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氟斑牙是怎么回事指数

dean氟牙症分类指数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治疗氟牙症费用大概是多少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治疗氟牙症 什么方法效果比较好 费用大概为多少
指导意见:牙齿美容是一个需要慎重对待的事情,建议你多了解一下,特别是对治疗方案,医生的技术,费用要了解的细一些.
brightfly |
10:39:47共有2条回答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治疗氟牙症的费用大概为多少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治疗氟牙症
问题分析:国内做冷光美白一般费用在左右,有便宜有贵的,
意见建议:得分地方,还有店的大小,做完后能保持1-2年,因为牙齿是不断接触各种食物、色素的
依然若兮 |
00:21:38共有1条回答
健康咨询描述:
我兩顆門牙,患有氟牙症,因為有黃色斑,很難看,我想換開,那種治療適合我這種症狀,
能不能把價格告訴 我,
這樣我可能參考一下
您好,对已形成的氟牙症可用以下方法处理:   1.脱色法
亦称磨除加酸蚀法。适用于无实质性缺损的氟牙症,具体步骤如下:  (1)洁治患牙。  (2)选择精细的尖形金钢石牙钻,边磨削边滴水,在保持湿润条件下均匀磨除染色层约0.1~0.2mm。注意牙齿外形,不宜在着色斑块区加深而留下凹痕。有条件时可用气涡轮机。金钢石牙钻粒度越细越好,以减少牙面粗糙度。  (3)患牙隔湿,龈缘涂凡士林。  (4)在杯状小碟内配制脱色液,其成分比例是:36%盐酸 5滴;30%过氧化氢液 5滴;麻醉用乙醚 1滴,用不锈钢针搅匀备用。  (5)用浸有上述脱色液的小棉球或棉签涂抹着色部位5~10分钟,流水冲洗干净。  (6)用浮石粉磨光牙齿。  由于氟牙症色素位置表浅,而且又属外源性染色——为锰或铁的化合物,故用磨除色素加酸蚀、漂白法效果良好。虽然表层损失约50~150μm,但釉质损失后,露出的脱矿表面可自然再矿化。  2.可见光复合树脂修复
适用于有实质性缺损的氟牙症。具体肯骤如下:  (1)应磨去唇侧着色或疏松的釉质,厚度一般在0.3~0.5mm。  (2)酸蚀刻牙齿:在防湿条件下,以专用小毛刷蘸35%~50%磷酸均匀涂擦牙面1分钟。酸蚀刻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形成一层难溶的反应物;况且过长时间的酸蚀刻,可严重破坏釉质正常结构,并不增加固位。应注意:酸处理剂不可流入龈沟。酸蚀刻后要用蒸馏水或流水反复冲洗,洗净酸液和钙盐碎屑;在此过程中患者切勿漱口,最后再用不含油雾的压缩空气吹于牙面,牙面此时呈白垩色或灰白色。  (3)涂粘结剂:用白色小毛刷蘸粘结剂涂于酸蚀刻后的牙面上,用气枪轻吹,使之均匀,且不宜厚,否则,体积收缩,热膨胀系数大,机械性能低,反可造成粘结失败。以可见光照射20秒后,可使粘结剂初步固化。  (4)修复:根据患者年龄、面色和邻牙颜色等选定材料,在自然光下比色;取适当的复合树脂,以专用白色塑料雕刻工具,推压在所需部位。推压的复合树脂不能有气泡。修整邻接关系、龈边缘与唇侧解剖外形。待塑形满意后,根据材料的厚度和颜色类别,用可见光照射40~60秒使之固化。导光棒尖端与材料的距离愈近愈好,一般不要超过2mm。  (5)修整抛光:要注意唇面的形态和咬合关系。消除早接触,去除龈缘多余材料,可使用锥形金刚石牙钻麻削或软形金钢砂片作修整。金钢石牙钻和麻光片有粗细之分,一般修整抛光的顺序是:粗修→细修→精修→细抛光→精抛光。  市场上复合树脂种类很多,其性能和方法亦有差异,术者使用前应仔细阅读各厂的产品说明书,然后按规定使用,这样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预后预防  氟牙症又称氟斑牙或斑釉牙(mottled enamel),此症具有地区性,为慢性氟中毒病早期最常见而突出的症状。氟牙症在世界各国均有报告。我国氟牙症流行区很多,东北、内蒙、宁夏、陕西、山西、甘肃、河北、山东、贵州、福建等地都有慢性氟中毒区。氟中毒病关系人民健康,严重者同时患氟骨症,应引起高度重视。具体价格与采用的方法有关。
22:08:55共有1条回答
健康咨询描述:
我的牙齿特别黄,上面还有很多褐色的小斑块,去牙科看就说是氟牙,洗了几次牙也没有效果。最近我还听说氟牙有很多东西是不能吃的,就想来了解一下。
希望得到的帮助:氟牙症患者的饮食禁忌是什么?
治疗氟斑牙的注意事项有下面几点:
1、采用烤瓷冠修复的氟斑牙,不要咬过硬食物,比如核桃等坚果,因为烤瓷冠会有一定的承重范围,超过其承受范围易导致绷瓷现象。这个是在治疗过程一定要注意的事情。
2、矫正初期,应以软的食物为主,适应后再逐渐正常饮食,太过丰富的饮食也会损害口腔环境,使得治疗效果不佳。
3、保持口腔清洁,养成餐后刷牙的习惯,牙缝间可以使用牙线清洁,定期到医院检查、定期洁牙。
4、用烤瓷冠牙齿美容修复的方法修复的氟斑牙前期与原先牙齿相比,上下牙咬合关系可能会有变化,要缓慢进食,以免咬伤舌粘膜。
5、初修复后,避免吃过热或过冷的食物,以免引起疼痛,大约两周以后可正常进食。
aikang11045 |
04:32:46共有5条回答
病情分析:你说的情况应该是智齿冠周炎的表现,厌氧菌感染比较常见,一般好治疗。
指导意见:建议口服奥硝唑片、布洛芬片、穿王消炎片治疗,使用淡盐水漱口,效果不错,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aikang13199 |
03:21:42共有1条回答
Copyright (C)
琼ICP备号-6
& & 爱康版权所有
本网站敬告网民: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您的位置: &
Dean氟牙症指标与氟牙症牙面指数的比较
优质期刊推荐四种牙齿美白方法优缺点
牙齿美白方法有哪几种?它们各有哪些优、缺点?来听听上海仁爱口腔科专家的介绍,看看您适合哪一种。
1、外漂白法
适合人群:外源性的着色,即抽烟、喝咖啡、嚼槟榔等引起的牙齿变黄变黑。
疼痛指数:几乎不疼。
缺点:对四环素牙、氟斑牙等无效,而且效果因人而异,容易反弹。
2、内漂白法
适合人群:由于氟斑牙,四环素牙,或者神经坏死的牙齿,特别适合治疗单颗牙齿。
疼痛指数:由于要抽神经,所以是剧痛。
优点:对四环素牙、氟斑牙等,特别是单颗牙齿漂白效果很好。
缺点:要将神经全部抽走,对牙齿损伤大,并且非常疼痛。
3、树脂贴面
适合人群:比较多牙齿黑黄,但经济能力有限,无法接受烤瓷牙的患者。
疼痛指数:要将牙齿的表面磨掉,所以很疼。
优点:效果好,价格比较容易让人接受。
缺点:容易脱落。
适合人群:很多牙齿黑黄,经济能力许可的患者。
疼痛指数:要将牙齿的整体磨小,当然非常酸痛。
优点:效果很好,性质稳定,比较持久,口感好。
缺点:将牙齿整体磨小,对牙齿损害不可恢复,以后也只能选择烤瓷牙。
以上就是对四种牙齿美白方法优缺点的讲述,总的说来,各有千秋,价格相差也比较大,如果想迅速美白牙齿,还没有副作用的话,建议大家选择欧美冷光牙齿美白技术,目前这项技术已广泛应用到国内,作为国内冷光美白牙齿的领军品牌,苏琪国际艾丝拉美牙仪是不二选择!不过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大家可结合自身的牙齿泛黄程度以及消费能力,择优选择自己喜爱的牙齿美白方式!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只需360元,就可以做净爱多代理拉,低门槛,高利润,无竞品!欢迎咨询
艾丝拉美牙仪采用美国先进技术,牙齿美白最快七天见效。
今日搜狐热点&不是太黑,只吃过一次四环素
不是太黑,只吃过一次四环素
发病时间:一年以上
不是太黑,只吃过一次四环素
补充说明:无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精选回答(1)
擅长:糖尿病,高血压的药物临床应用,糖尿病,高血压的营养和运动治疗,临床用药资咨询。
你好,四环素沉积在牙本质内,就会使得牙齿变成黄色,棕色或暗灰色,称为四环素牙。如果饮用水中含氟过多,也可能导致氟斑牙。你需要明确病因后再对症治疗。
向医生提问
(颈椎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颈椎病主要表现是颈肩痛、上肢或下肢麻木无力、行走困难,以及头晕。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多。它的起病比较隐匿,病程长,治疗不及时会遗留神经症状。 颈椎病可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多发人群: 中、老年人 ,40岁以上
典型症状:&&&&&&&&&&
临床检查:&&&&&&&&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2000 —— 8000元)
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
参考价格:¥15.0
补肾固齿丸
参考价格:¥63.89
参考价格:¥7.3
牙痛一粒丸
参考价格:¥3.18
甲硝唑芬布芬胶囊
参考价格:¥5.89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1口腔预防医学讲义
1口腔预防医学
口腔预防第一讲
第一节 口腔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
一、口腔预防医学的定义
口腔预防医学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力量,预防口腔疾病,延续口腔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科学与艺术。
口腔预防医学涉及到口腔医学的各个方面,通过预防或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达到促进良好的口腔健康与功能。它很早就成为口腔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关系到保存健康牙列,维持口腔结构尽可能长期处于一种适当的健康状态。它包括初级预防:如氟化物应用、饮食控制、封闭窝沟、保护牙髓;二级预防(干预):牙体外科,牙周病学,正畸学及其他颌域问题的早期诊断与适当治疗;三级预防(修复):固定与活动修复学方面的功能恢复与康复。  二、口腔预防医学研究对象
口腔预防医学以研究群体预防措施为主要对象,以研究个人预防保健方法为基本要素,通过研究,发现并掌握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促进整个社会口腔健康水平的提高。因此,除了口腔专业人员与卫生工作者之外,它要求政府的支持,社会的关注以及个人的积极参与,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一切有关口腔疾病预防策略的确定,措施方法的实施与推广,都必须经过科学实践的验证。
三、口腔公共卫生的定义与任务
任务 针对影响口腔健康的因素,采取最有效的手段预防和治疗口腔疾病。
四、社会口腔医学的发展
1、社会口腔医学
2、基本任务
3、基本内容
第二节& 口腔流行病学
一 口腔流行病学定义及发展
一)、口腔流行病学定义
口腔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即用流行病学的原则、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中口腔疾病发生、发展和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同时研究口腔健康及其影响因素,为探讨口腔疾病的病因、流行因素,制定口腔保健计划,选择防治策略和评价服务效果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口腔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流行病学方法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它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二)、口腔流行病学的主要作用
(一)描述人群口腔健康与疾病状态的分布规律
口腔流行病学可用于对人群口腔健康状况进行描述,横断面调查是描述性口腔流行病学最常用的方法。它可以通过对一个地区、某一人群在一定时间内的某种或某些口腔疾病进行调查,获得该地区特定人群某种或某些口腔疾病的患病情况和分布特点。如这些疾病在年龄、性别、职业、种族、文化、经济、习惯等方面的分布情况,用于与其他地区人群或不同时期人群进行比较和评价。
(二)研究口腔疾病的病因和影响流行的因素
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难以研究疾病的病因,但通过横断面调查可以提供某种或某些疾病的流行因素线索,形成危险因子假设,然后用分析性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该危险因子进行验证,借以判断该疾病可能的病因。如果需要再采用其它的研究方法,如流行病学实验和多种实验室的方法,有时还可结合临床研究,综合这些结果,可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该疾病的病因因素。
(三)用于研究疾病预防措施并评价其效果
口腔流行病学也可用于口腔疾病预防措施和预防方法的研究,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一种新的预防方法或预防措施,在取得大量非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证据之后,可用流行病学实验方法对其效果进行检验,通常是把受试人群随机分配到干预组或对照组,并在实验过程中采用盲法或双盲法。经过一定的试验周期,比较二组人群的发病差异。这样可检验新的预防措施的防病效果。
对于已经应用的预防措施和预防方法,其效果可用口腔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评估,以确定这些措施是否可供选择应用。
(四)用于疾病监测
口腔流行病学可用于口腔疾病发展趋势的监测。口腔疾病的流行常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五)制定口腔卫生保健规划并评价其进展
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口腔健康目标、规划口腔保健措施的主要依据。我们国家疆土宽广,各地区情况很不平衡,经济状况、卫生保健状况、生活习惯、地理环境以及气候条件等相差很大。这种状况使卫生行政部门在制定口腔健康目标和规划时,必须有大量确切的调查资料作为依据,根据这些信息,卫生行政部门可制定一定时期的口腔健康目标规划,这些目标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尽量量化,实际可行。同时,为达到这些目标,卫生行政部门还必须提出具体的口腔保健策略措施,合理地分配各种资源,以期在规定的实施期限结束时评价达标的程度。
采用口腔流行病学方法可对目标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一般一个目标规划制定后,在实施之中,应有中期评估,以确定所制定的目标能否达到,如果发现期限结束时达到该目标有困难,则在中期就应对目标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切合实际。
(一)、描述性流行病学描述性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它对疾病或健康现象在人群中的分布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作客观的描述。这种研究的作用是描述某种现象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发生发展规律;提出病因假设。描述性流行病学主要有下而几种
1 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 )
横断面研究又称现况调查,调查目标人群中某种疾病或现象在某一特定时点上(较短的时间内)的情况。它的作用在于了解疾病的患病情况和分布特点,以便制定预防措施和为研究病因提供线索。我国进行的第二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就属于横断面研究。
2 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study )
纵向研究又称“疾病监测”,即研究疾病或某种情况在一个人群中随着时间推移的自然动态变化。也就是对一组人群定期随访,两次或若干次横断面调查结果的分析。它的作用在于动态地观察疾病或某种现象的演变情况及其原因分析。如对一小学某个班级学生的龋病发病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以观察龋病在这个班级学生中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原因,就属于这种研究。
3 常规资料分析
常规资料分析又称历史资料分析,即对已有的资料或者疾病监测记录做分析或总结。如病史记录、疾病监测资料等。如研究某市居民拔牙原因,可研究该市若干医院近5年的病历资料,经统计分析可找出不同年龄组牙齿丢失最主要的原因,如因龋病、牙周病、外伤、修复需要等原因而拔除病牙。这种研究结果可为开展口腔保健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
(二)、&&&&&& 分析性流行病学
分析性流行病学就是对所假设的病因或流行因素进一步在选择的人群中探索疾病发生的条件和规律,验证病因假设。它包括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1 病例-对照研究
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主要是用于探讨病因、相关因素对于疾病发生的影响。它是先按疾病状态,确定调查对象,选择有特定疾病的人群组,与未患这种疾病的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可能危险因素的程度,分析暴露是否与疾病有关。假如病例组有暴露史比例或暴露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可认为这种暴露与某疾病存在联系。这种研究方法是了解和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过去的暴露情况,从病例开始以追溯办法寻找疾病的原因,在时间上是先由“果”,后及“因”的回顾性研究。
如果病例组有暴露史者的比例统计学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则提示暴露因素与疾病有联系,可能是因果关系。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如下:&
在应用病例一对照研究时,① 首先需确定危险因子,提出病因假设。病因假设可以来源于以往文献复习,或来源于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的线索,也可来源于临床医疗实践;② 然后确定病例组与对照组的配比方式,一般配比方式有二种,一是组间配比,也就是混杂因子(Confounding factor )在两组间的频数分布基本相等,所谓混杂因子就是会夸大或缩小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真实联系的一些因素,最常见的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另一配比方式是配对,即给每个病例挑选一个或数个混杂因子相同或相近的对照;③ 确定配比之后再确定病例组与对照组的人选,病例组的人选可从医院中患该病的对象中取,也可从流行病学调查时发现的病人中选取,对照组的人选可从医院中未患该病的人中挑选,也可从社会上挑选,但不管是病例组或对照组的研究对象,他们的诊断必须明确,应有统一的诊断标准与暴露的标准,防止错分,尽量减少两个组的选择偏性,不然会影响调查结果;④ 然后设计调查表,调查病例组与对照组对象以往的暴露史,资料收集可采用直接询问、通信、查阅记录等方式;⑤ 最后将收集到的资料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分析。一般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 RR )或比数比例(优势比)或归因危险度(绝对危险度)作为暴露与疾病之间关联强度的统计量,然后通过成组资料相对危险度的显著性检验及其可信限计算,以推断疾病与危险因子之间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是观察时间短、需要研究的对象少,适合研究一些病程较长的慢性病和一些比较少见的疾病。又由于它一次可研究多个因素,尤其适合那些原因未明疾病的研究。但由于病例-对照研究是对过去因素的回顾性调查,所以准确性较低,可靠性较差,回忆偏倚较大。因此要求严格设计、实施和客观评价,减少与控制偏倚发生。
2 群组研究(cohort study )
群组研究又称队列研究,将特定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为两组,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的发病率,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联系的假设。如果暴露组人群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人群,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意义,则可认为这种暴露因素与某种疾病有联系。这种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出现以前分组,追踪一段时间以后才出现疾病,在时间上是先有“因”, 后有“果”,属前瞻性研究。
如果经统计学检验暴露组某病发病率(a/n1)显著高于非暴露组(c/ n。),则说明暴露因素与该病发生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 群组研究的使用方法是:① 先确定危险因子,提出病因假设;② 然后根据人群中这种危险因子的暴露与否将研究对象分成不同的组,暴露于危险因子的组称暴露组,不暴露于危险因子的组称非暴露组。两组之间混杂因子的分布应基本接近;研究人数要足够,并且研究对象所在人群的迁移率不能太高,因为研究过程需要一段时间,迁移率太高会造成失访率过高,影响研究结果;另外应选择高危人群进行研究,以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明显的差异;③ 分组确定以后,追踪观察两组人群的发病情况;④ 对两组的发病率作显著性检验或者计算相对危险度,以确定危险因子与疾病的关系
群组研究资料归纳表&
群组研究的特点是只要暴露组与对照组可比性较好,资料准确完整,则研究结果准确度高,可以获得不同暴露强度与疾病的关系。也可以观察一种暴露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但由于群组研究属前瞻性研究,研究时间较长,尤其对慢性病的观察费时更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常在病例-对照研究获得明确的危险因素后用于进一步验证病因假设。
(三)、实验流行病学
实验流行病学又称为流行病学实验或现场实验或干预实验,是指在研究者的控制下对人群采取某项干预措施或施加某种因素或消除某种因素以观察其对人群疾病发生或健康状态的影响,它有两个重要特点:① 是实验法而非观察法;② 要求设立严格的对照观察,即研究对象随即分配到不同的组,而非自然形成的暴露组与非暴露组
一般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等特点将流行病学实验分为三大类:现场实验、社区干预实验和临床实验。临床实验的本意是以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的试验,但是随着流行病学试验方法的不断发展,其实际内涵要广泛得多,既包括病人,又包括健康人群.
社区干预实验是现场试验或临床实验的一种扩展。接受某种预防措施的基本单位可以是整个社区,或社区的某一有代表性人群。
在现场实验与社区干预实验中,研究者关心的不是疾病的后果,而是如何预防疾病的发生。例如饮水氟化,观察龋病发生状况的改变。其研究人群有健康者或可能患某种疾病的高危人群所组成。
流行病学实验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尤其是口腔预防保健方面,其主要用途有四个方面:① 预防措施的效果与安全性评价;② 评价某种新药,新方法或新制剂的效果,新保健品新技术与相反事件;③ 探讨疾病的病因;④ 医疗保健措施质量成本效果,成本效益评价。另有一种类似流行病学实验的方法称为“类实验”或“准实验”,其不同之处在于:① 由于实际情况不允许,对研究对象不作随机分配;② 研究对象数量较大,范围较广;③ 不设对照组或可设对照组,但不随机分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也是一种前瞻性研究,它与群组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根据随机化原则进行分组,并需要对研究对象采取某种干预措施,而群组研究仅根据研究对象原来的暴露状况进行分组,除进行观察外,不采取任何措施。由于这种研究方法是在严格控制的实验条件下进行的,所以验证假设的可信度较高,是评价预防措施的好方法,是人群医学研究中常用的工具,用途相当厂泛。
这类实验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或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实验的目的 任何一项实验研究,首先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是单纯验证病因,还是评价某项措施的效果。如果是后者,是预防实验(氟防龋),还是治病实验(ART 修复),如为预防实验,是控制个体发病,还是控制疾病流行,一次实验最好涉及一个问题。
2、确定试验现场,试验现场的选择是有一定条件的,不是任意的。① 受试地区或单位目标人群在受试期间保持相对稳定,流动性小,以保证试验能顺利进行;② 受试人群的疾病发病率符合方案要求;③ 受试单位有一定的卫生保健机构与人员,帮助组织联络工作;④ 有关领导理解支持,群众可接受。
3、确定试验对象,制订受试者的入选与排除标准,并严格按标准选择,如观察窝沟封闭的防龋效果,应选择窝沟龋易感儿童为受试对象,如观察牙膏抗牙石的效果,应选择牙石易形成者作为受试对象。受试者依从性好,愿意自始至终参加和合作并遵守有关规定。
4、确定试验样本量,确定试验样本量的主要依据,事件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生率高低,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的大小程度;检验的显著性水平a ( l 类错误)或p (II 类错误)与检验功效;以及单尾或双尾检验。样本量过小,检验效能偏低,所得结论不可靠,反之,样本量过大,则会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与时间的浪费。可以参考一定的样本量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5、确定试验组与对照组,现场试验应遵循三个原则:随机、对照与盲法。首先是从一个大人群中随机选择对象,然后随机把接纳的受试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使二组有同质水平,减少偏倚。
6、开放试验与盲法试验,开放试验可用于对改变生活方式(如饮食、口腔卫生习惯、吸烟)等干预效果的观察。
盲法试验又可分为单盲、双盲或三盲。单盲的受试者不知道自己的组别;双盲法是研究者与受试者都不知道受试者组别;三盲法还包括资料收集、监督与分析者也不知道。其中双盲法比较常用。
7、措施标准化,应制订统一的措施、方法与标准。检查人员应经过校正试验,合格上岗。
8、确定试验观察期限,如氟防龋效果观察,至少应持续2 年,一般为2-3 年。牙周病预防措施的效果观察可以2 周到18 个月,主要是根据实验的目的决定。
三)几种口腔疾病的流行情况
(一)牙颌异常
牙颌异常(dentofacial anomalies )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不良习惯、疾病、替牙紊乱、发育异常、遗传等,导致牙列不齐、合关系紊乱等。
1997 年wHo 根据牙颌异常的不同类型,推荐采用牙美观指数,一般用于12 岁以后的年龄组作为流行病学调查的记分标准,介绍如下:
(1).前牙和前磨牙缺失这一标准包括前牙和前磨牙缺失。检查上下颌牙弓切牙、尖牙和前磨牙的缺失情况,记录缺失牙数。了解所有前牙缺失原因是否因美观原因而拔牙,如果缺牙后间隙已关闭,或该牙位恒牙未萌出乳牙仍滞留,或缺失的切牙、尖牙和前磨牙已被固定修复替代,则不能作为缺失牙记录。
(2)切牙段拥挤 两侧尖牙之间的间隙不足以容纳4 颗切牙正常排列,切牙扭转或错位于牙弓之外。按以下标准记分:
O =不拥挤
1 =一段拥挤
2 =两段拥挤
对于4 颗切牙排列整齐而有一颗或二颗尖牙错位的情况,则不作为切牙拥挤记录。若有疑问,以低标准记分。
(3)切牙段出现间隙 上下牙弓左右尖牙之间的间隙超过容纳4 颗正常切牙的需要,则出现间隙。如果一颗或多颗切牙的邻面没有牙间接触,此段记录为切牙有间隙。对于乳牙刚脱落恒牙即将萌出而出现的间隙,不记录为切牙间隙。切牙段出现间隙按以下标准记分:
    0 =无间隙&&&&&&&&&&&&l =一段有间隙&&&&&&&&&&&&2 =两段有间隙
若有疑问,以低标准记分。
(4).中切牙间隙过宽指两颗上颌恒中切牙之间,在正常位接触点出现数毫米的间隙可按两中切牙近中面之间最短的距离(mm )记录。
(5).上下颌前牙排列最不规则指前牙扭转、错位排列于正常牙弓之外。用CPI 探针测量最大排列相邻牙之间不规则部位的距离。测量时探针与颌面平行,与正常牙弓线垂直,探针的顶端置于最舌向突出或扭转的牙的唇面,根据CPI 探针的刻度,可以估算出牙不规则的毫米数,以最短(mm )距离记分。排列不规则可以有前牙拥挤或者不拥挤,如果4 颗切牙正常排列的间隙足够且仍有牙扭转或错位,按前牙排列最不规则记分,不按切牙拥挤记分。如果存在侧切牙远中面排列不规则也应记录。
(6).上前牙覆盖指在正中颌位测量切牙间的水平距离。测量时,CPI 探针与平面平行。测量上前牙覆盖时,测量最突出的上切牙唇-切边缘至相应下切牙唇面之间的距离;测量下前牙覆盖时,测量最突出下切牙的唇-切边缘至相应上切牙唇面之间的距离,以最接近的毫米数作为最大前牙覆盖的记分。如果所有的上颌切牙缺失或反合,则不作为上前牙覆盖记录。对刃合记录为0。任何下前牙向前或向唇侧突出于上前牙,即为反合,记录为下前牙覆盖。应以最接近的毫米数记录最大的下前牙覆盖(下颌前突),或反合。下切牙扭转造成的一部分切缘在唇侧(反合)、而另一部分在舌侧的情况不作为下前牙覆盖记录。
(7).前牙开合指相对应的任何前牙之间出现无垂直性覆盖,可用CPI 探针按下图表示的方法,测量开合的程度,以最接近的毫米数记录对应的上下切牙切缘之间最大的距离( mm )。
(8).磨牙前后错位关系通常依据上下颌第一恒磨牙的关系进行测量。如果由于一颗或二颗第一恒磨牙缺失、未完全萌出或因为广泛龋坏或充填物不能依据磨牙前后关系测量,则可测量恒尖牙和前磨牙的关系。根据咬合时左右两侧出现的偏差情况,仅以正常磨牙关系的最大偏差记分。记分标准如下:
0 =正常l =半个牙尖,下颌第一恒磨牙与正常合关系相比,向近中或远中错位半个牙尖2 =一个牙尖,下颌第一恒磨牙与正常合关系相比,向近中或远中错位一个牙尖
2 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由于对牙颌异常的诊断标准不同,所以各国和各地区的调查结果难以比较,患病率从28 %到90 %不等。
(2)、年龄分布到牙全部萌出时止,错颌畸形的患病率随年龄而升高,乳牙期除前牙反合时有发生外,患病率低,进入替牙期后,由于乳牙早失或滞留,出现恒牙早萌或替牙障碍,产生多种错颌,使患病率上升,导致恒牙期错颌畸形的患病率更高,主要原因是由于龋病替牙时间紊乱,生长发育异常,再加上口腔不良习惯等使错合畸形患病率进一步升高。
(3)、性别分布错颌畸形在男女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男女均可患病。
(二)、氟牙症
氟牙症(dental fluorosis )是牙在发育期间,长期接受过量的氟,使成釉细胞受到损害,造成牙釉质的发育不全。氟牙症又称斑釉牙(mottled enamel )。
氟牙症的评价采用Dean 分类法,根据牙釉质颜色、光泽和缺损的面积来确定损害的程度。从每个人的牙列中找到受损害最重的二颗牙记分,如两牙受损程度不同,则根据较轻的一颗牙记分。
对Dean 氟牙症的分类作以下说明:
正常:釉质呈浅乳自色,半透明,表面平滑有光泽。在发育期因营养障碍或患病引起的釉质发育不全不能诊断为氟斑牙。
可疑:可疑类型是牙釉质从正常到很轻型的过渡型,既不属于正常又不能划分为很轻型。釉质上的白色程度浅,有时呈云雾状。
很轻:釉质上的白色程度较明显,呈纸白区。经常在双尖牙或第二磨牙牙尖顶端有1 - 2mm 的白色不透明区,包括尖牙尖端经常出现的小的点状白色区。
轻度:牙釉质上白色不透明区范围更加扩大,但覆盖面积不超过牙面的50%。
中度:釉质表面大部分受累而变色,常有细小的坑凹状缺损,多见于唇颊面。如发生在后牙,牙面常出现磨损,颜色改变更明显,呈黄揭色或棕色,影响美观。但此型的划分并不是根据颜色的改变。
重度:釉质表面全部受损,坑凹状缺损明显,牙冠失去正常外形且脆性增加,可因咀嚼或外力而致牙折,染色深,对美观和功能都有严重影响。
根据以上氟牙症的分类记分系统,可以换算出社区氟牙症指数(community dental& fluorosis index , Fci ) ,计算公式如下:
&N 为总人数,n 为每一种人数,W 为加权
氟牙症指数Fci=
氟牙症指数表示一个地区人群氟牙症的流行状况的严重程度。根据社区氟牙症指数的范围,1946 年Dean 把社区氟牙症指数记分作为有公共卫生意义的指征,并把氟牙症在一个地区的流行情况分为6 类
社区氟牙症指数的公共卫生意义是.一个地区的氟牙症指数在O-0.4范围内,很轻度发生率<10% ,属于正常范围。氟牙症指数在0.4-0.6之间为许可范围,很轻度>10 % , &35 %。当指数超过0.6时,很轻度>35% ,&50%,中度<35 % ,即为氟牙症流行,需采取公共卫生措施,以降低氟牙症患病率
2 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 氟牙症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其发病与当地水、土壤、空气中的含氟量过多密切相关,氟含量过高,氟牙症则流行。氟牙症是地方性氟中毒的早期指征,饮用水是摄入氟的一个最大来源,一般认为饮水氟含量以0.8 -lmg/L为适宜浓度,超过这个浓度将引起氟牙症的流行。
(2)、城乡分布&& 氟牙症在城乡居民中都可发生,农村患病率高于城市。城市与农村的差异,可能源于饮用水不同,城市居民以自来水为主,含氟量受到控制。农村居民饮用水较杂,如果饮用含氟量较高的深井水和河水,患病率就会上升
(3)、年龄分布& 胎盘对氟有一定的屏障作用,过量的氟难以通过胎盘屏障,所以乳牙较少发生氟牙症,但氟量过高则会透过胎盘的屏障作用,乳牙也可能会患病。慢性氟中毒主要损害恒牙,因此,6岁以后恒牙逐渐萌出,氟牙症的患病率逐渐升高,至12岁左右恒牙全部萌出,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所以氟牙症患病率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中年以后因龋病或牙周病可能导致恒牙逐渐脱落,患病率才开始下降。
(4)、性别分布& 氟牙症在男女性别上未发现显著不同。
(5)、牙位分布& 受氟牙症影响最严币的是前磨牙和上中切牙,上颌牙所受影响为下颌的2 倍。
(三)、唇腭裂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而使各胚突的正常发育及相互连接融合的过程受到影响,造成口腔颌面部发育畸形,产生唇腭裂。  &1 指标唇腭裂包括唇裂、腭裂和唇裂合并腭裂三种类型。唇裂又分单侧唇裂和双侧唇裂。腭裂又分软腭裂、不完全性腭裂、单侧完全性腭裂和双侧完全性腭裂。它们的患病情况常用发生率或患病率来评价。2 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唇腭裂可发生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2).城乡分布在我国,唇腭裂的发生在城乡之间有显著差别,城市唇腭裂的发生率为0.17%,而农村的发生率为0.21%。这种情况可能与农村近亲婚配,妇女文化教育程度,缺乏孕期健康意识有关。
(3)性别分布 在唇腭裂中,男性婴儿发生率比女性婴儿高。
(4)种族分布 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检测资料显示:白人的唇腭裂缺陷率显著高于黑人。
(四)口腔黏膜疾病
2 口腔扁平苔癣
四&& 口腔健康状况调查与评价
口腔健康状况调查是口腔流行病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收集一个人群患口腔疾病的频率、流行强度、分布及流行规律的资料,是一种横断面调查。对了解某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掌握口腔疾病的流行特征;揭示影响口腔疾病发生的因素及发现口腔疾病的流行趋势,为进一步开展口腔健康流行病学研究和制订口腔保健工作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调查目的口腔健康状况调查的目的有:
1.查明口腔疾病在特定时间内的发生频率和分布特征及其流行规律。2 了解和分析影响口腔健康的有关因素3 为探索病因,建立和验证病因假设提供依据4.选择预防保健措施和评价预防保健措施的效果。5.估价治疗与人力需要
(二)、调查项目
调查项目即调查涉及口腔健康状况的主要内容,这应根据调查目的来确定。一般可将调查项目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口腔健康状况信息,牙周病、口腔卫生状况等,这些项目将用于调查以后的统计分析。另一类是背景状况信息,如受检者姓名、性别、年龄、学校名、受检者编号等,这些项目的部分用于统计分析,另一部分用作信息管理,还有一类为问卷调查项目,如与口腔健康有关的知识、态度、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 选择调查项目必须慎重,应选择那些与调查目的有关的项目,保证把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必要的调查。但也不能遗漏任何有关的项目。根据设计的不同调查内容可将调查项目具体分为一般项目、健康状况项目和问卷调查项目。
1 一般项目包括受检者的一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民族、籍贯、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宗教信仰、出生地区、居住年限等信息,这些项目常常反映疾病分布的差异,调查以后将这些项目与健康状况项目结合分析,有可能会发现某种口腔疾病的流行特征。一般项目常常列人口腔流行病学调查表的第一部分,可通过询问或从户口本上获得。
2 健康状况项目
包括各种口腔常见多发的疾病,是口腔健康状况调查的主要内容,根据调查目的而定。最常用的调查项目如龋病、牙周病、牙列状况等,其它如氟牙症、釉质发育不全、口腔粘膜状况、颞颌关节状况等.
3 问卷调查项目
主要包括口腔卫生知识、态度与信念,行为与实践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如:个人口腔卫生、刷牙与牙刷、牙膏选择、刷牙习惯、龋病与牙周病、预防意识与就医行为等。口腔健康状况调查项目确定后,应根据具体调查项目设计调查表。根据不同的目的确定的调查项目应设计不同的调查表。
(三)、调查表格设计
(四)、指数和标准
根据调查目的确定使用的指数和调查标准。常用的龋病指数有DMFT、DMFs 等,牙周健康状况用CPI 指数,氟牙症用Dean 氏指数。
调查标准的确定非常重要,标准不一致可导致所收集的资料缺乏可比性,因此在调查设计中首先要根据目的确定调查标准。
冠龋的诊断标准是:牙的窝沟或光滑面有底部发软的病损,釉质有潜在损害或沟壁软化者即诊断为龋对于釉质上的白斑、着色的不平坦区、探针可插入的着色窝沟但底部不发软及中到重度氟牙症所造成的釉质上硬的凹陷,均不诊断为龋。
根龋的诊断标准是:用CPI 探针在牙根面探及软的或皮革样的损害即为根龋。牙周病流行病学诊断标准,WHO 推荐使用CPI 指数,判断牙龈出血、牙石积聚和牙周袋深度。
氟牙症损害常表现为牙列中对称出现、分布于牙面的水平纹理斑块,WHO推荐的氟牙症诊断标准为Dean 氏指数,以釉质表面光泽度、颜色改变程度、缺损程度和侵犯面积作依据。
(五)、调查方法
1 .普查(mass examination)&& 普查是指在特定时间范围内,一般为l -2 天或1--2 周,对特定人群中的每一个成员进行的调查或检查,又称全面调查。普查可以有不同的目的,有的是为了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一些疾病。有的是为了了解疾病的患病状况与分布,为制订具体防治计划提供依据,或作为社区人群试点的基线资料。普查的最大优点是能发现调查人群中的全部病例并给予及时治疗,或用作项目开发的依据。在检查时还能普及医学知识。但普查的应查率要求在95%以上,漏查率太高会使结果正确性差。最大缺点是这种调查需要的工作量大,成本太高,所以只能在较小范围内使用,以准确获得疾病的基线资料
2 .抽样调查(Samnling survey )为查明某病或某些疾病在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的现患情况或流行强度,多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从目标地区的总体人群中,按统计学随机抽样原则抽取部分人作为调查对象,这个程序称为抽样。被抽到的人群称为样本人群。抽样调查是用样本人群调查的结果,推断总体人群的现患情况。前提条件是抽取的数量足够大,调查的数据可靠,这种调查方法的优点为:省时间、省劳力和省经费,且所得资料同样具有代表性。抽样的方法有:
(l)单纯随机抽样(Sinmple Random Sampling )按一定方式以同等的概率抽样称单纯随机抽样。可以使用抽签的方式,也可以使用随机数字表来抽取样本。
(2)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 )又称间隔抽样,机械抽样。将抽样对象按次序编号,先随机抽取第一个调查对象,然后再按一定间隔随机抽样。
(3)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 )先将总体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个“层”,再在每个层中用随机方式抽取调查对象,再将每个层所有抽取的调查对象合成一个样本,称分层抽样。常用的分层类别有年龄、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经济条件等,将调查人群分成若干组。
(4)整群抽样(cluster SamPling )就是以整群为抽样单位,从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群为调查单位,然后对每个群内所有对象进行检查。
(5)多级抽样(Multistage SamPling )又称多阶段抽样。在进行大规模调查时,常把抽样过程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可采用单纯随机抽样,也可将以上各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很多,在使用时我们应根据不同情况加以选择,除了以上这些调查方法外,WHO 还推荐了二种调查方法:
(1)试点调查(Pilot survey )又称预调查。为了在调查前初步了解被调查群体患病特点,制订调查计划,有时须先进行试点调查,WHO 推荐先对有代表性的l-2 个年龄组少数人群进行调查,通常为12 岁组,加另一个年龄组,以获得少量的参考资料,以便制订调查计划。
(2)捷径调查 捷径调查是WHO推荐的一个调查方法。其目的是为了在较短时间内了解某群体口腔健康状况,并估计在该群体中开展口腔保健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由于这种方法只查有代表性的指数年龄组的人群(5 , 12 , 35-44 , 65-74 岁),抽样方法经济实用,节省时间和人力,故称为捷径法。
(六)、样本含量
样本含量大小会影响调查效果,含量小则抽样误差大,不易获得能说明问题的结果。含量太大则造成浪费。样本含量的确定随所采用的流行病学方法类型不同而不同,依据调查对象的变异情况、患病率大小、要求的精确度和把握度大小。一般来说,调查对象变异大、患病率低、调查者对调查要求的精确度和把握度大,所需的样本含量就大,反之则小。现况调查样本含量估计常用以下公式:
&&N 为受检人数,P 为某病预期现患率,Q =l-P , K 值是根据研究项目的允许误差大小而确定,当允许误差为10 % ( 0.1P )时,K=400 ,当允许误差为15%( 0.15P )时,K=178 , 当允许误差为20 % (0.2P )时,K=100。
(七)、误差及预防方法
影响口腔健康调查结果真实性的因素主要有随机误差(random error )和偏倚(偏性,bias )。随机误差是在抽样调查过程中产生的变异,由于机遇不同所造成,不能完全避免,但可测量其大小,并能通过抽样设计和扩大样本来加以控制,可以做到减少抽样误差。偏倚则是一种错误,由于某些原因造成检查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属于系统误差,应该设法防止,现将常见的偏倚种类和控制方法介绍如下:1 选择性偏倚(selection hias ) && 在调查过程中样本人群的选择不是按照抽样设计的方案进行,而是随意选择,由于调查对象的代表性很差,破坏了同质性,使调查结果与总体人群患病情况之间产生的误差,称为选择性偏倚。如用医院病例说明人群患病情况,显然有误差。2 无应答偏倚(unresponse bias)&& 无应答偏倚实际就是漏查。在随机抽样时,属于样本人群中的受检者,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未能接受检查,如未接受检查的人数达到抽样人数的30%,应答率仅有70%,结果就难以用来估计总体的现患率。防止的方法是在调查前做好组织工作,对受检者做好教育宣传工作,努力改善调查方式,使受检者积极配合。3 信息偏倚(information bias ) &&& 在获得信息的过程中出现各种误差,结果产生了偏倚,称信息偏倚。主要来自二个方面:
(1)、因检查器械等造成的测量偏倚& 在龋病、牙周病流行病学研究中,各指数的应用是基于临床检查。因此,检查器械不规范,现场工作条件差,如光线不足等,都可造成系统误差。
防止的办法是按规定使用标准检查器械,并保持稳定的环境条件。
(2)、因调查对象引起的偏倚& 在询问疾病的既往史和危险因素时,调查对象常常因时间久远,难以准确回忆而使回答不准确,这种偏倚称回忆偏倚(recall bias )。有时调查对象对询问的问题不愿意真实回答,使结果产生误差,这种偏倚称报告偏倚( reporting bias )。防止的办法是设计中尽量提供可能的回忆目标,对一些敏感的问题采用间接询问法,对象转移法等技术以保证信息的可靠。
(3)、因检查者引起的偏倚& 由于检查者的某种原因造成检查结果有误差,为检查者偏性。检查者偏性有两种:
1)检查者之间偏性& 一个调查队伍中往往有数名检查者,当他们对同一名受检者作口腔检查时,由于标准掌握不一致,导致结果有误差,为检查者之间偏性
2)检查者本身偏性& 指一名检查者给一名病人(或健康者)作口腔检查时,前后2 次检查结果不一致。
防止检查者偏性的办法是:① 疾病的诊断标准要准确;② 调查前要认真培训,对于诊断标准要统一认识;③ 调查前要做标准一致性试验(calibotion )。标准一致性试验也就是可靠度的检验.包括检查者本身可靠度检验和检查者之间可靠度检验。有多种方法可以用来评估检查者之间与检查者本身的一致性,最简单的方法是记分之间一致的百分比,即2 名检查者给受试者相同记分的百分比。如果患病率低,如龋病,这种方法的可重复性差。更可靠的评枯检查者之间一致性的方法为KapPa 统计法。具体做法是:选15- 20 名受检者,由检查者及1 名参考检查者(reference examine , )对受检者各做l 次口腔检查,检查者于当日下午及隔日下午隔日上午再做l 次检查,然后每个检查者的检查结果按相同牙位与参考检查者比较,观察检查者之间技术误差大小,检查者3 次检查结果比较,观察本身诊断误差大小。Fleiss 并规定Kappa值的大小与可靠度的关系为
0.40以下&&&&&&&& 可靠度不合格0.41 一0.60&&&&& 可靠度中等0.61 一0.80&&&&& 可靠度优0.81 一1.0&&&&&& 完全可靠
表 参考检查者和检查者的检查结果
a=二名检查者同意为龋的牙比例
b=参考检查者认为正常而检查者A 认为龋的比例
c=参考检查者认为龋而检查者A 认为正常的比例
d=二名检查者都认为是正常牙的比例
然后将上述结果填人下式:公式K(Kappa)= &
在调查工作进行当中,负责调查质量的参考检查者,应定期抽查每个检查者所查过的病人,以保证检查者始终如一地按照标准进行调查。
五 口腔临床试验方法
(一)定义和用途
2 特点 随机、对照和盲法
3 用途 (1)临床观察疗效
(2)对人体副作用评价
(3)致病原因研究
(二)基本分类
1 历史性对照研究
2 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
3 随机对照研究
4 交叉设计临床试验
5序贯临床试验
(三)临床试验设计
1 选择研究对象
(1)统一的诊断标准
(2)统一的纳入标准
(3)统一的排除标准
&2 估计样本量
(1)两样本率比较时样本量的计算
(2)两样本均数比较时样本量的计算
3设立对照组
(1)阳性对照
(2)阴性对照
(3)安慰剂对照
(4)空白对照
4 随机化分组
(1)安全随机化分组
(2)区段随机化分组
(3)分层随机化分组
5 确定干预方案
(1)统一的干预方案
(2)保证依从性的措施
(3)避免沾染和干扰
(4)注意医学伦理问题
6 盲法试验
7 选择评价标准
(1)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
(2)常用的评价指标
(四)临床试验结果评价
1 设计层面评价
2 测量层面评价
3 文献分析层面评价
六 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
(一)数据的整理和统计指标
1 数据资料整理工作一般分三步:
(1)核对 首先是对所有数据进行认真核对。资料收集以后,对调查表中的每一个项目都要仔细检查,项目中是否有缺漏,有无不符合逻辑的错误,一经发现错误,需要及时纠正,以保证分析的结果不致发生偏差。
(2)分组 分组就是把调查资料按照一定的特性或程度进行归类。常按不同地区及不同人群的特征,如性别、年龄、城乡、种族等分组。也可按照某种疾病的患病严重程度进行分组。分组是口腔流行病学调查中进行统计分析的关键一步,在“同质”条件下进行恰当的分组可以正确反映疾病的流行特征,提示各种影响流行的因素,并能建立病因假设.而不恰当的分组可能会掩盖许多有用的信息。
(3)计算 资料分组后,就可以清点每组中的频数。人工整理时,可用计数法,将每一组中的频数相加。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使用计算机整理
2 统计指标
(1)平均数(Average )&
分析计量资料常用平均数,它是反映一组性质相同的观察值的平均水平或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当观察值的个数不多时,可用直接法计算均数,公式为:&&&&&&&&& 均数=
当观察值较多时,可用加权法计算。公式为:
式中的 求和的符号,x 代表变量(观察值), f 代表频数,
代表各变量乘频数后相加的总和,n 代表受检人数
(2)标准差(Standa deviation )
标准差是用来说明一组观察值之间的变异程度,即离散度。标准差的计算方法可直接用计算器的统计计算功能,将龋的频数分别输入,可立即得标准差;在不具备计算器的悄况下,可用标准差加权计算法。适用于有较多相同观察值的资料。公式:
S(标准差)= , =n
(3)标准误(Standard error )
在抽样调查中,使样本均数(或率)与总体均数(或率)之间出现差别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存在抽样误差。标准误是用来表示抽样误差的大小。均数标准误计算公式为:
均数标准误=
S 是标准差,n 为样本含量。率的标准误计算公式为:
率的标准误=
P 代表样本率,n 为样本量。
(4)率(Rate )
率是用来说明某种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在评价口腔疾病的患病状况时,常用率来表示人群中疾病状况的高低。率常用100 为基数,计算公式如下:
(5)构成比构成比是用来说明某事物内部各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以龋病为例,龋、失、补的牙数各占龋总数的百分比即龋、失、补的构成比。计算公式如下:
一组构成比之和应为100 %。
3 统计分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用什么可以去掉氟斑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