一 致、相符、衔接。 5.校对标题时应注意的事项 标题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内容层次的需要,有大小各级标题,如篇 题、章题、节题等等。最大一级的标题就叫做一级标题,依次是二级标题、三级 标题……要注意各级标题的字体、字号及排式,必须前后一致,全书统一。为此, 有必要对各级标题的字体、字号及排式,作为单一项目,从头到尾专门校对一遍。 校对时要做到字字落实,个个看清,避免浮光掠影,一瞥而过。在校对时应注意 以下几点: (1)各级标题的字体、字号,要全书一致; (2)排式要统一,如标题字间空不空,几个字的标题字间空多少,居中排还 是靠左或靠右排,小标题是占一行还是后接正文等; (3)标题内容与正文内容是否一致; (4)排有题图的标题,注意两者是否相互配合; (5)内文引用标题时(如“见第几章第几节” ) ,要查对核实,这一工作在最 后校次理解为重要,因为经过几次排、改,可能有变动;- 12 - 编辑内部培训资料注意保密(6)长标题转行时,以词为单位来界分,不要把词分开; (7)标题内标点用对开为好,题末一般不加标点。 6.校对页码时应注意的问题 (1)顺序。在校最后校次时,宜检查页码两次:一次是以点数为主,特别是 由几个文件组成的书,要查看有无跳码、重码、错码,同时兼顾字体、字号的正 确;一次以检查页码地位为主,并与目录页核对一遍; (2)字体、字号。现在一本书多为几人排版,故要检查全书页码的字体、字 号是否统一。 (3)附件。有时我们会在页码处设计装饰,要注意是否压、漏、距离、大小 等等。 7.校对表时应注意的问题 (1)表的框线和表的边线通常用反线,表格的其他部分都用正线。 (2)表格的地位应紧排在有关文字之后,尽可能排在一面上,不可以先见表 后见文字。 (3)表格内的文字或数字,必须上下或左右互相对齐,否则会给人以零乱的 感觉。 (4)表格内文字有转行的,要注意缩格,以分清层次。 注意全书表格的版式一致,如表题、表头、表文的字体、字号等,还要注意 表的顺序的连贯。 8.校对图时应注意的问题 (1)校样上图要和原稿上的图保持一致。 (2)图位置的安排,一般是先文后图,图文相距不要太远。 (3)图中的文字、内容要与正文所述相互吻合。 (4)图的大小若超过一栏的一半,则要居中排;小于一半时,一般居左靠切 口。图的四周至少空一个字再排文字。 (5)地图要注意国境线的正确。 注意图序的连贯,图说格式的统一,内文中有图序或“见下(上、左、右) 图”的,要查对核实。 9.校目录时应注意的问题 目录标题与内文标题完全一致,同步图书一般要与教材一致。 页码与内文完全一致。 10.及时调整心态,保持较好的工作状态 校对过程是由一系列“刺激―反应”构成的心理活动。初次接触校稿的时候, 校样对校对的刺激是新异的,在此种刺激作用下,校对头脑清醒,精力集中,一 般能较准确地发现校样中的错误。随着校对次数的增多,校样对校对的刺激逐渐 变得单调、乏味,要走出“熟能生错”的误区,校对时的理性思考显得十分重要。- 13 - 编辑内部培训资料注意保密只有理性的思考,才能纠正知觉的错误,最后达到真正的把握。除此之外,还要 保持良好的心态,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注意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精神饱满才 能辨别正误,校得精细。 11.主动和编辑、作者配合协助 日常工作中要和编辑、作者经常沟通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及专业 知识,同时要加强对教材的学习,做到熟悉教材、理解教材,作为一名教辅材料 的校对员如果对教材不熟悉、不了解,是无法得到更深层次的提高。人无完人, 学无止境,现在是知识年代,各类知识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着的,遇到疑 惑之处并不奇怪,校对需要的就是“考一字而穷百卷”的认真,忌讳的就是不求 甚解、望文生义的浮躁。咬文嚼字,字斟句酌是校对工作的职业特点,只有勤于 学习,虚心求教,多查字典,对稿件的把握才不至于“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四、各校次负责人职责 1.一校:一校是整个校对工作的基础,直接影响以后各个校次。对一校的要 求是: (1)校正校样中的全部“漏排的字” ,检查书眉、边文是否有误; (2)基本上消灭多字、少字、错字等差错,彻底消灭多行、少行、串段、另 行、接排及其他会造成版面统动的错误。 (3)图的位置、大小是否恰当、美观;图中文字字号是否合适;字体是否统 一,线条是否圆顺,比例大小是否合适;细节是否处理到位;图与正文、解析、 答案是否对应。 (4)按照发排单的设计要求和原稿上的批注,校正另页、另面、另行接排错 误以及大小标题的字体、字号和空行、占行的错误。 (5)题与答案的核对,解析、答案与题是否相符,解析是否符合要求,是否 有重题、陈旧题目以及超纲题目。 (6)注意版式是否与样张一致。 (7)统计工厂毛校错漏数。 (8)留错率 2/10000。 2.二校职责。二校也要逐字逐句校核原稿。除继续完成一校职责外,还必须 着重做到以下几点: (1)检查和调整全书的版式,检查各级标题的字体、字号是否统一,注意行 距、字距是否合乎规定。 (2)统一全书文字、数字的用法,使公式、图表的规格一致。 (3)检查数学公式和化学方程式等的安放位置及转行形式是否合适。 (4)认真做好整理送改的工作。检查一校、二校改得是否清楚;检查格式、 字体、字号、统一用字、汉字数码与阿拉伯码、外文大小写、表格的序号格式与 正反线、单双引号和书名号的用法、注文回行和其他版式是否统一。 (5)留错率为 1/10000。- 14 - 编辑内部培训资料注意保密3.三校职责。三校仍须核对原稿,并在二校基础上查对参考资料,发现遗漏 的差错,补一校、二校的不足。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核红,以落实一校、二校的成果。并对编者、作者在校样上所有的改动 负全责,提出、汇总前校未曾处理的原稿疑问,送编辑部门解决。 (2)校对时注意体会原稿内容,适当推敲文字,做好全书版面规格的整体统 一。 (3)注意力应遍及全部校样,对全书的各组成部分做一次通体检查,不能有 任何缺漏。 (4)保证经典著作引文的绝对正确。 (5)需要核对教材,保证与教材的章节顺序、涉及的内容、符号等一样,不 能出现超纲或遗漏内容。 (6)理科(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需要演算题目。文科需要查参 考资料。 4.四校职责。四校除完成三校的职责外,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基本上脱离原稿进行细致的演算、核查。有疑问的地方翻阅原稿之后进 行定夺。 (2)特别注意版面的前后统一,尽量使通读稿件上不再作版面的调整。 (3)消灭一切排版错误,保证校对质量,完成全部校对任务。 5.通读职责。通读是在经过三次校对原稿的基础上,脱离原稿进行的读校。 因此,校对人员有较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拓展视野,思考、发现校对遗漏和原稿 疏漏的问题,因而更能发挥好校对是编辑工作的继续和延伸的作用。实践证明, 通读是保证出版物文字、技术方面达到高质量的有效手段。通读的职责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 (1)全面检查原稿的文字质量,全部消灭对校遗留的错别字、多字、标点符 号错误以及格式、字体、图、表与批注不符之处。 (2)注意明显的政治性、原则性的提法,以及重要的政治性词汇。要注意辨 认有关国家的涉外政策、国际关系问题、民族宗教政策、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 物的问题。 (3)对不规范的语法修辞、明显的病句要提出质疑,提供给编辑裁决。 6.整理职责 (1)收齐校样。在进行校样整理之前,应收齐该书稿所有的校样,即将封面、 扉页,版权页、序、前言、目录、正文、后记、参考文献等一本书所包含的全部 校样收齐,检查各部分的内容是否准确,并检查它们在书中的位置即装订顺序有 无不当。 (2)检查页码。由于现用排版软件较为完善,页码的位置一般不会出现什么 差错,页码检查主要检查页码的连续性。页码是否连续,直接关系到最后的总页 码是否正确,进而影响到印张、字数的准确性。检查的办法是把整本书的页码从- 15 - 编辑内部培训资料注意保密头至尾梳理一遍,逐页检查。对于多人排版的图书,更应注意各部分之间的页码 是否衔接无误。如果书中有篇题且篇题的版式是单页起排背白,则要注意暗码的 计算,即要注意前一篇结束是单页码还是双页码、各篇篇名所在页是否都统一为 暗码等。页码检查的另一项重要内容,便是页码的字体、字号及形式,最常见的 错误是页码版式不统一。一般情况下这类问题不会出现,但当一本书是有多人排 版时,这种问题出现的几率大增,遇到这种情况时要多加小心,以免出错。 (3)仔细检查天头地脚。天头地脚最容易被忽视。天头地脚检查的内容主要 有书眉和脚注。除检查全书的书眉与脚注的体例是否统一外,还应注意书眉的内 容与正文是否一致。因为在编校过程中,常常对正文中的标题做一些微小的改动, 但又忽略了对书眉做相应改动,这便容易出错。通过对发印校样的整理,可以杜 绝此类差错的发生。脚注的检查主要是检查脚注的序号与注文的序号是否一致。 由于编辑经常要对正文与脚注做些修改,这就有可能造成注文与脚注不在同一页 上。此外,还应检查脚注所注释的内容与正文的内容是否一致。 (4)检查各级标题。在排版过程中,标题的字体、字号不统一是常出现的问 题,且同级标题是齐头排还是居中排,或者是排成其他形式,也要注意全书统一。 如果同级标题间相距较远,就更容易出错。同级标题序号不连贯、序号重复的情 况在已出版的图书中并不少见。在校样整理过程中检查各级标题,既可以避免同 级标题字体字号不一致的情况出现,又可避免版式不统一,还可以检查出各级标 题中的错字、别字。检查的具体方法是:仔细阅读各级标 题,注意各级标题的连 贯性。 (5)检查图、表和公式。图、表检查的主要内容是,图序、表序是否连贯, 前后图、表的体例、格式是否统一。书稿在编辑过程中,图、表的数量或许会有 所增减,如果在增减图、表的过程中不注意修改与之相关连的图、表序号,就必 然造成图、表序号不连贯,出现缺号、跳号或重号,还会造成图表的序号与正文 叙述不一致。检查图、表的体例是否统一,主要是看全书各章节图、表序号的编 排方式是否一致,以及图题、表题的字体、字号是否统一。公式序号的检查,主 要是检查公式序号的连贯性及公式序号所处的位置。在科技书刊中,公式的序号 一般是齐行末排,但在排版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有的序号在行末空二字排或与公 式紧接在一起排的情况,通过对公式序号的检查,便可避免公式序号体例不统一。 在编辑过程中,对公式作些调整是经常出现的情况,而这就容易造成公式序号的 重复或缺漏。 再者,作者所交书稿中也经常存在公式序号重复、缺漏等情况。对发印前的 校样进行检查和整理,有助于发现和消灭此类差错。 (6)检查封面、扉页、版权页、前言(后记)、目录。封面、扉页、版权页是 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部分如果出现差错属重大差错,在图书质量检查中属于 必查项目。在发印前,应仔细检查封面、扉页、版权页的书名、作者署名、出版 单位等项内容是否正确。对书名的检查,特别是丛书,除要检查本册书名在封面 和扉页是否一致外,还应当检查丛书名是否正确。本册书名出错的较为少见,而- 16 - 编辑内部培训资料注意保密丛书名不一致的情况却时有所闻,这大概是因为一套丛书的责任编辑一般系由多 人分别担任的缘故。另外,封面上的汉语拼音常是编校工作者容易忽视的问题, 若不仔细检查,很难保证不出错。 著作者署名也是很重要的检查的内容。作者姓名出错,除了作者提供的名单 有误、字迹不清晰等原因外,编辑自身工作不细致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要避免此 类差错的产生,除了让作者核实外,可以通过发印前的校样整理来解决。前言、 后记的检查中也要注意核对作者的姓名是否准确。有些书籍的作者不止一人,每 位作者的分工一般都比较明确,这一情况在前言或后记中会有所反映,应仔细核 对清楚。目录检查的主要内容是核对目录内容与正文是否一致,以及目录中的页 码标注是否正确。这就要求将目录的内容逐字逐标点与正文核对,最好的办法是 一人读一人检查,这样出错的几率最小。如果不认真地将目录与正文核对,差错 就很难避免。 也有这样的情况,有些作者提供的目录是原来的编写提纲,在写作过程中做 了部分改动而未对目录作相应的修改,若编辑发稿前不仔细检查,也极有可能出 现差错。 五、时刻注意的基本校对点 尽管不同类别的出版物对校对有不同的要求,但校对编辑的职责也有其相通 之处,为此,这里给出了校对编辑需要时刻注意的校对点: 1.书眉、边文、中缝所著录的项目是否齐全、正确和规范。 2.消灭校样上的一切错字、别字、简繁字、缺字、倒字、变形字、坏字、漏 字或多余的字。 3.检查外文字母、物理量、计量单位的字号、字体(黑白正斜) 、语种、大 小写、上下角标的用法是否正确和规范。 4.外文单词的转行是否符合语法规则。 5.检查各级标题所用字号、字体和格式是否统一,正文中的标题内容和相应 的页码与目次表的著录是否一致。 6.改正数字、数码、时间、人名、地名、标点、缩略语等错误或不规范用法。 7.仔细检查插图、表格、数理公式、化学方程式、化学结构式的图例、符号、 数据、格式是否科学、合理,其转排版式是否规范。 8.脚注与参考文献的著录顺序与正文是否一致,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是否齐 全,其排序是否规范。 9.另面、另段、另行、居中、居左、居右、空行、接排、顶格、缩格、正线、 反线、双线、曲线、花纹线、注符、上接、下转等版式,是否符合责任编辑或技 术编辑的要求。整个版式是否存在统行、统版的问题。 10.整理校样时,应检查是否有漏段缺页、缺图少表、图歪线斜以及页码或 图表顺序不连续等现象。 基本校对点并非包括校对编辑的全部校对职责,但如果校对编辑能将基本校- 17 - 编辑内部培训资料注意保密对点谨记于心,就能在校对过程中快速地发现可疑之处,并及时地、准确地予以 改正。 六、校改周期 为了更好地保证质量,并根据学校复习用书需求时间,我们往往从每年的 9 月 份开始召开编务大会,筹备下一年的用书,其中高三第一轮用书在来年的 4 月份左 右出版。一般编者需校稿 2—3 遍,校对员需校对 3-4 遍,具体校次安排是根据双 方情况协商安排。其他图书 要根据市场需求、编写时间、上市时间安排。 无论周期长短,首先要保证质量,在此前提下,尽可能缩短校改周期。 七、校对符号及用法示例 校对符号是用来标明版面上某种错误的记号,是编辑、设计、排版、改版、 校对人员的共同语言。排版过程中的错误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是有缺漏需要补入, 多余需要删去,字体字号上有错误需要改正;有时是文字错误等等。根据不同情 况,规定了不同的校对符号。 照排人员改版时,一看到某种符号时,就知道某种错误,可作相应处理。这 对节约时间和提高工作质量,很有好处。 附表列出了常用校对符号的种类、式样以及用法等。 八、使用校对符号应注意的问题 1.符合规范。即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校对符号及 其用法》 ,不要生造,以免引起混乱。 2.勾画分明。稿中的错误要用引线从行间画出,拉到页边空白处改正,不要 在文中径改。符号不要沾及上下左右不需改动的文字和标点。 3.清晰易辨。改样所用笔的颜色,应根据校次采用不同色笔,以示区别。引 线与引线之间不要重叠、交叉,如难以避免,要用不同色笔区分开来。 4.要运用校对符号这一校对语言进行校对工作,尽量不用汉字叙述。例如, 一接排处应该是另起段,只要画出“另起段”的符号即可。 5.必要的说明文字不能省略。例如,字体字号;整段整行文字跨页移动位置; 改正的汉字如果容易与外文、数字或符号相混淆时,应注明“汉字”字样;改正 的外文应注明大小写和字体;改正的数字如果容易与外文、汉字相混淆时,应注 明是“数字” ;改正的符号如果容易与汉字、外文相混淆时,应注明是“符号” 。 九.汉字常用字号及样张 字号是印刷用字身大小的规格。 我们应掌握的字号为四号至六号。四号字及小四号一般适用于小标题;五号 既适用于 32 开图书的小标题,也适用于书刊正文;小五号一般适用于书刊正文; 六号适用于书刊中注释、图表文字、界标文字。附样张。- 18 - 编辑内部培训资料注意保密初号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出版集团公司小初一号 小一 二号 小二 三号 小三 四号 小四 五号 小五 六号 小六 七号 八号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出版集团公司- 19 - 编辑内部培训资料注意保密十、汉字常用字体样张及简介 字体是印刷用字的式样。一般教辅图书正文常用字体有书宋、楷体、仿宋体、 黑体等。样张:字体 书宋楷体 仿宋 黑体 细黑 行楷 中宋 幼圆 隶书 姚体符号 SSK F H XH XK ZS YY L Y示例 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出版集团公司 云南出版集团公司 云南出版集团公司 云南出版集团公司 云南出版集团公司 云南出版集团公司 云南出版集团公司 云南出版集团公司 云南出版集团公司十一、常用字体简介: 书宋体:最重要、最典型又最常用的字体,也称老宋体、明体,由于它的应用 比其他字体更为广泛,故又称为普通体,相对于黑体而言,它又称为白体字。宋 体字的特点是字型方正、横平竖直、横细竖粗、棱角分明,使人看起来清晰爽目, 久读不易疲劳,具有较好的印刷适应性,故书报刊中常用书宋体排正文。 黑体:也称重体、粗体等。黑体字的特点是字形端庄、横平竖直、笔画等粗、 均匀醒目。书报刊中常用黑体字作为标题字或表示正文文字的着重部分。 楷体:也称正楷体、真书,笔画接近于手写体。楷体字的特点是字形规范、 结构稳定、均匀柔美、雅观大方。书报刊中常用楷体字作为报刊短文、书报刊的 二、三级标题字或表示正文的着重部分。少年儿童读物中常用 4 号楷体字排正文。 由于同一字号的楷体字显得比书宋体略小,因此,用楷体字作为标题字时,应选- 20 - 编辑内部培训资料注意保密比正文大一些的字号。 仿宋体:其特点是宋体结构、楷体笔法、粗细一致、清秀挺拔。书报刊中常 用仿宋体作为报刊短文、序言、二、三级标题字,三、四号仿宋体经常被用来排 各类公文、文件。 说明:正文一般以宋体为主,其他字体为辅 一般书报刊的正文多使用 5 宋,为增加内容含量,我们一般使用小 5 宋,工具书、辞书等多使用小 5 宋或 6 宋;一般文件多使用 4 宋或 4 仿宋;通俗读物或幼儿读物也有使用 4 宋(或 4 楷) 、 小 4 宋(或小 4 楷)的。黑体、楷体、仿宋体等处于正文中的辅助地位。 标题字的层次一般为从大到小、 从重到轻 黑体等粗黑字体属于重体, 宋体、 楷体、仿宋体等瘦细字体属于轻体。从大到小能使标题层次分明;从重到轻可使 版式美观醒目。 正文中的备注文字不宜大于正文主字 假如正文使用 5 宋,则与正文有关的备注文字(如脚注、表注、图注、表题、图题、参考文献等)就不宜再用 5 号字, 而宜用小 5 号或 6 号字,否则,就有本末倒置之虞。 当然使用惯例不等于一成不变,编排人员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创造出更为生动 活泼、美观大方的版式来。 十二、常用字体字号对比表字 体书宋字号黑体楷体仿宋行楷隶书四号小四号五号小五号六号云南云南云南云南云南黑体黑体黑体黑体黑体出版出版出版出版出版传媒传媒传媒传媒传媒集团集团集团集团集团校审校审校审校审校审十三、校对工作的意义 校对,是根据原稿或定本核对校样,订正差错,提出质疑,以保证出版物质 量的工作。现代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是出 版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21 - 编辑内部培训资料注意保密说起校对,在许多人看来不值得一提,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无论是 我们日常生活中看的报纸杂志,还是新闻出版的各类图书,校对都是其中非常重 要的一大环节。差错率不得超过万分之二,是校对工作的起码要求,而目前相当 多的报刊、 图书达不到这一标准。 大家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一篇文章本来写得很好, 就因为校对出了纰漏,产生了几个错别字,让人如同吃了绿头苍蝇,浑身觉得不 舒服,阅读的兴致由此大打折扣。我们教辅图书中出现错误,尤其是知识性错误, 会误导学生,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前程。因此校对工作对出一本好书非常重要,它 决定着能否准确无误地体现作者与编辑的劳动成果,为读者提供完美无瑕的精神 食粮。 十四、校对人员的两大基本职责 专职校对员一般应具有大专及以上的文化水平,经过校对业务的专门训练, 掌握校对专业技术,又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积累,具有一定的职业敏锐度,工作认 真细致,即“有学识,精通文字,细心,而且经过专门训练”的专门人才。 专职校对员的基本职责 1.对编者负责。忠实于原稿,依据原稿逐一核对校样,消灭一切排版上的错 误,包括文字、数字、符号、标点、图表以及格式等错误。 2.对读者负责。发现原稿中存在的各种差错并用铅笔在校样旁边提出质疑或 填写“原稿疑问单”,提请编辑部门解决。 十五、校对主体及客体 1.校对主体是指专职校对员、编辑人员和著作者。著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要校 对自己的誊清稿,编辑人员要校对自己的“齐、清、定”稿。他们分别是“著校 合一”和“编校合一”。校对员在自己的工作中,既要校异同,也要校是非,而 校是非是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延续,因此校对员是“校编合一”的。 2.校对客体,特指校对挑错灭错的对象,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校样中 不同于原稿的“异”,一类是原稿中与客观事实、事理和各种客观标准、规范不 合的“非”。 十六、校对的总体目标 即出版物无编校质量差错。这个总目标,可分解为两个子目标:无“编错”和 无“校错”。无“校错”要忠实于原稿,使原稿保真保值,主要对作者负责;无 “编错”要匡补原稿的错漏,使原稿增善增值,主要对读者负责。“校错”主要 来自录排和磁盘转换的失误,“编错”主要是原稿中的错误及编辑漏改和误改所 造成。校对总目标要求校对员,既要消灭校样上不同于原稿的“异”,又要发现 并提出原稿中与客观存在的事实、事理不合的“非”。这两个子目标要求校对员 既要校异同,又要校是非。- 22 - 编辑内部培训资料注意保密十七、校对人员的三个层次 校对的基本功能一是校异同,二是校是非。 校异同是指校对中只需对照原稿进行校对,把与原稿不同的地方改过来就行 了。校异同强调的是对原稿负责。而校是非则强调既要忠实于原稿,又要尽可能 地纠正原稿中的错误,包括编辑的错误。 校对人员只对原稿校对是第一层次,这是较低的层次。能够发现原稿中的错误 并对稿件版面图片等进行修改是校对的第二个层次,即校是非。 校对人员在完成 本身工作的情况下,同时承担了编辑的一些责任,即发现稿件中一些与教材、体 例不符等重大失误,这是校对人员的第三个层次。 十八、校对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四心二意” 1.现代校对人才必须具备如下基本素质: (1)熟悉语言文字的各种规范,掌握语言文字的出错规律,对语言文字使 用错误有较强的辨识力; (2)通晓图书版面格式知识,能敏锐地发现版面格式错误; (3)熟练掌握各种校对方法,并且善于综合运用; (4)具备比较广博的知识积累,不同学科图书的校对人才还必须熟练掌握 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5)能够熟练地使用工具书; (6)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耐得寂寞,注意集中,自觉地控制情绪,并能 及时调整心态,以保持良好的状态; (7)有大局观和集体意识,较强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2.合格校对员需具备的“四心” : (1)诚心。搞校对,首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抱着对工作、对编者、对广大 学子高度负责的态度,一丝不苟、 谨小慎微地校对手中的每一篇文稿。 诚心不诚心, 敬业不敬业,校出的质量会迥然不同。所有搞校对的同志,一定要认识到自己工 作的责任重大,切莫以为无关紧要漫不经心,这是搞好校对的前提性条件。 (2)细心。刘伯承元帅有过一句至理名言:“粗心大意害死人。”校对工作 是一件极严谨,极细致,认真的工作,来不得半点粗枝大叶。校对前,应该浏览一下 原文,以便做到心中有数;校对中.要逐段、逐句、逐字、逐个标点符号仔细对 照。一校是整个校对的基础,要特别警惕疏忽大意招致丢段落句的大忌;以后各- 23 - 编辑内部培训资料注意保密校也得认真、细致再过细,要敢于和善于“鸡蛋里边挑骨头”,用心发现前校中 失察漏掉的些许差错。 (3)耐心。通常情况下,校对是一件比较枯燥和乏味的事情,不能持重者是 难于胜任此项工作的。校对过程中,务必静下心来,从头到尾,善始善终。如果 遇到外界干扰,或者本人心绪烦乱,应该及时调整心态,待心态平顺时,再继续 手头的校对工作。切记不要虎头蛇尾,功亏一篑,由于一时的不慎,亏待了作者 和自个的心血。 (4)匠心。一个优秀的校对者,理当发现原稿中的缺陷,向作者和编审提出 自己的意见,使得文稿更臻完美,尽可能做到锦上添花。而欲达此境界.平时就 得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3.创意和美意。 十九、校对人员应具备的三个意识 1.责任意识。因为出版业是一种文化事业,从事文化事业的人不能不讲责任 感,而且我们从事的又是教辅行业,面对的是千千万万的学子,要对学子负责。 这样一个责任感,既是对读者的责任,也是对公司、对自己的责任。 2.质量意识,即精品意识。无论在图书的选题、体例制定、编者编写,还是 图书的整个制作过程中,我们都要有出精品的意识,把质量当作图书的生命底线。 3.竞争意识。现在教辅图书品种繁多,市场竞争激烈,对我们的图书质量提 出了极其严格的要求,如若在图书中出现多处低级错误,很可能就就危及到我们 的图书在市场上的生存。 综上所述,校对工作实在事关重大,同时也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艺术性 很强的工作。愿每一位校对者都能激发责任心和上进心,坚持磨炼,在校对方面 的硬功夫。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让每一本从我们手中走向千万学子的图书 实现零差错成为真正的精品。 二十、常用校对方法 校对的基本方法,是从各种具体校对方式中概括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方法, 适用于各类出版物的校对。近代史学家陈垣将校对的基本方法概括成四种类型, 即: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这种概括,已得到了我国近现代校勘界 与校对界的普遍认同。下面分别对这四种基本校对方法进行较详细的介绍。 1.对校法 对校法是照原稿校对校样,使校样上的文字、标符与原稿完全相符,达到消 灭一切与原稿不符的排录错误的一种校对方法。它是各种门类出版物校对都要采 用的主要方法,是校对工作的基础。 对校法的特点是比照原稿,逐字对校样,发现校样与原稿之间的异同,以原- 24 - 编辑内部培训资料注意保密稿为依据去异存同,保证原稿的原意正确无误地复制成付印样。 校法的对具体操作,又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点校法:原稿放在左边,校样放在右边。先看原稿,后对校样。左手食指 指着原稿上要校对的文字,右手执笔,顺着校样上相应的字句移动,遇到录错(或 排错)的地方。随时用校对符号或文字在校样上批注。 特别要注意按照原稿逐字、 逐句、逐个标点地校对,看、念、想结合进行。眼睛要在每个字、每个符号上停 留一下,不要一滑而过,同时有节奏地默读文句并使脑子做出反应。切忌读书看 报式校对。 (2)折校法:原稿放在校对者正前面的桌上,校样拿在两手的食指、大拇指与 中指之间(右手同时执笔) 。从第一行起校一行折一行,使原稿每一行的文字紧紧 靠近校样上要校的那一行文字。要尽量做到一眼能同时看清原稿和校样的字句。 折校法一般适用于原稿是打印稿或铅印稿,而不适用于手写稿。 (3)读校法:由两人合作,一人朗读原稿,另一人核对校样,并改正校样上 的错误。座位一般为读者在左、校者在右,以便校者在需要时向左边查看原稿。 读者要将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朗读准确,速度要缓慢,音调要有节奏。标题, 每行另起等都要分别口头交代清楚。 2.本校法 本校法是在通读校样中通过本书前后、左右内容互证,发现问题,订正讹误 的一种校对方法。本校法要求校对主体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辨错能力,否则, 在操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顾此失彼、挂一漏万的现象。 本校法的特点是一定要依据本书的内在联系来进行相关内容的对照,包括以 纲目校目录,以目录校正文,文图相对,文表相对,正文与注释对,名词术语、 概念前后对等,通过对照,发现问题,订正讹误。它不仅可以消除对校疏漏,达 到提高校对质量的目的,还可以为编辑加工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 通读校样发现的问题,一是查原稿进行核实,二是通过他校法寻找根据。在 确认差错之后,才予以订正。 3.他校法 他校法是利用各种标准和规范的图书与所校的原稿对照,找出不标准、不规 范的地方并加以改正的一种校对方法。在校对古籍类、科技类、著作类图书中用 他校法最多。平时我们利用《辞海》 、 《辞源》 、 《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来校正 文字也当属他校法。他校法的特点是通过数本复议来确认差错。为此要求校对主 体对新标准、新规范要有所了解,对权威工具书一定要相当熟悉,这样才能迅速、 准确地运用此法释疑解难。 4.理校法 理校法是校对者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在通读中对原稿是非作出 判断的校对方法。段玉裁说: “所谓理校也,遇无古本据,或数本互异,而无所适 从之时,则须用此法。 ”这就是说,在通读校样时发现了问题(包括数本互异、本- 25 - 编辑内部培训资料注意保密书前后互异),又查不到根据,就只能运用“理校法”作出是非判断。 理校法的特点是凭借校对者的主观认识来进行是非判断。 在具体的校对操作中运用理校法,经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来进行推理判断: 一是从分析字词含义入手进行推理判断;二是运用逻辑方法进行推理判断。无论 采用哪一种方法来进行推理判断,都需要校对者对书中的知识内容经过通读进行 理解。理解是理校的中心,而准确的理解是植根于丰厚的知识积累的沃土之中的。 因此,在采用理校法进行校对的过程中,要充分展开联想、推理、判断、识别等 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同时要避免“想当然”而造成妄改。 二十一、图书版面排版设计常用知识 版面是新闻出版信息表达的基本形式,是新闻出版的形象与思想,是新闻出版 物的语言。而应用版面的构成要素采用先进排版工具,艺术化创意地进行版面配 置是使新闻出版物浓缩文化、渗透艺术、符合时代的根本。因此在充分理解版面 设计与构成基础上,正确地应用排版软件与工具,是高效、艺术、规范地生产各 种新闻出版物的关键。因此只有正确理解与掌握版面的构成和排版规则,才能有 效使用排版软件的各种工具,排出符合标准与规范的版面。 版面的构成 版面与排版基础知识 版面与排版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版面构成要素、排版技术术语、校对符号的作 用及各种版式处理等。这些知识是激光照排工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 名合格的工艺设计人员和操作员只有掌握“排版语言”和一些排版工艺知识,才 能达到高效率和高质量。 1. 书籍的组成 众所周知,一本书通常由封面、扉页、版权页(包括内容提要及版权)、前言、 目录、正文、后记、参考文献、附录等部分构成。 扉页又称内封、里封,内容与封面基本相同,常加上丛书名、副书名、全部 著译者姓名、出版年份和地点等。扉页一般没有图案,一般与正文一起排印。 版权页又叫版本记录页和版本说明页,是一本书刊诞生以来历史的介绍,供 读者了解这本书的出版情况,附印在扉页背面的下部、全书最末页的下部或封四 的右下部(指横开本),它的上部多数印内容提要。 版权页上印有书名、作者、出版者、印刷厂、发行者,还有开本、版次、印 次、印张、印数、字数、日期、定期、书号等。其中印张是印刷厂用来计算一本 书排版、印刷、纸张的基本单位,一般将一张全张纸印刷一面叫一个印张,一张 对开张双面也称一个印张。 字数是以每个版面为计算单位的,每个版面字数等于每个版面每行的字数乘 以行数,全书字数等于每个版面字数乘以页码数,在版面上图、表、公式、空行- 26 - 编辑内部培训资料注意保密都以满版计算,因此“字数”并不是指全书的实际行字数。 2. 版面构成要素图 2.1 书刊版面要素示意图 版面 指在书刊、报纸的一面中图文部分和空白部分的总和,即包括版心和版 心周围的空白部分书刊一页纸的幅面。通过版面可以看到版式的全部设计,版面 构成要素如图 2.1 所示。 版心 位于版面中央、排有正文文字的部分。 书眉 排在版心上部的文字及符号统称为书眉。它包括页码、文字和书眉线。 一般用于检索篇章。 页码 书刊正文每一面都排有页码,一般页码排于书籍切口一侧。印刷行业中 将一个页码称为一面,正反面两个页码称为一页。 注文 又称注释、注解,对正文内容或对某一字词所作的解释和补充说明。排 在字行中的称夹注,排在每面下端的称脚注或面后注、页后注,排在每篇文章之 后的称篇后注,排在全书后面的称书后注。在正文中标识注文的号码称注码。 3. 开本 版面的大小称为开本,开本以全张纸为计算单位,每全张纸裁切和折叠多少 小张就称多少开本。我国习惯上对开本的命名是以几何级数来命名的,如图 2.2 所示。- 27 - 编辑内部培训资料注意保密图 2.2 书刊开本示意图 国内生产的纸张常见大小主要有以下几种: 787×1092 毫米平板原纸尺寸是我国当前文化用纸的主要尺寸, 国内现有的造 纸、印刷机械绝大部分都是生产和适用此种尺寸的纸张。目前,东南亚各国还使 用这种尺寸的纸张,其他地区已很少采用了。 850×1168 毫米的尺寸是在 787×1092 毫米 25 开的基础上为适应较大开本需 要生产的,这种尺寸的纸张主要用于较大开本的需要,所谓大 32 开的书籍就是用 的这种纸张。 880×1230 毫米的纸张比其他同样开本的尺寸要大, 因此印刷时纸的利用率较 高,型式也比较美观大方,是国际上通用的一种规格。 4.版心 书刊版心大小是由书籍的开本决定的,版心过小容字量减少,版心过大有损 于版式的美观。一般字与字间的空距要小于行与行间空距;行与行间的空距要小 于段与段间的空距;段与段间的空距要小于四周空白。 版心的宽度和高度的具体尺寸,要根据正文用字的大小、每面行数和每行字 数来决定。而每面行数又受行距的影响。印刷标准术语中将字行与字行之间的空 白称为行间,行中心线与行中心线的距离称为行距。但方正、华光排版系统中将 标准术语中的行间称为行距。书刊的行间一般空对开(1/2) ,也有 5/8、3/4 几种 空法。表 2.1 列出了不同字号、不同行间、不同开本的版面字数及版心尺寸。 表 2.1 纸张规格、开本尺寸及常见版芯尺寸 纸张规格 787×960 开本 32 16 64 787× 16 铣口 2 2 2 2 1 2 尺寸 185×112 228×184 125×91 170×92 184×130 260×184- 28 -三面切口 3 3 3 3 3 3版芯 160×86 196×150 102×67 140×67 155×99 220×147 编辑内部培训资料注意保密64 850× 64 880×94 32 16 481 2 2 2 2 2 2137×101 203×138 281×205 145×103 210×146 296×210 185×1033 3 3 3 3 3 3112×75 175×108 246×166 120×78 180×117 256×171 158×785.常用排版术语 (1)封面(又称封一、前封面、封皮、书面) 封面印有书名、作者、译者 姓名和出版社的名称。封面起着美化书刊和保护书芯的作用。 (2)封里(又称封二) 是指封面的背页。封里一般是空白的,但在期刊中 常用它来印目录,或有关的图片。 (3)封底里(又称封三) 是指封底的里面一页。封底里一般为空白页,但 期刊中常用它来印正文或其他正文以外的文字、图片。 (4)封底(又称封四、底封)图书在封底的右下方印统一书号和定价,期刊 在封底印版权页,或用来印目录及其他非正文部分的文字、图片。 (5) 书脊(又称封脊) 书脊是指联接封面和封底的书脊部。书脊上一般印 有书名、册次(卷、集、册)、作者、译者姓名和出版社名,以便于查找。 (6)书冠 书冠是指封面上方印书名文字的部分。 (7)书脚 书脚是指封面下方印出版单位名称的部分。 (8)扉页(又称里封面或副封面) 扉页是指在书籍封面或衬页之后、正文 之前的一页。扉页上一般印有书名、作者或译者姓名、出版社和出版的年月等。 扉页也起装饰作用,增加书籍的美观。 (9)插页 插页是指凡版面超过开本范围的、单独印刷插装在书刊内、印有 图或表的单页。有时也指版面不超过开本,纸张与开本尺寸相同,但用不同于正 文的纸张或颜色印刷的书页。 (10)篇章页(又称中扉页或隔页) 篇章页是指在正文各篇、章起始前排的, 印有篇、编或章名称的一面单页。篇章页只能利用单码、双码留空白。篇章页插 在双码之后,一般作暗码计算或不计页码。篇章页有时用带色的纸印刷来显示区 别。 (11)目录 目录是书刊中章、节标题的记录,起到主题索引的作用,便于读 者查找。目录一般放在书刊正文之前(期刊中因印张所限,常将目录放在封二、 封三或封四上) 。 (12)版权页 版权页是指版本的记录页。版权页中,按有关规定记录有书名、 作者或译者姓名、出版社、发行者、印刷者、版次、印次、印数、开本、印张、 字数、出版年月、定价、书号等项目。图书版权页一般印在扉页背页的下端。版 权页主要供读者了解图书的出版情况,常附印于书刊的正文前后。 (13)索引 索引分为主题索引、内容索引、名词索引、学名索引、人名索引- 29 - 编辑内部培训资料注意保密等多种。索引属于正文以外部分的文字记载,一般用较小字号双栏排于正文之后。 索引中标有页码以便于读者查找。在科技书中索引作用十分重要,它能使读者迅 速找到需要查找的资料。 (14)版式 版式是指书刊正文部分的全部格式,包括正文和标题的字体、字 号、版心大小、通栏、双栏、每页的行数、每行字数、行距及表格、图片的排版 位置等。 (15)版心 版心是指每面书页上的文字部分,包括章、节标题、正文以及图、 表、公式等。 (16)版口 版口是指版心左右上下的极限,在某种意义上即指版心。严格地 说,版心是以版面的面积来计算范围的,版口则以左右上下的周边来计算范围。 (17)超版口 超版口是指超过左右或上下版口极限的版面。当一个图或一个 表的左右或上下超过了版口,则称为超版口图或超版口表。 (18)直(竖)排本 是指翻口在左,订口在右,文字从上至下,字行由右至左 排印的版本,一般用于古书。 (19)横排本 就是翻口在右,订口在左,文字从左至右,字行由上至下排印 的版本。 (20)刊头 刊头又称“题头”“头花”,用于表示文章或版别的性质,也是 一种点缀性的装饰。刊头一般排在报刊、杂志、诗歌、散文的大标题的上边或左 上角。 (21)破栏 破栏又称跨栏。报刊杂志大多是用分栏排的,这种在一栏之内排 不下的图或表延伸到另一栏去而占多栏的排法称为破栏排。 (22)天头 天头是指每面书页的上端空白处。 (23)地脚 地脚是指每面书页的下端空白处。 (24) 暗页码 又称暗码是指不排页码而又占页码的书页。一般用于超版心 的插图、插表、空白页或隔页等。 (25) 页 页与张的意义相同,一页即两面(书页正、反两个印面)。应注意 另页和另面的概念不同。 (26) 另页起 另页起是指一篇文章从单码起排(如论文集) 。如果第一篇文 章以单页码结束,第二篇文章也要求另页起,就必须在上一篇文章的后留出一个 双码的空白面,即放一个空码,每篇文章要求另页起的排法,多用于单印本印刷。 (27) 另面起 另面起是指一篇文章可以从单、双码开始起排,但必须另起 一面,不能与上篇文章接排。 (28) 表注 表注是指表格的注解和说明。一般排在表的下方,也有的排在 表框之内,表注的行长一般不要超过表的长度。 (29) 图注 图注是指插图的注解和说明。一般排在图题下面,少数排在图 题之上。图注的行长一般不应超过图的长度。 (30)背题 背题是指排在一面的末尾,并且其后无正文相随的标题。排印规 范中禁止背题出现,当出现背题时应设法避免。解决的办法是在本页内加行、缩 行或留下尾空而将标题移到下页。- 30 - 编辑内部培训资料注意保密校对符号 校对符号是用来标明版面上某种错误的记号,是编辑、设计、排版、改版、校 样、校对人员的共同语言。排版过程中错误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缺漏需要补入、 多余需要删去、字体字号上有错误需要改正,又有文字前后颠倒、侧转或倒放需 要改正等等。根据不同情况规定不同的校对符号,使有关人员看到某种符号,就 知道某种错误并作相应处理,能节约时间和提高工作质量。表 2.2 是根据国家标 准(GB/T14706—93)列出的常用校对符号的种类、样式以及用法(见校对流程) 。使用要求: (1) 校对校样,必须用彩色笔(墨水笔、圆珠笔等)书写校对符号和示意改 正的字符,但是不能用灰色铅笔书写。 (2) 校样上改正的字符要书写清楚。校改外文,要用印刷体。 (3) 校样中的校对引线要从行间画出。墨色相同的校对引线不可交叉。 二十二、 排版规则 (一)正文排版规则 1. 正文版式设计规则 一个高级的编辑和排版人员不仅要学会如何排版,而且要学会如何将版面排 得美观、漂亮。要想达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了解正文版式的设计。 书刊正文必须按照书刊的内容进行设计,不同性质的刊物应该有不同的特点。 政治性的刊物,要端庄大方;文艺性的刊物,要清新高雅,生活消遣性的刊物, 要活泼花梢。不同对象的刊物,也要在技术上作不同的处理。给文化水平低的人 看的书字体不妨大一点,例如:儿童看的书字体要字大行疏,即采用疏排的方法。 给青年人看的书可字小行密。杂志中不同的文章最好字体有所变化,尤其在设计 版式及标题时更要注意,比较重要的文章标题要排得十分醒目。 2. 正文的排版的类型 书刊正文排版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横排和直排 横排的字序是自左而右,行序是自上而下;直排的字序是自上而下,行序是 自右而左。 (2) 密排和疏排 密排是字与字之间没有空隙的排法,一般书刊正文多采用密排;疏排是字与 写之间留有一些空隙的排法,大多用于低年级教科书及通俗读物,排版时应放大 行距。 (3) 通栏排和分栏排 通栏就是以版心的整个宽度为每一行的长度,这是书籍的通常排版的方法。- 31 - 编辑内部培训资料注意保密有些书刊,特别是期刊和开本较大的书籍及工具书,版心宽度较大,为了缩短过 长的字行,正文往往分栏排,有的分为两栏(双栏) ,有的三栏,甚至多栏。 (4) 普通装,单面装,双面装 普通装是相对于单面装、双面装而言。横排书要在字行的下面加排着重点的 叫单面装。至于直排书、标点以及专名线等都排在字行右边的、叫单面装;在字 行左、右或上下都排字的叫双面装。字行左右、上下都不排字的叫普通装。 3.正文的排版要求 正文排版必须以版式为标准,正文的排版要求如下: (1) 每段首行必须空两格,特殊的版式作特殊处理; (2) 每行之首不能是句号、分号、逗号、顿号、冒号、感叹号、引号、括号、 模量号以及矩阵号等的后半个; (3) 非成段落的行末必须与版口平齐,行末不能排引号、括号、模量号以及 矩阵号等的前半个; (4) 双栏排的版面,如有通栏的图、表或公式时,则应以图、表或公式为界, 其上方的左右两栏的文字应排齐,其下方的文字再从左栏到右栏接续排。在章、 节或每篇文章结束时,左右两栏应平行。行数成奇数时,则右栏可比左栏少排一 行字。 (5) 在转行时,下列各项不能分拆: ① 整个数码; ②连点(两字连点)、波折线; ③ 数码前后附加的符号(如 95%,r30, -35℃,×100,~50)。 4.正文排版应注意的问题 在正文排版中应严格遵循忠实于原稿的原则。对于一些未经过编辑加工或编 辑加工较粗的稿子中出现的一些明显的上下文不统一的特殊情况就可以随手将其 统一。例如:“在××事件中,直接参与者占 34%, 得占百分之十……”这句话 中出现的“34%”和“百分之十”的写法上的不统一。在科技文章中,应将其统一 为阿拉伯字。对大而简单的数可以采用两者结合的形式,也可采用指数形式。 由于原稿一般为手写稿,因此某些符号难以分辨,例如:中文中的顿号、句 号、小数点常常随手点上一个含乎不清的黑点。这时就要求排版人员按照排版的 规范来区分。 在科技书籍中,汉字之后句号一般用圆圈(。),但有些书籍(如数学方面的) 因圈点容易与下角标数码“0”或英文小写字母“o”相混,为了有所分辨,常采 用黑点作外文、数字及数学式的句号。 中文序码后习惯用顿号(如“五、”)。阿拉伯数码后习惯用黑脚点(如 “5.”),不要用顿点(“5、”)。 外国人名译名的间隔号处于中文后时用中圆点,如:弗·阿·左尔格;处于- 32 - 编辑内部培训资料注意保密外文后时应用下脚点,如:弗·A. 左尔格。当然,在全是外文的外国人名中自然 要按照国际习惯用下脚点:F.A.Sorge。 省略号在中文中用六个黑点“……”,在外文和公式中用三个黑点“…”来 表示。 文字或数字、符号之间的短线,应根据原稿的标注来确定短线的长短。在没 有标注的情况下。范围号用“一字线”(稿纸上占一格),例如 54-94%,但也可用 “~”。破折号用“两字线”,例如插语“机组——发电机和电动机”。连结号 用“半字线”(稿纸上不占格,写在两字之间),例如章节码(§3-2),图表码(图 6 -4)。 5.目录的排版要求 目录的繁简随正文而定,但也有正文章节较多,而目录较简单的情况。对于 插图或表格较多的书籍,也可加排插图目录或表格目录。 目录字体,一般采用书宋,偶尔插入黑体。字号大小,一般为五号、小五号、 六号。目录版式应注意以下事项: (1) 目录中一级标题顶格排(回行及标明缩格的例外); (2) 目录常为通栏排,特殊的用双栏排; (3) 除期刊外目录题上不冠书名; (4) 篇、章、节名与页码之间(单篇论文集或期刊为篇名与作者名之间)加连 点。如遇回行,行末留空三格(学报留空六格),行首应比上行文字退一格或二格; (5) 目录中章节与页码或与作者名之间至少要有两个连点,否则应另起一行 排。 (6) 非正文部分页码可用罗马数码,而正文部分一般均用阿拉伯数码。章、 节、目如用不同大小字号排时,页码亦用不同大小字号排。 6.页码、书眉的排版要求 (1)页码 书页中的奇数页码叫单页码,偶数页码叫双页码。单双页在版式处理上的关 系很大,详见后续有关章节。通常页码在版口居中或排在切口,一般在书页的下 方,单页码放在靠版口的右边,双页码放在靠版口的左边。期刊的页码可放在书 页上方靠版口的左右两边。辞典之类书籍的页码,可居中排在版口的上方或下方。 封面、扉页和版权页等不排页码,也不占页码。篇章页、超版口的整页图或 表、整面的图版说明及每章末的空白页也不排页码,但以暗码计算页码。 (2)暗码 篇章页、整面的超版口(未超开本的)的图、表及章末的空白页等都用暗码计 算页码。空白页的页码也叫“空码”。校对时暗码(包括空码)必须标明页码顺序。 (3)书眉 横排页的书眉一般位于书页上方。单码页上的书眉排节名、双码页排章名或- 33 - 编辑内部培训资料注意保密书名。校对中双单码有变动时,书眉亦应作相应的变动。 未超过版口的插图、插表应排书眉,超过版口(不论横超、直超),则一律不 排书眉。 7.标点排版规则 目前,标点符号大约有以下几种排法: (1) 全角式(又称全身式) 。在全篇文章中除了两个符号连在一起时,前一符 号用对开外,所有符号都用全角。 (2) 开明式。凡表示一句结束的符号(如句号、问号、叹号、冒号等)用全角 外,其它标点符号全部用对开。目前大多出版物用此法。 (3) 行末对开式。这种排法要求凡排在行末的标点符号都用对开,以保证行 末版口都在一条直线上。 (4) 全部对开式。全部标点符号(破折号、省略号除外)都用对开版。这种排 版多用于工具书。 (5) 竖排式。在竖排中标点一般为全身,排在字的中心或右上角。 (6) 自由式。一些标点符号不遵循排版禁则,一般在国外比较普遍。 标点符号的排法,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种排版物的版面风格,因此,排版 时应仔细了解出版单位的工艺要求。目前标点符号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目次 日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