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中都存在有哪些“七大自然元素素”(即元素单质)矿物?

基本资料/自然元素矿物
自然元素矿物目前已知大约有40种以状态存在于中,这些元素以最还原的存在,不与氧,硫等阴离子结合,因此我们称之为"自然元素"。与其他矿物相比,自然元素矿物非常稀少,约占地壳质量的0.1%,但是它们非常重要,主要是由于它们在工业上的用途,可作为某些贵重金属(金,银)和的主要来源。根据元素的金属键性质,将自然元素分为: 、 自然、 自然非金属。
金属元素/自然元素矿物
&金素元素如金、银、铜。金素元素——自然铜
半金属元素/自然元素矿物
&半金属元素如砷和锑。
非金素元素/自然元素矿物
非金素元素——自然硫非金属元素如碳和硫。&&&&&
常见的自然元素矿物有哪些?/自然元素矿物
常见的自然元素矿物有:自然铜、自然金、自然铂、自然铋、自然硫、金刚石、石墨等。其鉴定特征如下:
常见的自然元素矿物及鉴定特征
& 自然元素矿物
&&& 鉴定特征
铜红色,表面常有黑色氧化膜,相对密度大(8.4~8.94),延展性强。溶于稀HNO3,加氨水后溶液呈天蓝色自然金
金黄色,强金属光泽,相对密度大(15.6~18.3),硬度低(2~3),富延展性,只溶于王水自然铂
锡白色,相对密度大(21.5),在空气中不氧化,普通酸中不溶解自然铋
银白色,一组完全解理,硬度2~2.5,相对密度9.7~9.83自然硫
硫黄色,金刚光泽,硬度低(1~2),性脆,易燃,易溶,有硫臭味金刚石
金刚光泽,硬度极高(10),晶形浑圆,显磷光
铁黑色至钢灰色,亮黑色条痕,一组,硬度1~2,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9次
参与编辑人数:5位
最近更新时间: 15:54:12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100篇 第一文库网
本文由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土木工程地质》课程复习题 土木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工程地质学 2、工程地质条件 答: 1.工程地质学工…
1.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或地形险峻、有较厚的松散岩土体、有较大范围的汇水区的地区,在强降雨、雪或者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2.抗压强度:岩体、土体在单向受压力作用破坏时,单向面积上所承受的荷载。 3.风…
工程地质学概论 绪 论 1、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地质学科,它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2、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
《工程地质学》复习题 2012年 一 名词解释(20分) 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岩体;建筑场地烈度;地基承载力;岩石;矿物;土体;地质构造;岩层产状;褶皱构造;断裂构造;节理;断层;岩石;岩体;软弱夹层;泥化夹层;岩体结构;土;土的…
第2章 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地球的构造 地壳(crust):由固体岩石构成,分硅铝层(花岗岩层)和硅镁层(玄武岩层)。 地幔(mantle):上地幔主要是硅氧,呈熔融状态,是岩浆的发源地;下地幔主要是铁镁氧化物和硫化物。 地核(core…
主要参考答案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4.5分,共27分): 1.岩石圈:地壳与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圈以上部分),都是由固态岩石组成 的,因而称岩石圈。 2.地温梯度:常温层之下,地温随深度增大而逐渐增加。深度每增加100m所 升高的温度,称地温梯度。 3…
一.名词解释 1. 活断层: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近期有过活动且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发生活动的断层(即潜在活断层)。 2. 砂土液化(振动液化):饱水砂土在地震、动力荷载或其它物理作用下,受到强烈振动而丧失抗剪强度,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致使地基失效…
绪论 1、工程地质学概念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门地质学科,它以地学学科的理论为基础,应用数学、力学的知识与成就和工程学科的技术与方法来解决与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有关的地质问题。 2、工程地质条件概…
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一、 绪论1、防灾是工程地质学的主要学习内容2、就土木工程而言,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地基稳定性问题、斜坡稳定性问题、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二、 地壳积极物质组成1. 地质作用的动力来源,一是有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内热;二是来…
1、浅表层地质环境(工程建筑物) 两者关系、适应性、矛盾转化、解决。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勘察、分析评价——阐明条件、解决问题——满足建筑物的设计、施工、使用2、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条件的综合。 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
1.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或地形险峻、有较厚的松散岩土体、有较大范围的汇水区的地区,在强降雨、雪或者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2.抗压强度:岩体、土体在单向受压力作用破坏时,单向面积上所承受的荷载。 3.风化…
1.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统称为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建筑场地及其邻近地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结构、水文地质、自然地质作用与现象等。 2.工程地质学:是介于地质学和工程学之间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它研究在工程设计、施工和营运的实施过程…
《工程地质学基础》 学年第一学期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工程地质学: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地质环 境问题,是工程科学和地质学相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 2) 地质工程(Geoengineerig):指以地质…
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 一、 绪论 1、防灾是工程地质学的主要学习内容 2、就土木工程而言,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 地基稳定性问题、斜坡稳定性问题、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 二、 地壳积极物质组成 1. 地质作用的动力来源,一是有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
1、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学:是介于地学与工程学之间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它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土: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大小悬殊的颗粒,在原地或经过不同的搬运方式,在各种地质环境中形成的堆积物。地质构造:构造变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
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 一、 绪论 2、就土木工程而言,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 地基稳定性问题、斜坡稳定性问题、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 二、 地壳积极物质组成 1. 地质作用的动力来源,一是有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内热;二是来自 太阳辐射热,以及地球…
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 一、 绪论 1、防灾是工程地质学的主要学习内容 2、就土木工程而言,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 地基稳定性问题、斜坡稳定性问题、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 二、 1. 2. 地壳积极物质组成 地质作用的动力来源,一是有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蜕…
工程地质学 1.21世纪重大工程地质问题 我国工程地质问题的地域差异性 东部:下降 西部:抬升 三大台阶: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东部丘陵与平原 2.我国工程地质问题的地域差异性 东部:1)软土、膨胀土残坡积土 2)深井采矿中软岩巷道变形与处…
1.RQD值:指大于10cm的岩心累计长度与钻孔进尺长度之比的百分率。 2.喀斯特: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地貌现象和水文地质现象的总称叫做喀斯特。 3.潜蚀(管涌):在渗流作用下单个土颗粒发生独立移动的现象。 4.流土(流沙):在岩渗流作用下一定体积的…
工程地质学复习重点资料 (填空题黑体字为须填空格) 绪论: 1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筑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 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工程地质学的研究目的在于查明建设地区或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分析、预测和评价可能存在和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9cfae5b75bd4370-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当前位置:
>>>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是()A.化学元素B.矿产C.矿物D.岩石-高一..
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是(&&&)A.化学元素B.矿产C.矿物D.岩石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C本题考查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壳是由岩石组成,岩层是由矿物组成。矿物是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是()A.化学元素B.矿产C.矿物D.岩石-高一..”主要考查你对&&地壳的物质组成和循环,内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地表形态的演化&&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循环内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地表形态的演化
地壳的物质组成:
地壳物质循环及图形变式
三大类岩石比较:
岩层形成顺序的判断方法:按岩石形成年龄判断---越古老的岩石形成的年代越早。在具层理构造、呈水平状态分布的沉积岩中,往往老岩在下,新岩在上。按岩浆活动状况判断---如果岩浆侵入某一岩层,则被侵入的岩层形成早于该岩浆岩。内力作用:1、定义:有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2、能源来源与分类:&&&& 地球内能→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太阳能、重力能等→外力作用。内、外力共同作用,内力是主导。&
3、表现形式&&& ①地壳运动(最主要形式):按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也称造山运动或褶皱运动。该种运动常常可以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以及巨型凹陷、岛弧、海沟等。垂直运动,又称升降运动、造陆运动,它使岩层表现为隆起和相邻区的下降,可形成高原、断块山及凹陷盆地和平原,还可引起海侵和海退,使海陆变迁。(全球以水平运动为主)&&& ②变质作用:是指先已存在的岩石受物理条件和化学条件变化的影响,改变其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成为一种新的岩石的转变过程。&&& ③岩浆活动:自岩浆的产生、上升到岩浆冷凝成岩的全过程称为岩浆活动。&&& (3)对地形的影响:形成高大的山脉、高原,使地表起伏。地质剖面图的判读与分析:判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地质图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通常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判读分析:1、看图例、比例尺。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看比例尺可以知道其缩小的程度。2、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是向斜还是背斜,地层有无缺失,各层是否含有化石,含什么化石,化石是什么地质年代形成的;有无断层,断层部位在什么地方;有无侵入岩,是什么时代侵入的,地质构造与矿产分布有什么关系等。以下图为例,图中A--D表示岩层,且岩层年龄A>B>C>D。情况一: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情况二: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
以下图为例,图中A--D表示岩层,且岩层年龄A>B>C>D:情况三: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①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②当时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③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情况四: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形成的。
以下图为例,图中A--D表示岩层,且岩层年龄A>B>C>D:情况五: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2、表现形式:&&& ①风化作用(最主要形式):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②侵蚀作用:岩石和矿物经由媒介如水、冰、风及重力等,引起其移动与瓦解。&&& ③搬运作用:地表和近地表的岩屑和溶解质等风化物被外营力搬往他处的过程,是自然界塑造地球表面的重要作用之一。&&& ④堆积作用:被搬运的物质因外力减弱或失去搬运能力,以及含溶解质的水溶液受蒸发或发生化学反应后出现的堆积作用积聚过程。3、对地表的影响:外力作用下的地表形态空间差异:1、外力作用与水分、温度、风力、生物等因素密切相关:1)湿润地区——流水是主要的外力作用方式,各种流水地貌普遍发育。2)干旱地区——风湿主要的外力作用形式,多形成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3)低纬地区——化学风化作用强烈,形成丹霞地貌、宏图丘陵地貌等。4)高纬和高山地区——物理风化比较明显,形成冰山和冰缘地貌,如冰斗、冰碛堤、石河、石海等。2、山区和平原地区地貌类型不同。1)高山地区——冰川作用强烈,形成多种冰川地貌。2)低山丘陵区——流水侵蚀地貌发育。3)平原地区——流水沉积地貌为主。3、岩性不同的地区,地表形态也有明显差异。1)柱状节理发育的玄武岩地区常形成陡崖和石柱。2)垂直节理发育的花岗岩地区常兴成陡峭的山峰。3)石灰岩分布地区,喀斯特地貌常见。4)黄土分布地区,易被侵蚀成沟谷、塬、墚、峁等地貌。外力作用下地表形态的时间演变:外力长期持续作用下,地表形态的发育往往有一个渐变的过程。如;黄土高原上的塬——墚——峁是流水侵蚀长期的结果。长三角面积的逐渐扩大,是泥沙沉积所致。外力作用的明显变化,也会深刻影响地貌的发育过程。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通常有两种方式。改变地貌发育条件,间接加速或延缓地貌变化过程。如,破坏植被加速地表侵蚀,而植树、种草则能降低侵蚀速度。2、直接塑造地貌形态,或干预地貌过程,改变地貌发育方向。如,丘陵地区修建梯田,减缓流水的侵蚀作用。人类活动既受到地表形态的影响,也在不断的改变地表形态,两者是相互关联的。
发现相似题
与“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是()A.化学元素B.矿产C.矿物D.岩石-高一..”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00313883492367248835516023723535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然元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