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卷考试。我不知道 动力火车考什么也不知道范围,如果都是客观题我倒不怕,问题是有问答题,现在犹豫要不要去考?

当前位置: >>
高中政治问答题与选择题解答技巧总括
高中政治问答题与选择题解答技巧总括2010年提高高考政治主观题得分率技巧和方法政治主观试题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然而在我们的教学和考试中学生最怕,失分最多的依然是主观题。因此从教学 与备考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学生政治主观题答题规范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得分率就成为摆在我们广大师生面前的一个十分重 要的课题。下面我要讲的就是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研究和做法。 一、主观题失分的主要表现 1、审题不清,答错答题的范围,即答非所问。例如,题目要求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来回答,有些学生却用政治常识甚至 哲学常识的知识来回答;题目要求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来回答,有些学生却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来回答。 2、张冠李戴,答案前后不对应。这在哲学试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前面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后面却用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的方法论与其相对应;前面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后面却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与其相对应等等。 3、盲目调用知识,没有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答题,而是使用文学化、生活化的语言答题。例如,有些学生在回答通货膨 胀时不是说国家发行的纸币量多了,而是说国家把钱发多了;物质决定意识说成物质决定想法;国家职能说成国家做事等。 4、使用专业术语不规范,导致文字表达不准确,甚至表述错误。例如,人民民主专政写成人民民主专制;矛盾的斗争性说 成是矛盾的战斗性;经济效益的提高写成利润的提高等等。 5、思维混乱,文字叙述缺乏完整性、条理性和简洁性,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准”的现象。 二、主观题失分的原因 1、直接原因。答题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方面的缺陷。 2、根本原因。知识结构的欠缺。 三、规范化答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审设问 1、明确知识范围: 知识类别:经济学、哲学、政治学 知识形态:微观、中观、 宏观 2、明确问题指向: 单一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复合型:谈认识、作分析 3、明确设问主体: 经济学:政府、企业、个人等 政治学:国家、政党、公民等 第二步:审材料 1、 读材料时既要把握材料中的显性信息,又要把握材料中的隐性信息。2、 回归教材,试题虽然千变万化 , 但都离不开用教材的内容来解答。读题时 , 必须判明答题要用到教材中的哪几课、 哪几节、哪几框的内容。这样就缩小了思考的范围。 3、根据题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做到有的放矢,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三步:调用知识 1、依据关键词,直接调用(关键词本身是学科基本概念,则直接调用) 2、把握知识联系,联系调用(依据关键词,通过演绎、推导,找到可用知识) 3、概括具体信息,归纳调用(关键词比较具体,与学科理论不能直接对应'则先归纳再调用) 4、依据设问,有效调用(知识调用要根据设问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调用,反对盲目堆砌和过度引申) 第四步:确定答题思路 1、确定大逻辑:要点之间的逻辑,包括有几个要点,要点之间如何排列; 2、确定小逻辑:要点自身的逻辑,即要点如何展开,包括有几个关键词,如何排列。 第五步:写答案(我把它称之为书写答案的“四个现代化”) 1、层次分明,要点序号化――反对不分段落层次的“一块板” 2、表述准确,语言学科化――反对使用文学化、生活化语言 3、逻辑严密,表述简洁化――反对语句冗长、画蛇添足 4、字迹工整,卷面美观化――反对字迹潦草、错字连篇 (特别提示:突出关键词,突出得分点) 总之, 要想提高主观题的得分率, 答案必须做到“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 “外在美”就是表述清晰整洁、 层次分明、 格式规范、美观大方;“内在美”就是政治术语表述准确、完整、严谨、思路清晰、符合逻辑,做到知识性与逻辑性、思想 性的统一。高中思想政治哲学部分答题技巧同学们对高考政治中哲学部分常感到棘手,拿不定主意该用什么原理,以致答非所问,离题万里。有人总结出如下规律: 1.世界是物质的,凡是题中出现思想、道德、精神、理论、真理、“三讲”、“双思”、“三观”等关键词,都符合物质与意 识辩证关系原理。 2.物质是运动的,凡是物质都与运动不可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3.运动是有规律的,凡是物质的运动都有其规律,违背规律必受惩罚。 4.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凡是分析事物的左右关系,都符合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5.事物是发展的,凡是分析事物的前后关系,都符合发展原理,核心是量变与质变。 6.事物是矛盾的,凡是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都符合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在方法论上即一分为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还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 7.认识过程的二次飞跃,凡是认识的目的都是实践,实践与认识循环往复,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8.价值规律,凡是经济类问题都符合价值规律。 得分不高的原因分析: 1.审题不细。一是不能具体地分析情景材料,全面领会并把握它的基本内容,不善于从中提取有效的信息;二是把握不 住试题的基本意图和设问的指向。考生在回答问题时要充分利用题目所给予的有效信息,贴近、准确、全面地回答问题,不 能满天撒网、空泛议论甚至不着边际地议论,时间花了不少,文字写得满满的,却没有多少有效的内容,分数与字数无关, 阅卷老师不会因为你写的字多,就给你同情分的。 2.理论无法说明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学科高考的基本能力要求。一些考生“运用”能力较差,主要表现:① 答非所 问,盲目地套用教材中的知识点,瞎写一气。② 笼统回答,泛泛地说些道理,不能切题,缺少实质性的认识和分析。③ 机械、 死板地写几个定义式的句子,不会拿这个知识变成自己的语言去灵活说明应回答的问题。④ 片面性,不能作全面、完整的回 答。 3.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分析答卷可以看出考生在理论知识方面的缺陷,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教材中的知识不熟 悉;二是对理论知识一知半解。有的考生不重视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的复习,在考试时单凭自己的“感觉”去回答问题难得高 分。政治答题是要遵循一定规则的。 4.不关心时事。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的德育课程,必然要求考生用正确的政治认识、 政治观点、 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去回答高考政治学科的考试题。 这就要求考生关心和了解国内和国际上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 的形势发展,以及对我国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有所了解和思考。高考思想政治主观题题型解题技巧一、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特点:信息量大,能力层次多,综合要求高,选拔功能强。 二、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命题特点:重视基础,突出运用――能力立意;热点多元,模拟情境――拓展思维;强调联系, 细分入口――回归教材;角度多维,分层设问――思维综合;适度开放,难度稳定――引导创新。 三、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学生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 1、基础知识未落实:① 概念界定不清――判断失误;② 观点理解不透――迁移失败; ③ 知识表述不全――要点失缺;④ 人文通识不广――思维失活。 2、常规能力未到位:① 无法提炼有效信息――茫然失措,切题困难② 不能形成有机联系――思路不清,运用失当;③ 没 有结合热点分析――东拉西扯,要点不显;④ 难以形成稳定观点――观点游离,点睛缺失 3、解题未掌握:① 命题特点不清――定位不准;② 问题要求不明――破题不易;③ 答题过程不白――思路不顺;④ 答题 套路不熟――得分不高 4、① 书写潦草,难以评判;② 术语不准,辞不达意③ 逻辑混乱,层次不清。 四、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审题过程要注意“六部曲” 1、看:看什么――看设问 怎么看――要看出设问的范围(政治科的考点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三个部分,哲学常识又包括唯物论、 辩证法、认识论、人生价值观四个部分) ;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指向主体特殊的限制与要求等,并一次性将所 有的问题看完。 2、抓:抓什么――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中心意; 怎么抓――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同一中心法,引导法”来抓;3、领:领什么――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 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怎么领――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去思考该题所处的时政背景,从而判断出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想考查什么知识内容 4、联:联什么――紧扣题目的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 怎么联――回想相应的教材知识网和相关热点背景,准确完整的联想。5、列:列什么――列出答题纲要; 怎么列――按照前面的四部曲的内容,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内容按先后次有序地 列出答案要点。 6、思:思什么――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 怎么思――倒推重审题,注意题分值(看分作答) 五、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答案组织要求注意“六个化” 1、解题过程程序化:每答一题都要遵循上面六部曲来进行; 2、答案组织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 3、答案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 4、答案结构逻辑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观、宏观等逻辑关系 5、答案编写完整化:各要点要支持原理+方法论、观点+材料、基础分+提高分等三个方面的统一(提高分是指要联系 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最新时政精辟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内在美) ; 6、 字迹书写整洁化:要注意该卷老师的心理,以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和印象分(外在美) 六、从高考阅卷看怎样答政治主观性试题 1、要想方设法使你的答卷成为能够得分的答卷――这是前提 2、让阅卷老师产生好的第一印象――这是关键; 3、努力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这是保证 考生能够赢得同情分通常有以下表现: (1)卷面整洁,字体整齐,层次清楚,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产生愉悦之感; (2)叙述和论证符合逻辑,步骤明确,无前后颠倒,答非所问的表达 (3)字体娟秀整齐,粗细得当为度 (4)试卷无异味,不要使用刺激性大、气味重,油腻性的药物或降暑用品 (5)考生答卷字数适中。使阅卷老师处理时间短且效率高,一般分析性小题的字数控制在50~60字以内,论述性大题的 字数在300字内,不要下笔千言,不切主题,使阅卷老师费时,费眼力,产生厌倦情绪。 (6)处上述情况外,试卷要保持完好,不要有擦破,划破,让人怀疑可能做记号。政治主观性试题题型题型一、“体现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 :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解题技巧】 :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题型二、“反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 :“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 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 【解题技巧】 :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 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 同上 题型三、“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 :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 【解题技巧】 :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 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 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 、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 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题型四、“怎么办(对策)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 :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并 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题技巧】 :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法,同题型一。 凡是经济学中见到如何经营类题时,应想到: (1)市场: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商品;遵循价值规律,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 理配置。 (2)科技: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技术; (3)管理:加强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4)素质: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 (5)效益: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大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6)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誉,创立品牌,生产优质无公害商品,冲破国际“绿色壁垒” (7)竞争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运用政治学知识回答如何做,一般会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个角度来回答,但具体的又可以从党、国家机关、公民角 度回答: 从国家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履行国家职能和坚持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方面回答 从党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党的领导方式和党的建设角度回答; 从公民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的处理角度回答。 从哲学角度回答怎样做的问题,一般要侧重于方法论,原理不用过多表述,但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谈,要体现哲学的 思想与方法的要求。 题型五:“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 :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有“积极影响”“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政治意义”等 【解题技巧】 :一般意义类主观题回答的角度和术语可以归纳如下: 一、经济意义 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1、 (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2、 (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 ,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3、 (有利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 (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5、 (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竞争力 6、 (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1、 (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 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二、2、 (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二、政治意义 对国家的政治意义 国内有关活动 1、 (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 ;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巩固国家政权,促进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 (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 ,转变政府职能。 3、 (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 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 对外交往活动 1、对我国的意义: (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 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2、对地区,世界的意义: (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对党的政治意义 (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 ;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真正做到“三 个代表”,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 的长治久安。 三、思想文化意义 (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 ;发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以德治国。 题型六“认识(评价)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 :此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常见设 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等等 【解题技巧】 :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解题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 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小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 “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 依据――是说(做) 这件事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理论依据; 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 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回答时先原理,后结合材料要全面,辩证要站在自身的角度、态度要鲜明。 题型七“启示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 :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是以某些典型的事件,事例为背景,要求谈谈该事例、事件的经济学、哲学、或政 治学的启示, 其形式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 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 悟出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 【解题技巧】 :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一般 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理+应该怎么办”。 答案一般写明原理或知识点,做到观点材料的结合即可,不必详细展开去分析。 题型八“依据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 :此类题主要是分析党和政府解决某问题的措施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依据。一般来说其设问主要有: 第一,确定某知识范围,要求分析或说明材料对应的某方面的理论依据;第二,未确定某范围,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理论 依据。 【解题技巧】 :答案构成: (1)未限定某观点,则应从不同角度分析,选择主要的几个观点,每一个观点都按照“原理、 方法论+分析”模式作答,注意简明扼要。 2) 若限定了角度, 则依据这一观点包含的辩证思维层次进行分析。 按照“观点+题中的做法或言论是如何抓住或符合 (违 背)这一观点的+意义”模式作答。 题型九“图表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 :图表式论述题的图表一般由“表题、图表(图表的形式常见的有表格式、坐标式、饼状式、柱状式、曲 线式) 、注释”三部分组成。设问通常是由2~3个小问组成。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表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表一、表二有何内在联系; 3、请你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问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解题技巧】 :审题要先审设问,后审材料(图表) ,这样可以增强材料的目的性。 审设问要注意: 1、宏观把握设问之间的关系。设问之间的关系:一种是并列关系,各小题围绕中心相对独立;一种是递进关系,层层 深入,其基本顺序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2、微观具体分析设问要求。第一问:一般问的是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时要特别注意看清题目问的是图表“分 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还是“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答案不仅要写出图表反映的表面现象(即将图表语言转换成 文字语言,实现有定量到定性的转换) ,还应指出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深层次信息,和隐藏的信息及本质性问题。 第二问:一般问的是表1和表2有何联系,这些联系主要包括四种情况: (1)原因和结果的关系(2)一分为二的关系(3)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4)前后相继的关系 。其中又以(1) (2)较为常见。 第三问:一般要求结合图表、文字谈认识。一般做认识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有何意义和后 果”“怎么办”。在答题时要注意将材料和教材原理结合起来,避免材料和原理“两张皮” 审图表要注意: 1、读图表的标题。图表的标题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或中心。 2、读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关键是能从对比中发现问题,发现变化,发现差距,纵向对 比用来说明变化(如有个较大的增长或减少) ,横向比较来说明两者的差距。 3、读表注(备注) 。表注使图表的含义得到全面深刻的表述,往往对答题有较大的影响。解释性的备注是对图表中的信 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补充性的备注则是组织答案不可缺少的来源之一。高考政治论述题做题技巧高考重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尤其是理论联系社会现象的能力,因而学生在做题时,不可妄动笔,必须审好题。下面介 绍几种论述题做题技巧。 (一) 文字材料题要做到紧扣材料,字句分析,把材料榨干挤透。高考题的材料基本都是当前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这主要是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这样 的题学生不必慌乱,虽然书上没有,但万变不离其宗,题在书外,理在其中,解题时要注意以下步骤: 1、仔细阅读材料,然后把材料分段分层,弄清每层的中心意思。 2、认真阅读问题,准确把握设问角度,找出材料与问题之间的联系。 3、用课本所讲的理论依据分析、说明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精确地组织答案。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观点原理要准确,紧 扣题意来表达,事理交融要点齐,扼要简洁层次明。 , (二)图表题要做到“三读、三比”,分析图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准确找到图表所反映的中心思想。 1、三读:读图表,读注文,读设问。 2、三比:纵比,横比,表与表比。 3、进行图表数字的转化、深化,结合问题运用专业术语做答。 从高考趋势来看: 材料之间的联系的设问会成为考试的重点, 这类题多为因果题, 考生主要要分清是前因后果还是互为因果, 然后进行答案的组织。 (三)在动笔做答时考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做题要紧扣材料,善于运用教材语言,用专业语言,切忌口语化,自己把握不准的语言不要乱用,否则会影响整个答 题效果。 2、答案的整合性要强,切忌答案零散、杂乱, 在正式做前最好先打个草稿,列好提纲,这样既可以避免涂改试卷,逻辑 混乱,而且可以给改卷老师留下好印象,很容易得高分。 3、要把握分配好时间。做题的基本原则:按顺序做,会做的做,不会的空着,做完回过头来再做。这里要特别提醒考生, 政治最后两道题千万不可忽视,要先浏览一下,如果容易就先做。2006年的高考很多考生就失误了,最后一道题很简单,但 由于时间紧,审题不到位,致使送分题失分。 4、保持良好的心态,要用一颗平常心对待高考,要沉着,冷静。在做题过程中面对难题,不要心慌, ,要想到我不会,别 人也不一定会,认真分析,一定会做出来的。201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要过好“四关”一、抓知识点的落实,过好基础关 首先,紧扣考试说明,认真弄清每个知识点。从前言、标题、提要到正文,要认真、仔细、深入地研读;对重点内容要 逐字、逐句、逐段地反复阅读、思考;准确把握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且能运用概念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对基本理论要 多层次、全方位理解。 其次,将教材中一些相近、相关的概念、原理,即容易混淆的问题列出来,加以比较、澄清,从而在头脑中留下准确的 “图景”。例如:“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这里的“主导”和“主体”容易混淆,要注意加 以区分。“主导”侧重于控制力;也就是说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主体”不仅是指公有资产 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来讲的) ,而且还包括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再次,要加强循环复习。复习时,对照课本,整理笔记,以加深理解。整理笔记时可以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 进行联想,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为以后根据笔记回忆知识点提供了线索。另外,每周要进行一次循 环复习:先用较短的时间、较快的速度复习本周以前所学的内容,然后再集中精力复习本周所学内容。这样一来,周而复始, 对知识的掌握会越来越牢固。 二、把知识点连成线,过好联系关 所谓把知识点连成线, 就是把各知识点按一定的内在联系串联起来, 弄清各知识点的前因后果及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 达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否则,即使知识点背得再熟,在解答具体问题的时候,由于信息库的知识点仍处于零乱状态,没 有连成线,还是容易因某些疏漏而造成遗憾。例如,对于哲学常识部分的复习,必须根据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加以梳理, 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价值观四个方面来把握。 对于每个知识点,我们必须弄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做到全面、准确地掌握。我们必须在掌握基 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的基础上,根据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界限,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 像哲学中的“发展”问题, 二年级思想政治教材第二、 第四课都有所涉及, 围绕这个知识点, 我们应该弄清楚: 什么是发展? 发展的实质是什么?怎样坚持发展观?发展的动力是什么?事物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事物发展的状态有哪些?事物发展的 趋势是怎样的?等等。如此“点”、“点”相连,才能形成一条明晰的知识线,从而灵活地运用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 的能力。 三、关注时事政治,过好热点关 社会热点问题是政治试题情境设置的原材料,社会热点与教材的结合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主要 靠学生平时对时事分析的不断积累。学生可以尝试对材料进行多角度设问,然后通过交流、讨论等形式,形成新思想、新观 点,拓宽思路,提高分析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关注社会重大热点问题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特别是贴 近学生生活的事例) ,要学会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其进行分析,做到“热点;教材原理;考试说明”的巧妙对接和正确 运用。 四、适度训练,过好能力关 有资料显示,学生高考夫分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①审题不仔细;②书写不规范,③思维不灵活,④表达不清楚, ⑤基础不扎实,⑥答题抓不住要点,不能规范使用专业术语。 这六大失分因素,主要体现在主观性试题中,从能力角度看,集中表现为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差。因此,在复习中要努 力强化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同时必须要明确,这两个能力都是建立在对知识全面、透彻掌握的基础上。思维能 力的训练,主要是审题的训练,包括审材料和审设问。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一定要养成动笔答题前反复研读试题设问指向 的习惯;杜绝一瞄试题就动笔、凭感觉答题的随意作风。对一些典型题目,要认真分析参考答案,研究答案中每一小点的答 题角度,模仿参考答案的思维路径,并养成质疑参考答案的习惯,这样才会有所创新和提高。在表达方面要有层次性和逻辑 性,必要时可以采用“①??②??③??”模式分层叙述,答案力求准确、精练。2011届高考政治试题解题宝典(实用性强)(一)选择题解题技巧 选择题的目的是检验考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辨别分析能力。题干在情境设计和设问上多种多样,题肢往往似是而非, 迷惑性强,稍一疏忽,后悔莫及。要想解答好选择题,首先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准确把握概念和原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是选择题主要考察内容,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次,养成好的习惯:做题习惯,如建立错题本,或在资料中对不同难度 的题做不同的标记,对反复出错的题进行重点分析;总结选择题的干扰方法、做题的好的经验习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好 的思维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 请记住四句口诀: 阅读题干找中心 (阅读题干材料,找出中心思想,这是前提) ; 研究题眼好入门(研究材料后面的指向,即题眼,明确要朝什么方向进行选择,这是解题的关键) ;排除无效干扰项(不要 急于直接进行选择,而是要先行排除,把不符合题意的干扰项排除,目的是提高选择的准确率) ; 比较之后见分晓(把余下的选项进行比较,选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这几乎是万无一失的选择) 。 附:选择题的十不选 1、题肢本身表述错误者不选(逆向选择题除外) (先看答案,先排除错误的选项,再看题目和材料) 2、题肢与题干要求不相符者不选(抓住题目的关键词,抓住中心意思排除干扰项) 3、因果相悖者不选(一看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二要主意因果关系是否颠倒) 4、题肢和题干间接联系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二级延伸不选(抓住题干的本质) 5、题肢与题干外延不相符者不选(看懂内涵的同时,掌握外延的规定性) 6、题肢和题干矛盾者不选(筛选正确的题肢) 7、题肢与题干相重复者不选(读透题干问的方向及侧重点) 8、正误相混者,即题肢中既有正确的部分也有不正确的部分,不选(仔细读完题肢,小心陷井)9、反向选择题中正确者不 选(认真审题) 10、题干要求单一者(如带有核心、根本、关键、最主要、中心为字眼) ,有些题肢即使能在题干中得到体现,但如果不符 合题干单一性的要求,也不能选。 (二)问答题解题技巧 牢记问答题解题技巧:――“五子登科法”: 戴帽子――要注重切入语,观点要明确;标号子――能分段就分段能分点就分点,标清大小点;采点子――用好政治术语, 不走江湖;扣料子――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引用材料关键论述;挖坑子――多角度发散性思维; 一、政治主观性试题的答题总体要求 积淀要厚--联系试题的背景知识; 思路要明--明确答题的具体导向; 联系要实--辐射试题的知识背景; 逻辑要严--分析推理要有理有据 层次要清--推敲试题的答案要点。 二、主观性试题解题的总体步骤 审题-- 一审材料(类型、层次、中心观点、材料间的关系) -- 二审问题(范围、角度、指向、主体、特殊的限制与要求等)(提炼静态信息--促发解题思路) 、 切题--联系知识、选择内容、构思答案 答题--描述知识、事理结合、导出观点 反思--结论必然、要点完整、估算分值 三、主观性试题理想答案的特点 要点完整 层次清晰 观点明确 分析到位 逻辑合理 思维严密 表达规范 文字简洁 四、常见题型的解题要领 按照试题的思维特点,主观题可分为:演绎型主观题和归纳型主观题。 ★ 演绎型主观题(关键词:如何体现、怎样看待、怎样做到)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 材料丰富--内涵多层 指向明确--理论点明 演绎思维--合理发散 以事说理--联系紧密 解题要领: 依据提示呈现知识 根据材料提炼观点 对应观点解剖材料 依据材料演绎观点 ★ 归纳型主观题(关键词:分析、说明、意义、影响、措施、原因)要求详细分析材料,对材料进行分层、分段,必要时 逐句分析找准、找全原理,然后分要点答出。 此类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 图表类主观性试题 题型特点:常见形式多为一个或几个图表(表格、柱状图、饼状图、坐标图或曲线图)以及文字材料组成。即图表呈现、生 动活泼;信息量大、综合性强;提炼不易、得分不难;答案直观、依赖背景。 其解题要领:对照设问,明确要求(明层次、明方向、明范围) ;细读图表,提取信息(读表题、读数据、读表注) ;迁移知 识,形成答案(依据教材、结合背景、运用术语) ; 注意细节: &两比较&:&横比&--&纵比&; &三结合&:设问--图表内容--涉及背景; &三忌讳&:一忌死套教材知识,二忌脱离 表题和设问读图表,三忌离开背景导向主观臆断。 分析做答:⑴ 注意表格标题的中心主旨作用,总揽表格。 ⑵ 表格内容既要“纵比(事物自身前后不同阶段比较,最明显标志是表格中的不同时间)“→说明”什么在变以及如何变”,更 要“横比(不同事物之间比较)”→说明事物间的差异或差距(既要总体分析,也要分项说) 。中国和外国对比,应该以中国 情况为主分析。 ⑶ 注意表格小注的补充说明作用,小注是图表不可缺少的部分,要把小注和图表内容结合分析才不会有遗漏知识点。 ⑷ 注意表格中的特殊年号隐含重大时政背景。 ⑸ 设问是问“材料或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还是“共同反映什么经济现象”;是问“谈谈对图表经济现象的认识”还是 “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⑹ 有些时候设问还问“表格间的关系”:最常见的有因果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有时是一分为二的关系。 ② 意义类主观性试题。 其解题要领:注意限定词语的特殊要求;解剖主体和意义对象的关系;把握意义内容的层次和角度(先直接,后间接;先当 前,后长远;先微观,后宏观;先经济,政治。 常见分析有:⑴ 客体分析:即受它影响对象,分别所受的影响,经济生活中常见的有“对国家、对企业(经营者) 、劳动者(消 费者) 、社会、市场、资源、产业结构等具有的影响。 ⑵ 性质分析: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⑶ 内容分析:根据设问和材料反映的方面和字句对应分析。 ⑷ 范围分析:国内影响和国际影响,对区域影响和整体影响等。 从教材和党中央国务院最新的有关提法找有关说法。 ③ 认识评价类主观性试题。 常见设问“如何(怎样)认识或看待材料中的经济现象?”或“评析材料中的经济现象?” 其解题要领:定性(是什么)--对象的性质判断;分析(为什么)--分析原因、影响、意义;结论(怎么办)--我们的态度、 做法。 ⑴ 把涉及的现象、事物、观点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积极型和消极型 ⑵ 积极型的处理办法:从是什么(对现象所反映的本质或观点的含义作必要的解释) 、为什么角度展开。 ⑶ 消极型的处理办法:对于消极现象的认识,从为什么出现、有什么危害、根治措施的角度展开;对于错误观点,主要说明 其错误的表现,或用正确的观点印证其错误。 ⑷ 混杂型的处理办法:综合上述两种办法,肯定积极的,批判消极的,两个方面均要从简。 ④ 分析原因类主观性试题; 第一种方案:从必然性、重要性的角度展开 第二种方案: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 第三种方案:从政治经济与文化、历史与现实、内因与外因的角度展开。 在很多情况下,要将以上三种方案综合起来分析。 ⑤ 措施对策类主观性试题; ⑴ 主体分析:国家(政府) 、企业(经营者) 、劳动者(消费者) 、社会舆论(新闻媒体、消协等)等四个方面进行做法分析。 ⑵ 内容分析:根据设问隐含角度,和材料反映的问题和不足,对应找办法。 ⑶ 从教材和党中央国务院最新的有关提法找 办法。 ⑥ 指定原理类主观性试题(略) 。 (三)问答题审问技巧 高考政治非选择题的设计一般包括立意、情境、设问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有机联系并统一成一个整体,最终以试题的形式 呈现在考生面前。立意是指试题所确立的主题,是试题设计的核心,统率着试题设计的各个步骤和要素。情境是立意表达的 具体化,通常表现为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情境所反映的“焦点”往往直接引出试题的设问。所以,设 问一般由试题的立意、情境等自然延伸而来,更重要的还在于,设问直接限定了被试者的回答方向、内容、程度等。这就注 定了,科学的解读试题的设问,对于正确的解读试题提供的情景,准确把握试题的立意和考查意图,从而科学的作答至关重 要。那么,应当如何解读政治非选择题的设问?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弄清试题的设问对所考查的知识范围的限定 就考试大纲要求的课本知识而言, 政治科的考点包括经济常识、 哲学常识、 政治常识三个部分, 哲学常识又包括唯物论、 辩证法、认识论、人生价值观四个部分,就高考政治非选择题而言,通常是在一个大题下面设几个不同的小问题,分别考查 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 【例1】 (1)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目前我国钢铁业投资过热的原因。 (2)运用所学政治常识说明我国政府加强宏观 调控的必要性。 (3)运用普遍联系的原理说明企业理性投资和政府宏观调控的依据。 在以往的高考中,一个大题的某一小问同时考查哲学常识、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尚无先例,既使是在不设小问的大题中要考 查经济、哲学、政治三部分,考生也仍然可以分别从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不同的角度回答。 【例2】针对上述材料所揭示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并论述解决这一问题的意义。 提示:可以运用经济、 政治、哲学等某一学科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或综合各学科知识回答问题。 因此,如果考生在未看清试题设问对知识范 围的限定的情况下冒然答题,就很可能出现所用知识完全不符合试题要求的结果。 2、要弄清试题设问所规定的试题的类型 试题的类型不同,组织答案的方式或一般格式便不同。 【例3】航天界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经过前四次无人飞船的试验后,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但这仅 仅是载人航天的第一步。在此之后,我国再发射载人飞船,会将飞船的一个太空舱留在太空轨道,使之成为空间实验室;通 过多次发射,多个太空舱在太空对接,便可以形成真正的空间站;再向前发展,中国人探测月球甚至火星,也将不是一个遥 不可及的梦想。回答: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10分) 【参考答案】① 前几次无人飞船实验是“神舟”七号成功发射的前提和基础。② “神舟”七号是在前几次无人飞船实验基础上引 起的质变。③ 从“神舟”七号到空间实验室,再到空间站、探测月球等,是在新质基础上不断量变、质变的过程。 【解析】“×××(这是材料)是如何体现× × × (这是试题要考查的理论)的”,这是近年来高考文综试题中常见的一种类型题, 这种类型题的答案的每个要点应当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材料(对材料要加以概括,而不能一味的抄材料) ,二是理论,实 现材料与理论的有机对接或一一对应,既不能仅仅回答理论,也不能理论与材料两张皮(先罗列理论后罗列材料,或反之) 。 在【例3】的答案的每一个要点中,前部是对材料的概括,后部是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理论,组织答案的思路、格式特点鲜明。 3、要弄清试题设问的角度 一般说来,政治试题的设问角度有三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4、要弄清试题设问规定的认识对象 这里应当包含两层含义:在多个认识对象的情况下,不能遗漏了试题设问所给出的认识对象;在单一认识对象的情况下,则 要认真解读该认识对象本身的结构。 第一,准确解读出试题设问所给出的全部认识对象,不能有遗漏。能否做到这一点直接决定着考生组织答案的完整性,如果 遗漏了试题设问规定的认识对象,那么,考生组织的答案就必定残缺不全,或者答案组织没有逻辑性。 【例8】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党和政府根据农村实际推行了包括家庭承包制、科技兴农及减免农业税等一系 列兴农富民的政策。试分析这些政策的哲学依据。(12分) 【参考答案】① 30多年来,党和政府根据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提出并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 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 根据我国农村生产力落后而公有制程度过高的情况,进行生产关系改革,实行家庭承包制,体 现了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的深刻认识。③ 振兴农业,不仅要靠政策,还要靠科技,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 一生产力”的原理。 ④ 生产力的发展最终要体现在人民利益的满足上,减免农业税体现了“以人为本”、利为民所谋的价值追 求。 【解析】“这些政策”是试题的设问所规定的认识对象,从试题可以看出:家庭承包制、科技兴农、减免农业税,都是这些政 策的内涵,是试题的设问所规定的认识对象,这些是显性的。但是“这些政策”的另一个隐性的内涵是:“改革开放以来,为 了发展农村经济,党和政府根据农村实际推行了”“一系列兴农富民的政策”。其中“根据农村实际”体现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的道理,“改革开放以来”是一个时间概念,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实施了“一系列兴农富民的政策”,则显然是因时而变,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的思想的体现,这样参考答案的① 便自然生成了。许多考生在解读试题的设问时没有准确的把握、甚至根本没有 把握这个认识对象,结果用大量的篇幅回答认识的发展,根本没有这个要点。从试题的参考答案看,② 对应“家庭承包制”, ③ 对应“科技兴农”,④ 对应“减免农业税”。四个圈基本上对应四个认识对象,答案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第二,准确解读试题设问规定的认识对象本身的结构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只要能够把试题设问规定的认识对象本身的结构认识清楚,然后按图索骥,就可以找到答案,而不需要 认真解读试题给出的材料或情景。 【例9】 :2008年夏季,北京等地为缓解当地旱情,采用了许多人工增雨的措施,明显增加了降水。试分析“人工增雨”体现的 哲学道理。 (8分) 【参考答案】① 事物运动是有客观规律的。② 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解析】试题设问规定的认识对象是“人工增雨”,只要认真分析这个认识的对象,就可以发现解答问题的思路和角度(这符 合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则) ,“人工增雨”体现的哲学道理,自然蕴涵于“人工增雨”之中。“人工”是讲人的作 用,用哲学语言表达即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增雨”既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的目的和动机(这体现了人们改造世界的 实践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也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效果。由此,我们就不难看出这样三条哲学道理:① 人能够发挥主观 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② 事物运动是有客观规律的。③ 有意识的利用和改造自然是人的本质能力的体现。 其 中 后 两 点 是 从 唯 物 论 角 度 说 的 。 这 一 思 路 可 图 示 如 下 : 人工增雨的反复实现说明:① 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人类造福。② 事物运动是有客观规律的(否则,“明显增加了降水” 就是不可能的)③ 有意识的利用和改造自然是人的本质能力的体现。主观能动性目的和动机积极效果 5、要弄清试题设问所规定的行为主体 同样的事情,行为的主体不同,行为的方式、依据便不同,试题的答案也会不同,因此,不能弄清试题设问所规定的行为主 体,组织的答案就可能南辕北辙。 【例10】目前我国农民工已突破1亿人,农民工工资被拖欠、工伤事故多、超时加班、子女就学难等问题已引起社会关注, 请你就“怎样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提出三条建议。 【参考答案】可从以下方面提出建议: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增强用人单位的法制意识和道德素质;提高农民工自身的维权意识等等。 (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例11】2004年以来,东南沿海地区的“民工荒”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理论界指出,这是大量非公有制中小企业长 期漠视农民工权益的一种“报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日 发布的《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显示:工资待遇 长期徘徊、劳工权益缺乏保障是导致民工短缺的主要原因。 结合材料三,试从职工和企业两个方面,说明如何维护和保障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 【参考答案】根据材料,从非公有制企业员工看,劳动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1分)第一,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不管受雇 于谁,都没有改变国家主人翁的地位,都受国家法律保护。第二,要敢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权益受损应当敢于依法到有 关部门申诉。 (1分) 从非公有制企业自身看:应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与职工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依法按时足额支付职工工资,工资标准、加工 工资标准以及用工时间等必须符合规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要保障职工依法参加和组建工会的权利;要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营造安全良好的用工环境和劳动保护条件等。 (3分) (以 上答案的四层涵义只需要回答3层就可以得3分。若考生的答案超出参考答案的范围,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本小点 最高不能超过3分) 【解析】这两个题都是如何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答案却有很大的差别,这除了试题给出的材料有差异外,很重要的原因 是行为的主体不同: 【例10】的行为主体较宽泛,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 ,也包括企业和农民工自身, 而【例11】的行为主体则被限定为企业和职工(农民工) 。 6、要弄清试题设问标注的分数 试题的设问本身规定了命题对考生的要求, 而试题设问标注的分数同样是命题对考生的要求, 它所规定的是试题对考生组织 答案的详略以及答案格式的要求。因此,同样的类型题,在不同的分数下,组织答案会有较大的差别。 【例12】 :根据 材料回答问题 表1 我国农民收入来源及构成(单位:元/人) 注:技术性统计误差有四舍五入造成 根据表1简要说明农民收入结构变化的状况。(3分) 【参考答案】 (略) 【解析】如果我们仅仅从试题的设问看,这个小题的答案中至少应包含这样一些内容:① 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是什么,或者 说有哪些变化。② 农民收入结构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如果按这个思路解答本题,那么,答案的规模必定是较大的,但从 设问的分数看,本题的答案不会是很长的,这样考生就可以断定,本小题只需要回答出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是什么,或者说 有哪些变化即可,而不需要对这些变化作说明(尽管试题的设问中有“简要说明”的要求) 。从设问类型上看,这个题与例8 相似,但从答案的组织看两题很不同,例8答案的每个要点中不仅回答出哲学依据是什么,而且还用材料加以分析或印证, 因为,仅仅指出或罗列哲学理论是不能拿到12分的。2011届高考政治选择题解题思路与技巧(一)一.选择题的构成 选择题是高考的主要题型之一, 目的是检验考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辨别分析能力。 题干在情境设计和设问上多种多样, 题肢往往似是而非,迷惑性强,稍一疏忽,就会选错。高考政治选择题 , 从类型上看“一材多用型”、“事例材料型”、 “引文材料型”、“图表材料型”、“漫画寓意型”;从形式上看有两部分构成:题干、题肢;从内容上看有三部分构成: 立意、情景、问题设置。 (一)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的题型特点主要是: 1.答题指导语: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指导语中“只有一项”表明是单项选择,“最符合题 意”表明是最佳选择。 2.组成成分:单项选择由题干和题肢两部分组成,题干有内容和要求两种成分;题肢有四种情况: (1)本身错误不合题意; (2)本身正确符合题意; (3)本身正确不符合题意; (4)本身错误符合题意。 (二)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也属于客观性试题,与单项选择题属同一种类型的试题,但在在能力层次的要求上较高,分值较高。多项选择 题的题型特点主要是: (1)每题所给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答案。 (2)在四个备选的答案中,多选、错选、少选均不能得分。 (3)四个备选答案,往往在内容上相似、相近、真真假假,具有较强的干扰性,对考生辨别、判断能力要求高。 二、解题的基本要求 ①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是做好选择题的基本前提。因此 ,在平时的复习中必须力求全面、准确地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的 知识要点。 ②仔细阅读与分析题干 ,明确题干的要求和规定是进行选择的出发点。因此 ,在平时的训练中必须养成认真分析题干的习 惯 ,反复阅读题干材料 ,吃透题干精神。 ③坚持“以干求肢”的解题原则。 即以题干的规定性为准绳 ,逐一分析题肢 ,选出最能与之“挂钩”的选项 ,排除与题干的 规定性相悖的、脱钩的错误选项或同义反复的选项 ,才能做到准确无误的选择。通过分析寻找题干和题肢之间的联系,即题 肢与题干规定性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干肢相连。对于选择题,一般说来我们应当先审题干,后审题肢。在审完题干 材料后,不宜立刻审题肢,否则,题肢中的选项会对我们分析题干产生干扰。使人们难以迅速作出准确的判断(这一点在哲 学常识选择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如果在审完题干后能根据题干先作出自己的大致设想(即设想正确的选项应该是什么) 然 , 后把自己的设想和题肢进行比较,找出二者的重合之处,选择的准确率就可相对提高了。有些考生在看完题干材料后立刻转 入对题肢的分析,常常感觉不少题肢似乎都可以选,这其中很大程度上是题肢干扰的结果。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当对 题干的含义一时难以准确把握时,可以通过先分析选项来进行排除,特别是一道题中表述错误的选项较多时。将表述错误的 选项排除后,往往正确答案就出来了。 三 .解题的基本思路 解答政治选择题应遵循先审题干、后审题肢。肢干相连、以干求肢的原则。所谓审题,就是透彻地理解、弄懂题目的含义, 找出题目的意向性的过程。这是解题的前提条件,它包括审题干和审题肢两个方面的内容。要做到三审 1、审题干(审查题干,确定题干的规定性 ) 读懂题干。这是前提,也是常识,但有的同学最容易被忽略这一步。通常表现在对题干粗略一看,还一知半解时,就开始看 题肢,一旦对选项拿不准时,再回头看题干。不仅浪费了时间,还会造成越分析越糊涂。 在审题干过程中,要明确以下三点: ⑴.题干的选择方向,是正向还是反向选择; ⑵.题干的命题类型,是概念、原理(或观点)的理解、判断型,还是比较、事实的分析、综合型; ⑶.题干的规定性,包括要求选择的范围、角度、层次等。这三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表现不同题干时侧重点不同。在审 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题干的主题词、中心词和限制词,因为它们是不定项选择题的决定因素,即题干的规定性,体现命题 的意图。 明确立意。每道选择题都有一个立意,即一个中心思想。要把握这一中心,对长题干要短读,概括大意;对短题干要长读, 理解其深刻寓意。抓住材料中心的基本方法是浓缩。对复杂单句,主谓宾即为材料中心;对复句或是段落,第一层逻辑关系 即为中心意思。这些都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抓关键词。关键词语是题目的“题眼”,它确定了题干内容的特殊规定性,只有准确地把握“题眼” ,选择题肢才有目标。 扣引导语。引导语作为材料与题肢的联结词,规定了选择的方向。不同的引导语有不同的具体含义和要求。如表示思维方向 的引导语:正确的、不正确的;表示知识范围的引导语: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哲学生活道理、政治生活道理。文化生活道 理等;表示内容的引导语:措施、制度等;表示程度的引导语:根本、主要等。 (1) 审题型。要确定题型 ,是单项选择题 ,组合式选择题 ;是正向选择题还是逆向选择题。 (2)审题意(抓住立意。全面理解题意,材料中心,注意:抓住中心词和中心句,长题干要读短,短题材要读长,除了题 目设问时有明确的指向性,其他的都必须把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不可断章取义) 。抓住材料中心的基本方法是浓缩。 对复杂单句,主谓宾即为材料中心;对复句或是段落,第一层逻辑关系即为中心意思。 (3) 审范围(即审角度,题干的限定性、指向性。要着重弄清题干在时空、内容、逻辑三方面的规定性 , 以便确定题干 规定性的知识范围。 如时空范围的规定性是“现阶段” ,还是“历史上” ;是“社会主义民主” ,还是“资本主义民主”。 又如内容范围的规定性是“经济生活” ,还是“政治生活”或“哲学生活” ;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还是人生观、价值 观; 是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知识”内容 ,还是有关“国家制度方面的知识”内容。 再如逻辑方面的规定性是以果 寻因 ,还是以因求果 ;是找区别点 ,还是要找共同点等。 ) (4)审题眼(即关键词,它确定了题干的内容的特殊规定性,只有准确地把握“题眼”,选择题肢才有目标) 每个选择题的关键词大多在题干的最后一句话中 , 如 “范围关键词” :经济学道理??、哲学道理??等。“内容关键 词”: 措施是??、 制度是??等。 “形容词关键词”: 根本??、 主要??等。 “动词关键词” : 表明??、 说明 & ??、 体现??等。立意和关键词相结合 , 对做难度稍大的题目有较大的帮助。 在此应着重注意以下几对词语 ①.表明与说明。表明和说明最能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辨别能力。这种题也是高考中出现最多的试题。表明往 往是说现象、非本质的东西。说明往往是本质的东西。 ②表现与体现。该组词语与表明和说明相同。 (表现同表明,体现同说明) ③根本与本质。根本是最终的、本源的。本质是事物内在的联系,是一事物区别它事物的特征或性质。根本区别指一事物根 源性的最终的区别。本质区别指一事物本质特征的区别。例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区别 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不同。其本质区别除了上述区别外,另有在分配形式上的不同,在宏观调控方面的不同,价值规律作 用的形式不同等。指导二者区别开来是做此类题的基础,否则是易选择失败的。 ④是与指。“是”可以引导下文,可以地对上文的说明、解释。“指”是引导下文对上文的定义和总结概括。例如,民族平 等是:A.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最基本观点;B.实现民族团结的基础;C.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一律平等;D. 建立在消灭民族差异基础上的真实平等.答案是 A、B、 C。如果把本题题干改为“民族平等是指”,题肢不变,答案只能选 C。 ⑤“决定”的双重含义。“决定”在政治学科是较重要的词语,但一般都是从哲学上理解其含义的,一事物对它事物构成先 决条件,起主导作用。例如,物质决定意识,客观决定主观。主观都是由客观决定的。“决定”有其另一种含义,即对如何 行动下主张。如果分不清决定的不同含义就会造成对选项的错选。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这就是说:A. 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的;B.纸币的面额是由国家决定的;C.每种面额的纸币各代表多大价值是由国家决 定的.本题中的决定是后一种含义,我们在教材中学习的“纸币的发行量是由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量决定的”。 凡“决定”是 第一层的含义也就是哲学含义。如果混淆其双重性,本题就很难选对。 (5)审导语(联结词,所谓“导语”就是题中决定和影响对题意理解和决定答题方向的词语,它是将题干和题肢有机联系 起来的部分。主要存在于题干的设问中:如“这说明”、“由此可见”、 “根本原因是”,“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下 列说法不符合题意的是”等。根据联结词得不同,选择题可分为内涵型(是、指等) 、外延型(属于、包括、体现等)因果 型、说明型、推理型、转述型、引文型、组合型等等。这些词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决定了我们在答题时,如何判断题干和 题肢的关系是内涵型、外延型、说明型还是因果型等等;决定了题肢对题干的依存关系,只有抓住了引导词才能实现题干和 题肢有机结合。 ) 导语作为材料与选肢的联结词,规定了选择的方向,须做到“四明”。一明正向还是逆向,即明晰题目要求是选符合题意的 项,还是选不符题意的项。二明知识取向,即明晰题目要求解答的知识范围。三明逻辑取向,即明晰题目是要求选原因还是 选结果,是选现象还是选本质等。四明回答问题的指向性,材料里可能出现几个活动的主体,而题目设问时只要求分析其中 的某一个。题目列出了一大段材料,而题目在设问时只指向其中的某一点。 导语“这一事实从哲学上说明”告诉我们,本题是一个需透过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正向选择,需从哲学角度作答。 2、审题肢(审查题肢,明确选项本身正误 ) 所谓审题肢,就是判断题本身的正误,排除误肢(反向选择除外) ,确定题肢的角度和层次的过程。判定正项题肢和误项题 肢多彩“排除求证肯定”的公式去进行。 “排除”, 就是排除本身错误的选项和本身没有错误但与题干要求无关的选项。 “肯 定”,就是肯定本身无误并与题干要求相关的选项,“排除”和“肯定”均是初步的,只有经过“求证”方能作最后结论。 “求证”,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说明正、误之理由,以防止随意性,确保答案的正确性。千万不 能单凭主观感觉,更不能凭想当然去选题肢。 当遇到难度较大的不定项选择题时不要心慌,不要瞎猜,要冷静地多审几遍题干以弄准其规定性。 第一、确定哪些是正确的题肢 ,即符合题干规定性要求的题肢。 第二、确定哪些是错误题肢 ,即存在明显知识性错误的题肢。在一般情况下,如果题肢本身说法是错误的,可先排除(逆向 选择题除外) 排除误项。认真准确的理解每一个题肢,把握题肢的基本含义,判断每一个题肢本身的说法是否正确。在一般情况下,如果 题肢本身说法是错误的,可直接排除(逆向选择题、评论分析选择题除外) 排除异项。审题干与题肢的内在联系,把题肢与题干一一对照,认真分析题肢与题干的内在联系,即题肢是否符合题干的规 定性。一般说来,题肢本身正确且符合题干要求和规定性的,则入选;反之不入选。 3、审题干与题肢的关系(审查题肢是否与题干存在必然联系) 从语文基础知识的角度来看 ,题干与题肢之间的知识结构是陈述句结构 ,题干是主谓结构 ,题肢则是宾语。 这一结构形式就 决定了在解选择题时 ,只能做到以干求肢。 通过分析寻找题干与题肢之间的最佳联系 ,即题肢与题干规定性的一致性。 只有 这样才能做到肢干相连 ,上下结构相通。 把题肢与题干一一对照,认真分析题肢与题干间的内在必然的直接联系,即题肢是否符合题干的要求和规定性。 以干求肢时要注意: 第一、确定哪些是干扰性题肢 ,即题肢本身的知识内容正确 ,但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不符。 第二、确定哪些是一级引申题肢(有直接联系的) ,哪些是二级引申或多级引申题肢。 做到:正确题肢或一级引申题肢入选 ; 错误题肢、干扰题肢、二级引申或多级引申题肢不选。 答非所问,一般地讲,题肢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干要求和规定性的,则不能入选。题肢与题干之间存在某种内在、本质联 系的就选,如果某个题肢与应选题肢之间是直接联系,而与题干之间是间接联系,则这个题肢不能入选,即我们通常所说的 一级联系选,二级联系不选。 以错对错,即逆向选择题。题干本身是错误的或荒谬的,题肢的设计符合题干中某个荒谬的观点,但本身是错误的,这个题 肢也应选。这一类题虽不多,但也应引起重视。 偷梁换柱。对已有的原理用于题干或题肢时改变一些条件,主要是通过“添枝加叶”即增加条件或限制语;或者是“缺斤短 两”即减少条件或限制语,以考察学生对概念或原理把握的是否准确。 四、解题的基本方法: 方法一:直接选法。试用于相当容易而且有准确把握。 方法二:排除法 步骤一:抓住题肢的关键词,排除错误。 步骤二:抓住题干的关键词,排除无关。 第一,排谬法:排除题肢本身表述错误或部分错误的题肢,但逆向选择题除外。 第二,排异法:题肢本身尽管正确,但与题干的规定性无关,须予以排除。 第三,排重法:题肢的观点不是回答题干规定性的要求,而是对题干的变相重复,这样的题肢须排除。 第四,排倒法:如果题干与题肢属因果关系,要弄清谁为因,谁为果,有无因果。无因果者排除,因果关系颠倒者排除,同 义反复排除。其中因果关系颠倒者居多,故可称排倒法。 第五,排乱法:排除题肢的共性与个性同题干的共性与个性逻辑混乱的题肢。 第六,排外法:题肢中概念的外延大于或小于题干的规定性,则予以排除。 我国现阶段的政体是由什么决定的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B 由我国的宗教制度 C 由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由我国的民主制度 E国体三审的结果是 :第一、 本题是单项选择题 ,是正向选择题 ,是内涵型选择题。 第二、 题干的规定性中“政体是由什么决定的” 是关键词 ;“我国现阶段”是限定词 ,规定了时空范围 ,内容是政治常识。第三、A项正确 ,应入选。B项是错误选项 , 应排除。C项与题干的规定性重复 ,应排除。D项本身的知识内容正确 ,但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不一致 ,应排除。E项的观 点大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 ,应排除。 由此可见 ,在解答此题时通过“四排” ,即排B项叫排错 ,排C项叫排重 ,排D项叫排异 ,E项叫排大的解题方法 ,将各 种与题干规定性要求无关的选项排除后 ,正确选项也就自然产生了。 当然 ,并不是在所有的选择题中都同时存在以上四种干 扰或错误选项 ,有的可能只有一项 ,有的可能有二项或者三项 ,有的可能一项也没有 ,四个选项都正确。 因此 ,同学们在解 选择题时一定要根据各题的具体要求 ,从各题的客观实际出发 ,才能达到应有的解题效果。 方法三:比较法。步骤一与方法二相同。步骤二:第一、比较余下题肢、抓住关键词找出区别。第二、比较题干与题肢,抓 住题干关键,比较题肢优劣(有:最直接原因、最根本原因、最全面、最具体等方面判断题肢优劣。 )采取排除法解组合选 择题 (1) 排误法正向排误法,就是直接从题目中提供的组合肢中进行排除,只要确定一个错误题肢,就可以把凡是有该组合肢的备选 答案排除,往往一步就能直接得出正确答案。逆向排误法,就是在组成备选答案的组合肢中,首先确定一个正确答案必须具 备的组合肢,凡是没有这个组合肢的就可以排除。 (2)排异法:即排除内容本身正确,但与题干规定性无关的题肢。 小结: 1.审清题干、题肢,抓关键词语。 2.一眼看下去就知错误的选项,首先要排除(逆向选择除外) 3.题肢本身无错,但不符合题干者,亦排除。 4.相信第一选择,除非的确搞错,否则不要随便改动。 5.背景材料----提取中心层次。设问----明确主体、范围、角度。答案----减法与加法。 类型:题组=大场景+分场景。构成:题干(情景+设问)+题肢----立意 步骤:一抓二排三优。①抓住立意:即中心思想,用一句话概括出来②排查误项:缩小范围③比较谁最根本、最直接、最有 针对性 注:十种情况题肢不选 (1)表述有错者不选(2)肢干不符者不选(3)肢干双重者不选(4)因果相悖者不选 (5)正误相混者不选(6)题干矛盾者不选(7)间接联系者不选(8)范围不符者不选 (9)要求单一者不选(10)反向选择者不正选 回顾: 回顾是保证。锁定目标后,还需将目标选项与材料用导语联结起来进行检查,验证其正确性。如因果型,用“因为??所 以??”联结,以检验有没有因果关系;“说明”型,看材料能不能说明目标选项等。对于一些有疑问,但又拿不准的题目, 可以采取“代入法”进行。即将题肢和题干用设问中的引导连接为一体,形成一句话。看一看这句话是不是语句通顺。 相信第一选择(即第一感觉) ,除非的确搞错,否则不要随便改动。 要注意与我们曾经练过的题目的区别:注意材料的区别,特别要注意运用知识的限定性的区别,回答问题指向性的区别。遇 到没把握的问题时,首先要回课本,回忆课文中关于这一问题的有关知识,以及时政中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审题干, 审题枝, 审题干与题枝的关系,回顾.以上四步相互渗透。在审题的过程中就有排除,在排除时又要求再审题,在 回顾时又有审题与排除。所以针对变化多端的习题,我们在把握一般解法的基础上,还应灵活应变,不可生搬硬套。如有些 简单题可用直选法,组合型单选题可重点攻破组合频率最高或最低的项等。 五.选择题的类型 从题干和题支的关系看分为: 干肢关系:因果关系型,比较异同型,评价分析型,理解说明型(事例型材料,引文型材料,漫画型材料,图表型材料) (一 ) 因果关系型题型特点:因果关系型选择题主要是分析政治、经济、社会现象的原因、目的、影响。一般包括两种情况 1、 知道结果考原因, 题干为果, 选项为因。 可以是一因多果, 也可以是多因一果或是一因多果。 常用引导语是“因为”“其 原因是”“之所以”。 2、知道原因考结果,其引导语是“目的是”“是为了”“结果是”“影响是”“因此”“所以”等。其中在考查原因时又 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 此类选择题要求学生根据知识之间的因果关系作答。 这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考查“结果”的, 题干中的导语往往是“为此”、 “因此”、“所以”等表述;一种是考查“原因”的,即题干是“果”,题肢是“因”,其题干中的导语一般是“因为”、 “其根本原因是”、“这主要是因为”等表述。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注意:一要分清题目考查的是原因还是结果,以避免倒因 为果或倒果为因;二要注意思考题干与题肢之间是否构成因果关系,是,才能选,不是则不能选。三要注意把“根本原因”、 “主要原因”、“关键因素”等与一般的原因区分开来。 根据因果型试题设问连接词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执果索因型,即题干内容是结果,题肢内容是原因。“??是因为??”、“??主要原因 本原因是??”、“??是由于??”、“??取决于??”是其常用连接词。 是??”、“??根2、执因索果型,即题干内容是原因,题肢内容是结果。“??有利于??”、“??是为了??”、“??会导致??” 是其常用连接词。 3、互为因果型,即既可以说题干内容是原因题肢内容是结果,又可以说题肢内容是原因题干内容是结果,二者是互为因果 关系。“??关系到??”是其常用连接词。 解题技巧:1、首先要分清是考查原因还是考查结果。2、其次要正确理解题目常用各种原因的含义。解答此类选择题,要把 握和理解各种原因的区别与联系。 (1)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2)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3)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3、最后要将选定的答案代入题干中反复比较,看是否合乎逻辑。这一步往往容易为考生所忽略。值得注意的是因果关系型 选择题中有三种备选项是不能入选的:A 答非所问者不选 B 与题干的规定性重复或变相重复者不选 C 因果颠倒者不选,即题 干问的是原因,但题肢却答成结果。 例题分析:1、宋代的庄绰在《养柑蚁》一文中说:“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桔以图利,常患小虫,损失其实。惟树多 蚁,则虫不能生,故园户之家,买蚁于人。遂有收蚁而贩者,用猪羊脬脂其中,张口置蚁穴旁,俟蚁入中,则持之而去,谓 之养柑蚁。”上述材料中,一些人捕捉蚂蚁进行买卖,使蚂蚁具有价格,是因为( ) A、蚂蚁能够消灭害虫 B、蚂蚁具有交换价值 C、捕捉蚂蚁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 D、蚂蚁对柑桔农户具有使用价值。解题思 路: 题目中问材料中蚂蚁有价格的原因,实质是问这里的蚂蚁为什么是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蚂蚁之所以有价格, 原因就在于捕捉蚂蚁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形成了价值。答案应选 C.交换价值是蚂蚁成为商品后才具有的,显然不能作为 题干的原因,排除 B。商品的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的形成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即 使用价值的,它只与一般人类劳动有关,因此 A、D 项应排除。点拨:这道题关键是理解劳动形成价值,价值决定价格这一 因果关系的链条。虽然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但使用价值不是形成价格的原因。 (二 ) 比较异同型题型特点:比较异同型选择题是将在属性上具有可比性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原理、事件、现象、著作、观点、主张、 经济成果等置于题干,而四个备选项则是它们的共同点(包括联系)或不同点。内容上可分为类比和对比。类比型就是将同 一类性质的概念、事件、人物或观点进行比较。对比型是将不同类型或性质相反的事件、人物等进行比较。 这类选择题的题干中常有“不同”“相同”“共同”“相似”“联系”等词语。 比较异同型选择题考查目标不单单是再认、再现知识,更主要的是对事实、现象、观点、主张等知识进行理性思考,通过类 比、对比、分析、归纳,概括出它们的共同点或鉴别出它们各自的不同点。而且备选项的表述往往是教材中没有表述过的新 的结论,判断它的正误本身也是一种高层次的能力要求。所以要解答好此类选择题,除了要全面、准确地掌握基本理论、观 点、原理外,还要能用理论来进行分析判断。 解题技巧:1、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注意题干考查的角度,看题干是考查两者的区别,还是考查两者的联系,或者是既 考查两者的区别又考查两者的联系2、其次要把题肢和题干进行对照,看题肢观点本身是否表述错误,题肢观点是否符合题 干考查的角度,只有本身正确且符合题干要求的题肢,才能入选。 在做比较异同型选择题时容易失误的地方有:1、不重视两者关系中的区别,忽视对题肢中偷换概念的辨别2、在分析事物之 间内在联系时,凡是考查二者或三者联系时,只能选二者或三者联系表述正确且齐全的选项 例题分析:资本市场的发展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企业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为居民 提供了新的投资工具和手段。 股票与债券的本质区别之一是: 风险程度的差异 B、 A、 收益权的差异 C、 期限长短的差异 D、 收益水平的差异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股票与企业债券的本质区别之一:债券是定期收取利息,不承担经营风险;股票可以获得股息和红 利,企业经营的好坏决定着股票的效益,存在收益权差异。点拨:本题以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前提,要求考生分析资本的 多种形式本质上的不同。要牢牢抓住“本质”一词的限定,A,C,D 是现象,不是本质。 (三 ) 评价分析型题型特点:评价分析型选择题一般以引文作为材料,引文的内容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该类题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判断能 力。 解题技巧: 对这类型选择题,考生要能够理解引文中蕴涵着哪些观点,这些观点正确与否,引文中的错误是什么,错误原 因又是什么。 要特别注意:1、如果题目是考查对引言的理解,那么判断题肢选与不选并不是以这个题正确与否为依据,而是以该题的观 点是否蕴涵在材料中为依据。即使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也可能选。2、如果题目是考查分析引文中作者的观点是否错误及其 原因,要注意分析的角度。是站在“我们”的角度,还是站在材料的作者或漫画中的人物的角度,这之间是有区别的。 例题分析:1、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 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说”。其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解题思路: 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克拉底鲁的错误在于他只承认事物是运动变化的,而不承认事物是相对静止的,夸大了运动的 绝对性,否定了相对静止。否认相对静止可能会进一步导致否认事物的客观性,割裂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但克拉底鲁并未直 接得出这两点结论。他错误的直接点在于否认相对静止。 点拨: 本题的背景材料是一位古希腊哲学家的观点,要求考生运用哲学知识评析这种观点。 (四 ) 理解说明型 题型特点: 理解说明型选择型是指对材料的含义进行理解和认识的选择题, 它的明显特征是题目中所提供的材料蕴涵了政治、 经济、 哲学道理。 理解说明型选择题在所提供的材料后面的引导语中, 常有“表明了”“反映了”“意味着”“说明了”“体 现了”蕴涵”等词语。这类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和理解材料的能力以及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理解说明型选择题提供材料,提出问题,正确答案隐藏在备选项中,需要考生在充分理解材料和备选项的基础上去选出.这类 选择题的备选项一般是对所引材料表明的含义的判断和解释,要求学生对备选项中的解释是否与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相一致 作出判断.这里我们主要分析题干材料是事例、 引文类的理解说明型选择题.题干材料是漫画、 图表的理解说明型选择题有其 特定的要求,后面单列出来进行分析。 解题技巧:1、整体性原则2、根本性原则3、最佳性原则4、对应性原则 例题解析: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D、物质决解题思路:本题题干中俗语很简洁,要明确试题所引古语的寓意。字面意思是“树想静而风却在不停地吹”。他的寓意是强 调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B,D 都可排除。C 是谈运动与物质的关系,但不合主干为何“风不止”的指 向。 点拨:根据深刻性原则,能从根本上回答或更为深刻的回答题干提出的问题,该选项入选。只能从相对肤浅的层面上回答题 干的问题或是题干意思的同义重复, 该选项不选。 本题中如果仅仅看到题干中俗语字面中的“静”和“不止”而选 C 项就违 背了深刻性这一原则。 (五 ) 漫画材料型 题型特点:漫画材料型选择题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面向社会现实、社会热点、教材重点和教学疑点相结合的命题要求和指 导思想,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一类选择题。漫画取材广泛,形式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漫画内容反映现实、寓意深刻。试题 中的漫画通过针砭时弊、抑恶扬善、揭露问题、弘扬正气、展示成就等设置情景,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是非观念; 通过对漫画和题肢的审读解答,能够较为全面的考察学生的多种学科能力,特别是理解能力、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和运 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漫画寓意及其政治、经济、哲学启示的理解把握,能够多角度的考查学生对教材知 识的理解和掌握。 漫画选择题的题干一般由漫画(包括漫画中的文字) 、说明性文字和选择要求三个要素构成。 漫画寓意型选择题是利用漫画形象生动的特点对某种错误的思想或行为进行辛辣而又不失幽默的讽刺和批判, 从而给人以启 迪和教育。这类选择题的命题方式一般是给出一幅或一组漫画,有的还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题干以简单的文字提出问题, 要求从备选选项中做出选择。 解题技巧:1、读懂漫画。读懂漫画的意思,了解命题者的意图,明确选择的要求是做漫画型选择题的关键。漫画中的事物是 漫画的主体,是表达漫画意图的载体。漫画中人物的神态形象和各事物的表面特征直接反映了作者或褒或贬、或扬或仰的创 作意图,同时折射着试题要考查的目标。漫画中的文字对准确理解漫画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漫画中的文字对解读漫画 起着提示、补充、说明、深化的作用,特别是漫画的名称更是对漫画意图和主旨起着直接点化和揭示的作用。在阅读中将漫 画中的事物、文字联系起来进行理解,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中心和意图。对题干中的说明性文字应着重弄清三点:A 漫画表意 B 漫画寓意 C 漫画所折射的教材知识。因此在弄清漫画表意和寓意的基础上,必须回归教材,多角度联想漫画所折 射的教材知识。 2、理解题肢。题肢有两种情况:A 漫画表达的是对某种现象的肯定、褒扬和倡导,选择要求是“漫画的启示是”“符合漫 画意思的是”等,在这种情况下正确题肢才有可能入选,错误题肢不选;B 漫画表达的是对某种现象的讽刺、挖苦和否定, 选择要求是“漫画所反映的是”等, 在这种情况下题肢观点正确与否都有可能入选, 关键是看题肢是否符合题意合选择要求。 要做好漫画型选择题,需做到以下几点: 1 碰到这类题不能单纯看题肢是否对错。从这两年的高考试题看,考查二极思维的选择已逐步被淘汰(即要么是正向选择, 要么是反向选择的非此即彼的选择方式) 。如果仍用此法,势必会做出错误的选择。 2 对漫画要仔细揣摩,切忌粗心大意。因为漫画中往往蕴藏着轻易不被发现的题意要求,若忽略了对漫画的认真观察,在文 字部分(题干和题肢)中是不可能找到正确答案的。 3 看漫画时,必须把漫画的每一环节或每一部分跟整体联系起来。一幅漫画,往往是由好几部分组成的。它的每一部分都是 和漫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把各个部分和整体联系起来,做认真地分析,才能明确题意的指向促画的意蕴。 4 必须将漫画与题的背景材料联系起来分析。一道漫画型的选择题,一般都是漫画和背景材料相互补充说明的。只有将这两 方面联系起来分析,才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5 要密切注意这类题中文字部分的关键词。选择题中的关键词,特别是漫画型选择题的题干结尾的关键词一定要认真对待, 它往往会决定选择题肢的正确与否。 例题解析:读漫画图1-5-2”弯与直”:青蛙与飞鸟的结论差异启示我们() A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 认识受具体时空的限制 B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D 认识受主体价值取向的制约解题思路:答案为 C。漫画所表现的是鸟和青蛙所在的位置各不相同,看到的现象也截然不同。青蛙看到的是半截弯曲的木 棒,就认为整根木棒是弯弯曲曲的,而鸟看到的是半截笔直的木棒,认为整根木棒是直的。因此.双方争论不休。该幅漫画 的寓意在于.二者的认识都受到所处位置(即具体时空)的制约,因而都不能形成对客观对象的正确认识、所以应选 C 项。 A、B、D 三项的观点虽然都是正确的但与漫画的寓意不符。 点拨:该题的漫画以青蛙与飞鸟对同一根木棒所产生的认识差异,说明认识论中的认识受客观因素制约的道理.不仅考查了 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道理分析现象的能力,而百也对考生有世界观方面的启示。采用漫画的形式,内容贴近生活,具有 科学胜、思想性和迷惑性。广大师生认为该题设计得比较成功,但从评卷结果看,许多考生却未能选出止确选项。 (六)成语、俗语、名言、诗词中的哲理选择题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的奇葩,是前人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近年来,在政治高考试题中,以古诗词为材料的 试题占据了相当的部分。1995年至2006年期间,所有全国卷以及地方卷中(不论单科卷或综合卷) ,共有此类型题14道,涉 及17首古诗词。 综观近年高考政治试题中以古诗词为材料的题目,其命题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特点一:从诗词选择看,以唐诗宋词中的名言名句为主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两大瑰宝。在17首古诗词中,唐诗占11首、宋词1首。所涉及13名作者中,唐代的有8名,即李白、 杜甫、白居易、刘禹锡、张九龄、岑参、李约、张若虚;宋代的有3名,即王安石、苏轼、范成大;其他的2名,则分别是南 唐的李煜和清代的林则徐。以唐诗宋词中的名句作为命题选择,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民族自豪感,同时 给沉稳、严谨的政治高考试题平添了一抹文学的亮色。 特点二:从命题范围看,主要集中在哲学常识 经过历史淘洗而遗留下来的古诗词不仅有文学艺术上的自我价值,更包涵了古诗词创作者自身的人生感悟以及对世界的思 考。在14道试题中,除了1997年全国卷第35题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和2002年文综全国卷第34题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 时”分别考查了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外,其他的12题都是考查哲学常识的内容。 特点三:从命题意图看,主要考查古诗句直接体现的哲学道理 古诗词不仅能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在14道试题中,有11道试题用了“蕴涵”、“启 示”、“表明”、“说明”、“反映”、“体现”、“依据”等词直接考查学生对古诗词中包含的哲学道理的理解和把握。 特点四:从命题题型看,主要采用选择题形式 在14道试题中, 1997年全国卷第35题“如何看待‘一江春水向东流’经济现象”采用了简答题的形式, 其余试题均采用选择 题的形式。选择题是一种设题灵活、覆盖面广的多功能题型,具有题小量大、基础、快速的特点。选择题形式的采用更有利 于扩大命题视野,加强政治学科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的考查。 特点五:从组题形式看,以古诗句作题干为主 选择题由题干和题肢二部分组成。 在14道试题中, 2006年文综全国卷第29题以四首古诗句作为题肢, 着重考查学生对这些“古 诗词”的理解与把握;其它13道试题均以每题一首“古诗句”作为题干,突出了考查学生掌握教材知识程度。以古诗词为材 料的政治试题,既涉及到文学基础知识,也体现人文精神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腹有诗书气自 华”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对新时期青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七 ) 图表材料型 题型特点:图表材料型选择题以图表为载体考查学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概括及知识的迁移能力。图表用数 字的形式代替文字的描述,这就需要首先掌握读图的方法,理解图表涉及的基本事实,并从图表提供的各种信息中筛选出所 需要的信息。 解题技巧:解答图表型选择型关键在于通过分析题干的图表,提取图表中的有效信息,答案就隐藏在图表中。在此基础上明 确这些信息的价值及其内在联系,揭示出它反映的本质和规律。根据题干中引导语的要求,对选项进行分析。 六.高考政治选择题典型错误及启示 (一) 思维定势: 例1: (2004年高考第32题)21 世纪初, 我国和非洲国家之间创建了发展和深化合作的“中非合作论坛”, 中国与“论坛”参与国确定建立长期稳定、平等互利的新型伙伴关系。回答。三年来,中非贸易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 下列关于中非贸易增长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A 中非经济的互补性,促进了双方贸易的增长 B 中非贸易增长建立在平等 互利的基础上 C 中非贸易发展中,我国要最大限度地追求顺差 D 发展中非贸易符合中非双方利益分析:此题是典型的逆向 选择题,也叫反向选择题,其条件是所选的选项必须不符合中非贸易增长的实际情况。学生在答这类题时最常儿的错误就是 忽视题干中的“不”字,造成审题错误。答案应选 C 项。 (二) 、基础知识不扎实:例1.(2004年高考试题)奥运会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组织的国际体育赛事,国际奥林匹克委员 会是()A 区域性的、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B 专业性的、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C 专业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D 世界性的、 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属于国际组织中哪一种类型,很多学生不知道它是政府间的还是非政府间的,不能 明确政府间与非政府间有什么区别和不同,结果造成误选。 (三) 不能进行正确地逻辑推理:具体分为以下三类。 1.混淆因果。 例1:在日――28日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期间,有总值1.37亿元的近20个医药高新 成果参加了竞拍角逐。医药高新成果参加竞拍是因为 A、只有进行竞拍的物品才有价值 B、竞拍是商品价值得以实现的唯一形式 C、医药高新成果是劳动产品,具有价值 D、竞拍能增加竞拍物品的使用价值 分析:在这里面,A 选项“只有进行竞拍的物品才有价值”与题干中“医药高新成果参加竞拍是因为”因果关系颠倒,一个 物品不是因为参加竞拍才有价值,而是因为有价值才参加竞拍。所以,A 选项可以首先排除。 启示:谁因谁果要分清,要找因来就找因,让找果来就找果,做起题来永不错。 2.混淆主次: (2003年全国卷?文科综合?11题) 例: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A. 市场机制比较成熟 B. 特 色经济形成规模 C.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D.第一产业发展迅速。分析:ABCD 都经济增长的原因,但根本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 A。但抽卷调查显示,很多同学都没有选 A。说明,同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让我怎么说 我不知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