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期是在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传导结束后产生的,?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和不应期测定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和不应期测定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405|
上传日期: 08:41:54|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5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和不应期测定
官方公共微信释义/传导阻断
&&&& 传导阻断 ,指的兴奋传导被中断。
传导阻断的产生/传导阻断
&&&& 为了人为地产生传导阻断,最普通的方法是用因等各种局部作用于神经;此外还可以用压迫捻和经以及用低温或刺激神经等一些方法。另外缺氧,介质中低钠或影响不应期等因素也易于产生传导阻断。传导是以在神经一处产生的动作刺激其邻近部位,而产生新的活动的方式进行的。正常的神经有较大的安全系数,使传导可靠地进行,但是当加上上述因素后,首先使安全系数降低,如果这种阻断因素的作用继续进行,则传导就被阻断。传导阻断有可逆的和不可逆的两种。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3次
参与编辑人数:3位
最近更新时间: 08:46:43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请各位老师看一下,这份心电图是舒张晚期室早,还是交界性早波,谢谢! - 心电图脑电图专业讨论版 - 爱爱医医学论坛
查看: 1995|回复: 15
请各位老师看一下,这份心电图是舒张晚期室早,还是交界性早波,谢谢!
阅读权限2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311.jpg (929.06 KB, 下载次数: 2)
20:46 上传
阅读权限220
窦律,室早,ST段改变
爱爱医心电图远程群:权威专家定期培训交流
阅读权限50
交早与室早很难鉴别,尤其是交早合并室内差传。这种情况最好是诊断室早。
--------------------
此消息发自
阅读权限200
本帖最后由 Shanyangchen 于
22:20 编辑
& & & &如何判断舒张晚期室早与交界性早搏伴差传?& && & 经常有新手问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简单理解所谓差传就是室上性激动下传到心室某个束支或分支时遇到该束支或分支的不应期,使其传导完全中断(分支或束支完全阻滞)或传导延缓(形成束支或分支不完全阻滞),从而使这个QRS形态发生改变,即差传。& && && & 交界性早搏如果不伴差传,其QRS形态应该与窦性一致,如果不一致就考虑差传。差传者必须符合差传的条件——交界早搏激动必须落在前一个心电周期某一个束支或分支的不应期上。一般心室束支与分支不应期如下:& && && &房室肌及传导系统的不应期具体数据为:(1) 房室结有效不应期正常值为:330~370ms之间(2) 心房肌相对不应期为:240~370ms。有效不应期为:230~360ms。(3) 房室交界区相对不应期为:400~650ms。有效不应期为220~450ms。功能不应期为240~270ms.(4) 右束支有效不应期为:230~480ms,左束支有效不应期为:200~450ms。(5) 旁道有效不应期290±50ms。小于250-180ms为短有效不应期。& && & 从这个表上来看最长不应期是交界区,其上方来的激动遇到交界区的绝对不应期就不能通过交界区,遇到相对不应期,只能是房室传导延缓——P-R间期延长,不会产生QRS形态改变,即不会形成差传。因此,交界区激动下传能否形成差传只能与心室的束支与分支有关。心室束支分支就右束支的有效不应期最长,约480ms,这样交界性早搏要形成差传一般需要该早搏落在前一个QRS后480ms左右。一般有效不应期是从QRS起点至T波顶点,所以一般落在T波顶点之前的室上性激动不易下传之心室(是否下传还与传导系统不应期长短、交感神经张力高低、心率快慢有关),T波顶点后的激动一般能下传心室。T波顶点至T波终点时间+0.12秒预留为该束支或分支相对不应期时间,这样至少交界性早搏要落在离前一个T波后0.12秒以内才容易形成差传。而超过T波终点后0.12秒,各个束支分支的不应期已经过了,所以一般不会形成差传。这样大家想想,落在心动周期舒展晚期的早搏,还会落在前一个心动周期的不应期以内吗?因此,舒张晚期的早搏应该考虑室早,而不是交界早伴差传。& && & 我的答复供大家参考。有不对指出敬请指正。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10感谢提供帮助 ,送花香香~~
+1谢谢山羊老师的指导!
阅读权限50
山羊老师,我一直弄不明白心电图上哪部分代表心脏收缩、哪部分代表心脏舒张。请老师指点一下。查了好久也查不到
--------------------
此消息发自
阅读权限20
山羊老师,您分析的太透彻了,我学习了,谢谢您!
爱爱医心电图交流群:权威专家定期培训交流
lxh123321国外的判断标准是qrs波的起点为心脏的最大舒张期,而t波的结束为收缩期。我们国家是以r波的顶点来确定舒张期的。现在的心脏b超都有心电图同步。所以可以根据二维明确判断舒张期和收缩期在心电图的具体位置。
前面说的不够严谨,在b超显示心脏最大的舒张到最大的收缩是收缩期,也就是r波顶点到t波的结束。那显而易见t波的结束到r波的顶点就是舒张期。心脏的机械收缩总是晚于心电的除极和复极。与B超同步的心电图选择以R波为主的导联。也只有在bi超上找到收缩和舒张最大值才好量化舒张期和收缩期。在和心电图同步,也就在对应出了相应的期间。
学习了,非常有价值,谢谢分享!
--------------------
此消息发自
阅读权限200
回复 4# htchb
山羊老师,我一直弄不明白心电图上哪部分代表心脏收缩、哪部分代表心脏舒张。请老师指点 ...
支持舒张晚期室早三联律
如何区分收缩期和舒张期,提供我的课件一图供参考
截图.png (125.99 KB, 下载次数: 0)
10:16 上传
阅读权限50
谢谢老师、很好的学习资料。
--------------------
此消息发自
感谢各位老师,学习了。
--------------------
此消息发自
心电图上的收缩期和舒张期和心脏机械活动的收缩期和舒张期应该不是一个概念。非要想把他们整合,也只有通过影像学才能定位出心脏机械收缩期和舒张期在心电图上的位置。
给他发的和高房价
谢谢各位老师学习了
老师知识丰富,谢谢老师
Powered by[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的测定]&神经干受到有效刺激发生兴奋后,产生的动作电位将以一定的速度沿神经传导。对不同的神经纤维,其传导兴奋的速度也不同,一般来说直径大、有髓的神经纤维比直径小、无髓的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蛙类的坐骨神经干属于混合型神经,其中直径最粗的有髓神经为A类纤&[神经冲动&动作电位&不应期&坐骨神经]
  神经干受到有效刺激发生兴奋后,产生的动作电位将以一定的速度沿神经传导。对不同的神经纤维,其传导兴奋的速度也不同,一般来说直径大、有髓的神经纤维比直径小、无髓的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蛙类的坐骨神经干属于混合型神经,其中直径最粗的有髓神经为A类纤维,正常室温下的传导速度约为35~40m/s。
  测定神经纤维兴奋的传导速度v时,在远离刺激点的不同距离处分别用两组引导电极引导动作电位,测出两引导点之间的距离m和分别引导出的动作电位的时相差s,根据v = m / s即可计算出其传导速度。
  用尺子测量搭在前后两组引导电极之间的神经干长度m约为12mm,又由图6可测量得两个动作电位起始点的时间间隔s为0.40ms,故由公式v = m / s可计算实验用的神经干标本的兴奋传导速度约为:v = m / s = 12 / 0.40 = 30 mm/ms = 30 m/s。
  图6:神经干兴奋传导速度的测定
  结果与讨论:
  1. 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记录与观察
  本次实验中引导出的动作电位较明显,能较好的与刺激伪迹区分开。实验中所用的蛙坐骨神经干标本的兴奋阈值约为0.25V,低于此值的外加刺激不能引发动作电位,称为阈下刺激;高于此值的刺激即称为阈上刺激。通过不断改变刺激强度纪录的动作电位曲线可见,当刺激的强度在0.25-0.50V之间时,动作电位的幅值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刺激大于0.50V后动作电位的幅值不再增大。
  单个的动作电位是单相的。本实验中我们用双电极引导动作电位,两引导电极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兴奋在传导的过程中要先后通过这两个电极,而前后两电极分别引导出的单相动作电位是反相的,实际上记录到的复合动作电位是这两个反相的单相动作电位叠加的结果,所以引导出的神经干动作电位就是双相的。
  当在引导电极之间损伤神经后,引导出的动作电位变为单相动作电位,单相动作电位与复合双相动作电位相比,不仅缺少了下相,而且其幅值也比双相动作电位高。这是因为损伤神经后兴奋不能直接传到第二个引导电极,而只能从第一个引导电极引导出动作电位。由于两个反相的单相动作电位叠加时不可避免的会使其叠加后的幅值降低,因此单个引导出的单相动作电位的幅值就比复合的双相动作电位幅值高。
  在引导动作电位的实验中常常会记录到刺激伪迹。刺激伪迹是由外加的刺激和电紧张电位产生的,会随着刺激强度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而且刺激伪迹是双相的,通过这些特点可以将刺激伪迹与动作电位的曲线分辨开来。
  2. 神经干不应期的测定
  本次实验中当设置两个刺激的间隔为20ms时,得到的后一个动作电位已经比前一个动作电位低,说明这时的第二个刺激已经落在了第一个刺激的不应期内。由于实验条件限制不能将刺激间隔调至大于20ms的范围,因此未能测出实验用的蛙坐骨神经干标本的相对不应期较准确的数值,只能判断其相对不应期应大于20ms。
  当刺激间隔缩小至2ms时,后一个动作电位几乎完全消失而观察不到,可以认为此时的第二个刺激已经落在了第一个刺激的绝对不应期内,测得蛙坐骨神经干标本的绝对不应期约为2ms。
  不应期的长短对生物体有着重要的意义,不同的可兴奋组织(细胞)的不应期长短是不尽相同的。神经细胞的不应期一般较短,这是为了能较快地接受外界刺激信号和传导信息,以使机体及时做出反应;而心肌细胞的不应期较长,这是为了使心肌在每一次收缩后有足够的舒张休息的时间,防止心肌过度紧张疲劳甚至出现强直收缩现象而危及机体。
  3. 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的测定
  实验测得搭在两组引导电极之间的神经干长度m约为12mm,两个动作电位起始点的时间间隔s为0.40ms,由公式v = m / s计算得实验用的蛙坐骨神经干标本的兴奋传导速度约为30m/s,比理论值35-40m/s稍稍偏低。估计计算结果比理论值偏低可能与剥制标本过程中的对神经干的损伤有关,也可能是仪器和信息处理系统的误差所致,另外在各数据测量中人眼读数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误差。
<input type="hidden" name="content" value=" " />
等你回答的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经传导速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