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根弯头双金属弯头圆棍是什么,有一套学长留下的不知道是什么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1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试卷
A卷(共50分)
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3分,共 24分。
1.下列各项中字形及加点字语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玉枹(fú)
慰藉(jí)
B.脉脉(mò))
C. 樊笼(fán))
D. 青苔(tái)
悯然(mǐn)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楚辞是楚国伟大诗人屈原在楚国民间歌谣的基础上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它的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并具有楚地浓厚的地方特色。诗集《楚辞》是西汉刘向编录的。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来只称《诗》或《诗三百》,现流传下来305首。后被儒家奉为经典,称为《诗经》。它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C.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编的《文选》。
唐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高峰,既有“诗仙”李白,又有“诗史”杜甫,还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诗歌流派,如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以王昌龄、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琵琶声的粗重和轻细;“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
B.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以“人语响”反衬出傍晚深山的空寂,以此表现诗人心中的恬淡与宁静。
C. “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创作题材,“赋”“比”“兴”是创作手法。“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氓之蚩蚩,抱布贸丝”用了“比”的手法,“河水清且涟猗”“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用了“兴”的手法。
D. 《梦游天姥吟留别》主要运用虚写的手法,通过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描绘出一个瑰丽神奇的世界。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向我们描绘出一幅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画面,写出了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自然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
B. 《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营造了一种秋高气爽,令人心旷神怡的优美意境;“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写出了自己身多疾病长期漂泊的艰难处境和触景生悲的愁苦心情。
C. 《国殇》是悼念阵亡将士的祭歌,诗中描绘了一场敌众我寡、以失败告终的战争,在这失败的悲剧中,体现出楚国将士们视死如归、不可凌辱的崇高品格,寄托着诗人屈原对祖国复兴的期望。
D. 《琵琶行》主要叙述了诗人与一位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相遇,并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事。“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已超越时代、阶级的局限,成为后世饱经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同心声。
5.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B. 胡瞻尔庭有县特兮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D. 从之如搏景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元和九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贬官)
夫务战胜,穷武事,未有不悔者也 (务必)
甘心匈奴 (以......为快意的事情)
夫不上观虞夏殷周之统,而下循近世之失 (经验)
7.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臣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
然后发天下丁男以守北河
夫匈奴无城郭之居,委积之守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
此臣所以大恐,百姓所疾苦也
迁徙鸟举,难得而制
夫匈奴,兽聚而鸟散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活用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蚕食天下,并吞战国
迁徙鸟举,难得而制
禽兽畜之,不比为人
靡敝中国,甘心匈奴
二、本大题共五道小题,共16分
阅读下文,完成9-12题共8分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北京市朝阳区2016语文一模试卷;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6分;《西游记》中的金箍棒,某种意义上就是孙悟空的化身;金箍棒有能大能小的神通,可以放进耳朵里,所以叫“;“定”是“测定”的意思;我们从考古实物上,似乎看到了惊人的“巧合”;有一个民间传说,更加强了金箍棒和抛拥牧担徊坏貌慌宸闯觥岸êI裾搿钡恼馕蛔髡叩南胂罅Γ阂颍唬ㄈ〔挠诶钐旆伞独钐旆山参饔巍さ谌
北京市朝阳区2016语文一模试卷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6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西游记》中的金箍棒,某种意义上就是孙悟空的化身和符号。金箍棒什么样?书上说:“二丈(一丈约3.33米)多长,斗来粗细,两头两个金箍,中间一段乌铁。”让人费解的是这“两个金箍”。箍的作用,是防止开裂或分散的,比如木桶的桶箍、女孩子头上戴的发箍。金箍棒中间是实心的“乌铁”,装两个箍岂不多余? 金箍棒有能大能小的神通,可以放进耳朵里,所以叫“如意金箍棒”。它还有一个神奇的来历,即它本来是大禹治水的时候“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也叫“定海神针”。这个说法很有意思。“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中两个“定”字的意思不一样。第一个 “定”是“测定”的意思。古人用什么来测定水位深浅呢?浅水用棍子一戳就知道,水深千百尺的大江大海如何测?用一根绳子拴上重物,扔到水里,然后拉上来量绳子的长度。古代的船上有这种东西,是船锚的前身,叫做“碇子”或“抛印薄!岸ā薄绊帧薄拧保Ω檬峭桓龆鳌P捶ú煌且蛭觥岸ā钡牟牧喜煌檬纷龅慕小绊帧保媚就纷龅慕小拧薄 我们从考古实物上,似乎看到了惊人的“巧合”。1983年出土于福建晋江县深沪湾的宋代抛樱挪氖呛趾谏奶δ荆7.57米,两头宽分别为37厘米和32厘米,和古代的斗大小相当。派嫌刑康男饧#7厘米。考古人员说,铁力木虽然质地坚密似铁,但毕竟是木,又要长期泡在水里,铁箍是为了增加整体强度、防止木材断裂安装的。这样看来,金箍棒简直就是这条抛拥姆姘。 有一个民间传说,更加强了金箍棒和抛拥牧怠4档蹦曛:拖挛餮螅泳萃迨保视鎏ǚ纾皇崩颂渭び俊V:土⒓聪铝罱桓罢蚝U搿蓖度牒V校缋硕偈逼较U飧龃档脑灯穑且蛭钡厍澈4τ幸桓薮蟮拿瞬逶谀嗬铮浅钡氖焙虿患涑钡氖焙虿趴杉4到驳钠涫稻褪侵:退婊Ρ洌铝钆酌瘴摹:4龅教ǚ纾科椎淖龇ㄊ钦腋霭踩胤脚酌C窦浒阎:蜕窕耍椎拿簿突砦罢蚝U搿绷恕 不得不佩服写出“定海神针”的这位作者的想象力:因为是棍子,所以能测水深;因为和水有关,所以先归大禹管,后归龙宫管,而龙宫又是号称藏宝的地方。作为全书最重要的道具,金箍棒就这样被安排出不凡的来历。这真是作家匠心独具的功夫。不妨大胆推测一下,这位作者,恐怕和海洋、水运的关系非常密切。因为不要说古代,即便是现代,海船上的各种工具,恐怕一般人也多不认识。只有见过这种东西的人,才编得出这样的细节。 (取材于李天飞《李天飞讲西游?第三回》)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一句中的“定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定子”的“定”是名词,定子是古时候的人用来测量水位深浅的一种工具。 B.定子用密度大的材料制成,先沉入水中,再通过测量其长度得知水位深浅。 C.古代船上使用定子,后来演变为船锚,增加了使船只在水面上停稳的功能。 D.“定子”也可写作“碇子”“抛印保绊帧薄拧倍际亲笮斡疑男紊帧 2.第三段中“惊人的‘巧合’”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3.下列为“材料一”所拟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金箍棒的“箍”
B.定海神针的“定”C.金箍棒的演变
D.金箍棒的原型 材料二 《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本领非凡,出神入化。可他一旦丢失了金箍棒,任凭有天大本领,也难免赤手空拳之忧,只落得垂头丧气。有一句俗话叫“猢狲没棒弄”,立时威风大减,活画出他那嗒然若丧的神态。可见这根棒非同小可。 自古英雄都有自己爱使的一件兵器,得心应手,所向披靡。关云长的刀,李逵的斧??哪里数得尽!但是却单单让孙大圣选取了一根“金箍棒”,端的是何缘故?它到底是什么样子?是像今日戏台上镀镍的金光闪闪两头有箍的圆棍儿一条吗?这个棒究竟是什么呢?它果真是东海龙宫中的“定海神针”吗? 所谓“金箍棒”,“金”就是黄金、金属,“箍”就是两头有箍。这就出现疑问了:那么厉害的一个棒还得靠箍,这个棒还结实吗?我曾考证过,“金箍棒”原本是“荆觚棒”。“荆”是一种荆条,这个东西最坚最硬;“觚”是觚楞,意思是棱角。中华最古的兵器叫做“殳”,就是用这种荆条做成的八角棒。这就是最早的荆觚棒,跟“定海”其实没什么关系。 为什么孙悟空的金箍棒又能降妖除怪呢?这跟桃木有关。古人认为桃木是辟邪的,现在我们过年贴的春联,最初的原型就是挂在大门左右的两根桃木棒,做成荆觚棒的样子,用以驱邪避怪。荆觚棒在民间传说中讹了音,才变成了1
“金箍棒”。 这还跟《红楼梦》有点联系。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着“除邪祟”,说到这儿,大家可能就明白了,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和孙悟空的金箍棒是一个老祖宗分下来的,大小不同,作用一致:辟邪。有趣极了,这属于我们的民俗学问。中华民族有许多独特的风俗习惯,其中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小说里面离不开民俗,我们重视、欣赏“四大名著”,原因复杂得很,但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一定要加强对我们中华民族基本的理念、知识、道德、观念的了解,然后再读这四大名著,就会左右逢源,更加明白其中的文化内容。 (取材于周汝昌《金箍棒的本义》) 4.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金箍棒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英雄都有自己爱使的兵器,孙悟空本领非凡,全都靠金箍棒。 B.现在戏台上的金箍棒,材质、色泽和形状,都与其原型不符。 C.金箍棒其实并没有“箍”,如果真有了箍,金箍棒就不结实了。 D.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是从金箍棒演变而来的,都有辟邪的作用。 5.下列对“材料二”中加点的词语,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旦:与《阿房宫赋》中“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中的“一旦”,意思相同。 B.嗒然若丧:“丧”读“sān”,意思是死丧。 C.辟邪:“辟”与“辟谣”的“辟”读音和意思都相同。 D.左右逢源:贬义词,形容办事圆滑,在文中属误用。 6.“材料二”中的“猢狲没棒弄”是歇后语的前半句,下列是其后半句的一项是(2分) A.坐不住
C.没得耍了
D.坐立不安 材料三 金箍棒是《西游记》中孙悟空使用的武器,同猪八戒的钉耙、沙和尚的宝杖、唐僧的袈裟一样,是身份与性格的重要标记,更是一个具有多重象征意义的文化符码。 金箍棒源于大禹治水的传说。大禹作为治理洪魔的英雄,其行为体现着为天下太平而牺牲的精神,这说明金箍棒本质上蕴藏着定乾坤、安天下的天性,体现着人们消灾、安居的愿望,这决定了它向善的价值取向。 其次,金箍棒全名“如意金箍棒”,体现着中华文化中万事如意的心理诉求,也暗示了对自由的渴望。孙悟空是一个石破而生的自然之子,他天生的自由个性与金箍棒相结合,使他获得了话语权,要与玉帝争天庭,表达了当时的人们要求自由、反抗专制的愿望,显示了自由精神的宝贵。 此外,被唐僧收为徒弟后,孙悟空运用金箍棒,一路除妖伏魔,这时的金箍棒转变为除暴安良的手段,实现社会公平和谐理想的法宝。 金箍棒是孙悟空的法宝,而套在他头上的紧箍却是他不得不接受的一件令他苦恼的法器。两件器物集于一身,一个张扬自由精神和世俗欲望,一个束缚自由,压抑欲望,两股相反的力量同在一体。作者为什么要构思出这么一个限制自由个性的法器呢?从作者的态度看,他对反叛与自由精神的颂扬是有所保留的,他意识到无限制的权力与欲望膨胀会扰乱社会秩序,会动摇社会基础,金箍棒的威力不应无限放纵,而当受规约。于是他巧妙地设置了“紧箍咒”,借唐僧之口管束住了孙悟空。 “既有棒,何有咒?”这恰是《西游记》的深意所在,作者通过金箍棒和紧箍咒这对相辅相成的象征符号,表达了一种辩证的思考:个人自由和权力欲望不可任意泛滥,应当受到限制。 归根到底,棒咒同体的设置,主要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主导意识――“和合”文化意识。中国文化讲求中和、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强调多元的和谐、异质的协调、对立的消解。“金箍棒”和“紧箍咒”二者的运用都要有一个适宜的度,才能有和谐社会,太平盛世,这符合中华文化的总体价值取向。 (取材于杨中举《金箍棒与紧箍咒:一对多重文化象征符码》) 7.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游记》中的武器,既是人物身份性格的重要标记,也是具有多重象征意义的文化符码。 B.“如意金箍棒”中“如意”二字,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表达了追求自由、反抗专制的理想。 C.金箍棒象征自由,紧箍象征束缚,两件器物集于孙悟空一身,反映了他对自由的矛盾态度。 D.“既有棒,何有咒?”一句与《三国演义》中的“既生瑜,何生亮?”一样,表达了相同的情感。 8.关于金箍棒的起源,“材料一”与“材料二”作者观点不同。你赞同哪种观点?请根据以上三个材料简要说明理由。(6分) 2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子墨子言曰:“今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修保而勿失。然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是何故也?是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使能为政也。” 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今王公大人之要务在于众贤。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欲众其国之贤良之士,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将可得而众也。”古之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甲】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国之富贵亲近者闻之,皆以失其所恃而为义,而国之远者闻之,皆以上举义不辟远而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民闻之,皆竞为义,则国之贤者众矣。贤者之治国也,国家治而刑法正,官府实而万民富。 古之圣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国之贤者,高与之爵,厚与之禄,重与之令。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重,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定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人人思贤也。 今王公大人亦欲效古人,以尚贤使能为政,然高与之爵而禄不从也。夫高爵【乙】无禄,民不信也。民不信,岂能亲其上哉?故先王言曰:“贪于政者,不能分人以事;厚于货者,不能分人以禄。”事则不与,禄则不分,天下之贤人将何自至乎王公大人之侧哉?若贤者不至乎王公大人之侧,则不肖者在左右也。王公大人尊此,以为政乎国家,则赏必不当贤,而罚亦必不至暴。苟赏不当贤而罚不至暴,则为贤者不劝,而为暴者不阻矣。是以使治官则盗,守城则倍,君有难则不死,出亡则不从。故圣王以尚贤使能为政。尚贤者,政事之本而百姓之利也。 (取材于《墨子?尚贤》) 9.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10.下列选项中的加点字,与例句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4分) ①例:有能则举之 A.一举成名
B.举一反三
C.举国同庆
D.唯才是举 ②例:事则不与 A.患难与共
B.与人为善
C.欲取先与
D.与时俱进 11.根据文意,如果在文中【甲】【乙】两处分别加入虚词,意思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且
乙:而 C.甲:且
乙:则 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以设问形式从反面提出治理国家要重用贤能的人。 B.墨子认为要给予贤能的人足够的财富、地位、礼遇、荣誉。 C.墨子认为当时的王公大人不重用贤才,身边都是不肖之徒。 D.文中以“古之圣王”与“今王公大人”做出了鲜明的对比。 13.请把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14.文章结尾说:“尚贤者,政事之本而百姓之利也。”墨子认为,重用贤能的人对百姓有好处。请根据文意概括,重用贤能的人对百姓有哪些好处。(4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5―18题。 喜迁莺
晋师胜淝上【1】李纲【2】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A民,周雅【3】何曾专美! 注释:【1】晋师胜淝上: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前秦的苻坚以百万之师犯晋,东晋谢安指挥八千军士在淝水抗击,并大获全胜。【2】李纲:北宋末、南宋初的抗金名臣。【3】周雅:指《诗经》中赞颂周宣王战功的诗篇。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3
A.本词开篇写景,描写长江白浪涛涛,奔腾千里,是阻隔南北的天然界线。 B.“破强敌”三句写谢安指挥若定,从容不迫,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 C.“结阵当蛇豕”中的“蛇豕”意思是毒蛇和野猪,在这里比喻凶残的敌人。 D.“延晋祚,庇A民”写东晋在淝水取得胜利,使国运延续,人民得到庇护。 16.下列诗句中的“鹤”,与“夜闻数声鸣鹤”中的“鹤”所表达的意境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诗经?小雅?鹤鸣》) B.闻鹤唳而心惊,听胡笳而泪下。(南北朝?庾信《哀江南赋》) C.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崔颢《黄鹤楼》) D.夜鹤晓猿时复闻,寥寥长似耿离群。(宋?林逋《山中寄招叶秀才》) 17.前人评这首词:“于宋廷有良史之鉴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作者写“淝水之战”有何用意。(5分) 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分) 古诗文中经常会写前代的人和事。刘禹锡《陋室铭》中的“
”,是以古代明贤自比;杜牧《泊秦淮》中的“
”,用陈后主荒淫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统治者;陆游《书愤》中用“
”两句,既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意,更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慷慨悲凉。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4题。 乡魂 一 倘若你生长在故乡,那份乡情乡恋牵肠挂肚自不必说;倘若你出生在异地他乡,你对它的印象与情感都是从长辈那里间接获得的,对故乡,你又是怎样一种感觉? 数年前,我应邀与几位作家南下访游,依主人安排,途经宁波一日。车子一入宁波,大家还在嘻哈交谈,我却默然不语,脸贴车窗,使劲向外张望着,好像急于想抓住什么,好跟心里的故乡勾挂一起。此时我才发现心里的故乡原是空空的。我对自己产生了怀疑,面对祖父与父亲的出生地,为何毫无感应? 啊,故乡原本只是我的一个符号――籍贯! 我不是“回”故乡,而是“来”故乡,第一次。我渴望与故乡拥抱和共鸣,但我不知道与故乡的情感怎样接通。好似一张琴闲在那儿,谁来弹响?怎么弹响? 二 下车在街上走走,来往行人的宁波话一入耳,意外地有种亲切感,透入心怀,驱散了令我茫然的陌生感。 我很笨,一直没从祖父和父亲那里学会宁波话。但这特有的乡音仿佛是经常挂在人们嘴边的家乡的民歌,伴着我的童年、少年。那时,来串门看望祖父的爷爷奶奶们,大都用这种话与祖父交谈。父亲平时讲普通话,逢到此时便也用这种怪腔怪调插言谈话,好像故意不叫我听懂,气得我噘起小嘴抗议。那些老爷爷老奶奶们便逗我,哄我,依然还说那种难懂的宁波话??这曾经让我又气又恨的宁波话,为什么此刻有如施魔法时的咒语,一下子把依稀的往事、把不曾泯灭的旧情、把对祖父与父亲那些活生生的感觉,全都召唤回来,逼真地如画一般地复活了? 在天童寺,一位老法师为我们讲述这座古寺的经历。他地道的宁波口音,使我如听外语,全然不懂。我便仔细去端详这法师的仪容,竟然发现他与祖父模样很像:布衣布袜,清瘦身躯,慈眉善眼,尤其是光光的头顶中央有个微微隆起的尖儿。北方大汉剃了光头,见棱见角,或圆或平;宁波人歇顶后,头顶正中央便显露出这个尖儿来,青亮青亮,仿佛透着此地山水那种聪秀灵气。我觑起眼睛再感觉一下,简直就是祖父坐在那里说话! 祖父喜欢用薄胎细瓷的小碟小碗吃饭。他晚年患糖尿病,吃米都必须先用铁锅炒过。他从不叫我吃他的饭,因为炒过的米少了养分。宁波临海,这里的人吃起海鲜精熟老到。祖父吃清蒸江螺那一手真叫空前绝后,满满一勺入口,只在嘴里翻几翻,伴随着吱吱的吸吮声,再吐出来便都是玲珑精巧的空壳了。每次吃江螺,不用我邀请,祖父总会令人惊叹又神气十足地表演一番。然而,祖父,如今你在哪儿呢?我心头情感一涌,忽然张开眼睛,想对老法师大喊一声:爷爷! 奇怪,祖父是在我十岁那年去世的,三十年过去了,什么缘故使我隔着岁月烟尘,如此动情地呼叫他呢? 是我走到故乡来了,还是故乡已悄然走进我的心中?
三 前两年,我去新加坡参加一个会议。忽有十几位上了年纪的华侨同胞到宾馆来访,见面先送我一本刊物,封面上4
大大地写一个“冯”字。原来是此地冯氏宗亲会的成员。华人在海外,组织各种同乡同族会,彼此守望相助,可剖肝胆。每每同乡同族人有了难题,便一齐合力解助;若同乡同族人有了成就,也同喜同贺。一位冯姓长者对我说:“你是咱冯家的骄傲啊!” 我看见坐在侧面的一位老者,清瘦,文弱,似曾相识,心有所动,问道:“您家乡在哪儿?” “宁波。”他一开口,便带着很重的乡音。 我听了,随即说:“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我老家也在宁波。” 他马上叫起来:“现在就是一家,我们好近呀!”随即急渴渴向我打听故乡的情形。 多亏我头年途经故乡,有点见闻,才不致窘于回答。他一边听我讲,一边忽而大发感慨:“全都不一样了,不一样了??”忽而冲动地站起来,手一指叫着:“那是我去捉过鱼的地方!”然后逼我讲出更多细节,仿佛直要讲得往事重现才肯作罢。 这老乡情不自禁把座椅挪到我身前,面对面拼命问,使劲听。可惜我只在故乡停了一天,说不出更多见闻。但我发现,我随便扯些街道的名称、旧楼的式样、蔬菜的种类,他也都视如天国珍闻,引发他一串串的问题、感叹或惊叫。他脱口吟道:“
。”我感到故乡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它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牢牢吸住一切属于它的人们,不管背离它多久多远。 我怕冷落了他人,才要转换话题,那些人却笑眯眯摆手说:“不碍事,你再给他多讲讲吧??” 他们高兴这样旁听,直听得脸上全都散发出微醺的神气,好像与我的这位老乡分享着一种特殊的幸福,那便是得以慰藉的乡恋。 此时我多么像在家人中间,张张陌生的面孔埋藏着遥远的亲切。我想象着在哪里曾与他们相关相连,唐宋还是秦汉?我想起在黄河边望着它烟云迷漫、波光闪耀的来处,幻想着它万里之外那充满魅力的源头。同种同族,同乡同姓,有一种血脉相通的源头感。 有着共同源头的人,身上必定潜在着一个共同的生命密码,神秘地相牵。(取材于冯骥才的同名散文) 19.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次来到宁波,作者却毫无心灵感应,他不禁对自己的故乡产生了怀疑。 B.作者儿时觉得宁波话怪腔怪调,到故乡后,却觉得乡音入耳,格外好听。 C.对三十年前去世的祖父的思念,使作者心中萌生出的故乡情愈发强烈了。 D.作者对故乡宁波并不熟悉,只好杜撰些见闻来应付海外同乡急切的打探。 20.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今时明月他乡客,旧地故人往日情 21.下列文中画线的词语中,加点词的运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牵肠挂肚
B.慈眉善眼
C.可剖肝胆
D.血脉相通 22.本文第一部分中,作者为什么强调自己不是“回”故乡,而是“来”故乡?(3分)
23.本文第二部分中详细描写了天童寺的老法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24.本文结尾写道:“有着共同源头的人,身上必定潜在着一个共同的生命密码,神秘地相牵。”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25.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①高三学生小李非常热爱文学,语文考试成绩却一直不理想;他对英语兴趣一般,但考分却总能名列前茅。对报考大学时选择文学专业还是英语专业,小李犹豫不定。作为他的好朋友,请你为他提一些有帮助的建议。 ②文学评论中有“性格即命运”的观点,意思是人物的性格决定了人物的命运。请从下列文学作品人物中任选一位,简要分析其主要性格特点与命运的关系。 林冲(《水浒传》)
阿Q(《呐喊?阿Q正传》)
老葛朗台(《欧也妮?葛朗台》) ③请以“花儿开了”为开头,续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 5
三亿文库3y.uu456.com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中学教育、行业资料、文学作品欣赏、专业论文、幼儿教育、小学教育、31【2016北京市朝阳区语文一模等内容。 
 学年北京市朝阳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数学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综合练习(一) 语文试卷 一、基础?运用(共 20 分) 名人故居是一...  北京市朝阳区2016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中考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2016北京朝阳区初三语文一模 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综合练习(一) 2016.5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  2016年北京朝阳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_中考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2016年北京朝阳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2016年北京朝阳区中考一模语文一.积累运用。(共20分) (...  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 语文试卷本试卷共 8 页,150 分。考试时长 150...  2016年北京朝阳区语文一模试题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综合练习(一) 2016.5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一)古诗文积累(共8分) 2016年5月...  朝阳区2016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朝阳区2016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 语文试卷...  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北京2016朝阳一模语文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 语文试卷 2016.3 本试卷共 8 页,150 ...  【2016北京市朝阳区语文一模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北京市朝阳区 2016 语文一模试卷一、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26 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8 题。 材料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圆管弯头展开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