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高手,根据目前这么差的配置,如何更换合适的主板,cpu,要经济实

主板是精英845D,
CPU C41.7G
内存DDR一条128M,一条256M.
光驱三星52X.
软驱三星1.44M......
根换主板后,其中什么配件得跟着换了.
我对硬件比较不熟悉,请大家解答下.希望能帮我建议建议该换什么样的主板AND其他配件!

主板是精英845D,
CPU C41.7G
内存DDR一条128M,一条256M.
光驱三星52X.
软驱三星1.44M......
根换主板后,其中什么配件得跟着换了.
我对硬件比较不熟悉,请大家解答下.希望能帮我建议建议该换什么样的主板AND其他配件!
谢谢了!
全部答案(共2个回答)
cpu和主板 不可以 随便换; 但是,可以随时找合适的组合更换。最为重要的是:CPU的针脚数,主板需要支援(针脚对了,晶片组,intel/amd...,SDRA...
呵呵,我来说几句吧。首先我就是一个退休的老头,如果你要是给自己的父母玩,那是用不着太跟形式的。我倒是比较赞同楼上有二位说的,主板不用动了,CPU升级P4 478...
首先CPU是可以换的;其次CPU更换时需要与主板配套如果现在市面上没有适合你的主板的CPU你就得更换主板;再其次如果需要更换主板而你原来的内存不能插在新的主板上...
换主板不麻烦,就是拆螺丝麻烦!注意主板支持的CPU型号,最好以前用什么型号的主板,现在还用什么型号的。比如,以前用865PE,现在也最好用865PE,而不是86...
换主板必须要考虑CPU,内存,显卡的内型,否则不配套就全部都要换了
答: 唐筛检查OSB高危,怎么办才好?问题大不大
答: 3.交流机依据帧头的信息进需瞰脾,是以说交流机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收集设备(此处所述交流机仅指传统的二层交流设备)
答: 打10060找网通维修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手把手教你装电脑-第2章&主板的奥秘
2-1 主板的奥秘
MainBoard的概念、功能、应用,重要性
主板是电脑系统中最大的一块电路板,它的英文名字叫做“Mainboard”或“Motherboard”,简称M/B。主板上布满了各种电子元件、插槽、接口等。它为CPU、内存和各种功能(声、图、通信、网络、TV、SCSI等)卡提供安装插座(槽);为各种磁、光存储设备、打印和扫描等I/O设备以及数码相机、摄像头、“猫”(Modem)等多媒体和通讯设备提供接口,实际上电脑通过主板将CPU等各种器件和外部设备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电脑在正常运行时对系统内存、存储设备和其它I/O设备的操控都必须通过主板来完成,因此电脑的整体运行速度和稳定性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主板的性能。
主板的分类
不同的CPU需要搭配不同的主板,在早期的电脑系统(包括早期的486电脑)里,CPU都是直接焊接在主板上的。到了486时代,为了增强用户购买电脑的灵活性和便于用户升级电脑,就在焊接CPU的位置装上了CPU插座,而不再将CPU焊在主板上。现在根据主板上所设置的CPU安装插座类型分为Slot
架构和Socket架构。其中Slot 架构中又分为Slot 1、Slot 2和Slot A三种,目前Slot 1、Slot
2仅用于Intel的CPU,而Slot A则仅用于AMD公司的K7(Athlon);在Socket架构中分为Super
7(支持AGP总线的Socket 7主板)和Socket 370两种。其中Super 7主板上的Socket
7插座目前仍为各种品牌的586和686级CPU共用,而Socket
370目前则由Intel的赛扬专用。由于Intel公司从Pentium II级和赛扬CPU开始分别使用Slot x或Socket
370插座安装,主板的设计和生产自然也得跟着CPU转,所以在ATX等各结构主板上也分别使用相应的Slot x或Socket
370安装插槽(座)。因此除了个别同时设有Slot1和Socket 370型的“双子星”型主板外,一旦选定使用Slot
1或Socket 370型安装CPU的主板,在日后升级时则只能使用相同安装规范的CPU。
现在市场里经常看到一些将声卡、显卡的功能集成到主板上的一体化主板,例如:Intel
810主板。还有将CPU、部分内存、显卡和声卡都集成在一起的更一体化的586主板,例如Cyrix
MediaGX主板(使用的CPU与我们平常所用的各类Slot或Socket结构CPU在安装上不兼容)。这种“一体化”主板实际上是早期“ALL
IN ONE”主板的技术拓展,只要接上电源、显示器、键盘和软(硬)盘就组成了一台最基本的电脑。
目前主板的低端市场由Socket 7架构主板占领,高端市场则由Super 7与Slot 1架构主板占领。Socket 7与Super
7架构之间的界线并不明显,因为它们都同属于Socket 7架构,Super 7只是其中的一个子集。Slot 1是发展方向,Super
7早晚会被Slot 1取代。如果从长远考虑,选择Slot 1架构主板不会有错。如果从价格上考虑,Super 7比Slot
1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主板按结构标准分为ATX、Micro-ATX、Baby-AT和NLX四种:
●Baby-AT型 这种主板是我们以前常用的,它的特征是串口和打印口等需要用电缆联接后安装在机箱后框上。
●ATX和Micro
ATX型 这种主板是将Baby-AT旋转90度,并将串、并口和鼠标接口等直接设计在主板上,取消了联接电缆,使串、并、键盘等接口集中在一起,对机箱工艺有一定要求。Micro
ATX主板与ATX基本相同,但通常只有两个PCI和两个ISA扩展槽,两个168线的DIMM内存槽,整个主板尺寸减少很多,需要特制的Micro
●NLX型 NLX结构是英语“Now Low Profile
Extension/新型小尺寸扩展结构”的意思,这是进口品牌机经常使用的主板,它在将各串、并等接口直接安装在主板上后,专门用一块电路板将扩展槽设置在上面,然后再将这块插入主板上预留的一个安装接口槽,这样可以将机箱尺寸做得比较小。
现在主板中应用最多的是ATX和Baby-AT
主板,目前兼容机经销商和个人大都使用这两类主板组装电脑。Micro-ATX主板使用较少,目前只有在个别品牌机中得到应用。至于NLX主板市场是没有零售的,由于它的结构小巧特殊,可以使用体积较小的机箱,所以目前仅用于厂家批量生产的品牌电脑。
(缺两张主板图ATX/Baby-AT)
主板基础知识
认识主板的第一个步骤是对照主板图片和说明来熟悉主板上各插槽(座)、接口和跳线的位置。以技嘉的BX2000+为例,主要应熟悉的有CPU插槽(A)、电源插座(B)、内存插槽(C)、ISA插槽(D)、PCI插槽(E)、AGP插槽(F)、EIDE(硬盘、光驱)接口(G)、软盘驱动器接口(H)、DIP开关(I)和主板芯片(J),BIOS芯片(K)的位置以及其他串行口、并行口、PS/2接口、UBS接口、CPU风扇电源接口、各类外设接口的位置及方向(即“1”脚所在方位)、各设置跳线的位置、主板与机箱面板的按钮和指示灯接口等的位置。主板上一般印有接口和跳线的简明标识。
如果把中央处理器CPU比喻为整个电脑系统的心脏,那么主板上的芯片组就是整个身体的躯干。在电脑界称设计芯片组的厂家为Core
Logic,Core的中文意义是核心或中心,光由字面的意义就足以看出其重要性。对于主板而言,芯片组几乎决定了这块主板的功能,进而影响到整个电脑系统性能的发挥,芯片组是主板的灵魂。
  1.芯片组
芯片组(Chipset)是主板的核心组成部分,按照在主板上的排列位置的不同,通常分为北桥芯片和南桥芯片。北桥芯片提供对CPU的类型和主频、内存的类型和最大容量、ISA/PCI/AGP插槽、ECC纠错等支持。南桥芯片则提供对KBC(键盘控制器)、RTC(实时时钟控制器)、USB(通用串行总线)、Ultra
DMA/33(66)EIDE数据传输方式和ACPI(高级能源管理)等的支持。其中北桥芯片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也称为主桥(Host
Bridge)。
  除了最通用的南北桥结构外,目前芯片组正向更高级的加速集线架构发展,Intel的8xx系列芯片组就是这类芯片组的代表,它将一些子系统如IDE接口、音效、MODEM和USB直接接入主芯片,能够提供比PCI总线宽一倍的带宽,达到了266MB/s。
下面就几家主流芯片组公司的典型产品做详细的介绍:
Intel研制的最主要的芯片分为以下几组:430LX、430NX、430FX、430HX、430VX、430TX、430MX、440FX、450GX、450KX、440LX、440BX、440ZX、440EX、I82810、I82820与最新的I82840。
  其中的430LX芯片组是Intel的早期产品,用于Pentium
60和66MHz;430NX芯片组就是所谓的海王星(Neptune)CPU,这两组芯片组目前已经淘汰,不再生产。其余的芯片组目前都在继续生产使用。各组芯片的性能和适用的CPU都有一定的差别,下面分别介绍Intel
430FX及其以后推出的各组芯片组。
  ●Intel 430FX PCIset
  430FX芯片组是Intel公司继430LX和430NX芯片组后推出的第三套基于Pentium的芯片组,也称为Triton。它在体系结构上作了很多改进,使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些新的技术在其后继芯片组430HX、VX、TX、GX等芯片组中都得到继承和发挥,因而430FX芯片组在Intel的430系列PCIsets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430FX芯片组由一片82437FX、一片82371FB和两片82438FX组成。82437作为系统控制器,集成了CACHE控制器、DRAM控制器、PCI桥连控制器等功能部分;82438是数据缓冲控制器;82371FB中集成了PCI、ISA、IDE加速控制器等部分。430FX全部采用PQFP封装。430FX可提供高于100MB/s的PCI数据流速,因此它支持奔腾处理器和多媒体应用程序的优化。
  ●Intel 430HX PCIset
HX芯片组是Intel公司继430FX之后推出的面向商用PC机平台的Pentium级主板芯片组。与其前一代产品430FX相比,它着重改进了系统的可靠性;并进一步提高了集成度,采用了两片封装;在性能上也有所提高,430HX适用于Pentium级的工作站、服务器和对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微机。
  430HX芯片组由一片82439HX和一片82371SB组成,430HX在性能上的主要改进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采用了并行PCI体系结构,允许CPU、PCI、ISA总线并行处理事务,因此比430FX有更高的MPEG视频、音频播放和捕捉处理能力;
  ?支持通用串行总线(USB),支持USB设备的热即插即用连接;
  ?具有EDO定时功能,使访问DRAM的速度有较大的提高,系统性能提高约10%;
  ?支持奇偶校验和ECC内存;
  ?更高的集成度(只有两片芯片),使用单片主桥方式,与430FX相比可节省60%的主板空间;
  ?采用了FIFO缓冲队列,可在TXC控制器的两边实现并行操作,从而提高了CPU的利用率;
  ?符合PCI2.1标准,缩短了总线的等待时间,提高了PCI设备的速度和整个系统的性能;&
  ?支持64M位DRAM,系统内存最高可达512MB;
  ?支持P54C(Pentium)和P55C(Pentium MMX)CPU;
  ?支持双CPU结构,可组成对称处理器结构体系的主板和微机系统。
  ●Intel 430VX PCIset
  430VX的技术性能与430HX芯片组基本相同,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以下方面:
  ?对多媒体视频进行了特殊优化,因而更适用于家庭用户和多媒体应用;
  ?去除了一些普通用户难以用及的功能(如ECC内存、双CPU支持等)后,增加了对高速同步存储器SDRAM的支持,支持168线内存插槽和内存条;
  ?在结构上恢复了4片芯片结构。430VX芯片组由一片82437VX、一片82371SB和两片82438VX组成,全部采用PQFP封装;
  ?可管理的最大内存为256MB,低于430HX;
  ?降低了成本,其售价低于430HX。
  ●Intel 430TX PCIset
  430TX是Intel公司为配合Pentium MMX
CPU而推出的最新芯片组,专门针对奔腾微处理器的MMX技术进行了改进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多媒体应用效果。430TX芯片组还采用了一系列的新技术,使PC机的性能和智能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430TX也适用于可移动的便携式计算机中,弥补了便携式微机在多媒体技术方面的不足,使得便携机用户也能够像台式机一样享受声音、影视节目、通讯等带来的乐趣。430TX芯片组采用了两片结构,由一片82439TX和一片82371AB组成。
  ●Intel 430MX PCIset
  430MX是Intel专门针对Pentium级笔记本电脑推出的芯片组,它是Intel作为便携式PCIsets解决方案的第一个完整设计,在430FX的基础上采取了多项体系结构上的革新。430MX可应用于ProShare(TM)快速以太网、音频及图形增强型应用程序。随着更新一代同时适用于台式机和便携机的430TX芯片组的推出,很多基于430MX的应用已经逐步转移到430TX芯片组上。
  ●Intel 440FX PCIset
  440FX芯片组(注:不可与430FX芯片组搞混)是适用于高能奔腾(Pentium
Pro)的芯片组。440FX建立在并行PCI体系结构上,它包含了一个可加强视频传输及提高帧速度的多业务计时器,一个能提高MPEG及音频性能的被动释放机制,还包括了可充分利用写缓冲器来改进基于主机的处理应用程序的增强写性能,以及用以确保CPU—TO—ISA写控制与PCI2.1技术规格兼容的PCI延迟作业。
  440FX芯片组具有增强的32位性能和USB外围设备连接的优点,包括CPU-to-DRAM流水线、同时读写、动态延迟、写入猝发组合及I/O队列,其他的特点如快速驱动器访问的Bus
IDE(BM-IDE)、集成化ECC支持、双CPU支持等使440FX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大为提高。440FX可以管理的最大内存容量为1GB。440FX与Intel
430HX、430VX等芯片组设计的I/O子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因此使440FX能充分利用已有资源,立足市场。
  在结构上,440FX由三片芯片组成,一片82441FX,一片82442FX和一片82371SB,另有一个独立元件82093AA供双CPU设计时使用。
  ●Intel 450GX/KX PCIset
  450 GX/KX是Intel公司在1995年为Pentium Pro
CPU推出的第一套芯片组解决方案。其中450GX适用于服务器而450KX适用于工作站和高性能桌面机。
  ●Intel 440LX AGPset
  继Intel 430 PCI芯片组之后,Intel公司又推出了Intel 440LX
AGP芯片组。AGP的图形图像上的带宽比在PCI接口上的增加了三倍,它可将高性能的图形功能带给主流的商业PC和家用PC。
  440LX AGP芯片组是440 AGP芯片组系列中的第一个成员。它建立在由三个芯片组成的440FX
  PCI芯片组的特性之上,但把三个芯片压缩成二个芯片(82443LA和82371AB)。440LX
AGP有四个最主要的特点:
  ?引进了一组新的特性,称为QPA(Quad Port
Acceleration,四端口加速),它是处理器、图形加速器、PCI和SDRAM等四个端口的仲裁机构,包括直接连接AGP、动态分布仲裁和多流水线化(从CPU、PCI和图形到SDRAM)等特性。这些特性合在一起可使PC中的各个设备获得最大的可用带宽;
  ?440LX AGP对SDRAM的支持使得对存储器的读写可以变得更快,并在Pentium
II处理器、图形加速器和PCI设备之间实现更快的流水线化传输;
  ?具有ACPI(Advanced Configuration and Power
Interface,高级配置和电源管理)功能,可以实现更强的电源管理,包括远距离唤醒,迅速从掉电状态恢复等;
  ?Ultra DMA功能改进了对IDE设备的存取。
●Intel 440BX AGPset(缺芯片组南北桥放大图片)
  目前最流行的芯片组当数Intel公司的Intel 440BX
AGP芯片组。从某方面而言,BX芯片组是一个跨时代的标志,它是首款真正支持100MHz主频的芯片组。
  440BX AGP芯片组继承了440LX AGP芯片组系列的诸多优点。如上面所述的AGP,QPA和SDRAM,ACPI与Ultra
DMA。440BX正式支持100MHz的外频,从而解决低外频(66MHz)造成的速度瓶颈,而不再支持EDO内存,即使是SDRAM也要求速度达到100MHz。作为440系列的第三个产品,它定位在高端CPU领域。应该说,对100MHz外频(是Intel首先提出来的,同时也是它的一张王牌)的支持既是440BX最吸引人的特点,也是其最大卖点。虽说早在440LX芯片组中就隐含着对100MHz外频的支持(当时的某些主板就设有100外频跳线),但440BX最大的改进就是它能稳定的运行在100MHz以上的外频。440BX芯片组也为两片结构,北桥芯片型号为82443BX,南桥芯片型号82371AB。前者采用492引脚BGA封装,负责CPU(可支持双PentiumⅡ以SMP方式工作)、SDRAM优化内存接口、64位总线接口、PCI接口、AGP(支持133MHz)接口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控制;后者采用324引脚BGA封装,负责软盘驱动器、硬盘(支持Ultra
DMA/33)、键盘、PCI-ISA桥接器等接口及USB连接控制。440BX芯片组在包含了440LX的所有功能基础上有三大改进:一是外部总线支持100MHz,二是可支持450MHz的Pentium
II,三是内存最大可扩展到1GB。由440BX芯片组构成的主板自1998年4月进入市场以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广。如今,加上Pentium
Ⅲ和 Socket 370“赛扬”的推波助澜,更使得440BX的生命之树常青。
●Intel 440EX AGPset&
它是Intel为“赛扬”处理器(Pentium
II的简化版)特别开发的一款芯片组。它仍为两片结构,北桥芯片型号为82443EX,南桥芯片仍使用82371AB,外频只支持66MHz。与440LX和440BX两款芯片组相比较,440EX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这样一来使得原本是为降低主板成本而设计的440EX芯片组总造价并没有降低。加上440EX芯片组的性能打了折扣,反而造成了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觉。致使440EX成为Intel成名以来寿命最短的产品。
●Intel 440ZX AGPset
440ZX是Intel为支持Socket 370结构Celeron而专门设计的一款芯片组。其用意是成为支持Slot 1和Socket
370结构主板的标准芯片组。虽然是Intel面向低端市场推出的产品,但由440ZX构成的主板同样加入了对100MHz外频的支持。这类主板一般只设2个DIMM插槽(最大只支持256MB)、3个PCI和1个ISA插槽(受Micor
ATX制约,有一个还是共享型的)。这类主板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它们均支持集成i740图形加速芯片和声音芯片,这样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需要注意的是,440ZX芯片组有两种版本:分为440ZX和440ZX-66。两者的重要区别是,440ZX是以440BX为核心,支持100MHz外频,它是为Slot
1结构的100MHz外频的Celeron处理器而设计的,与440BX不同的是仅削减了对DIMM和PCI插槽数量上的支持;而440ZX-66只能支持66MHz外频,是为Socket370
主板而特别设计,现在市场上能见到的ZX主板多采用440ZX-66芯片组。
●Intel I82810 & Intel I82820
作为最新版本的主板芯片组,这两款芯片组的设计思想是一样的。他们都引入了最新的“集线器”概念,只不过所面对的市场定位不同,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介绍。
1)加速集线器架构
  在I828X0芯片组中采用了集线器的概念,各种设备通过集线器直接与CPU、内存交换信息。在传统芯片组的PCI总线型主板中,挂在南桥芯片上的IDE、ISA、BIOS、USB以及挂在PCI插槽上的显示卡、声卡、MODEM等各种设备均需通过PCI总线和北桥芯片才能与CPU、内存交换信息(如图1),在CPU、内存以及各种外设速度日益提高的今天,传统PCI总线是阻碍系统速度提高的瓶颈。将AGP显示接口挂在北桥芯片上,摆脱PCI总线的限制,速度达到AGP
2?(528MB/s)就是一最明显的改进。
  Intel 82810
芯片组采用了图形存储控制集线器82810GMCH、输入输出控制集线器82801ICH、固件集线器82802FWH三块芯片,声卡、MODEM、IDE、内存、AGP、PCI等设备呈星形结构直接通过集线器交换信息,不像原来诸多设备共同占用总线带宽,使整个系统速度提高很多。且由于各设备用其通道交换数据,相互之间的干扰也会减小。
  2)正式的133MHz外频
  虽然当前很多使用440BX芯片组的主板提供有133MHz甚至更高的外频,但实际上是在超频芯片组。目前8X0家族的I8-E芯片组正式提供对133MHz外频的支持,133MHz外频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好处是AGP
4?,目前100MHz总线频率时内存的最大数据交换率为800MB/s,还无法满足AGP
4?的要求,采用133MHz外频时内存的数据交换率达到1000MB/s,基本能满足AGP 4?的需要。
  3)支持新型内存
  Intel 820芯片组支持184线的RIMM(Rambus In-Line Memory
Moclule)内存条,RIMM内存条采用DR-DRAM(Direct Rambus
DRAM)内存芯片,可在200MHz的总线频率下运行,比SDRAM的带宽提高了3倍多。Intel820芯片组通过桥接电路还可以使用PC133
  4)整合技术
  Intel 810芯片组的整合性相当高,AGP显卡、音效CODEC控制器、MODEM
CODEC控制器全部整合,去掉了AGP插槽,代之以一只短短的AMR的扩展槽,它可为MODEM提供接口,并可作为声卡升级之用。而目前Intel
810DC100芯片组的内置AGP显卡配备了4MB
SDRAM,只要配合PII、PIII等CPU运行,就可得到较完美的性能,该内置AGP显卡的性能经测试表明,完全可以满足一般用户的图形显示要求。但810芯片组整合的显示功能档次还不够高,无法满足高端图形的应用和游戏需求。820则给用户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你完全可以用它来将PIII
800与最新的Voodoo4或Voodoo5搭配使用,丝毫不会令你的CPU感到屈才。
●Intel I82840
新近出炉的I82840是目前人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毕竟它才是440BX最有力的接班人。下面我们对它进行详细的介绍:
i840的特点&
与旧式芯片组相比,它有几个特点:两个RAMBUS通道(i820只有一个);理论峰值带宽3.2Gbit/秒(PC100和PC133体系分别为0.8Gb/秒和1Gb/秒);133MHz外频,它只提供1.06GB/秒(133MHz&8bytes/时钟周期)的带宽给主内存,真不知道它怎么会这么少,尽管AGP
4&总线可以减少内存带宽的需求,但DMA驱动程序和UMA(Unified Memory
Architecture,统一内存架构)都是十分耗费资源的。i840的定位可是服务器市场啊,难道英特尔不怕内存带宽不足而造成的性能瓶颈吗?也许在较低级的工作站市场没有什么问题,不过在使用SMP(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对称式多重处理架构)的多处理器系统中,共享MCH(Memory Controller
Hub,内存控制中心)的情况下,CPU们仍然会抢用内存存取空间,即使是运用两个RDRAM通道同时读/写的方式也对之帮助不大,除非英特尔在后期制作时给MCH加入两个内存端口,才有可能避免此类内存带宽大于CPU带宽的浪费。i840芯片组的规格有82840
MCH、82801 ICH(Input/Output Controller Hub,输入/输出控制中心)、82802
FWH,除了基本的三个芯片之外,你还可以加上以下任意一个元件,来增强整个芯片组的功能:1、8-bit PCI
Controller Hub,64位PCI控制中心);2、82803 MRH-R(Memory Repeater
Hub,内存数据处理中心); 3、82804 MRH-S(SDRAM Repeater Hub,SDRAM数据处理中心)。
虽然i840的规格繁多,但实际有用的只有以下那么几点:
- 支持两个奔腾III或Xeon 3处理器
- 提供133MHz外频
- 英特尔AHA架构
- 双RDRAM通道
- 双PCI总线,一个33MHz/32位,一个66MHz/64位(可选33/66MHz 64位PCI总线)
- 预读取缓存
- RNG(Random number Generator,随机数字发生器)
- 两个USB接口&
从英特尔定制的规格来看,i840主板应该可以提供3个66MHz 64位PCI插槽,3个33MHz 32位PCI插槽和1个AGP
4&插槽。你可能会问66MHz 64位PCI槽有什么用?当用过Ultra Wide SCSI
RAID控制器或10000转/分的高速硬盘后,你就知道33MHz
32位PCI总线对数据I/O的限制多么大。另外,文件和数据库服务器需要尽可能多的带宽,以增加内存与处理器之间的传输速度。这两点原因,足够理由使我们升级到采用双倍速度和带宽的i840。尽管CPU不能完全享受两个RAMBUS通道带来的好处,但分离的PCI总线可以充分利用内存带宽,因此RDRAM的改进还是起了一点作用的。至于AGP
4X,它只有在未来的大纹理游戏中才能发挥出它应用的功能,对于现今的3D Game来说,还是有点物不能尽其用的感觉。
VIA(威盛电子)是一家老资格的控制芯片组生产厂商。该公司出品的586档次控制芯片组称为Apollo系列。
●早期的Apollo产品
早期的Apollo产品在老586主板中比较常见的有VP1、VPX、VP2、VP3等芯片组。 由于其价格低廉,因此在Socket
7主板中有一定市场。82C570M Apollo
Master是VIA公司早期生产的586档次的芯片组,其集成度不高,采用PQFP方式封装,现已不再生产使用;82C580VP
VP1/VPX是属于第二代586档次的芯片组,仍然采用PQFP方式封装。它在集成度和性能方面都有所提高,能够支持P54C、Cyrix
6X86、AMD K5等CPU;82C580VPX Apollo
VPX/97是VIA公司生产的第三代586档次的芯片组,是支持MMX处理器的控制芯片组。在性能上相当于Intel
430TX芯片组,完全支持PC97规范。可与P54、P55、MⅡ、K5、K6等各种CPU配合使用。该芯片组还支持ACPI、Ultra
DMA/33和USB;82C590VP Apollo VP2/97的前期产品是Apollo
VP2。VP2/97除了保持VPX/97的全部功能外,还把RTC(实时时钟)和CMOS
RAM集成到芯片组内,支持ECC、SDRAM、512MB内存、2MB CACHE;Apollo
VP3是与440LX性能相当的芯片组。440LX配合PⅡ时必须采用Slot1的主板,而Apollo
VP3作为K6、MⅡ处理器的最佳拍挡支持结构低廉的Socket 7主板。因此Apollo
VP3芯片组在当前仍有一定市场。它由VT82C597和VT82C586B两片芯片组成。
当前流行的Apollo产品
  当前流行的Apollo产品有四组控制芯片组:用于Socket 7主板的有Apollo MVP3和Apollo
MVP4两组、用于Slot 1主板的有Apollo Pro和Apollo Pro
Plus两组。下面简要介绍它们的主要性能特点:
●Apollo MVP3
  MVP3芯片组是一组高性价比的控制芯片组,支持AGP、PCI和ISA,可适用于台式机和笔记本个人计算机系统,其总线频率从66MHz到100MHz,支持64位的Socket
7处理器。它由二片芯片组成:系统控制器芯片VT82C598AT(476针BGA)与PCI/ISA桥接器VT82C586B(208针PQFP)。北桥
VT82C598AT为CPU、同步CACHE、DRAM、AGP总线、PCI总线和管线突发并行操作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平台,极大地提高了系统性能。VT82C598AT内含的存储控制器支持FPM、EDO、SDRAM及DDR
SDRAM。南桥VT82C598AT符合AGP1.0规范,支持66/75/83/100MHz CPU总线频率及66MHz
AGP总线频率。由于VT82C598AT支持DDR SDRAM
Ⅱ,因此它是最灵活可靠的高性能DRAM接口。其他主要技术特点如下:
支持ACPI电源管理,符合PC97规范
包含Ultra DMA/33 EIDE、USB、键盘、PS2鼠标接口和片内RTC/CMOS
采用同步/伪同步方式实现PCI总线与主CPU总线通讯
支持CPU和AGP并行操作
●Apollo MVP4
  MVP4芯片组是一组适用于Super 7体系结构的SMA(系统多媒体结构,System Multimedia
Architecture)控制芯片组,它实际上是在MVP3基础上再集成了一片高性能的2D/3D图形控制器组成的,因此包括了MVP3的全部功能。其北桥芯片VT82C501(492脚BGA封装)中集成的2D/3D
AGP图形控制器符合AGP2.0规范,该控制器包含了一个64位的2D/3D图形引擎和一个具有DVD视频及TV输出能力的视频加速器,还支持Win95/98/NT5小端口驱动程序(Miniport
drivers);南桥芯片VT82C686(352脚BGA封装)集成了AC97 2.0(满足PC98基本音频规范)/Sound
Blaster兼容的音频处理芯片,具备超级I/O接口和硬件监视功能。其他主要技术特点如下:
北桥芯片VT82C501
支持100MHz的CPU外频和内存总线
先进的ECC存储控制器可支持768MB的PC100 SDRAM,虚拟SDRAM、EDO和FP内存
与所有的Socket 7处理器兼容
支持同步或异步AGP/PCI/存储器操作
支持66/75/83/95/100MHz外部总线频率
南桥芯片VT82C686
支持Ultra DMA/33/66标准
先进的可移动PC电源管理功能
支持符合ATAPI规范的设备(包括DVD设备)
支持USB和ACPI
与所有VIA Socket 7和Solt 1北桥芯片兼容
●Appllo pro
  Apollo
Pro是一组适用于Slot1架构的高性能芯片组。功能十分完善,为主板设计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以便满足市场各个层次的要求。它支持便携式微机系统和台式PC机系统高级系统电源管理、66/100MHz
CPU外频、PC100 SDRAM、AGP
2规范和多CPU/DRAM定时配置。它也采用二片结构:北桥芯片是VT82C691,南桥芯片是VT82C596。用于MVP3芯片组的南桥芯片VT82C586B也可以与VT82C691配合使用。
●Appllo pro plus
  Apollo Pro Plus是一组适用于Slot1和Socket
370架构的高性能芯片组。它适用于便携式微机系统和台式PC机系统,包含了Apollo
Pro芯片组的全部功能。它由两片芯片组成:北桥芯片VT82C693(492脚BGA)与南桥芯片VT82C596A(324脚BGA)。系统控制器VT82C693为CPU、DRAM、AGP、PCI总线和管线突发并行操作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平台,极大地提高了系统性能,支持8组内存插槽,最大内存容量为1GB。它内含的存储控制器支持FPM、EDO、SDRAM,允许混合配置使用。同时它符合AGP
V2.0规范,支持2模式、SBA模式、Flush/Fence命令和管线操作。支持Win95
VXD、Win98/NT5小端口驱动程序和AGP多媒体加速功能;支持3.3V/5V
AGP和PCI系统总线,允许它们以同步/伪同步方式与CPU总线通讯。南桥芯片VT82C596A作为PCI与ISA总线之间的桥接器,支持四级(双字)线性缓冲器。还集成了键盘控制器、PS2鼠标控制器、DS12885
RTC和256字节的CMOS
RAM,集成了主方式EIDE控制器,支持OnNow/ACPI接口功能。此外,与VT82C693配套的最新南桥芯片是VT82C686A。VT82C686A除了包含了596A的全部功能外,新增加的主要功能是支持Ultra
DMA/66规范。
●Apollo KX133
作为VIA第一款支持K7的芯片组,Apollo KX133有如下特点:
采用了和AMD-750类似的设计方式,有专门的200MHz的外频速度
有特色的内存异步方式,可以支持66MHz、100MHz、133MHz的内存频率,并且真正支持PC133 SDRAM。
在容量上,Apollo
KX133支持4条DIMM和最大2GB的内存,是目前BX芯片组支持数的两倍,这对于需要高容量高速度的PC服务器来说,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Apollo KX133的北桥芯片为VT8371,主要负责管理高速的系统总线(支持AGP 4&);南桥芯片则是和新近推出的Apollo
Pro 133相同的超级南桥VT82C686A,可以支持Ultra DMA/66和4个USB接口,具有强大的外设扩充功能。
此外Apollo KX133还内建了符合AC’97的音频芯片和软MODEM,提高了产品的集成度,降低了用户的开支。总之,Apollo
KX133在功能上比起AMD-750更加完善。
现在说到主板芯片组,不得不提到AMD。K7的推出,标志着AMD正式走上了与Intel不兼容的道路,挑起了新一代的CPU市场竞争。K7没有继续发展Socket7平台,也没有走上兼容Slot-1、Socket
370的道路,而是独树一帜地开发了Slot-A平台,能够有胆量迈出这一步,是有Athlon的高性能做后盾的。AMD在K7研制的初期即开始了与其相配的芯片组的设计,也许是AMD初涉芯片组市场经验不足,它的第一款芯片组AMD-750并不如期待的那样成功,但它毕竟是AMD自主迈出的第一步。下面我们来看看它的详细性能指标:
AMD-750是AMD开发的第一款能够支持Slot-A架构的Athlon的芯片组,采取传统的“南北桥”的结构方式,北桥芯片主要负责管理系统总线,南桥芯片主要负责管理外围设备。北桥芯片代号为AMD-751,南桥芯片代号为AMD-756。
  AMD-750芯片组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了72位宽、200MHz的AlphaEV6总线来连接CPU。200MHz的速度,是目前主流440BX芯片组的两倍;北桥芯片以异步的方式通过64位100MHz的总线与内存相连,支持目前流行的PC-100SDRAM。
  AMD-750的南桥芯片提供了强大的外围设备支持,IDE控制器能够支持最新的UDMA66技术,配合支持该技术的IDE硬盘,能够提高硬盘的数据传输率、降低CPU占用率。另外,AMD-750还能够支持4个USB接口,是现有BXl芯片组的两倍。
  AGP2、PCI2.2、即插即用(Plug&Play)、ACPI电源管理等功能,AMD-750都没有放弃,全部支持。
  最重要的一点是AMD-750能够支持多处理器!这是目前惟一一个能够支持两个Athlon处理器的芯片组,这意味着从此以后,在服务器市场上将会有多Athlon处理器的机型出现。
  AMD—750芯片组也不是没有不足之处。它只能支持3条DIMM共768MB内存,没有支持AGP4和PC-133SDRAM。这些,对组建高性能的系统有所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Athlon的性能优势。
虽然支持K7的芯片组目前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缺点,但这毕竟是AMD迈出打破Intel的垄断最重要的一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AMD也会象显示芯片厂商中的Nvidia公司一样异军突起,坐上芯片老大的位置。K7就是那颗打出翻身仗的TNT!
AMD ,一路好走!
BIOS英文全称是Basic Input/Output
System,完整地说应该是ROM-BIOS,是只读存储器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的简写,它实际上是被固化到计算机中的一组程序,为计算机提供最低级的、最直接的硬件控制。准确地说,BIOS是硬件与软件程序之间的一个“转换器”或者说是接口(虽然它本身也只是一个程序),负责解决硬件的即时需求,并按软件对硬件的操作要求具体执行。
  BIOS的功能
  从功能上看,BIOS分为三个部分:
  1.自检及初始化程序;
  2.硬件中断处理;
  3.程序服务请求。
BIOS的种类
  由于BIOS直接和系统硬件资源打交道,因此总是针对某一类型的硬件系统,而各种硬件系统又各有不同,所以存在各种不同种类的BIOS,随着硬件技术的发展,同一种BIOS也先后出现了不同的版本,新版本的BIOS比起老版本来说,功能更强。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BIOS有AMI BIOS和Award BIOS。
  1.AMI BIOS
BIOS是AMI公司出品的BIOS系统软件,最早开发于80年代中期,为多数的286和386计算机系统所采用,因对各种软、硬件的适应性好、硬件工作可靠、系统性能较佳、操作直观方便的优点受到用户的欢迎。
  90年代,AMI又不断推出新版本的BIOS以适应技术的发展,但在绿色节能型系统开始普及时,AMI似乎显得有些滞后,Award
BIOS的市场占有率借此机会大大提高,在这一时期,AMI研制并推出了具有窗口化功能的WIN
BIOS,这种BIOS设置程序使用非常方便,而且主窗口的各种标记也比较直观,例如,一只小兔子表示优化的默认设置,而一只小乌龟则表示保守的设置,一个骷髅用来表示反病毒方面的设置,画笔和调色板则表示色彩的设置。
  AMI WinBIOS已经有多个版本,目前用得较多的有奔腾机主板的Win
BIOS,具有即插即用、绿色节能、PCI总线管理等功能。
  2.Award BIOS
  Award BIOS是Award Software公司开发的BIOS产品,目前十分流行,许多586主板机都采用Award
BIOS,功能比较齐全,对各种操作系统提供良好的支持。Award BIOS也有许多版本,现在用得最多的是4.X版。
通过BIOS自检音识别硬件状态
计算机启动后就通过BIOS对计算机进行自检。自检情况一般通过PC喇叭发出的响铃予以表达。了解这种响铃,对于诊断计算机硬件故障大有裨益。每个品牌的BIOS自检响铃所表达的意义有所不同。其具体意义如下:
  Award BIOS
  1短:系统正常启动。恭喜,你的机器没有任何问题。
  2短:常规错误,请进入CMOS Setup,重新设置不正确的选项。
  1长1短:RAM或主板出错。换一条内存试试,若还是不行,只好更换主板。
  1长2短:显示器或显示卡错误。
  1长3短:键盘控制器错误。检查主板。
  1长9短:主板Flash RAM或EPROM错误,BIOS损坏。换块Flash RAM试试。
  不断地响(长声):内存条未插紧或损坏。重插内存条,若还是不行,只有更换一条内存。
  不停地响:电源、显示器未和显示卡连接好。检查一下所有的插头。
  重复短响:电源有问题。
  无声音无显示:电源有问题。
  AMI BIOS
  1短:内存刷新失败。更换内存条。
  2短:内存ECC较验错误。在CMOS
Setup中将内存关于ECC校验的选项设为Disabled就可以解决,不过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更换一条内存。
  3短:系统基本内存(第1个64kB)检查失败。换内存。
  4短:系统时钟出错。
  5短:中央处理器(CPU)错误。
  6短:键盘控制器错误。
  7短:系统实模式错误,不能切换到保护模式。
  8短:显示内存错误。显示内存有问题,更换显卡试试。
  9短:ROM BIOS检验和错误。
  1长3短:内存错误。内存损坏,更换即可。
  1长8短:显示测试错误。显示器数据线没插好或显示卡没插牢。
3.主板与接插件的连接
电脑内部尽管五颜六色的导线、缆线有很多,但归根结底,主要的只有三类,即电源线、信号线和控制线,而控制线又常和信号线合并在带状电缆内。对于接口而言,一般说来,各种线头只能插入对应的插口,错了则插不进或有空余部分;有的方向反了也插不进,但也有例外(如较老的硬盘信号线),且看下面详细的分析。?
  电源线,即主机箱内从电源接出的线头,作用是为主机内各种大大小小的设备提供电源,这些线头的大小及导线的根数有所不同。电源线接头通常有6组,其中有两个较大的、截面为长方形的插头,分别标记为P8、P9(有的没有标记),这是主板电源插头,各有6根线,关键要盯住每个接头都有两根黑颜色导线,正确的接法是,使两个插头的黑色导线靠在一起插入主板电源接口,否则,就接反了。其余四个接头中,较小的一个(4线)为3.5英寸软驱电源插头,插在软驱后面对应位置上即可。剩下三个较大的D型插头(4线)是硬盘、光驱、CPU风扇及5英寸软驱(现在已少用)电源插头,这三者可以任意交换使用,而且反了则插不进去,我们可以在此少费点心思。?
  信号线,主要分布在串口、并口、软驱、硬盘(包括光驱),一般为白色或灰白色带状缆线。注意观察,这些带状缆线的一侧通常有根是红色的或有花纹的,再看看主板上的插口,往往有一端标有“1”字,正确插接这些信号线的技巧在于:把红线或花线一侧对准主板插口“1”字一端插入,也有的主板接口旁边没有标识,这时只需按照与邻近插口相同的方向插入插头就可以了。需要说明的是,34芯软驱电缆可连接两个软驱,接在电缆末端的为A驱,接在中间的为B驱。注意,在3.5英寸软驱上信号电缆容易接反,与插接到主板上一样,应将红线或花线一端接在软驱接口标有1、2脚的那一方,但也有的软驱上并无这个标识,只好试着接,这里有个小诀窍,如果软驱信号线接反了,那么一开机,其指示灯会常亮不熄,这时只需关机反接即可。40芯的硬盘信号电缆可以同时接一台光驱和一只硬盘(或两个硬盘),至于哪个接在末端,哪个接在中间,并无多大关系,只是同样要注意,标记红线或花线的一端要接在硬盘或光驱的接口标记有1、2脚的那一端,如遇硬盘接口无此标识,试接一下吧,如果开机屏幕显示到“Wait……”便无反应,且硬盘灯常亮不熄,说明此线接反了,关机改接一下即可,不会造成什么损失。?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接线,如喇叭线、指示灯线、光驱、声卡以及调制解调器音频线等等。要作一个成功的DIYer,这些接线方法也是应该掌握的。好在这些线头要么有标记(如有的指示灯线),要么有文字(如声卡、MODEM),而且一般没有插接方向要求,可以任意试接,不会带来什么严重后果。?
  为防止体内静电毁坏电脑配件,注意在接线前手应先触摸自来水管等,将身体静电释放掉,再进行操作。插接插头时,还要注意严禁错位,否则可能给电脑配件带来致命伤害。
自己组装好电脑后,从外面看往往是很漂亮的,可打开机箱就不敢恭维了:连线太乱!而打开原装机一看,里面的线路整整齐齐。将机箱内的各种连线整理好,有利于电脑正常、稳定地工作。
内部连线的整理工作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不要使线靠近或压在一些运动的部件上,比如CPU的风扇,如果CPU风扇被卡死,散热不畅,死机就不可避免了,因为现在的高速CPU都会产生很大热量。
其次,某些芯片在工作时散热较多,各种连线不要妨碍它们散热。软驱线、硬盘线(光驱线)都较宽,当它们紧贴在某个芯片上时,往往会将芯片覆盖得严严实实,使芯片散热不好,同时高温也对线缆本身造成损坏,因而影响系统正常工作。
第三,各种信号线和电源线不要相互搅在一起,减少线与线之间的电磁干扰有利于机器工作。
第四,信号线不要太长,刚好即可。过长的信号线既是一个噪声“接收塔”,也是一个噪声“发射塔”(注:这里的噪声指信号干扰)。有人买线时喜欢买长的,认为用起来方便,怎么插也不会够不着。实际上,太长的信号线不但影响系统的稳定工作,还可能影响高速硬盘和光驱的速度!当噪声干扰太大时,这些设备可能需要额外的时间来识别信号和噪声。若信号线太长,建议剪掉部分重压后再用。IDE硬盘和光驱信号线是40Pin(线)的,一根IDE信号线一般有三个插头,其中一个接主板IDE口,另两个可以分别连接主、从IDE设备。如果只有一个硬盘和一个光驱的话,建议将它们分别接到主板的两个IDE口上,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并可以解决某些似乎莫名其妙的问题。
2-2 主板特色篇
创新不打折,精彩一百分
现在的主板技术发展得就是迅速,昨天大家还在为Slot1的PII主板叫好不已,转眼之间两代Socket370产品就开始了蚕食PII主板结构的地盘;当我们还在为CIH的横行而头痛不已,可以解决该问题双BIOS的新型主板就登台亮相,叫人着实领略了科技发展的迅速。仔细总结起来,才发觉在这个PII大行其道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主板技术竟然如此的精彩。于是,我们来谈谈
跨世纪的主板技术特色
1.超级双子星,统领两阵地
如果你问我现在的IT厂商中,哪一家公司最不“擅于”自圆其说,那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一定是Intel没错!不是吗?你见过谁在年初的时候还口口声声称原来的接口技术如何如何落后,应该有新一代的接口技术;转眼间年底的时候就大张旗鼓地宣传原来的接口技术如何如何先进、稳定,而且还美名其曰“可以降低成本”,真是可气、可笑也可怜哪!不过,笑归笑,CPU的总成本可是下来了,而Intel的市场占有率也有了一定的上升。但是,与此同时,与CPU配套的主板开发者们却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由于这两种接口虽然理论上Slot兼容Socket,但是实际应用中无论是稳定性还是性价比都不太划算,因此是否同时开发两种接口的产品,成为了众多主板厂商的心病。可是,市场不等人,关键还在于设计者可不可以困境中求变!就在这个时候,一项足以令所有主板制造商瞩目,令主板设计者汗颜的主板技术诞生了,它就是双插槽主板技术——双子星,其开发者就是目前台湾十大主板厂商之一的精英(ECS)。
这项技术,是将过去运用于双CPU主板的CPU技术单一化,也就是把两种CPU插口并排焊接在主板上,同时令主板两个CPU插槽走线的完全一致,再通过主板加电时采取单一供电的方式令CPU正常工作,从而达到可以一块主板上稳定使用两种接口CPU的目的。其实,从本质上讲,这项技术的产生一定都不令人惊奇,而且可以说是相当的一般,但是正所谓设计早不如设计巧,由于这项技术成功地将主板厂商关于如何能令开发的主板产品尽可能多地被消费者购买的问题解决,因此很快这项主板技术就被众多的主板开发者借鉴和使用,进而在市场中居然开创了一片天空。
另外,由于该项技术本身就是借鉴于原有技术而成,因此又成为了其他的厂商拓展主板新技术的试金石,从而使得更多的厂商也学会了从原延续了其设计思路,进而设计出双赛扬主板(如升技的BP6)、单SLOT插槽双赛扬(美达的6ABD)等一系列的新设计主板。因此,无论是作为一项技术也好,还是作为一个设计教课书,双子星都将在主板发展史写下浓重的一笔。
2.共创奇迹的杀毒技术
中华民族就是创造奇迹的民族,就连一个大学生居然也可以叫世界为之震惊。陈盈豪,一个普通的台湾大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开创了一个足令自己自豪一生的程序,这就是CIH(又称耶路撒冷病毒)病毒,进而让世界知道了自己的存在(当然,这种存在并不光彩)。从1998年的4月26日起,几乎每个月的同一时间,无论是各大公司的服务器,还是寻常百姓的个人电脑,都不得不或者调整机器的时间,或者干脆关闭电脑,皆因受制于这个只有一千多个字节的程序,毕竟从来没有任何病毒可以恶毒到破坏硬盘的数据的同时,连主板上那必须由特殊设备才能驱动的BIOS也不放过。而结果呢,整个主板只能报废或者是大修。
不过,也正应了那句话:人到了绝境才会更会生存(尤其是那些被大量返修的主板搞得焦头烂额的主板厂商)。为了使消费者能够彻底摆脱CIH的困绕,同时也使自己生产的主板的返修率能够降至最低,以技嘉公司为首的几家主板生产企业成功地开发出杜绝CIH侵扰的主板技术。在这其中,首当其冲的当属技嘉公司的专利技术——双BIOS技术。该技术的运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与精英的双子星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将两块相同型号的BIOS芯片焊接在主板上,采取主从联接的方式进行工作。当第一块BIOS芯片损坏时,第二块BIOS立即工作,运行本身芯片中固化的程序,修复第一块BIOS芯片中的数据,从而达到不受CIH侵害的目的。
由于带有该技术的主板在正常工作时,第二块BIOS芯片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因此CIH无法攻击它,所以可以说这项技术已经出色地解决了主板上受CIH攻击的问题。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项技术的推出,其实也在其他方面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比如说用户自己刷BIOS,在其他主板上一旦出错,其后果不堪设想;而在含有该项技术的主板上,则完全不必耽心,因为既然CIH可以修复,那么同样可以修复其他原因造成的BIOS损坏。不过,该项技术也并非十全十美。由于该项技术从设计初衷来讲就是针对CIH损坏主板BIOS的,因此工程师们并没有将如何防范CIH损坏硬盘的问题考虑进去,这也算是该项技术的一点缺憾吧。另外,由于该项技术基于增加一颗BIOS芯片,因此其主板的生产成本必然会有一定的上升,同时为主板BIOS供电的电池也必须加大,因此在将来更换的时候恐怕会有一些麻烦。不过瑕不掩瑜,这项技术的开发本身就应该是主板界的骄傲与自豪。目前市场中使用该项技术的主板有技嘉的BX-2000及新推出的BX-2000+,以及磐英的BX5。
除了上述提到的双BIOS技术外,聪明的主板厂商还开发出了其他几种防治CIH的技术。微星和华硕提出的BIOS死锁功能,其意思大致是,通过在BIOS中固化一段可以令EPROM/EEPROM驱动程序无法修改BIOS的程序,从而达到防治CIH的目的。不过,老实的讲,该项技术其实并不应该算是新技术,因为早在486时代笔者就见过死锁BIOS的程序,只不过当时没有CIH而已。另外,还有的公司提出在BIOS中增加专门检测CIH的程序段,当发现CIH入侵电脑时,立刻通过屏幕向使用者报警,也是蛮有新意的一项设计。不过,仔细比较起来,最好的完全解决CIH问题的主板技术还是来自DTK公司的WATCH
DOG(看门狗)技术。该项技术是指通过运行一套专门为该公司主板设计的软件WATCH
DOG,在主机的硬盘上划出一个用户无法找到的空间,将系统区的数据进行备份;同时在系统的后台监控着主板BIOS的修改情况以及硬盘的数据运行情况,当发现与原数据不符或者BIOS被非法改动后,立即中止当前运行的程序,弹出警告菜单,建议最佳修复方法,从而达到防治CIH的目的。这项技术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对电脑的软、硬件设施同时进行修复与监控,从而令用户的损失降至最低。究其功能而言,再适用于诸如银行、机关等严禁电脑数据损毁的地方,同时也适用于那些对电脑熟悉程度不够的初级用户。当然了,好的技术并不能换成钞票,关键还在于厂商是否采用。由于这项技术属于专利,因此目前采用这项技术的主板厂商只有DTK一家,产品也只是PRM-92V一款,与上述几项技术的众多支持产品相比,多少有一点冷清。
总之,电脑的发展始终处于病毒与反病毒的环境之下。陈盈豪的成名多少有一些令人感到意外,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主板厂商的不懈努力下,未来的病毒将只会成为新用户手中的玩物,老用户眼中的回忆而已。
3.足令PC维修工失业的主板设计
想一想过去修电脑那可真叫麻烦!作为维修人员,我们不得不双眼紧盯着电脑屏幕不说,还要用自己的耳朵去听机箱嗽叭发生的报错音。遇到典型的故障那还好说,可是一旦遇上那些根本不出声或者干脆不出影的故障,那可真是叫人心急加丢脸啊!不过,幸亏出现了DIY一族,才使得主板的开发者们不断地开发着主板新技术的同时,在主板本身工作的状态上也做起了文章。由于绝大多数的电脑硬件故障从开机时就会显露出来,因此如何能正确诊断开机电脑故障成为了厂商的新课题。为此,他们将原先只有主板出厂检测员手中才能装备的报错提示设备,加装在主板的角落中。这样,既可以让那些DIY友们在硬件误操作时能够一目了然地知道问题的所在,也可以令那些赖以经营为他人装机服务的中小商家更快、更好地完成组装任务
,真可谓是一箭双雕之举!
不过,好的技术也会有多种表现形式,所以现在市场中销售的含有这项功能的主板,也按照品牌的不同,划分几种类型。第一种是指示灯型,推出的时间大约是1999年中旬,代表产品是微星(MSI)公司出品的MSI-6199(BX/VIA),技术名称为D-LED。如果按照现在的眼光来看,微星公司的这项技术应该说是相当的不成熟。但是就当时而言,这绝对可以称其为划时代的主板技术。因为该技术是将主板中BIOS的工作提示代码指令与主板PCI
/ISA中间的四个发光二极管相联结,通过将BIOS工作在不同阶段时反馈给机箱喇叭的声音代码显示化(即通过发光二极管来表达主板工作情况,而不同的灯亮形式所代表的含义可由该主板上的用户手册中查之),从而达到将电脑工作出现的故障可视化的目的。本来,作为一项新开发的技术,闪灯指示技术理应成为众多主板厂商效仿的新技术之一。但是,由于该项技术的运用是基于非常小的发光二极管,其工作时的指示灯显示效果不算很好;再加上在刚推出的那段时间里,基于该项技术的主板经常出现误报现象,因此尽管该技术是第一种运用于主板之上的DEBUG技术,但是其对电脑主板设计的影响力远非后来推出的第二代主板DEBUG显示技术大。正是汲取了第一代显示技术的教训,台湾的另一家主板制造商精英(ETITE),才会在推出的主板DEBUG显示技术上,用数码管代替二极管,也就是用两位数字的显示来代替四位的发达二极管,完成同样的故障显示功能,其名称为“侦探大师”。&
与前一代相比,这一代的显示技术就显得相当地成熟。比如说可以它可以显示出0-99之间的任意数字状态,比发光二极管的16种状态要多许多;另外,两位数字的代码显示对于查找故障手册,也方便了许多。不过,美中不足的是,由于这项技术需要将一个两位的数字电路焊接在主板上,因此要求主板的板型要大一些,而成本也只能上升了。因此该项技术目前还主要应用于一些比较高档的主板上,如精英的“侦探大师”,磐英的BX6等等。
除去上述两项显示技术外,目前在主板界,还存在着另外一种支持故障报错的技术,这就是大众(FIC)公司引以为豪的语音提示技术(也可以被认为是第三代的主板DEBUG技术)(见下图),运用产品是其新推出的主板KA-6110。这项技术是把语音提示与主板的报错代码联系起来,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智能化水平较前两代均有大幅的提高。在正常工作地情况上,语音系统并不发音,但是一旦主板工作出现问题,那么该功能将会自动启用,用清晰的语音向用户发出提示,方便用户的检查,从而达到方便地维修主机的目的。虽然这项技术十分地先进,不过,由于该项技术涉及到一个专利问题,因此该项技术能否普及还需要时间来验证。但不管结局如何,这项技术理应成为主板报错技术的究极技术之一。
&总而言之,现在的主板开发,正在向简单和易于维护的方向大踏步地前进。但愿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我们不再需要什么维修人员,因为我们就是最好的电脑专家!!!
4.令人疯狂的主板超频及其保护技术
不知从何时起,全世界的DIY友都被一个字眼迷住,甚至为之如痴如狂,这个字眼就是“超频”。开始的时候,有的人研究超倍频,将本来工作于4X的CPU强行设置在5X甚至6X的频率上,还美其名曰“发挥CPU极限”;后来呢,英特尔一纸禁令,将所有出厂的CPU都锁住了外频,这些朋友又开始琢磨着如何通过外频来达到超频的目的。再往后,又有人提出增加CPU的工作电压可以令原本工作不稳定的CPU稳定下来,于是又有许多的朋友研究起CPU的电压管脚、电压设置,成功者就大呼小叫,甚至撰文吹之,而不成功的人,只能望着一块带有刺鼻异味的破东西傻傻地发楞,毕竟数千元怎么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啊!于是,又有许多的朋友在思考着如何将超频风险降至最低。而正所谓投其所好,众多的厂商在争夺DIY这块约占整个电脑销售的10%的市场中,无一例外地将安全超频设计列在了主板的开发计划中,以期达到吸引消费者购买的目的。而这项技术,也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地加以完善的。下面,我们就一起这一段令人疯狂的PII超频发展的时光。
第一阶段,时间大约在1998年的下半年,由于BX芯片组的大量上市,以及英特尔公司赛扬A系列CPU的推出,使得过去只能通过将LX芯片组上的外频设置为83MHz的极不稳定外频的超频发烧友仿佛一下子找到了救星,纷纷打起了如何将66MHz外频CPU超频至100MHz甚至更高外频的主意。也正在这时,以微星(MSI)、梅捷(SOYO)以及精英(ETITE)为首的含有新型超频设计的主板纷纷亮相,竞相推出带有“安全超频”技术的主板。作为这一代的主板,它们大多在外频上提高到133MHz,而且可以通过一个跳线(也有主板是通过BIOS修改)来强制设置CPU为100MHz外频还是66MHz。另外,它们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主板上几乎都集成了英特尔或者Winbond的监控芯片,通过对CPU风扇转数以及CPU温度的监控,达到不至于令CPU损毁的目的。不过,由于这些主板的技术尚不完善,因此很快就被更安全的超频技术所代替,这就是第二代智能超频及其监控技术。
这一代的时间可以拉近到1999年的上半年。由于英特尔BX2.0芯片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42433BX芯片组)以及VIA公司的APOLLO
PRO芯片组的推出,以及含有第一代安全超频技术的主板的火爆热卖,使得更多的公司纷纷在推出的主板产品中,将安全超频技术列入主板宣传的重点。这一代的主板特点是,在外频上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绝大多数的主板都可以跑133MHz外频,一些个别的采用ITE89XX新型频率发生器的主板如微星的6163,梅捷的BX-III以及华硕的P3B-F,还可以将外频调整至155MHz,充分发挥了新版本BX芯片组PCI4分频/AGP3分频(即当主板的外频工作在112M外频以上时,芯片组自动将原本只有3倍频的PCI分频调整为4倍频。这样的话,即使主板工作在155MHz时,PCI工作的频率仍然不高于41MHz,AGP的工作频率低于88MHz,从而大幅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而这项分频技术在BX1.0芯片组中是被禁止的,编者语)的优势。另外,就在这个时期,有关主板为CPU加电压的设计也出现在人们面前。而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精英公司,他们的主板居然可以将电压设置为3.0V(相对于赛扬A来讲),确实是疯狂到了极点。与此同时,一些新型的主板监控技术也被运用于主板之中。像梅捷公司开发的触温式监控方法,就是把一条用于监控的导电带贴在CPU的散热片上,通过这种方式令主板的温度测试更多准确,从而达到更安全的CPU超频目的。还有像微星公司开发的温度触头,从本质上与前者相同,只不过带换成了橡皮头,这也可以比较准确的测量出CPU的真实温度。另外,与第一代相比,这一代的温控软件设计得也要精良的多。像微星的TOP
TECH技术,还有华硕的ASUS监控,都是比较令人满意的软件监控设计。另外,一些公司为了使超频更加安全,还在主板的BIOS中安装了CPU强制降速软件,可以在CPU过热的时候,通过降速达到降温的目的,从而保护CPU不受损伤,这也不失为一种优秀的主板设计思路。不过,就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很不好的主板损毁的实例。例如某主板厂商,为了在中国的市场中强行站住脚跟,结果在主板的设计中不切实际地进行超频的疯狂设置,而且在宣传中不负责任地宣传超频的好处以及主板对超频的支持能力,结果就在上半年的6个月中,该主板因超频而损毁的居然超过了4000张!!!真是往超频技术的脸上重重地抹上了一笔黑渍。也可能是受到了该主板的教训吧,许多原本热衷于超频设计的主板制造商在设计新一代主板产品时,将保护CPU免损列入了重要的一条,于是第三代PII主板超频及保护设计就诞生了。
算起这一代主板的推出年代,应该是从1999的下半年开始,最典型的主板设计就是5PCI+AMR。到了这一代,众多的主板生产商已经从上半年狂热中清醒过来,推出的产品也规矩了许多。像技嘉的BX-2000,微星的6199、梅捷的6BX-IV以及升技的BE6和BX2.0,在保留了原有的超频功能的同时,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如何使系统工作得更加稳定上,因此这一代的超频相比较前几代而言,确实宣传少了许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超频时代就此过去。就像技嘉BX-2000中设计的那样,尽管外频155MHz的设计已经在上半年就有人推出,但是作为一个历来中规中矩的主板生产大厂,能够将这项设计加入到主板中,这本身就说明了超频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厂商设计者们接受。只不过开发超频技术的厂商,已经由独领风骚式的领导模式,转变为百家争鸣的共存模式而已。而在这一阶段,比较引人瞩目的当属由深圳新天下公司(OEM于台湾承启)在其PIII-150A这一款上推出的线性超频(也就是在原先比较固定的几个频率如66MHz、75MHz等外频中间的频率完成打开,以1MHz为单位进行升降,从而令CPU的超频达到极限)以及台湾DTK公司推出的Win98系统中超频。这两项技术,基本上都是按照极限原理设计的,因此完全可以用于测量CPU极限能力,相当有创新,应该算是这一代超频技术的代表。除此之外,梅捷公司在其开发的BX-IV上设计出为CPU二级CATCH加电压的设计,也应该算作是这一代超频设计的神来之笔。再有就是,这一代主板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几乎都使用了Soft
Menu技术(也就是BIOS中修改CPU频率),而且可以在设置错误后按住一个功能键恢复设置,更加方便DIY超频工作。不过,与超频设计进一步发展相对比,保护CPU的防损毁软件的发展就显得缓慢了许多。由于上一代的软件已经做得十分地出色,因此这一代的软件几乎处于一个停置的状态,比较有新意的只有微星的TOP
TECHIII技术而已。总而言之,超频功能,终于在主板设计上表现得成熟起来。
当然了,时代要发展,所以当P6一级的主板设计到达2000年时,许多厂商又纷纷推出了新型的主板。超频虽然在这第四代主板的设计中已经不再占有绝对的地位,但是一些厂商新技术的运用,还是让人觉得蛮有新意的。像技嘉公司的BX-2000+,继2000中增加对CPU非标准外频的支持后,又增加了CPU电压可调的超频新式武器,应该说是在超频设计上又迈出了一大步。当然了,为了安全起见,这款主板只将电压调整幅度界定于10%,应该是比较安全与方便的。与此同时,身为P6级主板超频的创始人之一的微星,在1999年底推出的千禧星BX
-MASTER上,还设计出一套全智能化的超频设计。让主板自动查找CPU的最佳极限外频(即可以稳定工作的外频),从而达到超频的目的,也应该算是相当有创新的。至于保护CPU免损的软件,仍然是进展不大,毕竟这种软件与诸如Win98这样的系统软件不同,够用就好才是它们的本质。因此在这里笔者也大胆预言,除非水冷技术或是气冷技术在DIY中大量普及,否则主板的监控软件不会再有更大的发展。
总而言之,超频作为20世纪末最令人关注的技术,其发展将会始终与主板的设计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我们有理由相信,只有英特尔或是AMD不在人为的为超频设置障碍(比如说倍、外频俱锁),那么这项技术理应成为所有电脑人都可以掌握的寻常设计。至于防护软件嘛,希望如上文所述的那样,以最平稳的姿态面对DIY中疯狂的行动。
5.“个性独特”、讨人欢喜的主板技术
除去上面提到的那几项影响整个主板历史发展的技术,许多主板的生产者还开发出了一些或拥有专利或方便用户的主板易用技术。它们虽然还不致于影响到整个主板界,但仍然不失为成为优秀的主板功能。下面,笔者就选取其中的比较有创意的几项技术,与大家共赏。
瞬时开机(suspend to ram,STR)技术:
这项技术是由英特尔公司提出、微软提供软件支持的一项用以缩短电脑开机时间的技术。其工作方式是通过调用微软WIN系统中的高级电源管理模式(Advanced
Config -uration and Power
Inter-face,ACPI)功能,利用ATX电源在机器关闭时仍然给主板加电500MA的功能,在关闭主机的时候,将系统中的操作系统数据暂存于主机的内存中;而当下一次再开机时,则直接从内存中调用原有的WIN系统,从而大大缩短用户开机的时间(至多只用7秒时间)。由于该技术第一次解决了一些电脑用户所希望的电脑如家电般易用的问题,因此从推出的甫一开始,便受到了许多包括华硕、技嘉在内的主板制造商的关注。但是,率先将该项技术应用于主板上的却是以生产SCSI接口卡产品为著称的台湾建邦(TEKRAM)公司,其推出的产品P6-BX-A+是第一款带有STR技术的主板。不久,市场中各大主板厂商新推出的主板几乎都带有了STR这项投资不大,却简单易便的技术。不过,由于当初英特尔在制定这项技术时,并没有完全考虑到与该项技术同时发展的其他技术(如电源标准)是否能够跟得上主板技术的发展,结果很快人们就发现了该项技术的不足。由于该项技术需要ATX2.0以上的PC机电源支持,而目前市场中仍然有许多的ATX1.0标准的电源横行,而这种电源根本无法在系统关机时为内存供电,使得该项技术在某些机器上形同虚设。另外,由于该项技术是作用于断电后的内存中,而一些DIY友在拆装机器时没有彻底为主机断电,使得部分主板出现了内存损毁的不良反应,也算是该项技术在DIY友中不易推广的短处吧。不过,综合起来,这项技术仍不失为一项优秀的主板设计技术。
升技SOFT MENU技术:
这本来是一项伟大的技术!正是因为它的出现,才使得DIY发展得如此迅速,但由于这项技术已经被升技公司进行了注册,所以我们只能将它作为一项个别主板技术来介绍。
要想介绍这项技术的妙处,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主板跳线的工作原理及发展。跳线,一种带有一个连体金属管的塑料原件。它的功能是将主板上的两个插针联结起来,使其保持通路,从而达到输出数字信号0与1的功能。由于这种东西本身的成本极低,而且易用性较强,因此从主板诞生的那一天起,这各部件就一直存在于主板的身边。不过,由于跳线的使用方法对非专业人士而言比较难用,不适于DIY市场,因此从586时代起,众多的主板厂商就开始研究替代它的物品,但始终没有太好的方法。不过,机遇总是垂青聪明人。正当各大厂商都在硬件上寻找替代方式时,台湾的升技公司反其道而行,在主板的软件,也就是BIOS中入手,希望通过BIOS的设置,能够完成主板跳线的功能。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年的研究,这项技术终于面市,这就是我们现在广泛运用的SOFT
MENU技术。这项技术,是通过破译主板BIOS对跳线工作的判断,找出主板跳线工作在BIOS中的显示,再通过往主板的BIOS加装能够同样完成跳线显示功能的程序,从而达到与跳线作用一致的功能。虽然从功能上看,这项技术并不是什么划时代的新型技术(如USB接口的推出),但是在当时,还是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震动。因为它一下子改变了人们对主板的传统看法,同时也让更多的人敢于去亲自接触主板、研究主板。所以就在当年,含有这项技术的升技主板,一下子在中国这块电脑市场中站稳了脚跟。而几乎是同一时间,我们的国字号公司联想集团的下属香港联想板卡制造商,也推出与其相类似的技术,名称叫SPEEDEASY,但由于其宣传力度不够,因此没有在市场中得到太大的认可。
不过,老实地讲,第一代SOFT
MENU技术其实并不成熟,因为它只设计出了主板免跳线的功能,却没有加入自己的特色标志,以致于就在升技主板推出的不久,市场中就出现了大量与其功能相类似,但价格比较便宜的其他公司的主板。可能是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吧,升技公司的第二代SOFT
MENU很快就在市场中露了面。这一次,升技在主板中加入了许多只有该公司主板才有的设置,如非标准外频的设置(在PII刚刚在市场中出现的时候,非标准外频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以及内存速度的修改,而且还在BIOS中第一次引入了LM78的监控技术。正是由于这一代技术的独特“个性”,使得升技公司的主板终于可以摆脱那些仿制者们的跟从。
不过,时代总是要发展的,否则就会历史淘汰,于是在1999年,升技又研发了第三代SOFT
MENU技术。这一次,升技公司没有像第一代至第二代那样对主板的BIOS进行大幅修改,而只是将部分新功能进行了一下补充。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代技术中,升技又一次成为了疯狂技术的代表,因为它们在主板的BIOS外频设置中,增加了200M这一频率。虽然从实际应用上,这一频率根本无法实现,但作为BIOS技术,它应该是一项相当有创意的新技术。同样,这也显示出了SOFT
MENU的特点,它可以设计出根本不存在的技术,因为它只是一个程序而已。但不管怎么说,升技的成功理应有这项技术的一半功能。
升技的成功其实只是一个缩影,因为在这几年中这项技术已经令太多的公司一举成名。像先来者居上的微星,热衷于超频设计的精英,甚至是自居跳线主板的老大的台湾华硕,也在不断地修改着自己主板的设计。而对于个人消费者来讲,这项技术又使得自己在安装、调试时避开了最复杂的设置,从而有更多的时间来享受DIY的乐趣。也正是因为此,才会出现现在这么热闹的DIY狂潮。所以,不客气地讲,是升技的SOFT
MENU技术带动了整个主板市场的更高速发展。在这里,笔者衷心地感谢SOFT
MENU,同时也希望能看到更多公司推出更好地用于消费者市场的主板技术。
任何回忆都要有一个尽头,所以在这里笔者要在这里把大家从回忆带回来了。希望我们上面所讲解的东西,能够令您方便地了解最近几年的主板发展。当然了,还是那句话,时代是发展的,我们今天使用的东西,很可能明天就成为了过时的回忆。我们只是希望未来的主板技术依然如上面提到的那样——创新不打折,精彩一百分!!!
2-3 主板选择篇
在了解了主板的基本构造和特色后,接下来我们要谈及的部分就应该是如何选购主板。本来,根据前面的介绍,相信许多朋友就可以对主板的选购做出一个自己的判断,但是,由于目前市场上的主板无论是品牌还是型号都多得十分地惊人,因此,在这里我们觉得还是应该专门列出一个篇幅与大家来讨论有关主板的选购问题。
其实,严格意义上讲,要做出选择一款主板的决定,其难度绝不亚于购买一辆汽车。之所以这么讲,其原因就在于市场中的主板型号实在是太多,鱼龙混杂的现象十分地突出,加之其中还充斥着许多的OEM(品牌商从生产工厂中购买产品,然后以自己的品牌出售)或者是ODM(虚拟工厂),因此即使是DIY高手也不敢保证自己推荐的产品就一定耐用可靠。因此,在这里我们要声明一点的是,我们所涉及的部分将只与选购策略有关,而将不会谈及对任何品牌的主观看法。假如您希望看到我们推荐的产品的话,那么可以跳过这一章节。好,现在我们就可以开始选购主板的几步计划了。
第一步,制定一个合理的购买计划。没有理性的思考,就不会有DIY的追求,我们希望的是如何降低自己的花销,而不是无畏的损失。常听到一些DIY朋友报怨:“这回买的主板跌价也太快了,一转眼几百块就这么没了!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买那些低价的板子呢。”初听此言似乎很有道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电脑技术之所以发展得如此迅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新产品的推陈出新带动旧款产品价值的不断降低,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降价,而其造成的结果就是我们可以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实用的产品。比如,十年前购买一台286/20的个人电脑大约需要两万元人民币;而五年前,同样的价钱就可以买到一台P60的主机+针式打印机;等到了现在,这个价格完全可以购买一台相当不错的笔记本电脑。再比如说手机,两年前买一部摩托罗拉338C的钱现在就可以买一台带PDA(个人数字助理,俗称电子秘书)功能的NOKIA9110。同样,主板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在选购主板的时候,理应先考虑主板的性价比问题。只有这样,才会使我们在购买主板时将未来损失降为最低。那么,什么样的主板才称得上是性价比一流呢?这里有几种比较方法可以供大家参考。
&&& 第一种方法是,值不值得为新技术多花费30%的金钱。由于目前市场中可以买到的主板上的芯片组只有VIA(威盛)、INTEL以及SIS(台湾矽统)三家的产品,因此对于所有的主板而言,只要其使用的主控芯片组相同,那么它们技术都应该是相同的。也正是因为这样,许多的主板厂商都把开发新技术的功夫用在了开发主板增值的其它技术上。如有的厂商提出主板线性超频概念,就是把CPU的频率按1Mhz的间隔进行增减,还有的厂商提出硬盘免CIH功能,通过主板的BI
OS的一个程序将硬盘划出一部分用于备份C盘的数据,以便于在C盘受到冲击时进行恢复,从而达到不丢数据的目的;再有就是,有的厂商提出双线圈主板供电系统的说法,就是在主板的AGP槽边专门增加一个线圈稳压电路,以便于在使用像杂牌GEFORCE256这样的显卡时能够稳定的工作,而不死机;除此之外,还有的厂商居然在主板的芯片组散热上做文章,将24K镀金的散热片安装在主板,以期达到方便散热的目的。这些技术听起来的确十分诱人,也逐渐成为许多朋友选购主板的主板参考原因之一。不过,这里就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这样技术我们都用得上吗?我们还是通过计算技术增值费用来回答这个问题。目前市场中主流的主板控制芯片组是英特尔的BX和VIA的阿波罗PRO133,其成本大约为35$和29$左右(一万片起)。而目前市场中主流的主板价格差不多都超过了1000元,除去经销商的层层利润以及这样或那样的主板附加费,每块主板的成本费用也大约在800元(BX芯片)和700元(VIA芯片)左右。再除去主板本身原件的费用,最终我们可以发现一块新款主板的技术费用可以占到主板成本的30%左右。到了现在,我们就可以考虑这些技术是否适用的问题了。我们还是举例说明吧。还是以线性超频为例,这种技术的目的就是榨取CPU的极限速度,因此许多热衷于超频的DIY朋友对此心怡不已。但对于另外一些平时只喜欢稳定的操作电脑的朋友而言,这项技术就显得十分地多余,甚至是一种浪费。再比如前段时间某厂商提出的手机+主板的全上网概念,但由于其核心配件之一的8810手机的价格(当时为6000元)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人的承受能力,因此我们就可以肯定这款主板并不值得购买。由此可见,新技术并非人人适用,人人能用。所以我们在选购主板前,最应该想到的就是:我需要带有哪些最新技术的主板?只有一个合理的技术定位,才能够让自己在选购主板时不至于无谓地浪费金钱。
&&& 第二种方法是,生产相同芯片组主板的同价格厂商数量是否达到了三家。正所谓货比三家,垄断并不能让我们少花银子,只有竞争才能让产品的价格日趋合理,关于这方面的例子在主板中层出不穷。像曾经红极一时的技嘉BX2000,其主板的价格在上市之初一度卖到了1300元左右,而当磬英的BX5上市之后,前者的价格马上就降至1200元,原因就在于前者引以为荣的双BIOS技术已经被后者成功地引用,而后者的价格只定到了1150元,所以就迫使BX2000一路下跌,直至与后者接近为止。由此可见,竞争对于厂商而言不是什么好事,但对于我们而言则应该如同天下掉馅饼一样令人开心,您说对吗?
第三种方法是,在相同价位时,尽量考虑带有辅助芯片的产品。这似乎与前者产品的新技术矛盾,其实不然。这里所指的是,假如我可以花1000元买一块带有10M/100M自动网卡芯片的I810主板,就没有必要选择另一块不带此功能的卖价为980元的同一品牌的主板,毕竟目前市场中的10M的网卡,其价格也至少为50元左右,而且专门购买的话,其用处不大。同样的道理,我们既然可以在选购主板的时候选择10M网卡,那么为什么不让自己再省出一块声卡钱呢?毕竟说老实话,就目前的声卡中,除了创新的SB-LIVE系列之外,其它的声卡音质都差不多。虽然像A3D的开创者AUREAL的声卡音色也不错,但是我们没有理由为了一两个游戏而花费数百元的金钱,而换回的居然可以在大部分的声卡芯片上通过软件进行模拟。不过,也并非个个集成声卡的质量都好,像那种集成于主控芯片中的软声卡我们就应该不考虑。因为它虽然也可以出声,但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10%的系统占用率,相当的不值。总而言之一句话,花在刀刃上的钱才是DIY的钱。
第二步,根据需要制定需要的品牌、型号。如果说前面提到的只是一些纸上谈兵的东西的话,那么现在要做的就应该属于“实弹演习”。相比较而言,这一步也比较麻烦,因为它需要我们在市场中不断地搜寻比较,再搜寻比较,再决定购买一款合适于自己的主板。那么,哪些主板应该算是合适的呢?
首先,我们应当考虑的是,我们想买这块主板做什么。如果是我们准备购买的目的是天天游戏的话,那么可以选购一款对未来的扩展性比较强,带有诸如4XAGP,支持铜矿CPU,电压可调,外频155M以上,甚至是将ATA66接口芯片单独集成在主板的;而假如我们选择的主板只是为了搞一些文字处理的话,那么理应选择那些以稳定为著称的主板,如技嘉的BX2000、精英的侦探大师等等。再比如假如我的机器是想升级的话,那么MVP4主板理应成为首选,毕竟在586时代ATX机箱几乎是很难见到;但如果我的机器将用于图形工作的话,那么买一块技嘉的K7主板准没错。
其次,经过上面的思考,我们就可以在众多的品牌商中取舍了。不过,由于目前国内的主板品牌实在是非常之多,因此笔者觉得有必要将它们进行一下有序的归类。当然了,由于这种归类不可能做到100%客观(毕竟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嘛:P)因此在这里我们只希望它能够成为您的参考之一。
第一档次,当然是质量第一流、价格一级酷的一档,代表品牌是技嘉(GIGA)和华硕(ASUS)。这一档次的主板大多在用料上不遗余力(如使用2200uF电容、双线圈稳压器等等),做工上精细有加(部分表面SMD技术+PCB清晰走线),其产品无论是稳定性还是抗干扰能力都是第一流的。不过,正所谓一分货,这一档次的主板价格也最高,几乎全部定在1200元-1300元(英特尔芯片组)或900元-1000元(威盛、SIS等兼容芯片组)左右。另外,这一档次主板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产品新技术增值费不超过25%,也就是说,这种主板的辅助功能(主要是指对超频的技术上)不很强大。因此,可以说这一档次主板并不适合于长期DIY的买家。
第二档次,多数是由那些面向DIY玩家的品牌厂商所占领,如精英(ETITE)、微星(MSI)以及大众(FIC)。这一档次的主板,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对主板的供电系统进行了大幅的增强设计。由于这一档次的主板面向的对象主要是DIYER,因此在主板的超频设计上,厂商绝对是不遗余力的。像精英的DIBUG显示技术,微星首创的CPU内电压可调,以及升技的SOFTMENU技术,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设计特点。不过,新技术的集成是需要代价的,因此这一档次的主板其增值费用大都超过了35%,感觉似乎有点不值。而且,为了控制主板的成本,这些主板生产商在选料时不可能使用最好的配料,如蓝色的电容、4条DIMM,每条PCI旁边的滤波电容,取而代之的则是三条的DIMM,每两条PCI插槽旁带有一、两个滤波电容,以及黑色的容量为1500uf的CPU滤波电容。而正是因为如此,这一档次的主板价格会比第一档次低一些,大多在900元-1000元左右徘徊。
第三档次。这一档次的主板主要面向的对象是那些青睐于低价电脑的个人或小企业消费群体,其代表品牌一般是PCCHIPS(明致)和一些未知名的OEM品牌。一般说来,这一档次的主板,用料上中规中矩,虽然也能够看到诸如FOXCONN、AMP这样的配料,但是做工上实在是乏善可陈。不过,这一档次的主板也绝非烂板之辈,稳定是它们的最大特点。而且,可能是为了显示自己在同档次的与众不同,部分主板品牌还在设计时加入了超频功能,不过很少可以稳定地运行在超频上:)。当然了,这一档次的主板价格也十分的诱人,几乎全部处于700元左右的价位。
第四档次。这一档次的主板比较适合于诸如校园网、网吧等一些需要廉价机器的地方,其代表品牌就是世界上销量最大的厂商骐獜(PCCHIPS另一品牌)。一般而言,这类的主板其主要特点就是速度慢,稳定性一般,而且主板的性价比惊人。像该品牌的748PII主板,就集成有10M/100M网卡、声卡、显卡以及一个软MODEM,而价格只有600元左右,是不是很超值?但是,与其那缓慢的速度相比,这些优点只能是纸上的东西而已。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这一档次的主板辐射比较大,其能量与GSM手机不相上下,因此在购买时,最好选择一款比较厚实的机箱与之相配,切记,切记!!!
当然了,对于某些力图以价格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的主板品牌而言,一味的由价格定性能似乎并不合理。如台湾品牌的文松(WENSONIC),其价格应当算是第三档的,可是其产品无论是做工还是质量都明显强过该档次的产品,甚至还高于第二档次的产品,所以只能称这种产品为超值了。像这样的例子还有ALUKA樵风(OEM于台湾的承启ATTA)等等。所以还是希望大家多找寻这样的产品才是。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根据手中的CPU制定合理的主板型号了。由于这属于个人喜好问题,因此我们还是把它交给您自己作决定吧。不过,随便留几个问题,希望对您的选购上有所帮助:1.我的主板想用几年?
2.将来再升级时我的主板是否扔掉?
3.我超不超频?
4.服务对我而言重要吗?
相信通过上述的几个问题,你一定可以给自己的主板进行了合理的定型。
第三步,冲向市场,讨价还价,购买自己中意的主板。到了第三步,就需要大家将自己兜里的MONEY掏出来了,因为我们现在可以去买了!不过,在买之前,您一定要先练习一下砍价的技巧。因为就目前的主板销售商而言,他们为了保证自己的销售利润,因此在销售策略上多数很少使用一口价的方法。而作为买家,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将他们逼出底价,然后欢天喜地的成交,而这就需要大家对市场中该型号的价格有一个起码的认识。另外,根据笔者的经验,一般喊天价的公司,大多数都是该产品的真正代理商,之所以出高价的原因就是为其它的子经销商扛价,所以多数情况下我们应该去这样的公司砍价。当然了,砍价也要有一个限度,否则就会出现负面的效应,毕竟商家还是要保证自己的利润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一定要注意购买时的细节问题。正像前面提到的那样,目前市场中的主板种类繁多,价格参差不齐,而买家在购买时多数也只是知道某一品牌,却不清楚购买的主板到底是什么型号,使得一些不法之徒乘机钻了空子,以次充好,以旧货抵新货,令我们吃亏不已。为此,笔者也总结一些有关购买时应注意的问题,希望大家能各取所需,所得其乐。首先,在购买前一定要咬准自己准备购买主板的品牌、型号。由于现在有的主板制造者,似乎只知道开发一款又一款新型主板,却经常忽视主板型号的“更新换代”,要么只是在主板的下一代产品的标识上加一个某某2.0,要么干脆用数字上的变化来表示型号的更迭,致使本来相差一代的产品的型号成了“邻居”。而且,现在的市场中声音相似的主板品牌也多得惊人,(像磐英的品牌就有七、八种)再加上那些JS的油嘴滑舌,使得许多买家在购买时无法辨清好坏,上当受骗。所以,无论你要的那种板子是听别人介绍的也好,还是自己看报纸的也好,一定要坚定自己的想法,以免被诸如“这种烂板子我们这里没有。其实某某品牌、型号的主板比它好多了,而且价格也便宜,我们这里能做到最低价,你看……”这样的话唬住。其次,一定要注意卖家拿给你的货品。因为有些经销商经常将那些摆了很长时间的主板或者是返修的主板装在盒子中卖,甚至连标签也不改动,所以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以免买回家去再生事端。再有就是由于有些朋友在砍价方面堪称高手,每每可以在出价时将商家“逼上绝路”。但是,由于主板并非一般性商品,其质量不可以出现任何问题,因此在这里笔者要提醒那些高手们:不要将卖家逼得很急,否则的话他们极有可能在出售的主板上做假。比如说便宜你50元,却卖给你一块返修的主板。而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可就太得不偿失了。当然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可以与商家讨价还价,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大概的知道主板的真实底价。为此,笔者准备了一个公式,希望大家能够用上。这个公式是:主板价格X3%=主板总代理商利润(2%)+代理商下属分销商(1%),这下大家可以放心地砍价了。
除去上述提到的细节,我们在购买时还应当注意向商家索要正式的保修卡或者是信誉卡,因为没人敢保证自己的主板回去一装就准亮,即使像技嘉、华硕这样的大的主板生产厂商,其产品中也含有一定比例的质量稍差品,而正规的手续既可以防止商家不认帐,也可以在购买到假货时进行索赔,何乐而不为呢?
经过上述的几个步骤,相信各位朋友已经能够在错综复杂的主板海洋中翱翔了,希望通过本节,大家能够选到称心如意的主板,为自己的机器配上好鞍……
2-4 玩转你的主板
主板功能应用的实现
购买完属于自己的主板后,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将主板的功能发挥出来。笔者曾遇到许多的这样的例子:花大价钱买了一块主板后,却没有将主板的功能使用上,结果使许多的新功能,新设置成为了摆设。我想大家可不希望出现这种情况,所以我们一定要玩转自己的主板。
1.软硬设置ACPI
ACPI,作为一项既有利于节能,又方便用户操作的功能,从推出的甫一开始就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还由此引出了诸如STD、STR等新的主板电源管理技术,真称得上是全能的电脑用电专家。可是,由于微软和英特尔在制订该项技术的应用时,并没有将它作为默认的电源控制技术出现在电脑的操作系统中,因此我们想要实现它,还需要一些设置。下面,笔者就将它们的设置步骤介绍如下:
第一步,硬件ACPI功能的实现。以建邦的P6PRO-A5为例,开机进行BIOS设置界面,选电源管理设置(POW
-ER MANAGEMENT SETUP)。进入该菜单,在第一项ACPI
FUNCTION上,选择ENABLED。这样,主板的硬件ACPI功能就已经打开了。另外,在目前出品的大部分主板上,我们还可以直接通过BIOS强行设置诸如硬盘、显示器或者是主机的休眠触发时间,不过最好设置为DIS
-ABLED。否则,这项功能极有可能使你的一些工作数据丢失。
第二步,打开操作系统中的ACPI。由于微软WIN98在默认的安装方式下是没有打开ACPI功能的,因此我们在安装系统中首先要加上安装的特定参数。
1.安装系统,执行SETUP -P J,这项功能就可以打开了。随便提一句,有些朋友在介绍安装WIN98时启动ACPI的操作命令是/P
J,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在微软的WIN98的SETUP安装命令参数中,采用/方式的只有几种,但绝对不允许将两个字母以空格方式出现在参数里。
2.在安装系统成功后,进入“我的电脑”-“控制面板”-“电源管理”,(或者是在桌面的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属性”-“屏幕保护程序”-监视器下面的“设置”也可以进入到“电源管理”图形框中)接下来选择该框左上角的“高级”,你会发现该栏中出现了第三个可选的方框,询问你按下关机键时是“完全关机”还是“等待”或者是“休眠”。我们应该选择“休眠”,然后按该菜单下了确定。重新启动计算机,ACPI功能就已经打开了。而且,根据微软操作系统的设计,实际上我们的计算机也同时具备了STD(SUSPEND
TO DISK)功能。
3.由于目前市场中的主流主板大都具备了STR技术,因此我们在这里也提示一下该功能的实现。首先进入BIOS,依然是能源管理菜单中,将SUSPEND
RAM设置为ENABLED,存盘退出。接下来还是以相同的方式安装操作系统,只不过在“电源管理”菜单中加选“休眠到内存”,然后重新启动。这样,该功能就可以实现了。
经过上面的步骤,我们的ACPI功能就可以使用了,怎么样,方便吧?
2.玩转BIOS,玩转你的主板
许多朋友在设置主板的BIOS时,经常喜欢使用主板自己默认的设置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可以令主板的稳定性有了保障,但是却令我们的整机速度下降了一点儿。你可不要小瞧了这一点儿的下降啊!由于主板控制着所有数据的进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女年龄相差多少合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