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学生公民素养地图素养

发挥地图教学功能,培养学生地图素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发挥地图教学功能,培养学生地图素养
|0|0|暂无简介
龙源创新数字传媒(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中学生的地图素养与培养--《地理教育》2006年02期
中学生的地图素养与培养
【摘要】: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33.55【正文快照】: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理念。“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第二语言”,中学生地理素养的养成与其地图技能和地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德举;;[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年11期
石燕玉;;[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33期
李霞;;[J];神州;2013年16期
刘方;;[J];神州;2014年15期
刘义龙;;[J];学园(教育科研);2013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史舒婷;[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刘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舒德全;[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李艳伟;[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王云生;[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王小丽;[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付颖;[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李玲;[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于艳华;[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陈宝亭;[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素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杨淑杰;杨立杰;张天红;;[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赵军;;[J];办公自动化;2011年02期
毕超;[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杨代虎;[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8期
朱竞梅;[J];北京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张红梅;[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张立峰;王向东;;[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李国成;徐弘;;[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05期
李铭;[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编译;[N];中国教师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志梅;[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王向东;[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史舒婷;[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卢岩;[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李慧敏;[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欧宾;[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贾奋励;[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2年
高传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张清;[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彭晓风;[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刘利科;[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刘桂侠;[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朱琳;;[J];时代教育;2013年08期
郭健强;;[J];成功(教育);2013年07期
丁国庆;;[J];地理教学;2013年15期
孙兴杰;;[J];考试周刊;2011年25期
车双艳;史风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4期
齐秀江;;[J];继续教育研究;2013年02期
袁丽平;;[J];考试周刊;2013年45期
蔡汉贞;;[J];吉林教育;2014年22期
杨红梅;;[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年08期
张银平;;[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向东;[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史舒婷;[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崔姣姣;[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刘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车双艳;[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李慧敏;[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黄玉田;[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薛小刚;[D];广州大学;2011年
舒德全;[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李晓红;[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李艳伟;[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晓艳;何晨升;;[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李晓莉;;[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王喜华;[J];教育评论;2000年03期
王鹏;[J];保定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吐尔洪·依明;[J];兵团职工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陈永霞,赵文茹;[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彭金洲;[J];池州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朱同林,吴沛林;[J];池州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孙钰柱;[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2期
黄宗俊;[J];福州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万启桂;;[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印朝华;;[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赵亮;;[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邱兵贵;;[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田仲先;;[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余曼莉;;[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杨丽;;[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蒲秋霞;;[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马星;;[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林科丽;;[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周炤?刘海砚
肖计划;[N];中国测绘报;2008年
保定市北市区韩庄中学;[N];廊坊日报;2005年
嵩明县杨桥乡二中
晁荣祥;[N];云南经济日报;2007年
大同十二中
曹玉辉;[N];大同日报;2007年
宕昌县旧城中学教师;[N];陇南日报;2009年
贵州安顺市第九中学地理教师
王春霞;[N];学知报;2010年
山东省邹平县黄山中学
张洋 石万凤;[N];学知报;2010年
江西上高二中
王润根;[N];学知报;2010年
河南省虞城县高级中学
陈宏斌;[N];学知报;2010年
山东省诸城市第二中学
宋洪光;[N];学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宪生;[D];西北师范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常刚;[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张磊;[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周桂梅;[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刘立勇;[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盛正发;[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焦翔翔;[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郭文飞;[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陈改芝;[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颜斌;[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李丽莉;[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谈谈地图能力及其培养
谈谈地图能力及其培养
近几天,因“霸王级寒潮”的影响,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下发了停课的紧急通知,故有了在家休闲的时间,于是就翻翻书,看看杂志,权作一种休息。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特有“语言”,是地理学习的必备工具。地图是地理信息最重要的载体,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因而其素养成为地理学科最基础、最核心的素养之一。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地理期刊《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年第7期上载有江苏省丁生军老师所写的《地图能力及其培养途径》一文,读后对地图能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如何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该文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值得一读,现与大家一起分享。
&&&&&&&&&&&&&&&&&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浅谈中学生地图素养的培养方法;摘要: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关键字:中学生;地图素养;培养方法;有关专家认为地图素养的涵义是:个体所形成的基本地;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改)理念下;本文针对地图素养两大核心组成地图技能、地图意识,;一、明确培养目标,将培养中学生地图素养进行到底;目前中学地理教育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即义务教育;地图素养的核心组成
浅谈中学生地图素养的培养方法
摘 要: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图素养是当代中学生必备的素质,也是中学地理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本文针对地图素养两大核心组成地图技能、地图意识,从明确培养目标、发挥示范作用、把握实践时机三个方面提出相应培养对策。
关键字:中学生;地图素养;培养方法
有关专家认为地图素养的涵义是:个体所形成的基本地图技能和善于利用地图解决生产、生活、学习中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地图素养的核心组成是地图技能和地图意识。地图技能也就是使用地图学习、生活的技能,主要包括认识地图、阅读地图、绘制地图和解释地图四种能力。地图意识是一种以地图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观点。地图意识主要包括地图工具观、地图智能观和地图版图观等。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改)理念下编写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中学生地理素养的养成与其地图技能与地图意识的培养密不可分。为了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编写的地理教材更多地采用图文并茂的内容、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等创设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以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表和图片等让学生享有活泼生动的思维过程。笔者通过对《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统计发现,基本标准共有105条,其中关于地图知识的运用要求就有60条,占57%以上,另外45条也是地图的间接和不同程度的运用。此外,现行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地理(必修)》中各类图像共计303幅(含“技能篇”、“练习篇”),平均每章38幅,其中第三章更是高达62幅之多。可见,新课程改革对中学生的地图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培养当代中学生的地图素养已成为当今中学地理教育的重中之重。
本文针对地图素养两大核心组成地图技能、地图意识,从明确培养目标、发挥示范作用、把握实践时机三个方面提出相应培养对策。
一、 明确培养目标,将培养中学生地图素养进行到底
目前中学地理教育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即义务教育阶段,两年学制完成对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基础内容的学习;第二阶段即高中教育阶段,以必修与选修两种形式,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进行系统、全面地学习。而地图素养是贯穿始终的培养目标之一。
地图素养的核心组成是地图技能和地图意识。地图技能也就是使用地图学习、生活的技能,主要包括:
认识地图――了解地图的特性(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
阅读地图――将地图语言成功地译码;
绘制地图――将信息编码,以地图方式呈现;
解释地图――将地图上观察到的显性和隐性地理事象进行描述和阐释。 地图意识是一种以地图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观点,主要包括:
地图工具观: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也是进行地理研究的分析工具,同时又是必备的生活工具。
地图智能观:地图不仅是重要的地理教具,是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军事、旅游、生产的重要工具。人们通过地图的阅读、分析、绘制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智能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
地图版图观:版图是一个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象征,反映了国家的意志,不能有丝毫错误,这也体现了地图使用的科学性。
从学生接受地理教育开始,中学地理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全方位加强学生的地图素养。如在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中“东西干湿差异”这一内容时,笔者让学生观察我国传统的“南方民居”和“北方民居”的图片,对比其差异:南方屋顶陡,瓦片密集,石基地高筑;而北方屋顶较平,无石基地。进而分析出南方地区较北方地区降水量丰富。这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地图的能力,又使其解释地图能力得到了提高。
月相成因示意图
在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地理上册(必修)》第一章中《月相及其变化》这一内容时,笔者先从月球不发光、不透明的性质出发,引导学生画出月球的“亮半球”,再由月球在运动过程中有固定
半球始终正对地球的特性,引导学生画出月球的“正半球”。通过这二导二画,学生就可以理解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实际上就是月球“亮半球”与“正半球”的交集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画出“月相成因示意图”,需注意到各个细节及技巧,绘图技能大大提高,而且在分析月相成因的过程中,提高了解释地图的能力。第二部分在讲解月相的时、空变化时,笔者多次引导学生观察学生自己画出的“月相成因示意图”,读图、析图、忆图,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从图中得出了月相的出、没时间、在天空中的位置、盈面朝向等各种信息 (如图1所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每幅图,学生积极向老师请教,勤奋练习绘制每幅图,自身的地图素养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除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地图素养的培养,中学教育还应当为中学生提供充足的地图学习资源,如设立地图资料室、及时更新地图资料、向学生发放地图册等。有的受调查者提出,应当把学校的教学楼、道路等基础设施设计得富有地理特色,如路标用小幅地图来表示,墙纸用地图代替等等。另外还可以成立地图兴趣小组,组织地图设计比赛等,并注意到男女学生的搭配合作,使其互相取长补短。这样都有助于创设浓厚的地图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地图素养。
中学地理教育只有明确培养目标,运用各种方式有意识地提高中学生的地图素养,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二、发挥示范作用,中学地理教师应紧密结合地图教学
在地理教学中使用地图进行教学,这是由地理学的特点所决定的。地理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及两者相互关系的学科,由于地理事象空间分布的广泛性,使我们不可能对每一地理事象都进行亲自实践,而地图恰好满足了我们的需求。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地图为依托,才能将广大地区的地理事象呈现出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广大地域空间分布的各种地理事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地理空间概念。
巴洛文金在《自然地理教学》中指出:“地图不仅是研究地理学最必要的工具,而且是最直观最简明的地理书。”对于中学地理教师来说,地图不仅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中学地理教师的地图工具观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他们教育教学理念。
获取地理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诚然,书本上的文字更直接更通俗,但是文字表述往往更空洞,更枯燥,更容易遗忘。而地图将读者的左右半脑同时充分地调动起来,更容易形成长久的记忆,而且比书本更生动,更易于接受。而子地图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将地图和网络的优点优化组合,使人们的生活、学习更加便捷,尤其是对于地理教育领域的人来说,电子地图是相当得力的助手。中学地理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不要拘泥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之中,过多依赖于书本和讲解,而是以全新的、现代的、多元的地图形式呈现给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学生形成地图工具观。这样的教育教学观,才有利于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推行。
1981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获得者R.W.斯佩里和他的同事经过20年的实验和研究,发现两个分离的大脑半球都具有高度发达的意识,而且在对空间的认知能力与对复杂事务的理解能力方面右脑优于左脑,而目前的教育欠缺的正是右脑教育。地理学科中的地图具有以微小的图片储存巨大信息量的独特功能,作为一
种运用图形符号记载、传输地理信息的特种文化工具,地图与文字、数字的配合、使用,特别有利于大脑两个半球的全面发展,更深入地挖掘人的学习潜力。
在地理教学中重视地图的运用,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填绘各种地图,对发展学生的观察、理解、记忆、创造、语言表达、综合分析等多种认知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图强智,以图感美,以图育德,地理图像的多种教育功能应当在地理课堂上充分发挥。
如教师利用简单的板图,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出降水集中、坡度较陡、植被稀少三个因素对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如用平行的两个四边形表示坡度、植被情况都相同的两块土地,不同的是雨点稀疏与稠密,哪种情况更容易引起水土流失?这样简单的图示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使学生学会了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分析理解地理事物。
国家版图的完整是一件相当严肃的事情,作为国家领土主权的象征,不能有丝毫的错误,尤其是国界问题。作为一名地理教育工作者,地图版图观的建立不仅意味着对于地理教育这项伟大事业的强烈责任心,更代表着作为一个公民的国家荣誉感。
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要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良好的地图版图观。不要绘错中外边界敏感地区的界线,如中国西部的未定国界,麦克马洪线等,不要漏绘南海诸岛、钓鱼岛、赤尾岛、台湾岛等重要岛屿。
国界线的画法要严格依照公开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国界。对于国外的界线也要引起注意,如不要将朝鲜和韩国之间的军事分界线、克什米尔地区的未定国界错画为已定国界。另外,以河为界的地方,还要注意将线跳绘处理,否则就会发生归属问题,界河就变成了内河。
教学地图的选择与运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理教师对于地图素养的理解程度。实际上,中学生往往通过观察其地理老师的教学过程,来检验平时教师强调的地图学习目标。因此中学地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除了对于新课标要求的知识、能力等的第一层备课外,还应注意选取较为典型地图,结合地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努力将每节课锤炼成为地图教学范例,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为每节课构建一个恰当的地图教学模式,起到对中学生地图素养培养的示范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代中学地理教师更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诠释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三、把握实践时机,在实践中加强中学生的地图素养
事实证明,实践才是提高中学生地图素养最有力的途径。例如,气候成因历来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其中南美洲气候表现出暖湿的特点,其形成因素比较全面,学生往往顾此失彼,遗漏一些成因要素。如将这些因素在地图上一一标识:纬度位置(2/3属热带)、海陆位置(两大洋之间),大气环流(东北信风、东南信风)、地形(西部山地抬升大西洋暖湿气流)、洋流(巴西暖流加强大气湿度)。这样学生需要记忆的内容都集中在一幅简单的图上,可以大大提高记忆效率(如图2所示)。
除了在地理课堂教学上把握实践机会,积极提高自身的地图素养。中学地理教育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如从学生七年级开始就开展各种类型的地图学习活动。如进行“课前五分钟”,每天课前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在讲台上向全班同学讲解一幅地图并要求板图,如“热力环流示意图”、“世界人口增长统计图”和“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的分布图”等。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实践中提
高中学生的地图素养。又如进行“中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拼图比赛”、组织兴趣小组绘制校园平面图等等。
还可以根据各年级的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定向运动。定向运动就是利用地图和指南针到达地图上所指示的各个点标,以最短时间到达所有点标者为胜。定向运动既要求有灵活运用地图学理论知识、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地图编制人才,又要求有熟练使用地图、充分发挥智、体因素的运动竞技人才。织组定向运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制作定向地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参加野外定向越野赛,促进学生在野外使用地图技能的提高,有效地提高了中学生整体的地图素养。
图2南美洲气候示意图
地图素养作为当代中学生必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素质,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中学地理教师担负着发扬地理教育事业,推进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时代重任。因此中学地理教育应当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提高教学质量,重视理论实践相结合,将培养地理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地图素养作为长期的重要的任务。
[1] 冯忠跃,李永全.中学生的地图素养与培养[J].地理教育,2006(2):65-66.
[2] 刘桂侠,张效国.地图―凸显地理学科特色与开发右脑的切入点[J].地理教育,2007(2):66-67.
[3] 王克忠.中学地理教学中多种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06(12):39.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行业资料、高等教育、生活休闲娱乐、各类资格考试、文学作品欣赏、中学教育、浅谈中学生地图素养的培养方法81等内容。 
 浅析中学生地图素养的培养安来军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兰州 730070) 摘要: 摘要: 为了学习与研究地球或其他星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我们有了地理...  龙源期刊网 .cn 浅谈初中地图能力的培养 作者:彭青 来源:《读写算? 教研版》2016 年第 07 期 摘要: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信息载体,既是...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音乐 图片 视频 地图 百科...浅谈当代中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的培养冯俊奎 甘肃省...地理科学方法、地理科学品质和地理科 学意识是地理...  二、加强训练,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地图的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培养学生的地图素养,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地图的 方法很重要,特别是对学生读图、析...  因此,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 充分利用地图这个工具,想办法来培养学生应用地图的能力。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一、巧用乡土地图,培养学生地图知识素养 教师要大胆创新,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式,紧扣“当时”“当地”学生身边的“乡土”地图素 材,增强地理图表教学的灵活性和艺术...  登录注册新闻网页贴吧知道音乐图片视频地图百科文库 搜...浅谈中学生地理素养及其培养策略朱敏摘要: 地理素养是...地理科学方法、地理科学品 质和地理科学意识是地理...  因此,学生需要全面掌握的地图阅读技能,培养基本的地图素养,这样才能形成学习地理 的正确方法,培养学习地理的科学思维。 一、地图素养的含义 地图素养是学生个体掌握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学生艺术素养评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