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中合并范围中控制的含义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对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存在问题的研究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对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存在问题的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投资方要实现控制,必须具备两项基本要素_中华会计网校论坛
今日新帖:3053 在线学员:13145
1367主题帖
论坛等级: 终极会员
学术级别: 助理会计师
回帖:3548
经验:21171
鲜花:<span id='flower4
金币:<span id='medal60
以“控制” 为基础,确定合并范围  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控制,是指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并且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  因此,投资方要实现控制,必须具备两项基本要素,一是因涉入被投资方而享有可变回报;二是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并且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投资方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两个要素时,才能控制被投资方。  实际工作中,投资方在判断其能否控制被投资方时,应综合考虑所有相关事实和情况,以判断是否同时满足控制的这两个要素。相关事实和情况主要包括:被投资方的设立目的和设计;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以及如何对相关活动作出决策;投资方享有的权利是否使其目前有能力主导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投资方是否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投资方是否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
楼主其他文章
最美女会计
1367主题帖
论坛等级: 终极会员
学术级别: 助理会计师
回帖:3548
经验:21171
鲜花:<span id='flower4
金币:<span id='medal60
投资方要实现控制,必须具备两项基本要素
3897主题帖
9453问答数
论坛等级: 论坛元老
学术级别: 资深会计师
回帖:44516
经验:151241
鲜花:<span id='flower7
金币:<span id='medal291
4455主题帖
34365问答数
论坛等级: 论坛元老
学术级别: 资深会计师
回帖:66001
经验:210543
鲜花:<span id='flower04
金币:<span id='medal192
1714问答数
论坛等级: 终极会员
学术级别: 高级会计师
回帖:7109
经验:15341
鲜花:<span id='flower05
金币:<span id='medal00
正保培训项目
我的新动态从合并财务报表范围角度探讨“控制”概念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从合并财务报表范围角度探讨“控制”概念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关于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研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年硕士论文
关于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研究
【摘要】: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问题长久以来被认为是会计理论难题之一,同时随着国际范围内企业集团化进程的加快,企业之间的合并活动日渐增多,因而对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相关准则和规范的完善与改革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需求。面对国际和美国会计准则不断改革和完善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规范的大趋势,我国财政部也于2014年2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即新准则,下同),其借鉴国际以及美国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中较为全面、先进的理论,并结合我国实际,对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规范做出了更加详尽和务实的改善。但是,针对我国现实国情,与发达国家相比,合并范围问题尚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因此,本文目的在于通过比较三大主流的合并报表理论并分析我国现行准则中合并范围问题,从而对现行准则尚待完善的地方提出建议和意见。
本文共分四章,文章内容具体安排如下:第1章,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文献综述并概括本文的论文结构安排与内容。第2章,合并报表理论概述。分析三大合并报表理论主要观点和各自特点,从我国实际出发探讨比较其各自的优缺点,讨论并解释选择实体理论的客观必然性。第3章,合并范围研究。结合国内外合并报表准则,对“控制”问题进行比较并详尽的探讨合并报表合并范围的具体规范与规定。第4章,对我国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完善建议:合理确定合并范围,须明确实质性控制的判断标准以及对暂时性控制的规定;补充考虑“主要受益方”原则的运用;明确结构化主体纳入与不纳入合并范围的判断标准。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F231.5;F233【目录】:
摘要4-5Abstract5-91 绪论9-17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 1.2 研究方法、结构以及内容9-10
1.2.1 研究方法和内容9-10
1.2.2 论文结构及内容10 1.3 创新与不足10-11 1.4 文献综述11-17
1.4.1 美国合并会计准则的发展沿革11-12
1.4.2 国际合并会计准则的发展沿革12-14
1.4.3 中国合并会计准则的发展沿革14-15
1.4.4 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相关文献概述15-172 合并报表理论概述17-25 2.1 合并理论17-22
2.1.1 所有权理论18-19
2.1.2 实体理论19-21
2.1.3 母公司理论21-22 2.2 新会计准则下我国合并报表合并理论的选择与定位22-25
2.2.1 我国目前的企业合并理论及应用现状22-23
2.2.2 我国企业合并理论的现实选择23-253 合并范围的确定25-37 3.1 三大会计准则对“控制”定义的比较分析25-31
3.1.1 美国会计准则关于“控制”的定义25-26
3.1.2 国际会计准则关于“控制”的定义26-28
3.1.3 中国会计准则关于“控制”的定义28-31 3.2 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的比较31-37
3.2.1 各国会计准则对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的规定31-32
3.2.2 合并范围豁免的比较32-33
3.2.3 投资性主体合并范围的探讨33-34
3.2.4 结构化主体纳入合并范围的探讨34-35
3.2.5 合营企业是否纳入合并范围的探讨35-374 对我国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准则的完善建议37-41 4.1 采用实体理论符合我国国情37-38 4.2 合理确定合并范围38-41
4.2.1 明确实质性控制的判断标准38
4.2.2 明确对暂时性控制的规定38-39
4.2.3 补充考虑“主要受益方”原则的运用39
4.2.4 明确结构化主体纳入与不纳入合并范围的标准39-41参考文献41-45后记4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何晓冬;;[J];财经界(学术版);2009年06期
王松年,薛文君;[J];财会通讯;2000年01期
顾晓安,王国兴;[J];财会月刊;2005年14期
刘新仕;;[J];财会月刊;2010年03期
曾德荣,孙茂龙,任继勤;[J];北方经贸;2004年02期
柴才;;[J];财会通讯;2013年34期
雷光勇;[J];审计与理财;2003年01期
储一昀,林起联;[J];会计研究;2004年01期
刘凤霞;常大磊;;[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8年07期
刘文辉;;[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向崇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谢志华;曹阳;;[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张凯;[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侯玉梅;;[J];财经界(学术版);2009年01期
黄烨华;;[J];财经界(学术版);2009年09期
梁振;;[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6期
龙文魁,杨钰;[J];财会通讯;2004年06期
蒋雪琴;刘杰;;[J];财会通讯;2010年04期
郭舒;;[J];财会月刊;2006年16期
刘新仕;;[J];财会月刊;2010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娟;[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赵楠;[D];吉林财经大学;2011年
王贡勇;[D];山东大学;2011年
赵希武;[D];山东大学;2011年
刘兵源;[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李峰;[D];中南林学院;2001年
吕波;[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杨绮;[D];厦门大学;2001年
王北军;[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柳庆森;[D];天津财经学院;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绮;[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4期
陈政文;[J];财会月刊;2003年15期
杨绮;[J];财会月刊;2004年21期
顾晓安,王国兴;[J];财会月刊;2005年14期
陶青;孔纯;;[J];财会月刊;2005年17期
胡可果;;[J];财会月刊;2009年31期
刘新仕;;[J];财会月刊;2010年03期
付丹红;;[J];财政监督;2009年10期
李坤;;[J];科技经济市场;2008年10期
曹德芳;王涛;;[J];科技信息;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乃文;王茜;;[J];理论界;2006年S2期
张海霞;林叶;;[J];商场现代化;2007年10期
方周文;;[J];财务与会计;2008年09期
赵治纲;;[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8年03期
束康华;;[J];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31期
王成勇;;[J];财会通讯;2011年28期
高立蓉;;[J];商业会计;2013年07期
政兰;[J];会计之友;1998年06期
庄峻晖;[J];财会通讯;2005年03期
钱润红;;[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江燕;;[A];中国对外经贸会计学会中南区2002财会论文选[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唐宇;[N];财会信报;2006年
姜小栋;[N];中国财经报;2007年
唐晓玉;[N];中国财经报;2004年
李洪;[N];财会信报;2006年
;[N];中国证券报;2003年
李刚;[N];海峡财经导报;2006年
证券时报记者  刘骏;[N];证券时报;2006年
罗诺;[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颖慧;[N];中国企业报;2008年
本报记者 桂小笋;[N];证券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滋棠;[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王晓岚;[D];厦门大学;2008年
周娟;[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常一劢;[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翟羽佳;[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张小燕;[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高鑫田;[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年
张哲;[D];厦门大学;2009年
李丹;[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唐梅玲;[D];长安大学;201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对合并财务报表中控制概念的解析_参考网
对合并财务报表中控制概念的解析
田鹤摘 要:2014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将“控制”作为合并财务报表的单一基础,并引入了实质性权利和可变回报等概念。本文试图对这些概念进行解析,供会计同仁们参考。关键词:合并财务报表;控制;可变回报;实质性权利合并财务报表的内容是否完整和可靠,受到合并范围的直接影响,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一直是会计理论的难题之一。2014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CAS33)借鉴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合并财务报表》(IFRS10),将“控制”作为合并财务报表的单一基础。CAS33改进了控制的定义,强调控制构成的三要素为对被投资者的权力、可变回报以及能够行使权力影响可变回报。对如何应用权利的概念,CAS33引入了实质性权利、潜在表决权的考虑等。对如何应用控制原则,引入了实质性控制、代理人控制的概念等。一、对“控制”三要素的理解(一)对被投资方的权力的理解。权力是控制的基础。“权力”指对被投资公司活动进行指挥的现时能力,“权力”来自于权利,而权利来自表决权(多数或非多数)、潜在表决权和其他合约安排。“可变报酬的暴露程度”只是控制的目的,而非控制本身,换言之,控制者一定暴露于某些风险和报酬,但是暴露于风险和报酬也不一定导致控制。权力才代表控制。但是有权力,不一定承担权力的后果。(1)对权利的定义。根据CAS33,“权力”是当投资者拥有的权利使其目前(现实性)有主导被投资者相关活动的权力时,投资者拥有对被投资者的权力。这一概念强调的是权力的主导性。权利不同与权力。所以,权利有潜在性和现实性,才体现为一种权力,权力强调的是能力,权利强调的是其性质。有权利才有权力。所以,准则重点探讨了权利会不会成为一种能力,即权力。权利的主导性是指“共享权利”中的“主导性”。即两个或两个以上投资方分别享有能够单方面主导被投资方不同相关活动的现时权利,能够主导对被投资方回报产生最重大影响的活动的一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2) 对相关活动的定义。相关活动是指对被投资方的回报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活动。一般而言,被投资方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对其回报能够产生重大影响,属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相关活动通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活动:商品或劳务的销售和购买;金融资产的管理;资产的购建和处置;研究与开发活动;确定资本结构及融资活动等。在对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进行判断时,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的具体情况。不同企业可能具有不同的相关活动。新准则对于相关活动的具体内容采取了列举法,而没有采用概括法。因为会计实务中,不同企业的“相关活动”的差异也较大,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概括性定义。(3)对实质性权利的定义。权利应当是一种实质性权利。实质性权利对应的是形式上的权利,它是指权利持有人在对相关活动进行决策时拥有的权利是可以执行的。因此,这就意味着表决权可能不再是控制被投资方的决定性要素。(4)对保护性权利的定义。保护性权利不能转化为权力。保护性权利没有主动性,也不具有排他性,不能阻止其他方对被投资方拥有的权力。因此,仅享有保护性权利的投资方不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保护性权利是指仅为了保护权利持有人利益却没有赋予持有人对相关活动决策权的一项权利。保护性权利通常只能在被投资方发生根本性改变或某些例外情况发生时才能够行使,它既没有赋予其持有人对被投资方拥有权力,也不能阻止其他方对被投资方拥有权力。(5)对委托代理人的定义。代理人有权利,也有权力,但是其目的不是取得可变回报。因此,代理人的权力不构成控制。在权利体系中,因为有委托人或代理人的出现,这就引出了一个“委托代理问题”。新准则基本借鉴IFRSl0中有关代理人的描述,IFRSl0认为投资者若作为被投资单位的代理人而作出的决策,不能将投资人作为权利的拥有者。(二)可变回报的暴露程度(风险敞口)。在判断回报的可变性时,不应当仅仅局限于法律形式,例如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虽然在合约上规定的收益是固定的,然而如果该金融机构到期却无能力向投资者支付固定的收益,那么其回报也是可变的,可变的程度就是该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程度。(三)使用权力影响可变回报的能力。要分析使用权力影响投资者回报金额的能力,也就是分析前两个因素,即权力与回报之间的因果关系。能力强调权利的潜在性、现时性、主导性,是实质性权利而非保护性权利。只有具备了这些品性,权利才能转化成能力,从而转化成控制力。二、对实质性控制概念的解析原有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在对“控制”进行定义的时候,特别强调表决权。将“控制”定义为:母公司要享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或虽然只有半数以下的表决权,但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也可以认定为“控制”,如通过与被投资单位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或者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占多数表决权。从此规定中可以看出,判断控制权的标准主要还是以表决权来决定的。但是新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在对控制进行定义的时候,引入了实质性控制的概念。要求考虑:投资方持有的表决权相对于其他投资方持有的表决权份额的大小,以及其他投资方持有表决权的分散程度;投资方和其他投资方持有的被投资方的潜在表决权,如可转换公司债券、可执行认股权证等;其他合同安排产生的权利;被投资方以往的表决权行使情况等其他相关事实和情况等。可见,这一定义明显淡化了表决权在控制定义中的地位。三、在会计实务中对控制的确认在有些情形下,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主体是很难确定的。例如某公司由两个股东出资组建,各拥有50%的表决权,分别委派董事长和总经理,而且双方的角色一年一轮换。对于这种情况,无论是就其经济实质,还是法律形式,均很判定谁是控制方。对此,只能从其他方面去寻找证据来确定控制方,否则只能认定为共同控制。因此,在合并会计实务中,投资方在确认被投资方的投资是否构成控制时,应当在综合考虑和评估所有与投资相关的事实和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判断。例:基金经理A建立并管理证券基金B,并决定基金B的投资政策和策略。基金B以投资者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有众多投资者,其中包括C公司。C公司拥有基金B55%的股份,其余股份被其他投资者持有,并且没有任何一个投资者拥有超过1%的份额。除A外,包括C在内的其他投资者都无权单方面改变B基金的投资策略,也不能随意撤换A。投资者可按基金章程规定的限额随时赎回其权益。A按基金净资产价值的2%收取管理费,该收费标准与A提供的服务相匹配。根据修改前的CAS33,公司C应当合并基金B,因为公司C不但拥有多数股权,而且风险敞口比较大。但是公司C并没有控制基金B,因为虽然公司C拥有对基金B大多数表决权,但是权利的性质是防护性的,C并无指挥B基金相关活动的能力。A也没有控制B,虽然A可以通过制定投资决策而获得指挥B基金相关活动的能力,但是A只是按其所提供的服务来获取报酬,因此经理A没有风险敞口,扮演的是投资者代理人的角色。可见,任何一方都没有控制基金B。结束语:《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强调了以控制为合并的单一基础,并引入了实质性控制概念,有意识淡化了表决权比例,将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建立在控制的基础之上,其要义是“以控制为基,以性质为本”,即控制为单一基础,以实质性权利为准。所以,谁掌握了被投资单位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权,谁就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参考文献:[1] 乐正颖.IFRS10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中关于控制的三个要素浅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11).[2] 胡建忠.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中控制问题探讨.财务与会计,2014(11).
2016年20期
企业导报的其它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理解合并财务报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