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MBA 男 30岁.30岁去美国国读个排名50以内的MBA有用吗

真诚建议,读MBA还是得去美国。(国内读完MBA的真实感受和建议)【mba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39,029贴子:
真诚建议,读MBA还是得去美国。(国内读完MBA的真实感受和建议)收藏
自己是国内著名的体制外的商学院毕业的MBA,工作一年多了,讲讲体会, 作为给后来人的借鉴。 帖子里面讲点真话,不再讲哪些冠冕堂皇。我负责任地说,这都是我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实实在在的观察,并且尽到自己最大努力保证客观性。 自己背景
国内纯土鳖,985学校毕业,G700多,工作五年来读的书。读的是国内非常有名的体制外的商学院,具体不说哪家了,主要是讲一些大家不太听得到的真的东西,而不是让大家去打听是哪个学校。 坦白地说,读完MBA回头看,肯定是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和视野有帮助的,也是有各方面的提升。但是,绝对没有商学院宣传的那么好!更远远没有大家心里面想的那么神奇!读完了最大的一个感受:“啊,原来也就是这样而已。”1 学校发展速度很快,老师是尽责的,但是交换到美国的商学院后发现确实差距很大。
很多中国特色的课程其实还在摸索阶段,没有太多的经验。国外的相同课程明显更好更系统,比如交换到美国学校的管理会计和营销学,明显讲得好很多,有系统又有实实在在的案例。所谓中国特色的课程感觉是噱头,因为中国发展快就来一些中国的课程,一方面也是吸引外国学生,但是很多案例不全,有些课程比较牵强。 此外老师学术理论上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2
所谓的结识人脉很多是面子上的朋友,真正实质性的帮助很小,很多同学都不是深交,联系也不多。
诚然,可以通过人脉得到一些信息,知道其他行业的大概情况,知道不同行业的规则但是真正的职业上的帮助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你想要提高薪水,打开职业路径,靠这种同学们的交流和分享收获不大,最重要的是靠自己的努力。没有多少人是交流后得到启发,然后如有神助,职业就上去了,基本原来啥样,交流后还是啥样,只是听一些新鲜的故事。这些故事听听有趣,用来提高自己就是扯淡。周末朋友聚会大家聊聊工作也就和这个差不多,何必花这么多钱和时间来听这个。
此外,积累人脉完全不必非要到商学院来。如果你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多参加几次酒会,有的是人想认识你,。读MBA来结识人脉性价比真心不高。3 就业,最重要的是原来的经验,而不是MBA。
如果你的目标是为了加薪,跳槽远比MBA性价比高得多(继续有收入,继续经验的积累,而且搞不好比读完MBA发展更好)。通过MBA来跳,尤其是国内的MBA,不是一个上上之策,是一个跳槽等其他道路都没有了才应该考虑的,而且好多人读了MBA的预期都没有达到。
当然,有成功职业转型发展很好的,但说实话,这部分人比例相对是很低的(每一届都是,大概前5-10%),这部分人本来的背景就非常好(有去著名咨询公司、著名公司战略部核心岗位的,但人家之前就是TOP本科+海外的工作经验),只是因为家庭等原因没有去国外,都不是商学院MBA的效果。即使他们不来读书,很可能再干一两年也可以达到读完书的效果。
还有相当数量来读的都是R1申请美国学校没申请上掉下来的,给人感觉像人家美国的调剂学校一样,私下聊天都说:“我是申请了ROSS/Tuck,最后面试没过才来的”,让人无语。。。。 这部分人实力也很不错。
申请MBA的人都是工作过的人,应该都知道什么叫做营销,拿少部分靠前的学生来作为广告吸引客户。。。。从过去的经验来看,你看到的MBA职业提升的例子可能只是海面上的冰山一角,但是殊不知大多数同学都在水下面,但是这部分人会出现在宣传材料里面吗。。 商学院宣传的MBA的效果,就像洗发水广告,洗发头发又光又亮好神奇,但是实际是啥样你都知道。 很多同学花个50万(生活费+交换国外旅游开支,而且不算机会成本),读完MBA后去的是原来同事没读书,继续干了一两年跳槽去的职位和公司。 甚至还有的同学读完几乎就是回到原公司干原来的活儿,只好说读MBA就当度假了休息休息。。。 直到读完就业那天才发现:“呀!MBA其实没那么神奇,就这么个玩意儿。”只是不管怎么说,不读总觉得是不是有些魔力、奥妙在MBA里面。4 就业市场上和社会认可度偏低,遇见美国的MBA矮一头,遇见国内名校无优势。 中国的社会和就业市场对MBA并不感冒,本来MBA就是一个泛泛的东西,本来就是玩虚的,本来那些课程就不是专业性的,本来就需要牌子来支撑。但国内商商院还在名气上不如国外的大学,也比不上上国内的清北交复等名校的本科和硕士,没有太大的光环效应。 遇见大名鼎鼎的国外学校明显底气不足,遇到国内名校如复旦的学生,人家师兄师姐去的都是UCLA/Wharton这些,自然也不会太有优势。很多人一开始都不会把国内的MBA当做首选,都说不行了才将就过来,其实就像美国MBA的候补调剂学校一样。。。。。 其实除了申请MBA的人,有谁会去在意MBA的学校排名学校名气,你会去关注化学工程的专业排名吗?! 但是一个人是MIT的化学工程硕士,且不论MIT化工排名如何,光是学校的底气就足以让人信服。武汉大学哲学全国第一,但是即使是招收哲学专业的单位,也会内心认为北大哲学系毕业的比武大哲学系毕业的更有竞争力,这就是多年来学校牌子积淀下领跌无形的价值。
再者,MBA中国社会认可度极低,普遍看法是有两个钱混文凭的进修学历,根本不如本科和普通研究生。如:复旦等高校就不太承认MBA是自己校友,更多认为就是一个进修班。5 学校牌子带来的在职业外的无形价值远不如国外牛校和国内名校 你如果是哈佛、MIT甚至清华北大复旦交大浙大出来的,除了职业上的收获,你还在社会认可度上收获一笔,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得到提升。 很多MBA说:“哎呀,我们商学院都不知道,说明这个公司不值得去,我读书为的是职业进步。”但是,不要小看老百姓的认可度,因为你的生命不仅仅是你的职业。工作只是你人生的一部分,好的教育(比如:名校牌子带来的效应)不仅可以给你职业上一个台阶,还能让你的日常生活也增添颜色。 相信我,你读一个响当当的学校,对于一般民众、周围亲戚的认可,会给你带来一笔无形的价值。(例如,找女友,人家才不知道什么中欧长江神马鲁汶、什么美国20开外没听过的学校,但你说你是清华毕业的感觉会好很多) 而且MBA在国内很多地方都让被认为是一个有点钱混学历含金量很低的玩意儿。 以上一家之言,供大家参考,只是说点真话。 真话总是不那么好听,泡沫的东西肯定要委婉得多。 但是皇帝真的没有穿衣服。。。。
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mba报考开设金融MBA方向的全日制学习,结合金融机构需求培养学生拟录取即开始规划职业路径,mba报考进入金融机构人才库.即日开始报考高金全日制MBA.
美国或者新加坡的mba如何呢?
长江比中欧还是要差不少的----From iTieba for Windows Phone
楼主说的甚是!不过人各有志,本人就是不为宏图大展,只为小富即安。
原帖来自:
LZ说的基本在理,我就是国内知名985MBA毕业的好几年的,这么说吧,国内MBA也不是一无是处,还是在于你自身能力如何;最少能快速拿个硕士双证,人脉还是有一定扩充(其实不是很有用)。
LZ,就好像国内读博士一样,其实有多少学习到的能力能用于实践,大多数社会上很牛X的人,有多少文化水平?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后,LZ的观点我还是赞同的
有些偏激,世上没那么绝对化的东西!
楼主说的有部分是事实,我和几个已经在读或已经读完MBA的朋友交流过,他们学校都是上海前四,他们的第一句话都是“也就这样!”。老师基本都是理论型的,因为没有在企业做过管理,所以也谈不上什么管理经验。从同学身上倒是可以学到一些东西,但是你很难融入比你水平高的人的圈子,也就是说你基本也只能混你这个Level的圈子,因为你成为不了别人的资源,当然别人也不会成为你的资源(虽然有点势利,但事实却是这样),除非你自已本来就很强。我曾经参加过我想报考的学校的课程试听会,课间就听到两个看上去40多岁的人在谈话:谈话内容是其中有个人想拓展海外业务,把他的公司开在国外,而另一个人可能是投资者。像一般的中层管理层不可能加入到他们的谈话,自然也无法形成所谓的“圈子”。所以,如果老师不能教你很多实用的知识,并且同学也无法带给你一些资源,就出现了楼主说的那种情况。本人一点愚见,欢迎大家指教!
mba管理类综合能力+英语二 词汇导学班+基础班+系统强化班+真题密训班+模考串讲班独家提供11项VIP高端助教辅导+每周1次直播课程+1对1答疑辅导+作文修改mba
我觉得你们这群人就是在装装逼吧了!再差也有双证啊!学历就像处女膜,没有不行,能用一次就够,只是敲门砖罢了,好工作还是需要实力加运气的,怎可一概而论?
其实每一个报考MBA的人都不傻,都有自己的考虑。报考者们不敢说是精英,但最起码也都是这个社会信息最为广泛的吸纳群体,难道都不清楚这个文凭的现状、价值和其他内在外在的因素么?但为什么每年还那么多人在报考?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讲,MBA是他们通过努力可以打开的一扇比较现实的大门,至于这个门里有什么,看能力、看机遇、看造化...他们不会因为MBA所谓的日趋贬值,而放弃给自己一个机会!对于MBA学习来讲,如果你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别人会评价“不愧是读过MBA的人”,一无是处,混文凭,无长进,别人就会说“MBA就是花钱买文凭而已”,认可度与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学习态度和付出程度!
皇帝的新装,建议加精
CD上的人基本都这德行。。。。诚然美国TOP10的MBA比国内是没有任何可比性的,但是,将成功和MBA捆绑本身就是一种错误,CD上的人功利的做事方式和做事绝对的目的性决定了他们就这点眼界而已。
另外,他真的知道MBA的定位是什么,为什么国外顶级公司都要招国外TOP school的MBA?因为MBA实际上是降低降低企业内部沟通成本和交易成本的,所以美国的MBA本质上说是为了适应美国公司的架构和体系存在的。 但是,商业真的是学出来的吗?真正的商业,是哲学观的成功,洞察力的成功以及远见性的成功,永远不要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自己的努力,特别是金融业,沉浮往往只是运气而已。
楼主想法和我一样的,想法很透彻!我就打算考个211的全日制MBA,毕业了我也不说我是MBA,就说专业方向,反正也有毕业证,性价比挺高!
我就是打算混证的,但要说就是纯花钱买学历,也不敢认同,因为有切身的努力和付出换来的,也不是谁都能考上。至于帮助提升,的确不大,锦上添花,说明自己是研究生罢了
本来对mba对自己的提升也没有太大的期待 随便读着玩玩 万一有个万一呢 哈哈
就一句话硕士还是要的。MBA算是比其他硕士好考的。
你要是在国内mba都没有前5%-10%,凭什么去美国读mba?top30你进得去吗?所以不是哪里读的问题,而是人的能力问题。中欧排11名,比大部分的top30更好。
擦,一说就说国外读,国外有多好,有多少工作的人有条件去国外读的,在没有条件下,在国内拿个TOP的MBA不会差,总比没得好
好吧,作为一个大专毕业的家伙,考MBA只是混个硕士文凭,选MBA也只是因为MBA比其他硕士好考太多!
写得挺好的。还真是想直到您读的是哪一家。是不是中欧啊。
MBA就是一研究生学历,不能证明你多厉害,还不如考注册证件
我们公司虽然不是一家集团性外企,但是行业也比较有名气,招录的中上层经理可都是MBA,当然不可否认,他们本身的工作背景也比较深,总之,这东西还是有价值的,另外,全日制脱产MBA+CET6还是有认可度的。什么在职的就算了,工作了一周有几个人周末还要去上课,要还浪费两年的周末。
先抛出个人观点:1. 国内MBA是值得读的,但仅限于名校双证的在职MBA项目。2. 国内MBA的含金量肯定比不过同档次国外学校的MBA项目。可是不仅是MBA,国内学校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含金量都比不过同档次国外的学校。3. MBA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打开一扇门。但是混得好与坏,还是要靠个人的奋斗。同样,不仅仅是MBA,本科、硕士及博士的学位都不是个人成功的保证。 下面逐条分析楼主分享的文章中的论据: 1. 【学校发展速度很快,老师是尽责的,但是交换到美国的商学院后发现确实差距很大。】不仅是MBA教育,国内其他专业的教育与国外同样存在这样的差距,这是大环境决定的。 2. 【所谓的结识人脉很多是面子上的朋友,真正实质性的帮助很小,很多同学都不是深交,联系也不多。】同样不仅仅是MBA,我们中学、本科及研究生期间的同学,交情深常联系的人也不多吧。 3. 【就业,最重要的是原来的经验,而不是MBA。】这点我是十分认同的,可是一个名校MBA的学位,至少可以给你提供一个面试的机会。同等经验的条件下,拥有MBA学位绝对是一个加分项。 4. 【就业市场上和社会认可度偏低,遇见美国的MBA矮一头,遇见国内名校无优势。】跟1、2点论据一样,国内的学位遇见美国的学位就是矮一头,不仅仅是MBA。 现在招人不仅仅是看最终学历,本科学历也是要看的,如果本科出身不好,MBA的竞争力肯定要打折扣,这不仅仅是MBA,普通硕士也存在这个问题。 另外工作岗位不同,要求也不同。去竞争技术岗,MBA肯定竞争不过普通硕士。但是有些岗位,例如战略、市场、管理等岗位,MBA学位是明显的加分项,大家可以去网上看看这类工作的招聘要求。 5. 【学校牌子带来的在职业外的无形价值远不如国外牛校和国内名校】。这点同样不仅仅针对MBA,其他国内的学位同样存在这个问题。 6. 最后谈谈校友的认同问题。同样不仅仅针对MBA,很多名校毕业生只认为本科毕业才算是真的校友,普通硕士和博士,如果本科不是该校毕业的,校友的认同感都要打个问号。这是很正常的,如果你去国外读MBA或是硕士,国外的本科生也不会把你当作校友的,全世界都是这样… … 所以本科毕业后,即使继续深造,别人问起的毕业学校,我也只会骄傲地说出我的本科学校,这就是身份认同的问题(我的本科学校比较好,所以我也比较自信)。 可是当我们走向社会,校友的认同又有什么用呢?在学校读书时,即使本班的同学关系也可能都没有那么热络,谁又会把未来的希望寄托在一个素未谋面的校友身上呢?“校友”这个身份其实很虚,很少能带来实际的实惠。正常来说,只要你拿到了这个学校的毕业证,无论本科还是硕士,你都可以骄傲地认为自己就是这个学校的校友,这是符合法理的。 对于学校来说,所有的毕业生学校都是一视同仁的,都是校友,不存在歧视的问题。很多大学的教授甚至是校长都不是该校毕业的,难道你就能说他们不是学校的校友吗?如果他们是校友的话,有实际求学经历,获得该校毕业证的MBA学生,难道不应该更是当之无愧的校友吗?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第1页/共4页
美国大学MBA 排名top50
美国大学MBA 排名top50,想要进行美国MBA 留学,需要大家对美国大学MBA 有所了解,很多同学会通过美国大学MBA 排名来了解美国MBA 院校。
2015美国大学MBA 排名top50:
1 Harvard University (MA) 哈佛大学
2 Stanford University (CA) 斯坦福大学
3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Wharton) 宾夕法尼亚大学
4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loan) 麻省理工学院
4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Kellogg) (IL) 西北大学
6 University of Chicago 芝加哥大学
7 Columbia University (NY) 哥伦比亚大学
7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Haas) 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
9 Dartmouth College (Tuck) (NH) 达特蒙学院
10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Anderson)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11 Duke University (Fuqua) (NC) 杜克大学
11 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 (Ross) 密西根大学
第1页/共4页
寻找更多 ""先说明利益相关,INSEAD法国校区P2在读,P3开始要呆在坡城了。感觉国内上知乎灌水的INSEAD校友要么不多,要么就是大家都很忙没有时间回答问题,楼主作为在校生上来抛砖引玉,希望能吸引更多的大牛校友提供更多有价值信息,好让大家对INSEAD有更好的了解。&br&&br&1. 背景:我来INSEAD之前在美国呆了五年多一些,读书三年半全奖拿了两个硕士,在纽约从事金融方面工作两年多,本科是华五中的一所,之前一直是理工科方向。来INSEAD读书之前已经通过了CFA三级还有FRM二级等考试(不持证其实没有什么用,但是作为学习知识的一种途径是很好的,另外在读商学院过程中也会比较轻松一些)。&br&&br&2.为什么INSEAD:在美国呆了很久,对各方面比较熟悉,该玩的地方也都玩了,而且读完MBA准备回国(不解释原因,太多因素考量且每个人想法不尽相同),所以美国的学校对我吸引力没有这么大,拿到了几所S16的offer,但是最后都放弃了。回国之前可以在欧洲和东南亚这两个不熟悉的区域玩一圈,何乐而不为。另外INSEAD是一年项目,即使算上美国学校给奖学金,INSEAD的机会成本也要小。还有就业方面的考量,INSEAD的咨询很强,金融业不算弱,相对来说金融工作的校内竞争没有这么激烈,总体看机会还是挺多的。最后就是INSEAD在生源的diversity上估计是全球首屈一指,我们学习小组五个人,分别来自中国,俄国,西班牙,黎巴嫩,特里尼拔和多八哥,和美国商学院比起来,同学多样性更好,也许会比较有趣一些。&br&&br&3. 学习生活和感受: 很忙,P1和P2特别忙,毕竟把两年的课程压缩成一年上了,case reading和projects多到令人发指,举个极端的例子,最近家里厕纸用完了,好几天没有时间去买。教授和同学的优秀程度应该不会输给M7,有好几门课程好几位教授是我目前求学生涯中遇到的最好的,同学在课堂上的comments也经常可以启发自己思考。感觉INSEAD的同学拥有神奇背景的太多了,也许这源于学校偏好有国外经验的申请人吧,每个INSEAD学生背后都是一堆故事,P1P2太忙,接下去几个学期要好好挖掘一下。Party很多,一般中国人到最后都是选择部分参加,毕竟大家都不是party animal, Party也不是我们传统的社交方式。学校各种资源很多,但是你如果真想充分利用就真心不用睡觉了,prioritization对MBA来说是很重要的。INSEAD法国校区在一个叫枫丹白露的小镇里,生活不算特别方便也不算不方便,学校周围风景很好,适合郊游。作为大食国国民,必须说一句,学校食堂真的很不错,食堂供应的法式甜品让我这个不怎么爱吃甜食的人从P2开始保证每餐都加两份甜点。另外法国葡萄酒真心赞,同等价位比国内的好太多太多。最后要说就是法国的位置不错,出去欧洲各国旅游还算方便,到目前为止已经去玩了不少地方了。&br&&br&4. 就业情况:目前没有真正开始找工作,上一届的就业情况报告也没有下来,不过作为练手先面了中外各一家公司。总体来说,每年大概会有40%的INSEAD学生做了咨询,金融一般15%-20%。中国学生回国的大部分都做了咨询,基础薪酬范围40w-90w(根据就业报告,但数据有可能不全面)。去香港和新加坡的大部分做了金融。总体来说,学校在咨询行业牌子非常硬,MBB以其他一些战略咨询公司每年来招很多人,很多校友都已经是合伙人级别了。工业界也有很好的基础,Amazon,Uber,Google,Samsung等技术公司还有一些医药公司每年都从INSEAD招不少人,500强里CEO级别的校友不少,欧洲哈佛不是白叫的。金融去的相对比较少,但是也有不少同学去了PE/VC,投行和investment management。&br&&br&5. 不满意的地方:时间太紧,和很多同学还没有机会深入交流就各奔东西了。课程紧张容易导致基础不扎实。另外法国校区其实离Asia business还是距离比较远的,希望去了新加坡之后会好很多。&br&&br&6.总体评价: 无论从师资,学生素质还是就业机会上来说,INSEAD都是M7级别的。另外考虑一年项目以及在亚洲有校区的优势,对目标区域是亚太的同学来说INSEAD应该是很好的一个选择。INSEAD在国内大众眼中可能是一点知名度都没有,反而是像耶鲁,康奈尔等北美名校的MBA项目听上去更加响亮,确实这几年北美商科项目非常强势,但是这几年校方和中国校友会都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也在开始尝试慢慢改善,希望将来会有一些变化吧。另外要补充说一下,其实海外顶级MBA项目的潜在雇主们肯定都是知道INSEAD的,所以如果不是特别注意身边七大姑八大姨的想法,大可不必挂怀知名度的问题。INSEAD的MBA项目是M7级别的,但是相对来说中国学生的申请难度却小于M7(可能对于美国学生来说正相反),可以说是一个价值洼地,如果不注重浮名,放开手脚申请就是了。&br&&br&7 对MBA申请人的建议:一定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读MBA,毕竟海外MBA机会成本很高,想清楚了这个问题再去选择MBA项目的时候就不会困难。我选择INSEAD与我之前的经历,背景还有就业目标息息相关。每一位MBA申请人都应该详细分析自身情况之后再做出选择,独立思考而不要人云亦云。排名什么的看看就好了,毕竟冷暖自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先说明利益相关,INSEAD法国校区P2在读,P3开始要呆在坡城了。感觉国内上知乎灌水的INSEAD校友要么不多,要么就是大家都很忙没有时间回答问题,楼主作为在校生上来抛砖引玉,希望能吸引更多的大牛校友提供更多有价值信息,好让大家对INSEAD有更好的了解。 1…
当一个市场上的猪肉价格很高的时候,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最大限度利用自己的地盘去养猪;当这个市场上的鸡肉价格开始超过猪肉价格的时候,又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养猪去养鸡。&br&&br&对农民来说,养什么不重要,获得了利益才重要。鸡和猪不是目的,只是手段。&br&&br&同理,你做什么工作不重要,达到了你的利益才重要。行业对你来说只是实现你利益的手段。基于你的判断,金融业已经不能给你排在你利益第一位的事情(感情、家庭和平淡生活),那就跳槽吧,你也这么做了。&br&&br&但是对你题目中的“那么多人”来说,排在利益第一位的事情,仍然是财富。基于他们的判断,这点金融业能给他们,所以他们想跳进来。就这么简单。&br&&br&我不想跟你讨论金融业到底赚不赚钱到底值不值得去干到底是不是忽悠到底是不是普通人能干的等等等等,那是另外的问题。对你也无关紧要。&br&&br&人都会做出最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你就是这么做的。别人也会这么做,尽管他和你的选择可能不一样,但那是他的利益,不是你的。就这么简单。&br&&br&每个人的地盘就这么大,没有人能建了猪圈又搭鸡舍。&br&&br&真心祝愿你早日找到心仪的另一半,家庭美满幸福。
当一个市场上的猪肉价格很高的时候,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最大限度利用自己的地盘去养猪;当这个市场上的鸡肉价格开始超过猪肉价格的时候,又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养猪去养鸡。 对农民来说,养什么不重要,获得了利益才重要。鸡和猪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同…
不用迷茫,不管哪个行业,屌丝永远是屌丝。&br&梦想换个行业就能换个人生的人,只不过是痴人说梦而已。&br&&br&补充一下:在知乎搜索栏里面,输入金融,看看有多少问题多少精华回答。输入it,看看有多少问题多少精华回答。再输入一下其他东西比较一下。&br&老祖宗早就教过你了:物以稀为贵。&br&为什么就不听呢?
不用迷茫,不管哪个行业,屌丝永远是屌丝。 梦想换个行业就能换个人生的人,只不过是痴人说梦而已。 补充一下:在知乎搜索栏里面,输入金融,看看有多少问题多少精华回答。输入it,看看有多少问题多少精华回答。再输入一下其他东西比较一下。 老祖宗早就教…
我个人最看重的推荐信,是你读MBA之前工作单位的领导(不一定是最高层,可以是直接管理你带你做项目的领导)对你的推荐信。推荐信里的形容词一般意义不大,审核简历推荐信的人会比较注意里边提到的关键事件和一些事例性的细节。&br&还有就是你要申请的MBA学校的校友,最好是比较成功的。我认识一个日本的教授,他是哈佛商学院MBA,他给几位日本学生写过推荐信,效果很好。&br&如果是跟MBA所在学校或者跟MBA项目直接相关的学者、企业家或者官员,也是比较看重的,比如浙大MBA的话,如果你能拿到朱敏或者袁岳的推荐信(当然,这两位从不轻易推荐人),比如你去人大读MBA能拿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或者发改委官员的推荐信,那肯定很有助力。&br&&br&一定注重的是匹配原则,要和你MBA项目匹配,要和你个人发展匹配。如果为了申请MBA找一个完全不相关的官员或者商人推荐,意义不大。
我个人最看重的推荐信,是你读MBA之前工作单位的领导(不一定是最高层,可以是直接管理你带你做项目的领导)对你的推荐信。推荐信里的形容词一般意义不大,审核简历推荐信的人会比较注意里边提到的关键事件和一些事例性的细节。 还有就是你要申请的MBA学校…
update 一个重要的信息&br&&br&以后我们学校(中央民大)没有全日制周末班了。也就是说以后如果想拿双证,都要辞职脱产。&br&&br&------------------以下为原答案------------------&br&去年12月考的全国联考,上个月拿到了通知书。&br&&br&考的中央民族大学,报名500+实际参考不到500,进入复试的有70多人,最终录取63个人。初试第23名,复试总名次20名。备考时间:40天。&br&&br&我这个答案就是实打实的给准备考试的孩子介绍考什么以及怎么复习,保证你看完之后能对考试的难度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知。&br&&br&&blockquote&&b&难考吗?&/b&&/blockquote&&br&这个问题当然是要综合目标学校和自己本身情况来判断的。&br&&br&清北人是竞争比较激烈的,初试好多考200分的。而且有提前面试,提前面试要看你资历啦~&br&&br&然后其他学校可以去参考每年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比例,这个可以去目标学校的研究生院的网站上去查。这个考试主要是吃老本,本科一本的,拿出两周以上时间准备过国家线不难。国家线今年是165哈(历年在150-165之间),我考了183,初试是学校的第23名。&br&&br&&blockquote&&b&考什么?&/b&&/blockquote&&br&国家统考的内容是两科,上午综合下午英语。&br&&br&&u&&b&英语是考考研英语2,&/b&&/u&是比较简单的一个水平,题型有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英译中和作文。完形填空是只有十分,老师上来就跟你说可以放弃,阅读理解都是可以找关键词定位的,也是比较简单的,拿分主要靠这个。英译中肯定比中译英简单的多对吧。小作文是书信,什么求职信道歉信。大作文是图表题,描述一些数据的上升下降,占比的变化,然后分析原因,再谈谈影响。是可以背模板的。&br&&br&英语国家是会单独划线的,100的英语划线50多。我考了63分,我英语是个什么水平呢?高考只考了100分,上学的时候大约是120以内的水平。四级比分数线多了100分(我们那个年代的四六级哈),六级是擦线低空掠过。后来发愤图强考过雅思,凭借听力8.5总分拿到了6.5分。&br&&br&和我一起考的 &a data-hash=&b9e5d9b3f9fe15f281a80dc& href=&///people/b9e5d9b3f9fe15f281a80d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梁山伯住阳台& data-hovercard=&p$b$b9e5d9b3f9fe15f281a80dc&&@梁山伯住阳台&/a& ,不是我要在这里黑她,我俩一起参加过几次模考,她的词汇量真的惊到了我。所以,只要大家能蒙,我觉得不看文章也是有蒙过的可能性。&br&&br&&b&&u&综合包括数学逻辑和语文三个部分&/u&&/b&,数学大约是初中数学水平,几何最难考到三角函数,代数最难考二元二次方程,解析几何考到圆,但是是很简单的圆。总体来讲比中考要简单的多的多的多(我是湖北考生)。题型前面是选择题,做不出总能蒙一个。后面有一个很特色的题型是充分必要性判断,实际考试的时候可以选择性放弃,如果你报培训班,老师也会充分的教你猜答案技巧的。&br&&br&逻辑就跟考公务员的行测差不多。有一个三百字的题干,然后有几个选项。分为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br&&br&语文就是八股文,大家拿出一两天的时间看看范文,最好试着写一写。&br&&br&综合题目不难就是时间短,容易做不完,实际考试的时候要学会合理放弃连蒙带猜。&br&&br&&blockquote&&b&复试怎么考?&/b&&/blockquote&&br&&p&复试是学校出题,一般都有笔试和面试。笔试考英语和时事政治,有的学校英语会考四六级听力。时事政治我就考试前一晚上,一遍做饭一遍听了一点政府工作报告,总共复习了有两个小时吧,考试的时候把自己记得的所有内容在每个问题下面写了一遍。(早知道与奖学金我就多复习两天的)不过说实话,这个时事政治没有考纲范围,复习的时候抓大放小吧。&/p&&br&&p&面试一般都是分组,然后抽案例,案例分析。面试一般会有英语面试的环节。我感觉老师是很nice的。我当时看学校说,中英文自我介绍,我就心想,反正中文介绍过了,老师就会对你有了解,英文就准备一两句就好了。结果进去之后发现没有中文介绍,上来老师就是讲英文的。。。所以大家要充分准备。。&/p&&br&&p&另外我抽到的题目是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我一个学广告和市场营销的真的有点懵逼。反正畅所欲言吧,尽量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社会现状,谈谈观点和认知,说话有条理,体现思维和逻辑以及看问题的格局就好。以上攻略出自我个人,请各位看官酌情采纳。&/p&&br&&blockquote&&b&怎么复习&/b&&/blockquote&&br&&p&我傻不拉几的报了五千块的辅导班。因为卖课的说,我们跟学校有合作关系,报我们的班,只要你过了国家统考肯定能过复试。&/p&&br&&p&我后来感觉,这就是骗!人!的!考完初试之后辅导班就消失啦!&/p&&br&&p&然后我们报名之后发了一堆教材,以及一个网课账号。这个账号是不限制登录的,你十个人二十个人登录来看都没问题。课是老师直播的。&/p&&br&&p&然后我要说的是,大家要是真的买了课,我建议先去找找以前学校录制的现成的课程。老师直播的课除了能解答问题以外,我觉得水平完全不如学校录好的课程,那个课程的老师会是学校的招牌老师。我复习逻辑的时候开始完全不懂,后来看了另外老师的课茅塞顿开,总之就是第一个老师就是坑爹的。数学就靠捡起来。英语没复习,吃老本。&/p&&br&&br&&br&&br&&p&恩,最后要特别感谢我家 &a data-hash=&b9e5d9b3f9fe15f281a80dc& href=&///people/b9e5d9b3f9fe15f281a80d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b9e5d9b3f9fe15f281a80dc&&@梁山伯住阳台&/a& ,号召我一起考试,查学校找机构,敦促我报名。一起在大雪纷飞中早起去模考,然后一起哆哆嗦嗦的牵手踏雪去吃拉面;一起去理工大学没有暖气的大礼堂听讲卷子,然后还帮我多领好几份牛奶;一起在最后一节课上睡觉,她上午睡全程,我下午睡全程,都睡得特别香,直做梦。 &/p&&br&&p&虽然——我也干过自己家在睡觉让她一个人去臭烘烘的教室听课的事儿。&/p&&br&&p&因为有我们家住阳台,我基本没有操什么心——她总能在第一时间通知我最新的消息。比如,在考试前一周告诉我,去年分数线是160,不是我俩一直以为(并且这样要求自己的)140;比如考试前一天告诉我,去年报考500多人,录取了不到70个,而不是我俩一直以为的能录取80%。&/p&&br&&p&而我总是啥都不上心,比如复试当天早上才跑出去打印材料,结果复印店没开门冲进一家链家借人家打印机,最后因为优步师傅错误判断了走市里比上三环快而迟到了半小时。(这一路上我也没想着看看时事政治再复习以下,下午复试之前我俩也不背英文自我介绍,在咖啡厅的卡座里一直在化妆)&/p&&br&&p&还好坐进教室之后我找老师要到卷子,在名单上把自己名字后面的缺考划掉之后,提前一小时就写完了。&/p&&br&&p&小居我其实从小学起就没有拿过三好学生啊之类,然后初中一度学渣倒数,高中交了点钱混进省重点,大学某普通211。闺蜜从小学霸一路干到清华,高中的一本率我记得应该有百分之七十以上。。。&/p&&br&&p&所以,如此平庸的我可以,你们也可以哒哒哒!&/p&
update 一个重要的信息 以后我们学校(中央民大)没有全日制周末班了。也就是说以后如果想拿双证,都要辞职脱产。 ------------------以下为原答案------------------ 去年12月考的全国联考,上个月拿到了通知书。 考的中央民族大学,报名500+实际参考不到5…
身为HR,我从招聘角度回答一下。&br&首先,读任何学校MBA都不会对你的薪水产生任何直接影响。&br&其次,不仅没有直接影响,MBA的学历还会缩小你的就业可选范围。&br&&br&真正能够产生影响的是你在读MBA的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与过往的工作积累结合后,能否在相应岗位上与没有读过的人拉开差距,发挥出更多的价值。&br&如果不能,你就算愿意拿跟本科一样的工资,别人也觉得你稳定性差。&br&对绝大多数岗位,优秀并不重要,人员投入的性价比最重要。&br&&br&MBA可以是一些高级岗位的敲门砖,让HR在筛选简历的时候多注意一眼。&br&但最终,肚子里的干货有多少,才是公司愿意付出多少真金白银的依据。&br&&br&其实,各因素对于职业生涯重要性的话,按时间排序:&br&刚刚毕业,本科第一学历和实习经验最重要;&br&三年后第一次跳槽,职场起步的第一家公司的名气最重要;&br&五六年后第二次及其后的职业生涯所有跳槽,自己的项目经历,团队领导力最重要。&br&以上这些是“锦上添花”的“锦”。&br&MBA也许只能算“锦上添花”的“花”,甚至连花都算不上,只是人生学习之路的一个经历,读完并不代表什么。&br&&br&经历转化为能力,能力有机会转化为生产力,然后才会有回报。
身为HR,我从招聘角度回答一下。 首先,读任何学校MBA都不会对你的薪水产生任何直接影响。 其次,不仅没有直接影响,MBA的学历还会缩小你的就业可选范围。 真正能够产生影响的是你在读MBA的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与过往的工作积累结合后,能否在相应岗位上与没有…
本人专科毕业于2010,艺术专业。基础差的一比那啥。2014年5月开始备考MBA,结果在年底的联考中取得了182(128
54)的成绩。我自己觉得还不错啦。所以想把我备考的经验告诉题主,希望能帮到你。&br&&br&我当时也报了考前班,很有用,因为学起来就有针对性。不会让你白白浪费时间,(我报的社科赛斯,这里不是做广告啊,因为我们城市只有社科赛斯)。。。本人英语不好,教材用的是蒋军虎的考研英语二系列教材,老蒋的词汇整理的非常好,记起来也很容易。有针对性。他的教材题主也不要买全套。1.核心词汇老蒋笔记。后期就买2.阅读80篇,里面的讲解非常详细,而且老蒋在考研英语二教学这方面的实力全国首屈一指。阅读理解与联考实际水平,词汇,出题风格都如出一辙。3.老蒋作文高分笔记。里面对往年各种题材的作文都有详细分析,你就抓住每个类型一两篇,背下模板。包你英语上岸没问题,因为就我考完后,主观题估分与我实际得分来看,阅卷老师还是很仁慈。&br&&br&综合,逻辑是最容易的,我说他最容易,是因为每个人都是零基础,我当时没有买任何教材,而是选择了社科赛斯的王金门老师的视频课程,太有用了,我真想给他写封感谢信,我逻辑今年估计都上50了。&br&&br&写作,我买了陈君华老师的写作高分指南,感觉很不错,其实写作你没必要放太多精力,因为这也不是能迅速提高的科目,时间有限,阅卷老师也不会一字一句得看。所以,你只要把两个作文的结构写对,论证有效性分析的那几个漏洞找到,论说文按套路来写,字写的公正一些。就OK了。两篇绝对35分以上。尤其重要的一点~~~就算你写错字了,千万不要划,在下一格继续往下写,因为你不划,老师根本看不到,但如果你划了,那就等于告诉老师:我写错了,你扣分吧。。。。但是你题目就写错字,我也救不了你。。。。&br&&br&&br&数学,我把数学放最后,是因为,我的数学最差,备考过程简直就是一部血泪史,好在结果尚可。&br&我数学2006年高考34分,2007年36分。经过这么多年遗忘,现在在拉到考场上,估计也就15分。不要说联考数学和高考不一样,其实,联考数学就是考的高中内容。&br&&br&我选择了袁进老师的数学教材,还有她的视频课程,虽然她特别的口音让我感觉很别扭,听课很困难,但是她对知识点的讲解,对例题的解答,连我这学渣中的战斗机都能无障碍的理解。推荐备考初期用她的教材。&br&后来我信心满满的参加培训班的模考,前三次,数学25题,我做对的个数分别是,4个,4个,6个。严重打击有木有啊!!!距离联考还有不到一个月啊肿么办!!!!还好,这几次考试让我认识到了我自己的真实水平,接下来也没有时间吧啦例题了。直接上历年真题。&br&&br&题主要把数学的重心放在应用题上,每年要考7个左右哦。而且应用题难度较低,接下来是几何,3-4题。概率,2道左右,数列,排列组合,各有2道左右。&br&&br&虽然我数学联考可能只得了36分左右,但我觉得至少没拖后腿。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绩,也算是努力没有白费吧。对得起我牺牲的32个周末。&br&&br&希望以上内容对题主能有帮助,如果有需要,随时可以私信找到我,我们进一步交流。如果有其他朋友备考MBA的,觉得我的经历有帮助的,也可以私信我。&br&再次重申,本人没为任何机构,教材做广告,都是实实在在帮到过我的。
本人专科毕业于2010,艺术专业。基础差的一比那啥。2014年5月开始备考MBA,结果在年底的联考中取得了182(128 54)的成绩。我自己觉得还不错啦。所以想把我备考的经验告诉题主,希望能帮到你。 我当时也报了考前班,很有用,因为学起来就有针对性。不会让你…
&p&谢谢大家的支持 &/p&&p&但其实 学院真的很开放的态度 至少mf项目组做了他们所能做的全部了 &/p&&p&没有删帖的施压&/p&&p&至于再往上的问题 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了 .&/p&&p&真的希望本不应该出现的争执&/p&&p&生而为人 我很抱歉&/p&
谢谢大家的支持 但其实 学院真的很开放的态度 至少mf项目组做了他们所能做的全部了 没有删帖的施压至于再往上的问题 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了 .真的希望本不应该出现的争执生而为人 我很抱歉
我也来胡乱的回答一下吧。&br&我在互联网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来去澳大利亚读的MBA,4月份就要入职某四大了,和楼主提问正好相反。&br&&br&1,不少人工作三四年之后出国读 MBA 的。&br&这个还是蛮现实的,因为对有些MBA来讲,工作经验是必要条件,当然有些不是。也有很多人本科毕业后没有任何工作经验也可以去英联邦国家读MBA的,但是有了工作经验后,可以申请的学校好一些,当然经济负担上也少一些(这里的经济负担减少不仅仅是因为四大工资)。&br&&br&2,读完MBA是否能够顺利进入投行或顶尖咨询公司。&br&很显然并不能够。先说大家好理解的,top 7 MBA 会好一些,但是其他学校的相对会困难一些。这个好理解吧。 再说难理解一点的,MBA是一个学位,而不是一个专业,在读MBA的时候,每个人方向不一致,如果你选了一个扯淡的方向,例如体育管理方向,或者非营利组织管理,进入顶尖投行和部分咨询公司就没有太大的优势。当然,最后也要看人,这个因素也很多。&br&&br&3,靠在四大的薪水是如何攒够念美国 MBA 的学费的。&br&我是在澳大利亚读的,先说说澳大利亚吧。澳大利亚读MBA的支出有2个大头,一个是学费,一个是生活费。之前澳大利亚给出学费和生活费支出的平均比例是4:6,可是实际上我花销比较少,外加学费上涨了,我个人经历是5:5. 学费大概是6万5左右,好些的学校会贵一些,也有8万的。生活费也差不多。换成人民币共计61万左右,外算上其他各种临时性花销,65万够了。对于一些经济比较拮据的童鞋,例如我,打工成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日常修行,同时打工也对当地具体文化会有远高于书面的了解和融入。一般刚开始工作的薪水只有15刀每小时,这个是低于法律规定的最低薪水的,但是基本上这个是常态,当然有很多人可能好几年都是15刀(餐馆或华人区基本上是9刀)。如果坚持做,用脑做,或者遇到好老板的话,半年后基本上可以提到20~22刀每小时,这个时候上课时候上课,其他时候去兼职(工作时间会略超40小时每2周),基本上就生活费或学费有一个就全覆盖了。那么现在话题回来,美国是否允许留学生打工,有没有时限,这些我就不知道了。同时,在四大工作很多年后,是否能接受从头开始的工作,或者是否能找到不从头开始的工作,这个也是个问题。当然,我听说美国生活费会低一些,但是学费很很高。我们学校的MBA在QS上在100多,而很多美国MBA在QS上是很靠前的,所以学费也会比较高。具体高多少我也不知道。当然,还有一个大头,那就是奖学金,很多好学校的商科都是没有奖学金的,但是有些一般一点的学校也是有的,我们学校对中国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和斯里兰卡人读MBA的有一个奖学金基金,凡是GMAT超过一定成绩的,会有总体学费20%的减免。当然我是后来才知道的,这个要在提交入学申请的时候一起申请,晚了就没了。&br&&br&4,这条道路难度大不大&br&&br&一条路,分三段。&br&&ul&&li&Q:不少四大工作三四年之后出国读 MBA 的&br&
A:这部分难度不大,前提是可以接受非TOP 7 MBA&/li&&li&Q:顺利进入投行或顶尖咨询公司&br&
A:这个难度有些大,我一直不清楚进入投行或顶级咨询公司的要求或标准。我知道2个牛人经历过近20次面试才进入投行的,当然我也听说一些不怎么牛的人,轻轻松松进顶级咨询和投行的。还是那句话,这个要看自己。&/li&&li&Q:靠在四大的薪水是如何攒够念美国 MBA 的学费的&br&
A:这个困难不少,但是没有很多想象的那么困难,个人认为比第二条困难
:-) &/li&&/ul&
我也来胡乱的回答一下吧。 我在互联网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来去澳大利亚读的MBA,4月份就要入职某四大了,和楼主提问正好相反。 1,不少人工作三四年之后出国读 MBA 的。 这个还是蛮现实的,因为对有些MBA来讲,工作经验是必要条件,当然有些不是。也有很多人…
各位知友,非常抱歉我跟底下那位M7卫道士匿名用户没有风度的撕了起来。影响了各位观感。以下纯属个人观点。大家自行取舍。有兴趣讨论的我们继续,前来撕逼的恕不奉陪。鞠躬。&br&&br&---------最后一次更新线---------&br&相关:INSEAD即将毕业的MBA学生。&br&&br&世界第一梯队级别,与美国M7商校齐名:&br&1. INSEAD - Financial Times排名第一的MBA项目(排名看看就好,只是让你有个学校级别的概念),三个校区,法国、新加坡、阿布达比。学生可在三个校区间交换。Top 1 in 管理咨询。&br&2. LBS - 伦敦商学院。背靠伦敦金融街。Finance方向见长。&br&3. IMD - 坐落于瑞士。企业管理见长。&br&&br&世界第二梯队级别,与美国S16商校不相上下:&br&IESE、ESADE、HEC、Said of Oxford、Judge of Cambridge等学校。欧洲学校居多。&br&&br&接下来就是区域性的学校了,在本区域辐射比较强:&br&新加坡国立大学、港大、中欧、长江等。&br&&br&最后,一定要放个disclaimer:not exhaustive.&br&&br&&br&------------------------------------------------&br&底下有一个来自M7的盆友文不对题的质疑insead水平回答,硬要贴数据。那…就贴咯。一句话,HSW我是真心服,不敢去高攀,剩下的M7好像我校不输啊…(打红线的是M7)&br&&img data-rawwidth=&1017& data-rawheight=&1226& src=&/v2-05a2acced2e2cd410fa44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17& data-original=&/v2-05a2acced2e2cd410fa44c_r.jpg&&
各位知友,非常抱歉我跟底下那位M7卫道士匿名用户没有风度的撕了起来。影响了各位观感。以下纯属个人观点。大家自行取舍。有兴趣讨论的我们继续,前来撕逼的恕不奉陪。鞠躬。 ---------最后一次更新线--------- 相关:INSEAD即将毕业的MBA学生。 世界第一梯…
我一大BOSS曾说过,有情商才能有靠山,有靠山才能山连山。与君共勉
我一大BOSS曾说过,有情商才能有靠山,有靠山才能山连山。与君共勉
谢邀。&br&&br&不同意其他回答把管理问题神秘化的论调。&br&&br&让下属主动做事情,意味着决策权下放,我先不问下属是不是敢做决策,我要先问,作为一个领导,你准备好了么?&br&&br&这里篇幅有限,仅仅谈这一个点。&br&&br&决策权下放的前提:&br&&br&&ol&&li&上下级的信任足够高&br&&/li&&li&领导的压力没那么大&/li&&li&鼓励创新的团队文化&/li&&li&外部环境的要求需要团队快速响应&/li&&/ol&&br&决策权下放的方法:&br&&br&作为一个领导,你是否能够把自己团队面对的问题进行分类,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br&&br&对于不重要的那部分,决策权可以下放。&br&&br&作为一个领导,你是否能够识别出团队中值得培养,能够独当一面的那些人?&br&&br&对于这些人,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决策环境,让他们做决策而你来承担后果,通过降低试错成本的方式培养人。&br&&br&作为一个领导,你是否能够整理出本部门的工作流程,把那些变化不大的部分整理出来?&br&&br&这样,标准流程就代表着已经完成的决策,这些决策也就替员工做完了。&br&&br&另外,从组织结构的角度来讲,如果内部是按照功能划分的,那么整体倾向于审批,因为这种组织方式是专业导向,内部管理结构是领导都是功能专家,而请求入口是单一的,所有请求通过单一入口进入组织,再通过单一出口流出。而如果按照请求类型区分多个入口,让环节不向上级负责而向前端负责,则员工倾向于在本环节内主动决策。&br&&br&水平有限,这只是我的一点思考。
谢邀。 不同意其他回答把管理问题神秘化的论调。 让下属主动做事情,意味着决策权下放,我先不问下属是不是敢做决策,我要先问,作为一个领导,你准备好了么? 这里篇幅有限,仅仅谈这一个点。 决策权下放的前提: 上下级的信任足够高 领导的压力没那么大鼓…
我也是计算机的。。不过我还没毕业,马上大四。PS: 我也在学金融,也是零基础。目前把北大的金融专业的本科课程教材和国外的一些书看了,我也是属于小白层次的人~ 我没什么资历,但我可以给你说说一些我知道的从计算机转到金融的一些前辈们的看法。。&br& 既然你也是零基础,那么有几个问题你可以考虑一下,问自己一下:&br& 1,零基础的你,微观,宏观,计量,货币银行,统计,西方经济,经济法等等这些最基本的东西你看了么?大学本科人家花四年才学完这些东西,即使你全学完至少花费一年两年吧(而且还要学习强度很大的那种学习,才能保证在短时间内学完且学好)我从最简单的微观,宏观开始啃书,这两本书就花了四个月,因为要边学自己的计算机专业课还要大强度地看这两本书,以及理解,做题,还要做考试卷来测试我的自学效果。。个人表示,国外教材太厚了。。。而且还是英文!自学真的会长皱纹额。。 这还只是人家本科阶段学的东西,仅仅很皮毛,很皮毛。。不过到学完了,你至少可以说自己学了金融啦~\(≧▽≦)/~&br& 2.金融有很多方向,既然你都说你想想往分析行业走了,那我问你,你知道CFA 的通过率如何?你英语基础如何?毕竟是考试内容是英文。CFA 有那么多级。。。就算最后全考到手,也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保守估计400个小时。而且我知道的有一个考了CFA 三级都过了的某985博士,至今混得仍然一般般。。(其实是连这方面的工作都还没找到)但是CFA 三级都过了的人肯定对整个金融系统理论方面了解的比较全面,知识面很广。 高强度的准备肯定要有。&br& 3.其实我对你的:“已深深爱上了。。。”持有怀疑态度。因为你零!基!础!就像一个男孩只是见过一个女孩几面,就说自己已深深地爱上她了。。。你信???(不下定论,但确实怀疑)我并不能排除你只是因为没接触或者刚接触它的时候的新鲜感和刺激感误以为自己爱上它的这种可能性!毕竟大家都知道,金融这行钱多。。很多人爱的,是钱而已,并非这个领域这个行业。(同样,我不能对你下定论,但身边这种例子太多了,有个学长看着人家挣钱比自己多,也嚷着要搞金融。。所以我有理由有这样的怀疑)。&br& 我可以举一个“真爱”的例子:我有一个亲戚,就是干这行的。。他已经把金融当成了是一种生活,一种态度,一种艺术,一种美感。当人家担心的是盈利还是亏钱的时候,他却感叹市场,经济,规律这些的起伏的美感!!!他投资方面业绩颇佳,眼光也好,分析经验足。。我们这一圈儿,都很崇拜他。。因为他是陶醉!是沉迷这个行业的美感和不可捉摸的神秘!如果你也是很幸运的是这样子爱这行的人,不会没有人支持你搞金融的。&br& 4.我要帮你算一个时间账:你已经在计算机搞了9年,尽管计算机和金融有结合的领域,但你金融零基础,那么你要入门,还想CFA ,还要有点经验,且不论最后结果怎么样,至少也得花个好几年,你28。。。当然,如果你是我上面提到的那种真爱,而不是只是嚷嚷着学金融搞金融的人,什么时候都不是问题。。我只是有必要提醒你,如果你确定是真爱,请深爱。要坚持。就酱~才疏学浅,只是聊聊。。&br&–––––––––––––––––––––––––––&br&评论里的几个问题,我可以回答一下:&br&第一,我的一些个人心理准备:&br&一,我保证了一个良好的心态,那就是:我约束自己或者让自己比较努力地去学习,是因为我觉得人这辈子不努力,人生会很无聊的╮(╯▽╰)╭,仅此而已。而不是抱着那种削尖脑袋去图真要赚大钱啥的的心态。&br& 二,如果你不是真的很喜欢金融(或者某一个行业),你又想逼迫自己去学习这个行业,还试图想在这个行业出人头地,我个人觉得这很难!因为:1.你并没有得到任何满足感,你只是随大流。任何违背自己内心的事情都并不会让你有幸福感。2.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让我打游戏打到凌晨三四点,我可能已经困到泪流满面了但仍然乐此不疲地打着游戏。但若是你叫我去干一件我不喜欢的事,别说到凌晨两点,就是多做5分钟,我都不情愿,甚至会疯掉。为啥?因为你不是真的爱它呀!(?_?)为什么你会抱怨这行太难,就不去坚持了?很简单,没有其他的理由,就是因为,你其实并!!不!!热爱它!!别说什么难不难,哪行不难??你要是真爱,再难你也会觉得这是一种享受╮(╯▽╰)╭&br&所以,心理准备啥的,不要扯太多,就一点:你确定你爱这行!That 's all. &br&三,至于,行动准备方面,大家可以看看我曾经的对一个问题的回答:怎样在大学保持充沛的精神体力吧。。貌似是这个问题。我现在是手机码字,不太方便操作。有兴趣可以翻翻我以前的一些回答,反正也没多少╮(╯▽╰)╭&br&第二个,人脉。。。我还是有一丢丢的,但目前觉得人脉可以帮你一些,但没点真本事,最后还不是滚犊子!难道你没真本事,还厚脸皮待在这行吃闲饭哪!&br&最后,我不是北大的。。只是看了北大的教材,你就觉得我是北大的,那不是我读了那么多哈佛的书,你也说我是哈佛的了?&br&–––––––––––––––––––––––––––&br&学一行别想太多,学都还没学到啥呢,就开始担心人脉,机遇,前途。。。切~明明就是自己本事不行,还总先想着:这行要有人脉啊,这行要有啥啊,我学得好也不一定有前途啊。。。。啧啧啧,就是因为现在很多普通人先入为主地这样想,然后放弃了,所以才很难从自己尴尬的位置爬到上面去。你学得真的好了,真有本事,自然有人看到你的存在,会赏识你。。所以,先学好!才是关键!就算你没人脉,到时候人脉也会多起来!瞎操心那么多干嘛呀?!
我也是计算机的。。不过我还没毕业,马上大四。PS: 我也在学金融,也是零基础。目前把北大的金融专业的本科课程教材和国外的一些书看了,我也是属于小白层次的人~ 我没什么资历,但我可以给你说说一些我知道的从计算机转到金融的一些前辈们的看法。。 既然…
个人觉得需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个是读MBA的意义,第二个是机会成本。&br&&br&报考MBA的人越来越多,到底有几个想过读MBA的意义呢?如果给你十个理由,哪几个理由是促使你读MBA的呢?&br& 学习管理知识&br&(1)可以培养自己成为工商管理领域里的通才,MBA集管理、营销、金融、财务、人力资源、管理沟通之诸多领域之大成,是锻炼自己成为工商管理通才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br&增加自信心&br&(2)能够加强和重创自己的自信心,须知在商场中每个人的奋进和提升常常需要一个新的平台或起点,而MBA往往能提供这样一个机遇,把MBA加进自己的人生经宫当中,自己当自己的CEO;&br&提高思维能力&br&(3)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磨锐自己在这方面的专长,掌握最新的分析方法和手段,因而能以最佳状态迎接新的人生职场中的挑战;&br&强化自己的特长&br&(4)强化自己的核心才干。通过MBA的学习,发现自己的专长与擅长,必修和先修一批能培养自己核心才能的课程和领域,打下自己工商管理主攻方向坚实的基础;&br&培养团队合作意识&br&(5)学到团队合作的精神。MBA的学习中很多方面都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需要集体作战,都需要团结协同和共同发展。这种Team work的精神是许多著名商学院都大力推崇的学习风格;&br&培养管理沟通能力&br&(6)培养管理沟通的能力。管理沟通是MBA很关键的一个技能,不仅要学会做报告,做讲演,介绍和分析案例,还要掌握现代资讯手段和电脑以及互联网等诸多功能,充分把它们运用到管理沟通之中;&br&增加人脉&br&(7)建立校友网络,MBA校友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各路精英来自不同行业和领域,都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精英聚会,脑力激荡,同窗两三载,将来投身商场可以不断挖掘的一座无形的金矿;&br&营销自己&br&(8)学习MBA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学会了自己管理自己和自己营销自己;&br&接触对话一线CEO&br&(9)读MBA还有一个其他专业不能比拟的就是在学院中不仅拥有良师益友,一批优秀的教授和一批有丰富商场实践兼职教授,更重要的是MBA学生还经常有机会聆听来自第一线的中外CEO或企业家的现身说法,直接分享他们的成功心得和得到的教训&br&&br&(10)最后,也是读MBA很得要的一环,就是获得MBA的资格承认。这是一种凭证,一种受过系统工商管理训练的证明,有了一个开启职业生涯大门的钥匙,是走向高薪、高回报的新起点,是一种焕然不同的商旅生涯的开始.&br&&br&个人见到的多是为了扩充优质人脉以及加强管理知识的比较多,再者是为了体验学校生活和其他原因。&br&&br&再来说下机会成本&br&&br&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一种科学方法让我们非常准确地估算读MBA的机会成本。比如:你在工作中升职和加薪的概率,怎么计算才最科学?本人认为,什么对你最重要就是你最大的成本。如果你非常关心收入,那么这两年的收入是最大的机会成本;如果你觉得家庭最重要,那么,抛妻别子到外地读书或许就是最大的机会成本;如果你想通过读MBA顺利实现转行,那么转行的风险就是最大的机会成本……&br&&br&所以机会成本不好说,因人而异。如果真的读MBA,名校对于职业管理人来说有一定意义。对于一把手,读长江商学院和中欧国际商学院等个别院校有一定意义。
个人觉得需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个是读MBA的意义,第二个是机会成本。 报考MBA的人越来越多,到底有几个想过读MBA的意义呢?如果给你十个理由,哪几个理由是促使你读MBA的呢? 学习管理知识 (1)可以培养自己成为工商管理领域里的通才,MBA集管理、营销、…
&p&我是这样用了三个月考上2016年山东大学MBA的&/p&&p&从去年提交材料,到准备面试,到全国统一考试,到漫长的等待过后出笔试成绩,到体检,到发布拟录取名单,自己一路走过。我是那种在网上基本不回帖不发言的人,没时间,也觉没必要,可这次,我想把自己的备考历程拿出来好好讲讲,一是因为我在备考之路上在百度各种搜索考MBA攻略,但发现资料甚少,有些备考经验都是好几年前的,但我依然感谢分享经验的人,他们给了我很多借鉴,让我在短短两个多月的准备时间后考出了230多分的成绩,现在我也想把经验分享给那些真正一心前行的人;第二个原因是,我也想给MBA备考留下个匆匆的记录,因为考完试的这段时间里也发生了很多事情,之前的种种备考我甚至都快忘记了;第三个原因是备考过程中我买了不少书,基本大部分都是全新的,有看完帖子想准备2017年MBA考试的同学,又不想花太多钱买书的,我就打包最低价送人了吧,我觉得光看我这些书就够了,何况我只用了不到五本。&/p&&p&一、我为什么考MBA&/p&&p&这部分就简单一说吧。我是一个211重点大学理工科毕业的,现在在这个城市的一家国企从事行政工作。身边的人一半都读了MBA,因为很多人学历不够,专科啊什么的,他们几乎全部都选择双证MBA,因为是全日制的,有学历,有学位。一旦单位用人要求有变化,可以有学历护身。我读MBA一半是因为他们的影响,因为我虽然是重点毕业,可也是本科,另一半的原因是我真的想学点东西,这个就不详述了。另,我觉得有考MBA想法的人就快点读吧,学费蹭蹭蹭的涨,我读的时候已经比我两年前考上的同事的学费翻一番了,真不知道自己两年前干什么去了。有功夫去想这个证值不值的时间,还不如先读了说,反正是学东西,技不压身,而且有没有用是时代说了算了,有总比没有强吧。&/p&&p&为什么选择山大MBA?我本科是个专业性大学,所以想换个学校,而且我老公是山大毕业的,当年高考也想过报山大,报了也就去了,所以算是弥补遗憾吧。而且怎么说也是山东省内最好的大学。说实话在选择学校上我很盲目,一开始也没决心考MBA,所以就随便报了山大,可能这就是缘分吧。也许随缘的,就是最好的。&/p&&p&二、山大MBA的提前面试&/p&&p&听老师说,山大最近几年才搞提前面试,同学们可以一试,毕竟多个机会。提前面试需要准备一些材料,主要是证明你工作中的特殊业绩。提前面试分笔试和面试,总的来说还是很正规的。&/p&&p&笔试是考政治,考前我对着政府工作报告啥的看了看就去考试了,山大监考女老师还是很严格的,考场上一再强调考试纪律,但我觉得大家也不用担心,在复习范围内好好准备肯定没问题的。&/p&&p&面试是一组四个老师考管理综合,旁边还有人一直录像,搞得我有点紧张,问的问题也不难,有个老师问了我单位的情况,还有个估计不觉得我有什么特殊业绩,问我工作贡献在哪,这么为难我,我真是不喜欢他。然后就是英语口试,也不难,但我真心没好好准备,所以那老师问我基本问题时我就在某些单词上卡壳了,但很快就接了下去。&/p&&p&面试完我自觉发挥的不算理想,就想大不了不用提前面试,老娘大不了笔试完再面试,没想到十月接到短信通知,提前面试通过了。&/p&&p&三、笔试备考过程&/p&&p&我是从十月一才开始准备考试的,估计很多人都比我早吧,毕竟那时已经再有两个多月就笔试了。我大学毕业多年,学习状态可想而知。写作倒是没落下,因为在单位一直写东西,但英语基本十年没用过,虽然在校时英语还不错,也过了六级,可那叫十来年没用英语了,大家自行想象。&/p&&p&我是那种没行动前会在网上搜各种资料各种备考经验各种攻略各种参考书的人。&/p&&p&&a href=&///?target=http%3A///zyss/mba/2990.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zyss/mba/2990&/span&&span class=&invisible&&.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a href=&///?target=http%3A///t&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t5220354&/span&&span class=&invisible&&p1&/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2740&/span&&span class=&invisible&&6420&/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以上是我看的用的参考的主要的三个帖子,也分享给大家,基本上能搜到的有用的信息也就这么多了。参考了前辈的经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然后我就开始在某当买书了。&/p&&p&1.关于管理综合科目。&/p&&p&一是数学。《陈剑2016MBA、MPA、MPAcc联考综合能力数学高分指南(第8版)》,我数学只买了这一本书,也只看了这一本,只从头到尾做了一遍,真的就像前辈说的,考个MBA就够了。我可以说个别要点复习时间不够,我就直接放弃了吗?比如排列组合中比较难的方面,还有概率,大学时我就没弄明白。看一遍的坏处就是考试时有道解析几何,我做了一道几乎一样的习题,可考试一紧张,我就忘了解题方法,所以你要是时间够的话,基础又薄弱,就把这本书多看上两遍吧。&/p&&p&二是逻辑。《杨武金2016MBA、MPA、MPAcc联考综合能力逻辑高分指南》,看大家推荐,我就只买了这本,但真的只做了一章。自己做逻辑题老觉得不得章法,我看前辈帖子中推荐了饶思中和王金门老师的视频课,去现场听课来不及了,我上网看了看视频课的价格,天哪,也那么贵,实在舍不得,我就干了一件有点那个的事,我去某宝上买了一个卖家打包的视频和各种讲义,好像一共才三十块,所有辅导机构的材料和课程应有尽有。但事实上我连下载都没下载完,听逻辑课也就听了三四节,因为实在没那么多时间。不过王金门确实讲的挺有意思的,我喜欢。所以,和数学不一样,逻辑这块我基本上是裸考。&/p&&p&三是写作。《陈君华2016MBA、MPA、MPAcc联考综合能力写作高分指南(历年真题+题型主题归纳+经典范文+精读精练)》,我只买了这本,也没怎么看,我看大家的复习经验都说写作是日积月累的过程,大家都是在复习之余才看看写作的辅导书的。所以我也是这么干的,只是考前翻了翻,了解一下题型,看了看真题是长什么样的,然后就上考场了,我对自己的写作稍微还有信心点。&/p&&p&2.关于英语&/p&&p&我整个的备考过程,数学和英语占据了几乎全部的时间。数英语买的书最多。准备考试的人都知道蒋军虎吧,我买了他从词汇到阅读到真题分析到作文的很多很多书。其中我觉得对我最有用的就是作文,我真的很感谢他,等要是有时间我要去他的微博好好感谢一下。《老蒋英语绿皮书作文卷蒋军虎2016MBA、MPA、MPAcc等专业学位考研英语二高分作文老蒋笔记》,就是俗称的高分作文老蒋笔记。就是这本书。大家都知道英语作文有两篇,其实是有章可循的,背模板真的非常非常有用。话说我就是考前一周才开始翻老蒋笔记,相见恨晚,考前一天在小酒店里又使劲的背了背开头结尾和中间的关键过渡句,就这样,我英语考了八十多。其实作文我写的一般,背的经典句子总是有些单词想不起来,“旅游景点”之类的单词也是蒙的,但大致的方向和框架应该还是对的,反正大家有时间好好看看蒋军虎的书,可以加他的微博看看,我看最后出的笔试成绩,英语成绩差别挺大的,英语作文也是短时间提分非常有效的项目。&/p&&p&真题我没做完,而且对答案之后挺打击我的,也就对了一半吧,阅读理解80篇,还有个精读80篇我是一篇也没做,书也是新的。一半的时间我都在背单词,单词忘得差不多了,很讨厌看一篇文章大多数词都不认识的那种感觉。我认真的背了背单词,至少觉得这样会给我点信心,再就是做了几套真题,找一下考试的感觉,看看时间怎么安排。&/p&&p&可能英语这实在不算什么经验吧,我也没想到自己英语考的还不错,可能就是语感比较好吧,很多文章我也看不懂什么意思,可不一定题做不对,所以大家考试时也不要心慌,读不懂文章不一定就做不对题,你带着问题去原文找,会有答题技巧的。老蒋那本真题解析挺好的,我只看了一两年的真题解析,但会让你心里有个方向。&/p&&p&四、备考之路小心得吧&/p&&p&1.辅导班见仁见智。有钱你就上,反正我是什么班都没上,只从网上买过视频看了一点,因为真的没有时间。&/p&&p&2.裸考的问题。我觉得每人根据自己情况,我是重点大学毕业,英语十几年前的六级,根据我考试的经历来看,如果考一般的MBA院校,分数在一百五六左右,真的可以裸考试试看,但要背英语作文,考前做几套真题控制下时间。&/p&&p&3.参考书问题。我觉得网上比较红的书看一套就够了,比如什么机械工业啊,还有我买的这些书啊,真没必要买多,像我,一共就用了四五本,话说要书的同学一定要抓紧时间和我联系啊,真的给钱就卖啊,现在这些书堆在我家的小餐桌底下还占地方。&/p&&p&4.学费问题。山大今年的学费也过十万了,大家量力而行吧。但相比较而言,差不多的MBA院校基本都要这个钱了,反正我是挣的钱全要交学费了,也不知道够不够。&/p&&p&5.复习时间问题。我在国企,但实际工作量可以稍微媲美私企,也是忙里偷闲偷偷的看书,为这事还和领导同事有点小小不愉快。看你怎么衡量了,我觉得那两个多月就算我拼死工作,现在还是这样,也没有给我加官升职,但我看书考上MBA了,这是实实在在的好处,以后填简历啥的都用的上的。我填简历会写我那两个月认真工作啥啥的吗,有什么用啊,当然这要看具体的单位具体情况,不能一概而论。还有,我觉得如果毕业不算太久,真没必要复习太长时间,自己心态都疲了,紧张度也没有了,考虑的东西还多,我觉得晃晃悠悠的,四个月够了。&/p&&p&6.备考对我直接的影响。这个过程中我更加自信了,工作之后很难遇到你只要努力就一定有收获的事情,可考试这件事是。你只要用心,稍微用心,就会有百分百的回报。我觉得自己的人生可以再起航,就像出成绩后舅舅说的,你还宝刀未老嘛。不管你多大成绩,是不是像我一样还有孩子需要照顾和陪伴,每天有一堆操心的工作和大量的家务,只要你对自己有信心,决心去努力,我敢说MBA这个考试一定会回报你的。&/p&&p&就写这么多吧。三十年来第一次写这么长的帖子,大家多给鼓励,如果鼓励多,我以后会好好的认真的在网上发帖子帮助那些我可以小小帮助的人,呵呵。如果那些地方写的让大家不舒服,也请大家谅解,我真的只是好心做这件事情,而且给我写这篇帖子的时间也很仓促。我要收拾回家了。祝有梦想的人好运。&/p&
我是这样用了三个月考上2016年山东大学MBA的从去年提交材料,到准备面试,到全国统一考试,到漫长的等待过后出笔试成绩,到体检,到发布拟录取名单,自己一路走过。我是那种在网上基本不回帖不发言的人,没时间,也觉没必要,可这次,我想把自己的备考历程…
越久越好,不读最好。二十五六岁的mba简历实在是很难好看。&br&&br&从我们用人单位看来,MBA学历基本等价于“职业生涯遇到瓶颈/方向性错误,跳出来洗一把牌”。&br&&br&所以如果你能通过其他途径转型,建议是不要读MBA最好
越久越好,不读最好。二十五六岁的mba简历实在是很难好看。 从我们用人单位看来,MBA学历基本等价于“职业生涯遇到瓶颈/方向性错误,跳出来洗一把牌”。 所以如果你能通过其他途径转型,建议是不要读MBA最好
这个问题挺宿命论的。
&br& 不是个好问题。
&br&&br& 我一贯非常反对把MBA功利化。
&br& 读书就是读书,不要带着什么目的。
&br& 让人看不起。
&br& 越是浮躁势利的年代,越要抱着一颗单纯的心去求知去思考。
&br&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br& 到头来什么都得不到。
&br&&br&作为一个MBA过来人,简单说两句吧。
&br&&br& 名校主要看重你的行业背景和职位发展。
&br& 本科学历并不重要。
&br& 投行或其他就业问题仍然取决于你目前的职业状况和发展潜力。
&br& 和你原来的学历也没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挺宿命论的。 不是个好问题。 我一贯非常反对把MBA功利化。 读书就是读书,不要带着什么目的。 让人看不起。 越是浮躁势利的年代,越要抱着一颗单纯的心去求知去思考。 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到头来什么都得不到。 作为一个MBA过来人,简单说两句吧。…
&p&让我想一想,这会儿是不是学校刚刚放寒假?怪不得LOL变难了。&/p&&img src=&/286d265aad05d519e244bcfc5ae23881_b.jpg& data-rawheight=&80& data-rawwidth=&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80&&&p&回到正题,相必楼主凭借能在大学拿下双学位和保研的学力,一定是精英中的TOP,正在为自己的未来构建一副美好的蓝图。&/p&&br&&p&反观自己,感慨本人在大学坚守了四年“不到考前最后一周坚决不打开书”的原则,强答这种问题给出建议总会很羞射的。所以不妨把故事换成“现在的我”对“过去的我”的建议,方便供你参考。&/p&&br&&img src=&/bc363aaaa1e11d423dd3ef09b565a1ad_b.jpg& data-rawheight=&335& data-rawwidth=&4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2& data-original=&/bc363aaaa1e11d423dd3ef09b565a1ad_r.jpg&&&p&时间:2013年寒假;位置:帝都财经大学。&/p&&br&&p&在沙河住了三年,大四终于进城了,学校周边还没搞熟,就得和大家一样为毕业后的事情忙东忙西了! &/p&&p&当然,我和同系同学相比付出了太多,不但拿下了管理+金融的双学位,而且成功申请了保研名额。我觉得在同龄面前,至少目前为止我是成功的。等明年我Pass了CPA和司考,搞不好还能在投行、券商、咨询等行业叱咤风云,到时候飞全球、住万豪、泡洋妞……不用多久,我就会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现在想想还有点小激动。&/p&&br&&img src=&/1f580cd01a352c0881ae_b.jpg& data-rawheight=&118& data-rawwidth=&1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20&&&p&然而对于如此高智商和高GPA的我,依然为两个难题所困扰:&/p&&p&&b&一、对于读研和工作先后顺序的选择。&/b&&/p&&p&&b&二、如果读研,对于保研(管理)和考研(经济)的选择。&/b&&/p&&br&&p&&b&咱们要选择容错率最大的方案——LOL。&/b&&/p&&br&&p&&b&一、对于读研和工作先后顺序的选择&br&&/b&&/p&&p&&b&Plan A&/b&&b&:先读研&/b&&/p&&p&我可以听老师的建议,未来选择稳妥地保研之路(别污),毕竟这两年就业压力也不小,如果我一个小本儿在帝都就业,加班累死也就能混个7-8k的工资。但是研究生可不同啊,到时候再做个1年支教,说不定毕业留校工作也是妥妥的,一想到有机会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园丁并完成儿时的梦想,嘴角也情不自禁地上扬。到时候再凭借自己6年的管理专业学习,轻轻松松管个教育部门,就等着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吧!&br&&/p&&br&&p&&b&Suggestion:&/b&无论是本科还是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学相对于会计、税务等务实性学科来讲都比较虚。或者说管理能力的提升不能只靠知识的汲取,更多的是实战。就像我在带团队之时,遇到难题很少会从书本知识出发去解决的,大多都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去化解的。那么如果选择保研,连续6年的管理学习+0管理经验=企业愿意付高薪?&br&&/p&&br&&p&&b&Plan B&/b&&b&:先工作&/b&&/p&&p&我可以听同学的建议,未来先找工作。作为在校活动的组织一把手,丰富的实践经验写在简历上那还不是用人单位的抢手货啊!到时候工作个3-5年,估摸着也是个小头头了,去花钱读个MBA结识一下人脉,搞不好还能修来一段姻缘,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呢,嘿嘿!&/p&&br&&p&&b&Suggestion:&/b&少年郎,不知你对国内外MBA有多少了解呢?&/p&&p&(1)国内MBA&/p&&p&之前有位朋友曾跟我聊,说高考没考好,大学没上Target School,希望先在私企工作个3-5年,期间好好看书,到时候报考一个培训班,目标就定清华-MIT或者北大光华的MBA……&/p&&br&&p&&b&然而,MBA最难的是面试,不是笔试。&/b&&/p&&br&&p&本人截至2016年7月刚好是毕业三年,满足报考2016年MBA年限要求。所以试着报考了本校的MBA,对于录取流程给你细讲一下。&/p&&p&首先大约提前半年的时间,各个学校就已经开始陆续提前面试了,以清华-MIT和北大光华举例,&b&过去两年的面试通过率是10%-12%。也就是4000人申请2016年MBA名额,学校在2015年底考试之前就先通知3600人还是好好回去工作吧……&/b&&/p&&p&更别提中欧长江了,没背景估计网申就被PASS了。&/p&&br&&p&其次对于笔试的难度,我想你反而不用担心。&/p&&p&满分300分(英语100分+综合200分),国家分数线160分左右(连60%都不到啊)。&/p&&p&我把自己的模拟成绩po上来给你参考&/p&&p&都学网第一次模拟考试——压根儿不知道有模拟考试这回事,还免费!&/p&&p&都学网第二次模拟考试——180+分(裸考)。&/p&&p&都学网第三次模拟考试——210+分(复习一个月)。&/p&&p&2016年正式考试成绩——212分&/p&&br&&p&所以,好的MBA学校真正卡你的是你的工作经历和背景。&/p&&p&如果在面对一个成绩230分的小职员和一个成绩170分的奔驰销售总监的入学申请,你用前列腺也该知道怎么选择吧。&/p&&br&&p&当然,国内更多的MBA学校,只要笔试过线,面试都不会怎么Q你就能入学,为啥呢?&/p&&p&请看下面。&/p&&br&&p&(2)《2015年部分学校MBA学费》&/p&&p&仅用看最左一列学校名称和最右一列学费细则,其中分为全日制(F)和非全日制(P)。&/p&&br&&p&&img src=&/1c8c8da5fa283caa22c537_b.png& data-rawheight=&732& data-rawwidth=&5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4& data-original=&/1c8c8da5fa283caa22c537_r.png&&&br&所以为什么很多学校的入学门槛那么低,只要国家线一过巴不得你过来,就是纯赚钱啊。其中教育质量和毕业就业质量都so-so了。&/p&&br&&p&(3)美国MBA&/p&&p&看来你应该清楚了目前国内MBA的平均水平并没有达到像美国那样的水平,所以动辄10w+的学费是不是真的值得呢?毕业以后是不是年薪立刻就能上涨100k?那如果咱们考虑一下美国的MBA,&/p&&br&&p&在这里转一个CHASEDREAM论坛的一篇真实写照的片段:&/p&&br&&blockquote&&a href=&///?target=http%3A///thread--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人在北美,总结一下top15排名和各校情况&i class=&icon-external&&&/i&&/a&&br&从自身在美国的生活工作经历感觉,也就这前15名学校的MBA才有必要排名,top 15以后的几乎都没有排名必要了。因为实际找工作,除了这top15,其他学校牌子的作用在全美国各大企业来讲不是那么重要,很多时候区域性优势远大于学校牌子优势,MBA又不同于专业性很强的普通master program,top MBA的强弱就在于校友、学校名气以及社会口碑。Top 15以后的某些学校(top20以内),admission都很aggressive,我的gmat稍微考好了点就主动给我免申请费啊,给你pre-qualify保证你奖学金啊什么的……too good to be true搞得我都怕被骗了。进top 15是为了长远打算,top 15之后的学校在地区优势上还是明显的,很多时候留美国的几率比top 15还高,毕竟别人不会漫天要价,又不怕跳槽,地方大企业还是相当喜欢的。&/blockquote&&br&&p&&b&二、对于保研(管理)和考研(经济)的选择&/b&&/p&&p&(1)我身边保研的同学,毕业后很大程度上会选择国企事业单位。曾经在图书馆读过阎真写的一本书《沧浪之水》,里面描述了医药学研究生池大为空怀壮志、无职无权的苦,和时来运转、有名有利的难,你又能否悟出自己所在职场的讳莫如深?&/p&&br&&img src=&/c920729ecb3_b.jpg& data-rawheight=&400& data-rawwidth=&26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8&&&br&&br&&p&(2)所以你一定现在下定决心要考研了对吗?&/p&&p&但是(但是前面的一般都是废话)现在就业单位真的更看重你的出身,所以你在这点的选择要重点把清北复交这样的学校先放在第一位,如果考研心里有谱而且保研本校不满意的话,可以权衡后选择考研,毕竟这些投行的Target School在很多地方都是吃香的,而且你的底子不薄,我绝对支持你!&/p&&br&&p&——&/p&&br&&p&&b&综上所述:&/b&&/p&&p&&b&一、对于读研和工作的先后选择&/b&&/p&&p&先进行校园招聘,如果能进比较知名的企业,哪怕从基层做起也是可以考虑的,比如很多同学都会从BIG4的Audit做起,过个3-4年之后就会有很多选择,可以选择跳到私企拿高薪,可以选择读个MBA镀金(在国内BIG4面试的时候还是有优势的)。&/p&&p&如果offer都不满意,没关系,研究生第二年同样有机会完成本科校园招聘的小遗憾。&/p&&br&&p&&b&二、对于保研(管理)还是考研(经济)的选择&/b&&/p&&p&如果你坚持先上研究生,也没问题。&/p&&p&但是在保研和考研的选择上,可以说99%是看学校,要是有足够的把握去Target School,现在开始准备考研吧。&/p&&br&&p&毕竟怎么选择,等待你的都是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p&&br&&p&以上!&/p&
让我想一想,这会儿是不是学校刚刚放寒假?怪不得LOL变难了。回到正题,相必楼主凭借能在大学拿下双学位和保研的学力,一定是精英中的TOP,正在为自己的未来构建一副美好的蓝图。 反观自己,感慨本人在大学坚守了四年“不到考前最后一周坚决不打开书”的原…
我有一个表亲,是6年前毕业于一个普通学校的工商管理研究生,目前年薪二十多万,单位分房,取了个博士美女,走上了人生巅峰!似乎是在一家外企工作干管理方面的工作,也算是本行了。我觉得他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归功于勤奋好学且情商高。所以给你几个建议:&br&1.好好学习,千万别相信啥读书无用论,那都是loser自我安慰的借口,尽量学好每一门课。&br&2.想办法提高自己的情商(读书,交际),不过个人觉得大学里的交际没什么用,有时间多读书。比如心理学,交际学等。&br&3.要做好即使离开校园也要坚持不懈学习的觉悟和准备。&br&4.培养自己思考的能力和判断力,这样你看的那些书才能为你所用,也不会人云亦云地盲从,个人觉得盲从是成功的一块巨大障碍。&br& 暂时这么多。
我有一个表亲,是6年前毕业于一个普通学校的工商管理研究生,目前年薪二十多万,单位分房,取了个博士美女,走上了人生巅峰!似乎是在一家外企工作干管理方面的工作,也算是本行了。我觉得他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归功于勤奋好学且情商高。所以给你几个建议: 1.…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大学排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