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厂家那些厂家能跟我公司生产

共享新姿势:共享充电宝?这年头还有什么不能共享的?|界面新闻 · JMedia清明假期过后,VC圈迎来新风口&&&共享充电宝&,其无疑成为了创新行业新的&雄安新区&。
所谓的&共享经济&就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弱化物品的拥有权。如今,滴滴打车和共享单车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共享模式也被大众所接受,租赁模式将会变成常态。
随着各种电子设备的普及,手机功能越来越多样化,电池损耗因此加大,&手机没电&成了困扰很多人出行的几大顽疾之一,而充电宝已成为广大市民外出的必需品。对于平时出差较多或者经常出去旅游、手机使用频繁的人来说,共享充电宝的出现为人们日常出行&减负&,即便忘了携带也不需担心因为手机没电而耽误行程和工作,
&共享经济&升级,腾讯看好共享充电宝
不久前,来电科技凭借充电宝租赁业务获2000万美元融资,一举将之前不温不火的充电宝租赁市场推向风口。
(共享充电宝投融资情况)
腾讯投资合伙人夏荛在投资小电时表示:&共享充电宝作为微信支付的场景的一个核心考量。小电管理团队对互联网的理解、执行力和愿景规划是我们在如此早期投资的催化剂。&
在今年3月末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来电科技作为首家也是唯一一家进驻博鳌亚洲论坛的移动充电服务提供商,在会议现场共摆放了7台自助租借充电宝设备,期间,会场的7台设备共借出充电宝2500余次,服务了近一半的参会人员与嘉宾。
事实上,&共享充电宝&在2015年就已经逐渐出现在大众视线。目前市场上公开披露获融资额度最高的3家公司分别为来电科技、街电科技、小电科技,其融资速度、抢占市场的势头似乎比共享单车来得更迅猛,&百电大战&一触即发。
不知道一场&充电大战&能否上演,跟共享单车一样,身边出现各式各样的充电宝终端,再过几天,免费使用指定充电宝还能领到现金红包。
然而,共享的模式千千万,问题却可能都一样。
接下来小编一一盘点一下人们都关心的几大问题:
&共享单车&押金众说纷纭,有关充电宝的押金问题也成为不容忽视的一大问题:已经开通芝麻信用且芝麻信用评分在600分及以上的用户可免押金享受信用借还服务的权利。信用分不足600亦可支付100元押金,充电宝成功归还后,押金可随时提现并退回账户。
缴费方式都是扫码付费,一般为前0.5-1小时免费,此后每小时收费1元。
而归还方式也与单车类似:用户可以在App界面(或公众号平台)上根据充电宝的GPS定位,就近归还。
来电科技除提供充电宝之外,也提供数据线出售服务;街电科技的智能共享充电宝是自带数据线的,数据线类型苹果、安卓可以用户自选,无需另外购线。
此前,各大媒体也曾报道过充电宝发生故障,比如自然或者爆炸等,厂家提供的充电宝是否能够保证质量?还有数据读取安全问题,共用充电宝很容易交叉传播&病毒&,就像火车站和机场的充电桩一样,方便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互联网的便利,更多的人选择移动支付,手机几乎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银行卡&,手机银行、支付宝、微信钱包里的虚拟资产的安全问题更不容忽视。
快充、无线充电技术正虎视眈眈
无线充电技术成2017年CITE(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的一大亮点,当下的电话和移动上网都已经实现无线化,苹果、索尼、华为等各大手机厂商纷纷着手为自家旗舰机型配置无线充电功能,一旦充电技术被革新,充电宝也许会被时代所淘汰。
所以留给充电宝的时间并不多,无线充电技术或许会引发新一轮技术革命,使得共享充电宝的命运也略显尴尬了。
共享充电宝能存活多久,我们也不得而知,毕竟新技术的到来尚且遥远,但以目前的情况看来,风口当前,战争才刚刚开始。
【来源:私募通 作者:吴佳琦】
本文由清科私募通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专业报道,请
0界面JMedia联盟成员致力于为众多的有限合伙人、VC/PE投资机构、战略投资者、以及政府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投资银行、研究机构等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相关文章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没风口制造风口也要上, 共享充电宝真的可行吗?_网易科技
没风口制造风口也要上, 共享充电宝真的可行吗?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没风口制造风口也要上, 共享充电宝真的可行吗?)
蓝鲸TMT懂懂笔记都在猜共享单车之后该共享啥?结果,一夜之间“共享充电宝”就忽然间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之中。在共享经济火热的当下,错过了民宿、网约车、共享单车这一连串的风口后,资本市场又发现了新大陆,既然没有风口那就创造一个风口,于是乎共享充电宝就横空出世了。共享这个词,目前依然让创业者和资本“脸红心跳”。据悉,2016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参与总人数达6亿人,比上年增加1亿人左右。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预测,未来几年,共享经济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长,到2020年共享经济的交易规模占GDP比重将达到10%以上。尽管共享经济如此飞速的发展,有泡沫的迹象,但资本市场仍重金押注。从最早的网约车大战,到现在仍然火热的共享单车血拼,再到如今横空出世的共享充电宝热潮,不管是已经是估值高达350亿美元的独角兽滴滴,还是正在火并的众多单车平台,共享经济的创业企业都还未能实现盈利,仍依靠资本不断输血。但是投资者对共享经济却没有失望,他们坚信一定会有更多“超级独角兽”会在这一领域成功,并且壮大……“百充大战”就在眼前“麻烦您,借您的充电宝用一下可以吗?”这一个机会产生的背景,被认为就在智能手机大潮中。每个人使用手机都会遭遇没电的情况,而充电宝也变成了几乎人手一个的装备,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4.8亿,预计2021年,全球手机用户将达到55亿。据保守估计目前国内的存量充电宝已达20多亿个,全球充电宝已经达到千亿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平均25.9%。但是这20亿个充电宝似乎仍不能满足现阶段国内智能手机移动充电的需求,星罗棋布的便民手机充电桩也无法解决痛点,可以说移动充电方面仍存在巨大的缺口。有需求和痛点,自然就会有人顶上。4月10日,智能共享充电宝公司“小电”宣布,公司已完成近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投资方中腾讯赫然在列。此次的A轮融资距“小电”在3月底获得千万级天使轮融资仅仅过去了十天。除此之外“小电”的竞争对手来电科技也于几天前完成高达2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公司创始人更是豪言要在“三个月花光一个亿”。除了这两家企业以外,还有“街电”、“HI电”、“魔宝电源”等一众共享充电宝企业也都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相继获得了少则数百万,多则上亿元的投资。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30天内,共享供电宝的企业融资金额已经接近3亿元,有超过20家投资机构入局。如此的融资速度,足可见资本市场对共享经济的热情。共享单车的战火还没停歇,另一场“百充大战”似乎就在眼前。盈利很容易?企业的创立终归是为了盈利,那么资本市场如此看好的共享充电宝能否先一步实现“革命成功”?据了解,目前共享充电宝的收费方式,一般为押金一百元,缴费方式都是扫码付费,大多数平台均为前半小时到一小时免费,超出每小时一元。归还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者相关微信公众号上提供的共享供电宝机柜,就近归还。来电科技创始人袁炳松此前在采访时曾表示,目前每天充电宝的流转率在0.7~0.8次。而共享单车平均的流转率在3~4次。同时袁炳松还表示:“在3~4次的流传率下,一辆单车一天也就收入1.5到2元,而我们一天平均0.7~0.8次,一个充电宝每天收入4元多”。通常一个机柜可以放置20个充电宝,机柜成本约为2500元。如果按照每个充电宝加上其他的运营成本、维修成本按100元算的话,一组机柜整体成本大约4500左右,不出半年也就收回成本了,加上大部分企业还会收取100元的押金,就算丢失损坏,有这些押金也不会出现亏损。另外,据传已经有部分平台实现了收支平衡。如此看来,共享充电宝谈盈利似乎比共享单车要靠谱的多!但果真如此吗?目前,共享充电宝这个领域的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完成融资,部分大块头还没有正式登场,现在市场中完成超过千万融资的所谓“大户”也只有几家,激烈的“百充大战”还没正式上演。与流动的单车不同,共享充电宝必须要有一定固定的取拿地点,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先天限制,谁能率先抢占市区高级商圈、旅游景点、火车站、机场等人流相对密集的地方,就会直接影响到其产品的使用频次。但是,共享充电宝的“烧钱抢地”才刚刚开始,当下的竞争压力并不算大,不过当更多资本进一步进入,玩家们都有了一定的实力,开始大批量投放“充电”产品,可能最后还是会演变成随处共享充电宝,满街都是“寄存柜”!到时候为了抢夺用户是不是也会出现类似现在共享单车免费骑、甚至免押金等一系列举措了?到充电宝又开始补贴大战的时候,盈利还会那样简单吗?共享充电宝或是伪刚需作为智能手机时代的衍生品,在智能手机刚刚兴起时,普遍存在电池容量小、功耗优化差导致手机续航低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加之充电速度慢,所以充电宝所提供的移动充电就成了用户第一选择。但如今随着智能手机的日益成熟,大容量、续航优化,配合快充的普及充电宝似乎并不是用户必不可少的需求。并且伴随着石墨烯电池和无线充电的成熟,未来充电宝的市场势必会被进一步挤压,甚至被直接取代。
而且,安全方面也是一个隐患,充电宝自燃、爆炸的事件不在少数,尽管厂家都会宣称自己的产品获得了多少专利,可以确保安全,不过在长时间的高强度的使用情况下还能很好的保证安全吗?另外,充电宝是需要连接到手机的,在当下移动支付如此火热的年代,手机几乎已经成为了我们的钱包,如果共享充电宝出现目前共享单车灰产横行的现象,被心存不轨的人留下“后门”,普通用户连接手机之后财产和隐私也会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尽管我们这些前排的吃瓜群众对于共享充电宝的前景存在一定质疑,不过资本市场要的就是押宝。未来共享充电宝是否安全,又是否会逐步被石墨烯电池和无线充电取代?多数投资者自己也没有长久的打算。相信现在入局的资本中,趁热打铁、快进快出的不在少数。至于那些注入资本的产业巨头,有些会来自互联网,例如腾讯;有些会来自硬件设备制造(富士康?),但目前还没有形成趋势。不管它们是否已经做好长远的打算,反正总会陆续入局,接下来或许就是不断地烧钱,至于成不成,先燃起来再说。
本文来源:蓝鲸TMT
责任编辑:白鑫_NT4464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共享充电宝”这么火,充电宝生产商们怎么看? - 动点科技
TechNode TV
我们拿魅族 Pro 7 离经叛道的“面屏”做了个不正经评测
如果你的产品足够锐意创新,欢迎
这家成立于2014年3月的公司,构建了一套NR人岗匹配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1000个维度的建模精准匹配候选人,让适合东家的人选和适合求职者的岗位从茫茫的数据海中脱颖而出,告别全选群发和批量操作造成的信息泛滥和信息忽略。
开启微信,扫一扫
输入您的邮箱地址:
开启微信,扫一扫共享充电宝的野蛮生长:究竟为谁做了嫁衣? : 经理人分享
共享充电宝的野蛮生长:究竟为谁做了嫁衣?
2017年的时间过了还不到一半,外界就弥漫成了“共享”的天下,很多创业者想凭借共享的外壳寻求资本的亲睐,而在既共享单车之后,共享充电宝又一次脱离了冰冷的口袋,鱼跃龙门之后成为很多投资者的座上宾。从3月底到4月初,短短10天时间里,就有5家企业相继宣布获得融资,总金额近10亿元。IDG资本、腾讯、欣旺达、海翼股份与著名投资人王刚等纷纷入局,大有去年共享单车疯狂融资的势头,也被外界认为可能是继共享单车之后的下一个风口。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该行业已有10多家创业公司入局,规模较大的包括“来电科技”、“街电科技”和“小电”等,这几家的A轮融资都已接近或冲破亿元,其他“玩家”还有电小鸟、云充吧、Hi电等公司。而据龙飞了解到,目前,共享充电宝有两种共享形式,一是机柜式租赁机器,租赁机固定,用户可以带走实体充电宝。例如“来电”就是采用这种形式,共享充电宝随身充电、异地归还;二是实体充电宝,主要是桌面固定充电宝。例如“Hi电”推出的产品就是桌面型充电宝,容量为20000mAh,定价1元/小时,无需押金,也不需购买充电线;“小电”也采用这种形式,其终端是一台容量为16000mAh的移动电源,通过从端口引出带有三个端头的充电线为手机等设备充电。这类充电宝不可移动,主要投放于餐厅、KTV、咖啡厅等地方,目前已经在杭州、上海、南京等城市出现。或许,谁也没有料到,被小米、三星打得奄奄一息的充电宝厂商,能够换个共享经济的马甲焕发生命力,姑且不论产值,投资者倒是很疯狂,可以说这是继“卖不掉”的单车之后,“卖不掉”的充电宝也将要变成香饽饽。很直接的说,共享单车的火爆烧着了共享充电宝的欲望,因为从两者的共享模式上看,可以说都是复制粘贴的,基于押金的现金流操作,比如在头半小时或一小时内基本是免费充,之后才开始按时收租金,比如每小时1元或每天2元收取费用等。但从长期的刚性市场来看,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的迫切性又不在一个维度,因为短途出行在通勤市场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刚需,而且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内不会遭遇到技术层面的颠覆力,单车相对笨重,不能放在包里随身携带,而且并非人人都有单车,因此单车租赁面向的是一个相对还算刚需与高频的市场。而对于充电宝而言,因为其体积小随身携带方便,所以大大的压缩了用户对其的需求,而且对于用户来说,在紧急的情况下手机没电是偶发性现象不是高频现象,当前共享充电宝市场事实上打的其实是这种偶发性需求而不是高频需求。虽说从目前的市场前景来看,共享充电宝的生命力不会长久,但共享充电宝的产生也不是一无是处,可以说从人们的偶然需求到资本的疯狂追逐,共享充电宝至少给我们存在的刚性需求做了嫁衣!智能续航凸显科技实力智能手机可以说是当代人群不可缺少的沟通工具,而移动智能时代的来临,更是让智能手机贯穿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当人们高频次的使用手机的时候,手机的续航能力也成了很多手机厂商凸显自我品牌价值的标配,随着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手机的续航能力会越来越强,只不过想要达到这种使用和续航平衡依然需要一个过程,而共享充电宝只不过是在其中充当着一个桥梁,给手机厂商的科技突破提供了喘息的机会。在当前智能手机创新乏力的前提下,各大厂商都在提升电池的容量,诸如石墨烯电池等产品事实上已经面世,加之随着当前智能手机的技术进步,在近一两年内电池技术不断突破也是时间问题。比如我们看到,无线充电技术成2017年CITE(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上,苹果、索尼、华为等各大手机厂商纷纷着手为自家旗舰机型配置无线充电功能,一旦充电技术被革新,充电宝消失的那一天也不是太远了。安全使命彰显品牌价值无论是共享单车还是共享充电宝可以说最大的受益者是产品的生产者,但共享充电宝相对于共享单车在民众的安全问题上裂变出许多安全隐患。央视“3·15晚会”上曾经曝光过在公共充电设备上充电的手机容易被黑客攻击盗取信息,不少用户也因此产生了提防心理。所以,共享充电宝的安全性是否过关很难把握,现在通过数据线接入手机盗取信息的事太多了,很难说没人钻这个空子。不光如此,充电宝的爆炸问题同样另人们担忧,因为充电宝作为便携式移动设备,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很可能将它随意搁置,如果在搁置过程中遭遇挤压、针刺和重物冲击等外部冲击时,可能导致内部短路,从而发生起火和爆炸的危险。日上午,深圳地铁4号龙华线一乘客携带的充电宝发生爆炸,继而引发踩踏事故;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一位乘客行李箱内的充电宝发生爆炸;日,北京地铁10号线一名乘客包内的充电宝发生自燃……此外,根据过往案例,广州地铁公司日前已经提出“乘客在地铁请勿使用移动电源”的建议;就在不久前,民航部门出台新规定,每位乘客最多只能随身携带两块充电宝,不得托运。随着我们科技的进步,我相信为了满足民众的轻便出行,不管是共享充电宝还是自己自身附带的充电宝,都会越来越轻便,体积也会越来越小,但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任何明确的充电宝生产规范和检测标准,众多小品牌厂商采用劣质电路板、锂电子电芯、不阻燃的外壳等材料,生产山寨产品,甚至是三无产品,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虽说充电宝在未来还能存活多长时间,现在我们还无法预测,但就目前的发展态势而言,充电宝依然是助力智能设备续航的有力依托,而共享充电宝的落地可以说加强了民众对于品牌充电宝的监督,毕竟人群基数的加大会加加大对充电宝的使用频率,届时那些没有质量保证的充电宝必然会在共享充电宝的市场上暴露原型,而真正经历层层质量把关、严格技术执行的充电宝则会彰显出应有的品牌价值,到那时无论是共享充电宝的产品还是民众私有的产品都会像有质量保障的品牌靠拢。偶然事件诱捕线下流量虽然共享充电宝的模式可以说是直接套用了共享单车,但深化了二者的发展体制却还是有差别的,共享单车可以说是随骑随停,想用的时候扫个二维码,不想用的时候锁子一锁,结束骑行,然后将自行车随意停放就可以了,但共享充电宝就不同了,当你手机快没电的时候,你需要通过平台来锁定就近的充电宝投放地点,来为其的手机做好提前没电的续航场所。也就说共享充电宝一开始就比共享单车高大上了一个级别,至少自己需要一个用户量足够大的市场来承载起自己的共享服务,这也使得高铁、机场、地铁、大型酒吧、商场和景点等“场景应用”正在成为各家的必争之地。但对于 “风口”而言,并不清晰的盈利模式导致一些行业公司以给商户“补贴”的方式来抢占市场,在当前备受资本热捧的情况之下,恐怕各家都要做好打一场恶战的准备。不过,值得肯定的是无论这个共享设备投放何种场景,其被共享充电宝覆盖的消费场景或多或少的都会带来线下流量:“来电”透露其目标是两年内铺设10万台大机柜、50万~80万台小机柜。“小电”在近期融资后曾宣布今年将在全国铺设360万台共享充电宝,而“Hi电”则计划今年在全国铺设1000万台共享充电宝。各种充电宝的场景会出现多个竞争者,导致订单不断分流、价格持续下降,到最后行业开始打免费牌来培育用户习惯或成必然。这种恶性竞争的结果,只能导致商户有了更大的话语权与议价权,商户方可能会藉此要求更高的入场费甚至分成费,不仅如此,在企业打价格战的时候,用户是首要的受益人,而可以承载这种受益分发的场景就是商户了,而商户一旦打通了线下流量的入口,可以说就获得了开启销量的金钥匙,只不过如何把握用户的动态走向,就要看各大商家的自身本领了。从本质上说,充电宝是一种满足人们安全需求的产品,一块满电的充电宝放在包里可能一两个月都用不到。但用到的那一天,就是它一直存在的原因。公共场所提供的充电服务,不管以什么形态出现,都更像是一种锦上添花的应急措施,所以,对于共享充电宝而言,或许获取流量很容易,但如何留住用户、激活流量价值才是共享充电宝真正考虑的问题。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龙飞
文章相关知识点
评论&&|&& 条评论
畅阅·猜你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共享充电宝厂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