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耳朵和上半身很痒是耳朵老是痒怎么回事事

我身上、手上、脚上、耳朵背后都出了红疹,还很痒_百度宝宝知道我身上,耳朵里都得了许多湿疹,晚上睡觉也睡不好,去医院看了,配了艾洛松药膏,用了一段时间以后又发了,有办法能什么根除呢,在平时的饮食上有什么忌会呢?
湿疹(eczema)是以皮疹特征命名的一种最常见的皮肤病,小儿尤为多见,占相关信息初诊病例的10%-30%。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特点为多形性皮疹,渗出倾向,对称分布,易于复发和慢性化,自觉剧烈瘙痒。
病因及流行病学:                 
  病因较复杂,目前多认为系过敏性疾病,属第Ⅳ型变态反应。过敏原可来自外界,亦可来自机体内部。外界过敏原如化学药品、化妆品、染料、某些动物的毒素,蛋、鱼、虾、牛奶等异性蛋白以及某些花粉、尘埃等。内部过敏原如体内病灶,肠寄生虫病,某些代谢、内分泌或消化道功能失调以及人体本身某些组织在某些因子的影响下,其成份发生改变而形成自身抗体等。
  小儿尤为多见。
现代医学病理:                    
  湿疹患者多具有过敏性体质,有人发现过敏体质与遗传性IgA缺乏有一定关系。此外,当机体处于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等情况下,神经及内分泌系统发生一系列的相应变化,通过神经反射或内分泌影响使皮肤对各种刺激因子的易感性增高,有助于湿疹的发生。
中医学病因病机分析:            ...
湿疹(eczema)是以皮疹特征命名的一种最常见的皮肤病,小儿尤为多见,占相关信息初诊病例的10%-30%。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特点为多形性皮疹,渗出倾向,对称分布,易于复发和慢性化,自觉剧烈瘙痒。
病因及流行病学:                 
  病因较复杂,目前多认为系过敏性疾病,属第Ⅳ型变态反应。过敏原可来自外界,亦可来自机体内部。外界过敏原如化学药品、化妆品、染料、某些动物的毒素,蛋、鱼、虾、牛奶等异性蛋白以及某些花粉、尘埃等。内部过敏原如体内病灶,肠寄生虫病,某些代谢、内分泌或消化道功能失调以及人体本身某些组织在某些因子的影响下,其成份发生改变而形成自身抗体等。
  小儿尤为多见。
现代医学病理:                    
  湿疹患者多具有过敏性体质,有人发现过敏体质与遗传性IgA缺乏有一定关系。此外,当机体处于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等情况下,神经及内分泌系统发生一系列的相应变化,通过神经反射或内分泌影响使皮肤对各种刺激因子的易感性增高,有助于湿疹的发生。
中医学病因病机分析:                 
  本病常因饮食失节,嗜酒或过食辛辣腥发动风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使湿热内蕴,又外感风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充于腠理,浸淫肌肤发为本病。或因素体虚弱,脾为湿困,肌肤失养。或因湿热蕴久,耗伤阴血,化燥生风,而致血虚风燥,肌肤甲错。
临床表现:                       
  一、临床表现与分型
  湿疹可分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种:
  (一)急性湿疹
  1.皮损呈多形性,常循一定规序发生,开始为弥漫潮红,以后发展为丘疹、水疱、糜烂、渗液、结痂,常数种皮损同时并存。
  2.病变常为片状或弥漫性、无明显境界。可发于身体各部,而以头、面、四肢远端、阴囊多见。常对称发病,严重者可泛发全身。
  3.经过急剧,炎症明显,倾向湿润糜烂,如不发展为慢性,约2~3周可以痊愈,但常易反复发作。
  4.自觉灼热及剧烈瘙痒。
  (二)亚急性湿疹
  1.为介于急性与慢性湿疹间的阶段,常由于急性湿疹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使病程迁延所致。
  2.皮损较急性湿疹轻,以丘疹、结痂、鳞屑为主,仅有少量水疱及轻度糜烂。
  (三)慢性湿疹
  1.常由于急性和亚急性湿疹处理不当,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转变而来。多局限于某一部位,如手、小腿、肘窝、阴囊、女阴等处,境界明显,炎症不著。
  2.患处皮肤肥厚粗糙,嵴沟明显,呈苔藓样变。颜色为褐红或褐色,表面常附有糠皮状鳞屑,伴有抓痕,结痂及色素沉着。部分皮损上似可出现新的丘疹或水疱,抓破后有少量浆液渗出。发生于手足及关节部位者,常呈破裂或疣状,自觉疼痛影响活动。
  3.慢性病程,时轻时重,常反复呈急性或亚急性发作,尤以精神紧张时为甚。
  4.平时自觉症状不著,每当就寝前或精神紧张时出现剧烈瘙痒。
  二、几种特殊类型湿疹
  (一)钱币状湿疹
  1.好发于背及四肢伸侧。
  2.皮损呈散在约5分硬币大小,圆形红斑水疱,轻度糜烂和结痂等,边界较清楚,在进行期损害可稍扩大。
  3.大多呈慢经过,自觉剧烈瘙痒。
  (二)自体过敏性湿疹
  1.发病前某些部位皮肤如下肢、阴股部等处常患有湿疹。
  2.原发部位湿疹恶化后不久在身体其他部位即出现湿疹样损害。开始为炎性小丘疹,迅速变为群集的丘疱疹,以后融合成小的片状湿疹样损害。
  3.病变分布以四肢为主,其次为躯干及面部。
  4.瘙痒较剧,有烧灼感,可伴浅表淋巴结肿大,全身不适和低热。
  5.一般发作较急,可于1~2周内泛发全身原发病灶好转后,继发性皮疹可逐渐消退。病程迁延数周以上。
  三、传染性湿疹样皮炎
  1.常发于破溃的脓肿、窦道、溃疡、瘘管周围或女阴附近等常受分泌物刺激的部位。
  2.初起仅限于化脓性病灶周围,皮损潮红,边界清楚。有多数小疱、脓疱或毛囊炎,表面覆有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或痂皮。皮损可向周围扩大蔓延,有时周围出现1周即将剥脱的皮屑,其下常有积脓。附近淋巴结往往增大。
  3.具有自体接种传染的特点,搔抓可使皮损呈线状分布。
  4.自觉瘙痒但较一般湿疹为轻。
诊断:                         
  湿疹诊断标准:
  1.急性湿疹
  (1)急性发病,皮损由红斑、丘疹、水疱组成。集簇成片状,因搔抓常引起糜烂、渗出、结痂和化脓等改变,边缘不清,常呈对称分布。
  (2)剧痒。
  2.亚急性湿疹:急性病变炎症减轻、渗液减少后,病程迁延,皮损以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仅有少数丘疱疹和糜烂或有轻度浸润。
  3.慢性湿疹
  (1)可从急性湿疹反复发作而致或开始即呈慢性。
  (2)好发于面部、耳后、肘、腘窝、小腿、外阴和肛门等部位,伴剧痒。
  (3)皮损较局限,肥厚浸润显著,境界清楚,多有色素沉着。
  (4)病程慢性,常有急性发作。
  4.自家敏感性湿疹
  (1)发病前,在皮肤某部常有湿疹存在。
  (2)经7~10天后,全身突然发生多数散在丘疹,丘疱疹和小水疱,对称分布,并有同型反应。
  (3)原发病灶好转后,全身皮损也自然减轻、消退。
  (4)瘙痒剧烈
  5.传染性湿疹样皮炎
  (1)在发病部位附近有原发性化脓病灶。
  (2)皮损以化脓病灶为中心,向四周扩展,表现为红斑、水疱、脓疱、糜烂、结痂等。进展快,不对称,常沿搔抓方向成带状分布。
  [附]按湿疹发生部位分型,湿疹常发生于某一部位,临床表现也有一定的特异性,兹分述如下。
  1.耳部湿疹:多发生在耳后皱襞处,表现为红斑、渗液、有皲裂及结痂。有时带脂溢性。常两侧对称。
  2.乳房湿疹:多见于哺乳的妇女。乳头、乳晕及其周围呈棕红色皮损,边界清楚,糜烂,结痂,在乳头部皲裂、疼痛。肥胖妇女或垂乳者,常于乳房下皱褶处发生潮红或糜烂渗出。
  3.脐窝湿疹:脐窝处呈现鲜红或暗红色斑,表面湿润,有渗液及结痂,边界清楚,很少波及脐周皮肤。
  4.阴囊湿疹:急性发作时,阴囊皮肤水肿,潮湿或有糜烂,渗出,结痂。多数呈慢性,阴囊皮肤皱纹深阔,浸润肥厚,呈橘皮或核桃壳状,干燥,覆有鳞屑,色素加深,间或有部分色素脱失。自觉瘙痒剧烈。病程较长,常数月、数年不愈。
  5.女阴湿疹:大小阴唇及其附近皮肤浸润肥厚,境界清楚。较少发生红斑、糜烂、渗出。因剧烈瘙痒而经常搔抓,大阴唇皮肤可呈苔藓样变,有时可见部分色素脱失斑。
  6.肛门湿疹:肛周皮肤湿润潮红、糜烂,亦可散在少量丘疹,或肛门粘膜皱襞肥厚皲裂。奇痒难忍。
  7.手部湿疹:好发于掌面、手背,可侵及腕部和手指。常对称发生。掌面皮损为局限性浅红,黄褐色斑,上有较厚硬皮屑,易干燥皲裂。手背多为钱币状浸润肥厚的暗红斑,或为苔藓状斑片,覆有少量鳞屑。手指见少量丘疹、水疱。甲周皮肤肿胀潮红,甲板有上现象,甲板变厚不规则。自觉不同程度瘙痒。
  8.小腿湿疹:多发生于胫前或侧面,常对称分布。皮损多为局限性棕红色斑,有密集的丘疹或丘疱疹,破后有糜烂,渗出,结痂,日久则皮损变厚,色素沉着。自觉瘙痒。
鉴别诊断:                       
  一、接触性皮炎与急性湿疹鉴别
  1、接触性皮炎:病因主要为外界接触物,病因易追查。主要限于接触部位、暴露部位多见。皮疹多为单一形态,境态清楚,可有大疱,局部灼痒、疼痛、不适。病程短,去除原因后多易治愈。除非再接触,一般不复发。
  2、急性湿疹:主要为内因,病因复杂,常不易追查。无一定部位,常对称分布。皮疹为多形性,边界不清,无大疱,多为小疱,伴剧烈瘙痒。病程较长,易转为慢性。易于复发。
  二、神经性皮炎与慢性湿疹鉴别
  1、神经性皮炎:先有瘙痒、后发皮疹。皮损为圆形及多角形扁平丘疹形成苔癣样变,边缘常有散在扁平发亮的正常皮色丘疹,无小疱。颈、肘、膝、伸面及腹内侧多见。病程为慢性经过。
  2、慢性湿疹:常由急性转变而来。浸润肥厚,色素沉着,周围可有丘疱疹,破裂后糜烂渗出。多发于头面、四肢屈侧及外阴部。急性及慢性反复交替发作。
  三、手癣
  易与手湿疹相混淆,手癣多发生在手掌,常单侧发病,真菌检查阳性。
  四、脂溢性皮炎
  经过中可有湿疹样改变,但本病主要发生于头部、胸前、背部中央、腋窝、阴部等皮脂分泌较多的部位,常先自头部开始发病,向下蔓延,损害主要表现为黄红色或鲜红色斑,上覆有油腻性鳞屑或痂皮。
现代医学疗法:                     
  只有急性泛发性湿疹经多种治疗疗效不明显时才考虑短期选用皮质激素内服。外用药物主要为对症处理,根据不同病期表现选用溶液、洗剂、霜脂、糊剂或软膏等湿敷或外涂,常用的有硼酸、薄荷、樟脑、糠馏油、煤焦油、皮质激素等有收敛、止痒、消炎作用。除非有继发性感染,一般不需用抗生素治疗。
  一、治疗原则
  要使病人了解湿疹的发生原因,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去除一切可疑的致病因素,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洗烫、用力搔抓、过多的使用肥皂、不适当的外用药等。应避免过劳及精神紧张,避免辛、辣、腥、酸等食物。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继发感染。对于慢性泛发湿疹患者,必要时清除病灶,治疗全身性疾病。
  二、全身治疗
  1.抗组织胺药物:如扑尔敏4mg,3次/日,口服。赛庚啶2~4mg,3次/日,口服。息斯敏10mg,1次/日,口服等。
  2.镇静止痒剂:对有精神障碍或睡眠不佳者,可酌用氯丙嗪12.5~50mg,3次/日,口服。奋乃静8mg/日,分1~2次口服。眠尔通0.2~0.6g,3次/日,口服。10%水合氯醛5~10ml,用水稀释1~2倍,睡前半小时口服等。但应注意,上述药物本身亦偶有致敏作用,故用前应详细询问病史。
  3.钙剂:如10%葡萄糖酸钙针剂10ml,用等量葡萄糖溶液稀释后静脉缓慢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
  4.静脉封闭:0.25%普鲁卡因10~20m1加入维生素C1~2g,静脉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5.维生素类药物:如维生素C0.2g,1日3次。维生素B120mg,1日3次。维生素B620mg,1日3次等口服。
  6.皮质类固醇激素类:若皮损广泛,炎症急剧,按上述方法未能奏效者,方可考虑应用激素。如口服强的松5~20mg/次,3~4次/日。
  7.组织胺球蛋白:是由盐酸组织胺和丙种球蛋白混合后制成的注射剂。每2ml内含盐酸组织胺0.15~0.2mg,丙种球蛋白12mg。成人每3~4天皮下注射2ml,5岁以下儿童1ml,3~6次为1疗程。
  三、局部治疗
  1.急性期
  (1)在疾病初期仅有潮红、丘疹或少数小疱而无渗液,治宜缓和消炎,避免刺激,可选用湿敷或具有止痒作用的洗剂,常用2%~3%硼酸水湿敷,炉甘石洗剂或2%冰片,5%明矾炉甘石洗剂等。如仅有潮红者可酌用硼酸滑石粉1日多次频频撒扑。
  (2)水疱糜烂渗出明显者,宜收敛、消炎,以促进表皮恢复,可选用防腐收敛性药液作湿敷或罨包,常用的如复方硫酸酮溶液,2%~3%硼酸水,0.5%醋酸铅或醋酸铝溶液。轻度渗出者,可用氧化锌油外涂或氧化锌糊包扎。
  2.亚急性期:治疗原则为消炎、止痒、干燥、收敛,多选用氯化锌油剂,泥膏或乳剂为宜。可根据渗出糜烂的轻重,皮损浸润肥厚,瘙痒的程度而加入适当的收敛剂、角质促成剂及止痒剂,如3%黑豆馏油,2%冰片,5%黑豆馏油泥膏。
  3.慢性期:治疗原则为止痒,抑制表皮细胞增生,促进真皮炎症浸润吸收。可根据皮损肥厚,干燥程度而采用不同的浓度的焦油类(煤焦油、松馏油、糠馏油、黑豆馏油)软膏或糊剂。损害较薄或轻度糜烂渗出者,可用焦油糊剂,干燥肥厚者可用焦油软膏、焦油酊,常用浓度为5~10%,亦可在焦油制剂中加入一定浓度的其它角质溶解剂,如水杨酸或硫黄。对慢性肥厚性湿疹,可在焦油制剂中加入适当浓度的皮质激素,疗效更好。
  四、物理及放射疗法
  对慢性湿疹可采用浅层X线照射或用放射性同位素磷32和锶90治疗。一般放射量为80~100拉德,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总量一般不超过1000拉德,但非常肥厚的病损可用至1500拉德。亚急性湿疹有少量渗出者亦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治疗,其开始量以30拉德左右为好,待渗出消退后可逐渐增加,但最大量不应超过800拉德,一般总量为500~800拉德。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病初脾胃失健,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湿热内蕴,外越肌肤则疹色鲜红,浸淫流液,病久反复发作,阴血被耗。气血失和,化燥生风,肌肤失养,粗糙肥厚,缠绵难愈。总之,该病属湿热,血热,湿阻,血燥所引起。临床应根据患者的体质、脉证,选方用药,不可拘泥成方。
  本病的治疗,辨别皮疹的湿、热、风对于立法非常重要。皮损分布、颜色、性质的不同是湿疹辨证的依据,如皮疹分布在四肢伸面、背部的属阳;屈面、腹部属阴;头面、上肢及躯干上部的多属风;下肢及阴部的多属湿。同时结合脉、舌的变化加以全面分析,舌红为血分有热;苔黄腻为热在肝胆;苔白腻为湿阻脾胃;脉沉细则为血虚等等。
  1.湿热
  证候:本型相当于急性湿疹,皮损潮红,水疱,糜烂,流液,边界弥漫,剧烈瘙痒,伴胸闷纳呆,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苔薄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方药:龙胆泻肝汤、萆??渗湿汤合二妙丸加减。龙胆草10g,黄芩10g,丹皮15g,银花30g,连翘15g,苦参10g,苍术10g,萆??10g,黄柏10g,茵陈10g,生甘草6g。热盛加生石膏30g,白茅根30g;毒热盛时加大青叶30g;大便燥结加生大黄10g(后下)。
  2.血热
  证候:本型亦相当于急性湿疹,但渗液较少,皮损以红斑、丘疹、抓痕、血痂为主,瘙痒剧烈,常伴有口干舌红,脉细数。
  治法:清热凉血,佐以利湿。
  方药:鲜生地30g,丹皮10g,赤芍10g,白茅根30g,黄连6g,山栀子10g,地肤子10g,茜草15g,苦参10g,海桐皮15g,生甘草10g,车前草10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3.湿阻
  证候:多为亚急性湿疹,皮损色暗、淡红或不红,水疱不多,但液水浸淫,常伴有胃纳不香,面色萎黄,便溏溲少,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健脾除湿,养血润肤。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苍术15g,白术15g,猪苓15g,茯苓20g,山药15g,生苡仁30g,车前草1Og,泽泻15g,徐长卿30g,陈皮10g,茵陈10g,生甘草6g。胃纳不香者加藿香、佩兰;渗出多时加萆薢、苦参;有热象苔黄者去苍术加黄柏、滑石。
  4.血燥
  证候:本型相当于慢性湿疹,皮损肥厚角化破裂,或有抓痕血痂,反复发作,数年不愈,常有人体消瘦,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缓。
  治法:养血疏风,除湿润燥。
  方药:消风散或四物消风散加减。生地30g,白芍15g,当归10g,丹参20g,鸡血藤15g,白鲜皮10g,地肤子10g,萆藓10g,茯苓皮30g,蛇床子10g,生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1.除湿止痒药粉:炉甘石、赤石脂、熟石膏、滑石粉、枯矾各30g,冰片5g。将上药共研粉末装瓶备用。可直接扑撒患处,适用于湿疹急性期有糜烂渗出者。
  2.湿疹散:黄柏30g,冰片20g,青黛粉20g,苍术5g,白矾10g,石膏10Og。将黄柏、苍术洗净泥土及杂质,烤干后共细粉,白矾、石膏用火烧透后研成粉末。将青黛、冰片制成粉未,各药混后均匀过筛后装瓶备用。
  3.湿疹洗方:败酱草50g,苦参15g,蛇床子30g,川柏10g,明矾6g,马尾连10g,加水适量,煮沸20分钟约剩药液500~1000ml,即可用之熏洗患处,每日2次。对外阴湿疹效果尤佳。
  4.湿疹外敷方:马齿苋60g,黄柏20g,地榆15g,苦参10g,苍术15g,上药共加水1200ml,煎3遍混合备用,用4~8层的沙布或口罩垫于患处湿敷每日2次,每次15分钟。适用于急性湿疹。
  5.肛门湿疹方:牡蛎60g,苦参60g,黄柏60g,川椒30g,冰片15g,炉甘石1OOg。上药共研细粉,取适量撒布在伤湿止痛膏上,贴于肛门周围,每日1次,用后每晚去掉并用清水洗浴肛周。本方对肛门湿疹有良效。
  1.急性期
  (1)在疾病初期,仅有皮疹潮红、丘疱疹而无渗液,可用祛湿散或滑石粉30g,寒水石粉10g,冰片2g,混匀一日多次频频撒扑。若有渗液不多者,用三黄洗剂外擦,每日5~6次。
  (2)糜烂、水疱、渗出较多者可用马齿苋60g加水ml,煮沸15~20分钟,冷却后湿敷。或用黄柏,生地榆各30g加水2000ml,煮沸15~20分钟,冷却后湿敷。亦可用蒲公英、龙胆草、野菊花等各20g煎水待冷后湿敷。
  (3)糜烂、水疱、结痂时,用黄连袖或青黛散麻油调搽,1日3次。或祛湿散或三妙散用植物油或甘草油适量调匀处用,1日2~3次。
  2.亚急性期:
  一般用三黄洗剂或青黛散麻油调搽均可,或用祛湿散、新三妙散油调外用,每日3次。
  3.慢性期:
  ①青黛膏或皮脂膏外涂,每日2~3次。②青黛膏加热烘疗法,每日1次。③20%猫眼草膏合80%青黛膏,调匀外擦,每日2次。④烟熏法熏疗患部,每日1~2次。
针灸治疗推拿治疗:
  可针刺曲池、足三里、血海、委中等穴。耳针可取肺、肾上腺、神门、内分泌等穴。
疗效及预后:                      
  1.治愈:皮疹消退,仅遗留色素改变,不痒,随访观察2年未再复发。
  2.好转:皮疹和炎症明显消退,痒减轻。
预防:                         
  去除一切可疑的致病因素,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洗烫、用力搔抓、过多的使用肥皂、不适当的外用药等。应避免过劳及精神紧张,避免辛、辣、腥、酸等食物。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继发感染。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五倍子30克
制用法:加水500毫升,煎煮1小时,去渣浓缩成50毫升,冷却后加甘油5 毫升。外敷患处,每日3次。
适应症:急性湿疹
方剂2
白鲜皮、当归、苦参、黄柏、威灵仙、秦艽各15克,何首乌、乌梢蛇各30克,蛇床子8克,白花蛇1条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药渣煎水熏洗患处。一般3-6剂可见效。
适应症:湿疹
葱白500克,猪肠2...
相关信息共38方
五倍子30克
制用法:加水500毫升,煎煮1小时,去渣浓缩成50毫升,冷却后加甘油5 毫升。外敷患处,每日3次。
适应症:急性湿疹
方剂2
白鲜皮、当归、苦参、黄柏、威灵仙、秦艽各15克,何首乌、乌梢蛇各30克,蛇床子8克,白花蛇1条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药渣煎水熏洗患处。一般3-6剂可见效。
适应症:湿疹
葱白500克,猪肠200克,砂糖75克
制用法:将葱白、猪肠洗净,和砂糖一块放入锅内,加香油炒拌4分钟左右,再加水适量,盛于碗中蒸熟。汤和食物一块
适应症:慢性湿疹
龙胆草、黄芩各10克,生地、六一散(包煎)各15克,地肤子、白鲜皮、木通各9克,车前草30克
制用法:水煎内服。同时外用青黛15克,海螵蛸30克,煅石膏120克,冰片3克,共研细末,麻油调敷患处。
适应症:急性湿疹
苦参30克,苍耳子15克,花椒12克,食盐10克
制用法:煎汤。熏洗患处。
适应症:湿疹
滑石粉6克,轻粉、冰片各3克
制用法:共研细末,香油调成糊状。涂抹患处,每日3次。
适应症:阴囊湿疹
金银花、连翘、茵陈各15克,黄柏、栀子各10克,苦参、白鲜皮各12克,生厂膏、车前草各30克
制用法:水煎内服。用马齿苋、仙柏叶、地榆各60克。枯矾30克,煎汤外洗患处。
适应症:急性湿疹
赤芍、当归、泽泻、茯苓各9克,苍术、白术、厚朴、橘皮各6克,桂枝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慢性湿疹
当归、川芎、荆芥、蛇床子、苍术、黄柏各9克,赤芍、地肤子、白鲜皮、苦参各15克,连翘12克,金银花、蒲公英各24克,土茯苓30克,甘草6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急性湿疹
土茯苓30克,花椒15克,猪大肠1副
制用法:炖汤服之。
适应症:顽固性湿疹
青黛、炉甘石、滑石各10克,冰片2克
制用法:共研细末,麻油调。抹患处。
适应症:急性湿疹
吴茱萸12克
制用法: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敷患处。
适应症:湿疹
生蒲黄粉适量
制用法:生蒲黄过筛,筛去杂质,研粉。将药粉直接撒在患处,渗液湿透药粉时,再继续撒药。再用药时,不要将原来
适应症:湿疹
海螵蛸、炮山甲各18克,梅片1克
制用法:共研细末,装瓶备用。将药末撒在患处。
适应症:湿疹
蚕豆皮适量
制用法:焙黄,研极细面,香油调。外敷,每日换药1次,数日可愈。
适应症:湿疹
蜈蚣3条
制用法:焙干研末,用猪胆汁调。敷患处。
适应症:顽固性湿疹
青黛6克,黄柏末、烟胶各60克
制用法:共研细末,加凡士林500克调成浊膏。外搽患处。
适应症:慢性湿疹
苦参面60克,丹士林240克
制用法:调匀成膏。外敷患处。
适应症:亚急性湿疹
南瓜蒂1个,麻油适量
制用法:将南瓜蒂烧灰存性,研末,麻油调匀。外敷患处,每日2次。
适应症:阴囊湿疹
野菊花60-100克
制用法:加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温洗患处,每日3次。
适应症:阴囊湿疹
煅蛤粉5克,樟丹7克,冰片2克
制用法:研为细粉,用液体石蜡调成药膏。用时先用1:1000新洁而灭清洗患部后,再将药膏涂于患部,表面覆盖纱布,
适应症:阴囊湿疹
方剂22
荆芥、防风各6克,生地、当归、乌药、刺蒺藜、白鲜皮各12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湿疹
煅龙骨、透骨草、黄柏、花椒、苍术、地骨皮、羌活各9克
制用法:煎液熏洗患处,数次即愈。
适应症:阴部湿疹
黄柏6克,丹皮炭、陈皮炭各3克,冰片1.5克,蛋黄油适量
制用法:前四味研末,用蛋黄油调成糊状。外涂患处,每日3次。
适应症:湿疹
当归、苦参、僵蚕、紫荆皮、白术各15克,白芍、地肤子各20克,丹皮、蝉衣各10克,生地12克,生黄芪30克,全蝎3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慢性湿疹
五倍子、蛇床子各30克,紫草、土槿皮、白鲜皮各15克,黄柏、赤石脂各10克,生甘草6克
制用法:煎液。熏洗患处,每日2次。
适应症:顽固性肛门湿疹
麻黄、杏仁、生姜各9克,连翘15克,桑白皮、大青叶、赤小豆、地肤子各30克,大枣6枚,甘草3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瘙痒剧烈加徐长卿、白鲜皮;药疹加甘草30 克,赤小豆60克。
适应症:急性湿疹样皮炎
土 茯苓50克,薏苡仁40克,银花25克,生地20克,甘草10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湿疹继发感染
冬瓜皮、薏苡仁各30克,车前草15克
制用法:共煮。饮汤食米,连用7-10剂。
适应症:湿疹脾虚湿盛证
桑椹、百合各30克,大枣10枚,青果9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10-15 剂。
适应症:湿疹血虚风燥证
乌蛇15克,蝉衣、蜂房各6克,连翘、荆芥、防风、瓜蒌壳、白鲜皮各9克,银花藤、千里光、鱼腥草各30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湿疹风热犯肺证
方剂32
乌蛇、牛耳大黄各15克,蝉衣6克,丹皮、赤芍各9克,千里光、虎耳草各30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湿疹风邪热毒证
穿心莲12克,黄连、雄黄各9克,枯矾、煅石膏各20克,冰片3克
制用法:共研粉末,调成50%凡士林软膏。每日3-4次,外搽患处。
适应症:慢性湿疹
煅石膏60克,白及30克,密陀僧20克,轻粉18克,枯矾、蛇床子各15克
制用法:共研粉末,用凡士林调成50%软膏。外搽患处。
适应症:湿疹湿热证
地肤子、蛇床子、苦参、黄芩、百部、花椒、明矾、黄柏、金银花各15克
制用法:将上药用纱布包好,水煎,洗患处。
适应症:湿疹、外阴瘙痒
松香、白矾各15克
制用法:共研末,香油调匀。搽涂患处。
适应症:湿疹血虚证
当归、川芎、白术、苍术、黄柏、防风各9克,赤芍、蛇床子各12克,蒸首乌、云苓、地肤子各15克,生苡仁30克,甘草6克
制用法:水煎服。随证加减。
适应症:慢性湿疹
大活蚌1个
制用法:连肉烧炭,研细末,加冰片少许,研匀。外搽,或用猪油、香油调搽。
你的外耳道如果是湿疹已经确诊了!我建议你还是外用“哌瑞松乳膏”,内服“天图”。具体用法:1.哌瑞松乳膏的用法:备生理盐水一瓶,消毒棉签若干。先用棉签醮生理盐水,...
用金银花 菊花 甘草煮水喝就好了~~
我也经常长,用维肤膏挺好的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南方人,我在南方的时候经常长,到北方后就好多了据说是因为体内有 湿毒(中医说法)所以除了外部用药,还得内部调理,记住,...
疾病治疗一般治疗  (一)应尽可能的寻找患者发病或诱发加重的原因,详细了解病史、工作环境、生活习惯、思想情绪等;作过敏原检查,如皮肤点刺试验或皮内试验、特异性I...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分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急性期具渗出倾向,慢性期则浸润、肥厚,有些病人直接表现为慢性湿疹。皮损具有多形性、对称...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分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急性期具渗出倾向,慢性期则浸润、肥厚,有些病人直接表现为慢性湿疹。皮损具有多形性、对称...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分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急性期具渗出倾向,慢性期则浸润、肥厚,有些病人直接表现为慢性湿疹。皮损具有多形性、对称...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分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急性期具渗出倾向,慢性期则浸润、肥厚,有些病人直接表现为慢性湿疹。皮损具有多形性、对称...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耳朵痒是怎么回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