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a35 dsddsd输出pcm选高频降噪和平滑模式选哪个好

随着索尼Hi-Res Audio概念的提出以及近期一些支持DSD解码设备的上市,DSD的曝光率似乎又高了起来,但DSD优势是什么?不妨看看笔者的一些观点。
DSD和现行的PCM截然不同
随着索尼Hi-Res Audio概念的提出以及近期一些支持DSD解码设备的上市,DSD的曝光率似乎又高了起来,同时这也勾起了无数发烧友的好奇心,现今有很多厂商都以此作为宣传和卖点,声称DSD拥有更好音质。但DSD倒底是什么?它和传统的音频文件比起来优势究竟有多大?有没有必要购买支持硬解DSD的设备?使用软件解码可不可以?由于目前DSD音频资源以及支持的设备比较匮乏,因此DSD对于大多数网友是比较神秘的,而这些问题可以说是目前关注度最高的,也是有很多网友或多或少拥有的疑惑,笔者也将就这些疑问,结合自己的观点为大家谈谈关于DSD的一些事情。
想要了解DSD得先从PCM说起
说到DSD就不得不提到目前使用广泛的PCM,而我们电脑中常见WAV格式的音频文件其内部封装的正是PCM的音频,苹果的OS X系统下则是采用aiff格式来存储封装PCM的音频。PCM的全称是Pulse-code modulation。中文是脉冲编码调制,是一种音频模拟信号的数字化方法。PCM将信号的强度依照同样的间距分成数段,然后用独特的二进制来量化。将音频模拟信号转变成数字信号的过程是一种调制的过程,从数字信号回制成模拟信号的过程则是解调。
4bit位深的PCM编码示意图
我们都知道音频信号是一种模拟信号,日常使用的PC则是数字化设备,内部采用存储的是数字信号,因此在PC这些数字设备当中播放音频就必须先将音频进行数字化的存储,PCM则可以看作是这样的一个解决方法,它可以将音频模拟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上图的当中的红色曲线代表了一个正弦波,蓝色的点则是取样点,横坐标是采样频率,纵坐标是采样位深,这样我们就能从正弦波得到9、11、12、13、14等一组数据,而这些数据可以被数字化的设备轻松识别,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PCM编码的大致原理,同时也可以解释为何我们日常播放的音频当中会注明24bit或是48kHz这些参数。在实际应用当脉冲编码调制肯定不会是那么简单的,通常是由专门的芯片来完成的,这就是ADC(模数转换器)。
这张图更加形象的阐述了PCM的编码原理
当然我们得到了这些数字化的音频信号后并不能简单的将其存储在CD或是硬盘当中,为了在播放时能够识别不同规格的PCM还需要为其添加一定的标识或是进行分割,因此我们就将PCM封装成了WAV或是aiff格式,当然直接用虚拟信号采样得到的PCM体积是比较庞大,通常还会对PCM进行压缩,类似于ape、flac、tta等就是PCM经过无损编码压缩后的结果,而我们常见mp3、aac等则是经过了有损压缩。
TI PCM1794A DAC芯片
经过压缩后的PCM在体积上会有不少优势,但播放时需要先将压缩数据解压成还原成PCM才能过DAC芯片解码成模拟音频信号供信号放大器使用。压缩音频编码解码成PCM的过程中并不涉及数字和模拟信号的转换,一般通过CPU即可完成,而PCM还原成模拟信号则需要DAC才可完成,并不能通过CPU来进行,DAC并不是支持解调任何规格的PCM,目前较高规格的PCM可以达到32bit/192kHz,而大多数声卡当中DAC至支持24bit/192kHz的规格,因此播放时还需通过CPU对高规格的PCM进行向下采样。
说到这里大致可以了解凡事数字信号之间的转换可以通过CPU等数字化的可编程设备来进行,而数字模拟信号之间的转换必须通过专门设计的DAC、ADC进行。
欢迎提供建议,如有任何与音频的相关问题,可以向我们发帖提问:
更多精彩的最新键鼠外设资讯,请点击进入!
DSD的编码原理以及优势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一下本次的主角DSD,Direct Stream Digital(DSD)是属于索尼和飞利浦的专利技术,这也难怪索尼的高端音频设备会支持。DSD和我们现用这些音频编码格式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是基于PDM(pulse-density modulation)脉冲密度调制实现,完全有别于基于PCM的音频。PDM是通过密度来表示模拟音频信号的,PDM每次采样的精度都是1bit,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正弦波波峰的位置几乎都是1,而波谷的位置则是0,因此通过PDM调至的音频信号并不能通过现有的基于PCM的DAC进行解调。
DSD编码的大致原理
目前DSD拥有四种不同的采样率2.8224MHz(64Fs)、5.6448 MHz(128Fs)、 11.2MHz(256Fs)和22.5792MHz(512Fs)。DSD使用的最多的场合是Super Audio CD (SACD),这也是目前绝大多数DSD音频的来源,在SACD当中采用的是采样率2.8224MHz的DSD,同时考虑到体积的需求大约在2005年的时候还推出了DSD的无损压缩格式DST(Direct Stream Transfer),DST同样是可以直接使用在SACD当中。
16 bit PCM
2.8224 MHz
20 Hz & 20 kHz
20 Hz & 50 kHz
90 dB,120 dB
CD与SACD规格对比
如果将SACD和CD的参数进行对比的话,可以看到SACD最大的优势是在于6声道音频的支持以及拥有更高的响应频率,但笔者认为SACD的响应频率意义并不大,因为人类听觉的极限频率在20Hz-20kHz,超出20kHz的部分人耳完全无法感知到。但就每秒的比特率来说,SACD当中的DSD达到了5645kbps,而普通的CD则是1411kbps,理论上来说DSD记录了比PCM更多的数据,解调成模拟音频信号时能够带来更小的失真。如果采用22.5792MHz的DSD的话每秒比特率则会翻倍至45160kbps,这数据量是PCM远不能达到的。
支持DSD解码的索尼PHA-2解码耳放
DSD的优势所在
由于DSD采用了和PCM不同的原理进行调制,因此笔者认为DSD的大多数参数,例如位深、采样率等和PCM是没有可比性的,而笔者认为DSD优于PCM的方面主要是以下两点。DSD较大的比特率可以带来更加丰富的声音细节,这点对于发烧友还是一般大众都是非常有用的,而高达20Hz-50kHz的频率响应可能对普通用户来说意义不大。
1.DSD能够记录更加多的音频数据。
2.DSD拥有更宽的频率响应。
支持DSD录制的索尼PCM-D100录音棒
DSD为何无法普及
DSD既然优于PCM,那为何迟迟无法普及,虽然DSD知名度并不高但从1999年推出至今也有15年的历史了,笔者则认为主要是因为一下这四点,导致DSD普及受阻,就目前的情况来说DSD要想完全普及可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DSD只是核心音频发烧友的玩物。
1.消费者缺乏获取渠道,目前只能购买SACD,无法通过时下流行的在线购买数字音乐方式获取。
2.原生支持DSD解码的设备太少,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先将DSD转换成PCM在进行播放,无法体验到DSD的优势。
3.支持DSD的软件也相当稀少,软件很少原生支持,需要安装插件,播放过程比较麻烦。
4.DSD属于私有专利,其他厂商跟进支持颇有难度。
相对于PCM来说DSD确实是能够记录更加多的音频数据,理论上在还原时也能做到更多的细节,但由于缺少硬件、软件的支持以及其他厂商的跟进,使得目前DSD无法被普及,即使你拥有了原生支持DSD的DAC,但因为SACD发行量很少,导致买不到你想要的音乐,更何况现在连原生支持的硬件也不多,DSD要走的路还很长,近几年之内可能并不会普及。因此笔者建议各位网友完全没有必要盲目的购入原生支持DSD的设备,可能大多数时间用不到其DSD解码功能,更多的还是会把这台设备当作传统设备来用,得不偿失。
欢迎提供建议,如有任何与音频的相关问题,可以向我们发帖提问:
更多精彩的最新键鼠外设资讯,请点击进入!
热门文章排行支援DSD格式录音-Sony PCM-D100随身线性录音机
查看: 2007
|原作者: 蔡承融
2014年初,Sony新一代随身录音器材-PCM-D100(以下简称D100)随身线性专业录音机终於正式在台登场,它不仅是为专业人士设计的随身录音器材,对於耳机发烧友来说,也是一款可以播放高解析音乐的随身播放器。和前一代PCM-D50(以下简称D50)相比,D100新增了DSD高解析音乐格式的录音与播放能力,而PCM录音也提升至24bit/192kHz的等级。另外,收音麦克风的尺寸也变大了,直径提升至15mm比D50的10mm麦克风看起来更威猛!支援高解析音质录音与播放身为「Hi-Res Audio」家族的一份子,除了24bit/192kHz的PCM格式之外,D100这次也将近期被炒得相当火热的DSD格式纳入支援范围,不仅可以录制还能播放副档名为DFF、DSF的DSD音乐档案,当然也支援WAV、FLAC、MP3、WMA、AAC等格式。用家可透过3.5mm Line out类比输出至音响系统,或是直接使用3.5mm耳机端子聆听,对於音响、耳机发烧友来说,还真是诱惑力十足。到底什麽是DSD?英文全名是Direct StreamDigital(直接数位串流音乐档案),是一种数位音乐的编码格式,取样频率高达2.8224MHz,也就是将类比讯号以的波型以每秒约280万次的频率转换成数位讯号,是标准CD取样频率44.1kHz的64倍之多,过去主要应用於SACD(Super Audio CD)音乐光碟,音质虽好但需要能够支援SACD的专用唱盘,一般CD唱盘无法读取。不过现在已经有少数音乐网站开始提供DSD高解析音乐档案直接下载,不需要再仰赖SACD唱盘才能播放,而且近期也有不少Hi End厂家推出支援DSD的DAC数类转换器,软体、硬体都在发展当中,到底会不会真正普及?目前还有待观察。原厂提供了一个简单易懂的比较图如下∶(图片取自Sony原厂网站)大口径麦克风这次D100所搭载的单一指向性电容式麦克风直径15mm,比前代D50的10mm还要更大一些,并维持X-Y型立体收音或是120度超广角立体收音,两者使用时机略有不同。当您将两个麦克风转向内侧就是就是原厂所说的X-Y型收音,适用於独奏或小型演出、演讲等,离麦克风距离较近的状况下使用。如果将麦克风转向外侧,就是所谓的120度超广角收音,适合户外大型演出的宽广空间使用。支援「跨记忆体录音功能」D100内建32GB记忆体容量,是Sony现役随身录音器材当中内建记忆体容量最大的款式,还可另外扩充插入SD/SDHC/SXDC/Memory Stick的记忆卡(最高支援至32GB),支援「跨记忆体录音功能」,假设录音录到一半记忆体满了,D100会自动切换到另一个储存记忆体继续录音,避免录音中断或缺录的憾事发生。官方资料指出,32GB的内建记忆体可录制10小时50分钟的DSD档案,或是6小时35分钟的PCM(24bit/192kHz)档案。要是再扩充一张32GB记忆卡的话,还能增加12小时15分钟的DSD档录音时间,或是7小时25分的PCM(24bit/192kHz)录音时间。降低录音杂音干扰为了降低录音时各种杂音干扰的问题,原厂做了贴心设计,譬如户外录音经常遇到的风切声,就可以运用随附的灰色软毛防风罩来减低气流噪音。走进室内还会遇到冷气机压缩机产生的低频噪音,这时候可以在选单中的Recording Setting找到LCF(Low Cut Filter)低切滤波器,可消除75Hz或150Hz以下的低频噪音。此外,D100也搭载了Sony独家SBM(Super Bit Mapping)智慧降噪技术,针对人耳可听见的范围内减少噪音并提升动态范围,同样在Recording Setting做设定就行了。当手持操作录音功能时,手部摩擦机身或是按压功能键都会发出杂音干扰录音品质,这时候可以改用随附的外接无线接收器再搭配名片型遥控器,完全不用接触到D100的机身就可以进行录音功能,拿来运用在演讲录音也相当方便实用。接下来我们看看D100的细部照片∶实际操作使用D100,大尺寸单色液晶萤幕搭配实体按键很容易上手, 试录人声谈话非常清晰,当被录音者在麦克风前来回走动时,可以清楚听到声音定位变化,不光是左右位移,前後距离改变也很明显,连些微的空间残响都有清楚捕捉下来,录音品质相当优秀。但对於喜爱听音乐的耳机、音响发烧友来说,更关心的是D100播放高解析音乐的表现。前阵子试听过Sony MDR-1RMK2耳罩耳机之後,毫不犹豫就把它买下来了,刚好这支耳机也同样隶属於「Hi-Res Audio」家族的成员,因此顺理成章拿来搭配D100,当音量旋钮调整到3(最大音量10)就已经很足够。改换手边另一支参考耳机beyerdynamic T90,也只需要调整到5~6之间就够了。细节丰富、自然均衡试听前,利用USB线将D100接上电脑後就可以直接读取,不需要另外安装驱动程式,接著把DSD、FLAC高解析音乐档案传送到D100的资料夹就完成了,操作使用简单方便。初次聆听D100的声音细节丰富、解析力很好,各频段自然均衡, 不算特别厚声底的性格,颇有鉴听的味道,譬如Blue Coast Collection精选辑中Keith Greeninger和Dayan Kai的「Looking For A Home」,曲目一开始的吉他弹奏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指尖揉弦、擦弦的细节多到好像快满出来,人声、乐器的形体清楚,每个乐手的定位置清楚明确,人声不算特别浑厚但解析力很好,同样可以听到很多演唱细节,整体各频段表现均衡,听起来乾净直接、自然宽松。下一首同样是DSD 高解析音乐档案,是选自Emily Palen「Glass」现场录音专辑当中的「Light in the Fracture」小提琴独奏,录音地点在旧金山知名的Grace Cathedral大教堂,Emily Palen的小提琴形体录得比较大一点点,感觉很贴近,小提琴弓弦摩擦的质感细腻丰富,音色略带暖意又不失光泽感。接下来还是弦乐器,不过改换成Flac(24bit/192kHz)格式的高解析音乐,曲目是由Dunedin Consort演奏「巴哈∶布兰登堡协奏曲第三号第三乐章」,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三种弦乐器轮流拉奏主旋律,接著不断将主题发展、变化,弦乐器的音色分明、层次丰富不紧绷,听起来轻松明快。对於音乐创作者、专业录音师来说,D100是一台方便好用的随身专业录音器材,但是对於我们这些非专业用家来说,可以随时随地播放DSD或其他24bit/192kHz等级的高解析音乐档案,才是最大的魅力所在,而且D100不仅可以直接驱动耳机,也能够连接家中音响系统,25,990元的参考售价和其他进口Hi End音响品牌的器材相比,算是相当实惠了!厂商资讯Sony PCM-D100随身线性录音机参考售价∶25,990元台湾索尼联络电话∶4499111(行动电话请拨∶02-4499111)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_^
上一篇:下一篇:
⋅  专访
⋅  新闻
⋅  唱片
⋅  新闻
⋅  新闻
⋅  新闻
⋅  新闻
⋅  新闻
⋅  新闻
⋅  新闻
⋅  2017
⋅  新闻
⋅  评测
⋅  评测
⋅  新闻
⋅  评测
⋅  新闻
⋅  唱片
⋅  新闻
⋅  评测
⋅  专访
⋅  评测
⋅  评测
⋅  2017
⋅  评测
⋅  评测
⋅  新闻
⋅  新闻
⋅  新闻
⋅  新闻
⋅  专访
⋅  新闻
⋅  新闻
⋅  新闻
⋅  唱片
⋅  新闻
& hifitime Inc.
Powered byX3.2
广告合作客服QQ:8229007
微信公众号扫描微信二维码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查看: 17752|回复: 43
【认识DSD格式--DSD的优缺点以及和PCM的关系】
DSD格式也就是著名SACD应用的格式,由于带了套保护得很好,很难rip出来到电脑。它是流行,它是趋势,但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好还是不好?我正好上过Weiss公司的一节课来跟大家分享下,英文课程,我的专业词汇有限。希望大家能有对DSD正确的认识,而不是盲目猜测,看你们撕逼的样子太淫荡了。
基倍数和采样率(Quantizing)
DSD是1bit采样率,也就是CD采样率的64倍(64X44100Hz = 2.8224MHz)。CD用的是16/44.1KHz所以DSD的信息率是CD的4倍,也就意味着SACD可以比CD表达更准确丰富的音频信号。
16/44.1KHz的底噪大概是低于刻度16X6dB=96dB。
而DSD的低噪是1X6dB低于刻度,也就是说如果不降低低噪,DSD的录音会有很大的噪音,yes?
在这里DSD的高采样率就派上用场,采用过滤噪声成型可以去除音频中0-20kHz以及更高频率的噪音。这样一来低噪就会被降得很低很低,比CD还要低,但是代价是高于20kHz的噪音会加大。
过滤(Filtering)
信号送去放大器和音箱之前,必须抑制之前这个高频率的噪音,不然功放设备等会表现异常,也就是爆音。这时解码器会低通过滤措施来抑制这个噪音。在一台解码器里面这个低通过滤是设计在模拟这块区域的,因为他的本质是非线性的,所以也是个问题。但是当DSD转为PCM格式后,比如24/176.4采样率,这种低通过滤器就可以正常发挥出他的功能,因为是数字的。说到这里也就是为什么Weiss的DSD解码/界面其实是把DSD回转成PCM(176.4或88.2)再进行解码,而不是回转成192或者其他采样率。
DSD运用和缺陷
最早DSD出来的时候是为了存档,后来流行于录音但有几个问题我凭当时的笔记来说下。
DSD诞生90年代,为当时的典范。当时这种1bit的sigma-delta的AD以及DA转换器很流行。但是解码器已经进步了,现在的sigma-delta转换器多为6bit设计,用6bit取代了DSD的1bit。所以建立在1bit的基础上,出现了些问题比如抖动和闲音(dithering和idle tones)。如果SACD是今年发明的,那肯定会选用6bit。
DSD处理(Processing)
如果把录音录成DSD然后要进行处理,首先音量和部分EQ需要进行调节,然后转换为PCM才能进行后期处理。也就是说在PCM格式下数字信号才有的“生成”处理后的效果。既然是这样那直接DSD录音是没意义的。反而采用PCM24/88.2kHz录音才象是科学的,处理好后再转成DSD。(手里有更多的数据来支持88.2这一档,但我已经看不懂了)
DSD和PCM谁更好?
如磁带,MP3,PCM,DSD等等,都是不同的介质,没有更好的只要其中一样有人喜欢。有些人更喜欢MP3的味道。个人比较喜欢24/96。
技术上讲,PCM到了24/88.2kHz是肯定比DSD好的。有些部门尝试过把DSD的采样率从2.8824MHz提高到5.6XXX甚至11.XXXXMHz。在这样的一个尺度DSD的问题会有所缓解,但是1bit这个原始设计是没法更改的,所以这就是我描述的DSD在早期落下的后患。
沙发,不懂但帮顶。
也是一家之言了,飞利浦当年也发了几篇论文专门驳斥这些观点,总之吵的很厉害,普通人不用认真。
dsd的信息量比88/24还是高的,信息量上对等的格式是176/24
非常好,学习了!
DSD的最大缺点是不能编辑
所以除了原声录音以外 都是PCM-后期-DSD 或者DSD-PCM-后期-DSD这样的过程
另外 DSD的信噪比确实只有渣渣的-6dB 但是噪声是在MHz的超高频带 所以只需要把这个远超音频带的噪声滤除 剩下部分的噪声几乎没有
dsd缺点挺多的,还是pcm比较好用
引用第2楼cadenza42于 08:54发表的 :
也是一家之言了,飞利浦当年也发了几篇论文专门驳斥这些观点,总之吵的很厉害,普通人不用认真。
dsd的信息量比88/24还是高的,信息量上对等的格式是176/24DSD64对应的是176.4kHz/16bit,只不过DSD的特点导致了动态、信噪比会随着频率发生变化。
无论如何,相比这两年通过网络贩售遍地开花的高清PCM,DSD已经毫无疑问成为了小众的玩物。
但信息量 pcm 24/96已经够大了~
根据抽样定理 44k的抽样就已经能够完整还原 音频信号频谱了~
为什么需要96,192甚至更高的抽样率?
主要是为了方便滤波器制作,提信噪比。直观点就是对于20khz的信号,96k比44k能多抽样几次~ 这对还原信号波形是有利的~
但是光有特定频率的波形是不够的~ 为了定义波形幅度,pcm有了16bit,24bit量化级~
很显然24bit的量化级要比16bit大很多~但实际效果如何 还得看滤波器设计~
24bit最大的优势 是可以大大减小数字音量对信息量的损失~
另外相对dsd,pcm的优势主要在后期制作,编辑的便利性上~
/////////////////////////////////////////////////////////////////////////////////////////////////////////
听过dsd的朋友 都普遍觉得 信息量,自然度上 dsd似乎有着不小的优势~
这主要和他的编码方式有关~ 但不能单纯地把dsd的码率和pcm的码率进行换算,推出大概相当于哪种pcm!
就频域而言dsd由于超高的抽样率,频率分辨率更高,把高频噪声挤出了可听阈,这是pcm比不了的
而波形还原上,最初的dsd的量化级数远小于pcm,但是问题在于人耳对响度的敏感程度要远小于频率的。。。
这和眼睛的特性是类似的,分辨色彩要比分辨8bit显示器和10bit显示器灰阶差别容易得多~
实际上用压扩技术可以让dsd有限的量化精度,注重于表现人而敏感高频,从而改啥听感~
现在多bit dsd的出现,量化精度就更不是问题了~
///////////////////////////////////////////////////////////////////////////////////////////////////////
说到抖动~ 个人真不觉得人耳真能听出 晶振那一点 频率相位漂移,,, 能听出,那也肯定是后续电路设计问题 放大了这个差别!
有人说dsd由于抽样数提高,对时钟精度要求更高了~ 个人觉得并不确切,pcm虽然抽样数少 但并不代表 不抽样时 时钟就不工作了~ 而且由于抽样数少,pcm依靠时钟正负漂移抵消误差的机会就要少多了,反而加重了对时钟精度的要求~
实际上多位编解码的pcm 电路要比dsd复杂,难免对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但就结果而言比一定不简单的dsd好 [s:2] [s:5]
终于看到个有营养的帖子 [s:2]
176/24那个我弄错了.
高清pcm也没有遍地开花啦. 借着传统优势在规模上稍微多些, 也没有事实上火起来, 一般般吧.
好像是andreas koch也是写过篇文章, 讲高清pcm很多指标其实是虚的, 没有实际提升. 也代表dsd这边的一种观点.
总之还有得等
模拟设计师的两大敌人:
一个叫失真。
一个叫噪音。
DSD后者做的不好,由于不能把带外量化噪音推到聆听极限频率的两倍以上(20khzx2=80khz),所以没有一种模拟滤波器能把动态范围做到117dB以上。
DSD的动态范围是非标准的,可以和CD一样是0dB,也可以是-3dB。
至于DSD相当于啥样的PCM……
如果按动态范围算,充其量是24/88稍低一点。
24bit理论动态范围144dB,DSD256也赶不上,带外噪音太猛,木办法。
Weiss对DSD数字滤波的说法,
似乎没法解释Cirrus和旭化成DAC内部的可编程数字滤波器。
事实上,这个滤波可以用FPGA或软件来做。
不信你看看Foobar的DSD插件。
我们家的播放器,对DSD的支持一直不是很积极
原因很简单
饭总早年在美国目睹了索尼SACD自问世起
就兜售不出去的惨剧
心里阴影。 [s:19]
hifiman的数字技术就免了 [s:2]
至少DSD相当于PCM 24/176这样的话,我是不会说的。 [s:18]
撕逼的样子太淫荡了~~哈哈哈
楼上想多了,我只是出来为论坛贡献点点击量。 [s:2]
引用第14楼猫盹儿于 10:59发表的 :
撕逼的样子太淫荡了~~哈哈哈吃相吓死我了, 都不敢挑错了 [s:51]
支持好文!
weiss其实是有公布过一个关于DSD的白皮书的,google能找到,跟LZ分享的差不多意思。White Paper on DSD
之前也是做过一篇关于PCM VS DSD的翻译文
站在声音喜好和储存便利性的角度来说,个人也是更喜欢24/96. [s:2]
引用第13楼头领科技于 10:57发表的 :
至少DSD相当于PCM 24/176这样的话,我是不会说的。 [s:18]DSD64不行还可以上DSD128嘛[s:2]
schiit家的顶级解码ygg, 也有人说是世界上最好的解码之一,也是不支持DSD的,理由是:
But what if I want DSD?
If DSD becomes a significant part of the market, where “significant” is defined as “more than 1% of total sales,” then we will support it via a separate dedicated DSD decoding box. Today, when it is less than 0.01% of recorded music, well, hey, we're not so interested.
What? But I hear DSD is the future!
Yeah, and reel-to-reel was the future in the 1970s, and it’s dead now, and DAT was the future in the 1980s, and it’s dead now, and HDCD was the future in the 1990s, and it’s dead now, and SACD was the future in the 2000s, and it’s dead now. But, let's say Sony suddenly opens their vaults and offers 30,000 DSD albums with guaranteed direct-from-DSD provenance at $5.99 each, and Apple starts streaming DSD as its de facto format for iTunes, (yes, we know, stop laughing) then hey, Yggy is fully upgradable...and then we just change it up to be the best DSD DAC out there.
Powered by美&何须多言—索尼Walkman&NW-A35音乐播放器
​今年9月在IFA德国柏林国际消费类电子展览会上,索尼一口气发布了N多新品,涵盖各个方面,不得不会说索尼还是敢拼,而对于音乐玩家而言,全新的
系列播放器就显得分外吸引眼球,精致的机身配合索尼一贯对于色彩的把控,令它赚足了人气。时尚的外观,相对优秀的音质,是NW-A系列初期就是时尚数码达人中的明星产品,上个月,索尼正式以型号A35-在国内销售此款播放器。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9dba9adfjw1f9sued0jkej21kw11xwio.jpg"
ALT="美&何须多言&索尼Walkman&NW-A35音乐播放器"
TITLE="美&何须多言&索尼Walkman&NW-A35音乐播放器" />
&#8203;笔者手中拿到的是带有降噪耳机的NW-A35HN套装版本,就不让耳机乱入了,我们一起来看主角。NW-A35一改此前
A 系列显示屏 按键的按键操作形式,采用了一块 3.1 英寸的 TFT 触摸屏,分辨率为 800x480,整机尺寸54.8 x
97.3 x 10.7 mm,右下角有Walkman的标志,逼格一只手完全掌握。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9dba9adfjw1f9suepr753j211k0pajt0.jpg"
ALT="美&何须多言&索尼Walkman&NW-A35音乐播放器"
TITLE="美&何须多言&索尼Walkman&NW-A35音乐播放器" />
&#8203;机身侧面按键~啊有点多。不过也是为了方便,但是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呢?与右侧的杂乱不同的是,左侧就显得格外的简单,只有一个MicroTF卡插槽,可以拓展机身容量不足,尤其是在高音质音频文件动辄一首歌就40MB的压力下,可以拓展就格外贴心了。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9dba9adfjw1f9sufdd15hj21kw11xtd1.jpg"
ALT="美&何须多言&索尼Walkman&NW-A35音乐播放器"
TITLE="美&何须多言&索尼Walkman&NW-A35音乐播放器" />
&#8203;可能在拿到机子的第一眼,误以为这是金属机身,但其实是塑料机身经过了一系列特殊处理,整体质感还好,但是做工略显粗糙,或许是由于笔者所使用的是工程版本的原因。NFC的标志告诉我们这是一款支持NFC快速配对链接的机型,NFC本身由索尼参与研发,使用的便捷性不言而喻,在索尼的大多数产品之中,俨然已经成为标配,当然标志性的索尼Walkman标志少不了,这可是几代人的年少是时光的缩影。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9dba9adfjw1f9suj8d1egj21kw11xtd2.jpg"
ALT="美&何须多言&索尼Walkman&NW-A35音乐播放器"
TITLE="美&何须多言&索尼Walkman&NW-A35音乐播放器" />
&#8203;在操作方式上,由于采用了触摸来代替传统按键操作,使其界面十分简单明了,和索尼旗舰播放器WM1Z的操作系统是完全相同的,个人认为没有采用智能操作系统是个遗憾,当然,对于播放器而言,这就见仁见智了。但是在触控过程中,发现了明显的
操作延时,总会反应一两秒才进入下一界面,似乎是工程机版本优化没有到位,等量产版本我们再来看看怎么样,是否有改善。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9dba9adfjw1f9suhcz1ypj21kw11xaec.jpg"
ALT="美&何须多言&索尼Walkman&NW-A35音乐播放器"
TITLE="美&何须多言&索尼Walkman&NW-A35音乐播放器" />
&#8203;NW-A35使用了全新设计的S-MASTER
HX数字放大器,支持最高192KHz/24BIT的PCM文件以及11.2MHz的DSD文件(转换为PCM)解码,而支持DSD文件的播放绝对是这次新品的一大卖点。A20系列的输出功率为10mW
* 2,但是在新品A35上,提升到30mW *
2,这样的推力,普通玩家应该是足够了,加上索尼本身的对于高清蓝牙音频的加持,音质的硬件基础保障是没有问题的。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9dba9adfjw1f9suhlkwpgj21kw11x780.jpg"
ALT="美&何须多言&索尼Walkman&NW-A35音乐播放器"
TITLE="美&何须多言&索尼Walkman&NW-A35音乐播放器" />
&#8203;那么直接感受如何呢?相比于上一代产品A20系列,这一代最为值得赞扬的就是对于低频的优化,富有力度,但是却不像上一代那么的没有“节律”,而对于流行音乐的把控一直是A系列播放器的拿手好戏,高频和中拼的表现也是在预期内,但是并没有显得多么出彩,毕竟价位限制,反而在人生的表现要远远好于对于音乐的处理,难道是索尼有意为之还是另有玄机?待笔者深入体验一段时间之后再与你们分享。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9dba9adfjw1f9suhjadqjj21kw11xtcm.jpg"
ALT="美&何须多言&索尼Walkman&NW-A35音乐播放器"
TITLE="美&何须多言&索尼Walkman&NW-A35音乐播放器" />
&#8203;索尼Walkman
NW-A35音乐播放器的上市,又为国内音频播放器市场注入了一款机具竞争力的中端产品,对于市场定位的把控也十分精准,而本身产品的惊喜点稍显不足,希望索尼随身影音产品可以保持良好的势头,继续为我们带来更优秀的产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索尼a35支持dsd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