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ab示

当前位置:
>>>有一种叫“飞椅”的游乐项目,示意图如图所示,长为L的钢绳一端系着..
有一种叫“飞椅”的游乐项目,示意图如图所示,长为L的钢绳一端系着座椅,另一端固定在半径为r的水平转盘边缘,转盘可绕穿&过其中心的竖直轴转动.当转盘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时,钢绳与转轴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不计钢绳的重力,求转盘转动的角速度ω与夹角θ的关系.
题型:计算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解:设转盘转动的角速度为ω时,钢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座椅到中心轴的距离:R=r +Lsinθ对座椅分析有:F向=mgtanθ=mRω2联立两式得ω=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有一种叫“飞椅”的游乐项目,示意图如图所示,长为L的钢绳一端系着..”主要考查你对&&角速度,向心力&&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角速度向心力
&角速度的定义:
圆周运动中,连接质点和圆心的半径转过的角度跟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角速度。,。&&&&&&&&&&&&&&&&&&&&&&&&&&&&&&&&&&&&&&&&&&&&&&&&&&&&&&&&&&&&&&&&&&&&&&&&&&&&&&&& 角速度的特性:
角速度是矢量,高中阶段不研究其方向。它是描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绕圆心转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是“弧度/秒”(rad/s)。(1rad=360d°/(2π)≈57°17'45″)转动周数时(例如:每分钟转动周数),则以转速来描述转动速度快慢。角速度的方向垂直于转动平面,可通过右手螺旋定则来确定。(角速度的方向,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不属于考察的内容)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对比:角速度是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或者说是转过的角度和所用时间的比值。线速度是单位时间走过的弧长;或者说是弧长和所用时间的比值。
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关系:知识拓展提升:
  例:计算地球和月亮公转的角速度:
通过计算知道,书中所提到的地球和月球的争论是没有结论的。比较运动得快慢,要看比较线速度还是角速度,不能简单说谁快谁慢。向心力的定义:
在圆周运动中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力。。向心力的特性:
1、向心力总是指向圆心,产生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只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大小,方向总是指向圆心(与线速度方向垂直),方向时刻在变化,是一个变力。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2、轻绳模型Ⅰ、轻绳模型的特点:①轻绳的质量和重力不计;②可以任意弯曲,伸长形变不计,只能产生和承受沿绳方向的拉力;③轻绳拉力的变化不需要时间,具有突变性。Ⅱ、轻绳模型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小球在绳的拉力作用下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①临界条件:小球通过最高点,绳子对小球刚好没有力的作用,由重力提供向心力:②小球能通过最高点的条件:(当时,绳子对球产生拉力)③不能通过最高点的条件:(实际上小球还没有到最高点时,就脱离了轨道)3、轻杆模型:Ⅰ、轻杆模型的特点:①轻杆的质量和重力不计;②任意方向的形变不计,只能产生和承受各方向的拉力和压力;③轻杆拉力和压力的变化不需要时间,具有突变性。Ⅱ、轻杆模型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轻杆的一端连着一个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小球通过最高点时,轻杆对小球产生弹力的情况:①小球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N为支持力)②当时,有(N为支持力)③当时,有(N=0)④当时,有(N为拉力)知识点拨:向心力是从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因为它产生指向圆心的加速度,所以称它为向心力。它不是具有确定性质的某种类型的力。相反,任何性质的力都可以作为向心力。实际上它可是某种性质的一个力,或某个力的分力,还可以是几个不同性质的力沿着半径指向圆心的合外力。对一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时候,是不需要画向心力的,向心力是效果力。知识拓展:对于向心力的理解,同学们可以切身的体会一下。两个同学手拉手,甲同学原地,乙同学绕着甲同学转,甲同学给乙同学的拉力就是向心力,当拉力大于向心力的时候,乙同学向心(甲同学)运动,当拉力小于向心力的时候,乙同学做离心运动。
发现相似题
与“有一种叫“飞椅”的游乐项目,示意图如图所示,长为L的钢绳一端系着..”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400855387652436229436228411384132115当前位置:
>>>如图所示,高速运动的α粒子被位于O点的重原子核散射,实线表示α粒..
如图所示,高速运动的α粒子被位于O点的重原子核散射,实线表示α粒子运动的轨迹,M、N和Q为轨迹上的三点,N点离核最近,Q点比M点离核更远,则(  )A.α粒子在M点的速率比在Q点的大B.三点中,α粒子在N点的电势能最大C.在重核产生的电场中,M点的电势比Q点的低D.α粒子从M点运动到Q点,电场力对它做的总功为负功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B解法一(从等势线分布入手):重核带正电荷,在其周围形成的电场中,离重核越近电势越高,所以φN>φM>φQ,选项C错误;电势越高,正电荷的电势能越大,所以带正电的α粒子在三点处的电势能大小关系是EN>EM>EQ,即N点的电势能最大,Q点的电势能最小,B正确;α粒子仅受电场力的作用,其电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但电势能和动能之和保持不变,根据EN>EM>EQ可知,EkN<EkM<EkQ,α粒子在M点的动能比在Q点的小,所以α粒子在M点的速率比在Q点的小,选项A错误;由EM>EQ可知,α粒子从M点运动到Q点,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对它做的总功肯定为正功(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动能增大),选项D错误。解法二(从电场力做功入手) α粒子受到的电场力始终是斥力,在α粒子从M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再从N点运动到Q点时,电场力做正功,已知Q点比M点离核更远可知,正功大于负功,所以整个过程,电场力对它做的总功为正功,D错误;已知从M运动到N,电场力做的总功为正功,可知α粒子的动能变大,速度变大,所以α粒子在M点的速率比在Q点的小,A错误;距离带正电荷的重核越近,电势越高,α粒子的电势能越大,结合三点的位置关系可知,电势关系φN>φM>φQ,电势能关系EN>EM>EQ,B正确,C错误。考点定位:点电荷周围的场强、等势线分布,电势和电势能的关系,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和动能之间转化的关系等。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所示,高速运动的α粒子被位于O点的重原子核散射,实线表示α粒..”主要考查你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
(1)运动状态分析:带电粒子以速度v0沿垂直于电场线方向飞入匀强电场时,受到恒定的与初速度方向垂直的电场力作用而做匀变速曲线运动,如图所示。 (2)处理方法:类似于平抛运动的处理,应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沿初速度方向上做速度为v0的匀速直线运动,垂直于初速度方向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所涉及的方程及结论 ①加速度 ②运动时间a.能飞出极板间时, b.打在极板上时, ③侧移量 a.离开电场时,结合加速电场U0时,由有即先加速再偏转时侧移量与粒子的比荷无关: b.打在极板上时,此时 ④偏转角结合加速电场时,由有即先加速再偏转时偏转角也与粒子的比荷无关。另外,当粒子飞出极板间时,结合tanθ与y的表达式有:即粒子飞出偏转电场时,速度反向延长线交水平位移的中点l/2处,粒子就像是从极板间l/2处沿直线射出一样。
发现相似题
与“如图所示,高速运动的α粒子被位于O点的重原子核散射,实线表示α粒..”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436957346069440665352911395160344816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如图所示的所示是什么意思?
☆鹏管管☆c75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所示”就是向我们展示的那样“如图所示”:就像(这张)图向我们展示的那个样子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答案带解析】如图所示是某规格的小灯泡L和定值电阻R的U-I图象。 (1)图中表示小灯泡U-I...
如图所示是某规格的小灯泡L和定值电阻R的U-I图象。(1)图中表示小灯泡U-I图象的是
(填序号)。(2)若它们串联、并联时总电阻的值分别为R串和R并,请在答题卷对应的图上坐标区域内画出它们的U-I图象(R串、R并得 U—I图象分别用③和④表示)。(3)当它们分别以串联和并联两种方式接在同一稳压电源(已知电源电压不高于10V)两端时,从电源流出的电流变化了O.45A。求该稳压电源的电压及并联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1) ② (2)如图 (3)5V、3W
试题分析:(1)图中表示小灯泡U-I图象的是②,因为小灯泡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U-I图象不是一条直线。
(2)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大于其中任何一个串联电阻,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小于其中任何一个并联电阻。
由此可知,电流一定的情况下, R串和R并两端的电压关系为U串>U并。即③在①的上方,④在②的下方。
考点分析:
考点1: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串得越多,总电阻越大)&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R)串联,则有R总=nR&
注: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大,其原因是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实际意义:用多个小电阻串联起来代替大电阻。
④分压作用:U1/U2=R1/R2(阻值越大的电阻分得电压越多,反之分得电压越少)
⑤比例关系: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对各部分电路(用电器)所做的功、产生的热量、做功的功率与其电阻成正比,即&
W1/W2=Q1/Q2=P1/P2=R1/R2 & & &U1/U2=R1/R2
6.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并得越多,总电阻越小)&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1/R=1/R1+1/R2 (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
注: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小,其原因是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
实际意义:用多个大电阻并联起来代替小电阻。
变形式 R=R1.R2/(R1+R2)此变形式只适用于两个电阻并联的情况,多于两个电阻并联则不适用。
如果n个等值(R)电阻并联,则有R总=R/n&
④分流作用:I1/I2=R2/R1(阻值越大的电阻分得电流越少,反之分得电流越多)
⑤比例关系: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对各部分电路(用电器)所做的功、产生的热量、做功的功率与其电阻成反比,即 &
W1/W2=Q1/Q2=P1/P2=R2/R1 & & &I1/I2=R2/R1
考点2: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串得越多,总电阻越大)&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R)串联,则有R总=nR&
注: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大,其原因是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实际意义:用多个小电阻串联起来代替大电阻。
④分压作用:U1/U2=R1/R2(阻值越大的电阻分得电压越多,反之分得电压越少)
⑤比例关系: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对各部分电路(用电器)所做的功、产生的热量、做功的功率与其电阻成正比,即&
W1/W2=Q1/Q2=P1/P2=R1/R2 & & &U1/U2=R1/R2
6.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并得越多,总电阻越小)&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1/R=1/R1+1/R2 (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
注: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小,其原因是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
实际意义:用多个大电阻并联起来代替小电阻。
变形式 R=R1.R2/(R1+R2)此变形式只适用于两个电阻并联的情况,多于两个电阻并联则不适用。
如果n个等值(R)电阻并联,则有R总=R/n&
④分流作用:I1/I2=R2/R1(阻值越大的电阻分得电流越少,反之分得电流越多)
⑤比例关系: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对各部分电路(用电器)所做的功、产生的热量、做功的功率与其电阻成反比,即 &
W1/W2=Q1/Q2=P1/P2=R2/R1 & & &I1/I2=R2/R1
考点3: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1.电压越高越危险:由欧姆定律
2.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小于1000V)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大于1000V)带电体。
3.人们把正常接通的电路,即用电器能够工作的电路叫做通路。电路的两种主要故障是短路和断路。
考点4:电功率
电流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
2. 单位:国际单位:瓦(W),常用单位千瓦(kW),1kW=1000W
额定功率:
1. 定义:额定功率是指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功率。它的值为用电器的额定电压乘以额定电流。若用电器的实际功率大于额定功率,则用电器可能会损坏;若实际功率小于额定功率,则用电器可能无法运行。
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补充:实际生活中的照明电路是并联电路,如果并联的用电器越多,并联部分的总电阻就越小,在总电压不变的条件下,电路中的总电流就越大,因此输电线上的电压降就越大,这样,分给用电器的电压就越小,每个用电器消耗的功率也就越小。所以灯开的少时比灯开的多时要亮些。晚上七八点钟,大家都用电灯照明,所以电灯发的光就比深夜时的暗。
灯丝通常在开灯瞬间被烧断的原因:
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金属导体温度变化几摄氏度或几十摄氏度,电阻变化不过百分之几,可忽略不计,但电灯的灯丝(钨丝)不发光时(温度几十摄氏度),电阻较小,正常发光时灯丝的温度较高,达 2000℃左右,电阻值就要增大许多倍。在刚接通电路的瞬间,灯丝的温度还没有升高,由于电阻还很小,通过灯丝的电流要比正常发光时大得多,根据P=U2/R,这时实际功率最大,远远超过正常工作时的功率,所以通常灯丝容易在开灯时的瞬间烧断。
相关试题推荐
后端挑着装满道具的“百宝箱”,前端挑着由活动支架与花布组成的“戏台”,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肖秋林就这样挑着担子四处游走,表演了40多年“一人一台戏”的布袋木偶戏。如图所示,假设“戏台”重100N,装了道具的“百宝箱”重200N,它们的悬挂点之间距离为l.5m,扁担视作重力不计的硬直棒。(1)挑起担子时,“百宝箱”被提高了0.6m,这一过程中,需要克服“百宝箱”重力做多少功?(2)假设肩膀与扁担的接触点为D,当手不对扁担施加力的作用时,要使扁担在水平位置平衡,前端悬挂点A与O点的距离多大?(3)当前端的“戏台”卸下后,左手在A点施加力,同样能使扁担在水平位置平衡。若肖师傅是在站立时卸下“戏台”,则卸下“戏台”前后:①扁担对肩膀压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②肖师傅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如何变化?变化多大?(假设肖师傅的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cm2) 
小科家有几盏相同的照明灯,如图甲所示,按要求连接在家庭电路上,并由一个开关控制。(1)取下任何一个灯泡后,闭合开关,其余的灯仍能发光,则这几盏灯之间是
联的。断开开关,装上灯泡。(2)小科觉得连接灯泡的金属导线没有用绝缘材料包裹,可能有安全隐患。如果照明灯的额定电压是220V,要辨别连接灯泡的两根金属导线中与火线相连的一根,请写出检测工具及步骤。
(3)小科用第(2)题的检测方法也无法辨别,于是怀疑照明灯的额定电压不是220V,观察灯泡外包装,上面有如图乙所示信息。请你对这种接线方法的安全性进行分析。
课前,小科和小思对物体浸没前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深度是否有关,有不同的猜想,于是用相同的长方体重物,分别以甲图和乙图的方式进行实验,并获得如下数据:实验者实验序号物体重G(N)浸入水中深度
h(cm)弹簧秤读数 F/(N)浮力大小F浮/(N)小科14.82.04.2 24.03 6 36.03.0 小思44.83.O3.6 54.03.2 65.02.8 (1)分析小科测得的数据可以得出:浸没前,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随浸入水中的深度增大而
,小思的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2)综合分析两个人的数据却发现,第(1)小题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其中
两次实验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点。(填实验序号)课后,小科和小思才知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随排开水的体积增大而增大。 
如图甲所示的覆杯实验中(1)硬纸片不会掉下的事实是
存在的证据。(2)有同学认为实验中是水粘住了纸片,老师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随着空气被抽出,纸片掉下了,排除了纸片是被水粘住的可能。若换用容积和高度均相同,而杯口更小的杯子进行实验,要使同一硬纸片掉下,相同情况下需要抽气的时问会
(填“变短”、“变长”或“不变”)。21 
1879年l0月,经过对1600多种材料进行几千次试验后,爱迪生制成了第一个可供实用的碳丝灯泡(灯丝由竹丝炭化后制成)。(1)如图甲所示,当磁体的磁极靠近正常工作的碳丝灯泡时,灯丝上端被磁体吸引,这是因为通电后的灯丝在磁场里受到了
的作用。(2)要从图甲现象变为图乙中灯丝上端被排斥的现象,可以改变
方向。(3)碳丝通电后产生高温,在空气中立即烧断,这是因为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所以碳丝灯泡必须抽成真空。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高中物理 COOCO.因你而专业 !
你好!请或
使用次数:17
入库时间:
如图所示,在坐标系xoy的第一、第三象限内存在相同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xoy面向里;第四象限内有沿y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E. 一质量为、带电量为的粒子自y轴的P点沿x轴正方向射入第四象限,经x轴上的Q点进入第一象限,随即撤去电场,以后仅保留磁场。已知OP=d,OQ=2d,不计粒子重力。
(1)求粒子过Q点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若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一定值B0,粒子将以垂直y轴的方向进入第二象限,求B0;
(3)若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另一确定值,经过一段时间后粒子将再次经过Q点,且速度与第一次过Q点时相同,求该粒子相邻两次经过Q点所用的时间。
【答案】见解析
【解析】(1)设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为,加速度的大小为a,粒子的初速度为,过Q点时速度的大小为v,沿y轴方向分速度的大小为,速度与x轴正方向间的夹角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
由运动学公式得
&&&&&&&&&&&&&&&&&&&&&&&&&&&&&
&&&&&&&&&&&&&&&&&&&&&&&&&&&&&
&&&&&&&&&&&&&&&&&&&&&&&&&&&&&&
&&&&&&&&&&&&&&&&&
&&&&&&&&&&&&&&&&&&&&&&&&&&&&
&&&&&&&&&&&&&&&&&&&&&&&&&&&
&&&&&&&&&&&&&&&&&&&&&&&&&&&&&&&
(2)设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粒子在第一象限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为圆心,由几何关系可知△O1O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
&&&&&&&&&&&&&&&&&&&&&&&&&&&&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
联立式得&&&&&&&&&&&&&&
(3)设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由几何分析(粒子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是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圆心,Q、F、G、H是轨迹与两坐标轴的交点,连接、,由几何关系知,和均为矩形,进而知FQ、GH均为直径,QFGH也是矩形,又FH⊥GQ,可知QFGH是正方形,△QO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知,粒子在第一、第三象限的轨迹均为半圆,得
&&&&&&&&&&&&&&&&&&&&&&
粒子在第二、第四象限的轨迹为长度相等的线段,得
&&&&&&&&&&&&&&&&&&&
设粒子相邻两次经过Q点所用的时间为t,则有
&&&&&&&&&&&&&&&
&&&&&&&&&&&&&&&&&&&
如果没有找到你要的试题答案和解析,请尝试下下面的试题搜索功能。百万题库任你搜索。搜索成功率8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图所示一带电小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