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觉得外国的发动机好,是钢铁行业面临的问题的问题么?为什么中国搞不定?为什么西方国家能搞定?

【图片】【古今中外】中国为什么会崛起【超级中国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44,607贴子:
【古今中外】中国为什么会崛起
中华文明作为迄今世界上唯一生存下来的原生文明,历经五千年薪火相继,从部落联盟直到中央帝国,始终不变的是基于农业的生存方式。是为了获得耕种的土地,兴建水利是为了提高粮食的产量,抵抗游牧是为了保卫收获的果实,国家制度是为了维护耕种的秩序,手工业也是作为农业的配套产业而存在的。毫无疑问,在这方面中华文明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建立了人口众多、国土广大、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统一国家,内乱后能自我重建、分裂后能重新统一、异族入侵后能再次复国,自诞生之日起传承不绝。  然而,在遥远的西方,从15世纪开始,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开始在地中海地区萌发。到17世纪,这种文明在和的废墟上获得了新生,为人类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存方式——工业,有别于以往的手工业,这是一种基于机器制造的工业。工业在其诞生后的短短百多年时间里,就创造出了比过去一切时代的总和还要多的财富,并从那时起开始席卷全球。然后,对于其它地方的人来说,那些率先实现工业化的人们带来的,却是征服、奴役、掠夺乃至毁灭,包括中国。  历史上工业的萌芽也曾在中国一再出现,甚至一度可以大规模地制造具备互换性的工业品——秦弩机,但却总是一闪而过,没能持续发展下去。当西方工业文明兴起的时候,中国也是从一开始与之有了接触,从到,人员往来和技术交流始终存在。有人说那时的中国是闭关锁国的,其实闭锁的不是物质,而是心灵。中华文明没有看到工业中隐藏的无穷力量,满足于以农业为基础的生存,拒绝了尚在幼年期的机器工业,以为那不过是些奇技淫巧而已,错过了把学习吸收工业的最佳时机。后来,当中华文明再次遇到和已经发展成熟了的工业文明时,才猛然发现,自己面临的是灭顶之灾。此时历史已经进入了19世纪。  1840年,一个对中华文明来说屈辱的年份,最大的农业国败给了最大的工业国,从那年开始,在接下来的一百年中,中国的每一页史书上都写着割地赔款和丧权辱国。同样也是从那时开始,中国人走上了艰难曲折的工业化之路。然而,从满清到民国,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一直在内忧外患之中蹒跚不前。起初中国人对自己的文明还有些自信,认为无非是器物不如西方,中体西用即可,于是搞起了,派留学、办工厂、买舰队、练新军,也攒了些家底,隐隐地有了些新气象,号称,但没过多久,先是输掉了,接着更是在中输了个彻底。从失败走向失败,从输给老牌列强到输给新兴邻国,于是中国人彻底丧失了自信,觉得这一定是制度问题,于是开始了变更制度的探索,从保皇、立宪直到革命,最后把两千多年的帝制干脆利落地送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换成了共和制。  可是制度的更替并未带来预想中的奇效,皇帝走了,议会和选举来了,中国却仍然一步步向下沉沦,明明是一战的战胜国,却还是要被割地被殖民。这回中国人连自己的文化也不再自信了,孔家店要打倒,要全盘西化。制度层面的革新尝试也在持续,既然满清换成北洋还是不见起色,那就继续打倒,换成国民政府。但中国的情况并没有太多的好转,好不容易发展了一点工业,也号称“黄金十年”,却被日本的入侵轻易击得粉碎,之后是山河沦陷、生灵涂炭,陷入了亡国灭种的危险境遇。才有了“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歌词,这是中华民族不屈的怒吼,同时却也是无奈的宣言。正是因为没有工业,我们才不得不用血肉之躯去抵挡那些被钢铁武装到牙齿的侵略者。  从那时起,从中华文明沦落到最低谷的那一刻起,我们痛定思痛,艰难而顽强地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用最原始的方法开始造枪、造炮、造子弹、造炸药、造地雷,直到赶走了侵略者。紧接着,为了决定中国的未来,两个政党、两种道路、两种前途在中华大地上展开了殊死的决战,最终,主张依附买办的去了小岛,主张自主自强的赢得了政权。之后,靠着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机智和牺牲,抗美援朝的胜利为中国从苏联赢得了工业的种子。以此为发端,中国开始在工业化的道路上义无反顾地前进,其间虽然不乏挫折,前进的脚步却始终没有停止过。三十年过去,从无到有,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完整而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是中国的立国之本。  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里,带着这笔来之不易的宝贵而微薄的本钱,中国毅然投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循环,在巨大的技术差距、国际资本的庞大洪流和反覆的政治态度中挣扎求生,各种崩溃的预言不绝于耳。但是,奇迹般地,中国没有崩溃,中国的工业没有崩溃,不仅没有崩溃,而且在世界产业大循环中不断壮大和攀升,无底洞般地吸收各种原料、资本、产业和技术,成为了世界工厂。
工业化给中国带来的变化是深刻而全面的,其中包括数千年来作为中国立国之本的农业。今日的中国农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工业基础上的,或者不如说已经是工业生产的一部分了,从育种、耕地、播种、收割到深加工,其间使用的农药、化肥、农膜和灌溉体系,无处不是高度依赖现代工业的成果,包括化工、机械、能源、交通、水利、生物乃至卫星技术。所以,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农业生产也逐渐从个体农业、小农生产转化为机械农业、大农业生产,粮食和各种作物的产量节节攀升,这首先要归功于工业的进步。相比之下,我们南边那个人口和中国相当的大国,耕地面积是中国的1.4倍,粮食总产量却只有中国的42%,单位亩产只达到中国的三成,其根本原因来自于两国在工业上的差距。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印度的工业总产值是中国的17%,按汇率计算则只有9%,这种差距不是靠发展第三产业、让各产业在GPD里的百分比接近于发达国家可以解决的。发达国家的标志是工业总量,不是第三产业的比例。
回首中国的工业之路,如果说新中国的第一个三十年解决了有和无的问题,建立了工业基础,完成了初步工业化;那么,后三十年则解决了大和全的问题,把一半的人口带入了工业化,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和具备了强大的产能,并且达到了相当的科技水平,使中国成为工业大国和工业强国。展望未来,中国将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让工业更高更强,一方面要把全部中国人口带入工业化,另一方面要在各个产业和技术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不但在总体上成为最强的工业国,而且要把人均也提升至世界中上甚至更高的水平。在此基础上,中国也将会在科学领域对人类作出更大贡献。这一阶段可能会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  由此我们看到,无论政治斗争风云变幻,无论是求生还是求强,工业化的问题从始至终贯穿了全部的中国近现代史,而且将会延续到可以预见的未来。在工业化的道路上,从农业国到初级工业国,再到工业大国,直至工业强国,中国已经走完了前面两步,现在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看待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如果脱离工业发展这条脉络,就无法准确理解和把握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和即将发生在中国身上和周边的一切。
网站建设,快速实现全网营销,费用超低
楼主继续啊。
楼主,我看了,不错啊,继续吧犯我中华虽远必诛
唉,中国近代史真的是惨不忍睹痛定思痛,卧薪尝胆,从零开始,中华崛起
下面,我们来看看工业到底给中国带来了那些变化,看看现在的中国究竟是什么样子,看看中国的未来终究会走向何方。
我们把注视中国的目光稍微拉远一些,从太空中注视这片土地,我们将会看到,高低起伏的大地被纵横交错的山岭和河流分割得支离破碎,大自然在赐予我们生存空间的同时,也给我们的通行留下了不小的难题。自古以来,为了能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我们的祖先从未放弃克服自然的障碍的努力,从秦直道、灵渠直到京杭大运河,一直追求着在大地上自由通行的梦想。  如今,借助工业的力量,这个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中国的土地上正在展开人类世上最壮观的基建工程,其中包括铁路、公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城市铁路,形成了一张巨大的交通网络,克服一切自然障碍、跨越所有沟壑天堑,把广袤国土上巨量的人口紧密联系成一个整体,上面运行着世界最大规模的人流和物流,无论从经济、社会的角度,还是从政治、军事等方面看,产生的作用都是无论如何估计都不为过的。不仅如此,中国大地上还正在建设着规模空前庞大的能源网和通讯网,和交通网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巨龙的筋骨、血脉和经络,是巨龙腾飞的基础。  中国目前的情况是,庞大的工业产能为规模空前的基础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机械,例如产品占世界一半的钢铁;与此同时,工业能力的提高使得基建设施的水平也随之提高,例如高铁的铺设;另一方面,良好的基建设施使得人员、物资和能源可以更好的在全国范围内调配和流动,反过来提高了工业的运行效率,例如北煤南运;此外,基建的需求也会反过来推动产业升级,向工业要求更好的施工机械、更多的能源供应等等,例如核电站的建设。于是中国的基建和工业形成了一个正反馈系统,高水平的工业成就了高水平的基建,高水平的基建带动高水平的工业,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滚雪球般的共同高速发展,这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仍将持续下去。1.天堑通途交通线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对政治版图、国民生活、军事部署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都无需多言。中国作为一个山多水多、地形复杂的国家,交通一直是十分困难的,蜀道难、进藏难,各种天堑把国土分隔得支离破碎,国土整治一直是历朝历代中国政府试图解决的重要问题。秦始皇修直道、灵渠,前者支持了抵御匈奴的战争,后者则将岭南地区收入版图;京杭大运河前后修了一千多年,成为了明清两朝的经济命脉。农业时代的人们只能尽量利用天然河流开辟运河进行交通,修建道路和桥梁的承载能力很低,对地形的克服作用十分有限,遇到较大的山谷、河流等就只能望洋兴叹了。而工业化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在钢铁的力量目前,大江大河、崇山峻岭和沟壑深谷都不再是障碍,穿山洞、架桥梁,现代工业把天堑变成通途。  先说铁路。新中国在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的情况下拼尽全力修建了全国性的铁路网,为日后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随着经济中心的转移,中国暂时放缓了铁路建设。最近十几年来,随着中国工业的逐渐成长,工业开始反哺铁路,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规模铁路建设,和以前不同的是,这次不仅是简单的里程加长,而且是地域扩张、速度跨越和运量增长三者的结合。2012年,中国铁路的运营里程达到9.8万公里,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复线率和电气化率达到50%以上,其中高铁的里程和速度更是傲视全球。
日,哈大高铁按计划实行夏季运行图,时速达到300公里/小时,令之前曾出现的关于其路基不合格的谣言不攻自破。  谈起中国铁路,特别是高铁,里程的增长是有目共睹的,容易被忽略的是通车地域的扩展。铁路的意义不仅在其长度,更重要的是其连接性、覆盖性。一条铁路可以看作一条把不同地区连接成一个整体的纽带,纵横交错的铁路网把各个地方组成为一个完整国家。中国的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有很多高原、高寒、沙漠、深山的偏远地区,能在这些地区建立铁路,甚至是高速铁路,除了促进经济发展,铁路更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比如青藏铁路。
在经济发达地区,铁路更是工业和经济的倍增器,京广高铁的作用更无须赘言。这里需要着重指出的是高铁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除了铁轨铺设和机车制造水平的提高,还包括各种测试设备和通讯装备的研制和升级,以及桥梁、隧道和路基的建设技术升级,如京广高铁线上的黄河大桥,还有高寒、冻土地区的路基维护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带动中国产业升级的动力,其成效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显示出来。
随着哈大和京广两条高速铁路的相继开通,中国高铁的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高铁总里程到9356公里,位居世界首位。但对中国的高铁网络来说,这才仅仅是个开始。未来的中国将拥有更庞大更完整的铁路网。不仅如此,中国的铁路网除了更长、更广和更快,还将向重载方向发展,重载机车不但运量大,而且更节能环保、运输效率更高。以大秦线为例,其全长不过653公里,年运载量却超过4亿吨,几乎等于波兰全国两万多公里铁路的运量。2012年,大秦线运煤3.9亿吨,高峰时一天的运量是133万多吨,相当于给全国每人每天运去1公斤煤,是一条地地道道的工业血管。中国现阶段正出于工业发展的爬坡阶段,需要巨量的交通运输支持,发展重载铁路对维持工业运转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再说公路。“要想富,先修路”是一条大家耳熟能详的口号,也是深入每个中国人内心的认识,所以在具备了必要的工业基础之后,中国开始了狂飙突进的道路工程建设,前后不过十几年的时间,一张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出现在了中华大地上。特别是高速公路,其规模之庞大、进展之迅速都是令人咋舌的。如果从空中俯瞰这张网络,我们会发现每一根线条都无视一切地理障碍,穿山越水、跨谷填壑,顽强地向每一寸国土延伸着,把亿万国民联系在一起。看到这些令人惊叹的工程,不禁令人感叹工业的力量,不仅把古人咏叹的天堑变成了通途,而且创造出了新的地理奇观。如今的矮寨大桥已经称为了极限运动爱好者的新乐园。
除了陆地上大桥,还有正在建设中的港珠澳大桥,它横跨在伶仃洋之上,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全长50公里,为避免影响航道,其中有6公采用沉管技术建成海底隧道,并采用钢管围堰技术在海中修建两个人工岛,用来完成桥梁和隧道之间的转接。大桥一期预计于2017年前后完工,届时它将取代原来排名世界第一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成为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至于跨越河流的大桥就更多了。
值得指出的是,所有这些建设成就全都是靠中国人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取得的,我们建成的不仅仅是道路和桥梁,而且从中获得了更为宝贵的工程技术和能力,每一项第一、每一项突破的背后都凝聚着施工者的智慧和汗水。和看得见、摸得着的道路相比,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技术才是我们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真正财富。  谈起中国的铁路网和公路网,可能会有人说,我们的人均水平还如何如何之低,这么说当然是不错的,但却陷入了一个很大的误区。在考察铁路和公路的时候,不能简单地用长度除以人口,还需要考虑其运行速度、宽度(铁路的复线,公路的车道数)、承载能力和利用效率,这些方面中国都拥有很大的后发优势,不是平均数字可以表现的。还有,评价交通体系的时候,里程和人口之间不应是简单地作除法,而应该考虑被纳入交通体系的人口数量和物资流量。一个是100公里的道路连接两个100人的村子,另一个是1000公里的道路连接两个10万人的城市,前者的人均道路是1公里,后者则是0.01公里,只有前者的百分之一,但显然后面这条道路的作用要远远大于前者的。所以,中国巨大的人口数量使得同样里程的铁路和公路发挥出了更大的作用,比如中国的铁路以占世界6%的里程完成了25%的运输量。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就不用修路了,恰恰相反,中国的路还将继续延伸,如果有朝一日中国连人均里程都赶上了世界水平,巨量的交通路网和巨量的人口叠加在一起,那将是另外一番景象。  除了全国规模的铁路网和公路网,中国的城市交通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这表现在城市轨道交通的逐渐普及。曾几何时,全中国仅北京拥有两条地铁,而现在内地已有十余个城市开通了地铁或轻轨,这些城市有平原城市,也有山城和水城,轨道交通不仅在平地上展开,还穿越江河和山丘,克服一切地理阻碍,构建出更通畅的城市交通网。
6L第二张图发错了。。。补上。
中国不乱,必将崛起。
用工业来阐述发展,看的热血澎湃啊。
所以现在不是有句话很流行吗,叫做“陆权回归论”
网站建设10年沉淀,搭建专属品牌网站
很赞~涨姿势了
现在很多大中型城市都已经有了地铁,这里不一一介绍,LZ我算半个广州人,所以这里用广州地铁来说。从计划建造到首条地铁线路通车,广州发展地铁的道路并不平坦,30年间经历了5次失败。1997年,广州地铁一号线投入运营,二号线于2002年正式开通。由于拿下2010年亚运会主办权,广州的基础设施投资从2004年起呈爆炸性增长趋势,6年内用在建造地铁上的投入高达700亿人民币。
1992年,广州的地铁线路为0,现在已经有8条,车站144座,线路全长236公里,2008年运送旅客人数达到12亿人次。2015年,广州通往香港的高速铁路将全线通车,通车后往来广州香港只需48分钟。对于任何一座大城市来说,交通是否通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轨道交通系统的设计与维护。设计合理并且经常维护的轨道交通能够大大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效率,降低人们的出行成本。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评出的全球十大最优秀或者改进速度最快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广州拔得头筹,东京屈居第二。
目前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总里程已达2100公里,居世界第一,未来还将修建6000公里、惠及三十多个城市的城市轨道。
毫无疑问,中国的道路建设还会继续高速前进,届时由铁路、高铁、公路网、高速公路和城铁、城市道路结合在一起,将构成一张覆盖全国的、庞大而细密的交通网,实现大交通、大运输,有如遍布全身的血管,为中国龙的腾飞源源不断地提供动力。  下面说说水运。和铁路、公路以及空运相比,水运作为一种古老的运输手段,现在已经不大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了。但实际上,河流一方面是交通的障碍,但另一方面也是天然的运输通路。中国是世界上内河航道最长的国家,总长度超过12万公里。今天,水运仍然是中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其承担的货物运输周转量接近于铁路和公路的总和,超过8万亿吨公里。为此中国将继续进行现有航道的疏浚和排险工作,包括长江下游深水航道的建设,以及荆江、西江、柳江和钱塘江的航道整治工程,在提高通航吨位和改善通航条件后,其运输能力可以和复线铁路或高速公路相比拟。  在海运方面,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海运能力仍然继续保持增长。中国分别占据了十大集装箱港口中的7个和十大吞吐量港口中的8个,这也显示出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分量。全球十大集装箱港中,中国占据的名额从6个增加为7个,分别是:上海港、香港港、深圳港、宁波-舟山港、广州港、青岛港、天津港,名次依次为1、3、4、6、7、9和10,其余三个依次分别是新加坡港、棒子釜山港和阿联酋迪拜港。按照吞吐量计算的十大港口中,中国港口从上年的7个增加为8个,其中宁波-舟山港、上海港、天津港、广州港、苏州港、青岛港、大连港、唐山港的全球排名依次为第1、2、4、6、7、8、9、10,剩下的两个依次是新加坡港和荷兰的鹿特丹港。  并且中国的基建并不限于国内,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便是一个例子。这个港口的地理位置和水文条件都十分优越,巴基斯坦多年前就有意开发这个港口,期间两次和美国合作,都因为政治和经济上的种种原因没能成功。直到2000年前后,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援建之下,这个港才从设想变成了现实。不过由于政治上的原因,瓜达尔港建成后被租给了新加坡。众所周知,新加坡是美国在东南亚的桥头堡,在经济上极度依赖马六甲航道。而瓜达尔港和中巴铁路一旦建成之后,大量原来经过马六甲航道的石油和货物将转由瓜达尔港进行运输,这势必极大的影响新加坡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所以,在新加坡拥有瓜达尔港经营权的几年时间里,这个港口的发展情况就可想而知了。好在现在中国已经拿回了瓜达尔港的经营权。
到2013年2月,瓜达尔港已经正式完成签约和接管工作,转由中方经营。不难设想,和港口配套、已搁置多年的中巴铁路也将重新被提上议事日程。这条贯穿巴基斯坦全境的铁路一旦建成,将是一条具备高度战略意义的铁路,不仅给中国提高了一条绕过马六甲航道的路上交通大动脉,也势必极大地提高巴基斯坦的交通运输水平,从而带动其整体工业和经济的发展,实现真正的双赢。  最后说说航空。鉴于客机主要靠进口,目前中国并没有特别大力发展和建设航空网。预计在国产大飞机、国产直升机的产业启动之后,中国才会发动相关的全国性机场建设工程。届时中国将拥有密布全国的飞机场,空中交通和地面、水面、地下、水下交通互相重叠,届时那将是地球上最壮观的立体交通网。
2.资源调配
中国地大物博,但资源的分布非常不均匀,经常需要进行全国性的资源调配,为此中国建立起了一整套蔚为壮观的资源调配工程,包括西气东输、北煤南运、西电东送和南水北调等,每一个都全国范围的宏伟工程,堪称世界之最。  工业对我们的影响是渗入生活中最细微之处的,甚至到了视而不见的程度。当我们轻轻转动燃气灶的旋钮,看到蓝色的火苗在喷口上跳跃的时候,可能不会意识到,这是工业给我们带来的方便,背后是数百万吨的钢铁、塑料和电子组成的工业机器,当然还包括数以万计的工程师、技术员和工人,是这一切共同组成的工业体系为我们带来了方便舒适的生活。眼前一朵小小的火苗,是数千万年前阳光的产物,在地下沉睡数百万年之后,被开采出来,经过提纯、加工、存储,又经历过了数千公里管道的旅行,才来到了我们的面前,这是工业的奇迹,是一种农业时代的帝王都不敢想象的奢侈。当我们随意享受生活方便的时候,请不要忘记这源自工业的力量,其中有西气东输的一份功劳。
西气东输的天然气除了来自新疆的塔里木,还有境外的中亚国家,这从其线路图中最西端点的位置不难看出来,线路中还包括横跨中亚诸国的管路。要建立和维持如此一条能源动脉,绝不是某个公司可以单独做到的,只能是国家层面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行动共同运作的结果,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中国的另外一条能源动脉是北煤南运。2012年,中国煤炭产量达36.6亿吨,产地主要集中在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等北方地区,需要把巨量的煤炭运往南方,因此北煤南运成为维持中国的工业机器运转最重要的通道。以往北煤南运主要是通过大秦线和朔黄线等铁路把煤先运到港口,再用货轮转运到东南沿海的港口,然后换成铁路和公路送到最终目的地。
对于华中地区来说,如此反复转运煤炭的路程和时间代价都过于过大,而中部铁路的运输能力有限,在满足客运要求之后难于承担如此巨大运量,蒙西华中铁路煤运通道的建成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为中国工业打造出一条新动脉。  和煤炭不同,由于中国地形是西高东低,这使得西部拥有丰富的水电资源。中国的东部是经济和工业最发达的地区,需要大量的电力支撑,因此需要把大量的水电从西部送往东部,于是西电东送工程应运而生。这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全国性资源调配工程,同时开工的工程之多、单个工程的规模之大、工程的技术等级之高、工程涉及的区域之广,都是史无前例的。
西电东送不仅把西部的电力送到东部,同时也带动了西部的发展,比如云南借助西电东送工程让电网覆盖了全部偏远地区,实现了户户通电。后面我们还会看到,和西电东送配套的是西部水电大开发,将会有数个相当于三峡电站的水电站矗立在崇山峻岭之中,把奔腾不息的江水转化成源源不断的强大电流。
西电东送工程也带动了中国整个电力行业的产业升级,并使中国的特高压送电技术成为世界的领跑者。特高压是指交流1000千伏及以上和直流正负800千伏及以上的电压等级,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成功掌握并实际应用这项高端输电技术的国家。此前,美国、加拿大、前苏联、日本、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了特高压输电的前期研究,历经四十余年,至今尚未形成成熟的设备。  中国的特高压输电工程还包括锦屏-苏南±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该线路已于日全线架通,其全长近2058km,最大输送功率7600MW,途径8个省市,翻山越岭,跨越长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输送电压等级最高、输送距离最远、输送容量最大、技术条件最为复杂的线路工程。此外,还有哈密南—郑州80万伏特高压输电线,日,这条线路实现黄河跨越,电塔高147米,每年输电量相当于2千万吨煤。  至此,中国的特高压电网跨越江河的技术已经成熟,在全国建设特高压电网已无技术障碍。和路桥工程类似,工业的力量同样令输电线路可以蔑视一切地形障碍,跨过千山万水,把能量送进千家万户。现在中国已经建成并商业化运行三条特高压输电线路,还有三条特高压线路正在建设中,未来将建成三纵三横特高压线路,以及11项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最终实现皖电东送、蒙电外送、疆电外送和西南水电外送等全国性的电力调配工程。  如果说中国煤炭的分布是北多南少,水资源则更好相反,是南多北少,所以南水北调成为另一项超级的资源调配工程,其中需要克服数不清的自然障碍和技术难题。
自然障碍之一是地形落差。南水北调的中线可以利用地形上的天然落差实现自动输水,而在东线中,由于水源地的海拔低于目的地,必须在沿途建立一系列的抽水泵站,为此从长江至东平湖共设置了13个梯级抽水站,总扬程65米。  另一个障碍是途径的河流。如果流向和输水方向垂直,河道反而会成为输水的障碍。好在借助于现代工业的能力,我们不单是挖运河、通水道,还可以做到让河流交叉,形成地上河与地下河互不干扰地立体交叉流过的奇观。
穿黄工程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黄河上游约30km处,线路总长19.30km,主体工程由南、北岸渠道、南岸退水洞、进口建筑物、穿黄隧洞、出口建筑物、北岸防护堤、北岸新、老蟒河交叉工程,以及孤柏嘴控导工程等组成。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也是难度最大的穿黄隧洞,单洞长4250m,包括过河隧洞和邙山隧洞,其中过河隧洞段长3450m,邙山隧洞段长800m,隧洞采用双层衬砌,外衬为预制钢筋混凝土管片,内径7.9m,内衬为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成洞内径为7.0m。隧洞为双洞平行布置,中心线间距为28m,各采用1台泥水平衡盾构机自黄河北岸竖井始发向南岸掘进施工。穿黄隧洞最大埋深35m,最小埋深23m;断面最大水压为4.5Mpa。过河隧洞坡度由北向南由2‰变为1‰,邙山隧洞由北向南设计坡度为49.107‰。
通过这些规模宏大的巨型工程,我们看到,数以亿吨计的物资在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奔流不息地运行,穿越山岭、跨过河谷,仿佛巨龙身体上的血脉,为身体源源不断地输送养分,是中国龙生存的基础、发展的源泉和腾飞的动力。
3.信息网络
如果说运输网络是一个国家的血脉,那么信息网络则好比是神经,离开了通畅的信息交换,任何国家都无法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协调的行动,即使身体再庞大也不过是一潭死水、一盘散沙。从历史上看,烽火台可算是最古老的信息传递网,古代中国的驿站系统则是农业时代最好的全国性信息网络,廉价、轻便、耐久的纸张成为最好的信息传递媒介,藉此我们才得以维持国家统一和正常运转。到了近代,随着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上逐渐落后与西方世界,中国的通讯网络也同样远远落在了先进国家的后面,直到最近才完全改观。  建立现代通讯网络需要从基础工业到高端技术的全面支持,从最基本的铜、塑料和橡胶等原材料,到各种电阻、电容和晶体管等基础元件,再到万用表、示波器和逻辑分析仪等测试仪器,一直到激光器件、芯片和卫星等高技术产品,涉及几乎所有工业门类,只有具备完整工业体系和先进技术水平的国家才有能力做到这一点。所以在中国追赶工业化的这一百多年中,通讯网络的建设水平是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而上升的。特别是最近三十年,可谓是突飞猛进,从电报和少量电话起步,大约每10年上一个台阶,先后完成了固话的普及、手机的普及和网络的普及,并在升级中逐渐追上了世界水平。  现在中国已经拥有多种类、全覆盖的通讯网络,按照通讯方式可分为铜缆、光纤和无线三种,其中铜缆通讯方式除了大家熟知的电话线和有线电视网,还包括电力线通信;光纤不仅构成了全国性主干通讯网络,也开始直接进入千家万户;无线通讯则是近年来发展最快和对国民生活影响最大的。日,中国移动在珠穆朗玛峰建起世界海拔最高的基站(6500米)。
现今中国的移动通讯网已经覆盖了广袤的国土,其经济和社会上的意义无须更多强调了,容易被忽视的一点是,对于偏远地区而言,通讯网具备和交通网同样巨大的战略意义,把移动基站架设到南海,对国家而言,其作用不亚于把铁路铺设到西藏,是把这些地区锁定在国家内部的牢固纽带。从这一点来看,中国的通讯、石油和铁路等行业巨头并不等同于惟利是图的商业公司,而是在赚钱的同时承担着国家的战略建设任务,在人烟稀少的地方架基站、盖加油站和铺铁路,用自身的局部亏损换来国家的全局利益。这种全国一盘棋和算大帐的做法也只有在中国这种国有体制下才能实现,也正是这种体制才使得中国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集中力量发展成如今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强国。
不仅仅是覆盖范围广大,中国的移动通讯技术水平也是持续快速提高的。2012年,中国开始进入移动通讯4G时代,和已往的2G、3G不同的是,这次中国从一开始就使用了自己研发的通讯标准。  随着中国整体工业水平的不断上升,中国在通讯产业链中的位置也是步步攀升,从做零件到做组装,从做机壳到做芯片,现在不仅可以自主设计和制造各种通讯网络设备,而且拥有了独立而全面的技术研发能力,甚至已经开始推广自己的产业标准了,这表明以通讯业为代表的整个中国工业正在进入产业链的最高端,产业升级已进入最后也是最难的一步。  人们常说,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做产品。这话有失偏颇。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一流企业做标准、品牌和产品,二流的企业做品牌和产品,三流的企业只做产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不做产品的话,不但没有品牌,也不可能有技术,没有技术,就不可能有标准。标准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是在做产品的过程中升华出来的,是由过硬的产品质量支撑起来的。标准是金字塔的尖顶,产品则是塔基,离开产品的品牌和标准只能是空中楼阁,是立不起来的。  在这方面,中国庞大的工业产能绝非有些人所诟病那样大而不当、缺乏尖端,而是相反,庞大的底层是支撑起尖端的基础。中国工业在产能的急剧扩张的同时,所谓熟能生巧,也带动了产业自发地向高端进军,从做加工到做设计,从做产品到做标准,厚积薄发,逐渐占据产业链中更高的位置,移动通信如此,光纤通讯如此,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工业门类也是如此。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报告时表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迈上了新台阶,成为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宽带通信网络。到今年3月,长途光缆线路长度接近93万公里,全国93.5%的行政村开通宽带,4G用户超过1.6亿。”,这标志着我国信息化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
前面提到过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人口半数,说明中国的工业化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而6亿的互联网用户则说明中国的信息化也达到了一个相当可观的程度,考虑到年龄因素,这个数字说明中国的信息人口也超过半数,中国在步入工业社会的同时,也正在同步的进入信息社会。  在巨量的信息基础建设之上,中国的信息技术开始想标准进军,除了移动通讯标准,在光通信领域也有所建树。
2009年,中国移动从零开始地自主开发并实际部署和应用PTN技术。这是一种面向连接端到端的电信传送技术,以分组传送为基础、以分组交换为核心,支持多业务承载,并具备完善的保护和OAM(操作管理维护)管理功能。到2012年末,在中国已有超过50万台PTN设备投入使用,全世界范围内也有50多个国家的100多个运营商选择PTN改善其网络,形成了事实上的产业标准。在中国移动的带动下,PTN的芯片、设备、仪表从无到有,供应商和型号越来越多,整个产业链逐渐走向成熟。在这次电信大会上,这一标准和美国主导的另一标准进行了激烈交锋,经成员投票,最终以多数票赞同为结果,正式确立了中国的G.8113.1为OAM的标准草案。  随着中国产业升级的进程,类似的事件将会越来越多,届时从中国走向世界的,除了中国制造,还将会有更多的中国创造、中国标准。4.网络社会一个真正的网络社会不是在仅仅互联网传递信息的虚拟社会,而是建立在交通网、能源网和信息网等硬件基础上的物流社会,通过这些四通八达的网络通道,人员、物资、能量和信息得以畅通无阻地运行到任何地方,使得资源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优化配置,整个社会才能生机勃勃、蒸蒸日上。那些虚拟网络、网络经济也只有建立在这些实实在在物理网络之上,才有可能存在,否则只能是水中花、镜中月。  中国良好的基础建设为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伴随着道路的扩展、铁轨的延伸和汽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口被纳入了网络社会,网上通讯、网上娱乐和网上购物逐渐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据报道,随着扎墨公路的重修和嘎隆拉隧道的贯通,在曾经是中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墨脱县也出现了网购潮。不是我要打广告。。。但是顺丰确实是行业里面的一面旗帜。
当我们享受网购的乐趣和方便时候,不知是否会想到,把选中的宝贝送到我们手里的,不是鼠标和屏幕,而是工业化打造出来的一整套网络,其中有支持计算机运行的电网,有收发买卖信息的互联网,有运送货物的铁路网、公路网、水路网和航空网,还有电话通知取货用到的移动通讯网等等等等,这些网络的建设都是由钢铁、水泥、橡胶、塑料等基础工业品搭建出来的。正是由于近年来中国工业的爆炸性增长,生产出了巨量的基础工业品,包括7亿吨钢铁和22亿吨水泥,才打造出了遍布全国的交通网、能源网和通讯网,这些钢铁变成了工厂和仓库、铁轨和机车、路桥和汽车、发电站和输电塔、电缆光缆和通讯基站,乃至把货送到楼下的那辆铁皮三轮车,于是我们才得以享受到网购的便捷。
因此,中国网络经济的兴起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工业不但为我们提供了大量价廉物美、品种丰富的产品,还赋予我们农业社会所不可想象的购买力,更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快捷方便的交易途径,于是才有了网络上的狂欢。可见,对一个国家来说,只有具备强大的工业体系才能支撑起这样的网络社会,工业化程度越高网络经济才会越发达。所以,网络经济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  对中国而言,网络社会不单是指狭义上的互联网,还包括交通、能源和通讯等全国性的基础设施,这些所带来的绝不仅仅是个人的生活享受,还有工业体系的升级和国防潜力的提升,以及教育、科学和文化的全面进步,其意义是无论如何评价都不过份的。如果把中国比作一条巨龙的话,基建网络就是龙的骨架、筋络、血脉和神经。公路网、铁路网等等相当于龙的骨架,支撑起了巨龙那越来越庞大和强壮的身躯;输水网、电网、油气管道等等相当于龙的血管,其中流动的是令巨龙成长和飞翔的养分和能量;电话网、无线通讯网和光纤网等等则构成了龙的神经,使龙的身体得以协调运动、如臂使指。正是因为有了所有这些基建网络的支持,正是因为多年来在基建上的长期巨额投入,中国才在得以如此飞速地崛起,以巨龙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所以,对中国而言,必须继续全力建设全国性的交通、能源和信息网络,才能让这条巨龙未来长得更强壮、飞得更高远。
下面再说下工业化的必需品——能源。
能源之于工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随着中国逐渐转变成工业国家,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耗国、最大的电力生产国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由于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途,还有一半的人口尚未成为工业人口,已有的产业还需要扩张和升级,所以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对能源的需求还将继续上升。为此中国正在尽一切可能发展能源产业,除了传统的化石能源,还有各种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并且通过各种手段开发海外的能源渠道。能否解决能源问题,将是决定中国能在工业化的道路上走多远的关键。如果中国能在未来能源上取得突波,比如可控核聚变,将会引发新工业革命并在其中取得领先地位。  现在中国的工业也到达了这样一个水平,可以为发展各种能源提供基建、设备和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这使得能源和工业之间构成了互相支撑互相促进的正循环:能源为工业提供动力,工业为能源提供设备,能源的增产和制造的扩张相互推动,两者的升级同步进行。与前面提到过的基建和工业构成的正循环相似,这个正循环同样推动了中国的工业以滚雪球的方式高速前进。  1.清洁能源  清洁能源对中国来说具有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提升产业水平和占领高端产业等多重意义,还是弥补化石能源缺口、摆脱进口依赖的重要手段,加上其技术相对成熟、实用,因此清洁能源是目前中国最重要的能源发展方向。经过上一个十年的迅猛发展,中国的清洁能源装机比重已经从21%增加到了28%,水电装机总量世界第一。  水电是最传统的清洁能源,也是中国大力发展的能源种类。2012年,中国水电方面最重要的新闻恐怕要数三峡电站的完工了。经历了设想和争论,从勘察到开工,从截流到发电,太长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如今这座堪称世界奇迹的工程终于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正如中国的其他很多工业纪录一样,三峡水电站的之最并不会保持很久。在中国的大西南地区,正在出现更多的三峡水电站,构成蔚为壮观的巨型水电站群,令西部高原成为中国的能源宝库,也是西电东送工程的能量源头。包括金沙江水电基地在内,中国已经在西部展开了十三大水电基地规划,包括雅砻江水电基地、大渡河水电基地等等,其中每一个都相当于一个或几个三峡水电站,工程总投资超过2万亿,建设期间至2050年。此外,雅鲁藏布江的水电开发也被提上了日程。
回想当年建设三峡电站的时候,一种声音认为中国没有足够的技术能力,所以造不出这样的工程,还有人认为其工程量过于浩大,所以我们造不起三峡电站,全国上下为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而现在的中国同时展开了几个相当于三峡的水电工程,却是波澜不惊,从中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工业能力的巨大进步。原本造不出的现在能自己造了,而且能造得更大更好,原来一个都造不起的现在能轻松开工了,而且能同时造好几个,这完全是得益于近年来中国工业规模的急剧扩大和制造水平的快速上升,水电站的核心设备――水轮发电机组――便是这样一个缩影。2011年,世界首台8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吊装现场(11月12日摄)。11月12日上午10时,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向家坝水电站1号机组转子顺利吊装就位。至此,1号机组正式进入总装阶段,为确保该机组2012年投产发电奠定了基础。1号机组转子直径18.97米,磁轭高3.58米,重达1976吨,整体起吊重量超过2100吨,是发电机组的核心部件。日下午16时,由中国电建集团所属水电四局承担安装的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最后一台机组(4号机)顺利通过72小时试运行,成功并网发电并进行无缝隙移交。至此,向家坝水电站8台当今世界最大单机容量80万千瓦机组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工程全面完成,整体发电工期提前一年。
中国有能力开展如此规模宏大的水电建设,自主制造核心设备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否则靠对外采购的话,各种限制姑且不论,不知要做多少衬衫袜子才能换来一台,何况就算买得起也不一定用得起、修得起。自己生产核心设备不但节省了工程造价和后期费用,而且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升级,把更多的劳动者带入高端产业,给更多的高技术人才提供了用武之地,为进一步的科技进步积累了能量,同时挤压了发达国家高端产业的生存空间,可谓是一举多得。不单是水电,中国的风电发展也同样得益于自主制造。
太阳能也是清洁能源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从发电方式可以分为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两种,前者利用光电池直接把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后者则是把太阳能先变成热能再提供给已有的热电装置发电。2012年对于中国的光伏发电企业来说可谓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在双反调查和生产过剩的双重压力下,中国最大的光伏企业陷入了破产。不过中国并未因此退出太阳能发电的竞争,而是继续保持这方面的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
在包括太阳能发电在内的很多产业领域中,中国对于高新技术、高新产业的态度都是全面竞争、追平差距和寻求突破,首先,全面追踪一切先进方向,以保证自己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技术发展方向;其次,在全力弥补自己的每一块短板的同时,力求在某些方向上取得领先。要实行这种全面追赶型策略,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意志、持续稳定的国家政策、全面而强大的工业体系、庞大的知识人口和全面而发达的教育体系,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能满足这些条件。于是我们看到,在上一个龙年里,经过多年的坚持和积累,中国不仅在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方面紧追不舍,而且在核电方面甚至开始出现赶超的势头。
2.未来能源
很多人对于核能的使用存在着根深蒂固的恐惧,美国的三哩岛、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和日本的福岛核事故更是加深了这种恐惧。是的,核电站是具有危险性的,但核能也是目前唯一能把人类文明带入更高级阶段的能源,否则,在耗尽化石能源之后,仅仅依靠水电、风电和太阳能的话,连维持现有的能源消耗都不够,人类社会必将陷入衰退甚至灭亡,在这个问题上没有退路可言。试想,如果祖先们在点燃火堆的时候出于害怕被烧伤而放弃,那我们的现在将会怎样?千万年来不知有多少人葬身火海,我们从未因此放弃用火,同样,也没有必要因为害怕而放弃核能。我们要做的是想办法让核能变得更安全,是去驯服核能而不是逃避核能,正如我们的祖先当年驯服了火而不是象其它野兽那样逃开了事。
更何况我们的技术是在不断地进步的,核电站的安全性也随之变得越来越高。核电站实现安全的方式可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种。主动安全的方式依赖于安全设备或人员的监控,如果核设施发生异常,这些设备或人员就会采取动作,将核设施重新置于安全的状态。而一旦这些安全设备发生问题,核电站的安全就会失去保护。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第一代核电站,发生核事故是由于人为关闭了安全措施造成的。日本福岛核电站属于第二代核电站,发生核泄露则是由于海啸破坏了核电站的后备电源,再加上后续抢救不力,使得安全控制措施因断电而失效,最终导致反应堆完全失控。而被动安全方式则不需要安全设备或人员的主动介入,一旦出现意外,反应堆会自动熄灭,从根本上避免核事故的发生。  AP1000和高温气冷堆分别代表最先进的第三代和第四代核电站技术,是目前最好的核能利用方式,和之前的核电站相比,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二者是被动安全式的。而在被动安全措施中,又可以再分为技术安全和原理安全两种,前者依靠被动式技术来实现安全,后者则是从反应堆工作的物理原理上杜绝了发生熔堆的可能。AP1000采用的是被动安全式技术措施,无需任何外部或内部动力供应,依靠自然重力就能发挥作用。被称为中国迄今最大的核电规划项目——位于山东省荣成市的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开工建设。
而高温气冷堆则更加安全,其安全性是由物理原理保证的,是由反应堆内部的工作方式决定的,不依赖于任何主动式或被动式的外部安全设备,失去冷却后会自我控制反应温度,不会发生堆芯熔化。2011年9月,由国际原子能机构组织,在国家核安全局的批准和监督之下,清华大学研制的10兆瓦高温气冷堆进行了“不插入控制棒下反应堆丧失冷却”的核安全实验演示实验,来自30多个国家的60余位国际原子能专家在现场观看了实验,实验中该反应堆的安全性得到了验证。不过高温气冷堆也有自己的短板,那就是单堆功率较小,最大电输出功率只能达到10万千瓦左右。  在核电关键设备方面,中国也取得了相当的进展。2013年8月,位于四川德阳的东方电机为台州核电站制造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容量核能发动机,总功率1750兆瓦,用于第三代EPR压水堆。  从人类已经掌握的知识来看,核能的利用方式有两种,除了前面提到的核裂变,最有希望给人类带来崭新未来的是可控核聚变。可控核聚变的技术关键有两个,一个在于必须把原子核极为紧密地压缩到一起才能引发核聚变,因此聚变反应必须在极端高温高压的情况下进行,世界上没有任何材料可以承受这种温度和压力;另一个在于聚变反应会释放出极其巨大的能量,而这种能量会吧参与反应的核材料打得飞散,造成反应中断。所以,如何产生和保持核聚变所要求的极端高温高压是达成可控核聚变的关键问题。另外,如何把聚变产生的巨大能量转化成电能也是个问题。  现在世界上对于可控核聚变的研究方向有两个,一是惯性约束可控核聚变,用高能激光照射包含核材料的小球,使之发生聚变反应,并且利用原子自身的质量惯性使其在飞散之前完成核反应;另一个是磁约束可控核聚变,利用强磁场产生的力把核材料约束在足够小的空间之内,使其连续发生核聚变反应。  前面说过,中国发展高新技术的策略是全面竞争,所以这两种核聚变方式的研究是一个不能少,同时展开了两个研究方向。要知道,可控核聚变代表了人类最尖端的科技水平,其涉及的产业链之广、技术之高、理论之深、花费之巨,都是难以想象的,即便是美国也只开展了惯性约束这一个研究方向,而中国能同时开展两个,并且一个处于紧随的水平,另一个已经是领先的水平,足见中国的工业和科技水平已经达到了怎样的一个程度。1986年上光所建成尖峰疽功率超过1012瓦的强脉冲激光试验装置,张爱萍上将将它命名为「神光」,使中国成为继美、苏、法、日之后拥有同类设备的国家。&神光III原型装置靶场光电及控制系统项目通过验收&:号,我校(哈工大)承担的&神光III原型装置&关键系统之一-&靶场光电及控制系统&顺利通过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在四川绵阳组织的验收。 我会告诉你们这货已经武器化了么~~~
惯性约束可控核聚变和核武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本质就是用激光打击含有核材料的靶球,从而有控制地引发微型氢弹爆炸,实际的氢弹爆炸则是不受控的惯性约束核聚变,所以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核大国才有资格有能力进行研究,目前是中、美、法三家。中国从六十年代激光刚出现的时候就开展了这方面的理论探讨,七十年代开始激光研究和打靶实验,八十年代建造了神光I装置,从九十年代开始启动神光II工程,2007年开始建造神光III装置原型。  实现可控核聚变的另外一种方式,也是最有希望成功的方式,是基于磁约束的受控核聚变。在这方面中国是和是世界同步的,从50年代起步到现在,相关研究和实验始终没有中断。1984年,中国建立了自己的第一个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环流器一号,此后又陆续建立了多个实验装置,直到东方超环。  东方超环是一个中国主导的国际合作项目,用于研究磁约束可控核聚变,中国科学家创造性地提出了全超导非圆截面的方案,使装置的运行指标大为提高。其中关键的中性束注入系统完全由中国自行研制,涵盖了精密的强流离子源、高真空、低温制冷、高电压及隔离技术、远程测控及等离子体和束诊断等多个科学技术领域。
在东方超环装置中,核聚变容器是其中最核心的部件,内部是上亿度的核聚变反应区域,释放出能量巨大的各种辐射,外面是接近于绝对零度的超导线圈,里面运行着巨大的电流,产生出强大的磁场。整个装置是在超大电流、超强磁场、超强辐射、超高真空、超级高温和极端低温等极端条件下运行的,这对设计、制造、材料、工艺等诸多方面都提出了极为严苛的要求。特别是其内壁材料,需要承各种受极端条件的考验,是目前人类研制出的工作条件最严酷的材料,被称为“第一壁材料”。在其研制过程中,中国科学家突破国外的技术封锁,独立研制出了核聚变反应容器的关键内壁材料,并且成为国际核聚变试验堆的供应方。除此之外,中国还自己研制出了该反应堆所必须的其他很多关键部件和核心零件,并由此形成了全套的超导磁体设计、制造和综合实验测试能力。  从当前的进展来看,磁约束可控核聚变是最有希望的突破方向。而中国在这方面取得的进展是全球最领先的,也是最接近于实际应用的。如果这项研究能够取得成功,将是自人类学会用火以来最大的技术突破,成为把人类带出地球摇篮、走向星辰大海的动力。3.海外能源未来的核能的前景固然远大,但毕竟缓不济急,中国当下仍然需要巨量传统能源的支撑。为此中国的经济力量正在向国土之外延伸,为工业汲取急需的能源。在这方面,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中海油对尼克森的收购了,涉及金额高到151亿美元。
经过漫长的谈判和斡旋,2012年里中海油终于完成了对尼克森的全资收购,这是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最大的海外并购案。在付出了61%的股票溢价、承担其全部43亿美元债务、保留原有团队和员工等对价后,中海油获得了尼克森约20万桶的日产油当量、9亿桶油当量的证实储量及11.22亿桶油当量的概算储量,还拥有以加拿大油砂为主的56亿桶油当量的潜在资源量,以及尼克森在石油、油砂和页岩气等领域的技术、设备、销售渠道和管理人才,使中海油的净探明储量和净产量分别增长约30%和20%,具有更好的长期发展潜力。  日,美国境外投资委员会已经批准了中海油收购尼克森交易,这清除了交易面临的最后一个大障碍,2月27日,交易双方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市正式完成交割。实际上,早在这笔交易之前,中国在海外的油气经营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不仅是中海油,中石化和中石油也都在大力开拓海外资源。
中国在海外的油气开发还包括:日,中石化集团和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签署协议,这是其在海外建设的第一座炼油厂,总投资近100亿美元,中方占股37.5%,2014年11月投产;日,中石化首个国外油库项目在印度尼西亚巴淡岛正式开工。  应该说,外面的世界对于中国从打工仔变成老板这种事情还是很不习惯的,不过不要紧,见多了习惯了就好了,没什么值得担心的。真正值得我们忧虑的是,中国的硬实力还没有跟上这种变化。换句话说,我们的军事力量还不足以保卫我们的经济果实。当我们经济弱小的时候,别人可以不在乎。当我们的经济略微强大的时候,别人也许还能忍受。而一旦我们的经济力量强大到了一定的程度,同时军事力量却不能让人信服的话,外面那些彬彬有礼的商人随时会变成凶神恶煞的强盗,买卖不赚就拿出钢刀,把我们一抢而光,过去一百多年的历史已经一再地证明了这一点,现实的情况也不例外,各种贸易壁垒、贸易调查、经济制裁是软刀子,如果还不管用的话,是有可能换成硬刀子的,我们不能不有所准备。  这并非杞人忧天,而是活生生的事实。中缅油气管道是中国的重要能源管道,在其立项和建设过程中,遭受到了来自国外各方势力的种种阻挠和破坏,理由从环境保护到民主自由,手段从抗议示威到武装袭扰,无所不用其极。这些也从反面证明了中缅油气管道对于中国的重要性。
目前海外能源是从不同的方向的四个通道进入中国的,分别是:从东北进入中国的俄罗斯油气、从西北进入中国的中亚天然气、通过中缅管道从西南进入中国的油气和通过船舶从东部港口进入中国的原油和天然气。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孤悬海外的中国企业及其工作人员,他们为祖国带来了滚滚的能源,也理应受到祖国的保护。从2011年中国从利比亚的撤侨、2015年中国从也门撤侨行动来看,在最短的时间内从万里之外的战乱中安全地撤回了数以万计的本国公民,充分展示了国家的力量和决心。但还远远不够,中国不能只是撤退,还要能留住,留住自己的正当利益,留住海外的能源渠道。这么说不是要鼓吹帝国,我们不可能也不需要去侵略去抢劫别人,但我们也绝不能容忍过去被侵略被抢劫的历史重演,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世界。  后面我们还会看到,中国工业力量的增长带动了军事和民事力量的飞涨,我们的国家不是颟顸的满清,也不是无能的民国,这个用鲜血奠基和用汗水浇灌的共和国是不会任人宰割的,将会动用一切手段来保卫自己的能量来源。
在国内能源方面,中国除了在本土范围内进行勘探和开发之外,最大的变化就是开始转向海洋,更多地向我们周边的海洋索取能源。我们身为龙的传人,自然不能永远蛰伏在黄土地上,仅限于在祖先打下的疆域里寻寻找找,而是要跃入广阔的大海,那里才是龙的家园,能够给予巨龙无尽的能量。之前的中国并非不想开发海洋资源,而是受到军事和工业两方面的能力限制,无力开发远洋资源,只能在自己能力所及的渤海和黄海搞一些油气开发。  今天的中国则是今非昔比,在军事上,一支蓝水海军正在成形,在工业上,已经具备独力研制开发深海油气所需全套设备的能力。中国目前正在东海和南海这两个方向上展开油气勘探和开发工作。在东海方向,春晓油气田已经建成投产多年,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田。在南海,荔湾3-1气田正在建设之中、即将投产,这是中国的第一个深海油气田,平均水深达到1500米。为了进行深海开发,近年来中国建造了一系列最先进的重型海洋勘探和钻探设备,包括“海洋石油201”、“ 海洋石油720”、“ 海洋石油981”等等,先后进入南中国海进行作业,为荔湾3-1气田的建设和投产开路。这一系列的重型装备、高端装备的出现也说明,中国的制造业已经能够为能源产业生产出足够的设施和装备了,二者之间形成了相互促进的正反馈关系,中国的工业可以不受外界制约,而是依靠内生循环就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升级了。
与此同时,中国开展了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行动,包括建立三沙市、巡航黄岩岛、争夺钓鱼岛、南海军演、西太平洋海军训练等等。这些行动的背后,并非单单是为了保卫领土或领海的虚名,而是切切实实地为上述能源工程保驾护航。春晓油气田和荔湾3-1油气田与中国本土的距离尚不算远,不过三百多公里,只能算是巨龙走出陆地、进入海洋后留下的第一组脚印。不难预见,未来随着中国军事实力的加强、政治实力的上升和工业需要的增加,中国的海上油田必将继续向深海延伸,为中国工业汲取更多的能量。  能源是工业的基础,能源对于工业的重要性,不亚于粮食之于人类。今天的中国就象一头巨龙,源源不断的从外界吸收着各种能量,无论是清洁能源还是化石能源,无论来自海外还是国内,把它们转换成起飞的动力。最近十年来,中国的能源消费以接近年均10%的速度连续增长,即便是在200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中也丝毫没有影响。到2012年,中国的能源消费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这是继钢产量、发电量超过美国之后的又一个里程碑事件,标志着中国的综合国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能源消费方面,中国和美国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差别,那就是:六十多年来,中国那大部分能源消费在了工业生产之上,而美国用于工业的能源则不足总量的一半。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始终把七成左右的能源消费投入工业之中,一度曾经接近八成的比例,而同期美国的工业能源消费则从总量的五成逐渐下降到了三成左右。如果只考虑工业能源消费,中国已于2003年超过美国,到2012年,中国的工业能源消费已经达到美国的2.4倍。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今日中国的工业规模已经达到了美国的两倍左右。并且这是在10年之内发生的,快得让很多人来不及认识、来不及接受。  有人可能会反驳说,中国的能源都是由钢铁、水泥等粗放型产业消耗的,而美国的工业则是高技术、低能耗的,中国的单位能耗GDP要比人家大上几倍,所以中国的工业还差得很远,还很低端,中国GDP的质量非常低,要淘汰高能耗产业等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其实这些说法并不正确。评价一种产业,要看国民经济是不是需要、对人民生活是不是有用处、对国防安全是不是有帮助等等,而不能简单地用能耗的高低或者技术含量的多少来判断,更不能从个人的主观好恶出发,把产业分成“好”和“坏”两种。  中国作为后发展国家,进入工业化不过数十年的时间,在传统产业方面留下了很多欠帐,包括钢铁和水泥等等。以钢铁为例,虽然现在中国的钢铁年产量十分惊人,但是算历史帐的话,人均钢铁蓄积量刚刚超过5吨,而美国则已经超过了10吨,按照目前的生产速度,中国还需要十几年才能追上美国。美国和中国的国土面积相当,美国的铁路总里程超过22万公里,中国即便是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也才达到10万公里。在这些方面,中国还必须先把拉下的功课不足,而不是好高骛远地企图直接跳入后工业化阶段,脱离工业地搞三产来拉动经济、单纯追求低能耗GDP,那样只会重重地摔下来。典型的反面例子就是菲律宾,靠出口女佣拉动经济,能耗为零,绝对绿色环保。对于这种低能耗GDP,我们中国人还是敬谢不敏为好。  当然,这并不是说就不需要降低能耗了,也不是说能耗越高就越好。在保证同样产出的情况下,能耗当然是越低越好。只不过能耗的降低应该是在保证产出满足需要的同时,通过降低单位能耗来实现,即通过产业的升级、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实现,而不是简单地通过放弃某一产业去实现。更何况高科技不一定等于低能耗,集成电路芯片、太阳能电池等等都是高能耗的产品。  总而言之,中国的能源消费增加是一种国力上升的标志。正如平时我们常常用食量来评价一个人的体力,一个国家的能耗水平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其国家实力。或许有人会说,食量大不代表身体好,狮子和家猪的食量都不小,前者长的是肌肉,后者长的则是肥肉。确实如此。那么,到底中国是前者还是后者呢,被中国吃进的能量是长成了肌肉,还是转化成了肥肉呢?从工业能耗占据的比例来看,中国属于前者,七成以上的能量被投入了工业,长出的是不仅仅是肌肉,还有筋骨、血管和神经,其中有公路、高速公路、铁路、高速铁路、城铁、地铁、桥梁、隧道等组成的交通网络,有西气东输、北煤南运、西电东输、南水北调等巨型工程组成的能源网络,有电话、光纤、无线、卫星等组成的通讯网络……,这些都令龙的身体越来越强壮。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种趋势还将持续下去,因为中国的人均能耗只及美国的四分之一,工业人均能耗只有美国的一半多,在赶上发达国家水平之前,没有理由停下来。  不必说什么“中国要过上发达国家的生活,还需要额外一个地球的资源”,如果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把能耗降低到中国现在的水平,全人类只需要半个地球就足够了。也不必说什么减少碳排放,发达国家已经进行了三百多年的巨量排放,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环境影响,别试图把这个责任强加在中国头上,让中国自己勒紧腰带,把能源和环境留给他们去享受,这是不可能的。中国龙将继续吸收更多的能量,长得更大更强,飞得更高更远,这一切才刚刚开始。每次看到这张图片都好心酸,但是我们还是一步一步的走过来了。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已经是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具备了巨大的工业产量、齐全的工业门类和先进的工业水平,国土上建设着人类历史上最庞大最先进的交通网、能源网和通讯网,就像一条即将腾飞的巨龙,正在骄傲地展开那庞大而强壮的身躯。
今天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成就,是因为有一种信念在背后驱动着,这是一种不屈服不认输的精神,来自于骨子里的自豪和自信。无论遭受过怎样的灾难,无论怎样贫穷落后,我们始终相信,我们应该并且能够靠自己的力量重新站起来,不但重新站起来,我们应该并且能够重新屹立在世界顶峰。正是这样一种信念,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前仆后继、流血流汗,不仅把我们从亡国灭种的边缘拉了回来,而且不惜一切代价地推进工业化,直到把我们的国家推到了今天这样一个高度。这种信念是一种精神力量,蕴藏在每个中国人的心底,聚合在一起就上升为国家意志,推动着中国作为一个整体去达成一个又一个目标,高速铁路、隐身飞机、载人航天……,这一切都预示着同样一件事情,未来中国只会更加蒸蒸日上。1.国策民心
现在辽宁妈的入列和J15舰载机的装备意味着中国的军事装备水平,特别是以往最薄弱的海军装备,从此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更为重要的是,这艘航母不单单是一件新式装备,而是一种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全体人民意愿的总和。航母的问世表明,中国将会走向海洋、走向世界,并准备用自己的力量来保卫自己、保卫自己的道路,而不是满足于在所谓的现有国际秩序下做一个服从者,更不会接受别人给自己安排的国际定位,无论是经济上的还是政治上的抑或是军事上的。现在这种国家意志已经和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体系结合在了一起,不仅决定着中国的未来,也将对未来的世界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
和拥有一艘航母本身相比,更重要的是拥有它的意志和能力,即拥有它所必须的国家意志、工业能力、科技水平和民心凝聚,这些才是真正值得我们自豪的东西。当年苏联解体后,辽宁号的前身――瓦良格号航母――已经在船厂中完成了大半,有人问厂长马卡罗夫需要什么才能完成它,回答是:”苏联、党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国防工业部。只有伟大的强国才能建造它,但这个强国已不复存在了。“”是的,那个伟大的强国已经不复存在了,瓦良格号不可能完成了。”但是,另一个更加伟大的强国接过了它、完成了它,因为这个伟大的强国拥有完成航母所必须的一切。  这个伟大的强国就是中国。
和拥有航母所必须的意志和能力相比,更重要的则是使用它的意志和能力。辽宁号的出现说明,中国已经拥有和即将拥有的,绝不仅仅是一条能起飞舰载机的大船,而是一个完整的海上机动作战体系,以及一整套面向海洋的军事体系、作战思想和使用准则,在此之上,则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和手段。航母不仅是国家意志的产物,也是执行国家意志的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说,辽宁号所代表的东西要比它本身深远得多,对中国而言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然而,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看不得中国取得哪怕一点点最微小的进步,他们永远不停地说,中国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中国人这也做不成那也做不成,他们说中国的航母下不得海,他们说中国的航母开不起来,他们说中国造不出阻拦索,他们说中国造不出舰载机。事实证明,应该给他们每人发个一吨重的大奖章,因为他们的预言和诅咒全都以完全相反的方式兑现了。
从疾驰的辽宁号上腾空而起的不是仅仅一架飞机,而是一个民族的梦想,是一个民族的希望。这是一个曾遭受过百年屈辱、险些亡国灭种、却最终重新站起来了的民族,这是一个白手起家、百折不挠、在战争的废墟上把家园重建成为最强大工业国的民族,这是一个饱受冷眼和嘲笑、屡遭排挤和打击却始终坚持梦想、从不放弃希望的民族,目睹了梦想的起航,目睹了希望的飞翔,这个民族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理由、有资格为此狂欢。
3.物归原主
对于发生在中国身上的改变,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或者很不适应,国内和国外颇有那么一些人,在他们眼里中国还是一盘散沙、东亚病夫,前者是因为尚未从近代中国的衰败落后的阴影中走出来,后者则是因为沉浸在打败旧中国的胜利感中无法自拔。他们共同的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今日中国拥有怎样的国家意志和国家实力,不知道已经高度工业化的中国具备了怎样的决心和力量,更不会想到冲撞这台世界上最庞大最强力的工业机器会带来什么后果。特别是日本,1941年的时候他们在珍珠港没搞明白,到了2015年他们在钓鱼岛仍然不明白。
自从日本发动所谓购岛和国有化闹剧,中国的国家机器便开始高速运转,持续有力的反击把日本人的小算盘打得粉碎。除了向联合国提交钓鱼岛领海基线、公布钓鱼岛命名和专属经济区等法律行动之外,日本惊讶地发现,中国的执法力量和军事力量就像从地下冒出来一样,突然出现在了钓鱼岛周边甚至领海范围之内,海监船和渔政船的巡航与护渔、海监飞机的巡航和军机的掩护、飞机和舰艇的联合巡航、海洋测量船下锚工作、海军舰艇的穿越和实弹演习、对日本船只的警告和驱离,日本的海空力量已是疲于应对,钓鱼岛正在逐渐脱离日方的控制,重回祖国的怀抱。  这一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工业已经可以打造出一只足以在钓鱼岛体现国家意志的执法船队了。在钓鱼岛发生碰撞的,不仅仅是中日两国的国家意志,更是两国的工业力量。在这方面中国早以把日本远远抛在后面了,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12年中国的工业产值是日本的4.5倍,在这种绝对实力的差异面前,日本人玩弄任何政治花招都只能是自取其辱。不必说中国的工业水平不如日本,中国能自主造航母和舰载机、能把人送入太空和7公里的深海;也不必说中国的人均不如日本,围绕钓鱼岛两个国家之间比拼的是总量;更不必说日本的三产比中国如何,在钓鱼岛最终起作用的是工业力量,比的是谁钢多船多,而不是漫画书和动画片。
提到钓鱼岛,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宇宙之国”——南朝鲜。就一个成熟的国家社会心态而言,南棒从政府到民众的很多心理和行为都会显得极端,一点点事情都能搞得整个南棒社会鸡飞狗跳,在外人看来,喜感?不可理喻?歇斯底里?随你怎么说,归根到底,那还是因为南棒缺乏藐视别的国家的底气。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中日之钓鱼岛、日棒之独岛。也许我们都会觉得同样的岛屿争端,南棒的表现比我们硬气,比我们显得更加寸土不让;但是现在看来,其实很多人都存在一个误区。
国家之间的争斗,台面下的东西远远多于台面上摆出来,一个国家一开始就打完所有底牌,那么意味着他以后将无底牌可打。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我们玩牌的时候,谁会一开始就把炸弹、同花顺、大小王这样的大杀器在一开始就丢出去?
南棒在独岛上表现的确实很硬气,军舰巡逻,总统登岛,等等,看着是很舒心,很解气,但是别忘了,日本和南棒是同一个干爹,日本和南棒是在他们共同的干爹制定的规则下玩的,舒心完了,解气完了,争端还在那,该是啥还是啥。相比之下,中国的态度就很谨慎,以前一直在做鸵鸟,好不容易抓到了机会,才开始派海警、无人机,显得胆子太小了,只是各位别忘了,中国没有干爹,中国自己就是干爹。中国是在玩什么?中国是在制定规则,是要把美国挤出去后,在这个东海上建立自己的规则。  
所以南棒子抗议的时候玩自残,我从不认为是民族气节的表现,而是民族的悲哀,因为中国政府不需要这种大肆渲染悲情的做法,相对于南棒,中国有这个资格来奉行“真理只存在于大炮的射程以内”这句话。
目前,中国的海事执法船只的数量、性能和吨位都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态势,包括海监、渔政和海巡在内,1000吨以上的大型执法船和3000吨以上特大型执法船的数量、总吨位和舰载直升机都已经和日本方面不相上下。然而这还只是个开始,强大的工业还将给中国制造更多更强的执法船,对包括日本在内的各方形成压倒性的优势,在东、南两个海上方向执行国家意志,把中国的蓝色领土真正地纳入国家的版图。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找到多少纸片去证明 “自古以来” 那些岛屿和海域的归属,都不如“从今以后”向那片海域投送更多的钢铁来得管用。  事实上,到2013年4月,中国已经可以凭借吨位占据绝对优势的海监船只把日本“保钓”人士和海上保安厅的船只全部挡在钓鱼岛之外,背后是军机和军舰的巡航在撑腰,凭借这种钢铁的力量,钓鱼岛事实上已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当然,目前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让钓鱼岛真正、完全地回来,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总之,在2015年里,中国庞大的工业机器正在开足马力地造船,包括各种执法船、军舰和辅助舰艇,这是中国的国家意志在海洋方向上的投射。海洋是传说中龙的家园,自从六百多年前我们毁去了郑和的船队,自从一百多我们大国的迷梦被来自海上的炮轰击碎,我们虽然自诩为龙的传人,却已经离开海洋太久了。而现在一切已经改变,带着工业的力量,龙的传人已经回到海洋了。
从航空母舰到隐形飞机,各种新装备层出不穷,海军的新船新舰一艘接一艘地下水,还有大量的装备首次公开曝光,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空军、陆军、海军和天军都取得了突破性的的发展。这是中国的工业实力和国家意志共同产生的成果。众所周知,军事装备是技术含量最高的工业品,最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层出不穷的新各型装备说明,中国工业已经足以支撑起一个全新的、先进的军事体系了,而这个军事体现也将为中国工业的正常运行提供保护。  关注中国的新军事装备之余,更应该注意到的是,中国的军事体系、军事战略和军事思想都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早以超出了原来本土防卫的范畴,而是走向武器装备全面化、作战体系系统化、力量投送远程化和军事态势进攻化,每一种新武器新装备的出现都是为这种转变服务的。
观察中国的军事装备研制,不难发现有这样一个特点,那就是依照时间节点稳扎稳打、步步推进,J-20便是这样一个典型。从首飞到各种科目的试飞,然后是测试雷达、试验武器,不断给大家带来惊喜,这显示出中国军事科研的底蕴、能力和成熟。
现在J-20已经进入了武器测试阶段。有别于美国F22的双开门、离轴发射的方式,J-20的格斗弹舱采用单开门,用旋臂将格斗弹置于机外后重新关闭舱门。这样既不影响其引导头的视野,又可以保持飞机的气动外形不被破坏,还能减少发射前的准备时间,同时避免了导弹尾焰对机舱的烧蚀,并且机构更简单、更可靠、重量更轻。这种设计思路轻易就解决了隐形机发射格斗弹的难题,充分体现了中国设计人员的创造性。2013年7月,J-20的机腹主弹仓也进行了开合测试。  从军用飞机的发展历史中不难看出,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螺旋桨飞机进入喷气时代,从第一代喷气战斗机发展到第五代隐形战斗机,对工业基础、产业链长度、配套设施和科研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于是能够继续向上研究的国家和集团越来越少。能研发和生产前几代喷气战机的国家很多,能独立研发第四代飞机则只有美、俄、欧、中和其他少数几个国家,到第五代就只剩下了美、俄、中三家,欧洲已经明确地退出了竞争,而下一代的空天飞机目前只有中美两家还在继续推进。  和其他类型的飞机相比,中国的无人机研究是起步最晚的,但也是追赶最迅速的,现已拥有了一个完整的无人机体系,其类型覆盖了从手抛式袖珍无人机到长航时高空无人机的各个门类。至2013年5月为止,继美国和法国之后,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大型隐身无人攻击机的国家,其他两个分别是美国(X-47B无人机)和欧洲(神经元无人机)。这得益于中国全面的工业体系、深厚的科研积累、庞大的人才队伍和完备的配套设施,一旦有了无人机的需求,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研发并投入生产,这是一种国家实力的体现。
中国有折腾的本钱,能折腾,也会折腾,话粗理不粗
中国自主研发的70吨超大推力电动振动台,日前在天津大型运载火箭研制基地完成测试。其各项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推力为国外现有最大推力35吨振动台的两倍,可满足新一代火箭、卫星、飞船和空间站等航天器对振动试验的要求。  作为地面试验验证的重要设备,电动振动台能够模拟航天器在运输、飞行等使用过程中的振动环境,是火箭、卫星研制的必需设备。近年来,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现有振动台在台面尺寸和推力等方面已无法满足新一代火箭、卫星、飞船和空间站等航天器振动试验的要求。此次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702所提前半年研制成功的超大推力电动振动台,不仅可以应用于新一代大型航天器的振动试验,在大型铁路机车、大飞机、重型特种车、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等领域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美国对华禁售产品名单中9吨以上级的振动平台仍赫然在列。目前,中国却向美国出口16吨级的产品,当中方要求购买方美国一著名实验室签订最终用户声明,保证该产品不能用于军事等特定领域时,美方代表一边签字一边说:“这是我第一次在买方位置上签字。”
为推动中国深海运载技术发展,为中国大洋国际海底资源调查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高技术装备,同时为中国深海勘探、海底作业研发共性技术,中国科技部于2002年将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制列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专项,启动“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工作。“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工作范围可覆盖全球海洋区域的99.8%。日,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米,再创中国载人深潜记录。  一方面,运载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入深海,在海山、洋脊、盆地和热液喷口等复杂海底进行机动、悬停、正确就位和定点坐坡,有效执行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球化学、海洋地球环境和海洋生物等科学考察。  另一方面,“蛟龙号”具备深海探矿、海底高精度地形测量、可疑物探测与捕获、深海生物考察等功能,可以开展:对多金属结核资源进行勘查,可对小区地形地貌进行精细测量,可定点获取结核样品、水样、沉积物样、生物样,可通过摄像、照相对多金属结核覆盖率、丰度等进行评价等;对多金属硫化物热液喷口进行温度测量,采集热液喷口周围的水样,并能保真储存热液水样等;对钴结壳资源的勘查,利用潜钻进行钻芯取样作业,测量钴结壳矿床的覆盖率和厚度等;可执行水下设备定点布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检测,完成其他深海探询及打捞等各种复杂作业。  当前世界同类型的载人潜水器最深纪录约为6500米。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COMPASS)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缩写为BDS,与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盟的伽利略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并称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日起提供连续导航定位与授时服务。
日,国务院向“飞机钛合金大型复杂整体构件激光成形技术”颁发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目前,这一技术在我国已经投入工业化制造,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掌握飞机钛合金结构件激光快速成形及技术的国家。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在性能上,根据公开的材料表明,我国已经能够生产优于美国的激光成形钛合金构件。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掌握激光成形钛合金大型主承力构件制造且付诸实用的国家。在中航成飞和沈飞的下一代战斗机的设计研发中,激光钛合金成形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运用。通过这一技术,正在研制的两型第五代战斗机歼-20和歼-31采用钛合金的主体结构,成功降低了飞机的结构重量,提高了战机的推重比;依托激光钛合金成形造价低、速度快的特点,沈飞在一年之内连续组装出歼-15、歼-16、歼-31等多型战斗机并且进行试飞。   
F-22的钛合金锻件如果使用中国的3D打印技术制造,在强度相当的情况下,重量最多可以减少40%。
90年代对兔子来说真是个令人绝望的年代,中国GDP只有美国的1/16,兔子还没把八二爷玩清楚,鹰酱的F22已经上了天,毛熊完蛋后不可一世的牛仔不死把枪口顶在了兔子的脑门上,在这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兔子又开了外挂,拉登筒子挺身而出替兔子挡下了一枪,加上战略忽悠局的家敦同志,引开了白头鹰的注意力,为兔子赢得了关键的黄金10年,亿万不屈不挠的兔子投身于无数的“血汗工厂”,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人间奇迹,今天兔子们最腹黑的是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兔子们挖空了白头鹰的制造业,神马是产业决定论,制造业就是产业决定论的基础,今天的白头鹰只能玩虚拟经济、玩金融,制造业被压缩到只占GDP的12%,玩虚拟经济、玩金融不是不可以,但要能剪得到羊毛,剪不到羊毛的虚拟经济永远只能是虚拟,没有实物支撑的绿票票只能是一张废纸。看看今天的北斗、歼20、中段反导、反卫星、载人航天、天宫一号、高铁,10年光阴如梦,曾经绝望的兔子已经鸟枪换炮了。危机不光是美联储制造的:相信消费拉动惹的祸  如果相信印度及另几国的官方解释,这场危机的成因几乎全要归罪于美国,确切的说是美联储只管自扫门前雪的所作所为。  
先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为了刺激经济,美联储执行了二战后空前的货币宽松政策,QE前后总共实际向市场注入了多少美元,除了美联储自己之外,恐怕没有别人真正清楚,但是其天文数字则是毫无争议的。由于美元的世界主要储备货币性质,QE带来的游资泛滥问题也被一并输出到全世界。而随着美国经济逐渐有所好转,加上超宽松货币政策对美国本身的副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美联储近日放风,要在今年底前开始逐步退出QE。这迅速导致了资金从众多新兴市场撤退,向美国国内回流。于是印度等国就膝盖上中箭了。  
但是,其实没有那么简单。虽然美联储公开宣称,它制订货币政策时只会考虑美国的利益,而不会考虑对其它国家的影响,确实表现得相当自私。但是,结束超宽松货币政策时会发生这种冲击,一直就是所有国际金融人士的共识,而退出QE的讨论更是至少在两年就开始进入严肃的讨论阶段了。负责任的政府早就应该未雨筹谋的做准备了。  
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美联储毕竟还没有正式采取动作,传言对市场的真正影响其实还不是特别大。因此美国以外大多数经济体,在近期的经济表现的变化并不大,甚至部分重要经济体(如中国、欧盟)还开始见稳企升。所以,如果有经济体在这种程度的冲击下就摇摇欲坠,必然是本身早就已经虚弱不堪了俗话说:退潮时才能见到谁在裸游。现在QE的落潮虽然才刚刚开始,可确实已经将一些光着身子的暴露出来了。
米尔斯·海默,当代国际关系学顶尖学者,进攻型现实主义代表人物,他就为大国下过定义,所谓大国首先就是要三多,人多地多钱多,前两点南棒就真的不要指望了,至于第三点,米尔斯·海默在《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里面就论述过,大国的经济实力应当体现在工业,尤其是独立的重工和军工能力上,从这一点看,南棒也不具备这个条件,因为南棒的本土工业实际上是依附于海外市场。  
一个国家的经济依赖于海外市场,但是自身却没有保护自己航海线能力的国家是不能称之为强国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当年的“海上马车夫”荷兰。在东亚这样的地缘政治环境下,南棒却在保护自己航海线问题上是天生的残废,为啥?就是因为有一个当前海上巨无霸美国,一个曾经的海上巨无霸日本,还有一个未来的海上巨无霸中国。  
太平洋是何其辽阔,却容不下太多的国家。南棒想朝着太平洋往外站一站,一个日本就能轻而易举的将他挡住;但是中国想往外站一站,多少国家得被挤得鬼哭狼嚎啊。
某种程度上讲,中国也是南棒的爹,是经济上的爹,而在经济上换一个爹,比起政治上换一个爹,要困难的多。谈到经济强的爹和政治上的爹的事,突然想到,其实南棒跟日本,在政治上是一个爹,而跟朝鲜,其实经济上是一个爹…  
有一点我保留意见,那就是中国为什么要保朝鲜。中国是无论如何不能让美国控制整个朝鲜半岛,渤海中国向来视为内海,而且是拱卫京师的“护城河”,如果美国控制了朝鲜半岛,侦察机天天在渤海上飞,京师谁坐得住。一旦美国完成朝鲜半岛到吕宋群岛的完整岛链,那么中国东北就要面临两面压力,而且警戒线不是从青岛开始,而是从延边开始。  
言归正传,南棒的一个弱势在于对其他国家的依赖,尤其是经济对海外市场的依赖,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南棒是一个典型的进攻型现实主义外交战略的国家。先解释一下进攻型现实主义。在国际关系理论中,一个国家的周边安全资源也是一种国家战略资源,说白了就是一个国家周边是否足够安全,而进攻型现实主义认为安全资源是一种稀缺资源,国家必须倚靠各种手段确保掌握有这种资源,包括战争手段。相对应的是防御型现实主义,认为这种资源并非稀缺。
南棒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进攻型现实主义,比如南棒整天喊着自己很可怜,就是一种对安全资源匮乏的表现。这里就有一个问题,美国也是一个进攻型现实主义国家,日本也是,俄罗斯也是,朝鲜更明显,重点说说中国。
中国是典型的整天嘴里喊着防御型现实主义,实际行动上却夹杂着进攻型现实主义国家。防御型现实主义的表现就是提出和平崛起的口号,但事实上的建国后一系列战争表明中国会毫不犹豫的采取战争手段确保周边安全。当然,战争不是进攻型现实主义的唯一做法,比如大陆对台湾,事实上台湾虽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在东海周边事态中都处于打酱油的状态,但是大陆毕竟不能对台湾视而不见。所以为了对付台湾,大陆就用了经济的方法。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大陆出手保香港而没有保台湾,虽然这和岩里政男当政,两岸关系紧张有直接关系,但是我个人看法,就算关系不紧张,大陆也不见得会出手,因为台湾元气大伤之后,唯有靠大陆才能维持下去,那样的话,台湾就从根本上失去了跟大陆叫板的资本。
所以,自从小马哥进行了大三通之后,现在的台湾已经完全失去了所谓“独立”的所有资本,事实上,而台湾正一步一步的走向大陆,即便是美国多卖几件军火也无济于事,而美国大卖军火的做法,在我看来,纯属压榨最后的剩余价值。
下面就重点说说中美之间的那点事。中国人一直想“恢复自唐宋以来的盛世局面”(说白了就是想当世界老大……),当然这不可避免要和现在的老大发生冲突。世界强国很多,但是老大只能有一个,所以中美之间的明争暗斗就日趋激烈。
先说说美国当前的霸权。美国当前的霸权,本质上不是“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的霸权,航母是工具,是为美元而服务的,美国霸权的本质,是美元的霸权。美国的经济模式一直走的是低油价、高消费模式,(美国作为石油进口国,汽油价格比石油纯出口国加拿大的油价还低),政府用补贴的形式资助各大石油企业,以各条航母保护,从而在世界范围内掠夺石油资源,这才是构成美国霸权的基础。  
如今国际石油贸易的结算是以美元作为结算货币,这也就意味着每个国家必须保持一定的美元外汇储备,这也就意味着美国实际上可以发行超量的货币来进口物资,而其他国家必须帮助美国消化掉超量的那一部分美元。这种全世界为美国人的昂贵消费买单的做法自然会引起别人的不满,比如欧佩克动不动就限产,让美国很是不爽,而伊拉克战争的目的,就是美国试图直接干预石油生产,从而保证美元在石油贸易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挑战美元的地位,就是挑战美国的霸权;要动摇美国的霸权,就必须动摇美元的地位。中国现在就在干这么一件事,这也是让美国极度不爽的地方。当然,人民币不是第一个跳出来撬美元墙角的,欧元是第一种让美国感到危机的货币,也是首当其冲的世界性货币;当年欧元区成立后,中国的积极性明显比欧洲的非欧元区国家更积极,大有皇上不急太监急的架势,原因也很简单,中国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盾牌。  
比如中国就干过和欧佩克讨论用欧元作为石油贸易结算这种坑人的事情,中国为什么不选择人民币,就是不想当出头鸟。为什么在欧洲经济危机的时候,中国大量注资欧洲,就是为了拯救欧元,之所以拯救希腊,就是防止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欧元的崩溃。中国现在需要欧元,需要欧元冲在前面挡子弹,挡住美元的子弹。毕竟现在中国还没有跳出来用人民币和美元进行决战的打算。事实上,美国早就对人民币保持有警惕,作为一个世界级大国,建立属于自己的货币霸权圈子是很自然的事情,日本就做过这种挫事,结果被美国做空了。
日本缺乏战略眼光,当年日本经济如日中天,日本人觉得完全可以凭借经济实力照样可以称霸世界的时候,他忘了自己的亲干爹是个什么样的货色了,也忘了这个世界的规矩是谁定的了。一纸广场协议,日本失去了20年,现在看看元气还没有恢复过来。这一点中国得感谢日本提供了一个极度经典的反面典型,所以中国一直在小心翼翼的干着偷鸡摸狗的事,坚决不跳出来躺枪。  
其实美国不是没想过做空中国,只是做空中国的代价太大,搞不好会把自己搭进去。1994年试图直接做空大陆,结果1997年计划失败,1998年拿香港试水,又被反将了一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钢铁去产能问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