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蛋白血症的临床指标是什么?当急性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死时,各项实验室指标中哪一项升高最明显?

当前位置: →
实验诊断学选择题
实验诊断学选择题
下载地址:
提取码:4vbz
内容预览:
《实验诊断学选择题》
1.&&&&&&&& 下列标本中,临床上最常用的是
2.&&&&&&&& 静脉采血时,扎压脉带的时间不能超过
3.&&&&&&&& 最可靠的血样本是
4.&&&&&&&& 全血细胞计数应选用的试管头盖的颜色是
A. 红色&&&&&&&&&&&&&&&&&&&&&&&&&&&&&
5.&&&&&&&& 普通血清管的试管头盖的颜色是
A. 红色(生化、血清学检查)
6.&&&&&&&& 血沉测定常选用的试管头盖的颜色是
B. 黑色(血沉,枸橼酸钠)
7.&&&&&&&& 肝素抗凝管的试管头盖的颜色是&&&&&&&&&& NOTICE:EATA抗凝管是紫色
E. 绿色(血气分析、HCT)
8.&&&&&&&& 快速血清管的试管头盖的颜色是
9.&&&&&&&& 询证医学的内容,不包括那一项
A. 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
B. 临床经验
C. 医生工作态度
D. 患者的期望
E. 患者的需求
10.&&&& 下列标本中,属于自然排泄物的是
A. 骨髓标本
11.&&&& 分析中的质量控制,不包括
A.数据处理
B.标本处理
C.分析测定
D.室内质量控制
E.室间质量控制
12.&&&&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不包括
A. 检验申请
B. 患者准备
C. 标本处理
D. 样本采集
E. 标本运送和贮存
13.&&&& 分析后的质量控制,不包括
A. 数据处理
B. 结果审核
C. 报告单发送
D. 标本运送和贮存
E. 检验结果的临床评估
14.&&&& 下列静脉采血步骤中,错误的是
& A.穿刺时针头斜面向上
& B.消毒&&扎压脉带&&穿刺&&解除压脉带&&抽血
& C.普通针管采血,抽血完毕后立即将血液通过针头沿管壁注入容器内
& D.首先选择暴露较好的肘正中静脉
& E.& 真空采血完毕应先拔出刺塞端
15.&&&& 成人静脉采血,采血的部位通常是
& A.手背静脉&&
& B.肘部静脉
& C.颈外静脉&&
& D.内踝静脉
& E.股静脉
16.&&&& ICSH建议,血细胞计数首选的抗凝剂是
&A.EDTA-K2&&&&&&&&
&B.EDTA-Na2的其他盐类
&C.双草酸抗凝剂 &&&
&E.枸橼酸钠
17.&&&& 血沉检查时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是
&A.1:2&&
&C.1:6&&
18.&&&& 正常成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为
A.(3-10)&109/L
B.(3.5-10)&109/L
C.(4-10)&109/L
D. (4.5-10)&109/L
E. (5-10)&109/L
19.&&&& 白细胞计数仅反映的白细胞数量是
& A.分裂池
& B.成熟池
& C.边缘池&&&&&&&&&&&&&&&&&&&&&&&&&&
& D.循环池
& E.贮存池
20.&&&& 中性粒细胞核象是指细胞核
& A.染色致密程度&&&&&&&&&&&&&&&&&&&
&&B.是否处于分裂状态
& C.分叶情况&&&&&&&&&&&&&&&&&&&&&&&
& E.与胞质比例
21.&&&& SDS-Hb测定法的最大优点是
& A.操作简便
& B.呈色稳定
& C.准确性高
& D.没有公害
& E.灵敏度高
22.&&&& 关于MCHC的概念,错误的是
& A.正常人的参考区间是0.32~0.36
& B.大细胞性贫血大于参考区间(应该是正常)
& C.正常细胞性贫血在正常范围内
& 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小于参考区间
& E.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小在正常范围内
23.&&&& 下面组合中,不相关的是
& A. 巨红细胞增多&&Vit B12缺乏
& B. 网织红细胞增多&&再生障碍性贫血
& C. 有核红细胞增多&&溶血性贫血
& D. 缺铁贫&&Hb 合成障碍
& E.地中海性贫血&&珠蛋白生成异常
24.&&&& 外周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最常见于
& A. 溶血性贫血
& B. 肾性贫血
& C.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 D. 缺铁性贫血
& E. 失血性贫血
25.&&&& 下列关于有核红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正常成人外周血中不能见到
B. 正常成人外周血偶见
C. 出生1-2周正常新生儿血涂片可见到少量
D. 出生1-2周正常新生儿血涂片可见到较多
E. 出生1-2周正常新生儿血涂片中不能见到
26.&&&& 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有效,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的变化正确的是
A.红细胞升高在网织红细胞升高之前
B 网织红细胞升高之后红细胞立即上升
C. 红细胞与网织红细胞同时升高
D. 网织红细胞先升高再逐渐降低时红细胞升高
E. 红细胞与网织红细胞同时恢复正常
27.&&&& 下列选项中,引起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相对增多应除外
A.反复腹泻
B.大面积烧伤
C.排汗过多
E. 慢性肺心病
28.&&&& 常见的缺铁性贫血,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浓度间的关系为
A.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平行减少
B.红细胞减少比血红蛋白减少更明显
C.血红蛋白减少比红细胞减少更明显
D. 红细胞数量减少而血红蛋白在正常范围内
E. 红细胞数量正常而血红蛋白减少
29.&&&& 血清中可使血沉减慢的物质是
C. 纤维蛋白原
E.&1胰蛋白酶
30.&&&& 白细胞分类计数时,应在油镜下有秩序地检查的部位是
A.头部染色较好处
B. 尾部处染色良好区
C. 体部染色较好区
D. 体尾交界部染色较好区
E. 头体交界部染色较好区
31.&&&& 中性粒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A. 细胞的大小
B. 核分叶的多少
C. 核染色质颗粒粗细不同
D. 胞浆染色的不同
E. 胞浆的颗粒的不同
32.&&&& 下列疾病中,中性粒细胞增多的是
D. 急性大出血
E. X光照射
33.&&&& 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出现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右移常表示
A.预后不佳
B.预后良好
C.机体抵抗力好
D.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E.炎症严重时
34.&&&& 某化脓性感染病人,检查白细胞总数为22.5&109/L,中性粒细胞为0.88&109/L,伴有中毒颗粒空泡。下列解释中,最确切的是
A.感染轻,抵抗力强,预后好
B.感染轻,抵抗力差,预后不良
C.感染严重,抵抗力强,预后好
D.感染严重,抵抗力差,预后差.
E. 感染严重,抵抗力较强,预后差
35.&&&& Wright染色血涂片中靶形红细胞增多常见于
A.失血性贫血
B.地中海贫血&&&&&&
C.脾功能亢进&&&&&&&&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36.&&&& 铅中毒时血片中易见
A. 小红细胞&&&&&&&&&&
B. 球形红细胞&&&&&&&&&&&
C. 碱性点彩红细胞&&&&
D. 有核红细胞
E. Howell-Jolly
37.&&&& 引起绝对性红细胞增多的原因是
A. 严重腹泻
B. 严重的心肺疾患&&&&&& &
C. 严重烧伤&&&&&&&&&&
D 严重呕吐
38.&&&& 下列疾病中,不引起白细胞增多的是
A.急性心肌梗塞
B.慢性肾炎尿毒症&&&&&&&&&
C.急性溶血&&&&&&&&&&&&&
39.&&&& 不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是
A. 猩红热急性期&&&&&&&&&&&&
B.支气管哮喘&&&&&&&&&&&
C. 钩虫病&&&&&&&&&&&&&&&&&&
4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 血片中可见
A.幼稚淋巴细胞&&&&&&&&&&
B.幼稚单核细胞&&&&&&&&
C.异型淋巴细胞增多&&&&&&&&
D.正常单核细胞增多
E. 正常淋巴细胞增多
41.&&&& 急性感染的恢复期可见
A.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B.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C.淋巴细胞增多
D.异性淋巴细胞增多
E. 单核细胞增多&
42.&&&& 淋巴细胞增多见于
A.病毒性感染&&&&&&&&&&&
B.寄生虫感染&&&&&&&&&&&&
C.化脓菌感染&&&&&&&&&&
D.应用肾上皮质腺素
E.接触放射线
43.&&&& 中性粒细胞降低,应除外
B. 蛇毒中毒
C. 病毒性肝炎
44.&&&& 与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有关的物质是
A. EPO&&&&&&&&&&&&&&
B. 甲状腺素&&&&&&&&&
C.睾丸激素&&&&&&&&&
D.肾上腺皮质激素
E.生长激素
45.&&&& 红细胞直方图基底变宽提示
A.小红细胞增多&&&&&&&&&&&
B.大红细胞增加&&&&&&&&&
C.红细胞大小不均明显&&&&&&&&&
D.机体内出现两个不同大小的细胞群
E.红细胞测定受血小板影响
46.&&&& 下列选项中,中性粒细胞具有的功能是
A. 吞噬细菌&&&&&&&&&&&&&&&&
C 抑制过敏反应
D. 杀灭寄生虫
47.&&&& HCT增高常见于
A.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巨幼细胞性贫血
D.缺铁性贫血&&&&&&&&
E.大面积烧伤
48.&&&&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的贫血是
& A.溶血性贫血
& B.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 C.缺铁性贫血
& D.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 E.再生障碍性贫血
49.&&&& 缺铁贫早期的血液学检查特点是
50.&&&& 白细胞中,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占的比例是
&A.0.1-0.3&&&&&&
&B.0.2-0.3
&C.0.3-0.4&&&&&
&D.0.5-0.7
&E.0.7-0.8
51.&&&& 白细胞计数反映的白细胞来自
&& A.分裂池
&& B.成熟池
&& C.边缘池&&&&&&&&&&&&&&
&& D.贮存池
&& E循环池.
52.&&&& 正常外周血涂片细胞分类计数中,嗜酸性粒细胞占
A.20%-40%&&
B.2%-4%&&&&&
C.5%-10%&&&&&&&&&&
D. 0%-5%&&&&
E.0.5%-5%&
53.&&&& 关于杜勒小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胞质局部不成熟
B.胞核残余物
C.巨大深染的嗜天青颗粒
E.脂肪变性引起
54.&&&& 不属于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减少的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骨髓纤维化
C.非白血性白血病
55.&&&& 通常情况下,与白细胞总数增减的意义基本一致的是
A.淋巴细胞
B.单核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 嗜碱性粒细胞
56.&&&& 不属于白细胞数量生理变化的是
B.急性中毒
C.运动,情绪的影响
57.&&&& 关于中性粒细胞生理性日间变化,错误的是
&A.在安静和休息时较低
&B.活动和进食后较高
&C.早晨较高
&D.下午较高
&E.一日之内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可相差一倍
58.&&&& 中性粒细胞增多,不包括
A.急性髓性白血病
&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尿毒症&&&&&&&&&&&&&&&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化学物质或药物中毒
59.&&&& 核右移是指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叶核以上者超过
C.4%&&&&& &&&&&&&&&&&&&&&&&&&&&&&
60.&&&& 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不包括
A.大小不均&&&&&&&&&&&&&&&&&&&&&&&&
C.毒性颗粒&&&&&&&&&&&&&&&&&&&&&&&
E.退行性变
61.&&&& 白细胞胞质中出现棒状小体即可考虑为
A.急性白血病
B.慢性白血病
C.类白血病反应&&&&&&&&&&&&&&&&&&&
D.各类贫血
E.细菌感染性疾病&
62.&&&&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常见于
A.伤寒或副伤寒
C.大面积烧伤&&&&& &&&&&&&&&&&&&&&&
&E.急性溶血
63.&&&& 不会引起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是
A. 寄生虫病&&&&&&&&&&&&&&&&&&
B.支气管哮喘
C.急性胰腺炎&&&&&&& &&&&&&&&&&&&&
64.&&&& 白细胞显微镜法计数时,白细胞稀释液通常加
C.0.39ml&&&&&&&&&&&&&&&&&&&&&&&&&&
65.&&&& 显微镜法计数白细胞,通常加血标本
A.40&l&&&&&&&&&&& &&&&&&&&&&&&&&&&
C.20&l&&&&&& &&&&&&&&&&&&&&&&&&&&&
66.&&&&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见于
& A.风疹感染期&&&&&&&&&&&&&&&&&&&&&&
& B.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感染期
& C.百日咳感染期&&&&&&&&&&&&&&&&&&&&
&& D.猩红热急性期
& E.流行性腮腺炎感染期
67.&&&& 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是
&A.钩虫病,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B.急性失血,肺癌
&C.尊麻疹,心肌梗死&&&&&&& &&&&&&&&
&D. 严重外伤,肝吸虫病
&E. 支气管哮喘,猩红热急性期
68.&&&& 肾移植手术后排异反应前期,外周血增高的是
&A.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 &D.淋巴细胞
&E.单核细胞
69.&&&& 异型淋巴细胞增多主要见于
A.化脓性胆囊炎
B.急性胰腺炎
C.急性阑尾炎&&&&&&&&&&&&&&&&&&&&&&&&&
D.急性心肌梗死
E.病毒性肝炎
70.&&&& 正常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不超过
71.&&&& 关于核左移,正确的是
&& A.很多细胞核偏于左侧的粒细胞
&& B.外周血出现幼稚粒细胞&
&& C.外周血出现核浆发育不平衡的细胞
D.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5%
E.外周血分类5叶核粒细胞>3%
72.&&&& 毒性颗粒可见于
A.淋巴细胞
B.异形淋巴细胞
C.中性粒细胞&& &
E.嗜碱性粒细胞
73.&&&& 引起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的是
A. 伤寒&&&&&&&&
C. 心肌梗死&&& &&
&D. 过敏性休克
74.&&&& 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是
A.急性感染&&&&
B.大面积烧伤
C.急性溶血
D.急性中毒
E.恶性肿瘤
75.&&&& 下列选项中,引起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多的是
A.伤寒&&&&&&&&&&&&&&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急性链球菌感染
&E.系统性红斑狼疮
76.&&&& 不引起白细胞数量增多的是
A.粒细胞白血病
B.化脓性感染
C.病毒性感染&&&&&
D.急性溶血
E.急性失血
77.&&&& 不引起中性粒细胞数量减低的是
B.非白血性白血病
C.再生障碍性贫血&&&&&&&&&&
&E.系统性红斑狼疮
78.&&&& 不引起淋巴细胞数量增多的是
A.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C.流行性腮腺炎&&&&&&&&&&&&&
79.&&&& 不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是
A.支气管哮喘&&&&&&&&&&&&&&
B.猩红热急性期
C.伤寒&&&& &&&&&&&&&&&&&&&&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肠寄生虫
80.&&&& 关于显微镜法白细胞计数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加稀释液0.38ml&&&&&&&&&&&&&&&
B.取血20&L
C.计数五个中方格内的细胞数&&&&& &
D.报告方式为白细胞X.X&l09/L
E.低倍镜下计数
81.&&&& 在疾病进展期出现中性粒细胞核右移现象,常提示
A.预后不良&&&&&&&&&&&&&&&&&&&&&&&
B.预后良好
C.机体抵抗力强&&&&&&&&&&&&&&&&&&&&
D.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E.白细胞总数增高
82.&&&& 属于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的是
&A.肺气肿&&&&&&
&C.肺源性心脏病&
D.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E.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83.&&&& 与红细胞的生理性变化无关的是
&& A.性别&&&
&& C.居住海拔
&D.红细胞寿命缩短
&& E.妊娠中晚期
84.&&&& 红细胞平均寿命大约是
&A.3个月 &&&&&&&&&&&&&&
&C.72小时&&&&&&&&&&&&&
D.48小时&&&&&&&
85.&&&& 嗜碱点彩红细胞胞质中含有
C.变性颗粒&&&&&&
E.变性脂蛋白
86.&&&& 对正常成熟红细胞形态描述,错误的是
&A.双凹圆盘状
&B.平均直径7.2&m
&C.瑞氏染色后呈淡粉红色,
&D.中央约1/3为生理淡染区
&E.胞核呈圆形无核仁
87.&&&& 对小红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
A.直径小于6&m&&
B.正常人偶见
C.多为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巨幼)
D.可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E.可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88.&&&& 对巨红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
A.胞体直径大于l5&m
B.胞核小而圆
C.由于幼稚红细胞内DNA合成不足导致红细胞不能按时分裂
D.多为叶酸及维生素B&缺乏所致
E.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89.&&&& 关于血沉的描述,错误的是
A.组织损伤可致血沉加快
B.动脉粥样硬化病人可见血沉加快
&C.血浆中卵磷脂增多可致血沉加快
&D.恶性肿瘤病人可见血沉加快
E.血浆中胆固醇增多可致血沉加快
90.&&&& 外周血涂片出现有核红细胞,最常见的是
A.剧烈运动&&&&&&&&&&&&&&&&&&&&&&&
B.肝脏疾病
C.大叶性肺炎&&&&&&&&&&&&&&&&&&&&&
D.溶血性贫血
E.大手术后
91.&&&& 缺铁性贫血患者,外周血涂片红细胞多为
A.高色素性红细胞
B.正常色素性红细胞
C.低色素性红细胞&&&&&&&&&&&&&&&&&
D.大红细胞
E.靶形红细胞
92.&&&& 某贫血患者的MCV,MCH和MCHC均降低,属于
A.大细胞性贫血&&&&&&&&&&&&&&&&&&&
&B.正常细胞性贫血
C.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
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E.小细胞高色素性贫血
93.&&&& 某贫血患者MCV70fl,MCH25pg,MCHC330g/L,属于
A.正常红细胞性贫血&&&&&&&&&&&&&&&
B.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C.单纯小红细胞性贫血&&&&&&&&&&&&&
D.大红细胞性贫血
94.&&&& 可出现血沉加快的是
A.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C.多发性骨髓瘤&&&&&&&&&&&&&&&&&&&
D.良性肿瘤
E.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95.&&&& 关于血细胞比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于计算红细胞3个平均指数的参素之一
&B.主要与红细胞数量及大小有关
&C.影响全血黏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D.贫血时红细胞和血细胞比容平行减低
&E.大面积烧伤患者血细胞比容增高
96.&&&& 魏氏法血沉测定的成年男性参考区间为
A.0-l0mm/h
B.0-l5mm/h
C.2-10mm/h&&&&&&&&&&&&&&&&&&&&&&&&&&&&&&&&&
D.3-15mm/h
E.0-l2mm/h
97.&&&& 网织红细胞网状结构是
A.脂肪&&&&&&&&&&&&&&&&&&&
C.核糖核酸&&&&&&&&&&&& &&&
D.核膜残余物
E.嗜酸性物质
98.&&&& 外周血最常见的网织红细胞是
A.0型&&&&&&&&&
B.Ⅰ型&&&&&&&&&&&&&&&&&&&&&&&&&&&&&&&&&&&&&&&&&
C.Ⅱ型&&&&&&&&
99.&&&& 关于网织红细胞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骨髓中的网织红细胞比外周血中的幼稚
B.通常网织红细胞比成熟红细胞体积大
C.计数网织红细胞可用煌焦油蓝染色
D.lCSH将网织红细胞分为四型
E.网织结构越多细胞越成熟
100.& 网织红细胞即是瑞氏染色血涂片中的
A.嗜多色性红细胞&&& &&&&&&&&&&&&&
&B.晚幼红细胞
C.有核红细胞&&&&&&&&&&&&&&&&&&&&&&
D.点彩红细胞
E.靶形红细胞
101.& 不属于红细胞生成减少导致的贫血是
A. 叶酸缺乏
B. 铁粒幼贫血
C.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D. 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症
102.& 属于获得性贫血的是
B. 再生障碍性贫血
C. 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增
D. 地中海性贫血
E. 铁粒幼贫血
103.& 传统血液常规项目不包括
104.& MCV ,MCH 和MCHC 均正常,可能是&&&&&&&&&&&&&&&&&&&&&&&&&
A. 铁粒幼性贫血
B. 地中海性贫血
D. 再生碍碍性贫血
E. 缺铁性贫血
105.& 网织红细胞增加最明显的是
A. 急性失血
B. 缺铁性贫血
C. 急性溶血
D.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106.& RDW明显增加的是
A. 缺铁性贫血
B. 地中海性贫血
C. 急性失血
D. 急性溶血
E.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107.&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时
A. MPV增加PLT下降
B. MPV下降PLT增加
C. MPV下降常先于PLT
D. MPV下降常晚于PLT
E. MPV与PLT同时下降
108.& 影响血红蛋白合成障碍的贫血是
A.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B. 地中海性贫血
D. 再生碍碍性贫血
E.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109.& 以下关于骨髓细胞学检查的适应症,不包括
A.诊断造血系统疾病&&&&&&&&&
B.诊断黑热病等感染性疾病
&& C.协助诊断类脂质沉积病&&&&&&&&&&&&&&&&&
D.诊断血友病
&& E.造血干细胞计数
110.& 进行骨髓穿刺时,首选的穿刺部位是
A.髂后上棘&&&&&&&&&
&& C.腰椎间隙 &&&&&&&&&&&&&&&&&
&& E.髂前上棘
111.& 骨髓活检较骨髓穿刺更能够保持骨髓组织的自然结构,较适用于
A.溶血性贫血&&&&&&&&&
B.骨髓纤维化
&& C.缺铁性贫血&&&&&&&&&&&&&&&&
&& E.过敏性紫癜
112.& 骨髓穿刺时要求取材量通常不得超过
A.1ml&&&&&&&&&
&& C.0.2ml&&&&&&&&&&&&&&&&&
113.& 骨髓涂片染色最常采用的染色方法是&
A.瑞氏染色&&&&&&& &
B.瑞-吉氏染色
&& C.巴氏染色&&&&&&&&&&&&&&&&
D.H-E染色
&& E.革兰氏染色
114.& 骨髓涂片的显微镜检查描述,错误的是
A.低倍镜下判断取材,染色是否满意&&&&&&&&
B.低倍镜下判断骨髓增生程度
&& C.油镜下计数全片的巨核细胞数&&&&&&&&&&&&&&&&&
D.油镜下进行有核细胞分类计数
&& E.油镜下观察各系细胞形态
115.& 正常骨髓增生程度是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的比例为&
A.1∶1&&&&&&&&
&& C.20∶1
&& E.200∶1
116.& 骨髓增生程度正常除见于健康人外,通常还可见于&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 C.红白血病
D.轻度缺铁贫
&& E.急性再障
117.& 骨髓增生程度为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的比等于300∶1常见于&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 C.红白血病
D.某些贫血
&& E.急性再障
118.& 判断骨髓增生程度是通过大致估计&
A.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红细胞的比例&&&&
B.红细胞与粒细胞的比例
&& C.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的比例
D.成熟红细胞与粒细胞的比例
E.红细胞与巨核细胞的比例
119.& 人类出生后的主要造血器官是&
A.肝脏&&&&
&& C.骨髓
120.& 人类造血组织中存在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并可分化为造血祖细胞的是&
A.原始粒细胞&&&&&&&
B.原始红细胞
&& C.红系祖细胞
D.早幼粒细胞
&& E.造血干细胞
121.& 骨髓细胞应从以下几方面观察,但除外
A.胞体大小&&&&&&&
&& C.胞质
D.细胞分裂
&& E.胞核与胞质比例
122.& 关于骨髓细胞发育成熟的一般规律,描述正确的是&
A.胞体由小变大(巨核除外)&&&
B.胞核由小变大
&& C.核形由规则圆形变为不规则
D.胞质由多变少
E.核质比由小变大
123.& 骨髓细胞发育成熟的一般规律中,有关胞核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胞核由大变小,红系最后脱核&&&
B.核形由规则圆形变为不规则
&& C.核染色质由粗糙致密变为稀疏细致
D.核仁从有到无
E.核膜由不清晰变为清晰
124.& 骨髓细胞发育成熟的一般规律中关于胞质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胞质量由少到多&&&&&&
B.胞质颜色由红变深蓝
&& C.胞质颗粒从无到有
D.胞质颗粒从非特异到特异
&& E.红系胞质自始自终无颗粒
125.& 对于粒系细胞形态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原粒细胞胞质天蓝色,可见颗粒&&&&&&
B.早幼粒细胞较原粒细胞稍大
&& C.原粒细胞不见核仁
D.早幼粒细胞不见嗜天青颗粒
&& E.中幼粒细胞不能区分嗜酸性与嗜碱性
126.& 对于红系细胞形态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原红细胞胞质油墨蓝色,可见伪足&&&&&&
B.原红细胞可见淡蓝色核仁
&& C.早幼红细胞核仁隐约可见,胞质少量颗粒(无颗粒)
D.中幼红细胞胞质嗜多色性
&& E.晚幼红细胞核呈煤球样
127.& 对于巨核系细胞形态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巨核细胞是骨髓中胞体最大的细胞&&&&&
B.原巨核胞质蓝色,含淡蓝色核仁
&& C.幼巨核胞质蓝色,核仁不清晰
D.颗粒巨胞体增大胞质丰富有血小板产生
&& E.产板巨胞质边缘有血小板脱落
128.& 对于以下各系骨髓细胞形态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原淋巴细胞染色质均匀细致,核仁1~2个&&&
B.幼淋巴胞质量多,淡蓝色无颗粒
&& C.成熟大淋巴细胞胞质少,不见嗜天青颗粒
D.原浆细胞胞质较少,可见嗜天青颗粒
&& E.幼浆细胞核仁清晰易见,胞质不见空泡
129.& 骨髓中可见到的非造血细胞,不包括
A.组织嗜碱细胞&&&
B.网状细胞
&& C.退化细胞
D.脂肪细胞
&& E.间皮细胞
130.& 对正常骨髓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骨髓增生活跃&&&
B.粒系约占有核细胞的40%~60%
&& C.幼红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40%左右(20%)
D.淋巴系约占20%
&& E.单核系<4%
131.& 正常1.5&3cm2骨髓涂片中可见巨核细胞&
A.10~50个&&&
&& C.7~35个
D.0~15个
&& E.50~75个
132.& 判断骨髓粒红比例是计算&
A.成熟粒细胞与有核红细胞的比例&&&&
B.成熟红细胞与粒细胞的比例
&& C.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的比例
D.粒系细胞与幼红细胞的比例
E.成熟粒细胞与成熟红细胞的比例
133.&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值倒置见于&
A.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再生障碍性贫血
&& C.溶血性贫血
D.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
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34.& 对于正常骨髓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A.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B.粒红比例为2-4∶1
&& C.粒细胞系占60%,其中原粒细胞占6%
D.红细胞系占30%,均为中,晚幼红细胞
E.巨核细胞全片30个,以幼巨为主
135.& 骨髓象中粒红比例正常,通常可见于&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
&& C.溶血性贫血
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恶性淋巴瘤
136.& 骨髓象中粒红比例增高,通常可见于&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
&& C.溶血性贫血
D.慢性再障
E.缺铁性贫血
137.& 正常骨髓象中核分裂细胞约占&
A.10%&&&&
&& C.0.1%
138.& 对于缺铁性贫血骨髓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增生呈明显活跃&&&&
B.红系增生旺盛,幼红细胞>30%
&& C.红系以原始,早幼红增加为主(应为中晚)
D.各幼红细胞胞体较小
E.红细胞胞质边缘不齐
139.& 对于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B.红系明显增生,幼红百分率常>80%(应为40%左右)
&& C.红系以早幼,中幼增高为主
D.巨幼红细胞胞核发育落后于胞质
E.部分巨核细胞也呈巨型变
140.& 对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骨髓增生活跃&&&&
B.粒,红,巨三系均严重减少
&& C.幼红细胞以原红为主
D.淋巴细胞百分比相对减低
E.粒红比增高
141.&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象的特征,不包括
A.骨髓增生极度活跃&&&&
B.粒系原始,幼稚细胞增生(应为中、晚幼粒为主)
&& C.粒系胞质可见奥氏小体
D.粒系外其他系细胞受抑制
E.红系增生明显,中幼红为主
142.& 对骨髓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胞质中出现蓝黑色颗粒为阳性反应&&&&
B.用于急性白血病类型鉴别
&& C.急粒呈阴性反应
D.急淋呈阴性反应
E.急单呈弱阳性反应
143.&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的意义,正确的是&
A.急性化脓性感染时NAP活性减低&&&&
B.病毒感染时NAP活性增高
&& C.慢粒白血病时NAP活性增高
D.类白血病反应时NAP活性减低
E.再障时NAP活性增高
144.& 一份完整的骨髓报告单,不包括
A.临床诊断&&&&
B.抽取部位
&& C.各系细胞描述
D.骨髓观察操作步骤
E.诊断意见
145.& 由肝脏合成的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是
A.因子XII,XI,IX,VIII&&&&
B.因子II,V,VII,X
&& C.因子II,VII,IX,X(2、7、9、10)
D.因子I,III,V,VII
E.因子II,V,IX,X
146.& 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条凝血途径开始共同起作用的凝血因子为&
A.II因子&&&
&& C.Ⅶ因子
E.III因子
147.& 血管壁的止凝血功能不包括
A.收缩血管&&&
B.促进血小板粘附,聚集
&& C.促进血液凝固
D.抑制纤溶
E.促进血块收缩
148.& 关于血小板生理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粘附于受损的血管内皮&&&
B.活化后相互聚集
&& C.被激活后释放活性物质
D.活化后形成PF3,抑制凝血
E.收缩血块
149.& 关于凝血因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凝血因子共有13个&&
B.凝血因子包括了HK和PK
&& C.除III因子外其它均为糖蛋白
D.II因子活化前以酶原形式存在
E.V因子活化后不是酶
150.& 以下关于vWF描述,正确的是
A.其主要是在红细胞内合成&&
B.属于维生素K依赖因子
&& C.与VIII因子在血浆中形成共价复合物
D.对凝血有拮抗作用
E.对VIII因子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151.& 组织因子是&
A.II因子&&
B.III因子&&
C.VIII因子
152.& Ca2+是
A.II因子&&
B.III因子&&
C.VIII因子
153.& AT-III能显著抑制一些凝血因子的活性,这些因子包括&
A.活化的II,IX,X因子
B.维生素K依赖因子
&& C.活化的VIII因子
D.活化的III,VII因子
E.活化的II,V,IX因子
154.& 两条凝血途径并非完全独立而存在交叉,因为&
A.Ⅻ因子既能激活Ⅺ因子,也能激活Ⅶ因子&&
B.Ⅹ因子能激活Ⅺ因子和Ⅻ因子
&& C.III因子既能激活VII因子,也能激活IX因子
D.II因子既能激活V因子,也能激活Ⅶ因子
E.II因子既能激活III因子,也能激活Ⅶ因子
155.& 纤溶酶不能水解的是&
A.纤维蛋白原
B.可溶性纤维蛋白
C.纤维蛋白多聚体
D.交联纤维蛋白凝块
156.& 继发性纤溶时交联纤维蛋白被水解后可生成的特殊片段是&
A.D片段和E片段
B.X片段,Y片段
C.D-二聚体
E.A片段和B片段
157.& 关于止凝血检测前患者准备,不包括
A.安静状态,清晨空腹采血&&&
B.避免使用抗血小板药,抗凝药
&& C.避免使用溶栓与防栓药
D.禁止食用动物蛋白
E.避免口服避孕药
158.& 关于止凝血检测前采血抗凝准备,错误的是
A.推荐用真空采血管&&&
B.也可使用硅化玻璃试管
&& C.采用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
D.通常抗凝剂与血液体积比为1∶4(1:9)
E.若HCT过小或过大,则根据公式计算抗凝比例
159.& 关于止凝血检测标本采集与贮存描述,错误的是
A.止血带压力尽可能小&&
B.止血带压迫时间小于5min
&& C.采血做到&一针见血&
D.血标本采集后置室温并尽快检测
E.凝血试验,血小板功能试验应在2h内完成
160.&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常见于&
A.维生素K不足&&&
&& C.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D.凝血酶原严重减少
E.过敏性紫癜
161.& 以下各项中与束臂试验结果不相关的因素是&
A.血管壁的通透性和脆性&&
&& C.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
D.血小板的数量和质量
E.凝血因子的数量和质量
162.& 束臂实验中上臂加压选择的压力是&
A.收缩压&&&
B.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平均值
&& C.舒张压
D.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和
E.收缩压减舒张压之差
163.& 与出血时间测定有关的因素,不包括
A.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
B.血管壁的通透性
&& C.血小板与血管壁的相互作用
D.纤溶活性
E.某些凝血因子
164.& 出血时间测定推荐用方法是&
A.Duke法&&&
&& C.TBT法
D.Clauss法
165.& 出血时间延长见于&
B.血小板无力症
D.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E.以上都是
166.& 有明显出血时间延长的情况,不包括
A.艾-唐综合征&&
B.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 C.血管性血友病
D.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E.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67.& 对于血管性血友病的描述,错误的是
A.皮肤,粘膜出血倾向&
B.血浆VWF质或量异常
&& C.血浆FVIII∶C增高
D.止凝血功能明显障碍
E.属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168.& 以下各项中不会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的情况是&
A.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肿瘤性骨髓浸润
169.& 以下各项中不会导致血小板数量增多的情况是&
A.炎症反应
B.恶性肿瘤反应
&& C.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E.原发性血小板增多
170.& 以下各项中导致血小板粘附功能异常的情况是&
B.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 C.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原发性血小板增多
171.& 血小板功能缺陷通常不包括
A.应用阿司匹林
B.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D.花生四烯酸代谢异常
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172.& 以下对血块退缩试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观察凝血块收缩的时间
B.计算血块收缩率
&& C.反应血小板收缩蛋白
D.正常血块退缩4h开始
E.血小板增多症时血块收缩率下降
173.& 血块退缩不良见于&
A.过敏性紫癜&&
B.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C.血友病
D.血管性假性血友病
E.维生素K缺乏
174.& 内凝系统较灵敏和最常用的筛选试验是&
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 C.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175.& 以下对于APTT试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待检血浆加入APTT试剂&&
B.APTT试剂包含组织凝血活酶
&& C.试验需加入Ca2+
D.观察血浆凝固时间
E.可用手工法或血凝仪法
176.& 最适于肝素抗凝治疗监测的是&
177.& 下列疾病中,不会出现APTT时间延长的是&
A.血管性假血友病&&
B.DIC早期
&& C.乙型血友病
D.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E.维生素K缺乏
178.& 对于凝血时间检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静脉血放入塑料试管中
B.观察血液采出至血块收缩所需时间
&& C.反映因子Ⅻ被激活到血液凝固
D.反映内凝系统
E.硅管法比玻璃试管法时间长
179.& 不引起凝血时间延长的疾病是
A.过敏性紫癜
B.血友病甲
&& C.因子Ⅺ缺乏症
D.纤维蛋白原减少症
180.& WHO推荐的口服抗凝剂监测指标是
181.& 外源性凝血系统最常用的筛选试验是&
A.凝血酶时间测定&&&
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
&& C.肝促凝血酶原试验
E.凝血时间测定
182.& 以下对于PT试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待检血浆加入PT试剂&&
B.PT试剂包含组织因子
&& C.试验不需Ca2+参与(加入组织因子和Ca)
D.观察血浆凝固时间
E.试验需设正常对照
183.& 对于PT的临床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先天性因子Ⅰ缺乏时PT延长&&
B. 严重肝病PT延长
&& C.维生素K缺乏PT延长
D.深静脉血栓PT延长?
E.DIC早期 PT缩短
184.&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WHO推荐的方法是&
A.TXB2法&&&
B.Clauss法
&& C.TBT法
185.& 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的情况,应除外
A.原发性纤溶症&&
B.糖尿病?
&& C.急性心梗
D.妊娠高血压
E.血栓前状态
186.& TT测定时受检血浆中加入的试剂是&
A.标准化凝血酶原
B.标准化纤溶酶
&& C.标准化凝血酶
D.组织凝血活酶
E.活化部分凝血活酶
187.& TT延长的常见原因,不包括
A.血浆FDP增多
B.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 C.巨球蛋白血症
D.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E.肝素治疗
188.& 血浆D-二聚体定性试验呈阳性的情况,应除外
&& C.深静脉血栓
D.心肌梗死
E.原发性纤溶症
189.& 血浆FDP增高的常见原因,不包括
A.恶性肿瘤
&& C.原发性纤溶症
E.肺血栓栓塞
190.& 以下对于一期止血缺陷的筛检试验结果分析,匹配的是
A.过敏性紫癜---BT延长, PLT正常
B.vWD ---BT延长, PLT正常
&& C.ITP ---BT正常, PLT减少
D.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BT正常, PLT增多
E.血小板无力症---BT延长, PLT减少
191.& 对于二期止血缺陷的筛检试验结果分析,匹配的是
A.获得性因子Ⅶ缺乏---PT延长, APTT延长
B.血友病甲--- PT延长, APTT正常
&& C.DIC后期--- PT正常, APTT延长
D.肝病--- PT延长, APTT延长
E.应用口服抗凝剂--- PT正常, APTT延长
192.& 在严重肝病出现原发性纤溶时常检测出&
A.TT阳性, FDP阴性
B.FDP阴性, D-D阳性
&& C.FDP阳性, D-D阳性
D.TT阳性, D-D阳性
E.FDP阳性, D-D阴性
193.& 临床上对DIC进行积分诊断常选择的记分指标,不包括
194.& 抗原性最强的Rh血型系统抗原是
195.& 无ABO血型物质的是
196.& 异型输血时,提示可进行少量慢速输血的是
A. 主次侧都凝集
B. 主次侧都不凝
C. 主侧凝,次侧不凝
D. 主侧不凝,次侧凝
E. 任何情况都不能进行异型输血
197.& 与临床输血关系最密切的血型系统是
A.ABO血型系统
B. Rh血型系统
C.白细胞血型系统
D. 血小板血型系统
E.MNS血型系统
198.& ABO亚型中A2亚型细胞上的抗原为
B.& A1抗原
D. A,A2抗原
E.A,A1抗原(A1亚型)
199.& 下列不属于ABO亚型的是
D. 类孟买型
E.弱D表型(Du型)
200.& 某次ABO血型鉴定时,血型鉴定结果为:标准抗A+待测红细胞(+);标准抗B+待测红细胞(&);A型 RBC+待测血清(&);B型 RBC +待测血清(+);O型 RBC+待测血清(&),该标本血型为
201.& 某次ABO血型鉴定时,血型鉴定结果为:标准抗A+待测红细胞(+);标准抗B+待测红细胞(+);A型 RBC+待测血清(&);B型 RBC +待测血清(&);O型 RBC+待测血清(&),该标本血型为
202.& 某次ABO血型鉴定时,血型鉴定结果为:标准抗A+待测红细胞(&);标准抗B+待测红细胞(&);A型 RBC+待测血清(+);B型RBC +待测血清(+);O型 RBC+待测血清(&),该标本血型为
203.& 某次ABO血型鉴定时,血型鉴定结果为:标准抗A+待测红细胞(&);标准抗B+待测红细胞(+);A RBC+待测血清(+);B RBC +待测血清(-);O RBC+待测血清(&),该标本血型为
204.& 某次ABO血型鉴定时,血型鉴定结果为:标准抗A+待测红细胞(&);标准抗B+待测红细胞(&);A RBC+待测血清(+);B RBC +待测血清(+);O RBC+待测血清(+),该标本血型可能为
205.& 下列关于全血输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全血包括血液中的全部成分,与体内循环的血液是没差别的
B.当急性大出血量占全身循环血量的30%时,就可以输注全血
C.采用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溶血时,应该用全血
D.全血输注主要补充的是红细胞,因此是以红细胞仍具携氧活性的天数为其保存期
E.凝血功能有异常的产科大出血者,要给3天内的新鲜全血
206.& 关于红细胞制品的描述,错误的是
A.1单位浓缩红细胞约120ml左右,去除200ml全血中的大部分血浆
B. 代浆血为去除全血中的血浆,代之以晶体盐类或胶体溶液类液体的一种血液制品
C.对蛋白过敏的患者可以输用浓缩红细胞,少浆血或代浆血
D. 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以选用辐照红细胞
E.输用浓缩红细胞时,患者必须补足循环液体
207.& 关于自体输血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自体输血包括稀释性,储存式,回收式等
B.自体输血不会出现免疫学输血反应
C.反复少量抽取自身血液可刺激骨髓增生,有利于手术后期恢复
D.自身血液回输可能发生溶血,循环负荷过重的不良反应
E.肿瘤手术不适宜进行任何自体输血
208.& 为了预防输血传播性疾病,对献血者进行的检查不包括
C.& HCV-Ag
D.anti-HIV(1+2)
209.& 尿液标本从留取到检查的时间最多不能超过
&& A.0.5小时&&&&&&&&&&&&&&&&&&& B.l.5小时
&& C.2小时&& &&&&&&&&&&&&&&&&&&&D.2.5小时
&& E.3小时
210.& 尿液标本冷藏保存的时间最好不超过
&& A.2小时&&&&&&&&&&&&&&& B.4小时
& &C.6小时&& &&&&&&&&&&&&&D.8小时
&& E.l0小时
211.& 对尿液标本的收集容器的要求不包括
&& A.干燥洁净&&&&&&&&&&&&&& B.特殊容器
&& C.带密封口装置&&&&&&&&&& D.足够容积
&& E.可重复使用
212.& 尿蛋白定量检查应采用
&& A.l小时尿&&&&&&&&&&&&&&&&& B.2小时尿
&& C.3小时尿&&&&&&&&&&&&&&&&& D.l2小时尿
& &E.24小时尿
213.& 作细菌培养用尿液标本基本要求是
&& A.无菌操作的导尿&&&&&& &&B.清洁尿道口后的中段尿
&& C.晨尿&&&&&&&&&&&&&&&&&& D.随机尿
&& E.24小时尿
214.& 适用于尿17-羟,17-酮类固醇检查的防腐剂是
&&& A.甲苯&&&&&&&&&&&&&&&&&&& B.甲醛
&&& C.浓盐酸& &&&&&&&&&&&&&&&&D.浓硫酸
&&& E.麝香草酚
215.& 甲苯用于尿标本防腐时,每升尿中需加入
&&& A.0.5ml&&&&&&&&&&&&&&&&& B.1.0ml
&& &C.5ml&& &&&&&&&&&&&&&&&&&D.20ml
&&& E.30ml
216.& 尿中有形成分(细胞,管型)防腐时,最合适的防腐剂是
&&& A.甲苯&&&&&&&&&&& &&&B.甲醛
&&& C.浓盐酸&&&&&&&&&&&& D.浓硫酸
&&& E.麝香草酚
217.& 适于尿糖测定的标本为
&&& A.首次晨尿&&&&&&&&&&&&&&& B.随机尿
&&& C.3小时尿&&&&&&&&&&&&& &&D.24小时尿
&&& E.餐后2小时尿
218.& 适于尿沉渣检查的标本为
&& &A.首次晨尿&& &&&&&&&&&&&&&B.随机尿
&&& C.3小时尿&&&&&&&&&&&&&&& D.24小时尿
&&& E.餐后2小时尿
219.& 加热后浑浊消失,提示尿内含有
A.细菌&&&&&&&&&&&&&&&&& B.脓细胞
C.磷酸盐&&&&&&&&&& &&&&&D.碳酸盐
220.& 不引起少尿的是
&& A.高热&&&&&&&&&&&&&&&&&& B.休克
&& C.前列腺肥大&&&&&&&&&&&& D.大面积烧伤
&& E.丝虫病
221.& 尿量增多而比重增高的是
&& A.休克&&&&&&&&&&&&&&&&&&& B.尿崩症
& &C.糖尿病&& &&&&&&&&&&&&&&&D.慢性肾炎
&& E.急性肾炎
222.& 正常成人每天尿量为
&& A.100~600m1&&&&&&&&&&&&& B.500~1000m1
&& C.&&&& &&&&&&&D.
223.& 成人少尿为24小时尿量低于
A.100ml&&&&&&&&&&&&&&&& &&B.400ml&&&&&&&&&&&
C.500ml&&&&&&&&&&&&&&&&&& D.600ml
224.& 成人无尿指24小时尿量少于
A.100ml &&&&&&&&&&&&&&&&&&B.400ml&&&&&&&&&&&
C.500ml&&&&&&&&&&&&&&&&&& D.600ml
225.& 成人多尿指24小时尿量超过
A.600m1&&&&&&&&&&&&& B.1000m1
&&& C.1500m1&&&&&&&&&&&& D.2000m1
226.& 肉眼血尿是指每升尿液含血量超过
A.1ml&& &&&&&&&&&&&&&&&&B.4ml&&&&&&&&&&&
C.5ml&&&&&&&&&&&&&&&&&& D.6ml
227.& 新鲜尿标本具有强烈的氨味,可能是
A.慢性肾盂肾炎&&&&&&&&&&&&& B.尿道炎
C.慢性膀胱炎&尿潴留& &&&&&&&&&&&&&&D.糖尿病
E.有机磷中毒
228.& 加热可使浑浊消失的尿为
A.菌尿&&&&&&&&&&&&&&&&&&& B.脓尿
C.乳糜尿&&&&&&&&&&&&&&&& &D.结晶尿
229.& 下列关于尿胆红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可见于阻塞性黄疸&&&&&&&&&&&& B. 可见于肝细胞性黄疸
C.尿内含有大量的间接胆红素& &&&D.尿液振荡后泡沫呈黄色
E.尿色呈深黄色
230.& 有机磷农药中毒可出现明显异常的是
A.尿量&&&&&&&&&&&&&&&&& B.尿比密
&&& C.尿颜色&&&&&&&&&&&&& &&D.尿气味
&&& E.尿渗量
231.& 最可能产生酸性尿液的是
&& A.膀恍炎&&&&&&&&&&&&&&&&&&&&&&&&& B.严重呕吐
&& C.肾盂肾炎&&&&&&&&&&&&&&&&&&&&&&& D.肾小管性酸中毒
& &E.呼吸性酸中毒
232.& 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可见
A.尿量少,比密高 &&&&&&&&&&&&&&&&&C.尿量多,比密低
B.尿量多,比密高&&&&&&&&&&&&&&&&& D. 尿量少,比密低
E.尿量少,比密正常
233.& 糖尿病患者可见
A.尿量少,比密高&&&&&&&&&&&&&&&&&& B.尿量多,比密低
C.尿量多,比密高&&&&& &&&&&&&&&&&&&D.尿量少,比密低
E.尿量多,比密正常
234.& 尿崩症患者的尿液检查符合
A.尿量少,比密高&&&&&&&&&&&&&&&&& &B.尿量多,比密低
C.尿量多,比密高&&&&&&&&&&&&&&&&&& D.尿量少,比密低
E.尿量多,比密正常
235.& 蛋白尿是指24小时尿内蛋白质的量超过
A. 100mg&&&&&&&&&&&&&&& &&&&B. 150mg& &&&&&&&&&&&&&&
C. 200mg&&&&&&&&&&&&&&&&&&& D. 250mg
236.& 尿蛋白干化学法可检测的蛋白质主要是
A.清蛋白&&& &&&&&&&&&&&&&&&&&&&B.球蛋白&&&&&&&&&&&
C.本-周蛋白&&&&&&&&&&&&&&&&&&& D.粘蛋白
237.& 临床上最常见的蛋白尿类型为
& &A.组织性蛋白尿&&&&&&&&&&&&&&&&&&&& B.溢出性蛋白尿
&& C.混合性蛋白尿&&&&&&&&&&&&&&&&&& &&D.肾小球性蛋白尿
&& E.肾小管性蛋白尿
238.& 剧烈运动,精神紧张引起的蛋白尿属于
&& A.体位性蛋白尿&&&&&&&& &&&&&&&&&&&&B.功能性蛋白尿
&& C.溢出性蛋白尿&&&&&&&&&&&&&&&&&&& &D.肾小球性蛋白尿
&& E.肾小管性蛋白尿
239.& 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蛋白尿属于
A.肾小球性蛋白尿&&&&&&&&&&&&&& B.肾小管性蛋白尿&&&&&&
C.混合性蛋白尿&& &&&&&&&&&&&&&&D.溢出性蛋白尿
&&& E.组织性蛋白尿
240.& 关于非选择性蛋白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2微球蛋白极少出现&&&&&&&&&&&&
&& B.清蛋白很少
&& C.尿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比值<0.1
&& D.尿液中出现免疫球蛋白IgG,IgM和补体C3
&& E.不作为临床上判断肾小球损害程度的指标
241.& 本周蛋白的本质是
&&& A.清蛋白&&&&&&&&&&&&&&&&&& B.糖蛋白
&&& C.T-H蛋白&&&&&&&&&&&&&&&&& D.免疫球蛋白重链
&&& E.免疫球蛋白轻链
242.& 黄柳酸法尿蛋白定性试验判定结果时间应为
A.1min之内&&& &&&&&&&&&&&&&&&&&&&B.2min之内&&&&&&&&&&&&&
C.3min之内&&&&&&&&&&&&&&&&&&&&&& D.4min之内
&& E.5min之内
243.& 因药物刺激,泌尿道组织分泌蛋白所引起的蛋白尿称为
A.组织性蛋白尿&&& &&&&&&&&&&&&&&&&&B.功能性蛋白尿
&&& C.偶然性蛋白尿&&&&&&&&&&&&&&&&&&&& D.溢出性蛋白尿
E.体位性蛋白尿
244.& 加热醋酸法测定尿蛋白最大的优点是
A.试剂价廉&&&&&&&&&&&&&&&&&&& &C.比较灵敏
B.操作简便&&&&&&&&&&&&&&&&&&&& D.结果可靠
&&& E.快速
245.&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尿中易出现的蛋白是
A.清蛋白&&& &&&&&&&&&&&&&&&&&C.&2-MG
B.球蛋白&&&&&&&&&&&&&&&&&&& &D.本-周蛋白
246.& 尿液本周蛋白阳性最常见于
& &&A.多发性骨髓瘤& &&&&&&&&&&&&&&&&&&B.巨球蛋白血症
&&& C.浆细胞白血病&&&&&&&&&&&&&&&&&&& D.原发性淀粉样变
&&& E.恶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247.&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监测指标是
&&& A.尿糖&&&&&&&&&&&&&&&&&&&&&&&&&&&&& B.尿血红蛋白
&&& C.尿肌红蛋白 &&&&&&&&&&&&&&&&&&&&&&&D.尿本周蛋白
&& &E.尿微量清蛋白
248.& 有关肾小球性蛋白尿形成机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蛋白摄入量增多&& &&&&&&&&&&&&&&&&B.肾小球通透性增强
&&& C.肾小球毛细血管破裂&&&&&&&&&&&&&& D.肾小球滤过膜网孔增大
&&& E.肾小球滤过膜电荷屏障受损
249.& 关于血红蛋白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隐血试验阳性&&&&&&&&&&&&&&&&&&&& B.尿液常为酱油色
&&& C.离心后镜检红细胞不增多&&&&&& &&&&D.可见于急性血管内溶血
&&& E. 因为尿中红细胞破坏所致
250.& 导致试带法尿糖测定结果呈假阴性的是
&& A.青霉素&&&&&&&&&&&&&&& B.睾丸酮
&& C.VitK&&&&&&&&&&&&&&&&& D.H2O2
&& E.大剂量抗坏血酸&&&&&&&&&&&&&
251.& 导致干化学试带BLD呈假阴性的物质是
A.漂白粉&&&&&&&&&&&&&&&&&&&&&& B.脓液&&&&&&&&&&&&&
C.VitC&& &&&&&&&&&&&&&&&&&&&&&&D.肌红蛋白
252.& Bence-Jonce蛋白尿属于
A.体位性蛋白尿&&&&&&&&&&&&&&&&&&&& B.功能性蛋白尿
& &C.溢出性蛋白尿& &&&&&&&&&&&&&&&&&&&D.肾小球性蛋白尿
&& E.肾小管性蛋白尿
253.& 正常人尿液中微量蛋白是主要是
A.ALB&&&&&&&&&&&&&&&&&&&&&&&&&&& C.IgG
B.&2-MG&& &&&&&&&&&&&&&&&&&&&&&&&D.T-H蛋白
254.& 使血糖浓度降低的是
&& &A.胰岛素&& &&&&&&&&&&&&&&&&&&&&&&&&&B.甲状腺素
&&& C.肾上腺素&&&&&&&&&&&&&&&&&&&&&&&&& D.生长激素
&&& E.胰高血糖素
255.& 关于酮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丙酮来自乙酰乙酸
&&& B.酮体是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
&&& C.血酮体浓度超过肾阈值可产生酮尿
&&& D.酮体是乙酰乙酸,丙酮和&-羟丁酸的总称
&&& E.常规方法不能检测丙酮
256.& 可用于快速筛检尿路感染的指标是
&&&& A.pH&&&&&&&&&&&&&&&&&&&&& &&&B.NIT
C.RBC&&&&&&&&&&&&&& &&&&&&&&&D.Glu
257.& 关于试带法检测亚硝酸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标本久置引起假阳性
&&& B.采用亚硝酸盐还原法
&&& C.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细菌感染
&&& D.大量VitC可致假阳性
&E.阳性结果不能完全肯定细菌感染
258.& 区别血尿和血红蛋白尿的主要方法是
A.尿色&&&&&&&&&&&&&&&&&&&& B.蛋白定性
C.尿蛋白电泳&&&&&&&&&&& &&&D.尿沉渣镜检
&& E.隐血试验
259.& 肾移植术后发生排异反应,尿中出现大量细胞是
A.L& &&&&&&&&&&&&&&&&&&&&B.N&&&&&&&&&&&&&&
C.B&&&&&&&&&&&&&&&&&&&&& D.E
260.& 尿中鳞状上皮细胞来自
A.尿道口& &&&&&&&&&&&&&&&B.肾盂&&&&&&&&&&&&&&
C.膀胱&&&&&&&&&&&&&&&&&& D.肾小管远端
261.& 急性肾小球肾炎最多见的细胞是
A.白细胞&&&&&&&&&&&&&&&&& &&B.红细胞&& &&&&&&&&&&&&&&&
C. 扁平上皮细胞&&&&&&&&&&&&& D.鳞状上皮细胞
E.肾小管上皮细胞
262.& 血尿不会出现于
A.肾小球肾炎&&&&&&&&&& B.肾肿瘤&&&&&&&
C.尿路结石&&&&&&&&&&&& D.过敏性紫癜
263.& 关于正常尿液镜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偶见透明管型&&&&&&&&&&&&&& B.无红细胞
C.有少量白细胞&&&&&&&&&&&&&& D.有少量上皮细胞
E.有少量结晶
264.& 尿内白细胞管型出现时见于
A.急性膀胱炎&&&&&&&&& &B.急性肾盂肾炎 &&&&&&&&
C.尿道炎&&&&&&&&&&&&&& D.急性肾小球肾炎
E.输尿管结石
265.& 管型的基质主要是
A.核蛋白&&&&&&&&&&&&&&&&&&&&&&&&&&& B.&1球蛋白
C.粘蛋白&&&&&&&&&&&&&&&&&&&&&&&&&&& D.&2球蛋白
266.& 脓细胞实质上是
A.中性粒细胞&&&& &&&&&&&&&&&&&&&&&&&B.红细胞
C.单核细胞&&&&&&&&&&&&&&&&&&&&&&&&& D.淋巴细胞
E.肾小管上皮细胞
267.& 泌尿系统炎症急性期尿液中增多的细胞主要是
A.中性粒细胞&& &&&&&&&&&&&&&&&&&&&&B.单核细胞
C.淋巴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268.& 肾小球病变的尿液中不易见到的是
A.红细胞管型&&&&&&&&&&&&&&&&&&&&& &B.白细胞管型
C.脂肪管型&&&&&&&&&&&&&&&&&&&&&&&& D.透明管型
E.颗粒管型
269.& 尿中小圆上皮细胞是指
A.表层移行上皮细胞
B.中层移行上皮细胞
C.底层移行上皮细胞
D.肾小管上皮细胞
E.底层移行上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
270.& 表明肾单位有出血的是
A.透明管型&&&&&&&&&&&&&&&&&&&&&& &&B.颗粒管型
C.红细胞管型&&& &&&&&&&&&&&&&&&&&&&D.白细胞管型
E.蜡样管型
271.& 提示肾实质病变的是
A.红细胞&&&&&&&&&&&&&&&&&& B.白细胞
C.移行上皮细胞&&&&&&&&&&&& D.鳞状上皮细胞
E.肾小管上皮细胞
272.& 提示肾实质病变的是
A.红细胞&&&&&&&&&&&&&&&&&& B.白细胞
C. 移行上皮细胞&&&&&&&&&&& &&D. 管型
E. 鳞状上皮细胞
273.& 关于管型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蛋白质在肾小管内形成的圆柱形聚集体
B.颗粒管型可由细胞管型退化变性而成
C.有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D.T-H蛋白是管型形成的基质
E.尿液碱化与管型形成有关
274.& 阿米巴痢疾粪便颜色为
275.& 柏油样便常见于
A.&&&& 直肠息肉
B.&&&&& 阿米巴痢疾
C.&&&&& 细菌性痢疾
D.&&&& 上消化道出血
E.&&&&& 霍乱
276.& 出现鲜红血样便,下列情况中最可能的诊断是
A.&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B.&& 胃癌
C.&& 胃溃疡&
D.& 直肠息肉
E.&& 食道出血
277.& 白陶土样便可见于
A.& 细菌性痢疾
B.&& 肛裂
C.& 阻塞性黄疸
D.& 阿米巴痢疾
E.&& 上消化道出血
278.& 霍乱粪便外观呈
A.&&&&&&&&&&&&& 白陶土样便
B.&&&&&&&&&&&&&& 米泔样便
C.&&&&&&&&&&&&&& 黏性粪便
D.&&&&&&&&&&&&& 血样便
E.&&&&&&&&&&&&&& 稀糊状便
279.& 下列关于粪便检查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OBT化学法检查3d前应素食
B.&& 虫卵应连续3d送检
C.&& 滋养体冬天应保温送检
D.&& 粪便少许污染不影响检查
E.&& 涂片的生理盐水防止长霉菌
280.& 阿米巴痢疾粪便呈
280.A.白陶土样便
280.B.米泔样便
280.C.黏性粪便
280.D.溏便
280.E.脓血便
281.& 粪便作悬滴试验可见活泼穿梭的细菌,可能是
A.&& 大肠杆菌
B.&& 霍乱弧菌
C.&& 变形杆菌
D.&& 酵母菌
E.&& 军团菌
282.& 夏科-雷登结晶可见于
A.&&&&&&&&&&&&& 消化不良
B.&&&&&&&&&&&&&& 脂肪泻
C.&&&&&&&&&&&&&& 霍乱
D.&&&&&&&&&&&&& 肠道寄生虫病
E.&&&&&&&&&&&&&& 胃溃疡
283.& 婴儿消化不良的粪便常呈
A.&& 鲜红色
B.&& 乳凝块
C.&& 灰白色黏液便&
D.&& 糊状便
E.&& 白淘土样便
284.& 化学法OBT的原理基于
A.&& 抗原活性
B.&& 氧化受体作用
C.&& 抗体活性
D.&& HGB中亚铁血红素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
E.&& 螯合作用
285.& 以下不引起果酱样粪便的因素是&
285.A.阿米巴痢疾
285.B.肠套叠
285.C. 食用大量咖啡
285.D.食用大量巧克力
285.E.服用碳末或铁剂
286.& 扁平样粪便可见于
A.&&&&&&&&&&&&& 肠套叠
B.&&&&&&&&&&&&&& 直肠癌
C.&&&&&&&&&&&&&& 肠结核
D.&&&&&&&&&&&&& 肛裂
E.&&&&&&&&&&&&&& 过敏性肠炎
287.& 黑色粪便可见于
287.A. 痢疾
287.B. 霍乱
287.C. 消化不良
287.D. 上消化道出血
287.E. 婴儿腹泻
288.& 大便隐血试验主要用于检查
288.A. 肠道寄生虫
288.B. 消化道出血
288.C. 消化道炎症
288.D. 消化道肿瘤
288.E. 消化不良
289.& 不符合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特点的是
A. 外观透明或微浑&&&&&&& B.不出现凝固现象
C. 蛋白质明显减少& &&&&&&D. 氯化物含量正常
E. 葡萄糖含量正常
290.& 脑脊液标本常用采集部位是
A. 第三,四脑室&&&&& &&B. 第3~4腰椎间隙
C. 蛛网膜下腔&&&&&&&&& D. 小脑延髓池
291.& 正常人脑脊液中主要的蛋白质是
A. 纤维蛋白原&&&&&&&& &B. 清蛋白
C. 球蛋白&&&&&&&&&&&&& D. 血红蛋白
292.& 正常人脑脊液中主要的细胞是
A. 红细胞&&&&&&&&&&& B. 淋巴细胞
C. 单核细胞&&&&&&&&& D. 嗜酸性粒细胞
E. 中性粒细胞
293.& 脑脊液采集后第一管常用于
A. 常规细胞检查&&&& B. 一般性状检查
C. 细菌培养检查 &&&&D. 生物化学检查
E. 免疫学检查
294.& 脑脊液采集后第二管常用于
A. 常规细胞检查&&&& B. 免疫学检查
C. 细菌培养检查&&&& D. 生物化学检查
E. 生物化学和免疫学检查
295.& 脑脊液采集后第三管常用于
A. 常规细胞检查 &&&&B. 葡萄糖检查
C. 细菌培养检查&&&& D. 化学检查
E. 免疫学检查
296.& 关于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外观浑浊&& &&&&&&&B. 细胞计数以淋巴细胞为主
C. 蛋白质明显减少&&& D. 葡萄糖含量正常
E. 可找到抗酸杆菌
297.&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中的细胞成分主要是
A. 单核细胞&& &B. 中性粒细胞
C. 淋巴细胞 &&&D. 嗜酸性粒细胞
298.& 正常脑脊液蛋白质定性为(两个都可以)
A. 阳性&&&&&&&& B. 弱阳性
C. 中度阳性&&& &D. 阴性
299.& 脑脊液中氯化物减少最明显的是
A. 化脓性脑膜炎&&&&& &&&B. 结核性脑膜炎
C. 病毒性脑膜炎&&&&&&&& D. 脑肿瘤
E.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300.& 不会引起脑脊液中葡萄糖升高的是
A. 糖尿病&&&&&&&&&&&&&& B. 急性脑外伤
C. 蛛网膜下腔出血&&&&& &D. 结核性脑膜炎
E. 静脉滴注葡萄糖后
301.& 下列关于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明显增加&&&&&&&&&&&&& B.葡萄糖明显降低
C.氯化物轻度降低&&&&&&&&&&&&& D.白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E.可找到抗酸杆菌
302.& 下列关于病毒性脑膜炎的描述,错误的是
A. 蛋白质可轻度增高&&&&&&&&&&&&&&&&&& &&B.糖含量降低
C. 氯化物可轻度降低& &&&&&&&&&&&&&&&&&&&D.显微镜下可找到病原体
E.细胞数增加不明显
303.& 下列关于结核性脑膜炎时脑脊液的描述,错误的是
A.CSF 放置12-24小时可形成凝块状 &&&&&&&&B.蛋白质中度增高&
C.糖含量中度降低&&&&&&&&&&&&&&&&&&&&&&&& D.氯化物明显降低
E可找到抗酸杆菌
304.& CSF细胞总数增加最明显的是
A.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B.化脓性脑膜炎
C.结核性脑膜炎&&&&&&&&&&&&&&&&&&&&&&&&& D.急性脑膜白血病
E.病毒性脑膜炎
305.& 关于浆膜腔积液,错误的是
A.漏出液和渗出液的鉴别不是绝对的
B.漏出液长期滞留于浆膜腔,可发生浓缩
C.肝硬化时腹水多为漏出液
D.渗出液多为细菌感染所致
E.胆汁刺激发生腹水多为漏出液
306.& 有关浆膜腔积液检查,正确的是
A.所有标本必须抗凝后检查
B.肝素抗凝标本用于理学检查
C.枸橼酸钠抗凝标本用于生化检查
D.EDTA-K2,抗凝标本用于细胞检查
E.未能及时检查的标本应放置于室温中保存
307.& 下列关于渗出液的描述,正确的是
A.非炎性积液&&& &B.多浑浊
C.细胞较少&&&&&& D.多不能自凝
E.比重小于1.015
308.& 下列关于漏出液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清晰透明&& &B.炎性积液
C.大量蛋白&&& D.中性粒细胞为主
E.多能自凝
309.& 漏出液的细胞主要是
A.淋巴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间皮细胞
310.& 炎症急性期渗出液的细胞主要是
A.淋巴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间皮细胞
311.& 下列关于漏出液形成的常见原因,错误的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B.充血性心力衰竭
C.化脓性细菌感染
D.淋巴管阻塞
E.毛细血管流体静脉压增高
312.& 下列物质中,结核性积液时明显升高的是
A. 甲胎蛋白&&&&& B. 腺苷脱氨酶
C. 乳酸脱氢酶& &&D. 溶菌酶
313.& 下列关于渗出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混浊&&&&&&&&&&&& B.比重高
C.静置后凝固&&&&& &D.内含极少细胞
E.内含蛋白含量高
314.& 有关浆膜腔积液描述,正确的是
A.正常胸腔,腹腔和心包腔内均有少量的液体
B.积液因含蛋白质多易凝固
C.漏出液因含的细胞和蛋白质多而呈现为浑浊
D.漏出液常为理化因素刺激所致
E.漏出液含纤维蛋白原较多,一般会凝固
315.& 腹水为渗出液的是
A.卵巢癌晚期& &&&&&&&&&&&&&&&&&&&&&B.肾病综合征
C.肝硬化&&&&&&&&&&&&&&&&&&&&&&&&&& D.重度营养不良
316.& 符合漏出液特点的是
A. 比重>1.030&&&&& &B. 粘蛋白定性试验阳性
C. 蛋白含量>30g/L&&&&&& D. 细胞总数<0.1&109/L
E. 常为浑浊液体
317.& 不符合渗出液特点的是
A.液体比重高&&&&&&&&&&&&&&&&&&&& &&B.液体静置后不凝固
C.Rivalta反应阳性&&&&&&&&&&&&&&&&& D.细胞数>0.5&109/L
E.蛋白含量高
318.& Rivalta用于检测
A.胸水中清蛋白&&&&&&&&&&&&& B. 胸水中球蛋白
C.胸水中粘蛋白& &&&&&&&&&&&D. 脑脊液中氯化物
&&& E.脑脊液中葡萄糖
319.少精症是指连续3次精子计数数量低于
A.10&109/L
B. 20&109/L
C. 50&109/L
D. 100&109/L
E. 150&109/L
320. 按WHO方法对精子活动力的分级中活动力最强的是
304.& 关于精液酸碱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D. 与血液相同
E. 偏强碱性
305.& 正常人一次射精的精子总数,下列数值中在正常范围之内的是
306.& 精液排出体外1h之内a+b级精子比例应
A. 40%以上
B. 50%以上
C. 60%以上
D. 70%以下
E. 80%以下
307.& 与致孕无关的检查是
A. 精子数量检查
B. 精子活动力检查
C. 精子形态检查
D. 精液量检查
E. 精液细胞学检查
308.& 下列精液检查结果异常的是
A. 70%以上精子活动良好
B. 正常精子占85%以上
C. 精子计数为130&109/L
D. 白细胞4个/HP
E. 精液中检出滴虫
309.& 精液的主要成分为?
E. 上皮细胞
310.& 正常人一次排精量约为
311.& 关于精液的组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精液由精子和精浆组成
B. 精液包括精囊液,前列腺液,尿道球腺液和尿道旁腺液
C. 精囊液中的果糖为精子提供能量以维持其活力
D. 前列腺液起润滑作用
E. 精液的有形成分主要为精子
312.& 可使精液凝固的是
B. 酸性磷酸酶
E. 碱性磷酸酶
313.& 下列选项中,属于正常精液检查结果的是
B. 55%精子具活力
C. 白细胞15/HP
D. 异形精子占30%
E. 精子计数100&109/L
314.& 可使精液液化的是
B. 酸性磷酸酶
E. 碱性磷酸酶
315.& 精液液化延迟或不液化,可见于
A. 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
B. 前列腺炎
D. 精索静脉曲张
316.& 正常前列腺液中的成分不包括
E. 淀粉样小体
317.& 关于前列腺液检查,正确的是
A. 卵磷脂小体少或无
B. 正常前列腺液中可见少量红细胞及白细胞
C. 单纯的前列腺颗粒细胞增多可提示前列腺炎
D. 前列腺结核时,不宜做前列腺按摩及前列腺液检查
E. 淀粉样小体增多,提示前列腺炎
318.& 前列腺颗粒细胞是
A. 精原细胞
B. 上皮细胞
C. 吞噬细胞
D. 吞噬了卵磷脂小体的滴虫
E. 吞噬了卵磷脂小体的吞噬细胞
319.& 下列描述中,不属于正常前列腺液检查结果的是
A. 外观呈乳白色
B. 镜检红细胞8~12个/HP
C. 镜检白细胞&10个/HP
D. 可见淀粉样体
E. 可见多量卵磷脂小体
320.& 前列腺液呈脓性常见于
A. 前列腺炎
B. 前列腺癌
C. 前列腺结石
D. 前列腺结核
E. 结核杆菌
321.&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时,前列腺液镜下所见为
A. 白细胞大于10/HP,卵磷脂小体减少
B. 白细胞小于10/HP,卵磷脂小体增加
C. 白细胞小于10/HP,卵磷脂小体减少
D. 白细胞大于10/HP,卵磷脂小体增加
E. 红细胞满视野
322.& 正常前列腺液的颜色是
A. 红色稀薄液体
B. 淡乳色稀薄液体
C. 无色透明液体
D. 淡黄色粘稠液体
E. 淡黄色稀薄液体
323.& 病人尿频,尿急,尿痛,前列腺液镜检磷脂小体少量,白细胞数13/HP,中段尿细菌培养菌落计数革兰阴性杆菌菌落103/ml,恰当的诊断应为
A. 急性膀胱炎
B. 急性后尿道炎
C.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D.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E. 慢性前列腺炎
324.& 如阴道清洁度为Ⅳ度,则阴道杆菌及白细胞的数量分别为
A. 极少,15~30个/HPF
B. 无,15~30个/HPF
C. 多量,5~15个/HPF
D 无,&30个/HPF
E. 少量,&30个/HPF
325.& 阴道分泌物有部分阴道杆菌及上皮细胞,白细胞10/HP,可见少量球菌。此时,阴道清洁度判定为
326.& 阴道分泌物检查正常清洁度为
C.Ⅰ~Ⅱ度 
E. Ⅲ~Ⅳ度&
327.& 在阴道分泌物检验中不包括?
A. 阴道清洁度检验
B. 寄生虫检验
C. 真菌检验
E. 其他细菌检查
328.& 下列关于阴道清洁度检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是阴道炎症和生育期妇女卵巢性激素分泌功能的判断指标
B. 以阴道杆菌,上皮细胞,白细胞(或脓细胞)和杂菌的多少来分度
C. 清洁度Ⅰ度为正常,Ⅱ~Ⅳ度为异常
D. Ⅰ度的标准为:阴道杆菌(++++),球菌(-),上皮细胞(++++),脓细胞(白细胞)0~5个/HP
E. Ⅳ度的标准为:阴道杆菌(+),球菌(++++),上皮细胞(+),脓细胞(白细胞)15~30个/HP
329.& 泡沫样脓性阴道分泌物多见于
A. 念球菌性阴道炎
B. 滴虫性阴道炎
C. 细菌性阴道炎
D. 老年性阴道炎
E. 阿米巴性阴道炎
330.& 豆腐渣样阴道分泌物多见于
A. 念球菌性阴道炎
B. 滴虫性阴道炎
C. 细菌性阴道炎
D. 老年性阴道炎
E. 阿米巴性阴道炎
331.& 线索细胞为黏附大量何种菌的阴道鳞状上皮细胞
B. 阴道加德纳菌
D. 阴道杆菌
332.& 下列关于阴道环境的描述,错误的是
A. 阴道内以阴道杆菌菌种为主
B. 阴道内的大肠杆菌将糖原转化为乳酸
C. 乳酸杆菌为常见菌群
D. 阴道杆菌通过酵解糖原,使阴道保持低pH值
E. 阴道分泌物呈酸性使女性的阴道具有自净作用
333.& 临床上的早孕检查是检测孕妇尿中的
A. 17-酮类固醇
C. 儿茶酚胺
334.& 在阴道分泌物中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查不能发现的病原体是
A. 单纯疱疹病毒
B. 阴道杆菌
C. 阴道加德纳菌
D. 阴道纤毛菌
&& E. 阴道毛滴虫
335.& 肌酸激酶有三种同工酶,在正常人血清中主要是
D. CK-MM+CK-MB
E.CK-MB mass
336.& 下列关于CK-MB mass 说法,正确的是
A. CK-MB mass 是CK-MB 的一种亚型
B. CK-MB mass 是测定CK-MB 蛋白浓度
C. CK-MB mass与CK-MB 在心肌损伤中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一致
D. CK-MB mass 与CK-MB 是两种完全不相同的物质
E.CK-MB mass 增高程度不能反映梗死的范围
337.& 总CK活性增高的情况不包括
A. 病毒性心肌炎
B.急性心肌梗死
C.标本溶血
D.剧烈运动后
E.Duchenne肌萎缩
338.& 血清LDH活性增高情况不包括
A. 不稳定性心绞痛
B.肝脏疾病
C.骨骼肌损伤
D.急性心肌梗死
E.溶血性贫血
339.& 关于心肌酶在临床上的应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心肌酶对心肌损伤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不如肌钙蛋白
B.在不能做cTn检测时,可以应用CK-MB,或再加测总CK
C.除CK-MB和CK外,其他心肌酶在诊断AMI时不应再使用
D.AST在AMI发作后动态变化与LDH相似,且无特异性,已不再用作心肌损伤标记物
E.传统意义上的心肌酶谱包括CK及CK-MB,LD及其LD3,AST
340.& 胸痛后6-10小时,可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是
A. CK-MB阴性
B. CK-MM阴性
D. cTnT阴性
E. cTnI阴性
341.& 血肌红蛋白升高的情况不包括
A.挤压综合症
B. 肾功能衰竭
C.心功能衰竭
D.急性心肌梗死
E.肝脏疾病
342.& 下列情况中,血心肌肌钙蛋白检测不适宜用于
A.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B.不稳定性心绞痛病情监测
C.再梗死的监测
D. 微小心肌梗死的诊断
E.监测溶栓治疗效果
343.& 下列情况中,血cTn检测不适宜用于?
A. 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
B.不稳定性心绞痛病情监测
C.隐匿性心肌梗死诊断
D. 微小心肌梗死的诊断
E.监测溶栓治疗效果
344.& 可用于心肌再梗死的诊断和监测的心肌标志物,必须满足
A. 灵敏度高
B. 特异性好
C.窗口期短
D. 达峰值时间短
E.升高倍数高
345.& 溶栓治疗有效果,心肌标志物的表现是
A. 峰值提前,升高倍数增加
B. 峰值延后,升高倍数降低
C.峰值出现时间变化不大,但升高倍数降低
D.峰值提前,升高倍数降低
E. 峰值延后,升高倍数增加
346.& 急性心肌梗死的确诊指标是
347.& 胸痛后6-10小时,可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是
A. CK-MB阴性
B. CK-MB mass阴性
C. CK-MM阴性
D. cTnT阴性
E. cTnI阴性
348.& 胸痛患者,可除外微小心肌损伤的是
A. CK-MB正常
B. CK-MB mass正常
D. cTn正常
E. LDH正常
349.& 可用于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是
350.& 如患者血液中NT-pro-BNP为阴性,可排除
A.急性心肌梗死
B. 不稳定性心绞痛
C.充血性心力衰竭
D.急性心肌炎
E.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351.& 可用于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鉴别的是
A.cTn&&&&&&& B. C-反应蛋白
C. 同型半胱氨酸
352.& 多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酶是
A.ALT和AST
B.ALP和CK
C.AST和AMY
D.CK和CK-MB
E.CK和CK-BB
353.& 肝功能检查项目中能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是
B. &清蛋白
C. &球蛋白
D. 碱性磷酸酶
E. 转氨酶
354.& 下列指标中不能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是
355.& 下列蛋白质,不能由肝细胞合成的是
A. 甲状腺素结合前清蛋白
C. &1球蛋白
D.&球蛋白
E.&球蛋白
356.& 下列肝功能检查中,不能发现肝实质早期病变的是
357.& 下列肝功能检查中,提示肝病患者病情严重的应除外
B. AST/ALT&1
C. 胆酶分离
D.&- &桥出现
358.& AFP区带可出现于&
A. A与&1区带之间
B. &1与&2区带之间
C. &2与&区带之间
D. &与&区带之间
E. A区带之前
359.& 血清蛋白质电泳后出现M蛋白区带,可能位于
A.& A与&1区带之间
B. &1与&2区带之间
C. &2与&区带之间
D. &与&区带之间
E.& A区带之前
360.& 血清蛋白电泳A明显减少,&1,&2,&球蛋白轻度减少,&-G明显升高可见于
A.急性肝炎
C. 慢性炎症
D.肾病综合征
E. 系统性红斑狼疮
361.& 血清蛋白电泳A明显减少,&1,&2,&球蛋白轻度增高,&-G降低可见于
A.急性肝炎
C.多发性骨髓瘤
D.肾病综合征
E. 系统性红斑狼疮
362.& 下列由肝细胞合成的蛋白,半衰期最短的是
C.&球蛋白
D. 凝血因子Ⅱ
363.& 在急性肝炎恢复期,最快恢复正常的指标是
364.& 当ALT&&,AST&&,GGT 变化不明显,可以排除
A. 胆道系统疾病
B. 肝细胞损害
C. 心肌损伤
D. 多发性肌炎
365.& 如ALP&&,GGT&&,可以确定
A. 肝细胞损害
B. 胆汁淤积
C.原发性肝癌
D. 酒精性肝炎
E. 骨骼系统疾病
366.& 如ALP&&,GGT变化不明显,不能排除
A. 肝细胞损害
B. 胆汁淤积
C.原发性肝癌
D. 酒精性肝炎
E. 骨骼系统疾病
367.& 能够灵敏地反映胆道梗阻的酶是
368.& 原发性肝癌导致的胆汁淤积,ALP同工酶升高的主要是
369.& 在阻塞性黄疸和原发性肝癌时,活性明显升高的酶是
370.& 关于&-GT 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胆汁淤积时常明显增高
B. 酒精性肝炎时常明显增高&
C. 肝癌时常增高明显
D. 急性病毒性肝炎时常增高明显
E. 药物性肝炎时常明显增高&
371.& ALT-黄疸分离现象见于
A.急性肝炎
B.慢性肝炎
C.重症肝炎
E. 原发性肝癌
372.& 下列有关尿胆红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可见于阻塞性黄疸
B.尿色呈深黄色
C.尿内含有大量的间接胆红素
D.尿液振荡后泡沫呈黄色
E. 可见于肝细胞性黄疸
373.& 关于直接胆红素描述,错误的是
A. 与偶氮试剂反应迅速
B. 其就是游离胆红素
C.能出现在尿中
D.在肝细胞中合成
E.其就是1分钟胆红素
374.& 关于溶血性黄疸,错误的说法是
A. CB轻度增加
B. UCB明显增加
C. 尿胆红素阳性
D. 尿胆原明显增加
E.TB轻度增加
375.& 关于阻塞性黄疸,说法错误的是
A. CB明显增加
B. UCB轻度增加
C. 尿胆红素阳性
D. 尿胆原明显增加
E.TB明显增加
376.& 关于阻塞性黄疸的实验室检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总胆红素&&&
B. 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
C. 尿胆原 &
D. 大便颜色变浅
E. 尿胆红素阳性
377.& 关于肝细胞性黄疸,说法错误的是
B. UCB增加
C. 尿胆红素阳性
D. 尿胆原增加
378.& 可反映肝脏胶原纤维合成的指标是
379.& 可反映肝脏胶原纤维降解情况的指标是
380.& 可反映门脉高压严重情况的指标是
381.& 反映肝纤维化的指标,不包括&&&
382.& 与肝纤维化严重性相关性最好的指标是
383.& 血清ALT显著升高最常见于&&&
A. 原发性肝癌
B. 慢性肝炎
D. 酒精性脂肪肝
E. 急性肝炎
384.& 关于慢性活动性肝炎,与病情不符的检查结果是
A. A&,TP&
B. TBA>20&mol/L
C. ALT 250U/L
D. ALP 500U/L
385.& 胆汁淤积的患者可能的肝功能检测结果
A. PT 延长,TBIL &,DBIL &&&, IBIL &,ALT &&,ALP&&
B. PT 缩短,TBIL &,DBIL &&&, IBIL &,ALT &&,ALP&&
C. PT 延长,TBIL &&,DBIL &&, IBIL &,ALT &,ALP&&&
D. PT 缩短,TBIL &&&,DBIL &&&, IBIL &,ALT &&,ALP&&
E. PT 正常,TBIL &&,DBIL &&&, IBIL &,ALT &&,ALP&&
386.& 下列检测结果中,不支持符合胆汁淤积性肝炎诊断的是
A. APTT 延长
D.尿胆红素 +
E. 尿胆原 &
387.& 药物性肝炎时,血清酶学变化正确的是
A. ALT&&&AST& GGT& ALP &
B.ALT& &AST&&& GGT&&& &ALP &?
C.ALT& AST&& GGT&&& ALP&?
D.ALT& AST&GGT& ALP&&&
E. ALT& AST&&GGT&&& ALP &&&
388.& 下列指标中,对诊断急性肝炎最敏感的是
A. 血清蛋白电泳
389.& 下列关于血清蛋白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急性肝损害早期就出现A降低,G升高
B.&&& 慢性肝炎治疗后A升高,说明治疗有效
C.&&& A&25g/L易产生腹水
D. 肝功能严重受损时可出现A/G降低甚至倒置
E.& A下降不一定有肝脏疾病
390.& 健康体检时,为了解肝脏是否有损伤,最敏感的指标是
A. 血清清蛋白
B. 前清蛋白
391.& 对怀疑为急性肝炎的患者进一步诊断,价值不大的检查是
C. 血清TBIL,DBIL
D. 尿BIL,URO
E.血清蛋白
392.& 下列指标中,其在血管外液中的浓度作为各种膜屏障完整性判断的良好指标是
393.& 关于血清蛋白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静脉采血时,如压迫时间超过3分钟,蛋白浓度可降低10%
B. 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检测主要用于反映慢性肝损伤和肝细胞的储备功能
C. 清蛋白属于急性时相蛋白
D.血清和血浆标本都可用于血清蛋白电泳检测
E.急性重症肝炎时,A也会明显下降
394.& 下列情况中,不会导致低蛋白血症的是
A.严重肝病
B. 肾病综合症
C. 大面积烧伤
E.严重霍乱
395.& 在肝病恢复期,导致尿胆红素阴性,而血清直接胆红素仍很高的原因是
A. 肝肾综合症
B. &胆红素的存在
C.&胆红素的存在
D.&胆红素的存在
E.&胆红素的存在
396.& 不完全性梗阻性黄疸,总胆红素水平为
A. 小于17.1&mol/L
B.17.1&mol/L -34.2&mol/L
C. 34.2&mol/L -171&mol/L
D. 171&mol/L -342&mol/L
E.>342&mol/L
397.& 肝细胞性黄疸时,关于尿胆原描述错误的是
A. 尿胆原通常增高
B.尿胆原可以变化不明显
C.尿胆原有时降低
D.尿胆原与血清直接胆红素相平行
E.尿胆原与肝细胞损伤程度相关
398.& 肝硬化时,明显升高的是
399.& 对于肝细胞损伤最敏感的指标是
400.& 关于TBA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血清TBA测定可不仅可反映肝细胞的合成,还可以了解摄取,排泄功能
B.肝硬化时,TBA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肝功能指标
C.TBA可以反映肠道病变
D.餐后2hTBA比空腹TBA敏感,故有取代空腹TBA趋势
E.肝脏病变时,血清TBA通常增高
401.& 血清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最主要见于
A. 急性肝炎&&&
B. 肾病综合症&&&
C. 急性肾小球肾炎&&&
D. 肝硬化&&&
402.& 下列蛋白质中,不由肝细胞产生的是
A.白蛋白&&&&
B.球蛋白&&&&&&
C.糖蛋白&&&&&
D.脂蛋白&&&&&
E.凝血因子
403.& 下列检查中,对肝硬化诊断最有意义的是
A.谷丙转氨酶&&
B.碱性磷酸酶&&
C.甲胎蛋白&&&
D.胆红素定量&&
E.白/球蛋白比值
404.& 下列白蛋白的值,易产生腹水的是
A.10g/L&&&
B.20g/L&&&
C.25g/L&&& &
D.30g/L&&&&
405.& 在正常人A/G比值为 &
A.1~1.2/1&&
B.1~1.5/1&&&&
C.1.5~2.0/1&&&&
D.1.5~2.5/1&&&
E.1.8~2.5/1
406.& 肝硬化病人常见的肝功能障碍是
A.血胆固醇升高&&&&&&&
B.血结合胆红素显著升高&&&&&
C.血胆固醇酯升高
D.碱性磷酸酶升高&&&&&
E.&球蛋白升高
407.& 肝硬化肝实质损害的最主要依据是
A.血氨升高&&&&&&&&&&&&&&&&&&&&&&
B.胆固醇降低&&&&&& &&&
C.血清胆红素增加
D.白蛋白减少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E.甲胎蛋白增高
408.& 患者已诊断肝硬化,近二个月出现齿龈出血及腹泻,下列实验室检查项目中哪项对判断肝细胞功能最有帮助
C.PT&&&&&&
D.CT&&&&&&
409.& 体内胆红素最主要的来源
A.骨髓中未成熟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
B.衰老红细胞所释放的血红蛋白
C.肝脏中的游离胆红素&&&&&&&&&&&&&
D.肌红蛋白&&&&&
E.血红素的蛋白质过氧化氢酶
410.& 在肝功能酶学检查中,AST&ALT最常见于
A.慢性肝炎&&&
B.急性肝炎&&&
C.肝硬化&&&&
D.肝癌&&&&
411.& 碱性磷酸酶与哪种酶同时测定,有助于黄疸的鉴别
A.&-谷氨酰转移酶
B.肌酸磷酸酶&&&&&
D.单胺氧化酶&
E.乳酸脱氢酶
412.& 酒精性肝损害时,增高最显著的酶是
A.转氨酶&&
B.碱性磷酸酶&&
C.单胺氧化酶&&
D.&-谷氨酰转移酶&&
E.脯氨酰羟化酶
415.&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
A.肾小球滤出的血液量&&&&&&&&&&&&& B.单位时间内肾小球滤出的血浆量 &&&&&&
C.单位时间内肾小球滤出的液体量&&& D.肾小球滤出的液体量
E. 肾小球的滤出量
416.& 昼夜尿比重试验结果为:24h尿量约2300ml,12h夜尿量1500ml,各次尿比重均为1.010左右,可见于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慢性肾炎晚期&&&&&& C.高血压病早期&&&&&&&&&&&&&
D.糖尿病早期&&&&&&&&&& E.以上都对
417.& 肾小球疾病一般不会出现的检查结果是
A.尿蛋白以小分子为主&&&&&&&&&&&& B.尿蛋白以白蛋白为主
C.尿蛋白中分子增加& &&&&&&&&&&&&&D.每日蛋白定量&2g
E.凝溶蛋白检查阳性
418.& 下列描述,支持慢性肾盂肾炎肾功能受损诊断的是
A.畏寒,发热,腰痛&&&&& &B.尿频,尿急,尿痛& &&&&&C.肾区叩痛&&&&&&&&&&&&&
D.脓尿,菌尿&&&&&&&&&& &&E.夜尿频多
419.& 下列指标中,最能反映肾小管受损程度的是
A.24h尿量为3000ml
B.昼夜尿量比为35:1
C.12h夜尿量为800ml
D.最高尿比重与最低尿比重之差为0.010
E.尿液最高比重固定为1.010
420.& 只有血清尿素氮增高而血清肌酐正常的情况,应除外
A.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 &&&&&&&&&&&B.急性传染病&&&&&
C.上消化道出血&&&&&&&&&&&&&&&&&&&&& D.大面积烧伤&&&&&&&&&&&&
E.甲状腺功能亢进
421.& 内生肌酐清除率的测定是反映
A.肾脏浓缩稀释功能&&&&&& B.远端肾单位功能&&&&& C.近端肾单位功能
D.肾小管酸化功能&&&&&&&& E.肾小球滤过功能
422.& 能较早反映GFR的敏感指标是
A.BUN&&&&&&&&&&&&&&& B.血Cr&&&&&&&&&&& &&C.Ccr
D.血尿素&&&&&&&&&&&&& E.血尿酸
423.& 诊断泌尿系统疾病首选检查项目()
A.尿常规 &B.尿比重测定& D.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 E.酚红排泌试验
424.& 反应近端肾小管功能的试验是
A.浓缩稀释试验&&&&&& &B.尿&1-MG测定&&&&&&&&&& C.Ccr测定
D.尿渗量测定&&&&&&&&& E.血尿酸测定
425.& 肾脏有强大的储备能力,当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开始升高时,其肾小球滤过率已至少降至
A.50%&&& &&&&&&&&&&&&B.30%&&&&&&&&&& C.60%
D.80%& &&&&&&&&&&&&&&E.70%
426.& 不能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是
A.Ccr&&&&&&&&&&&&&&& &B.尿比重及尿渗透压 &&&&&&&&&&C.血清尿素氮
D.血肌酐&&&&&&&&&&&&& E.菊粉清除率
427.& 等渗尿是指尿渗量为
A. 100mOsm/kgH2O&&&&&& B. 350mOsm/kgH2O&&&&&& C.400mOsm/kgH2O
D. 200mOsm/kgH2O&&&& &&E. 300mOsm/kgH2O
428.& 正常人尿渗量/血渗量为
A. 1:1&&&&&&&&&&& &&&&&&&B. 2:1&&&&&&&&&&&& &&C. 3~4.5:1
D. &4.5:1&&&&&&&&&&&&&&& E. 5:1
429.& 反映远端肾小管功能的试验是
A. 酚红排泌试验&&&&&&&& B. 尿素氮和肌酐测定&&&&&&&&&
C. 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 &D. 浓缩稀释(昼夜尿比密)试验& &&&&&&&
E. 血清胱抑素C测定
430.& 慢性肾病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为35ml/min,应选择的治疗方案是
A. 应用利尿剂&&&&&&&& &B. 限制蛋白质摄入& &&&&C. 人工透析
D. 实施肾移植&&&&&&&&& E. 不需特殊处理
431.& 肾病综合症的特征不包括
A. 低蛋白血症&&&&&&&&& B. 水肿&&&&&&&&&&&&&&& C. 高脂蛋白血症
D. 血尿& &&&&&&&&&&&&&&E. 蛋白尿
432.& 肾病综合症时常伴有血浆蛋白的减低,原因是
A. 异常丢失&& &&&&&&&&&B. 合成障碍&&&&&&&&&&& C. 营养不良
D. 分解代谢增加&&&&&&& E. 遗传性缺陷
433.& 可影响血中尿素浓度的因素,应除外
A. 循环血液量异常&&&&& B. 肝脏功能&&&&&&&& &&&C. 机体肌肉总量
D. 蛋白质摄入量&&&&&&& E. 肾脏功能
434.& 影响血中肌酐浓度的因素,应除外
A. 循环血液量异常&&&&& B. 运动量&&&&&&&&&& C. 机体肌肉总量
D. 肝脏功能 &&&&&&&&&&&E. 肾脏功能
435.& 关于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时的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A. 实验前3天无肌酐饮食&&&&&&&&&&&&&& B. 低蛋白饮食&&&&&
C. 避免剧烈运动&&&&&&&&&&&&&&&&&&& &&&D. 留取12小时尿&& &&&&&&&&&&&&&&&&&&&
E. 取血,尿同时送检
436.& 下列物质中,全部由肾小球滤过而肾小管不分泌也不吸收的是
A. 菊粉 &&&&&&&&&&&&&&&B. 肌酐&&&&&&&&&&&& C. 尿素
D. 尿酸&&&&&&&&&&&&&&& E. 血清胱抑素C
437.& 下列物质中,全部由肾小球滤过、肾小管不吸收但可分泌少量的是
A. 菊粉&&&&&&&&&&&&&& &B. 肌酐 &&&&&&&&&&&&C. 尿素
D. 尿酸&&&&&&&&&&&&&&& E. 血清胱抑素C
438.& 下列物质中,全部由肾小球滤过、肾小管99%重摄取并分解的是
A. 菊粉&&&&&&&&&&&&&&& B. 肌酐&&&&&&&&&&&& C. 尿素
D. 尿酸&&&&&&&&&&&&&& &E. 血清胱抑素C
439.& 下列关于血清胱抑素C测定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机体所有有核细胞表达分泌的碱性蛋白质&&&&&
B. 肾小球自由滤过,几乎全部被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胞饮重摄取,并返回血液
C. 是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理想的内源性标志物
D. 肾小球滤过功能实验的首选指标
E. 敏感性优于血清肌酐
440.& 关于血肌酐测定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可作为肾功能受损的早期指标&&&&&
B. 当GFR&至正常人的1/3时,血肌酐才会&
C. 肾前性少尿时,血肌酐多&200&mol/L
D. 肾实质性少尿时,血肌酐多&200&mol/L
E. 可与BUN一起判断肾前性少尿和肾实质性少尿
441.& 若某患者尿渗量&600mOsm/kgH2O,尿渗量/血渗量比值等于或小于1,可能的疾病应除外
A. 慢性肾盂肾炎&&&&&&&& B. 多囊肾&&&&&& &&C. 急性肾小球肾炎
D. 慢性肾炎&&&&&&&&&&&& E. 肾功能衰竭
442.& 等摩尔的物质,对尿渗量结果影响最小的是
A. NaCl&&&&&&&&&&&&&& &&B. CaCl2&&&&&&&&&&&& C. NaH2PO4
D. Na2HPO4&&&&&&&&&&&& &E. 白蛋白
443.& 反映肾小球滤过率最好的指标是
A. 菊粉清除率&& &&&&&&&&B. 血肌酐&&&&&&&&&&& C. 血尿素
D. 内生肌酐清除率&&&&&& E. 血清胱抑素C
444.& 不引起血尿酸升高的是
A. 急性肾小球肾炎&&&&&& B. 痛风&&&&&&&&&&&&& C. 白血病
D. 慢性铅中毒&&&&&&&&&& E. 急性尿路感染
445.& 关于尿&1-MG&临床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近端肾小管功能受损&&& &&&&&&&&&&B. 严重肝实质病变&&&&&&&&&&&&
C. 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均受损&&&&&&& D. 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
E. 远端肾小管功能受损
446.& 关于血&1-MG&临床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近端肾小管功能受损&& &&&&&&&&&&&B. 严重肝实质病变&&&&&&&&&&&&
C. 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均受损&&&&&&& D. 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
E. 远端肾小管功能受损
447.& 关于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溶酶体酶之一 ,肾皮质含量高于髓质
B. 近曲小管细胞内含量最丰富
C. 糖尿病肾病,慢性间质性肾炎时NAG可&
D. 血中NAG&代表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
E. 尿中NAG&代表肾小管功能受损
448.& IgG型抗-HAV阳性提示
A. HAV现症感染&&&&&& B. 曾感染过HAV,未产生免疫力&&&&&&&&&&
C. HAV的确诊&&&&&&& &D. 曾感染过HAV,已产生免疫力&&&&&&&&&&
E. 可早期诊断HAV感染
449.& IgM型抗-HAV阳性提示
A. HAV既往感染&&&&&& B. 曾感染过HAV,未产生免疫力&&&&&&&&&&
C. HAV的确诊&&&&&&&& D. 曾感染过HAV,已产生免疫力&&&&&&&&&&
E. HAV现症感染
450.& HBV感染后最早出现的抗体是
A. HBeAb&&&&& &&&&&&&&& &&B. IgM型HBcAb& &&&&C. IgG型HBcAb &&&&&&
D. HbsAb&&&&&&&&&&& &&&&E. Pre-S1Ab
451.& 下列不具有保护作用的抗体是&&&
&&& A. IgG型HAV Ab&& &&&&B. IgG型HBc Ab
C. IgG型HEV Ab&&&&&& D. 抗-HBs&&&&&&&&&&& E. 以上都不对
452.& 提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的指标是
A. HbsAg阳性&&&&&&&&&&&&& &&B. HbeAg阳性& &&&&&&&&C. HBeAb阳性&&&&&&&
D. HBcAb阳性&&&&&&&&&&&&&&& E. HbsAb阳性
453.& 临床上所谓&大三阳&是指&&
A. HBsAg,HBeAg,HBcAb同时阳性&&
B. HBsAb, HBeAg, HBcAb同时阳性&&&&&&&&
C. HBsAb,HBeAb, HBcAb同时阳性&&&
D. HBsAb,HBeAg, HbcAg同时阳性
E. HBsAb,HbeAb, HbcAg同时阳性
454.& 临床上所谓&小三阳&是指&&
A. HBsAg,HBeAg,HBcAb同时阳性&&&&&
B. HBsAb, HBeAg, HBcAb同时阳性&&&&&&&&
C. HBsAg,HBeAb, HBcAb同时阳性
D. HBsAb,HBeAg, HbcAg同时阳性
E. HBsAb,HbeAb, HbcAg同时阳性
455.& 下列乙肝血清标志物中不具有传染性的是& ???什么意思。。。。
A. HBs Ag阳性& &&&&&&&&&&&&B. HBe Ag阳性&&&&&&&&& C. 抗HBc-IgM阳性
D. 抗HBe阳性&&&&&&&&&&&&& E. 抗HBs阳性
456.& 下列乙型肝炎标志物中,不能用常规方法检测到的是
A. HBs Ag&&&&&&&&&&&&& B. HBe Ag&&&&&&&& &C. HBc Ag
D. 抗HBe&&&&&&&&&&&&& E. 抗HBs
457.& 输血后肝炎绝大多数是&
A. HAV&&&&&&&&& &&&&&&&& B. HBV&&&&&&& &&&& &&C. HCV&&& &&&&&& &&&&&&&&&&&&
D. HDV&&&&&&&&&&&&&&& E. HEV
458.& 通过粪口传播的病毒是
A. HAV&&&&&&&&& &&&&&&&& B. HBV&&&&&&& &&&&&& C. HCV&&&&&&&&&&& &&&&&&&&&&&&
D. HDV&&&&&&&&&&&&&&& E. 巨细胞病毒
459.& 属于DNA病毒的是
A. HAV&&&&&&&&& &&&&&& &&B. HBV &&&&&& &&&&&& C. HCV&&&&&&&&&&& &&&&&&&&&&&&
D. HDV&&&&&&&&&&&&&&& E. HEV
460.& IgG型抗-HCV阳性提示
A. HCV感染&&&&&&&&&& B. 感染过HCV,未产生免疫力&&&&&&&&&&
C. HCV的确诊&&&&&&& &D. 曾感染过HCV,已产生免疫力 &&&&&&&&&&
E. 可早期诊断HCV感染
461.& 人体含量最多的免疫球蛋白是
A. IgA&&&&&&&&&&&&&& &&B. IgG& &&&&&&&&&&C. IgM
D. IgE&&&&&&&&&&&&&&&& E. IgD
462.& 能透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是
A. IgA&&&&&&&&&&&&&& &&B. IgG&&&&&& &&&&&C. IgM
D. IgE&&&&&&&&&&&&&&&& E. IgD
463.& 初次免疫应答产生的免疫球蛋白是
A. IgA&&&&&&&&&&&&&&&& B. IgG&&&&&&&& &&&C. IgM
D. IgE&&&&&&&&&&&&&&&& E. IgD
464.& 人体含量最少的免疫球蛋白是
A. IgA&&&&&&&&&&&&&&&& B. IgG&&&&&&&&&&& C. IgM
D. IgE&& &&&&&&&&&&&&&&E. IgD
465.& 介导I型变态反应的免疫球蛋白是
A. IgA&&&&&&&&&&&&&&& &B. IgG&&&&&&&&&&& C. IgM
D. IgE&& &&&&&&&&&&&&&&E. IgD
466.& 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含量降低缺乏,一般应首先考虑
A. 轻链病&&&&&&&&&&&&& B. 重链病&&&&&&& &C. 体液免疫缺陷病
D. 免疫增殖病&&&&&&&&& E. 自身免疫性疾病
467.& 第二次免疫应答产生的免疫球蛋白是
A. IgA&&&&&&&&&&&&&&&& B. IgG &&&&&&&&&&&&C. IgM
D. IgE&&&&&&&&&&&&&&&& E. IgD
468.& 引起免疫球蛋白G减少的疾病,应除外
A. 各类体液免疫缺陷&&& B. 联合免疫缺陷&& C. 自身免疫性疾病&&&
D. 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 E. 病毒感染
469.& 下列可作为梅毒螺旋体感染确诊试验的是&
A. TPHA&& &&&&&&&&&&&&&B.RPR&&&&&&&&&&&& C.TRUST&&&&&
D. 肥达氏试验&&&&&&&&&& E. 抗&O&
470.& 常用作前列腺癌首选的标志物是
A. AFP&&&&&&&&& &&&&&&&&&&& B. CEA&&&&&&&&& &&&&&& C. APT&&&&&&&&&&& &&&&&&&&&&&&&& D. &-GT2&&&&&&&&&&&& &&&&&E. PSA
471.& 下列可作为梅毒螺旋体感染筛选试验的是&
A. TPHA&&&&&&&&&&&&& &&B.RPR &&&&&&&&&&&&C.TRUST&&&&&
D. 肥达氏试验&&&&&&&&&& E. 抗&O&
472.& AFP升高见于
A. 生殖腺胚胎肿瘤 &&&&&&B. HIV&&&&&&&&&&& C. 宫颈癌&
D. 前列腺癌&&&&&&&&&&&& E. 乳腺癌
473.& 关于AFP,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在胚胎早期,由胎肝和卵黄囊所合成&&&&&&& &&&&&&
B. 肝细胞,生殖腺胚胎组织恶变时&&&&&&&&&
C.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均&&
D. 胃癌或胰腺癌时,血中AFP也可&&&&&&&&&&&
E. 妊娠3~4个月,孕妇血中AFP开始&&
474.& 关于CEA,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胎儿早期消化道和某些组织可合成&&&&&&&&&&&&&&&
B. 是一种特异性肿瘤标志物&&&&&&&&
C. 临床上单独检测CEA可用于恶性肿瘤的诊断&
D. CEA浓度与患者病情无关&&&&&&&&&&
E. 吸烟的人CEA浓度降低
475.& 关于PSA错误的是
A. 仅在前列腺癌的患者中&&&&&&&&&&&&&&&&
B. f-PSA/t-PSA &0.1提示前列腺癌&&&&&&&&
C. 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时PSA也可&&
D. PSA检测最好在进行前列腺手术数周后进行&&&&&&&&&&
E. 血清PSA检测有利于前列腺癌患者病情监测
476.& 关于肿瘤标志物,正确的描述是
A. 目前主要用于肿瘤患者的疗效监测,复发,判断预后&&&&&&&&&&&&&&&
B. 在同一种肿瘤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肿瘤标志物阳性&&&&&&&&
C. 不同的肿瘤中,血清中升高的肿瘤标志物一定不同&
D. 目前主要用于肿瘤的诊断&&&&&&&&
E. 肿瘤标志物的升高一般与影像学检查异常同时出现
477.& 关于糖链抗原19-9,错误的描述是
A. 存在于人唾液腺,前列腺,胰腺等的上皮细胞&&&&&&&&&&&&&&&
B. 胰腺癌首选标志物&&&&&&&&
C. 结合CEA,可辅助诊断胃癌&
D. 可确诊胰腺癌&&&&&&&&&&
E. 急性胰腺炎,急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症等也可&
478.& 检测抗核抗体的常用方法是
A. ELISA&&&&&&&&&&&&& &&B. RIA&&&&&&&&&& &C. 间接免疫荧光法
D. 免疫电泳&&&&&&&&&&&& E. 免疫比浊
479.& 关于抗核抗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抗体&&&&&&&&&&&&&&&
B. 无器官特异性和种属特异性&&&&&&&&
C. 主要存在于血清中&
D. 其性质主要是IgM&&&&&&&&&&
E. 可出现于多种自身免疫疾病中
480.& 与RF有较强的亲和力的是
A. 变性IgG& &&&&&&&&&&&&B. IgG&&&&&&&&&&& C. 变性IgM&
D. 变性IgA&&&&&&&&&&&&& E. 变性IgD
481.& 关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 antibody ),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 以IgG型为主的抗体&&&&&&&&&&&&&&&&
B.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敏感的早期诊断指标&&&&&&&&&
C. 可鉴别侵蚀性,非侵蚀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D. 特异性不如RF&&&&&&&&&&
E. 阳性者通常出现或易发展为严重的关节骨质破坏
482.& 可作为SLE特异性标志的自身抗体是
A. 抗ds-DNA抗体和&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壁心肌梗死临床表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