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机顶盒输入法切换LTE数据往2G切换是用B1/B2还是用重定向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23576|回复: 14
经验459 分贝0 家园币2615 在线时间:176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56321
军衔等级:
一级通信军士, 积分 459, 距离下一级还需 41 积分
注册时间:
本帖最后由 jeffyko 于
06:40 编辑
各位,LTE与2G/3G互操作中提到的切换和重定向有什么区别?
我的理解,重定向也是UE连接态下的一种切换方式,但是有所不同,比如LTE---》WCDMA的重定向,RRC连接释放(RRC Connection Release)消息中的redirectionInformation信息携带UTRAN频点信息,通知UE重定向到UTRAN网络中。
我想问的是,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切换?什么情况下会选择重定向?
求大拿指点,谢谢!!!
总评分:&家园币 + 3&
经验63 分贝0 家园币272 在线时间:105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812069
军衔等级:
上等兵, 积分 63, 距离下一级还需 37 积分
注册时间:
正常移动性造成小区电平接收过低时检索到合适小区,并有在交换列表有该信息就是切换。
因移动性造成电平过低却无法搜索到有切换列表里的小区时候重检索。
其他因素断网,重启等造成的因素也是重检索。
&也就是说,如果漏配了LTE小区的WCDMA邻区,则系统会使用重定向使UE接入WCDMA?如果邻区正常,则使用切换方式?&
总评分:&家园币 + 3&
经验459 分贝0 家园币2615 在线时间:176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56321
军衔等级:
一级通信军士, 积分 459, 距离下一级还需 41 积分
注册时间:
iverson90 发表于
正常移动性造成小区电平接收过低时检索到合适小区,并有在交换列表有该信息就是切换。
因移动性造成电平过 ...
也就是说,如果漏配了LTE小区的WCDMA邻区,则系统会使用重定向使UE接入WCDMA?如果邻区正常,则使用切换方式?
总评分:&家园币 + 3&
经验52 分贝0 家园币117 在线时间:14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573860
军衔等级:
上等兵, 积分 52, 距离下一级还需 48 积分
注册时间:
时延要求高的业务用切换,时延要求低的业务用重定向。
&那重定向的时候业务会断开吗?&
总评分:&家园币 + 3&
经验20 分贝0 家园币97 在线时间:80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860104
军衔等级:
新兵, 积分 2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 积分
注册时间:
jic_kevin 发表于
时延要求高的业务用切换,时延要求低的业务用重定向。
那重定向的时候业务会断开吗?
经验6 分贝0 家园币14 在线时间:3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955983
军衔等级:
新兵, 积分 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 积分
注册时间:
经验99 分贝0 家园币1594 在线时间:309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230562
军衔等级:
上等兵, 积分 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 积分
注册时间:
tianhao199123 发表于
那重定向的时候业务会断开吗?
必然会断开啊,到U是一个重新接入的过程
经验99 分贝0 家园币1594 在线时间:309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230562
军衔等级:
上等兵, 积分 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 积分
注册时间:
jic_kevin 发表于
时延要求高的业务用切换,时延要求低的业务用重定向。
CSFB的时候,重定向方式的fb时延有可能反而短一些
经验27 分贝0 家园币134 在线时间:63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898729
军衔等级:
新兵, 积分 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 积分
注册时间:
经验212 分贝0 家园币657 在线时间:114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948952
军衔等级:
中士, 积分 2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 积分
注册时间:
经验31 分贝0 家园币127 在线时间:38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842586
军衔等级:
列兵, 积分 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 积分
注册时间:
经验24 分贝0 家园币21 在线时间:16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777895
军衔等级:
新兵, 积分 24, 距离下一级还需 6 积分
注册时间:
切换是在进行切换准备(包括测量和判决等),同时切换可能基于信号强度、负荷平衡等策略,有一个目标小区资源申请过程,同时在源小区和目标小区进行数据交换,最后才执行切换。
重定向也是在边接状态进行,但它没有上述准备,只有RRC release消息中携带目标小区的信息,如频率等,然后RRC连接释放再向目标小区申请重新接入。
重选是手要在空闲状态下根据网络重策略进行小区驻留重新选择。
经验30 分贝0 家园币89 在线时间:30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827412
军衔等级:
列兵, 积分 3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 积分
注册时间:
经验125 分贝0 家园币261 在线时间:59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1004379
军衔等级:
下士, 积分 1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75 积分
注册时间:
非常不错的。
经验29 分贝0 家园币66 在线时间:7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907507
军衔等级:
新兵, 积分 2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 积分
注册时间:
应该移动过程中一般是发生切换,但如果测量结果骤降,会引发重定向。
重定向是分基于测量的和盲重定向
关键看测量结果
)||合作伙伴: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
TD-LTE参数手册-中兴
目录目录目录 ................................................................................................................................................... i 1 概述..................
.......................................................................................................................- 1 1.1 主要内容.........................................................................................................................- 1 1.2 参数编写格式................................................................................................................- 1 2 小区基本配置.........................................................................................................................- 2 2.1 eNodeB 标识...................................................................................................................- 2 2.2 小区标识........................................................................................................................- 2 2.3 物理小区标识................................................................................................................- 3 2.4 小区系统频域带宽 ........................................................................................................- 3 2.5 频段指示........................................................................................................................- 4 2.6 中心载频........................................................................................................................- 4 2.7 跟踪区码........................................................................................................................- 5 2.8 上下行子帧分配配置 ....................................................................................................- 6 2.9 特殊子帧配置................................................................................................................- 7 3 接入类参数.............................................................................................................................- 9 3.1 小区选择........................................................................................................................- 9 3.1.1 算法介绍.............................................................................................................- 9 3.1.2 小区选择所需的最小 RSRP 接收水平 .............................................................- 9 3.1.3 小区选择所需的最小 RSRP 接收电平偏移 ................................................... - 10 3.1.4 UE 发射功率最大值 ........................................................................................ - 10 3.2 随机接入控制............................................................................................................. - 11 3.2.1 算法介绍.......................................................................................................... - 11 3.2.2 产生 64 个前缀序列的逻辑根序列的起始索引号 ......................................... - 11 3.2.3 基于逻辑根序列的循环移位参数 ................................................................... - 12 3.2.4 PRACH 初始前缀接收功率 ............................................................................ - 13 3.2.5 PRACH 的功率攀升步长 ................................................................................ - 13 3.2.6 PRACH 前缀最大发送次数 ............................................................................ - 14 3.2.7 UE 对随机接入前缀响应接收的搜索窗口..................................................... - 15 3.2.8 Message 3 最大发送次数 ................................................................................. - 15 3.2.9 UE 等待 RRC 连接响应的定时器................................................................... - 15 3.2.10 UE 等待 RRC 连接重试请求的定时器......................................................... - 16 4 寻呼类参数............................................................................................................................ - 18 4.1 寻呼............................................................................................................................. - 18 4.1.1 算法介绍.......................................................................................................... - 18 4.1.2 寻呼时机因子 .................................................................................................. - 18 4.1.3 UE 监听寻呼场合的 DRX 循环周期 .............................................................. - 19 4.1.4 寻呼重复次数 .................................................................................................. - 19 5 保持类参数.......................................................................................................................... - 21 i 5.1 无线链路监测............................................................................................................. - 21 5.1.1 算法介绍.......................................................................................................... - 21 5.1.2 UE 监测无线链路失败的定时器..................................................................... - 22 5.1.3 UE 接收下行失步指示的最大个数................................................................. - 22 5.1.4 UE 接收下行同步指示的最大个数................................................................. - 23 5.1.5 UE 等待 RRC 重建响应的定时器................................................................... - 23 5.1.6 UE 监测无线链路失败转入空闲状态的定时器............................................. - 24 5.2 DRX ............................................................................................................................. - 25 5.2.1 算法介绍.......................................................................................................... - 25 5.2.2 GBR 业务 DRX 使能开关 ............................................................................... - 25 5.2.3 非 GBR 业务 DRX 使能开关 ......................................................................... - 26 5.2.4 长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长度 .......................................................................... - 26 5.2.5 短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长度 .......................................................................... - 28 5.2.6 DRX 短不连续循环周期定期器长度 ............................................................. - 29 5.2.7 短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配置指示 ................................................................... - 29 5.2.8 在 DRX 循环周期中 UE 苏醒的时间长度 ..................................................... - 30 5.2.9 DRX 非激活定时器 ......................................................................................... - 30 5.2.10 DRX 的 HARQ 重传定时器 .......................................................................... - 31 5.3 User-Inactivity.............................................................................................................. - 31 5.3.1 User-Inactivity 使能 .......................................................................................... - 31 5.3.2 控制面 user-inactivity 定时器 .......................................................................... - 32 6 功控类参数.......................................................................................................................... - 33 6.1 上行功控..................................................................................................................... - 33 6.1.1 算法介绍.......................................................................................................... - 33 6.1.2 PUSCH 半静态调度授权方式发送数据所需小区名义功率 ......................... - 33 6.1.3 PUSCH 发射功率时路损弥补因子 ................................................................. - 34 6.1.4 用于弥补调制和码率对上行物理信道功率偏差值的影响 ........................... - 34 6.1.5 PUCCH 物理信道使用的小区相关名义功率................................................. - 35 6.1.6 PUCCH Format 1 物理信道功率弥补量 ......................................................... - 35 6.1.7 PUCCH Format 1b 物理信道功率弥补量 ....................................................... - 36 6.1.8 PUCCH Format 2 物理信道功率弥补量 ......................................................... - 36 6.1.9 PUCCH Format 2a 物理信道功率弥补量 ....................................................... - 37 6.1.10 PUCCH Format 2b 物理信道功率弥补量 ..................................................... - 37 6.1.11 PUSCH 闭环功控开关 ................................................................................... - 38 6.1.12 PUCCH 闭环功控开关 .................................................................................. - 38 6.2 下行功控..................................................................................................................... - 39 6.2.1 算法介绍.......................................................................................................... - 39 6.2.2 小区参考信号功率 ........................................................................................... - 40 6.2.3 PDSCH 与小区 RS 的功率偏差 ...................................................................... - 41 6.2.4 天线端口信号功率比 ...................................................................................... - 41 6.2.5 小区最大传输功率 .......................................................................................... - 42 6.2.6 小区实际发射功率 .......................................................................................... - 42 7 调度类参数 ......................................................................................................................... - 44 7.1 调度............................................................................................................................. - 44 ii 7.1.1 算法介绍.......................................................................................................... - 44 7.1.2 调度算法.......................................................................................................... - 44 8 移动类参数.......................................................................................................................... - 45 8.1 同频切换..................................................................................................................... - 45 8.1.1 算法介绍.......................................................................................................... - 45 8.1.2 小区个体偏移 ................................................................................................... - 45 8.1.3 频间频率偏移值 .............................................................................................. - 46 8.1.4 A3 事件偏移 ..................................................................................................... - 46 8.1.5 UE 等待切换成功的定时器 ............................................................................ - 47 8.1.6 基于覆盖的同频测量 A3 事件迟滞 ............................................................... - 48 8.1.7 基于覆盖的同频测量 A3 事件持续时间 ....................................................... - 48 8.2 异频切换..................................................................................................................... - 49 8.2.1 算法介绍.......................................................................................................... - 49 8.2.2 异频 A2 RSRP 触发门限 .............................................................................. - 50 8.2.3 异频 A1 RSRP 触发门限 .............................................................................. - 50 8.2.4 连接态频率偏置 .............................................................................................. - 51 8.2.5 小区个体偏移 .................................................................................................. - 52 8.2.6 基于覆盖的异频测量 A1 A2 事件迟滞 ......................................................... - 52 8.2.7 基于覆盖的异频测量 A1 A2 事件持续时间 ................................................. - 53 8.2.9 基于覆盖的异频测量 A3 事件迟滞 ................................................................ - 54 8.2.10 基于覆盖的异频测量 A3 事件持续时间 ...................................................... - 54 8.2.11 A4 RSRP 触发门限 ....................................................................................... - 55 8.2.12 A4 事件迟滞 ................................................................................................... - 56 8.2.13 A5 RSRP 触发门限.................................................................................... - 57 8.2.14 A4 事件持续时间 ........................................................................................... - 57 8.2.15 A5 事件迟滞 ................................................................................................ - 58 8.2.16 A5 事件持续时间 ........................................................................................ - 58 8.3 同优先级重选............................................................................................................. - 59 8.3.1 算法介绍.......................................................................................................... - 59 8.3.2 频内小区重选优先级 ....................................................................................... - 59 8.3.3 小区重选过程中是否执行同频测量的 RSRP 判决门限 .............................. - 60 8.3.4 服务小区重选迟滞 .......................................................................................... - 60 8.3.5 频内小区重选判决定时器时长 ...................................................................... - 61 8.3.6 频内小区重选最小接收水平 .......................................................................... - 62 8.4 不同优先级重选......................................................................................................... - 62 8.4.1 算法介绍.......................................................................................................... - 62 8.4.2 异频/异系统测量启动门限 ....................................................................... - 62 8.4.3 异频载频重选配置.频间小区重选优先级 ...................................................... - 63 8.4.4 异频载频重选配置.重选到异载频低优先级的 RSRP 低门限 ...................... - 64 8.4.5 异频载频重选配置.重选到异载频高优先级的 RSRP 高门限 ...................... - 64 8.4.6 异频载频重选配置.频间小区重选判决定时器长度 ...................................... - 65 8.4.7 服务小区低优先级重选门限 .......................................................................... - 65 9 互操作类参数...................................................................................................................... - 67 9.1 重选............................................................................................................................. - 67 iii 9.1.1 算法介绍.......................................................................................................... - 67 9.1.2 公共参数.......................................................................................................... - 67 9.1.2.1 异频/异系统测量启动门限 ........................................................................... - 67 9.1.3 LTE 到 UTRAN ...................................................................................................... - 70 9.1.4 LTE 到 GREAN .............................................................................................. - 72 9.2 重定向......................................................................................................................... - 74 9.2.1 算法介绍.......................................................................................................... - 74 9.2.2 公共参数.......................................................................................................... - 75 9.2.3 LTE 到 UTRAN .............................................................................................. - 77 9.2.4 LTE 到 GREAN .............................................................................................. - 80 9.2.5 CSFB ................................................................................................................. - 83 10 安全管理参数...................................................................................................................... - 86 10.1 加密算法................................................................................................................... - 86 10.2 完整性保护算法........................................................................................................ - 86 -iv 11.1 主要内容概述本文主要介绍 ZTE 设备主要无线参数的含义、取值范围及使用策略 包括 9 大类参数: 1. 小区配置参数 2. 接入类参数 3. 寻呼类参数 4. 保持类参数 5. 功控类参数 6. 调度类参数 7. 移动类参数 8. 互操作类参数 9. 安全管理参数1.2 参数编写格式对于每个参数,本文从参数名称、参数定义、取值范围、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 参数使用策略等 6 个方面进行了描述: ? ? ? ? ? ? 参数名称:英文/中文名称; 参数定义:描述该参数的含义 取值范围:取值范围及单位; 推荐配置:现网中参数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参数的详细说明 参数使用策略:参数在网应用策略-1- 2小区基本配置该章节为小区最基本最重要的参数,用于小区的基础配置。2.1 eNodeB 标识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 eNodeB 标识 eNBId cell identity 包括 28bit 信息,前 20bit 是 eNodeB id,用于在 PLMN 范围内唯一标识一个 eNodeB 0 到
规划参数 ECGI (E-UTRAN Cell Global Identifier) 由 PLMN (MCC+MNC) 和 Cell Identit (eNBId+Cell ID) 组成, 网络中一个基站的 ECGI 是唯一的。其中 Cell Identity 共 28 位(二进制) ,前 20bit 是 eNodeB id,用于在 PLMN 范围内唯一标识一个 eNodeB。 参数使用策略 参数分级管控 (A/B/C) 和运营商使用策略相关。该参数在基站入网前就需要做好规 划,每个基站的 eNode ID 在全网中唯一。 无2.2 小区标识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 小区标识 cellLocalId cell identity 包括 28bit 信息,后 8bit 是小区标识,用于标识一 个基站下不同的小区0 到 2551 规划参数 ECGI (E-UTRAN Cell Global Identifier) 由 PLMN (MCC+MNC) 和 Cell Identit (eNBId+Cell ID) 组成, 网络中一个基站的 ECGI 是唯一的。其中 Cell Identity 共 28 位(二进制) ,后 8bit 是小 区标识,用于标识一个基站下不同的小区。参数使用策略 参数分级管控-2-同一基站内不同的小区 ID 不同,默认为 1,2,3.....顺序编号 无 (A/B/C)2.3 物理小区标识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 物理小区识别码 PCI cell identity 包括 28bit 信息,后 8bit 是小区标识,用于标识一 个基站下不同的小区0 到 5031 规划参数 标识小区的物理层小区标识号: 一个 LTE 系统共有 504 个 physical cell id ,PCI 取值范围 (0-503), 分成 168 组,每组 3 个。cell ID = 3ID + ID (2) (1) (2)主同步信号承载ID (0-2),辅同步信号承载ID (0-167) 参数使用策略 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内,各个小区的 PCI 各不相同,PCI 可以作 为一个很好的小区标识相互区分,并同时用于小区特定加扰、 security key 的生成等等。Physical cell id 在同一个地区同一个 频点内需要尽量保持唯一,同一个频点不同 PLMN 的情况(边 界)也需要保持唯一, 否则可能出现 PCI 冲突(具有相同 PCI 的小区出现同覆盖区域)或者 PCI 混淆(某小区存在两个或以上 具有相同 PCI 邻区)。一个 Macro eNB 通常有三个小区,建议 ID 分别取 0、 1 和 2, 这样相邻小区主同步信道可以尽量相互 区分开来。 参数分级管控 (A/B/C) C(2)(1)2.4 小区系统频域带宽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取值范围-3-小区系统频域带宽bandWidth该参数指示了小区下行的系统带宽, 用于确定下行物理信道的 频域位置和资源分配等 1.4(6RB), 3(15RB), 5(25RB), 10(50RB), 15(75RB), 20(100RB), 单位 MHz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 参数使用策略 参数分级管控 (A/B/C) 无 20MHz 现网配置均为 20M(100RB) 该参数的取值取决于运营商取得的带宽资源 A2.5 频段指示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 频段指示bandIndicator上下行载频所在的频段指示 30 到 64 1 E 频段 40, D 频段 38, F 频段 39 室内 E 频段 Band40 室外 D 频段 Band38 室外 F 频段 Band39参数使用策略根据频段指示的取值,频点范围不同(32::, 34:, 35:, 36:, 37:, 38:, 39:, 40:)MHZ参数分级管控 (A/B/C)A2.6 中心载频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取值范围 中心载频earfcn中心载频,根据频段指示的取值范围不同 ( 30:380-430, 31:, 32:, 33:, 34:, 38:, 35:, 39:, 36:, 40:, 37:, 41:,42:, 43:)MHZ;步长 0.1MHz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无 E 频段 2330MHz/2360MHz, D 频段 2585MHz/2605MHz, F 频 段 1890MHz-4- 参数设置说明室内 E 频段 2330MHz;2360MHz 室外 D 频段 2585MHz;2605MHz 室外 F 频段 1890MHz参数使用策略根据频段指示的取值,频点范围不同(32::, 34:, 35:, 36:, 37:, 38:, 39:, 40:)MHz参数分级管控 (A/B/C)A2.7 跟踪区码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 跟踪区码 tac 该参数是 PLMN 内跟踪区域的标识,用于 UE 的位置管理0 到 655351 规划参数 跟踪区(Tracking Area)是 LTE 系统为 UE 的位置管理新设立 的概念。当 UE 处于空闲状态时,核心网络能够知道 UE 所在 的跟踪区,同时当处于空闲状态的 UE 需要被寻呼时,必须在 UE 所注册的跟踪区的所有小区进行寻呼。 一个 TA 可包含一个或多个小区,而一个小区只能归属于一个 TA。TA 用 TA 码(TAC)标识,TAC 在小区的系统消息(SIB1) 中广播。 LTE 系统引入了 TA list 的概念, 一个 TA list 包含 1~16 个 TA。 MME 可以为每一个 UE 分配一个 TA list,并发送给 UE 保存。 UE 在该 TA list 内移动时不需要执行 TA list 更新;当 UE 进入 不在其所注册的 TA list 中的新 TA 区域时,需要执行 TA list 更新,此时 MME 为 UE 重新分配一组 TA 形成新的 TA list。 在有业务需求时,网络会在 TA list 所包含的所有小区内向 UE 发送寻呼消息。参数使用策略TA 作为 TA list 下的基本组成单元,其规划直接影响到 TA li st 规划质量,需要作如下要求: (1) TA 面积不宜过大。TA 面积过大则 TA list 包含的 TA 数 目将受到限制, 降低了基于用户的 TA list 规划的灵活性, TA list 引入的目的不能达到; (2) TA 面积不宜过小。TA 面积过小则 TA list 包含的 TA 数 目就会过多,MME 维护开销及位置更新的开销就会增加;-5- (3) TA 的边界应该设置在低话务区。TA 的边界决定了 TA li st 的边界。为减小位置更新的频率,TA 边界不应设在高话务 量区域及高速移动等区域,并应尽量设在天然屏障位置(如山 川、河流等) 。 由于网络的最终位置管理是以 TA list 为单位的,因此 TA list 的规划要满足两个基本原则: (1) TA list 不能过大。TA list 过大则 TA list 中包含的小区过 多,寻呼负荷随之增加,可能造成寻呼滞后,延迟端到端的接 续时长,直接影响用户感知; (2) TA list 不能过小。 TA list 过小则位置更新的频率会加大, 这不仅会增加 UE 的功耗,增加网络信令开销,同时,UE 在 TA 更新过程中是不可及,用户感知也会随之降低。 (3) 应设置在低话务区域。如果 TA 未能设置在低话务区域, 必须保证 TA list 位于低话务区。 现网中 TAC 的配置是和 GSM 的 LAC 号保持一致,一个 TA List 里面包含一个 TA 参数分级管控 (A/B/C) B2.8 上下行子帧分配配置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上下行子帧分配配置 sfAssignment配置无线帧上下行转换点及每个子帧是上行还是下行子帧 0,1,2,3,4,5,6 无 2TDD-LTE 一个无线帧长为 10ms,包含两个半帧,长度各位 5ms。每个半帧包含 5 个子帧,长度为 1ms。 对于 TDD, 上下行在时间上分开, 载波频率相同, 即在每 10ms 周期内,总共有 10 个子帧可用,每个子帧可为上行也可为下 行。 TDD 帧结构存在多种时隙比例设置,可以分为 5ms 周期和-6- 10ms 周期两类, 便于灵活支持不同配比的上下行业务。 在 5ms 周期中,子帧 1 和子帧 6 固定为特殊子帧;在 10ms 周期中, 子帧 1 固定为特殊子帧。每一个特殊子帧由 DwPTS、GP 和 UpPTS 3 个特殊时隙组成。 上下行子帧分配共有 7 中配置方式,详见下表:参数使用策略为避免 TDL 之间上下行时隙的干扰,某一区域内的同一频点 的时隙配比应该保持一致。 对 TDS/L 双模 RRU, 为避免 TDS 和 TDL 上下行时隙的干扰, 当 TDS 现网上下行时隙配比为 2:4 时,TDL 要配置为 1:32.9 特殊子帧配置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特殊子帧配置 specialSfPatterns特殊子帧中 DwPTS/GP/UpPTS 所占时间长度 0到9 1 D/E 频段 7;F 频段 5TDD-LTE 一个无线帧长为 10ms, 包含两个半帧, 长度各位 5ms。 每个半帧包含 5 个子帧,长度为 1ms。 对于 TDD, 上下行在时间上分开, 载波频率相同, 即在每 10ms 周期内,总共有 10 个子帧可用,每个子帧可为上行也可为下 行。 TDD 帧结构存在多种时隙比例设置, 可以分为 5ms 周期和 10ms 周期两类,便于灵活支持不同配比的上下行业务。在 5ms 周期 中,子帧 1 和子帧 6 固定为特殊子帧;在 10ms 周期中,子帧 1 固定为特殊子帧。-7- 每一个特殊子帧由 DwPTS、GP 和 UpPTS 3 个特殊时隙组成, 总长度为 1ms。其中 DwPTS 用于下行传输,UpPTS 用于上行 传输,GP 用于上下行转换保护间隔。特殊子帧配置共有 9 种 配置,详见下图:参数使用策略 参数分级管控 (A/B/C)为避免 TDL 之间上下行时隙的干扰,某一区域内的同一频点 的特殊子帧配比应该保持一致。 A-8- 3接入类参数接入类参数主要控制 UE 的接入,本章节分两部分介绍:小区选择和随机接入。3.1 小区选择 3.1.1 算法介绍小区选择需要满足 S 准则,即 Srxlev & 0 Srxlev = Qrxlevmeas C (Qrxlevmin + Qrxlevminoffset) C Pcompensation 其中 Srxlev:小区选择 RSRP 值 Qrxlevmeas:小区测量 RSRP 值 Qrxlevmin:小区选择所需的最小 RSRP 值 Qrxlevminoffset:小区选择所需的最小 RSRP 偏置值 Pcompensation:max(PEMAX CPPowerClass, 0) (dB), PEMAX:UE 最大发射功率 PPowerClass:UE 最大射频输出功率3.1.2 小区选择所需的最小 RSRP 接收水平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小区选择所需的最小 RSRP 接收水平(dBm) selQrxLevMin 该参数指示了小区满足选择条件的最小接收电平门限。 被测小 区的接收电平只有大于 selQrxLevMin 时,才满足小区选择的 条件。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 参数使用策略 -140 到 44,单位 dBm 2 -124dBm 该参数的实际值为下发值× 2, 用来控制 EUTRAN 小区选择的 难易程度。该参数在 SIB1 中下发。 增加某小区的该值,使得该小区更难符合 S 规则,更难成为 S uitable Cell,选择该小区的难度增加,接入成功率/切换成功 率会增加; 减小某小区的该值, 使得该小区更容易符合 S 规则, 更容易成为 Suitable Cell,选择该小区的难度会降低,接入成 功率/切换成功率会减低 参数分级管控-9-A (A/B/C)3.1.3 小区选择所需的最小 RSRP 接收电平偏移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 小区选择所需的最小 RSRP 接收电平偏移 qrxLevMinOfst 该参数指示了小区满足选择和重选条件的最小接收电平门限 偏移,它将影响到小区的最小接收电平门限。 0 到 16,单位 dB 2 2dB 用于 S 准则计算 Srxlev = Qrxlevmeas C (Qrxlevmin + Qrxlevminoffset) C Pcompensation 其中 Qrxlevminoffset:小区选择所需的最小 RSRP 偏置值 参数使用策略 增加某小区的该值,使得该小区更难符合 S 规则,更难成为 S uitable Cell,选择该小区的难度增加,接入成功率/切换成功 率会增加; 减小某小区的该值, 使得该小区更容易符合 S 规则, 更容易成为 Suitable Cell,选择该小区的难度会降低,接入成 功率/切换成功率会减低 参数分级管控 (A/B/C) A3.1.4 UE 发射功率最大值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 UE 发射功率最大值 intraPmax 该参数是指高层配置的 UE 最大允许的发射功率。UE 在服务 小区的最大发射功率不能超过该参数配置的值。 -30 到 33,单位 dBm 1 23dBm 用于当前小区的 S 准则计算。 在 S 准则公式中: Srxlev = Qrxlevmeas C (Qrxlevmin + Qrxlevminoffset) C Pcompensation- 10 - Pcompensation:功率补偿值,取 PEMAX(小区配置的 UE 最 大上行可用的发射功率)减去 PUMAX (UE 最大射频输出功 率)的差与 0 之中的最大值 参数使用策略 增加某小区的该值,使得该小区更难符合 S 规则,更难成为 S uitable Cell,选择该小区的难度增加,接入成功率/切换成功 率会增加; 减小某小区的该值, 使得该小区更容易符合 S 规则, 更容易成为 Suitable Cell,选择该小区的难度会降低,接入成 功率/切换成功率会减低 参数分级管控 (A/B/C) A3.2 随机接入控制3.2.1 算法介绍在 TD-LTE 系统中,处于 Inactive 状态或 IDLE 状态的 UE 通过发起 attach request 或 Service Request 触发初始随机接入 RA(Random Access) ,随机接入是 UE 与 eNodeB 建立 连接的重要环节。 随机接入分为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和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 基于竞争的 随机接入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3.2.2 产生 64 个前缀序列的逻辑根序列的起始索引号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产生 64 个前缀序列的逻辑根序列的起始索引号 rootSequenceIndex 小区中产生 64 个 PRACH 前缀序列的逻辑根序列的起始索引 号- 11 -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0 到 837 1 规划参数 该参数指示了小区中产生 64 个 PRACH 前缀序列的逻辑根序 列的起始索引号。一个小区可以有 64 个有效的前缀序列,64 个前缀序列的产生方法如下:通过逻辑索引号 RACH_ROOT_SEQUENCE(由系统消息广播)所标识的第一个 根序列按照所有有效的循环偏移得到。另外当 64 个前缀循环 序 列 不 能 通 过 一 个 Zadoff-Chu 根 序 列 产 生 时 , 可 以 用 RACH_ROOT_SEQUENCE 下一个连续的索引号来产生, 直到 产生 64 个前缀序列号为止。参数使用策略逻辑根序列的配置需要确保相邻小区不重复。在此基础上,分 配次序为:高速大小区、高速小小区、中低速大小区、中低速 小小区。参数分级管控 (A/B/C)A3.2.3 基于逻辑根序列的循环移位参数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 基于逻辑根序列的循环移位参数 ncs 该参数用于确定产生 PRACH 前缀的循环移位的位数 0 到 15 1 规划参数 该参数用于确定产生 PRACH 前缀的循环移位的位数; 一个小 区可以有 64 个有效的前缀序列,64 个前缀序列的产生方法如 下:通过逻辑索引号 RACH_ROOT_SEQUENCE(由系统消息 广播)所标识的第一个根序列按照所有有效的循环偏移(和 ncs 相 关 ) 得 到 。 另 外 当 64 个 前 缀 循 环 序 列 不 能 通 过 一 个 Zadoff-Chu 根序列产生时, 可以用 RACH_ROOT_SEQUENCE 下一个连续的索引号来产生, 直到产生 64 个前缀序列号为止。 参数使用策略 ncs 与小区半径相关,决定了在该 format 里具体支持的小区半 径。小区半径首先决定 format 的取值,ncs 尽量满足该半径, 如果配置过大会导致使用的根序列过多,会增加 eNB 的检测 复杂度。 参数分级管控 (A/B/C)- 12 -A 3.2.4 PRACH 初始前缀接收功率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 PRACH 初始前缀接收功率 preambleIniReceivedPower 该参数指示了 PRACH 前缀初始发射功率 -120 到 -90, 单位 dBm 1 -100dBm 初始目标接收功率,考虑干扰、多径引起超过检测门限的多个 检测值。 PPRACH = min{PCMAX, Po_pre + PL + Δpreamble + (Npre - 1) ? Δstep} PL = RreferenceSignalPwr - RSRP PCMAX : 为 UE 的最大发射功率。23dBm 是协议定义的默认 值。 Po_pre: 表示当 PRACH 前导格式为 0,在满足前导检测性能 时 , eNodeB 所 期 望 的 目 标 功 率 水 平 。 通 过 参 数 PreambInitRcvTargetPwr 设置初始值。 PL: 为 UE 估计的下行路径损耗值, 通过 RSRP (RS Received Power)测量值和小区参考信号发射功率获得)。 Δpreamble: 表示当前配置的前导格式基于前导格式 0 之间的功率 偏置值。 Npre: 表示该 UE 发送前导的次数, 不能超过最大前导发送次 数。 Δstep: 表示前导功率攀升步长,通过参数 PwrRampingStep 设 置。 eNodeB 通 过 系 统 消 息 SIBs 将 随机接入前导发射功率。 参数使用策略 参数分级管控 (A/B/C) PRACH 初始前缀发射功率越大,本小区 UE 接入概率越高, 但可能会造成功率浪费和干扰 A Po_pre 、 Δpreamble 、 Δstep 下发到 UE,UE 根据这些信息以及 PL 和记录的 Npre 计算得到3.2.5 PRACH 的功率攀升步长参数名称 参数 ID- 13 -PRACH 的功率攀升步长 powerRampingStep 参数定义UE 发送随机接入前缀后,未收到响应,则会把发射功率加上 PrStep 进行再次尝试,直到前缀发送次数达到 Max retrans number for prach。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0 到 6 2 2dB 随机接入过程中 preamble 发射后如果在指定接收窗口内没有 检测到 msg2,则认为 preamble 检测失败,需要再次发射。为 提高检测成功率,UE 需要逐步提升发射功率,极限是 UE 最 大发射功率。 在确定 preamble 最大重传次数(Max retransmit number for prach)后,可根据初始发射功率、重传次数以及 UE 最大发射 功率计算重传攀升步长。 PLmax + Pinitial + (N-1) * step = Pmax参数使用策略 参数分级管控 (A/B/C)PRACH 的功率攀升步长越大,重传发送功率越大,增加接入 概率但有可能导致功率浪费和不必要的干扰。 A3.2.6 PRACH 前缀最大发送次数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PRACH 前缀最大发送次数 preambleTransMax UE 发送随机接入前缀后,未收到响应,则会把发射功率加上 PrStep 进行再次尝试,直到前缀发送次数达到 Max retrans number for prach。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 0,1,2,3,4,5,6,7,8,9,10 无 5 随机接入过程中 preamble 发射后如果在指定接收窗口内没有 检测到 msg2,则认为 preamble 检测失败,需要再次发射,该 参数指示最大重传次数。 该参数的配置与 UE 的冲突概率及功率的攀升步长有关。 参数使用策略 参数分级管控 (A/B/C) PRACH 前缀最大发送次数越多, 功率攀升越容易达到最大值, 但也增加了接入延时。 A- 14 - 3.2.7 UE 对随机接入前缀响应接收的搜索窗口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UE 对随机接入前缀响应接收的搜索窗口 raResponseWindowSize 当 UE 发 送 随 机 接 入 前 缀 之 后 , 则 UE 将 在 [RA_WINDOW_BEGIN―RA_WINDOW_END] 窗口监测随机 接入响应。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 2, 3, 4, 5, 6, 7, 8, 10; 单位毫秒 无 10 毫秒 跟基站处理时延有关。 UE 从向 eNB 发送 preamble 之后的 3 个子帧之后开始检测, 总 共检测 TTI window size for prach response 这么长时间,由于 msg2 没有 harq 因此该值的取值不需要太长,取值为基站侧收 到 Msg1 到发送 Msg2 的处理时延即可。 参数使用策略 参数分级管控 (A/B/C) 增加 ra-ResponseWindowSize ,可以提高 UE 检测随机接入响 应的成功率,但同时也会延长随机接入的时延。 A3.2.8 Message 3 最大发送次数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 参数使用策略 参数分级管控 (A/B/C) Message 3 最大发送次数 maxHarqMsg3Tx 在随机接入过程中,message 3 HARQ 的最大发送次数 1 到 8, 单位次 无 5 在随机接入过程中,message 3 HARQ 的最大发送次数 增加 maxHARQ-Msg3Tx,会提高 Msg3 检测成功率,但同时 也会增加随机接入的时延。 A3.2.9 UE 等待 RRC 连接响应的定时器参数名称- 15 -UE 等待 RRC 连接响应的定时器 参数 ID 参数定义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T300 该参数是 UE 等待 RRC 连接响应的定时器长度 100,200,300,400,600,,2000,单位毫秒 无 2000 UE RRC 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是由 UE 的 RRC 层发起, 并向 MAC 层发出随机接入指示以后,启动 T300 定时器,接收到 RRC Connection Setup 消息或 RRC Connection Reject 消息,或 NAS 层指示终止 RRC 连接建立时停止; 如果 T300 超时, 则通知上 层 RRC 连接建立失败, UE 转入空闲模式。参数使用策略增 加 该 参 数 的 取 值 , 可 以 提 高 UE 的 RRC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过程中随机接入的成功率。但是,当 UE 选择的 小区信道质量较差或负载较大时,可能增加 UE 的无谓随机接 入尝试次数。减少该参数的取值,当 UE 选择的小区信道质量 较差或负载较大时,可能减少 UE 的无谓随机接入尝试次数。 但是,可能降低 UE 的 RRC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过程中随 机接入的成功率参数分级管控 (A/B/C)A3.2.10 UE 等待 RRC 连接重试请求的定时器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16 -UE 等待 RRC 连接重试请求的定时器 T302 该参数是 UE 收到 RRC 连接拒绝后等待 RRC 连接请求重试的 定时器长度。 1 到 16, 单位秒 1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1 网络在 RRC 连接拒绝时,会在 RRC Connection Reject 消息中同 时向 UE 指示等待时间 waitTime 参数(T302 时长) ,UE 需等 待 T302 指示的时间后,再发起下一次 RRC 连接建立流程。参数使用策略 参数分级管控 (A/B/C)设置过大会造成 UE RRC 连接拒绝后限制时长过大, 使本能够 再次建立的 RRC 不能及时被建立,影响用户感知 A- 17 - 4 寻呼类参数寻呼类参数应用于基站对 UE 的寻呼控制,包括寻呼信道功率、寻呼周期、寻呼分组 个数等参数。4.1 寻呼4.1.1 算法介绍在 LTE 中,终端需要监听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如果终端从 PDCCH 信道上解 出了寻呼标识(P―RNTI),则表示终端需要接收对应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然后通 过寻呼传输信道(PCH)的参数去解析从 PDSCH 上接收到的数据块,进而获得寻呼消息。对 于 LTE 的终端,在空闲(Idle)模式下,终端需要根据网络广播的相关参数(如 DRX,nB 等), 周期性地监听 PDCCH 信道以确认网络是否有寻呼自己;在连接(Connected)模式下,终端需 要根据网络配置的相关参数(如 Short DRX Cycle 和 Long DRX Cycle 等)周期性地去监听 PDCCH 信道。4.1.2 寻呼时机因子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寻呼时机因子nBnB 用于根据 TS36.304 推导 Paging Frame 和 Paging Occasion。取 值为缺省寻呼周期 T 的倍数。4T 对应为 4 倍缺省寻呼周期。2T 对应为 2 倍缺省寻呼周期。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0,1,2,3,4,5,6,7无2 该参数在配置时,需要参考 TA 的大小,及 TA 范围内的用户量 模型,配置不当将可能导致寻呼失败率增大。当寻呼区中的终端 个数较多时,可将该值放大,增加寻呼资源,当用户个数不多时, 可配置较小。参数使用策略当寻呼区中的终端个数较多时, 可将该值放大, 增加寻呼资源, 当用户个数不多时,可配置较小。根据用户的多与少来改变值 的大小。参数分级管控 (A/B/C)- 18 -A 4.1.3 UE 监听寻呼场合的 DRX 循环周期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UE 监听寻呼场合的 DRX 循环周期 defaultPagingCycle当处于 idle 状态的 UE,如果 DRX 被使用,则 UE 只需要每隔 DRX cycle 个 周 期 在 一 个 paging occasion 时 刻 仅 监 听 一 个 P-RNTI。该参数指示了该 DRX 周期。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0:32 帧,1:64 帧,2:128 帧,3:256 帧无2:128 帧 该参数与 UE 本身配置的 DRX Cycle 一起来决定特定 UE 的寻呼 周期(取两者中的较小值),配置过小将会导致 UE 的耗电量增 加,配置过大可能导致寻呼不及时参数使用策略该参数的配置受到寻呼容量大小的影响。参数调整对网络性能的 影响:该参数与参数 Nb 共同决定了寻呼时刻的数量,也即寻呼 组的数量;增加寻呼周期可能增加寻呼延时, UE 相对越电;降 低寻呼周期, 可以减少寻呼延时, 但是 UE 相对越耗电; 如果 UE 指定了寻呼周期,则选择两者中较小的那个作为寻呼周期的取 值。参数分级管控 (A/B/C)A4.1.4 寻呼重复次数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 参数使用策略寻呼重复次数pagingRepeatTime配置寻呼可重复的次数 0,1,2,3,4,5,6,7无2 需要增大或减少无线侧寻呼容量时调整,配置过大将导致空口资 源的浪费。 该参数的配置受到寻呼容量大小的影响。参数调整对网络性能的 影响:在寻呼负载一定的情况增加该参数,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 寻呼容量,减小该参数将降低单位时间内寻呼容量。参数分级管控 (A/B/C)- 19 -无 - 20 - 5相关开关及定时器。保持类参数保持类参数用于 UE 业务保持, 本章节主要内容包括无线链路监测、 DRX 和 UE 不活动5.1 无线链路监测 5.1.1 算法介绍无线链路监测是用若干定时器和计数器来判断链路同步或失步,UE 会定时对下行链路 质量进行监测,在定时器时间内,当接收质量低于或高于某一门限,且检测到的数量满足计 数器要求,UE 会进入 RRC idle 或 connected 状态,具体流程见下图- 21 - 5.1.2 UE 监测无线链路失败的定时器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 UE 监测无线链路失败的定时器 T310_UE 当 UE 监测到无线链路有问题,则启动 T310_UE 定时器 0,50,100,200,500,,单位毫秒 无2000 在 UE 进行无线链路检测时,当连续收到的下行失步指示(out of sync)个数等于 N310 时,则会触发定时器 T310 的启动。如果在 T310 持续过程中,连续又收到下行同步指示(in sync)个数等于 N311 时,则停止 T310 定时器,指示链路同步已恢复。如定时器 T310 超时,则认为检测到无线链路失败,将触发 RRC 连接重建 过程。参数使用策略T310 设置的越大,UE 察觉 RL 下行失步的时间就越长,此时间 内相关资源无法及时释放,也无法发起恢复操作或响应新的资源 建立请求,影响用户的感知。该参数设置过小,会造成不必要的 RRC 重建参数分级管控 (A/B/C)A5.1.3 UE 接收下行失步指示的最大个数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 UE 接收下行失步指示的最大个数 N310_UE 该参数指示了 UE 检测下行失步时, 连续接收失步指示的最大 个数。 1,2,4,6,8,10,20,单位个 无6 该参数由基站通过广播 SIB2 配置给 UE,该参数用作 UE 无线链 路失败的判定。 该参数表示接收连续D失步(out-of-sync)‖指示的最大数目,达 到最大数目后触发 T310 定时器的启动。参数使用策略N310 设置的越大,UE 察觉 RL 下行失步的时间就越长,此时间 内相关资源无法及时释放,也无法发起恢复操作或响应新的资源 建立请求,影响用户的感知。该参数设置过小,会造成不必要的- 22 - RRC 重建参数分级管控 (A/B/C)A5.1.4 UE 接收下行同步指示的最大个数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 UE 接收下行同步指示的最大个数 N311 该参数指示了 UE 检测下行同步时, 连续接收同步指示的最大 个数。 1,2,3,4,5,6,8,10,单位个 无1 该参数由基站通过广播 SIB2 配置给 UE,该参数用作 UE 从物理 层问题状态恢复的判定。 该 参 数 用 于 设 置 停 止 T310 定 时 器 所 需 要 收 到 的 最 大 连 续 Din-sync‖指示的个数。参数使用策略N311 设置的越大,越可以保证 RL 恢复下行同步的可靠性,但相 应的也会增加导致 T310 超时的风险,一旦 T310 超时,就会触发 RL FAILURE 原因的连接重建流程。参数分级管控 (A/B/C)A5.1.5 UE 等待 RRC 重建响应的定时器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UE 等待 RRC 重建响应的定时器 T301 该参数是 UE 等待 RRC 重建响应的定时器长度。当 UE 发送 RRC 连接重建请求消息时, 打开 T301 定时器。 当 UE 收到 RRC 连接重建消息或 RRC 连接重建拒绝消息后, 停止 T301 定时器; 当定时器超时,UE 进入 IDLE 态。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 100,200,300,400,600,00,单位毫秒 无100 RRC 重建过程可以发生在:切换失败、无线链路失败、底层完整 性保护失败和 RRC 重配置失败这几种场景。完整的 RRC 重建成 功流程包括: UE 发起重建, 开始搜小区 (包括找到合适小区驻留,- 23 - 并发起 RRC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Request),到 UE 最终发 送 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 消息指示重建完成。 T301 在 UE 上传 RRCConnection ReestabilshmentRequest 后启动。 在超时前如果收到 UE 收到 RRCConnectionReestablishment 或 RRCConnectionReestablishmentReject ,则定时器停止。定时器超 时,则 UE 变为 RRC_IDLE 状态。参数使用策略增 加 该 参 数 的 取 值 , 可 以 提 高 UE 的 RRC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过程中随机接入的成功率。但是,当 UE 选择的 小区信道质量较差或负载较大时,可能增加 UE 的无谓随机接入 尝试次数。减少该参数的取值,当 UE 选择的小区信道质量较差 或负载较大时,可能减少 UE 的无谓随机接入尝试次数。但是, 可能降低 UE 的 RRC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过程中随机接入 的成功率参数分级管控 (A/B/C)A5.1.6 UE 监测无线链路失败转入空闲状态的定时器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UE 监测无线链路失败转入空闲状态的定时器 T311_UE 当 UE 发起初始 RRC 连接重建时,打开 T311 定时器;当选择 到了一个合适 E-UTRAN 小区或者 inter-RAT 小区后, 停止 T311 定时器;当定时器超时,UE 进入 IDLE 态。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 00,,, 单位毫秒 无 5000RRC 重建过程可以发生在:切换失败、无线链路失败、底层完整 性保护失败和 RRC 重配置失败这几种场景。完整的 RRC 重建成- 24 - 功流程包括:UE 发起重建,开始搜小区(包括找到合适小区驻 留,并发起 RRC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Request),到 UE 最 终发送 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 消息指示重建 完成。 T311 用于 UE 的 RRC 连接重建过程, T311 控制 UE 开始 RRC 连 接重建到 UE 选择一个小区过程所需的时间,期间 UE 执行 cell-selection 过程。参数使用策略设置值越大, UE 进行小区选择过程中所被允许的时间越长,RRC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过程越滞后;如果该参数设置过小, 可能在某些链路可以被挽救的情况下,却由于定时器设置不合理 而进入 IDLE 状态,引起掉话,严重影响用户感知。参数分级管控 (A/B/C)A5.2 DRX 5.2.1 算法介绍为达到节省用户设备 UE(User Equipment)功耗的目的,UE 会在某些时候采取非连续 接收(DRX)的方式监听 PDCCH 信道,DRX 分两种:IDLE DRX,顾名思义,也就是当 UE 处于 IDLE 状态下的非连续性接收,由于处于 IDLE 状态时,已经没有 RRC 连接以及用 户的专有资源,因此这个主要是监听呼叫信道与广播信道,只要定义好固定的周期,就可以 达到非连续接收的目的。但是 UE 要监听用户数据信道,则必须从 IDLE 状态先进入连接状 态。而另一种就是 ACTIVE DRX,也就是 UE 处在 RRC-CONNECTED 状态下的 DRX, 可 以 优化 系统资 源配 置,更 重要 的是可 以节约 手机 功率 ,而不 需要通 过让 手机 进入到 RRC_IDLE 模式来达到这个目的,例如一些非实时应用,像 web 浏览,即时通信等,总是 存在一段时间,手机不需要不停的监听下行数据以及相关处理,那么 DRX 就可以应用到这 样的情况,另外由于这个状态下依然存在 RRC 连接,因此 UE 要转到支持状态的速度非常 快。5.2.2 GBR 业务 DRX 使能开关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取值范围- 25 -GBR 业务 DRX 开关 switchForGbrDrx 控制 GBR 业务的不连续接收的开关,如果该开关关闭,则当 UE 有 GBR 业务时不启用 DRX,否则可以启用 DRX 关闭,开启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无 开启所谓 GBR,是指承载要求的比特速率被网络D永久‖恒定的分配, 即使在网络资源紧张的情况下,相应的比特速率也能够保持。 GBR 承载一般只是在需要时才建立。 该开关主要是控制 GBR 业务 DRX 功能是否开启。参数使用策略DRX 参数的设置,首先需要兼顾 UE 的省电与 QOS 性能的折中。 较大的 DRX cycle 可能造成较大的响应延迟, 给用户带来不好的 感受,如果 DRX cycle 较小,则又会牺牲省电性能。参数分级管控 (A/B/C)无5.2.3 非 GBR 业务 DRX 使能开关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 非 GBR 业务 DRX 开关 switchForNGbrDrx 控制 NGBR 业务的不连续接收的开关,如果该开关关闭,则 当 UE 有 NGBR 业务时不启用 DRX,否则可以启用 DRX 关闭,开启 无 开启Non-GBR 指的是在网络拥挤的情况下,业务(或者承载)需要 承受降低速率的要求, 由于 Non-GBR 承载不需要占用固定的网 络资源,因而可以长时间地建立。 该开关主要是控制 NGBR 业务 DRX 功能是否开启。参数使用策略DRX 参数的设置,首先需要兼顾 UE 的省电与 QOS 性能的折中。 较大的 DRX cycle 可能造成较大的响应延迟, 给用户带来不好的 感受,如果 DRX cycle 较小,则又会牺牲省电性能。参数分级管控 (A/B/C)无5.2.4 长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长度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长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长度 longDrxCyc 长 DRX 周期是包括 On duration 及后续一段可能出现休眠时间 的重复周期- 26 -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10,20,32,40,64,80,128,160,256,320,512,640, , ,单位子帧 无 160一个 DRX 周期涉及的定时器包括:长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长度 (longDrxCyc) 、在 DRX 循环周期中 UE 苏醒的时间长度( on duration time)、DRX 非激活定时器(drxInactTimer)以及 DRX 的 HARQ 重传定时器(drxRetranTimer)。 UE 进入 DRX 工作模式后并不意味着立即进入 DRX 周期。只 有在满足[(SFN * 10) + SSFN] modulo (LongDRXCycle) = DRX Start Offset 条件时,才会立即启动 On Duration Timer,进入一个 DRX 周期。UE 在 On Duration 阶段属于激活期,在 On Duration 内 UE 会持续监听 PDCCH, 是否有上下行业务指示, 在这个阶段 有三种情况可能发生: (1) 在 on duration timer 内没有上/下行业务指示, 直到 on duration timer 超时,由激活期转入休眠期,UE 将关闭接收机,不再接收 基站相关指令; (2)在 On Duration 阶段,如果侦测到有上/下行初传业务指示, 将启动 drxInactTimer,进行 PDCCH 监听,如果启动定时器后有 新的上/下行初传业务指示,则重启 drxInactTimer,如果在启动定 时器后没有新的上/下行初传业务指示,则 drxInactTimer 超时, 由激活期转入休眠期,UE 将关闭接收机,不再接收基站相关指 令; (3)在 On Duration 阶段,如果收到上/下行重传业务业务指示, 将启动 drxRetranTimer,在定时器内如果成功收到重传数据,则 停止该计时器,如果在定时器内没有收到重传数据,则 UE 不再 接收重传数据。drxRetranTimer 和 drxInactTimer 同时启动,包含 在 drxInactTimer 内,如果在 drxInactTimer 内仍然没有新的上/下 行初传业务指示,drxInactTimer 定时器将超时,进入休眠期,UE 将关闭接收机,不再接收基站相关指令。 所以说一个 DRX 周期由 On duration 周期以及可能存在的休眠期 组成,详见下图:On duration Time可能存在的休眠期激活期休眠期 一个DRX周期备注:SFN:系统帧号- 27 - SSFN:系统子帧号 Modulo:取余 LongDRXCycle:长不连续循环周期长度,会由基站在 RRC Reconfiguration 消息中下发 DRX Start Offset: DRX 周期启动偏置, 会由基站在 RRC Reconfiguration 消息中下发 参数使用策略DRX 长周期配置过长,会节省 UE 的耗电量,但会增加 UE 进入 休眠期的时长,增加业务时延,影响用户感知;DRX 长周期配置 过短,会增加 UE 耗电,但会减少 UE 进入休眠期的时长,减少 业务时延,提高用户感知。参数分级管控 (A/B/C)A5.2.5 短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长度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 短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长度 shortDrxCyc 短 DRX 周期是包括 On duration 及后续一段可能出现休眠时间 的重复周期,长 DRX 周期是短 DRX 周期的整数倍数 2,5,8,10,16,20,32,40,64,80,128,160,256,320,512,640,单位子帧 无 20由于 DRX 长周期休眠时间较长,会影响用户感知。所以在进入 长周期之前,一般都先进入短周期,如果短周期超时,才会进入 长周期。 长周期一般是短周期的整数倍, 短周期涉及的定时器有: 短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长度(sf)、DRX 短不连续循环周期定期器 长度和在 DRX 循环周期中 UE 苏醒的时间长度(psf)。 如果基站为 UE 配置了 DRX 短周期,UE 会在初始阶段优先使用 DRX 短 周 期 。 当 满 足 [(SFN * 10) + SSFN] modulo (ShortDRXCycle) = (DRX Start Offset) modulo (ShortDRXCycle) 条 件时,启动 DRX 短周期的。 如果 UE 在短周期下持续工作了一段时间,却仍然没有新数据的 传输出现,这时 UE 应转换为 DRX 长周期。转换长周期前的这 段时间称为短周期的生命期,以短周期的重复次数度量,对应的 定时器为 shortDrxCyc,若 shortDrxCyc 超时,UE 则转换为 DRX 长周期。在进入长周期后,如果检测到有上/下行新传数据,则启 动 DRX 非激活定时器 (drxInactTimer) , 定时器超时后触发 DRX 短周期。- 28 - 参数使用策略DRX 短周期配置过长, 会增加进入 DRX 长周期的难度, 增加 UE 耗电, 但会较少业务时延, 提升用户感知; DRX 长周期配置过短, 会减少进入 DRX 长周期的难度, 减小 UE 耗电, 但会增加业务时 延,减低用户感知。参数分级管控 (A/B/C)A5.2.6 DRX 短不连续循环周期定期器长度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 DRX 短不连续循环周期定期器长度 shortDrxCycT 指示 UE 执行 DRX 短周期的连续次数 1 到 16,单位次 1 4和短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长度(shortDrxCyc)配合使用。短不连 续接收循环周期长度(shortDrxCyc)内没有上/下行业务传输,计 为一次,当 Timer 超时后,DRX 由短周期转化为长周期。参数使用策略DRX 短周期配置过长, 会增加进入 DRX 长周期的难度, 增加 UE 耗电, 但会较少业务时延, 提升用户感知; DRX 长周期配置过短, 会减少进入 DRX 长周期的难度, 减小 UE 耗电, 但会增加业务时 延,减低用户感知。参数分级管控 (A/B/C)A5.2.7 短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配置指示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 参数使用策略 短不连续接收循环周期配置指示 shortDrxCycInd 用于标识 UE 具备 short DRX 能力选择配置 是,否 无 是用于标识 UE 具备 short DRX 能力选择配置, 是整套配置的主键, 依据 UE 能力进行匹配对应的 DRX 配置参数。 当 UE 能力支持 short DRX 时, 则选择 ucShortDrxCycInd 为 True 的配置。否则选择 ucShortDrxCycInd 为 False 的配置。- 29 - 参数分级管控 (A/B/C)无5.2.8 在 DRX 循环周期中 UE 苏醒的时间长度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 在 DRX 循环周期中 UE 苏醒的时间长度 onDuratTimer 指示从 DRX 周期开始连续的 PDCCH 子帧数,是固定会苏醒 的接收 PDCCH。 1,2,3,4,5,6,8,10,20,30,40,50,60,80,100,200, 单位 PDCCH 子帧个 数 无 20本定时器在每个 DRX 周期开始时启动。UE 在本定时器时间段 内侦听 PDCCH,以连续的 PDCCH 子帧数计时。当 UE 收到 UE 收到 DRX Command MCE(MAC control element)或定时器超时 时停止参数使用策略 参数分级管控 (A/B/C)本定时器配置时间过长,会增加系统的耗电;如果配置过短,会 延长 UE 进入休眠期的时间,影响用户感知。 A5.2.9 DRX 非激活定时器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 DRX 非激活定时器 drxInactTimer 指示当成功对一个指示上行/下行新数据传输的 PDCCH 解码 后,UE 应连续监听 PDCCH 的 PDCCH 子帧数。 10,20,32,40,64,80,128,160,256,320,512,640, , ,单位 PDCCH 子帧 无 30在 onDuratTimer 内, 如果收到上/下行数据初传指示, 则启动 DRX 非激活定时器(drxInactTimer)。定时器内,如果再次收到上/下 行数据初传指示,则重启 DRX 非激活定时器(drxInactTimer); 如果定时器超时,则进入休眠期。参数使用策略- 30 -本定时器配置时间过长,会增加系统的耗电;如果配置过短, 会延长 UE 进入休眠期的时间,影响用户感知。 参数分级管控 (A/B/C) A5.2.10 DRX 的 HARQ 重传定时器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 DRX 的 HARQ 重传定时器 drxRetranTimer 指示一旦 UE 期望接收到下行重传,UE 应连续监听 PDCCH 的最大 PDCCH 子帧数。 1,2,3,4,5,6,8,10,20,30,40,50,60,80,100,200, 单位 PDCCH 子帧个 数 无 20在 onDuratTimer 内, 如果收到上/下行数据重传指示, 则启动 DRX DRX 的 HARQ 重传定时器(drxRetranTimer)。定时器内,如果 正确解码出重传数据,DRX 定时器停止,如果定时器超时,则进 入休眠期。参数使用策略 参数分级管控 (A/B/C)本定时器配置时间过长,会增加系统的耗电;如果配置过短, 会延长 UE 进入休眠期的时间,影响用户感知。 A5.3 User-Inactivity 5.3.1 User-Inactivity 使能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 UE-Inactivity 使能 switchForUserInactivity 本参数决定是否启用 user inactivity 功能 关闭,开启 无 开启 本参数决定是否启用 USER INACTIVITY 功能。启动该功能 后, UE 在接入网络后如果不进行业务并且 user-inactivity 超时 后,UE 会被释放转入 IDLE。 参数使用策略- 31 -使能 UE-Inactivity,可以节省 UE 耗电,但是会增加寻呼带来的 信令开销,增加业务时延,降低用户感知;不使能 UE-Inactivity, 会增加 UE 耗电,但会降低寻呼带来的信令开销,降低业务时延, 提高用户感知。参数分级管控 (A/B/C)无5.3.2 控制面 user-inactivity 定时器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取值范围 控制面板 user-inactivity 定时器 tUserInac 本参数为 UE 不活动定时器 0:1 秒,1:2 秒,2:3 秒,3:5 秒,4:7 秒,5:10 秒,6:15 秒,7:20 秒,8:25 秒,9:30 秒,10:40 秒,11:50 秒,12:1 分钟,13:1 分钟 20 秒,14:1 分 40 秒,15:2 分钟,16:2 分钟 30 秒,17:3 分钟,18:3 分钟 30 秒,19:4 分钟,20:5 分钟,21:6 分钟,22:7 分钟,23:8 分钟,24:9 分钟,25:10 分钟 ,26:12 分钟 ,27:14 分钟 ,28:17 分钟 ,29:20 分钟 ,30:24 分 钟,31:28 分钟,32:33 分钟,33:38 分钟,34:44 分钟,35:50 分钟,36:1 小时,37:1 小时 30 分钟,38:2 小时,39:2 小时 30 分钟,40:3 小 时,41:3 小时 30 分钟,42:4 小时,43:5 小时,44:6 小时,45:8 小 时,46:10 小时,47:13 小时,48:16 小时,49:20 小时,50:1 天,51:1 天 12 小时,52:2 天,53:2 天 12 小时,54:3 天,55:4 天,56:5 天,57:7 天,58:10 天,59:14 天,60:19 天,61:24 天,62:30 天,63:大于 30 天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 参数使用策略 无 10 秒如果基站使能了 User-Inactivity 功能,UE 接入网络长时间没有业 务,持续时间超过该定时器后,UE 将转入 IDLE。 根据网络实际情况调整。信令过多时,调小;否则,调大。 该定时器配置过短,会降低用户耗电,但会增加寻呼带来的信令 开销,增加业务时延,降低用户感知;配置过长,会增加用户耗 电,但会减少寻呼带来的信令开销,降低业务时延,提高用户感 知。参数分级管控 (A/B/C)无- 32 - 6功控类参数功控类参数应用于基站和 UE 的功率控制,包括上行功控和下行功控的参数。6.1 上行功控6.1.1 算法介绍以 PUCCH 为例,介绍上行功控过程,其它上行信道类似。 PUCCH 发射功率计算公式如下: PPUCCH(i) = min{PCMAX, PO_PUCCH + PL + h(nCOI, nHARQ) + ΔF_PUCCH(F) + g(i)} 其中: ? ? ? ? ? i 表示第 i 个上行子帧。 PCMAX 为 UE 的最大发射功率。 PO_PUCCH 为 eNodeB 期望的接收功率水平。 PL 为 UE 估计的下行路径损耗值。 h(nCOI, nHARQ)由 PUCCH 格式决定,nCOI 为 COI 的信息比特数,nHARQ 为 HARQ 的信息 比特数。反应 PUCCH 上的 CQI 比特数以及 HARQ 信令比特数对功率的影响。 ? ? ΔF_PUCCH(F)反应 PUCCH 不同的传输形式对发射功率的影响。 g(i)为 UE 的 PUCCH 发射功率的调整量,由 PDCCH 中的 TPC 信息映射获得。6.1.2 PUSCH 半静态调度授权方式发送数据所需小区名义功 率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 33 -PUSCH 半静态调度授权方式发送数据所需小区名义功率 p0NominalPUSCH 该参数是 PUSCH 在半静态调度授权方式下发送的数据所需要 的小区名义功率。 -126 到 24,单位 dBm 1 -75在开环功控中,需要进行 PO _PUSCH 的设置,用来计算 PUSCH UE 侧 的 发 射 功 率 。 这 里 把 PO _PUSCH 分 为 小 区 级 PO_NOMINAL_PUSCH 和 用 户 级 PO_UE_PUSCH 两 部 分 。 PO_NOMINAL_PUSCH 表示 eNB 期望的目标信号功率水平。参数使用策略PO_NOMINAL_PUSCH 设置的偏高, 增加本基站级的吞吐量, 同 时 增 加 了 对 邻 区 的 干 扰 , 降 低 整 网 的 吞 吐 量 ; PO_NOMINAL_PUSCH 设置偏低, 降低对邻区的干扰, 但是会导 致本基站级的吞吐量的降低。参数分级管控 (A/B/C)A6.1.3 PUSCH 发射功率时路损弥补因子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PUSCH 发射功率时路损弥补因子 alpha 参数用于计算 PUSCH 发射功率时,用于弥补小区的路径损 耗,对应半静态和动态调度授权时的 PUSCH 的数据发射,即 j=0 和 j=1 时的情况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 参数使用策略 0, 0.4, 0.5, 0.6, 0.7, 0.8, 0.9, 1.0 无 0.8表示 PUSCH 功率控制部分补偿因子。α=1 时为全路径补偿。 配置时需要考虑网络的平均吞吐量和边缘速率,选择一个最佳的 Alpha, 如果需要保证本小区的吞吐量性能, 将 Alpha 设置的相对 较大;如果需要保证整网吞吐量的性能,将 Alpha 设置的相对较 小。参数分级管控 (A/B/C)A6.1.4 用于弥补调制和码率对上行物理信道功率偏差值的影 响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34 -用于弥补调制和码率对上行物理信道功率偏差值的影响 ks 该参数用于决定 Ks 的值, Ks 是一定调制和码率下的功率偏差, 用于弥补调制和码率对上行物理信道功率偏差值的影响。 0, 1.25 无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 参数使用策略01 对应 ks=1.25;0 对应 ks=0。ks=0 对应 ΔTF=0,ks=1.25 对应使 能基于 MCS 的上行功率调整,ks 由 RRC 层下发。 ks=0,只能通过闭环 TPC 命令调整发射功率;ks=1.25,可以通 过调度选择不同的 MCS 方式来调整放射功率,快速自适应信道 变化,提高基站级吞吐量。参数分级管控 (A/B/C)无6.1.5 PUCCH 物理信道使用的小区相关名义功率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PUCCH 物理信道使用的小区相关名义功率 poNominalPUCCH 该参数指示了 PUCCH 物理信道使用的小区相关的名义功率, 是作为计算 PUCCH 发射功率的一部分, 用于体现不同小区的 功率差异。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 -127 到 -96,单位 dBm 1 -105在开环功控中,需要进行 Po _PUCCH 的设置,用来计算 PUCCH UE 侧 的 发 射 功 率 。 这 里 把 Po _PUCCH 分 为 小 区 级 Po_NOMINAL_PUCCH 和 UE 级 PO_UE_PUCCH 两 部 分 。 Po_NOMINAL_PUCCH 表 示 对 PUCCH 的 DCI 格 式 1a (ACK/NACK),eNB 期望的目标信号功率水平。参数使用策略该参数的设置和调整需要结合实际系统中的测量来进行。 P0NominalPUCCH 设置的过高,会增加本小区的吞吐量,但是会 降低整网的吞吐量;P0NominalPUCCH 设置偏低,降低对邻区的 干扰,导致本小区的吞吐量的降低,提高整网吞吐量。参数分级管控 (A/B/C)A6.1.6 PUCCH Format 1 物理信道功率弥补量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PUCCH Format 1 物理信道功率弥补量 deltaFPucchFormat1 该参数指示了 PUCCH Format 1 物理信道上的所需要的功率弥 补量,相对于 PUCCH Format 1a 的偏差值。- 35 -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 参数使用策略-2,0,2,单位 dB 无 2 该参数表示 PUCCH 格式 1 的 Delta 值增大该值,可以增加 PUCCH 发射功率,会增加本小区的吞吐量, 但是会降低整网的吞吐量;减小该值,降低对邻区的干扰,导致 本小区的吞吐量的降低,提高整网吞吐量。参数分级管控 (A/B/C)A6.1.7 PUCCH Format 1b 物理信道功率弥补量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 参数使用策略 PUCCH Format1b 物理信道功率弥补量 deltaFPucchFormat1b 该参数指示了 PUCCH Format 1b 物理信道上的所需要的功率 弥补量,相对于 PUCCH Format 1a 的偏差值。 1,3,5,单位 dB 无 1该参数表示 PUCCH 格式 1b 的 Delta 值。 增大该值,可以增加 PUCCH 发射功率,会增加本小区的吞吐量, 但是会降低整网的吞吐量;减小该值,降低对邻区的干扰,导致 本小区的吞吐量的降低,提高整网吞吐量。参数分级管控 (A/B/C)A6.1.8 PUCCH Format 2 物理信道功率弥补量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 参数使用策略- 36 -PUCCH Format1b 物理信道功率弥补量 deltaFPucchFormat2 该参数指示了 PUCCH Format 2 物理信道上的所需要的功率弥 补量,相对于 PUCCH Format 1a 的偏差值。 -2,0,1,2,单位 dB 无 2 该参数表示 PUCCH 格式 2 的 Delta 值。增大该值,可以增加 PUCCH 发射功率,会增加本小区的吞吐量, 但是会降低整网的吞吐量;减小该值,降低对邻区的干扰,导致 本小区的吞吐量的降低,提高整网吞吐量。参数分级管控 (A/B/C)A6.1.9 PUCCH Format 2a 物理信道功率弥补量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 参数使用策略 PUCCH Format1b 物理信道功率弥补量 deltaFPucchFormat2a 该参数指示了 PUCCH Format 2a 物理信道上的所需要的功率 弥补量,相对于 PUCCH Format 1a 的偏差值。 -2,0,1,2,单位 dB 无 1该参数表示 PUCCH 格式 2a 的 Delta 值。 增大该值,可以增加 PUCCH 发射功率,会增加本小区的吞吐量, 但是会降低整网的吞吐量;减小该值,降低对邻区的干扰,导致 本小区的吞吐量的降低,提高整网吞吐量。参数分级管控 (A/B/C)A6.1.10 PUCCH Format 2b 物理信道功率弥补量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 参数使用策略 PUCCH Format1b 物理信道功率弥补量 deltaFPucchFormat2b 该参数指示了 PUCCH Format 2b 物理信道上的所需要的功率 弥补量,相对于 PUCCH Format 1a 的偏差值。 -2,0,1,2,单位 dB 无 1该参数表示 PUCCH 格式 2b 的 Delta 值。 增大该值,可以增加 PUCCH 发射功率,会增加本小区的吞吐量, 但是会降低整网的吞吐量;减小该值,降低对邻区的干扰,导致 本小区的吞吐量的降低,提高整网吞吐量。参数分级管控 (A/B/C)A- 37 - 6.1.11 PUSCH 闭环功控开关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 PUSCH 闭环功控开关 switchForCLPCofPUSCH 参数配置小区是否打开 PUSCH 的闭环功控。 关闭,打开 无 打开闭环功控机制为各厂家私有实现:主要根据 UE 的目标 SINR 和 UE 测量 SINR 的差异来生成 TPC 命令。原则是保证 UE 的 SINR 取值接近目标 SINR。目的是减少功率浪费,同时减少小区间的 同频干扰。PPUSCH(i) = min{PCMAX, 10log10(MPUSCH(i)) + PO_PUSCH(j) + α(j)?PL + ΔTF(i) + f(i)} ? ? ? ? ? ? ? 参数使用策略 参数分级管控 (A/B/C)无PCMAX:UE 的最大发射功率。 MPUSCH(j):子帧 i 中的上行调度贷款,以 PKB 为单位。 PO_PUSCH(j):PUSCH 功率的初始值(标称功率) 。 α(j):路损补偿因子,为小区专属参数。 PL:UE 测量的下行路损。 ΔTF(i):不同 MCS 方式对应的功率偏移量。 f(i):UE 专属修正函数,也称 TPC 命令。建议开启 PUSCH 闭环功控。6.1.12 PUCCH 闭环功控开关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 PUCCH 闭环功控开关 switchForCLPCofPUCCH 参数配置小区是否打开 PUCCH 的闭环功控。 关闭,打开 无 打开PUCCH 功率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信令的传输质量,通过采用 闭环功率控制机制。基本方案是基于 SINR 为参考量,将接收的 SINR 与目标 SINR 进行对比,根据它们之间差值生成闭环指令 g(i)。- 38 - 当 PUCCH 闭环功控开关 InnerLoopPucchSwitch 打开时,根据 SINR 测量值与 SINRTarget 的差异,周期性地调整 PUCCH 发射 功率,适应信道环境的变化。 ? 如果 SINR 测量值大于 SINRTarget, eNodeB 向 UE 发送降低 功率 TPC 命令。? 参数使用策略 参数分级管控 (A/B/C)如果 SINR 测量值小于 SINRTarget, eNodeB 向 UE 发送增大 功率 TPC 命令。建议开启 PUCCH 闭环功控。 无6.2 下行功控6.2.1 算法介绍LTE 下行采用 OFDMA 技术,上行采用 SC-FDMA 技术,小区内不同 UE 的子载波之 间是相互正交的,不存在小区内 UE 之间的相互干扰。因此功率控制主要用于补偿信道的 路径损耗和阴影衰落,并抑制 LTE 同频小区间干扰,保证网络覆盖和容量需求。 下行功率控制主要是指对下行物理信号、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的功率分配。 RS(参考信号) 、PA、PB 解释说明如下: 小区参考信号(RS)资源映射(以常规 CP 为例) ,详见下图:从映射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39 - ?在确定端口数目后,各端口参考信号所占的时频资源是不重叠的,便于基站每个端口独立发射参考信号,接收端可以获得全部的信道估计;各端口参考信号 之间资源不重叠,D剔除了‖端口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有利于接收端信道 估计的准确性; ? ? ? ? 在发射参考信号的 RE,不能发射其它数据; 参考信号的 RE 位置几乎均匀分布在时频资源中,便于接收端信道估计; 1 端口、2 端口中:每个 RB 中,每个端口中参考信号占 4 个 RE; 在 4 端口中:其中 port0/port1 每个 RB 中,每个端口中参考信号所占 4 个 RE; port2/port3 每个 RB 中,每个端口中参考信号只占 2 个 RE,会导致这 2 个端口 的信道估计精度有所降低,但大大降低了参考信号的开销? ? PA:不含 RS 的符号上 PDSCH 的 RE 功率与 CRS 的 RE 功率比PB: PB 参数是一个索引值,它表示 ρ B/ρ A 的比值索引,其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6.2.2 小区参考信号功率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 小区参考信号功率 cellReferenceSignalPower 小区参考信号的功率(绝对值) -60 到 50,单位 dBm 0.1 不大于 15dBm小区参考信号用于小区搜索、下行信道估计、信道检测,直接影 响到小区覆盖。该参数为单个参考信号(子载波)的功率配置值, 通过 SIB2 广播方式通知 UE,并在整个下行系统带宽和所有子帧 中保持恒定,除非 SIB2 消息中有更新(如 RS 功率增强)。 协议定义了 3 种小区参考信号模式,分别为: ? ?- 40 -1 个端口:定义为 port0,表示小区中的参考信号只能采用 port0 定义的方式发射; 2 个端口:定义为 port0、port1,表示小区中的参考信号只 能采用 port0、port1 定义的方式发射; ? 4 个端口:定义为 port0、port1、port2、port3,表示小区中 的参考信号只能采用 port0、port1、port2、port3 定义的方式 发射;参数使用策略 参数分级管控 (A/B/C)该参数的配置是主要是为了保证保障小区的覆盖,但是也要考虑 吞吐量需求。 B6.2.3 PDSCH 与小区 RS 的功率偏差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 参数使用策略 参数分级管控 (A/B/C) PDSCH 与小区 RS 的功率偏差 P_A_DTCH 不含 RS 的符号上 PDSCH 的 RE 功率与 RS 的 RE 功率比 -6,-4.77,-3,-1.77, 0, 1, 2, 3, 单位 dB 无 0不含 RS 的符号上 PDSCH 的 RE 功率与 CRS 的 RE 功率比 在 RS 功率一定的情况下,增大该参数会增大数据 RE 功率 B6.2.4 天线端口信号功率比参数名称 参数 ID 参数定义 取值范围 配置步长 推荐配置 参数设置说明 天线端口信号功率比 pb 包含小区 RS 的 PDSCH 的 EPRE 与不包含小区 RS 的 PDSCH 的 EPRE 的比值。 0,1,2,3 无 0EPRE (Transmit Energy per Resource Element) 每 RE 上发射功率。 对于 PDSCH 信道的 EPRE 值可以由小区专属参考信号功率 EPRE 以及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兴智能视觉大数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