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初中毕业女生做什么好,家在山区经济贫困,读什么专业就业好?谢谢

已解决问题 &
我是位女生,今年二十岁,初中毕业,已经打工四年了,但是现在很想上学,请问?我还能上什么学校或是学什么专业呢?
更新时间: 22:56
你要是对电脑感兴趣的话,可以考虑北大青鸟,如果你想去,最好是去北京的,我是北大青鸟的学生,我所在的学校是北京大兴区黄村镇帝园商城对面那个,叫北大青鸟北大公学培训中心www.jb-accp.com这是网址,这里消费低,适合贫困的家庭,你去看看,多了解总是好的,也很适合女生,敲敲键盘就完事了&
& 中专-网友
18岁之前可以读初中的..读技校不一定是件坏事。现在不都是靠一技之长吗 ... 李阳不是说过只要自己有一门专业技术就不怕找不到工作!...
我认为还是沈阳南塔那的沈阳师联艺术幼师培训学校教的好,就学2年,一年在校学习,1年带薪实习。那的老师都可专业了,你试试吧!!!...
我也和你一样。快毕业了。我妈说读技校最傻,读出来就是送你去工厂打工。最后一年说是去实习,其实技校吃了你工资。没前途、最好去拜师当学徒!我毕业就去拜师。拜师你要有厚点脸皮。实在不行就靠关系...
如果只是学点。建议先找家教。实惠。各大学都有学生待岗。 培训班都不如专门的培训师,特别是自己也在学习的大学生最合适。毕竟从基础开始。 祝你好运啦。 华大 ,师院 的都可以。...
找个财务学校,学会计吧...
有一年的。爱福 你可以搜索一下。而且还是保证就业的但是我不知道你多大???...
女孩子学习平面设计比较好,在广告公司做个白领不是挺好的吗?并且工作轻松时尚,我觉得挺适合你的,工资待遇也很好!给你推荐一个学校吧哈尔滨现代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校就挺好的,我朋友的孩子就在那里学呢 你也看看吧 呵呵 希望能帮助你 啊...
招生信息与资讯
微信扫一扫咨询技校问题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站学校简介、学校招生信息的版权属于各个学校!
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联系我们(邮件)
&&本站QQ官方微博:@jixiaoJE &
&Copyright &2016&&www.qqje.com&&All Rights Reserved.
JE技校网 , 中国技校品牌网!  初中毕业学什么好?初中毕业学什么技术有前途?……,这是近几年社会上家长和孩子之间热议的话题。随着高校扩招规模的日益增大,我国毕业生就业形势也变得日益严峻,很多初中生又因不堪忍受高考独木桥的重负,只好选择退学,外出打拼。这些十五六岁的孩子正处于身体和心理的成长发育期,如果不接受良好的教育和严格管理,很容易受不良风气的影响最终一事无成。因此对他们来说,去好学校选择一门好专业,做个好的职业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盲目跟疯上大学不可取  从高校扩招政策实施至今,家长认为从高中到大学才是孩子成才的正途。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随着独生子女家庭数量的增多而逐渐增强。高校扩招使得很多本无法上大学的人有了上大学的机会。“上大学”不但圆了多数孩子的梦想,更了了无数家长的心愿。有大学学历的家长不愿自己的孩子没上过大学,觉得丢面子;无大学学历的家长希望孩子能考上大学,从而鲤鱼跃龙门给祖上增光。事实上很多孩子是家长的殷切的教导之下走上了从高中到大学之路的,所学所选并不一定是孩子真正感兴趣的专业,因此很多人出现学而不精,半途而废是很正常的。甚至对很多孩子来说,他们并不清楚上大学到底能获得什么,更别谈是为什么而学习和到底学习什么。因此,这种盲目跟风上大学是绝对不可取的。        选择失误容易一事无成  初中生毕业后无非以下几个出路:通过高中上大学、上普通技校或者是上中专院校等,但是,选择第一条出路的学生未必都能上个好大学,多数只能上三流大学,而现在的三流大学教育往往是理论多于实践,甚至完全脱离实践,致使应届毕业生在职场中缺乏竞争力,这也才使不少用人单位不愿招收应届毕业生。可是应届毕业生要获得工作经验就必须参加工作,以致于应届毕业生陷入“就业难,难就业”的尴尬局面,因此,现在三流大学的教育状况实在令人堪忧。选择普通技校和中专教育的学生就更应该慎重了,因为随着教育市场竞争的加剧,部分技校和中专面临倒闭的危险,学校生源相当紧张导致学校经费不足,连师资都无法保证,更别谈完善的教学实施和良好的教学环境了,如果报读了这样的院校,学生基本上是学不到什么真技能。这也是近几年这三类院校的毕业生就业不好的真实原因。          选个好专业做好职业规划  初中毕业后,很多孩子选择独自出去闯荡,可没有“一技之长”,闯荡是谈何容易。那么初中生该如何实现人生逆转呢?其实,现在社会学历并不再是企业招聘的关键,只要你有技术和实力,一样可以有机会选择更好的工作。而汽修行业因为前景好,潜力大,工作环境优越,薪资待遇高而成为大家的首选行业。因此,对于广大初中生来说,去品牌院校选个热门的高端汽修技术才是最明智的。以四川万通汽修学校毕业学子为例,万通的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是“技能+学历”教育模式,学生毕业后一般先从技术人员做起,逐渐转变成企业技术骨干,然后再升级为管理人才,最后晋升为企业高级技术人才,也有很多毕业生,在经验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实现自主创业,成为年收入百万以上的企业老板,这些都是因为他们具有一项过硬的“好技术”。因此,对于初中生来说,去好学校选个好专业做好职业规划才是最你好的选择。        因此,初中毕业并不可怕,也不是没有希望,只要选对行业,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你依然可以成就美好的人生。  四川万通汽修学校每年根据市场人才需求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力图办中国最好的职业教育。
楼主发言:1次 发图: | 更多
  看起来很不错
  现在计算机,汽修,厨师都是热门行业,初中毕业最好的选择就是做厨师,特别年级小厨师学好了,以后厨师都是很好找工作的,也可以自己开店当老板,不要看不起眼的餐馆和饭店,其实很赚钱,烹饪行业最有名的是新东方烹饪学校,特别云南新东方烹饪学校,办校时间早,知名度高,值得信赖
  @ssjing45
10:35:55  看起来很不错  -----------------------------  现在谁还学这些啊,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各行业都是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可以帮你推荐学校,
  初中毕业并不代表没有好工作,如果好好规划自己的职业,工作比大学毕业生好也是常有的事,职业规划老师,帮你详细规划。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就业助学计划圆山区学子梦
原标题:就业助学计划圆山区学子梦
10月18日,在第二期“同心温暖工程班”开学典礼上,广东省民营企业合作交流协会会长、广东省江门慧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谭铭卓先生捐资20万元,贵州众汇集团总裁、贵州省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务委员会委员祝精隆先生捐资20万元,旺顺阁(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雅青女士捐资30万元,作为“同心温暖工程班”学生的生活费。张雅青女士另外承诺,待“同心温暖工程班”学生完成两年学业后,统一加入温暖工程就业助学计划,继续资助学生完成高等学历教育。 文/武鸿麟(贵州省政协副主席、民建贵州省委主委、贵州省中华职业教育社主任)图/贵州省委统战部提供新闻背景温暖工程就业助学计划是由中华职业教育社、中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共同发起,协同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法制晚报社以及公益伙伴企业联合实施。为贯彻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政策,温暖工程就业助学计划进一步延伸开展五年成长助学项目,项目有效整合了多种公益资源和教育资源,通过公益伙伴企业和教育机构的公益承诺,推出创新型“工学一体化学习模式”,为有志青年搭建一个有计划、有保障、可持续的全面成长成才公益平台。日,贵州省中华职业教育社在贵阳隆重成立,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张榕明到会祝贺并发表重要讲话。张榕明希望贵州省中华职业教育社在统一战线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贵州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做出积极贡献。时任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到会祝贺并发表重要讲话。栗战书指出,成立贵州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是贵州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一件好事。“富民必先强教,兴黔必先兴教,加快贵州的发展,教育必须先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对开发我省人力资源、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贵州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伊始,就发下发了《关于成立“同心·温暖工程就业助学计划贵州工作办公室”的通知》,加强组织保障,与温暖工程就业助学计划实现无缝隙对接。   2011年秋季,组织了没考上大学和考上大学却因贫困上不了的40名学生赴北京参加了温暖工程就业助学计划。到目前为止,贵州已有200余名高中毕业生参加了这一项目。同时,贵州省中华职业教育社与贵州省妇联、贵阳市英才职业学校共同实施开设了贵州“同心·温暖工程”千名女贫困生职教扶贫项目同心温暖工程班,两年教育期间实行全免费教育。每人学费1800元由中央财政资助;全年3500元生活费由国家助学金资助1500元,其余2000元由贵州省中华职业教育社采取企业捐助等办法筹集;书本费200元、住宿费500元、保险费100元、服装及床上用品费200元共1000元由贵阳市英才职业学校资助。学生完成两年基础教育后,第三年与温暖工程就业助学计划接轨。2011年秋季第一期“同心温暖工程班”资助了135名来自威宁县等其他贫困县的学生。2012年秋季第二期主要资助省内部分贫困县学生100多名。“同心温暖工程班”开学后,邀请了奥运冠军邹市明为“同心·爱心形象大使”。省内外来自企业界、文艺界等不同领域的十多名同志担任“同心·爱心老师”,并不定期到“同心温暖工程班”授课,深受同学们欢迎。本报讯(记者 易朵)法制晚报社成为温暖工程就业助学计划战略合作伙伴后,已专版报道两次。为贯彻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政策,温暖工程就业助学计划进一步延伸开展五年成长助学项目。为了更好地开展宣传,项目办公室12月4日召开媒体宣传和企业工作交流会。会上,温暖工程就业助学计划办公室高主任表示:为进一步惠及贫困地区的初中毕业生,2013年在湖北、河北、贵州、陕西、安徽试点开展五年成长助学项目,在试点省份遴选2-4所定点学校,分配中专助学班的培养任务。中专班学费由国家减免,通过媒体宣传组织公益伙伴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募捐,为贫困学生到定点学校后进行“一对一”资助,每人每年资助助学金2000元(资助两年)。会上,温暖工程定点学校河北涿州职教中心张剑锋校长表示:“作为定点学校要积极配合,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学校已做好2013年来自全国500名贫困中专学生的教育教学准备工作。”此外,安徽太湖恺风职业学校(温暖工程定点学校)周黄艳校长说,“我校2010年参加本项目,每年有几十名贫困学生享受到‘工学一体化学习模式’免费就读大学的机会,使职业学校学生能够在就业的同时上大学。我校在总社和项目办公室的指导协调下,2011年秋季为金百万定向培养了温暖工程实验管理班。目前在金百万的学生都是主管以上管理干部了,月收入3500元左右。”温暖工程就业助学计划办公室:咨询电话:010-
网站:www.jiuyezhuxue.com  联系人:陈老师贵州省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二期“同心班”开学典礼举行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当前位置: >>
1.直面贫困(2)贵州篇 《经济半小时》继续直面贫困,今天关注贵州。毛泽东曾经写过一首《长征》诗,其中有这样一句“五岭逶迤腾 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里说的乌蒙山脉就是在贵州的毕节地区,而毕节地区现在仍然是全国贫困面最广,扶贫 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我们的记者亲赴毕节进行了采访。 2.冯吉富家住毕节地区大方县文坪村,他今年还不到五十岁,却已是头发斑白,记者看到他家的房子是用木板和土 坯建成的,已经住了几十年。 冯吉富:“种些地总是不够吃。” 冯吉富的家里除了两张床,几个柜子外就再没什么别的东西,一家五口就挤在这间屋里。冯吉富家有一亩多地, 全部的收入就靠种些水稻卖钱,年成好的时候也卖不上一千块钱,为了省下粮食卖钱,家里平时只吃玉米。冯吉富 有三个女儿,为了孩子上学,家里已经借了两千多块钱,这笔钱就是全家不吃不喝也得还上两三年,家里的这间房 子也已抵押给了别人,现在一家人只是借住在这里。 冯吉富:“只要孩子能读就尽量供,万一考上了我供不起也没办法了。” 就在冯吉富说起这些的时候,站在一边的这位小女孩忽然悄悄哭了起来,她是冯吉富最小的女儿,正在读小学 五年级,由于经常要帮家里分担家务,她的成绩并不太好。对她而言,继续读书也许只能是一个梦想了。面对女儿, 父亲能做的也只有默默陪着落泪。 冯吉富:“我心里很难受,希望政府扶持一下,让他们读得下去。” 让哪个孩子读书,又不让哪个孩子读书,由于贫困冯吉富不得不进行这样的选择。记者告诉我们像冯吉富他们 这样的村子在当地还有很多,冯吉富他所在的乡其实离县城比较近,大概有半个多小时的路程,但从乡里再到冯吉 富家就非常难走,因为不通车,一共七八里的山路要走一个多小时。当地贫困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关于贵州有一句 俗话“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讲的是这里的气候特别差,人多又没有地,是典型的半石漠化地区。 采访时记者碰到了一次由毕节地区和深圳市共同主办的考试,考生是来自毕节地区大方县不同乡镇贫困家庭的 年轻人,通过的人将会被送到深圳学习电子装配等技术。 一位腼腆的少女住在县里最偏远的地方,来考试的这天, 她是四点钟起来,先帮家里干完活,再走了两个小时的山路,然后坐车到了县城,一身衣服和五十元路费都是从亲 戚家借的。为了这次考试,她准备了好几天。 大方县综合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高克歧:“因为都是要免交学费、生活费。到深圳边读书就是勤工俭学,边读书 边学习技术。” 考试内容其实很简单,主要是测试一下考生的普通话听说能力。游开秘提前两个多小时就到了,把最想说的话 默念了好几遍,可真的考试了,游开秘还是有些紧张,采访结束时游开秘告诉了我她最大的心愿。 贵州省大方县黄泥乡朝门村游开秘:“读书,挣钱,把弟弟们送上大学。” 记者告诉我们,当地人大多觉得出来上学的最大好处就是不用吃家里的粮了,家里的粮食一年最少省二百斤到 三百斤,而且孩子能学技术,能挣钱。 贵州省毕节地区扶贫办公室主任王福尧:“空手出门,抱财回家,自己的劳动和智能,一个人可能是要寄回三千元左 右,而我们种一亩地最多也就是千八百元,最低的就是两三百元,这个比值相当高的。 这确实是个不小的数字, 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机会出去打工,特别是年龄比较大或者文化水平不高的,在城里很难找到工作。那么他们是 通过什么方式来脱贫的呢? 在采访中,我们碰到了一个正在牵牛的青年,他名叫罗兴剑,小学没念完就开始务农,家里也就是勉强吃得上饭。 在他的左边准备递烟的这位叫刘华六,是同一个村的村民,两人原本很少来往,去年小罗贷款买了这头牛,刘华六 开始三天两头往他家跑。 罗兴剑:“基本上他每天都来看一下牛,有空闲的时候,还割草给牛吃。” 今年春天,罗兴剑家的母牛生下了一头小牛犊,小牛总是闹肚子,刘华六还掏钱帮着看起了病。刘华六是村里的 特困户,没上过学,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他穿在身上的是自己惟一的一件衣服,刘华六为什么这么热心别人家 的事呢,这都要从一种名叫 1 十 1 的扶贫模式上说起。 大方县星宿苗族彝族仡佬族乡党委书记吴永龙:“1 加 1” 比如今年我是实施户,还有下一户,一直这样向下滚动下 去,有时还可以滚动回来。 首先,扶贫部门拿出一笔资金,选择稍有些文化的贫困户,帮他买一头健康母牛,同时再选择一家特困户,两家结 成对子,母牛生下的小牛必须无偿送给特困户,然后母牛可以正式归上游户所有,小牛长大后,特困户再和下一家 结成对子,这样就可以一直循环下去。 贵州省毕节地区扶贫办公室主任王福尧:“贫困农户互相监督,效果非常好 比过去那个要好,一元钱用成了两元、 三元。” 重山村所处的位置平均海拔在 2000 米以上, 原来村民只能靠种玉米度日, 连吃饱饭都很难。 推广 1 十 1 扶贫模式后, 草场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村里第一批养了 20 头牛,个个喂得膘肥体壮,现在 20 头牛已经变成了 32 头,虽然日子 过得还是有些艰苦,但看着一天天长大的牛,村民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罗兴剑:“希望能过上小康的生活,因为养牛就有信心,母牛会下崽,一年下一个,过上十年就是十个了,我的 日子就会好起来了。” 罗兴剑这个算法虽然很简单,但是至少说明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就在这个重山村大家都会听到一个名字 “星宿乡重山村”,这就是它旁边的一个村子,峻岭村大山乡,这是海拔非常高的一个地方,在重山村旁边记者路过 一个村子的一个组,这个组在峡谷里边,不通车,没有路只能靠人走,要走很长时间才能下去,峡谷里就住着几十 户人,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这个山沟,一直生活在这里。这是当地政府在扶贫工作中认为非常难啃的一个硬骨 头,怎么解决这些困难,让老百姓早一点走出贫困,现在我们就来听一下特约评论员温铁军的说法.。 特约评论员温铁军: “在有关扶贫问题的讨论中像这些问题其实已经有相当多不同政策建议了, 其实大体上无外乎是 两个方面,第一就是异地扶贫,像确实没有很好的生存条件,无论怎么扶贫也难以改变他的生活状况的地方,恐怕 得考虑异地扶贫,让他们迁出来到生存条件相对比较好的地方去。再一种就是,这些地方如果和资源环境保护有关, 他们就应该让那些享受了环境资源的发达地区向他们返还,他们应该有的收益,也就是他们应该大致得到社会平等 的收入水平。那在这些地方的人,他们就不是说只是等、靠、要,他们所承担的重大的责任是 保护好这块资源、保护好这块环境。他们的责任尽到了收益就应该由享受了资源环境的发达地区返还给他们。所以 两种方式大体上可以相对地去缓解这些难以彻底解决问题地方的贫困群众的状况。” 2央视《经济半小时》10月31日推出《直面贫困》 ,以下为节目内容。 从今天开始《经济半小时》将用六天的时间,连续播出系列报道,直面贫困。我们注意到十一五规划建议中 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而这中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 那么, 贫困地区的农民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存状态,他们又如何面对贫困,走出贫困?我们派出了六路记者,去了六个 省进行调查。今天我们来关注广西。我的同事熊曼琳去的是广西的国家级贫困县都安。 记者:“我现在已经走了1个小时。这里是广西革命老区之一,前面就到达了一个叫弄鸦屯的地方。弄鸦用当 地话来说,就是这里的生存条件太恶劣,甚至连乌鸦都不愿意在这里生活。我们现在就去看一下。 一条羊肠小道是弄鸦屯通往外面的唯一出口。屯子里住了12户人。我赶到这里的时候,正好碰到蒙汉国在放 羊。他今年13岁,从没离开过这个村子。 蒙汉国:“我从来都没有离开过这个村子,外面也从没有人来过这里。” 其实不仅是蒙汉国,由于没有路,除了出去打工的人外,屯子里的人没有出去过,也没有外人进来过。这里 就像是一个被外面遗忘的角落。12户村民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种地。种地需要浇水,供整个屯子吃水用的是一 个水池。 蒙汉国:“这是天上下的雨水,我们就喝这个水。” 这个水池是全屯的主要用水来源。水池中经常漂浮着树叶和虫子。如果放的时间长了,还会有一种味道散发 出来。像汉国一样,村民们很珍惜这里的水,因为如果用完了,就不得不每天往返3个多小时到山里去挑水。 蒙汉国:“我能挑大概50斤的水吧。” 记者在那儿呆了半个多月。这次采访让我们惊讶的是:现在还有人生活在几乎与世隔绝的大山里,最远的地 方要徒步爬山十几个小时才能到达村里;在这里有很多孩子像汉国这样小小年纪就要干重体力活;这里的每家 每户都是三层木板房,听起来三层楼是个不错的地方,但事实上这些房子都是上个世纪50年代修的,现在已经 破败不堪。一层用来养猪、养羊,二层供人居住,三楼是放一些杂物。当地村干部说一楼是畜牧局,二楼是人 事局,三楼是物资局;在这里12户人家就有3个单身汉,当地人打趣说青山绿水好风光,只见阿哥不见嫂。 因为从没外人到过这个屯子,听说记者是从北京来的,村民特意从地里挖了芋头招待,这让记者很心辛酸, 村民们大多以玉米粥度日,芋头已经是很好的东西了。 那么导致这个地方贫困的原因是什么呢?来看看记者的调查 在大石山区最多的就是石头,而最金贵的就是土地,农民是在石缝中间种地,巴掌大的地方,种了一棵芭蕉 芋,还种了一棵玉米。这里有一个形象地比喻就是:一个草帽盖住一片地。 蒙明不:“今年雨下得很大,风也吹去了,玉米倒完了,玉米收成没有多少,收成大概有400斤。” 蒙明不是蒙汉国的父亲,他说今年收成不好,口粮不够,所以必须出去买粮吃,全家能换钱的就是两头猪, 但是猪却卖不出去。 蒙明不:“抬出去要请一桌人,8个人抬,这样就已经耗去2只猪脚的钱。” 原来由于屯子里没有路,车子进不来,所以必须花钱请人把猪抬出去卖,这相当于四分之一的猪肉钱,蒙明 不舍不得,全家一年的收入也只有5,6百元。但是猪抬不出去,只能越养越大,也就越来越难卖。其实不仅是 蒙明不,这个屯子里每家每户都有这个问题。正应验了那句民谣:养猪真辛苦,成本一百五,运费一百五,到 头白辛苦。 蒙明不:“主要是路不通。” 由于路不通,汉国家的猪很难卖上价钱,自然也没什么收入。现在这个贫困的家庭已经没有能力再让13岁的 汉国继续念书了,虽然他想读大学。 记者:“明年不能再读书了,你会不会很难过?” 蒙汉国:“像我们这么穷,不能读书还有什么可难过。” 汉国已经默默接受了这个的现实,他的话总是很少。不过当我准备离开的时候,他却说了这样一句话。 蒙汉国:“谢谢你。” 记者:“为什么谢我们。” 蒙汉国:“因为你能够来到我们这个山里。我希望有人来我们这里,可是他们都不想来,因为我们这里的路太 窄了。” 后来记者告诉我们,当她听到汉国说谢谢的时候眼泪都快掉下来了。他是个很不爱说话的孩子,我们的到来 让他很激动。记者在编片子的时候每次看到这段还是会心酸。 广西都安县的蒙汉国之所以念不起书,就是因为家里太穷,而家里穷的原因是交通不便。政府也在帮他们想办 法,异地安置就是其中之一,也就是让这些人从山里搬出来。唐奎就是在政府的动员下从山里搬出来的农民, 刚出来那会,和很多人一样,他对将来一点把握也没有。 唐奎:“两种打算,如果到这里变不了那我们就跑回去。” 唐奎搬出来后就住在政府新建的八仙开发区,政府投资解决了当地的水,电,路等设施,这为农民创造了打 工就业最重要的基础。而唐奎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土地没有了,怎么吃饭? 唐奎:“我们不能种地,吃饭都困难。就是需要我们本人慢慢打工,今天你去做工赚10块钱,20块钱,那回来 你就买一点柴米油盐,一步一步,一天一天,到现在就解决问题了。” 白手起家,现在唐奎已经是承包修路工程的包工头了,每年纯收入就有1万元。闲下来的时候他会跟着儿子一 起听卡拉 OK。 开发区的居民都是从山里搬出来的农民,现在他们都盖起了砖瓦房,摩托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事实上,都 安县通过异地安置的方式已经帮助6万农民搬出了大山。可是还有14万农民应该搬出来却没有办法再搬出来。 都安县扶贫办主任韦寿福:“没有那么多的土地安置,加上现在上面的资金量也是非常有限的。” 扶贫办主任韦寿福告诉我,异地安置需要大量的土地,现在没有那么多的土地可以让农民搬出来,而且购买土 地和修建基础设施也需要大量资金,算下来平均一个人就需要2万元左右,14万人的安置费用将是一个天文数 字。不仅如此,很多农民也不愿意搬出来。 唐奎:“他们说他怕出来,没有地就没有米,没有米就没饭吃。” 一方面政府没有土地,没有资金来安置农民,另一方面农民担心离开土地无法生存,况且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 的生活,于是更多的农民选择了留在山里。 记者在当地采访时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就是:农民对故土的留恋。但这里自然条件太恶劣,世界银行曾经派人进 行过调查, 结论是这里不适合人类居住。 事实上, 这么多年来当地的政府和农民都在努力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们正像愚公移山一样,一点一点挖山修路。上至年逾80的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少年都在挖山修路的队伍中,他 们要在这里开一条通到自己的家门口的路。中午村民休息吃午饭,饭是从家里带的,菜则是从山上采的野菜。 修路需要钱,农民们自掏腰包。屯子里一共有22户人家,已经筹集了3万6千元修路。 村民们的钱是依靠贷款,打工和养猪养羊一点一点攒起来的。可是修路需要大笔的钱。靠打工和卖猪赚钱实在 是遥遥无期。 唐毓帅:“如果钱掏尽了的时候,我们实在行动不了了,就一起出去打工,半年或者一年回来再修,一定要把 这个路打通。” 唐毓帅是修路的领头人。 两年前他首次成功修通了另外一条路和隧道。 当时唐毓帅愚公移山的精神感动了广东, 送来11万元,县里给了5万元,其他捐献2万元,自己集资4.6万元终于修通了道路。现在唐毓帅家门口就可以通 车了,这让他的生活富裕了很多。盖起了砖瓦房。不过唐毓帅明白,如果没有各方支持,修路实在像个天方夜 谭。唐毓帅是幸运的,两年半的时间,他修通了隧道,也修平了道路。但是在都安县还有7000多个村屯,也就 是数万人。他们没有这样的道路,他们还过着肩挑马驮的生活。由于没有钱,修路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一个过于 奢侈的想法。虽然很困难,但是唐玉帅还是把路修通了。其他地方有没有可能和他一样修一摩托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事实上,都安县通过异地安置的方式已经帮助6万农民搬出了大山。可是还有14万 农民应该搬出来却没有办法再搬出来。 都安县扶贫办主任韦寿福:“没有那么多的土地安置,加上现在上面的资金量也是非常有限的。” 扶贫办主任韦寿福告诉我,异地安置需要大量的土地,现在没有那么多的土地可以让农民搬出来,而且购买土 地和修建基础设施也需要大量资金,算下来平均一个人就需要2万元左右,14万人的安置费用将是一个天文数 字。不仅如此,很多农民也不愿意搬出来。 唐奎:“他们说他怕出来,没有地就没有米,没有米就没饭吃。” 一方面政府没有土地,没有资金来安置农民,另一方面农民担心离开土地无法生存,况且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 的生活,于是更多的农民选择了留在山里。 记者在当地采访时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就是:农民对故土的留恋。但这里自然条件太恶劣,世界银行曾经派人进 行过调查, 结论是这里不适合人类居住。 事实上, 这么多年来当地的政府和农民都在努力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们正像愚公移山一样,一点一点挖山修路。上至年逾80的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少年都在挖山修路的队伍中,他 们要在这里开一条通到自己的家门口的路。中午村民休息吃午饭,饭是从家里带的,菜则是从山上采的野菜。 修路需要钱,农民们自掏腰包。屯子里一共有22户人家,已经筹集了3万6千元修路。 村民们的钱是依靠贷款,打工和养猪养羊一点一点攒起来的。可是修路需要大笔的钱。靠打工和卖猪赚钱实在 是遥遥无期。 唐毓帅:“如果钱掏尽了的时候,我们实在行动不了了,就一起出去打工,半年或者一年回来再修,一定要把 这个路打通。” 唐毓帅是修路的领头人。 两年前他首次成功修通了另外一条路和隧道。 当时唐毓帅愚公移山的精神感动了广东, 送来11万元,县里给了5万元,其他捐献2万元,自己集资4.6万元终于修通了道路。现在唐毓帅家门口就可以通 车了,这让他的生活富裕了很多。盖起了砖瓦房。不过唐毓帅明白,如果没有各方支持,修路实在像个天方夜 谭。唐毓帅是幸运的,两年半的时间,他修通了隧道,也修平了道路。但是在都安县还有7000多个村屯,也就 是数万人。他们没有这样的道路,他们还过着肩挑马驮的生活。由于没有钱,修路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一个过于 奢侈的想法。 虽然很困难, 但是唐玉帅还是把路修通了。 其他地方有没有可能和他一样修一条通往外面的路呢。 事实上更多的道路是修不通的。我拍到了一条半途而废的道路。本来要修3公里,现在只修了2公里就停工了, 因为没有钱。 按照国家扶贫开发计划,从2000年开始,国家就开始对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大量投资。5年过去了,为 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道路因为钱修不通呢? 扶贫办韦寿福告诉我,修路最困难的就是这样的等外路,也就是可以通到农民家门口的道路。而现在等外路三 年只修了158公里,相当于整个都安县需要修路的2%,全县有7000多公里道路要修,如果按照这个速度还要修 150年。 都安县扶贫办主任韦寿福:“3000多个屯7000多公里,任重道远,非常难。” 韦寿福认为,进展缓慢的原因就是资金不足。在都安山区一公里路至少需要5万元到六万元。现在中央和自治 区只能提供一半的资金,剩余的部分就要由农民自己想办法筹集。而且政府的扶贫资金有限,到底给哪个村, 农民自筹资金成了重要的砝码。 记者:“村民如果不自筹的话,有没有可能进行修路或者其他一些基础设施建设? 韦寿福:“按照政策来讲,你没有积极性,群众没有安排的,上面基本就不安排项目提供扶贫资金。” 记者:“就是说群众必须投钱?” 韦寿福:“要投钱,要参加劳动。” 其实不仅是修路,农民要掏钱,从前修的沼气池,水池,架的电线,农民都要掏钱。我粗略的算了一下,一个 沼气池至少需要1700元,上级补助600元,农民需要掏1100元。一个60立方米的水池需要1800元,上级提供1000 元水泥,农民需要出800元。一公里电线6000元,农民要全部自己承担。现在修路1公里需要5万元,上级补助3 万元,农民需要自筹2万元。对于农民来说,这些扶贫政策很得人心,但是每家每户都要出资少则数千元,多 则上万元,这对于山区很多年收入不过5,6百元的家庭来说,确实是个沉重的负担,所以很多村屯没有路,没 有沼气池,更没有电,因为他们用不起。如果他们勉强凑足了钱使用了这些扶贫项目,那么意味着在未来的数 年内,他们要一直为吃饭和生存问题而日夜担忧。 面对扶贫资金紧张的现实,广西区采用了会战的方式,也就是把扶贫资金集中起来先彻底解决某个贫困县的问 题,让一部分农民先走出贫困,然后再带动其他地区的农民一同进步。 广西区扶贫办主任胡德才:“集社会力量来提升他们的基础设施的档次。” 胡德才所说的社会力量包括来自交通,水利,卫生,电力等各部门的资金整合,这种方式增加了扶贫资金的总 数量,从而也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投入。目前会战已经取得明显效果。本来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修完的 道路,现在已经基本完成。 广西区委书记曹伯纯:“90年代初,广西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的将近10%,也就是大约是700多万,到800 万,现在降到100万左右。” 广西革命老区的扶贫成绩也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的肯定。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高鸿宾:“我觉得这是真的共产党,这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执政党。” 我们可以给大家提供一组数字,广西从90年代开始,用攻坚战和现在会战等多种方式,坚持扶贫,把贫困人口 从90年代的800万,降到了现在的100万。事实上,中国的扶贫成绩已经是世界公认的典范,根据国家扶贫办提 供的最新数字, 我国的绝对贫困人口已经从1978年的2.5亿下降到现在的2610万。 联合国开发署署长布郎曾经用 了这样的话来评价,中国的扶贫经验值得世界学习,中国为世界提供的最有价值的发展经验是制定并坚持有效 的扶贫政策。但是,我国各级政府也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扶贫任务仍然任重道远。5.直面贫困(4)――云南篇我们采访的这位老人是云南省寻甸县一个贫困乡的农民,她已经八十多岁了,但是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她所在的村子,因为他们村根本就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而且她的儿子也在重复和她一样的生活,我的同事鄢闻余在经历了 艰苦的行程之后到了这位老人所在的那个村子。 记者到了云南省的寻甸县,这里是红军的革命老区,到现在为止这个县仍然是国家级的贫困县,在这里我们发 现当地的山体相当松散,山的表面有一层碎石,非常容易形成泥石流,每年下大雨,泥土裹挟着这些碎石冲向山下 的村庄,而这样的地形在云南的东北部相当普遍。当地每年夏天都会遭遇泥石流的侵害,严重的时候山洪会冲毁房 屋甚至夺走村民的生命。就在我到这个村的前一年,山坡上还有4户村民是在泥石流当中丧生的。至今这里一多半的 村民至今仍住在土坯房里,由于道路险隘,村民基本上很难与外界交流,最主要的生活来源就是种地打粮食,然而 自然灾害过去以后,留下往往都是无法再耕种的土地。 在寻甸县金源乡,记者遇到了村民――杨建新,当时他正在整理自己家的一块地。让记者惊讶的是这块地几乎 不能称为是庄稼地,因为它完全是石头,只有稀稀落落的几棵烤烟从石头缝里长出来。杨建新说上一次泥石流从他 家的田里经过,已经2年前的事了,但直到今天这里还是种不出任何粮食。 村民杨建新说:“讲个害怕的事情 ,那个石头有这个房子那么大 ,有这样双倍大的石头都能冲走。都能冲走有 房子两倍大的大石头,但是也不是水,这个东西就是用沙子淌走了,用沙子来推着。” 2年前政府出面,在河边修了一道水泥坝,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泥石流的发生的次数,但是遇到暴雨天气,河 水还是会漫到田地来。 杨老汉的母亲今年82岁,因为没有牲口棚,他们家养的4头猪和10几只羊,都被关在里屋。杨老汉母子俩平时就 和这些牲畜生活在同一间房子里。晚上一家人就睡在房顶的小洞里,夏季雨水就透过茅草屋顶直接渗到他们盖的被 子上。 杨建新说:“这是中午吃的瓜,她煮了吃的,我煮了吃的,这个是我吃的。还煮洋芋吃,还是热的,就全是洋芋, 也没有米饭掺在里面。洋芋是当菜吃还是当饭吃的。” 杨老汉说,即使她们平时吃的土豆,在自家的田里也种不出来,而要到到市场购买,因此他们每年养牲口换来 的钱,往往还不够买粮食,要吃饱肚子甚至还要加一些红薯叶子。 杨老汉心痛自己的老母亲,老母亲经常因为吃的东西不好而胃疼。每次到乡卫生院看病都会花掉几十元甚至上 百元的药费。更让他担心的是,母亲的病会因为家境的窘迫被耽误。因为他自己的老伴就是因为得了一次小病,不 治而亡的。她去世的时候自己的小女儿还不到2岁。 主持人:这就是杨老汉的家,家里没有任何的家具,甚至连一个板凳都没有。贫困成了压在一家人头上的一块 大石头。现在到云南采访的记者鄢闻余就坐在我的身边,就是她从寻甸带回了杨老汉一家的故事。小鄢你好,我记 得你在跟我说起这次采访的时候曾经用过这样一个词――震惊。 记者:对,确实是这样的。因为我在这之前也曾经到全国的很多农村去采访过,但是到这儿以后我顺着那个木 楼梯爬上去,然后看到他们住的那个地方就是一个小洞,那个老太太每天就这样从这个楼梯上爬上去,然后钻到一 个小洞,睡在一堆烂棉絮里,我确实觉得是非常心酸。 主持人:那么在整个云南省,像杨老汉这样的贫困家庭能够有多少? 记者:我们在当地的时候也很想了解云南的贫困的一个整体状况。在那采访的时候,我们得知云南省的一个副 省长,他正好也在另外一个贫困县进行工作调研,所以我们就到那里,对他进行了采访。 郭副省长说深入到贫困农户当中,可以说是这些年来是他们工作当中,很大的一个方面。 去年他到宣威市的一个新寨村,去看了一个自然村。这个自然村有200多户人,其中有140多户农民卖血,有的 夫妇一年卖血要到40次以上。国家590多个贫困县,云南就有73个。 全国有七千万人的贫困人口,云南省有770多万。七百万这个数字,对于整个云南的社会经济来说意味着什么? 长期的贫穷落后,严重的影响云南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主持人:刚才孔副省长提到了,云南全省有770万贫困人口,这个贫困人口是用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来确定的,就 是说什么样的人才算是贫困人口。 记者:年收入在639元以下的,这样的人就叫贫困人口,这个639块钱的年收入是个什么概念呢,它不是我们所 讲的一年的现金收入有639块钱,它在衡量农村的贫困人口的时候,它是要把家里面所有的,比如说像牲畜、粮食, 打上来的粮食,全部就要按市场价格来核算,然后算到他的年收入里。甚至于比如说今年我们家养的牲畜如果没有 卖的话,明年还要再加到这个收入里面。所以像我们前面看到的杨老汉他们一家,他们家吃饭都吃不饱还要加上红 薯叶子,但是他们家在当地还不算是特困户,只是一个贫困户,就说它这个标准实际上是639元已经是一个贫困很低 的限度。 主持人:那这样算下来其实他们一年能够挣到手里的现金几乎没有,所以我们看到孔副省长他在谈到贫困的话 题的时候,就显得特别沉重。这确实不是一个能够轻松起来的话题。那么云南省有没有什么办法,让这些地方老百 姓能够早日脱贫呢? 主持人:云南省还有770万人需要脱贫。但是他们现在面临的难题很多:缺少土地、交通不便,又经常要面对泥 石流的威胁。要脱贫,就必须要一个一个的解决这些难题。那么小鄢,对于这种状况,当地政府有没有想过什么解 决的办法? 记者:在你谈到的他们所面对的一些困难,比如说像交通的难题,那么我曾经问过当地的扶贫部门,当地的工 作人员告诉我这样一个数字,就是说如果要是修公路的话,修通到乡村的那种石子路,大概每公里的成本价格是15 万元,如果是修到通乡的柏油马路的话每公里价格在40万元左右,也就是说成本非常高。他短时间内依靠修路的办 法来脱贫致富基本上是不太现实。所以实际上,当地的扶贫部门现在做的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在搞劳动力的培训 和转移这项工作。 所以说既然路存在很多很多的修通的困难,他们就开始做些人的文章。 记者到了会泽县,这里的职业中学已经不是一所普通的学校,这里已经成为了劳动力培训的基地,在这里接受 培训的学生大约有90%最后都能找到工作。 记者到达会泽县的时候,正好是这个县的贫困学生报名参加培训的日子,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在县城参加培训 是完全免费的。徐三妹是今天刚刚到这里来报到的贫困学生。 三妹是乡里的初中毕业生。到培训基地来接受的是电气工人的培训。这个培训基地已经和佛山一家电器厂签订 了100人的用人培训协议。学校根据厂家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微机操作和电焊方面的培训。3个月培训结束,三妹如果 考试合格以后,就可以到那家电器厂工作。工资在800元左右。 云南省寻甸县县长孔贵华说:“我们全部要进行劳动的一些法规,一些自救知识法律知识的培训。还进行一些劳 动技能的培训。” 而培训基地每推荐就业成功一个学生, 可以从扶贫机构那里领到到每个学生500元的教育补助费。 从1999年以来, 云南省每年向外输出的劳动力达30万人。 云南省扶贫办副主任王智说:“基本我们算大概,如果保证平均下来每个人寄回一千的话,三十万人就可以寄回 三亿元人民币。这三亿元人民币,可以改变家乡的情况,改变他自己家庭的贫困情况,起到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 王智副主任对记者说,由于贫困的学生当中有很多甚至从来没到过县城,对于怎样才能在城市务工,他们完全 没有概念。政府对这些劳动力进行培训和推荐,可以有效地增加他们就业的成功率。 云南省副省长孔垂柱说:“我们每年在贫困地区来讲,输出的劳动力都在20万到30万人以上。我们现在围绕的目 标是要力争每个贫困农户。有一个, 至少有一个有知识的农民, 或者经过培训的农民外出打工。 主持人:其实我们知道,在很多地方的扶贫工作中,都在进行这样的先培训后转移的方式。在你看来的话,云 南省的做法有什么特别 记者:这也是我们在采访的时候特别关心的一个问题,那么当地的各级政府他们向我们强调的就是,他们正在 努力力争使这样的转移和培训活动能够更加有序。因为对于农民来讲他们确实太需要安全也好或者劳动保障方面的 这种需要了。像比如说我们在片子里面拍到的杨老汉一家,他的女儿已经外出打工有1年多的时间了,但是这一年多 时间里面,因为村里没有一家人有电话的,所以一直他的女儿在什么地方,没有任何消息。那么我们临走的时候, 杨老汉对我们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我们如果到昆明的话,能够替他去找一找、看一看她女儿在什么地方,现在 过得怎么样。 主持人:那你在回到昆明的时候有没有去找一下他的女儿? 记者:我们可以说是费尽周折了,而且最后我面能够找到她确实也是出于偶然,很幸运的。 主持人:很难找吗? 记者:几经周折。她一开始的时候是由乡里面的人信息员来给孩子介绍的工作,但是去到那之后,她中间又几 次变换了工作,她换工作过程当中,她就和家里人也好,和乡里人也好,几乎没有联系了 主持人:听你这么说我现在特别想看一看他的女儿到底过得怎么样。 画面上这个正在做家务的女孩就是杨金梅,她在昆明市的一户居民家里已经做了一年多的家政服务员。这份工 作是乡里扶贫机构的工作人员替她介绍的。 让记者感到意外的是,杨金梅只是担心自己不能更多地为家里赚到钱。这个幼年就失去母亲的,19岁的孩子并 没有流露太多对家人的思念。 主持人:从杨金梅不断给我们的笑脸上我们可以感觉出来她其实现在过得还算不错,这样你也好跟杨老汉交差 了。 记者:她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多攒一点钱,然后把这个钱寄回家,她对我们说,对她来说,最大的愿望就 是说家里、家乡能够变好一点,就是她最大的希望。 主持人:云南寻甸的杨老汉一家正在走出贫困。他的女儿通过政府组织的劳动力培训转移,每年可以收入4000 多元,这和一年以前相比,他们家的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 (转)但是小鄢,我注意到你在前面的节目中也提到 了,他们这个地方经常会遇到泥石流。一旦遇到泥石流,即使脱贫也可能会在一夜之间就会返贫。这样一个矛盾怎 么解决? 记者:当地的政府也正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像杨老汉所在的那个乡叫金源乡,它在一年前就开始组织处 在这个泥石流高发地带的一些危险的地方的村民进行搬迁,一年多过去了,杨金梅说她攒钱的最大目的就是希望把 钱寄回去,然后让他们家的人呢能够在新的搬迁地能够盖上新房,那么一年多过去了,杨金梅说她现在非常希望能 够回家去看一看这个新的搬迁房有没有盖好。为了满足金梅的这个愿望,我们在放假的时候就带着她一起重新回到 了这个金源乡。 记者了解到奶奶的耳朵已经听不清了,但是看得出来她见到自己的孙女回家非常开心。从家人那里,杨金梅得 知,自己家搬迁的新房就建在离这里不远的半山坡上。 通过乡里补助的8000元,再加上兄妹俩打工寄回来的1万元,家里人在山坡上盖起了这栋新房,因为缺钱,这所 房子现在还没能盖上厨房和牲口棚。我们在房间里看到屋里惟一的家具就是一张小床,金梅说,自己的父亲和奶奶 一直希望第一个住进新房的人就是金梅。 通过劳动力培训转移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达到扶贫的目的;与此同时,政府扶贫工作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 组织和帮助特殊地带的农民进行异地搬迁。 云南省副省长孔垂柱说: “那么这几年我们在国家支持下面, 花了将近30亿元的资金, 解决了30多万异地搬迁。 ” 主持人:云南省还有很多的贫困人口,他们可能没有办法在这么短时间内就和杨金梅他们一家一样出现这么大 的变化,你有没有调查一下云南省现在扶贫工作中面临的困难主要是什么? 记者:如果说到困难的话应该是很多方面都有困难,比如说缺少资金,缺乏专业的人员来作这样扶贫的工作。但 是我觉得他们在操作的过程当中,有一个非常的实际的困难就是说怎样才能够让这一项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更加有 序。因为我们在前面片子当中提到像杨老汉的女儿,费尽周折找到她了,那么实际上呢杨老汉还有一个儿子,他也在 外面打工的,也是两年多时间了,没有任何消息,那么我们感到一个担心的就是说,他在外地工作的情况到底怎么样, 现在是不是能够有一个安全的环境,有个安全的打工环境,这确实是我们在走的时候也一直在试图能够和这个孩子联 系上,但是到现在的话这个孩子还没有任何的消息 主持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个情况说明在这个劳动力转移过程当中,还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记者:根据我们的了解是这样的,就是说现在的劳动力培训转移他的这个大部分的工作,实际上他指能够掌握 前端的,就是比如说,怎么样对这些劳动力进行培训以及怎么输出出去,实际上更多的是在为他们找就业的机会, 而对于他们就业了之后怎么样对他们的劳动环境进行保障,那么基层政府很难进行下一步的这种控制 主持人:也就是说目前实际上在整个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还无法做到真正的有序。实际上劳动力转移过程当 中怎么样才能做到有序,不光是云南省面临这个问题,在其他很多的地方都需要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个解决,那么怎 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就请出我们的特约评论员温铁军先生。 温铁军:两个方向,一个是输出地的政府可以派干部,当然是他们劳动力比较集中的地方,就是他们输出的劳 动力比较集中的地方可以有人在那做这种服务,再有一种就是,劳动力输入地,地方政府应该主动承担责任。最近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在组织工会法和劳动法的大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我想,党和政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从制 度上法律上,进一步加以及决。那么我们最近在有关问题的讨论中,进一步提出建议就是说一定要加强在企业中的 工会组织建设的工作,而现在全国总工会领导人已经明确提出工会工作的重点,是维护职工权益,以往的工会工作 的重点是职工福利,现在转到维护职工权益上,因此我们想,最终根本解决问题还是要靠工会组织的普遍建立,形 成集体谈判,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把问题解决好。 就在前不久,温家宝总理在会见世界银行行长沃尔福威茨的时候,特别指出“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了 大规模的、持久的和富有成效的专项扶贫开发计划,解决了2亿多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 就。但是中国目前仍然是生产力不发达、人均收入水平比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相当突出。消除贫 困、实现富裕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还需要进行长期艰苦的努力。”直面贫困(5)――陕西篇央视国际 www.cctv.com 日 22:50 来源:CCTV.com记者遇到的这个小男孩儿今年5岁, 他没有属于自己的玩具, 他每天最关心的问题是, 怎样才能填饱自己的肚子。 他的家在陕西南部秦岭山区的商洛。在去他家的路上,记者要经过一段非常困难的行程。 冒着一场山雨,记者赶往这次采访的目的地,商洛市山阳县街道村。街道村位于连绵起伏的秦岭深处,这条山 路有七八里长,大部分时间记者只能在水里穿行,而这也是村里通往外界的惟一一条通道。在村边,记者遇到了正 在砍柴的方维善老人。老人今年七十多了,儿子在外打工,他独自带着三个孙子、孙女生活。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街道村村民方维善说:“住不起屋,没钱住不起屋 , (只好住)他们(不要)的烂房子一个 一间 。” 方维善的房子是用树枝、塑料布和土坯搭成的,人们无法想象,寒冬来临时老人将如何度过。房子里只有两张 床,三个孩子挤在里面这间床上,全家只有这两床棉被。三个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并且每天还要走一个多小时 的山路去上学,但老人能做的,仅仅让他们饿不着而已。 方维善的儿子在外打工,一年多了也没寄回钱,老人只能靠自己种点地度日,眼下家里还有100多斤玉米,这就 是全部的粮食,两个月以后吃什么,老人还不知道。三个孩子已经一年多没见过自己的父母了,提起这个话题,孩 子们只是不停地流泪。 主持人:这一家人的故事是记者姜龙飞从陕西商洛带回来的,现在姜龙飞就坐在我的身边。龙飞,你好我看节 目里面,你在去这个小村子的路上,经过了一个非常困难的行程。在走过那段水流非常急的山路的时候,有没有感 觉到有危险。 记者:危险这种感觉肯定是很强烈的,但是当时最大的危险是什么呢?那个水最深的地方已经没到了腰,如果 山洪一旦爆发下来,我们这一行人,可能也就无影无踪了。 主持人:没有地方可以躲藏? 记者:没有地方可以逃,就是这么一条路,这是他们与外界惟一的沟通的这么一个比较便捷的一个通道。 主持人:你给我们讲了这一家人的故事,那么我们很想知道,这个村子里其他人的生活是什么状态? 记者:在这个村子里我看到令我最震撼的一个场景就是,我们在村边采访的时候看到一家人,拿着红薯叶往家 走,我们很奇怪他拿这个叶子是为什么,后来了解以后是他拿到家里,还要腌制好了,他们过冬的主要的粮食,这 一点让我们一行人都非常的震惊。 主持人:是腌好了当咸菜来吃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你去了商洛的很多地方,像这样的村子在商洛算不算是 最穷的? 记者:不算。我们在商洛采访的时候,我们采访到了商洛市市委魏书记,他原来一直从事的就是农村的工作, 当地人就管他叫扶贫书记,他对商洛很多贫困情况非常熟悉。商洛市一共有七个县,而七个县全是国家重点的扶贫 县,也就是说商洛地区所有的县都是贫困县。 主持人:所以作为商洛的市委书记,扶贫就成为他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 陕西省商洛市委书记魏武洲说:“商洛的一个特点就是贫困面比较大,贫困洞比较深,而且最主要的就是农民群 众这种生活生存的条件比较差,比如说,我到山阳县去,山阳县这个村上去了以后,这个村上人就说,我去了以后 是能到这个村上能到这个乡镇,是解放以来去的最大的领导,就没有人到他那地方去。因为它道路都不好走,修路 都比较困难,没有人到他那地方去,解放的时候给一个农户分了一头牛,牛都赶不上去,叫人把牛抬到山上去。条 件就非常差,行走比较难,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包了一个贫困村,应该说是在咱们商中区和洛南交界的地方,我到 那去了以后,我就决定有七户人家住到一个山坡上,我走路走上去的时候都要用两个多小时,我就在想他们磨面、 上学、上街赶集,行走多困难。而且自己都没有磨面的机器,要到山下去磨面,磨完面以后再背上去,行走光这一 两个小时都非常困难,这是我印象非常深刻的。 主持人:看来这位市委书记对山区的情况还是非常了解,但是我特别想问他一个问题,造成商洛这样的贫困的 原因到底是什么? 记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多地少,在当地有这么一句话,就是说这一方水土养活不了这一方人。 主持人: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其实我们看到在很多贫困地区他们的贫困原因都是相似的。这个地方到底 是怎样的一方水土? 记者: 其实这一方水土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可以说是山清水秀,但是山高林多林密,山多,水多,缺的却 是田地, 石坎梯田就是商洛市最典型的一种农田形式,这个石坎梯田就是当地群众用石头一块一块垒出来的这个田地, 而这里的土是当地的群众用背篓一筐一筐从山脚下背上来的。在商洛地区有这样一句俗语,叫八山一水一分田,就 是说百分之八十是山,百分之十是河流,最后的百分之十才是农田。 商洛市扶贫办主任彭学章说:“人家一亩地一年一亩地要产一千多斤,在我们这不改造的话是二三百斤。如果我 们对土壤进行改壤的话就是五六百斤。不到二分之一,基本是这种情况,关键是这里十年九旱,三年两灾,干旱时 颗粒无收。” 主持人:你能确定在商洛的这个穷困山区里,全都是这样的梯田吗? 记者:随处可见,我们在公路沿线所有到的地方随时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石坎梯田。 主持人:找不到非常平的地方。 记者:在当地有一个扶贫干部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事实但是我们去的这个山阳县,也是秦岭南麓属于陕西省的 一个县,在他们当地找一块相对面积比较大的一块平地是什么呢?是人工修好的一块的体育场。只有那个是最大面 积的一块平地。也就是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其实我们去的这个地方,山阳县这个地方,没有农田的这个概念。为什么 呢他们都是无中生有是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 主持人:现在看来像商洛山区至少现在面临这样几个问题,第一个是人多地少,第二个是交通闭塞,第三个是 自然灾害频繁。 记者:结合这些困难和问题,商洛的扶贫部门采取了很多的方法,结合当地的情况,比如说整村搬迁整村推进, 产业结构调整等等很多办法。在采访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好的方法和办法。 冒着蒙蒙细雨,记者来到了陆湾村村民陆世年家,陆世年刚收完地里的玉米,不过在陆湾村,这些玉米的用途 和街道村完全不同。 陆世年家里原来一直靠种玉米和小麦为生,就在二三年前,全家一年忙到头也就能挣五六百元钱,这在村里还 算是不错的。2002年,县里投资30万元,村民们开山劈石,修通了村头这条路,陆世年瞅准机会,作起了生猪收购 生意。 路通了,村里建起了中药材集散点,陆世年种起了沙参,全家一年的收入比过去翻了五六番。村里其他人家也 热火朝天的忙了起来,陆湾村的丹参、沙参、莲藕在县里都已小有名气。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陆湾村村支部书记游德朝说:“在 2004年是1418元 今年估计人均收入能增加8――10%, 就是1520来块钱。” 主持人:老陆给自己算了一本很清楚的账,100棵核桃树应该至少能够给他每年有几千块钱的收入。你有没有看 到,他们家的生活因此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 记者: 在他家里,在这个村子里我们可以看到有电视机 。 主持人: 还能看到外国人。 记者: 对也就可以通过这个了解外面的世界了。这个是在做饭,他们用的是沼气。这个沼气是他们猪圈里自己 生成的沼气。 主持人: 沼气可以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清洁。 记者: 其实当我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 其实我们可以严格来说他们的生活可能跟这个我们正常城市 人的生活好像差距并不是太大。 主持人:陆湾村从过去的贫困到现在的这种生活状态,靠的是什么? 记者:我想靠的就是基础设施的改变为什么呢?在陆湾村我们可以看到修了公路,修了公路以后老陆一家人才 能够考虑去贩运生猪这在街道村是无法想象的。他们的生猪如果说他们要过年的时候这个生猪是怎么上去的,是四 个人从山下扛上去的他不可能考虑贩运生猪的这个渠道。而其他的一系列的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些后续的都需要基 础设施为前提的。 主持人: 但是像这样的一些基础的设施的改善是需要大量的基金投入的, 靠他们一个村子没有力量来解决这个 问题。 记者: 对, 在村内解决的,因为这么多年他们也一直渴望修路,但这条路一直没有修好就是在商洛山阳县扶 贫办的扶持之下,开展整村推进的工作中,陆湾村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资金的扶持,人力物力还有一些设备的扶 持才能够有条件打通这条与外界沟通的这个路。 主持人:但是我想这个小男孩他最关心的并不是陆湾村和其他的村子已经得到改善的情况而是他们的村子什么 时候也能纳入这个计划。 记者: 这个小男孩生活的街道村和我们后来看到的陆湾村其实他们两个之间的距离是非常近的。 但是因为陆湾 村相对而言距离公路的距离比较近,所以说它整村推进的工作就比较好做。所以说先选择了陆湾村进行重点扶持。 但是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山阳县包括所有的商洛地区所有的这些贫困村早晚都会被纳入这个计划。 主持人: 要根据资金的情况一步步地来实施这个计划。 商洛当地通过整村推进的办法改善了很多农村的基础设 施、调整了产业结构。如果这种办法继续推进下去,记者遇到的这个小男孩儿所在的那个村子迟早也会成为这个政 策的受益者。我想问的是第二步,接下来的一步会是什么? 记者:这第二步也是我看到的真正的希望所在,就是商洛的扶贫学校。这种扶贫学校在全国并不是多见的,也 就是说,它从根本上能够解决商洛的贫困问题,根本上解决了劳动力的转移。 在商洛新潮扶贫专修学院,19岁的翟治华正在忙着学习摩托车修理技术,翟治华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出去打工, 然而没过几个月就又回到了家。 陕西商洛新潮扶贫专修学院翟治华说: “自己在外打工 一没有技术二还没有能力,自己可能连自己都养活不了, 更不用说给家里挣钱了,都没这个能力。” 翟治华回家后整天无所事事,就在这个时候,镇里扶贫部门工作人员找上门来,帮他办理了到扶贫学院的入学 手续。 陕西商洛新潮扶贫专修学院翟治华说:“到学校来,而且每个月只交少许的生活费,其余的费用一切都不用交, 不用交任何的学费。生活费是150元。其余啥都不用交而且还能学到非常好的技术。” 翟治华最终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摩托修理专业,和他一样,1000多名同样来自贫困家庭的年轻人在这找到了自己 的定位。他们只需负担每月150元的生活费,剩下的全部费用由扶贫部门支付。 陕西商洛新潮扶贫专修学院副校长张胜利:“培训结束以后,把学生送到岗位上去以后,拿回来就业合同把这些 资料直接拿到省扶贫办,省扶贫办他们要报账,进行核对核实,打电话打到到厂子里面去、打到用人单位去,了解 真实的就业情况,的确属实,他们才把这个学生的补贴直接拨到学校这个户头。” 再过一个月,翟治华就要从扶贫专修学院毕业了,工作也已落实,对未来,翟治华有着无限的憧憬。 主持人:像他们在这接受完培训之后,我注意到,其实他们的这些教学还都是在现场进行的,是非常实用的技 术。 记者: 对,跟社会结合的非常契合的。 主持人:毕业之后,怎么去找工作? 记者:毕业的工作是由学校来负责找的学校不单单负责培养学生,他需要给这个学生找到工作,签好用工合同 以后他还要常年的跟踪这个学生的用工情况,也就是他的收入是怎样一个收入。这个情况就是陕西省扶贫办也要同 样的跟踪也要同样的关注这些孩子的命运,只有在这些条件都符合了这些所有的学生在95%的稳定率以上的时候, 山陕西省扶贫办才会把这笔教学的资金发给学校。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支援因素。 主持人:这样的办法应该说还是很适合陕西省的情况的像这样的一些穷困山区,他们需要这样的扶贫手段,但 是在你的调查中有没有发现在当地扶贫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记者:有一个问题,我感觉就是肯定会反复地发生,就是自然灾害的问题,也就是说当我们辛辛苦苦作了很多 的扶贫工作很多的努力以后,可能一场自然灾害农民又回到了一无所有的状态。这个问题对我来说是很难解决。 主持人:其实在扶贫工作中,像这部分家庭他们是最脆弱的,也是最需要得到帮助的。怎样才能防止这部分家 庭在脱贫以后再返贫,我们请特约评论员温铁军教授来回答这个问题。 温铁军:那我们最近这几年相对来讲比较成功的经验是整村推进的经验,而整村推进相对来讲更符合这次十六 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路。 整村推进就是把贫困户相对比较多的这个村, 整体面貌加以改善, 尤其是要从它的基础设施基本条件这方面加大投入,只有当这些问题相对得到缓解,山,水,田,林,路都得到了 综合治理的情况之下,那么好了在这个村里面生活的农户才能够享受到公共投入公共设施改善以后所带来的好处。 加强公共投入改善公共设施,让他们能够享受到这个好处,然后再有其他困难的时候就不至于再次返贫。类似于这 样的问题我觉得还是要通过整村推进的办法来解决。 其实在陕西全省需要解决贫困问题的不只是商洛。记者从陕西省扶贫办了解到他们的目标是在2010年让全省的 贫困人口基本脱贫,至少是解决温饱问题。也就是说,记者遇到的这个5岁的小男孩儿长到10岁的时候,他应该就不 用每天再为填饱肚子而发愁了。 6.直面贫困无论什么时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而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农民收入是尤为关键的。 我们生在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之下经济还算是比较发达地区。在《经济半小时》的报道中,我看到了真正意义 上的贫困。报道主要选取了广西、贵州、云南和陕西四个中部和西部省份,这些地方的贫困是我们这些东部地区的 人无法想象的,没有菜,只能吃洋芋和地瓜藤;没有房子,只能用树枝搭一个;孩子们小小年纪就不能接受教育, 天天为填饱肚子而发愁。 看了四个地区的报道,我总结了贫困的几点原因: 首先是地理坏境较差。广西、贵州和云南属于西南地区,山清水秀但山多地少。我个人认为对农民而言,土地 是最重要的资源,而土地的缺乏必会导致贫困。再加上这些地方降水较多,土地疏松,水土流失比较严重,自然灾 害频发。就像四川地区,地震、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庄稼几乎不生长。陕西地区属于黄土高原一带,土地十分贫 瘠,而且流失严重。 其次是道路崎岖。贫困地区大多位于山区,与外界联系十分少,甚至是多少年都没有人进来或出去。视频中所 展示的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街道村,进这个村子要经过一个非常困难的行程,必须走过水流非常急的山路,水深的 地方已经没到了腰。如果山洪一旦爆发下来,下面的人就会无影无踪了。如此难走的道路就是现代版的蜀道难。因 为艰难,所以经济发展缺少条件。 总的来说,四个地区的贫困主要是由于先天条件不足,后天发育失调,自然原因占绝大多数,十年九旱,三年 两灾,干旱时颗粒无收,再加上人为破坏,资源破坏,结果就是落后贫困了。 针对贫困问题,各省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建立扶贫开发小组。但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情况,所以要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 云南省有 770 万人需要脱贫,但他们面临的难题有:缺少土地、交通不便,又经常面对泥石流的威胁。由于环 境的限制,修路的成本非常高,短时间内依靠修路的的办法来脱贫致富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当地政府主要在搞 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工作。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到这些地方招收劳动力,与当地签订用人协议,当地“来单生产” , 根据要求对劳动力进行培训。另一个就是组织和帮助特殊地带的农民进行搬迁,尽量摆脱自然条件的限制,如果一 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那就搬到能养活人的地方。 其他的地方也采取了不同的方法。陕西省方法,商洛市采用整村推进的方法,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公共 设施,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优势。而贵州省则采取 1+1 的扶贫模式,循环下去。广西省采用会战的方式,也就是把 扶贫资金集中起来先彻底解决某个贫困县的问题, 让一部分农民先走出贫困, 然后再带动其他地区的农民一同进步。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必须注意这些方法的弊端。例如在劳动力培训与转移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做到更加有序, 为外出的劳动力创造安全的工作坏境,确保劳动者合法的劳工权益,特别是社会保障方面。在异地搬迁的过程中也 需要注意问题。 中国人都有安土重迁的感情, 所以当地官员不能采取强制性手段勒令搬迁,应该采取安抚劝说的方式, 我相信这些地方的人们也不想就这样一直贫困下去,政府给予的脱贫机会他们比会好好把握的。 不管在何时何地,贫困都是极其难解决的社会问题。在我国,解决贫困需要全民力量。鉴于东中西部的经济差 异,东部地区要帮助中西部的发展,给予财力、技术、人才上的支持,可以两个省份结成对子,强省带动弱省发展, 同时,国家给与必要的支持。当然这都是大面上的问题,具体问题我们要要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和主观能动性。 我个人认为,大力发展贫困地区的教育是相当重要的。这些地发的孩子大多数都没有上过学,或者中途辍学,连基 本的素质教育都没有完成。国家和社会应对贫困地区的教育建立专项拨款和社会捐助,建设希望学校和劳动技校。 知识才能改变命运,知识也能改变贫穷。7.这些镜头记录的人物都有一个烫共同的特点,他们的眼神是最让人不愿意看到的纯净,也有最深的失落和无奈。当他们面对镜头时,眼睛中似乎缺少太多的东西。他们生存的愿望简单得很:能吃上油盐的味道,能见几次亲人, 能有一片土地种出庄稼。当这仅有的愿望无法满足,当这仅有的愿望在与我们这些人的欲望对比中黯然失色时,我 们还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资本,还有什么可去花销和浪费的资本?震惊的还在后面:这些镜头中的人属于贫困户, 按照记者采访出的结果,他们还不够“ 特困户”级别!我已经想象不到特困户的生活是怎样一种状态。这些特困户 都生活在深山中,他们的村子是与世隔绝的。因为没有进去的路,记者根本无法记录到这些已经不敢想象的贫困。 崎岖的路、无奈的眼神、蹒跚的身影、破烂的房屋、陈旧的摆设?8943 .这一切镜头记录下的不美好都像一个耳光, 扇给所有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这个时候我特别痛恨那些官吏,当他们在一场饭局上花掉一万元,当他们坐着大奔 视察所谓的贫困地区时,是不是该反省一下自己的良心?我最不愿意看到记者采访贫困地区的官员,这些采访的镜 头也成为了他们或者说某些电视台为某些腐败官员工作所找的一块遮羞布。因为这些官员无一例外地都讲到他们正 如何如何努力改变这种现状,也把他们辉煌的发展目标拿出来炫耀一番,这往往又成为让人嗤之以鼻的把柄,是多 么的可笑! 贫困还在继续,中国穷人的生存状态就这么赤裸裸地摆出来。这不是一年两年可以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敲给所有人 的警钟:醒悟吧,当我们为所经历的这些浮华生活或享受或不满,或是创造更为奢侈和虚荣的表象,是不是该想想 浮华背后隐藏的黑暗,是不是该脚踏实地 的做点事了。8“直面贫困”文字资料采访 1 地区:贵州毕节大方县核桃苗族彝族乡文坪村 (毕节:贫困面最广,扶贫难度最大地区之一) 村民:冯吉富记者:袁柏欣冯吉富家庭情况:房子是由土坯和木板建成,家徒四壁,有一亩多地,靠种水稻卖钱,但是产量较小,年成好时也不能 卖到一千元,平时家里为了省粮食卖钱,只吃玉米;有三个女儿,为了孩子上学家里已经借了 2000 多元(就算家里不吃不喝也得还上两三年) ,房子也已经抵押给了别人,小女儿正在读五年级,由于 要帮家里干农活,影响成绩,而且加上经济原因,继续读书也许不能实现了。冯吉富居住村当地情况:像冯吉富这样的村子在当地有不少,冯吉富的乡离县城比较近,从县城到乡大概需要半个多小时,从 乡里到冯德家就比较难走, 地方不通车, 而且这并不是最穷的地方, 现在还有一些地方还有杈杈房 (由 三根树枝搭起来,上面盖一层草或者是塑料,就变成一种类似于窝棚似的) ,稍好些的有杈杈铺(利 用树枝搭成床,人睡在上面)贫困的原因: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 气候不好,土地缺乏,人口多; 由于长期的垦殖,导致形成了半石漠化地区,土地瘠薄,收成不好,环境不好,当地人多生孩子,孩 子越多,接受教育的成本就越高,并且对基础设施压力就非常大,导致很多孩子上不了学,而且教学 条件十分简陋,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在吃救济粮。措施一:毕节地区和深圳市主办的考试,通过的人将被送到深圳去学习电子装备等技术,免交学费,生活费, 到达深圳可以勤工助学。 考试内容:测验考生的普通话听说能力 给当地经济带来的改变: 1.空手出门,抱财归家; 2.一个人一年左右可能寄回 3000 元左右,种一亩地,最多也就是千八百元,最低是两三百元,比值相 当高采访 2人物:游开秘 基本情况:19 岁,家住黄泥乡朝门村,家中还有一个弟弟,父母干农活,粮食不够吃,家里经常欠债。 这次去深圳的考试对于游开秘的重要性: 1.到达深圳可以半工半读,还有一些补助; 2.不用再吃家里的粮,一年最少可以省 200 斤至 300 斤粮食。 当地扶贫的方法:1.开展与这次去深圳学习相类似的活动; 2.开展培训,派扶贫干部到外地(像上海,深圳,广州之类的沿海城市)找一些比较大的交稳定的企 业,问他们对于员工的需求类型,然后回来“订单生产” (按照对方的需要去培训贫困家庭的子弟, 把他们送出去,培训费由当地来解决,有的可能连食宿都解决) 。年龄比较大、文化水平不高,在城里很难找到工作的脱贫方法:当地政府向百姓放“高利贷”――1 加 1 或者是 1 加几的扶贫模式: 贷款 贫困户(购买母牛)扶贫资金小牛结成对子结成对子 ???贫困户贫困户 小牛贫困农户由于结对子就形成了互相监督,就近监督,效率较高。 重山村所处的位置在海拔 2000 米以上,四周都是高山草甸,原来居民只能靠玉米度日,温饱成为问 题,推广 1 加 1 模式后,草场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原来的 20 头牛也变成了 32 头牛,村民们都看到了希 望,有了信心。 星宿乡:中国农工民主党和中国爱德基金会总共拿了十万元钱买了 100 头牛分发给 100 户农户,这一 百头牛无一死亡,并变成了一百七十七头,这十万元钱不断滚动,越来越多,这笔钱多了就可以回到 政府,政府可以用来改善基础设施,帮助农民提高养殖水平,提供补助之类,对于当地而言是一个巨 大的举措,而且,这种试点在其他地方有着可以复制的价值及可能性,不同的乡村都有着自己不同的 优势,只要把这个优势利用起来,后面辅助比较好的模式,那么当地的很多资源都能够利用起来。采访 3:罗兴剑基本情况: 罗兴剑,家住贵州省大方县星宿苗族彝族仡佬族乡重山村,小学没念完就开始务农,家里也就是勉强 能吃得上饭,贷款买了牛,通过这次的 1 加 1 扶贫,他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毕节乃至整个贵州省在扶贫方面存在的最大困难:随着扶贫工作的开展,难度最大的集中在特别偏远,特别偏僻的地方,海拔高,地势崎岖,村民们甚 至难以走出居住的山沟,一辈子生活在里面。总结解决贫困的方法:特约评论员――温铁军: 1.异地扶贫 那些确实没有很好的生存条件,无论怎么扶贫也很难改变他的生活状况的地方,就要考虑异地扶贫, 让他们迁出来,到生存条件相对比较好的地方去。 2.这些贫困地方如果和资源环境保护有关,他们应该让那些享受了资源环境保护的发达地区来向他们 返还他们应有的收益,也就是他们应该大致得到这个社会平等的这样的一种收入水平,在这种地方的 人就不是说只是等、靠、要,他们所承担的重大责任是保护好这块资源与环境,他们的责任尽到了, 他们的收益就应该由享受了资源环境的发达地区返还。 这两种方式可以大体上去缓解这些难以彻底解决问题地方贫困群众的状况。
直面困难,坚持创新――浅谈金箔包装“三种企业”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7 月 13 日,集团董事局江主席在各大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会议 上提出了“三种企业”的概念,...社保直面贫困系列报道文字资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经济半小时》继续直面贫困,今天关注贵州。毛泽东曾经写过一首《长征》诗,其中有这 样一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直面困难_院校资料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直面困难 随着砰的一声, 我踢开了门, 忿忿地把书包摔在沙发上, 冲着厨房里忙碌的妈妈喊道: 老妈, 你给我们老师打个...目的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心理健康 专业 2013 汽修 新授课 编写教师 沈君 授课时数 2 第二章 悦纳自我 快乐成长 第三节 直面困难,战胜挫折 1. ...理论课教案学科 检查 签字 课题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主要 教学 方法 教具挂图教环时分学节间配 心理健康 执行记录 日期星期班级节次 直面困难和挫折 课的...英语作文:直面困难 Dare to Face Difficulty_英语学习_外语学习_教育专区。When facing difficulties , what's your attitude towards it? Giving up or keeping ...经济半小时――“直面贫困”文字资料_军事/政治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社会新闻经济半小时――“直面贫困”文字资料采访 1 地区:贵州毕节大方县核桃苗族彝族乡文坪村...直面困难,扬帆未来一.为人师表是前提条件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作为一名教师,若你播下的是文明的种子, 开的也必将是文明之花,收获的也必定是文明之...第八讲1 直面困难 战胜挫折_其它课程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第八讲 直面困难 战胜挫折 导入: 有谁不希望自己的道路顺顺利利?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天空撒满阳光、充满...直面困难和挫折谱写成功的乐章――心里健康教育活动活动总结 人生不可能总是一番风顺,没有人能少了困难和挫折,生活中的强者面对挫 折和困难,不是手足无措,被动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ww.tceic.com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毕业女生的出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