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顿将军二战美国四星上将时三星是上将

巴顿将军的传奇一生_励志故事
巴顿将军的传奇一生
在枪林弹雨中,他勇敢地闯过敌人炮火的封锁线,进入敌军阵地;身为高级将领,他固执地出现在战争的前沿阵地,站在士兵中间。这位勇士就是小乔治&史密斯&巴顿。巴顿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将军之一,是美国陆军四星上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具有出色的表现,为盟军在欧洲战场上取得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他作战勇猛顽强,富有进攻精神,被部下称为&&血战老将&,同时他自信勇敢,富有冒险精神,又被称为&现代骑士&。
日,巴顿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加夫列尔出生了。他的父亲乔治&史密斯&巴顿是一名地方检察官,曾担任过加利福尼亚州的圣马力诺首任市长,母亲K斯&威尔逊,从她父亲手中继承了1800英亩的大农场,因此,巴顿一家生活得非常富裕。巴顿的祖父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立下卓著战功后死在疆场上的一位将军。巴顿的祖父毕业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联邦军上校,曾自己组建过一支训练有素而又名扬一时的队伍&&&坎那华步兵&,最后在第二次温切斯特战斗中牺牲,巴顿的家中一直珍藏着祖父战死时留下的马鞍。巴顿的父亲也毕业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由此,巴顿家庭中浓厚的军事氛围可见一斑。
巴顿从懂事起,听到显多的就是大人们讲的关于打仗和战争的话题。长大一点后,他总是缠着长辈或者来访的亲属给自己讲有关打仗的故事,而且总是听得特别认真,特别投入。跟其他小男孩一样,小巴顿总是特别喜欢拿着玩具刀枪冲杀。对刀枪特别感兴趣的巴顿总是把农场看做战场,并且在农场上到处游逛、玩耍。虽然巴顿家在圣加夫列尔镇有很好的房子,但小巴顿总是喜欢过农场生活,因为在农场里他可以把田野里的向日葵、牛马随意想象成敌军,可以制定各种进攻方案,向&敌军&冲杀过去,也可以用自制的望远镜望整个农场。
巴顿有个博学多才而且喜欢农场生活的姑妈,姑妈疤於加幸桓鋈挝瘢蔷褪窃谝鼓唤盗偈贝优┏∩习寻投俜窕丶摇0投偌业牟厥榉浅6啵寐栉四芄蝗眯“投侔簿蚕吕矗;岣投俣涟ㄋ靖魈氐摹逗5痢贰妒志》,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在内的作品而每当听到这些富有传奇色彩的作品时,小巴顿就会安静下来。
渐渐长大之后,巴顿开始自己读一些惊险和有冒险色彩的书。如《科西菘人》、《鲁滨逊漂流记》等。在童年和少年时期接触的文学作品,让巴顿富有想象力和骑士风度。少年时期的巴顿经常骑着自己的马驰聘在辽阔的田野里,他还把在田野里出没的小动物当做靶子来练习射击。
小学和中学时期,因为对军事和课外书箱的热爱,巴顿并没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在报考西点军校时巴顿开始着急了,他在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努力地学习了一年,后来才顺利地进入了西点军校,实现了每个美国军人后代都拥有的这一理想。
进入西点军校后,入学成绩毫不起眼的巴顿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他那高大的身材,壮硕的体格,出众的长相,特别是他身上的特殊气质和眉宇间流露出的坚毅神色,都给人一种不一般的感觉。
刚进入西点军校的第一年,巴顿认为队列训练成绩的好坏是一个人是否具有优良军人素质的体现,因此在西点军校读一年级时,巴顿在学习上总是应付了事,他并不重视对数学等文化课的学习,而只重视队列的训练。结果,第一学期考试结束之后,巴顿的队列训练名列全年级第二,而数学成绩却是倒数第一。因为这糟糕的数学成绩,巴顿被迫留级了,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受到的沉重打击,在军校里高年级生把一年级新生称为&老鼠&,留级也就意味着巴顿要再当一年&老鼠&,加上在弗吉尼亚军事学院读书的那一年,巴顿要第三次当&老鼠&了。当时,大多数西点军校里要留级的学生只要获得家里给的30万美元左右的钱,就会立即退学,回家享受让人羡慕的生活。在巴顿被宣布留级时,他也收到了家里的一封信,信上说,100万美元已经过继到他的名下,也就是说巴顿可以放弃学业回家享受富裕的生活。但是巴顿早已把成为一名军人当做自己毕生追求的唯一目标,他不愿离开军校,他只是把这次留级当成是对他的一次考验。巴顿无比坚定地想要当一名优秀军人的志向,让他下决心在受到挫折的地方站起来。他没有退学,而是选择继续读一年级。在这一年中,巴顿吸取了前一年的教训,注重各科的均衡发展。一年之后,巴顿顺利升入了二年级,并且取得了本学年的最高军阶,当了下士学员。当升入三年级后,巴顿升为了军士长,这也是西点军校的最高学院军衔。
雄心勃勃的巴顿在西点军校时一直为自己制定的三个目标而不断奋斗,这三个目标分别为:一、在队列训练中拿第一名;二、在读四年级时升为学^副官;三、在竞赛运动项目上打破学校纪录,达到A级运动员标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艰苦的努力,巴顿当上了学员副官,在毕业前夕刷新了几项学校的竞赛纪录,并且在毕业考试时队列训练成绩名列全学年第一,可见巴顿具有不一般的毅力和决心。在西点军校期间,巴顿曾经希望自己能够在橄揽球上打出名堂,虽然因为两次负伤而未能如愿,但是巴顿仍然在球队里坚持训练了4年。
西点军校的学生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同班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如果有学生违反了校规,其他人要竭尽全力替他隐藏,逃过惩罚。但是性格独特的巴顿却打破了这一传统。巴顿在执行学校的勤务时,一切事情都按照军事要求去做,绝对不会袒护违反军纪和玩忽职守的学生。他会像个铁面无私的军官一样对这些违反纪律的人进行亳不留情的批评,而对应该向学校军官汇报的那些学生,巴顿也不会手软。因此,巴顿在学校里就有了&豪猪刺&的绰号。但是巴顿并不关心这些,他所在乎的只是如何把自己训练成一个标准的军人,至于同学们给他起什么样的外号,对他的评价如何,巴顿根本不在乎。
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巴顿不允许自己违反校规,而且别人也没有发现巴顿有违反校规的行为,但是学校记事簿上却有两次他违反校规的记录,那是巴顿自己记上的,因为他想严格要求自己。巴顿的寝室总是收拾得跟自己一样干净利落,他并不把这些别人眼里的小事当小事,他总是把这些事看做是能够影响一个军人作风的大事。
巴顿是一个对自己和别人都非常严厉的人,做事有自己的原则,他从来不欺负和挖苦别人。进入高年级的巴顿经常会被派去训练低年级的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虽然严格但是绝对不会欺负这些低年级的学生,所以这些学生总是能够很好地执行巴顿的严格命令,并且非常尊敬巴顿,因为巴顿那严于律己的风范也深深地感染了这些低年级的学生。
巴顿与都非常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同之处是巴顿仅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人,他永远都不能跟艾森豪威尔一样把政治搞得同样出色。巴D对任何一样能够使身体强壮的运动都感兴趣,并且他那争强好胜的性格在体育方面暴露无遗。他在每一项运动中都想争第一,无能与软弱在巴顿看来是不能容忍的。巴顿对待跋钤硕枷穸源驴纬桃谎驴喙Γ虼嘶ǚ蚜怂簧偈奔洌馊成了全年级最忙碌的学生&&白天刻苦训练,晚上大量阅读军事著作,学习与成为伟大的军人最有关系的课程。对于学校里开设的他不感兴趣的课程,巴顿很少花时间去学习,只有到了考试的时候,他才会努力一番。在西点巴顿将军在战争期间使敌人闻风丧胆,但战后却在车祸中意外丧生。他的墓最终被安置在罗森堡美军公慕,只因他生前说过,他永远和他的士兵们在一起。
军校期间,大量的阅读让巴顿的军事知识及见闻变得非常广博。从西点军校毕业之后,巴顿被调往美国第一集团军骑兵第十五团任少尉,并参加了美国对墨西哥的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驻法美国远征军中从事美军第一支坦克部队的组建工作,并指挥这支坦克旅作战,获&优异服务十字勋章&。
有一次,巴顿和他的坦克部队冒着德军的炮火开到了前沿阵地,但是敌人的火力太猛,阻挡了坦克和步兵的前进。巴顿观察了敌人的火力部署之后,独自驾驶着一辆坦克冲过敌人的炮火封锁线,把自己坦克部队的绸子小旗插在了敌人的阵地上。虽然他的这一冒险行为遭到了上司的批评,但是巴顿没有后悔,因为他觉得这次行动让他了解了敌人的情况,并且掌握了敌人炮火的节奏,更重要的是,这次行动使坦克部队在全军中获得了很好的声誉,鼓舞了士气。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巴顿历任师长、军长、集团军司令,指挥部队参加了西西里岛登陆、诺曼底登陆等重大战役,率领部队突破德国&齐格菲防线&,进入德国腹地,攻进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边境。战争结束之后,由于巴顿表现出众,被任命为第15集团军司令。
1945年12月,巴顿外出打猎时突然遭遇车祸,这位&战神&从此停止了呼吸。他留给我们的是辉煌的战绩,令后人无限崇拜。
执着和勤奋是巴顿成功的秘笈;勇敢和无畏是巴顿胜利的武器。目标远大,性格坚强,作战勇敢,行为张扬,这就是战神巴顿所拥有的高贵品质。
在墓地的最前沿,毫不费力就可以看到大名鼎鼎的巴顿将军墓碑,静静地单独矗立在整个墓区的最前方,好像将军正在对着自己的部队进行着离亢的战斗动员,又像是将军在默默地检视着与自己生死与共的士兵。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站为你推荐的文章:
热门励志故事
最新励志故事《巴顿将军》14-提供留学,移民,理财,培训,美容,整形,高考,外汇,印刷,健康,建材等信息_突袭网
当前位置&:&&&&《巴顿将军》14
热门标签:&
《巴顿将军》14
来源: 由用户
编辑:张俊
正文字体大小:大&中&小《巴顿将军》14&[编辑][删除]转载分类:&军事人物第十四章 临危受命&  临危受命群情奋,数万铁骑踏敌阵;  北非大地得解放,偏师借重小巴顿。  话说美军在卡塞林山口战役中惨遭失败,一时间,要求撤换第2 军军长弗雷登道尔的呼声四起,使心肠柔软的艾森豪威尔左右为难,拿不定主意。于是,他亲自飞往特贝萨,实地了解情况,广泛征询意见,最后他得出结论:情况相当糟糕,撤换弗雷登道尔己是势在必行。于是,他立即电告他的参谋长史密斯将军通告巴顿待命。1943 年3 月5 日,巴顿将进攻西西里计划的任务交给副手杰弗里?凯斯将军,带着他的参谋长休?加菲将军和情报处长奥斯卡?科克上校匆匆飞往阿尔及尔。  当天下午,巴顿等人乘坐的飞机在阿尔及尔附近的迈松?布兰奇机场着陆。碰巧,艾森豪威尔也刚从特贝萨飞回阿尔及尔,而史密斯少将和布彻海军中校则到机场迎接艾森豪威尔,于是他们立即在机场开了一个会,向巴顿交待任务。  根据艾森豪威尔的指示,巴顿应立即走马上任,接管第2 军。他必须竭尽全力恢复美军的士气和纪律,提高他们的军事素质和作战能力。他必须以他的实际表现证明,第2 军的官兵们有能力对付轴心国“非洲军团”的老兵,丝毫也不比英军逊色。要做到这些是很不容易的,巴顿心里十分清楚,这意味着他要重新训练、装备和组织这支新败之旅,并使他们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恢复勇气和自尊。但巴顿并没有对此感到有多大压力,使他颇感不快的是,艾森豪威尔严厉地要求他与英军通力合作,并接受英国亚历山大将军的第18集团军群的指挥,按他制定的作战方案行事。巴顿想到,这一方面需要自己竭力自我克制,以免由于自己的火爆脾气而影响两军的关系;另一方面还要甘心充当配角,因为按照亚历山大的计划,第2 军只能对蒙哥马利第8 集团军的行动起辅助作用,这使巴顿感到忿忿不平,尽管蒙哥马利在北非己是一位家喻户晓的英雄,但巴顿并不认为他有多么高明。  艾森豪威尔对巴顿的战术意识和胆略给以高度评价,表示要全力支持他的工作,要求巴顿对那些不称职的军官要“毫不留情地撤换”。同时他还十分关心巴顿的安全,告诫巴顿千万不能逞匹夫之勇,他说:“我要你担当的是一位军长,而不是一个死人。”  当天下午4 时30 分,巴顿来到伊斯坦布尔第18 集团军群司令部报到,并马上会见了司令官亚历山大,两人进行了彻夜长谈。亚历山大向巴顿详细介绍了他的任务:大约两个星期后,蒙哥马利的部队向隆美尔的马雷斯防线发动进攻,届时,巴顿部队的任务是支援蒙哥马利穿越加贝斯平原的行动,因此他要尽可能多地牵制轴心国的部队。为了避免重蹈卡塞林山口战役的覆辙,也是由于亚历山大仍对美军的作战能力持怀疑态度,他对巴顿部队的行动做了周密部署:从西多塞尔推进到东多塞尔,夺取通向加贝斯道路上的咽喉加夫萨,占领梅克纳西。一言以蔽之,巴顿的任务仅仅是威胁海岸平原上轴心国部队的侧翼,推进到多塞尔为止。  虽然只能充当配角,但一听到要与德国人交战,巴顿仍然激动不已。每当提到“德国鬼子”,他总是显得咄咄逼人,怒不可遏,甚至声泪俱下地痛骂一通。亚历山大喜欢巴顿的性格,但仍坦率地谈了对美国第2 军的印象,他对美军的“身心软弱、缺乏训练”感到失望,希望巴顿的到来能够彻底转变这一局面。这次会见是令人愉快的。  3 月6 日,巴顿赶到设在库伊夫山的第2 军司令部。此时,梅德宁战役正在东南约100 英里处激烈进行。隆美尔的第10、第15 和第21 装甲师连续四次向蒙哥马利的第8 集团军发动猛攻,但遭到了英军的迎头痛击。日落前,德军损失了52 辆坦克和大量人员装备,无功而返。此次失利使隆美尔认识到:对于轴心国部队来说,留在非洲“等于自寻死路”,但他的上司(包括希特勒在内)却坚决反对撤离非洲。失望之余,隆美尔于3 月9 日把军队交给副手呵尼姆将军指挥,自己返回欧洲治病去了。  听到隆美尔离去的消息,许多人都感到松了一口气。而巴顿却有些心灰意冷,认为这是他个人的一个“重大挫折”。巴顿一直把隆美尔视为自己在北非的最大对手,认为只有战胜他,才能奠定自己在军事史上的地位,从而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理想。他曾对一位朋友说:“我花了多年时间磨练自己,准备对付这个家伙,对他的书我不知读了多少遍,研究了他的每一个战役,自认为对他了如指掌。我的平生愿望就是能够与他捉对厮杀。”隆美尔的病退使他的这一梦想破灭了,也使他对这场战役的兴趣大大减弱。  巴顿是3 月6 日正式接管第之军的,而亚历山大把军事进攻的日期定在3 月17 日,也就是说,他只有11 天的时间整顿军队,进行战斗准备。当务之急是使萎靡不振的军队恢复士气,提高战斗力。任务是十分艰巨的。根据自己长期的治军经验,巴顿认为,一支纪律松懈、军容不整的军队是不会有所作为的。因此,他决心从整顿军纪入手,采取“不民主和非美国的方式”,对这群“乌合之众”进行严厉整顿。  他首先从严格作息时间抓起,并以身作则。到任后的第二天早上7 点钟,巴顿按作息规定准时到食堂就餐,发现只有他的参谋长加菲来了。他当即命令厨师马上开饭,1 小时后停业。并发布命令:“从明天起,全体人员准时吃饭,半小时之内完毕。”由于巴顿抓住了吃早饭这一环节,从而杜绝了军人上班迟到的现象。  接着,巴顿发布了强制性的着装令,规定:凡在战区,每个军人都必须戴钢盔、系领带、打绑腿,后勤人员亦不例外。这项命令还适用于战区的医务人员和兵器修理工。对于违反此命令者规定了罚款数额:军官50 美元,士兵25 美元。巴顿半开玩笑他说:“当你要动一个人腰包的时候,他的反应最快。”  尽管如此,还是有些人不以为然,不断出现违纪现象。听到这一情况后,巴顿亲自带人四处巡视,把不执行命令的人强制集中起来,进行训斥,后语不免十分粗鲁:“各位听着,我决不会容忍任何一个不执行命令的免崽子。现在给你们一个选择的机会,要么罚款25 元,要么送交军事法庭,并记入档案。你们自己看着办吧!”这些倒霉的士兵只好乖乖认罚。  尽管巴顿的这种作法招致许多人的反感和咒骂,但它的的确确震动了第2 军,一扫过去那种松松垮垮的拖沓作风,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改观。对此布莱德雷写道:“卡塞林战役以前舒舒服服的日子结束了,一个艰苦的新阶段已经开始……尽管改革没有使巴顿赢得众望,但却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了不可置疑的印象:第2 军的老板是巴顿。”  巴顿继续以他特有的方式激励他的部队。他乘着吉普车像旋风一样走遍了所有的辖区,老远就按响喇叭,显示自己的到来。他到处大哄大嚷,唾沫横飞地发表鼓动人心的演讲,向部队灌输“仇视德国鬼子的情绪”,其中夹杂着一些不三不四的脏话和下流用语。他跑遍了4 个师的每一个营,督促军官,鞭策士兵,顺便还要检查执行军容风纪的情况。他的检查极为彻底,甚至连厕所也不放过,因为上厕所的人最容易忘戴钢盔。他鼓励官兵们要有攻击精神,像狮子一样残酷无情地打击敌人。号召他们“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冲杀,但不是为之死亡”。虽然官兵们对巴顿这种稀奇古怪的作法一时还难以理解,但他的“高压电休克疗法”确实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使他们与过去判若两人。  巴顿天生具有进攻精神,他最喜欢的一句军事用语是:“最坚固的铁甲和最稳固的防守是不断地进攻。”因此,他对挖堑壕掩体嗤之以鼻,”认为这是“胆小鬼的隐蔽所和坟墓”。为此,他在特 里?艾伦师长的辖区里还干过一件蠢事,被传为笑柄。巴顿在视察艾伦部队时发现,该部队为了防空需要挖了许多狭长的堑壕,因此他对艾伦十分轻蔑,一边大步走着,一边阴阳怪气地大喊:“特里,哪一个掩体是你的?”当特里?艾伦把他的掩体指给他看时,巴顿走过去,掀开门帘就往里撒尿,同时还蛮横地嘲弄艾伦:“你现在去享用它吧。”巴顿的这一兵痞举动使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惊愕。然而,巴顿必须残酷无情。因为,时间不允许他动半点恻隐之心。只有采取非常规的、铁面无私的方式,才能将这群“乌合之众”锤炼成无坚不摧的战争机器。他的目的达到了。他已经把自己的战斗精神输入了这支部队,以自己的尚武精神激励了全体官兵。虽然有人恨他,但是官兵都很尊重他,并开始去仿效他,部队有了铁一样的纪律和秩序,士兵们恢复了自信和勇气。与此同时,他所要求的装备和物资也全部准时送到了,并很快分发到各个部队。巴顿欣喜地看到,在短短的几天内,第2 军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了,将士们装备精良,士气高涨,军纪严明。他们已被陶冶成了真正的军人,进入了他所说的“战斗竞技状态”。  1943 年3 月12 日是巴顿值得纪念的一天,他被晋升为三星中将,他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但巴顿对此并不满足,他还有更为宏伟的人生目标。他在日记中写道:“在孩提时代,我常常自称小乔治?巴顿中将,那时我还不知道有上将。而如今,我想要得到四颗将星,我一定会得到的。”巴顿是个豪放直率的军人,凡事喜欢堂堂正正,最讨厌不光明正大之事。他就任第2 军军长后不久,即对布莱德雷将军在第2 军中暧昧不明的身份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1893 年2 月12 日生于密苏里州的一个教师家庭。  1915 年毕业于西点军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第14 步兵团服役,临时军衔为少校。  1934 年毕业于国防大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任步兵学校校长,后负责指挥一个师的训练工作。布莱德雷虽长期从事军事教学工作,但人们对他的评价是:“与其说是一名教官,不如说是一位军人。”他精通军事业务,为人谦和忠诚,而且头脑冷静,讲求实际,在战场上善于把握全局和重点,是美国军界一员不可多得的儒将。  1943 年2 月24 日,布莱德雷奉命抵达北非,任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的助手,但没有明确职务。当时突尼断前线一片混乱,艾森豪威尔便派他去第2 军了解情况,担任他本人的联络官。实际上,他是艾森豪威尔安插的“耳目”,有责任向前线司令官和盟军司令部提出建设性意见。但当时的第2 军军长弗雷登道尔并不买他的帐,认为他只是一个“向总部的头头打小报告的情报员”。  巴顿继任后,不能容忍这种情况再继续下去。他本人对布莱德雷评价很高,钦佩他的将才和为人。但他认为,在前线司令官身旁安插耳目的作法有悖于军事指挥的重要原则,会导致前线司令官无法正常地履行职责。因此,巴顿决心迅速解决这一问题,他发誓说:“我不能让任何他妈的间谍在我的司令部周围转来转去。”巴顿向艾森豪威尔表示,要么让布莱德雷正式参加他的司令部,受他的指挥,要么把他调往别处,并明确指出,他希望布莱德雷留下来担任他的副军长,而不是一个“窃听器”。艾森豪威尔马上接受了这一建议。  从此,巴顿与布莱德雷――这两位美军最优秀的将领走到了一起,为打击万恶的法西斯强盗而并肩作战。他们两人虽然风格遇异,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经常发生分歧,但从整体来看,他们能互相取长补短,密切配合,是一对十分理想的搭档:布莱德雷是一架思想的机器,他沉着稳重,学识渊博,指挥若定,是一位有儒将之风的将军;巴顿则具有天赋的军人气质,豪放刚健,多才多艺,大刀阔斧,是一员力拔山兮气盖世式的猛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时刻,他们同舟共济,互相鞭策,勇往直前,在世界战争史上传为佳话。  巴顿和布莱德雷之间的这种特殊关系,引起了许多同时代人的兴趣,大部分人都以赞赏的眼光看待这两位杰出军人的合作。英军亚历山大元帅在其自传中写道:  “两人的军人气质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一个对按兵不动很不耐烦,另一个却不愿轻易全力投入积极行动,除非他明确地看到了行动的目的。有一次我访问美军司令部,听到了两个人颇有特色的交谈,令人深思。  “巴顿:‘为什么我们老是坐着无所事事?妈的,我们总得做点事呀!’“布莱德雷:‘耐心等一等,乔治,你认为我们应做什么呢?’  “巴顿:‘随便什么都行,只要不是坐着屁股不动!’  “两位都是优秀的军人。巴顿是一个推进器,随时准备冒险,而布莱德雷正如我所描述的,则更为谨慎。巴顿应该生活在拿破仑战争时代――他会成为拿破仑手下一位杰出的元帅。”进攻的日期日益临近,巴顿的情绪也越来越急躁,不断地发脾气。其原因之一是,他要求获得更多更艰巨任务的希望破灭了。巴顿认为,目前第2军已经恢复了士气,战斗力也大大增强,所以亚历山大元帅应该给他一项更重要的任务。但是,在3 月14 日下达的命令中,亚历山大重申了巴顿部队仍担负原来的任务,并一再提醒巴顿:敌人可能对他的侧面发动反攻,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越过东多塞尔山口:行动要慢一点,切莫走得太远。巴顿对此十分恼火,尽管亚历山大三令五申,但巴顿并不打算完全照他的意思办。他暗下决心:给德意部队以毁灭性打击,取得令人瞩目的胜利,以雪卡塞林山口之耻。幸亏布莱德雷十分慎重,他一再告诫巴顿要顾全大局,处理好美英间的盟友关系。  3 月17 日,即在蒙哥马利发动攻势的前三天,第2 军按预定计划对敌人发动进攻。他们的攻击目标有两个:特里?艾伦率第 1 步兵师进攻加夫萨,如果进展顺利,还可攻占埃尔盖塔,而后为蒙哥马利建立一个燃料库。奥兰多?沃德率第1 装甲师通过卡塞林山口,进攻埃尔盖塔东北的斯塔欣一德塞内德,如条件许可,再向梅克纳西推进。其它部队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增援。战役开始时,亚历山大和艾森豪威尔来到第2 军指挥所督战。巴顿则亲临前线指挥,他随同第 1 步兵师一起向加夫萨推进。第一天的进展十分顺利,第1 步兵师在滂陀大雨中行进了45 英里,占领了加夫萨。  18 日,第1 突击营攻占了盖塔尔,敌军迅速溃退了。这次胜利被美国新闻界大肆渲染,巴顿再次名声大噪。  但沃德的装甲部队的进攻遇到了麻烦,几天的大雨使地面变成了泥沼,坦克和卡车寸步难行,进展十分缓慢。巴顿大怒,用污言秽语把沃德臭骂了一通。此后,沃德的部队强行发起进攻,取得了有限的进展,夺取了斯塔欣一德塞内德。  3 月20 日,经过猛烈的炮火准备之后,蒙哥马利指挥的第30 军在海岸附近发起正面进攻。但由于地形复杂,攻击毫无建树。蒙哥马利当机立断,把左翼的佯攻变成了主攻。他命令新西兰军和第10 军发动强大攻势,空军则用强有力的火力予以支援。蒙哥马利把这一行动称为“超级炸药”。鉴于这次行动需要五六大时间,他向亚历山大建议,让巴顿部队向海边进攻,以切断敌军从加贝 斯到斯法克斯的重要通道。但亚历山大不愿让美军承担更大的风险,他交给巴顿的任务是:占领梅克纳西以东的东多塞尔山口,然后派一支轻型装甲部队摧毁东边10 英里处的机场。巴顿此时正在为不受重用而烦恼,因而欣然接受。21 日,沃德装甲部队攻占了塞内车站,22 日,占领梅克纳西。这时,东多塞尔山口近在咫尺,只要沃德乘胜发动一次攻势,就可以一举夺下山口。但由于他优柔寡断,举棋不定,结果贻误了战机。很炔,德国的第10 装甲师开到了,挡住了美军前进的道路。  与此同时,巴顿命令第 1 步兵师沿加贝斯公路向盖达尔以东快速挺进,进展顺利。但在23 日上午,他们遭到了德军第10 装甲师的袭击,该师在卡塞林山口战役中曾重创美军,大出了风头,这次又想重温旧梦。但美军毫不示弱,欲报这一箭之仇,战斗打得相当激烈。上午战斗结束时,据巴顿本人统计,美军损失155 毫米和105 毫米火炮各6 门,半履带式反坦克炮24 门,M 一10 反坦克炮7 门。而德军的损失更大,光是被摧毁的坦克就有30 辆。下午,德军再度发起强大攻势,但遭到美军的顽强抵抗,他们寸土不让,表现得十分英勇。最后,德军无功而返。这是美军在北非战场取得的又一个胜利,它证明:第2 军已经不是十几天前的那群“乌合之众”了。巴顿为他们的杰出表现感到十分骄傲,他自豪地指出:“硝烟一散,我们看到没有一个美军士兵放弃阵地一步。”  但梅克纳西以东地区的战况颇为不利,第1 装甲师的进展很缓慢。24 日晚,巴顿从第 1 步兵师前线返回后发现,沃德的坦克陷入岩石遍布的荒漠地带,迸退两难。巴顿顿时人冒三丈,大骂沃德是个“胆小鬼”、“猪猡”,命令他必须在明天上午率部进攻。沃德照办了,但遗憾的是人力不足,到了中午便不得不草率收兵。第1 装甲师失去了战斗主动权。  在战场上。不论对人对己,巴顿的要求都相当严格而且十分苛刻。他认为,到目前为止,他所取得的战果并不太理想。但实际上,他已经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实现了亚历山大的战略意图,即蒙哥马利在南线发动正面重点进攻的关键时刻,巴顿将轴心国的精锐部队德国第10 装甲师和一个意大利师吸引到北线来,从而大大减轻了蒙哥马利攻克马雷斯防线的阻力。亚历山大对巴顿的成绩表示满意,他认为,巴顿的当务之急仍是盯住德军第10 装甲师,使其无法增援马雷斯防线。据此,他于26 日给巴顿下达了新的指示:暂停梅克纳西的进攻,以第1、第9 步兵师和第1 装甲师从盖达尔向加贝斯进攻;以第34 师夺取东多塞尔附近的方迪克,为英军第6 装甲师进入海岸平原开辟道路。巴顿认为,亚历山大下达的命令过于详细,束缚了前线指挥官的手脚,有悖于军事指挥原则。但为了维护美英合作关系,他接受了命令。德国第10 装甲师及其辅助部队此时已经山穷水尽了。但他们十分清楚:退让就意味着轴心国北非战线的全面崩溃,所以他们困兽犹斗,对美军的抵抗异常顽强。战斗十分惨烈,双方的损失都很惨重。  30 日,巴顿命令部队暂停进攻,进行休整。而后,巴顿从第1 装甲师中抽出精锐,组成由本森指挥的特遣部队,再次发动猛攻,企图打通加贝斯公路,但再次受挫。此时,美军的进攻也失去了势头。  就在这进退两难的节骨眼上,巴顿又与英国空军少将阿瑟?科宁汉发生了一场争吵。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4 月1 日,德军轰炸机空袭了美军司令部,巴顿的一位年轻副官廷森不幸遇难,使巴顿不胜悲痛和愤怒。他在当天的战况报告中尖锐指出:“整个上午,攻击部队不断遭到空袭,由于我们的部队没有空中掩护,德国空军便肆无忌惮地横冲直撞。”4 月2 日,科宁汉将军进行了反击,他写了一份针锋相对的报告,指责巴顿“谎报军情”,并讥讽他说,希望第2 军不要再做“丢脸的事,把陆上的失败归咎于空中”。他还宣称:“第2 军根本没有资格参加现代战争。”这下可激怒了巴顿,他像一头愤怒的狮子,向阿尔及尔的盟军司令部提出强烈抗议。后来在英国空军上将阿瑟?特德等人的干预下,科宁汉亲自登门道歉,巴顿才勉强接受。事后,为了维护美英合作关系,巴顿致信科宁汉,对他的“宽宏大量”致以谢意。  这中间还发生过一个小插曲,证明了巴顿对空军的抱怨不无道理。4 月3日,英军空军中将特鲁?斯帕茨等人来看望巴顿,以消弥双方的误解。双方正在房间里谈得起劲,突然遭到4 架敌机的空袭,轰炸中房间被严重破坏,大部分天花板坠落,门被挤得死死的,无法打开,幸运的是无人伤亡。事后,斯帕茨十分抱歉,地问巴顿:“你如何处置这件事?”巴顿的回答既粗鲁又不失幽默感:“该死的,我一点也不知道。但如果我找到了这些狗娘养的驾驶员,我要发给他们每人一枚勋章。”  战斗越来越激烈,部队的伤亡不断增多,士气也开始有所下降。巴顿认为,检验一个指挥官领导艺术的时刻到了。于是,他把艾森豪威尔要他注意个人安全的嘱咐置之脑后,亲自到前线指挥作战。他用各种方式鼓舞部队的士气,敦促指挥官们亲临前沿,与士兵们一起战斗。他不断督促本森的突击队向前冲,直至“打到海边”。这支部队目前只有一个坦克营、一个反坦克营和一个装甲步兵连。4 月7 日,巴顿到前线巡视,发现本森突击队被德军的地雷区挡住了去路,于是他不听部下劝阻,毅然驾驶吉普车在前面开路,穿过雷区,突击队得以继续前进。不久,本森突击队便与蒙哥马利的先头部队汇合了。  在整个战斗期间,巴顿对部队的要求比平时要严厉得多,特别是对主力部队和指挥官,他一再强调:如果哪个指挥官不能履行职责,立即撤换,决不姑息。然而,一旦真的碰到这种情况,他往往表现得优柔寡断,心慈手软。在对待人的问题上,巴顿还是相当慎重的,或者说,他缺乏高级指挥官应有的那种铁石心肠。对第:装甲师司令官沃德的处理就是一例。在这次战役中,沃德的表现十分令人失望,多次贻误战机,受到巴顿的批评甚至责骂。但是当有人建议撤换沃德时,巴顿却犹豫了,他认为,无论怎么说,沃德还是一位有才干的指挥官,几次失误不能完全归咎于指挥不力,而是运气不佳,他已经尽力而为了。所以他迟迟不肯撤换沃德,希望沃德通过实际表现改变自己的形象。但第1 装甲师的情况始终未能好转,自3 月17 日以来已经伤亡了1500 人。最后亚历山大不得不出面干预,要求巴顿解除沃德的职务,巴顿考虑再三才同意由哈蒙取代沃德,但他不愿亲自出面,把此事推给了布莱德雷。巴顿在战场上对指挥官们十分严厉,甚至有些近似无情,但对士兵们有时却十分友善,特别是当部队出现重大伤亡之后,他与士兵们的感情更加密切了。他通过各种方式表彰士兵们的英雄业绩,好像是以此作为对伤亡士兵们的一种奖赏。盖达尔战役结束以后,巴顿下了一道总嘉奖令,以充满激情的语言赞扬了士兵们的突出战绩:“……在崎岖不平的山地上经过22 天激战之后,你 们赢得了盖达尔战役的辉煌胜利。你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出色地履行了职责。不仅在死神时刻威胁着的前线,而且在其它一切地方,你们都表现得英勇无畏,坚定不移。……由于你们的努力和上帝的保佑,在美军光荣的历史上,又增添了新的光彩。”  的确,盖达尔战役取得了重大战果,它迫使德军又将其精锐第2 装甲师调离马雷斯防线,从而大大帮助了蒙哥马利对阿卡里特河阵地展开的正面突击。决战的时刻到了。  就在这时,巴顿又与亚历山大发生了一场争执。从4 月10 日起,轴心国部队被迫退守突尼斯北部海岸约100 英里的弧形地带。盟军决定对其实施最后的打击。亚历山大计划把美国第2 军划归英国将军安德森指挥的第1 集团军。这一计划严重刺伤了巴顿的自尊心,他认为,这等于取消了美国军队独立作战的资格,并试图抹掉第2 军在这次战役中的所有荣誉。巴顿在给亚历山大的信中写道:“问题既不在于指挥,也不涉及通讯,而是一个威望问题。在盟军协同作战的最后决定性时刻,美军决不能扮演一个小角色。美国人民都在企盼美军在联合作战中承担更重要的使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对于他们的信心、士气都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巴顿亲赴集团军群司令部,向亚历山大和艾森豪威尔提出强烈抗议。他在日记中抱怨道:“艾克比英国人还英国人,任他们摆布。”由于种种原因,亚历山大后来终于取消了这一打算。但是,巴顿没有机会参加突尼斯战役的最后攻势了。4 月14 日,艾森豪威尔通知他:布莱德雷接替他出任第2 军军长,他则回到摩洛哥继续负责制订进攻西西里的计划。这使得巴顿颇感失望。但他在4 月16 日接到马歇尔的电话后,很快就恢复了情绪,马歇尔告诉巴顿:“你已经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证明了我们对你的信任。”巴顿认为这是对他的最高奖赏,他仿佛看到命运之神又一次向他微笑了。  正是:北非硝烟尚未息,兵锋又指西西里。热血谱出英雄颂,沙场造就万人敌。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更多精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海军上将休伊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