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地形图如何打井

宋光齐:爬山涉水开展“找水打井工程”_网易新闻
宋光齐:爬山涉水开展“找水打井工程”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宋光齐作为四川地质环境学者和省内外知名的地质环境管理专家,从红层丘陵区找水,到大骨节病区打井;从地质灾害防治,到地质灾害知识的宣传培训;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到地质遗迹保护等工作,他都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2005年丹巴县城建设街滑坡现场
宋光齐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厅长
推荐单位:国土资源部
宋光齐,男,汉族,中共党员,55岁(1954年1月生),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党委书记,中共四川省委九届省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十一届省人大代表。
年,就读于成都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年,在四川省地矿局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工作,历任技术员、普查组副组长。年,在武汉地质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学习。年,在四川省地质局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工作,历任工程师、副分队长、副队长、队长。年,在四川省地矿局、地矿部四川地勘局、四川省地矿厅工作,历任副局长、副厅长。年,任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期间2000年5月至2002年10月在成都理工大学攻读在职工程硕士学位。2005年1月至今,任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党委书记。
作为四川地质环境学者和省内外知名的地质环境管理专家,他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情系广大群众安危冷暖,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他所热爱的地质环境事业。在三十多年地质环境的实践和管理工作中,他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尤其是国土资源部成立以来的近十年时间,在国土资源部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管理中,他高标准、严要求,努力提高行政效率;在工作上他不断进取,努力创新;在生活上,他作风深入,严于律己,为四川省地质环境保护事业和地质环境行政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从红层丘陵区找水,到大骨节病区打井;从地质灾害防治,到地质灾害知识的宣传培训;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到地质遗迹保护等工作,他都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改善四川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作出了巨大努力和突出贡献。
一、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四川地质环境行政管理体系和法制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作出了巨大努力
宋光齐同志自1994年任四川省地矿厅副厅长,尤其是2000年任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分管地质环境工作)以后,在国土资源部领导下,与同事们一道,将地质环境管理工作逐步纳入行政管理并不断完善作出了不懈努力。
他曾长期在基层地勘队伍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野外调查和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其后又在成都理工大学继续深造,获得工程硕士学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他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四川地质环境,尤其是甘孜、阿坝、凉山等少数民族地区及盆周山区的地质环境十分脆弱,承载能力极差,特别是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由于人类活动的扰动和破坏,地质灾害、矿山环境恢复、地下水资源利用、地质遗迹保护等地质环境问题逐步凸显,并越来越成为制约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影响社会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他进行过多次调研并向省委、省政府及国土资源部献言献策,认为必须加强以地质灾害防治、地下水资源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及地质遗迹保护为主要内容的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并将其作为环境保护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步纳入政府行政管理的范畴,从而有效保护本就十分脆弱的地质环境,为四川省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保障。在他的精心组织和大力推动下,四川省地质环境行政管理体系经历了从起步、到展开、再到完善的快速发展过程,为我国地质环境行政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依据。
在积极推进地质环境管理行政体系建立的同时,他认为,要使四川省的地质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走上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和科技创新的轨道,必须使地质环境管理工作建立在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和科学化的基础上,才能为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才能为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奠定坚实的础。尤其自1994年他走上四川省地矿厅的领导岗位以后,他主张应逐步形成、建立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的法律法规体系,1999年,在我国第一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法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出台后不到两个月,四川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便通过了《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该条例对四川省的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灾害监测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大大加速了四川省地质环境保护法制化进程。2005年,他任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厅长以后,他更主张地质环境保护各项工作都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使地质环境管理工作必须有法可依。2004年出台了《四川省红层丘陵区找水打井工程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和《四川农村饮水解困资金管理的若干规定》;2007年出台了《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四川省地质灾害易发区群众防灾避险搬迁安置工程省级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及《四川省第二期红层丘陵区找水打井工程省级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2008年出台了《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及《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管理办法》;2009年出台了《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四川省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为主的地质环境保护法律规章体系,使四川省地质环境保护初步走上了法制化轨道。
十多年来,他以丰富的业务实践经验、扎实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对事业的高度责任意识和对环境问题的深刻忧虑、理解与认识,组织带领他的同事,积极推动相关工作向前发展,为四川地质环境保护行政管理体系和法制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付出了艰辛劳动,取得了开创新的进展。
二、爬山涉水,为民解困,组织实施“四川省红层丘陵区找水打井工程”,为改善四川广大丘陵地区群众饮水条件,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作出了特殊贡献
江河纵横的的中国,其实也是一个缺水大国。不要说沙漠化十分严重的西北地区,即便翻开大西南青葱的封面,在广袤的红层丘陵地区——天府之国四川省的缺水人口达5000万之巨,触目惊心。四川省红层丘陵地区由于所处地理、水文地质条件特殊,水资源十分匮乏,繁衍生息在这片干涸龟裂土地上的农户,祖祖辈辈饱受缺水之苦。田边地角挖出一个又一个坑,那是一双又一双渴盼的眼睛。田水、塘水、地表水,权作了生活饮用水。而在枯水季节,即便这种不洁饮水也无以为继,常常要披星戴月到数里以外排队等水。为争水抢水怒目相向打架斗殴的事件时有发生。缺水导致了干旱山区农民世代的贫困,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
2004年元月11日,胡锦涛总书记就仪陇26万农民饮水难问题作出了“要切实帮助老区人民解决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难”的重要批示。同年8月,胡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期间亲临仪陇目睹百姓令人揪心的缺水状况时,非常感慨地说:“看了仪陇的情况,心里不是滋味,吃水的问题都解决不了,感到有愧。”解决红层区人民的缺水问题,成了国家领导人牵挂的大事件,成了入地通天的大课题,成了改写历史的大手笔。
作为时任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的分管副厅长宋光齐同志,更深深懂得“水”对于红层丘陵区世世代代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之密切,也深感身负责任之重大。2004年,按照国土资源部和省主要领导对红层找水“科学找水、安全饮水”的指示精神,他接受了具体组织四川省红层丘陵区找水打井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他要求“红层找水打井只能成功,不许失败”,并要求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地质工作,把红层找水工程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坚持科学找水打井,把红层找水工程做成“创新工程”;坚持质量第一,把红层找水工程做成“优质工程”。
作为水工环专业出身的他,深知在全省红层丘陵区找水打井必须技术先行,作充分的调查、论证和实践之后,才能大范围推开。早在红层找水打井工程实施前的2003年,他带领专家组走访深受缺水困扰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实地考察野外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情况。他先后跑遍了全省红层丘陵区的17个市,100多个县(市、区),行程上万公里,取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他同专家组一道,反复论证,科学筛选,最终得出了“只有建立一家一户庭院式地下水供应的模式,才是唯一可以解决四川红层丘陵地区饮水问题”的结论。“从集中供水到一家一户庭院式供水,从单井出水量50吨,到只需0.3吨即可布井”这是一次跨越世纪的理论突破。它预示着几十年来,红层区农民祖祖辈辈缺水的历史将在此刻被终结。
从的五年间,在时任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宋光齐同志的精心组织和部署下,四川红层丘陵区找水打井工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截止日,四川共投入红层找水打井资金7.07亿元,完成红层丘陵区找水打井189.7万口,解决了705.4万人的饮水困难。同时,还先后完成了105个区县14.66万平方公里的遥感解译和数据库及信息系统建设……
老百姓掩饰不住对党和政府溢于言表的感激之情:他们奔走相告,从肺腑里发出“共产党好”的心声;他们书写对联,为政府树碑;他们赠送锦旗,不断地给省长、市长和时任厅长的他写信。乐山市井研县上千农户联名给他写感谢信,资阳市乐至县的万人签名……情真意切,生动感人。
红层找水打井工程的成功实施,节省了运水劳动力,这些劳动力每年可实现务工增收达10亿元以上;工程实施后计划增加或扩大庭院种植、养殖、加工项目,带来的经济收入估算每年增加3亿元……。红层找水打井工程已成为一项根本改变农民命运的伟大工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良好基础。它将以成本最低、惠及面最大的独特优势,创造农民安全饮水的世界奇迹。
三、保护环境,率先垂范,为四川地质(矿业)遗迹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大骨节病区打井工程”作出了突出贡献
四川省因其地质构造和地貌的独特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成为了我国地质景观和地质遗迹最为丰富、最具特色的省区之一,这些景观资源或以恐龙化石产地和恐龙活动遗迹地为代表,或以多类型岩溶地貌景观为特色,或是中国大陆上最靠东的古冰川和现代冰川作用中心,地质遗迹资源十分丰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我国政府推行的“地质公园计划”,不仅得到了四川及有关市(州)、县(市、区)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作为地质公园的主管部门,更是把地质公园建设和地质遗迹保护作为地质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和利用地质景观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途径。
在时任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主要负责人宋光齐同志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四川省地质公园建设和地质遗迹保护工作成绩突出,成效显著。截至2009年,四川省已建立了2处世界地质公园、10处国家地质公园,12处省级地质公园,数量居全国各省(市、区)前列。今年7月,四川省还将向国土资源部推荐2处地质遗迹资源独特,基础条件较好的省级地质公园参选国家地质公园。
由于四川省中小矿山数量众多,矿山环境问题十分突出。面对日益严峻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他和他的同事多次赴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群众反映较多的矿山进行专题调研,2008年,四川省政府出台了《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为最大限度保障矿区群众利益提供了法律依据,为各地从根本上解决矿山环境等遗留问题提供了可能,为改善矿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供了保障。同时,为了保护珍贵的矿业遗迹资源,重现辉煌采矿历史,传承悠久采矿文化,2005年,经国土资源部批准,四川建立了第一个国家矿山公园——四川丹巴白云母国家矿山公园。
为加强对地质(矿业)遗迹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逐步恢复、改善矿山地质环境,积极向国土资源部争取地质(矿业)遗迹保护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经费,年,共争取国土资源部地质(矿业)遗迹保护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经费近1.7亿元;同时,他多次向省政府汇报,积极争取省级财政的大力支持,2008年,四川省级财政资金投入近亿元用于地质(矿业)遗迹保护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这些项目的实施,为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及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为解决藏族地区群众饮水安全问题,他多次带队深入阿坝、甘孜等大骨节病严重地区进行调研。2007年,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在阿坝州壤塘、若尔盖两县开展了大骨节病区地下水勘查与示范打井工程试点工作。2008年3月,编制完成了《四川省大骨节病区地下水调查与探采结合安全供水示范打井工程总体设计》,并通过了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审查。2008年9月,按照《总体设计》的要求,先期启动实施了阿坝州壤塘县、若尔盖县、松潘县、阿坝县以及甘孜州泸定县、德格县等2州6县大骨节病区地下水调查与探采结合安全供水示范打井工程,目前已实施打井250口,解决了藏族地区6万余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四、关注民生,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新时期地质灾害防治“防避结合”新思想,为四川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川省位于长江上游,地跨我国二、三级地形台阶,地形高差悬殊,气象复杂多变,地层岩性复杂,褶皱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活动强烈,地震活动较为频繁,为我国地质灾害最多的省份之一,且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大、成灾快、暴 发频率高、延续时间长的特点。据不完全统计,四川现具有一定规模、造成危害的崩塌和滑坡约10万余处,泥石流沟壑3000余条,危及120余座县市所在城区和 800多个乡、镇,5O0余家工厂、矿山的安全。1991年以来,四川省每年发生的地质灾害多达上百次,造成的人员伤亡多达上百人,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亿元。面对严重的地质灾害问题,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为了国土资源部、四川省委、省政府和社会方方面面都极为关注的大问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出身的宋光齐同志,从跨进成都地院的那一天起,就与四川省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他1994年从四川省地矿局208地质队调入四川省地矿厅后,虽然职务在不断升迁,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却一直是他亲自抓的主要工作。10多年来,为做好四川省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尽可能减少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了发现和解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他经常深入县区乡镇和地质灾害点,协调联系,检查指导,督促落实。据初步统计,他平均每年有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进行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关的调研、检查和督察工作中渡过的。他几乎走遍了全省的每一个地质灾害重灾县,每一个重大地质灾害治理点,每一个地质灾害省级预案点,为全省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尤其是2005年他任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厅长以后,通过多方协调和筹集资金,四川省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力度空前加大,资金的投入由以前每年几百万元增加到数亿元;丹巴建设街滑坡、宣汉天台山滑坡等近百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得到及时根治;从2007年开展避让搬迁工作以来,四川已对处于地质灾害威胁范围内的1.5万户农户进行了搬迁;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工作全面展开,全省已有近500万群众直接或间接的参与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群测群防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每年全省成功避灾上百处,避免了数千人的因灾伤亡,减少直接经济损失数亿元。
五、情系灾区,全力以赴,积极投身震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震级大、影响大,灾害损失特别巨大。特大地震还引发了大量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严重威胁到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国土资源部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和无私援助下,按照国土资源部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奋力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全力防范地震引发次生地质灾害。
他——作为四川省国土资源系统的带头人,作为震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总指挥,“5.12”当天下午,就心急如焚赶往地震重灾区都江堰,指挥抢险救灾工作。当晚,他冒着余震不断的威胁,连夜召开会议,对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和安排。在他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他和他的同事、以及地质专家一道,渡过了震后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防灾成果,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为科学预防地震引发的各类次生地质灾害,防止地质灾害再次给灾区人民带来严重危害,震后第一时间内,在国土资源部及相关省(市、区)、大专院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他的安排部署下,四川省国土资源厅迅速组织开展了44个重灾县地质灾害隐患应急排查工作。目前,已排查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1.8万余处,核实严重威胁人口密集区、生命线工程和重要基础设施的重大隐患点6911处,共计威胁62万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确保2008年的安全度汛,他要求各排查组完成排查工作后原地驻守,立即转入地质灾害隐患巡查工作,这项工作持续到了10月10日后才结束。为了解和掌握巡查情况,他亲自带队,多次深入灾区一线,慰问巡查组,督察巡查工作,督促当地政府及时将各项防灾措施落实到位。同时,为加快安县九院二所、绵竹汉旺东汽厂、阿坝铝厂等国有大型企业的灾后恢复重建步伐,他带领专家工作组数次深入都江堰、汶川、北川、茂县、理县、平武、什邡、绵竹、南江等地震重灾区,开展应急调查工作,提出应急处置措施,为大型企业恢复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
为切实保障灾后重建地区受灾群众安置点的地质安全,他及时组织力量,在83个有安置点建设任务的县(市、区)中,开展了安置点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在灾后短短的两个月里,开展了6985个安置点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涉及安置户数47万余户,人数达193万余人。经评估,发现处于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的不适宜安置点共900个,涉及安置户数2万余户,人数达9万余人,为安置点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根据四川省G213线都汶路抢通保通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作为地质灾害应急除险组组长单位,他作为指挥部的副组长,会同77126部队、阿坝州人民政府,负责G213线都汶路近90公里长(都江堰-汶川段)的抢通保通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和除险工作。在工作条件恶劣、作业环境差、施工难度大、保障物资运输困难的情况下,他迎难而上、科学组织、认真谋划、攻坚破难,迅速组织精干专业技术力量投入到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和排危除险工作中。通过40余天的不懈努力,对映秀至彻底关段、映秀至阿坝铝厂等27个区段共计2824处险情紧迫、危险性大的地质灾害点,成功实施了爆破和人工清危。为都汶路的抢通保通作出了巨大贡献。
进入灾后恢复重建关键时期,他积极组织专业技术力量编制完成了《四川省“5.12”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为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震发生后,四川地震重灾区39个县(市、区)面临繁重的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寻找安全的重建地址成为灾后恢复重建的首要任务,在他的组织和领导下,四川省地震重灾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迅速启动。截至2009年6月,全省地震灾区已完成700多个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勘查设计工作,近300个项目已完成施工图设计的审查,并提交当地政府开始了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防灾效果十分显著。
三十多年来,宋光齐同志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忘我的工作态度和开创性的工作,为四川省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从地质队到地矿厅,从地矿厅到国土资源厅,从地质队长到地矿厅副厅长,从副厅长到厅长,他经常深入一线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每有重大地质灾害发生,他或他安排的同事,专家,都会在最快时间内出现在地质灾害发生现场,配合各方面开展相关调查,分析预报及开展防灾救灾等工作。多年来,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四川地质灾害高发易发和多发的所有区域,工作中他始终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现场;他善于听取群众意见,经常亲临重大地质灾害发生现场指导抢险救灾;尤其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他第一个冲锋在前,带领他的同事和专家组五赴地震重灾区,汶川、北川、青川……,到处都留下了他凝重的眼神,矫健的脚步和充满激情的演讲,给灾区人民带去了党和政府的真诚关爱,给人民群众带去了生活的无限希望。
在国土资源部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他的精心组织和安排部署下,四川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从起步到普遍展开,管理制度从建立到基本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从无足轻重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从对地质灾害一无所知到掌握基本防灾减灾知识,四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已实现了多方位的突破。在他的不断努力下,四川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尤其是地震灾区的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正稳步、全面推进,各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正有条不紊的进行,地震灾区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四川的明天一定会更灿烂。他正以满腔热忱的雄心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全力迎接四川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中新的挑战,为四川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文来源:网易探索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经营模式:商务服务
所在地区:湖北省 武汉市
扫码访问移动站
我要留言×
注:1.商家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请确保手机畅通。
会确保您的手机号码不被泄露给其他平台,请放心填写。
公司名称:湖北川通钻井工程有限公司
咨询主题:
物流与发货时间
*如何称呼您:
我要留言×
关注后,报价信息会通过微信公众好发送到您的手机!
刘经理(市场部 工程师)
电话:86-027-
经营模式:商务服务
所在地区:湖北省 武汉市
扫码通过手机查看
打井前必须知道的地下水分布特点
发布时间: 13:30:01
& & & & 打井是一项技术活,如何打一口水量充足的井,那需要你对地质的判断,把握水分布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一些地方废井多、不出水或出水少,主要原因之一是井址不准,深浅不适。因而把握地形水系的一般规律十分重要.按含水层的岩性组成,可划分为基岩破碎带或风化带含水层、碳酸岩岩溶含水层和第四系松散岩系孔隙含水层3种;含水层贮水量大小主要取决于含水层的厚度和岩性组成,含水层的厚度愈大,组成的岩土颗粒愈粗大,其贮水量也就愈大。比如川中丘陵地区,风化裂隙水的含水层一般在20-30米的深度,对于井址的确定主要是找准"泉眼",找水歌诀:“两山夹一嘴,地下必有水”,"碎石带下水汪汪,红石头下干梆梆","湾对湾,嘴(指山嘴)对嘴,长流水"等,主要是说一般要把布置在岭状中丘坡脚、丘陵谷地、洼地或风化裂隙发育及风化裂隙与构造裂隙勾通处. 技术的技巧就是根据不同地层来判断不同的水线,从而达到找水的目的.打地下水的来源是雨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渗入地下积蓄在土层和岩石的裂隙中,就成地下水。地下水量的大小与岩性构造、地形地貌条件和补给来源有关。
湖北川通钻井工程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企业服务平台致力于为广大企业提供合理、准确、完整的资讯信息发布平台,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 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评价(0人参与,0条评价)
您是要采购吗?
采购的一切问题都可以问采购专家小美!
你是要采购403 Forbidden
Request forbidden by administrative rules.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11.2.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丘陵地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