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老用户漫游费何时取消取消之后 套餐怎么办

长途漫游费要免了 流量套餐玄机却多了-中新网
长途漫游费要免了 流量套餐玄机却多了
日 10:05 来源:工人日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网络提速降费要迈出更大步伐,年内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随后三大运营商宣布,今年10月1日起,将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
  收了23年的长途漫游费取消在即,却有不少人担心,传统语音业务收入的损失将会促使运营商发力手机上网流量业务收入。有手机用户在实际体验消费变化后感慨地说:“用户的资费只是从话费变成了流量费!”对此,《工人日报》记者展开了调查。
  靠语音和短信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
  “收取长途费和漫游费是因为网络技术原因和运营商成本原因。”一位专家介绍说,运营商以往都是以各省市为单位运营的,各省的分公司之间成本独立结算。用户到了一个新的地方通话,就要使用当地运营商的通话资源设施,所以就要额外付一笔漫游费。
  事实上,国内手机漫游费始于1994年,原邮电部发布的《关于加强移动电话机管理和调整移动电话资费标准的通知》规定,在漫游的状态下,移动电话需收取0.6元/分钟的自动漫游费。2000年后,随着电信改革,国内电信企业针对用户的差异推出各种资费套餐。原信息产业部联合发改委对包括漫游费在内的电信业务资费实行上限管理。
  2008年,工信部下发通知将漫游费上限重新调整为0.6元/分钟。2014年,工信部下调漫游费,主叫方漫游费0.6元/分钟,被叫方0.4元/分钟。2015年,三大运营商率先在京津冀之间取消漫游费。
  根据工信部2017年1月发布的《2016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显示,过去6年,三大运营商的话音收入占比呈现递减趋势。在2010年,话音收入还能占到57.1%的份额,到2016年份额仅占25.0%,运营商们靠语音和短信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
  与此同时,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和4G的普及,流量收入逐渐占据主导。从三大运营商2016年的财报中可以看出,最抢眼的数据就来自手机上网流量收入。三大运营商亿元的净利润中,有一半以上的利润来自手机上网流量业务收入。
  “花式”流量套餐暗藏玄机
  流量时代,人们越来越习惯用语音聊天代替打电话,用一条微信取代发短信,这也促使运营商在流量业务上下足工夫,推出了“花式”流量套餐。但很多人发现,长途漫游免了,流量花费却涨了,还会一不小心就掉入“消费陷阱”。
  比如,三大运营商的无限流量卡真的可以无限使用吗?2月24日,中国联通率先推出“冰激凌”套餐,分为两档基本资费,每月398元的套餐国内流量、国内通话和来电显示均免费;每月198元的套餐国内流量、来电显示免费,包含1500分钟通话时长。短信彩信等单独按条收费。
  这个打着“不限流量”卖点的套餐却包含着“有限使用”的细则:即用户如果在一天内国内数据流量达到2GB,或者当月国内数据总流量达到40GB后,就会被限速或关闭,次日及次月才会恢复。
  不少消费者反映,除了遭遇“超标限速”,所谓“无限流量”很多还只是省内流量,跨省之后毫无意义,很多还附加了仅为一周的使用期。
  “时不时赠送一点流量,但是一点诚意都没有。仔细一看都是闲时流量,就是23:00~7:00才能使用,很少有人能消费到,而且有时这些流量还会被默默计入收费流量!”联通手机用户张先生就表示,除了“无限流量”“闲时流量”等,流量套餐的玄机还有很多。
  “短信发的流量提示特别乱,而官网的指引功能又很差,你很难找到到底订了哪些套餐,而且很多附加套餐还不显示在一块。”让张先生印象深刻的“陷阱”源自一次话费查询。“发现被多扣了几十元流量费,客服解释是此前我参加了一个月消费满38元就送1G流量活动。但当时推销的客服说我的基础套餐已经是36元了,随便多消费2元就行,我就同意了。她们的扣费理由又变成了我的36元话费中有充话费时的赠送话费,不能计入消费额,所以我就没消费满38元,得扣钱!”
  看似廉价的流量套餐,实则有着复杂的限制门槛,很多消费者呼吁:希望运营商能在流量套餐的设计上更实在一些。
  重视“最后一道防线”
  “运营商在销售时,会宣传甚至突出产品的亮点。”在北京电信的一位市场部工作人员看来,这种市场策略无可厚非。但其同时提醒消费者,重视“最后一道防线”――协议单。
  “消费者在购买套餐时,一定要看清楚协议单上的解释细则,有时候越是不起眼的小字可能越需要注意,在自己签名前要确保信息获取的完整性。”
  随着视频、直播以及其他数据消费应用和服务的兴起,人们对数据流量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流量消费成为运营商主要收入来源。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4G用户总量为5.68亿,电信4G用户为1.38万户,联通4G用户为1.22万户。
  此前,经过用户和媒体多年呼吁,手机上网流量已经实现了当月不清零。但手机流量套餐业务依然有待市场规范。
  对此,一些运营商表示将进一步落实提速降费。中国联通表示,重点围绕青年、学生、网民等流量需求大的消费者,加大数据业务定向优惠力度。
  在流量收入上“重点创收”,运营商还在增值业务、移动金融、跨界合作等方面加紧了布局。中国移动就推出和包支付APP,包含了手机理财、生活缴费、电子券等功能。
【编辑:左盛丹】
>相关新闻:
>产经频道精选: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语音业务萎缩促运营商取消长途漫游费&新举措或影响有限
日08:11&&来源:
原标题:语音业务萎缩促运营商取消长途漫游费 新举措或影响有限
  受语音业务萎缩等因素影响,几大运营商收了20年的长途漫游费将在2016年末全面取消。
  继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之后,在8月17日召开的2016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透露,从10月1日起,联通将取消国内长途费和漫游费。自此,三大电信运营商收取长途漫游费的行为集体取消。
  在业内人士看来,长途漫游费退市无论于运营商或是消费者,均无关痛痒,既不会对运营商的整体收入产生明显的下行压力,消费者也并没有受益。
  语音业务萎缩促漫游费退市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手机漫游费是2G网络时代的产物,当时的移动网络更多的还只能为单一区域的用户进行服务。一个用户从一个地方漫游到另一个地方,需要进行鉴权、接入、计费、结算。
  早先国内的移动通信业在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并不均衡,为了保证西部地区的移动通信公司可以取得足以支撑当地较高成本的收入,防止东部地区资费相对较低的手机号,大规模地在西部地区长期异地使用,1994年原邮电部发出《关于加强移动电话机管理和调整移动电话资费标准的通知》,要求移动电话需收取0.6元/分钟的自动漫游费,长途漫游费就此产生。
  随着技术及网络的不断升级换代,4G用户的爆发式增长、漫游成本快速下降,传统语音业务收入已落后于流量收入,取消漫游费已成大势所趋。以中国移动为例,根据中国移动中期业绩报告,其4G用户总数达到4.29亿,4G渗透率已达到51.2%;上半年流量收入达到1950亿元,同比增长26.7%,首次超过传统业务收入。
  今年4月,工信部出台新政策要求,在电信资费市场化机制下,推动取消手机漫游费,下一步将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规划,推动企业逐步取消区域内手机漫游费。
  独立电信分析师项立刚认为,三大运营商取消长途漫游费,除了消费者对该项资费标准的长期诟病和国务院“提速降费”的压力外,更主要的是近年来语音业务占整体收入的比例不断萎缩,同时流量业务的崛起所致,长途漫游费退出是当前的趋势。
  记者查阅发现,长途漫游费退市不仅发生在国内,在其他国家也正在进行。据悉,欧盟决定从2017年6月起取消成员国之间的手机漫游费;俄罗斯、印度等国也在计划取消漫游费。
  套餐门槛较高 消费者受益有限
  8月18日,中国移动新闻发言人张轩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中国移动一直在积极推动长市漫资费一体化工作。目前,该公司就已推出了“长市漫一口价”套餐,最低仅为18元, “非长市漫一口价”套餐客户可以随时通过营业厅、网上营业厅等多种渠道办理全网统一套餐,实现全国长市漫通话一口价。
  TMT分析师付亮在接受采访时则表示,消费者的受益实则有限。新套餐门槛较高,如中国移动套餐最低门槛已由过去的5元变为18元,其仅含流量,而对于本地语音较多的用户来说,若无合适的4G套餐可选,消耗同样的语音会花费更多。
  “实际上,中国移动的主要用户,就是消费比较多的用户,已经不再为长途漫游费买单了,其花费主要集中在4G流量上。”项立刚分析称,有部分前期使用了漫游资费套餐的用户可能受益,而大部分用户,尤其是后期用户是不受益的。对用户而言,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支出不减少,但在运营商提供的其他服务方面享受更多服务增量。
  “运营商归根结底是企业性质,有对收入和利润的要求,不可能无故砍掉部分业务收入。”项立刚告诉记者,对于众多消费者所期盼的流量降费,流量单价将会下降,但是花在流量上的整体支出很可能会继续升高,特别是对于每月流量使用较多的用户而言。
  “运营商一定会促使使用长途漫游套餐的用户,改用4G流量套餐,重新平衡自己的商业利益,实质上运营商只是换了一个收费方式而已。”项立刚说。
  取消漫游费难谈变革
  在8月11日举行的中国移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中国移动首席执行官李跃表示,取消长途漫游收费对于中国移动来说有风险,中国移动集团计划用两年时间消除风险,未来会拓展资费全国一体化等计划。
  业内人士认为,三大运营商此举实质上是一个用户套餐转换,在此期间会有一定风险,但是这个风险会比想象中要小得多。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营运收入大约为人民币3700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语音业务占整体收入的37%。
  “中国移动的语音收入目前只有37%,其中漫游费仅占个位数,放在整体框架内,这是一个非常小的比例。中国移动要促使用户转成别的套餐,依然会有别的收入保证能够填补。”项立刚表示。
  相比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的老用户数量则相对较少,作为“化石级”资费的长途漫游费在新用户中应用并不广泛。
  在宣布取消长途漫游费时,中国电信董事长杨杰表示,中国电信将率先推行全流量计费,即电话、短信折合为流量,统一计费。而王晓初则坦言,中国联通在4年前推3G业务时,主流套餐已经取消长途漫游,目前联通只有4%的用户还有长途漫游,占比很小,对联通的收入影响不大。
  “总而言之,长途漫游费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之下,实质上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此次三大运营商纷纷推出该资费的退市计划,对于身处其中的企业、消费者,并不会带来太多的利好和影响。”项立刚如是说,“运营商势必会发展其他的业务,开发新的产品套餐来填补长漫游费退市留下的收入空白。”
(责编:赵超、杨波)手机取消长途与漫游费 主要涉及本地化旧套餐-中新网
手机取消长途与漫游费 主要涉及本地化旧套餐
日 16:49 来源:羊城晚报  
  两会期间,三大运营商从10月份开始取消手机长途与漫游费的消息一经传开,很多手机用户都在关心自己的手机话费是否已经取消了长途与漫游费。而据羊城晚报记者的深入了解,涉及取消手机长途与漫游费的套餐,主要是之前推出的带有本地化特色的旧套餐。而运营商的整个系统调整和价格理顺,仍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
  广州本地某运营商人士坦言,“手机漫游费的产生跟用户办理的套餐有很大的关系,也可以说是历史遗留问题。”他表示,十多年来三大运营商都推出过很多款套餐。有的是全国一体化计费的套餐,实际上已经取消了手机漫游费;有的是比较旧的套餐,还会区分省内、省外或者市内、市外的费用。
  而之所以有这样的“内”、“外”通话费用之分,主因是三大运营商的话费普遍采取分省结算的方式。除非是统一的全国一体化套餐,不然各省市自主推行的部分特色套餐,都可能存在话费跨省结算问题,由此就可能产生手机长途和漫游费的现象。涉及手机漫游费取消的套餐,主要就是这些本地化特色的套餐。
  以中国移动为例,大概十多年前手机存在双向收费时,为了应对座机、小灵通等接听免费的通话方式,广东移动曾经推出过本地接听免费的神州行大众卡,突出本地通话的特色,出省之后可能产生手机漫游费。此后经过数次套餐调整,包括神州行大众卡在内的运营商内部各大套餐品牌很多均可自由转换。
  全新推出的套餐,例如移动4G飞享套餐、联通3G/4G一体化套餐等,已经实现全国接听免费,不存在手机漫游费的问题。以中国移动为例,2016年底已停售非“长(话)市(话)漫(游)一体化”资费,订购“长市漫一体化”套餐客户达到5.4亿户,其中28元以下低门槛“长市漫一体化”套餐覆盖客户2.5亿。
  但仍然有部分手机套餐,主要是那些比较陈旧的套餐,还在区分本地和外地通话;而手机用户如果不主动取消这些陈旧的套餐,在现阶段下,原有计费方式仍然生效。根据工信部2014年发布的规定,漫游费一般为被叫方0.4元/分钟,运营商可在此标准基础上自行调整。广西的潘女士就表示,她在当地所办理的手机套餐,只要一出当地范围,每次通话都会被收取0.39元/分钟。
  彻底取消手机长途与漫游费,需要运营商对于现有套餐重新进行调整和理顺。目前,有的运营商语音收入还占据了37%的份额,手机漫游费的取消势必波及较广,需要重新调整运营商的价格体系。而对于手机用户而言,如果发现自己的套餐仍然存在长途与漫游费,可以根据当前运营商可提供套餐,转为全国统一标准、接听免费的套餐。
【编辑:左盛丹】
>IT新闻精选: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取消长途漫游费是时候了
取消长途漫游费是时候了
日 09:56:56
 来源: 科技日报
】 【】 【】&
取消长途漫游费是时候了 朱慧卿/视觉中国
被呼吁叫停多年后,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相继宣布将取消长途漫游费。此时,随着技术及网络的不断升级和4G用户的爆发式增长,传统语音业务收入已落后于流量收入,长途漫游费已不那么重要,取消漫游费已成大势所趋。
对运营商来说已水到渠成
随着我国电信运营商从以传统语音等业务为主向以流量经营为主转型,语音业务主导下的长途漫游费,取消已是水到渠成。
中国电信董事长杨杰7月表示,中国电信将推行全流量计费(语音、短信折合为流量统一计费),逐步取消长途漫游费。8月11日,坐拥数亿用户的中国移动发布中期业绩,首席执行官李跃称,中国移动今年底将取消销售所有长途漫游套餐,逐步推进全国一体化资费。8月18日,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在2016年中期业绩发布时宣布,从今年10月1日起,中国联通将取消国内长途费和漫游费。
至此,诞生于2G移动网络时代、有“活化石”之称的我国长途漫游费将成为历史。
电信行业分析师勾进认为,运营商的主要来源从语音变为流量,使取消长途漫游费的时机成熟。中国移动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流量收入贡献首次超过传统业务,跃升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那么,取消长途漫游费对三大运营商收入会有影响吗?
对此,王晓初表示,目前中国联通只有4%的用户还有长途漫游,占比很小,对联通的收入影响不大。而李跃称,由于语音业务仍占中国移动整体收入的37%,取消长途漫游收费还存在风险,希望花一两年的时间把长途漫游风险降到最少。中国电信由于尚未发布上半年业绩报告,未对此给予回应。
电信行业独立分析师付亮认为,取消长途漫游费对运营商的业绩影响肯定存在,但不大。相关收入的下降会通过增值服务的增长、移动替代固话效应的提高来弥补。但是,理论上取消漫游费在技术上很容易实现,但运营商需要调整复杂的计费系统,梳理海量在售套餐,工程量相当大,牵一发而动全身。
简化资费套餐将成为迫切需求
对很多依赖语音通话的用户来说,漫游费对于他们也不那么重要了,流量费和令人头疼的复杂套餐体系是更为困扰的问题。
当前,三大运营商都有不少仅包含语音的、几元钱的本地入门套餐,这部分用户逐渐成为支付漫游费的主力。付亮认为,“真正取消漫游费,关键点不在新套餐,也不在在售套餐,而应看如何解决老套餐用户问题。”
按照付亮的预测,在取消长途漫游费初期,三大运营商之前的传统套餐不会全部取消,会对一部分对流量要求不是很高的老用户,推出一些相对低廉的套餐将老用户转移到新套餐上。
飞象网总裁项立刚则认为,这是运营商通过新套餐政策拉拢那些未使用4G用户的好时机。
对不需要经常“跨省”的用户来说,那些包含本地语音和流量的套餐价格优惠不少,但“无长途无漫游”的全国套餐门槛目前仍较高,甚至高于不少用户的月实际通信费用。付亮表示,没有哪个运营商会强制用户改用新套餐,用户仍可继续使用老的漫游套餐,等待适合自己的、门槛更低的新套餐后再转换。
而对长途漫游费的取消已经无关痛痒的用户现在又表现出对运营商“流量漫游”的不满。长期需要在京沪两地跑的吴晓汶就期待着运营商在针对语音的漫游费取消的同时,流量的漫游费也能尽快取消。与此同时,他希望套餐不再花哨难懂,不再是笔永远让他也算不清的糊涂账。
吴晓汶的愿望指出了当前电信资费套餐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资费套餐种类太多,过于复杂,简化资费套餐已成为迫切需求。
付亮认为,随着运营商的营销重点从语音转向流量,简化语音资费已是大势所趋。一个不能带来持续增长的业务,运营商没必要为其设计复杂的套餐。记者 刘 燕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中国移动:年底将取消所有新套餐长途漫游费
  (原标题:中移动年底将取消新套餐长途漫游费)
  尤丹婷
  中国移动(00941.HK)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李跃8月11日在香港于中期业绩会表示,从7月已开始全面取消针对新办套餐的长途漫游收费项目,并计划到今年底使全国所有新套餐都采用资费一口价的方式计费,不再分长途或漫游收费。
  随着手机用户使用习惯的转变,传统语音业务正持续受到数据业务的挤压。中移动已将数字化设立为自身战略目标,李跃表示目前正着力进行语音等传统业务的转型,
  资费调整是其中一个重要手段,公司计划在一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传统业务转型,将推进全国资费一体化。
  中移动11日公布中期业绩,2016年上半年营运收3704亿元,同比增长7.1%,净利606亿,同比增长5.6%,移动电话总数8.37亿户,同增长2.4%。
  财报显示,上半年移动网络流量同比增长了134%,相关收入同比增加41.2%,带动了整体业绩表现。中国移动主席尚冰表示,增长主要依靠既有2G/3G用户升级至4G网络带动,目前2G/3G用户月均数据用量为589兆,而4G用户为928兆。
  不过,对于集团整体ARPU(每位用户平均收入)提升而4G用户的ARPU却降低,集团执行董事兼副总经理沙跃家解释称,初期4G用户多为高端用户,随着中低端用户转用4G,拉低了整体ARPU数字。
编辑:杜静
关键词:套餐;漫游费;长途;移动网络;中移动;ARPU;资费;同比增长;李跃;业务转型
“我的好友找了一个男朋友,可是没想到这男友太抠门了,她的工资全交给对方,自己每月只有600元零用钱。”  “小七”委婉劝说好友放手这段感情,可是好友很有顾虑,一方面两人还有感情,另一方面担心这十多万存在男友那,一旦分手就拿不回来了。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新闻热线: E-mail: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取消漫游费后怎么收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