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位相关法图像配准和特征点哪个实现图像配准效果好

图像配准理论及算法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图像配准理论及算法研究
【摘要】:
图像配准是图像处理应用方面的一个基础问题,用于将不同传感器、不同视角、不同时间或不同拍摄条件下获取的同一场景的两幅或者多幅图像进行对准、叠加(主要是几何意义上的),在很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计算机视觉、医学诊断与辅助治疗、遥感影像、三维建模、图像拼接等。
基于变换域的配准方法是常用的方法之一,本文结合四元数的理论知识,通过对傅里叶变换域中技术成熟的相位相关法进行研究,将相位相关法的配准思想应用到彩色图像配准领域中,提出一种基于四元数傅里叶变换的亚像元相位相关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同传统的傅里叶变换相比,四元数傅里叶变换有很多的相似性。
基于特征的配准方法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优点在于提取了图像的代表性特征信息,从而减少运算量,提高了算法速度。文中对现在流行的SIFT算法进行深入研究,对SIFT算法的缺陷进行改进和提升,将两种新的特征描述方法-CSIFT和SURF方法应用于图像配准领域中。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在保持配准精度的同时,能稳定并快速的实现整个配准过程,更易于满足实时性的要求。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9【分类号】:TP391.41【目录】:
Abstract4-7
第一章 绪论7-14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7-8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8-12
1.2.1 基于灰度信息的方法8-10
1.2.2 基于变换域的方法10-11
1.2.3 基于特征的方法11-12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12-14
第二章 图像配准理论14-22
2.1 图像配准的数学描述14
2.2 空间变换模型14-16
2.3 配准相似度度量16-18
2.3.1 距离测度17-18
2.3.2 角度度量法18
2.3.3 相关度量法18
2.4 重采样理论18-21
2.5 配准算法的评价标准21-22
第三章 基于变换域的图像配准方法研究22-31
3.1 标准相位相关22-23
3.2 相位相关的改进23-25
3.2.1 改进方法一23-24
3.2.2 改进方法二24-25
3.3 相位相关的扩展25-28
3.3.1 四元数(quaternion)25-26
3.3.2 四元数的傅立叶变换26-27
3.3.3 实验结果及结论分析27-28
3.4 彩色图像的亚像元平移28-30
3.4.1 实验结果29-30
3.5 小结30-31
第四章 基于CSIFT 的彩色图像配准方法研究31-44
4.1 CSIFT 算法框图31-32
4.2 特征的检测及匹配32-36
4.2.1 特征检测32-36
4.2.2 特征匹配36
4.3 估算变换参数及重采样36-37
4.4 实验结果及分析37-43
4.4.1 两种算法的计算结果比较37-39
4.4.2 变换参数未知的图像39-40
4.4.3 运行时间比较40
4.4.4 特征点检测40-43
4.5 小结43-44
第五章 基于SURF 图像配准方法研究44-53
5.1 SURF 的特征检测及描述过程44-48
5.1.1 特征检测45-47
5.1.2 主方向确定47
5.1.3 描述子形成47-48
5.2 特征匹配及参数求解48
5.3 实验结果及分析48-52
5.4 小结52-53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53-55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53
6.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53-55
参考文献56-60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60-6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梁吉胜;吴亚娟;李波;原子波;;[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王学敏;王国宏;陈垒;;[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王学敏;王国宏;陈垒;;[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2年06期
李新;葛小燕;;[J];制造业自动化;2013年03期
戴涛;朱长仁;胡树平;;[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年03期
谢毓湘;栾悉道;魏迎梅;张芯;吴玲达;邓莉琼;;[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2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谢雨来;[D];天津大学;2010年
王静;[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李立琴;[D];重庆大学;2011年
李伟超;[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刘昌洪;[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王传莹;[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唐琳;[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李亚男;[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李彦虎;[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潘子昂;[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熊兴华,钱曾波,王任享;[J];测绘学报;2001年01期
牛力丕;毛士艺;陈炜;;[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年01期
郝明非;张建秋;胡波;;[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强赞霞,彭嘉雄,王洪群;[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4年04期
刘小军;杨杰;孙坚伟;刘志;;[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8年01期
刘君;朱善安;;[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6年06期
郭海涛,刘智,张保明;[J];测绘学院学报;2001年S1期
王新年,梁德群;[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年24期
甘亚莉;涂丹;李国辉;;[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年06期
刘斌,彭嘉雄;[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3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阳方林;[D];中北大学;2005年
王蕾;[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韩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葛西旺;;[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程刚;郑小华;阳锋;徐祖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王立中;麻硕士;薛河儒;侯振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何海燕;施培蓓;;[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吴慧兰;刘国栋;刘炳国;胡涛;浦昭邦;;[J];半导体光电;2008年05期
陈超;秦其明;江涛;蒋洪波;张宁;;[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2010年01期
陈京;袁保宗;刘渭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周峰;刘辉;李超峰;;[J];办公自动化;2009年22期
龙祖利;宋京燕;;[J];兵工自动化;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善磊;张亮;;[A];江苏省测绘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隋树林;孙立宏;姚文龙;袁健;;[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汪力;叶桦;夏良正;;[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季铮;张剑清;詹总谦;;[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李鑫;李力争;;[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周凯;范瑞霞;李位星;;[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玉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梁洪;[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任桢;[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孔凡芝;[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王作为;[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肖洁;[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朱清波;[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莫堃;[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田文;[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涂虬;[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抗;[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陈忠翔;[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雒燕飞;[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唐红梅;[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倪希亮;[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贾伟洁;[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郑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徐元;[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任天宇;[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王立娜;[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焦继超;赵保军;周刚;;[J];兵工学报;2010年12期
付秀丽;宁刚;廖小丽;;[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许弟春;;[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胡劲草;;[J];传动技术;2006年04期
田娟;郑郁正;;[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8年01期
熊兴华,钱曾波,王任享;[J];测绘学报;2001年01期
张迁,刘政凯,庞彦伟,李威;[J];测绘学报;2003年03期
桂志国,薄瑞峰,韩焱;[J];测试技术学报;2000年01期
张建树;焦淑红;;[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8年05期
陈信华;;[J];地矿测绘;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旭;;[A];仿真计算机与软件、仿真方法与建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东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2年
郭晓新;[D];吉林大学;2005年
方贤勇;[D];浙江大学;2005年
袁小华;[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程燕;[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邵文泽;[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汪金刚;[D];重庆大学;2008年
李玉峰;[D];天津大学;2009年
曾霖;[D];武汉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岩琪;[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郭东;[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王静;[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黄紫藤;[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胡俊;[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汪道寅;[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王鑫;[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戚世贵;[D];吉林大学;2006年
朱天飞;[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王彦敏;[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学敏;王国宏;陈垒;;[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蒋少华;[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唐乐;[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杨烨;[D];云南大学;2012年
陈健斌;[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潘子昂;[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刘静静;[D];东北大学;2011年
孙宇千;[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岩松,阮秋琦;[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郭革新,熊兴华;[J];测绘通报;1999年09期
曹闻,李弼程,邓子建;[J];测绘通报;2004年02期
郑肇葆,郑宏,潘励;[J];测绘学报;2000年01期
熊兴华,钱曾波,王任享;[J];测绘学报;2001年01期
孙博玲;[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米长伟,刘晓利,徐明友;[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4年01期
解凯,郭恒业,张田文;[J];电子学报;2004年04期
谢敏,黄贤武,仲兴荣,王加俊;[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4年02期
倪国强,刘琼;[J];光电工程;2004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娅冰;王永仲;何永强;孙立辉;金阿立;;[J];航天电子对抗;2007年04期
杨阳;郭银景;;[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6年S6期
吕金建;文贡坚;王继阳;李德仁;;[J];数据采集与处理;2009年01期
温法慧;赵卫东;李吉超;王志成;;[J];计算机应用;2007年08期
李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年35期
李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年09期
郝志成;朱明;;[J];光学学报;2010年03期
侯晴宇;武春风;赵明;逯力红;张伟;;[J];光子学报;2011年03期
余翔宇;孙洪;;[J];电波科学学报;2006年03期
陈学峰;郭新宇;周淑秋;陆声链;;[J];农机化研究;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炳像;刘俊;;[A];浙江省信号处理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唐勇;张桂林;李利荣;;[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04年
卢志忠;刘丹丹;邹勇;赵新华;;[A];第十二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张兴华;吴冬梅;蔺丽华;;[A];第八届全国信号与信息处理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冯桂兰;田维坚;张薇;鲍赟;张宏建;;[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李红波;倪国强;;[A];第三届全国嵌入式技术和信息处理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闫利;郭勤;;[A];2007年光电探测与制导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宋昀岑;叶玉堂;罗颖;陈镇龙;;[A];第十四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刘小川;;[A];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第24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彭静;徐晓艳;任蕾;;[A];第七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1)论文集【oral】[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卫星;[N];中国气象报;2004年
;[N];计算机世界;2001年
冉瑞奎 杨斗立 洪宇;[N];中国气象报;2006年
本报记者 陈磊;[N];科技日报;2005年
李丹;[N];中国气象报;2004年
游雪晴;[N];科技日报;2003年
张桥平;[N];中国测绘报;2004年
本报记者 陈磊;[N];科技日报;2005年
本报记者 任荃;[N];文汇报;2005年
朱振宇;[N];中国交通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智礼;[D];复旦大学;2010年
周武;[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刘朝霞;[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王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时永刚;[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4年
王彪;[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赵振兵;[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杨翠;[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朱宪伟;[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徐玉华;[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锐娟;[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王蕾;[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冯卫平;[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张卫华;[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曾琦;[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李洪;[D];暨南大学;2005年
王鑫;[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王海峰;[D];西北大学;2011年
刘钰菲;[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刘琼;[D];江南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1055人阅读
参考论文中的文字:图像配准是图像处理的基本任务之一,用于将不同时间、不同传感器、不同视角及不同拍摄条件下获取的关于同一目标或场景的两幅或多幅图像进行主要是几何意义上的匹配套和的过程。在对图像配准的研究过程中,大量技术被应用于针对不同数据和问题的图像配准工作,产生了多种不同形式的图像配准技术。
图像配准的基本问题是找出一种图像转换方法,用以纠正图像的形变。造成图像形变的原因多种多样,例如对于遥感图像而言,传感器噪声、由传感器视点变化或平台不稳定造成的透视变化、被拍摄物体的移动、变形或生长等变化、闪电和大气变化,以及阴影和云层遮盖都使图像产生不同形式的形变。正是图像形变原因和形式的不同决定了多种多样的图像配准技术。
迄今已报道了多种图像配准方法,主要有互相关法、傅立叶变换法、点映射法口脚外和弹性模型法。其中傅立叶变换法基于傅立叶变换的相位匹配是利用傅立叶变换的性质而出现的一种图像配准方法。图像经过傅立叶变换,由空域变换到频率缘则两组数据在空何上的相关运算可以变为频谱的复数乘法运算,同时图像在变换域中还能获得在空域中很难获得的特征。
一,基于相位相关的图像配准方法
在时域中信号的平移运动可以通过在频域中相位的变化表现出来(这是傅里叶变换的特性)。同理,图像的旋转、平移和比例变化也能在傅里叶变换的频域中反映出来。而且使用频域方法的好处是计算简单,同时傅立叶变换可以采用方法提高执行的速度。因此,傅氏变换是图像配准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当图像发生平移、旋转和缩放时,图像信号在频域中的表现。
1,原理阐述
通过求取互功率谱的傅立叶反变换,得到一个狄拉克函数(脉冲函数),再寻找函数峰值点对应的坐标,即可得到我们所要求得的配准点。实际上,在计算机处理中,连续域要用离散域代替,这使得狄拉克函数转化为离散时间单位冲击函数序列的形式。在实际运算中,两幅图像互功率谱相位的反变换,总是含有一个相关峰值代表两幅图像的配准点,和一些非相关峰值,相关峰值直接反映两幅图像间的一致程度。更精确的讲,相关峰的能量对应重叠区域的所占百分比,非相关峰对应非重叠区域所占百分比。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两幅图像重叠区域较小时,采用本方法就不能检测出两幅图像的平移量。
2,配准情况
当图像间仅存在平移时,正确的配准图像如图a所示(中心平移化了),最大峰的位置就是两图像的相对平移量,反之若不存在单纯的平移,则会出现如b所示的情况(多脉冲林立)
3,算法流程
二,程序实现
1,核心函数的实现:
2,配准模拟结果:
3,实际的图像配准效果
注:下面这张图是单帧图像效果,有大量的椒盐噪声和散斑噪声
注:下面这张图像是八张单帧图像(图像内容可能一样,但是可能存在较小的位移)的叠加效果,散斑噪声和椒盐噪声得到明显去除
注:下面这张图像是八张图像先配准再叠加平均的效果,背景噪声及其散斑噪声得到消除,并且图像对比度得到一定程度提高
注:本博文为原创,后续可能继续更新本文。如果转载,请务必复制本条信息!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ebowtang/article/details/
原作者博客:http://blog.csdn.net/ebowtang
&&相关文章推荐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CSDN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访问:3339次
排名:千里之外基于相位相关法的SAR图像配准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基于相位相关法的SAR图像配准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图像配准是INSAR技术中关键的一环。可见光图像配准中的相位相关法,因为对噪声具有很高的稳健性,使用相当普遍。针对SAR图像特点,在相位相关法原有基础上,提出几点改进。特别是边缘模糊方面,从信号处理原理角度进行了深人的分析,并且在MATLAB环境下仿真得到验证。通过在原有相位相关法的基础上的几处改进,配准的速度和精度有很大提高,满足了INSAR对两幅SAR图象配准的精度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基于角点特征的图像配准技术研究
数字图像配准技术是将不同时间、不同传感器、不同视角以及不同拍摄条件下获取的同一场景的两幅或多幅图像进行配准的处理过程,是数字图像处理中的一个基本问题。配准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其后续图像处理工作的效果。
数字图像配准主要分为三类方法:基于变换域的方法、基于特征的方法、基于灰度的方法。尽管图像配准技术的算法很多,但是没有哪一种算法能够适用于所有的图像。我们往往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在算法精度、速度、鲁棒性上找到平衡,开发出适合图像特点的算法。本文重点研究了在基于变换域和基于特征的图像配准方法,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的算法。
基于变换域的算法是图像配准中经常使用的算法,它思路简单、具有一定程度的抗噪特性。文章详细讨论了利用傅里叶相位相关理论解决图像旋转、平移的问题,该方法引入了极坐标变换,将旋转角度因子变换为平移因子,再利用相位相关技术完成角度的估计。但是该方法必须以图像中心为旋转中心,否则会出现估计错误,故限制了自身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基于特征的配准方法的概念、原理和常用算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鲁棒的基于特征点的配准算法。首先使用多尺度Harris角点检测算法,有效提高提取特征点的稳定度和精度;然后,利用欧式距离对特征点进行基于投票策略的初始配准;最后使用RANSAC(RandomSampleConsensus)算法剔除伪匹配对,实现由粗到细(coarse-to-fine)的图像配准。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精度高,鲁棒性强,对处理大旋转和平移的图像配准问题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图像配准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对图像进行拼接。文章介绍了图像插值、拼缝消除等常见的图像拼接技术,采用渐入渐出的算法对完成配准后的图像进行了合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最后对本文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本文在图像配准领域仍需要深入研究的地方进行了展望。
学科专业:
授予学位:
学位授予单位:
导师姓名:
学位年度: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相位相关法-学术百科-知网空间
相位相关法
相位相关法
phase correlation method早在MRI应用于临床之前Singer等学者就指出,MRI在血流领域内的研究具有潜在的优势。在...将一个以上附加梯度脉冲加入SE或GRE脉冲序列即形成流动代偿,因为额外梯度脉冲会减弱流动相关相位偏移。然而,流动代偿对静止的氢质子并无作用,
与"相位相关法"相关的文献前10条
针对基于图像绘制技术中柱面全景图拼接问题 ,该文研究了利用相位相关法 ,通过对图像作快速傅立叶变换 ,利用频域中的相位信息来实现图像的拼接 ,实验表明该方法大大提高了拼接速度 ,
眼底图像的快速自动拼接是眼底血管图像定量分析的必要前提。首先运用数学形态学的‘开’运算从原始图像中分离出灰度分布高度不均的背景图像。经图像增强,采用相位相关法求出图像间的平移量。
图像配准是INSAR技术中关键的一环。可见光图像配准中的相位相关法,因为对噪声具有很高的稳健性,使用相当普遍。针对SAR图像特点,在相位相关法原有基础上,提出几点改进。特别是边缘
分析了遥感偏振探测的原理和与遥感强度探测相比所具有的优越性,指出了偏振图像的特点。采用偏振测量方法,可以获得地物的偏振信息,有助于增强对地物的探测能力,但是对图像像元不对准有很高
提出了一种基于鲁捧统计和相位相关法相结合的全局运动估计算法;由于相位相关法利用图像的功率谱信息,减少了对图像内容的依赖,具有一定的抗噪能力,因此该算法将块匹配法与相位相关相结合来
介绍了相位相关法的匹配原理。针对在粒子测速系统(PIV)应用中由于粒子运动而引起的不匹配以及亚像素快速求解等问题,提出了分层匹配后“伪粒子”的去除方法和相位相关运算的快速求解算法
相位相关算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图像匹配算法之一,基于频域分析快速实现包含平移、旋转、缩放关系的图像之间的自动拼接。对该算法作了全面细致的仿真实验,总结了纯平移图像匹配的各方面特性
介绍了一种基于相位相关法射线图像配准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傅立叶变换的平移特性对发生平移和旋转的两幅图像进行精确的配准。提出了将该方法用在数字减影中图像的配准 ,首先用相位相关配准法
本系统对图像拼接的两个主要过程:图像配准和图像融合分别进行了详细介绍。图像配准是图像拼接的核心技术,并针对图像拼接中的图像配准参数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扩展相位相关法与优化相结合的
针对特征稀少零件的图像精确拼接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相关法和闭环运动控制的图像精确拼接方法,以充分发挥软硬件的综合优势。该方法以具有足够特征信息的零件为对象,获取成像系统分别沿
"相位相关法"的相关词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font color="#0-819-9993
<font color="#0-
<font color="#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图像配准 matlab 实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