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部申请医养农工中西医结合门诊部可以报补吗

“医养结合”是未来方向
养老市场或将实现“私人定制”
日  来源:鲁南商报
  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仍待加强,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模式亟待探索,志愿者的参与程度还需提高……6日,临沂14个市直部门相关负责人与11位提出养老服务方面提案的市政协委员一道,把如何养老问题摆上台面,就推进全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展开热烈讨论。把脉——减少政府直办机构,“医+养”是方向  养老是公益事业,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中有多个主体,尽管不能完全依赖政府,但政府无疑在当中起到核心作用。“打造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政府作用最为重要。”临沂市发改委社会科科长崔可义说,当前,合理的政策引导,应是打造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最重要的“抓手”,对非营利性以及营利性养老服务提供者给予相应的补贴和优惠,形成合力提高社会化养老程度。  临沂市财政局社保科科长、总经济师谢保恒认为,下一步的趋势,应是政府出台更优惠、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税费政策,同时改革政府建设养老机构,实行“公建民营”、“合资合作”、“参股联营”等方式,引导社会举办养老机构,而减少政府直接承办养老机构。  “老年人对养老的需求不仅是简单的照料起居,安度晚年还要有健康的身体。”谢保恒表示,从发展模式上,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推广“居家养老+社区医疗”的“养医结合”养老和养护机构养老模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临沂市卫生局副局长马永腾介绍,医疗结构与养老机构合作、现有医疗机构就近在养老机构内设分院;社会资本直接投向资源稀缺的医养结合型社会养老服务领域,如康复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在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内设置医疗机构,是三种实现医养合作的途径,也成为卫生部门探索的方向。把脉——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  “与公办养老机构相比,现在面向民办养老机构的财政补贴补助还是较少,”在市政协委员、费县政协副主席、县中医医院院长任庆珠看来,推动养老方式多样化,还需要强化财税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支持。  在盈利性与非盈利性养老机构获得财税优惠不平衡的同时,养老服务业的准入标准目前也存在失衡。“多数养老机构拒收失能、半失能老人,农村敬老院仅面向‘五保’老人提供住养服务。”市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市政协常委张秀丽对此进行了调研,她提出,“这需要尽快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准入制度。”  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赞同,“政府做好养老服务政策的规划引领,按照市场规律,出台统一、明确、完善的养老服务业发展政策。”他介绍说,今年,市财政部门拿出100万元资金,支持兰山、河东、罗庄三区在为社区的“三无”、“低保”老人和独居、高龄老人购买服务基础上,扩大居家养老服务。  据了解,“十二五”以来,临沂市发改委共争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7个,总投资4016万元。市发改委社会科科长崔可义表示,今年,临沂还首次向民办养老机构发放财政补贴,即为蒙阴县蒙阴街道金山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项目争取20万元。把脉——出台鼓励组建社区社工组织政策  已建成小区怎么建设养老场所?这是市政协委员、民进市委驻会副秘书长葛沂静关心的话题。  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对葛沂静的问题作了回答,目前,从规划的角度上,将鼓励新建小区多建养老服务机构,而对那些已建好的小区,业主委员会则可以代表全体业主对公共区域的规划提出建议。  市卫生局副局长马永腾也表示,目前,市卫生局正会同市规划局联合编制《临沂市城区医疗卫生设施空间布局专项规划()》,将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和医养型养老院等医疗机构纳入规划范围,以规划的形式予以确认和空间预留。  社区养老不仅要依托社区、村居卫生服务站,为老年人提供健康讲座、咨询、检查、保健和治疗关怀等服务,社区志愿者、义工队伍的组建,也成为社区养老的有生力量。“研究出台鼓励组建社区社工组织的有关政策,同时加强对有关志愿者组织的监管。”有关部门负责人建议说。把脉——养老市场将“私人定制”  尽管政府当前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居家养老,但现在家庭养老和居家养老仍不占主导地位。愿到养老机构养老的人多是有病、生活不能自理、年龄偏大需要护理的老人。  市政协委员、山东中华职业学校校长李茜在研讨会上表达出忧虑,“学校曾开设过养老护理员课程,但是听课的学生寥寥无几。”她认为,提高养老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和待遇,让他们有职业归属感很重要。  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对此发表看法,认为一方面,政府在鼓励社会参与养老服务方面政策时,应当引导社会志愿者为居家老人提供日常餐饮、精神慰藉、房屋打扫、代办业务等上门服务,更好地满足老年人需求。同时也要“根据社会需求,‘私人定制’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服务标准和评估标准,来支持居家养老从业者”。  他还建议将老年消费群体划分为高消费和中低端消费两类,针对前者,可结合房地产业发展,推出夕阳房建设,吸引他们居住;对于后者,则探索和开发休闲养老和生态养老服务项目。  本报记者 刘遥
鲁南商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医养结合”审批大提(组图)_网易新闻
“医养结合”审批大提(组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医养结合”审批大提(组图))
  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8日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许可工作的通知》,明确支持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支持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各地民政、卫生计生部门将密切配合,打造“无障碍”审批环境。
  通知指出,支持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医疗机构面向老年人开展集中居住和照料服务,申请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民政部门予以优先受理。符合设立条件的,自受理设立申请后10个工作日内颁发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对于无内设养老机构,但具有养老服务需求的医疗机构,民政部门应指导其与养老机构建立协作机制,开展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
  在支持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方面,通知明确,卫生计生部门应将养老机构设立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医院、临终关怀等医疗机构纳入区域卫生规划,优先予以审核审批。内设医疗机构为门诊部、诊所、医务室、护理站的养老机构,应向当地县级卫生计生部门申请设置和执业登记。卫生计生部门应当在受理设置申请后10个工作日内给予是否同意设置的批复。
  根据通知,各地民政、卫生计生部门应当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设立养老机构、医疗机构有关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等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在办事服务窗口及政务网站公开。申办人拟举办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两部门在接到申请后,按照首接责任制原则,及时根据各自职责办理审批,不得互相推诿。
  相关链接
  统一医养结合标准 加快政策落地
  针对目前我国养老服务模式和存在问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住鲁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凌沛学曾向李克强总理汇报养老服务创新,提出制定一套统一的医养结合标准,加快医养结合政策落地的建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凌沛学提出,结合当前公立医院改革,现有医疗机构也可以转变成康复医院或护理医院,为周围社区提供综合的、连续的养老医疗服务。但问题是,医院很少有积极性把原本就十分紧张的医疗资源投入到养老服务方面,因为养老服务的经济效益远无法跟医疗服务相比。
  “现在出台的关于医养结合的政策很多,但是落地难,我认为最主要的症结在于各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和政策之间的衔接问题。”凌沛学说,在国外,大都是先有医后有养,基本都是医疗机构开办养老机构,养老机构是医院的附属或者配套机构。而在我国,养老机构是独立的机构,属于民政部管理,大多数没有医疗资质; 医院属于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管理; 而医疗保险又属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目前的情况属于三权分立,在我国要想做到医养结合,就必须办全三个资质。”凌沛学建议三个主管部门能够协商制定一套统一的医养结合标准或者开展联合办公,减轻养老机构的办事难度。
本文来源:山东商报
责任编辑:黄欢_NN1650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当前位置: >
民政部 卫生计生委 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许可工作的通知
民发〔2016〕5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卫生计生委:
  为落实国务院简政放权要求,改进行政审批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5〕84号)精神,现就做好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许可工作通知如下:
  一、做好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许可政策宣讲工作
  各地民政、卫生计生部门应当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设立养老机构、医疗机构有关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在办事服务窗口及政务网站公开。申办人要求对材料内容予以说明、解释的,各地民政、卫生计生部门应当说明、解释,提供准确、可及的服务。
  二、做好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筹建指导工作
  申办人拟举办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民政、卫生计生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请后,按照首接责任制原则,及时根据各自职责办理审批,不得将彼此审批事项互为审批前置条件,不得互相推诿。各地民政、卫生计生部门应当根据申办人的需要和条件,在设立条件、提交材料、建设标准、服务规范等方面,为医养结合机构申办人提供咨询和指导,减少繁文缛节,提高办事效率。省级民政部门、卫生计生部门可以制定统一的筹建指导书,方便申请人到相关部门办理相关行政许可手续。
  三、支持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
  医疗机构面向老年人开展集中居住和照料服务的,应当按照《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规定,申请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民政部门予以优先受理。符合设立条件的,自受理设立申请后10个工作日内颁发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对于无内设养老机构,但具有养老服务需求的医疗机构,民政部门应当指导其与养老机构建立协作机制,开展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基层医疗机构和二级医院内设养老机构符合条件的,享受养老机构相关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和其他政策扶持。
  四、支持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
  卫生计生部门应当将养老机构设立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医院、临终关怀等医疗机构纳入区域卫生规划,优先予以审核审批,并加大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力度。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为门诊部、诊所、医务室、护理站的,养老机构应当向当地县级卫生计生部门申请设置和执业登记。卫生计生部门应当在受理设置申请后10个工作日内给予是否同意设置的批复。对于不具备条件设置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卫生计生部门应当指导其与周边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建立绿色通道,优先提供巡诊义诊、接诊转诊、康复指导、远程医疗等服务,或者托管其内设医务室,选派医护人员开展医疗服务。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属于社会办医范畴的,按照《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国办发〔2015〕45号)等相关规定,享受政策扶持。
  各地民政、卫生计生部门要高度重视做好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许可工作,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打造“无障碍”审批环境。对于违反相关规定,任意提高许可标准、人为设置准入条件、互相推诿扯皮或不作为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予以问责。
  民政部
卫生计生委
】【】 【】
国务院部门网站
代管单位网站
直属单位网站
地方民政网站医养结合_襄阳日报网
登录媒体云账号
邮箱/手机号
下次自动登录
还没账号?
其它登录方式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
摘要:7月19日,宜城市中医院医护人员帮助福利院老人用中药泡脚、艾灸。
7月19日,宜城市中医院医护人员帮助福利院老人用中药泡脚、艾灸。今年6月,宜城市中医院与一墙之隔的宜城社会福利院联合建立“医养融合之家”,让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相结合,为171名福利院代养老人提供全程健康保健服务。
通讯员何维国 曾斗 全媒体首席记者谢勇摄
责任编辑:韩菲
襄阳日报微信
襄阳晚报微信
拾光圈儿微信医养结合,还需迈过几道坎?
面对日趋突出的家庭养老难问题,铜陵市开展“医养一体服务”试点,探索出一些路径,但也面临着发展瓶颈――■ 本报记者 林春生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结构变化,家庭养老难问题渐趋突出。面对养老的医护需求,养老机构缺乏医疗服务能力,而医院又无法提供养老基本服务。对此,铜陵市曾率先开展“医养一体服务”试点,目前进展如何?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走访。  一家医院与一所养老院的实践  今年83岁的陶奶奶,下肢严重血栓,双脚溃烂坏死,每天都要换药。由于普通养老院没有医护能力,如果不住进医院,每天都得在养老院和医院之间折腾。老人被送到铜陵市凤凰山老年公寓后,陶奶奶的困难迎刃而解:“平时,她住在养老区,我们的医生护士每天都过去给老人换药,看看病情;病情严重时就转到医院的病区来。 ”5月5日,在凤凰山老年公寓同一栋楼上的铜陵市701医院,院长王会奇介绍说。  铜陵市701医院原是一家企业职工医院,因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需要分离出来,并作为市凤凰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起基层卫生服务职能。医院从企业剥离后空置出部分病房楼层,决定对外出租。当时,凤凰山老年公寓的创办人王桂芳正想开办一家养老机构,她看中在医院内办养老院的独特优势,以及这里依山傍水、空气清新的良好环境,当即租用701医院三层共150张床位的场地。 2012年,凤凰山老年公寓建成投用。  这所老年公寓紧贴701医院,整座公寓由两栋房子组成,医院原病房三层全部为老人房间;另一栋是新建的配套设施,包括洗澡间、食堂、餐厅、老人活动中心、棋牌室等,公寓活动中心、过道的墙上挂满了锦旗。老人们的房间内,空调、液晶电视、衣柜、报警系统一应俱全。全护老人的床下均配有气垫和搅拌机,护理人员全天候陪护。  “我们现在有百余位老人,来自不同的地方,除了铜陵本地的,还有上海的、西安的。”王桂芳说,老年公寓依托701医院的资源优势,将医疗、护理、养老、康复融为一体,除了养老服务,入住的老人还可以享受到医疗、护理和康复的“一站式”服务,目前开放的床位有150张,入住率70%左右。  据701医院党支部书记李东升介绍,为规范医院与老年公寓的协作服务,医院与老年公寓签有医养结合服务协议。根据双方协商约定,医院为公寓居养老人提供包括体检、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档案、帮助联系转诊、上门初诊等免费服务;医院为居养老人提供有偿治疗、临终关怀等服务,老年公寓保证服务费用及时到位,并及时与患病老人家属沟通信息等。  从试点到推行的多种模式探索  “通过‘医养结合’,统筹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资源,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能够发挥医疗资源在养老服务中的支撑作用。养老机构与医院的结合,是一种双赢探索。 ”铜陵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调研员鲍月宝告诉记者,近年来,铜陵市针对老年化程度较高这一现状,积极探索医养一体化服务试点。2015年,铜陵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医疗机构开展医养一体化服务实施意见》。截至目前,全市有8家医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挥老年病区、康复病区和闲置房屋的作用,以医疗康复为主,体现了部分医养一体功能,服务近4000人次。  “‘医养结合’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是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 ”铜陵市民政局老龄办负责人丁韶萍介绍说。铜陵市2015年出台的实施意见,将医养结合作为重要发展内容,明确了几个方面的任务:要求在规划布局定点医疗机构时,要综合考虑养老服务需求;鼓励社会办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鼓励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明确“社会办养老机构所办的医疗机构已取得执业许可证并符合社会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资格条件的,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重点提出了“医疗机构开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养老机构,享受与社会办养老机构同等的扶持优惠政策”。根据规定,社会办养老机构为失能失智老年人服务的,运营补助在每人每月200元的基础上,按照入住老年人的轻、中、重度失能失智程度,补助标准分别上浮50%、100%、200%以上。  在一年多的探索实践中,铜陵市参与的医疗和养老机构初步形成四种“医养结合”模式:居养老人24小时住托养中心、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全由医护人员负责的全托养型;由社会资本在社区服务中心内举办老年公寓,独立开展养老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医疗服务,各自独立核算的医养分办协作型;医院开设专门科室,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医疗服务,根据老人病情好转或治愈情况,出院修养或再次入院的医疗护理型;由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辖区内养老院或老人照料中心提供巡诊服务的医疗支持型。近日,该市由社会资本投资的润泽医养中心项目已开工建设,由市立医院石城医院筹备建设的石城医养康复中心项目获准立项。这两个项目建成后,都将采用医养结合的方式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届时,铜陵市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服务能力将得以增强。  医养之间相互融合还需多方给力  “当前的医养结合式服务还比较有限,从市县区民政部门督促各社会办养老机构与就近的医疗机构签约协作现状来看,仍不能较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需要大力发展医养结合式服务。”丁韶萍说,铜陵市现有能及时提供医疗服务的养老机构床位约300张,仅占全市床位数的8.6%;医疗机构设置的康复病区主要提供医疗服务,不具备其他养老服务功能。  “传统养老机构医护功能欠缺,需要康复护理的老人往往选择长期住在大医院,‘医养结合’模式既给医院减轻了病人长期‘压床’的压力,让优质医疗资源得以合理利用,还解决了老人养老过程中的医疗问题。但由于医保政策瓶颈、专业人才匮乏等多重问题,仍阻碍着‘医养结合’新模式的发展。”鲍月宝认为,医保政策瓶颈是大多数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壮大的最大障碍。  记者在铜陵市多家医院采访时也了解到,由于“医养结合”仍处于探索阶段,老人在医院阶段如何准确厘清护理费、医疗费是一大难题。特别是现阶段,医养一体化服务政策仍不完善,医养结合缺少政策支撑,单纯靠医疗服务收费不能维持正常运转,但提高收费标准,既不符合医疗物价政策,又会增加家庭负担。  从当前的医保政策来看,医养结合发展模式的医保报销不畅通,个人支付费用较高。目前,国家尚未将“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认定成医疗机构,因此无法享受医保报销政策。在医保报销瓶颈之外,专业人才的严重匮乏,也制约着“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据统计,目前铜陵市养老机构入住老人1300余人,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232人,通过民政、人社部门开展多次培训,多数取得了初级执业资格证书,但整体知识层次较低、服务质量不高。同时,医养服务重点应提供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服务,当前养老护理专业人才紧缺,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离职率高,是“医养结合”加快发展的又一主要制约因素。  在采访中,不少民政和医疗卫生业内人士呼吁,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快速健康发展,需要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厘清相关标准,完善养老服务人员培养和就业优惠政策,破除其发展障碍。为了能让更多老人享受到周到、专业的医疗养老服务,政府还应尽快明确监管主体,进一步完善政策扶持和法律规范,严格服务机构的准入、退出机制,规范“医养结合”服务行为。只有多方合力,医养结合才能走得更快、更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西医结合门诊部标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