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去加拿大曼省移民不要去会遇到什么问题?

加拿大移民自述:移民要看你想过怎样的生活? _新浪教育_新浪网
加拿大移民自述:移民要看你想过怎样的生活?
图片来自加拿大教育中心
  有没有一种感觉,身边人去加拿大生活的越来越多?或是去加拿大留学,或是举家移民。这么多华人背井离乡,蜂拥而至,难道仅仅是对西人生活的一些向往吗?下面加拿大教育中心为你带来一位学生全家移民后的生活所闻所感,让你对加拿大移民后生活有一种直接观感。以此给予正处于选择移民阶段的群众一些启示。
  加拿大农田耕地去哪儿了?
  加拿大几乎看不到类似中国的村落。从多伦多到蒙特利尔将近600公里的高速公路两旁几乎全是保持原貌的树林,也看不到中国公路旁随处可见的农田或是菜地。尽管如此,加拿大仍有5%的农民。并且加拿大还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出口国之一。
  说到这儿,让我一直疑惑的问题就该跟大家说说了。我好像一直没有在加拿大遇到具有明显群体特征的加拿大农民?但是加拿大肯定有农民的,只是他们和我们一样住HOUSE,开轿车,农业完全实现了机械化。
  每当我在加拿大空旷的原野上漫步时,就会怀恋祖国那些几千年来,一直在奉献着从未休息的土地,心中充满着悲凉和心酸,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我们怎么能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留给子孙后代伤痕累累,满目疮痍的大地呢?
图片来自加拿大教育中心
  一个图书馆 爱上加拿大
  加拿大给我印象最好的还有公共设施,比如,图书馆,孩子们的游乐设施,每个社区服务中心,医院,诊所等等。
  相比较而言,安省的公共设施普遍比魁省更先进整洁。图书馆遍布社区,有大型的,也有社区小型的。
  图书馆藏书众多,而且服务周到,手续简单。每个图书馆都设有孩子们的专柜,彩色精美的儿童图书琳琅满目。
  在安省许多图书馆周末都有义工,为孩子们讲故事或是补习英文。我儿子爱上加拿大,首先就是从爱上图书馆开始的。
  对比加拿大的公共图书管理系统,我想起自己曾在武汉图书馆的一些经历来。武汉市大图书馆建在市中区西北湖广场黄金地段,外表极其豪华气派,图书馆是在武汉人民十多年的渴望中,耗费数十个亿建成的。
  但图书馆真正应该有的藏书却少得可怜,我曾经满怀信心想在这里寻找自己的论文资料,结果发现根本没有专业化的书籍,绝大多数都是通俗的普及书籍和杂志,很多书都是武汉各大学图书馆赠送的旧书。
  没过多久,光顾这个图书馆的大多都是在希望炎热夏天享受一下空调的退休老人了。
图片来自加拿大教育中心
  完胜美国的社区健身设施
  加拿大的社区健身设施非常值得赞赏。这一点,就是富裕的美国邻居也相形见绌。几乎每个社区都有足球场、网球场、游泳池免费开放给居民。
  在国内,当时办一个游泳年卡,需要人民币3000多元,而且有次数限制。而在加拿大我们目前居住的社区附近就有两个免费室内游泳池。在白天,很多时候整个游泳池里就我一个人,高位上坐着救生员。那种感觉真是好极了。
图片来自加拿大教育中心
  天翻地覆的生活环境大逆转
  此外,加拿大的社区服务CLSC也值得一提,它为社区老人、孩子、孕妇提供信息和帮助。对我来说,加拿大让我最钟爱的就要说当地环境了。在国内,虽然我们的住房很不错,家里装修也很讲究,但跨出家门就无法容忍了。汉口的闹市里到处是小商小贩,遍地垃圾,晚饭后,想要找一个散步的地方都很不容易。
  现在我家窗外就是美丽的ANGRIGNON公园,清澈的小河蜿蜒在茂密的树林边。公园里到处是白色的海鸥,追逐嬉戏的松鼠,甚至还有珍稀的白鹤。
  税收平衡控制着穷人与富人
  在社会保障系统方面,半个世纪以来加拿大已经调整的非常成熟、完善了。目前加拿大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工业国家。政府通过税收调节收入,控制贫富悬殊;建立了覆盖全民的免费医疗系统和教育系统。
  加拿大联邦实行累进税率,从16%到29%,各省的税率不同,大约在10%左右,低收入者免税。加拿大的税率比美国税率高出接近10个百分点。
  在加拿大,收入高并不代表会越来越富有,税收将他们很大一部分收入再分配给了穷人。我一个朋友嫁给了一个专科医生,先生年薪21万,但是他们每年交给联邦和省的税加在一起超过了8万,可以养活两个低收入家庭。
  富人的巨额房产,每年被征收巨额的房产税和学校税。例如,如果在皇家山拥有一座上千万的豪宅,那么,这位富豪每年为这栋房子付给政府的税收将有几十万巨资,足够救助十多户贫困家庭。
  相反,穷人享受很多补贴。收入少,他们几乎不用交税,孩子每月有牛奶金,大人有住房补贴,年终退税。虽然可供支配的钱不多,但是,基本生活没有问题,全家有医保,孩子教育免费。穷人虽然穷,但是穷得也开心。
图片来自加拿大教育中心
  移民加拿大取决于你想过怎样的生活?
  当朋友问我,哪种人最适合移民加拿大时,我的回答是,移民加拿大是否能够适应,能否喜欢,最终取决于心境,取决于你想要过怎样的生活。
  如果,希望过一种安静的田园式的生活,希望远离繁复交错的人际关系,希望呼吸新鲜的空气,希望更多地接近大自然,希望更多地和家人孩子在一起,那么你适合移民加拿大。
  本文选自《》的新浪博客,请。
  更多信息请访问: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加国生活---在移民眼里,原来加拿大是那么的奇葩!
加拿大约克论坛
几年前,有友从上海打来电话,说中国和加拿大国土面积相近,都是多民族国家。要我写写中加两国的异同,特别是不同之处。我直觉这是需要占有大量资料的工作,没敢贸然答应朋友。几年很快过去了,有关加国的资料从无到有,但那些奇怪感觉却消失殆尽。要保留几年前那些感觉,就只剩下了一条途径:与源源不断来到加国的大陆同胞密切接触,将我和我那些新移民朋友都有过的奇怪感觉,记录下来。1、加航:没有仙女般的空姐我不敢说人们乘飞机是冲着仙女而去的,但我敢说,有一部分乘客在作交通工具选择时,"仙女般的空姐"肯定是影响因素之一。不管怎么说吧,蓝天,白云,美女,飞机,已经定格在我们这些乘客的大脑皮层,一直到登上加拿大航空公司的班机之前。当我第一次进出加拿大,也第一次乘坐加航的飞机。在机舱进口处迎接我们的,是几位上了年岁的女士。其中有一位,如在中国的话,应当是退休在家含饴弄孙,或搓麻将,或每天跳舞、打太极拳的了。我们吃惊的发现,仙女般的空中小姐不见了,有的只是慈眉善目的空嫂、空婆。飞行途中,与空嫂、空婆一道送水送食的,还有一位先生,短袖体恤衫上套着一件驼绒背心。这位空大爷的穿法,让我们这群来自大陆的西装客大跌眼镜。
来源:玄幻小说
来源:中国新闻网
来源:天下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来源:福建综合频道第一帮帮团
来源:HELLO地球人
来源:csrtime
来源:爱车E族
来源:律师李佩璇
来源:中国新闻网
来源:法制晚报
来源:21CN综合
来源:澎湃新闻
来源:科教探究
来源:环球网
来源:长沙客
来源:中国网
来源:育儿网
来源:崀山网
来源:网易
来源:风尚娱乐网
来源:今日热搜风云
来源:安徽网
来源:澎湃新闻
来源:检察日报
来源: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
来源:澎湃新闻
来源:澎湃新闻
来源:澎湃新闻
来源:澎湃新闻
来源:解放军报
来源:读讯网
来源:北晨网
来源:海外网
来源:海外网
来源:中国新闻网
来源:@北京青年报、卫计委网站
来源:参考消息
来源:北京青年报“政知道”公众号
来源:时事财经评论
来源:停在此刻
来源:无名高地
来源:财经评论
来源:军魂
来源:军中三剑客
来源:新浪
来源:环球新军事
来源:新浪
来源:时事财经评论
来源:环球网
来源:新浪军事
来源:新浪军事
来源:凤凰网
来源:财经百科
来源:三体军事
来源:新浪军事
来源:实时财经
来源:环球财经头条
来源:突击
来源:中国新闻网
来源:实时财经
来源:作家惠永生
来源:普宁论坛
来源:太平洋时尚网
来源:先订位
来源:女人新志
来源:蘑菇老师谈孕育
来源:十三话电影
来源:东莞时间网
来源:真善若水
来源:中医养生
来源:新华网云南频道
来源:宝宝帮育儿
来源:河南说河南
来源:潘左秋右
来源:八卦宝宝
来源:手机人民网
来源:腾讯娱乐
来源:中国新闻网  
来源:北青网
来源:环球时报微信公号
来源:环球网
来源:环球网
来源:中国新闻网
来源:国际在线
来源:环球网
来源:新华网
来源:环球网
来源:澎湃新闻
来源:观察者网
来源:搜狐国际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
来源:财经汇融
来源:外交部网站
来源:千趣网站
来源:环球网
来源:财经文摘
来源:有所思
来源:唱游12301
来源:新概念英语学
来源:腾讯证券
来源:腾讯证券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来源:腾讯证券
来源:腾讯证券
来源:腾讯证券
来源:腾讯证券
来源:腾讯证券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来源:中国网
来源:腾讯证券
来源:腾讯证券
来源:腾讯证券
来源:腾讯证券
来源:腾讯证券
来源:腾讯证券
来源:新浪
来源:腾讯证券
来源:央视财经
来源:腾讯证券特约
来源:中金在线
来源:寰宇搜奇
来源:见闻
来源:scxs
来源:爱车兵团
来源:车动态
来源:买车家
来源:车买买
来源:宵宵说车
来源:胡侃车
来源:桂林圈
来源:车迷
来源:凤凰网
来源:东营高速交警
来源:钛虎车评
来源:四海一车
来源:我有车
来源:江城鹏飞
来源:天天说车
来源:安全驾驶经验之谈
来源:十条笑话
来源:优游攻略
来源:搞笑GIF精选
来源:搞笑大杂烩
来源:内涵图吧
来源:微头条
来源:爆笑天涯
来源:搞笑无极限
来源:笑傲浆糊
来源:笑点就是这么低
来源:每天一看
来源:开开心笑不停
来源:八戒搞笑
来源:十条段子
来源:内涵段子神
来源:知乎者也
来源:内涵图吧
来源:深圳之窗
来源:萌宠当家
来源:江湖卖笑生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真的有那么多人爱加拿大?移民到加拿大后,你们会后悔吗?!这里有些答案。。。
家园君微信号:canadau 欢迎勾搭!
今年美国总统大选日的凌晨,马克·尼卡宁(Mark Nykanen)和妻子(Lucinda Taylor)知道是时候了,几个小时之内,他们就拿定了主意,几个星期之内,他们在俄勒冈州达勒斯的房子就上市了。
这不是他们第一次因为政治原因移居加拿大,上一次是在 2003年布什(George W Bush)下令攻打伊拉克时,他们放弃了美国的中产生活,在卑诗省的纳尔逊(Nelson)开始了新生活,并获得了加拿大公民身份。
2016年因美国有个非常好的工作机会,他们回到美国。现在不到一年,他们又再度出发搬回加拿大。
据移民专家说,搬到加拿大去住,在每次美国总统大选后都会出现一个高峰,上一次的高峰是2008年奥巴马当选总统时,这个由不同政见引起的,移民到加拿大的间歇性趋势从1950年就开始了。
据加拿大移民部的记录,申请加拿大公民身份的美国人在过去20年中增加了3倍多。
每到一些政治上重要的年份,公民申请数字就显示出明显的高峰:2001年布什当选总统时、2003年美国攻打伊拉克和2008年奥巴马首次当选总统。
也总有人抓住这个机会创造商机,川普当选后,Spotify创建了一个"搬到加拿大"播放列表,囊括加拿大歌星作品; Maple Match则提供美国人和加拿大人的婚介服务,口号是:"让约会再次伟大"。
以自由立国的美国人似乎非常倾向于在观点出现重大分歧时转向加拿大,于是给了加拿大作为“社会和政治自由”的象征身份,而且由来已久。
美国人移民加拿大有优势
最著名的美国人大规模迁移到加拿大是在越南战争时期,至少5万美国人移民加拿大,是1950年后最大的美国移民潮。
今年64岁的托尼·麦奎尔(Tony McQuail)就是那时来到加拿大的,他出生于保守的中产家庭,1971年18岁时必须入伍,不过他选择了逃到加拿大。
边境官员同情他的处境,给了他临时居民身份,条件是他得找到工作,于是他在离多伦多两个半小时的Goderich的农场开始干活,"我还是个少年,我谁也不认识,我突然觉得我不是百分百的确信,我是否做了正确的决定"。
3年后他买下100英亩的农场,和高中时的女朋友在农场上结婚,叔父送给他的礼物就是一对绵羊。
今天,麦奎尔夫妇不再视自己是美国人,虽然他们可以回美国,"当我回到加拿大我感到非常轻松",他说,"加拿大是家,不想再回美国了"。
当时跑到加拿大的美国人70%受过良好教育,多是白人和中产阶级,其中一半是妇女。
目前加拿大的移民系统对美国人来说尤其有优势,美国人可以通过积分制的快速通道、或投资移民。
"我们打分系统对某些国家的人很有利",多伦多移民律师曼门(Guidy Mamann)对GlobalNews解释说,"如果你来自美国,你会得分高一点,因为你会说英语,你可能有学位"。
根据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一些职业的美国人能自动获取在加拿大工作权利。美国人因为语言和文化、技能优势,更容易找到工作,而且工作一年后,能多积分50分,这也会让美国人在快速通道中脱颖而出。
难民申请无希望
像越南战争一样,伊拉克战争也引发类似的移民趋势。
和越战不同,伊拉克战争是自愿参军,有些持反战观点的士兵,在被派往战场前选择跑到加拿大来申请难民,大约有200多名美国士兵申请,迄今没有任何人成功,大部分自愿返回美国按照军事法服刑,大约仍有15人留在加拿大。
布兰登·胡格(Brandon Hughey)2004年2月在被部署到伊拉克之前的晚上,逃离德克萨斯州胡德堡的军事基地。
18岁的他只有一个背包和1000美元,大部分钱都花在了4天的汽油和旅店开销,开到印第安纳波利斯后,他弃车由朋友把他送到尼亚加拉瀑布边境,借口去看篮球比赛,幸运过关。
他给父亲打了电话,"那可能是我有生以来最艰难的一次电话"胡格说,他出生于德州的保守中产家庭,他成了第二个因伊拉克战争申请加拿大难民的美国人,3年后,他的申请被拒,期间他结婚又离婚,有了一个儿子。做着园艺工作,现在他有临时居民身份,正在争取成为永久居民。
胡格的律师豪斯(Jeffry House)代理过60名逃避伊拉克战争的美国士兵,都是基于他们认为美国攻打伊拉克是非法的,但是目前没有一例成功。
多伦多移民律师德斯罗格斯(Desloges)女士说,美国人申请难民并不是一个选择,难民是针对那些在本国会遭受迫害的人,而美国不存在这个问题。
真的有那么多人爱来加拿大吗?
有些人移民到加拿大并不是因为战争或总统选举,有的人是因为喜欢加拿大的健保医疗系统,有的人是因为加拿大枪支管理严格,也有的人认为加拿大是个能享受自己独特生活方式的安全地方。
多伦多大学教授尼尔森·维斯曼(Nelson Wiseman)对《多伦多星报》说,加拿大不用担心美国人因政党变更而大规模涌入。
"你不可能想来就来,这是一个很大的决定。它会是个很好的新闻故事,但人们很少会真的行动,你有你的家人,你的工作。你去加拿大干什么?"
布什连任后,2004年的加拿大美国移民中没有出现高峰。2005年的美国移民为8394人,2006年只增长了15%,达到9,463人;2008年奥巴马当选总统时则达到了10,190人。
维斯曼教授举了一个例子:"来自圣塔莫尼卡(Santa Monica)的一个朋友告诉我,如果川普当选,她会搬到加拿大来做我的清洁工,但这是一个笑话。加拿大人喜欢这些故事,因为它使我们觉得地位高一点,连美国人都更喜欢与我们一起生活"
广告需求发邮件至:
提示:由于微信屏蔽支付宝,
可用微信支付和信用卡付款啦!
(可用微信支付和信用卡付款啦!)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去加拿大移民条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