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夜白 韦羲 免费阅读阅读中当她知道画是假的之后,心理上有什么变化

上海学年初三二模记叙文
我的图书馆
上海学年初三二模记叙文
2012—2013学年初三二模记叙文
我的邻居吴冠中
①九旬高龄的吴老,和我同住京南方庄小区古园一区,塔楼南北毗邻,老人喜欢方庄,说这里有人气,旁边就是体育公园。我常常在公园遇到他们老两口,他搀扶着她,缓缓地,一步一步。
&&& ②他和她又从公园的林间小道缓缓走来,不认识的人都把他们当做退休多年的老职工。她三次脑血栓,他伴着她,寸步不离。他肩并肩搀扶着她,平和而亲昵。
&&& ③邻居都知道这个很不起眼的小老头是个大画家,却不知道他的作品被拍卖过成百上千次。万贯家产吧?却“穷”得布衣素食。老头倔,价值几百万、几千万的传世名画一捐就是百多幅,消费却极端平民化。当理发店的老板娘得知这个老头的画卖到十多亿入民币的时候,她惊呆了,知道老人来小店理发绝非省钱图便宜。我问过吴老:“有消息称,你的一幅画又拍了四千多万元,创下新的纪录……”他不动声色,然后说了句:“这都与我无关。”
&&& ④吴老脑勤而心静,不大愿意接待访客,大家知趣,尽量不去打扰他。一次,约好去他家说事,踏进家门后我大吃一惊。他的住房同我家的一样大小,都是一百零八平米,没有装修,依旧是洋灰地、木制的窗框窗格子,一应的原生态,书房之小,堪称斗室,哎呀,太委屈一个大画家了,然而,他已经习惯了。他的画作就是从这间普普通通的住房走出,进入国际画廊。
&&& ⑤吴老经常在我们的楼下买天津煎饼,卖煎饼的说,“老头人好,没有一点架子。一年,他送我一本挂历,说上面有他的画,他是个大画家。”她还看见他去捐画时亲自抱着字画从身边走过,问他怎么自己抱着,他说抱得动的,没关系,马路边等车去。
&&& ⑥更令人吃惊的是吴老大清早买煎饼吃过后,同夫人坐在楼下草坪边的洋灰台上,打开包儿,取出精致的印章,有好几枚,磨呀磨,老两口一起磨。卖煎饼的妇女走过去问他:“你这是做什么?”他说:“把我的名字磨掉。”“这么好的东西你磨它……”他说:“不画了,用不着了,谁也别想拿去乱盖。”多么珍贵的文物啊!为了防范赝品行世,吴冠中破釜沉舟。
&&& ⑦一天,又邂逅他和她。便提到《他和她》。她飘着白发,扶着手杖,我的孙儿大声地喊:“奶奶好!”她无言地笑。《他和她》里正好写道:“她走在公园里,不相识的孩子们都亲切地叫她奶奶,一声奶奶,呈现出一个灿烂人生。”我说:“目下散文,写暮年亲情,无能出其右者。”他摇头,我又重复地说,吴老呀,你写的散文特别是《他和她》,空谷足音,人间哪得几回闻!开篇普普通通的五个字就打动人心:“她成了婴儿。”最后几句话:“他偶尔拉她的手,似乎问她什么时候该结束我们病痛的残年,她缩回手,没有反应。年年的花,年年谢去,小孙子买来野鸟鸣叫的玩具,想让爷爷奶奶常听听四野的生命之音,但奶奶爷爷仍无兴趣,他们只愿孙辈们自己快活,看到他们自己种植的果木。”
&⑧《病妻》的结尾更震撼:“人必老,没有追求和思考者,更易老,老了更是无边的苦恼,上帝撒下拯救苦恼的种子吧,比方艺术!”不尽的惋惜和眷恋,淡淡的垂暮之忧,却无一丝的沮丧和悲凉,大胸襟,大手笔,我辈怎能学得!又是微微一笑。
&⑨三个月后,吴冠中走了,默默地走了。
&⑩他丰满而瘦小,富有而简陋,平易而固执,谦逊而倔强,誉满全球却像个苦行僧。人们觉得怪异,其实,不难理解。
&⑾吴老逝世,我和学生去他家吊唁,向遗像深深鞠躬,献上“我崇敬的艺术大师吴冠中先生千古!方庄古园一区十三号楼邻居阎纲六月三十日敬挽”。然后看望老太太。她表示出热情,说:“来!坐!”频频让座。她脸庞清澄,微微含笑,平和如故,神态如昨。我们对着灵堂落泪,她却不知道眼前已经发生的一切。想起吴老的名篇《他和她》,想起公园里他搀扶着她一步步挪动的背影……
21.第①段画线句“他搀扶着她,缓缓地,一步一步”一句既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表现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2.作者赞誉吴冠中“富有而简陋,平易而固执”,文中的具体表现的事件是:(6分)
& (1)富有而简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平易而固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章题目《我的邻居吴冠中》改为《吴冠中与夫人》是否可以?为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4分)
&& A.第②段画线句“他肩并着肩搀扶着她”细节刻画感人至深,表现出吴冠中对妻子的悉心照料。
&& B.第⑥段画线句“破釜沉舟”一词既表现出作者对吴冠中的敬佩,也是对画坛赝品泛滥的愤慨。
&& C.第⑾段画线句与第⑦段散文《他和她》中的普普通通五个字“她成了婴儿”的描写相呼应。
&& D.文章主旨是以几件小事的叙述,既赞叹吴冠中画作的艺术价值,也对吴冠中逝世表达追思。
25请在文章结尾处,用80字左右的文字,以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续写出吴冠中夫妇俩在公园里散步时的情景。(8分)
21.(4分,每空2分)两位老人行走的脚步缓慢&&&&彼此相依相伴的深情
22.(6分)(1)他的画值十多亿人民币,却仍住没有装修的斗室。(2)他待人没架子,消费平民化(他捐画不用专车,亲自送去;他喜欢吃煎饼;去普通的理发店理发。&&&他为了防止别人发不义之财,把自己的印章磨掉;价值几百万、几千万的传世名画一捐就是百多幅)&
23.&(5分)不可以。因为《吴冠中和夫人》会让人误以为是一篇记叙夫妇俩之间的爱情故事。本文虽然也有这方面的内容,但主要还是记叙描写一位平易近人却又极具人格魅力的大画家的形象。原文题目既明确了作者和吴冠中先生之间的关系,也使得作者的表述更具有真实性,更能表达本文主旨。&&& 24.&(4分)&D&&
25.&(8分)示例:&公园里,他和她肩并肩,缓缓走着。她步履蹒跚,他牵着她的手,轻轻地,紧紧地。他似乎和她说着些什么,她像个孩子似开心地笑了,一步、一步。晨曦微露,他俩瘦小的背影镶着一道金黄色的边。
十五年前,她丈夫遽逝之后,每次朋友操心他们母子的生活,她都笑笑说: "还好!我老公留下一卷名画,值不少钱,真急了,大不了卖掉."她的儿子想必也知道,提到如果考不上公立大学,私立的学费不低,也自信满满:"还好!我爸留下一卷好画,大不了卖了."
有一天,她果然抱着一个匣子来找我,一边打开盖子,一边说:"不得已,得卖了,您看看值多少?"她小心翼翼地拿出个手卷,题签上写着《韩干照夜白》,我一怔,沉吟道:"韩干照夜白?韩干是唐代画马的名家。"
"是啊!所以我丈夫说是国宝级的。"
我没吭气,慢慢打开手卷,没看两呎,已经确定:假的!且不说画笔不精,连伪刻的印章都拙陋。只是我不知该怎么说。
偏偏她还喜孜孜地指着画:"乾隆皇帝也收藏过耶!"
我犹豫再三,还是心一横①说:"抱歉!我得告诉您实话,这是假的!"
她的脸一下子苍白了,扶着桌子,往下坐,没坐上椅子,滑到了地上。我赶紧过去扶,她却把手一挥,蒙着脸。看不见她的表情,看到的似乎是瞬间长出来的一片花白的头发。
"您确定?" 她低着头问。
"确定!而且这是仿的,原件藏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她没再说,站起身,以很快的速度收好那卷画,临走,用硬硬的声音说:"求求您!可别让我儿子知道,他要是问,就说是真的。"
我的心一沉②,目送她踉踉跄跄地消失在A漫天狂舞的雪花中……
后来有一次遇上她母子,谈到留学,那大男生又自信满满地说:"我们不怕!我们有爸爸留下的无价之宝。"
岁月在雪花中静静飘落……
今年一月的一天,天空中又飘起细细的雪花,我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才走进明轩,就看见一位男士正贴着橱窗看那幅著名的手卷。画中是骠壮硕骏、鬃毛直立、昂首扬蹄,想要挣脱缰索的白马。旁边有南唐李后主书《韩干照夜白》。
男士见我靠近,微微让位,抬头,挺面熟,不是……
"我妈去年过世了,也是心脏病,走得突然。"已经在大学教书的男士有点miǎn tiǎn:"我特别从芝加哥过来,看这幅画。"
"你们家……"
"我爸也留给我们一幅,假的,因为高中美术课本上印了这张画,我早就知道真迹在这儿。所幸我妈不知道,她一直认为是真的。"& 他笑笑:"也多亏那张假画,我怕我妈拿去卖,知道是假的,一下子崩溃,所以拼命用功,一路拿奖学金。"
"那张画……"
"我带来美国了,常看,觉得它比这幅真的还真,真是一匹仰首长嘶的照夜白。"
我的心一热③……
走出博物馆,我站在门口好几分钟,心想是不是该回去,告诉他,其实他妈妈早知道画是假的。只是又想起自己对他母亲的承诺。
此刻,B雪花轻快地飞舞,和万家灯火相辉映,将纽约营造成一个温馨美丽的童话世界……
2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miǎn tiǎn& (&&&&&&&&&& )& 21.腼腆&
22、文中波浪线句子“看见的是瞬间长出的一片花白的头发”,使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
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2.夸张& 突出表现了母亲听到这个消息时的绝望与崩溃
&23、文中划线的A、B两句属于____________描写,请你分别说说它们表达上的作用。(5分)
A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环境(“景物”不扣分)A.渲染了寒冷恶劣的环境气氛,烘托了“我”忧心忡忡的心情;
B.渲染了轻松优美的环境气氛,烘托了“我”喜悦赞叹的心情。
&24、文章对“我”有很多心理描写,如文中的“心一横”、“心一沉”、“心一热”,请简要分析“我”的情感变化的过程。(6分)
(1)心一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一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心一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①“心一横’’:“我”决定放弃犹豫说出真相;②“心一沉”:“我”为母亲能否承受打击以及这个家庭的未来担忧;③“心一热”:为母亲的慈爱、无私、勇于担当和儿子的体贴、孝敬、有主见而高兴感动。
25、文章以《韩干照夜白》为标题的意图及作用是什么?(4分)
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意图:以主人公收藏的《韩干照夜白》的真假为主要内容展开叙述,表现人物“美丽谎言”下的“美丽心灵”,揭示了“真爱能战胜一切不幸’’的主旨。作用:是文章贯穿始终的主要线索,使其结构紧密。
&26、故事中的母子俩,相互“隐瞒”又互相“欺骗”,但在作者笔下,却是营造了“一个温馨美丽的童话世界”,请你就此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80字左右。(8分)
【答案要点】隐瞒与欺骗,通常情况下是恶劣的品质,是鞭挞的对象。但在特殊情况
& 下,特别是在亲人和朋友之间,往往因为有“爱”。如文中母亲的“隐瞒”与“欺骗”,
& 其实是慈爱、无私和担当,当母亲知道这幅画是假的而近乎绝望崩溃时,她却不愿
& 让儿子知道真相,生怕儿子为家庭生计担心,而不能寺心学业,选择了独自承担。
& 儿子的“隐瞒”与“欺骗’’则是体贴、孝敬、有主见',他不愿让母亲知道真相后失去依
& 靠与生活的信心,他加倍努力,靠奖学金完成了学业并获得成功,对他而言孝亲比
& 画的真假更重要(学生答题言之成理即可)。
①罗阳,一个满怀航空报国的赤子,情系“沈飞”(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发展的“掌舵人”,于 2012年11月25日12时48分,溘然长逝。笑容谦逊,目光柔和的他,没有盛气凌人,没有高谈阔论,没有轰轰烈烈,却留给身边人无尽的回忆。
②刚参加工作时,罗阳见多数同事都是外地人,长期吃食堂没有油水,就偶尔请同事们到他沈阳的父母家去改善一下伙食。又怕大家不好意思,就编出帮忙搬家具、打扫卫生种种理由,贴心而又温情。
③当上企业领导后,在赶赴任务同时,他总不忘对职工们多一份关心。冬天的沈阳,大地冰封,寒风凛冽。空旷的试车场地气温更是比其他地方低4到5摄氏度,风力也要强上至少2级。场地上铺着大块钢板,总是由下而上冒着透骨的寒气,艰苦的环境考验着试车人员的身心,也牵动着罗阳的柔肠。深夜看到大伙加班,他操起电话,叮嘱后勤一定要给现场加餐;进入冬季害怕工人冻手,他又让公司给外场人员每人配发了一个暖手宝御寒。。。。。。
④很多人认为,当领导必要时在下属面前摆摆架子、耍耍威风,才能压得住阵脚,而罗阳却与这一想法相去甚远。有一回沈飞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很多干部职工都惴惴不安,认为“这回领导一定会趴桌子,处分人”。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安全生产会议上,罗阳竟然细细讲解起从八个方面抓生产、保安全的方法。
⑤罗阳,关心干部职工们饮食冷暖,柔情似水;&&&&&&&&&&&&&&&&&&&&&&&&&&&& 。
⑥沈阳是我国重要的飞机研发制造基地,除了“沈飞”,这里还有多家飞机研究、设备制造厂所。“作为“沈飞”的关健设备供应商,公司每当遇到资金困难,只要向罗阳提,他都会毫不犹豫,尽快解决。”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孟军说,“他的着眼点不仅仅单纯从沈飞的利益出发,维护的是整个飞机生产链的正常运转。”他用坚强和隐忍维系飞机研制链条的顺畅和平衡。
⑦2012年1月,罗阳担任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舰载机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最小化的误差、零缺陷的产品质量,军方的高标准高要求,常常把制造方&&&& 艰难境地;设计师们面向全球,以开阔的视野,置身与技术研发的最前沿,对工艺水平相对落后的我国航空制造业带来严峻的考验;没有经验,航空制造大国对技术的严密封锁,迫着航空人只有自主创新一天路可以走。面对重重困难,他从不以找托辞,要求降低飞机制造难度,相反总是给设计者最大的创新空间,鼓励他们大胆设计,加工制造时遇到困难他再去想办法。“你说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这是罗阳常说的一句话。在歼—15身上,罗阳和他的团队攻克了很多工艺难点,突破了起落架、机翼折叠、阻拦钩等关键技术,从技术发图到新机下线创造了我国航空史上的研制速度奇迹。
⑧“将空间让给别人,将难题留给自己。”在国防发展的大局和航空技术追赶的大义上,罗阳没有丝毫含糊
⑨才见虹霓君已去,英雄谢幕海天间!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灯看剑,梦一回再吹角连营。你听到了么?那战机的呼啸,没有悲伤,是为你而奏响!
21、第①段划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在文中的作用是&&&&&&&&&&&& (3分)
22、第③段划线句是&&&&&&& 描写,其作用是&&&&&&&&&&&&&&&&&&&&&&&& (4分)
23、根据上下文,请在第⑤段横线处补充合适的内容。&&&&&&&&&&&&&&&&&&& (2分)
24、根据文意,为第⑦段横线处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词语,并说说选择的理由。(3分)
25、第⑦段中“重重困难”具体指的是(1)&&&&&& (2)&&&&&&& (3)&&&&&&& (6分)
26、将第⑨段与下面一段文字作比较,你认为哪一段作为本文的结尾更好?请用80字左右说说你的理由。(8分)
罗阳,你用无悔的信念诠释着“航空报国”的真谛,你不愧是中国国防科技工作者的骄傲,也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21.排比增强语气,突出了罗阳低调谦逊,性格和善柔和的品质。(1+2分)
22.环境交代了试车场寒冷、恶劣、艰苦的工作环境;为后文写罗阳叮嘱后勤加餐、配&& 发暖手宝等事情作铺垫,从而突出了罗阳关心职工的冷暖,柔情似水的品质。(2+2分)
23.攻克国防航空业技术难题,坚毅如山。(2分)
24,(1)B&& &(2)“逼入’’能更好地强调“军方的高标准高要求”给制造方所带来的困难之重,处境之艰难。而其他词语没有这种表达效果。(1+2分)&
25.(1)军方的高标准高要求&& &(2)我国航空制造业的工艺水平相对落后
&(3)没有经验,航空制造大国对技术的严密封锁。(2+2+2分)
26.两段皆可,只要言之成理。理由:(参考)&& 第⑨段:运用较为对仗的工整性句子;化用了古诗词的语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出入们对罗阳去世的悲伤、怀念之情;本段:语句平实,却传递出对罗阳同志的高度评价及对其精神、信念的强烈赞美之情。更贴近选文的内容。
①没事的时候,我喜欢伏在三楼的阳台上,往下看。那儿,几间平房,座西朝东,原先是某家单位做仓库用的。房很旧了,屋顶有几处破败得很,像一件破棉袄,露出里面的絮。“絮”是褐色的木片子,下雨的天,我总担心它会不会漏雨。
②房子周围长了五棵紫薇。花开时节,我留意过,一树花白,两树花红,两树花紫。把几间平房,衬得水粉水粉的。常有一只野鹦鹉,在花树间跳来跳去,变换着嗓音唱歌。房前,码着一堆的砖,不知做什么用的。砖堆上,很少有空落落的时候,上面或晒着鞋,或晾着衣物什么的。最常见的,是两双绒拖鞋,一双蓝,一双红,它们相偎在砖堆上,孵太阳。像夫妇俩。
③也真的是一对夫妇住着,男的是一家公司的门卫,女的是街道清洁工。他们早出晚归,从未与我照过面,但我听见过他们的说话声,在夜晚,喁喁的,像虫鸣。我从夜晚的阳台上望下去,望见屋子里的灯光,和在灯光里走动的两个人影。世界美好得让人心里长出水草来。
④某天,我突然发现砖堆上空着,不见了蓝的拖鞋红的拖鞋,砖堆一下子变得异常冷清与寂寥。他们外出了?还是生病了?我有些心神不宁。
⑤重“见”他们,是在几天后的午后。我在阳台上晾衣裳,随意往楼下看了看,看到砖堆上,hè然躺着一蓝一红两双绒拖鞋,在太阳下,相偎着,仿佛它们从来不曾离 开过。那一刻,我的心里腾出欢喜来:感谢天!他们还都好好地生活着。
⑥做宫廷桂花糕的老人,天天停在一条路边。他的背后,是一堵废弃的围墙,但这不妨碍桂花糕的香。他跟前的铁皮箱子上,叠放着五六个小蒸笼,什么时候见着,都有袅袅的香雾,在上面缠着绕着,那是蒸熟的桂花糕好闻的味道。
⑦老人瘦小,永远一身藏青的衣,藏青的围裙。雪白的米粉,被他装进一个小小的木器具里,上面点缀桂花三两点,放进蒸笼里,不过眨眼间,一块桂花糕就成了。停在他那儿,买了几块尝。热乎乎的甜,软乎乎的香,忍不住夸他,你做的桂花糕,真的很好吃。他笑得十分十分开心,他说,他做桂花糕,已好些年了。
⑧我问,祖上就做么?他答,祖上就做的。我提出要跟他学做,他一口答应,好。于是我笑,他笑,都不当真。却喜欢这样的对话,轻松,愉快,人与人,不疏离。
⑨再路过,我会冲着他的桂花糕摊子笑笑,他有时会看见,有时正忙,看不见。看见了,也只当我是陌生的,回我一个浅浅的笑,——来往顾客太多,他不记得我了。但我知道,我已忘不掉桂花糕的香,许多小城人,也都忘不掉。
⑩现在,每每看到老人在那里,心里便很安然。像小时去亲戚家,拐过一个巷道,望见麻子师傅的烧饼炉,心就开始雀跃,哦,他在呢,他在呢。
⑾麻子师傅的烧饼炉,是当年老街的一个标志。它和老街一起,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⑿卖杂粮饼的女人,每到黄昏时,会把摊子摆到我们学校门口。两块钱的杂粮饼,现在涨到三块了,味道很好,有时我也会去买上一个。时间久了,我们相熟了。遇到时,会微笑、点头,算作招呼。偶尔,也有简短的对话,她知道我是老师,会问一句,老师,下课了?我答应一声,问她,冷吗?她笑着回我,不冷。
⒀我们的交往,也仅仅限于此。淡淡的,像路边随便相遇到的一段寻常。
⒁我出去开笔会,一走半个多月。回来后,正常上班,下班,没觉得有什么不同。女人的摊子,还摆在学校门口,上面撑起一个大雨篷,挡风的。学生们还未放学,女人便闲着,双手插在红围裙兜里,在看街景。当看到我时,女人的眼里跳出惊喜来。女人说,老师,好长时间没看到你了。
⒂当下愣住,一个人的存在,到底对谁很重要?这世上,总有一些人记得你,就像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凡来尘往,莫不如此。
21.根据第⑤段的拼音写出汉字:(2分)&& &hè(&&&&& )然
22.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 。(4分)
23.完成下列表格(8分)
24.批注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即对文章精彩的词、句、段作出自己的点评或分析。请为第(14)段划线句撰写批注。(2分)
画线句:当看到我时,女人的眼里跳出惊喜来。
批注:&&&&&&&&&&&&&&&&&&&&&&&&&&&&&&&&&&&&&&&&&&&&&&&&&
25.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标题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领悟和情感。
B.第①段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我”观景的位置,引出下文。
C.第④段“他们是外出了?还是生病了?”中第一处问号应该为“逗号”。
D.第⑩段“他在呢,他在呢。”用短句形式强调了作者欣喜愉快的心情。
26.请你写出“总有一些人记得你”的看法。(80字左右。8分)
21.赫&&& 22.比喻(把心里温暖的柔美感情比作水草的柔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对那对夫妻的温馨家庭的喜悦之情
&23. (1)欢喜& (2)做官廷桂花糕的老人和我浅浅的交往 &(3)卖杂粮饼的女人记挂着外出开会的我& (4)惊喜
24. 运用动词,生动写出女人瞬间的惊喜,(也体现出女人内敛质朴的性格特点)/写出女人的惊喜,表现女人对“我”的友善。& &&&25.B&
26.答题要点:(1)能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4分);(2)语言表述层次和内在逻辑清晰(4分)。
爸爸的鸽子
1我在老家的起居室,找到一个被尘封的箱子,里面有许多爸爸晚年领过的奖牌,其中数量最多的是赛鸽的锦旗、奖杯和奖牌。
&&& 2看着这些奖牌,使我想到从前和爸爸一起放鸽子的时光。
&&& 3爸爸中年以后迷上赛鸽,与一大群朋友组成“鸽友会”,几乎每个星期都会举行鸽子的飞行比赛。这种赛鸽在台湾乡间曾经风靡过一阵子,鸽友们每次赛鸽,交少许的钱给鸽会,并且把鸽子套上脚环,也交给鸽会,由鸽诲统一载到远地施放,依照飞回来的名次发给奖金和奖牌,奖金非常的高,有时一只得到冠军的鸽子,一次的奖金超过主人全年的耕田所得。因为交的钱少,___①__奖金却很高,____②__再加上乡间缺乏娱乐,使赛鸽成为乡下最刺激的事.
&&& 4每次赛鸽的日子,我们就会全家总动员,如临大敌。年纪小的孩子站成一排,趴在顶楼的围墙上,把视线凝聚在远方的天空。
&&& 5爸爸看见我们的样子,都会大笑:“憨囡仔,这次听说载到野柳去放,至少也要两小时以后才会到呀!”
&&& 6我们才不管爸爸怎么说咧,万一有一只神鸽,飞得比飞机还快,飞回来了我们都不知道,不是要损失一笔很大的奖金吗?
7看着远方的天空,我等待着第一只鸽子的回家。
8每次我的心神游到天空的时候,突然会看见远方浮起小小的黑点,我们就会大叫:“爸,粉鸟回来了!”
&&& 9爸爸抬头一看,说:“这一次,可能是喔!”然后开始给我们分派任务,叫哥哥穿好鞋子在门口等着,叫我抓了鸽子从楼上冲下去交给哥哥。
&&& 10鸽子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快速的往眼前移动,一眨眼,就飞到我们头顶,眼尖的弟弟大叫:“那只是阿里,那只是阿国仔!”
&&& 11果然是脖子滚了黑毛的阿里,还有叫声最响的阿国仔!
&&& 12阿里和阿国毫不迟疑的,以一种优美无比的姿势凌空而降,落在平时降落的木板平台,一窜,就进了鸽舍。
&&& 13爸爸迅即将它们装进小笼子,拍我的头说:“紧!”
&&& 14我提着鸽笼,吸一口气,一气狂奔到楼下交给哥哥,哥哥就会像箭一样的往鸽会射去!我也不放心的跟在后面跑,一边叫着:“哥!加油!紧啦!紧啦!”
&& &15从小就很会赛跑的哥哥,果然是最先到达的,鸽会的阿伯把阿里和阿国的脚环拿下,打进鸽钟,钟上显示出飞回来的名次和时间,阿伯笑着对哥哥说:“阿河!你爸爸这次赚到了,可能有八千元的奖金。”
&&& 16哥哥双手高举,在鸽会前又叫又跳的,提着阿里阿国回家,跑的速度与去鸽会一样快,把得奖的消息告诉爸爸,爸爸很高兴的摸我们的头,然后充满感情的看着他的鸽子,他看鸽子的眼光那种欣赏和慈爱,有时比看我们还温柔。
&&& 17在厨房里忙的妈妈探出头来:“粉鸟赚八千元,是有影无?”
&&& 18爸爸说:“真的啦!你免煮了,晚上来一江山庆祝!”
&&& 20妈妈虽然笑得很开心,嘴里还是忍不住唠叨,并且不时地摇头。
&&& 21一江山饭店是我们小镇里最好的饭店,爸爸每次赢了赛鸽,就会带我们去大吃一顿,平时反对赛鸽的妈妈,也会热烈的和我们讨论鸽子的事,那么温馨热烈的气氛就好像是过年一样。
&&& 21爸爸过世以后,妈妈决定把鸽子放生,可是不管怎么放,它们总是飞回来,最后只好把鸽舍拆了,但是那些爸爸从小养大的鸽子,还不时的飞回来,经过好几年,楼顶的平台上,还常有鸽子回来。
&&& 22像鸽子这么聪明的众生,不知道能不能理解到它们的主人,魂魄已经飞越了天空?在天际线之间,是不是找得到回家的路?
&&& 23如今,鸽子飞远了,爸爸也不在了,只留下这些奖牌记忆了一些欢乐的时光。
24我仿佛看见童年的我趴在围墙上想着:是什么带领鸽于回家呢?是风?是云?还是太阳呢……
20. 根据第③节的内容,填入横线的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______(2分)
A. (1)所以& (2)但是&&&&&& B. (1)但是& (2)而且
C. (1)而且& (2)但是&&&&&& D. (1)但是& (2)如果
21. 根据第③至19节,请概括出我和家人参加赛鸽的大致经过。(6分)
缴赛鸽费—&(&&&&&&& 1&&&&&&&& )—&送鸽入会—&(&&&&&&& 2&&&&&&&& )—&
(&&&&&&& 3&&&&&&& )—&打钟登记—&期待奖金。
22. 第14节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3. 根据第19节对妈妈的描写,猜测妈妈当时的心理(用具体的语言表述,请写出两点)(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根据全文,对文意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______(4分)
&& &A. 作者回忆了和爸爸一起赛鸽的过程,表现出了对赛鸽的迷恋和喜欢。
& &&B. 作者记叙了当年老家赛鸽的全过程,表现出了乡间生活的无限情趣。
&& &C. 作者回忆了与父亲一起赛鸽的经历,表现了对父亲、对家无限的思念。
& &&D. 作者记叙了和父亲一起赛鸽的经历,表现出人和鸽子之间的深厚情感。
25. 请加入适当的描写,将上文第⑦节“看着远方的天空,我等待着第一只鸽子的回家”扩写成80字左右的一段话。(8分)
20.(2分)B& &21.(6分,每空2分)(1)为鸽套环(2)远地施放(3)等待鸽回(意思正确即可)
22.(4分,每空2分)比喻生动地描写了哥哥奔跑速度之快,表现了哥哥送鸽的急切和兴奋
23.(4分,每点2分) (1)为粉鸽可能获得八干元的奖金而感到高兴
(2)怕奖金只是空欢喜一场而心存一丝疑虑& &(3)看着丈夫和孩子的高兴劲感到十分的幸福
&(4)对丈夫和孩子热衷赛鸽感到无奈。(写出两点即可)&&& 24.(4分)C(4分),B(2分)
25.(8分,其中描写3分,内容3分,语言2分)扩写内容合理,上下文一致。示例:我一动也不动地看着远方的天空,天空开阔而广大,群山一层一层好像没有尽头,白云一团团浮在山头上。我会失神地想:鸽子是有什么超能力呢?它可以不食不饮,飞过高山和田地,准确地回家,是什么带领着它呢?……盼着第一只鸽子到家的心情也就越来越急切了。
①假期里,父亲和他八岁的儿子去森林里游玩。他们往密林深处不停地走,不知不觉迷了路。四周的古树遥天蔽日,像一只巨大的笼子将他们困在中间。父亲背起疲惫的儿子,试图走出去。可是他无奈地发现,自己能够做的,只是每隔一段时间,重新回到原地。
②那里有一个废弃的木屋。木屋里也许住过守林员,也许住过伐木工人,现在它空着,破烂不堪,仿佛随时可能dǎo tā。可它毕竟是一间屋子,这给他们父子俩带来了一些安全感。晚上他们挤在里面,生起一堆火。外面传来野兽的叫声,似乎距他们很遥远,又似乎近在咫尺。儿子呜呜地哭起来,他说我们会不会死在这里?父亲用力拍拍他的肩膀,说儿子别怕,我们会走出去的。可是第二天,他们仍然围着木屋不停地划着圈子。让父亲稍感欣慰的是,木屋外面有一口水井,水井里面有干净的水。他小心地踩着井内壁的缝隙下去,用随身携带的军用水壶,打上一壶水。可是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可吃的东西了,恐惧的乌云笼罩着他们。
③第三天,父亲放弃了那种徒劳的尝试。他对儿子说,这里有木屋,有水井,这很可能是一些过路人的临时驿站。我们只要等在这里,就肯定会遇到人……你留在这里等我回来,我到附近找些吃的。儿子问附近有什么吃的?父亲就笑了,说森林里还能饿死人吗?你难道忘了野生蘑菇很有营养吗?他为儿子打上一壶水,然后一个人离开了木屋。他一边走一边回头对儿子说,守着屋子,千万不要乱走……等我回来,我们一起吃晚饭。
④父亲并没有马上去寻找蘑菇。他把衣服撕成布条,系在木屋周围的树干上。系完,仔细检查一番,调整了几个布条的位置。他想如果有人经过,就会发现这些布条,再发现小屋,再发现小屋里的他们,并将他们带出森林。他想这可能是他们惟一的机会了,他不敢有丝毫马虎。
⑤那天父亲很晚才回来,他拣回了一小把蘑菇。虽然仍然走不出去,仍然没人发现他们,可是有了蘑菇,他们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儿子问这蘑菇不会有毒吧?父亲说不会……在走出去之前,我们天天喝鲜蘑菇汤。儿子问这附近蘑菇多吗?父亲说不多,也不少。儿子说明天我也去拣。父亲说不行,你得守在这里,万一有人经过怎么办?我们的目的是走出森林,不是在这里吃蘑菇宴。父亲朝儿子做了一个鬼脸,儿子发现父亲的脸,有些浮肿。
⑥父亲出去的时间一天比一天长,拣回的蘑菇却一天比一天少。每一次回来,他都是筋疲力尽,脸色蜡黄,像大病初愈的样子。儿子问怎么了?父亲说没事,有些累。儿子害怕地哭起来,他说爸爸,我们是不是真的走不出去了?父亲说不会的,只要我们坚持住,就会有人发现我们……
⑦终于有人经过。是一位猎人。是父亲的布条把他引到了小屋。猎人把他们带出森林,他们再一次回到了城市。那以后,每次谈起这次经历,父子俩都心有余悸。
⑧家里的饭桌上,从此没有蘑菇。甚至,儿子说,哪怕在菜市场见到了蘑菇,他都想吐。
⑨可是时间会改变一切。十几年过去了,有一天,儿子回家时,竟提回一小袋蘑菇。他告诉父亲,这是真正的野生蘑菇,是近郊的农民在大山里采的,刚才在街边叫卖,他看着不错,就买来一袋。十多年没吃蘑菇了吧?儿子对父亲说,我想您可能都忘记蘑菇是什么味了。
⑩父亲笑笑,没说话。他似乎对蘑菇并不反感。
(11)父亲把蘑菇倒在水池里仔细清洗。突然,他低下头,从那些蘑菇里挑出两个,扔进旁边的垃圾桶里。儿子问,爸您干什么?父亲说,这两个蘑菇,有毒。
(12)有毒?儿子怔了一下,您怎么知道?父亲得意地笑了。他说,还记得十五年前我们的那次历险吗?那几天,我可能尝遍了世界上所有的蘑菇……
21.根据第二段中拼音写汉字。 dǎo& tā(&&&&&&&& )
22.第一段中划线句运用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联系上下文,第五段划线句中的“不多”指的是______________;“不少”指的是______________。
24.下列不属于为“父亲的秘密”埋下伏笔的一项是(&&&&&&&& )
A儿子发现父亲的脸,有些浮肿。
B每一次回来,他都是筋疲力尽,脸色蜡黄,想大病初愈的样子。
C猎人把他们带出森林,他们再一次回到了城市。
D父亲笑笑,没说话。
25.联系文章题目和内容,试分析第12段“父亲得意的笑了”的原因
(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
26.缩写上文中十五年前这对父子的历险故事。(80字左右)
21.倒塌(2分)& 22.比喻 &形象而生动地写出了古树林的茂密,突出了父子俩面临的巨大困境。(2分)
23.森林里无毒的新鲜蘑菇。(2分)&& 森林里的新鲜野蘑菇。(2分)&& 24.C(3分)
25.(1)父亲当年在遍尝蘑菇中具备了识别的能力;(2)父子俩当年靠着蘑菇保全生命,走出密林;
&(3)父亲十五年来始终保守着这个秘密; (4)父子俩的这段历险没有给儿子造成心理上的阴影。
(6分,每点2分,4点中任选3点)
三毛的来去
1、三毛原是一条流浪狗,其名取自《三毛流浪记》。
2、我一直相信三毛可以听懂人语。我们后来到乡下,一说到老鼠,它就去看老鼠洞;一说到鸡,它就往鸡埘里跑。所以我相信它一直听懂了我妻子的数落,听懂了妻子对我人犬不分同流合污的的各种谴责。每到这时候,它就缩头缩脑,下巴紧贴前爪,一付等着挨骂的呆样。要是郁闷升级,就夹着尾巴钻到木柜下,赖在一道夹缝里久久不出来。
3、妻子说,它挑食的毛病是我惯出来的,跳上椅子和沙发的毛病也是我惯出来的,一见主人出门就要跟脚的习惯更是我溺爱的恶果——只差没有说它对母狗耍流氓也是有人教唆了。为了不让它跟脚,我后来出门时总要扛一把锄头,以示这次出门没什么美事,不过是上地干活,流臭汗,受大累,一点也不爽,这才让它半信半疑放我一马——虽然我一拐弯就把锄头弃在路边,道具用过了就扔。
4、好几年过去了,妻子渐渐接受了三毛,虽然还有一脸严肃的原则性,镇得三毛不敢乱说乱动。但她说到它的时候也经常冒出“我们家三毛……”一类的话。
5、这一天,我们走在山路上,惊动了前面一只野鸡,扑拉拉从草丛里飞出来。三毛全身一震,撒腿狂追,拉成一道白线飞射而去,但射到那里就没有下文,一点动静也没有。我们赶上前去一看,发现刚才它是一步扑空,不知草叶下伏有危险,竟坠落到高高的陡壁下去了,正在那里哀嚎。那里是密密的杂林,山势既陡,又没有路,一旦它乱钻,那么不是滚到山坡下,就会迷失在密林里,最终成为猛兽的美餐。
6、我抓住一束茅草,准备把自己放下去。妻子说,你这么重,等一下哪个能把你拖上来?我到哪里去给你找起重机?这一想,只好换上她。她平时最厌恶狗的肮脏,但关键时刻演出了三娘救子的勇敢一幕。她在那一刻既不怕蛇,也不怕虫,更不怕摔,钻进叶片锋利的茅草丛,顺着一条暴出土的树根溜下去,一把将慌慌的小狗(&& )(A、搂 B、拽)到自己胸口。
7、在我的印象中,狗它娘的挺身而出不止这一次。第二次则是在冬天。我们乘飞机去海口,把三毛装进狗笼,交付民航货运,价格倒也不贵。我们抵达海口已是夜晚,到货运处等了好一阵,发现领货的人都走光了,三毛却没有在预定的航班上。妻子有点急,要货运处人员查查,但对方打了好几个电话,还是找不到三毛的下落。这就是说,现在不知它上了哪架飞机,也不知它去了哈尔滨还是乌鲁木齐。“什么货运,你们骗钱!你们白吃饭!……”妻子勃然大怒,把柜台拍得叭叭响,像只冲出牢笼的母大虫,一点风度也没有了,一点思想品德也不讲了,差一点就要跳到柜台里去拼命。“它会渴死的!它四五个钟头没喝水了!受得了吗?你们答应了随机到达,现在倒好,一问三不知,算怎么回事?告诉你,今天不找到三毛,我跟你们没完!没完!……”
8、我平生第一次看她发这么大的火。
9、幸好最后有了三毛的下落,就在下一个飞来海口的航班上,半个钟头以后降落!
10、妻子这才嘟嘟哝哝,不再口出恶言。
11、三毛最终是死在海口。没有查出什么病,它就是不进食,一天天消瘦下去,直到油尽灯枯。它死前的最后一个动作,是卧伏在我的一只布鞋上,发出沉重的喘息声。它是要最后抱住主人鞋上的体温和气息?还是想随着这只鞋子继续旅行?我不得而知。我一直抚摸着它,直到它的目光完全凝定,渐渐熄灭。
12、我把它葬在一棵老榕树下,把它的照片扩印了几张,一张留在海口的家里,另一张带回了乡下,置于一个朝向窗外的书柜。我相信,它那双直楞楞的大眼睛,一直在寻找熟悉的花草,蝴蝶,飞鸟以及大黑牛,还有它曾经朝夕相处的咪咪。它是更喜欢山中生活的。这从它每次随我进山时的欢天喜地可以看出来。它下车前就东张西望跃动不安,一旦下车就撒腿狂奔热情万丈,看到牛或者马一类新奇活物更是摇尾不已大呼小叫——虽然有一次大黑牛飞起一脚,把它踢成了一道空中的抛物线,最后落在水塘里。
13、我总觉得它的尾巴又快活地摇动起来——在相框之外。
14、我相信,我将来到另一个世界去的时候,这家伙也会摇着尾巴,直楞楞地认出我,在那个世界的门口迎接我,结束我们短暂的分手。
15、蒋子丹正在写一本关于动物的书,其中也写到了三毛。第二年的一天,她到我家蹭饭,大概因为写得兴奋,便兴冲冲介绍她笔下情节,关于三毛如何游泳,如何抓老鼠,如何被乡下的大黑牛狠踢了一脚。在这个谈话的过程中,妻子一直在厨房里做菜,好像没有听见。等到上菜,盛饭,开吃,她还是一声不吭,好像桌上的话题与她完全无关。到最后,当蒋子丹说到三毛差一点在机场丢失,妻子……
16、等她重新回到饭桌,我们开始说陈凯歌和张艺谋的新电影,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21.第4段妻子一口一个“我们家的三毛”表明她对三毛的态度已经从最初的(&&&&&& )
变成了几年后的(&&&&&&& )(2分)
22.第6段的空格处选择哪个词比较恰当?
&&& &&&&&&&&&&&,理由是&&&&&&&&&&&&&&&&&& &&&&&&&&&&&&&&&&&&&&&&&&&&&&&&&&&&。(3分)
23.第7段用了&&&&&&&&&&& 修辞手法,作用是:&&&&&&&&&&&&&&&&&&&&&&&&&&&&&&&&&&& 。(4分)
24.第3、10、12段提到了好几件“我“为三毛做的事,请结合感受比较深的一件,分析“我”对三毛倾注的心意(4分)
&25、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4分)
A、我始终没有承认三毛已经离去的事实。
B、记忆常常令我产生一瞬间的鲜活的错觉。
C、在我内心的深处,三毛永远都不会离去。
D、我相信在另外一个世界,三毛依然快乐的活着。
26、根据上下文合理的想象,从肖像、动作、语言描写中选择两种加以运用,续写第15段省略号处的内容(8分)(80字左右)
21.讨厌/排斥;接纳/接受(2分)&&& 22.搂(1分),“搂”字可以表现出妻子作为“三毛娘”的母爱,也更能体现妻子急于抚慰“慌慌的小狗”的心情。用“拽”字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3分)
23.比喻(1分)& 生动形象地写出妻子因担心三毛安危而勃然大怒的样子。(3分)
24.结合相关情节2分,分析2分
示例:第(3)段中“我”为了不让三毛跟脚,采用了哄骗的方法,这显然是真拿三毛当成了家里的小孩子看待,不能让它跟着又怕它不高兴才绕了这个大一个弯子。
第(11)段中三毛离世前“我”一直抚摸着它直到它去世,“我”用这样的方式告诉三毛“我”一直在它身边陪它到最后,让宦不会害怕不会孤独。
第(12)段中“我”把三毛的照片置于一个朝向窗外的书柜,因为三毛喜欢大且然,所以即使是它的一张照片,“我”也是按照它生前所愿摆放的。&&&&& 25.A(4分)
26.原文:(妻子)突然忍不住大声打断:“求求你们不要再讲——”我吃了一惊,回头看她,发现她后半句哽在半张开的嘴里,脸已经扭曲变形,眼里闪动着泪水。她放下筷子,捂住嘴夺路而去,扑进了卧房。
&&& (评分标准:用到两种人物描写方法表现妻子情感的爆发4分;情节上能照应“重新回到饭桌”交代妻子离开饭桌1分,能照应前文妻子的沉默和后文“我们”的另开话题交代妻子阻止“我们”再提三毛1分;语言自然流畅2分。)
&请选中您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照夜白 韦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