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拿着香薰蜡烛对身体有害吗在我儿子身体周围照亮

随时随地,快速访问
只要手机在手,您都可以快速、方便地看贴发帖,与论坛好友收发短消息。
极致优化,畅快"悦"读
独有的论坛界面和触屏设计,手机论坛也变得赏心悦目,操作自如。
即拍即发,分享生活
不管是风景图画,还是新闻现场,拍照发帖一气呵成,让您在论坛出尽风头。
下载客户端后,拍摄二维码快速访问本站:
或者通过以下地址访问:
欢迎关注无为网微信公众号
New Wuw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蜡女灯郎最新章节列表(天蚕土豆),蜡女灯郎全文阅读 - 笔下文学
┊┊┊┊┊┊┊┊┊┊┊
&&&&青玉案&&&&长安自古多佳话,&&&&我独推:她与你。&&&&历尽坎坷求进取,&&&&一腔热血,&&&&一缕情思,&&&&都付光明里。&&&&百姓见光心头喜,&&&&岁岁元宵红灯舞。&&&&问尔奋斗何所求?&&&&魂也红灯,&&&&梦也红灯。&&&&却又默无语。&&&&这是笔者赞颂灯郎蜡女的一首词。各位看官: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元宵佳节,届时家家门前红灯高挂,户户灶内元宵飘香。大人们敲锣鼓、扭秧歌、跑旱船、舞狮子。晚上燃烟花、放鞭炮、观灯展、猜灯谜、舞龙灯:孩子们打着各式各样的彩灯在街上嬉戏,神州大地一片灯火,沉浸在喜庆欢乐的气氛中,其乐融融。据史书记载:在我国正月十五闹花灯的习俗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经汉、唐、宋诸代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可是又有谁知道这红灯笼和蜡烛的来历?它们的发明者是谁?这其中还有一段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呢?听我慢慢地道来:
&&&&在那遥远的古代,在浩瀚的东海之中有一座美丽的小岛。这岛远离内陆,人迹罕至。岛上长满了白蜡树,这树羽状复叶,漫山遍野,连成一片。到开花季节,白花盛开,一片雪白。就在这些白蜡树上成群的栖息着白蜡虫,雄虫能分泌白蜡,数千年来不为人知,日积月累就在地面上积满了白蜡,足足有几尺厚,颜色洁白,远远望去这岛象用白蜡铸成的一般,故取名叫白蜡岛。岛上有一块白蜡,摸样儿象一位少女,也不知在那里伫立了多少年?这年冬,岛上下了一场大雪,把小岛覆盖得严严实实,等到春季到来,白雪融化,这位少女竟然奇迹般的活了。你看她:雪白的脸蛋,明亮的眼睛,红红的嘴唇,乌黑的头发,体态窈窕,真乃玉塑冰雕一般,故取名叫白蜡姑娘,有一首赞美白蜡姑娘的诗云:&&&&婷婷玉立一女郎,冰肌雪肤脂凝霜。&&&&明眸常察四季换,热心使得日月长,&&&&巧手调脂凝玉柱,汗水滴地土生香。&&&&姊临人间千家喜,百姓黑夜见亮光。&&&&书生学士喜相伴,纨绔公子徒眼望。&&&&天生丽质不娇贵,白日辛苦夜也忙。&&&&毕生只求发光亮,舍身何曾论短长?&&&&焚身化灰为志士,泪洒相思哭情郎。&&&&高风亮节万民颂,悠悠千古美名扬。&&&&姑娘生活在白蜡岛上,以白蜡树为伴,白蜡虫为友,忙时采白蜡树花蜜和为蜜丸,用白蜡封之,饥则食蜜丸,渴则饮溪水,闲时折白蜡花和身边的小动物一起玩耍,好不自由畅快!有一天,姑娘就地取材,用岛上盛产的白蜡给自己雕建了一座房子——白蜡瓦、白蜡墙、白蜡柱子白蜡梁,白蜡门、白蜡窗、白蜡床上坐了个蜡姑娘。屋内日用品也全用白蜡制成:白蜡被子,白蜡毡,白蜡作衣身上穿,白蜡妆台白蜡奁,日用件件都制全。姑娘还用白蜡制成蜡烛,到了晚上,把自制的蜡烛点燃照亮,外界一片黑暗,而她的房子却晶莹透亮熠熠放光。&&&&这一天夜里,月色皎洁,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引众仙女在灵宵殿外玉石阶前饮宴赏月,丰盛的酒宴上举杯投箸觥筹交错。几杯仙酒下肚,玉帝正自高兴,低头忽然看见东海之中小岛上有一处灯光明亮,慧眼细看,早望见精致蜡房中这位姑娘,圣颜大喜,急派玉龙星下凡去将她接上天来。蜡女骑着玉龙飞上天来,参拜玉帝王母。王母一见十分喜欢,将众仙女介绍给她。蜡女初次来到这个既繁华又陌生的地方,有点胆怯,王母笑着命她就坐,她却不敢。玉帝见这姑娘冰清玉洁娇柔多姿,聪明灵秀。十分喜欢,当时就欣然收她为义女,让她留在天宫,给各宫殿制蜡烛照亮。蜡女谢过玉帝王母,从此就留在天官,每日骑着玉龙来往数万里,把岛上盛产的白蜡运到天上,制成蜡烛,给各宫殿照亮。天宫一片光明,更加雄伟壮观。诗云:&&&&莫道天宫特辉煌,&&&&姑娘热汗化为光。&&&&天上富贵繁华地,&&&&也靠劳者辛苦忙。
&&&&话说蜡女留在天宫,光阴似飘浮的云彩,几度花开花落,转眼间蟠桃成熟,王母心中欢喜,便想要召开蟠桃盛会宴请各路神仙。众仙闻讯,心中欢喜,纷纷赶来赴会。有西天佛祖、南海观音、东海龙君、太白金星、太上老君、托塔天王、哪咤太子、二郎神、孙行者等许多尊神。宴会之上,群仙品尝蟠桃仙果,享用美酒佳肴,互相逗闹取乐,说不尽的欢畅快活。席间,月宫嫦娥闻讯也赶来助兴,王母大喜道:“今日美酒美食,不可以无歌无舞。”嫦娥应声而出,舞了一曲,仙女们随之伴舞,群仙也纷纷离座跟着舞了起来。这一天,蜡女和众位仙女殷勤地给客人端菜斟酒,整整忙碌了一天。令人遗憾的是其中有一路神仙却姗姗来迟,他就是探索仙界的求实大仙。这位大仙远知天边近察细微,学问渊博,因近日正在仔细观测远处一颗天体的生成变化,故而误了时辰,未能按时赶到。玉帝见他来晚了,忙命人另备酒宴款待。谈笑间天色已晚,玉帝见他路途遥远,回家不便,便留他过夜。大仙今日随身带来一个仙童,法名智识童子,这童子拜大仙为师,正在跟着学艺。晚上童子闲暇无事,便独自一人在殿内游观,但见天宫壮丽,不免心生赞叹,猛然间想起师父日前教诲还未熟记,便在廊前寻一处坐了,取出书卷温习起来。这天晚上,蜡女象往常一样,照例为各宫殿点蜡烛照亮,当她从走廊经过时,无意中看见正在读书的这位童子,他那专注的神情一下子将她吸引住了,因见廊下光线暗弱,恐损坏了他的眼睛,便点燃一根蜡烛放在他面前。童子抬头,猛然看见这位姑娘,只见她冰清玉洁娇柔多姿,举止文雅热情大方,顿时心生爱慕。两人便在廊下攀谈起来,经过一番了解,童子喜欢蜡女的容貌人品,蜡女也喜欢童子的相貌才学,二人相见倾心,十分投机。蜡女发觉童子十分喜爱自己手中这根发光发亮的蜡烛,便欣然送给他一根。童子感动,正想也送给她一件礼物,没想到此时大仙从这里经过,当他看到智识童子和蜡女亲密的样子,误以为童子在求学之际迷恋女色,其心不专!不禁勃然大怒,便不愿再收他为徒,执意要将他贬下凡去……。&&&&且说童子遭师父斥责,心中委屈,他想我本欲觅求学途中一知己,逆水行舟一帮手,不料反被师傅误解,要将自己贬下凡去,他含着眼泪放眼人间,只见在那青山脚下绿水旁边绿草如茵的旷野之上住着许多人家,有的房屋华丽、土地连片,牛肥马壮、锦衣美食,家里妻妾成行、奴婢成群、花团锦簇、雍荣华贵,享不尽的人间欢乐,而大多数人家却房屋破旧、粗茶淡饭、摆设简陋,有的甚至吃不饱穿不暖,携儿带女沿街乞讨,因此不知该投胎谁家?正在犹豫之际,忽然背后有一人拍他的肩膀,童子回头一看,却是神瑛侍者,笑道:“好久不见,仁兄哪里去了?”神瑛笑道:“我去人间那温柔富贵之乡走了一遭。”童子道:“仁兄此去有何感想?”神瑛叹道:“贤弟万勿投胎那富贵之家,那里虽能穿绫挂锦,华衣美食,使奴用婢,然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互相倾轧,十分难处,说话和行事都不能尽随人意。贤弟若去那里,才华必被埋没矣。以贤弟之材,不如投胎去那清贫之家,那里虽然衣食清淡生活简陋,然自食其力,有无限的乐趣,况山清水秀环境清静,闲来读书,贤弟必能大展宏图,作一番利国利民的事业,岂不比我投胎在富贵之家受人挟制,碌碌无为,虚渡一生强好多倍吗?”童子闻言感谢道:“仁兄之教至明至智,为弟定遵仁兄之言,到那清贫之家去也!”二人分别。&&&&再说大仙回到宫中,发现智识童子已不在身边,心中好生懊悔。他想,我本想将他培育成材,由于一时心切,反将他贬下凡去。人间虽然美好,但难免没有那邪恶丑行之辈,童子从未离开过自己,平时又很少磨炼,此番下去,若遇好人则佳,若遇坏人而遭其陷害岂不可惜!于是,急忙唤来质量仙女和能量仙童,吩咐道:“智识童子今番离我而去,为师放心不下,恐他遭坏人暗算,特命你二人化作一女一男也随他下凡去,暗中保护他。吾算他与蜡女有一段美好姻缘,你二人要好生保护他俩,切莫辜负了为师一片苦心。”二仙童领命,也一起飞下凡来。&&&&再说二位仙童离开大仙,一同飞到半路,这能量仙童忽然看那质量仙女长的好看,心中喜爱,上前嬉戏。质量仙女牢记师父之言,娇嗔满脸道:“才出门你就忘了师父之言!”说罢将能量仙童猛推一把,不料用力过猛,将他推倒在地,自己却先飞下凡去,能量仙童随后紧追,也未能赶上,故此二人各奔一家,正因有此三人下凡,才引发出一段既轰轰烈烈又缠绵悱侧的爱情故事,容笔者慢慢道来。&&&&看官读书至此,有人也许会为智识童子遭贬离开了繁华的天宫,去到人间而感到惋惜,其实大可不必,正因遭这一贬,才使智识童子能深入民间,更加熟悉百姓之疾苦,从而激发出他一腔爱民的热情和奋发创造的决心,使他成为一代大才,作出了一番光照千秋的事业,也让他经历了人生在爱情和事业上的诸多曲折和艰辛,经受了黑暗和贫穷的折磨,知幸福来之不易,并亲自参与了光明与黑暗,富裕和贫穷,智慧和愚昧之间一场场激烈的争斗,因而也就铸就了他光辉灿烂的一生,看官欲知详情,容我继续往下讲。
&&&&话说在古长安城外西南四十里处,这一带地势低洼,那沣、镐、谲、皂四条河流泛滥之水便泄人此地,因此上形成了大大小小许多水泊,后来有一位英祖慧眼独具,以为此地可有大用,于是便动用民工人力开凿,造成一个烟波浩淼的大湖,取名昆明池。此池南依秦岭北连渭河,绿荫环抱一片汪洋。晴朗时,碧波万倾云影天光,风起时,巨浪排空水拍石惊,水深处,水底藏有百斤鱼,水阔处,无风也涌三尺浪,夏季里,接天荷叶无穷碧,出水芙蓉映日红,秋季里,岸边荻絮随风舞,金风送爽蛙虫呜,渔翁披蓑船头钓,水鸟高空四季旋,山坡异兽常隐现,林中啁瞅翠鸟鸣,苍松翠柏好风景,花开花落春意浓。就在这池畔住着一户人家,真个是典型的农家,有道是青瓦土墙,铁锅泥灶,芦席土炕,木柜瓷缸,诗云:&&&&清静本是好人家,&&&&勤劳节俭人人夸。&&&&夫妻和睦数拾载,&&&&膝下无儿活愁煞。&&&&这户人家主人姓张名耕田,字耀祖,以农为业,祖传石刻手艺,已历三代,到他这一代已是炉火纯青。张老汉农忙时务庄稼,农闲时便拿起石匠工具为他人雕凿些石槽石磨等用具,虽说偏僻乡村,家境清贫,但日子还过得清闲自在。令两位老人忧愁的是,至今膝下还没有一个孩子,心中平添了许多烦恼。妇人埋怨道:“你看别人家,户户儿孙满堂,你我平日积德行善作了多少好事,如今竟连个儿女也没积下。”石匠解劝道:“有无儿女是命里注定的事,岂能强求?咱就耐心等着吧!”妇人怎肯甘心?当夜她点齐香火跪求上苍。说来也奇怪,这一夜,妇人梦一点红光人身,遂有身孕。穷人家不停劳作,转眼七个半月过去了,这一日,妇人忽然听到自己左耳有婴儿哭声,时短时长,十分徽弱,叫来邻家妇女爬到耳边静听,也都听到,众人惊喜。过罢春节,农历正月十五日夜,就在这半间塌陷四面透风的房子里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子。这孩子初生下来时,浑身透明闪闪发光,用他那双机灵的大眼晴好奇地环顾四周,张开口左右寻奶吃。结生的王婆将他用布包起来,这孩子便哇哇地放声哭起来,亮光顿时消失了,和平常的孩子一模一样。王婆惊喜,逢人便说:“张家生了一个浑身发光的孩子。”一时在村子里传为奇闻。&&&&转眼过了一月,张老汉割肉买菜准备给娃做满月,亲朋好友闻知都赶来他家祝贺,给娃带来衣帽鞋袜、玩具等许多小礼物。张老汉忙前忙后招待客人。饭后,妇人把孩子抱出来让大家瞧,众人看孩子长得又白又胖十分心疼,纷纷称赞,逗着他玩。一人问道:“给娃起了个啥名字?”妇人笑道:“这几天忙,还没顾得上起。”这人笑道:“我给娃起个名字如何?这娃生下来浑身发光,是个吉祥的预兆,就叫他吉祥吧。”张老汉笑道:“祥字重了他爷爷的名讳。”这人笑道:“不叫吉祥就叫张灯吧。”众人一致赞同。大家轮流抱着张灯,都夸他长得聪明,将来一定有出息,正在这时,门外忽然来了一个讨饭的叫化子,只因众人只顾在屋里说话,没人顾及到他,此人不耐烦,竟然大叫大嚷着闯了进来,众人看这人时,只见他非僧非道,似疯非疯,若愚若智,虽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然相貌奇伟气质不俗。这人见众人正在逗着孩子玩,便一把将他夺了过去,看了又看,哈哈大笑,然后双手将孩子举到半空,嘴里念念有词,唱道:&&&&一盏红灯刚刚点亮,&&&&光芒象金色的太阳。&&&&愚昧和黑暗被你驱散,&&&&智慧和光明有了希望。&&&&你的胸怀多么宽广,&&&&你的内心多么明亮,&&&&在你一生中充满了艰难和曲折,&&&&可是你始终是那样柔和顽强。&&&&夜阑人静,你毫无睡意,&&&&你是在体会?在深思?&&&&冰雪严寒你默默无语,&&&&你是在忍耐,在争抗!&&&&狂风暴雨想要摧毁你呀,&&&&可你依然是那样沉静安祥!&&&&黑暗势力想来吞没你啊,&&&&却阻挡不住你发出缕缕的光。&&&&你颠沛流离飘泊海内,&&&&却始终不忘自己的故乡。&&&&你有时也富贵荣华青云直上,&&&&心中常牵挂着心爱的蜡姑娘。&&&&你经受了人生的种种苦难,&&&&却始终对生活充满希望。&&&&你的心金子般珍贵,&&&&你的品质美玉般高尚,&&&&百姓的苦乐常挂在心上啊——&&&&人民欢乐你欢乐,&&&&人民悲伤你悲伤!&&&&你有情,&&&&情似珠江长流水!&&&&你有才,&&&&才大光亮照四方!&&&&你有心,&&&&心在天下众百姓。&&&&你有志,&&&&志在九洲共康强!&&&&唱到这里,忽然悲声大放,大哭三声,接着唱道:&&&&可叹你生不逢时遭遇悲惨,&&&&黑暗势力合伙将你摧残。&&&&狂风暴雨带给你无穷灾难,&&&&贫困和疾病也常常将你随伴!&&&&灾难和诽谤不离你的身,&&&&才高过世反成了惹祸的根!&&&&你在攀登、在创造,&&&&却有人说你痴你呆!&&&&你在苦干,在开拓,&&&&却有人说你傻你狂。&&&&当你刚刚发出一点光彩,&&&&便有人说你是忘了祖宗爹娘。&&&&你的光明被黑暗遮挡,&&&&使你难张奋飞的翅膀。&&&&我赞你,&&&&光明磊落胸怀大志心明眼亮:&&&&我爱你,&&&&才华出众智谋深广忠厚善良。&&&&谁能理解你那颗明亮的心啊?&&&&只有你那心爱的蜡姑娘!&&&&可惜把你——&&&&一片痴情付流水,&&&&一代风流遭毁坏,&&&&一根栋梁遭摧折,&&&&一朝美梦成黄梁!&&&&灯母怕被这疯子吓坏了孩子,急忙将张灯夺了过去,那人也不争执,丢下孩子扬长而去。众人这才松了一口气,急忙来看孩子,见孩子安然无恙,方才放心。因为这里经常路过这一类游民,便不把他放在心上,谁又肯去相信那一派疯话?各自回家不提。
&&&&灯郎家的生活是清苦的,父母为渡日受尽了熬煎,有时缺吃少穿,不得不以麸皮、糠菜渡日。灯父母为了哺育孩子,也受尽了艰难,没奶吃,熬些稀面汤当奶吃。二、三月青黄不接,捋些正灌浆的麦粒挤浆当奶喝。村里能吃的奶都吃遍了。在灯母的精心哺育下,灯郎在襁褓中慢慢长大,长的特别逗人喜爱,你看他,雪白的脸蛋,明亮的眼睛,乌黑的头发,人人见了人人爱,谁不夸这娃长得心疼。&&&&幼儿时,灯郎欢乐得象个小麻雀,整日叽叽喳喳,放声高唱,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玩,没有一丝忧虑。他们捉迷藏,打水仗,老鹰抓小鸡、爬墙,下田逮蚂蚱,上树掏鸟窝,乐不可支。这年春天,灯郎掏了一窝鸟蛋拿回家,高兴的给妈妈看,没想到妈妈把脸一沉,却把他好好的教训了一顿,还让他赶快把鸟蛋放回去,要他爱护小鸟,从此后灯郎再也不敢害小鸟了。有一天,一条蛇袭击树上的鸟窝。一个小鸟跌下来,摔折了腿,他把它的腿精心的包扎好,又把它放回鸟窝。这年秋天,吃罢午饭,灯郎在街道上看到村里有群大一点的孩子围在一起斗蛐蛐玩,便挤进去观看,这小虫儿斗架的精采场面把灯郎深深地迷住了,他从内心里佩服这虫儿这股勇敢好斗的精神,便从心里爱上了这虫儿,从此每天吃罢饭便去逮蛐蛐,捉来不管好坏,丢在罐子里与其它孩子的蛐蛐儿咬仗,赢了的留下,输了的喂鸡或掐头喂恶一点的蛐蛐。&&&&孩子们一旦迷上一件事,便有说不尽的兴致,顾不上吃饭,顾不上睡觉,弄得满手满脸都是泥。灯母常常把饭做好了却不见他来吃饭,催了好几遍也全当耳边风,仍一味干他的事。灯母有点生气,他却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每日跑东家串西家,搬石头、挖墙角、钻茅厕,那里只要听到有蛐蛐叫唤,就一定要设法将它捉住。可怜那几家院墙被挖倒,井台被揭破,茅坑被翻乱,被这一群孩子搞的天翻地复,大人们又好气又好笑。&&&&灯母见灯郎好几天忙得顾不上吃饭,强行叫回来,他急地手也不洗抓住馍就吃,还急着要走,也不知要去干什么?灯母爱抚的说他几句,灯郎点头,却仍忙自己的事。&&&&这一日,吃罢早饭,灯郎放下饭碗又去逮蛐蛐。邻居园子里蒿蒿丛中有一个蛐蛐叫,昨晚他已听准了地方,今天去很快就找到了窝儿,用草棍捅破蛐蛐在窝口做的土盖儿,找了一个烂罐,舀了些水灌进去,一会儿果然一个头上带黄点的蛐蛐从窝里爬出来。灯郎心里一阵激动,这小虫儿爬到窝口却不出来,灯郎找了根细棍儿轻轻一拨,这家伙真灵,猛一蹦跳出很远,灯郎急忙去捉,这虫儿又是一蹦,灯郎连扑几下没有扑着,这时候紧张地把一切都忘了。这小虫儿钻到一片树叶下,灯郎忙上前轻轻一扣,才将它捉住,拿回家放在罐子里和别的蛐蛐咬,这家伙果然不寻常,个虽小很顽强,接连咬败了好几个。&&&&且说灯母每日做饭、洗锅、洗碗、洗衣服、操持家务、忙的不可开交,家里又养了一头猪,更添了许多活,有空还要缝制一家人的换季衣服,一心只想让丈夫和儿子吃饱穿暖,灯郎很快长大成人。这几天她见灯郎饭也顾不上吃,脸也顾不上洗,在外一心和几个孩子逮蛐蛐,也不操心帮自己干活,心里就有点生气,说了几遍他全当耳边风,今天又见他和几个小孩埋头逗看蛐蛐咬仗,心中不禁有些恼怒。&&&&且说灯郎捉回个头上带黄点的蛐蛐,如获到宝,看这蛐蛐和别的蛐蛐咬的正欢,灯母喊他哪里听得见?冷不防灯母从旁走来,他也不知道,只见灯母面带怒色,一脚将放在旁边的两罐踢翻,抓住正咬的这一罐翻手一摔,只听卡嚓一声,瓦罐子摔破在地,蛐蛐到处乱蹦。有的钻人墙缝,带黄点的这一个被眼快的公鸡一口啄进肚里,灯郎见心爱的蛐蛐的被公鸡吃了,不禁伤心的落下泪来。灯母怒道:“吃罢饭快去地里给猪拔草,再玩蛐蛐,小心揭了你的皮。”&&&&各位看官,笔者费了这一大摊笔墨,讲了这一小节故事,所为何也?大凡天降一个人物,总要有一番安排,想使其成就一番事业,然而何尝有一个能顺顺利利按自己的意愿去作呢?灯郎玩蛐蛐儿受挫,此第一回也,以后正经要干的事,其中磕磕碰碰阻碍多矣,岂能不哭哉?灯郎初到这个世界,正是孩子天真烂漫的时期,把世上一切都看得过于简单、想得过于美好,又没有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大约只知道玩,只知道耍,无忧无虑,灯家生活艰难岂能容他这样作?让他下地,灯母之教也。&&&&笔者忽然联想到曹公《红楼梦》数百万言,笔下不也写了许多孩子,他们生活在另一个环境中,一个个聪明美丽,凡事也想按着自己的想法去干,对人生充满了幻想,自造出一个乌有的美好世界,可是真实的世界那里容得?最终一个“美梦破裂”,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有的迷了亡了,有的醉了,有的悟了,洒尽了人间辛酸之泪,灯郎受挫,事不同而理同,岂能不哭哉?&&&&且说灯郎被母亲训斥了一顿,心中正在难受,邻居家小孩舍郎来找他一块去地里割草,灯郎提着担笼便和他一块往地里去了。&&&&他俩来到昆明池岸边,只见池水青青绿草满地。两人放下担笼,拿起镰刀割那石间一尺来高的绿草,将割下的放在一堆,一会儿就割了许多堆,摆了几溜溜,然后再把它们抱在一起装进担笼。担笼已经装满了,靠紧了担笼系,还嫌不实,又使劲往里塞了几把,实在塞不进去了,方才罢休,掂了掂有好几拾斤重。草割够了,两人想要休息,舍郎说:“咱们玩一会儿吧?”灯郎道:“玩什么?”舍郎说:“玩丢方。”灯郎在地上捡了块石子划了个方阵,他执石子,舍郎执草棍,两个人便玩起来,丢了几方,舍郎连输几盘,一盘也没赢,他赌气不玩了,要玩斗鸡,灯郎答应,两个孩子各人抱起一只脚便跳着斗起来。论体力灯郎不如舍郎,没斗几个回合便累得气喘吁吁,他凭着顽强的毅力硬撑着,舍郎却越斗越勇越跳越欢,灯郎实在支持不住了,方才放下腿来承认自己输。&&&&休息了一会,俩人又玩撂交。舍郎让灯郎抱自己后腰,灯郎不肯,两个孩子面对面互相抱着就摔起来。灯郎使足了劲,想摔倒舍郎,没有奏效,相持不下,都挣的气喘吁吁。灯郎心想,自己凭力气肯定胜不过舍郎,他想用巧劲胜他。他使足了劲,故意朝左边摔,趁舍郎不防,使了个绊子,用力朝右边摔去,将舍郎摔倒在地,拔腿就跑,格格的笑。舍郎不服,爬起来跟在后边紧追,说要重摔。两个孩子你前我后,互相追赶,直跑的上气不接下气。舍郎抓住灯郎,灯郎笑着说:“算我输,算我输。”舍郎方才松手。&&&&晌午,吃饭时间快到了,两个孩子你帮我,我帮你,互相帮忙将担笼扛上肩,各自背回家不提,欲知后事,请看下文。
&&&&且说灯父见儿子一天天长大,便想把自己石刻的手艺传给他,每见他闲时,便把他有意叫到身边,手把手的教他。对待石刻这门手艺,灯郎开始并不喜爱,灯父教他,他也不敢说不学,勉强跟着,但长期从事这艰苦笨重的劳动也磨炼出他吃苦的精神和追求创造的性格,他也曾梦想着把这笨重的劳动变得轻松一点,但始终没能如愿。由于灯父的精心指点,渐渐地灯郎对石雕也有了兴趣,技艺日渐纯熟。他能用小石头雕刻出仕女、武士等许多人物头像,又能动巧思雕刻出各种形象逼真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显露出非凡的艺术天才。灯父看见内心十分高兴。&&&&闲了无事,舍郎便来叫灯郎和他一块出去玩。舍郎是邻居家一个孩子,生得又黑又瘦,一对机灵的大眼睛,天生有一股英侠之气,家境比灯郎家还要贫寒。他和灯郎经常出去爬山、跳水、捞鱼、捉青蛙、逮螃蟹,昆明池的山山水水都被他俩跑遍了,哪儿水草多,鱼多、螃蟹大、二人都很清楚。舍郎凡事都护着灯郎,是灯郎最佩服最要好的朋友。&&&&灯母见灯郎整天在外边玩,心中忧虑,觉得孩子若象他父亲那样,一辈子没有文化,可就坏了。想寻个人来教教孩子,可是穷乡僻壤到哪儿寻去?这年头,村里没有学堂,文化很落后,有钱人家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外面去念书,或者请个先生,在自己家里教孩子。灯父每日出外打工,为全家生活而奔波,根本没有精力管孩子,为此事灯母日夜忧愁。&&&&这一日,灯郎从外面玩耍回来,他哭着哀告母亲,说他也要念书。灯母闻言,心中吃惊,不知他为何今日突然提出这个要求?原来灯郎和孩子们一块玩耍,他们走东家串西家,大人们也不在意,这一日他们跑进一个大户人家,看见人家孩子在亭台楼阁中朗朗读书,有笔墨纸砚,能学习琴棋书画,心中羡慕,想凑近前观看,可是人家不让他看,因此委屈的哭,回家来哀告灯母。灯母知道孩子受了委屈,安慰了他几句,也清楚儿子聪明好学,可是自己家没有这个条件,孩子有此愿望又能如何?灯郎的哭闹可把她难住了。&&&&村南有一冢,高丈余,有几亩地大,上面长满了高大的树木,中间有几间大殿,周围村庄的老婆老汉无事常来这儿烧香敬神,也有云游的僧人来此定居。近日庙里来了一位僧人,仙风道骨,他看了这儿的山水风光,连声长叹:“此地必出奇人!”于是便不走了,要在这儿设馆收徒传艺。灯母闻此消息十分高兴,连忙让灯父前去求告,要求收下自己的孩子,谁知先生说了许多艰难,说此处房舍窄小,只能先收大一点的孩子,灯郎年纪小暂时还不能收。灯郎闻言哭闹的更历害了。灯母见状心里难过,决定亲自带孩子去走一趟。母子俩走了约三里多的路程,见到先生,说明来意,先生见了灯郎母子,先是吃了一惊,暗忖昆明池竟有如此好人物!这不正是自己经常要寻找的人吗?于是没费多大神就同意将灯郎收下?:&&&&从此灯郎便开始在这里念书了,每天起得早早的,灯母提前给他把饭做好,给他吃饱穿暖,让他把手脸洗的干干净净,便送他背着书包去上学。学堂就设在这座破庙里,来念书的孩子年龄相差很大,先生根据孩子年龄的不同把他们分成几个组,编成四排,按年龄大小深浅不一因排施教。桌凳全是用泥土垒的,只有讲桌和黑板是木头做的。灯郎年纪最小,先生看他聪明听话,就特别喜欢他,让他先学背书。先生布置的课文,灯郎很快就背的淌淌如水,先生提出的问题,他也能回答的流利而准确,别的孩子却不一定能作到,因此甚得先生喜爱,常常夸他,并以他为榜样激励别的孩子。&&&&学堂离家三里多地,灯郎早晨下午去学堂念书,中午晚上在家吃饭睡觉,每天往返跑两趟。来回走的小土路,路两边是田野和庄稼。上学时,有时是鲜红日头艳阳天,有时刮风下雨,灯郎衣衫单薄,又无遮雨的工具,头发衣服都淋湿了,脚上的鞋也成了泥块。灯父做了双泥屐儿给他穿上,找个草帽给他戴着,这才稍微好一点。冬天,下起鹅毛大雪,北风呼啸,寒风卷着雪花直往袖口衣衿下钻,小手脚冻的无处放直发痒,灯郎一点也不畏惧,顶风冒雪向前进,有时脚陷进很深的泥窝里,拔掉了鞋,但丝毫也没有动摇他上学的决心。先生非常喜欢这个顽强吃苦的好孩子,心里额外照顾他。&&&&这实质是一个半农半读的学堂。孩子们上午去学堂念书,下午有时在家帮大人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一天放学回家,灯郎看父亲不在,一问母亲,才知家中没有柴烧,灯父一个人去田里拔麦茬根去了。灯郎跑到地里去接,见父亲已把担笼拔满,帮他扛回家。&&&&有一天未上学,灯母让他去田里看庄稼。说起看庄稼,主要是怕一些鸟雀野兽等糟蹋粮食,大人们有时在地里扎个草人,有时派小孩子去看。这次是让他去看坡地上的苜蓿,主要是怕别家小孩偷着来撅。灯郎一个人跑到地里,苜蓿长的又嫩又绿,他呆了半天见没有人来,一个人觉得无聊,便独自想找个事玩,忽然看到苜蓿地里有几个黄鼠洞,觉得好奇。说起黄鼠也真灵,他们怕水淹,总是把洞打在高坡上,有好几个洞口,用水灌这个洞口,它就从别的洞口跑了,很难逮住。灯郎瞅着洞口,一会儿一个黄鼠偷偷从洞里出来,吃洞外的嫩草,灯郎上前扑它,它就立刻钻回洞里,都扑了个空。这里距水池很远,没法灌。就这样他和黄鼠来回折腾,累的满头大汗,眼看已过晌午,灯郎腹内饥饿,准备回家吃饭,远处来了一群小孩,男男女女六七个,手里提着竹笼,看地里没人,就争着撅他家地里的苜蓿。灯郎上前去说,几个女孩子吓跑了,有几个顽皮的男孩子,看灯郎幼小,又是一人,就欺负他,双方撕打起来,灯郎没打过他们,还吃了点小亏。&&&&灯郎家的鸡也经常受黄鼠狼的袭击,山上的豹子下来,也经常伤害家里的猪羊,灯郎恨透了这些害人虫。&&&&听父母讲,和他家连畔种地的人也经常欺负他家,翻地时犁常朝他家这边拐,麦熟收割时已占了他家四五尺宽地,灯母请人一量,那家才肯将麦子退还。有一次灯父去集上卖鸡蛋,没想到回家路上被强盗打抢了,回来时两手空空,指望给灯郎缴学费的钱也没了。&&&&眼看快过年了,灯郎心里高兴,心想这下可穿上新衣吃到香喷喷的臊子面了,还可和小朋友们放炮玩,一家人盼着灯父早日回来,左等右等却不见他回来,心中好不焦虑。年三十下午,灯父才垂头丧气的回来,原来辛辛苦苦干了半年,主人家却未给工钱,眼看年关难过,灯母心酸,希望变为失望,家里过年的东西一样也没有买,她暗自发愁,堂兄看他家凄苦,拿来三根葱一把菜送给她,这葱只有二寸半长,灯母下了碗面,全家就这样过了个年。&&&&大人们受再大的艰难,也要供孩子们念书。灯郎年纪小,他并不知父母为一家生活和他上学受的艰难以及先生为孩子们成才所花费的心思,只知大人叫干啥就干啥,先生教他怎么做他就尽力去怎么作。学堂里有先生管着,自然有良好的环境,灯郎便能放心安静地去读书。这儿象个竞赛场,孩子们个个用功努力,很少有人捣乱,有个别一时捣乱的,也立即会受到先生和学生们的制止。有的孩子在外偷偷干了坏事,有人告诉先生,先生把他叫去好好教训一顿,他以后就再也不敢了。因此孩子们都很规矩,贫困家的孩子还常受到先生和同学们的资助。&&&&灯郎学习勤奋努力,先生讲课时他聚精会神的听,课后认真的复习和做作业。他有个怪脾气,凡是先生课堂上讲过的,他都要彻底弄个明白,一点不明白也不放过。只要他自己认为彻底弄明白了,也就完全学会了,考试老是满分。他的学习成绩总是在孩子们中间名列前茅,先生和孩子们都很喜欢他,他的学习方法也经常受到先生的赞扬和学生们的仿效。&&&&转眼几个年头过去了,学堂虽说与世隔绝,然而暂时有这悠闲的环境,自然也就少了许多干扰,加之父母让他吃饱穿暖,少操许多闲心,他便能一心接受先生传授给他的文化知识,如此日复一日,在学识上也就有不少长进,学会了读书、写字、下棋、画画、弹琴以及一些简单的运算知识。&&&&渐渐的孩子们彼此之间混熟了,也就建立起了感情,也更加崇敬和热爱先生。回到家里,灯母也常以好话教他,教他勤俭节约,教他尊敬先生,亲近同学,努力读书,热爱劳动,爱惜光阴,说话和气,待人要文明有礼貌,还拿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古圣先贤的感人事绩激励他,将来作一个有所作为的人,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诗句不知在他耳边念了多少遍,以致他都能熟背了。灯母待人宽厚善良对他影响很大,他从母亲身上学到了许多为人的好品德,村里人都夸灯家养了一个既听话又争气的好孩子。&&&&灯郎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经过战乱刚刚恢复太平的年代,天下老百姓都很贫穷,可是朝庭又大兴土木。那时朝庭控制很严,谁也不能乱说乱动,只能象奴隶般苦干,人们没有说话的自由,没有婚恋的自由,可是先生是一个自由放荡的人,他不愿接受这些约束,可能是因为说了一些不满意朝庭的话,被人告发,被认为是心怀不满,就不能在此设馆教书了,而被迫离开。灯郎突然失去了这样好的先生,内心十分痛苦,就象一个正吃奶的孩子突然离开了亲娘,精神没有依靠,痛苦极了,整日呆在家里,思念自己离去的先生,伤心的流泪。灯母一旁安慰他,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且说灯郎失学在家,内心痛苦,灯父母一边安慰,一边安排他去田间干一些施肥拔草等轻活,或在家帮灯母喂猪喂鸡起圈垫土。灯郎怀念学堂里启蒙的先生,可是大人们的事孩子们管不了,只好留在家中跟父母劳动。外面有活时,灯父便引他一块儿出外给人家作石匠活,灯郎却时常丢心不下自己读书的事,一有空闲便拿上书本跑到昆明池畔柳荫下去读。这儿风景优美环境宜人,更增添了他读书的兴致,真是他读书的好地方。由于有先生原来教下的一点基础,他现在已能按自己的愿望自由地选择书去读了。他从近处借来许多书籍,贪婪的读起来,从中还获得了许多知识。&&&&灯母见灯郎在家劳动仍醉心读书,心中又喜又忧,喜者:灯郎勤奋好学:忧者:家里这条件怎容他安心读书?还不知他将来能不能成个什么材料?便默默地承担起家里所有的家务活,好让儿子有空闲的时间去读书,可是生活的重担有时压得她实在难以支撑,看着灯郎只顾读书不操心家里的事,心中难免有些怨气,嘀咕几句,灯郎见母亲动怒,便急忙放下书本,来帮母亲干活。&&&&村子里有一大户人家,姓房名延,人称房员外,距灯家不远,两家关系素来不错,但经济状况却相差悬殊。这房员外祖辈曾在朝中为官,遗留下一些家业,家有良田百顷、豪宅数院,员外从小也受过良好的教育,为人豁达开朗智谋深远乐善好施,可是他却因身体虚弱,不能上朝为官,又因生性恬淡,也不醉心于狐裘骏马,使奴用婢,却一心想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将子女培养成材。便在自家花园兰亭之内设馆教书,想把自己平生所学传授给他们,因此在庄子上一片好名声。&&&&房员外有一子一女,小女春婵,芳龄二八,生得面如桃花,目若清波,眉似墨画,姿若扶柳,贤惠聪明,员外十分宠爱,视若掌上明珠。古时候女孩子不能外出读书,故在家学些针黹书法之类,闲时拿着书本也听父亲讲课。&&&&春婵的弟弟小春婵四岁,生得虎头虎脑,顽劣异常,虽不至于为匪为盗,但却顽皮淘气不肯读书,员外严加教训,然而收效甚微。因见幼子不肯学好,房员外心中平添了一段忧愁。这一日,员外和幼子又生了一场闷气,心中烦恼,便一个人在昆明池畔闲游,想祖辈留下这份家业今后可能毁在劣子之手,心中好不焦虑。恰巧此时灯郎拿着书卷正在昆明池畔柳荫下读书,被员外看见。员外见他生得面如满月目似朗星、唇若涂脂眉似墨画,眉宇间一股灵秀之气,不禁吃了一惊,暗忖:昆明池竟生出如此好人物也,愁眉顿舒,心中升起一丝希望。回家一问,方知灯郎正辍学在家,灯郎在学堂念书成绩优秀也是出了名的,早已传到员外耳中,今日一见,果然不俗,心想自己年事已高,幼子顽劣不成器,灯郎是个好苗子,若把他培养成人,将来为官,日后把春婵嫁给他,自己老来也有个依靠。有心教诲于他,便把此意告诉灯父,灯父闻言满心欢喜,承诺以后要多干些杂工,以报员外教子之恩。员外笑道:“那倒不必!”&&&&灯家和房家虽贫富相差悬殊,然员外喜欢灯父的手艺,灯父也喜欢员外开明豁达的为人,因此平时两家关系不错。灯父常给员外家干活,他家门前那对石狮子就是灯父雕的,员外也从不拖欠灯父工钱,灯家若有难,员外每每解囊相助。&&&&由于两家相距不远,小时候灯郎和春婵两个孩子也经常在一块玩耍,虽说春婵乃大家闺秀,灯郎家境清贫,然孩子们年纪尚小,也就无所顾忌,两人从小关系密切,大人们也不把这些事放在心上。然随年龄的逐渐长大,房员外也就不让女儿随意和男孩子接近了。&&&&没想到员外要灯郎来家读书这一决定在家里却引起了一场风波,春婵姑娘赞成,幼弟却极力反对。他认为自己富人家的孩子和穷人家的孩子在一块读书对他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侮辱,因此坚决不愿意,虽遭员外训斥,却始终对灯郎怀岐视和排斥的心理。灯父回家把此事告诉灯郎,谁知他也不愿意去,原因何也?他怕自己家穷,到有钱人家去受委屈。灯父生气,也把灯郎训斥一顿。灯母道:“我儿不必担忧,房员外为人极善良仁慈开明通达,他既然有心教你,自然不会为难你。你在家已荒废了两年,如今有了这个好机会,你还是去的好。”灯郎听从父母的话,便到房员外家中去读书。&&&&员外家花园是一个极清静幽雅的地方,里面茂林修竹建筑精巧别致,还保留着几块天然生成的形状奇特的大石头。员外为人仪容儒雅、阅历丰富学识渊博,也很欢迎灯郎。孩子们在兰亭之内听他纵论天下事,透辟书中理,给他们讲作人、作事、作官的道理,教他们诗词文章、手把手的教他们琴棋书画。灯郎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每天,他早早爬起来,便跑到员外家,将兰亭内外清扫的干干净净,桌凳摆的整整齐齐迎候先生。员外讲课时他非常用心的听,专心的记,因此很快就理解了,学会了。员外每每提问,他都能对答如流,员外十分满意。然而春婵对父亲讲的,有时一些地方一时还弄不明白,便时常来请教灯郎,灯郎便常常为她答疑解惑。三个孩子在一块学习,课余一块玩耍,十分快活。&&&&自从灯郎来到员外家,员外二个孩子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了,他们似乎有了一个既是朋友又可供学习的榜样,什么事都模仿他的样子,大家觉得很开心。员外看着孩子们积极上进友好相处,心中十分愉快。&&&&家中来了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小朋友,春婵心中十分喜悦,她比灯郎年长两岁,加之生性温柔贤淑,便经常以大姐姐的身份关照灯郎,并不因他出身贫寒而歧视他。见他衣衫破了,就把家里合适的衣服拿给他穿:见他缺少学习用品,便拿出自己的文房四宝给他用,常常嘘寒问暖无微不至,为了怕惹出闲话,便避着父亲和幼弟。灯郎脾气倔,从不愿轻易接受别人的恩赐,然而在她的一片热情面前,也不得不接受。&&&&孩子们在员外的教授下愉快的读书,上课时用心听讲,下课后又一块玩耍,练琴、习书、下棋、作画,高兴时跑到昆明池畔一起捉鱼摸虾戏水扬波,长此下来,各人在体质和才华上也都有不小的长进。&&&&小时候,灯郎有个怪脾气,也不知受谁的影响,还是从胎里带来的劣根,就是不喜欢和女孩在一起玩,一些漂亮一点的女孩都远远躲着他,可是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却让他改变了对女孩子的看法,事情是这样的:那是一年秋天,灯郎玩耍从春婵家后墙外经过,隔墙看见她家后院栽的那棵大枣树今年又是枝繁叶茂果实累累,十分眼谗,便想爬上树摘些枣吃,碰巧当时春婵家后院门未关,灯郎便悄悄溜进后院,攀上枣树摘起枣子来。他贪婪的只顾摘那树上红红的枣子,不大功夫就摘了满满两口袋,正准备从树下来,一不小心手未抓牢,从树杈上滑了下来,摔在地面上。当时他只觉得手脚麻木,爬在地上疼的半天起不来。正在这时后楼房门“吱呀”一声打开,春婵从屋里走出来,当她看到这付情景时便一切都明白了。她没有去报告父母,也没有责备灯郎,而是急忙跑过来,一把把灯郎扶起来,问他摔的疼不疼?灯郎很不好意思,羞愧的当时并不肯接受她对自己的帮助,可是这位善良的少女不管灯郎如何拒绝,硬是帮他拍干净身上的尘土,替他拾起撒落遍地的枣子,悄悄送他出了后院门。灯郎从未见过如此贤淑的少女,虽然当时他一句客气话也没说,但此事却牢牢地刻在他心里,今日两个少年相聚,这感情开始就与别的孩子不同,加之近日又长期在一块读书,一块玩耍,感情日深,虽不能说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这感情就更近一层了。&&&&幼弟见姐姐亲近灯郎冷落自己,内心十分不满,常常挤眉弄眼背后嘀咕。这一日,灯郎用在昆明池畔捡到的一块奇丽的彩色石子刻了一个仕女的肖像送给春婵,无意中被幼弟瞧见,他便又哭又闹,嫌灯郎没有也送给他一个,说出来的那些话实在让人面红耳赤。灯郎急忙安慰他,答应以后刻一个更好的送给他,他仍不依,还哭着去把这件事告诉给了父亲。春婵难过的直掉眼泪。员外知道此事后,非但没有责备灯郎,反而把幼子责备了一顿。幼子虽然不服但也无可奈何,从此春婵和灯郎的关系却不象以前那样自然了。本来灯郎敬重春婵,心中从未有过非份的想法,春婵也纯粹是女儿的温柔心肠,更未生过其它邪念,然而经过这一闹,两人均不好意思,竟慢慢地疏远起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
&&&&皇上要在巍巍原上给自己修陵墓,村子里人心惶惶,都怕把自己家里人征了去,灯父有石刻的手艺,附近闻名,自然非去不可,他将家事托付给灯母,忍痛离开家门,和众民夫来到陵墓工地。这墓方园百余里,修在阳坡之上,全用青石砌筑,石条要刻上凹缝,用铁栓板卡接,浇灌铁汁。陵墓南面竖立大型石雕,如华表、石人、石马、石贡桌、天马、朱雀等,从天下征集的数万名民夫在这里日夜修筑。灯父走后,留下灯郎和母亲在家过活,他见母亲过于辛劳,便不愿再到员外家去读书,想帮母亲一起干活,但灯母坚持不肯,仍让他到员外家去读书,灯郎只好顺从。&&&&灯父和众民夫在工地上干的重活,吃的却是糠菜,一个个瘦得皮包骨头,还得拼命的干。官夫们催赶工期,不停的用皮鞭抽打他们,逼迫他们昼夜苦干。民夫们没有说话的权利,只能忍饥挨饿拼命苦干,一个个累的精疲力尽,骨断筋折。一晃几年过去了,陵园也快修好了,灯父带着一帮人在陵前安放石人、石马等物品,大家盼着早日完工,以便能尽快与家人团聚。当把石人、石马安放好以后,便点着火把连夜赶竖华表,是夜天黑风高,灯父觉得危险,便向监工请求停工,监工死活不同意,众人只得继续冒险去干。正在紧张施工之时,一阵狂风刮来,把火把都吹灭了,一个人一失手,华表倒了下来,正好砸在灯父身上,伤势很重,乡亲们把他抬回家,已是奄奄一息。灯郎母子见灯父被砸成这个样子,十分伤心,没过多久灯父就与世长辞了。灯郎母子哭的死去活来,乡邻们帮助他家料理丧事,埋葬了灯父,从此灯郎母子便过上了更加凄苦的日子。&&&&灯父突然惨死,对灯母打击极大,她卧病在床,灯郎不得不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他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安心的到房员外家中去读书了,便留在家中帮助母亲维持生计。这一切却被好友舍郎看在眼里。他俩从小一块长大,虽不是同胞兄弟却胜似同胞兄弟,舍郎从小就知道灯郎天份比自己高,十分聪明,对他抱有极大的希望,觉得他将来一定能干出一番不平凡的大事业,可是今日遇此情况,他被迫放弃学业,那前程将从何谈起?自己的一片希望岂不是要全部落空?这实在太可惜了,他不甘心!干农活这种事在他看来比较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自己完全可以胜任。他想把灯郎家地里的农活兼起来,全包在自己身上,好让灯郎能腾出时间和精力去读书。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灯郎,灯郎说什么也不同意,灯母也再三推辞。谁也改变不了舍郎的决心,他不顾他们的反对,默默地承包起灯郎家的一切农活,一有功夫还来服待灯母。有这样好的孩子,灯母感激地不知说什么好,灯郎再三推辞也无济于事,最后只好仍然到员外家中去读书。&&&&灯郎又回来读书了,员外一家十分高兴,很亲切的对待他,孩子们又在一块学习,这一切舍郎看在眼里,心里非常舒服,他觉得自己的期盼有了希望,来日灯郎若能成就一番利国、利民、利家乡的事业,那其中也有自己一份辛劳,脸上也光彩,如此想来他的心比什么都甜。他除了干好自家地里的农活以外,有功夫还上山去砍柴,回来多半分给灯母,少半留给自家,还把剩余的挑到集上去卖,换回铜钱,给灯母看病抓药,灯母内心感激,把他当亲儿子看。&&&&舍郎是一个很有志向的男儿,虽然家里贫寒破衣烂衫无法读书,然生得高大健壮有力气,又能吃苦,干起农活来是一把好手,因经常出没山野,也练就了一身钢筋铁骨和吃苦耐劳的刚强性格,加之他暗自练功习武,功夫不负有心人,天长日久,身上也有了一定功夫,平时,若有别家的孩子欺负灯郎,他总是义愤愤气昂昂地去找人家算帐,别的孩子都怕他,因此也没人敢再轻易欺负灯郎了。&&&&春婵得知灯父不幸殒殁,暗自悲伤,心中着实替灯郎担忧,听说他家境艰难,便百般的恳求父亲接济灯家,员外被女儿的真情所感动,便派人送些粮米过去,并许诺今后来家里读书,一切费用全由他来承担,不向灯家收取分文,灯郎母子感激不尽。&&&&舍郎看见房员外也资助灯家,心中欢喜,他从内心里对员外一家人的人品和作为十分敬重,便经常抽空来员外家看望灯郎。春婵姑娘虽生于富家,并无富家女恃富矜骄之气,却十分同情下苦人,常常怜贫济困十分贤淑,她见舍郎黑瘦机灵,一派英侠之气,又闻他沿街担担卖柴资助灯家,对他也有几分敬重,因此每见他到家中来看望灯郎时,便端水递扇十分热情。舍郎从小饱受饥寒,从未得人温馨,今见春婵女对自己如此平易贤淑,心里非常舒服,又见她外貌秀丽,艳艳若花中之牡丹,娇娇似月宫之嫦娥,实为裙钗中之佳丽也,暗生爱慕之心,只是由于贫富相差悬殊,又碍于男女情面,不好开口,默默将此情藏在心中,时间越长,越觉痛苦,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自从灯父去世以后,灯家失去支柱,生活的重担完全落在灯母身上,家里地里全靠她一人照料,儿子又正在读书,艰难可想而知。灯母是个很坚强的女人,她默默的承担起了这一切,白天忙完地里的活,晚上还要忙家里的活,常常熬到半夜,一天从早到晚,却从不埋怨一声,生怕儿子分心影响学业,然而一个农妇的精力到底是有限的,她累得几乎支撑不住,晚上需要干活,但家里穷,点不起油灯,只得摸黑干,黑地里干活也真不容易啊!黑灯瞎火地,东撞西碰。一天傍晚,天刚黑,灯郎正在门外撂柴,母亲在灶房收拾,一个疲惫的女人,身体早已难以支持,偏不幸被地上的木墩绊了一跤,“哎呀”一声倒在地上。可怜灯母偌大年纪如何经受得起这一摔,坐在地上半天起不来,只是痛苦的呻吟。灯郎在门外听见母亲叫声,急忙放下手中活儿跑进屋内,见娘倒在地上,他赶紧把老娘扶到炕上,灯母已摔得不能动弹,躺在炕上痛苦的呻吟。灯郎心里痛苦极了,他要去请郎中,被娘止住,灯郎摸着娘干瘦的身体,眼泪不住地朝外流。他服侍了娘好几日,灯母仍不能下床,灯母见自己一直不好,拖累了孩子,难过的眼泪长淌,她把灯郎叫到炕前抹着泪道:“儿呀,娘有病把你也拖累的不能好好念书,心实不甘,觉得实在对不住你!”灯郎流泪道:“娘千万别这样讲,儿实在承担不起!娘把儿抚育这么大,如今我还不能为母分忧,儿深感不安!我现在一心为娘治病,等娘伤养好了,儿再读书不迟。”灯母道:“我儿切不要这样想,只有好生读书才是。”&&&&自从家里发生了这件事,灯郎在家服侍母亲,也未去员外家读书,员外派人来问候了几次,叮嘱灯郎好生服侍母亲,等娘病好后速来听讲。&&&&自从灯母摔伤,灯郎十分内疚,他从心灵深处体会到农家的艰难,特别是晚上无灯给家庭生话带来这极大的不方便,他想,母亲为养育自己耗尽了毕生心血,如今已年过半百,仍在操持家务,自己现已长大成人,仍不能为母分忧,内心实在不安,他不想再到员外家中去读书,一心要留在家中帮母亲干活,灯母身体渐好,他却迟迟不肯回去。&&&&灯郎承担起了家里全部家务,他忙完田里的活又忙家里,灯母见了心中又疼又忧,劝阻他,他却尽着性子,一心只顾按着自己的想法去干,哪里把他人的看法放在心头?农活是繁杂的,别的事白天都可以干,最难熬莫过于晚上。天黑下来,屋里黑洞洞的,什么也看不清,摸黑吃饭,用手摸东西,走路小心翼翼探着走,惟恐绊倒,若无事想利用这一段宝贵时间读点书却不能够,眼睁睁让宝贵光阴白白流过,实在让人心焦。想起父亲因火灭而被砸伤,母亲因无灯而被绊倒,般般痛苦皆因无灯所致,而市面上灯油奇缺,价格昂贵,穷人家根本点不起,因此到晚上家家都是黑的,这苦日子熬到何时才是尽头?忽然心头一亮,一个想法萌上心头,他想我何不制造出一盏新灯,让它既便宜又明亮,让穷人家家都能点得起!这想法使他激动不已,决心要去试一试,为此他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再说灯母好了几日,仍不见灯郎到房员外家去念书,却整天如痴如醉在摆弄制灯的事,心中不安,她把灯郎叫到跟前道:“儿呀。如今为娘病已好,你却仍留在家中,只顾摆弄制灯的事,不到房员外家中去读书,也不是为娘要阻挡你,只是提醒你,眼下世道艰难的很,穷人办啥事都艰难,当年是你父和房员外相好,员外才肯教你念书,他老人家心思谁都明白,指望培养你读书成名,日后坐官也好有个依靠,如今你父下世,你若再违背他老人家的心愿,恐怕咱家吃罪不起,况且你和春婵的事,为娘也略有耳闻,春婵姑娘待你不错,倘若因此发生变故,岂不辜负了她一片好心?你切不可为娘一个老朽,耽误了你的前程。”灯郎听言急道:“娘所言也是实情,不过如今念书,人人都想坐官,以后封妻荫子光宗耀祖,过上荣华富贵的好日子,可是有几人能达到?哪些考中当上官的,春风得意心满意足,摆阔气耍威风,自己享受,哪一个把老百姓放在心上?谁肯真心为老百姓办事?有的甚至反过来欺压老百姓,儿不愿为。”灯母道:“我儿休得乱讲,自古当官有清有浊,古往今来多少清官为地方和百姓作出了多少好事?千古留名也不少呢!不过眼下确实人眼看的都是有钱的有权的,我儿若成名,他人定会另眼相看,婚事也容易,你若放弃了功名,往后艰难的日子还多着呢!你没见咱庄上那么多好小伙连个媳妇也找不着呢!”灯郎倔道:“我不管他人如何看待我,也不管将来能不能找到媳妇,决不走读书坐官这条路!有些人把书本当作敲门砖,想着用它来升官发财,整日抱着书本不放,把个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人搞得又黄又瘦,像个木头人似的,那些以此求得了功名的,春风得意趾高气扬,没求得功名的悲观厌世寻死觅活,进了官场低头哈腰邀功请赏,整天捉摸着如何讨好上司,向上爬,或趋炎附势,尔虞我诈,你争我斗,从不把老百姓放在心上,稍有不慎,得罪了上司,罢官被贬,痛心疾首,把自己责备得什么似的,有什么意思?儿虽放弃了功名,把心思都用在为乡亲办好事这条路上来,不光自由畅快道路宽敞,若能真的为乡亲造出一盏新灯,让家家晚上都得到光亮,不也算功德一件,有何不好?”灯母道:“我儿心底善良,为娘岂能不高兴?不过此非易事,你也得准备着日后受苦,房员外一家待你恩情不浅,你也应该事先告知他们才是。”灯郎把这事告诉给春婵,没想到竞意外获得她满腔热情的支持,她从家里找来丝绸、楠木等许多材料,帮着灯郎一起研制起新灯来。灯郎制作出许多灯架的式样儿,可是却因找不到可发光久燃的灯芯儿而发愁,为此好不心焦。&&&&舍郎听说灯郎研制新灯,心中高兴,认为这是一件为自己为乡亲应该作的好事,因此也常来关心它,他从山上采回一捆松枝进行试验,结果仍不能久燃,一次次试验都失败了,春婵姑娘为此也很着急,她想出了一个主意:夏夜。昆明池畔萤火虫乱飞,象一盏盏小灯笼,若把它们捉来放在一起,装在笼子内,岂不是找到了可发光的物儿,于是两个美少年到晚一起跑到野外昆明池边去扑捉流萤,他们在池畔兴致勃勃的扑捉这虫儿,这虫儿在草丛中飞来飞去,虽说飞行的速度并不快,但要捉住它也不甚容易,他俩忘情的来回奔跑,把自己的安危都置之度外,脚踩了水、高一脚低一脚,跌倒碰伤、身抹了泥也全然不知。好不容易捉到拾几个,把它们装进笼儿带回家,放在自制的笼儿内,萤火虫放着光,照在孩子们的脸上,两个人好不开心。&&&&灯郎日思夜想都在寻找可发光的新光源,冬季里下雪了,他找张镜子,想把雪光映进屋内。天上有月亮时,他端来一盆水,想把月光映射到炕上,然而这一系列努力都没有成功,发光是暂时的,不能长久,孩子们一场场小试验都失败了。&&&&三个孩子就这样忘情的为这一件事而忙碌,然而在大人们看来却不可思议,房员外听说灯郎痴迷于制灯,更感意外,他本来满怀希望盼灯郎读书坐官,没想到如今他改变志向,不读圣贤之书,却整天摆弄邪门,无心进取,因而大失所望,他也用各种方法想劝他回头,谁知灯郎固执,一点也不听人劝,又见女儿一片痴心顺着他,护着他,心中更加恼火,便经常怒形于色长嘘短叹,灯郎觉察后心中明白,一赌气从此再也不到员外家中去了。员外伤心,怒责女儿,说她不该纵灯郎制灯不走正道,一个大家闺秀,不守深闺,竟跟一个穷孩子乱跑,春婵争辩几句,企图说服父亲,员外哪能听得进去?父女俩言语交叉,春婵委屈得直哭。欲知后事,请再往下看。
&&&&且说灯郎一赌气再也不去员外家,留在家中,他内心里也极不平静,一时激愤他没有考虑太多,冷静下来也不能不思前想后。房员外对他一片厚望,他怎能不明白?但他为什么不理解支持自己?温柔贤淑的春婵姑娘对自己一片真情,这一切他也都心知肚明,然而她自己却不能支配自己!这件事使他内心十分矛盾,也很痛苦,灯郎面临着一个痛苦的抉择:要么顺从员外的意志,走一条读书坐官富贵荣华之路,要么坚持制灯。走一条默默无闻艰难坎坷之路,年青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生活充满幻想使他忽视了前者,一股造出一盏家家都能点亮的新灯的愿望刺激着他,他幻想着有一盏美丽而明亮的新灯能由自己的双手亲自制造出来,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啊!可是眼下却没有一个人理解和支持自己。&&&&房员外不支持自己是可以理解的,母亲关心爱护自己也是自然,那就让他们暂时不理解吧,自己也不必急于解释,当一盏更明亮的新灯在黑洞洞的夜晚出现在乡亲们面前时,那时他们会高兴称赞并理解自己今天所作的一切,于是他不顾亲人的忠告和员外的反对,一头扎进研制新灯的圈子里,如痴如醉的构思着这盏灯的形状,绞尽脑汁寻找那可发光发亮又可久燃的物质,然而他的愿望没有实现,他费尽千辛万苦爬遍漫山遍野找来的灯芯都不能久燃,一次次的试验都失败了,灯郎陷入深深地困境之中。&&&&自从春婵和灯郎分别以后,她一直惦念着他,担心他脾气倔,一旦迷上一件事,就全神贯注的干下去,万一有个闪失如何得了!她暗自埋怨父亲也太固执了,硬是把一个有志气的青年给逼走了。她规劝父亲改变主意,但房员外仍坚持,灯郎不改变志向,他也决不改变主意,春婵左右为难,在家里坐卧不宁,几次背着父亲跑到灯郎家,偷偷去看望他,见他人也黑了也瘦了,心里十分难过。当员外得知她曾去看望过灯郎时,十分生气,把她斥责一顿,并限制她今后不准再和灯郎私下来往,春婵只得呆在家里,不好出门。&&&&再说舍郎暗自爱上了春婵,当他每次见到春婵时,春婵对他热忱的态度常使他感动不已,心中自发涌出一股暖流,不知有多舒服,他听春婵说的每一句话,觉得都是甜的,她的秀丽大方几乎使他倾倒,一种无形的东西在纠缠着他的心,使他无论如何也难以摆脱,他想见她,接近她,但不好意思。能和她说几句心里话,就觉得无比舒服,他迷了,他醉了,爱情象一个无形的恶魔在紧紧的纠缠着他,搅乱了他的心,使他无法保持平静,寝食难安。&&&&思絮乱的象一团麻,春婵的秀丽,自己的穷困,春婵和灯郎的情谊,这一切在他心中搅成一团,使他难以解开,他明白春婵的心在灯郎身上,她应该属于灯郎,自己不该产生这非份之想,这样对不起朋友,然而他无论如何也无法消除自己的这份感情,再努力也难以把它从心头取掉,相反越扯越近,越理越乱,他陷入一种深深地单思之中,为此他感到十分痛苦和烦恼,爱情象一团熊熊的烈火在他心头燃烧,他觉得只有把它吐出来,才能感到心里舒服,但又能向谁倾吐呢?他也没有勇气向春婵倾吐,觉得那绝对是不可能的,自己不会说也不会写,找不到一种合理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也找不出一句合适的话语或以其它巧妙含蓄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只好把这种感情默默地压在心里,爱情的烈焰在折磨着他,使他一天天明显的消瘦下来,有时他也埋怨春婵,一点也看不出他的心思,待自己仍然是那样冷淡,使他丝毫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心思。&&&&爱情的火焰终于烧毁了筑在他心头的藩篱,他鼓足勇气把这张不开口的心中秘密倾吐给了另外一个朋友,朋友感到意外,觉得没有成功的可能性,但被他的一片真诚所感动,答应到员外家去提说此事。朋友硬着头皮向员外试着提说了此事,员外听罢感到十分可笑,说他没有功名却生此妄想,十分荒唐!忍不住在来人面前将舍郎奚落了一顿,朋友含羞带愧回来把情况告诉舍郎,舍郎羞愧得无地自容,犹如迎头浇了一盆冰水,从头凉到脚跟,悔恨自己太不自量,不该生此妄想,觉得从此再也无颜见人,也无颜见灯郎和春婵,只有离开家乡,才能摆脱自己这尴尬地处境,于是悄悄地离开了可爱的家乡。消息在庄子上传开以后,人们又是一阵讥笑。&&&&再说舍郎含羞带愧离开了家乡,一肚子怨气,一怨恨房员外太势利,语言太尖刻,无端的小看自己,若不争这口气,枉为七尺男儿,二怨自己家太穷,使自己这堂堂男儿无端受辱,三也怨恨自己的好友灯郎,是自己费尽心力帮他读书,结果自己反而受人歧视他却得意,这世事也太不公平了!心中愤闷无处发泄,来到小镇上,进一家酒店饮了几杯闷酒,不知何往,独自一人在大街上徘徊。正在这百无聊赖之时,忽然瞅见人丛中一扒手暗窃他人财物,被这人发觉一把抓住,扒手欲挣脱,二人撕打起来,扒手体壮,反将被扒人打得鼻青眼肿倒在地上,扒手正欲溜走,舍郎一旁看的真切,不由得怒从心头起,恶从胆边生,大喝一声:“强贼休走!”&&&&举双拳向扒手挥去,两个人龙争虎跃好一场酣斗,把周围看的人都惊呆了,扒手渐渐不支,被舍郎打翻在地连声讨饶。舍郎将他从地上提起,让他退赔了那人财物并向那人道歉方才放他离去,没想到这一举动竟被一人看在眼里,此人原是边关军需,姓赵名彬,因来内地采办物资,遇上这趟热闹儿驻足观看,见舍郎如此仗义英侠,十分佩服,因邀他一同饮酒,席间舍郎倾吐了无处投奔的苦闷,赵彬道:“眼下边关吃紧。正是用人之际,元帅聂大人为人正义豁达,正在招募四方豪杰,你何不去投奔他帐下,一可为国效力,二可展平生抱负,不知意下如何?”舍郎闻言正合心意,又向店家要了几瓶好酒,待二人酒足饭饱,便随赵彬一同赴边关投军去了。以后灯郎蜡女遇害,舍郎领兵为灯郎和蜡女报仇,这是后话,欲知详情,请看下文。
&&&&再说灯郎留在家中,忙完农活,便一心钻研制灯的事,把其他都丢在脑后,也不知外面的变化,一日,春婵姑娘偷偷跑来,悲悲切切地告诉他,父亲作主已把她许配给另外一个人了,不日就要成亲,说罢放下一包东西,流着泪走了。&&&&原来房员外见灯郎改变志向,十分恼火!百般地诱导他放弃邪门走正道,他却执意不肯,仍一味地蹲在家中,如痴如迷地钻研制灯的事,因而大失所望,又见女儿非但不顺着自己劝导灯郎,反而事事依着他,越加生气,常常迁怒于女儿,父女俩意见不合语言交叉,春婵姑娘常常难过的哭,员外盛怒之下,不许春婵与灯郎来往,让她呆在家中,因此二人音讯断绝,后来昆明池有一位后生中了皇榜,名扬乡里,员外称心,也不与女儿商量,就把春婵许配给这位后生了。&&&&这后生本与灯郎同年,两人也常来常往,关系密切,在邻村居住,为人品貌皆优,也是昆明池出色的好人物,只是与灯郎志向不同,一心求取功名,功夫不负有心人,果然皇榜高中,员外满意,便把女儿许配给他了。&&&&灯郎在痴迷中闻知此事,十分震惊,头顶似响了一声闷雷,止不住流下伤心的泪水,此时,少年时与春婵在一起的一幕幕情景浮现在心头,那时他俩经常在一块玩耍,春婵长灯郎两岁,却处处表现得比他老成,常以大姐姐的身份关怀着他,灯郎生来脾气古怪,不喜欢女孩子接近自己,常常对她的温情报以顶撞,春婵却不以为意,以为这只不过是小孩子的幼稚和纯真,仍一如既往的关怀他,稍大后双方懂了事,家里人有了顾忌,因而也疏远了一阵子,待到房员外把灯郎叫到家中来读书,二人在一块学习,互相接触,这感情又进了一层,因而引起幼弟和周围一些人的议论和猜测,弄的二人很难为情,因而又疏远了一阵子,自从灯父去世,灯家遇难,春婵女在员外面前百般恳求,说服父亲接济灯家,从此两颗心遥遥相照,没想到由于灯郎坚持研制新灯竟闹的两相分离了。&&&&各位看官,幼年时灯郎和春婵两颗心互相排斥又互相吸引,时而相聚时而分离,也可算作两小无猜,如今二人都已年长,由于灯郎一心只扑在制灯上,不把这儿女之情放在心上,使得自己虽深陷其中却不自知也。今临突变便经受不起这沉重的打击,致使情感上痛苦迷离,年青的灯郎还没有来得及弄清楚姑娘情谊的含意,这份刚刚来到身边的情谊就突然消失了。&&&&春婵一如既往长者似的关怀和接二连三的馈赠感动了他,连周围敏感的人也不断说三道四,不知何时爱情的种子已播进了灯郎的心田,或许双方是无心的,然而这颗种子在合适的条件下却在萌发,春婵的离去触动了灯郎的心,他内心感到格外难受,眼前发生的事把他击倒了,搞糊涂了,他分不清此时自己这种感情到底是爱情还是友情?就是一位天才的分析家此时恐怕也难分辨得清楚,何况此时灯郎还是一个茅塞未开的孩子!&&&&他陷入一种无边无际的思念和迷惘之中,思啊、想啊,思念远离的亲人,翻看春婵留下的遗物——一些女儿使用过的东西及馈赠给自己的物品,一种极端痛苦的思念在折磨着他,他的心象被一种无形的什么东西在撕裂般的疼,泪水唰唰地向外流,精神恍惚,身体变得异常虚弱,难以承受起这意外的打击。周围的人看到灯郎病成这个样子,无不同情,大家都为这样一个好青年在感情上遭受这样的打击而感到惋惜。灯母着急的更是茫然不知所措。有谁来挽救这一位可怜人的心呢……?请看下文。
&&&&且说春婵走后,灯郎情丝难断,打开小包一看,里面是春婵女当年与他同窗时用过的物品,如今已是物在人去,看着这些物品,他完全陷入一种极度痛苦的思念之中,说也奇怪,平时在一起也不觉得怎的,怎么一旦分别竟这样难受,自己对春婵的这种感情到底是什么感情?连他自己也弄不清楚,别人常以相爱来取笑他,可他从来连想也没敢这样想过,平时在一块怕见面,一旦分离想见面却难见面,他的心被思念的痛苦缠绕,整日恍恍惚惚,如痴如呆,如傻如梦,思啊想啊,思念这远去的朋友,他觉得自己的心象被一件无形的东西撕裂着,隐隐的疼,“哇”的一声竟吐出一口血来。身体一日比一日消瘦,容颜一天比一天憔悴,多日水米不进,病倒在床,生命奄奄一息,这可急坏了灯母,急忙请来郎中诊治,吃了几付中药也不见效。&&&&且说灯郎的灵魂儿慢慢离了躯壳,飘飘荡荡信步行来,却来到一座山前,放眼看这座山,形状好生奇特,从园园的基部直直地生出一座奇峰,柱子似的直插蓝天,顶端擎起一个园园的平台,好象托起一个盘子,灯郎暗自吃惊,世上真是无奇不有,自己平生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奇形怪状的山峰!正在纳闷,遥见平台上站着一位美丽的姑娘,正在向他招手,灯郎定睛细看,不是别人,正是春婵姐姐,心中宽慰,埋怨道:“姐姐你一个人也太逍遥自在了,让我好找!如今可把你找到了。”急忙往山顶上爬,可是爬了一次溜下来,又爬一次,连续爬了好几次,都没有爬上去。&&&&春婵在山顶上也着急,喊道:“弟弟别急,让姐姐来拉你一把!”说着伸出玉臂拉住灯郎的手,使劲向上一拽,岂料灯郎身重,不但未将他拉上去反而将春婵女从山顶上拉了下来,跌了个满怀。灯郎抱住春婵道:“姐姐,真让为弟想煞您也!”眼中流泪,春婵女也流泪。灯郎仔细一看,这哪里是春婵?分明是另外一位素不相识的秀丽姑娘,吃了一惊,吓得出了一身冷汗,急忙推开,醒过来只觉浑身大汗淋漓……。&&&&且说灯母见儿子断了气,不禁失声,忽听他嘴里喃喃道:“可找到你了。”又微微缓过气来,又惊又喜,这才放心,急忙给他灌汤灌水精心调治不提。&&&&过了几日,灯郎觉得身上稍微有了点精神,便挣扎着起来要去寻找春婵,众人拦他不住,只好由他。灯郎拖着病弱的身体,恍恍惚惚信步而行,他走街串巷,也不知都经过了哪里?来到了什么地方?只见红红一道高墙围着一个院子,后门敞开着,他便侧身进入院内,原来里面是一座花园,建筑十分考究,有亭台楼阁、花草树木、碧湖假山、小桥流水,景色很宜人,忽从假山角下传来一阵女儿的笑声,灯郎定睛细看,是几个秀丽的少女正在玩秋千,架上一位姑娘外貌十分秀丽,在架上晃来晃去,神彩飘逸好不风流,灯郎一看正是春婵,心中且喜且恼,道:“姐姐你也太自在了。”&&&&走上前去一把抓住秋千,架上这位少女正在玩得高兴,忽见闯来一位痴汉,嘴里喃喃自语,如醉如痴,将秋千扯住,吓得惊叫起来。旁边急忙赶来几个丫环,将他拦住,口中骂道:“何处来的痴汉,冒认我家小姐!也不洒泡尿照照,癞蛤蟆还想吃天鹅肉!哈哈、哈哈……。”连拉带推,将灯郎推出门外,这时一阵冷风吹来,灯郎又受这一惊吓,顿时清醒,细看园门横额上书《杜公大花园》,知是误入当朝相国的后院,架上那位小姐乃是相府的千金,正在和几个丫环玩耍,心中悔恨莫及,知道认错了人,又羞又惭,低下头急忙朝回返,听见园内丫环以他为对象取笑,传出格格的笑声,又闻传来一曲婉转的歌声,歌词为:&&&&“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来,碧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内佳人墙外道。墙外行人,墙内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反被无情恼!“&&&&灯郎闻歌,羞的无地自容,这脸儿无处可放,恨不能将它藏于那青山的背后,绿水的深处,压根儿见不到人的地方。&&&&各位看官,行家们常在探索着人生的轨迹,评论着人生的功过得失,平心而论,倘苦灯郎按房员外的意志,走一条读书坐官的道路。凭他的相貌才华,将来少不了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而他偏偏一片痴心,欲消除母亲黑夜无灯之苦,解除乡亲们摸黑盼灯之忧,单枪匹马去闯那常人望而生畏之难关,致美好的前程和爱情丢失,事业和前途都遭惨败,受此奇耻大辱,差点断送了性命,值得吗?再者他的一片诚心,当时人无法理解,引来的不过是人们的无情的议论和讥笑,说他不该丢失垂手可得的功名和爱情,说他纯属异想天开,劳心劳力干那根本办不到的事,把力费了事不成,真傻真呆,至于他那颗善良的心,因为事业不成,让人无法看到,因而也无法认领。&&&&然笔者并不这样认为,若是前者,他自然也就平平庸庸,怎能作出惊人之举?笔者也就不会呕心沥血为其立传,正因为他有为民之一片诚心,有一种倔强的性格,有一股痴情,有一腔热血,不循规蹈矩,愿历尽艰辛去走别人不愿走的路,干常人不敢干也不愿干的事,这才使得他获得了天上和人间一切善良人的支持和帮助,干出了一番辉煌的事业,引出了一位千古传颂的人物——蜡女,生出了一桩美妙绝伦的故事,笔者也才肯费尽千辛万苦为其立传,演出这篇千古佳话,正所谓恶者恶之,善者帮之,再听我慢慢叙来。
&&&&且说灯郎愧悔莫及又羞又气,回到家里倒在床上一病不起,这可急坏了灯母,他急忙请来中医诊治,说是身体虚脱,患了失心之症,须服补肾养心的药,可是吃了几付汤药仍不见好,灯母日夜忧愁。&&&&各位看官:为研制新灯,灯郎、舍郎、春婵三位少年为此而忘情,然而由于岁月的艰辛,他们被冲散了,各奔西东,舍郎去边关服役,春婵随丈夫而去,住进京城,如今只剩下灯郎一人,又是病体,这新灯又如何研制得出呢?春婵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她婚姻虽未由自己作主,然既已嫁人便一心追随丈夫,并不能如今日人之心怀旧情。舍郎校场操练,军务繁忙,更无时间和精力顾及此事。然他俩心系长安,心系家乡,始终关心着灯郎和他的事业。至于日后他俩在灯郎困难的时候如何帮助他,这是后话。&&&&再说蜡女自从在天宫见了智识童子,就被他的才情所吸引,在她看来,童子不光相貌出众,而且胸怀坦荡、志向远大、情趣高尚,为人也很善良,更可贵者:他身上有一股强烈的求知欲、一种顽强的性格和一颗迫切的进取心,将来必然能成就一番辉煌壮丽的事业。童子对她的真情痴爱她心里清楚,自从分别以后,他的身影时常在她的脑海里浮现,抹也抹不掉,她认定他才是自己今生唯一的知已,因此日夜思念,常将他挂在心头,后来听说智识童子被大仙贬下凡去,后悔由于自己一片好心竟然害了他,心中一酸,朴簌簌落下泪来,她担心情郎这次到人间去,不知又要吃多大苦受多大罪?他必然想方设法去成就一番光辉的事业,但是,若没有她的帮助怎么行呢?人间夜晚缺少光亮,他怎样求知?没有知识,他又如何大展宏图?他那一颗迫切追求进取的愿望焉能不落空?这使她日夜忧愁,听说他最近因为此事正在痴迷制灯,为此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却碰得头破血流,这使她坐卧不安。这一日,织女前来看她,二人坐在廊下,在天宫,蜡女别无亲人,平日把织女当亲姐姐看待,织女见她暗自落泪,问是何故?蜡女便把如何结识智识童子,童子又如何被贬下凡去之事从头细说一遍,织女听罢,伤心落泪,道:“妹妹不知,天宫虽富丽堂皇,却禁锢森严,不是有情人呆的地方,当年我与众姐妹下凡去人间到清水池洗澡,与牛郎结为夫妻,生下一儿一女,后被王母知道了,她恨我违犯天规,派天兵硬将我扯上天宫,牛郎担着孩子来追赶,被王母划道天河隔在两岸,从此我夫妻永难团聚,我每每思念丈夫和孩子,也只能隔河相望暗自落泪,有一首诗这样描述我俩:&&&&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扎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蜡女听罢热泪长流,慨然叹道:“姐姐呀,既然天宫不是有情人久呆的地方,我想下凡去寻找智识童子,和他结为夫妻,扶助他成就一番利国利民的事业,即使是焚身化灰我也心甘,恳求姐姐替我想个办法。”织女道:“妹妹志向高洁,实在让我佩服,依我看来,智识童子此番被贬下凡去是件坏事,或许还能变成一件好事,此去他便能深入民间,感受百姓的疾苦,或许还能为他们做一件好事,你若下凡去与他结合,助他一臂之力,那时你二人在人间郎才女貌,夫妻恩爱地久天长,岂不甚好?”蜡女道:“如此有劳姐姐费心,搭救之恩,妹妹我将终生不忘!”织女道:“妹妹且莫性急,此事容我从长计议。”二人商定不提。&&&&再说风婆见蜡女渐渐长大,体态窈窕十分艳丽,心中高兴,便想将蜡女许配给自己的小儿子为媳,急急忙忙跑到王母跟前,恳求王母,王母早知道风婆这一小儿子相貌丑陋顽劣非常,开始也不乐意,可是经不起风婆五次三番死磨硬缠,碍于情面,便勉强答应了。蜡女得知王母娘娘将她许配给风婆之子,十分伤心,她跑到王母面前直哭,恳求王母改变主意。风婆厚着脸皮来劝蜡女,被蜡女当面抢白一顿,羞得无地自容。玉龙、织女及众仙女也来为蜡女求情,王母以既已承诺不好反悔为由加以拒绝,众仙无不叹息。&&&&织女见事情紧急,不容拖延,觉得应该马上把蜡女送下凡去。当晚帮蜡女扮作村姑模样,趁无人之机,悄悄送她逃往人间。一路上蜡女怕王母派人追来,她东躲西藏四处寻找智识童子,可是寻遍了整个秦川,连个影子也没有找到,她好不灰心,不知道智识童子究竟在哪里?正自茫然不知所措,这一日,无意之中来到终南山下一座山前,只见这座山兀突挺拔直插蓝天,底园腰细顶端大,中间似一根柱子托起上端一个托盘,形状好生奇怪,她决定爬上去看个究竟,便沿着山路爬到了山顶。&&&&细看山顶原来是一个平台,四周群山起伏,这座山峰耸立在群山之中,并未与四面山峰相连,巍巍哉直刺蓝天。山顶这块平台地面好生宽阔,上面长满花草树木,正中间有一座寺庙,四周是花格砖围墙,院内栽植苍松翠柏,显得肃穆而幽静。蜡女走进寺门,见寺院内的花草树木都已经过人工修剪,显得非常整洁,中间有一棵高大的银杏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古老的躯杆上新枝挺生生机勃发,正殿台檐下两侧砖地上放着一对大花瓷缸,里面两株大牡丹花竟相怒放,沿石阶走上正殿,只见雕梁画栋红油漆格子门大开,放着宝光,顶端正中央悬挂一块黑油漆匾额,上书《蜡台山玉华寺》六个苍劲有力的金色大字。蜡女暗自高兴,心想,好一个庄严清雅之所在,走进大殿,只见庙台上并无神像,正面立着一个牌位,上书《送光玉女之神位》,香案上香烟缭烧,蜡女心想,这儿怎么这样昏暗?香炉内为何有香无烛?便从包袱中取出一根蜡烛点亮插上,这时,忽然庙内的和尚尼姑一齐跑了出来,将她团团围住,问长问短惊喜万分,蜡女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对自己这样热情?其中有一人道:“这蜡台山玉华寺几千年来一直无神主,祖师曾留言:日后有一位手撑玉柱的少女来到山上,给寺内带来光亮,她就是寺的主人。因此虚留着位子祖辈相传,没想到我辈终于将神主盼来了。”&&&&蜡女笑道:“我是凡人,哪是什么神主?”众位道:“适才你上山来,我等就觉奇异,现在拿出这发光的物儿,定是寺主无疑了。”众位恳求她一定要留在寺中,蜡女见众人如此热心,推托不过,自己暂时也还没有安身之处,就答应暂时住在山上,欲知后事,请看下文。将神主盼来了。“蜡女笑道:”我是凡人,哪是什么神主?“众位道:”适才你上山来,我等就觉奇异,现在拿出这发光的物儿,定是寺主无疑了。“众位恳求她一定要留在寺中,蜡女见众人如此热心,推托不过,自己暂时也还没有安身之处,就答应暂时住在山上,欲知后事,请看下文。
&&&&且说蜡女留在蜡台山玉华寺中,与众尼姑友好相处,亲如姐妹。光阴过的真快,不觉半年有余,这一日,蜡女思念智识童子,又想到自己的命运怎么这样凄惨,爱情为何如此渺茫?如今还没有一个落脚之处,自己心上的人还不知去向,心中发酸,两眼流下辛酸的泪水。寺中老尼知道了她的心事,用好言安慰她,答应帮她想办法寻找智识仙童。&&&&这一日,众尼姑在山前玩耍,各显手段相互比赛,十分热闹,众人激蜡女也显一下本领。老尼暗嘱蜡女道:“你看咱这山如此偏避冷清,人迹稀少消息不通,你的心思无人知道,你的心上人何时才能找到?”一句话提醒了蜡女,她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她暗自嘱咐玉龙从白蜡岛上将白蜡运到蜡台山,第二天,只见蜡台山平台上生出一朵奇花。这花无根无叶高数丈,只有一根茎直直的立在岩石之上,冰清玉润晶莹透亮亭亭玉立,在茎的顶端开一朵大红花,状如灵芝,大如华盖,远远望去象一朵红云焰焰烧空,十分好看,这花牡丹般富丽,玉兰般皎洁,芙蓉般清香,石榴般火红,光照数十里。消息一下子传开了,方园几十里的人都赶来观看,有乘车的,有坐轿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个挨着一个,这个一向冷清的山头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那些卖小吃的、玩杂耍的也赶热闹来挣钱,到处摆摊设点,每日来往人群川流不息成千上万,还有那爱热闹的请来戏班子唱大戏,有那文人雅士赋诗作画提字抒怀通宵达旦:更有那热心人以为天降吉祥,给这朵奇花周身又做了十二朵大红花,意在月月有花四秀如春:四周放了八个大花盆,内栽花草,象征八方青翠:也有给奇花茎上装点戏文、农付产品等,象征天随人意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真乃千古奇观,使人赏心悦目。蜡女每日细心观察来往行人,寻找智识童子,可是找了几日,仍不见踪影,心中不免焦急。&&&&穷人误入情网是世上最痛苦的事。再说灯郎因才华出众相貌超群,意外受到员外赏识,又得春婵女体贴、坠入爱河,却因他性情执拗违背常规痴心研制新灯,致使刘员外断绝经济资助,春婵女突然另嫁离开,舍郎也不能再来家帮忙,般般打击使他陷入痛苦的思念之中不能自拔,卧病在床。灯母心急如焚,连连请医生诊治,幸亏灯郎平日对人善良平和,乡亲们纷纷赶来看望他,有人便建议给灯郎提一门亲冲冲喜或许就好了。灯母央人提亲,谁知附近的姑娘听说灯郎家穷人又有病,没有一个愿意的,一时陷入困境。灯母很是失望,村里一位长者闻讯赶来劝解灯郎,他说:“年青人在爱情和事业上受一些挫折和艰难是难免的,特别是经济条件差的家庭更是这样。”接着又笑着说:“当年我也曾爱过一位姑娘,爱的神魂颠倒死去活来,可是人家嫌我家穷,看不上我,结果碰了个大钉子,吃了个大亏,当时痛苦极了,头脑昏昏沉沉,走路都碰到墙壁上,这才清醒过来。回过头再看那位姑娘,发现她长相非但不美,而且很丑,你说可笑不可笑?后来有人给我另介绍了一个,人样不错还很贤惠,不但不嫌弃我,还很体贴我、关心我,如今日子过的也很幸福。眼下你在婚姻问题上受到一点挫折,这是暂时的,将来说不定还能找到一个更好的。”灯郎听了这一番话,心里觉得稍稍舒坦了一些,他长叹一声道:“唉,我也太单纯、太正直了,把所有心思都用在正事上,从来也没有为自己的私事动过脑筋,在儿女之情这个问题上更是门外汉,因此婚姻和事业都遭到惨败,吃了大亏。”长者哈哈笑道:“你这次在爱情和事业上受了点挫折不值得大惊小怪,也不纯粹是坏事,他会使你变得更加成熟,说不定将来既能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庭,也能干出一番辉煌壮丽的事业,在爱情和事业方面双方都取得成功!”灯郎听了这些安慰的话心中好受了许多,仍躺在炕上休息。&&&&再说灯郎为了研制新灯,在爱情上遭到大挫败,忍受着人生难以忍受的痛苦和熬煎,早感动了天上的玉龙星,它十分同情灯郎,觉得这个心底善良、有志气的青年所做的事是有益于别人的,应该受到支持和帮助,它要设法尽快帮蜡女与灯郎结合,使她早日成为他的帮手。它为灯郎艰难的处境而担心,也为蜡女找不见灯郎而着急,决心从中牵线搭桥,帮助他俩早日团聚。&&&&这天晚上,灯郎觉得病体困倦,便早早上炕休息了,大约到三更时分,忽然听到屋内一声响亮,灯郎被惊醒,睁眼一看,房间内一片光明,飞来了一条明晃晃亮晶晶的玉龙,只见它浑身晶莹透明遍体发光十分好看,把整个房间都照亮了。灯郎吃了一惊,玉龙开口慈祥的对他说:“灯郎啊、你别怕,我是天上玉龙星,今夜特意为你送讯来了。在此东南方向八十多里处有座蜡台山,山上有一位美丽的蜡姑娘正在等你,她能帮你解决眼前的难题,协助你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你应该赶快前去找她,千万莫要错过良机。”说罢,翻卷着亮晶晶的身子飞出户外,腾空而去。欲知后事,请看下文。
&&&&且说灯郎听说蜡台山有一位姑娘正在等他,能给自己制作新灯的事带来希望,顿觉心宽,一夜之间病情便好了大半,第二天黎明早早起床,辞别灯母,兴冲冲就朝东南方向奔去。他急急忙忙跑了八十多里,来到蜡台山前,果见奇峰俊秀人如潮涌,随着人流登到蜡台山平顶上,极目眺望四海宽阔,中间一朵冰清玉洁的大红花亭亭玉立直插蓝天,灯郎面对这朵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大红花。心里不知有多高兴,他绕着这朵奇花来回左右的观看,不忍离去,当看到前来观看的老婆老汉们对这朵花那样珍惜,心中更觉得它的珍贵了。看完花他转身向寺内走去,忽然眼前一亮,看见一位少女背着身子,手中拿着一根明晃晃发光的物儿正在朝香案上蹲放,这物儿晶莹玉润,发出柔和的光亮,将姑娘一头乌黑发亮的秀发,窈窕的身影照得清清楚楚。&&&&灯郎看见姑娘手中这支明亮发光的东西,心中的忧虑一下全消失了,自己历尽坎坷苦苦追寻为之饱受磨难的发光的物儿不就是它吗?它原来就在这儿!在这位姑娘的手中,今日终于找见它了,怎能不使自己异常高兴?待姑娘转过身来,细看姑娘,见她冰清玉洁,异常秀丽,美丽俊俏的脸庞略带几分劳动人民的质朴,善良温和的情态又流露出许多智慧者的聪明。灯郎惊喜,倒吸了一口冷气,只觉得有一股甘凉之气似一股清泉从头到脚掠过全身,往日积压在胸中的污秽之气被这股凉气吹拂的干干净净,顿觉精神焕发病情大减。他不敢断定站在自己面前这位姑娘是人还是仙,更不敢妄想她和自己还有一段美满姻缘,只觉得她是群芳中之佳丽,众艳中之娇娇者也,只因素不相识,不好搭言。&&&&再说蜡女转过身来,猛然看见迎面走来一位少年,他眉清目秀,似在哪里见过?一下子猜出是下凡的智识童子,心中暗喜,正想上前与他相认,忽觉不妥,童子怎不是当年在天宫见到时风流潇洒光艳夺目的模样?而是形容憔悴脸面无光身体消瘦容颜灰暗,她顿生疑心,智识童子下得凡来因何至此?发生了什么变化?他的心思今日如何?有一首诗写蜡女初见灯郎时的心情云:&&&&似曾相识?&&&&未曾相识。&&&&初次见面,&&&&我知你不知!&&&&容貌不是当年样,&&&&怎辨他今日心思?&&&&是旧日相思?&&&&非旧日相思?&&&&妹心如故,&&&&郎心难知。&&&&且说蜡女乃千古第一聪明女子,她从灯郎的外貌断定智识童子下凡来定有变化,故不敢冒然相认,打算暂时先观察他一段时间,因而装作不认识的样子,照旧只顾干自己的事。再说灯郎被蜡女天仙般的美貌所感动,又见她神态优雅举止大方,油然生出无限倾慕,怎奈素不相识,无法与姑娘搭话,想要和她说话,一时又找不到搭话的槎儿,憋了半晌,自己先涨红了脸,额头上冒出一粒粒汗珠,蜡女却象出水的荷花般沉静,自己只得硬着头皮上前施礼道:“有劳大姐,我想打听个人儿,这山上可有个蜡——?”说到这里停住不好意思往下说,蜡女笑道:“有个什么?你说呀!”&&&&灯郎道:“有个蜡小姐你可认识?”蜡女格格笑道:“我只知道外面有朵琼花,面前有根蜡烛,并不认识蜡小姐。”灯郎怅然,但听说面前这发光的物儿名叫蜡烛,心头顿觉一亮,暗想,此宝物不但这样好看,还有这样好的一个名字,蜡烛啊!你可是我朝思暮想梦寐以求的物品啊!如今见到你,从此我心中一盏不灭的明灯就永远亮起来了,我多么想自己也拥有一根呀!但这蜡烛到底是从哪儿带来的?自己能不能也拥有一根?欲向姑娘问个究竟,由于自己与姑娘还很不熟悉,不便细问。想起自己这次上山来是寻找蜡姑娘的,然而至今还未找到,向面前这位小姐询问下落,可惜她也不知道,让我上哪儿去找呢?想到此便有些灰心起来,但又不肯轻易罢休,因又道:“她是一位姑娘。”&&&&蜡女又笑道:这几日山上人来人往,人那么多,谁知道你找的那位姑娘是哪一个?“灯郎道:”我也不知她的模样,见面原不认识的。“蜡女格格笑道:”你都不认识,让我怎样帮你找呢?“一句话说得灯郎又红了脸,后悔自己没有向玉龙问清姑娘的模样,欲待回去,自己几十里路远远跑来干什么?不是白来了吗?眼看红日西坠,心生一计,开言道:”请问大姐,我家离此很远,今晚欲在贵寺借宿一宵,不知肯收容否?“蜡女心中一动,暗忖,好机灵的人儿,竟想住在这儿缠呢,因问道:”小哥家住哪里?叫什么名字?“灯郎道:”我姓张名灯,家住昆明池畔。“蜡女暗想,我叫蜡女他便叫灯郎,分明故意攀扯这一段姻缘呢!我不妨把他暂且留下,再仔细观察观察一下他,因道:”今夜寺内东西厢房已满,你若要住,就在大殿之上暂住一宿吧。“灯郎谢过蜡女,准备留在大殿过夜。&&&&天色渐晚,这大殿内没有床没有铺,何处去睡?出门人难免要受一点委屈,他就在大殿内寻一个干净角落歇了。是夜山风紧,如何能睡得着?他看着庙内明晃晃的蜡烛光,心想我不如趁机借光读书,索性起来整好衣服,便蹲在烛光下拿出书卷仔细读了起来,天寒困倦也就忘了。三更时分,蜡女来给寺内更换蜡烛,她是估计上根快燃尽了,看见灯郎拿着书卷在烛光下读书,心头不免增添几分喜悦,暗想,他和在天宫时一样,还是那样喜欢读书。换好蜡烛她又回房休息去了。&&&&且说灯郎读书困倦,他放下书卷,想起日间之事便有几分悔恨,埋怨自己当时怎么那样傻,没有向玉龙问清蜡女到底是什么模样,连个见面的信物都没有,凭什么相认?弄得自己找了一天,连个人影也没找见,这便如何是好?况且这种事千万不敢冒昧,如果象上次那样又认错了人,那该是多么难堪!可怜自己心急如火,跑了几十里路。吃不好、住不好,不料竟扑了个空,心情焦急左思右想:这寺院多么洁净,这琼花多么美丽,这蜡烛多么明亮,可是自己急着要寻的人儿却渺无踪影,心中疑虑难解,一时盼蜡、思蜡、寻蜡、梦蜡、怨蜡、追蜡万绪涌上心头,百感交集,夜不能寐。索性解下布袋,取出纸笔,在上面写下几首情诗置于臂下,便呼呼地睡着了。&&&&蜡女五更又来到大殿,见灯郎正在熟睡,胳膊下压一诗稿,那秀丽的字迹映人眼帘,她有心细看,怕惊动了灯郎,有心不看,怎知他的才学?灯郎睡的正香,正好此时无意中稍微动了一下睡的姿势,这诗稿便落在地上,蜡女轻轻拾起,仔细观看,上面写道:&&&&盼蜡:书生失意卧病床,&&&&那堪往事独凄凉。&&&&只盼心头亮光起,&&&&照我眼明渡彷徨。&&&&寻蜡:忽然玉龙报讯来,&&&&仙妹倩影在蜡台。&&&&千里迢迢苦跋涉,&&&&为寻阿妹上山来。&&&&怨蜡:千里寻君不见君,&&&&妹屈哥哥一片心。&&&&为妹哥受千般苦,&&&&相逢对面不相识。&&&&思蜡:妹居深山好清静,&&&&哥在人间受苦痛。&&&&妹不知哥想妹苦,&&&&思妹夜夜入梦境。&&&&梦蜡:哥哥寻妹上山岗,&&&&梦妹山顶放亮光。&&&&兄妹相聚多欢畅,&&&&天亮不知去何方?&&&&追蜡:妹是天上一彩云,&&&&哥是道上一轻尘。&&&&追妹追到天尽头,&&&&不见妹还誓不休。&&&&君不见自古情场追逐苦,&&&&至今忧忆马将军!&&&&蜡女看罢,莞尔一笑,叹道:“好风流的人儿,好美妙的文章!”心中暗谢玉龙从中牵线搭桥,她把诗稿放好,闭上门窗,给灯郎披了件披风,回房睡了。&&&&灯郎一觉醒来,东方晨曦初露,天快亮了,他急忙起来,拍拍衣服,擦擦脸,然后开始洒扫殿内外,又担起担子挑水,给寺内外的花草树木都浇上水。蜡女早晨一来,就看见寺内打扫的干干净净,花草棵棵旺盛有精神,心中暗自高兴,自思:好勤谨的人儿,比在天宫懂事多了。然而她那把深情埋在心里不愿轻易表露的性格,又使她表面上仍显得很平静,仿佛无心人似的。不知蜡女下一步又要如何试验灯郎?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天早晨,灯郎打扫完寺内外,他没有立即回家,而是继续留在山上,想再仔细找一找。吃了早饭,便陆陆续续有人上山来,灯郎留神在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蜡烛棺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