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效避孕药药。。。。

为什么妈富隆避孕效果比安全套好,大家却更多使用安全套? - 知乎1412被浏览860384分享邀请回答2242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珀尔指数(Pearl Index)是国际上通用的用来衡量某种避孕方法可靠性的指标,显示的是某种避孕方法的年失败率。如果100位成年妇女采用某方法避孕,1年时间内,有1名妇女怀孕,该方法的珀尔指数即为1。珀尔指数越高,表示避孕的失败率就越高。反之,珀尔指数越低,所采用的避孕方法就更可靠。
转自果壳。你为何排斥避孕药?  口服避孕药(the Pill,COCP)自诞生以来就广泛受到全世界女性的欢迎。它正好遇上了欧美火热的七十年代,民权运动和女权运动的年代。和其他避孕措施不同,避孕药的吃还是不吃,是女性自己说了算的。每天早上的一片粉红色避孕药,名正言顺担起了稳定、安全性生活的保障。1999年,《经济学家》将避孕药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进步,认为它对人类的贡献超过相对论与核反应堆。人们用“药片”(the Pill)这个词直接指短效避孕药。但在今天的中国,仍然只有2%的中国育龄女性使用避孕药,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高达6%的人工流产率(20~29岁),以及被滥用的紧急避孕药。在中国应用最广的节育措施不是避孕药,是宫内节育器与避孕套。节育手段进入中国的公共话题始于20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开始实施。计划生育首推的节育手段并不是避孕药,甚至不是避孕套,而是宫内节育器,也就是常说的“子宫环”。事实上它并不是环,而是一个Y型的器具,通过铜离子协助刺激子宫内膜,使受精卵不能着床。推广子宫环的理由很简单:避孕药发下去可能不吃,避孕套发下去可能不用,或者不会用,但是子宫环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非通过手术不能取出。虽然可能有不良反应,全球仍然有1.6亿女性使用这种避孕措施,其中2/3是在中国。年轻人更倾向于使用避孕套。但这种手段也其实并不“安全”:避孕药的失败率是第一年2%~8%,避孕套失败率最高可达14%(不要恐慌,失败的大多是用了假冒伪劣避孕套以及使用不当造成的意外,编者按)。避孕药在中国遇到的困境似乎难以理解。宗教及传统阻力几乎不存在:中国的传统中,节育和堕胎并没有被赋予多大的道德意义(甚至弃婴在中国古代也并不是严重的罪行)——只要有后代就行了,其他的怎么搞由你们。中国传统对避孕的态度更多的是暧昧的遮掩——除了偷情,只有青楼女子有这样的需求,而婚内自愿节育简直是闻所未闻,因此避孕药只有在野史偏方中才能找到记载的痕迹。那么,为何避孕药不被中国人普遍接受?按照一些医生的观点,这是一个误解。避孕药的副作用被夸大宣传了。早期的避孕药的确有不少缺点,大剂量的激素容易引起经期不调,而所谓的“长效避孕药”,已经因为副作用过大而淘汰了。今天的大多数避孕药是使用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复合口服避孕药”(COCP),其中的雌激素含量大大降低,孕激素中导致肥胖的活性也几乎消除,反而具有调经和防癌功能。但是人们依然对避孕药充满畏惧,很多人认为它可能使得体重增加,降低生育能力,导致停经或者胎儿畸形,甚至引发癌症,尽管这些说法没有依据,或者是与紧急避孕药相混淆。原因可能不止于此。同样是东方国家的日本,避孕药的使用率比中国还低,高达80%的女性仍然选择了避孕套作为避孕手段(这也许是日本的艾滋病发病率如此之低的原因),结果是日本的人流率高达8%,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高出近10倍。2007年,在日本播出的动漫电视剧《School Days》,描述了一个高中校园里滥交的故事,故事的结局是血腥的两场情杀,因为女主角不愿意流产她的孩子。黑暗的结局让日本人震动的同时,人们也开始反省缺乏避孕保护的青少年性行为。一种观点是,对避孕药的据斥表现了东方国家对于药物,特别是长期服用的药物的反感。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拜耳-先灵药业有限公司女性健康产品组中国市场负责人费嘉曾表示:“在中国,‘是药三分毒’的观念影响极广,很多女性认为,避孕药是‘毒’,尽量不要吃,有人甚至认为,至少‘停药’一年后才能怀孕,否则体内的‘毒’排不干净。这都说明,我国女性在这方面接受了大量错误的信息。”这种反感并没有为女性带来真正的保护。相反,真正会危害健康的事后补救措施,包括人工流产和紧急避孕药仍然在中国被滥用。在中国,还有很多人认为避孕药就是紧急避孕药,因为它在中国的认知程度甚至大于短效避孕药。按照2004年上海某厂家的统计结果,紧急避孕药的销售竟然占了所有避孕药的2/3。即使是销售者也始料未及。许多人习惯于用它作为补救措施,其实紧急避孕药发明出来并不是用来作为主流药物,仅仅是在无他法可想时使用。紧急避孕药(ECPs),也就是所谓的事后避孕药,有效率只有85%,虽然宣称在性交后72小时之内服用有效,但是使用越晚效果越差,而长期服用真的会危害健康。紧急避孕药这个名称,包含了一大类起引产作用的化学物质,例如左炔诺孕酮(毓婷)或者米非司酮。早在1985年,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批准米非司酮药品的国家。它的发明人,法国的罗素-优克福(Roussel-Uclaf )公司拒绝将其售给中国,于是中国于1992年开始生产自己的米非司酮。这是一种处方药,自行使用可能发生意外。相比之下,左炔诺孕酮的副作用算是稍小一些,仍然会有造成闭经,甚至卵巢早衰的危险。紧急避孕药在欧美则没有那么顺利。米非司酮被看做一种堕胎手段,虽然最近10年在欧洲国家陆续获得批准,但是仍然严格控制销售甚至广告的方式,在爱尔兰仍然遭到禁止,在美国也仅限于有特别执照的医生使用。尽管有专家呼吁控制紧急避孕药的滥用,广告上的“三分钟,轻松解决你意外怀孕的烦恼。”仍然深入人心。据北京同仁堂药店提供的数据,每年情人节后,紧急避孕药的销量都比平时增加50%。比起需要预先定期服用的短效避孕药,中国女性更倾向于事后补救的紧急避孕药,和欧美的选择恰好相反。这似乎不是哪一种保护更安全的问题,因为答案是现成的。有观点认为,短效避孕药需要定期服用,它代表了稳定的、可计划的性生活方式;而事后补救的紧急避孕药则代表了充满意外、不可预知的性生活方式。在其背后,是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77211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8 个回答被折叠()女性口服避孕药究竟安不安全? |避孕药|口服|副作用_新浪科技_新浪网
女性口服避孕药究竟安不安全?
& 文章来源:知识分子
  文&|&陈苏仁(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 ● ●
  紧急避孕药被滥用引人担忧
  口 服避孕药约50多年前进入公众生活,目前在美国约超过80%的性活跃期(15—44岁)女性使用联合口服避孕药,全球范围内更有数亿女性口服避孕药。联合 口服避孕药多为合成的雌激素(estrogen)和孕酮(progesterone),通过抑制脑下垂体释放卵泡刺激素(FSH)和促黄体激素(LH)抑 制排卵从而达到避孕目的。
  市 场上销售的避孕药让人眼花缭乱,价格从十几元到上百元不等。女性口服避孕药基本上都是短效避孕药,连续服用21天,中间不间断,停药7天后开始服用下一周 期。长效避孕药(如悦可婷-左炔诺孕酮炔雌醚片)一个月只需服用一次,虽然方便,但对激素释放控制不稳定,副作用较大,市面上已很少见。
  还 有一种大众可能更为熟知,就是紧急避孕药(如左炔诺孕酮片、米非司酮片)。由于国内媒体的宣传,紧急避孕药被滥用,这一点一直被学术界所批判,其实紧急避 孕药只是一种“非常手段”,是事后补救措施,对身体损害很大,万万不可当作日常避孕之用。目前中国紧急避孕药使用、销售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这亟需关注 和改变。
  众说纷纭“好处”、“副作用”
  关于女性避孕药的安全性问题,我们翻译了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2015年度一些关于女性口服避孕药的“好处”与“潜在副作用”的文献摘要,希望给广大读者提供科学的参考:
  1。韩国三育大学研究发现,由于口服避孕药的女性体内雌二醇水平较低,口服避孕药很可能影响韧带的组织性能,增加膝关节的运动损伤。
  2。上海交通大学的调研指出,口服避孕药可增加异位妊娠发生几率。
  3。芬兰图尔库大学和巴西圣保罗大学的调研结果显示,骨量缺乏和骨质疏松或许也和口服避孕药有关。
  4。美国帕克大学通过研究10562例静脉血栓栓塞女性患者,发现口服避孕药可提高患静脉血栓风险。
  5。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科研人员发表病例报告称,两名有既往精神病史的女性在口服避孕药后发生抑郁症状。
  6。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科研人员发现,特定类群青春期女性在口服避孕药后易患静脉血栓栓塞,原因是雌激素受体(ER-α)多态性导致的雌激素作用和血栓形成倾向基因的突变。
  7。英国牛津大学科研人员追踪517例肛门癌女性患者,发现口服避孕药也位列导致肛门癌的危险因素。
  8。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口服避孕药女性(29名)血液后发现,口服避孕药可能在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过程中发挥潜在作用。
  9。美国南佛罗里达州大学科研人员在《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文章揭示,长效孕激素避孕药通过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从而导致子宫内膜血管形成异常。
  10。 卵子超排可获得足够数量的卵子,是体外受精(IVF)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石荷州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对1343名女性志愿者的研究提示,超排卵前口 服避孕药调整经期可显著降低妊娠率。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学术界关于超排卵前口服避孕药究竟对IVF成功与否有无影响仍存在争论。
  11。有效预防携带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毒)的女性意外怀孕能够大大降低母婴传播的几率。有研究指出,激素避孕有可能影响抗病毒药治疗效果,加速HIV疾病进程。俄罗斯圣彼得堡的研究发现,激素避孕并未发现与抗病毒药治疗效果或HIV疾病进程存在相关性。
  12。最新研究发现,使用激素避孕会对使用任务态功能磁共振脑影(task-based&fMRI)检测血氧水平依赖脑功能性成像产生影响;而对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脑影(resting-state&fMRI)成像无明显作用。
  13。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的科研人员发现,醋酸甲羟孕酮、复方阴道避孕环可改变女性生殖道环境,显著降低宫颈阴道液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产生干扰素α、肿瘤坏死因子α、趋化因子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能力。
  14。口服避孕药可改变年轻女性的言语清晰度?! 。
  15。口服避孕药与非激素避孕方式相比并不会使体重增加,但可略微改变体脂百分比。醋酸甲羟孕酮注射却可致体重增加 。
  16。美国俄勒冈大学的研究发现,口服避孕药女性(53例)比正常动情周期女性(74例)血压偏高,肌肉交感神经活动、心排血量、外周阻力则无显著差别。
  17。 希腊雅典大学的科研人员发现,40–5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术后5年内发生复发。术后连续性口服避孕药可减轻痛经、骨盆疼痛,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 和子宫内膜瘤发病几率。然而,意大利罗马大学和巴西圣保罗大学科研人员指出,术后连续性口服避孕药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的直接关联需要进一步确定,避孕药 中哪一种激素发挥作用有待研究。
  18。英国牛津癌症流行病学会提供的“大数据”(23257例卵巢癌和87303例健康女性)表明,口服避孕药可长期保护女性罹患卵巢癌,据估算口服避孕药可能已防止20万卵巢癌发生和10万人因卵巢癌死亡。
  子宫内膜癌的流行病学研究协作组织建立并分析了27276例子宫内膜癌女性和115743例健康女性构成的数据库,预计口服避孕药预防了约40万例子宫内膜癌。
  据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学者统计,2010年澳大利亚有105例乳癌(占比0.7%)和52例宫颈癌(占比6.4%)归因于与口服避孕药相关;另一方面,过往口服避孕药史据估算降低了1032例子宫内膜癌(占比31%)和308例卵巢癌(占比19%)发病率。
  必须指出以下几点:
  (1)我们期望女性不要对口服避孕药产生恐惧感,而是建议女性咨询医生,合理认知口服避孕药的“好处”与“副作用”。
  (2)目前科学研究不断发现的口服避孕药的潜在“副作用”仍需基于大样本的确定。获取足够的临床样本是保证统计准确、有说服力、排除个体差异的前提,但这对于国内外绝大多数医院和科研院所来说所存在巨大的困难。不同国家、不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是解决这一困难的有效途径。
  (3)长时间、持续追踪口服避孕药女性志愿者,排除干扰因素(是否按科研人员设定完成实验,其他因素是否对检测指标存在影响)都需要考验科研人员的智慧。
  目 前,中国初启“出生队列研究”,选定极大规模人群作为样本,调查父母、跟踪胎儿(从怀孕到出生直到成年、老年),定期收集发育、成长、健康等相关医学数 据,开展长期的前瞻性研究,以发现影响疾病和健康的多种因素。出生队列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借助这项研究,科研人员有助于揭示口服避孕药是 否对女性本身、胎儿产生影响。大规模的连贯性追踪将带来极具说服力的科研证据。
  正视口服避孕药的副作用
  本文就读者提出的几类典型留言发表一些看法,仅供大家交流。
  1。 副作用被夸大宣传?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药物时,副作用列表通常是“长篇大论”,而国内药品虽这几年开始关注并扩展副作用列表篇幅,但是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的写法还是存在。这体现了国外对药品使用者知情权、选择权的重视,目的是给用药者提供更多的参考,提醒其用药需谨慎,服药前要询问 医生,服药中需定期检查。就此来看,副作用列表并不是对副作用的夸大宣传,而是秉承以人为本、科学性之大原则。当然,副作用列表中的项目也并不是“千真万 确”的,很多基于动物实验、小样本临床试验等得来。目前,学术界一直在研究女性口服避孕药的“副作用”与意想不到的“好处”,本文只是摘译了2015年十 几篇相关SCI论文,这也说明了避孕药的副作用尚不明确,亟需大样本、持续性跟踪研究。
  2。 是药三分毒:是药就有几分的偏性。而这个偏性对症,就不是毒,不对症就是毒。中国人有一种传统的说法,叫做“是药三分毒”。一些人生病后撑着不吃药时常用 这句话,这是违背科学和不负责任的做法;另一些人认为药物的副作用都是耸人听闻、缺乏科学依据的,停药后副作用都会消失,无需担心,这句话也成为他们随意 吃药的“挡箭牌”。要想使“是药三分毒”这句古语在现代社会仍具有指导意义,我们便要真正懂得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只是描述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而现代 制药所明确的毒副作用是有明确的量值的,只是这个量值是需要不断的科学研究来逐步确定的。
  3。 避孕药可防病、治病:避孕药的主要作用,且应全部作用都只是“避孕”。的确,避孕药被发现有一些意外的“好处”,如使得月经周期变得规律、痛经情况减轻、 出血量减少、皮肤更加有光泽、降低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风险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好处”难道不也是副作用吗?基于观察到避孕药带来的诸多好处,研究其 中何种成分发挥效用才是科学之态度。为了防病、治病而使用避孕药,这是舍本求末的做法,更是不科学的、危险的行为。
  对 于女性口服避孕药,笔者认为要充分了解并正视其副作用(包括好处)。一味认为女性口服避孕药完全安全,抑或过分强调其副作用,做出耸人听闻之言论的做法都 是不可取的。鉴于女性口服避孕药成分为雌、孕激素,长期服用有可能干扰整个内分泌系统,日常使用中经常会出现漏服状况影响避孕效果,需在使用过程中注意合 理、严格地用药并咨询专业医生。
  莱顿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肖振宇对本文亦有贡献。
微软推Surface品牌智能手机的核心,即Wintel的组合,确切地说是W...
文化就像一条长河,作为支流的亚文化终将汇入主流,这也许就是二...
作为相关统计中涉及的企业,也不要太过于在意某家统计机构的统计...
谷歌、Facebook等科技公司以高薪、高福利著称,这背后也充斥着心酸、悲观情绪。
有安卓手机厂商特别推出了自动抢红包工具,以提高抢红包的速度。Please click
if you are not redirected within a few seconds.
6种常用女性避孕药对比
本文导读:伴随中国性观念解放浪潮的来临,夫妻间房事的各种细节不再成为“谈性色变”的秘密,性爱的需要已经融入到国民的生活当中。此次,我们挑选了6种女性常用避孕药进行了对比,帮助女性朋友们更好地了解常见的各类避孕药物,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并获得欢愉安康的夫妻生活。
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暗疮,中医古代称面疮,酒刺。 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据…
痛经(dysmenorrhea),系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
  本次对比的项目有剂型对比、使用周期对比、避孕效果及毒副作用对比,重点针对网友关心的使用周期对比、避孕效果及毒副作用对比具体如下。
  一、剂型比较
  本次参加对比的避孕药中只有爱侣栓为栓剂,其余的均为口服避孕药。下面先来看看调查报告的避孕药剂型调查结果:
  妈富隆(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白色片剂,口服避孕药类非处方药品
  爱侣栓(壬苯醇醚栓)可溶性白色栓剂,外用短期避孕药类非处方药品
  悦可婷(左炔诺孕酮炔雌醚片)红色片剂,复方制剂薄膜衣片,处方类药物,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后定诺(米非司酮片)微黄色片剂,处方类事后紧急避孕药物,也可用作,需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毓婷(左炔诺孕酮片)白色片剂,口服避孕药类非处方药
  左炔诺孕酮炔雌醚片 红色片剂,复方制剂薄膜衣片,处方类药物,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在一调查中,片剂的接受度超过了50%,其实,避孕药品还包括栓剂、外用片剂、膜剂、膏剂等剂型,其实片剂的广泛应用,除了与其本身用药方便、购买容易之外,疗效确切也是一个重要的竞争因素,在今天利益繁忙的社会生活,谁都想以最简单、直接的避孕方法解决计划生育问题。
  本次参加对比的5种片剂避孕药中有2种非处方药品:妈富隆和毓婷;余下的后定诺、悦可婷和左炔诺孕酮炔雌醚片均为处方药品,须在医师指导下应用。然而在小编了解到的药店销售情况是: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很多药店都可以轻松购买甚至不用登记,一方面可以说是方便了广大的消费人群,但是同时也没有对处方药的销售负起相关的责任,提醒各位购买处方药的时候最好先咨询具有执业资格的医师以及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后果。
  二、使用周期比较
  为什么同样是避孕药物,有的每天吃一次,有的每周吃一次,有的每月吃一次,有的在事后吃,还有事前女性阴道纳药&&其实避孕药的主要作用不外以下几个:抑制排卵并改变颈黏液,使不易穿透,或使子宫腺体减少肝糖的制造,让受精卵不易存活,或是改变子宫和输卵管的活动方式,阻碍受精卵的运送。同时我们必须明白,不同的避孕药物成分不一定相同,药物进入人体后发生作用的机理也不尽相同。比如妈富隆作为为速效、短效避孕药,避孕机制是显著抑制排卵和阻止孕卵着床,并使宫颈液粘稠度增加,精子穿透阻力增大,从而发挥速效避孕作用,就决定其必须每日定时服食,否则避孕效果将难以保证。下图是各种药物的使用周期比较:
  三、避孕效果及毒副作用比较
  要避孕,药效果最好,对女性的生理损害最少?下面我们来就各个对比药物分别讨论一下。
  妈富隆
  妈富隆避孕效果极佳,&妈富隆&因其独特的孕激素成分,克服了以往国产口服避孕药的雄激素副作用,其它副作用发生率很低。欧美发达国家,口服避孕药在育龄妇女中的使用率一直很高,在30%--40%之间。目前,全球约有7千万5百万妇女正在服用妈富隆,其应用已非常广泛,它在1992年已获得美国和药物管理局(FDA)的批准。妈富隆具有副作用发生率低,几乎不影响体重,对月经周期进行良性调控诉,减少经量,缓和等优点,并且对有妇女的可产生有利的影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妈富隆在停用以后,即可恢复每月排卵,对于新婚的妇女,在使用妈富隆期间,停药即可怀孕,因此,妈富隆特别适合于新婚夫妇使用。
  小部分女性在首次服用妈富隆的时候可能会感觉到一些不适,比如恶心、体重改变、乳房触痛、罕见的月经失调及情绪改变,这是因为身体正在调整自己适应药片中外来的激素水平而表现出来的一些症状。如果你开始服用妈富隆时也遇到了这些不适,可能的话,请继续服用剩下的药片,这些症状是不会持续很久的。
  爱侣栓
  每枚含主要成分壬苯醇醚50毫克。辅料为水溶性栓剂基质。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通过降低精子的脂膜表面张力,改变精子渗透压而杀死精子或使它们不能游动,难于穿透宫颈口而无法使卵子受精,达到避孕效果。避孕效果是同类产品中最高的。避孕率高达99.2%。
  不良反应包括偶见的过敏反应(包括对男性阴茎的刺激)及局部刺激症状(如阴道分泌物增多)等,注意有阴道不规则出血的女性千万不要选用此药。
  悦可婷
  悦可婷是每隔20天服用一次的长效避孕药,加上女性的正常月经周期的话刚好每月一片,使用方便,避孕效果可达98%以上。但是此药不良反应甚多,包括比较严重的类早孕反应、白带增多、胃痛、浮肿、乳房胀痛、头痛,甚至月经不调等。
  后定诺
  实际上就是10mg/片的米非司酮,用于无防护性(未采用任何避孕措施)性生活后或避孕失败后(如避孕套破裂或滑脱、体外射精失败、安全期计算失误等)72小时以后内预防妊娠的补救措施,事后仅需一片,无激素成份,服用安全。 偶见不良反应有恶心、乏力、下腹痛、头晕、乳房胀、头痛、呕吐等等,发生率低。
  毓婷是由国家计生委科研所、国家计生委药具服务中心与国家计划生育用药科研生产基地&&&北京第三制药厂共同研制开发的事后紧急避孕药,现在国内应用最广的避孕药物当数毓婷,调查报告显示过去一年选用毓婷作为避孕药物的占77.31%,避孕效果确切。
  少数妇女在服用毓婷后,短时间内会有阴道出血发生,如其出血量与平时月经量差不多,可将其当作一次月经,出血干净后应立即采取常规避孕方法。如出血量很少,则不需要做任何处理,但仍需注意避孕,直到下次月经来潮;服用毓婷也可能会为女性带来某些不良反应,如轻度恶心、呕吐,一般可自行消失,无需处理。需要提醒的是毓婷不能与利福平、卡马西平等药物同用,肺结核活动期或是因神经系统疾病需要用药的女性患者最好不要选用毓婷作为长期避孕药物品种。
  左炔诺孕酮炔雌醚片
  口服后经胃肠道吸收,贮存于脂肪组织内,缓慢释放出炔雌醇,通过抑制丘脑下部-垂体-卵巢轴来抑制卵巢排卵,达到长效避孕作用,孕激素与其配伍,对抑制排卵既有协同作用,又可使子宫内膜转化,呈现分泌现象,导致撤退性出血,形成周期性改变。一月服药1次、避孕率可达98%以上。
  不良反应包括:1、类早孕反应:和短效口服避孕药表现相似,但比较严重,开始服药的前几个周期表现较重,反应发生时间一般在服药后8~12小时,因此将服药时间定于午饭后,使反应高潮恰在熟睡中,可使之减轻。2。白带增多:为长效口服避孕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多发生在3~6周期之后。3。少数人发生月经过多或闭经。4。其他有胃痛、浮肿、乳房胀痛、头痛等。&
(责任编辑:张小凤)
药品热门文章
您还可能喜欢
医院排行榜
一周热文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紧急避孕药的副作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