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型号虚拟现实系统的特点是不正确对系统操作有影响么?

> 【答案带解析】“神九”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蛟龙”号下潜突破7000米,首台国产CPU千万亿次...
“神九”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蛟龙”号下潜突破7000米,首台国产CPU千万亿次高效能计算机系统通过验收,“航母梦”成现实,一大批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这主要表明
A.我国已经成为科技强国&&&&&&&&&&&&&&&&&&&&&&&&&&&&&&&&&&&&&&&&&&&&&&&&&&&&&&&
B.人人都应树立争当科学家的理想
C.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D.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成效显著
试题分析:“神九”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蛟龙”号下潜,这都是科技领域的盛事,是我国在科技领域自主创新的成果,也可以看出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即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正确答案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创新的意义。
考点分析:
考点1:我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
考点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考点3:加强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关试题推荐
十八报告中提出,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前,北京和上海的实现程度已达90%以上,已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目标,而部分省区实现程度还低于60%。这说明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已经实现&&&&&&&&&&&&&&&&&&&&&&&&
B.我国总体 上没有达到小康水平
C.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
D.全面小康是一个较低标准的小康
从党的十八大到2013年全国“两会”,“改革”这个在过去30多年中深刻改变中国的词语,再度成为“热词”。人们深切感受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引领中国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之路的决心、信心。这是因为,坚持改革开放是我国的
A.兴国之要,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
B.富民之路,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C.立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D.强国之路,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下列能体现珍爱生命、善待生命的行为有: (&& )
A.小宇为了赶时间,骑车闯红灯&&&&&&&&&&&&&&&&&&&&&&&&&&&&&&&&
B.小涛在小区草坪上和同学踢球&
C.小芸救护了一只受了伤的小鸟&&&&&&&&&&&&&&&&&&&&&&&&&&&&&&&&& &&&
D.小刚为了考出好成绩突击熬夜
“生命的质量在于追求,而不在于仅仅活着。”这句话说明:(&&& )
A.人的生命因为智慧而闪烁光彩&&&&&&&&&&&&&&&&&&&&&&&&&&&&&&&&
B.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不要轻易放弃
C.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要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
D.应当善待他人的生命
第22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日—23日在俄罗斯_______市举行。
A、莫斯科&&&&&&&&&&&&&&&& &&&
B、圣彼得堡&&&&&&&&&&&&&&
C、索契&&&&&&&&&&&&&&&&&&&&&&&&&&&&&& D、罗斯托夫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图片太多,哥们如有需要我后面传。想必有些朋友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配备了4G内存,安装XP,属性里却只现实3.25G但是安装2003却能很好的支持这是为什么呢?恰巧看到一些详细的资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看看随着近来国际市场内存颗粒的逐渐跌价,内存条的价格也在不断降低,玩家们纷纷装备上了2GB容量的内存,而插满所有插槽达到4GB的内存容量对很多人也是一个极大的诱惑,在单条1GB内存价格300元上下的时候,4条也仅1200元,很多发烧友都能承受得起,因此时下组建4GB容量内存平台的玩家也不在少数。然而,人们兴冲冲地买回4GB内存后,打开电脑进入系统,却发现系统显示的内存却远远不到4GB,是内存缩水了么?还是操作系统不支持4GB内存呢?无论如何,花了这么多钱却得不到应有的东西,无论是谁都很难受的。那么,这些丢失的空间究竟哪里去了呢?---评论从上图可以看出,4GB的系统地址空间中,PCI内存范围占用了大量的地址范围——接近750MB,导致最后系统内存只有3.25GB的罪魁祸首就是这部分空间。这部分空间主要是什么内容呢?上表列出了这部分黑洞空间包含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这些都是跟BIOS、PCI/PCIE设备等有关,系统和这些设备都是使用内存地址空间来通信的(以往也使用I/O&Port来进行通信,然而其速度不够理想),我们称这部分空间为MMIO(Memory&Mapped&Input/Output,内存映射输入输出)空间,由于这些地址空间被设备所占用,实际上插在内存插槽上对应的空间就闲置、浪费了,因此我们花了4GB内存的钱,实际却只能得到3.25GB的可用空间!这部分内存能不能回收利用呢?---符合PCI标准具有MMIO空间的系统,内存空间主要分为6大部分,如下图P965芯片组上的例子,分为一个保留地址区域、两个主内存地址区域、两个PCI内存地址区域及一个主内存回收地址区域:首先我们要清楚,在一个IA32系统上具有很多个地址的概念,在不考虑软件方面因素的时候,我们需要讨论到两个地址:物理地址和系统地址。物理地址是指CPU可以寻址的地址范围,具有36bit内存总线的现代CPU可以支持对64GB的地址空间进行寻址(通过PAE技术,Physical&Address&Extension,物理地址扩展,从Pentium&Pro开始IA32&CPU便开始支持这样的技术),而系统地址是指一个系统中插在内存槽上的内存的实际分配方式,也是操作系统中对应着的物理内存分配方式。这样按照物理地址空间来划分,低于4GB的内存中具有的一个PCI内存区域就是我们通常说指的MMIO区域,由于对这部分地址的寻址都被内存控制器路由至相关的设备(如显卡等),因此这部分的内存就消失了,不能使用了,要想回收这部分空间,就要将对这部分地址的寻址正确地路由至内存,而不是路由至MMIO设备,这就是“回收地址空间”。---由于MMIO占用的空间过于巨大——可以达到1GB以上,在一些4GB~8GB内存容量的服务器上损失就非常巨大——通常服务器需要大量的内存,这部分内存很重要——因此,芯片组厂商们——如Intel就开始考虑采用一些技术来回收利用这部分丢失的MMIO内存空间(实际上,MMIO的存在可以说是PCI标准所规定的,而PCI标准,就是Intel制定并力推的,因此解决这个问题,Intel责无旁贷)。Intel在服务器/工作站芯片组上率先布署了Memory&Remapping(内存重映射)技术,用以解决这个问题。如图所示,在CPU寻址的物理空间中,MMIO空间仍然存在,然而,在实际插入的内存中,这部分MMIO空间对应的却是一部分重映射内存空间,在CPU想使用这部分内存的时候,CPU将寻址高于4GB内存的这部分空间,内存控制器再对其进行转换,再寻址到实际的内存条。由于对MMIO空间部分的地址进行了转换操作,因此这个技术就被称为Memory&Remapping技术,通过这个技术,系统得以完全利用所有插上去的4GB(或者更多)的内存,而得以消除令人尴尬的3.25GB系统内存容量显示。---如前面所看到的,CPU访问的是物理地址空间,它并不区别自己访问的是MMIO空间还是重映射的内存空间,因为进行映射操作的是内存控制器。通过内存重映射,操作系统想访问以往被MMIO占用、现在属于重映射内存区域的部分内存的时候,经过转换后CPU寻址的实际地址不是内存条中对应的地址,而是出于更高地址的另一部分空间,同时CPU也可以继续访问MMIO空间,仍然使用传统的MMIO地址。在AMD&Athlon&64这样的集成内存控制器的产品上,执行内存重映射操作的部件就包含在CPU中,而在Intel这样的架构上,操作就由主板上的北桥芯片来完成。Intel&Memory&Remapping技术最先出现在服务器芯片组上,然而由于桌面芯片组的不停发展,以及桌面操作系统对内存支持的不停进步,引入Memory&Remapping技术也变得非常自然了。当前的Intel支持Memory&Remapping技术的桌面芯片组并不多,可想而知都是属于较高端的系列,即Intel&955X、Intel&975X和Intel&P965/G965这几种,值得一提的是,这几种芯片组同时也是支持8GB内存容量的芯片组,以往的Intel&945、Intel&925系列等虽然也能支持4GB内存,然而它们不支持Memory&Remapping技术,因此在这些系统上人们实际上无法得到完整的4GB可用空间。其他芯片组厂商方面,AMD的Athlon&64等级以上的CPU都对类似的技术提供了支持,而NVIDIA只有680i&SLI芯片组有提供,可见我们的选择还是不少的——Intel系统除外。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是,虽然主板芯片组支持这个特性,然而没有BIOS打开这个功能的话也是徒劳,这个现象在较为低端的965/975/680i主板上已经屡见不鲜了。---在碰到这个现象的时候,很多玩家的第一个想法是操作系统不支持4GB的内存,现在我们知道是否支持Memory&Remapping是一个很关键的条件,不过这个现象也的确跟操作系统相关。从前面提供的系统截图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同样是打开Memory&Remapping技术,Windows&Server&2003和Windows&XP提供的系统内存就有不同,实际上,不同版本的Windows&XP提供的系统内存都有不同!这个现象就表明了操作系统对系统内存支持的能力以及对Memory&Remapping技术的支持能力,如Windows&XP这样的定位为“桌面”的操作系统就不能充分发挥Memory&Remapping技术的威力,而Windows&Server&2003这样的“高级”服务器操作系统则可以充分配合同样源自服务器领域的Memory&Remapping技术。由于Intel&955X/975X/P965/G965及NVIDIA&680i都开始提供对8GB系统内存的支持(AMD的CPU则内置了这种能力),因此在操作系统方面的选择上就需要开始注意,下图显示了当前主流Windows操作系统的内存容量支持能力,当然Windows&98/ME这样的系统已经鲜有人使用了,这里只是作为其他操作系统的对比。---915G是一个内置显卡的Intel芯片组,支持4GB内存容量,然而并不支持Memory&Remapping技术。可见,不支持Memory&Remapping的情况下,不管使用什么操作系统,都会浪费掉至少750MB的内存空间。---Intel的955X/P965/G965/975X都是比较高端的桌面芯片组,因此它们提供了Memory&Remapping的支持,这些芯片组也都能支持最高达8GB的内存容量。关闭Memory&Remapping,P965只能提供3008MB的内存给操作系统。而同样关闭Memory&Remapping,975X能提供3200MB。P965配合Windows&XP&SP2,可以提供3.25G内存给操作系统。而P965芯片组配合Windows&Server&2003&Enterprise&Edition操作系统,则可以完全提供4GB的内存容量,从任务管理器可以看出,除去系统自身消耗的内存,剩下的都是实际可以提供给应用程序的内存,容量大概为3901972KB,也就是3.72GB。使用服务器操作系统可以比使用桌面操作系统提供更多的可用内存空间。---是的,驱动程序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这个缘故,Windows&XP&SP1升级到SP2系统显示的总内存反而降低了,这就是为了提高驱动兼容性而做出的改动。大部分的驱动程序都问题不大,然而我们经过大量实验,找到了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显卡驱动程序。早期的NVIDIA显示驱动并不能在3GB及以上内存的系统下正常工作,直到最近才提供在Windows&XP和Vista下大容量内存系统的支持,而在Windows&Server&2003操作系统上,则至今没有完全解决(最新的158.19&Beta驱动已经可以在4GB内存系统上使用了,不过最新的正式版驱动——97.94&WHQL版本仍然不能,安装158.19Beta之前的驱动会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启动)。幸好,ATI的驱动程序在4GB的Windows&Server&2003下工作良好,这让大容量内存系统的用户具备了一个选择。---我们在一块不提供Memory&Remapping选项的Foxconn&P965主板上搭建了一个平台,虽然没有提供BIOS选项,然而它实际上处于一直打开的状态,因此我们的4条1GB&Kingston&DDR2&667工作良好。以上都是基于同一块主板及相同的4条内存,不过其他配置有些改动。Windows&Server&2003系统关闭了虚拟内存。---Windows&XP&SP2从2GB内存配置提升到4GB内存配置,系统的内存实际上只提升了1.25GB。从测试上看,大部分项目得分具有非常小的提升,这不会是驱动用户升级的理由。---从测试可以看出,系统性能基本上没有特别的变化,缘何?因为架构的原因,现代的普通32bit操作系统,可以寻址4GB的内存空间,其中用户模式的应用程序可以寻址的通常只有2GB,而剩余的2GB空间被限制为只能由核心模式访问。提供多于4GB容量的内存,每一个用户模式的应用程序可以寻址的容量仍然没有改变——不过,不同的应用程序都具有互相独立的的2GB寻址空间,因此要运行大量应用程序的服务器可以用大量的内存中获益。对于普通用户而言,4GB内存,或者更大容量的内存会具有什么优势呢?虽然单个应用程序的寻址被限制为了2GB(或者,调整为3GB),然而更大容量的内存可以让操作系统/驱动程序需要的运行空间更加广阔,在多个应用程序的情况下,内存的利用度也可以更高,并且大容量的内存条件下,用户可以关闭虚拟内存,从而大大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再从应用来看,如WoW(魔兽世界)这样的游戏可以应用大约1GB~1.5GB的内存空间(是指单独的WoW进程),WoW内部包含了一个解释语言编程系统(俗称的LUA语言),所有的WoW插件都通过这个系统工作,因此WoW具有使用更大量内存的可能性。在这样的环境下,2GB内存运行就会显得有些不足用,特别是在同时运行大量浏览器、杀毒软件、下载软件及即使通信软件的情况下。---程序只能寻址2GB的这个限制是操作系统架构引起的,虽然不同的操作系统实现具有不同的值,不过多数现在的操作系统在这一点上都很一致。为了让程序突破2GB寻址的限制,近代Windows&NT核心提供了一个变通的方案:4GB内存调整优化技术,通过这个技术,可以将用户模式的寻址空间扩大至3GB,这样核心寻址空间便被限制为1GB了,需要超大内存容量的应用程序可以从这个特性中获得性能改善,如SQL&Server数据库这种类型。要使用这个4GB内存优化技术,用户需要在Windows&Server操作系统的启动参数中加入/3GB开关。这个特性同时需要操作系统打开DEP(数据执行保护,其实/3GB开关需要的是PAE的支持)。然而让用户模式程序能多寻址1GB毕竟还算是治标不治本,于是Microsoft还在自己的操作系统提供了一个比较重要的特性:AWE(Address&Windowing&Extension,地址窗口扩展)&API集,这个API集的原理其实是基于这样的一个事实:所有的支持PAE的操作系统都有能让IA32处理器直接寻址64GB物理地址的API,回想前面的内容,物理地址是CPU处理的地址,而每个程序私有的2GB内存地址被称为虚地址范围。每个支持PAE的操作系统都具有这种API,差别只是在于这些API能否提供如内存共享、进程间通讯、分页等等这些功能,微软在Windows上提供了一个简单明了的API组——也就是AWE地址窗口扩展API组,它仅仅由5个API调用组成,包括了核心级和用户级调用,使用AWE分配得到的内存是非分页、锁定的,其他程序无法访问,也无法交换到页面文件(虚拟内存)上去,对性能具有很大的提升。通过使用AWE&API,核心模式/用户模式可以轻易地突破2GB容量的限制,最高可以达到64GB,如SQL&Server就使用了这个AWE&API(可设定),从而提高对大容量内存的能力,大大提升了应用软件/系统的性能。64bit系统中不存在这个问题,实际上,64bit系统不需要PAE的支持,也不支持AWE&API,用户模式和核心模式的程序都可以直接访问非常大容量(8TB)的内存空间,可惜的是,32bit平台上遗留的大量资源,让64bit应用迄今尚未开始流行。---测试中,4GB内存相对于2GB内存而言,提升并不是很大。在模拟实际办公的Business&Winstone测试中,4GB内存具有可见的提升,从24.5分达到25.6分,这也表明了更大容量内存对具有复杂应用程序环境(办公通常需要使用到大量不同的应用软件)具有的一些提升,而一些工业设计软件则可以充分利用大容量内存的优势,如CineBench代表的3D设计软件。常见的游戏软件对大容量内存的利用并不高,不过大容量内存可以进一步提升系统的响应能力,同时允许用户打开更多的软件,对于一些用户而言,可能具有不小的诱惑,同时考虑到4GB内存的成本仅为1200多,并不难以让人接受。通过4GB内存调整优化技术和AWE&API,程序可以突破2GB寻址空间的限制,不过后者需要程序设计的时候使用新的API,而前者则非常方便,不过只能用在Server版本的Windows上。当用户选择布署4GB或者更多的内存时,需要考虑到使用的主板以及操作系统,Intel平台上,目前只有955X/P965/G965/975X和680i&SLI可以支持Memory&Remapping技术,让用户充分应用3GB以上的内存,AMD的选择可能更宽一些。然而用户需要仔细考察主板,确保提供这个选项的开启,低端的使用这些芯片组的主板有时并不提供这个特性,这实际上损失了用户得到的内存容量。操作系统方面,32bit的Window&XP和Windows&Vista都能支持4GB的内存,然而可以提供给用户的会根据情况有所差别。假如用户想在32bit环境下使用多于4GB的内存,你目前只能考虑Windows&Server&2003&Enterprise&Edition,否则,你就需要考虑转向64bit的操作系统。从目前来看,在超过3GB内存的系统上,都使用最新版显卡驱动程序的话,NVIDIA和ATI的图形芯片都可以选择,然而NVIDIA的G80目前在Windows&Server&2003下只能选择Beta版的驱动,而其他NVIDIA图形芯片则没有什么解决方法,用户只能选用Windows&XP或者Windows&Vista。ATI方面则没有问题,主流的Catalyst驱动可以完好地运行&
原来是32位系统限制。
Phenom II X2 555(B55) 主板: MSI P35 Neo2-FR
Asrock 880GMH/USB3 R2.0
内存: G.Skill DDR2 1000 4GBPI
DDR3 2X2G 硬盘: 希捷 500*2 RAID0
ST250G + WD2T 显卡: 盈通8800GTS 512
ATI Radeon HD4250
电源: CORSAIR VX450WCN
ACBEL IP-430 机箱: 永阳 5604
Sliver stone SST-SG02W-F 显示器:PHILIPS 240PW9
LG 42LE5300
Re:[只管三七二十一,2楼]以下是引用&yemingym&在2楼的发言:原来是32位系统限制。
2003也是32位啊,SEREVR版的系统就可以支持了.跟主板也有关系,NF550或者以前芯片不支持,英特尔好像是945或者以前的不支持.
我也是刚上4G!真是痛苦!进退两难呀!
.cn/images/upload/bbs/7/3/212/sep/255/72/130/76/211.jpg
难得的技术文章顶一下。不过AMD到底那些芯片组支持4G以上内存?芯片组支持了貌似还需要主板bios支持,山寨出品的主板就麻烦了。
01:09:45 修改
推荐使用WPS Office 2007 个人版完全免费
23MB,安装不到一分钟
良好兼容Office 的Doc,PPT格式。。。
顶完再看。。很快4G就要普及了。。金士顿的2G800单条也就320了。。
原来到那里去了!
这贴怎么能沉呢,帮LZ顶
推荐使用WPS Office 2007 个人版完全免费
23MB,安装不到一分钟
良好兼容Office 的Doc,PPT格式。。。
Re:[ximu0,1楼]&直接整个64位的VISTAS系统不就得了.等我习惯了,打算XP删了.
CPU:AMDX2 5000+
主板:华硕M2N-E
内存:DDR800 2GX2 硬盘:st3160815AS st25031 0AS
显卡:耕升8800GT
显示器:SONY SDM-HS75P
声卡:X-Hi白金版
音箱:惠威T200B
合成器:YAMAHA MM6 光驱:ASUS DVD-E1818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其他登录方式:我国研发首个神经网络处理器 刷脸支付或成现实
  1:4,一场围棋人机大战终以人类失败告终。然而,人工智能之路还可以走得更远。“AlphaGo(阿法狗)的算法系统就好像‘水’,处理器就是盛水的碗。谷歌没能找到碗,只好用瓦片装水,而‘寒武纪’处理器就是这只碗”。日前,中科院计算所发布全球首个“神经网络”处理器科研成果,今年年内,这项成果将正式投入产业化,在不久的未来,反欺诈的刷脸支付、手机图片搜索等都将成为现实。
  寒武纪处理器是“专业菜刀”
  课题组负责人之一、中科院计算所副研究员陈天石用“水和碗的关系”来比喻这个名为“寒武纪”的神经网络处理器。事实上,“阿法狗”的成功秘诀就是模仿人类通过神经网络进行“深度学习”。
  陈天石说,“人工神经网络”从70多年前提出发展至今,计算系统的运算能力提升成为关键,而这种提升正是作为技术支撑的处理器爆炸式发展的结果。目前,谷歌“阿法狗”使用的处理器是在其他领域通用的CPU处理器。2010年,谷歌使用1.6万个处理器运行7天来训练一个识别猫脸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这么多机器的消耗只能是一种技术的验证,普通人要想使用这项技术是不可能实现的。在围棋上战胜了人类的“阿法狗”则需要更多的处理器,未来人工智能要想实现像人脑一样的千亿个神经元网络,恐怕至少需要一个小型发电站的规模。
  如此规模只能存在于谷歌,到底怎样走进百姓?“普通的处理器就好比瑞士军刀,虽然通用,但不专业,只能用来应急。如果厨师要想做出像样的菜肴,就必须使用菜刀。”陈天石说,而专门的神经网络处理器就是这把“菜刀”,高效、快捷。
  未来瞄准高效能终端芯片等
  据陈天石介绍,课题组团队已开始着手进行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今年年内就将正式启动。未来应用瞄准企业、科研院所等高性能服务器、高效能终端芯片、机器人芯片三大领域。比如手机拍照就知道这个人是谁;对众多视频按类别或喜好进行智能归类;“刷脸”支付也不成问题;图片搜索也可成为现实,只要路边随便拍下一棵树,就可以搜索到这棵树的所有资料,而不仅仅局限于现在的文字搜索。陈天石说,未来的服务既包括民生,也包括国家重大需求。
  机器人可能无所不能但不会欺骗
  “‘寒武纪’这个地质纪年是生物多样性大爆发的时代,这项科研成果之所以取这个名字,就是希望人工智能也能像生命一样出现大爆发。”陈天石介绍说,希望即使到了人工智能灭绝的时代,“寒武纪”处理器也能够存活下来。
  “阿法狗”战胜了人类,未来机器完全代替人类的这一天是否会到来?对于这个问题,陈天石认为这种想法有点杞人忧天。目前人工智能可做的事情还有限,“阿法狗”与人脑不同,“只是用运算碾压人”。而人也是可以计算的,只是算得慢,从这个意义上讲,“阿法狗”并没有突破人的思维。“人类做不了的事情有时需要依靠机器,就像人依靠火箭才能到达火星。”
  陈天石乐观地表示,现阶段,人工智能还是人类的问题求解器,未来“阿法狗”可能会发展到类似人的思维,但不会沿着人类的思路走。也许有一天,机器人可能是一个不会欺骗但无所不能的人类朋友,没事和人类聊聊天。
  北京晨报记者 韩娜
[责任编辑:比特客户端
您的位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至强7500――让高可靠性x86虚拟化平台变成现实
  至强7500系统RAS特性概览
  于2010年3月底推出的,面向可扩展计算市场的至强7500(代号Nehalem-EX),无疑是当前性能最为强劲的。相较于2008年第三季度推出的至强7400(代号Dunnington),有着非常明显的进步。虽然在至强7400发布时,英特尔冠之为专为而生的高可靠、高可用的处理器,不过与至强7500相比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在很多方面,至强7500都有了质的变化与进步。
  有关至强7500的性能进步,我们在此之前已经有较为详细的介绍了,而与之相对应的,至强7500在RAS((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and Serviceability,可靠性、可用性与可维护性)也有了极大的加强,这让至强7500的高性能有了坚固的高RAS基础,给用户带来的好处也就不言而喻了,今天我们就着重讲讲至强7500的RAS特性,以及它的“衍生效益”。
  至强7500是Nehalem家族的高端成员,而Nehalem家族的特点就是QPI直连总线代替了传统的FSB总线(如至强7400);集成的内存控制器代替了传统的北桥对内存的集中管理,这给它的RAS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因为架构与以往完全不同了),但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施展空间。
  至强7500平台的RAS特性主要落在3个点上,分别是CPU子系统(图中的1)、I/O子系统,即QPI(图中的2)和内存子系统(图中的3),围绕的RAS的不同需求,这三个子系统也都具备了相应的设计
  至强7500的RAS设计达到了22个,是当前最为可靠的x86计算平台
  总体上讲,至强7500平台的RAS特性体现在3个方向,或者说是目标。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一看它们所包含的功能。
  至强7500系统RAS设计之增强数据完整性
  系统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是指逻辑上的可靠,即数据的完整性。作为计算设备,必须要保证数据准确无误,而这种可靠则来自于对数据的各种保护措施。如果从数据处理的层面上讲,数据的可靠性是一个系统的实现高可用的基础,否则数据接二连三的出问题,可用性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保证数据的逻辑正确是最最基本的。
  处理器/插槽级设计
  错误数据防泄漏模式(Corrupt data containment mode):当数据发生错误时,相应的内存单元将会被标记出来(有时称之为“数据中毒”),以限制其对当前运行的程序所造成的影响,从而减少对系统重启的需求,这一功能在至强7400上是没有的。
  模式(Viral mode):当系统检测到一个不可纠正的错误时,所有含有错误位的数据包将向系统通告这一错误,一些相应单元的功能将自动停止以预防错误的蔓延。就像病毒那样,杜绝错误数据的繁殖,这一功能在至强7400上也是没有的。
  内存级设计
  奇偶校验(Parity checking)与错误修正码(ECC):运用相应的校验算法来检测并修正软错误,这是最基本的内存数据保护技术,至强7400系统也同样具备。
  热量疏导(Thermal throttling): 当内存的发热已经达到危险的临界水平时,意味着内存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此时系统将会减少对于内存的指令密度,或是加大散热风扇的转速,以保证内存子系统的散热与稳定,至强7400系统也具备这一功能。
  请求与巡视清除(Demand and patrol scrubbing): 内存始终处于不断的错误监测状态下,从而可确保不会造成错误积累到不可修复的程度,这其中它将随时监测内存的性能表现(巡视),并在读取传输(请求)过程中检测可修正的错误,并及时进行清除与修正。这项技术在至强7400平台与有使用。
  英特尔QuickPath Interconnect总线级设计
  基于8或16bit滚动CRC检测的QPI保护机制:采用8位或16位的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ing,循环冗余检查)机制来进行QPI数据链路的校验,以完成对数据的检测与纠错。由于至强7400平台是采用传统的前端总线(FSB)架构,所以这一技术由至强7500独享受,也让QPI具备了比FSB更高的可靠性与可用性。
  至强7500系统RAS设计之增强可用性
  如果说可靠性是指逻辑上的可靠,那么可用性则就是专注于硬件物理上的可用。你可以这么理解,你是一个司机,开一辆车跑生意,可靠性如果是指你这个人的技术熟练,具备车辆驾驶的所有的能力,那么可用性就是指这辆汽车的质量了,你的开车水平再好,给你一辆刹车失灵的车,你也没法施展你的才华吧。所以,对于平台来说,可用性就是一种消除故障隐患和抵御故障的能力。
  不可纠正的数据错误恢复
  自动校验架构(MCA,Machine Check Architecture)恢复:MCA是至强7500最为重要的一个可用性设计,与相应的配合即可实现让系统从不可纠正的致命的数据错误中恢复而不用重启的功能。这一技术主要就是针对内存出现了不可纠正的错误时,如何保证系统不停机,这情况在日常的企业级应用中,并不罕见。
  MCA的原理示意图,至强7500系统一直工作在错误预防状态下,当发现错误时,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可以被硬件纠正(如ECC)的错误,纠正后继续原有的错误预防状态,如果不能被纠正而进入错误控制状态,这就是MCA的精要所在。此时,失效的内存地址会被标记出来,并向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屏蔽,而支持MCA的操作系统或VMM(虚拟机管理器,又称Hypervisor)则对内存失误数据执行挂起处理,并继续正常的运行状态,避免了意外停机,系统也再次回到错误预防状态
  英特尔QuickPath Interconnect总线级设计
  QPI数据包重试(QPI packet retry): 允许在检测到错误后重新传输数据或是指令。
  QPI时钟失效切换(QPI clock failover):至强7500系统为QPI提供了两个时钟发生器,当其中一个出现故障时可自动切换至另一个时钟链路,以确保QPI的正常运行。
  QPI自我修复(QPI self-healing):QPI链路可自动对连接拓扑进行规划,当某一数据通道出现致命错误时,QPI会自行进行调整以屏蔽有问题的通道,此次QPI的总体带宽会下降,但系统仍然是可用的。
  内存级设计
  可伸缩内存互联(SMI,Scalable Memory Interconnect)数据包重试:SMI是至强7500处理器的内存接口,SMI是至强7500处理器与内存缓冲间的连接总线,这一技术允许在检测到错误后,进行数据或指令的重新传输。
  SMI通道失效切换(SMI lane failover):每条SMI总线包含有32个数据通道(Lane)以及一个备用的数据通道(即总的数据通道为33个),当一道数据通道出现问题时,将以这个备用的数据通道进行替换,以确保SMI的可用性。
  SMI时钟失效切换(SMI clock failover): 每个SMI总线有两个时钟发生器与相应的时钟通道,当其中一个失效后,能自动的切换至另一个,以保证SMI的正常运行。
  单内存芯片数据纠错(SDDC,Single DRAM Device Data Correction)与随机单bit错误纠正:至强7500的内存管理器可以允许一颗内存芯片失效而不影响正常的运行,同时还可以在一颗芯片失效的同时纠正同一DIMM上任意随机单bit的错误,在以前的至强7400系统上,只能实现SDDC功能,而不具备在SDDC的同时修正随机单bit的错误。
  内存镜像(Memory Mirroring):采用两组DIMM互为镜像的方式形成一种备份机制,第种分组DIMM,每个DIMM的镜像DIMM可以是同一CPU或是不同的CPU,当一组DIMM中出现错误时,自动切换至另一个组DIMM,这相当于硬盘阵列中的RAID1,但不能与内存备用功能同时使用。在至强7400系统上,由于内存是由芯片组来控制,所以它只能提供插槽内的内存镜像功能,而至强7500可以实现跨插槽的内存镜像功能。不过,就像RAID1硬盘阵列一样,在内存镜像模式下,系统的内存实际可用容量减半。
  4插槽至强7500的插槽内(Intra-Socket)内存镜像配置,图中红圈就是互为镜像的DIMM组
  4插槽至强7500的跨插槽内(Inter-Socket)内存镜像配置
  内存备用(Memory sparing):每个至强7500的内存控制器,可以实现以DIMM为单位或是以Rank为单位(又称物理Bank,一个根据一次读写数据位宽而组成的内存芯片集合,以64位的读写位宽来举例,对于8bit位宽的芯片,一个Rank就是8颗芯片的集合)的内存备用。当一个Rank或是DIMM将要失效时,可以切换至备用的Rank或是DIMM上,以避免系统的停机。但这一功能不能与内存镜像同时使用。
  DIMM内存备用需要两个完全相同的DIMM组成一对备用组,当其中一个DIMM将要失效时,把数据全部转移至另一个DIMM上,之后要失效的DIMM将从内存寻址图中消除,所以新的DIMM在寻址方面要与原DIMM一致,而在每个DIMM中也可指定相应数量的备用Rank,对于双Rank的就是一个,4个Rank可以是一个或是两个,当DIMM中处于工作状态的Rank将要失效时,把数据转移至备用Rank,之后将该Rank关闭
  至强7400系统只能实现DIMM级的备用,而不支持Rank级的备用,显然后者提供了更高的内存使用效率,并增加了可用性(至强7400出现Rank错误时,就要替换整个DIMM,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失效DIMM隔离(Failed DIMM isolation):这一功能将对失效的DIMM通道进行认定,如果认定失效,将对该DIMM通道进行隔离,只需更换经认定的失效DIMM即可,至强7400也具备这一功能。
  动态内存迁移(Dynamic memory migration):将即将失效的DIMM上的数据迁移至备用DIMM上,而无需停机,这是至强7400系统所不具备的功能。
  处理器/插槽级设计
  动态处理器插槽迁移(Dynamic processor socket migration):借助于相应操作系统的配合,处于即将失效状态的CPU可以将其工作负载转移至备用的CPU(已经安装在系统中)上,而不用停机,这是至强7400所不具备的。
  处理器单核心废止:在系统开机过程中,对CPU进行检测,当发现失效的处理器核心时,将其废止,并能继续开机操作,正常的运行。这也是至强7500目前所独具的功能。
  至强7500系统RAS设计之增强的可维护性
  可维护性所针对的是系统的维护便利性,其主要目的就在于尽量减少因系统的一些必要维护而带来的系统停机时间,比如以往要增加CPU、内存时,就要先关机再进行操作,这对于生产系统而言,必然会带来损失。而在另一方面,如果能在某种程度上实现对系统的故障点的预测,提前更换有风险的单元组件,防患于未然,也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可用性,所以可维护性对于系统的日常管理至关重要。
  处理器/插槽级设计
  电隔离分区(Electronically isolated partitioning):与传统的虚拟化通过一个VMM来建立一个虚拟化层,再在这个虚拟化层上建立多个虚拟机不一样,至强7500系统提供了原始电子级的物理静态分区功能,你可以将一台至强7500服务器从物理上划分成多个服务器,每个物理分区上可独立安装操作系统,由于是物理级的硬件分区,所以分区内的硬件错误或问题,不影响其他分区的运转,这在提高系统的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这一功能是至强7400系统没有的。
  MCA预测性故障分析:通过使用错误修正机器校验中断(CMCI,Corrected Machine Check Interrupts),在每次MCA进行错误修正或触发一次中断请求给操作系统,再通过某些临界值的设定,来帮助分析并预测故障点,比如当某个内存DIMM的错误修正次数达到临界值时,就可判断其将失效,从而可提前更换,获启用内存备用机制。
  处理器插卡热添加:借助于英特尔的QPI互联总线,至强7500系统可以做到热添加处理器插卡而无需停机,至强7400不具备此功能。
  CPU在线添加:通过相应的操作系统配合,可以做到无需停机而添加CPU(该CPU已经安装在系统中),至强7400不具备此功能。
  内存级设计
  内存插卡热添加/移除:可以在不停机的情况下,随意添加或是移除镜像的或非镜像的内存插卡,至强7400系统不支持此功能。
  标准的至强7500内存插卡特写,每个插卡配有两个缓冲芯片,共8条DIMM
  内存在线添加:通过相应的操作系统配合,可以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将已经安装的内存在线添加入当前的运行环境,至强7400系统不支持此功能。
  总结:至强7500让x86虚拟化平台承载关键应用的梦想成真
  如果说至强7400是一颗面向虚拟化而生的处理器的话,那么至强7500更有理由这么标榜自己,只是在当前虚拟化基本上已经成为了服务器CPU的一个重要的且日常化的一个指标,不过这并不能妨碍我们发掘它在虚拟化方面的潜力。
  长久以来,x86虚拟化虽然越来越热,但它的应用都处在边缘化,比如大多数做虚拟化的企业会把、测试系统等非关键性应用迁移到虚拟化平台上,而关键业务很少会虚拟化。相比较而言,大型中机与服务器上的虚拟化应用早已大面积涉足关键业务领域。
  这种现象,一方面是x86平台在当时的性能还不够,不做虚拟化应付一些关键性应用都比较吃力,也就没理由再在虚拟机中去跑了。另一方面,就是因为x86平台本身的RAS特性就不高,再做虚拟化,将多个应用集中在一起?如果平台挂了,那么多个关键应用也就下线了。现在,x86处理器的性能已经获得极大的进步,因此就差RAS方面进行补充以进一步扩展虚拟化的适用范围,而至强7500则很好的填补了这一空白。
  4插槽服务器虚拟化性能测试,至强7500系统是至强7400系统的3.5
  双插槽平台虚拟化测试,至强7500仍然是第一
  就虚拟化性能来讲,至强7500较至强7400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在VMmark测试中,的4路至强7560服务器3850X5可有效支持294个虚拟机,而最高级的4路至强7460服务器只支持84个虚拟机。而如果你不需要4路的话,双插槽的至强7500的虚拟化性能也是相当抢眼,有人可能会说它与至强5600平台相差不多呀,但不要忘了虚拟机的规格并不是统一的,虽然VMmark在测试时生成的虚拟机环境是相同的,不过在现实中,借助于至强7500平台更强大的内存扩展能力(32个DIMM对至强5600平台的18个DIMM),和更多的CPU核数,它可以负担更多的重型虚拟机,尤其是那些关键应用,这方面至强5600和其他的双路平台就自叹不如了。
  总之,高效的QPI互联设计、集成的内存控制器与高可扩展的内存架构,再加上前文所介绍的22个RAS特性,让至强7500服务器成为了当前虚拟化性能最好,也是最为可靠的x86平台(当然,虚拟化性能不仅仅取决于处理器本身,还包括平台的虚拟化设计,这方面英特尔有VT-d和VT-c技术予以应对,我们也将日后专文介绍)。而现有主流VMM,如的vSphere4、的Windows Server Hyper R2和的XenServer都支持至强7500的RAS功能,这无疑为在至强7500虚拟化平台上部署关键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x86平台的虚拟化应用,也将越来越多的进入关键业务领域,从而为未来的企业向全面虚拟化以及中心转型提供坚实的保障。
[ 责任编辑:杨瑷嘉 ]
去年,手机江湖里的竞争格局还是…
甲骨文的云战略已经完成第一阶段…
软件信息化周刊
比特软件信息化周刊提供以数据库、操作系统和管理软件为重点的全面软件信息化产业热点、应用方案推荐、实用技巧分享等。以最新的软件资讯,最新的软件技巧,最新的软件与服务业内动态来为IT用户找到软捷径。
商务办公周刊
比特商务周刊是一个及行业资讯、深度分析、企业导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周刊。其中,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合力打造的比特实验室可以为商业用户提供最权威的采购指南。是企业用户不可缺少的智选周刊!
比特网络周刊向企业网管员以及网络技术和产品使用者提供关于网络产业动态、技术热点、组网、建网、网络管理、网络运维等最新技术和实用技巧,帮助网管答疑解惑,成为网管好帮手。
服务器周刊
比特服务器周刊作为比特网的重点频道之一,主要关注x86服务器,RISC架构服务器以及高性能计算机行业的产品及发展动态。通过最独到的编辑观点和业界动态分析,让您第一时间了解服务器行业的趋势。
比特存储周刊长期以来,为读者提供企业存储领域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及时、全面的资讯、技术、方案以及案例文章,力求成为业界领先的存储媒体。比特存储周刊始终致力于用户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储业务、数据保护与容灾构建以及数据管理部署等方面服务。
比特安全周刊通过专业的信息安全内容建设,为企业级用户打造最具商业价值的信息沟通平台,并为安全厂商提供多层面、多维度的媒体宣传手段。与其他同类网站信息安全内容相比,比特安全周刊运作模式更加独立,对信息安全界的动态新闻更新更快。
新闻中心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以独特视角精选一周内最具影响力的行业重大事件或圈内精彩故事,为企业级用户打造重点突出,可读性强,商业价值高的信息共享平台;同时为互联网、IT业界及通信厂商提供一条精准快捷,渗透力强,覆盖面广的媒体传播途径。
云计算周刊
比特云计算周刊关注云计算产业热点技术应用与趋势发展,全方位报道云计算领域最新动态。为用户与企业架设起沟通交流平台。包括IaaS、PaaS、SaaS各种不同的服务类型以及相关的安全与管理内容介绍。
CIO俱乐部周刊
比特CIO俱乐部周刊以大量高端CIO沙龙或专题研讨会以及对明星CIO的深入采访为依托,汇聚中国500强CIO的集体智慧。旨为中国杰出的CIO提供一个良好的互融互通 、促进交流的平台,并持续提供丰富的资讯和服务,探讨信息化建设,推动中国信息化发展引领CIO未来职业发展。
IT专家新闻邮件长期以来,以定向、分众、整合的商业模式,为企业IT专业人士以及IT系统采购决策者提供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包括IT新闻、评论、专家答疑、技巧和白皮书。此外,IT专家网还为读者提供包括咨询、社区、论坛、线下会议、读者沙龙等多种服务。
X周刊是一份IT人的技术娱乐周刊,给用户实时传递I最新T资讯、IT段子、技术技巧、畅销书籍,同时用户还能参与我们推荐的互动游戏,给广大的IT技术人士忙碌工作之余带来轻松休闲一刻。
微信扫一扫
关注Chinabyt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桌面式虚拟现实系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