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教师、诗人、如何找企业老板微信群建一个微信群,取啥名好呢?

写给另一个世界的医生父亲:来生去做个娘炮一样的诗人吧
导语:&作为一个医生,他救不了那个恩人喇嘛,救不了自己的胖子挚友,救不了那群穷困的只能超载拼车的朝圣者,甚至救不了他自己。所以如果父亲能在另一个世界听到我说话,我想告诉他,不用再执着于此,放开枷锁,来生去做个娘炮一样的诗人吧。
作者:扬卡洛夫milan
看着书柜里装满的医学书籍,我问我爸:“你从小就想当医生吗?”父亲放下手中的电视遥控,思考了一会,目光变得游离,跟我说:“我的理想是当个诗人……”我故作镇定,回了一声“哦”,然后放下其中的一本外科书,一个人跑到房间里笑了整整一个下午,现在回想起来,那年十岁的我就懂得嘲讽文艺了,因为我无法想象眼前这个糙汉子的理想,是像个娘炮一样诵读诗歌。说到父亲的工作,除了血腥与可怕,我想象不出其他词汇,小时候第一次陪他值班,就来了一个急诊,是一个不小心把手卷进绞肉机的小孩,整个右手已经成了一团肉泥。那个小孩面无表情,好像根本感受不到疼痛一样,父亲和值班护士有条不紊的治疗,我却一个人在值班室里吐了整整一个小时,父亲跟我说看这个哥哥多勇敢,你这个胆小鬼,可是这对于一个幼儿园还没毕业的孩子来说,冲击力太大。后来母亲去外地进修,我跟父亲在一起的时间就特别多,见到的猎奇场景特别多,有被小口径击中头部还跟医生谈笑风生的盗猎者,因为抢自行车位眼睛被插刀还在骂娘的的汉民工人,然而我感觉这些棘手的东西在父亲面前都能轻松应对,每次手术完毕,我最喜欢看父亲那张狂拽不可一世的表情,好像在说我又救了一个愚蠢的地球人一样。但就是这个常年在各种血腥场面间游走的人,却有着超级乐观的精神,他从不把工作情绪带到家中,唯独有一次,他手术失败,没有治好一个出了车祸的喇嘛,一个人在屋里躺了一天。父亲闲暇时在家,喜欢做各种各样的手工家具,都极具抽象风格,我是从不把他做的东西放在自己的房间,母亲给足了他面子,允许他放在走廊里,有一次我实在没忍住,就跟父亲说:“恕我直言,你的电视架就像特殊学校的智障儿拼出来的。”父亲很生气的说:“大胆!竟敢侮辱智障儿童!”然后拿着呲水枪追我跑。在父亲自己做的书架上有他以前的照片,都是黑白的,父亲家境不好,所以年轻时拍照的机会也不多,我觉得他能保存到这么多张照片很不容易,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雷锋一样,而在他的照片中有一张很显眼,是他和一个胖子的合照,两人都穿着卫校校服,那个胖子穿着皮鞋,我父亲穿着胶鞋,那个胖子的头像旁用藏语写着“兄弟”两字,我问父亲这是谁,父亲笑着向我讲起了这个故事:这胖子原来是他年轻时的挚友,在卫校期间,父亲经常饿肚子,是这个胖子请他吃饭,借他钱帮助了父亲很多,两个人互相照应,成了铁哥们。后来卫校毕业,胖子靠着他爸的关系进了称多县公安局,五六年后就当上了副局长。父亲一直跟他保持联系,我出生100天纪念日的时候,胖子还特地从湟源老家赶来参加,还抱过我。“那现在呢?”我问道,父亲无奈的摇摇头说:“有两个十五六岁的小孩想偷渡到印度,被胖子叔叔他们抓了回来,但是那两个孩子是完完全全的法盲,有人向他们灌输说如果偷渡不成功,就会被共党抓回来枪毙,他们不知道试图偷渡顶多是被关两天,胖子叔叔把两个孩子弄到后座上,自己也坐在了平时很少坐的后座,在返回途中,突然砰的一声,吉普车强烈的震动一下,前座的司机和另一个警察下车打开后座,胖子叔叔掉了出来,伴随着他的肠子,两个小孩一死一重伤……”昌都到玉树这一带,到处散落着当年美国人空投给藏族游击队的武器,这两孩子就弄到一个手榴弹,在后座引爆了。那时候的军用吉普,司机和副驾驶位置的座椅都有铁板保护,所以两人只是受了轻伤。他们把胖子叔叔赶紧运回县医院,而主治大夫正是父亲。在医院,胖子叔叔苏醒了,还跟父亲开玩笑,说孩子怎么样了,咱们将来要做亲家啊之类的,还哈哈大笑说手榴弹威力也没那么大啊。父亲面色凝重的给他做手术,当时我的母亲也在现场,胖子叔叔后来一直吵着要喝水,吵着吵着就没声了,最后父亲还是无能无力,只能握着胖子叔叔的手。胖子叔叔也没成为烈士,因为警队评定在上车之前他没对两个孩子进行检查,导致了这场悲剧,还被做成年轻警察的教学案例。父亲特别讨厌我哭,他自己从来也没哭过,只是在05年的时候,有一个从拉萨回来的满载朝圣者的康明斯卡车在玉树境内翻车,医院紧急出动,父亲把刚放学的我也一并带到了现场。那次车祸,当场死了50人,尸骸遍野,多是老头老太太,活着的人基本都是轻伤,有四个重伤的没能挺过半个小时。我看见父亲第一次流眼泪,在一片尸体里,他坐在一个石块上一个人流眼泪,我想大概是因为他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无力,他救不了任何人。大二的时候,有一次收拾父亲的遗物,收拾到当年他给我妈写的情书,虽然看着很肉麻,还写满了许多蹩脚的诗,不过内容还是相当可爱的。母亲说当年收父亲的情书,每次都能把她逗笑,因为她根本不知道这些诗的意思,父亲还自顾自发明了许多只有他们俩才能看懂的字符,很是浪漫。我从来以为父亲是为了谋生才当了医生,后来妈妈告诉我,父亲年轻时候看着奶奶得了肝癌痛苦去世,根本无能为力,心中立志要当一个医生。讽刺的是,他自己也是在奶奶去世的年纪,同样得了肝癌去世了。听我母亲说,那个他没能救活的喇嘛,是当年专程跋涉去给奶奶超度的一个僧人,给奶奶整整念了一周的经文,是父亲的大恩人,所以那天手术失败父亲才那么失落。这个世界总是这么的无奈,父亲无法挽救自己的母亲,作为一个医生,他救不了那个恩人喇嘛,救不了自己的胖子挚友,救不了那群穷困的只能超载拼车的朝圣者,甚至救不了他自己。所以如果父亲能在另一个世界听到我说话,我想告诉他,不用再执着于此,放开枷锁,来生去做个娘炮一样的诗人吧。
梅斯医学(MedSci_ms)
改善医疗质量
从北京医改上看到的是希望,是方向,从改革目的来说,北京医改试图纠正长期以来以药养医的扭曲结构就值得支持,建立一个新的医疗服务定价机制非常必要,任何不以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和真正实现医护价值的医改就是耍流氓!
本次会议将结合国家的政策和中国人工智能的优缺点对技术和市场本身进行深度分析,对人工智能目前的发展壁垒进行剖析,明确人工智能的市场“可及性”,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CGM使用对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的1型糖尿病成年患者QOL的影响
短期暴露于空气中细颗粒污染已与卒中发生增加相关
房颤患者在急诊接受口服抗凝药治疗的长期安全性和益处。
比赛时间日无名足球队 6 : 1 众美励和队小赵(胡明)朱江(胡明)小赵(蓝翼)老韩(胡
芳仪七周年店庆活动开始了
那个时候 \\n幸福的命运向他呈现了\\n 一朵叫玫瑰的花
父母对孩子没有所有权,他有独立的人格。把孩子当财产,当作自己的,那是不尊重法律。孩子不是财产,他是一个人,人有精神上的独立,肉体上是依赖。\\n——董进宇
泰兴市足球运动协会关于足球的一切规划、改革和执行,都需要源自对足球的爱。“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
梅斯医学(MedSci)是国内领先的医学科研与学术服务平台,致力于医疗质量的改进,为临床实践提供智慧、精准的决策支持,让医生与患者受益。
感谢您的支持,请按照如下步骤取消屏蔽ABBAO的广告():啥,编制要取消了?“同在一家单位,你在这头,我在那头,中间相隔的是待遇和福利的巨大沟壑。”这一句吐槽道出了无数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的心头苦。而这一现象终究是要变革的。近日一个在京举办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最新动态及热点问题高峰论坛”上,相关部委官员表态,今年重点要研究编制创新改革,特别是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对相关改革的影响。一时间群情亢奋,纷纷欢呼高校和医院的“去编制化”改革。如有网民表示,“教育单位,并没有同工同酬,有一些在讲台上工作了三四十年的老教师,也没有享受到公平对待,令人寒心”,也有的表示“单位中有编的人好像进了保险箱,在单位无事可做,无编的人危机意识强,工作勤奋,是有目共睹的事。”不过也有舆论对“去编制化”心存疑虑,担心取消编制会将学校医院完全推入市场,使入学就医成本更加高企。有的则表示,医院、高校取消编制市场化了,那么一切收费也都合法化、市场化了。MM向来主张“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否则我们岂不是让冲动控制了大脑,所以在下定论前,我们先来透彻的了解一下编制这个东西吧。首先,编制是什么?按照新华字典的解释,是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的定额和职务的分配。当然了字典的解释是不够的,所以MM又翻阅了诸多专家学者的解释,我们通常所说的编制,一般指狭义的编制,即人员编制,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数额及领导职数,在我国分为行政编制、事业编制,还有一种奇怪的企业编制。扒一扒各种编制到底是个什么鬼第一类,“行政编制”,公务员都是行政编制,这类编制是有级别的,如科员、科长、局级等等,也就是说公务员需要走行政级别。公务员,以前叫干部,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这部分群体就是大家嘴里经常挂的,国家财政负担,“纳税人养着的”、“吃皇粮的”。公务员编制的待遇最稳定。第二类,“事业编制”,情况比较复杂,也最具有中国特色。事业编制可分为全额事业编制、差额事业编制和自筹自支事业编制三种。①全额编制又叫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参照公务员管理,基本待遇与公务员一致,多为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和部分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如城管、学校、农技站等;②差额事业编制,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挂钩,如医院和部分景点等;③自筹自支事业编制,实际上与企业差不多,待遇和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多为一些服务型事业单位,如宾馆、培训中心、设计室等。另外,就事业单位的编制而言,很多部门都是既有行政编制,也有事业编制。例如银行,银行是具有企业性质的,但是银行里面的工作人员(除了临时工),有相当部分是事业编制,而银行的领导,从中央到地方,都是组织部门任命的,基本也都是行政编制。上述四种待遇每年增加的生活补贴不同,由大到小,依次是:公务员、全额、差额、自收自支。第三类,比较特别的“企业编制”,这类编制没有统一的说法,有的学者或官员甚至直接忽略该类编制,因为企业编是在事业单位,但却是体制外的人员。就是俗话说的编外人员。有学者还称,企业编应该是事业编制中自收自支的那一类。以上三种编制,待遇、地位不一样,这点在很多地方都有体现,一般来说,在体制内的行政或事业单位中,行政编制地位最高、待遇最好,这里所说的待遇包括工资、福利、升迁机会。而三者的稀缺程度也是依次递减,行政编制最少、最稀缺,事业编制多。这两种编制很占资源。所以国家严格限制其数量。但事情又需要那么多人做,所以有人戏称,企业编制估计就是为了降低用工成本搞出来的。编制的由来,最后一个“计划”如果按照编制是机构设置及其人员定量的定额这个定义来讲的话,中国编制古代就有,如设六部,每部设一尚书,两侍郎等规定,核定的就是编制。当然,中国古代核定的是领导职数,至于具体工作人员有多少,有标准无硬性规定。据一位辽宁省县级编办的工作人员介绍,现在中国的编制管理基本是来源于苏联,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所以有人说,随着国策计划生育的瓦解,编制成为了中国最后一个“计划”。(图为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粮票)不过在计划经济时代,虽然工农差别、城乡差别明显,但同一岗位的人员收入无显著差异,采取的是“单轨制”的劳动用工模式。后来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提出“要实行合同工、临时工、固定工等多种形式的用工制度,逐步做到人员能进能出”。自此,员工身份被切割为“编制内”与“编制外”两种类型:“编内”人员稳定享有各种福利待遇,“编外”人员劳动关系不稳定,也不享有“编内”的各种福利待遇。编制只是一个制度,制度本身并没有原罪经济的转轨必然要配合一定制度来推进,从计划向市场转变的过程当然也需要配套制度,“编内外双轨制”就是其中一个。首先它解决了“大锅饭”、“铁饭碗”类的员工积极性不足的问题、扩大了企事业单位招聘自主权;提供了大批就业岗位,要知道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经历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劳动力人口暴增时代。正如专家所言,编制本身没有原罪,作为一种人力资源配置、管理手段,编制的定岗、定员、定责、定酬等功能不可或缺。然而往往任何事情走向极致的话,都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尤其是附着在编制上的“特权”导致的“同工不同酬”,这才使“编制”成为人们心中“人人喊打”的制度。细数“同工不同酬”的“数宗罪”武汉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曾发布一期对同工不同酬的研究论文,文中列举了用工双轨制带来的问题:①违反《宪法》、《劳动合同法》的精神,我国《宪法》着重强调男女间同工同酬,不局限于劳动法律关系或民事法律关系,《劳动合同法》也强调劳务派遣工与“正式工”享有同工同酬权力。②阻碍了劳动力的正常流动,由于编制数量十分有限,许多高校和公立医院变成一种稀缺资源,于是想来的人员来不了,因为来了没有编制保障;而想走的人又不愿意走,因为留恋编制。这种“瞻前顾后”,无疑会妨碍专业人才的正常流动。③更重要的是,“编制”带来的社会身份的认同差别,影响整个社会的心里感知。由于编内外员工的福利、待遇差别,导致身份差异意识的日益强化,进而造成对所处群体及个体价值产生怀疑和负面情绪。破除不公才是根本可以看出,“编制”作为一种机构、人员设置安排的制度,本身有其时代的烙印,改革关键是改变附着在“编制”身上的各种不平等,而不能变了味道。例如最近遭吐槽的,许多企事业单位借“反腐”之名抹去了员工正常享有的待遇、福利。《人民日报》对此发表评论称,反腐败,反的是三公消费,反的是官员的权钱色交易,反的是个别垄断性企业存在的高收入、高消费、高福利的灰色腐败等,反的绝不是职工的正常福利。所以,有媒体评论称,“去编制化”应该是抹掉附着在“编制”上的红利,让编制回归管理功能本位,使其不再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更不再因编制有无而存在收入、福利等方面的差异。【第102期】腾讯财经“Miss Money”栏目出品 欢迎关注栏目微信(ID:missmoneytf 或 扫描右侧二维码)
作者:Crystal
关注公众帐号和主创团队互动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老师 你的微信群管理得怎么样
浏览次数:1751次发布时间:文章来源:资源库
时下,微信群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家长微信群”逐渐成了家园共育不可缺少的交流平台。在群里,老师会通报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发布重要通知;家长有问题也可以立马在微信群里与老师沟通,非常方便快捷。但微信群的无孔不入,也给老师们徒增了很多烦恼。老师,你的班级微信群有没有遭遇过以下的处境呢?被监视我们班在微信有个班级群,平时很多家长老是发微信问:“老师,我孩子现在干什么呢?”“老师,我孩子睡了吗?”“老师,我孩子喝了多少水?”等等等等这些问题。有些还要求拍照发上去。这样真的很打扰老师的工作。老师不是一个孩子的老师,也不是一个孩子的保姆,如果每个家长都要老师这么回复自己家孩子的问题,全班那么多孩子,老师简直不要工作了。有时候就连下班时间也要被占用来回复消息,这样对老师来说会非常累。人多嘴杂我们家长开始也是有微信群,里边没有老师,老是一堆聊得来的在里边聊,后来有一天一个小朋友回家和家长说老师把她关厕所了,某一个家长未经那位家长的确认就去找老师了,问老师是不是也这么对他家孩子了……其实这件事是个误会,小孩子表述不正确,老师后来找群里的家长聊天,就把群解散了……家长与家长私下里交流是完全可以的,但互相传递负面信息,或者只是通过别人的只言片语,就去质问老师的过错,这反而会让老师们胆战心惊,不愿意过多地关照孩子。质疑不断我们孩子都中班了,有几个家长成天在群里问,在班里情绪怎么样,情绪好点了么,很烦这样的家长,老师原来发点吃饭的生活照,这几个家长又质问,菜里怎么没肉?老师发个在户外活动的照片,有家长又质疑,这个不安全那个不卫生……整的老师后来都不敢发照片了,现在老师对家长的提问也都回,但大多都是回“OK”手势图,呵呵!进入幼儿园就意味着社会的开始,把孩子放进集体生活,就应该充分相信老师,让孩子多点自己成长的空间。并且过多地期待老师的关注关照,老师也很难做到,毕竟孩子多老师少!老师们也非常的不容易,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淹没重要信息我们小班,老师不怎么发照片,倒是总有妈妈把孩子的照片拍好多放上去,想要让老师加深印象,还不停地聊天刷屏,老师发的重要消息都被刷没了。现在刚开学,微信群很热闹,一小会儿就几十甚至上百条未读信息,要看老师通知还得一条条往上翻,真的好累。而且上班时总是想看看,弄得心不在焉的。微信群作为交流和通知的平台,能够让家长及时地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和老师发布的通知,过多的聊天信息会让重要信息被淹没,也让很多上班的家长无法安心工作,更会让老师觉得很烦。而且有了微信群之后,孩子们也不用心记住老师布置的任务了,觉得爸爸妈妈自然会在群里得到通知。那么,微信群出现了这么多问题,应该怎么办呢?应该怎么做?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班级群的确是加强家园沟通的重要渠道,但是如今这“变了味”的沟通平台,怎样才能回到正轨,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还需要教师加强自身的新媒体素养,家长们也应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把握分寸。其实,只要使用得当,微信群还是非常有利于家园共育的一个平台。幼儿园可以制定相关规定,规定老师在上班期间不能使用手机,并正式告知家长,让家长明白老师上课期间是无法回复消息的。班级老师也可制定规则,如果家长有问题,可以在周一、三、五或其他特定时间接孩子时留下来直接跟老师面谈。而作为家长,要是真关心孩子,就该多了解如何更好地与孩子交流,如何有效地与老师沟通,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好的成长环境。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篇班群守则,你可以放置到自己的微信群公告里哦。家长群班规守则我们不该这样做——家长篇1、每日N次在班群中询问老师孩子的情况,生怕孩子在学校出现新“状况”。2、一个孩子,三代人都要加入班级群,只因都想看到孩子的点滴变化。3、时不时把小孩得到的小贴画、完成的作业、写得工工整整的字贴上来,骄傲地请大家点赞,最重要的是希望老师给予关注。4、老师一发话,马上回应:“您辛苦了,保重身体”;老师一公布“有事需要帮忙”,立刻被抢,没抢到就急得不得了。5、集赞、代购、投票……班群成了“市场”,鱼龙混杂。6、你说好我跟一句,你说不好我也踩一下,一条信息几十人回复同样内容,很快一条重要的信息就这样被“淹没”了。我们应该这样做——家长篇1、做好自我调节,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并对班主任充满信心。2、良性沟通,形成良好的群聊氛围。3、晒娃要适度,毕竟班群是一个公共交流平台。4、理性对待班级群,只关注与自己相关的信息,避免盲目点赞。5、晚上尽量不要在群里聊得太晚,以免影响他人休息,有重要事情可以跟老师直接联系。我们不该这样做——教师篇1、在班级群中点名批评孩子、公布成绩、排名等信息,伤害孩子自尊心的同时也会让家长感到不舒服。2、每次只发布优等生或表现优异的学生的照片,有些家长永远也看不到自己孩子的照片出现在班级群中。3、过度依赖班级群,学生日常的一举一动都要发布到班群中给家长过目,却忘记了其实面对面交流才是最好的沟通。4、在班群中“募捐”,小到学生的学习用品,大到奖品、演出的服装道具……5、不经考证随意转发网上信息,造成家长不必要的担心。6、“发号施令”式的说话方式,交代完家长就撒手不管了。我们应该这样做——教师篇1、如果个别学生有问题可单独与家长沟通,普遍问题可以在班群中与家长交流。2、在班群中晒照片要注意公平看待每一名学生,多表扬,少批评。3、试着在每一条通知后加上“不用回复”几个字或类似的话语,可以避免大量不必要信息的骚扰。4、注意说话方式,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5、做班级群中的引导者,对于一些不适合发在班级群里的内容,要学会婉言提醒。
|(责任编辑:陈桂丽)
官方微信公共账号
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点击切换各地市新闻内容
点击按钮取消订阅
  9月开学以来,学生们逐渐步入学习生活的正轨,而许多家长却依旧“躁动不安”。随着微信使用越来越广泛,“家长微信群”逐渐成了每个班级不可缺少的交流平台。但是交流的便利和无孔不入,也使很多家长平白增添了诸多烦恼。  事件1:  表现不好就被群曝光  下午3时,正在单位上班的青岛市民王女士手机响起,在家长群的一堆留言里,班主任发的两张照片让她尴尬不已。第一张写着:“这些学生作业完成得很好。”照片上,十几个孩子兴高采烈地在一起做鬼脸。第二张照片则写着:“这些学生作业完成不好,提出批评。同时也对他们的家长提出批评。”王女士的儿子就在照片最中间,孩子们个个垂头丧气,表情尴尬。  “孩子刚上小学,看表情就知道心里肯定很难受。”两张照片发在一起,气氛对比让王女士心疼得不得了。“老师一点面子不给留,‘咔嚓’一张照片拍好发进群里,太伤孩子自尊心了。”王女士认为,老师可以给犯错误的学生家长单独发信息告知,用拍“集体照”这种简单粗暴的手段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事件2:  过度示好老师“求关注”  “每当老师发布个什么事,比如开学日需不需要戴帽子,就有家长跟帖‘老师太细心了,谢谢老师提醒’,发一堆鲜花的图案,讨好的意图太明显了。”家住青岛的赵女士说,家长群里,老师一发言,后面一定是排着队的欢呼刷屏。赵女士说,学生家长群简直是个小社会,主角是班主任,成员们用各种办法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重、感激。“似乎我这样不爱发言、不爱献花的家长很不合群。刚开学,家长极力让老师留意自己的孩子,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不过把职场和社会上的风气带进家长群,感觉很别扭。”  事件3:  过度叮咛让老师疲惫不堪  “老师,下课提醒谁谁谁去上厕所,不说他就不知道撒尿。”  “孩子穿多了,给脱了外套吧。”  “今天他妈给她带了葡萄,是不是挤碎了?”  “我忘了给他带勺子,中午吃饭前送去。”  ......  “有家长的微信群,我是能不进就不进。”在北京市某中学教英语的郭老师说,“在微信群里,跟家长相比,老师是弱势群体。”  这番话估计会让很多家长震惊。  “家长们有问题的时候都挺着急,我能理解,尽可能给家长解答。”徐老师说,但有些家长只从自己角度出发,完全不为别人着想。“经常有家长周日下午问作业,其实周五的时候已经发到群里了。”徐老师说。  因此,很多老师开始想逃离微信群,有的学校甚至明令禁止老师进入家长微信群。“我们总觉得节省了时间,但其实要花更多的时间在无用的周旋上,比如感谢家长的‘感谢’。”逐渐地,一些老师又开始退回到原来的状态,有事发短信,或者打电话。  “用微信没办法把话‘说透’,所以我现在更喜欢用电话或者直接面对面交谈的方式。”山东某重点中学的教师尹霞说。  其实,说起微信群,很多家长老师的表情都是这样的——  孩子今天表现怎么样?是不是又被“曝光”了?最近是不是需要跟老师单独交流交流?  ......  家长群里的那些事儿,成了家长心情的晴雨表。作为近些年兴起的老师和家长之间新的沟通方式,家长群里的沟通该怎样把握分寸?如何让家长群这一沟通渠道更好地发挥作用?这些都是时下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我们再来听听双方的心声吧——  学生家长  “群里说句话都得来回掂量,感觉玩的是各种套路,要照顾到各方的感受,特别累。我笨嘴笨舌的,尽量不说话。”  学校老师  “学校的班里就有3个大群,再加上美术班的群、英语班的群,光跟孩子有关的群就不下5个,真有些招架不住。而且有些群里,不仅孩子的父母在,就连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加入了,这些老人白天没啥事,一点小事就讨论来讨论去,上班都不得安生。有时候恨不得把手机里的微信给卸了。”  网友观点  支持派  @我不知道该叫啥: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微信群的出现有其时代意义,既方便了双方又节省了时间,何乐而不为呢?再说家长到学校被其他学生看到了也不好吧。  @冰橙橙:家长的心都可以理解,无论是晒成绩还是晒照片,这个没什么,人家晒人家的。。。。相信我,那些成绩好的人以后都会给你儿子打工的。  @雪山飞狐_wg:看不惯一些家长就把他屏蔽好了,只要不屏蔽老师就没事  @奋力往上游的鱼:没事,现在调皮捣蛋、成绩不好的孩子也许长大了才真的是个人才!见得还少么~  反对派  @想当背包客的小小鸟:那种不顾及差生感受的老师真的很差劲,成绩不好老师应该找自身的毛病,别把什么压力都给家长。家校联系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更好的发展,不是把责任推卸给家长!有的家长会变相发泄在孩子身上,蝴蝶效应都不懂吗?  @海洋灯塔:现在压力都这么大,有事当面或者电话说就得了,非得虚伪地在网上说一套做一套,演给谁看啊,有必要么?  @就这个Feel倍儿爽:看不惯一些家长,好像这个群是他们家的一样,自说自话不顾及他人感受。  @德黑兰战车:送礼就罢了,还在群里晒出来,好像别人都不重视老师似的。再说老师就没有压力吗?不如退群,一了百了!  专家说法  教师家长群,应该守规矩  有传播学研究者认为,一定程度上,班级微信群属于组织传播,以老师为中心,兼具“一对多”(如老师发布通知),“一对一”(如老师回答个别家长提问)和“多对多”(家长们讨论话题)传播模式,本就容易形成信息超载,一些无意义的点赞更让信息冗余激增,最终不是提高反而降低了传播效率。  既然是组织传播,效率提高离不开所有成员对规矩的共同遵守:一是通知可单独发布(单独建通知群);二是个别性问题单独交流(一对一,不打扰他人),群主在信息传递中也可以适时对话题做一些引导;三是形成共识,家长不刷屏点赞,也不讨论无关话题,给家校群减负。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系主任廖圣清教授说,在自媒体时代,用户可以生产内容,因此我们每个人更要思考自己的发言内容与群建立的目标究竟有多少关系,你可以适当发布娱乐内容调节气氛,但总基调还是要与原有建群目标一致。  “网络工具不是万能的,它只能承担部分家校沟通的功能,它的优势就是及时传递信息,但也有弊端。老师整天被微信“绑架”确实会增加负担,而且网络沟通可能会词不达意,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因此,有些个别化指导还是需要面对面沟通。”她说。
寻常巷陌中的身边味道
扫一扫下载山东24小时客户端
06:48:01 发布
09:43:46 发布
06:14:20 发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的老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