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的形成模拟实验z

风的形成原理是什么
本回答由达人推荐文章录入:bgs&&&&责任编辑:bgs&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20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推荐视频 ()
衡水市第二中学(衡水外国语学校) 版权所有地址:衡水市问津北街98号(东校区) 衡水市新华西路256号(西校区)邮编:053000电话: 2817707 传真: E-mail:(本邮箱不接收应聘信息)冀ICP备号当前位置: >>
八年级科学
1.5水的浮力(二)――物体浮沉条件(1)当 F 浮&G 时,根据力和运动的关系,可知物体将 ,当部分体积露出液面时, 排开体积减小,受到浮力减小,最后 F 浮=G,物体处于 状态。 (2)当 F 浮=G 时,由于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 状态,此时物体可以停留在 液体内部任一位置。 (3)当 F 浮&G 时,物体将
,最后物体与容器底接触,物体受浮力、重力和支持力 三个力作用静止。 2.对于实心物体,还可以利用密度判断沉浮 (1) 时,上浮,最后漂浮; (2) 时,悬浮; (3) 时,下沉。 3 3 3 [例 1] 有一体积是 2 分米 、 密度是 0.6×10 千克/米 的木块, 用绳子将它拴在水池 底部的钩子上,如图 1―26 所示。如果绳子断了,木块就上浮到水面。问:(1)木块在上浮过程(未露出水面)中,受到浮力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 (2)木块漂浮在水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多大? [课内练习] 1.一只实心球浸没在水中,则实心球 ( ) A.一定下沉 B.一定上浮 C.一定悬浮 D.都有可能 2.一只实心球恰好能悬浮于酒精中(ρ 酒精=0.8×103 千克/米 3),把此球浸没于水 中,则 ( ) A. 一定下沉 D.一定上浮 C.悬浮 D.都有可能 3.一块马铃薯恰好能悬浮在某一浓度的盐水中,如果将这块马铃薯切成大小不等的两 块,仍放到这一盐水中,则 ( ) A. 大的一块下沉,小的一块漂浮 B.两块都下沉 C.两块都上浮 D.两块都悬浮 4.某物体的质量为 100 克,当把它放进盛满水的容器中时,溢出 50 毫升的水,则此物 体 ( ) A.浮在水面上 B.沉到容器底部 C.悬浮在水中 D.无法判断 5.放在水中的一只鸡蛋,由于鸡蛋受到的 力大于 力,鸡蛋下沉。如果要使 鸡蛋能浮起来,可以 ,从而增加 。 6.等重的实心铜块和铅块,它们的质量之比是 ,体积之比为 。投入水中, 3 受到的浮力之比是 ;投入水银中,受到的浮力之比是 。(ρ 铜=8.9×10 3 3 3 千克/米 ,ρ 铅=11.3×10 千克/米 ) 7.一木块浮在密度为ρ 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 F,若将它投入到密度为 2ρ 的另一液 体中,稳定后,木块受到浮力 F' ,则 F 和 F'的关系为 ( ) A.F'=2F B.F'=F C.F&F'&2F D.都有可能 8.把体积相同的实心铝球与铜球浸在水银里,当它们静止时 ( ) A.铝球受的浮力大 B.铜球受的浮力大 C.两球受的浮力一样大 D.无法比较 9.质量为 270 克的铝球悬浮于水中,求: (1)球受到的浮力应是多少;(2)球的体积应是多少;(3)球中间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ρ 铝=2.7×103 千克/米 3 g=10 牛/千克)10.如图 l 一 28 所示,A、B 是体积相同的木块和铁块,当同时将它们的绳子剪断后,在 木块上浮未露出水面和铁块下沉未到底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A.木块所受的浮力增大,铁块所受的浮力减小 B.木块所受的浮力减小,铁块所受的浮力增大 C. 木块所受的浮力增大,铁块所受的浮力不变 D.木块所受的浮力不变,铁块所受的浮力也不变 11.甲、乙两只小球的质量、体积都相同,把它们分别浸在 A、B 两种不同的液体中,静止 状态如图 1―29 所示。若它们受到的浮力是 F 甲与 F 乙,两种液体的密度为ρ A 与ρ B,则 ( C )A.F 甲&F 乙,ρ A&ρ B C. F 甲=F 乙,ρ A&ρBB.F 甲&F 乙,ρ A&ρ B D.F 甲=F 乙,ρ A&ρ B1.5水的浮力(三)――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将橡皮泥捏成碗状再放在水面一、将一块橡皮泥放在水面上,可观察到橡皮泥 上,又可观察到橡皮泥将 。 1.轮船: 。 其大小通常用排水量表示。 排水量是轮船装满货物后排开水的质量, 即为轮船满载时受 到水的浮力,排水量可用吃水线来表示。 2.潜水艇。 潜水艇的浮沉原理是靠改变 来实现的。需下沉时,水舱内充水,到 G&F 浮;当 G=F 浮时,能停在任何位置(悬浮);需上浮时,用压缩空气将水排出,到 G&F 浮。 [思考] 你知道生活在水中的鱼靠什么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它的原理是否跟潜水艇一 样? 二、密度计 1.用途: 。 2.工作原理: 。 3.刻度值的特点: (1) ; (2) 。 [典型例题解析] 3 [例 1] 一艘质量为 1500 吨的轮船,装上 5×10 吨货物后刚好满载,它此时受到的浮 力和轮船的排水量分别是 ( ) 3 3 A.1.47×10 牛,1500 吨 B.3.43×10 牛,3500 吨 3 3 C.4.9×10 牛,5000 吨 D.6.37×10 牛,6500 吨 [例 2] 用同一支密度计测甲、乙、丙三种液体的密度,如图 1―3l 所示,则甲、乙、 丙三种液体的密度及密度计在三种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关系如何?[课内练习] 1.潜水艇完全潜入水中,再继续下潜时 ( ) A.浮力不变,压强变大 B.浮力变大,压强变大 C.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D.浮力不变,压强变小 2.一艘轮船从长江驶入东海,轮船受到的浮力 排出液体的体积 。 3 3 3.一实心物体放到水中受到浮力为 9 牛, 将该物体放入密度为 0.8×10 千克/米 的酒 精中,受到浮力为 8 牛,则实心物体的密度大小范围为 ( ) 3 3 3 3 3 3 A.ρ 物&1.0×10 千克/米 B.0.8×10 千克/米 &ρ 物&1.0×10 千克/米 3 3 C.ρ 物&0.8×10 千克/米 D.无法确定 4.如图 l 一 33 所示是用同一密度计测定甲、乙两种不同液体的密度的实验装置,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液体对密度计的浮力大些 B.甲、乙两液体对密度计的浮力相等 C.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D.甲液体的密度等于乙液体的密度 5.如图 1―34,容器中水面上漂浮着一只空碗,水底沉着一只土豆。若将土豆取出放入 碗中(碗仍能漂浮在水面),则水面高度将 (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条件不足,难以判断 6.有木球、铁球和铜球(ρ 木&ρ 铁&ρ 铜)静止在水中时的位置,如图 1―35 所示,则可以确定 肯定是空心的是 ( )A.木球 B.铁球 C. 铜球 D.都是空心 7.均匀的正方体木块放入水中处于漂浮状态,现将露出水面部分切去,则剩余部分木块将 ( ) A.将上浮一点 B.将下沉一点 C. 仍不动 D.无法判断第 12 课时 1.6 学习目标1.掌握溶液的概念,能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2.了解溶液的组成,学会分析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3.了解水及其他常见的溶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课堂学习设计[科学探究] 一、溶液 [实验] 1.深紫色的高锰酸钾晶体放入水中,你能看到什么? 将高锰酸钾晶体放入水中, 可以看到沉在杯底部的高锰酸钾晶体周围出现一圈紫红色液 体,紫红色慢慢扩大,隔了一段时间,杯中的液体变为均一透明的紫红色。 [思考] 可以用什么办法使上面实验中的高锰酸钾溶解得快些? ①可以用热水;②加热;③玻璃棒搅拌;④晶体研成粉末等。 2.紫色碘放到盛有酒精的烧杯里,你又能看到什么? 可以看到加入的碘很快溶解,液体变成橙色(或棕色)。 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高锰酸钾能溶解在水中,碘能溶解在酒精中。 1.溶质、溶剂和溶液。 (1) 被溶解 的物质称为溶质; (2) 能溶解其他物质 的物质称为溶剂; (3) 溶解后所得到 的物质叫溶液。 2.溶液的特征。 溶液是一种 均一 、 稳定 的 混合物 。 (1)均一是指溶液内部各处性质 相同 ; (2)稳定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 (3)溶液由 溶质 和 溶剂 组成,故是混合物 。 3.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定。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溶质是 固体、气体 ,溶剂是 液体 ; (2)两种液体互溶时,一般情况下量多者为溶剂,量少者为 溶质 ;但有水时,不论 水的多少,水是 溶剂 。 4.水是最常见的、也是较好的溶剂。日常生活中除水外,常用的溶剂有酒精、汽油、丙 酮等。 [思考] 1.果汁能溶于水中,果汁是溶质吗? [答] 不是。 2.河水可以养鱼,说明河水中溶解了什么物质?它是溶质吗? [答] 鱼要呼吸,说明水中溶有氧气。氧气是溶质。 二、悬浊液、乳浊液 1.悬浊液是 固体小颗粒 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又叫 悬浮液 ,如 泥水 就是悬浊液。 2.乳浊液是 小液滴 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又叫 乳状液 , 如 牛奶 就是乳 浊液。 3.悬浊液和乳浊液合称浊液,它们的特点是不均一、不稳定。 三、溶液与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 名称 特征 形成过程 溶液 固、液、气 溶解在液 体中 稳定 均一 直 径 &1 纳 米 悬浊液 固体颗粒分散 在液体中 不稳定 不均一,下沉 半径& 0.1 微米 乳浊液 小液滴分散在 液体里 不稳定 不均一,上浮 半径& 0.1 微米稳定性 长期放置(均 一性) 粒子大小 (1 微米=1 1 毫米,1 纳米= 微米) [课内练习] 1.溶液是由 溶质 和 溶剂 组成的。故溶液的质量等于 溶质和溶剂质量 之和。 溶液的体积 小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溶质和溶剂体积之和,这是因为 分 、 子间存在着间隔 。 2.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相同点是 ( D ) A.都是浑浊的 B.都是均一的 C. 都是稳定的 D.都是混合物 3.溶液区别于悬浊液、乳浊液的根本之处是 ( B ) A. 溶液五色透明 B.溶液稳定、均一 C. 溶液可能有颜色 D.溶液没有气味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 ,错的打“×” 。 (1)不同的物质分散在水里,结果是不一样的。 ( √ ) (2)泥水是一种溶液,其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 × ) (3)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剂。 ( × ) (4)生产和科学实验里,常用的是水溶液,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 √ ) (5)动植物所需的养料必须成为溶液状态后才能被吸收。 ( √ ) 5.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 D ) A.黄河浑浊水 B.植物油和水混合形成的混合物 C. 液态氧 D.酒精溶于水所得的混合物 [课时小结] 重点:1.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2.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 3.溶液的特征。 4.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 5.溶液和浊液的区分。 难点:1.溶液的概念和特征。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课外同步训练[基础过关]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溶液久置后,其中各成分不会自动分离 B.溶液是由固体溶于水后形成的混合物 C. 溶液是一种混合物,所以混合物都是溶液 D.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2.一杯食盐水在温度保持不变时, 敞口放置较长时间,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食盐会慢慢沉到杯底 B.杯中食盐水一定下部分较浓,上部分较淡 C.食盐既不沉到杯底,更不会上浮到液面上 D.上述说法都是错误的 3.现有一组物质:海水、盐酸、酒精溶液,下列物质中,可以和这组物质归为同一类的 是 ( C ) A. 冰水 B.泥水 C. 氨水 D.原油 4.将溶质和溶剂填入相应的表格中。 溶液 溶质 溶剂碘酒 碘 酒精酒精的水 溶液 酒精 水蔗糖水 蔗糖 水氢氧化钠 溶液 氢氧化钠 水硫酸铜溶 液 硫酸铜 水5.将少量的①菜油②醋③味精④胡椒粉⑤面粉分别加入水中, 振荡后, 其中 ④⑤ 形 成悬浊液, ① 形成乳浊液, ②③ 形成溶液。(填编号) 6.某液体如果是溶液,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B ) A.一种固体物质分散在一种液体里 B.至少有两种物质存在,并形成一个均一、稳定的体系 C 长时间放置不会有固体物质析出 D.只能是两种物质相混合 [深化提高] 7.某温度下,将 40 克食盐放到 100 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溶解掉 36 克食盐,得到 136 克食盐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食盐水中溶质是 食盐 ,溶剂是 水 ; (2)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36 克,溶剂质量为 100 克; (3)将上述溶液等分为四份, 则每一份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9 克, 溶剂质量为 25 克。 8.有时衣服上不小心沾上油污,而用水却不易将它洗掉,用汽油洗却很容易洗去油污。 这是为什么?请分析原因。 [答] 这是由于油污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而易溶解在汽油中。 一种物质能否用水将其洗 去,考虑到的就是能否溶于水。 9.按下列要求各举出一个实例。 (1)溶质是液体,溶剂是水: 白酒等 ; (2)溶质是固体,溶剂是水: 食盐水等 ; (3)溶质是固体,溶剂是酒精: 碘酒等 ; (4)溶质是气体,溶剂是液体: 氨水等 。 10.小李同学买了一瓶雪碧,他看到雪碧瓶外说明中写着:体积 350 毫升;配料:蔗糖、 柠檬酸、香料、苯甲酸钾、蒸馏水、碳酸;生产日期:2004 年 5 月 6 日;保质期:6 个月。 小李同学马上联系科学上学过的知识, 说出许多与科学有关的知识。 你能吗?请说说看, 也可以与同学讨论,合作交流。 [答] 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来回答: (1)雪碧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2)它是一种溶液,其中的蔗糖、柠檬酸、香料、苯甲酸钾、碳酸都是溶质,溶剂是水; (3)打开瓶盖,看到有气泡产生; (4)喝时有甜味; (5)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味道会变淡。第 13 课时 1.7 学习目标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涵义。 2.了解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溶液浓稀的区别和联系。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一) 3.通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相互转化的学习, 使学生接受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量 变可以引起质变的科学观点。课堂学习设计[课前练习] 1.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1)高锰酸钾溶液,溶质是 高锰酸钾 ,溶剂是 水 ; (2)碘酒溶液,溶质是 碘 ,溶剂是 酒精 ; (3)食盐水,溶质是 食盐 ,溶剂是 水 ; (4)油脂的汽油溶液,溶质是 油脂 ,溶剂是 汽油 。 2.溶液和浊液的根本区别是溶液具有 均― 性和 稳定 性。 3.将一些泥沙放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得到的体系中溶质是泥沙,溶剂是水。这种说 法对不对?为什么? [答]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泥沙不能溶解在水中, 将泥沙放入水中得到的是悬浊液, 而不是溶液, 而溶质和溶剂是相对溶液而言的, 即悬浊液中是不能讲溶质和溶剂或溶质溶剂 是什么。 [科学探究] [实验] 在烧杯中加约 20 毫升水,用酒精灯加热约至 70℃,往烧杯中加硫酸铜晶体, 每次加一匙,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结果看到加到一定时间 硫酸铜晶体不能再溶解了 。 [讨论] 上述实验说明什么问题?能得出什么结论? 上述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可以说明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溶解物质的能力是有限的, 即溶解可以达到一个最大值。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涵义:在一定 温度 下,在一定量的 溶剂 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 这种溶质的 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 不饱和 溶液。 2.在描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时候,一定要强调: (1) 一定温度 ; (2) 一定量的溶剂 ; (3) 某种溶质 。 [讨论] 为什么要强调上述条件?你能设计实验来说明这一问题吗? 强调一定量的溶剂,可以在上述烧杯中再加水,原来不能溶解的又能继续溶解;强调一 定的,温度,可以给上述烧杯再加热,原来不能溶解的又溶解了,说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 液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加硫酸铜晶体不能再溶解, 如果再加少量食盐还会继续溶 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的相互转化。(对大多数固体物质而言) ①加溶质加溶质②蒸 ③降温 ?? ? ? ? ? ? ? ? ? ? ? ? ?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 ? ? ? ? ? ? ? ? ? ? ? ①加溶剂②升温 二、浓溶液和稀溶液 1.人们常把 溶有较多溶质 的溶液称为浓溶液, 溶有较少溶质 的溶液称为稀溶 液。 2.溶液的浓和稀是溶质在溶液中含量的多少,它与温度的变化、溶剂量的多少无关,不 受条件的限制。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则是指溶质的溶解是否达到最大程度, 要受温度和溶 剂量两个条件的制约。那么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间的关系如何呢? [实验] 在两支试管中各盛约 10 毫升的水, 分别加人 10 克蔗糖和 0.2 克熟石灰, 可以 看到蔗糖在水中全部溶解(浓度较大)却未达到饱和,而熟石灰却溶解极少(浑浊)已达到饱 和。 从实验中可以得出溶液的浓稀和是否饱和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它们间的关系是: (1)浓溶液 不一定 是饱和溶液,稀溶液 不一定 是不饱和溶液; (2)对于同一种溶质和溶剂的溶液来说,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一定 比不饱和溶 液浓一些。 [课内练习]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肯定是较浓的溶液 C. 饱和溶液肯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一些 D.在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2.要使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一定可行的方法是 ( D ) A.增大压强 B.降低温度 C.升高温度 D.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 3.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你能用什么方法使其成为饱和溶液? [答] 要使一瓶接近饱和的硫酸铜溶液成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 ①加溶质硫酸铜晶体; ②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蒸发溶剂水; ③降低适当的温度。 [课时小结] 重点: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涵义。 2.饱和(不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的关系。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的转化。 难点: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理解。课外同步训练[基础过关] 1.现有一杯底部尚有少量未溶解的硝酸钾溶液, 在给烧杯加热或加水的条件下, 原来未 溶解的硝酸钾 继续 溶解,这时溶液由 饱和变为 不饱和 。这说明,在改变条件的情 况下, 饱和 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可以相互转化。 因此我们在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的涵义时,应强调 一定温度 和 一定量溶剂两个条件,否则就会失去意义。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溶液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某温度下,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任何溶质 C. 某温度下,从一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取出一半,则这半杯溶液仍是硝酸钾的饱和 溶液 D.有一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3.下列方法中,可用来检验某种溶质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 D ) A.将溶液适当加热 B.将溶液适当冷却 C.再加少量溶剂 D.添加溶液的溶质 4.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某固体溶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一定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C.析出晶体后的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还是饱和的 D.某溶液冷却到一定温度,能析出晶体,就可证明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深化提高] 5.一定温度下, 欲使一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分别采取下列措施:①降低温度; ②升高温度;③增加溶剂;④增加溶质。其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 ( B ) A.只有① B.只有④ C.①④ D.③④ 6.实验室现有相同体积且无污染的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各一瓶, 你能将他们区别出来吗? 请设计你的实验方案。 [答] 区别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的方法很多, 根据学过的知识可以设计以下一些实验方 案: 方案一:尝一下味道,咸味的是食盐水,无味的是蒸馏水; 方案二:测密度,或比较同体积液体的质量大小或同质量液体体积的多少,因为食盐水 的密度比蒸馏水的密度要大; 方案三:加少量食盐,观察食盐是否能够溶解,能溶解者为蒸馏水,不能溶解者为饱和 食盐水; 方案四:测液体的沸点(盐水沸点比水要高)或测液体的凝固点(盐水的凝固点比水要 低); 方案五:加热蒸发,有固体析出者为食盐水,不能析出固体者为蒸馏水。第 14 课时 1.7 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溶解性的涵义。 2.理解溶解度的涵义。 3.了解物质溶解性等级分类。 4.了解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5.了解溶解度曲线及意义。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二)课堂学习设计[课前练习] 1.在 一定的温度 下, 在 一定量 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 饱和 溶液,还能再溶解 某种溶质 的溶液叫 不饱和 溶液。饱和溶液不一定是 浓 溶液, 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 稀 溶液。 同一温度下, 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 要 浓一些 。 2.某同学取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进行如下实验,请完成下表。 改变条件 A.加溶质 B.蒸发溶 剂 C.降低温 度 [科学探究] 实验操作 直到不能溶 解为止 恒温蒸发水 直至有晶体 析出 用冰块冷却 观察到的现象 试管底部有固 体不能溶解 试管底部有固 体析出 试管底部有固 体析出 都变成了 饱和溶液 结论 一、溶解性 1.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大小叫溶解性。溶解性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一般地, 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 解能力也是不同的。可见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里的溶解能力的大小主要是由 溶质 和 溶剂的性质决定的。例如,食盐容易溶解在 水中,而不易溶解在汽油中;而油脂容易溶解 在 汽油 中,而不易溶解在 水 中。 二、溶解度――物质溶解能力的定量表示方法 1.固体溶解度的涵义。 在 一定温度 下,某(固体)物质在 100 克溶剂里达到 饱和 状态时所溶解的质 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溶解度数值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 越 强 。如 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 36 克,就表示在 20℃ 时, 100 克 水中最多(即达到 饱和 状态)能溶解食盐 36 克 。 2.对固体溶解度涵义理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强调在一定的温度下,因为 温度变化对溶解度大小有一定影响; (2)各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需要对溶剂量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涵义中以 100 克溶剂 作为标准; (3)因为每一种溶质, 在一定量溶剂里达到饱和和不饱和状态时溶解溶质的量是不同的, 所以应规定 达到饱和 状态; (4)这里指的质量用 克 作单位,与溶剂单位一致。 3.溶解性等级的划分。 (1)溶解性等级的划分依据: 室温(20℃)时的溶解度 。 (2)等级的划分。 溶解性 等级 溶解度 举例 易溶 &10 克 食盐 硝酸钾 可溶 1~10 克 氯酸钾 微溶 0.01~1 克 氢氧化钙 难溶 &0.01 克 碳酸钙(3)溶解性等级的划分是相对的。 三、探究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以硝酸钾为例) 1.提出探究的问题: 影响硝酸钾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等) 2.建立假设: 温度可能是影响硝酸钾溶解度大小的因素(等) 。 3.设计实验: (1)在室温下配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2)给饱和溶液加热后再加入硝酸钾, 现象: 硝酸钾又溶解了 , 一直加到硝酸钾不能 再溶解为止; (3)将上述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现象: 有较多的硝酸钾固体析出 。 4.得出结论: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温度是影响 硝酸钾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 5.合作交流。 四、溶解度曲线 1.通过实验测出物质在各个不同温度的溶解度,运用数学方法可以绘制出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表示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曲线上每个点表示某温度下某溶质的 溶解度 ; (2)溶解度曲线表示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不同 溶解度 数值; (3)曲线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 溶解度 数值; (4)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 温度 变化影响大小的情况; (5)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 温度 下两种物质的 溶解度 相等; (6)曲线上每个点所配制的溶液是该温度下这种溶质的 饱和 溶液,曲线下方的点表 示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 不饱和 溶液。 2.从 p.35 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图中可以看出: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 硝酸钾 ;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 氯化钠 ;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 氢氧化钙 。 [课内练习] 1.下列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1)100 克水中最多溶解 36 克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 36 克; (2)50℃时,烧杯中的水最多溶有 30 克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 30 克; (3)在 60℃时,100 克水中溶有 75 克硝酸钾,所以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75 克; (4)60℃时, 克水中最多溶解 110 克硝酸钾, 100 所以硝酸钾在这温度下的溶解度是 110。 [答] 以上四种说法都是错误的,因为在每种描述中都忽略了溶解度概念中的某一要 素。 (1)中忽略了在一定的温度下这一条件; (2)中忽略了应在 100 克溶剂即一定量溶剂这一 条件; (3)中忽略了溶液应达到饱和状态这一条件; (4)中忽略了固体溶解度的单位这一条件。 2.对照书本 p.3;图 1―68、图 1―69,完成下列问题: (1)0℃时,硝酸铵的溶解度为 120 克; (2)20℃时,①氯化钠;②硝酸钾;③硝酸钠;④硝酸铵四种固体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 顺序是 ④&③&①&② ;(填编号) (3)硝酸钠与硝酸钾在 80 ℃时溶解度相同; (4) 氢氧化钙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5)在 60℃时, 100 克水中分别加入 60 克硝酸钾和氯化钾固体, 硝酸钾 得到的是不 饱和溶液, 在此温度下, 还需再加入 50 克固体才饱和, 而 氯化钾 得到的是饱和溶液。 [课时小结] 重点:1.物质的溶解性。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3.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4.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5.溶解度曲线的理解。 难点:1.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2.溶解度曲线。课外同步训练[基础过关] 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31.6 克,这表示 20℃时 100 克水中最多能够溶解硝酸钾 31.6 克 。 2, 20℃时, 10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 5 克某固体物质, 在 该物质的溶解性等级应是( B ) A.易溶 B.可溶 C.微溶 D.难溶 3.10℃时硝酸铵的溶解度是 140 克, 若将 100 克硝酸铵放到 100 克水中充分溶解后, 能 得到 不饱和 的硝酸铵溶液,还需加入 40 克 硝酸铵 才能刚好成为 10℃时的硝酸 铵饱和溶液。 4.20℃时 A 物质的溶解度为 20 克,40℃时 B 物质的溶解度为 40 克,则 30℃时,A、B 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 D ) A.A 大 B.B 大 C. A、B 一样大 D.无法判断 [深化提高] 5.如何使一瓶接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答] 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使其成为饱和溶液: (1)加少量溶质氢氧化钙粉末; (2)恒温下蒸发部分溶剂水; (3)升高温度(因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 6.根据图 1―36 所示的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以下问题:(1)当温度高于 t2℃时,A、B、C 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C&B&A ; (2)P 点表示 在 t2℃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3)A、B、C 的溶解度为 B&A&C 的温度范围是 t1&t&t2 ; (4)Q 点表示 t2℃时在 100 克水中已溶解 A 物质 m 克,此时的溶液是 A 物质的 不饱和 溶液。第 15 课时 1.7 学习目标1.巩固对溶解度的涵义的理解。 2.理解溶解度计算的基本思路。 3.学会对有关溶解度的简单计算。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三)课堂学习设计[课前练习]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在 一定的温度下,在 100 克溶剂里达到 饱和 状态时所 溶解溶质的质量,单位是 克 。 2.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主要由 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决定,还与 温度 有关, 与 溶质和溶剂的多少 无关。 3.M、N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见图 1―37。现有两杯各盛 20℃饱和 M 溶液和固体 N 溶液的 烧杯,杯底各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 M 和固体 N,现将两杯溶液升温到 40℃,杯中情况判断正 确的是 ( B ) A.溶液中 M 减少,N 增加 B.杯底固体 M 减少,N 增加 C. 溶液中 M、N 均减少 D.溶液中 M、N 均增加 [科学探究] 一、探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小与温度的定量关系 1.提出问题:温度与硝酸钾的溶解度大小定量关系怎样? 2,设计实验: (1)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大试管、玻璃棒、大烧杯、蒸发皿、铁架台、酒精灯、硝酸钾、 蒸馏水等。 (2)实验时注意: ①为保持温度恒定,应该用水浴加热; ②为便于计算,水可定量为 10 毫升(可看成 10 克); ③加入 KNO3 粉末的质量应精确称量。 (3)为测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可分别选择 20℃、40℃、60℃等。 3.根据实验所得的数据,可计算出硝酸钾在某一温度时的溶解度。 如果用 S 表示溶解度,m 质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m 剂表示溶液中溶剂质量,则有: S=m质 m剂×100 克二、根据溶解度的计算 1.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可知,要计算物质的溶解度,溶液一定要是 饱和 的。 2.由于在饱和溶液中,溶液、溶剂和饱和溶液的质量比是确定的,因此溶解度跟饱和溶 液中的溶质、溶剂和溶液质量之间存在着对应的定量关系:m质 m剂=m质 S S 或 = 100克 m 液 100 克 ? S3.根据上述关系式,可以进行有关溶解度的计算。但计算时还应注意格式的规范化。 [典型例题解析] [例 1] 10℃时,将 50 克氯化铵溶于水,正好制成 200 克饱和溶液,求此温度下氯化 铵的溶解度。 [解析] 根据题中已知条件可知:m 质=50 克,m 液=200 克 所以 m 剂=m 液―m 质=200 克―50 克=150 克 根据公式可以计算:S=m质 m剂×100 克=50克 ×100 克=33.3 克 150克 [答] 略 [例 2] 已知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31.6 克, 求此温度下的 40 克水溶解多少克硝酸 钾才能得到饱和溶液。 [解析] 20℃时, 100 克水可溶解硝酸钾 31.6 克, 20℃时 40 克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 设 钾的质量为 x,那么: 100 克:31.6 克=40 克:x x=31 .6克 ? 40克 =12.6 克 100 克[答] 略 [例 3] 20℃时,硝酸铵的溶解度是 192 克,现要配制此温度下的硝酸铵饱和溶液 500 克,需要硝酸铵和水各多少克? [解析] 由溶解度定义可知, 20℃时 192 克硝酸铵溶于 100 克水中, 可得到 292 克硝酸 铵饱和溶液。 设 500 克硝酸铵饱和溶液中含硝酸铵质量为 x,则 292 克:192 克=500 克:x x=192 克 ? 500 克 =329 克 292克所以需要水的质量为 500 克―329 克=171 克 [答] 略 [例 4]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 克,现有 20℃时 100 克氯化钠溶液,其中已溶 解氯化钠 20 克,问此溶液是否饱和?如果不饱和,可以采取什么方法使其成为 20℃时的饱 和溶液? [解析] 从题中所给条件可知,20℃时 100 克氯化钠溶液中已溶解氯化钠 20 克,则含 有溶剂水 80 克,设 20℃时 80 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最多可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 x 则 100 克:36 克=80 克:x, 解得 x=28.8 克 所以可以判断原溶液为 20℃时的不饱和溶液,要使其成为 20℃时的饱和溶液,具体方 法有: (1)加溶质氯化钠,则应再加氯化钠 28.8 克―20 克=8.8 克; (2)蒸发溶剂,设应蒸发水的质量为 y 则 36 克:100 克=20 克:(80 克―y) 解得 y=24.4 克 即应蒸发水 24.4 克,才能刚好成为 20℃时的饱和溶液 [答] 略 [课内练习] 1.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110 克,回答下列问题: (1)60℃时, 30 克硝酸钾加到 50 克水里, 把 能得到 80 克硝酸钾的 不饱和 溶液; (2)60℃时,把 30 克硝酸钾加到 20 克水里,能得到 42 克硝酸钾的 饱和 溶液; (3)60℃时,84 克硝酸钾饱和溶液里含有 40 克水和 44 克硝酸钾。 2.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 50 克,50℃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之间的 质量比为 ( A ) A.1:2:3 B.2:3:1 C.3:2:1 D.1:3:2 3.将 15.8 克硝酸钾加到 60 克水中全部溶解,若在 20℃时,恒温蒸发 10 克水后溶液恰 好饱和,则 20℃硝酸钾的溶解度是多少? [解] 设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x,则 x=31.6 克 [课时小结] 重点和难点:学会溶解度的有关计算。60克 ? 10克 100克 = 15.8克 x课外同步训练[基础过关), 1.20℃时,将 9 克食盐溶于 25 克水中,刚好制得饱和溶液 34 克,则 20℃时食盐的溶 解度为 ( B ) A.36 B.36 克 C.26.5 D.26.5 克 2.20℃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 2:7,则 20℃时该物质的溶解 度为 ( C ) A.28.6 克 B.28.6% C.40 克 D.40% 3.在 20℃时,将某物质 w 克完全溶解,制成 V 毫升饱和溶液,若饱和溶液的密度为ρ 克/厘米 3,则该物质在 20℃时的溶解度为( B ) A.100 w 克 V?B.100 w 克 V? ? wC.100 w 克 w ? V?D.V? ? w 克 100 w4.在 20℃时,下列四种物质分别溶解在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溶解度最大的是 ( D ) A.3 克物质溶解在 30 克水里 B.100 克溶液中含有溶质 20 克 C.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1:2 的溶液 D.1.2 克物质溶解在 1.5 克水里 5.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31.6 克,要配制 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计算: (1)40 克硝酸钾应溶解在多少克水中刚好饱和? (2)40 克水里最多能溶解硝酸钾多少? (3)配制 40 克硝酸钾饱和溶液需硝酸钾和水各多少? [解] (1)100 克 x = 31 .6克 40克x=126.6 克 (2)100 克 40克 = 31 .6克 yy=12.64 克 (3)设需硝酸钾的质量为 z131 .6克 40克 = 31 .6克 z z=9.6 克 需水 40 克―9.6 克=30.4 克 6.在 20℃时,蔗糖的溶解度是 204 克,现有 20℃时蔗糖溶液 100 克,其中已溶解蔗糖 50 克,问此溶液在 20℃时是否饱和?若不饱和,应再加多少克蔗糖才能饱和? [解]100克 50克 = 204克 xx=102 克 因为 102 克&50 克, 所以不饱和 应再加蔗糖 102 克―50 克=52 克 [深化提高] 7.20℃时,A 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100 克,要使其成为 20℃的饱和溶液,可以恒温蒸发 20 克水或加入 8 克溶质,求 20℃时 A 物质的溶解度。 [解] 本题可以思考第一种方法中恒温下蒸发 20 克水即剩下 80 克饱和溶液, 第二种方 法中加入的 8 克溶质溶解在第一份蒸发出来的水中刚好应该成为饱和溶液, 这样易求解, 易 分析。 设 20℃时 A 物质的溶解度为 x20克 100克 = 8克 xx=40 克第 16 课时 1.7 学习目标1.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涵义。 2.会进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表达式的变形。 3.初步进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4.懂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溶解度之间的关系, 会进行一定温度下的某溶质的饱和溶 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四)课堂学习设计[课前练习] 1.溶有较多溶质的溶液称为 浓 溶液,溶有较少溶质的溶液称为 稀 溶液。 2.浓溶液 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稀溶液 不一定 是饱和溶液。(填“一定”或“不 一定”)在同一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 一定 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一些。 3.要配制 50℃时氯化钾饱和溶液(5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 42.6 克)。 (1)25 克氯化钾应溶解在多少克水里? (2)在 25 克水里能溶解多少克氯化钾? (3)配制 71.3 克饱和溶液,需氯化钾和水各多少克? [解] (1) x=58.7 克 (2)100 克 x = 42 .6克 25克100 克 25克 = 42 .6克 yy=10.65 克 (3)142 .6克 71 .3克 = 42 .6克 zz=21.3 克(氯化钾)需水 50 克 [科学探究] 一、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的意义 1.在工农业生产、 生活实际和科学研究中, 很多情况都需要知道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 溶质的多少。如:(1)我们人体胃中的胃酸过多或过少都会使人得胃病;(2)医院用的生理盐 水、消毒用的酒精;(3)农业上施肥、配农药等。这些情况如果只知道溶液的浓稀是不够的, 需要知道溶液浓稀的程度,即需要对溶液的组成进行定量具体的表示。 2.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 。 二、溶质的质量分数 1.涵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 溶质 质量与 溶液 质量的比值。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m质 m液=m质 m 质 ? m剂(1)溶质的质量分数只是一个比值, 没有 单位; (2)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用小数或 百分数表示; (3)公式的变换形式:m 质=m 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 三、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1.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固体溶解度的比较。 (1)固体的溶解度是在 一定的温度下 ,100 克溶剂中达到 饱和 状态时所溶解溶 质的质量。它有单位,单位是 克 。大小主要由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决定,与外界 温 度等条件有关,与溶质、溶剂的多少 无关 ,溶液一定要 饱和 。 (2)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在整个溶液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无单位,大小由溶质、 溶剂的多少决定,与溶质、溶剂的性质 无关 ,与外界温度等条件 无关 ,溶液不一定 饱和 。 2.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P%)与溶解度(S)的关系: P%=S P 或 S= ×100 克 100 克 ? S 100 ? P[典型例题解析] [例 1] 现有 40 克食盐溶液,经蒸发得到食盐固体 8 克,求这一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 量分数。 [解析] 题中已知溶质(食盐固体)的质量为 8 克,溶液(食盐溶液)的质量是 40 克,根 据关系式可解: 溶质的质量分数=m质 m液=8克 =0.2 或 20% 40克[答] 略 [例 2] 医院里配制生理盐水(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o.9%的食盐溶液)100 千克。求需要 食盐和水各多少。 [解] m 质=m 液?P%=100 千克× 0.9%=0.9 千克 m 水=m 液―m 质=100 千克―0.9 千克=99.1 千克 [答] 略 [例 3] t℃时 10 克 A 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蒸发 5 克水,保持温度不变,刚好能成为 t℃ 时 A 的饱和溶液,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7.5%,求: (1)t℃时 A 物质的溶解度; (2)10 克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 (1) S=P 37 .5 ×100 克= ×100 克=60 克 100 ? P 100 ? 37 .51.875克 =18.75% 10克(2)m 质=m 饱液?P%=5 克×37.5%=1.875 克 所以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 略 [课内练习] 1.(1)10 克食盐溶于 90 克水中,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 (2)将上述溶液倒出一半,则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又是多少?(10%) (3)向(1)中所得溶液中加入 25 克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又变为多少?(8%) (4)向(1)中所得溶液中加入 15 克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又变为多少?(20%) (5)若要使(1)中溶液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两倍,则应蒸发多少水?(50 克) 2.20℃时,食盐的溶是 36 克,在 20℃时能配制成质量分数为 36%的食盐溶液吗?为什 么? [解] 20℃时食盐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6克 =26.5%,即 20℃时最浓的食盐溶液只能是 26.5%,所以 20℃时是不可能配制 136克成 36%的食盐溶液的。 [课时小结] 重点: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涵义。 2.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3.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 4.饱和溶液中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难点:1.质量分数的计算。 2.饱和溶液中溶解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课外同步训练 [基础过关] 1.有一食盐溶液,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 它表示的意义是 100 份质量的食盐溶液中 含有 10 份质量的食盐 。 2.下列各组食盐水中,食盐的质量分数不等于 10%的是 ( C ) A.0.5 克食盐溶于 4.5 克水中 B.50 克食盐溶于 0.45 千克水中 C.0.01 千克食盐溶于 100 毫升水中 D.10 千克食盐溶于 90 千克水中 3.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 S 克,这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P%, 则 S 与 P 的大小关系为 ( A ) A.S&P B.S=P C.S&P D.无法比较 4.在 t℃时,某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m%,此温度下,该物质在 t℃时的 溶解度为 ( B ) A.100 m 100 ? mB.100 m 100 ? m m 克 C. 克 D. 克 100 ? m 100 m 100 ? m5.现有 20℃时 10%的食盐水 50 克: (1)假如加 X lO 克食盐,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5% ; (2)假如加入 20%食盐溶液 50 克,其质量分数为 15% ; (3)已知 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 36 克,如果在原溶液中再加入 15 克食盐,能得到溶液 61.2 克,此时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为 26.5% 。 [深化提高] 6.下表是氯化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根据表格回答。 温度(℃) 溶解度(克) 0 27.6 10 3l 20 34 30 37 40 40 50 42.6 60 45.5(1)要制成 40℃时氯化钾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比为 5:2; (2)40℃时在 25 克水中加入 25 克氯化钾,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8.6%; (3)40℃时 27%的氯化钾溶液需降温到 30℃时,才能刚好成为饱和。 7.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s 克。在该温度下,把 b 克硝酸钾投入 c 克水中充分溶解。s b b & 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此时的溶液为 不饱和 溶液; 100 c b?c s b s b (2)当 = 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或 ,此时的溶液 刚好 100 c 100 ? s b?c(1) 饱和 ; (3)当s b s & 时,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 c 100 ? s, 此时溶液饱和且还有部分硝酸钾未溶解 。第 17 课时 1.7 学习目标1.学会浓溶液稀释的计算。 2.会进行密度、质量和体积的计算。 3.巩固有关溶液问题的计算。 4.知道配制某一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五) 方法和步骤。课堂学习设计[课前练习] 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就是 溶质 和 溶液 的 质量 比。 根据溶液中溶质质量 分数的计算公式可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2.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24%,它表示 20℃时 100 份质量的硝酸钾 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硝酸钾的质量为 24 份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31.6 克 。 3.20℃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 S 克,现将 b 克 A 物质放到 c 克水中充分溶解。(1)如果 b 克 A 物质全部溶解,则所得溶液中 A 物质的质量分数为b b?cs (2)如果 b 克 A 物质不能全部溶解,则所得溶液中 A 物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 ? s溶液中各部 分变化情况 变化结果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溶液浓度 不变 减少 减少 变大 不变 增加 增加 变小 增加 不变 增加 变大 减少 不变 减少 变小。4.根据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的变化情况, 以及变化所得的结果, 在表中填上相应的文字。[科学探究] 一、有关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 1.溶液稀释就是往浓溶液中加溶剂变成稀溶液的过程。 2.溶液稀释问题的特点是: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保持不变, 即:浓溶液的质量×浓溶 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3.由于液体称量比较麻烦而用量筒量取体积比较方便, 所以计算时有时会牵涉到溶液的m 体积,这时要通过 密度 来进行计算(公式为ρ = V)。4.由于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隔, 所以两种不同液体混合溶解时, 体积不能简单相加。 (混 合后体积 小于 混合前两种液体之和) 二、有关溶液浓缩问题的计算 溶液的浓缩问题思考方法可以与稀释问题一样来考虑。 三、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 1.实验步骤:(1)计算;(2)称量;(3)溶解。 2.配制 50 克 10%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 [典型例题解析] [例 1] 工业生产上,有时要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的稀硫酸来清洗钢材。把 50 千 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的稀硫酸,需要水多少千 克? [解析] 由于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设:稀硫酸的质量为 x 50 千克× 98%=x×10% x=50千克 ? 98% =490 千克 10%则需要水的质量为:490 千克―50 千克=440 千克。 [答] 略 [例 2] 配制 1 000 毫升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的稀硫酸, 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98% 的浓硫酸多少毫升?需要水多少毫升?(硫酸溶液的密度请查阅 p.36 表) 3 [解析] 查书中表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的硫酸溶液的密度为 1.07 克/厘米 ,溶 3 质的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 1.84 克/厘米 。 设:需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的体积为 V 3 稀硫酸溶液的质量为:1000 毫升×1.07 克/厘米 =1070 克 溶质的质量为:1070 克×10%=107 克 3 所以 V×1.84 克/厘米 ×98%=107 克 3 V=59.3 厘米 3 浓硫酸的质量:59.3 厘米 3×1.84 克/厘米 =109.2 克 加入水的质量:1070 克―109.2 克=960.8 克 所以加入水的体积为:960 .8克 =960.8 1克 / 厘米 3厘米 3 [答] 略 [课内练习] 1.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0%的浓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 1.43 克/厘米 3)配制,143 克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的氢氧化钠溶液, 需量取 40%的氢氧化钠溶液 25 毫升与水(密度 为 1 克/厘米 3) 107.25 毫升混合而成。 2.把 m 克质量分数为 a%的 NaCl 溶液加水稀释,下列图像中正确描述溶液中溶质质量 与加水质量关系的是 ( B )3.密度为 1.18 克/厘米’的浓盐酸(质量分数 36%),用 100 毫升水稀释 100 毫升浓盐 酸,所得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 B ) A.等于 18% B.大于 18% C.小于 18% D.无法确定 3 4.配制 20%的硫酸溶液 490 克, 需要 98%(密度为 1.84 克/厘米 )的浓硫酸多少毫升? 同时需水多少克? [解] 设需浓硫酸的体积为 V 3 V×1.84 克/厘米 ×98%=490 克×20% 3 V=54.35 厘米 需水体积为= [课时小结]490克 ? 54.35厘米3 ? 1.84克 / 厘米3 3 =390 厘米 3 1克 / 厘米 重点和难点:有关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课外同步训练[基础过关] 1.浓度为 10%的食盐溶液 100 克, 将其浓度增加到 20%, 可采用的方法是 ( D ) A.加入 10 克食盐固体 B.把溶液中的水蒸发掉一半 C.加入 100 克 10%的食盐溶液 D.把水蒸发掉 50 克 2.用浓度为 60%的酒精溶液 A 与 25%的酒精溶液 B 配制成 45%的酒精溶液,则 A、B 溶液的质量比为 ( C ) A.1:2 B.2:3 C.4:3 D.3:1 3.100 克 A 溶液中水的质量分数为 98%,现在要使溶液中水的质量分数变为 99%,则 应加入水的质量为 ( D ) A.1 克 B.10 克 C 50 克 D.100 克 4.把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l0%的硫酸溶液 50 克浓缩到 40 克,此时溶液中硫酸的质量分 数为 12.5% 。 5.图 1―38 是配制 50 克质量分数为 5%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1)B 操作中应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 2.5 克; (2)放好砝码和调好游码后,向托盘天平的左盘上加氯化钠时,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 边,应进行的操作是 减少药品 ; (3)D 操作应选用 100 毫升的量筒(从 10 毫升、 100 毫升中选择)。 量水时量筒必须放 平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面的 最低处 保持水平; (4)E 操作的作用是 加速溶解 。 [深化提高] 6.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98%的浓 H2SO4 25 毫升(密度为 1.84 克/厘米 3),配制溶质的 质量分数为 70%的硫酸溶液(密度为 1.60 克/厘米 3),需加水多少毫升? [解] 本题中 70%的硫酸溶液的密度没用。想一想为什么? 3 3 3 25 毫升×1.84 克/厘米 ×98%=(25 毫升×1.84 克/厘米 +V×1 克/厘米 )×70% 3 V=18.4 厘米 即 18.4 毫升 [选做题] 7.有一包固体混合物,含有硝酸钠和不溶性杂质,在一定量的水中加热,充分溶解。测 试结果如表一: 温度(℃) 剩余固体(克) 温度(℃) 溶解度(克) 10 20l 10 8l 40 132 25 92 40 104 75 72 50 114 55 1l7 60 124 65 130 75 150 80 166已知硝酸钠在各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二:求:(1)此实验中所用水的质量是多少; (2)原固体混合物中含硝酸钠多少; (3)要完全溶解固体混合物中的硝酸钠,所需的最低温度是多少。 [解] 本题的突破口是从上表中可知 40℃肯定是硝酸钠的饱和溶液,从 10℃升温到 40℃,在这些水中多溶解了硝酸钠固体的质量是 20l 克―132 克=69 克。而从 10℃升温到 40℃,硝酸钠的溶解度增大了 104 克―81 克=23 克,即 100 克水中能多溶解硝酸钠 23 克, 则易得解。 (1)设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为 x (104 克―81 克):100 克=(201 克―132 克):x x=300 克 (2)设 10℃时 300 克水中已溶硝酸钠的质量为 y, 100 克:81 克=300 克:y y=243 克 即原固体混合物的总质量为 243 克+201 克=444 克 再设 75℃时 300 克水中最多可溶硝酸钠的质量为 z 100 克:150 克=300 克:z z=450 克&444 克 所以 75℃时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的,最后剩下的 72 克固体都是不溶性杂质。 则原固体混合物中硝酸钠的质量为 444 克―72 克=372 克 (3)设 300 克水溶解 372 克硝酸钠刚好饱和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 S S=372克 ×100 克―124 克 300克对照表二可知,所需最低温度为 60℃。第 18 课时 1.8 学习目标1.能说出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 2.了解晶体形成的几种方法。 3.学会有关物质结晶的简单计算。物质在水中的结晶课堂学习设计[课前练习] 1.我们知道晶体是在 熔化 过程中有固定的 熔化温度 的固体; 非晶体是在 熔化 过程中没有固定的 熔化温度 的固体。 2.下列关于食盐熔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只要对食盐加热,食盐就一定熔化 D.当温度达到食盐的熔点时,食盐就一定熔化 C. 当食盐温度达到其熔点且继续加热时,食盐才会熔化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如图 1―39 所示是萘熔化的图像,从图中可以看出 80℃的萘是 ( D ) A.固态 B.液态 C. 固液共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4.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是 ( C ) A.熔化时是否需要吸收热量 B.熔化时是否有温度 C 熔化时的温度是否保持不变 D.熔化时是吸收热还是放出热 [科学探究] 一、天然水是溶液 1.雨水、江水、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矿泉水等天然水,由于其中都溶有某些物质, 所以都属于溶液。溶在其中的物质是 溶质 , 水是溶剂。 2.矿泉水等天然水中含有很多微量成分,大部分对人体有一定的好处。 [设问] 我们如何将天然水,如海水中的溶质盐提取出来? 二、晶体的形成 1.观察硫酸、铜、云母、食盐等晶体的外形。(颗粒小的可用显微镜观看) 结论:每种晶体都有一定的 几何形状 。 观察硫磺粉、红磷等非晶体的外形。 结论:非晶体没有规则的 几何形状 。 [讨论 l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哪些? [答] 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有两个:(1)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 熔化温度;(2)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外形,非晶体则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2.晶体的形成。 (1)蒸发溶剂的方法。 当饱和溶液蒸发溶剂后(设温度保持不变), 便会余下晶体, 如我们吃的食盐就是通过海 水晒盐得到的。 具体方法是:海水 ??????? 食盐晶体。蒸发浓缩、蒸发结晶蒸发溶剂得到晶体这种方法一般用在得到溶解度 受温度影响不大 的固体物质, 如得 到食盐。 (2)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实验] 先配制一杯 70℃的硫酸铜饱和溶液,然后用滴管吸取一滴硫酸铜饱和溶液, 滴在有凹穴的玻璃片上,可以观察到有 硫酸铜晶体析出 。 说明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也可以得到晶体, 这种方法一般可以用来得到溶解度 受温 度影响较大 的固体物质。如得到硫酸铜、 硝酸钾 等物质。 (3)事实上以上几种方法都是综合起来使用, 即先通过加热使溶液浓缩, 再将溶液冷却, 使溶液中的物质结晶析出。 [思考] 为什么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可以得到晶体? [答] 由于在较高温度下先制成饱和溶液,当降低温度而冷却时,该物质溶解度减小, 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所能溶解的溶质减少,原来溶在里面的溶质就能以晶体形式结晶析出。 [典型例题解析] [例 1] 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 36 克,现有 20℃时饱和食盐溶液 100 克和 200 克, 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各蒸发掉 10 克水,析出晶体分别是多少? [解析] 由于原来都是饱和溶液, 蒸发前后温度又保持不变, 蒸发析出晶体后的剩余溶 液仍是饱和溶液,题中蒸发的水的质量相等,因此只要考虑被蒸发掉的 10 克水中能溶解的 溶质质量是多少即可。 设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x 100 克:36 克=10 克:x x=3.6 克 [答] 略 [例 2] t℃,将 A 物质的溶液恒温下蒸发掉 20 克水,析出晶体 A 2 克,第二次在恒温 下再蒸发掉 20 克水,结果再析出 8 克晶体 A,求 t℃时 A 物质的溶解度。 [解析] 此类题目中,由于前后几次温度都未发生改变,物质的溶解度应相同,而这里 两次蒸发的水分一样,而析出的晶体量却不同,说明原溶液必定是不饱和溶液。第一次蒸发 析出了晶体,说明溶液已变成了饱和,这样只要求第二次即可。(可以认为第一次蒸发的目 的是为了第二次的蒸发服务) 设,℃时 A 物质的溶解度为 x 20 克:8 克=100 克:x x=40 克 [答] 略 [例 3] 已知 60℃和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分别为 110 克和 31.6 克, 现有 60℃时硝酸 钾饱和溶液 105 克,将该饱和溶液冷却到 20℃,可析出晶体多少? [解析] (1)此题可分为两步进行计算, 先算出 60℃时 105 克饱和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 和溶剂,然后根据这些溶剂中在 20℃时还能溶解硝酸钾多少,这样就能算出析出晶体的质 量; (2)此题也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进行计算:100 克 ? S1 m液 = ?m 质 S1 ? S 2(思考为什么可以用此公式进行计算) 解法一:设 105 克 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质量为 x 210 克:110 克:105 克:x x=55 克 则溶液中含溶剂质量为 105 克―55 克:50 克 设 20℃时 50 克水中能继续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 y 100 克:31.6 克=50 克:y y=15.8 克 所以析出晶体质量为 55 克―15.8 克=39.2 克解法二:设可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x 210克 105克 = 110克 ? 31.6克 xx=39.2 克 [答] 略 [课内练习] 1.晶体与非晶体相比,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晶体有 固定的熔化温度 ;二是晶体 有 规则的几何外形 。 2.从溶液中形成晶体的过程叫结晶, 结晶的方法通常有两种:(1) 蒸发溶剂 ; (2) 冷 却热饱和溶液 。 3.某物质的溶液 250 克,蒸发掉 20 克水,温度恢复到 t℃,有 5 克晶体析出,若再蒸 发掉 20 克水,将温度恢复到 t℃,又析出 10 克晶体(晶体均不含结晶水)。则该物质在 t~C 时的溶解度是 ( B ) A.25 克 B.50 克 C.15 克 D.195 克 [课时小结] 重点: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2.形成晶体的两种方法。 3.有关结晶的简单计算。 难点:有关结晶的计算。课外同步训练[基础过关] 1.在玻璃、松香、食盐和石蜡中,有一定的几何形状的是 食盐 ;有一定的熔点的是 食盐 ,这种物质在熔化时的温度 保持不变 。 2.想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采取的方法应是 ( A ) A.蒸发溶剂的方法 B.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C.倒掉部分溶液的方法 D.升高温度的方法 3.将 8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 20℃,析出晶体后得到的溶液是 ( C ) A.水 B.不饱和溶液 C.仍是饱和溶液 D.可能是饱和溶液 4.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方法得到晶体的过程中(晶体不含结晶水),溶液中保持不变的是 ( B ) A.溶解度 B.溶剂质量 C.溶质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 [深化提高] 5.t℃时 A 物质的溶液,第一次恒温蒸发 10 克水,结果没有晶体析出,第二次恒温蒸发 掉 10 克水, 结果析出 2 克 A, 第三次再恒温蒸发 10 克水。 下列有关晶体析出质量的判断中, 正确的是 ( D ) A.一定大于 2 克 D.一定等于 2 克 C. 一定小于 2 克 D.一定大于或等于 2 克 6.已知 100℃和 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分别为 246 克和 21 克,现在有 100℃硝酸钾饱 和溶液 346 克,当温度降到 10℃时,能析出硝酸钾晶体多少? [解] 设可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为 x346 克 346克 = 246 克 ? 21克 x x=225 克第 19 课时 学生分组实验:硫酸铜晶体的生长 学习目标1.练习用结晶方法制备晶体。 2.掌握搅拌、溶解、蒸发、结晶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3.了解结晶。课堂学习设计[课前练习] 1.结晶是 固体溶质 从 饱和溶液 中析出的过程。 2.结晶的方法通常有两种:(1)是 蒸发溶剂 法;(2)是 冷却热饱和溶液 法。前者 一般用来得到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 的固体溶质, 如得到 氯化钠晶体 , 实例 海水 晒盐 。 后者一般用来得到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 的固体溶质, 如得到 硝酸钾晶体 。 [科学探究] 一、制备硫酸铜晶体的原理 1.硫酸铜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的, 冷却硫酸铜的热饱和溶液可制得硫酸铜 晶体。 2.冷却硫酸铜的热饱和溶液,会打破原来的溶解平衡,过剩的溶质就以晶体形式析出。 晶体的析出生长必须要有一个核心(即晶核、 晶种), 这样才能使粒子一层一层地有规则地建 筑起来。反复进行结晶,可以使晶体越长越大,成为大晶体。析晶时,如果开始晶种很少, 过剩的溶质都能集中在少数的晶种上,获得的晶体就越大。振动会妨碍粒子的有序排列,使 晶形不完整。晶形还与降温快慢有关。 3.制备较大颗粒的晶体需控制的条件:晶种少,晶形完整,防震防尘,降温要缓慢。 二、硫酸铜晶体的生长 1.制备小晶体。 烧杯中加入 50 毫升蒸馏水,在另一只较大的烧杯中加入 100 毫升左右的蒸馏水,小烧 杯放在大烧杯中,使大烧杯内液面略高于小烧杯内液面。将大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到比 室温高出 70℃时停止加热,向小烧杯内加入研细的硫酸铜晶体粉末,搅拌,配成饱和溶液。 趁热过滤,得到澄清的硫酸铜溶液。在装有澄清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上盖上干净的白纸,烧杯 外壁围上棉花保温(或放在泡沫塑料盒中),静置一夜,便可制得晶形完整的小晶体。 2.小晶体“长大”为大晶体。 晶形完整的小晶体用线系住,放人温度略高于常温的硫酸铜澄清饱和溶液中,保温,缓 慢冷却,小晶体慢慢长大。反复操作,小晶体便“成长”为大晶体。 三、实验成功的关键 制备较大颗粒的晶体需要反复进行操作,获得形状完整的晶体的关键是控制实验条件。 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制备饱和溶液时,防止过饱和而析出晶体; (2)过滤速度要快,防止饱和溶液迅速冷却析出晶体; (3)冷却速度要缓慢,用棉花或塑料泡沫保温,让饱和溶液缓慢冷却; (4)晶种的选择是关键,要获得形状完整的晶种,应使用纯净的硫酸铜,防止灰尘落入 溶液;饱和溶液要静置,避免振动; (5)晶体的“成长”需要进行多次结晶,整个过程中在线上只留一粒晶体,多余的晶体 要去掉,每次取出后要修改其外形,使其保持完整的(三斜晶系)形状。 重点:1.搅拌、溶解、蒸发、结晶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2.了解用结晶的方法制备晶体。 难点: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的技能。课外同步训练[基础过关] 1.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在一定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C. 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时一定会析出溶质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剩下溶液的浓度一定变小 2.某温度下,将 A 物质的水溶液分成等量的两份,在第一份中加入 9 克 A 物质,充分搅 拌,尚有 1 克固体不能溶解;将第二份溶液蒸发掉 40 克水,并恢复到原温度,溶液恰好饱 和,则 A 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 ( B ) A.40 克 B.20 克 C.8 克 D.无法确定 3.某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 A 在 60℃时溶解度为 60 克,20℃时为 20 克,使含水 n 毫 升的 A 饱和溶液从 60℃冷却到 20℃, 经过充分结晶后进行过滤, 滤液质量为 150 克(设水的 密度为 1 克/毫升),试求 n 的值。 (n=125) [深化提高] 4.苦卤中含有的成分主要是氯化镁和氯化钠, 1―40 是它们的溶解度曲线, 图 请你应用 本次实验中学到的方法和操作技能,设计一个实验,分别制备氯化镁晶体和氯化钠晶体。[答] 经分析氯化镁和氯化钠溶解度特点, 因氯化镁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而氯化 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因此冷却热饱和溶液可析出氯化镁晶体,蒸发饱和溶液(蒸发 溶剂)法可析出氯化钠晶体。实验设计如下: 第一步:将苦卤溶于水,加热至沸腾,配成热饱和溶液; 第二步:冷却热饱和溶液至常温,析出大量晶体,主要是氯化镁晶体,可能含有少量氯 化钠,过滤,得到晶体和滤液; 第三步:将滤液蒸发至有大量晶体析出,停止加热(不要蒸干),过滤得到晶体,主要成 分是氯化钠,可能含有少量的氯化镁; 第四步:将第二步制得的晶体再配制成热饱和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可得到较纯 净的氯化镁晶体; 第五步:将第三步得到的晶体再配成常温下的饱和溶液,再蒸发(不要蒸干)、结晶、过 滤,可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晶体。第 20 课时 1.9 学习目标1.通过读图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关注世界和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 增强 节约用水的意识。 2.了解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水的利用和保护(一)课堂学习设计[课前练习] 1.地球上的水以存在形态分,有 固 态水、 液 态水和 气 态水。 2.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水和生命密不可分, 这是因为:(1)水是 生 命有机体 的重要组成部分;(2)生物的 生命活动也离不开水。 [科学探究] 一、水资源 1.在我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很多情况都需要水。读 p.42 图 1―77、图 1―81。 [讨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活动需要用水?分组讨论,合作交流。 2.我们知道,地球上的水主要是 海洋水,它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96.53% ,而海水 是 咸 的, 陆地水中淡水只占地球水体总量的 2.53% , 并多数以固体冰川形式分布在人 烟稀少的极地、高山或人类无法开采的地球深处。占地球水总量比例很低的河水、淡水湖泊 水、浅层地下淡水为人类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3.地球上水循环地区分布存在着不均衡性, 加上人口分布也存在着不均衡性, 使得许多 珍贵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 4.由于工农业生产给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这样又降低了淡水利用的价值。 5.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 节约用水和保护水源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应从小树立节约 用水的思想。 [讨论] 1.从水循环的角度总结一下,人类目前利用较多的几种淡水水体有何共同特 征? 2.你家里的日常生活用水主要来自哪种水体?这种水体占地球水的比例是多少? 二、水资源的分布 1.水资源和水循环的关系。 由于河流水、 湖泊水和地下水大都是由大气降水汇集而成的, 因此, 对于一个区域来说, 可供人们使用的水相当于该区域在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 即是 可提供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这些水都与水循环的活跃程度密切相关。 2.全球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阅读 P.44 各大洲的水资源情况表。 [思考] 1.根据 p.44 各大洲的水资源情况表中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完成表中空格,并 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世界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2.根据各大洲的年径流总量和人均年径流量的排序变化情况,谈谈你的看法。 [讨论] 为什么水资源非常丰富的加拿大等国家中的一些城市也会发生供水困难? 三、我国的水资源 1.我国是土地面积辽阔的国家,同时又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加上各地的气候、人口分布 差异很大等特征,因此,我国的水资源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我国江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约 27000 亿立方米,居世界第 6 位。但由于我国人 口多,人均拥有的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所以是世界上“贫水国”之一。 (2)从空间分布看:具有 南 多 北 少、东 多 西 少的特点。 (3)从时间分配看: 夏季 丰富, 冬季欠缺,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 很大 ,尤其 是 北方 更加明显。 2.解决我国华北、西北地区缺水问题的措施。 (1)充分利用当地的 水资源 、 节约用水 、避免浪费和污染; (2)通过改变水循环路径, 进行 跨流域调水。 我国正在组织实施的 南水北调工程 , 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华北、西北地区的缺水状况。 [讨论] 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最低值为什么出现在北纬 40°附近的地 区? [思考] 1.缺水会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哪些不利的影响?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课时小结] 重点:1.了解水资源。 2.了解水资源的分布。 3.了解我国的水资源。 4.了解合理利用和开发水资源的措施。 难点:1.水资源分布的特点。 2.联系实际,树立节水观念。课外同步训练[基础过关] 1.我国是水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江河年均径流总量在世界上占 ( C ) A.第一位 B.第四位 C. 第六位 D.第十位 2.下列属于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是 ( D ) A.东南地区 B.东北地区 C. 长江中下游地区 D.西北地区 3.全球多年人均年径流量居第一位的是 ( B ) A.亚洲 B.大洋洲 C. 非洲 D.南美洲 4.我国多年平均径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配很不均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我国多年平均径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配很不均匀,主要表现为: (1)在时间上:夏季丰富、冬季欠缺; (2)在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5.请你谈谈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 [答] 南水北调,就是将水资源相对丰富的长江水调到严重缺水的我国华北和西北地 区, 这样能从根本上解决华北和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使我国的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 用。 6.节约用水,人人有责,我们中学生应怎样节约用水?谈谈你的看法和节水措施。 (可以分组讨论,合作交流) 7.某同学家有一水龙头每秒漏掉 1 滴水,按这样计算,该同学家一年(365 天计)因漏掉 而浪费的水是多少千克。(20 滴约为 1 毫升) [解] 1 年的时间为:365×24×3600 秒= 秒 水的体积为: 滴=1576800 毫升=1.5768 米 3 水的质量为:1.5768 米 3×1.0×103 千克/米 3=1576.8 千克第 21 课时 1.9 学习目标1.了解水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增强防止水污染的责任感。 2.知道处理污水的几种常用方法,学会混合物的分离技能。 3.学会液体的过滤操作。 4.初步学会利用所提供的信息分析一些自然现象或人文现象产生的原因。水的利用和保护(二)课堂学习设计[课前练习] 1.我国水资源总量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 但由于我国 人口 多, 所以人均占有量只有 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是世界 “贫水国” 之一。因此我们必须从小树立节约用水的 意识。 2.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是: 夏季 丰富、 冬季 欠缺、 东 多 西 少、 南 多 北 少。 [科学探究] 一、水的净化 1.防止水污染。 (1)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 ①工业废水中常含有许多 有毒物质 ; ②农业废水中常含有 农药 、 化肥等; ③生活污水中常含有 微生物 或有利于 微生物 生长的物质。 (2)污水排放流人湖泊和河流中会造成 水污染 。 (3)污水的作用会导致生活在河流和湖泊中的水生生物难以生存,甚至死亡,同时还会 污染地下水源。 (4)被污水污染的水不能直接饮用和使用,必须经过污水的处理,除去水中的有毒有害 物质。 2.污水的处理。 (1)沉淀法: [实验] 在一杯浑浊的泥浆水中加入明矾或活性炭(作凝聚剂), 静置 5 分钟, 可以观察到 泥沙 沉到杯底 ,水 变清了 。 (2)过滤法: ①过滤器的制作; ②过滤泥浆水; ③过滤时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 “一贴”指: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 “二低”指: 滤纸低于漏斗口 、 液体低于滤纸上沿 “三靠”指: 漏斗下端紧靠接受器内壁 、 玻璃棒末端轻轻斜靠在有三层滤纸的一 侧 、 上面烧杯嘴紧靠玻璃棒中下部 。 ④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 [思考] 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器材来代替滤纸和漏斗?可以用塑料瓶、吸管、滤纸、木 炭粉、细沙、砂砾、碎石、棉花、杯子、泥浆水来完成过滤操作吗?请把你设计的过滤过程 画下来,并与同学交流你的设计。 (3)蒸馏法: ①熟悉书 p.48 蒸馏装置中的仪器; ②用蒸馏法制蒸馏水。 (4)沉淀法、过滤法、蒸馏法的比较: 方法 沉淀法 原理 根据物质的溶解 性不同 根据物质的溶解 性不同 根据液体物质的 沸点不同 适用范围 用于分离液体中 混有的不溶性固 体杂质 用于除去液体中 混有的不溶性固 体杂质 用于分离或提纯 液态混合物 基本操作 加入明矾等凝聚 剂,搅拌后静置 溶解、过滤 所起作用 使水中的悬浮微 粒凝聚成较大颗 粒而沉淀下来 可除去水中的悬 浮微粒 可除去水中溶解 的物质过滤法蒸馏法加热、 蒸馏、 冷凝[思考] 在沉淀法、过滤法和蒸馏法中,哪种方法净水的效果最好?可用哪些方法来进 行比较? [答] 沉淀法只能使水中的悬浮微粒凝聚成较大的颗粒沉淀下来,而不能除去这些沉 淀;过滤法可以除去这些沉淀,却不能除去已溶解在水中的物质;蒸馏法可以除去水中已溶 解的物质。因此净水效果最好的当然是蒸馏法,蒸馏水可以看成十分纯净,我们可以直接饮 用。 也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进行比较。 取等量分别用三种不同净水方法得到的水将其加热 蒸发至干,可以看到用沉淀法和过滤法得到的水蒸干后都有少量固体留下,这就是杂质;而 蒸馏水在蒸干时却不会留下固体。 3.纯净物的含义。 由 一种物质组成的 物质,叫纯净物,如蒸馏水。 二、探究粗盐的精制 1.提出问题: 粗盐可以如何精制?粗盐中可能存在哪些物质? 2.提出猜测: 粗盐可能含有泥土、沙子、食盐和其他晶体。 3.设计实验: (1)需使用的实验仪器: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漏斗、药匙、量筒、铁架台(带 铁圈)、滤纸、天平等 (2)实验方案: ①粗盐溶解:用天平称 5 克粗盐,用量筒量取 10 毫升水,加入粗盐至不能溶解为止; ②过滤:制作过滤器,过滤食盐水,操作时要注意 “一贴、二低、三靠” ; ③滤液的蒸发。 4.合作、交流。 [思考] 1.粗盐精制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 [答] 在粗盐精制的过程中玻璃棒在三处要用到。 在溶解时, 所起作用是加速粗盐的溶 解;在过滤时,起了引流的作用;在滤液蒸发时,所起作用是防止液体局部过热,致使液滴 飞溅出来。 2.在滤液蒸发的过程中,加热到什么时候为好? [答] 加热到出现多量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可以利用余热将剩余水蒸发掉。 [课内练习] 1.混有泥沙的食盐溶液过滤时, 在滤纸上的是 泥沙 , 滤液中的是 食盐 和 水 , 将滤液蒸干就得到 食盐 。 2.过滤法适用于 不溶性固体 与 液体的分离, 蒸馏法适用于 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 物的分离。 3.下列各种情况中,可能会引起水污染的是 ( D ) ①过多使用农药 ②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排放到河里 ③过多使用化肥 ④未经处理 的化工厂排出的废水 A. ①③ B.②④ C. 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粗盐的精制实验中,必须要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 C ) A.量筒、酒精灯、漏斗、玻璃棒 B.烧杯、漏斗、坩埚、玻璃棒 C. 烧杯、酒精灯、玻璃棒、漏斗、蒸发皿 D.铁架台、烧杯、胶头滴管、酒精灯 [课时小结] 重点:1.引起水污染的因素和原因。 2.污水的处理方法。 3.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4.粗盐精制实验。 难点:1.混合物的不同分离方法、原理和应用。 2.过滤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课外同步训练[基础过关] 1.除去水中的悬浮物质,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过滤法 。 2.酒精和水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是 蒸馏 ,分离原理是水和酒精的 沸点 不同。 3.在制取蒸馏水时,蒸馏烧瓶中需加入一些碎瓷片,其目的是 ( C ) A.使受热均匀 B.使受热更快 C.防止液体暴沸 D.以上几点都是 4.做实验时,要求取用 20 克水配制溶液,则最合适的仪器是 ( B ) A.10 毫升量筒 D.50 毫升量筒 C. 100 毫升量筒 D.托盘天平 [深化提高] 5.根据粗盐提纯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称取 a 克粗盐样品(含少量不溶性杂质),称量前先 调节天平平衡 ,然后将粗盐 放在 左 盘,砝码放在 右 盘。 (2)将称取的。克粗盐放人烧杯,再加适量的水,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其作用是 加速 粗盐溶解 。 (3)过滤时要做到“三靠、二低、一贴” ,其中“三靠”是 漏斗下端紧靠接受器内壁, 玻璃棒轻斜靠在三层滤纸一侧 、 盛粗盐液的烧杯嘴紧靠在玻璃棒中下部 ; “二低”是 滤纸低于漏斗 、 流体低于滤纸上沿 ; “一贴”是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 (4)加热蒸发滤液时, 要用到的仪器是:玻璃棒、 蒸发皿 、 酒精灯 、 铁架台 。 玻璃棒的作用 防止流体因局部过热而飞溅出来 。 (5)最后称得纯净的 NaCl 固体为 b 克,则粗盐中 NaCl 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为 b /a 。 6.有人说:蒸馏水是纯净水,不含杂质,饮用对人体有益。你认为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 么? [答]这种说法不对。蒸馏水是纯净水,不含杂质是对的,但人体需要很多成分,矿泉水 中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对人体应是有益的。但如果我们长期饮用纯净的蒸馏水,就 不能获得许多对人体有用的成分,长期饮用对人或许是没有好处的,或者会造成人体损害。第 22 课时 本章复习(一) 学习目标1.认识水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了解水体的分布,了解水的循环。 2.了解水的组成和一些重要性质。 3.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会进行有关密度的计算,学会对物质密度的测定。 4.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会进行有关固体压强的计算,了解水和液体压强的特 点。 5.理解浮力的概念、 公式和单位, 会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对浮力进行计算及解决一些实际 问题,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沉条件的应用。 6.能用密度、压强、浮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堂学习设计[知识要点] 一、水的分布和循环 1.水的分类。?固态水 ? (1)根据水的状态分 ?液态水 ?气态水 ?(2)根据水中含盐量的多少分 ??咸水 ?淡水?海洋水 ? (3)根据水在地球上的积聚情况分 ?陆地水 ?大气水 ?对人类最重要、关系最密切的是陆地淡水。 2.水的重要性。 (1)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 (2)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3.水的循环。 (1)地球上的水循环: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之间的互相转换; (2)最重要的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循环、 。二、水的组成 1.水电解能产生 氢气 和 氧气 ,说明水是由 氢 和 氧 组成的。 2.水的重要性质。 纯净水是一种 没有 颜色 没有 气味 没有 味道的 液体 ; 标准状况下沸点为 100℃ ,凝固点为 0℃ ;水有一种异常现象,即 4℃ 时密度最大。 三、水的密度 l。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特性 。密度用 单位体积 某种物质的 质量 来表示,公m 式为 ρ = V,单位有 千克/米3和 克/厘米3等。2.密度的应用。 利用密度知识可以:(1)求物质的质量;(2)求物质的体积;(3)鉴别物质;(4)判断物体 是否空心。 3.学会有关密度问题的计算。 4.学会测物质的密度。m (1)测物质密度的原理是 ρ = V ;(2)测量方法: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物体的体积。 四、水的压强 1.压力。 (1)压力是物体之间由于相互挤压而产生的。 (2)压力的特点: ①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 ②作用点:在被压物体上; ③大小:可能与重力无关。 2.压强。 (1)压强是衡量压力作用效果的科学量,大小与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F 2 (2)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称压强,公式为 p= S ,单位为牛/米 ,该单位的专门名 称为 帕斯卡 。 3.有关压强的计算。 (1)分析压力和受力面积分别是哪个、多大? (2)注意单位的统一。 4.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5.液体(水)的压强。 (1)液体对支撑它的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大小与液体深度有关,深度越大,压强 越大。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压强都相等。液体内部的压强 可用压强计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计算公式为 p=ρ 液 gh。 五、水的浮力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向上的作用力――浮力的作用。 2.浮力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 F 浮=ρ 液 gV 排液=G 排液 (1)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出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密度、物体的体 积、液体的体积无直接关系; 3 3 (2)计算浮力时ρ 液的单位是 千克/米 ,V 排液的单位是 米 ; (3)浮力的计算公式也适用于气体。 3.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 对浸没在水中的物体: (1)当 F 浮&G 物时,物体上浮,最后漂浮,此时 F 浮=G 物,V 排液&V 物; (2)当 F 浮=G 物时,物体悬浮,V 排液=V 物; (3)当 F 浮&G 物时,物体下沉,V 排液=V 物。 对于实心物体: (1)漂浮时ρ 液&ρ 物; (2)悬浮时ρ 液=ρ 物; (3)下沉时ρ 液&ρ 物。 4.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1)密度计(测液体的密度)根据漂浮原理制成; (2)潜水艇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沉(浮力不变)。 [典型例题解析] [例 1] 一只瓶的质量为 200 克,装满水后总质量为 700 克,若先在瓶内装一些金属颗 粒, 使瓶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 878 克, 然后在瓶内再装水至满瓶’ 称得瓶的总质量为 1318 , 克,求金属颗粒的密度。 [解析] 该瓶装满水后,水的质量为 700 克 ―200 克=500 克,则该瓶的容积 V=m?=500 克 3 =500 厘米 3 1克 / 厘米? m水金属颗粒的质量 m 金=878 克―200 克=678 克 瓶内再装满水,水的质量 m'水=1318 克―878 克=440 克,水的体积 V'水=?水=440 克 3 =440 厘米 1克 / 厘米 3 所以金属颗粒的体积 V 金=500 厘米 ―440 厘米 =60 厘米 金属颗粒的密度ρ 金=333m金?金=687 克 3 3 3 =11.3 克/厘米 =11.3×10 千克/米 3 60厘米[答] 略 [例 2] 一位芭蕾舞演员的质量与一头大象的质量之比为 1:200,大象每只脚的着地面 积是芭蕾舞演员与地接触面积的 100 倍,求演员对地的压强和大象站立时对地的压强之比。 [解析] 演员和大象对地的压力之比应等于重力之比,也等于两者质量之比,即 F1:F2 =1:200,大象站立时四只脚着地,由题意可知,大象站立时与地的接触面积是演员的 400 倍,则压强之比可求。 因为 F1:F2=G1:G2=m1:m2=1:200 S1:S2=1:(4×100)=1:400 所以 p1:p2=F1 F2 F S 1 400 : = 1 ? 2 = × =2:1 F2 S1 S1 S 2 200 1[答] 略 [例 3] 如图 1―41 所示,装有铁块的小烧杯漂浮在水面上,当将杯中铁块取出并投入 水中后,水面的高度将如何变化?[解析] 方法一:烧杯和铁块原先漂浮在水面上。 则有 F 浮=G 杯十 C 铁 即ρ 水 V 排 g=G 杯+G 铁 整个杯子的排水体积为 V 排=F浮?水 g=G杯?水 g+G铁?水 g当把铁块投入水中后,杯与铁块排开水的总体积为 V'排=V 杯排+V 铁 因为 G 铁=ρ 铁 V 铁 g,G 杯=F 浮杯=ρ 水 V 杯排 g 所以 V'排=G杯?水 g+G铁?铁 g比较 V 排与 V'排的表达式,因为ρ 铁&ρ 水,所以 V 排&V'排,铁块投入水中后水面将下降。 方法二:将烧杯和铁块看做一个整体,因为原先两者一起漂浮在水面上,故有 F 浮=G 总。 铁块投入水后,G 总不变,由于铁块受到杯底对它向上的支持力 N,所以整体受到的浮 力减为 F'浮=G 总―N,即知 F'浮&F 浮,即ρ 水 V'排 g&ρ 水 V 排 g,所以 V 排&V'排,水面将下降。 方法三:如图 1―42 所示,设想将铁块从杯中取出,用细线挂在杯底,使其不与杯底接触,此时杯和铁块受到总浮力与 排开水的总体积与原先一样,都是 F 浮=G 杯+G 铁,V 排=F 浮/ρ 水 g。再设想将细线剪断,铁 块将沉入杯底,而杯子因失去向下的拉力将向上浮起一些,这将使杯子排开水的体积减小, 于是水面将下降。 [答] 略 [说明] 方法一为常规解法, 方法二则采用了整体分析法, 方法三采用了等效变换的分 析方法。后面两种解法比较巧妙。其中方法二更具一般性,可方便地用来解决类似的有关浮 力问题。因此,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思考:假若把杯内的铁块依次换成木块、水、盐水、酒 精,再将它们投入(或舀入)水中,水面高度又将如何变化? [课内练习] 1.关于陆地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A.陆地水都是淡水 B.陆地水中最多的是湖泊水 C. 由于水循环运动,陆地上的水才能得到不断补充 D.陆地水主要指河水、湖泊水、地下水和水蒸气 2.下列关于水的重要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 ( D ) A.通常情况下,水是一种无色液体 D.纯净水是没有味道的 C.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 D.由于物体的热胀热缩,0℃的水密度比 4℃的水密度要大 3 3 3.水的密度为 1.0×10 千克/米 ,它表示 ( B ) 3 3 3 A.1 米 水的密度是 1.0×10 千克/米 3 3 B.1 米 水的质量为 1.0×10 千克 3 C. 1 千克的水的体积是 1 米 3 D.1 米 水的质量是 1 千克 4.一小孩在结冰的河面上玩耍,突然发现脚下的冰即将破裂,他应采取的措施是 ( C ) A.站着不动 B.赶快向上跳起 C. 轻轻地伏在冰面上并向岸边挪动 D.立即改成单足独立 5.一只实心铁球放到某一液体中,则铁球 ( D ) A.一定下沉 B.一定上浮 C. 一定悬浮 D.无法确定 6.下列测量工具中,刻度线分布不均匀,而且刻度由上到下逐渐变大的是 ( A ) A.密度计 B.弹簧秤 C. 温度计 D.量筒 [课时小结] 重点:1.水的循环及重要性。 2.密度、压力、压强、浮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 3.密度的测量。 4.密度、压强、浮力的有关计算。 5.密度、压强、浮力知识的应用。 难点:1.密度、压强、浮力的理解和计算。 2.用密度、压强、浮力解决实际问题。课外同步训练[基础过关] 1.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是 ( B ) A.工业废弃物的任意排放 B.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C. 农药和化肥的广泛使用 D.生活垃圾和污水的任意倾倒 2.如图 1―43 所示,甲、乙、丙、丁 4 只相同的杯子,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水、盐水、 酒精和水银,盛用水和水银的杯子应是(ρ 水银&ρ 盐水&ρ 水&ρ 酒精) ( A )A.丙、甲 B.甲、乙 C. 乙、甲 D.丙、丁 3 3.一个只能装 500 克水的玻璃瓶,装满水后质量为 750 克,改装密度为 0.8×10 千克 3 /米 的液体,则装满液体后质量为 ( A ) A. 650 克 B.750 克 C.850 克 D.875 克 4.如图 1―44 所示,在玻璃管的下端有橡皮膜,管里装着水,这橡皮膜向下凸了。现把 玻璃管放入盛有同种水的玻璃杯中,那么当玻璃管外的水面高于管内水面时,橡皮膜 ( A )A.向上凹 B.向下凹 C. 变平 D.无法确定 5.增大压强最好的办法是 ( C ) A.增大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B.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C. 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D.减小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6.把一块木块放入盛满酒精的容器中,溢出酒精的质量是 80 克。若把该木块放入盛满 3 3 3 3 水的容器中,则溢出水的质量是(已知ρ 木=0.7×10 千克/米 ,ρ 酒精=0.8×10 千克/米 ) ( A ) A.80 克 B.90 克 C.45 克 D.40 克 7.图 1―45 中,溢水杯 A 内水面恰好与口相平,B 是小桶,弹簧秤四次测得数据由左向 右分别为 F1、F2、F3、F4,以上可计算出另两个数据。 (1)F 浮=F1―F2 ; (2)G 排水=F3―F4 ; (3)比较(1)和(2),可得上述两个数据之间的关系是 相等 的。此实验所得结论的文 字表达为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 [深化提高] 8.我国约有 4 亿多人需配戴近视或远视眼镜,组成眼镜主要材料的部分技术指标如下 表: 材料 技术指标 透光量 密度(kg/m ) 性 能3树脂镜片 92% 1.3×103玻璃镜片 91% 2.5×10 耐磨损3 3铜合金 / 8.0×103钛合金 / 4.5×10 耐腐蚀3较耐磨损-6较耐磨损(1)求一块体积为 4×10 米 的玻璃镜片的质量; -2 (2)如图 1―46 所示的一副铜合金镜架的质量为 2×10 千克,若以钛合金代替铜合金, 求一副镜架的质量。[解] (1)m 玻=ρ 玻?V 玻=2.5×10 千克/米 ×4×10 米 =0.01 千克 (2)V=33-63m铜?铜2 ? 10 ?2 千克 3 = =2.5×10-6 米 3 3 8 ? 10 千克 / 米3 3 -6 3 -2m 钛=ρ 钛?V=4.5×10 千克/米 ×2.5×10 米 =1.125×10 千克 9.某人体重 600 牛,站在一块木板上,木板平放在沙地上,设木板重 200 牛,木板底面 2 2 积为 0.5 米 ,每只鞋底面积为 200 厘米 。 求:(1)人对木板的压强; (2)木板对沙地的压强。 [解] (1)p1=F1 600牛 = =15000 帕 S1 2 ? 2 ? 10 ? 2 米 2 (2)p2=F2 600牛 ? 200牛 = ==1600 帕 S2 0.5米 2310.水面下 10 米深处有一个重 4500 牛、体积 500 分米 的水雷,它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当它处于水面下 5 米深处时,它受到的浮力又是多大?静止后受到的浮力又是多大? 3 3 [解] (1)10 米深处时,F 浮=ρ 水 gV 排水=ρ 水 gV 物=1.0×10 千克/米 ×9.8 牛/千克× 3 3 0.5 米 =4.9×10 牛 (2)5 米深处时,由于 V 排水不变,故浮力大小不变 所以 F'浮=4900 牛 (3)全部浸没时,由于 F 浮&G 物,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可知水雷要上浮最后处于漂浮状态, 即静止后,F'浮=G 物=4500 牛。第 23 课时 本章复习(二) 学习目标1.知道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涵义,知道溶液的组成和特征,能区分溶质和溶剂。 2.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并能加以区别,了解溶解度的意义,会查阅溶解度表, 了解外界条件对固体物质溶解性溶解度的关系,会进行溶解度的简单计算。 3.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能进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能配制一定溶质的 质量分数的溶液。 4.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了解形成晶体的方法。 5.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了解水污染产生的原因,知道污水的处理方法,学会 混合物的分离。课堂学习设计[知识要点] 一、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1.溶液是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 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 的特征是均一、稳定。 2.溶液是由 溶质 和 溶剂 组成的。 其中被溶解的物质叫 溶质 , 能溶解其他物 质的物质叫 溶剂 。水是常见的 溶剂 。 3.悬浊液和乳浊液统称 浊液 ,特征是 不均一 、 不稳定 ,其中悬浊液是 固体小颗粒 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 混合物 ; 乳浊液是 小液滴 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 混合物 。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是指在 一定温度 下,在 一定量溶剂里不能 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 液;而不饱和溶液则是在上述条件下 还能 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要注意 “一定温度” 和“一定量溶剂”两个条件。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的相互转化。 (1)对大多数固体物质而言: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2)对熟石灰这类物质而言:在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间的相互转化中, 改变温度则与上 述物质相反。 3.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三、溶解度 1.溶解性指 一种物质 在另一种物质里的溶解能力。 溶解性大小主要由 溶质溶剂本 身性质 决定,还与 温度 等外界条件有关。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 一定温度下, 某物质在 100 克 溶剂中达到 饱和状态 所溶解的质量。 3.根据 20℃时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可以将溶解性分成四个等级: &10 克为 易溶 ; 1~10 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风的形成实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