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机位拍摄必须同一南航321机型机翼位置么

【科锐分享】跟着知名导播学技术——多机位拍摄技巧
第一节 基本技巧
一、反映镜头
当一个机位拍摄某一个场景或某一主持人讲话时,观众需要了解现场的反映,就需要另一个表现对前一个场景的响应的镜头。
因为总是把镜头对准说话的人,会使画面显得单调无味,也完全没有必要,电视观众也希望看到参与节目的其他人的反应。在很多节目中经常采用当一个场景中某人说了什么话,马上转入另一个场景就是对前一个场景的应。台上歌手唱歌,台下跟唱或鼓掌。
二、在双人镜头之间的切换
当只有两台摄象机时,在进行现场切换时,一般是一台先拍摄一个以记者为主的双人镜头,然后另一台拍摄嘉宾的单人镜头,接着是记者的单人镜头(反应镜头),最后是一个以嘉宾为主的双人镜头。
三、拍摄中的变焦
当节目(采访)接近高潮时,通过变焦改变场景,实现对一个事件的感情高潮的描写,可以创造良好的视觉效果。
第二节& 多机位布置
一、一对一的访谈
在演播室里经常制作访谈类节目,访谈类节目经常是现场制作(录播或直播),需要用有限的尽量少的机位来完成。意义不言而喻。
制作中,首先是根据采访风格进行场景布置,场景中可以是咖啡桌、会议桌、椅子和沙发等。
1、正面摄影:正面摄影就是指画面中能够看到人物的双眼。
2、交叉摄影:机位位置和被摄人物位置相互交叉的摄影。如图:
1号机拍摄嘉宾正面,3号机拍摄主持人,2号机则可以移动拍摄画面用于转场。
摄象机的排列方式是从左到右,1、2、3号。
两台摄象机就可以完成一对一访谈节目的拍摄,当然3台更好、更方便。
在拍摄中最常用的镜头是中景和中近景。选择哪些镜头应根据节目的不同风格而定。有时也经常拍摄双人镜头和过肩镜头。
二、一对二的访谈
一对二和一对一的访谈节目拍摄有一些共同的点。嘉宾的位置可以灵活安排,采访者可以在中间,也可以在一边。
1、主持人在一侧/两台摄象机机位安排。如图:
1号机拍摄主持人,可以拍摄主持人的中景或中近景,也可以向右移动拍摄3人;
2号机可以单独拍摄任一嘉宾,也可以拍摄嘉宾的双人镜头,或者3人的画面。当2号机进行重新构图时,1号机拍拍摄主持人的反应镜头。
2、主持人在一侧/三台摄象机机位安排。如图:
&&&&&&&&&&&&&&&&&&&&&
有了3台摄象机,就比2台简单了
1号机主要拍摄主持人的活动,同时也可以向右移动拍摄3人 镜头;
2号机可以单独拍摄嘉宾A,A和B,或3人的活动
3号机可以单独拍摄任一嘉宾,也可以单独拍摄嘉宾A,或A和B两人。
3、主持人在中间/两台摄象机机位安排。如图:
&&&&&&&&&&&&&&&&
摄象机放在两位嘉宾各自的一边。只要左右稍微移动1号机,就可以拍摄B的的单人镜头、以B为主的双人镜头和主持人向A说话的单人镜头或越过A的肩膀的以主持人为主的双人镜头,再就是三人镜头。
2号机相反。
两机拍摄时,一定要预演或严格按照脚本或编导的安排进行。
假设你正用2号机拍摄A,而你知道主持人接下去要和A说话,那么下一个镜头1号机就可以拍摄主持人的中景或拍摄A的过肩镜头。
如果要提问B,1号机就要拍摄三人在一起的镜头或右边两人的画面,只要你切入1号机的画面,2号机必须提供主持人看着B的画面。若切入2号机准备好的画面,1号机就要重新选景,把镜头对准B。
4、主持人在中间/三台摄象机机位安排。如图:
&&&&&&&&&&&&&&&&&&&&&
使用三台摄象机仍然要在两边安排两台摄象机,如图1、3号。1、3号也可以做侧移运动,然后用过肩镜头拍摄两嘉宾互相注视的镜头。
2号机放在中间,主要拍摄主持人的活动。也可以左右移动,拍摄以A为主的双人镜头或三人画面。
三、二对二的访谈。如图:
&&&&&&&&&&&&&&&&&&&&&&
3、4号机集中拍摄主持人,1号机拍摄嘉宾B,2号机拍摄嘉宾A。在实际操作中,根据编导的安排和脚本更换机位和景别。关键是编导、主持人(含主持人和主持人之间)、切换师、摄像师之间的默切配合。
二对三的访谈也是一样的。
四、一对三的访谈
在一对三的访谈中,作为一个编导最难解决的就是圆桌和方桌式访谈,坐成L型就与前面讲的二对二的访谈一样。
困难在于轴线的不断移动,而且移动的方向是随着说话人的不同在不断变化。如图:
&&&&&&&&&&&&&&&&&&&&&&
图中有6条轴线,前面已讲过轴线原理,在理论上,只能在轴线的一侧进行拍摄,但有时也可以越轴拍摄。
假设主持人和A交谈,2号机拍主持人和以主持人为主的过肩镜头;4号机以同样的方式拍摄嘉宾A;1号机拍摄嘉宾B、C的反应镜头。
通常在拍摄区可以用摇臂拍摄一些过度镜头。
五、谈话类节目
这类节目现在很多,各个电视台都在搞,在这种节目中越轴是经常发生的。共有七台摄象机1、2、3号机拍采访,1号机(有提词器)拍摄主持人,4号机拍大(全)场景或中、中近景,安排在后排观众的背面。
5、6号机架得高一些(安排嘉宾的背面),现在都用摇臂代替,拍摄观众的反应镜头。
7号机专门拍观众。如图:
六、杂志类节目
这些节目一般都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如中央电视台的大演播厅举行的春节联欢晚会。
移步换景:把摄象机从演播厅的一个景区移到另一个景区进行拍摄。当然摄象机多就用不着。现在用轨道和摇臂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不存在拖线的麻烦。
七、演示类节目
演示类节目包罗万象,很多,从玩具制作到烹饪,如星空电视台的《星空妙管家》、重庆电视台的《食在中国》等节目,主要作好准备,要注意演练,那怕是一个习惯动作,包括演示台上物品的摆放位置和顺序。
来源:王学庆新浪博客
| | | | | |
Copyright&2012 北京科锐广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备案号:京ICP备号-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金隅国际大厦A座1105室 技术支持: 销售热线:010-多机位拍摄的心得
我的图书馆
多机位拍摄的心得
中午看到有关于两台机器摄像的问题,彼时很忙,此时偷闲将我在多机位摄像中的心得与大家分享,时间匆忙,能力有限,有不道之处请高手斧正。&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在晚会、婚礼上看到有多台摄像机在忙的团团转,但回来做后期处理时却发现不好处理,这是没有统筹规划的原因。 1、机位的分配&一般来说,2台以上的多机位摄像,摄像师需要分工合作,2机位:一个负责台上一个负责台下;3机位:左中右排列;4机位:左中右+游机;5机位:左中右+游机+楼上……总之,机位的设置要因时制宜,不能一成不变。既要照顾台上,又要照顾台下;近中远搭配要合适;而游动机位的设置是整个摄像过程的灵魂。&2、信息的沟通&如果是用切换台,双向耳麦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到费用,在非专业、非重要的的项目中,无双向耳麦的沟通则要靠手势完成。一般靠中间的、靠前台的摄像师是指令发起者,如开机,换带,停机等简单指令。&3、摄像的过程 a、在摄像过程中,每一个机位都不能停机,即便使游机换机位时,镜头到处乱晃也不要关机。&b、白平衡的设置要用舞台中的一块大白布(纸),有条件的机器还有关上镜头盖对黑平衡。&c、每一个机位要严守自己的职责,如拍全景的不能太长时间拍特写,游机不要很长时间拍大景。拍观众的反打镜头也是游机的职责。&d、不要在带子用完了才换带,要在57至63分钟(DV)或38至42分钟(DVCAM)左右,换节目时,或不太重要环节时换带。&e、每一台机器都用新带子拍,以保证换带时间一致,但是要留下一台机器拍换带的这段时间的内容,保证内容的完整。 4、后期的处理&用一台机器的声音做主要音,其它机器的只要画面。(有进调音台的音更好)找好同点后,每一台机器的素材占一个视频轨道,在同点位置对齐。由于音频和每一个视频都同步,所以下一步你就可以像现场编导一样来“切画面了”。技巧:可以关闭某段视频轨或不显示某段素材,看下层的内容,以便编辑&&
馆藏&17223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热销排行榜
1.2.3.4.5.6.7.8.9.10.
最近浏览的其他商品
浏览更多同类商品
【 】??????????
下一个画面-影视多机位拍摄制作和导播技巧
数字影视制作系列丛书
978-7-115-38760-8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
读者对象:
¥42.50&&&
立刻节省:¥16.50
数量有限,抓紧购买
所属分类:
潜行者-关于电影的终..
《大众DV》主编好大鹏为读者带来业内人士的经验分享!下一个画面代表着未来。我们通常都会对电影或者电视制作节目品头论足,但是那永远都是滞后的,你永远都是“事后诸葛亮”。本书没有枯燥的理论介绍,使用平和的语言和通俗的案例来解密电视栏目,找到同理经验来为读者做知识普及和经验提升。无论是影视业相关的商业工作室、电教行业(包含精品课录制)、视频网站编辑还是婚庆团队、庆典拍摄团队、企业宣传部门、院校教育机构都将能通过阅读本书获得实用有效的方法与信息。
本书以多机位导播拍摄的入门基础知识为主,讲述多机位拍摄知识、导播知识、演播室和虚拟演播室的拍摄知识,以及切换台的使用技巧等。通过实例样片的分析来快速提升多机位架设、灯光使用、导播切换的能力。书中主要针对多机位拍摄制作和现场EFP(现场制作和切换)制作来进行讲解,符合当今影视制作的趋势,适合商业影视工作室、婚庆拍摄团队、摄像团队、影视院校、影视爱好者等人群阅读。
郝大鹏,影视器材技术专家,任《大众DV》主编,佳能、索尼、松下、JVC等厂家器材技术讲师,Data video、BMD等EFP设备制造商技术顾问和技术讲师,是中国传媒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电子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艺美院等院校影视专业外聘讲师,曾任多个视频短片比赛和电影节评委。
第一章 创造画面 ……………………………………………………………………………11.什么是EFP?
………………………………………………………………………12.我们需要切换台吗??
……………………………………………………………33.信号,信号在哪里?
………………………………………………………………43.1
……………………………………………………………………43.2 找到信号
……………………………………………………………………53.3
……………………………………………………………………74.那些“讨厌”的端口
……………………………………………………………105.机位是我的哨兵
…………………………………………………………………125.1 身份识别
…………………………………………………………………125.2 机位架设
…………………………………………………………………126.画面出现了
………………………………………………………………………146.1 摄像师的监视器
…………………………………………………………146.2 导播的监视器
……………………………………………………………146.3 最终显示画面
……………………………………………………………156.4 如何利用切换台上出现画面
……………………………………………166.5 设备的连接
………………………………………………………………176.6 软件界面
…………………………………………………………………176.7 音频单元
…………………………………………………………………196.8 媒体单元
…………………………………………………………………207.我们是一个团队
…………………………………………………………………227.1 制作团队的组成
…………………………………………………………227.2 制作团队的协调和注意事项
……………………………………………238.请求, 开火! ………………………………………………………………………258.1 通话和Tally系统 …………………………………………………………258.2 监视器
……………………………………………………………………299.预备队和火力支援
………………………………………………………………3010.演出开始啦 ………………………………………………………………………32第二章 上一个画面………………………………………………………………………3511.观察你的舞台 ……………………………………………………………………3511.1 舞台的维度 ………………………………………………………………3611.2 舞台人物的调度 …………………………………………………………3611.3 照顾观众 …………………………………………………………………3712.你是一个导演 ……………………………………………………………………3812.1 分配机位和讯道 …………………………………………………………3812.2 节目单管理 ………………………………………………………………3912.3 色彩和画面表现 …………………………………………………………4013.统一画面 …………………………………………………………………………4113.1 画面统一的解决办法 ……………………………………………………4114.给我几个舒服的构图 ……………………………………………………………4414.1 三角形轴向原则 …………………………………………………………4414.2 内反拍和外反拍的应用环境 ……………………………………………4615.给我几个合适的景别 ……………………………………………………………4915.1 摄像师对景别的把控 ……………………………………………………4915.2 导播对景别的选择 ………………………………………………………5016.给我几个专业的角度 ……………………………………………………………5216.1 真实性角度 ………………………………………………………………5216.2 艺术化角度 ………………………………………………………………5317.为画面留一个安全区 ……………………………………………………………5517.1 安全 ………………………………………………………………………5517.2 安全画面 …………………………………………………………………5618.运动出来的好画面 ………………………………………………………………5718.1 使用附件完成的运动 ……………………………………………………5718.2 其他附件 …………………………………………………………………6118.3 运动中越轴的技巧 ………………………………………………………6118.4 针对运动画面给导播的建议 ……………………………………………6319.设置画面内容 ……………………………………………………………………6419.1 运动路径 …………………………………………………………………6519.2 身体位移形成的路径变化 ………………………………………………6519.3 视角变化形成的路径变化 ………………………………………………6619.4 控制舞台 …………………………………………………………………6719.5 细节控制 …………………………………………………………………6720.光影下的故事 ……………………………………………………………………6820.1 标准打光方式 ……………………………………………………………6820.2 抠像应用 …………………………………………………………………7020.3 现场光 ……………………………………………………………………71第三章 下一个画面………………………………………………………………………7521.谁在考虑下一个画面 ……………………………………………………………7521.1 下一个画面的方式 ………………………………………………………7521.2 延续画面还是打破画面 …………………………………………………7622.画面和画面中间 …………………………………………………………………7822.2 叠画面 ……………………………………………………………………8022.3 溶入和划像的效果 ………………………………………………………8123.承上启下的画面 …………………………………………………………………8723.1 DVE转场 …………………………………………………………………8823.2 Stinger 转场
……………………………………………………………9324.上游键变形记 ……………………………………………………………………9924.1 上游键形式 ………………………………………………………………9924.2 亮度方式 …………………………………………………………………10224.3 色彩方式 …………………………………………………………………10424.4 图形方式 …………………………………………………………………10724.5 DVE方式 …………………………………………………………………11025.下游键的标签主义 ………………………………………………………………11225.1 下游键的形式 ……………………………………………………………11325.2 设置下游键 ………………………………………………………………11426.光纤的EFP生活 …………………………………………………………………11626.1 光纤 ………………………………………………………………………11626.2 耳麦 ………………………………………………………………………11726.3 光纤的连接 ………………………………………………………………11727.一些细节 …………………………………………………………………………11927.1 网络设置 …………………………………………………………………11927.2 按键设置 …………………………………………………………………12027.3 淡出 ………………………………………………………………………12227.4 彩条、黑场和填充色彩 …………………………………………………12327.5 AUX端口 …………………………………………………………………12528.延续画面风格的EFP拍摄 ………………………………………………………12628.1 会议拍摄 …………………………………………………………………12628.2 体育拍摄 …………………………………………………………………13128.3 舞台拍摄 …………………………………………………………………13828.4 婚礼拍摄 …………………………………………………………………14129.打破画面风格的EFP拍摄 ………………
客服专线:010- 客服邮箱:
Copyright & 北发图书网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北发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拒绝访问 | www.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8ae9-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 300180
&&&&&&&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购置更多的视频录制与制作设备,多机位的拍摄与剪辑普遍被运用到录课当中,所谓多机位拍摄就是同时使用多台摄像机从不同角度和远近进行摄录的一种最为便捷的方式。多机位的拍摄方式虽然使所录的课程画面更加的丰富了,但有时由于拍摄人员并不专业,导致后期视频编辑人员得到的素材效果不太理想,在编辑时会遇到很多问题,作为一名视频编辑人员如何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并做出令人满意的作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多机位编辑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一、多机位编辑中常遇到的问题
&&&&&&& 视频编辑工作是一件非常繁琐的工作过程,更多的时间要与视频素材打交道,会长时间处理拍摄素材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在多机位编辑的实际工作中,编辑人员在处理视频时常会遇到几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 1.机器摆位不当进入拍摄镜头,影响授课画面&真实性&。
&&&&&&& 2.设备差异造成素材视频色差。
&&&&&&& 3.后期编辑中景别设计选取时机不恰当。
&&&&&&& 4.编辑时镜头切换方式不当造成画面混乱,影响整体观看效果。
二、多机位编辑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1.拍摄设备准备充分避免视频重录
&&&&&&& 尽量选择同品牌、同型号的摄像机,拍摄前应调整摄像机的白平衡,无明显偏色,使拍摄画面色调达到统一,后期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利用手动调节光圈,来达到准确。
&&&&&&& 摆放机位两两一组考虑,尽量摆放在拍摄对象180度轴线的同侧,避免进入对方的拍摄范围。如果由于外因不可避免地进入到画面里时,我们可以采用后期编辑软件进行处理。
&&&&&&& 如果拍摄受到条件的制约,不能够使用同一品牌的拍摄像机,可以在后期编辑时采用Premiere pro 这款软件进行色彩的调节,使每台机器所拍摄的画面的色彩达到一致。
2.镜头景别运用得当提升视频可视性
&&&&&&& 景别的切换可依据动作、声音、情绪、节奏综合考虑。
&&&&&&& 依据动作切换就是根据一定的动作连贯因素作为切换的剪接点,一般由静到动或是某一动作的起止。比如学生回答问题的时由坐到站,可在他起立时为剪切点,以学生站起为开端切入,到回答问题后切出,这样就遵循了&动接动&、&静接静&的原则,使画面无跳跃感。
&&&&&&& 依据声音切换就是以教师授课的知识点、重难点时语言出现承前启后或强调时,编辑者应把握时机进行镜头切换,由教师的中景切换到板书、课件、演示实验的近景或特写细节上来,在中景与近景,近景或特写之间适时切换,增强讲解的效果。显示文字画面时,长短以观者能读完课件文字为宜。
&&&&&&& 依据情绪切换就是要在视频中除了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风貌外,又要体现学生学习行为与学习态度,以画面的情绪为依据选择剪切点。把教师授课与学生听课的画面有机衔接,形成相互响应的关系,使画面有交流感,利于营造气氛。利用情绪切换时应注意景别与角度的和谐,以及恰当的切换时机。比如在导入阶段教师通常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手段,当老师的问题提出时就可将镜头切换到学生,观察他们的反应,突出现场气氛。
3.采用恰当的切换方式使整部视频自然流畅
&&&&&&& 在多机位编辑中切换方式并非随意而为,应根据课堂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切换方式。切换方式一般采用硬切、淡入淡出、软切、划像这四种方法。
&&&&&&& 硬切也叫无技巧的镜头组接,即上一个画面的尾与下一个画面的头直接相接,中间不加转场,促成这种切换的因素有:动作切换、音乐、对话、不同场地等。比如师生问答时宜采用硬切。
&&&&&&& 淡入淡出也称&渐显渐隐&,是表现时间、空间转换的技巧之一。后一个画面逐渐显现,最后完全清晰,这个镜头的开端称淡入,表示一个段落的开始;前一个画面渐渐隐去直到完全消失,称淡出,表示一个段落的结束。淡入淡出节奏舒缓,具有抒情意味,并能给观众以视觉上的间歇,产生一种完整的段落感。一般运用在课的开始和结束,也可用在老师大段表述时。
&&&&&&& 软切又称叠化,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手段对画面进行处理,称为特技剪辑。使观众不感到生硬、突然,更见流畅。如老师讲授与学生听讲两个镜头作叠化,特写表现学生的表情,全景表现教师讲授的场景,有利于烘托课堂气氛。
&&&&&&& 值得注意的是,切换不宜过多过杂,应简洁朴实,过多花哨的特技会使画面零乱、中心不突出。
&&&&&&& 多机位拍摄除了在视频公开课中得到应用,更在很多视频作品中得到广泛应用,比如言情影视作品中两个人之间对话时就常用多机位编辑的方法来表达两个主人公在对话时的表情变化,使得剧情得到情感升华。再比如综艺节目中也常使用多机位编辑的方法来编导节目,通过全景、中景、近景、特写镜头、花絮镜头等效果的切换来表现综艺节目的活动宗旨。现在电视栏目的录影、单位会议的拍摄、年会的拍摄都采用了多机位的方法,然后利用非线编软件进行后期多机位编辑达到更为精彩的效果。随着多机位编辑的普及,使用这门技术已经成为视频编辑工作者的基本技能,但是灵活调动镜头,充分体现镜头语言的魅力是视频编辑人员要不断提高的职业素养。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航32e机型仓位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