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弹性理论计算多跨连续梁计算跨度的中间跨度时,如果L0≥1.05Ln,该怎么办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后思考题答案
沈蒲生 第4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后思考题答案
沈蒲生 第4版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会员账号:
合作账户登录:
最新公告:
&&&&&&PDF文档下载
您还没有登陆,请先登录。登陆后即可下载此文档。
合作网站登录:
2:本站资源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直接下载(不支持QQ浏览器)
3: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侵权投诉
混凝土楼盖结构设计.pdf
3钢筋混凝土楼盖结构设计3.1楼盖结构分类及布置楼盖是建筑结构重要的组成部分,混凝土楼盖的造价占到整个土建总造价的近30%,其自重占到总重量的一半左右。选择合适的楼盖设计方案,并采用正确的方法,合理地进行设计计算,对于整个建筑结构都具有十分重要地作用。混凝土楼盖设计对于建筑隔热、隔声和建筑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对于保证建筑物的承载力、刚度、耐久性以及抗风、抗震性能起着十分重要的混作用。建筑结构的结构组成如下水平结构体系(楼盖结构等)上部结构(±上)建筑结构竖向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等下部结构(±上)地下室结构、基础结构等楼盖是建筑结构中的水平结构体系,它与竖向构件、抗侧力构件一起组成建筑结构的整体空间结构体系。它将楼面竖向荷载传递至竖直构件,并将水平荷载(风力、地震力)传到抗侧力构件。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楼盖分为不同的类别。3.1.1楼盖分类(1)按施工方法可将楼盖分为现浇楼盖、装配式楼盖、装配整体式楼盖。现浇楼盖整体性好,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并且结构布置灵活,适应性强。但现场浇注和养护比较费工,工期也相应加长。我国规范要求在高层建筑中宜采用现浇楼盖。近年来由于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泵送和工具模板的广泛应用,现浇楼盖的应用逐渐普遍。装配式楼盖由预制构件装配而成,便于机械化生产和施工,可以缩短工期。但装配式楼盖结构的整体性较差,防水性较差,不便于板上开洞。多用于结构简单、规则的工业建筑。装配整体式楼盖是由预制构件装配好后,现浇混凝土面层或连接部位以构成整体而成。它兼具现浇楼盖和装配式楼盖的部分优点,但施工较复杂。(2)按结构形式可将楼盖分为单向板肋梁楼盖、双向板肋梁楼盖、井式楼盖、无梁楼盖。1)单向板肋梁楼盖与双向板肋梁楼盖最常见的楼盖结构是板肋梁楼盖,它由板及支撑板的梁组成。梁通常双向正交布置,将板划分为矩形区格,形成四边支撑的连续或单块板。受垂直荷载作用的四边支撑板,其两个方向均发生弯曲变形,同时将板上荷载传递给四边的支撑梁。弹性理论的分析结果表明,当四边支撑矩形板的长、短边长的比值较大时,板上荷载主要沿短边方向传递,沿长边方向传递的很少。下面的近似分析可以说明该现象。图一四边简支的矩形板,受垂直均布荷载q的作用。设板的长边为短边为现沿板跨中的两个方向分别切出单位宽度的板带,得到两根简支梁。根据板跨中的变形协调条件有???(式中α1,α2挠度系数,当两端简支时384521????。2面惯性矩荷载q1,两个方向的分配值则有qq1(如果忽略两个方向配筋不同的影响,取2由式((到??,?通过上式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分配到长跨方向的荷载不到。为了简化计算,对长、短边比值较大的板,忽略荷载沿长边方向的传递,称其为单向板而对长、短边比值较小的板,四边支承板上荷载的传递称其为双向板。工程设计中,当l1/时,按单向板计算当2l1/3时,宜按单向板计算当l1/时,按双向板计算。板肋梁楼盖结构布置灵活,施工方便,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中。2)井式楼盖结构采用方形或近似方形(也有采用三角形或六边形)的板格,两个方向的梁的截面相同,不分主次梁。其特点是跨度较大,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多用于公共建筑的门厅或大厅。3)无梁楼盖不设梁,将板直接支撑在柱上,通常在柱顶设置柱帽以提高柱顶处平板的冲切承载力及降低板中的弯矩。不设梁可以增大建筑的净高,故多用于对空间利用率要求较高的冷库、藏书库等建筑。(3)按是否预加应力可将楼盖分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楼盖和预应力混凝土楼盖。预应力混凝土楼盖具有降低层高和减轻自重增大楼板的跨度改善结构的使用功能节约材料等优点。它成为适应有大开间、大柱网、大空间要求的多、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主要楼盖结构体系之一。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分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和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两种,在预应力混凝土楼盖结构中,多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4)新的楼盖结构体系楼盖结构的自重占整个结构自重的很大比例。发展新的楼盖结构体系,减轻楼盖结构自重,一直是工程技术人员努力的目标之一。随着近年来建筑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广泛运用,在传统楼盖体系的基础上又涌现了许多新的楼盖结构体系。如密肋楼盖密肋楼盖又分为单向和双向密肋楼盖。密肋楼盖可视为在实心板中挖凹槽,省去了受拉区混凝土,没有挖空部分就是小梁或称为肋,而柱顶区域一般保持为实心,起到柱帽的作用,也有柱间板带都为实心的,这样在柱网轴线上就形成了暗梁。扁梁楼盖0102加建筑的净高或提高建筑的空间利用率,将楼板的水平支承梁做成宽扁的形式,就像放倒的梁。现浇空心板无梁楼盖现浇空心无梁楼盖,是一种由采用高强复合薄壁管现浇成孔的空心楼板和暗梁组成的楼盖,它减轻了结构自重,增加了建筑的净高,通风、电器、水道管道的布置也很方便。具有较好的综合效益。预应力空腹楼盖预应力空腹楼盖,是一种由上、下薄板和连接于其中用以保证上、下层板共同工作的短柱所组成的结构,上、下层板为预应力混凝土平板或带肋平板。这样的结构具有截面效率高、重量轻等特点。预应力空腹楼盖是一种综合经济指标较好、可以满足大跨度需要的楼盖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扁梁楼盖混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扁梁楼盖利用扁梁和柱形成框架,具有减小结构层高,降低结构自重的特点abcdef常见的楼盖形式a-单向板肋梁楼盖b-双向板肋梁楼盖c-无梁楼盖d-井式楼盖e-扁梁楼盖f-密肋楼盖3.1.2楼盖结构布置(1)楼盖的组成楼盖体系由板和支承构件(梁、柱、墙)组成,建筑结构的荷载通过板传给水平支承构件梁(无梁楼盖直接传给竖向支承构件),然后传给竖向构件柱或墙,最后传给基础。传力路径为板→梁→柱(墙)→基础。(2)楼层结构布置的基本原则楼层结构布置时,应对影响布置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和优化。通常是针对具体的建筑设计来布置结构,因此首先要从建筑效果和使用功能要求上考虑,包括1)根据房屋的平面尺寸和功能要求合理的布置柱网和梁2)楼层的净高度要求3)楼层顶棚的使用要求4)有利于建筑的立面设计及门窗要求5)提供改变使用功能的可能性和灵活性6)考虑到其它专业工种的要求。其次从结构原理上考虑,包括1)构件的形状和布置尽量规则和均匀2)受力明确,传力直接3)有利于整体结构的刚度均衡、稳定和构件受力协调4)荷载分布均衡,要分散而不宜集中5)结构自重要小6)保证计算时楼面在自身平面内无限刚性假设的成立。3.1.3楼盖设计中的注意事项(1)楼盖结构体系的选择建筑物的用途和要求,结构的平面尺寸(柱网布置)是确定楼盖结构体系的主要依据。一般来说,常规建筑多选用板肋梁楼盖结构体系对空间利用率要求较高的建筑,可采用无梁楼盖结构体系大空间建筑,可选用井字楼盖、密肋楼盖、预应力楼盖等。(2)结构计算模型的确定将实际的建筑结构抽象为可以进行分析计算的力学模型,是结构设计的重要任务。好的力学计算模型应该是在反映实际结构的主要受力特点前提下,尽可能的简单。在楼盖设计中,应正确处理板与次梁、板与墙体、次梁与主梁、次梁与墙体、主梁与柱、主梁与墙体的关系。另一方面,一旦确定了计算模型,则应在后续的设计中,特别是在具体的构造处理和措施中,实现计算模型中的相互受力关系。(3)梁板构件截面尺寸的确定板的尺寸确定首先应满足规范规定的最小厚度要求,其次尚应满足一定的高跨比要求。表梁的高度应满足一定的高跨比要求。梁的宽度应与梁高成一定比例,以满足截面稳定性的要求。表出了常见梁的最小高跨比。(4)楼盖结构的设计步骤1)结构布置2)建立计算模型,画出计算简图3)荷载分析计算4)结构及构件内力分析计算5)构件截面设计6)施工图设计板截面的常规尺寸(的类别高跨比(h/l)最小板厚(单向板简支两端连续≥1/35≥1/40屋面板60民用建筑楼板60工业建筑楼板70行车道下的楼板80双向板简支多跨连续≥1/45≥1/50按短向跨度80密肋板简支多跨连续≥1/20≥1/25肋间距≤70040肋间距>70050悬臂板≥1/12悬臂长度≤50060悬臂长度>50080无梁楼板无柱帽有柱帽≥1/30≥1/35150梁截面的常规尺寸(类型高跨比(h/l)备注多跨连续次梁1/18~1/12多跨连续主梁1/14~1/8单跨简支梁1/14~1/8梁高次梁h≥l/25主梁h≥l/153.2单向板肋梁楼盖3.2.1连续梁,板按弹性理论计算(1)结构平面布置单向板肋楼盖由板、次梁和主梁所组成。次梁布置决定板的区格大小,主梁间距决定次梁的跨度,主梁的跨度由柱网决定。一般单向板的跨度取为宜超过3m次梁的跨度4~6m主梁的跨度5~8m。单向板肋梁楼盖的平面布置应该综合考虑到建筑效果、使用功能及结构原理等多方面的因素。楼盖的主梁一般应布置在结构刚度较弱的方向,这样可以提高承受水平作用力的侧向刚度。常见的单向板肋梁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方案有主梁沿横向布置其优点是主梁与柱可形成横向框架,侧向刚度较大,而各榀框架间由纵向的次梁连接,房屋的整体性也较好。主梁沿纵向布置当横向柱距大于纵向柱距很多时,也可以采用主梁沿纵向布置的方案。这样可以减小主梁的截面高度,增大了室内的净高。有中间走廊,不布置主梁在中间有走廊的房屋中,可以只布置次梁,利用中间的纵墙承重。主梁次梁次梁主梁次梁abc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布置a-主梁沿横向布置b-主梁沿纵向布置c-中间有走廊(2)楼盖上的荷载类型作用在楼盖上的荷载包括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永久荷载指在结构使用期间,其值不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或其变化是单调的,并能趋于某一极限值的荷载。如构件自重、地面、粉刷及吊顶等。可变荷载指在结构使用期间,其值随时间变化,且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不可忽略不计的荷载。如楼(屋)面活荷载、积灰荷载、风荷载和雪荷载等。设计中,永久荷载的标准值可由构件尺寸和构造等,根据材料单位体积的重量计算。楼面均布活荷载可由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查得。其它可变荷载及其计算方法也在荷载规范中有详细说明。对楼盖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其基本组合的分项系数永久荷载,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对于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取于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取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一般情况下取进行倾覆、滑移或漂浮验算时,取可变荷载,一般情况下取于标准值大于4/对于民用建筑的楼面活荷载,由荷载规范给出的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并不一定是满布于楼面上的,当楼面梁的从属面积较大时,则活荷载的满布程度将减小。因此,规范规定在设计楼面梁、墙、柱及基础时,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应乘规定的折减系数。在屋面板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施工和检修荷载。(3)梁、板的荷载计算模型图均布荷载的单向板肋楼盖的板和梁的荷载计算简图,对于板可取1和次梁都承受均布荷载,主梁主要承受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内部主、次梁的截面都是T形截面,楼盖周边的主、次梁是Γ形截面。次梁间距次梁的负荷范围b1梁、板的荷载计算范围(3)活荷载的不利布置楼盖承受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根据实际情况,永久荷载按实际情况布于梁上,而可变荷载的位置是变化的(以一跨为单位来改变位置)。对于多跨连续梁来说,并不是当所有可变荷载都满布于梁上在各截面产生的内力最大。以下就是可变荷载的最不利布置的规律1)求跨中最大正弯矩时,应该在该跨布置可变荷载,然后向左右两侧隔跨布置(本跨、隔跨)。2)求支座最大负弯矩,在该支座左右两跨布置可变荷载,然后隔跨布置(邻跨、隔跨)。3)求跨中最大负弯矩,该跨不布置可变荷载,而在它左右两跨布置可变荷载,然后隔跨布置(邻跨、隔跨)。4)求支座最大剪力时,在该支座左右两跨布置可变荷载,然后隔跨布置(邻跨、隔跨)。(4)计算简图按照弹性理论计算混凝土连续梁、板就是将梁、板看成弹性匀质材料构件,其内力的计算可以按结构力学的方法进行。跨承载时连续梁的内力图单向板肋楼盖的板和次梁,不管其支承条件如何,都可化为铰支的连续梁来进行计算。对于主梁,当它支承于砖柱上时,视为铰支,如果是与钢筋混凝土柱现浇在一起,其内力按框架梁计算,但如果梁的抗弯刚度与柱抗弯刚度之比大于5,仍然可以将主梁视为绞支于柱上的连续梁来计算。对于等截面且等跨度的连续梁、板的某一跨来说,作用在与它相隔2跨以上的跨上的荷载对该跨的内力的影响很小。因此,对于超过5跨的连续梁、板都可按照5跨计算。所有中间跨的内力和配筋都按第三跨来处理。对于跨数超过5跨,的连续梁、板,当各跨荷载相同,且跨度相差不超过10%时,也可按五跨的等跨连续梁、板进行计算。CCCCB续梁、板的计算简图a-实际简图b-计算简图c-配筋构造简图梁、板的计算跨度际上梁、板计算跨度端搁置l0=ln+a且l0≤ln+h(板)(梁)一端搁置,一端整浇l0=ln+a/2且l0≤ln+h/2(板)(梁)单跨两端整浇l0=跨l0=ln+a/2+b/2且l0≤ln+h/2+b/2(板)ln+b/2(梁)按弹性理论计算多跨中间跨l0=(板)(梁)两端搁置l0=ln+a且l0≤ln+h(板)(梁)一端搁置,一端整浇l0=ln+a/2且l0≤ln+h/2(板)(梁)按塑性理论计算两端整浇梁、板的计算跨度梁、板的净跨度支座中心线间距离h板厚a梁、板的端支承长度b中间支座(5)内力计算在计算简图确定后,可以按照结构力学的方法分析内力,如弯矩分配法等。而实际设计中,为了减小计算的工作量,更为广泛地采用查表法进行计算,对于不同的荷载分布及布置,可以直接从表格中查得内力系数,非常方便。(6)折算荷载,弯矩和剪力的设计值如果支承梁的现刚度很大,其垂直位移可以忽略不计,但支承梁的抗扭刚度对内力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当次梁两侧等跨板上荷载相等时,板在支座处的转角θ很小时,次梁的抗扭刚度对板的内力影响不大。但当次梁仅一侧板上布有可变荷载,如计算跨中最大正弯矩时,计算时如不考虑次梁的抗扭刚度的贡献,将使板的支座转角θ比实际转角θ1大,因而使板的支座负弯矩计算值偏小,而跨中弯矩偏大。设计中我们将板和梁假定为绞支,板在支座处的转动将是自由的,这样就忽略了次梁的抗扭刚度,计算和实际情况会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设计中,采用折算荷载的方法来弥补。即采用将可变荷载值降低,永久荷载值提高,荷载总和保持不变的方法来修正,折算荷载取值如下连续板g=gq/2q=q/2连续梁g=gq/4q=3q/4式中g、变荷载设计值,g和q为单位长度上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的折算值。由于计算跨度取支承中心间的距离,忽略了支座的宽度,所以我们所计算的支座截面负弯矩和剪力值都是支座中心处的,而支座边缘才是设计中的控制截面,所以取弯矩设计值20c??支座中心处弯矩设计值按简支梁计算的支座中心处的剪力设计值B支座宽度剪力设计值均布荷载2c???集中荷载座中心处剪力设计值(7)内力包罗图内力包络图由内力图叠和而成,现以弯矩包络图来说明。每跨都可以画出具有跨内最大正弯矩、跨)跨)跨)跨)内力包络图a弯矩包络图b-剪力包络图跨内最小弯矩、支座截面最大负弯矩的四种弯矩图,这些弯矩值是在不同的可变荷载布置下出现的,如图所示。如果把这些弯矩图全部叠和起来画在一起,取它的外包络线而作出的图,可以清楚地表达出每个截面可能出现的弯矩值的上、下限,这就是弯矩包络图。用类似的方法还可以画出剪力包络图等。在设计中我们可以利用弯矩包络图来确定纵向钢筋的截断与弯起,利用剪力包络图来了解最大剪力沿跨度变化的情况以明确箍筋的配置。3.2.2连续梁,板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在混凝土超静定结构计算中,如内力分析采用弹性的方法,若结构中任一截面的内力达到其极限值,整个结构就达到其承载力极限。实际上对于连续梁、板等超静定结构,即使是其中几个截面的内力达到其极限值时,整个结构依然能保持稳定,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一般都比按弹性方法分析的要高。并且钢筋混凝土是一种弹塑性的材料,各截面间的内力分布规律是变化的,如果按弹性方法的内力分布规律分析,显然是不相符的。因此在计算连续梁、板结构的内力时,如果不考虑到这些性质,则不能正确反映结构的实际工作性能,也无法做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所以,有必要对连续梁、板进行考虑内力重分布的计算。(1)关于内力重分布的几个概念1)塑性铰图是一个简化了的钢筋混凝土梁截面的弯矩-曲率图,达到开裂弯矩Mc直是线性的,开裂后仍然接近直线,线段略微平缓。在达到屈服弯矩,曲线斜率很快地减小,弯矩的继续增加就引起了转角很大的增长,直至达到极限转角φu,此时混凝土压碎而截面破坏。通过图我们可以看到,在钢筋屈服后一直到截面最终破坏的这个阶段里,截面弯矩的增幅很小,但是截面的曲率增值相当大。如果将该曲线理想化,如图3-8所示,达到计算极限弯矩,弯矩不变,而曲率持续增加,梁的弹性曲线在该弯矩-曲率图处有一个突变,似乎存在有一个铰。但这个铰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无摩擦铰,它具有不变的抵抗转动的能力。这种铰具有以下一些特性①沿弯矩作用方向,发生单向转动②传递一定的弯矩,即截面的极限弯矩③这种铰具有一定的长度。具有以上特性的铰,我们称之为塑性铰,它是构件塑性变形的结果。塑性铰是分布在一定长度的塑性铰段上的,但为了方便将其理想化为集中于一个截面上。2)内力重分布超静定结构地内力不仅仅由荷载决定,结构的计算简图和各部分的刚度比值也是决定其内力大小的重要因素。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以梁的受弯为例,其截面的受力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开裂前,这一阶段中混凝土处于弹性工作性质,刚度不变,内力与荷载成正比第二个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此时各个截面的刚度比就开始发生变化,各截面的内力比值也随之改变第三个阶段一部分截面形成塑性铰,致使结构计算简图发生变化,各个截面间的内力分布规律会发生变化,形成内力重分布。实际上,受拉混凝土产生裂缝到在塑性铰形成之前,也就是第二个阶段也有实际理想化首次开裂uφ要是因为结构各部分的抗弯刚度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但这一阶段的内力重分布远较塑性铰产生后的内力重分布要小。需要注意的是内力重分布不同于应力重分布,应力重分布指截面中各个纤维层之间的内力变化规律,而内力重分布指结构中各个截面的内力变化规律,只有超静定结构具有内力重分布的特性。(2)弯矩调幅法目前工程中对连续梁、板进行考虑内力重分布的通常的计算方法是弯矩调幅法。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以及要求不出现裂缝或处于侵蚀环境等情况下的结构,不应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所谓弯矩调幅法就是将结构按照弹性方法所求得的弯矩和剪力值进行适当的下调,以考虑内力重分布的影响。即M=(1-β)式中M调幅后的弯矩设计值按弹性方法计算得的弯矩设计值β截面的弯矩调幅系数。我国的规范建议用弯矩调幅法来计算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和框架的内力有以下原则1)筋宜用轧带肋钢筋,也可采用轧光面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宜在45范围2)截面的弯矩调幅系数β不宜超过等跨连续梁不宜超过3)弯矩调幅后的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应满足≤4)不等跨连续梁、板各截面的弯矩不宜调整5)结构在正常使用阶段不应出现塑性铰,且变形和裂缝宽度应符合规范要求6)在可能产生塑性铰的区段,考虑弯矩调幅后,连续梁下列区段对于集中荷载,支座边至最近一个集中荷载之间的区段对于均布荷载,取支座边至距支座边算得的箍筋用量一般应增大20%7)为了防止构件发生斜拉破坏,箍筋的配筋率应满足式ρ8)连续梁、板弯矩经调整后,仍应该满足静力平衡条件,梁、板的任一跨调整后的两支座弯矩的平均值和跨中弯矩之和应大于该跨按简支计算的跨中弯矩。对承受均布荷载的等跨连续梁,可采用表格法。各跨的跨中及支座截面的弯矩和支座边缘的剪力设计值可按公式算20???nV???式中,αM考虑内力重分布的弯矩系数见表3-4αV考虑内力重分布的剪力系数见表3-5g,q均布永久荷载,可变荷载设计值计算跨度净跨度。连续梁、板的弯矩系数αM续梁、板的弯矩系数αV截面荷载情况边支座情况边支座内侧离端第二支座外侧离端第二支座内侧中间支座外侧中间支座内侧搁置墙上布荷载梁与梁或柱整体连接置墙上中荷载与梁整体连接承受等间距等大小集中荷载的等跨连续梁,可采用下面的表格计算。各跨的跨中及支座截面的弯矩和支座边缘的剪力设计值可按公式算0???????式中,αM考虑内力重分布的弯矩系数见表V考虑内力重分布的剪力系数见表集中荷载修正系数,见表一个集中永久荷载设计值Q一个集中可变荷载设计值计算跨度n跨内集中荷载个数。集中荷载修正系数η截面荷载情况边支座边跨跨中离端第二支座中间跨跨中中间支座在跨中点处作用集中荷载跨中三分点处作用集中荷载面位置支承情况端支座边跨跨中离端第二支座中间支座中间跨跨中搁置在墙上?板与梁整浇连接161?141梁与柱整浇连接161?141两跨连续101?多跨连续111?141?单向肋板梁楼盖的截面设计与配筋构造(1)单向板的截面设计和构造要求1)板的截面设计板支座截面的开裂区在板的上部,板跨中截面的开裂区在板的下部,构件开裂后,在板中形成拱作用,如图种作用提高了板的实际承载能力。连续板的拱作用考虑这种有利影响,规范规定,对于四边与梁整结的单向板,中间跨的跨中弯矩及支座弯矩,可折减20%。截面有效高度单向板截面计算时,h0=h-20mm的截面计算取1m宽的板带,按照单筋矩形截面进行设计。对于单向板仅计算短跨方向,而长跨方向按构造配筋。板在一般情况下能满足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要求,在设计中可不进行受剪承载力的计算。2)板的配筋构造①板中受力钢筋通常采用直径为60钢筋(Ⅰ级钢筋)。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h≤150宜大于200板厚h>150宜大于不大于250②板中构造钢筋单向板除了沿短跨方向配置受力钢筋外,还要在垂直于受力钢筋的方向设置分布钢筋。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低于受力钢筋的15%,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6距不宜大于250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应当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200≥≥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方向配置间距不大于200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构造钢筋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受力钢筋的三分之一,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梁边算起每边不宜小于板计算跨度与支承结构整体浇注或在嵌固承重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应沿支承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距不宜大于200现浇楼盖周边与混凝土梁或混凝土墙整浇板中与梁垂直的构造钢筋体浇注的单向板,应在板边上部设置垂直于板边的1-主梁2-次梁3-板的受力钢筋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跨中相应方向纵4-上部构造钢筋1243向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该钢筋自梁边或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不宜小于受力方向板计算跨度的五分之一在板角出应沿两个垂直方向布置或按放射状布置。嵌固在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其上部与板边垂直的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墙边算起不宜小于板短边跨度的七分之一在两边嵌固于墙内的板角部分应配置双向上部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墙边算起不宜小于板短边跨度的四分之一沿板的受力方向布置的上部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该方向跨中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沿非受力方向配置的上部构造钢筋,可适当减少。3)配筋方式连续板中的受力钢筋可采用弯起式或分离式配筋。(见图用弯起式配筋时,跨中正弯矩钢筋可在距支座边6(弯起1/3~2/3,以承受支座负弯矩,如果钢筋截面面积不满足支座截面的要求,可另加钢筋补足。弯起式配筋于分离式相比钢筋的锚固较好,且节约钢材,但施工较复杂而分离式配筋锚固较差,但设计和施工都很方便,工程中常采用分离式配筋方式。跨内承受正弯矩的钢筋,当要截断时,截断位置可取在距支座边0处。支座处的负弯矩钢筋,可在距支座边当q/g≤3时,a=当q/g>3时,a=此处g、变荷载为板的净跨长。(2)梁的截面设计和构造要求对肋梁楼盖中的梁,应进行正截面和斜截面的承载力和配筋计算,承受正弯矩的跨中截面应按照T形截面进行计算,其翼缘宽度取表的最小值。钢筋混凝土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梁高h≥300应小于10梁高h<300,不应小于8上部纵向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钢筋外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30不小于d为钢筋最大直径)下部纵向钢筋水平距离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不小于d。梁的下部纵向钢筋配置多于两层时,两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两层的中距增大一倍。nnnnnn/6n/10n/5n/10n/6n/6n/5n/7a一端弯起式b两端弯起式c分离式梁受力钢筋的截断和弯起,原则上应该按内力包络图确定,但在等跨或跨度相差不超过20%的次梁中,当可变荷载与永久荷载之比q/g≤3时,也可按照图构造规定确定截断或弯起。梁内架力钢筋的直径,当梁的跨度小于4力筋的直径不小于8度为4~6宜小于10度大于62形及Γ形截面受弯构件翼缘计算宽度形、形截面情况肋形梁(板)独立梁肋形梁(板)1按计算跨度2按梁(纵筋)净距b+b+≥b+12-<0.1b+12b+6b+53按翼缘高度考虑<b+12bb+5注1表中b为腹板宽度2如肋形梁在梁跨内设有间距小于纵筋间距的横肋时,则可不遵循表情况3的规定3对加腋的T形、I形及Γ形截面,当受压区加腋的高度hh>h/bh≤h/翼缘计算宽度可按表列情况3的规定分别增加2形、形截面)4独立梁受压区的翼缘板经验算沿纵肋方向可能产生裂缝时,其计算宽度应取腹板宽度b。n/5050≥20≥n≥1s450次梁配筋构造在主梁支座处,由于板、次梁和主梁的负弯矩钢筋相互交叉重叠,主梁钢筋一般均在次梁钢筋的下部,使主梁的截面有效高度有所减小。在进行主梁支座截面承载力计算时,截面的有效高度单排钢筋h0=h-(50~60双排钢筋h0=h-(70~80混凝土梁中宜采用箍筋作为承受剪力的钢筋。箍筋的形式有封闭式和开口式两种类型,一般采用封闭式。当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应采用封闭式。箍筋一般采用钢筋,对截面高度h>800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截面高度h≤800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纵向受压钢筋最大直径的。箍筋的肢数常用双肢,遇下列情况时应采用复合箍筋1)梁宽大于400纵向受压钢筋在一排中多于3根2)梁宽不大于400纵向受压钢筋在一排中超过4根。箍筋的间距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决定。箍筋的最大间距应符合表要求。当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5d(d为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小间距)。箍筋的配筋率ρ00时,板钢筋次梁钢筋主梁钢筋次梁主梁次梁030500sv/式中,b梁截面宽度梁截面有效高度箍筋截面面积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箍筋受拉强度设计值。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高V>00V≤00150<h≤<h≤<h≤800
本文(混凝土楼盖结构设计.pdf)为本站会员(孙甜)主动上传,淘稿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稿网(发送邮件至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5134829 commumity members&&&&7207894 items for sal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梁高与跨度的关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