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音响功放是带功放的音响功放好还是单独的功放

买音响到底是带功放的好还是没带功放的好呢?_百度知道
买音响到底是带功放的好还是没带功放的好呢?
我有更好的答案
当然不带功方,箱体内带功方不助散热,当长时间放歌会造成一定的失真其次系
功放的效果好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功放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功放的前级好还是后级好?接音箱都能单独使用吗?_百度知道
功放的前级好还是后级好?接音箱都能单独使用吗?
功放的前级好还是后级好?接音箱都能单独使用吗?
前级的功能是解码,后级的功能是信号放大。市面上大部分功放属于合并机,既有解码功能也有放大功能。后级可以直接连接音箱。电脑、手机也可以直接连接后级,但玩后级的人都是发烧友的级别,既然是发烧友,对前级也会有苛刻的要求。
采纳率:82%
声音是扩大不了的,而没有信号放大,直接进入功率放大,效果也是不好的,前级属于信号放大器,后级属于功率放大器,那么信噪比过小.所以没有哪好哪不好的说法,应该要配合使用.没有功率放大功放从电路上来讲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功放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音响选择十要十不要---给初次买音响的朋友做做参考【音箱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33,738贴子:
音响选择十要十不要---给初次买音响的朋友做做参考收藏
发这个贴子的目的主要是给初次选择音响(音箱)的网友提供一个选择的思路,希望能让各位选择选到更满意的音响(音箱)。虽然自己已经发了超过15年的烧了,不过说实话,市面上的音响绝大多数没听过,嘿嘿!有点心得体会,也不一定正确。也希望就网友自己观点展开讨论,讨论越充分对初入门的人才更有价值。当然,题目虽然叫十要十不要,不过应该不止十条吧,看自己能写到哪算哪好了。顺便说一下,这些“要”和“不要”并不是绝对的,例外总是存在的。所以,也不用僵化的看待,实际碰到具体的产品,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说法。镇楼图选择一张我认为的国产良心货----美之声的监听一号音箱,可惜美之声好象已经不做了吧。回复
:大功率细声石机,现在石机有些什么我也不太清楚了。慢慢的我会找些出来。回复
:看做什么用啦?回复
:这两个我都没有听过,所以不敢说,不过我相信雅马哈不相信什么麦博。
大功率音箱,苏宁电视家影感恩回馈,大屏高清电视优惠直降,多重好礼等你来抢!苏宁电视,&正品行货+百城半日达&,「苏宁易购」一年一次,家电大放&价&!
一、要2.0音响,不要2.1音响估计来这里选择音响的网友大多应该是想选择一套音质好的音响用于播放自己喜欢的音乐而非用来看电影的吧。就听音乐而言,这条基本上是黄金定律了,极少有例外的情况。2.0的音响,会更适合于音乐的重播。主要原因是2.0的音响,高中低频衔接会更加自然,尤其是中频会更容易做好。而对音乐重播更言,中频才是最重要的。就低频而言,2.0的音响会更注重低频的质而非量。2.1的低音炮由于放在地上,又是使用的大口径喇叭,很容易得到更强劲有力的低频,但这种低频往往很容易变成轰轰声,没有解析和弹性而只有量感。对看电影来说可能反而会感觉过瘾的话,对欣赏音乐而言,只会有害而无益了(当然如果你喜欢迪吧那种感觉,那2.1无妨)。不过,笔者更想说的是,其实就哪怕看电影,中低端也推荐2.0。虽然可能低频量感下潜差些,但2.0的那种有质感的低频感受还真比轰轰更强。比如听到飞机从左边飞到右边,或者从远方飞到跟前,2.1是很难提供2.0那么的逼真感的。尤其是你准备选择中端产品更是如此。另外,2.0的保真度更高,不管人声、大自然的各种音效,还是对电影中的音乐的表现,都会比同等价格下2.1的感受更好一些。笔者一直在用一对6.5寸的国产HIFI箱播放电影,要比很多专门的AV箱强很多。而且,虽然低频只标到50Hz,但实际放电影时,感觉到低频同样震撼,基本和影院差距不大。完全没有需要低音炮的感受。例外:某些品牌也会为自己某些音箱专门配低音炮,而这些音箱单独HIFI是毫无压力的。这类高端器材也不少,比如威信的WATT。真力也为自己的等设计专门的低音炮,用来补充足够的低频下潜和量感以满足部分使用者的要求(主要不是用在桌面而是听音室了)。
赶上直播?
二、要性能,不要外观和功能在推荐音响过程中,笔者最怕碰到的问题就是即想要功能齐备,什么蓝牙、WIFI要有,还有要各种显示,甚至最好能当耳放,插张SD卡就能当音源播无损,诸如此类。某些网友还对外观有一些个人看起来不解的要求,或者其实也不是说有这些功能的音响就一定不好,这类产品市面上有,还不少。可惜很遗憾,极少有能跟性价比挂钩的。原因很简单,所有这些东西都是有成本的,不管你用不用得着,你都得为此付钱。最重要的是,这类产品厂商的定位就不是强调音质为主,而是以实用为主,所以在音质上或多或少会有妥协。这类产品市场竞争比较大,相应的营销费用高,所以通常并不便宜。有一句名言就是“多个香炉多个鬼”,这话用在音响选择上无疑是很适用的。功能多了,要想得到更好的音质,就必须付出多得多的成本。就笔者的建议而言,选择音响时先只关注音质和价格,至于功能吧,够用就好了。如果有,就当送的好了,没有的话只要不影响你的使用,就没关系。至于蓝牙这类就尝尝鲜的功能,如果真有需要,建议网上拿个模块,几十元搞定的事。但要整合进音响中,通常增加几百元妥妥的了。例外情况挺多的,现在音响厂家越来越注意功能及易用性了。不过说实话,对音质的注重程度却是越来越差了。所以,把自己的关注点放在音质上,更多关心音质好坏。功能吧,你看着办,哈哈!
火钳留名为您报时: 日 周日 17时38分10秒010毫秒
mark……强帖要留名
三、要小喇叭(箱子),不要大喇叭(箱子)很多新手选择音响(音箱)都有一个心理,认为喇叭8寸的效果一定好过6.5寸,6.5寸的效果一定好过5寸喇叭。同时希望音箱越大越好,最好是落地。当然,很多“老烧”也功不可没,随时在你耳边吹“8寸多爽,低音比6.5好多了“。这种思想看上去是对的,实际上基本是错的!原因很简单,这种看法忽略了太多东西,尤其是价格,还有档次差异,还有适用性及使用成本等因素。首先我要说,同样价格下,市面上的音响产品基本上效果是反过来的。5寸的效果优于6.5寸,6.5寸优于8寸(当然,如果你的效果好是光指低频强劲的话,绕道吧,这篇文章并不适合你)。如果音乐播放效果要差不多的话(不考虑低音),那喇叭增加一寸,价格得翻倍甚至几倍。比如,ATC的SCM系列音箱,SCM7是5寸箱子,价格约8K;而SCM19是6.5寸,价格22K,增加了约3倍。其它知名厂商同系统的不同型号也差不多。另外一方面,喇叭越大,对功放的要求越高,越需要更多的功率来推动。同时,喇叭越大,对放音环境要求也越高。8寸的喇叭单元现在重播到35Hz是妥妥的,但如果没有20+平方处理良好的听音室,你还真别指望听到舒服的低频,混成一片是基本肯定的。如果房间就15平方,就最终播放的效果而言,6寸箱子通常要比8寸好,虽然你可能多花了好几倍的钱。很多人整个桌面都想8寸单元,不用想,基本上是混乱糊,吵得没法听是妥妥的。多花钱不说,效果甚至可能还不如对3寸多媒体。对桌面而言,3-5寸才是合适的。总而言之,在预算一定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小口径喇叭吧。不要贪大,否则吃不了兜着走的时候别后悔就是了,嘿嘿例外情况:对老烧而言,小房间也可以搞好大喇叭,不过,付出的精力和成本也大幅度的增加了。
四、要合适的,不要贵的有一句话叫: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在耳机吧混时,很怕的推荐要求就是“效果最好的3000元直推大耳,听音类型杂食”。首先的问题是,上了1000多的耳机,很少有能直推的大耳,还要求啥都能播好,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当你问前端时,很多人都只是个手机(一般iphone占多数,都是富二代啊),还就不想换前端。但可以把3000元换成5000元。一般来说,我就无语了!无它,5000的大耳,可以iphone直推的基本上没有。对音响也是同样,音响是一个系统整体工程,涉及到的问题很多:多大房间、喜欢的音乐类型、预算、前端,其它要求。不是贵的就适合,量体裁衣才是最合适的。明明只有10来平方,非得整个落地大箱。明明就桌面听个流行,非得整10寸单元。明明是听音乐用,偏偏要念念不忘电影效果。明明上了个解析力超群的系统,前端偏偏手机或国砖。不要说几万预算,就是100万预算也搞不好。预算重要吗,不重要!几百的桌面,也有听人声、流行好到爆的。几千万余元出头的预算,听人声弦乐可以拼赢几十万上百万的系统的不少。真昂贵的系统,对前端要求也高,对环境要求也高,对音乐、录音要求也高。拿来听录音垃圾的音乐,前端也垃圾,再加环境也垃圾,听了让人想砸了的冲动都会有。说到这想起一个事,当年在深圳发烧时,某土豪烧友整了套30万+的系统,MBL的中号葫芦头,功放音源也是刚刚的,家里房间50平方+。但效果听得我们所有人都摇头…… 无它,不合适的配置而已!这年头,不是有钱就什么都有的。李嘉诚、马云、刘强东、王健林多有钱,还不是没我的微信
五、要到位,不要一步到位在音响选择过程中,总有老烧要你增加预算,好“一步到位”。听起来挺靠谱的,多增加预算一步到位,免得以后遗憾又要升级。但实际上呢,某位老烧口里的一步到位,在别的老烧眼里,可能也就入了个门而已。个人建议很简单:要到位,不要一步到位。要到位的意思是,手里有1万,别去挑1千的。对音乐爱好者而言,投入一套好的音响会让你每天都得到莫大的享受,为之投入一定的资金是值得的。别手机一换都是几千的,整套音响几千元就舍不得,要知道手机一两年就得换,一套好音响可是要用很多年的。另一方面,几百元的音响,跟几千的还是多多少少有些区别的。要到位还有另一层意思是根据你喜欢的音乐来考虑合适的预算,光是听人声流行,包括弦乐,整套3/5A配胆机已经到头了,你花一百万也好不到那里去(更差的时候占多数)。一般的听听人声流行,就那套780的基点MC12,绝大部分人(包括烧友)都完全满足了,还解码功放音箱线材全部搞定了。再增加几倍预算也好不了多少,甚至某些坑货或人声不强的音响还更差。当然喜欢大型交响,房间又挺大,就想听到跟现场抗衡的感觉,那到位的预算倒真是不小就是了。不要一步到位的意思是:那根本就不可能达到的事。对某些网友来说,几百的就已经一步到位了,但在随便一个烧友的眼里,入门都差得远呢。一千几千的音响很多人认为已经很牛B到位了,不过在我眼里同样离入门都差得远。本人系统10K出头,自觉已经不错了。不过在高烧的眼里,也就是几根线材钱。这个如何到位呢?我朋友用10万+的系统的多的是,50万、100万级系统的也不是没有。连他们都不认为自己到位了:一位用丹拿证据的最近又升级了。KAO,那才算是一步到位了:准备上卡玛的次旗舰了。不过天知道什么时候他又看上其它了,谁叫他钱多得花不完呢。有钱人,任性得很!咱们是羡慕嫉妒恨啊
福州新达专业音响器材品种齐全任您选购,价格合理,品质保证,
五、要到位,不要一步到位
新手最容易碰到的建议是“再增加XX预算,把XX音响换成OO音响。一步到位,少遗憾,以后少折腾”。听起来挺好吧?实际上这话就一个坑,很多新手就是因此预算从几千到几万,甚至更多。在一群老烧的糊弄下,新烧的预算很快超了很多倍,而且最后的结果一定不是一步到位,只是在一步到位的路上罢了。
要到位的意思是:投入一套好的音响是会让你每天都得到莫大的享受,作为一个喜欢音乐的人为之投入一定的资金是非常值得的。现代人手机一换都是iphone,买个音响几千元都舍不得,要知道手机两年就得换,音响随便可以用几年十来年的。虽然不是说一定要几万几十万的HIFI或Hi-end,不过一两千总是有的吧。也就跟手机也差不多而已,还能一用很多年。
要到位的另一层意思是根据你喜欢的音乐类型、听音环境、前端综合来考虑合适的预算。人声流行,包括弦乐,几万就到位了。再增加预算也好不到哪里去,甚至可能更差。如果前端就一台电脑或随身,后端也不用太好(让你增加预算的都是坑,改善前端才是正事)。环境就10来平方甚至桌面,几千就行了,整几万只会轰轰轰。
不要一步到位的意思是:这是不可能的事。原因很简单,某位老烧口里的一步到位,在别的老烧眼里,可能也就入了个门而已。几千的音响,在很多人眼里很烧了,不过在发烧友眼里,就几根线而已。把预算增加到几万很烧了吧,在高级发烧友的眼里只是入门级。10万很牛B了吧,马上你会发现别人都说是几十万的系统才能听的。
对我来说,10万级的差不多一步到位了,所以低于10万,别跟我说一步到位的事,嘿嘿
六、要品牌,不要大众品牌
对于初烧而言,选择音响时经常会选到两类产品。一类是太大众化的品牌,也不是这类说不好。只不过这些大众化品牌的声音也大众化,卖价却一点不大众化。一类是所谓冷门品牌,天花乱垫的吹,各种毒文,样子好看价又低(声音嘛,反正新烧也识别不了;牌子吧,一看都是什么丹麦德国的,价格还超便宜)。
我曾经收集了一百来家国内外知名音响品牌放在坛子里;不是很齐,不过差不多了。不是很齐,不过差不多了。以后还会逐步做些补充:
估计里面最知名的应该是JBL了吧(很多不要说一般的烧友,资深烧友都很多不知道),但这家说实话,不是因为他家辉煌的历史,真没资格进来。如果你真想选套好音响的话,在这里面选择要靠谱些。
而一些大众品牌,比如(这个要例出来,估计得罪的人就多了)XX、XXX之类;还有一些高端品牌的低端货,都不建议大家购买。土壕随意,嘿嘿
发烧音响市场是一个很小众的市场,大部分音响品牌都极为低调,口碑和专业刊物及论坛才是其营销方式。对新烧而言,选择一些稍冷但得到共认的品牌和型号是少走弯路最好的诀窍。敢于尝某些鲜的结果可不仅仅浪费了钱,更糟糕的是整坏了口味。
吐槽下,国内的市场实在太糟糕了!各种山寨、假洋鬼子、假冒伪劣的坑货层出不穷,真的良心的厂家反而生存在濒临破产边缘居多。
七、要口碑,不要软文和YY
很多刚入门的朋友都喜欢看各类评测并作为购买指南,而且常常是商业网站上的评测。这类评测吧,特点就是缺点都能吹成优点,更不要说本来就是的优点了。外观垃圾可以说成“好刀要用到刀刃上”;外观漂亮声音垃圾的样子货可以说成“光这颜值都值回票价”。关键词是:充值信仰加各种形容词。弱点基本不提,或者就是一笔带过。
不过,软文现在也升级了。以各种一般人看不懂的专业名词和测试放置其中,让人一看就很专业,结果和上面一样,就是让你忍不住要掏钱。
这类职业软文真的是非常具有欺骗性的,尤其是对于新手来说。偶有一两位写文章稍客观点的,但都需要有技巧的看。毕竟人家是拿了好处的,坏话不能明着说。
记得自己多年前曾经心动想买PSP玩游戏,结果看了软文拿了一台带游戏功能的MP3,很快就发现上当了,然后几个月就坏掉了。后来痛下决心买了PSP,至今未坏,玩游戏比那个MP3爽10倍,音乐电影也一样,价格也就贵一倍而已。还有就是买相机时,入了个尼康的D40X而放弃了朋友推荐的索尼R1,为此足足后悔了7年。我那位朋友是国内著名的摄影家赵钢,说的话居然都比不上软文毒。软文真是害死人啊!
最值得参考的应该是同为用户的评价了,尤其是资深用户的评价会比较具有参考意义,其次是资深烧友的评价(比如我,其实就是一条良心枪,呵呵)。不过,小白用户常常会自己用什么都叫好的,而且有些人根本不允许其它人说自己用的产品不好的,笑!
但如果一样产品大多数甚至所有用户都叫好,这种口碑货是可以基本放心入的,错不了!对入门的朋友来说,选择这些市场上口碑极好的产品,是绝对的不二之选!
八、要低音,不要超重低音
和耳机发烧一样,凡出口就要重低音的,都是初烧(笑)。这个是有道理的,因为高中端器材,不管是耳机还是音响,都没有重低音的。凡是以重低音为卖点的,无一例外都是入门级的东西(甚至连入门都不是,再笑)。
原因很简单,倒不是说高中端器材低音不好。这些器材在播放音乐的时候,低频是很牛的,尤其是音响,在播放大型交响音乐的时候,那种排山倒海的气势,用地动山摇来形容并不算过分。但是,低频重吗,根本不重,你只会感觉有弹性和有质感并且无压力的低频。
低频重要吗?很重要,非常重要!不过是低频的质感和下潜,还有速度。还有比低频更重要的因素也很多:中频厚度和密度;三频均衡性;高频顺滑和音色的正确;解析力;声场定位;透明度;三频的速度……任何一方面,其重要性都不亚于低频。尤其是低频的量感的。
把注意力从低频上移开些吧,如果你想要一套入门好器材的话。
九、要有源,不要有源现在低价位的音响大家都会选择有源了。不过一到了中端(5000元左右),选择困难症就会开始了。上了万后,就真是个事了。有源音箱有很多好处,比如:整合功放和其它控制功能,成本更低(少盒子嘛);使用更简单(不用复杂的接线);搭配更合理(毕竟是原厂配的功放);不占(桌面)空间等等。但是,有源也并非全是强项,以下几方面是有源很难克服的:体积问题:有源功放只能放在音箱里面,功放小时还影响不大,功放一旦加大,功放占用的体积就会明显增大;如果音箱内容积不变,那么成本将比功放独立大多了(毕竟是那么厚的板子);散热问题:大散热片是大功率功放的标志,而声音好的甲类功放更是需要巨大散热片;有源音箱功放小时安装啥的还没问题,功放大时光散片就是个大事,况且功放除了功率模块需要散热,其它地方也需要(比如变压器)。而音箱内部散热条件极差,还需要大量的吸音棉;这个真就是个事了!干扰问题:喇叭是磁性的,本身就是干扰源(不信你把手机或显示器放到音箱边上看看会怎样),线圈在里面活动时发出电磁波不会小就是了(参考高中电学);而这对功放电路干扰恐怕是很难消除了(尤其是其中弱电部分);振动问题:把手放在放音乐的音箱上试试就知道了。功放单独放时都要考虑防振动问题,放在音箱里面振动就是个大事情。要求低时无所谓,要求高基本就死了。术业有专攻问题:只有极少极少数的厂商才能在多个领域都很牛B,就算这样他们也有自己最擅长的。而如果一个厂商音箱也很牛,功放也很牛,那价格也就非常牛!想要这样的牛器材,首先得是壕。不过,咱们不是壕来着。总体来讲,中高端有源始终是妥协和低性价比的代表。想要高性价比或不妥协,还是无源吧。不过,随着有源这些年的发展,中端也有部分有源性价比不错的了。但始终还是得妥协。
十、要音乐,不要音响
音响本应是为音乐服务的。不过这年头,音响拿来唱K,放电影,玩游戏的确实很多,确实也有不少为此服务的音响,价格便宜量又足。大多数低价位的音响拿来放音乐,中频薄、低频糊和高频尖(简称薄硬糊),真没法久听。
为了更夸张的高低频,很多音响都挺拼的。喇叭要大,音箱要大。不过,驱动不足加上瞬态不好,放出来就是糊成一片(不过,我看过某些曲线,那真叫一个漂亮,很好奇是如何测的,那低频量那么多,曲线上居然毫无表示?)。高频延伸要上去,量感要上去。不过高音单元限于成本,柔顺是别想了,再加上量大,那叫一个刺激。这类箱子也不限于有源了,网上一堆便宜又hifi的箱子也差不多。初听这类箱子是很爽的,低频又猛,高频又亮,解析好声音猛。可惜是假象,听过半个小时还能坚持忍耐力得有多好才行(难以想向的说)!加上分频器件不到位,脱箱感这种事,很多人估计都没有真正体会过。甚至包括一些用中高端器材的。
不过,现在连录音都往这种上靠,典型的就是某试音碟和口水歌,弄得口水声巨重,齿音感人,声听着有亲嘴的感觉。话说你录音时话筒伸到喉咙里录的吗?
好的音响首先呢,中频要过关。然后高频要柔顺,低频要有质感和速度。听起来要好听,耐听舒服。久听不累!这样的音响不会给你素质多高的感觉,但实际上,这才是真正的素质!高音如何亮,低音如何多,功率如何大,这就是音响而已。牛逼轰轰的人从来素质高不高(比如我这样的,呵呵),文静沉稳才是素质的表现。音响也同样如此!(上半部完)
终于出来了,不容易!明天继续更新
本系列文章在“基点声技俱乐部吧”继续,目前已经更新到了十四,欢迎关注、围观。
十一、要耳朵收货,不要耳边风老烧一般都有一句口头禅“耳朵收货”,意思很简单:自己听过才做数。耳机盲阻(不听就买)的人很多,因为体积小,价格也不太贵(相对音响而言),转手出二手啥的也容易,亏得不会多。但音响不一样,出二手亏得很多,而且通常体积大,出二手相对也不容易(贵价器材,对于便宜的有源,可以忽略)。很多器材一买来,基本上就得烂到自己的手里了。所以,自己一定要去听一听,毕竟几千万余元(有些甚至更贵)的东西,买回来不合心意真的有时想砸的心都有。小地方的朋友呢,如果投资比较大,去趟省城吧。大多数省城都有很多音响代理实体店,是可以听到很多器材的。最好的一个办法是找到有自己心宜音响的烧友,到烧友家听到的效果是最有保障的。路费通常不是事,被网上毒文忽悠买回来想砸的话,那损失远远比路费要多得多。去音响店呢,最大的一个事是销售员的贴身推销。这种耳边风真别听,很多销售最擅长的事是踩别人再抬高自己。这类话直接打断最好。不要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那些销售大都比你还不懂。那怕是菜鸟,你的耳朵跟别人也是一样的(聋子或老头子除外),好音响一样是会让你舒服和肾上腺素上升的。
十二、要用顶尖录音试音,不要听什么就用什么试音在试音时,很多人习惯使用自己平时经常听的音乐。当然,用自己熟悉的音乐也基本是对的。但是,如果自己平时就听听普通的流行音乐,尤其是录音并不算很发烧的mp3格式。那么用来试音的话,很容易导致误判。甚至差的音响听起来更好的可能也很大。那么,哪些唱片会比较容易试出音响的好坏呢,找各大榜单,如刘汉盛榜、TAS榜、企鹅等都行,拿些最牛的录音碟。当然,本人曾经推荐了100张发烧录音专辑,里面有人声、JAZZ、轻音乐、古典、电影音乐等,都是又好听又发烧的那种,推荐各拿几张(或下载最好的无损)。听熟悉后到试音的时候用,一般以人声、JAZZ、古典、电影音乐各一张,花几分钟还是能基本识别一套器材的表现了。另外需要注意:JS那里的试音唱片大都是典型的味精碟,此类碟的最大特征就是让一般的音响都好听,最好不要用来试,嘿嘿
十三、要比较,不要冲动音响是一件要买来用很多年的东西,耳朵收货固然重要。不过,比较更重要。只要有足够的比较,菜鸟也会变成高手(高手都是这么来的,呵呵)。当你用精品唱片选段多比较几款后,哪款好哪款差就会心里有数了。比较的最大问题是:听了好的,再听次的可能就听不回去了。当然,另一个可能的问题是:木耳,发现没啥区别。第一个问题呢,要学会妥协,在你预算范围内寻找最好的,除非加点会让声音好非常多。第二个问题就简单了,直接拿价格低的就成。
十四、要低调货,不要吹货现实中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一分钱一分货。但对音响耳机来讲,不得不说:这是句荒谬无比的P话!当然另一句烧友经常说的话是:一分钱一分货,一毛钱二分货,一块钱三分货。这句稍靠点谱,但大多数情况下仍然是有问题的。国内音响耳机市场之混乱,远远超过很多人的想向。各种垃圾货层出不穷,在某宝上各种样子货、家俱各种忽悠。作为新手碰到的这类货的机会就是100%(别以为你可以例外,没有的事)。那如何鉴别,有什么选择技巧吗?有,看简绍,吹得越牛,越声称自己“专注音响几十年”,越吹自己技术牛B自称“调音大师”的,越不能要。真正的好货,往往介绍朴实而简单,倾向于低调,几句话就简绍了。用的什么喇叭、器件,适合于什么音乐,声音有什么特色,内部作工如何。就行了,真正的好产品介绍往往就这样!自己部门招人也是这样,嘴里各种吹的,招进来做事最差,倒是耍手段打小报告的厉害。真正做事的人,往往都不会怎么吹和标谤。
十五、要折腾,不要器材折腾音响不是耳机,买来连上线,插上就好听了的。就算耳机系统,也需要煲机和搭配吧。音响就更复杂了,除了搭配外。音箱要煲、功放要煲(尤其是胆机)。更关键的是,音响是要发声的,声音是要通过环境才能到你耳朵的(耳机这点好,直接就能到达耳朵)。因此,你最终听到的效果是音响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对一款音响,尤其是很多经典的音箱和功放,真的别随随便便说No。声音不好的原因太多了,煲没有煲熟是一方面;摆位是另一方面;环境是另一方面。作为一个音响玩家,刚开始没好声是很寻常(正常)的,先别急着下结论“国产器材就是不行”,找找其它原因先!多多试试摆位,把房间好好整理一下(加点家俱沙发啥的),效果往往会有天差地别。甚至,就是你房间小了,怎么整都不行,跟器材没有毛关系!记得自己原来用的唐颂的小雅,配东方之声的E8II功放。在自己房间里一直不满意,高频冲、低频昏。然后和广大网友一样:国产器材,声音真烂!然后各种YY进口器材多好多好。直到后面搬了家,在客厅调试好后里放了一把德九,声场真实、动态自然,细节出色。听得我和另一位朋友都醉了!然后才发现,唐颂早没了!器材来了,声音不好折腾摆位环境啥的吧,比升级器材有效得多。不过可惜的是,多数人都摆不脱总是要升级器材的冲动……
十六、要高价监听,不要低价监听曾经听过很多监听音箱,我得说:监听的音箱声音好极了,中性透明,解析好,也非常有味道!不过,我听的是老JBL、TAD、ATC和丹拿的轮廓和信心,如果B&W的8系也算的话(就这个不算喜欢,黄昏色,色染很严重,但用的录音室都很牛B)。不过,都不便宜,非常贵,最低2万左右,而且全是无源。其中ATC的SCM20现在有有源了,要价4万多,真便宜(是真心话不是反话)!想我当时听时光前级和功放10万,加上音箱和线材和音源,15万左右了吧。不过,这年头监听不值钱了,随便一对2000不到的也叫监听,还自带功放,各种调节功能。而且一个比一个吹得猛。看了下喜欢的人,通常都只看喇叭大小就能识好坏。真牛B!也不是没听过,原来深圳万商2楼边上有一堆卖专业器材的就有。也进去听过一耳朵,三个字:薄!亮!硬!我没坚持住10分钟,赶紧就跑了(没法,耳朵忍受能力有限)。要有多烂的录音室才会用这类玩意,呵呵直说了吧。如果想监听,准备好钱,上真力亚当是起码。如果钱少了,那个监听就当是个噱头就好了,听过才作数。
建了一个“基点声技俱乐部吧”,欢迎大家去玩,没有垃圾广告,讨论的话题也可以更宽。音响、耳机、音乐、电影都可以。
有空继续更新好了。
回复 说话好难JJ :1000以内的
自己开了个“基点声技自一乐部吧”,欢迎大家去玩!
可以推荐几款2000元以内的电脑音箱吗 放在桌子上的 体积不要太大的就行
回复 说话好难JJ :嗯。 好的。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音响功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