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上面好象一层油,是糖尿病肾病能活多久吗?

尿液里的癌症信号 [图]
我的图书馆
尿液里的癌症信号 [图]
尿液里的癌症信号
  我们都知道尿的形成主要是在肾脏里面完成的,然后经过输尿管而暂贮于膀胱中,贮到一定量后,然后一次性的排出体外。排尿的动作虽然很简便,但是涉及到的人体的器官还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透过尿液我们可以反映出一些人体的癌症信号。
  有的时候尿液不正常的时候,身体并没有一丝不适,就仅仅是在屙尿时发现尿液带血色。
  很多人便以为是最近食“热气嘢”多“上火”了,吃点中药后血尿就会好转。殊不知,这也许是大难临头的凶兆——泌尿科医学专家提醒,无痛性血尿是泌尿系统肿瘤的危险信号,应尽早做B超、膀胱镜等查清病因。一旦耽误了恶性的膀胱癌,不但膀胱保不住,命也可能保不住。
  症状:70%患者首发无痛性血尿
  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显示, 出现肉眼血尿的病人患膀胱癌的概率为13%-34.5%, 而70%的膀胱癌患者以无痛性肉眼血尿为首发症状, 只有约10%的病人开始时有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因此,医生建议:发生肉眼血尿,一定要找泌尿外科医生进行彻底检查,明确诊断。
  20岁左右的一位大学生陈某一向以来身体都非常健康,但是上个月连续有八九天都发现自己的小便有点红,但是又没有其他的不适感。
  他到医院就诊,做B超检查发现膀胱内长了一个肿瘤,做手术切除后证实是“内翻性乳头状瘤”,所幸是良性的。
  解放军458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陈焱称,膀胱肿瘤绝大多数为恶性的膀胱癌,良性的肿瘤非常罕见,但不管是良性还是恶性都可表现为无痛性、肉眼可见的血尿。患者容易因为没有疼痛等不适而掉以轻心,结果耽误了膀胱癌的诊疗。他提醒说,其实“无痛性血尿”更可怕,因为这是膀胱癌的常见症状,是肿瘤病灶血管破裂出血引发的,若合并感染也可以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国内调查发现,有肉眼血尿者患膀胱癌的几率为13%~34.5%。
  血尿怎么看?陈焱称,只要用肉眼观察小便就能见到:白天憋尿时间短,尿液看起来鲜红;晚上憋尿时间长,尿液就显得暗红;有时尿液中还可以有血块。若尿液中的血是长条形的,还可能是输尿管肿瘤或肾肿瘤。膀胱癌的血尿往往是间歇性,有时能自行减轻或停止,有些患者一次血尿后过1~3个月才再一次小便带血。陈焱说:“很多患者以为是上火、发炎等,自行吃中药后发现小便不再带血,以为是中药起效就不来看病了,就把疾病给拖延了。”
  检查:肾脏及膀胱B超可筛查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黄健教授介绍说,一般的膀胱癌检查分为无创和有创两种。
  无创检查包括尿液分析、肾脏及膀胱B 超、盆腔CT 或MRI 检查等。
  肾脏排毒功能,肾脏及膀胱B 超因为无创且价格低等因素,可作为膀胱癌筛查的主要检查方式。有创检查主要包括普通膀胱镜及荧光膀胱镜检查。当B 超检查发现膀胱内肿物后, 可以经尿道置入膀胱镜,直观地了解膀胱内肿物的状况,同时可以钳取部分肿瘤组织做病理检查,以确诊有无膀胱癌及其恶性程度。为了增加膀胱镜检查的准确性, 采用荧光染色然后再进行膀胱镜检查, 叫做荧光膀胱镜检查。它提高了膀胱癌的早期诊断率,而且可以直接在荧光镜下切除肿瘤,减少术后复发率。
  治疗:腹腔镜下切除膀胱创伤小不同的膀胱癌要采取不同的手术。对浅表性膀胱癌,由于它像水草一样长在膀胱壁上,根部较浅,一般不侵犯膀胱肌层,通常不需要作膀胱切除,可以通过尿道插入膀胱镜,用电刀或激光将肿瘤切除。另一种浸润性膀胱癌,因其像树一样根部较深,常常侵犯肌层甚至膀胱壁全层,而且容易发生局部及全身转移,常常要切除整个膀胱, 同时还要把可能有转移的盆腔淋巴结一起清除。
  专家黄健说,浸润性膀胱癌的手术损伤较大、出血较多,为了减少创伤,近年来采用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这种手术只需在腹壁上打几个小孔, 然后在腹腔镜下切除膀胱,手术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尿黄是什么原因
  1.透明带浅柠檬色:健康尿液的颜色是越清越好。让尿液变清需要多喝水,如果一天坚持喝8杯水,你的尿液应该呈现健康的颜色(水分可以从茶、水果以及蔬菜中获得)。
  2.蒲公英黄:可能你刚起床在肾脏里积存了整个晚上的尿液通常都是这个颜色。因为肾脏在夜间产生的尿液比较少,加上一夜的睡眠使人体处于相对脱水状态,所以,清晨的尿液颜色较深,气味比较重。这些都是正常的。一般你喝过水之后,下一次尿液的颜色和气味都会有所好转。
  3.橙黄:尿液中有过多的维生素B服用过量的维生素B会导致尿样呈橙黄色。减少维生素剂量后尿液就会转清。医生建议如果你习惯服用维生素B片剂的话,每天的服用量最好不要超过1片。
  4.宝石红:吃了甜菜根或胡萝卜一些带有天然色素的蔬菜水果,比如甜菜根、山莓和胡萝卜,都会使你的尿液呈现红色。但是这现象只是暂时的,多喝几杯开水情况就会慢慢还原。
  5.黄色中带有红色:该去医院检查一下了。
  从尿液看男人是不是肾虚
  尿液是人体正常的生理代谢产物,尿液同时也是健康状况的晴雨表。每天排尿多少,尿频的原因,尿液颜色的改变,都代表着身体的某种反应,里面大有学问。喝水后应该多久上厕所才正常?社会上流行的尿多就是肾虚、多喝多尿才能排毒等传言,到底有没有道理?以下是专家给出的一个健康小便的“金标准”。
  1、一天小便几次最正常?
  A、6次;B、7次;C、8次;D、9次
  正确答案:C
  专家解析:健康的小便标准是:一天8次,每次300毫升左右,总量不超过3000毫升。如果不是饮水原因造成的超过8次,就叫做尿频。很多人以为老想尿,肯定是肾虚。其实,大多数尿频都和肾无关。
  小便次数多,但尿量少,有可能是膀胱和尿道的问题;不仅次数多,而且尿量也不少,则有可能是内科代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或多尿症。只有尿频而且尿常规检查发现尿蛋白也高的,才有可能是肾有问题。
  有些人小便次数多,是因为老觉得有尿意。这时可以自查一下:尿意很急,可能是膀胱过度活动症;尿意隐隐的,不太急,可能是感觉神经过敏,或泌尿系统感染引起的膀胱慢性炎症。
  2、晚上最好起夜几次?
  A、0次;B、1次;C、2次;D、3次
  正确答案:B
  专家解析:一天8次小便,白天7次,晚上1次,是最佳比例。
  起夜太多,一种情况是因为睡前喝水多造成的。这是正常情况,没有必要为了不起夜刻意减少晚上的饮水量,除非是充血性心力衰竭和高血压患者,他们需要控制全天饮水量。不用担心晚上喝水多,早晨起来眼睛和脸会浮肿,只有肾有问题的人才会这样,健康的肾会正常代谢,不会造成浮肿。
  很多老人为了减少起夜,晚上一点水也不敢喝,时间长了,反而会让尿很浓,导致膀胱结石等疾病。&&&
  还有一种情况是,晚上没喝多少水,也老是起夜,那就和白天尿频的情况一样,每次尿量多,说明有内科代谢性疾病;每次尿量少,说明膀胱和尿道有了问题。
  A、10—30分钟;B、30—45分钟;C、45分钟—2个小时;D、2个小时以上
  正确答案:B
  专家解析:一般来说,水在体内正常代谢需要30—45分钟,相当于学校里一堂课的时间。不过,这道题里即使选其他选项,也不一定代表你的身体,尤其是肾脏出了问题。水在体内停留时间长短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吃的是咸还是淡。吃得过咸时,排尿的时间就会长一点,因为盐会造成水在体内潴留。
  二是你吃得多还是少。宴会前什么也没吃就猛灌啤酒,很快就想上厕所;而吃了东西,尤其是主食后再喝酒,就不太容易有尿意。原因很简单,食物像海绵一样吸附了水,延长了它排出的时间。
  此外,身体是否缺水和天气的冷热也会影响排尿时间。运动完出一身汗,身体高度缺水,喝的水全部被吸收,就不易排出;天气太冷,水分很难通过汗液挥发,只能变成尿液,就让人老想上厕所。
  3、正常的尿液是什么颜色?
  A、淡茶色;B、无色;C、发亮的黄色;D、鲜红色;E、酱油色;F、白色。
  正确答案:A
  专家解析:健康的尿液应该是淡黄透亮的,就像你沏的第一遍茶水。喝水多的时候,尿液也可能像白开水一样,是无色的;喝水少的时候,则像一种啤酒的黄色。这几种情况都是正常的。
  不正常的尿液包括以下几种:发亮的鲜黄色,说明尿液中含有黄疸,或者补充维生素B2,也就是核黄素过多;像洗肉水一样的鲜红色,说明尿中有红细胞,可能是肾脏外科疾病或肾炎,或者利福平等受抗结核药影响;酱油色,尿中有破了的红细胞,也可能是肾炎;白色,很少见,说明尿中有乳糜,源自丝虫病或肾、淋巴管堵塞。
  4、一天的尿量是多少?
  A、100毫升;B、400毫升;C、1000毫升;D、1500毫升;E、3000毫升
  正确答案:D
  专家解析:我们每天排出的尿量大约是1500毫升左右。这是正常尿量,其实,只要每天尿量多于400毫升、少于3000毫升都没有太大问题。
  少于400毫升叫做少尿,正常人几乎不可能出现,一旦发生,大多为急性肾衰竭;多于3000毫升叫做多尿,多为糖尿病或尿崩症等内分泌疾病,也可能是精神性烦渴症。此外,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也可能出现多尿,尤其是夜间尿量增多。
  认为多喝水多排尿就能排毒,完全是个误区。只要排尿量在正常范围内,就足以把体内毒素排出去,没必要刻意地多喝水。
  5、健康的尿液什么样?
  A、浑浊;B、澄澈;C、气味浓;D、气味淡;E、泡沫多;F、泡沫少
  正确答案:B、F
  专家解析:淡黄澄澈透亮无疑是健康小便的重要标准。但尿液浑浊也不必过于担心。尤其天气凉时,尿液放置一会儿后容易变得浑浊,甚至放久后,尿盆底部还会出现白色沉渣,这往往是尿液析出了盐类结晶,它与肾脏病无关。
  尿液中泡沫多则应该及时到医院去做尿化验,如果出现蛋白尿,可能是肾脏病造成的;但是如果尿化验并无蛋白,这种泡沫多就并非异常。
  关于尿频认识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爱跑厕所是膀胱小?输尿管短?
  有网友说:女人天生就比男人排尿更频繁,不知道是因为女人的“容量”小?还是因为女人的输尿管更短?
  杜鹏教授辟谣说:如果按照各自的比例,男人女人的“储水器”——膀胱其实没有谁大谁小的区别,输尿管也没有谁长谁短的问题,正常男女的排尿频率并没有太大差异,唯一的区别是女生的尿道比男生短,但这不是尿频的原因。
  女生的尿道扁而宽,长约3-4厘米,这样的构造让女性更易得泌尿系统感染,从而可能引起尿频。另外,尿道短一些,排尿过程相应也短一些,如果男生需要半分钟左右才能把膀胱中的尿液排空,那么女生可能只要10秒就够了。
  误区二、爱跑厕所是身体不吸收水分?
  有网友说:喝完水爱跑厕所是吸收功能不好吧?有些“海绵体质”的人喝了水就吸收,所以不爱跑厕所;有些“塑料体质”的人喝了水就变成尿,身体没吸收,所以皮肤干干的,厕所倒是去得勤。还有人说,大口快喝,身体就不吸收,但能冲洗肠道,小口慢喝,身体才会好好吸收。
  杜鹏教授辟谣说:从饮水到排尿的生理过程是——喝的水经胃肠吸收进入血管,变成血液的一部分;血液经肾动脉进入肾里,被肾小球过滤形成原尿;原尿中绝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等物质经肾小管被重吸收,产生终尿;终尿汇聚到集合小管,输尿管,膀胱,最后由尿道排出。这个过程受很多激素的调节。
  而无论以什么样的速度喝水,只不过是水进到胃里的速度快一些,但是从胃进入肠道,这个速度基本上是一定的。人的肠子有七八米长,绕得九转十八弯,水在肠道中的前进速度也是基本恒定的,喝水快慢没什么影响。
  误区三、爱跑厕所是肾功能不好?
  有网友说:这还用问?肾虚啊!这个观念尤为深入人心,很多网友留言说曾经跑去医院检查,但是也没查出什么问题。
  杜鹏教授说:肾虚或是肾功能弱、肾虚,这都是中医的说法,从西医角度来说,如果检查肌酐、血尿素氮等各项指标都没有问题,就认为肾功能是正常的。但在正常的范围内,每个人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会表现出个体差异。喝水之后跑厕所快慢,并不能成为判断一个人肾功能是否正常的信号。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如此频繁地光顾厕所?
  一、跑厕所说明身体水分充足
  这首先取决于你的身体到底缺水不缺水。我们的身体时刻都在维持水分的平衡,水多的时候就调节为多排一些,水少了就少排一些。
  如果刚打完一场球,出了一身大汗,身体处在比较缺水的状态,这时如果喝了1000毫升水,可能你根本就不需要上厕所,因为你喝的水已经补充到正常的血容量里面了,没有多余的水通过尿液排出来。
  但是如果你的身体本来就不缺水,今天已经喝了一上午茶,下午再去喝一大杯水,那肯定很快就要跑厕所了。所以,有时去厕所的多少倒是可以判断你的身体水分是否充足。
  二、也许是泌尿系统感染
  除此之外,一些病理原因也可以导致尿频,比如泌尿系感染。由于女性尿道的总长度比男性要短得多,这给细菌、病毒、病原体等向上感染创造了机会,所以女性患急性膀胱炎的几率也比男性大得多。病原微生物一旦感染,如果量大或患者的抗病能力较差,其繁殖速度就会加快,尿液中细菌毒素和非正常代谢物质大量增加。
  炎症刺激了膀胱粘膜后,往往在有很少的小便时也会产生尿意,但这种频繁的尿意感并非坏事,可以通过频繁的小便将部分细菌“赶出”膀胱。
  得了泌尿系感染,除了发病初期的尿频和一些不适感,随着病程的加重还会伴有尿急和尿痛,严重的患者还可能有血尿,这可要及时去男科医院去检查哦。
  三、或者膀胱受到影响
  除了感染,尿频还可能是膀胱的因素。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器官,正常情况下膀胱足以储存300毫升以上的尿液,但当膀胱的有效体积减少时,小便的储存量就会减少,很容易在短时间内产生尿意。什么原因会导致膀胱的有效体积减少?最常见的是女性怀孕期间,子宫压迫膀胱,就容易导致排尿次数增多。
  倘若膀胱内有肿瘤、结石、异物、异位的子宫内膜占据,或膀胱临近的器官肿大,如卵巢肿瘤或囊肿、子宫肌瘤、过度肥胖等,也会使膀胱受到外部压力,影响膀胱的有效容积,即使有少量的尿液也会产生较强的尿意。因此,如果老年女性持续尿频,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此外,阴道炎、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等慢性炎症的刺激也有可能影响膀胱的感觉,导致尿频。
  四、是糖尿病?尿崩症?
  除了泌尿系统的原因,糖尿病患者在正常喝水的情况下,排尿次数也会超过每天8次。如果喝水多,在原来的基础上还会再增加。尿崩症患者由于抗利尿激素的缺乏所引起肾脏排出水分增加,也会导致排尿增多。
  尿液颜色改变提示的身体疾患
  黄色尿液
  正常情况下,如果尿液颜色加深尿量减少,则提示我们——“该喝水啦!”。长期饮水不足,不仅对皮肤超级不好,还可能对毒素排除、泌尿系统健康有很大影响呢~如果尿液的颜色深如茶色,可就没那么简单咯!身体中产生的胆红素大多由肠道排除(就是我们看到便便的颜色),当肝脏或者胆道出现疾病时,大量的胆红素就会从尿液中排出,所以深黄色尿在医学中常常被作为是肝炎的早期信号之一。
  白色尿液
  如果尿液成白色或浑浊状态,提示我们可能感染啦!由于女性的尿道较短,很容易泌尿系感染,据统计,90%以上女性在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泌尿系统感染。感染之后尿液中会有炎症细胞,脱落的粘膜、组织,使尿液看起来呈白色或米汤样。泌尿系统感染是女性十分常见的疾病且容易迁延复发,严重还会发展为慢性肾盂肾炎(很严重哦~),所以一定要重视。
  红色尿液
  红色尿液也就是我们常说血尿,这个是所有异常颜色尿液中最常见的一种,因为会引起血尿的疾病多达100余种。当尿液能看出红色的时候,说明血液量至少已经占尿液的千分之一了,随着出血量的增加尿色可以分为洗肉水样、淡红色、鲜红色,更为严重的可出现血块。
  如果出现血尿,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要排除是生理期造成的,如果不是就一定要尽快到医院就医,医生会结合其他症状确诊的,千万不可小看了血尿!
  黑色尿液
  听起来就很恐怖,有木有?的确,一旦出现黑色尿液一般都是比较危重的情况。在临床上,黑色(或酱油色)尿液见于血管内有溶血或者肌肉有大面积挤压伤的病人,比如错输血型、烧伤、药物中毒或者是事故意外造成的挤压综合征,病情通常都比较凶险,需要紧急抢救。
  当然,尿液颜色也会受到饮食、服用药物的影响,不过遇到问题还是尽快求医为妙。
  7种尿液颜色看出身体病兆
  一、血尿
  血尿是指尿中有超过正常量的红细胞,当一升尿中含血量超过一毫升时,尿显红色,肉眼可辨,叫肉眼血尿,这是常见的一个症状。发生血尿常见的疾病有泌尿系统疾病,各类原发性、继发性及遗传性肾炎是引起小儿血尿最常见的原因,尤以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最为多见;泌尿系统的感染除细菌外也可由病毒、支原体、霉菌及寄生虫等引起,如肾结核就常有血尿,且可为首发症状;肾、膀胱、尿道结石均可引起血尿,尤以男孩下尿道结石最为多见;泌尿系统的先天畸形、创伤、肿瘤、血管病等也是产生血尿的原因。
  二、茶尿
  血液中的胆红质,经肝脏转化后变为尿而排出体外。所以,一旦肝脏有病,不仅胆汁储留,而且未经肝脏加工的胆红质还会直接进入尿液,使尿呈现黄如浓茶样颜色。黄胆型肝炎、肝硬化、胆囊炎和胆石症等疾病,都可出现这种尿色。此时,如果仔细观察,还会发现病人的眼球甚至皮肤,都呈黄色。
  三、黑尿
  黑色尿比较少见,常常发生于急性血管内溶血的病人,如恶性疟疾病人,医学上称黑尿热,是恶性疟疾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这种病人的血浆中有大量的游离氧、血红蛋白与定氧血红蛋白,随尿排出而造成尿呈暗红或黑色。
  另有少数病人服用左旋多巴、甲酚、苯肼等后,也会引起排黑尿,停药后即会消失。国外有资料报告,患阵发性肌红蛋白尿的病人,在运动后也会排出棕黑色尿,同时伴有肌肉无力,可逐渐发展为瘫疾。此外,黑尿还可见于酚中毒、黑色毒瘤、尿黑酸病。
  四、酱油色尿
  有的病人,排出的尿宛如酱油。这是因为红血球被大量破坏的缘故。红血球内含有血红蛋白,如果非相同血型者相互输血,血中的因素会发生异常改变或感染等,造成溶血,从而使血红蛋白大量进入血液,经由肾脏排出,尿色便呈酱油色。引起酱油色尿最常见的疾病是“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此外,亦可见于急性肾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肾脏挤压伤、大面积烧伤、溶血性贫血、错型输血,甚至剧烈的运动后,尿液也可似酱油色。
  五、绿色尿
  淡绿色尿见于大量服用消炎药后;暗绿色尿可见于霍乱、斑疹伤寒,以及原发性高血钙症、维生素D中毒者。但这种颜色的尿多与服药有关,非疾病所致。如服用利尿剂氨苯喋啶,注射亚甲蓝针剂或服用美蓝、水杨酸之后均可出现,停药即可消失。
  六、白尿
  又称为乳糜尿,系由于脂肪乳浊液进入尿中,尿色白,好像牛奶一样,有时混有白色凝块或血液。此症状意味着体内淋巴管有病变,通过淋巴管造影检查,可以确定病变部位,导致乳糜尿的常见疾病是丝虫病,少数为腹腔结核、肿瘤压迫或手术创伤。有的妊娠妇女也可出现乳糜尿。此外,劳累或吃高脂肪食物时尿白明显,休息或吃低脂肪性食物时,尿白变浅或尿液澄清。
  七、脓尿
  泌尿道化脓性感染,脓汁混入尿中,使尿呈脓汁样,或混浊,常悬浮有絮状物,静置后有较多白色沉淀物。患有肾盂肾炎、肾积脓、肾结核或因梗阻、异物引起的尿路感染等疾病的患者,即可见到这种尿。脓尿者常常伴有尿急、尿频、尿痛、排尿不畅、腰痛、发烧等症状。此时,患者应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确定感染部位和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晨起第一泡尿可辨健康
  排尿是人体的一种正常生理功能,能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长春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杨波表示,人们可以通过排尿的症状来判断身体是否健康,尤其是晨尿。
  尿上浮泡沫需防前列腺炎
  杨波主任介绍,如果尿液的表面漂浮着一层细小的泡沫,且久久不散,应该考虑肾炎早期症状的可能,或提示男士可能患有前列腺炎。这种“小泡泡”是因为尿液中的蛋白过多而引发的,肾炎最早期的改变就是尿液中出现蛋白,此时往往尚无其他任何症状,如果得不到积极有效的治疗,肾炎将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肾功能不全等问题。
  此外,如果男士患有前列腺炎,尿液中可能携带前列腺液,这样会在尿液的表面有油珠,也会表现为“泡泡尿”。如果泡沫较大或大小不一,并且持续时间较短,这是由于尿液中含有的成分使尿液张力较强,属于正常冲起的泡沫,无需紧张。
  尿黄像浓茶或是肝有问题
  “如果尿液长期黄得像浓茶,则提示肝脏可能有问题。”杨波主任介绍,尿液颜色为深黄色,如茶叶水色,黄油色,要当心胆红素尿,尿中出现胆红素,可能是肝损害的征兆,如甲肝、乙肝等各型肝炎,此外胆管结石,寄生虫性胆管阻塞等也可能有此情况。如果尿液长期发黄,一定要留神身体还有没有其他症状,如黄疸、疲倦、上腹部不舒服和疼痛,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做相关的肝脏检查。
  尿液颜色改变与人体出汗和饮水量、饮食有关。如出汗多,饮水量小,尿液的颜色也会加深。上述原因造成的尿液变色在短时间内是可以恢复的。此外,刚起床时,肾脏里积存了整晚的尿液,所以,尿液颜色较深气味重。等喝过水后,下一次尿液的颜色和气味都会好转。
  血尿一定有异常
  “正常人的尿液都是淡黄色的,如果发现尿液变红,如酱油色、葡萄酒色,则提示可能是血尿。对老年人来说还要特别当心有隐匿的肿瘤,所以最好再查一下肿瘤的相关指标。”
  杨波主任介绍,尿液中带有红色则很可能是尿路感染的症状,如尿道炎、泌尿系结石等,一般在血尿的同时还有尿频、尿急、尿痛等问题,此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泌尿科做检查,以免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正常情况下,吃了胡萝卜这类带天然色素的蔬菜,会使尿液呈现红色。但这现象只是暂时的,多喝几杯开水就可以恢复正常。如果尿液中带血,代表身体一定有异常问题。
  尿液混浊可能是尿路感染
  杨波主任表示,正常人的尿液应该是清亮透明,不含杂质的。如果发现自己的尿液混浊,里面还有白色絮状物,则可能是尿路感染,尤其是老年妇女,更容易发生。
  除了尿路感染外,还有可能是输尿管感染,肾盂肾炎等。正常尿液应该没有特殊的气味,如果尿液为氨气味,说明尿在体内已被分解,应警惕是否有膀胱炎或尿潴留等症。
  从尿量方面观察,老年人一昼夜小便如果超过2400毫升,就为多尿,少于500毫升就称为少尿。如果在没有其它诱因(喝水多等)的情况下出现多尿,则要当心糖尿病、尿崩症等疾病。如果老年人夜间排尿次数增加,尿量超过白天,则可能为肾脏病变、心功能不全、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炎等疾病。
  结 语:通过对上文的阅读我们发现,从尿液中是可以反映出我们此时的身体状况的。这是因为肾脏是我们人体的排毒器官,肾脏病变或者是其他病变就会直接造成尿液异常。
&雨霖转载/编辑/收藏
馆藏&15937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36558|回复: 16
好担心,尿中有油状物!
注册:,精华:,
该用户从未签到
以前没太注意过,也不知道有没有。但是最近发现如果吃肉较多,尿静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有一层油状物,是不是我的肾不行了?DM六年了,血糖平常还一直都可以,上半年查尿各项指标也都正常,没这么快吧?担心!谁能告诉我怎么回事?
注册:,精华:,
该用户从未签到
去医院检查哈吧
注册:,精华:,
该用户从未签到
关注一下,期待高人解答
注册:,精华:,
该用户从未签到
放置一会浑浊吗?
注册:,精华:,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在前些年的时候我也曾出现过多次这种情况,尿中有白色悬浮物或者油状物,把我吓的不行,去医院化验过多次,没发现有什么异常。
注册:,精华:,
该用户从未签到
腎臟的功能
 常遇到病人以「解沒有尿」這個問題來就診。病人常以喝了不少水,卻只有一點點尿,而且下肢或臉會浮腫或繃緊不舒服感,擔心腎臟有病。是的,排尿是腎臟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在腎臟完全沒有功能時,當然就沒有尿可解。至於病人覺得「解沒有尿」的情形,通常只是尿量比較少,並不是真的完全沒有尿。這種情形,原因很多,有腎臟病引起的,也有非腎臟病引起的。
 正常情況下,尿量的多寡,取決於身體水分的狀態,每天尿量可多達一萬四仟西西,也可少至四百西西。腎臟有很強的維持身體水分平衡的能力,這除了要有正常的腎臟及血液循環狀態外,還要靠許多調節腎臟排尿因子正常的功能。這些調節因子中以腦下垂體分泌的抗利尿荷爾蒙最重要。當一個人喝很多水時,抗利尿荷爾蒙分泌會減少,而使尿量增加。反之當一個人喝很少水或流很多汗時,抗利尿荷爾蒙分泌會增加,尿量也因而減少,如此身體不致發生水分過多或脫水等水分失衡的危險。水分的喝多喝少,主要是藉由改變血液滲透壓來調節抗利尿荷爾蒙的分泌。至於影響抗利尿荷爾蒙分泌的因素,除了血液滲透壓外還有很多,如血壓降低、噁心、情緒不穩、抽菸、疼痛、葯物及運動等,均可刺激其分泌而造成尿量減少。因此在這些情況下,雖有尿量減少及身體
繃緊不舒服感,並不一定有腎臟的疾病。
 腎臟除了有維持身體水分平衡的功能外,還有維持血液中電解質(如鈉、鉀、鈣、鎂、氯、磷等),酸鹼平衡,及調節血壓的功能。當一個人攝取較多鹽時,腎臟就會排泄比較多的鹽。當一個人因攝取較多魚肉類食物而代謝出較多酸時,腎臟就會排泄較多的酸。至於血壓的調節,腎臟更扮演著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這也是腎臟病患者,為什麼常會併有高血壓的原因。
 腎臟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排泄身體的廢物。正常人每天排出的尿中除了水外,還有許多物質,如尿素、尿酸、肌酸酐、氨基酸、尿膽元素、電解質、維生素及非常微量的低分子量蛋白質、生長因子、微量元素(如鋁、鋅、銅、鉻、硒、鉬)及一些不明物質。此外,正常人的尿中還有少許血液或組織細胞。當腎臟有疾病或功能異常時,尿液的成份會改變,有些物質排泄會減少,
如尿素、肌酸酐、尿酸、磷、鉀等,以致血液中這些物質的濃度會上升。相反的有些物質排出會增加,如蛋白質、脂肪等。而血液或組織細胞排出也會不正常。另外,許多葯物、毒物或其代謝物也會經由腎臟排泄。既然尿中所含的主要成份是身體要排出的廢物,那民間所流傳的「尿療法」,也就是喝自己的尿的一種治療方法,是否有益健康,實有待較科學客觀的研究証實。
 腎臟還具有很重要的內分泌功能,它分泌有紅血球生成素、活性維生素丁(維生素D3)、腎素、血管張力素及前列腺素等。因此當腎臟有病變或功能有明顯下降時,這些荷爾蒙的合成及分泌會減少,而引起貧血、高血壓、鈣代謝障礙及骨骼病變等症狀。此外,近年來醫學研究發現腎臟也具有旁分泌及自分泌的功能,這些功能的正常與否除了可直接影響腎臟本身的功能外,並且還可影響腎臟病情。腎臟同時也是荷爾蒙的重要代謝器官,會被腎臟代謝的荷爾蒙非常多,例如生長激素、升糖素、泌乳素、甲狀腺素、副腎皮質素、磷苯二酚銨、胰島素、副甲狀腺素及心房利鈉胜鈦等。因此當腎功能嚴重下降時,這些荷爾蒙的血中濃度會上升,而對身體造成影響。
 腎臟的功能確實是無比奧妙,以上所介紹的只是目前較清楚的一部份;未知的尚有很多,有待科學家們繼續探究。
---------------
簡介腎臟病的種類
 腎臟病種類繁多,由腎小球、腎小管、腎血管及組織間質等所發生之疾病各不相同,其治療及預後也有所差別;這與一般人觀念中常將腎臟病想成是一種單一疾病有極大的差異。而由腎臟各個成份所引發的病變也可以有不同的病程,例如同樣由腎小球引起的腎小球腎炎可以突然發生於正常健康人身上,就是所謂的急性病變,也可以在病人身上持續存在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即所謂的慢
性病變;更有甚者,「腎臟病常不只是腎臟有病」,許多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及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等,都可以同時併發腎臟的病變。因此要將腎臟病分出幾十種來是輕而易舉的事,本文只能將幾種較常見的腎臟病做個分類簡單介紹如下:
 腎小球腎炎:這是較常見的腎臟病,病人大部份無明顯症狀,許多是在健康檢查時偶然發現自己有血尿、蛋白尿或兩者都有。腎小球腎炎分許多種,有些可以終其一生不至嚴重影響到病人的腎功能,但有些可能在極短的時間就進行至尿毒症;正確的鑑別診斷常需要借助於腎臟切片檢查,這種腎炎的原因大部份與免疫系統有關。
 腎盂腎炎:這主要是由於細菌感染所致,慢性發炎病人可能沒有症狀,但久而久之導致腎臟功能變壞而變成尿毒症。急性發炎病人可以有嚴重腰痛,合併發冷發熱現象而需要緊急治療,此種情況會有生命危險。
 腎病症候群:此種病變會使得原本應留在體內的蛋白質大量由尿中流失,病人可以發生嚴重水腫及許多全身症狀,由於水腫原因很多,其中有些與腎臟無關,因此鑑別診斷極為重要。
 急性腎衰竭:腎臟可因一些自身的病變或外來的侵害而突然間喪失全部或部份的功能,稱為急性腎衰竭;此種病變可能在一段期間〈通常少於六週後〉恢復功能,但在這段期間內卻極危險,許多病人需要暫時靠洗腎來替代腎臟的排泄工作,當然死亡率頗高。
 慢性腎衰竭與尿毒症:當病人發生上述所有的腎臟病後,若未完全治癒,或病人服用任何有害於腎臟的藥物,皆可使腎臟功能持續惡化,稱為慢性腎衰竭;此時腎臟無法適當的排泄出體內的廢物而導致尿毒素的蓄積,最後就進入尿毒症的階段而必須接受洗腎治療。因此尿毒症可以說是各種腎臟病的共同結果,只是有些進行較快而有些需要極長的時間才會進到尿毒症而己。
 由以上簡介可知腎臟病包含廣闊、命運各不相同,若想要得到正確的診斷及治療,必須由有經驗的專門醫師診治,絕不能掉以輕心。
---------------
如何發現腎臟有病?從症狀談起
 在腎臟科門診,常有病人會因看或聽了廣告,而以為自己有腎臟病,至於其所謂的「症狀」則可能有小便白濁、小便分叉、腰痛等,事實上這些並不一定真的是腎臟病的「症狀」,例如腰痛的原因可能有姿勢不良、受傷、骨關節、神經、肌肉、軟組織及腎臟等病變等。
 腎臟病的症狀可以分為四大類:第一類是全身性的症狀,包括有1高血壓2水腫:例如眼皮或下肢3關節痛4皮膚病變5倦怠6食慾不振或嘔吐7發燒等。第二類是腎臟局部的症狀,包括有1腰痛2腰部敲痛等。第三類是小便的症狀,包括有1血尿2蛋白尿3少尿4多尿5夜尿6頻尿、小便困難或疼痛。第四類是系統性疾病合併腎病變時,該原發疾病本身的症狀,例如糖尿病腎病變
的病人常有神經、視網膜、大血管及小血管等病變,因此會有四肢麻木或痛、視力模糊、動脈硬化或阻塞等症狀。
  由於腎臟病的症狀大多是非特異性的,因此又被分群成﹁症候群﹂如此可以有助於腎臟病的診斷、治療及預後的估計,至於其症狀的表現方式則是多樣性的:
XX人是很喜歡隨便吃藥的民族,例如濫用補藥、地攤藥、「健康食品」、減肥藥、止痛劑、類固醇、抗生素及不明來歷的藥品等,此時可能會導致急性〈數天內〉腎臟機能異常,常合併有高血壓、水腫、少尿、呼吸困難、嘔吐、意識不清、出血、感染等,甚至會變成急性腎衰竭而必須接受透析治療,另外如放射線對比劑使用不當、脫水、失血過多、低血壓或休克、心臟衰竭等,也
是常見的原因。
有些病人會逐漸有高血壓、夜尿、搔癢、食慾不振、嘔吐、腰痛、骨痛、肌無力及全身倦怠、意識障礙、手腳麻木等症狀,這些症狀在初期大多不明顯,必須經過數月至數年之後病人才會有明顯的不舒服,但此時檢查已有慢性腎衰竭〈血液尿素氮及肌酸酐增加〉、酸中毒、電解質失衡〈例如高血鉀及低血鈉等〉等,到了末期就變成「尿毒症」〈末期腎病〉而須接受長期透析治療或腎
臟移植了。
有些病人在上呼吸道或皮膚的鍊球菌感染後一至二週,發現有血尿、水腫、少尿、腰痛、高血壓、呼吸困難等症狀,檢查則可以發現有急性腎臟機能異常及尿中的紅血球圓柱體,此動痛病為「急性腎小球腎炎」。
有些病人在數天至數週內,突然發現有少尿、呼吸困難及其他急性腎衰竭的症狀,檢查則發現腎臟機能快速變壞,常合併有血尿或蛋白尿,一般如果不積極治療,則會變成急性尿毒症,這種病稱為「快速進行性腎小球腎炎」。
有些病人會有嚴重蛋白尿、水腫、少尿、尿中有油份等症狀,檢查則有高脂血症、低白蛋白血症等,此病稱為「腎病症候群」,一般係由於各種腎小球腎炎所致。
有些病人完全沒有症狀,只有在尿液篩檢或健康檢查時才偶然發現尿液異常〈蛋白尿、血尿或紅血球圓柱體〉,這種情形必須請腎臟專科醫師進一步檢查,才能知道真正的病因。
有些病人會有頻尿、小便困難或疼痛、腰痛、腰部敲痛及發燒等,檢查則發現有尿液白血球增加及細菌尿,這就是「泌尿道感染」,如果是腎臟感染則會合併有血液中白血球的增加。
有些病人會有血尿、水腫、少尿或頻尿、腰痛、高血壓、泌尿道感染等症狀,檢查則發現有泌尿道阻塞〈如尿路結石或腫瘤阻塞〉,此時應找泌尿科醫師診治。
 總之,腎臟病的症狀有很多種,其中有些並不一定是腎臟病所獨有的,因此醫學上把它再分群成﹁症候群﹂,而有些腎臟病在早期甚至沒有症狀,因此民眾最好平時就要定期體檢,而若有任何異常的症狀,就應該要找合格的醫師診療,而不可以聽信廣告上誇大的說法。
---------------
如何發現腎臟有病?從檢驗談起
 「醫師!我的腎臟有水泡要不要緊?」「我的尿酸太高是否腎臟有病?」當一個腎臟科醫師,常會有病人這樣問,欲知答案,請看以下分解:腎臟病有的有症狀,但也有的沒有症狀,如果有症狀,就必須藉助於進一步的檢驗,才能知道病因,如果沒有症狀,也一樣要靠定期的體檢,才能知道是否有腎臟病,因此腎臟病的檢驗是除了病史〈症狀與徵候〉及理學檢查之外的重要項目。
 腎臟病的檢驗可以分為血液、尿液及影像學檢查:
 血液學檢查的項目有1尿素氮:如果超過正常值〈mg╱dl〉,則可能有腎功能異常〈急、慢性腎衰竭〉、高蛋白飲食、脫水、胃腸出血等2肌酸酐:一般人如果大於1.5 mg╱dl〈或老年人大於1.0 mg╱dl〉,則可能有腎功能異常3尿酸:如果超過7-8mg╱dl,則可能有痛風、腎功能異常、脫水等,但尿酸並不代表「腎功能」,而就如前述的病人,其實只要沒有症狀,而且尿酸小於10mg╱dl,是不需要治療的肌酸酐廓清率:這就是所謂的「腎功能」,如果低於每分鐘60-70西西,則為急、慢性腎衰竭5白蛋白:如果低於 3.0 mg╱dl,則可能有營養不良、慢性肝病、腎病症候群等6貧血:這是慢性腎衰竭病人常見的發現句號此外尚有免疫學及電解質檢查等。
 俗話說:「眼睛是靈魂之窗」,其實小便也是「腎臟之窗」,因為大部份的腎臟病都會有尿液檢查的異常。尿液的檢查項目有:Ⅰ尿液常規檢查〈婦女在月經來潮的前後三天不要檢查〉包括1紅血球:血尿時每高倍顯微鏡視野大於3-5個,此時可進一步看紅血球的型態來判斷是否為腎小球腎炎或是其他泌尿科的疾病2白血球:若每高倍顯微鏡視野大於5個,則可能有腎臟感染、腎
小球或腎間質發炎3圓柱體:若有紅血球圓柱體或大量的其他圓柱體,則有腎小球或腎間質發炎4油滴:常合併有嚴重蛋白尿蛋白尿:正常人每天尿液蛋白質小於 150 公克5結晶體:如尿酸、草酸、磷酸等結晶體酸鹼度:結晶體及此檢查都必須參考其他的情形才能判斷其臨床意義,一般人常把尿液酸鹼度檢查誤以為是「尿酸」,這是不對的Ⅱ尿液細菌培養:若每西西菌落數大於十
萬個,則有泌尿道感染。
 影像學檢查可以檢查泌尿系及其相關血管系統的形態,例如腎臟大小及外形〈慢性腎衰竭時會皺縮〉、腎囊腫〈水泡〉、結石、腫瘤、膿瘍、腎動靜脈阻塞、腎動脈狹窄〈可以導致手術可治癒性高血壓〉等,包括有Ⅰ.X光放射線檢查:包括腎臟輸尿管膀胱X光、靜脈對比劑腎盂攝影、前行或逆行性對比劑腎盂攝影、動脈攝影、靜脈攝影寺,但要打X光對比劑之前最好要確定沒有脫
水、糖尿病、腎病變或腎衰竭的情形,否則會有急性腎衰竭的併發症Ⅱ.超音波檢查:這是最不具侵襲性的檢查,許多以前必須要用X光攝影才能診斷的疾病,如今用超音波就可以正確診斷了,例如前述的「腎臟長水泡」的病人,其實只要沒有明顯的症狀,大部份是不會有任何併發症的Ⅲ.電腦斷層攝影:一般也是要打X光對比劑,對於腫瘤以及腎上腺疾病的診斷率較高Ⅳ.核磁共振
攝影:一般與電腦斷層攝影類似,但對於血管疾病的診斷率較高。
 此外尚有腎臟切片檢查,這是在病人有嚴重蛋白尿、腎病症候群、腎小球性血尿、不明原因的急、慢性腎衰竭等情形,而且用以上各種方法都無法診斷時,所必須採用的檢查方法,即病人在局部麻醉下,用針吸出腎臟的組織,而病人並無任何明顯的不舒服,至於腎臟檢體則進一步做光學、螢光及電子顯微鏡的腎臟病理檢查,才能診斷病人是有那一種腎小球腎炎或腎間質腎炎,也才能
對症下藥,因為很多治療腎臟病的藥,都多少有副作用的,因此只有在針對某些特殊的腎臟病才有使用的價值,也才不會造成不必要的副作用。
 總之,「五分靠症狀,五分靠檢查」,只有靠平常多注意及多檢查〈定期體檢〉,才能早期發現腎臟病,而對於各種腎臟病的檢查,則必須要了解其所代表的意義,才不會被別人「牽著鼻子走」而不自知。
---------------
小便怎麼有血?
郭美娟 賴永勳
 「哎喲!我的小便怎麼會有血?」這是許多人所共有的經驗。上至七、八十歲的老先生、老太太,下至小學生都可能。為什麼小便會有血?是不是紅色的小便就是血尿?
 首先,請大家看到紅色的小便千萬別驚慌,因為紅的小便不一定就是血。有許多食物及藥物都會影響尿液的顏色,如甜菜、抗結核藥物、某些瀉藥等。所以若尿液的顏色是紅的,別驚慌,先想一想,最近有沒有吃過一些特別的食物或藥物。
 若最近沒有吃過一些特別的食物或藥物,那就要好好的查看看為什麼會血尿。像這種外觀紅色之血尿我們稱為內眼性血尿。近來隨社會進步,民眾對健康問題愈重視,各種健康檢查常提供小便檢驗報告,於是有病人的檢驗數據記載尿中紅血球每每高倨鏡下幾個,這種肉眼看不出血尿,但尿中仍存在紅血球的血尿,我們稱之為「顯微鏡下血尿」。要了解血尿的原因之前,必須對我們的
泌尿系統有一個概括性的了解。我們的尿液是由腎臟製造,經由輸尿管送到膀胱,在膀胱內積存一定量時由尿道排泄出去,所以腎臟就好比是自來水廠,輸尿管為大水管,膀胱如水塔,尿道如由水塔送出的小水管。在整個系統的任一處出現問題都可能會有血尿。因此,若想知道為什麼小便有血,就好比在尋找家中自來水混濁的原因,可能是自來水廠、水塔、水管等,造成血尿原因很多
,並非只是腎臟或泌尿系統而已。
 以下就各器官造成的血尿做一說明。首先,腎臟的問題造成的血尿最有名的便是腎小球病變。大部份人在發生之初經常沒有其它的症狀,但若利用顯微鏡做仔細的觀察便可發現有紅血球變形的情形,其預後可好可壞。其次如腎結石、腎臟腫瘤、腎臟受傷〈如車禍〉、腎臟發炎、感染時亦可能,但以上的疾病,病人常有腰酸或腰痛。
 在輸尿管、膀胱及尿道方面,常見的原因是結石。輸尿管結石除血尿外,還會有厲害的腰痛,有的甚至會牽引到鼠谿部,那種疼痛可使平日勇敢的大男人受不了而在床上翻滾。膀胱結石則因石頭在膀胱內滾動,時而塞住洞口,時而離開,所以會有解尿中斷的情形。除了結石外,腫瘤、受傷、發炎均可能有血尿。
 如何區別以上三部位的血尿呢?可藉由尿液顏色變紅是在鮮尿的那一段發生當作參考。若只在解尿的前期產生血尿,則通常是前端的問題,如尿道炎等。若末期才產生,則是尿道末端的問題或膀胱頸腫瘤。倘若整個解尿過程均有血尿,則是膀胱以上的問題,如輸尿管結石及腎臟炎等。此外,常見於中性病人之泌尿道感染症,則病人解小便時會有灼熱感、疼痛、尿液中可能有血絲,這
也是血尿常見原因之一。
 除了泌尿系統的問題外,仍有一些疾病亦是值得注意的,如血小板缺乏或異常、凝血異常等。一般而言,當流血時,首先血小板先過去產生凝集,之後在凝血因子的幫忙下,使已凝集的血塊更形牢固。因此,若血小板缺乏、異常或凝血因子缺乏時容易流血及出血不止。此外血紅素尿、肌蛋白尿亦可能會有類似血尿的情形。
 總之,「小便有血」的原因很多,包括腎臟及泌尿道的問題,也可以是無關緊要的,但也可以是致命的,或演變成尿毒症等大問題的。其命運如何,則端看其原因為何。因此,若大家發現小便有血,千萬不要輕忽它,一定要請教腎臟科或泌尿科的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才可以得到適切的治療。
---------------
小便有泡沫是不是腎臟有病?
腎臟內科 張哲銘主治醫師
 隨便拿任何一天的任何一份報紙,翻到廣告版找一找,就看得到像「……小便混濁帶泡沫,尿流分叉,主因腎虛……」等字句;另外從很多廣播電台主持人和巡迴各地賣膏藥的「拳頭師父」的口中也可以聽到類似的文詞。一般民眾長久處在這些訊息的渲染之下,如果也曾經有過這些症候,難免會開始擔心自己的腎臟是不是有問題,再加上民眾們心目中對「洗腎」這種治療莫名的恐懼
,可能就促使民眾求助於各式醫療。事實上本院腎臟內科門診就常常有患者很擔心的問起:「我早上起床小便後,在馬桶內看見好多泡沫,要不要緊?」也有人問:「排尿到末段的時候,肉眼就可以看到有混濁,是不是腎臟快壞掉了?」
 就學理上來說,液體必須要有外力衝擊激盪才會形成泡沫,而且如果這液體裏含有越多溶質,所形成的泡沫表面張力就越大,泡沫也可以保持比較久不破裂消失。我們從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就看得到泡沫形成的實例。選一個吹著風的日子到海灘去,站在海浪恰恰可以浸到腳的地方,向下看往往就可以看到泡沫在腳邊消散;敲破一個雞蛋到碗裏攪拌,馬上出現多量泡沫,越用力越快攪
拌,泡沫越多越綿密。海水泡沫在幾秒內就消散無形,反之蛋的泡沫就持久不破,兩者差別就在雞蛋裏含有豐富蛋白質和脂質,形成的泡沫表面張力,所以可持久不破。
 正常人的尿液並不只是水而已,還包含各種含氮代謝廢物和身體不需要的多餘礦物質,所以正常尿中就已富含多量溶質。我們排尿時,都是從某一高度用力往下衝擊〈尤以男性站著排尿為最〉,本來就容易形成泡沫。早上剛起床時,因為經過一整晚的尿液濃縮,尿中溶質濃度很高,排尿時更加容易起泡,所以排尿有泡沫並不代表就有腎臟病。當然在真有腎臟病的患者尿液中,或者因
為有紅血球及白血球存在,或者有超過正常量的蛋白質和脂質,在排尿時容易形成表面張力大的泡沫;甚至在一些已經確定有腎衰竭的患者,排尿時並不會有泡沫出現。所以單看小便有無泡沫絕不足以判定有無腎臟病。
 既然小便帶泡沫可能是正常也可能有病,那又如何去區分呢?最簡單直接的方法是做個尿液分析,看尿液中是否帶有紅白血球,超量蛋白質和脂質,或者只是含有比較多的礦物質而已,當然如果能再配合血清尿素氮、肌酸酐值的測定,然後請專業醫師加以綜合判讀為最理想,而不需要看到小便泡沫就太驚慌,以至於輕信某些不恰當的醫藥資訊,甚至服下不知名的藥品補品,傷身又傷
神,那才不值得呢!
注册:,精华:,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23:08签到天数: 2 天连续签到: 1 天[LV.1]初来乍到
“XX人是很喜歡隨便吃藥的民族,例如濫用補藥、地攤藥、「健康食品」、減肥藥、止痛劑、類固醇、抗生素及不明來歷的藥品等”
LZ不如直接了当地说“中国人”得了。:cool:
注册:,精华:,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上的,那你楼上说的,不是楼主说的。
注册:,精华:,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23:08签到天数: 2 天连续签到: 1 天[LV.1]初来乍到
向LZ致歉!
不是LZ说的,是6楼说的(不过没什么原则问题)。
注册:,精华:,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8:27签到天数: 2 天连续签到: 2 天[LV.1]初来乍到
回复 #1 麻辣新娘 的帖子
尿液表面有油状物,与体内脂肪代谢或进食过多油腻食物有关,你可查一下尿常规。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糖尿病肾病能活多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