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成群 电影试灵儿打三个数字

【】数字的妙趣
发表于号 17点 阅读 683 评论0 点赞0 (C)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 数字的妙趣
&&&&&&&数字,给人的印象往往是难记、单调,枯燥乏味,因而不少人碰到数字就会头疼,尽管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数字,但还是怕与数字打交道,孰不知数字在我们的语言中还有不少妙趣呢!
&&&&& 举几个趣谈的例子供赏析:
&&&&& 当过北宋两朝丞相的吕蒙正,年少时父母双亡,家境十分贫寒,对贫富不均的现象极为不满,过年的时候,他写了一副用数字组成的春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这副春联贴出来以后,就招来了一大群看热闹的人,大伙儿莫名其妙,猜不出对联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原来这是一副漏字联,有意漏掉一两个字,让读者去猜想。上联&二三四五&,缺一(谐音&衣&);下联&六七八九&,少十(谐音&食&),缺衣少食,横批&南北&,不正是&没有东西&吗?它表达的意思就是&缺衣少食、没有东西&,诉说了自己生活的困苦,表达了对当时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强烈愤慨,道出了世态炎凉。
&&&&&&& 清代乾隆49年,在乾清宫举行了一次&千叟宴&,其中年龄最大的已有141岁了,乾隆就以141岁出了一个上联:&花甲重逢,又加三七岁月&,花甲60岁,重逢,两个花甲120岁,三七是21岁,加起来正好是141岁,叫人对下联。纪晓岚经过一番思索:&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古稀70岁,双庆140岁,一度春秋就是一年,也是141岁,合乎要求,又很工整。
&&&&&& 清代名士郑板桥在没有出仕时,下雪天路过一座亭子,亭中几个秀才正在饮酒赋诗,洋洋自得地向郑板桥展示他们的诗作,郑板桥看后不置可否,于是秀才们要郑板桥也作诗一首,郑板桥笑了笑,凝视着纷纷扬扬的雪花,随口吟道:&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秀才们哄然大笑,笑他不会作诗,待秀才们笑声停歇,郑板桥接着吟道:&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一听末句,秀才们也不由地连连称妙,待要打听郑板桥的姓名时,郑板桥已飘然而去。
&&&&&&&&数字在词汇这个海洋里,除了构成数词外,还能构成名词、形容词等,&三八&、&六一&是妇女节、儿童节的代称,&三七&止血的中药,&六六六&杀虫剂,这些数字成了专用名词;&二百五&指代有些傻气,做事莽撞的人;&你千万当心!&中&千万&表示恳切叮嘱,加强了语气;&一五一十说清楚&中&一五一十&强调了叙述要原原本本,不要遗漏,这些数字构成的词,生动形象,大大丰富了我们的语言宝库。
&&&& 数字的构词能力,在语言家族中可以说是名列前茅的了,用数字和其他的词构成的新的词语很多:如&四化&、&三好&、&十二生肖&,这些新词把许多意思概括在一个词语里,语言简洁、精炼了。人们熟悉并常使用的惯用语也喜欢和数字打交道:&二流子&指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三只手&是扒手、小偷的代称;&四不像&为一种动物的名称,还常喻不伦不类的东西或事情;&小九九&代打个人小算盘;&千里马&喻杰出人才&&。歇后语中也有不少,&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指心意乱,无主见或心神不定;&三个指头捡螺丝&&十拿九稳&是说办事很有把握;&三加二减五&&等于零&意为白费力,徒劳无功:九格加一格&&十(失)格,为丢了人格或违反了标准,这些词语里用了数字,语言就活起来了,有生气了。口头俗语里也有,如&不管三七二十一&,意思是我行我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样的例子很多。
&&&&& 成语中也常常出现数字,有的是一个数字单独使用,如&一针见血&,&一穷二白&,以一开头的成语就有190条左右;有的是同一数字重叠或交错使用,如&千千万万&、&百发百中&;有的是两个数字连着或交错使用,如&三五成群&、&九死一生&;也有不规则的,如&行百里者半九十&,整句半数以上是数字。上述这些成语中的数字,除了表示数量外,有的已引申为另外的意思了,或表示程度,或表示范围,但有了这些数字,词语简明生动,&行百里者半九十&中用了百、半、九十,三个数字,才能说明做事愈接近成功,就愈要抓紧,愈要重视困难,才能取得胜利,言简意赅,没有这些数字能简单明了地表达出这么深刻的道理吗?
&&&&& 古人的诗文中也常用到数字,唐诗中就有不少佳句:王之涣的&一片孤城万仞山&中&一&、&万&表现出了大漠雄伟壮阔而又荒凉寂寞的景象;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用&三千&、&九&,写庐山的高,描绘了瀑布的壮美;他的《宣城见杜鹃花》中&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用了六个数字,深情地诉说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用两组对仗的数字表达贬谪异乡,沉郁苍凉、愤懑愁苦的感情,这些用数字的诗句具体形象,充满诗情画意,含意无穷。宋代有这样一首五绝,&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全诗融进了十个数字,但读起来没有拗口的感觉,清新、活泼,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景色宜人的图画。
&&&&&& 南阳武侯祠有这样一副对联:&收两川,摆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设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思三顾;取西蜀,征南蛮,东和西拒,中原帐按金木土爻之卦,水面偏能用火攻&,上联巧用了&一两(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个数字,下联巧妙地对&东西南北中金木水火土&十个字,构思巧妙,精辟地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业绩和主要经历。类似的还有这样一桩传闻:一考生进京赶考误期,苦苦要求补考,后来考官命他用&一&至&十&作一诗,考生沉思片刻后,即以《行路难》为题表白误考的原因:&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考官看罢,又命书生以&十&至&一&另作一诗。考生又想了一下,以《读书苦》为题诉说苦衷:&十年寒窗,进了八九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四书五经,考了三番两次,今天一定要中。&考官看罢,点头称好,也就遂其心愿,让他&中&了,当然这只是传闻而已,但可见我们的前人是多么善于运用数字来使诗文增色,让人读起来妙趣横生啊!
&&&&& 不少名家都喜欢把数字用到诗文中,毛主席的诗词博大精深,雄奇奔放,也常用到数字,&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就用了四个数字,但读起来琅琅上口。据统计他公开发表的诗词里,就用了114个数字,而且都用得非常准确贴切,别具匠心。就是歌词中也用数字,电影《红高粱》的插曲:&一四七,三六九,九九归一跟我走&。谜语里也巧用数字,&九十九,打一汉字&,谜底也是数字&百&,看,数字的功用有多广!
&&&&&& 总之,数字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单调、呆板,它的用处大得很,各种语言的表达形式都可以用数字,也都要用数字,关键在于如何用得好,用得活,用得巧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暂时没有评论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未定义0条内容
你没有登录
收藏夹名称
(C)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号
021- 接通拨80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五成群 电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