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品德书内容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介绍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研制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六年级)》(以下简称实验教材)经修订后形成的一套新教材。实验教材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以往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实验教材从2001年秋季开始使用,经过国家级实验区和省级实验区实验使用证明,这是一套我国城乡广大地区普遍适用的小学数学教材。从2011年7月开始,实验教材的编写者根据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对实验教材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修订,形成了《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于2013年3月全部通过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审查,并已于2012年秋季开始陆续替换实验教材。 这套教材的实验教材是以《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以往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在使用十年后,2012年在总结10年实验与使用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标准(2011)》提出的新要求,广泛听取并吸收小学数学教师和教研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对实验教材进行了系统、细致的修订。通过教材的修订,我们期望使本套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体现数学的价值,体现时代精神与科技进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教材结构更为科学合理,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强学生学好数学和会用数学的信心,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初步形成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使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严谨性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使教材的版面设计清爽美观,图文并茂配合切当,装帧精美,文字准确并适合于小学生阅读。 修订后的教材,既具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同时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数四则计算在实际生活中以及进一步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册教材安排了小学乘法和小数除法。这两部分内容的计算教学,知识容量大,具体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所以它们既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这次修订,教材的编排结构变化不大,但在编排思想上更加注意体现《标准(2011)》中关于计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主要有这样一些特点。 (1)淡化小数乘、除法意义的教学。 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要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应从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入手,按理小数乘除法应在分数乘除法的基础上教学。但由于分数乘法的算理较难理解,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材一般是先教学小数乘法,再教学分数乘法。且小数乘法是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的,其计算方法的推导与小数乘法的意义联系不大,而小数除法的意义可以按整数除法的意义来理解。故此,教材淡化了小数乘、除法意义的教学,把重点放在计算的算理和方法的总结上。 (2)结合“十进制”的计量单位,帮助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 小数乘法是利用积的变化规律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的,小数除法是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为基础,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的。也就是说,小数乘除法在计算时,都需要将小数转化为整数,而小数与整数有着密切的联系,借助“十进制”计量单位,可以将小数转化为整数。因此在教学小数乘、除数时,教材利用人民币、长度单位,同时结合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小数的意义,沟通小数乘除法与整数乘除法的联系,为学生理解算理提供感性支撑。例如,教学小数乘整数时,通过解决“蝴蝶风筝每个3.5元,买3个多少钱”的问题,在探索如何计算3.5×3的过程中,着重说明可以将元转化为角,把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来计算,为后面利用因数的变化规律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提供了依据。再如,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教材利用长度单位千米、米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小数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探索“商的小数点”的定位方法。 (3)重视计算法则的概括总结。 计算法则是对计算步骤的提炼和概括。表述准确、规范、精炼的法则,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计算法则的内涵,掌握计算方法。尤其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法则的呈现会更有利于他们自主复习,逐步领悟计算方法和算理。因此,与整数乘除法教学相同,小数乘、除法,也是在学生理解了算理,并用自己的语言对算法进行个性化解读的基础上,逐步完成对运算程序与步骤的文本概括的。
2. 简易方程的教学编排,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渗透代数思维的培养。 本册教材在“简易方程”单元正式教学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从算术到代数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认识的一次飞跃,也是数学思想方法的一次突破。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学习一些代数初步知识,学习用代数的方法解决问题,不仅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算术知识,同时可以促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具体在编排上,体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1)重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教学。 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即根据数量关系的陈述写出代数式,这是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基本技能。对小学生来说,受以往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的影响起初会有一些困惑。因此,为了突破难点,保证基础,教材加强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除了原有的两个例题之外,还增加了两个例题,学习表示稍复杂的数量关系,如,a-bx、ax+bx等,相应地还增加了一个练习。同时,还加强了代入求值的教学,使学生不断看到,用含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关系,又可以表示一个量,当用一个合适的数代替字母并求值,就得到了一个具体的数。从而帮助学生逐步感悟、适应字母代数的特点。 (2)以等式的基本性质为解方程的依据。 过去,在小学阶段教学简易方程,方程变形的主要依据是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用算术的思路求未知数。这样的教学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因而易于理解,但却不易于与中学代数教学的衔接,这种思路及其算法掌握的越牢固,对中学代数起步教学的负迁移就越明显。根据《标准(2011)》的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不仅有利于改善和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而且有利于学生代数思维习惯的培养。 (3)突显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的优势。 引进等式基本性质作为解简易方程的依据后,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的优越性变显现出来了。例如,解形如的方程,都可以归结为,等式两边减去与加上,得与;解形如与的方程,都可以归结为,等式两边除以与乘上,得与。这样解决方程显然比原来依据逆运算关系解方程,思路更为统一。 (4)加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适当分散难点。 原实验教材将解方程的教学与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结合在一起编排,这样处理,虽然有利于让学生感受从数学抽象到数学应用的完整过程,但容易出现难点集中的弊端。这一弊端已在实践中有所显现。因此,为了便于学与教,这次修订,在“解方程”这部分内容中,方程没有刻意一一从现实情境引出;而且解方程的过程,充分借助实物直观、几何直观,发挥数形结合的优势,帮助学生理解方程变形、求解的过程。待学生有了一定的解方程基础后,在“实际问题与方程”这部分内容中,再由实际问题引入前面没有出现过的方程。这样处理,两部分内容各有侧重,既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又关注了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切实加强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3.提供丰富的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本册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主要是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位置”对于学生并不陌生,在生活中他们已经能用“第几”“第几排第几个”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册教材主要是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基础上,教学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好基础。教材在编排时,注意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学习新知。如,结合学生已有的用“第几组第几个”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的经验,引入新知,及时将学生已有的确定物体位置的经验进行提升,将具体经验数学化,帮助学生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同时还注意提供丰富的生活情境和活动素材,帮助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教材一方面呈现丰富的生活情境和现实素材,巩固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如提供中药房里中药呈放的情境、国际象棋,让学生练习确定物体的位置;还在“生活中的数学”中介绍了在围棋盘上用19条横线和19条纵线确定棋子位置,以及在地球上用经线和纬线确定地点位置等确定位置方法的实际应用,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在练习中,注意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如练习一的第7题,让学生用数对确定图形平移后顶点所在的位置;第8题联系方位的知识,让学生根据图上的数据描述建筑物的实际方位及行走路线。帮助 学生在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用数对确定位置方法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空间相像能力。
“多边形面积”单元,主要教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在编排上有这样一些特点。 (1)运用转化思想,根据图形间的内在联系推导面积计算公式。 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是在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并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在教学面积计算公式时,是以长方形面积计算为基础,以图形间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基本方法进行推导。如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梯形则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这样根据转化前后两种图形的内在联系,由已知图形的面积公式导出未知图形的面积公式。这样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探索并体会了所学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图形之间的转化,还体验了图形的平移、旋转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使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 (2)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首先,每种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教学,均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得到。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先借助数方格的方法得到;再引导学生通过剪、拼图形,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其次,按照知识学习的先后顺序,逐步提高探索的难度和要求。三角形的面积就直接让学生试着转化为已学的图形推导出计算公式。到梯形面积计算时,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自己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第三,研究每一种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教材均没给出推导过程,以便于学生从多种途径探索,自己得出结论,从而给教师和学生都留以较大的探索空间。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渗透估测意识、策略。 在生活实际中,经常会接触到不规则图形,它们的面积无法直接用面积公式计算。那么如何估测它们的面积呢?教材安排了借助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树叶)面积的内容,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估测的过程中,体会到:一,估测最重要的是要确定一个适合的测量标准,然后利用这个测量标准去估计。比如,估计学校到家的路程,可以借助步长、单位时间走的距离或者自己熟悉的一个长度等作为参照来估计。这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估算,同样也要找到一个度量的标准,根据树叶的大小,教材选择了每个小方格面积为1cm的方格纸,引导学生借助方格纸估计树叶的面积。二,根据图形的不同特点,可以采用不同的估计策略。如这里既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还可以将不规则图形近似看作为规则图形来估计面积。 4.提供丰富的素材,促进学生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可能性”原实验教材安排在三年级上册,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但实践表明,低年级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理解有困难,教学设计与实施有很大难度。鉴于此,这次修订,根据《标准(2011)》对这部分内容的调整,教材2将可能性的教学移到第二学段本册,同时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教学素材。如“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 让学生体验不确定现象,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摸棋子试验活动(例2、例3),使学生初步了解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并逐步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不确定现象是这部分内容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从不确定现象中去寻找规律,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观念。如果缺乏对随机现象的丰富体验,学生较难建立这一观念。因此,教科书中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棋子、涂色、抛硬币、掷骰子等。通过创设这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经历形成新的观念、理解新的知识的过程。 5.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感受并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的作用。 本册“数学广角”主要是通过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让学生体会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想方法,如化繁为简,数形结合、模型思想等,同时学习用这样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编排时,教材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来帮助学生学习方法,体会思想。如除了研究直线上的植树问题外,教材还新增了封闭曲线上的植树问题。同时在“做一做”和练习中增加了“每两棵梧桐树中间栽一棵银杏树”“马拉松比赛设置饮水点”“项链上的水晶”等实际问题。使学生通过解决这些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所涉及一些思想方法,同时感受这种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建立数学模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位置,多边形的面积,可能性,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等。其中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一)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 第二单元
小数除法 第五单元
简易方程 (二)图形与几何 第二单元
位置 第六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三)统计与概率 第四单元
可能性 (四)数学思想方法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DD植树问题 (五)综合与实践 掷一掷 下面按教材的顺序就每一单元的内容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小数乘法 一、教学内容 1.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积的近似值。 3.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4.解决问题。 和原实验教材相比,变化有: 一是,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例3后增加概括总结法则的活动,给出不完整的计算法则文本。二是, 不再安排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运算例题,直接迁移应用到小数四则运算。三是,增加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分别是估算和分步计费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和验算。 ⒉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小数)的近似值。
⒊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⒋让学生在解决有关小数乘法的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中,理解估算的意义,初步形成估算意识,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⒌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和解释算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编排特点 1.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 对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元、角、分”“吨、千克、克”“米、分米、厘米”是他们熟悉的计量单位。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基础,教材从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刷油漆”(与米、分米和千克、克有关)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这样的学习背景,不但能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常见的计量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2.应用转化和对比的方法,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所以,教材紧扣两者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 ①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 ②用对比的方法,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教材在例3的“做一做”后,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分别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③帮助学生按一定顺序概括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教学例3和“做一做”之后,在让学生讨论、归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有序地概括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教材以记录讨论结果的形式,呈现不完全的计算法则的文本,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叙述或填写法则的关键词。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计算法则的来源,理解其含义,防止死记硬背法则条文,又起到促进学生对具体计算案例的特点进行总结、归纳、抽象、概括的作用,获得对小数乘法的意义的体会和理解,教给学生探索、总结规律的数学学习方法。 ④突破小数乘法中的难点问题。例4教学小数乘法中的难点问题:所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四、具体内容 (一)小数乘整数 1.例1:结合具体量,教学小数乘整数。 为什么要结合具体量呢?一方面,因为结合具体量(人民币单位),可以利用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另一方面,为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提供感性支撑。教材这里呈现来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重点要说明的是将元转化为角的方法,使学生明确是把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来计算。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提出买风筝计算钱数的问题。然后先解决书上女孩想要解决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重点说明将元转化为角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解决其他买风筝的问题。 2.例2:脱离具体量,教学小数乘整数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点读电子课本 2017 人教版
版本说明软件地址3.0 免费版查看8.0.0.2查看查看超清晰版查看1.5查看
相关合集:
相关热搜:
《小学教材全解》,历经多年的精心打造,日趋成熟,赢得了全国教育专家和广大老师、家长、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已经成为大家首选的学习用书。为了更好地为教学教研服务,我们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对本套丛书的内在品质进行了全面的提升,凸显以下特点。教材特点为了更好地为教学教研服务,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对本套丛书的内在品质进行了全面的提升,对教材内容进行全方位地讲解,做到...
高速下载地址
联通下载地址
电信下载地址
移动及其他下载地址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太感谢了,终于有网站可以下载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点读电子课本了,还没用,试过之后再来评论
这个软件好用吗
我十分赞同楼上对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点读电子课本的评价,我给十分!
外语学习里我极力推荐这个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点读电子课本,本人真实使用感受告诉你不会错的
不知道如何下载
下载完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点读电子课本以后提示有毒?是我电脑的问题还是软件的问题啊,不应该有这种情况。
之前听同学说这里有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点读电子课本2017 人教版下载,还真有,我找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点读电子课本好久了
实在没想到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点读电子课本现在已经优化到114.3MB了,技术的确厉害
点那个下载啊?
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点读电子课本的PC版本用着还凑合,不知道有没有手机版的,期待。
外语学习推荐
9.50 标准版
2017 人教版
热门关键词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知识梳理(全)_小学五年级_无忧考网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知识梳理(全)
14:09 来源:无忧考网
五年级网权威发布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知识梳理(全),更多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知识梳理(全)相关信息请访问小学五年级网。
五年级上册教材共设计了八个专题,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无忧考网搜集了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知识梳理(全),希望对你有帮助!
1、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与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教材注意整合性和训练性的循序渐进,将课文分为8组,每组一般有3――4篇课文,在每组课文之前安排了“导读”。在每篇精读课文的前面安排了“预习”,后面编写了“思考与练习”,在略读课文前面安排了“阅读提示”,在每组课文之后编排了“积累。运用”。本册还安排除 2个重点训练项目,《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2、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二)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2.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
  3.单元之间各学习内容的铺垫和照应。
  (三)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四)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五)改进“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六)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教学目标概述
(一)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五)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七)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八)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九)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十一)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十二)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1.认识200个生字,会写150个字(包括生字与熟字)。
2.读读写写词语( )个,读读记记( )个。(注意区分,不能随意拔高或降低要求。)
1 窃 腋 哟 婪 惧 辘
2 撑 彭 侠 嗯
3 侣 娱 趟 诵
4 喻 扉 呐 瘾 囫 囵 莎 磁 锻 鉴 呕 沥
1窃 炒 锅 踮 哟 惧 充 檐 皱 碗 酸 撑 柜
3侣 娱 盒 豫 趟 诵 零 编 某
1 招牌 担忧 急切 惧怕
环境 知趣 光顾 恐怕
充足 理由 屋檐 其实
3 环绕 娱乐 感叹 周游
思考 品味 片段 忽略
意义 方式 倾盆大雨
1 贪婪 饥肠辘辘
2 通顺 可靠 培养 起码 滚瓜烂熟
4 比喻 心扉 呐喊 饱览 过瘾
报偿 驳杂 馈赠 磁石 锻炼
流光溢彩 津津有味 天长日久 如醉如痴 浮想联翩 囫囵吞枣 不求甚解 悲欢离合 牵肠挂肚 如饥似渴 不言而喻 千篇一律 别出心裁 与众不同 大显身手 心安理得 念念不忘 呕心沥血
实际教学中难认、难写字词记录
6 魂 幽 葬 颇 腮 玷 秉 谓 飕 衰 侨 眷
8 潺 婀 粼 涸 缀 螃 蟹
5 洛 榆 畔 帐
6魂 缕 幽 葬 愁 腮 甚 绸 呜 谓 梳 衰 绢 侨
6幽芳 漂泊 唯独 顿时 慈祥 稀罕 离别 大抵 精神 品格 灵魂 骨气 民族 气节 磨难 欺凌 境遇 毕竟 所谓 梳理 衰老 珍藏 手绢 华侨
玷污 秉性 眷恋 姿态 迷人
至少 邻居 成熟 完整 尤其
提前 潺潺 婀娜 舞姿 粼粼
波纹 干涸 点缀 螃蟹 浮现
潮湿 流通 舒服 印象 凉飕飕 颇负盛名 香飘千里 守望相助
实际教学中难认、难写字词记录
10驯 榛 榉 栗 矫 缨 舵 苔 藓 狭 勉
11嫌 恙 藕 噪 废
12勿 埃 漉 晕
9鲸 猪 腭 哺 滤 肚 肺矮 判 胎
11盗 嫌 夹 恙 藕 粘 噪 废
9 目前 上腭 哺乳 退化 垂直 经验 判断 胎生 特征 寿命
11珍贵 急促 报警 盗窃 犯罪 嫌疑 金属 银行 图纸 即使 规定 窗帘 保持
处理 对付 研制 奇迹 博物馆 安然无恙 藕断丝连
乖巧 驯良 清秀 矫健 机警
躲藏 追逐 强烈 溪流 警觉
触动 锐利 错杂 苔藓 狭窄
勉强 遮蔽 然而 面临 颗粒
来源 分裂 漂浮 削弱 柔和
性能 依附 稳定 朝晖 单调
古往今来 庞然大物 气象万千
实际教学中难认、难写字词记录
13鲈 饵 纵 鳃 翕 皎 唇 沮 抉 诫 践
14黛 宴 纫 绎 15 茅
16 蔓 茏 瞅 雏
框 嚓 蜡 嗒 腻 睑 眸 咂 泻
13捞 饵 溅 钩 翼 纵 啪 鳃 皎 唇 沮 诱 诫 践
15亩 尝 吩 咐 茅 榨 榴
13附近 捕捞 鱼饵 辉映 剧烈 上钩 操纵 摆脱 鱼鳃 争辩 皎洁 乞求 嘴唇 沮丧 旅途 诱惑 告诫 实践 严格 永久 启示
15收获 吩咐 榨油 便宜 可贵 石榴 爱慕 分辨 体面 银光闪闪 小心翼翼 不容争辩 依依不舍
抉择 环抱 和蔼 梦想 素净
巧妙 闪现 订购 约定 告辞
挑拨 如期 开幕 激发 简易
异常 葱茏 隐约 繁茂 蓬松
伤害 索性 细腻 陪伴 眼睑
咂嘴 流泻 信赖 星罗棋布
大喜过望 心灵手巧 源源不断 络绎不绝 受用不尽 轻松自在 不动声色
实际教学中难认、难写字词记录
甥 舅 锥 鸿 迂典 剖 蛀 恭 搁诣 殷 挫 抑 隶拘 韵 撇 捺 瀚脂 骋 魅 (23)
综合性学习
――遨游汉字王国
实际教学中难认、难写字词记录
17杉 矶 混 昔 墟 曼 爆 砾
18 陷 碌 攥
19腼 腆 誊 版歧 谨
20蔫 噢 怔喋 艰 涩 坠 忐忑 沓 倚
17杉 矶 混 昔 墟 曼 疾 爆 砾 砸 颤
19糕 迪 搂 豪 誊 置 司 妙 版 慈 祥 歧 谨 慎
17地震 混乱 安顿 昔日 废墟 坚定 挖掘 绝望 爆炸 叹息 悲痛 颤抖 拥抱
19 糟糕 确实自豪 誊写敬仰 奇妙 出版 戏剧
严厉 灵感 创作 源泉 警告 提醒 歧途 谨慎 把握
疲惫 忙碌 腼腆 触摸 残忍
虚弱 指教 滚烫 后悔 艰涩
拖沓 磨炼 埋怨 冷漠
失魂落魄 震耳欲聋 大吃一惊
喋喋不休 雪上加霜 来日方长
忐忑不安 聊胜于无
实际教学中难认、难写字词记录
21珑 剔 莱 瑶 宏 烬
22 寇 葛 吼 抡
绷 崎 岖 尸 斩 嗖
24叩 刹 硝 髓 铸
21损 皇 珑 剔 杭 莱 瑶 宏 宋 侵 统 销 瑰 烬
22庙 务 葛 吼 腔 崎 岖尸 斩 坠 雹 仇 恨 眺
21估量 损失 殿堂 宏伟 侵入 销毁 瑰宝 灰烬 举世闻名 众星拱月
玲珑剔透 亭台楼阁
诗情画意 天南海北
22进犯 转移 掩护 任务 崎岖 尸体 坠落 雹子 仇恨 眺望 豪迈 满腔怒火 斩钉截铁
停泊 港口 真挚 崇高 敬意
统治 准许 礼堂 浓厚 叩问
旗帜 旗杆 脊梁 刹那 硝烟
骨髓 伤痕 痛苦 礼炮 扎根
实际教学中难认、难写字词记录
25 礴 丸 岷
26擎 钮 瞻 聂 党
27拟 勋 殉 赴 嘛 踌 躇 黯
28 碾 簸 箕 俺
吱 筒 炊 沏
25丸 崖 岷
26典 副 委 协 宾 泽 奏 诞 钮 瞻 拂 骑 嗓 党
25 远征 万水千山
26典礼 委员 协商 外宾 汇集 按照 预定 排列 波浪 爆发 诞生 奋斗 庄严 宣告 欢呼 电钮 肃立 瞻仰 肃静 飘拂 选举 骑兵 高潮 次序 光明 共产党 四面八方
磅礴 拟定 地域 殉职 奔赴
尊重 踌躇 黯然 操劳 严肃
石碾 干扰 诚恳 簸箕 为难
胜利 保证 特殊 拘束 浑身
笤帚 局面 乐呵呵 夜以继日 端端正正
实际教学中难认、难写字词记录
1. 阅读教学中渗透的阅读要求
2.“交流平台”中体现的阅读要求
3.“语文园地”中的“展示台”、“趣味语文”、“课外书屋”、“成语故事”
内容与要求
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阅读中能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1《窃读记》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领悟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积累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有感情朗读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主要内容;能从对话中得到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
分角色朗读
3《走遍天下书为侣》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情感,并受到启示;体会作者表明观点所用的说明方法和表达方式,体会假设、设问、反问、比喻等表达效果,重视语言的积累;进一步开展综合性学习。
4*《我的“长生果”》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悟作者对书的情感,体会作者所悟出的道理;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继续开展综合性学习。
随文开展综合性学习
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通过对比阅读,学习作者通过景物或事物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引导品味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5《古诗词三首》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通过景物或事物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想象《秋思》描绘的画面,改写成小故事;搜集积累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或歌曲。
有感情朗读
6《梅花魂》
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意,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领悟其表达方式对抒发情感的好处,并进行语言积累(抄写令人感动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有感情朗读及默读
7*《桂花雨》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抓住文中重点句子,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有感情朗读
8*《小桥流水人家》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家乡的美好,通过自读自悟、相互交流等形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表达方式;注重语言积累,背诵并摘录文中优美的句子。
有感情朗读
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了解说明的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知识;认识列数字、做比较等说明方法。
10*《松鼠》
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感受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动物的特点。
11《新型玻璃》
了解文章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2*《假如没有灰尘》
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抓住文章的重点句、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联系生活实际,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发;注重语言积累,熟读成诵重点语句。
13《钓鱼的启示》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父亲坚持要作者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体会作者从此事件中获得的启示。
有感情朗读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理解父亲教导作者的话;领悟课题的深刻含义。
15《落花生》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借物喻人、抒发情感的方法;揣摩作者表达的感情。
分角色朗读
16* 《珍珠鸟》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培养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有趣的汉字;我爱你,汉字)
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并学写简单的调查报告;初步了解汉字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了解汉字的演变,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养成防止和纠正写错别字的习惯。
朗读及有感情朗读
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有感情朗读及默读
18*《慈母情深》
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继续落实通过对人物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分角色朗读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体会理解句子的含义;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有感情朗读
20*学会看病
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21《圆明园的毁灭》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爱国热情;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有感情朗读
22《狼牙山五壮士》
理解文章内容,积累文中关于狼牙山五壮士动作、语言、外貌描写的佳句;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敌人、为国献身的精神;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有感情朗读及默读
23*《难忘的一课》
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文章梗概,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有感情朗读
24*《最后一分钟》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并有感情朗读。
有感情朗读
走进毛泽东,让学生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25《七律?长征》
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应用豪迈的气概,并背诵全诗。
有感情朗读、资料搜集、拓展阅读
26《开国大典》
学习场面描写的相关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情感;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有感情朗读及默读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
28*《毛主席在花山》
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方法;感受毛主席关心普通群众的情怀。
4.综合性学习
(1)第一单元:随文综合性学习――“阅读”专题
(2)第五单元:独立单元综合性学习――“汉字”专题
(3)第七单元:“回顾?拓展”中的综合性学习――“勿忘国耻”专题
1.有7篇精读课文提出背诵要求,要求学生落实。
2. 日积月累
口语交际?习作
1.单元习作
2.课文中的小练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年级上册语文内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