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上皮肿瘤恶変一定要全切乳房吗?我3年前乳房长了一个包,先诊断由乳头状瘤,良性,手术切除,术后1

我检查出有乳腺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需要乳房全切吗...
我检查出有乳腺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需要...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我检查出有乳腺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需要乳房全切吗?
医院出诊医生
擅长:乳腺增生、乳房肥大、乳腺病等
擅长:乳腺肿块、乳腺病、乳房肥大等
擅长:乳腺增生、乳腺病、乳房纤维瘤
共7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职称:住院医师
专长:普外科常见病的诊治,如甲状腺、乳腺疾病;胃肠道疾病...
你好,导管内乳头状瘤一般不需要全切乳房,要看具体病情,描述病情及相关检查结果 描述病情及相关检查结果
职称:副主任医师&
专长:各类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是在乳腺癌的术...
问题分析:乳腺小叶增生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月经来潮前5—7天,乳房胀满疼痛,月经来潮乳房胀痛缓解,乃至消失,待下次月经来潮前又出现周期性的变化。意见建议:患有乳腺小叶增生的患者可以用一些疏肝理气、活血化淤的中药。比如乳核内消液、中药乳腺安康等,另外,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西药治疗,但是西药副作用大,一般不建议使用。平时也可多吃粗粮以及新鲜蔬菜、水果,三餐规律,饮食均衡,尽量少吃过多的荤类食物,避免吃辛辣的食物,咖啡、酒类以及熬夜等。
职称:医师
专长:阑尾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甲状腺肿瘤,腹壁疝,损伤...
&&已帮助用户:43193
问题分析:您好。根据您的描述,您是患有乳腺增生症及乳管内乳头状瘤,这个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并不是全乳房切除,可通过造影等检查,以明确病变部位,然后行局部切除就行。意见建议:鉴于上述情况,建议您可到医院行详细的检查,以明确病变部位,然后行手术治疗就会好的。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外科各种腹痛乳腺疾病甲状腺疾病胃肠疾病
&&已帮助用户:38627
问题分析:乳腺增生主要的症状就是乳房的胀痛刺痛有的会出现乳房的肿块或者是囊性的结节。意见建议:乳腺增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不平衡导致的。乳头状瘤主要的表现就是乳头溢液或者是溢血的情况。像你现在有乳腺增生也有乳头状瘤暂时不需要做乳房的切除手术。可以先做一下细胞学的检查看一下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再决定是否切除乳房。
职称:医师
专长:肠瘘,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直肠损伤,结肠类癌,肛周肿...
&&已帮助用户:19049
问题分析:您好,乳腺增生是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意见建议:您好,导管内乳头状瘤是良性的肿瘤的,主要切除就可以的,不需要乳房全切的。
职称:医师
专长:乳房结节,急、慢性乳腺炎,乳腺导管内(或囊内)乳头...
&&已帮助用户:346
问题分析:乳管内乳头状瘤是一种良性疾病,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多乳孔的乳头溢液,液体会从乳白色变为血色。乳管内乳头状瘤是根据乳管镜最终诊断的,无需行乳房切除,如果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应行乳房局部区域切除,手术中从扩张乳管打入美篮楔形切除扩张乳管意见建议:47岁女性应引起高度重视,建议手术切除。乳腺扩张乳管区段切除术
职称:护师
专长:胆结石
&&已帮助用户:525
问题分析:导管内乳头状瘤多数发生于大乳管近乳头的壶腹部,瘤体很小,带蒂,所以易出血。发生于中小乳管,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常因乳头溢液而引起注意。意见建议:一般导管内乳头状瘤多数较小,常不能触及。治疗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不需要乳房全切。
问双乳腺增生病右乳低回声结节BI-RADS-3类右乳囊性结节B...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外科各种腹痛乳腺疾病甲状腺疾病胃肠疾病
&&已帮助用户:38627
问题分析:乳腺增生的主要症状就是乳房的胀痛刺痛有的会出现乳房的囊性结节。意见建议:乳腺增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不平衡导致的。你这种情况的话出现了乳房的囊性结节,现在一个三级一个二级应该每半年做一次乳腺的彩超检查动态观察。也就是说明乳腺是有一个良性的肿瘤,但是需要动态观察,如果说正大明显的话就需要手术切除掉送病理检查。如果说增大明显却得不到正常的治疗就有可能会转变成乳腺癌。
问麻烦问乳房肿瘤有什么症状?和乳腺曾生又是什么症状的?
职称:医师
专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96394
主要是有肿块和刺疼的症状,建议你到医院做B超检查来确定,如有什么不明白的,欢迎你再次提问,我们会对你的问题密切关注。
问检查过了没有怀孕,我还有乳腺曾生
职称:医师
专长:妇科人流,妇科炎症
&&已帮助用户:49125
病情分析: 你好!乳腺增生是女性朋友的常见症状,在性功能旺盛期、由于雌激素大量分泌,很容易引发乳腺组织的增生,尤其在月经来潮前几天有乳房胀满、发硬、压痛的现象;重者乳房受轻微震动或碰撞就会胀痛难受。这是由于经前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乳腺增生,乳房间组织水肿引起的。对此不必过虑意见建议:确诊为病理性增生后可服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成药或中药治疗(如逍遥丸、乳癖消胶囊、乳核净、小金丸、消乳散等)。 因本病是内分泌紊乱所致,所以除积极药物治疗外,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一下几点:禁止滥用避孕药及含雌激素美容用品,不吃疑有雌激素喂养的禽畜类的肉食,否则会加重病情。要多吃蔬菜和水果类,多吃粗粮。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足够的睡眠,内衣不要过紧,晚间睡觉是应脱内衣睡眠,避免人流,保持性生活和谐可调节内分泌失调,保持大便通畅会减轻乳腺胀痛。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问我最近半年发现乳房被乳时,时而会有出血的现象,医院检查是乳腺曾生,问问大夫会有其他毛病吗?
职称:医师
专长:霉菌性阴道炎,月经不调,痛经
&&已帮助用户:205377
问题分析:乳头溢血多见于炎性乳房疾病,如乳腺导管扩张综合征;血性溢液常发为单侧,自行溢出或挤压而出,溢液呈鲜红、淡红、浅褐色或咖啡色,多为导管内乳头状瘤引起, 建议你上医院检查一下意见建议:可以到医院做个乳腺B超的检查确定一下,平时注意不要过多去刺激,注意饮食和规律作息
问之前检查是乳腺曾生,所以吃了药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妇产科、
&&已帮助用户:95637
指导意见:您好,你的情况估计乳腺增生,建议做超声检查看看,治疗上建议口服乳癖消、逍遥丸治疗,饮食上避免食用激素 喂养过的牛肉鸡肉等,避免生气,必要时可以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检查,防止恶性。
问乳腺曾生有那些症状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皮肤科疾病等
&&已帮助用户:141694
病情分析:乳腺增生患者可出现月经周期不足、经量较多、胸闷暖气、精神抑郁、心烦易怒等不良症状。
会常伴随经期后延、经痛加剧、经量少、身倦无力、腰酸肢冷、少腹畏寒等症,日久失治者,少数乳腺增生患者可发生癌变。意见建议:乳腺增生是可以口服丹参片治疗的, 同时需要配合逍遥丸, 治疗, 祝你康复,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乳腺增生相关标签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同类科室问答排行x
日累计回答人
日累计回答人
日累计回答人
评价成功!&&&&&&&&乳腺的乳头状结构很常见,发病年龄平均48岁,大小导管均可发生。发生在大导管者,肉眼上即可见到息肉样的肿块;小导管发生者则光镜下才能见到。具有不同的病理特点。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及病理者对此的认识,现就乳腺乳头状肿瘤的分类、临床病理特点和处置意见概述如下: &&&&&&&&1&&乳腺乳头状肿瘤的分类 中国联盟编辑。&&&&&&&&1.1乳腺乳头状癌&&为一种特殊型乳腺癌,是乳腺癌中的少见类型。多发生于乳腺中央区的大导管,常有乳头溢血,50岁以上老人多见。肿块直径多数超过3cm,预后较一般乳癌好,10年存活率达63.6%。病理检查乳头的特点常见有纤维脉管束,乳头表面被覆异型癌细胞,细胞可单层或复层,排列极性紊乱,可见核分裂像,肌上皮消失,核深染、核浆比率大、无大汗腺化生。在乳头基底部与囊壁交界处,可见癌浸润。乳头基底部出现散在大而浅嗜酸性细胞,不要误为是肌上皮细胞。 &&&&&&&&1.2大导管乳头状瘤&&发生大导管,位于乳晕区附近,常为孤立、单发,发病年龄较乳头状癌轻(40~45岁多见),病程长。所谓大导管是指从乳管开口起约1.5cm以内的一段导管而言,一般不超过乳晕区。本病特点是导管上皮和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具有纤维脉管束的乳头结构。有时乳头反复分支、纤曲、互相吻合形成腺样结构,不论乳头形态如何,乳头表面被覆双层上皮,表面为柱状上皮,其外为肌上皮,无异型,排列整齐,常伴有大汗腺化生。&&无筛状及小梁状改变、无坏死。又称乳头状囊腺瘤。 &&&&&&&&1.3中小导管乳头瘤病&&发生于中小导管的乳头状肿瘤,常多发,肿瘤体积小,以致于肉眼难以发现,发病年龄比前者较轻,平均39.4岁。由于发生在中小导管,根据上皮细胞和问质增生的程度不同,可形成筛状、腺样或实性等不同的组织图像,此改变也是乳腺增生病的主要组成部分,虽属良性肿瘤,但由于上皮不同程度的增生,从普通型增生到不典型增生,甚至可发生癌变。鉴别要点:①发生于乳晕、乳头部;②细胞虽丰富,但成分杂;③寻找周边的残余导管壁。 &&&&&&&&1.4乳腺乳头状腺瘤&&发生于自乳头部导管的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40~50岁女性,病程长。主要表现为乳头增粗、变硬,乳头表面渗液、糜烂、结痂。临床常误诊为乳头派杰病。乳头部导管上皮增生,呈细小乳头状,相互吻合。形成大小不等的腺管,实性巢或乳头,乳头一般分支少,部分乳头中央间质丰富,部分乳头粗短,乳头中央纤维结缔组织稀少或没有间质,呈实性堆积,乳头部乳头状腺瘤绝大多数均为良性。有人将实性的导管内上皮增生认为是具有潜在恶性的一种类型,称为是移行性导管乳头状瘤。由于间质出血及纤维化,使腺管结构变形、紊乱,也易误为浸润性癌。 &&&&&&&&1.5小导管上皮乳头状增生&&小导管上皮乳头状增生应与真正的乳头状瘤区别,导管上皮乳头状增生指的是上皮增生,曲折呈乳头状,乳头低,分布广,为导管上皮实性增生的一种,不具有真正的纤维脉管轴心,呈非肿瘤性生长,不产生症状,无特殊临床意义。 &&&&&&&&2&&乳头状肿瘤的主要临床表现 &&&&&&&&2.1乳头溢液&&乳腺自发性乳头溢液很少见,除非妊娠、月经来潮时乳腺生长或服用激素类药物外,这种症状不容忽视,是一个很重要的临床征象。病理性自发性乳头溢液常见原因为导管内乳头状瘤(占73%以上),其次为乳头状癌(10%左右)。乳头溢液的性状在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根据溢液性质不同分为以下6种:①血性(浆液血性)溢液,最为常见。虽多见于导管内乳头状瘤,但对于绝经后的妲玄,应考虑乳腺癌的可能。②浆液性溢液,大部分为乳头下部乳头状瘤引起,亦见于乳腺组织增生,少数浆液性溢液是癌引起的。③水样溢液,看法有分歧。④乳汁样溢液,常为双侧,多为泌乳素分泌过多或服用激素类药物所致。⑤粘稠液,呈糊状粘稠液体,常见乳管扩张症(浆细胞性乳腺炎)。⑥脓性溢液,常见于导管扩张症伴感染。乳头溢液,常为间断性,有时间隔时间较长,似乎己痊愈。但当挤压时仍可见量多少不—。Henelrirk报道208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中190-例(91%)有乳头溢液,周边部51例中33例有乳头溢液,说明乳头溢液是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主要症状,其中乳头中心部位有病变者,症状最为显著。而来自小导管者可无乳头溢液,有1/4发生于双侧。 &&&&&&&&2.2乳房内肿块&&乳头状肿瘤常可触及肿块,大导管内的乳头状瘤,肿块大多位于乳腺中央乳晕或乳晕周围区,直径约1-3cm。如用指压法以食指尖围绕乳头顺时针方向按压乳晕区可见乳头相应部位的乳孔有液体溢出。乳头状瘤病,肿瘤多生长于乳腺周围区,肿块常为多发,边界不清,质地不均。乳头管腺瘤,除乳头肿大、糜烂、破溃外,在乳头内也可触及肿块,一般不超过3cm以内,质地软,边界清。乳头状癌由于病程长,细胞生长迅速,常可触及边界清楚的肿块,直径多在3cm以上,质地较硬。综上所述,乳头状肿瘤的病变中,绝大多数均有大小不等,质地不一的肿块,因此乳房内肿块是乳头状肿瘤的重要症状。 &&&&&&&&3&&乳腺乳头状结构的良恶性问题 &&&&&&&&关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恶变问题[1],目前尚有争论,&Hendriek认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良性病变,不应视为癌前病变,理由是他对208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随访5~18年,未见恶变。Bubll-Jorgensen报道183例管内乳头状瘤,癌变率为5.7%~14%,说明乳腺导管内乳头瘤有潜在恶变的可能。国内 文献 报道恶变率为6%~8%,并认为孤立性导管内乳头状瘤不是癌前病变,而多发性导管内乳头状瘤与癌的关系密切。因为,多发性导管内乳头状瘤上皮常有不同程度的增牛J从上皮增生形成轻度乳头状瘤病起
至乳头分支复杂项部互相吻合,形成桥接或网状间隙及筛状结构,目前认为后者是普通型增生向不典型增生过渡的象征。当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伴有不典型增生时,其癌变的危险性增加。在纽约召开的乳腺纤维囊性病会议上专家们提出导管上皮增生不超过4层细胞者没有癌变危险,超过4层无不典型增生者危险性是一般人群的1.5~2倍,有不典型增生者危险性则是对照人群的5倍,这足以说明不典型增生与癌的关系。 转贴于中国论文联盟
欢迎浏览更多 →
相关文章 & & &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搜索:
论文写作指导、论文发表请咨询客服老师
客服卢老师:
电话:159 555 38603&&邮箱:
客服张老师:
QQ:759325&&&&&&&MSN:
客服纪老师:
电话:133 &邮箱:
QQ:&&&&MSN:
内容分类导航
本栏目Digg排行
本栏目热门文章
本栏目最新更新当前位置: >>
乳腺腺肌上皮瘤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J C lin Exp Pa thol 2007 O 23 ( 5 )?545?乳腺腺肌上皮瘤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杨文君1, 2,陈丽荣 ,吴翔燕 ,陈   维122<b
r />摘要 : 目的   探讨乳腺腺肌上皮瘤 ( adenomyoep ithelioma, AM E) 的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表型特征 。方法   对 2 例乳腺 AM E 进行 临床病理学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结果   肿瘤由增生的腺上皮和肌上皮组成 。腺上皮 CK、 EMA、 ER、 PR ( + ) ; 肌上皮CK ( - ) , S2 100 蛋白 、 S MA、 actin ( + ) 、 EMA 局部弱 ( + ) , GFAP、 des m in ( - ) 。结论   乳腺 AM E是一种具有独特病理学特征的良性肿瘤 ,由腺上皮和肌上皮共同增生而成 。熟悉该肿瘤的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特点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 乳腺肿瘤 ; 腺肌上皮瘤 ; 免疫组织化学 中图分类号 : R 737.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 - ) 05 -    -  Brea st adenom yoep ithelioma : a clin icopa tholog ica l observa tion and rev iew of litera tureYANG W en2jun21, 2, CHEN L i2rong , WU Xiang2yan , CHEN W ei1 22( 1 D epa rtm en t of Pa thology,the S econd A ffilia ted Hospita l, M ed ica l College of Z hejiang U n iversity, Hangzhou   310015, CD epa rtm en t of Pa thology, Hangzhou S econd Hospita l, Hangzhou  310000, Ch ina)Abstract: Purpose  To study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immunophenotyp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reast adeno2 myoep ithelioma (AM E ) . M ethods Two typ ical cases of breast AM E were analyzed by light m icroscopy and immunohistochem istry . Results  B reast AM E showed the characteristic biphasic differentiation of lum inal ep ithelial and myoep ithelial cells . I mmunohisto2 chem ical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ep ithelial cells were positive for CK, EMA , ER and PR , and myoep ithelial compenents positive for S2 100, S MA and actin, weakly positive for EMA , and negative for cytokeratin, GFAP and desm in. Conclusion s  AM E of the breast is a distinctive neop lasm , and it consists of the sim ultaneous p roliferation of ductal ep ithelium and myoep ithelial cells . Recognizing thes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is important to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the AM E. Key words:
immunohistochem istry  乳腺腺肌上皮瘤 ( adenom yoep itheliom a, AM E ) 是发生于乳腺的少见肿瘤 , 1970 年由 Hamperl 提 出 ,大多数为良性 , 有复发倾向 , 少数为恶性 , 可转 移 ,迄今为止共报道 140 多例 ,国内报道甚少 。现报 道 2 例乳腺 AM E, 并对其组织学 、 免疫组化特点及 鉴别诊断进行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收集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 2005tin ( HHF35 ) 、 des m in ( 33 )均购自北京中山公司 。 2  结果 2. 1   临床资料   例 1, 女性 , 24 岁 。 发现右乳房肿年 8 ~11 月诊治的 2 例乳腺 AM E。 1. 2   方法   标本用 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 。常规 脱水 ,石蜡包埋 , 4 μm 厚切片 、 HE 染色 , 光镜观察 , 并行 SP 方 法免 疫组 化标 记 , 所 用抗 体 CK ( AE1 / AE3 ) 、EMA ( M c 2 5 ) 、S MA ( 1A4 ) 、S2 100 蛋 白 ( 4C419 ) 、 GFAP ( ICG29 ) 、 ER ( 1D5 ) 、 PR ( 1A6 ) 、 ac2收稿日期 : 2007 - 03 - 15   修回日期 : 2007 - 06 - 18 作者单位 : 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 ,杭州  3100152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 ,杭州  310015作者简介 : 杨文君 ,女 ,在读硕士 ,主治医师 , 现在杭州市第二人民医 院病理科工作 。 Tel: ( 0571 ) , E 2 mail: yang3463 @yahoo. com. cn块数年 。查体 ; 右乳房扪及一肿块 ,质中 ,界清 ,肿块 直径 2 cm。临床诊断 : 乳腺纤维腺瘤 。 例 2 ,女性 , 49 岁 。左乳肿块 3 个月 。查体 : 左 乳房扪及一肿块 ,质中 ,直径约 3 cm ,活动度可 。临 床诊断 : 乳腺纤维腺瘤 。 2. 2   眼观   例 1 送检乳腺组织 315 cm × 310 cm × 210 cm ,切面见一灰白结节 115 cm × 110 cm × 110 cm ,边界清楚 ,无包膜 ,质中等 。例 2 附有梭形皮肤 的肿块 610 cm × 310 cm × 210 cm , 部分已剖开 , , 切 面见一结节 318 cm × 210 cm × 115 cm ,质地中等 ,边 界尚清楚 。 2. 3   镜检   例 1 肿块由 3 个结节聚集而成 ,腺管形 状为不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 (图 1 ) , 腺上皮呈立方 形和低柱状 ,部分胞质丰富 ,有顶浆分泌 (图 2 ) 。肌 上皮细胞排列成片状 、 束状结构 ,多为透明肌上皮细 胞 (图 3 ) , 呈多边形 , 核圆形 , 可见小核仁 , 胞质透 明 ,部分肌上皮呈梭形 ,胞质微嗜酸 ,核分裂象罕见 。 ?546?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J C lin Exp Pa thol 2007 O 23 ( 5 )例 2 肿瘤以梭形肌上皮增生为主 (图 4 ) , 形成束状 结构 ,其间可见少量腺管 (图 5 ) 。 2. 4  免疫表型   2 例腺上皮 CK (图 6 ) 、 EMA 均 ( + ) (图 7 ) , S MA、 actin、 S2 100 蛋白 、 GFAP ( - ) , ER(图 8 ) 、 PR ( + ) (图 9 ) , des m in ( - ) ; 肌上皮 CK、 EMA ( - ) , actin ( + ) (图 10 ) , S MA ( + ) (图 11 ) , GFAP、 des m in、 ER、 PR ( - ) , 例 1 肌上皮 S2 100 蛋白 ( + ) (图 12 ) ,例 2 S2 100 蛋白 ( - ) 。图 1  肿瘤由结节聚集而成 ,腺管为不规则的圆形 、 椭圆形    图 2  腺上皮呈立方形和低柱状 ,有顶浆分泌    图 3  腺管周围增生的肌上皮 细胞以透明肌上皮细胞为主    图 4  肿瘤以梭形肌上皮增生为主   图 5  增生的肌上皮之间见少量腺管   图 6  腺上皮 CK ( + )   图 7  腺 上皮 EMA ( + )   图 8  腺上皮 ER ( + )    图 9  腺上皮 PR ( + )    图 10   肌上皮 actin ( + )   图 11   肌上皮 S MA ( + )   图 12   肌上皮 S2100 蛋白 ( + )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J C lin Exp Pa thol 2007 O 23 ( 5 )?547?3  讨论乳腺 AM E 是一种由增生的肌上皮和腺上皮细 胞组成的罕见肿瘤 。肌上皮是乳腺中的一种正常成 [1] 分 ,位于腺泡的腺上皮和基膜之间 , 很多情况下 可见增生 ,若肿瘤性增生并与乳腺腺管共同构成肿 瘤的主要成分时 , 则诊断为 AM E。AM E 主要发生 [ 2 ~4 ] 于中老年妇女 ,偶见于男性 ,年龄 22 ~92 岁 ,平 [5] 均 59 岁 。临床上多表现为可触及的无痛性结节 , 多位于乳腺外周 , 少数位于乳晕下 。肿块多为单个 结节 ,偶为多结节 , 直径 013 ~7 cm , 平均 17 ~25 mm ,少数因体积较小仅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 。肿块 境界清楚 ,增长缓慢 ,病史从数周至数月 ,最长达 19 [2] 年 , 临床易误诊为纤维腺瘤 。但恶性 AM E 可在 短期内迅速增大 。从有部位记录的文献统计 , 右侧[5]多于左侧 ,右 : 左比例约为 25 ∶ 17, 少数位于乳晕或 乳头下 。AM E 瘤体多为单发性 、 有边界的实性结节 性肿块 ,部分病例可见肿瘤局部透明样变及出血 ,少 数为囊性 , 包膜可有可无 , 切面灰白 、 灰红色 , 质韧 , 坏死少见 。恶性 AM E 中易见坏死或出血 ,因而切面 呈灰黄 、 灰红色 ,质地偏脆 。 乳腺 AM E 主要由增生的肌上皮和腺上皮组成 , [6] 两者比例可有不同 , 根据 Loose 等 观察 , 大多为 1 ∶ 1,少数可达 6 ∶ 1,且常有一定规律 ,复发性肿瘤肌 [7] 上皮成分明显增加 。在组织学上 , Tavassoli 根据 肿瘤结构及肌上皮形态的不同 ,将其分为 3 种类型 : ①梭形细胞型 : 以梭形肌上皮细胞增生为主 , 形成 束状结构 ,增生细胞团可压迫管腔 ,腺上皮细胞常见 顶浆分泌 ,部分区域因缺乏腺上皮成分 ,可与平滑肌 瘤相混淆 ; ②腺管型 : 特点是肌上皮及腺上皮细胞 围绕导管腔聚集性增生 ,似硬化性乳头状瘤 ,管状及 腺管状腺瘤 。当上皮增生显著时 ,腺管可受压闭塞 。 肿瘤无明显边界 ,增生腺管常向周围正常乳腺组织 突出 ,并与周围乳腺组织混合 ,导致手术时不能完整 切除肿瘤 ,成为切除后复发的原因 。部分病例腺上 皮有明显黏液样化生 ; ③ 小叶型 : 增生的肌上皮细 胞呈实性 、 巢状排列 , 细胞质常透亮或嗜酸 , 有的似 浆细胞样 ,常围绕并挤压腺腔 ,肿瘤周围有完整或不 完整的胶原纤维包膜 ,并向瘤内生长 ,分隔肿瘤成结 节状或小叶状 ,多数肿瘤中心有显著的透明样变 ,部 分肿瘤有钙化及大块中心梗死 。 。乳腺 AM E 与唾腺 多形性腺瘤不同 , 较少有黏液变性及软骨样化生 。 免疫组化显示腺上皮和肌上皮标记物的双向阳性表 [8] 达 。AM E 腺上皮 CK、 EMA、 ER、 PR、 CD117 阳性 ;通常肌上皮细胞 actin、 S2 100 蛋白 、 S MA、 desm in、 cal2 [8] [9] ponin 、 p63、 CD10 、 GFAP ( + ) , 偶尔只有 vim en2 [5] tin ( + ) 。 恶 性 AM E 罕 见 , 目 前 尚 无 统 一 诊 断 标 准 。 AM E 的良恶性鉴别诊断较难 ,除肿瘤出现转移灶外 [ 10 ~13 ] 并无明确标准 , 以下可作参考 : ( 1 ) 核分裂象 明显增多 , & 5 /10HPF; ( 2 ) 细胞丰富 , 有明显异型 性 ; ( 3 )肿瘤出现浸润性生长和卫星灶 ; ( 4 ) 肿瘤内 见坏死 ; ( 5 ) DNA 多倍体分析为非整倍体 。上述指 标需综合考虑 ,核分裂象的多少并不是唯一的诊断 标准 。 鉴别诊断 : ( 1 )腺肌上皮腺病 : 在乳腺良性增生 性疾病中 ,如腺病中肌上皮增生显著 ,形成镜下病变 而不形成明显的包块时 , 称为腺肌上皮腺病 。而 AM E 形成境界清楚的肿块 。 ( 2 ) 外周型乳头状瘤 : 以往称导管内乳头状瘤病 ,大体上 ,外周型乳头状瘤 边界不清或欠清 ,而 AM E 则境界清楚或有包膜 。外 周型乳头状瘤可伴局灶肌上皮增生 , AM E 亦可有局 灶腺上皮呈乳头状增生 , 但前者仅为局灶肌上皮细 胞增生 ,而 AM E 以肌上皮增生为主 ,部分 AM E 可与 外周型乳头状瘤并存 。 ( 3 ) 富于肌上皮的癌 : 实质 是癌发生过程中肌上皮化生的结果 , 镜下具有浸润 性边缘或有界限 ,肿瘤细胞分化差 ,由低分化浸润性 导管癌的图象和结节状病变两种细胞形态构成 。与 富于肌上皮的癌不同 , 恶性 AM E 仅少数可发生癌 变 ,且基本图像背景是 AM E。 ( 4 )乳腺平滑肌瘤 : 多 发生在乳头 , 实质内少有发生 , 瘤细胞纵横交错排 列 ,胞质嗜伊红 , EMA、 S2 100 蛋白 ( - ) 可帮助鉴别 。 ( 5 )化生性癌 : 来源于肌上皮 , 无 AM E 中的腺上皮 、 肌上皮双向分化 。 预后和治疗 : 曾有学者认为 AM E 是一种具有低 度恶性潜能的肿瘤 ,但随着认识的深入 ,现多数学者 认为 AM E 是良性肿瘤 , 但若切除不彻底易复发 , 复 [ 4, 5 ] 发可在肿瘤切除后 5 ~6 年发生 , 可单次或多次 复发 ,复发瘤内两型细胞不典型性可增加 ,核分裂象 不一定增多 。大多数局部复发瘤没有特别的浸润现 象 ,不能认为局部复发是恶性变或恶性腺肌上皮瘤 的单独表现 。完整的肿块切除是合适的治疗方案 。 本文报道的 2 例患者均行局部切除 , 随访至今未复 发。 (本文照片承蒙浙江省人民医院赵仲生主任拍 摄 ,特此致谢 ) 参考文献 :[ 1 ]   Shingh T, Gill, Clarke D. Adenomyoep ithelioma of the breast: a ?548?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J C lin Exp Pa thol 2007 O 23 ( 5 )spherulosis in an adenomyoep ithelioma of the breast [ J ]. Clin Pathol,
- 86. [ 9 ]  Moritani S, Kushim a R, Sugihara H , et a l . Availability of CD10 immunohistochem istry as a marker of breast myoep ithelial cells on paraffin sections[ J ]. Mod Pathol, 7 - 405. [ 10 ] Bult P, Verweil J M , Wobbes T, et a l . Malignant adenomyoep i2 thelioma of the breast with metastasis in the thyoid gland 12 years after exicision of the p rim ary tumor .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2 erature[ J ]. V irchows A rch, : 158 - 166. [ 11 ] Rasbridge S A , M illis R R. Adenomyoep ithelioma of the breast with malignant features [ J ]. V irchows A rch, : 123 130. [ 12 ] Trojani M , Guiu M , Trouette H, et al . Malignant adenomyoep i2 thelioma of the breast . An immunohistochem ical cytophotometric and ultrastructural study of a case with lung metastases[ J ]. Am J Clin Pathol, 8 - 601. [ 13 ] 周小华 ,梁青青 ,刘湘云 . 低度恶性腺肌上皮瘤一例病理分析 [ J ]. 武警医学 , 4 - 365.diagnostis dilemma[ J ]. Eur J Surg Oncol,
- 318. [2]  刘岳松 ,许志龙 . 老年男性左乳腺腺肌上皮瘤一例 [ J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5.[ 3 ]   Tamura G, Monma N , Suzuki Y , et a l . Adenomyoep itheloim a (myoep ithelioma) of the breast in a male [ J ]. Hum Pathol, 8 - 681. [ 4 ]  Berna J D , A rcas I, Ballester A , et al . Adenomyoep ithelioma of the breast in a male[ J ]. Am J Roentgenol, : 917 - 918. [ 5 ]  McLaren B K, Sm ith J, Schuyler P A , et al . Adenomyoep ithelio2 ma: clinical, histologic, and immunohistologic evaluation of a serier of related lesions[ J ]. Am J Surg Pathol, 94 - 1299. [ 6 ]  Loose J H, Patchefsky A S, Hollander J J, et a l . Adenomyoep ithe2 lioma of breast: A spectrum of biologic behevior [ J ]. Am J Surg Pathol, 8 - 876. [ 7 ]  Tavassoli F A. Myoep ithelial lesions of the breast . Myoep itheliosis, adenomyoep ithelioma and myoep ithelial carcinoma[ J ]. Am J Surg Pathol, 4 - 568. [ 8 ]   Reis2Fitho J S, Fulford L G, Grebasse B , et al . Collagenous? 国外期刊文摘 ? 肾间变性肉瘤 : 20 例具有多表型特 征的新肿瘤临床病理研究Vujanic G M , Kelsey A , Perlm an E J, et a l . Anap lastic sarco2 ma of the kidney: A clinicopathologic study of 20 cases of a new entity w ith polyphenotyp ic features . Am J Surg Pathol, 59 - 1468.和恶性特征的软骨结节 。 2 例有骨样组织小灶 , 4 例见破骨 样巨细胞 。 3 例肿瘤显示原始胚基样区域 。无肿瘤性上皮 样结构 。无肾原性细胞巢 。免疫组化研究的病例较少 , vim 2entin 阳性 ( 5 /5 ) , des m in 阳性 ( 4 /6 ) 。M YF4 核弱阳性 ( 1 / 4 ) ,而 M yoD1 阴性 ( 0 /5 ) 。 PGP9. 5 灶性强阳性 ( 4 /5 ) , p53强阳性 ( 3 /6 ) ,细胞角蛋白 ( CAM512 ) 阴性 。 CD56 灶性阳性(1 /6) 。其余标记均阴性 (NB84、 CD34、 CD99 及 W T1) 。 4 例作者重新复习了 3 个不同国际儿童肿瘤研究机构的大 宗肾肿瘤病理资料中具有少见间变性特征的病例 , 确认了20 例新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 肿瘤不同于先前确定的肾脏肿瘤进行 RT2PCR 检测 SYT2SSX 融合转录及 ETV6 2 NTRK3 融合转录 ,结果均阴性 。这些肿瘤组织病理特征类似儿童胸 膜肺母细胞瘤和肝未分化 (胚胎性 ) 肉瘤 。肾间变性肉瘤常 被诊断为间变性 W ilm 瘤 。鉴别诊断包括 , 间变性 W ilm 瘤 、 原发性肾滑膜肉瘤 、 恶性间叶瘤 、 外胚层间叶瘤和间叶性软 骨肉瘤 ,但是这些肿瘤没有 1 例显示与 ASK相同的组织学 。 肿瘤预后 : 13 例随访 , 平均随访时间 8 年 , 4 例远处转移 、 1 例复发 (其中 Ⅳ 期 1例、 Ⅲ期 2 例 、 Ⅰ期 2 例 ) 、 其中 3 例死 亡 。与间变性 W ilm 瘤类似 , Ⅰ 期患者预后较好 , 5 例 ( 83% ) Ⅰ 期患者无肿瘤存活 。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 、 肝和骨 。本 文所描述的这些病例体现了一种具有肉瘤形态特征的 、 独特 的临床病理实体 ,作者认为最好将其作为 ASK,更深入地明 确其本质特征和准确地分类有待进一步分子学研究 。(姜惠峰   摘译 /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病理科 , 莱阳   265200 )肿瘤 ,具有多表型特征 , 命名肾间变性肉瘤 ( ASK) 。患者年 龄 10 个月至 41 岁 (中位年龄 5 岁 ,平均年龄 12 岁 ) , 15 岁以 下最常见 (75% ) 。女性多见 ( 115 ∶ 1) 。右肾 12 例 , 左肾 5 例 ,其余 3 例不明确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肾肿块 。眼观 : 大多数肿瘤体积大 ,直径 4 ~21 cm (平均 1217 cm ) ,质量 115 ~1 820 g (平均 835 g) 。 12 个肿瘤中 7 个有明显囊性成分 。5 例累及肾盂 - 肾盏系统 。镜检 : 所有肿瘤均显示梭形细胞成分 ,表现短束状排列的未分化梭形细胞和具有黏液样基质 的未分化小圆形原始间叶细胞混合 。少数病例呈血管外皮 瘤样结构 。细胞具有多灶性或弥漫性间变性改变 ,如奇异型 多形性细胞或明显的非典型核分裂 。肿瘤显示多表型间叶 结构 , 1 /3 出现囊性和实性区域 ,囊肿衬覆良性表现的上皮 , 可能为内陷扩张的肾小管 。 16 例出现软骨样组织分化 , 多 见透明软骨岛 (13 例 )或软骨样基质 。同一肿瘤内常见良性
颌面部上皮样血管瘤 6 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颌面部恶性肌上皮瘤的 CT 影像和病理特征 4……...转移至乳腺的恶性肿瘤 28 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74……...小管结构缺乏肌 上皮细胞,部分小管呈锐角状;小管...着重观察分析乳 腺小管癌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点,...复习病理切片,根据 2003 年 WHO 关于乳腺肿 瘤分类...脂肪饮食可加强或延长雌激 素对乳腺上皮细胞的刺激...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证实 五、 乳腺癌综合治疗原则 ...影响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率的因素:外科和病理医师的...病理诊断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累及腺病等改变,同时,证实 mbc 周围缺乏肌上皮层...乳腺 mbc 的诊断需要镜下观察结合免疫组化染 色,...乳腺腺肌上皮瘤 5 例并临床病理分析 14……耳穴贴压时长对乳腺增生症患者...腹针治疗乳腺增生临床疗效观察 32……赵利华治疗乳腺增生症经验 2/6 云发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16例临床病理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 方法 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 16 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屠宰肉鸡禽白血病病毒的检测及病理学观察 4……人乳腺癌中共刺激分子 PD-L1、...肺 TFE3 阳性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1 例并文献复习 45……肺癌中 Eg5、Ki-...乳腺癌组织及间质浸润淋巴细胞中 PD-L1 的表达及其...阿米巴性结肠炎 3 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17…...膜弥漫性蜕膜细胞样恶性间皮瘤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60...乳腺及阴茎海绵体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2 例并文献复习 26……卵巢浆液性肿瘤中 ...琥珀酸脱氢酶缺陷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观察 69……43 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据文献报道, 肌上皮细胞瘤具有恶性侵袭性行为的不足 50%。免疫组化染色通常是...乳腺腺肌上皮瘤临床病理... 暂无评价 4页 &#165;2.00 乳腺腺肌上皮腺病及腺...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子宫腺肌症的症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