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国内听港区导航 Apple Music 的方法

&&|&&责编:席龙飞
&&&&除了国内、你几乎很少能在全世界范围内找到如此“繁荣”的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应用圈,鉴于数以亿计的潜在用户,每个领域都能够有如此多选择丰富的服务商选择;单就听歌用的来说国内就不下几十种,Apple&Music&就是悄然闯进了这样一种竞争环境当中;在国内音乐应用只用会员、高码率无损、移动流量音乐包等增值服务来收费的同时,Apple&Music&直接设立了&10&元/月的准入门槛;那么问题来了,这&10&块钱你是买来了业界良心,还是吃亏上当?Apple&Music:10块听正版是怎样一种体验“版权”&&&&先来说说好的方面,对于版权意识渐渐被树立起来的部分国内用户、特别是有在&AppStore&付费购买过应用的苹果资深用户来说,“正版”可能是&Apple&Music&最吸引他们的方面;由于国内并没有&Spotify、Neflix、Oyster&这样的音乐流媒体服务进入,算是领先的&Apple&Music&绝对是盗版横行(当然现在情况也有很大好转)的国内音乐市场正义的一面,同样是每月十块钱,订阅正版&Apple&Music&和买个绿钻继续听盗版你选哪个?“曲库”&&&&由于多年不接触国内外流行音乐,对于这方面&Apple&Music&的曲库是否不如或者超过国内音乐应用笔者不方便评论,说说笔者喜闻乐见的古典音乐,包括&DG、EMI、DECCA、华纳、、飞利浦在内的各大音乐公司的知名唱片都与&Apple&Music&相通,甚至更不为大众所知但在古典圈很知名的&NAXOS、RCA、ARCHIV&都是&Apple&Music&的直接内容提供商,所以能够在这找到各种喜闻乐见的大“俗碟”——对于每张动辄&150&多人民币一张、1000&多甚至更贵一套的套装来说,每月&10&块钱的订阅价格就能够无限使用绝对是业界良心。小众的中世纪音乐小到单张大到套装统统一月十块“管理”&&&&可能你在每个里都有一个“我的音乐”曲库,而&&无疑是管理音乐方面的翘楚,单就那满满完整的封面墙就够好好看上一阵儿,就连国内最好的后起之秀都没有如此优雅。iTunes&曲库&&&&而&iTunes&当中&Apple&Music&的另一“管理”功用体现在&iCloud&曲库,顾名思义它可以利用&iCloud&服务在各个苹果设备之间同步曲库,在某个设备上被添加的音乐也会在其他设备上面出现,既可以在线收听也可以离线到设备。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将自己的私藏歌曲上传到&iCloud&曲库,这些也可以在你的苹果设备之间进行同步。&iCloud&从未如此有用“有损(?)”&&&&至于不好的方面,还是先拿古典乐来开刀;发烧友圈大概都有这样的癖好,低于&1411kbps&的古典乐是入不了这帮人的金耳朵的,最好还得是&24bit/96kHz、SACD、DSD……虽然势必会给高频带来影响、但这也仅是对于某些&MP3&格式而言,就&Apple&Music&采用的&256kbps&AAC&编码来说不存在这一问题,而且体积相比无损&APE/&格式更小。规格基本都是256kbps&AAC“下载”&&&&于是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规格不够,但实际上可以较大程度的替代发烧友们使用的无损音乐;不过不利的地方还是会在这里出现——那就是版权保护。受制于国内用户的使用习惯和网络速度慢、费用高的“特色”,提前下载以及在各个设备之间互相拷贝可能还是大部分用户听歌的方式,而&Apple&Music&恰恰是“订阅”式的流媒体方式,通俗点儿说它主要用来在线听音乐,而不看重“下载”。即点即听&可手动离线&&&&当然在你的会员期内,Apple&Music&也是允许下载音乐的,并称之为“使内容离线”;但“M4P”的歌曲文件名后缀意味着这是版权保护的文件,就&Mac&OSX&来说,只有&iTunes&与&&这两个苹果官方应用可以播放这类文件而其他任何第三方都无能为力。对国内用户更加不便的是,如果你的&MP3&或者并非出自苹果、或者并没有关联相同的&AppleID,这些歌即使被拷贝到上面也是没办法听的……&&&&至于多数用户关心的网速问题,笔者在下载十几个&GB&古典音乐的过程中大概都能维持几百&KB/s&左右的数据传输速率,而且在线收听网速也基本能够正常支撑,并非像想象当中的那样“天人永隔”;对于偶尔会出现的下载错误只需重试大都可以解决,不过总体而言当然不如连接国内的音乐服务提供商的速度。允许下载、速度可以接受&&&&这就又牵扯到前面提到的生态问题了,苹果的生态是越来越天衣无缝、排外也就越来越严重;当你手握一套苹果的时候,日趋完善的生态体验简直无与伦比;而一旦你的某个设备跳出这个圈,很大程度上会被苹果抛弃,多设备之间的内容连贯性也就因此断裂。“逻辑”&&&&东西文化的差异造就了&Apple&Music&与&、网易、等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操作逻辑差异,后者给我们的印象是曲库、排行榜、歌单、电台、社交,前者虽然也基本都有这些元素,但可能是内容构建上本地化并不够而造成推荐内容上大相径庭,看看两者的榜单就能够看到区别所在。&&&&而国内音乐应用越来越侧重的社交领域,Apple&Music&由于缺少微博等的接入也很难很快做到这一点。名为&Connect&的社交恐怕很难好用和流行&&&&至于笔者另一个喜闻乐见的国内独立民谣音乐方面,毕竟这些歌手的签约公司都太小众,似乎也并不会在短期时间内跟苹果建立合作关系;但从笔者喜欢的个体音乐人李志进驻&Apple&Music&的经历来看,个体音乐人似乎也是可以通过代理公司与苹果建立合作的。&&&&所以,寄托于&iTunes&的&Apple&Music&是相对于国内名目繁多的音乐类&APP&的一个很好的补充,特别是当你的音乐口味不仅限于国内流行、而且延伸到国外流行、古典音乐等等西方音乐领域,Apple&Music&绝对是一个比国内任何音乐应用更好更全的内容来源;而当你不习惯“互动”“同步”“流媒体”这样的概念时,或者没有苹果设备、对西方音乐没有太多喜好的话,Apple&Music&并不会比国内的音乐应用更好用。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主屏尺寸 4G网络
投诉欺诈商家:
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长春石家庄呼和浩特西安太原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贵阳长沙武汉郑州济南青岛烟台合肥南京杭州东莞南宁南昌福州厦门深圳温州佛山宁波泉州惠州银川
本城市下暂无经销商
4¥24995¥37886¥47887¥22998¥25989¥267010¥2880ZEALER 科技生活第一站
Apple Music我不会再付费使用了
记得在三个月之前苹果把自家的音乐服务和电影购买服务带进了中国。当时苹果请我免费听了三个月的音乐。今天是日,三个月的免费试用期到期了,但是我已经默默地退订了Apple Music。不否认Apple Music算是非常先进的音乐流媒体,但说实话我对它更多的是失望。
三个月前,当Apple Music登录中国大陆,果粉们都对此欢呼雀跃。像我这种伪音乐爱好者也默默地去试用了Apple Music,不可否认Apple Music的清新风格吸引了我的关注。界面清新,界面友好,排版整齐这些都是吸引我的因素。但是Apple Music有一个天生的缺陷,本土化的不足。国内音乐app,歌词显示、听歌识曲、主播电台等玩得得心应手,而且国内音乐APP的连接播放速度很快,而在用Apple Music听歌时,我感觉我是用生命在听歌,连接播放速度实在是忍无可忍了。还有一个,Apple Music的离线音乐功能依然无法正常使用,有时候会突然抽风无法离线听歌。
终于吐槽完了,Apple Music是苹果公司一手打造的音乐软件并且是网络音乐的行业标杆,但是来到中国却遇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不可否认,Apple Music的清新风格、排版整齐都是国内音乐APP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但Apple Music也必须向国内音乐APP学习本土化方面的经验,这样才可以提高用户体验,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Apple Music。
点击查看所有点赞用户
打开微信,点击顶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更多精彩内容推荐
需要才能回复为什么说Apple Music在中国一定会遭遇寸寸败?Apple Music推出已有一段时间,不久之前Financial Times曾报道, Apple Music的付费订阅用户总数突破了1000万。近日还有报道称,Apple Music竞争对手之一,音乐流服务Spotify宣布其付费订阅用户数突破3000万,远超Apple Music。不过值得注意的是,Spotify成立至今已有9年有余,Apple Music才推出半年,其增长速度显然要比其快得多,这让很多人为其大唱赞歌,认为Apple Music将很快一统江湖,占领全球市场。现在,苹果仍在不遗余力地推广Apple Music。不久之前就有外媒报道,为推广Apple Music,苹果正在拍摄一部名为《Vital Signs》的原创剧集,据悉,该剧将反映知名音乐人兼Beats Electronics联合创始人Dr. Dre的部分真实生活。&但Apple Music真的会一统江湖,成为市场的霸主吗?其实,并没有那么容易。Apple Music曲库不够丰富在苹果将Beats Music收入怀中之后,Apple Music乐库已有很大进步。作为开创了数字音乐时代的苹果公司,在与国际大唱片公司和大牌艺人合作方面还是拥有很强大的优势,但是这仅仅只限于欧美市场。而且即便是在欧美市场其也不是龙头老大,Spotify耕耘多年,更加强大。对于各国本地音乐其更没什么优势,网上就有日区用户抱怨到:“明明是日区,本地歌曲还没英文歌多的感觉,大部分J-pop都没,ACG更是少得可怜。”反观国内,Apple Music在流行音乐和主流歌手表现还好,一到稍微小众一点的音乐,Apple Music基本是空白。国内,主要唱片公司的版权已经被QQ音乐、海洋音乐集团以及阿里音乐买断,独家版权成为唱片公司与在线音乐平台合作的主要模式,并且他们会通过版权转授解决平台间曲库问题。苹果更多是选择与音乐厂商或艺人直接合作的模式,这造成苹果本地曲库内容较少,未来苹果会不会采取类似方法来扩充曲库目前还不得而知。产品和运营不接地气不接地气这件事主要是指除开欧美以外的地区。以中国市场为例,Apple Music想要取得成功,中国市场绝对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内用户逐渐有了版权意识,习惯为互联网流媒体音乐服务付费,这对Apple Music和唱片业是好消息,但对其他国内音乐流服务商同样也是一个好消息。不过,Apple Music现在全面收费在中国还是操之过急,大部分国内流媒体服务商都是对特定歌曲或特定服务收费,例如QQ绿钻。除此之外,在产品层面,Apple Music根本没有去考虑中国用户习惯,而是要用户去适应它,举几个例子:没有歌词显示:Apple Music现在还不支持显示歌词这个功能,更别提歌词翻译以及歌词衍生出来的那些社交玩法,很多中国用户习惯音乐App同步显示歌词了,这是其练歌、听歌的好帮手。没有用户生产的主题歌单:用户可以做主题歌单然后在音乐应用内分享,是当前国内很多音乐应用都具有的功能(有的叫做电台)。某些情况下用户生产的歌单的质量,甚至决定了一个音乐应用的档次,有资深用户就评论到:Apple Music目前选择的是相对「纯粹」的PGC模式,在UGC上还有所欠缺,其是否能在PGC和UGC之间有着更合适的平衡?没有顺应热点音乐事件做内容:流行音乐跟着热点走,近几年随着《中国好声音》节目火爆,越来越多音乐综艺类节目热了起来,比如《我是歌手》《中国好歌曲》等节目。中国音乐播放器都会想方设法与这些节目合作,拿到独家内容,吸引用户关注,苹果在这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动作。音乐流量包:现在很多用户都习惯通过音乐App在线听歌,在很多情况下所处环境是没有WiFi,而且流量资费相对贵,很多播放器公司就联合运营商推出“在线听歌免流量”服务,而且资费便宜,这是Apple Music所不具备的。服务器不稳定:这是一个非常要命的问题,Apple Music的服务器并不在国内,很多消费者使用Apple Music的时候显得有些吃力,常常出现空白、缓冲卡顿等情况。这让笔者想起几天前国内推出Apple Pay的时候,用户编的吐槽iOS应用的段子:Apple Pay真是苹果高端产品耶!别的不说,令人崩溃的绑卡过程真是浓浓苹果风,难以同步的云服务iCloud、时时空白的App Store和缓冲卡顿的 Apple Music如此相得益彰!果粉,你值得拥有。除了上述几个比较典型问题,Apple Music还有很多不接地气的地方,诸如:不支持选择音质、EQ调节、主题皮肤、定时关闭、音乐评论等等。除非你是一个“极简”爱好者,否则这些功能还是很有用的。用户的使用习惯很多用户用习惯了一个音乐播放器或者音乐流服务后通常是不愿意换用其他的同类产品,里面有他熟悉的音乐、歌手、功能等等。举个例子,把你正在用的音乐App里那有几千上万首歌的歌单重新弄进新的音乐App是非常痛苦的事情,而且这些音乐别的播放器不一定有,还有许多播放器都有『点赞』『红心』这类功能,记录了你的习惯爱好给你推荐新音乐,这些数据达到了事实上挽留用户的目的。所以就算Apple Music体验比其他播放器更好更接地气,依然无法抢到用户,何况Apple Music一点都不接地气。毫无疑问,重度果粉,极客用户会使用它,但大部分用户会对其敬而远之,就算使用它,一定还会安装别的音乐App作为核心音乐工具。就像浏览器一样,苹果有safari,但很多用户都会安装至少一个别的浏览器。总结总的来说,虽然苹果在数字音乐领域有着很强大的势力,但当下Apple Music对比其他音乐App还是音乐流服务的“小学生”,在国外拼不过像Pandora、Spotify这样的“大佬”;在国内也斗不过网易云音乐、QQ音乐、虾米这些“地头蛇”,虽然苹果有雄厚财力和势力,但人家背后也有阿里、腾讯这样的大财团。即便有一天Apple Music成功突围,其也很难成为一家独大音乐流服务商,那时最有可能的是形成“诸侯”各据一方局面,就像现在的唱片公司和电影公司一样,没有哪一家可以一家独大。有外媒就曾评价到Apple Music,“现在Apple Music是苹果正在进行的一项工作,但是它只是Spotify的一个克隆作品。”(封面图来源于官网)3人已赞分享订阅Copyright&2014雷科技Apple Music上线两周了 说点你不知道的东西
[摘要]不知不觉苹果的Apple Music服务已经在中国区上线2周了,很多人都加入了试用的行列,10元/月的价格也真心不贵。
腾讯数码讯(杜杰) 不知不觉苹果的Apple Music服务已经在中国区上线2周了,很多人都加入了试用的行列,10元/月的价格也真心不贵。不过在用的过程中很多人也感觉各种不适应,毕竟Apple Music的逻辑和绝大多数本地化音乐服务都不同,接下来我就说点你可能还不知道的功能或特点。不止iOS和Mac平台其实Apple Music作为一项独立的音乐服务,不仅局限于苹果自家的iOS和Mac平台,在PC和Android平台上也是可以使用的,PC上只要更新到最新的iTunes就可以用了,而据说年底前Android版的Apple Music就会上线,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你依然需要用iCloud账号来登录Apple Music服务。不喜欢的艺人可以移除在设置个人喜好的时候,Apple Music有两个维度,其一是曲风的选择,你可以点选自己喜欢的,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这里有个窍门,按一次是选中,再按一次则会被认为是“超级喜爱”,这会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推荐;而在第二步选择喜爱艺人的时候,长按2秒可以移除不喜爱的艺人,今后你就再也不会听到Apple Music推荐TA的作品了。3D Touch也有用如果你手里用的是iPhone 6s或者iPhone 6s Plus,那么Apple Music也可以发挥3D Touch的作用。例如在“为你甄选”页卡,一些榜单和推荐都是以缩略图的形式呈现,深度按压就能看到里面的详细歌曲目录,然后再上滑还会有更多操作选项,这个相当于预览的模式,非常好用,也便于你快速试听榜单。腾不出手来用SiriSiri也深度整合了Apple Music服务,特别是iPhone 6s和iPhone 6s Plus两款机器革新了M9协处理器之后,Siri可以始终在后台待命了,如果你在开车或者不方便操作手机,只要对着Siri说“播放XXX的歌曲”,就能启动Apple Music了。码流的问题很多人都想知道Apple Music播放歌曲的码流以及格式,格式方面毫不意外肯定是AAC,而码流则是256kbps的规格,听起来不高,但实际上苹果的这套体系不能简单粗暴的用码流去横向比较,例如你不能说256kbps的AAC效果就不如320kbps的MP3,因为不同格式没有可比性,并且众所周知苹果对于音乐行业涉足很深,甚至参与到了音乐录制标准的制订中,因此Apple Music里面的音乐不是从CD转录这么简单。一个例子是你在听所有的Apple Music里面的歌曲的时候,切换歌曲时是完全不用调节音量的,相反有些音乐软件,你会发现不同歌曲的音量差了很多,有时候跳到下一首的时候会被音量吓一跳。这是因为苹果建立了自己的混录标准,甚至在音乐录制的时候就已经调教好了,保证在播放时能有最佳的体验。而这也很有可能是Apple Music不会根据网速调节码流的原因之一,是的,无论你用的是WiFi还是3G/4G,Apple Music都不会变更播放的码流。歌词短期不会有接下来说说槽点最多的歌词问题,其实我猜苹果肯定也注意到这个体验上的不足之处了,但由于歌曲规模太庞大,而歌词的版权方又很分散(注意是歌词的版权方),所以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对于向来重视版权的苹果来说,又不可能随意去网上匹配歌词,所以也许短期内Apple Music里都不会有歌词了,这真是一个悲伤的事实。编辑推荐歌单别错过就像很多音乐软件当中都有“编辑推荐”那样,Apple Music在“新内容”页卡也有编辑推荐歌单,你会发现这里的更新速度很快,而且有些内容比较接地气,让人有理由相信是有一支本地化团队在运作。而他们会决定歌单的主题,排列歌曲的次序,也会特别考虑一些听众,他们甚至还会收集用户的喜好,来作为下次编辑歌单的依据。如果说听歌也能听到Apple Music编辑的程度,那我想问问这职位还缺人吗?本地歌曲如何匹配一些资深用户会有这样的思考:在Apple Music之前,我们会通过iTunes向iPhone当中导入歌曲,那么问题来了,Apple Music要如何识别这些“老歌曲”,作为个性化推荐的依据呢?实际上Apple Music会借助第三方来识别歌曲来源,如果不能识别,则会上传到云端再匹配,不过前提是我们尽量把歌曲的信息编辑正确。Apple Music服务怎么这么卡这也是大家试听2周后的一个槽点,但我要说的是,难道只有Apple Music卡吗?Apple Store没卡过?iCloud备份的时候没卡过?我不是果粉也不是果黑,想想苹果服务器架设的地区就知道了,这方面目前肯定是不能和本地化应用来比,但我同样也相信这个才上线2周的服务,今后会增加服务器数量以及带宽的,毕竟这么基础的体验环节苹果不会坐视不理的。
来源:腾讯视频
[责任编辑:yannwang]
还能输入140字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Apple Music上手:体验如何_网易科技
Apple Music上手:体验如何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日,发布了Apple&Music。Apple&Music不只是一个音乐App,它包含了音乐服务、网络电台和音乐社交平台。苹果希望用Apple&Music整合所有关于音乐的服务项目,依托于现有的苹果支付系统和用户基数,培养用户使用习惯,聚拢用户。然而在发布会当天,中国并不在Apple&Music发布国家之列,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其他国家的用户先体验到Apple&Music。9月30日,苹果正式将Apple&Music引入国内。很多人早上会发现Apple&Music这个App不再是一个摆设,可以将它从不常用App中解放出来。然而,Apple&Music并非免费(苹果什么时候免费过?),需要支付最少每个月10元的套餐。对于音乐、云音乐、虾米音乐这些在国内扎根多年的强势音乐服务,用户是否会接受B格更高的Apple&Music呢?迟到的杀手锏?&Apple&Music上手体验Apple&Music界面操作是否符合国内用户习惯?曲库和其他音乐服务比有没有优势?音质怎么样?今天,作者忍痛购买了几个月的服务(因为作者已经买了好多年的QQ音乐会员),为大家亲身体验一下国内版Apple&Music。界面配色颜值高;页面打开速度慢打开Apple&Music界面后,会发现每一张专辑封面都经过了HDR处理,色彩饱和度非常高。大量的鲜艳色彩给人很强的视觉质感。例如“APPLE编辑推荐歌单”“活动歌单”这些标签,都没有采用单纯的纯色,而是通过颜色的渐变呈现。不得不说,在App颜色使用上,Apple&Music的质感的确领先国内音乐App一大截。整个App共分为5大板块“为您精选;新内容;广播;Connect;我的音乐”,在后面我们会逐一进行体验。App的左上角是账户信息,这一点从图标就能看出来。右上角是全局搜索,可以从网络搜索歌名、歌手……,也可以搜索本地歌曲。视频体验Apple&Music在体验中我们发现一个很不好的点,就是打开任何在线服务都非常的慢,给人感觉就是这个服务器在国外。如果打开Apple&Music各种服务的速度跟App&Store一样慢那简直是噩梦。实际体验了一整天,页面打开速度丝毫没有改善,还是那样慢。“为您甄选”智能算法Apple&Music下方第一个版块就是“为您甄选”,这个部分是通过用户初期的简单选择,再通过Apple&Music的算法,为日后推送主题音乐列表做基础。用户前期选择的步骤很简单,第一步选择喜爱的音乐类型,从音乐类型可以了解目前Apple&Music所涉及的音乐领域,挑选出喜爱的音乐风格,例如国语流行、怀旧经典。根据我们上一步所选的音乐类型,下一步App会列出推荐的歌手,我们进行第二次选择。经过两次选择,“为您甄选”版块会根据算法重新排版,列出不同主题和推荐专辑,推荐曲目的逻辑是根据上两步我们选择的音乐类型和歌手。或许因为我现在是初期用户,推荐的内容还是过于单一了。只是将音乐主题换一个名字呈现,推荐的播放列表基本以单一歌手专辑为主。不过“为您甄选”版块胜在干净简单,这或许就是国内外用户使用习惯的差异。和Apple&Music看重算法推送不同,国内的音乐App更看重主题。例如QQ音乐,则是把近期的热门电视剧、电影、娱乐节目汇总成专题,加上人工筛选的音乐主题。虽然种类很多,但是非常杂乱,一时间找不到想听的歌曲。如果Apple&Music的算法加上部分人工筛选,体验或许是1+1大于2的效果。简约实用但质感强烈的播放界面播放器的界面一向是用简单的线条来表现,在这个界面上你不会看到过多的控件,所有的控件都是必要的。例如播放顺序、分享、Airplay、列表等。值得一提的是,Apple&Music进入中国并与唱片公司合作后,很大的好处在于提升了每张专辑封面的清晰度,而且这些封面不是简单的长宽适配,更是在图片排版上进行了重新设计。如此大的封面不会让用户感到反感,反而会让你多看两眼。这一点值得国内许多音乐服务App学习。曲库本土化远远不够,却是欧美音乐和古典音乐爱好者的天堂曲库是代表音乐服务商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让消费者掏腰包的根本原因。据悉,Apple&Music在发布之初有300万首歌曲,看似很多,但主要语言都是非中文,其中包括古典音乐。Apple&Music此次在国内的合作方式是直接与唱片公司签约,并不是嫁接在QQ、网易等某个音乐服务上。就目前来看,Apple&Music主要和全球性的唱片公司以及台湾地区的唱片公司合作。例如环球唱片、华纳唱片……。这些唱片公司本身就在欧美地区有合作基础,进入到国内提供华语歌曲也很正常。但是和国内现有的音乐服务商相比,Apple&Music本土化还远远不够。点开“新内容”版块,推荐的全都是港台歌手的音乐,大陆乐坛的歌曲几乎没有。像汪峰、许巍这些歌手需要搜索才能看到。如果我们搜索一些非主流唱片公司的歌手,像好妹妹乐队甚至主流的田馥甄,都提示没有搜索结果。我们更不用去找那些像《花千骨》这种以电视剧为主题的专辑了。虽然苹果一直走的是高大上路线,但想在国内扎根,满足不同听音层次需要的用户,尽快本土化才行。否则到头来B格够了,用户没了。不过,在欧美音乐和古典音乐内容上,国内音乐服务商和Apple&Music的差距就很明显了,在这里我就不做过多举例了。对欧美流行音乐、爵士音乐、古典音乐感兴趣的朋友,选Apple&Music就对了。歌曲可以下载并拷贝&音乐质量为320K和QQ音乐、虾米音乐一样,Apple&Music同样可以将已购买的音乐下载下来。在播放界面点击“使内容离线可用”,看来苹果对“下载”这个词还是非常敏感的,想办法说的更隐晦。下载后的音乐会在“我的音乐”版块中体现。和之前苹果iTunes音乐管理不同,Apple&Music下载的歌曲是可以拷贝出来的。这点和国内的音乐服务很像,认为你买了会员这些音乐就是你的(可见如今全球唱片行业的不景气啊!)。歌曲拷贝的方式也很简单,电脑下载最新版的iTunes,然后连接手机直接拖拽到桌面上即可。不足的是,Apple&Music的音乐下载格式是320K&MP3(目前下载的几张专辑都是MP3),像APE、FLAC、Apple&Loeeless就别想了。追求无损的用户可能要失望了。同一张320K&MP3专辑&Apple&Music与QQ音乐下载的文件大小一样文件体积一样我们同时在QQ音乐和Apple&Music中下载同一张专辑周杰伦的《哎呦,不错喔》,QQ音乐选择HQ质量,下载后两张专辑的容量相同,每首歌曲的容量也完全一致,均为108M。在歌曲质量上与QQ音乐相同。从听感上表现也是几乎没有差别的。“广播”服务略水Apple&Music还提供在线“广播”服务,点击“广播”版块,会有相应的类型分类:新鲜音乐会、韩流音乐、古典音乐等。这个“广播”就是我们所说的在线电台,Apple&Music的广播类型有些水,一共就9个台,大多数还是以各个地区来简单分类,这种粗分类跟“新内容”中的地区分类雷同,只不过换了一种播放形式。在线电台是音乐服务的第二大特色,它应当具备一定的时效性和灵活性。显然Apple&Music“广播”版块上线比较匆忙,还没有人力去进行筛选。Connect将成为音乐领域的微博?“Connect”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版块,它定位于用户与音乐人的交流平台。我们可以在Connect里面关注感兴趣的艺人动态,他们会在Connect版块中发布动态,用户可以在下方进行评论和点赞。整体给人感觉像是。目前可关注的艺人列表为Apple&Music内容库中大部分的歌手,虽然可以关注,但几乎没有艺人在上面发布动态。关注了很多华语歌手只有李荣浩、林俊杰发布过内容,而且还比较水。社交分享是当下最火的交互方式,但在微博、微信、Facebook这些社交平台面前,谁还会在Apple&Music上进行交流呢?反过来说,艺人的新媒体团队又要增加工作量了,到底能有多少艺人会认真的在Apple&Music&Connect中发布动态,这个真不好说。每个月10块值不值?整体体验完最后该为Apple&Music买单了,Apple&Music在国内的服务费为10元/月,家庭会籍15元/月(6人使用)。10元每个月对于大部分来说并不贵,如果是6人授权的15元一个月就更便宜了,但在付款之前我们先跟其他音乐服务对比一下,以虾米音乐、QQ音乐为例。如果你是一位热衷华语音乐的用户,Apple&Music很显然并不适合你,毕竟在华语音乐曲库上Apple&Music仍不及QQ音乐、虾米这类本土服务商。同时,如果对于音质有较高要求,Apple&Music可能无法满足你挑剔的耳朵。
除此之外,Apple&Music在与其他苹果设备的兼容性上更为出色,如果你有Apple&Watch,可以将Apple&Music下载好的音乐同步到手表中,然后让手表连接蓝牙耳机,脱离手机独立使用。即使不同步,也可以通过Apple&Watch来操作音乐播放。如今Apple&Music的服务刚刚进入中国,能看到很多服务都是匆忙上线,还不完善。但可以看出苹果在音乐领域正预谋着一盘很大的棋。从唱片公司、支付系统、用户习惯、社交平台几个维度布局。虽然苹果在音乐服务产业是个新人,但请记住庞大的iPhone用户数,没有什么不可能。再说了,不还有3个月的免费体验期吗?此时不体验更待何时?
本文来源:中关村在线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郑州港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